园区碳中和评价通则(TCSTM 00851-2022)-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20220908实施(1)VIP专享VIP免费

ICS 13.020.99
CCS Z 00
T/CSTM 008512022
园区碳中和评价通
General principles of carbon neutralization assessment in
parks
2022-06-08 发布 2022-09-08 实施
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STM 008512022
前言 ................................................................................. 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3.1 园区 park ...................................................................... 1
3.2 物理边界 physical interface ..................................................... 1
3.3 温室气体 greenhouse gas ........................................................ 1
3.4 温室气体源 greenhouse gas source ............................................... 2
3.5 温室气体排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 2
3.6 二氧化碳当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 ......................................... 2
3.7 基准期 base period ............................................................. 2
3.8 应用期 application period ...................................................... 2
3.9 合格日期 qualifying date ........................................................ 2
3.10 减排 emission reduction ....................................................... 2
3.11 碳汇 carbon sink ............................................................... 2
3.12 碳抵消 carbon offset ........................................................... 3
3.13 碳中和 carbon neutrality ...................................................... 3
3.14 声明 declaration .............................................................. 3
4 基本要求和原 ..................................................................... 3
5 碳排放管理体 ..................................................................... 3
6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 ................................................................... 4
6.1 核算主体 ....................................................................... 4
6.2 核算边界 ....................................................................... 4
6.3 识别温室气体排放源 ............................................................. 4
6.4 核算方法 ....................................................................... 4
7 基准期与应用 ..................................................................... 4
8 温室气体减排 ....................................................................... 4
8.1 既有园区 ....................................................................... 5
8.2 新建园区 ....................................................................... 5
9 计划或目标减排剩余温室气体抵消 ..................................................... 5
10 碳中和评价程序 .................................................................... 5
10.1 碳中和评价程序流程图 .......................................................... 5
10.2 评价内容 ...................................................................... 6
11 碳中和说明 ........................................................................ 7
11.1 碳中和承诺声明 ................................................................ 7
11.2 碳中和实现声明 ................................................................ 7
附录 A(资料性)温室气体示意表与合格解释性陈述相关性证明材料 .......................... 8
附录 B(规范性)碳排放计算方法 ....................................................... 10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ICS13.020.99CCSZ00团体标准T/CSTM00851—2022园区碳中和评价通则Generalprinciplesofcarbonneutralizationassessmentinparks2022-06-08发布2022-09-08实施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发布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TM00851—2022目次前言.................................................................................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3.1园区park......................................................................13.2物理边界physicalinterface.....................................................13.3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13.4温室气体源greenhousegassource...............................................23.5温室气体排放greenhousegasemission...........................................23.6二氧化碳当量carbondioxideequivalent.........................................23.7基准期baseperiod.............................................................23.8应用期applicationperiod......................................................23.9合格日期qualifyingdate........................................................23.10减排emissionreduction.......................................................