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GF 观点 | 2022 中国碳市场年报本报告全面回顾 2022 年中国的全国碳市场与地方试点碳市场的交易情况与政策进展,并结合市场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未来我国碳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2022 年,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步伐稳中有进,工作重点集中于数据质量治理体系与碳配额分配方案的完善,并未急于开展行业范围的扩容,也未增加参与主体类别。相比于 2021 年,2022 年全国碳市场呈现量跌价升的态势,碳排放配额(CEA)成交量与成交额分别为5089 万吨和 28 亿元,CEA 收盘价和年内成交均价分别为 55 元/吨和 55.3 元/吨。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备案签发的重启值得期待,生态环境部目前已组织修订《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有望加快推进。2022 年市场共计成交795.9 万吨 CCER,同比 2021 年下降 95.46%,成交量的月度分布和地域分布也较为集中。复旦碳价指数显示,CCER 价格区间从 2022年初的 35 元/吨附近上涨至年末的 60 元/吨附近。2022 年,中国地方试点碳市场整体成交量下降,相较上一年降幅达 18%,仅有湖北、上海和福建碳市场成交量增加。2022 年各试点碳市场的交易均价全部上涨,价格涨幅均不低于 15%。其中,深圳碳市场碳价涨幅最高,达到 286%,北京、广东、福建碳市场碳价涨幅均超过 50%。由于各试点碳市场的碳价整体提高,各试点碳市场总成交额有所提高,由 2021 年的 21.2 亿元增加至 26.5 亿元,涨幅达 25%。天津、广东、北京和重庆碳市场成交额出现小幅度下降,湖北、深圳、福建和上海碳市场成交额都呈现增加态势。现存问题方面,由于全国碳市场仍处于启动初期,在法律支持、长期规划、市场功能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后续逐步完善。展望全国碳市场未来的发展,建议加速推进基础建设,积极研究强化碳市场功能的举措与路径,以及探索地方市场与全国市场的协同融合。一、 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2022 年回顾2022 年,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步伐稳中有进,工作重点集中于数据质量治理体系与碳配额分配方案的完善,并未急于开展行业范围的扩容,也未增加参与主体类别。2022 年相比于 2021 年,全国碳市场呈现量跌价升的态势,CEA 成交量与成交额分别为 5089 万吨和 28亿元,CEA 收盘价和年内成交均价分别为 55 元/吨和 55.3 元/吨。年内来看,CEA 价格高开低走,呈倒 U 型走势,与 2021 年的正 U型走势互为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