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_T 1893-2021 电力储能系统建设运行规范VIP专享VIP免费

ICS
27.180
CCS
F 19
DB
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8932021
电力储能系统建设运行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s
2022 - 04 - 01 实施
发 布
DB11/T 1893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 ...................................................................... 1
3 术语和定义 .......................................................................... 3
4 基本规定 ............................................................................ 4
系统分类 ........................................................................ 5
安全风险 ........................................................................ 5
选址原则 ........................................................................ 6
应用要求 ........................................................................ 7
5 设计 ................................................................................ 7
布局 ............................................................................ 7
电气一次 ........................................................................ 9
系统及电气二次 ................................................................. 10
土建 ........................................................................... 12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12
给水和排水 ..................................................................... 13
消防安全 ....................................................................... 13
6 施工 ............................................................................... 15
一般规定 ....................................................................... 15
土建工程施 ................................................................... 16
电气工程施 ................................................................... 16
供暖通风、给排水施 ........................................................... 17
消防工程施 ................................................................... 17
施工环境与保护 ................................................................. 17
7 验收 ............................................................................... 18
一般规定 ....................................................................... 18
建设工程验 ................................................................... 18
并网验收 ....................................................................... 18
试运行验收 ..................................................................... 19
竣工验收 ....................................................................... 19
8 运行维护及退 ..................................................................... 19
一般规定 ....................................................................... 19
运行管理 ....................................................................... 20
运行操作 ....................................................................... 20
巡视检查 ....................................................................... 20
异常运行及故障处理 ............................................................. 21
ICS27.180CCSF19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1893—2021电力储能系统建设运行规范Specificationforconstructionandoperationofelectricalenergystoragesystems2021-12-28发布2022-04-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1/T1893—2021I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34基本规定............................................................................4系统分类........................................................................5安全风险........................................................................5选址原则........................................................................6应用要求........................................................................75设计................................................................................7布局............................................................................7电气一次........................................................................9系统及电气二次.................................................................10土建...........................................................................12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12给水和排水.....................................................................13消防安全.......................................................................136施工...............................................................................15一般规定.......................................................................15土建工程施工...................................................................16电气工程施工...................................................................16供暖通风、给排水施工...........................................................17消防工程施工...................................................