23.11碳汇carbonsink...............................................................23.12碳抵消carbonoffset...........................................................33.13碳中和carbonneutrality......................................................33.14声明declaration..............................................................34基本要求和原则.....................................................................35碳排放管理体系.....................................................................36温室气体排放核算...................................................................46.1核算主体.......................................................................46.2核算边界.......................................................................46.3识别温室气体排放源.............................................................46.4核算方法.......................................................................47基准期与应用期.....................................................................48温室气体减排.......................................................................48.1既有园区.......................................................................58.2新建园区.......................................................................59计划或目标减排剩余温室气体抵消.....................................................510碳中和评价程序....................................................................510.1碳中和评价程序流程图..........................................................510.2评价内容......................................................................611碳中和说明........................................................................711.1碳中和承诺声明................................................................711.2碳中和实现声明................................................................7附录A(资料性)温室气体示意表与合格解释性陈述相关性证明材料..........................8附录B(规范性)碳排放计算方法.......................................................10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TM00851—2022I前言本文件参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碳排放领域委员会(CSTM/FC95)提出。本文件由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碳排放领域委员会(CSTM/FC95)归口。.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TM00851—20221园区碳中和评价通则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园区碳中和评价的基本要求与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园区运营期间碳中和建设、改进和评价流程和内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应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2150-2015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ISO14064:1-2018组织层面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Specificationwithguidanceattheorganizationlevelforquantificationandreportingofgreenhousegasemissionsandremoveals)PAS2060-2010碳中和证明规范(Specificationforthedemonstrationofcarbonneutrality)3术语和定义GB/T32150-2015、ISO14064:1-2018和PAS2060-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园区park政府集中统一规划指定区域,区域内专门设置某类特定行业、形态的企业、公司等进行统一管理,园区分为工业园区和非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包括食品制造业、纺织业、家具业、造纸业、石化业、化学制造业等。除工业园区以外的其他各种园区,包括自贸园区、产业园区、动漫园区、科技园区、物流园区等。注:此标准不涉及动物园、植物园、公园。3.2物理边界physicalinterface在园区规划的空间区域,一定时期内指导和约束园区发展,在其区域内可进行企业经营生产、开发建设,重点完善园区功能的区域边界。3.3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TM00851—20222六氟化硫(SF6)与三氟化氮(NF3)。[来源:PAS2060-2010,3.15]3.4温室气体源greenhousegassource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的物理单元或过程。[来源:GB/T32150-2015,3.5]3.5温室气体排放greenhousegasemission在特定时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来源:GB/T32150-2015,3.6]3.6二氧化碳当量carbondioxideequivalent在辐射强度上与某种温室气体质量相当的二氧化碳的量。注:二氧化碳当量等于给定温室气体的质量乘以它的全球变暖潜势值。[来源:GB/T32150-2015,3.16]3.7基准期baseperiod园区碳中和数据收集的起始时间。3.8应用期applicationperiod基准日期和第一个合格日期之间或连续合格日期之间的一段时间,在不同的阶段,发布碳中和声明。3.9合格日期qualifyingdate已经或将会实现碳中和的日期。3.10减排emissionreduction导致特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的行动或过程。[来源:PAS2060—2010,3.22]3.11碳汇carbonsink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TM00851—20223活动或机制。3.12碳抵消carbonoffset以碳信用的形式获得,用购“碳信用额度”的方法来抵消用于补偿所界定的主体的排放。注:获得碳抵消是为了抵消某一特定主体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抵消是相对于基线计算的,该基线表示在没有产生抵消的缓解项目的情况下排放量的假设情景。3.13碳中和carbonnetrality园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节能减排、提高清洁能源占比等方式降低碳排放,再经过购买经认证的碳减排量、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使其对温室效应的综合影响力为零的一种行为。[来源:PAS2060—2010,3.6]3.14声明declaration关于碳中和的正式陈述。[来源:PAS2060—2010,3.8]4基本要求和原则4.1园区碳中和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园区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注重节能、环保、生态,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4.2核算园区温室气体排放应遵循完整性、规范性、一致性和准确性原则并做到公开透明。