................17施工环境与保护.................................................................177验收...............................................................................18一般规定.......................................................................18建设工程验收...................................................................18并网验收.......................................................................18试运行验收.....................................................................19竣工验收.......................................................................198运行维护及退役.....................................................................19一般规定.......................................................................19运行管理.......................................................................20运行操作.......................................................................20巡视检查.......................................................................20异常运行及故障处理.............................................................21DB11/T1893—2021II退役............................................................................219应急处置............................................................................21应急处置准备....................................................................22应急处置响应....................................................................22应急处置结束、恢复重建..........................................................22附录A(规范性)锂离子/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23A.1基本规定........................................................................23A.2设计要求........................................................................23A.3施工要求........................................................................24A.4运行维护........................................................................24附录B(规范性)超级电容储能系统....................................................25B.1基本规定........................................................................25B.2设计要求........................................................................25B.3施工要求........................................................................25B.4运行维护........................................................................25附录C(规范性)液流电池储能系统....................................................27C.1基本规定........................................................................27C.2设计要求........................................................................27C.3施工要求........................................................................28C.4运行维护........................................................................29附录D(规范性)飞轮储能系统........................................................30D.1基本规定........................................................................30D.2设计要求........................................................................30D.3施工要求........................................................................31D.4运行维护........................................................................31附录E(规范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33E.1基本规定........................................................................33E.2设计要求........................................................................34E.3施工要求........................................................................34E.4运行维护........................................................................34参考文献..............................................................................35DB11/T1893—2021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华北监管局、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京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连启、方砚升、张志武、王世武、任悦东、王祎、唐亮、徐际强、李臻、李云浩、高天阳、张朔、张钰洁、张天翼、华涛、伊志同、赵择野、韩博博、杨耀攀、张文忠、王永胜、何冬林、刘文利、赵利宏、卓萍、崔海浩、王青松、胡勇胜、高友国、王其钰、苏连旺、周权、陈海生、张华良、魏路、张栋顺、周卫巍、全恒立、薛建杰、董楠、纪欣、田家英、郝振昆、李香龙、潘鸣宇、黄伟、贾宇奇、谢丰蔚、李晓江、赵亮、张树权、俞辉、张光青、张立园、杨振华、陈胜军、荆葛、刘会超、陶雅芸、刘立、王天翔、田婷、白志刚、王维、李伟、陈晶、卞斌、刘新萌。DB11/T1893—20211电力储能系统建设运行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电力储能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及退役和应急处置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飞轮储能系统、额定能量不低于5kWh的超级电容储能系统,以及额定功率不低于100kW或额定能量不低于100kWh的锂离子/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储能系统的建设运行,其他或混合类型的储能系统可参照执行。本文件不适用于移动式储能系统。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0(所有部分)压力容器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4050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T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6935.1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GB/T19862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GB/T21447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GB/T21697低压电力线路和电子设备系统的雷电过电压绝缘配合GB/T22073工业用途热力涡轮机(汽轮机、气体膨胀涡轮机)一般要求GB26164.