4.3园区碳中和评价除应执行本文件外,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与政策的规定:a)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内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各类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不超过国家或地方的总量控制要求;b)园区重点碳排放企业100%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注:碳排放重点企业是指年排放量达到万吨标煤的企业。c)园区企业不应使用国家列入淘汰目录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不应生产国家列入淘汰目录的产品。5碳排放管理体系园区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对碳排放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策划并提供资源,实施控制及监测,引导碳排放单位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具体应:a)成立碳排放管理专门机构,明确职责;b)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与考核制度,制作能源统计台账;c)对主要碳排放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教育与培训;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TM00851—20224d)定期监测审核碳排放目标指标,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确保目标完成。6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园区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算,清查排放源、排放量。6.1核算主体园区内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定期核算和报告排放量的法人企业或园区管委会的独立核算单位。6.2核算边界核算的物理边界为园区范围内的法人企业或园区管委会。a)发生在园区物理边界内部的所有直接排放过程(包括自有或受控锅炉、熔炉、车辆等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自有或受控过程设备中化学品生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b)发生在园区物理边界内部的所有间接排放过程(园区外购电力、热力和冷气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注:间接排放不包括绿色电力、新能源。c)除b)之外产生的其他间接排放,包括供应链上下游可能产生的所有排放,比如园区各个企业和管理部门等采购材料的提取和生产;购买燃料的运输,以及购买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如铁路和飞机。6.3识别温室气体排放源6.3.1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源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源识别参见附录A的表A.1。6.3.2非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源非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源识别参见附录A的表A.2。6.4核算方法园区的全部排放包括发生在园区边界内部的所有直接、间接排放和其他间接排放过程,按GB/T32150-2015核算园区内物理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见附录B。7基准期与应用期园区根据情况制定基准期与应用期时间:a)基准期排放量化:一年以上,园区达到碳中和或者基本完成碳中和目标;在社会特殊时期或极端事件发生时,可按实际情况调整设定并且重新计算。b)应用期排放量化:园区在第一应用期内设置基准期和测定碳排放,在合格日期内进行园区的碳排放管理和减排计划,计划还涉及并行方案,第一应用周期内为达到碳中和,在第二应用周期集中进行持续减排和协调抵消以确认实现碳中和。8温室气体减排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TM00851—202258.1既有园区既有园区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园区低碳技术应用、购买节能低碳产品和使用智能化技术、碳交易市场、节能减排等方式进行温室气体减排,主要采取以下路径和做法:a)优化能源结构,优化存量产能,推动节能改造,调整产业结构;b)提高园区低碳技术应用,促进传统产业的低碳转型,降低园区碳排放;c)鼓励购买节能低碳产品和使用智能化技术,建立气候环境信息自愿披露规范;d)植树造林、提高园区绿色覆盖率增加园区碳汇、碳交易市场买卖碳排放配额。8.2新建园区新建园区,通过严控传统高耗能行业,因地制宜地发展绿色经济,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与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具体措施如下:a)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使用、清洁能源使用;b)资源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用水重复利用、中水回用、余热资源回收利用、废弃资源回收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c)基础设施: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新建公共建筑中绿色建筑.、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d)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e)生态环境:固体废弃物处置。9计划或目标减排剩余温室气体抵消园区进行清查排放源、碳排放核查,了解碳排放量,相应地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林业碳汇、绿色电力等);园区在经过国家主管部门备案和登记认可后,通过表1的碳抵消方式与提供的排放量相比较的减少量进行核查认证:a)碳排放量应由独立的第三方碳排放核查机构进行核定;b)碳排放量的计算应符合相关标准;c)碳抵消项目应得到相关单位登记册上公开可用的项目文件或同等公开可用记录的支持,文件应提供有关抵消项目、量化方法以及验证和验证程序的信息;d)碳抵消项目产生的碳排放量应储存在经认可的登记处或同等的公开记录中;e)园区应编制能证实碳抵消的文件,包括需抵消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际抵消量、抵消类型和所涉及的项目、碳抵消方案符合的规定等。表1碳抵消方式国际京都议定书框架清洁发展机制CDM非京都议定书框架(自愿减排)黄金标准GS核证碳标准VCS国内自愿减排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CCER绿色能源中国绿色电力证书10碳中和评价程序10.1碳中和评价程序流程图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TM00851—20226园区委托第三方机构成立评价组,对园区碳中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价。碳中和评价程序流程见图1。图1碳中和评价程序流程图10.2评价内容10.2.1评价启动10.2.1.1评价组由园区委托第三方机构设立,评价组成员应至少具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10.2.1.2评价组负责编制评价工作计划,评价计划应包括评价目的、评价准则、评价范围、评价活动日程安排。10.2.2评价实施10.2.2.1文件评价评价组应对排放园区所属单位提供的申报资料和自我评价结果对照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和第9章内容进行初步评价,并识别出现场评价需重点关注的方面。10.2.2.2现场评价评价组进行现场评价应包括如下内容:a)访谈相关人员;b)查阅评价材料,评价材料应包括园区单位的基本情况介绍、碳中和声明及承诺、碳中和实施方评价启动评价实施文件评价现场评价评价分析碳中和报告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TM00851—20227案、实施成效、与碳中和相关的数据统计信息及相关证明材料;园区基础设施、碳排放的基本情况;c)与园区单位沟通评价发现、确认评价结论;d)由评价组组长陈述本次评价发现事项及结论。10.2.3评价分析评价组就文件评价和现场评价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总结,完善评价结论。