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热力和机械GB26860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31464电网运行准则GB/T32509全钒液流电池通用技术条件GB/T33593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要求GB/T34120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技术规范GB/T34131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GB/T34866全钒液流电池安全要求GB/T36050电力系统时间同步基本规定GB/T36276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DB11/T1893—20212GB/T36547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GB/T36548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测试规范GB/T36558电力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38315社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及实施导则GB/T40090储能电站运行维护规程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7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53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60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068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53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6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7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4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5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DB11/T1893—20213GB5025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4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582室外作业场地照明设计标准GB50601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720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8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1249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51309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CJ343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DL/T544电力通信运行管理规程DL/T2080电力储能用超级电容器DL/T5003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规程DL5027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T5044电力工程直流电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202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222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5344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DL/T5352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DL/T5390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L/T5457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程JGJ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12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NB/T42090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NB/T42134全钒液流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NB/T42135锌溴液流电池通用技术条件NB/T42144全钒液流电池维护要求NB/T42145全钒液流电池安装技术规范DB11/139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307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电力储能系统electricalenergystoragesystem由一个或多个储能装置组成,可进行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的系统。DB11/T1893—20214注:电力储能系统可被控制和协调以向电力系统运营商或电力系统用户提供服务。储能电站energystoragestation由若干个储能系统及辅助设施组成并集中布局的电站。分散式储能装置distributedenergystoragecabinet以集装箱、户外柜等形式集成储能系统并可独立控制的装置。电化学储能系统electrochemicalenergystoragesystem以电化学电池为储能载体,通过储能变流器进行可循环电能存储、释放的系统。[来源:GB/T36558—2018,3.1,有修改]储能单元energystorageunit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及与其相连的储能变流器、热管理系统、消防系统等组成的最小储能系统。[来源:GB51048—2014,2.0.2,有修改]电池单元batteryunitsystem由电池及其配套设备组成,与单台储能变流器连接,能独立进行充、放电的电池系统。电池模块batterymodule将一个以上电池单体按照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方式组合,并作为电源使用的组合体。[来源:GB38031—2020,3.2]锂离子/钠离子电池lithium/sodiumionsecondarybattery含有锂离子/钠离子的、能够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液流电池flowbattery一种通过循环流动电解液内活性物质发生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电能存储和释放的电池系统。超级电容supercapacitor一种电化学储能器件,性能介于物理电容器和蓄电池之间,至少有一个电极主要是通过电极/电解液界面形成的双电层电容或电极表面快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的赝电容实现储能。[来源:DL/T2080—2020,3.1]飞轮储能系统flywheelenergystoragesystem实现电能与飞轮动能双向转化的储能系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compressedairenergystoragesystem实现电能与空气势能双向转化的储能系统。4基本规定DB11/T1893—20215系统分类4.1.1储能系统按项目建设方式可分为储能电站和分散式储能装置。储能电站按功率、能量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并应按表1划分。表1储能电站划分储能电站指标大型中型小型锂离子/钠离子电池功率PP≥100MW或E≥100MWh5MW<P<100MW或10MWh<E<100MWh500kW≤P≤5MW或500kWh≤E≤10MWh能量E超级电容功率PP≥100MW或E≥20MWh5MW<P<100MW或250kWh<E<20MWh500kW≤P≤5MW或25kWh≤E≤250kWh能量E液流电池功率PP≥100MW或E≥200MWh5MW<P<100MW或20MWh<E<200MWh500kW≤P≤5MW或500kWh≤E≤20MWh能量E飞轮储能系统功率PP≥100MW5MW<P<100MW500kW≤P≤5MW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功率PP≥100MW10MW<P<100MW1MW≤P≤10MW4.1.2小型储能电站以下的储能系统可按分散式储能装置管理。4.1.3分散式储能装置同一个并网点总额定能量不应超过2.5MWh,超过时应按储能电站执行本标准要求。4.1.4储能系统按建设形式可分为站房式和集装箱式。注:站房式指采用建筑物安装的储能系统,集装箱式指采用集装箱、预制舱、户外柜等形式安装的储能系统。安全风险4.2.1除电气安全风险外,储能系统建设前应充分考虑表2中提示的安全风险。表2储能安全风险提示类别安全风险提示锂离子/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可燃、有毒,具有挥发性。