将减排计划的直接行动及产生的变化分别写入报告中,并说明直接行动(包括空间及时间范围)、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与政策的规定、计划减排温室气体的量化方式以及行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变化;计划减排按不同的温室气体项目、是否完成碳中和情况以及后续园区碳中和建议分别列出。10.2.4评价报告评价组出具碳中和评价报告,报告内容应符合ISO14064-1-2015要求,其中包括:a)确定碳中和评价报告中所采用的标准和方法论;b)确认所选方法论的应用符合其规定;c)方法论的选择理由;d)确定碳排放的量化过程中涉及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11碳中和说明11.1园区在应用期内根据碳中和的不同时间节点发布碳中和声明,具体内容包括碳中和承诺和实现声明。11.2碳中和承诺声明园区在应用期内进行碳中和评价时发布承诺声明,具体内容如下:a)如果发生任何可能使声明无效的变化或事件,园区应在三个月内采取纠正措施以恢复声明的有效性,或撤回声明;b)在实施纠正措施时,应满足与原声明相同的要求;c)实现碳中和的声明是追溯性的,适用于验证数据所涵盖的时期,在该时期内始终有效,不能外推至后续期间;d)如果声明失去有效性,园区应立即删除所有与声明相关的碳中和声明,直到它可以再次证明符合本规范。11.3碳中和实现声明园区在应用期内完成碳中和后发布实现声明,具体内容如下:a)园区名称及基本信息;b)园区的温室气体核算边界和排放量;c)园区温室气体的减排策略、目标或碳中和实现情况;d)碳中和实现的时间;e)碳中和覆盖的时间段(年份);f)园区温室气体的抵消方式及抵消量;g)所采用的合格评定类型;注:独立第三方认证;其他方审定;自我审定。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TM00851—20228h)评价碳中和的方法、评价机构名称;i)园区碳中和实现声明的第三方评价报告;j)合格解释性陈述相关证明材料见附录A中表A.3所示。注:合格解释性陈述应注明日期并由相关实体的高级代表签署(例如:园区主管)。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TM00851—20229附录A(资料性)温室气体示意表与合格解释性陈述相关证明材料A.1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源识别在所确定的核算边界范围内,按表A.1对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源进行识别。表A.1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源示意表(不限于)核算边界温室气体源类别温室气体种类燃料燃烧排放固定、移动燃烧源CO2工业过程排放生产过程排放源CO2、CH4、N2O废弃物处理处置过程排放源CO2、CH4逸散排放源HFCs、PFCs、SF6、CH4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间接排放核算边界范围内外输入电力、热力消耗源CO2、SF6特殊排放生物质燃料燃烧源CO2、CH4固碳产品源CO2注:生产过程排放源包含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和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各类助剂产生的排放。A.2非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源识别在所确定的核算边界范围内,按表A.2对非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源进行识别。表A.2非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源示意表(不限于)核算边界温室气体源类别温室气体种类燃料燃烧排放固定、移动燃烧源CO2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间接排放核算边界范围内外输入电力、热力消耗源CO2、SF6特殊排放生物质燃料燃烧源CO2、CH4A.3合格解释性陈述相关证明材料对于需向公众公开的碳中和实现声明,按表A.3提供合格解释性陈述相关证明材料。表A.3合格解释性陈述相关证明材料序号合格解释性陈述相关证明材料1确定用于测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标准和方法论2描述实现减排的方式和所有适当的假设或理由3确保园区的界定未发生改变,发生实质改变时,应重新开始计算4陈述基线日期5选择并以文件记录用于实现碳抵消的标准及方法论6碳抵消由独立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TM00851—202210附录B(规范性)碳排放计算方法B.1主要能源碳排放因子按照国家标准实行,若园区所在地有地方标准,则按照地方标准实行。B.2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方法园区的全部排放包括发生在园区边界内部的所有直接、间接排放和其他间接排放过程。工业园区内温室气体排放按GB/T32150-2015执行。B.2.1燃料燃烧排放按照燃料种类分别计算其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进行加总,见公式(B.1)。E燃烧=∑E燃烧ii………………………(B.1)式中:𝐸燃烧——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𝐸燃烧𝑖——第i种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B.2.2工业过程排放按照过程分别计算工业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进行加总,见公式(B.2)。E过程=∑E过程ii…………………(B.2)式中:E过程——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过程i——第i个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B.2.3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报告主体购入的电力、热力量与排放因子的乘积获得,见公式(B.3)、(B.4)。E购入电=AD购入电×EF电×GWP…………………(B.3)E购入热=AD购入热×EF热×GWP…………………(B.4)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TM00851—202211式中:E购入电——购入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购入电——购入的电力量,单位为兆瓦时(MWh);EF电——电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2/MWh);GWP——全球变暖潜势,数值可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数据;E购入热——购入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购入热——购入的热力量,单位为吉焦(GJ);EF热——热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B.2.4输出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输出的电力、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报告主体输出的电力、热力量与排放因子的乘积获得,见公式(B.5)、(B.6)。E输出电=AD输出电×EF电×GWP…………………(B.5)E输出热=AD输出热×EF热×GWP…………………(B.6)式中:E输出电——输出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输出电——输出的电力量,单位为兆瓦时(MWh);EF电——电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2/MWh);GWP——全球变暧潜势,数值可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数据。E输出热——输出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输出热——输出的热力量,单位为吉焦(GJ);EF热——热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B.2.5回收利用回收利用总量计算方式按照公式(B.7)计算。E回收利用=E燃烧回收+E过程回收…………………(B.7)E回收利用——回收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TM00851—202212E燃烧回收——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过程回收——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B.2.6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按照公式(B.8)计算。E=E燃烧+E过程+E购入电−E输出电+E购入热-E输出热−E回收利用…………………(B.8)式中:E——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燃烧——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过程——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购入电——购人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输出电——输出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购入热——购人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输出热——输出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回收利用——燃料燃烧、工艺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经回收作为生产原料自用或作为产品外供所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B.3非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方法B.3.1燃料燃烧排放按照燃料种类分别计算其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进行加总,见公式(B.9)。E燃烧=∑E燃烧ii…………………(B.9)式中:E燃烧——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燃烧i——第i种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B.3.2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报告主体购入的电力、热力量与排放因子的乘积获得,见公式(B.10)、(B.11)。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TM00851—202213E购入电=AD购入电×EF电×GWP…………………(B.10)E购入热=AD购入热×EF热×GWP…………………(B.11)式中:E购入电——购入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购入电——购入的电力量,单位为兆瓦时(MWh);EF电——电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2/MWh);E购入热——购入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购入热——购入的热力量,单位为吉焦(GJ);EF热——热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GWP——全球变暖潜势,数值可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数据。B.3.3输出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输出的电力、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报告主体输出的电力、热力量与排放因子的乘积获得,见公式(B.12)、(B.13)。E输出电=AD输出电×EF电×GWP…………………(B.12)E输出热=AD输出热×EF热×GWP…………………(B.13)式中:E输出电——输出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输出电——输出的电力量,单位为兆瓦时(MWh);EF电——电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2/MWh);E输出热——输出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输出热——输出的热力量,单位为吉焦(GJ);EF热——热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GWP——全球变暧潜势,数值可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数据。B.3.4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按照公式(B.14)计算。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TM00851—202214E=E燃烧+E购入电−E输出电+E购入热-E输出热…………………(B.14)式中:E——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燃烧——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购入电——购人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输出电——输出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购入热——购人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输出热——输出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B.4碳排放强度削减率计算方法B.4.1工业园区碳排放强度削减率碳排放强度削减率指园区本年度相对于上一年度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削减百分比。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指园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园区工业增加值的比值。工业园区碳排放强度削减率按公式(B.15)、(B.16)计算。RCI=CIi−1−CIiCIi×100%…………………(B.15)CI=QCO2G…………………(B.16)式中:RCI——碳排放强度削减率;CIi——本年度碳排放强度,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万元;CIi−1——上一年度碳排放强度,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万元;CI——碳排放强度,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万元;QCO2——园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G——园区工业增加值,单位为万元。B.4.2非工业园区碳排放强度削减率碳排放强度削减率指园区本年度相对于上一年度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削减百分比。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指园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园区工业增加值的比值。非工业园区碳排放强度削减率按公式(B.17)、(B.18)计算。RCL=CLi−1−CLiCLi×100%…………………(B.17)CL=QCO2P…………………(B.18)式中: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TM00851—202215RCL——碳排放强度削减率;CLi——本年度碳排放强度,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平方米;CLi−1——上一年度碳排放强度,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平方米;CL——碳排放强度,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平方米;QCO2——园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P——园区工业占地,单位为平方米。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TM00851—202216附录C(资料性附录)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扬州供电分公司、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能源研究会、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科土壤环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九郡绿建节能环保科技(扬州)有限公司、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分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陆圣芝、闫浩春、刘韬、曹俊杰、杨晓楠、王伟兵、沈周、张治、王小治、李真、宋海亮、时薇、李莉莉、陈素屏、赵金兰、韩晓莉、刘欣雯、常嘉琦、张皓晨、刘文奇、沈华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