电解液泄漏存在环境污染风险。电池热失控会产生H2、CO、HF等可燃、有害气体。电池热失控后产生的可燃气体积聚存在火灾、爆炸风险。DB11/T1893—20216表2储能安全风险提示(续)类别安全风险提示超级电容电解液可燃、有毒,具有挥发性。电解液泄漏存在环境污染风险。液流电池电解液有腐蚀性。电解液泄漏存在环境污染风险。锌溴液流电池中溴属于挥发性有毒物质。过充时储罐内有产生H2可能性,积聚后存在爆炸风险。飞轮储能系统旋转体存在失速风险。高速旋转体存在机械破坏风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高压容器、管道失效后存在爆炸风险。高速旋转设备存在飞车、机械破坏危险。蓄热、换热装置存在高温介质泄漏风险。4.2.2储能系统火灾危险性应按表3划分。表3储能系统火灾危险性分类储能系统火灾危险性分类锂离子/钠离子电池甲、乙超级电容甲、乙液流电池丁飞轮储能系统丁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丁注1:分类按GB50016火灾危险性分类划分。注2:补燃型、以导热油为换热工质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应按燃料、导热油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划分。注3:除特殊说明外,储能系统均指代储能技术本体装置。确定防火间距时,应按储能技术本体所在站房建筑外墙或集装箱外表面为计算起点。4.2.3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的站房式储能系统,每栋建筑总额定能量不应超过10MWh。4.2.4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的集装箱式储能系统,每个集装箱总额定能量不应超过2.5MWh。选址原则4.3.1储能电站的站址选择应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消防安全、交通运输、水文地质、征地拆迁以及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网架结构、负荷分布、应用对象、应用位置的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DB11/T1893—20217择站址方案,并与当地城镇规划、工业区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储能总体规划相协调。4.3.2储能电站的站址选择应远离住宅、学校、医院、办公楼、工厂等有公众居住、工作或学习的建筑物,留有必要的防噪声距离;不应选在滑坡、泥石流、大型溶洞、矿产采空区等地质灾害地段,避让塌陷区和地震断裂带等不良地质构造地段、溃坝后淹没的地区、爆破危险范围区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利用大型溶洞、矿产采空区、地下盐穴等储气时,应充分考虑地质构造应力、抗震设防烈度、围岩岩质及岩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等因素。4.3.3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的储能系统应独立设置,不应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和易燃易爆场所,与高层民用建筑、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与单、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4.3.4火灾危险性为丁、戊类的储能系统宜独立设置,不应与民用建筑合建,当与工业建筑合建时,应划分独立防火分区,且不应设置在建筑二层以上楼层,当设置在地下楼层时,埋深不应大于10m。应用要求4.4.1储能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应结合储能技术类型、应用场景和安全风险,做到安全、可靠、节能、环保、适用。4.4.2储能系统宜具备调峰、调频、备用电源、削峰填谷、电力需求响应、紧急功率支撑、无功补偿、虚拟惯量、黑启动等应用功能。4.4.3各类储能系统技术要求如下:——电化学储能系统应符合GB/T36558要求,锂离子/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应符合附录A要求,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应符合附录B要求,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应符合附录C要求;——飞轮储能系统应符合附录D要求;——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应符合附录E要求。4.4.4储能系统应标识技术类型、功率、能量和电压等级等信息,并按GB2894要求设置安全标志。4.4.5各类储能系统除符合本文件相应要求外,还应符合其他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规定。5设计布局5.1.1一般规定5.1.1.1储能电站总体布局应根据工艺布置要求以及施工、运行、检修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结合站址自然条件按最终规模统筹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分期建设时,应根据远期发展要求合理规划,分期或一次征用土地,并合理规划进出线走廊,满足近远期进出线条件要求。5.1.1.2储能电站总体布局应与城市规划及专项规划相协调,充分利用就近的电力、交通、消防、给排水及防洪、防涝等公用设施。新建、扩建、改建的储能电站区域布局、道路、水源、给排水设施、站用外引电源、防排洪设施、消防设施、安防设施等配套设施应统筹安排,合理布局。5.1.1.3储能电站站区应在合理工艺布置的前提下,结合自然地形布置和环境条件,尽量减少土(石)方量。场地宜采用平坡式布置,当地形高差较大时,可采用阶梯布置方式。5.1.2平面布置DB11/T1893—202185.1.2.1储能电站站区平面布置应满足工艺布置科学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便利、易于施工检修,便于消防救援。5.1.2.2储能电站内储能系统宜集中布置,且应符合下列要求:a)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的站房式储能系统应采用单层建筑,电池应布置在地上一层且具有良好通风位置,电池布置高度不应超过2.5m;办公室、休息室、控制室应独立设置;b)火灾危险性为丁、戊类的站房式储能系统,办公室、休息室、控制室宜独立设置,当储能装置与上述场所相邻布置时,应采用防火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至少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c)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的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应单层布置。5.1.2.3储能系统的防火间距应根据其火灾危险性分类按GB50016有关厂房的防火间距规定执行。5.1.2.4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的储能系统占地面积不超过1500m2时,可采取成组布置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组与组或组与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按GB50016有关厂房的防火间距规定确定;b)每组内电池集装箱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m,且应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5.1.2.5储能电站内应设置满足GB50016要求的消防车道。占地面积大于1500m2的储能系统所在区域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场地。分散式储能装置距离消防车道不应大于10m。5.1.2.6储能电站四周宜设置高度不低于2.3m的围栏或围墙。5.1.2.7分散式储能装置设备四周应设置围栏或围墙等措施。5.1.3竖向布置及其他5.1.3.1储能电站站区竖向设计应与平面布置同时进行,且与站址外现有和规划的道路、排水系统、周围场地标高等相协调。5.1.3.2锂离子/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的站区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频率为1%的洪水水位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储能电站的站区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频率为2%的洪水水位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当站址场地设计标高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应设置可靠的挡水和强排设施使主要设备和生产建筑物室内地坪高于上述高水位。5.1.3.3储能电站站区竖向布置应合理利用自然地形,根据工艺要求、站区平面布置格局、交通运输、雨水排放方向及排水点、土(石)方平衡、场地土性质等条件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确定竖向布置形式,尽量减小边坡用地、场地平整土(石)方量等,并使场地排水路径短而顺畅。5.1.3.4储能电站站区场地设计标高宜高于站外自然地面和接入道路路面标高,保障站区排水畅通。5.1.3.5储能电站场地设计综合坡度应根据自然地形、工艺布置、场地土性质、排水方式等因素综合确定,宜为0.5%~2%,有可靠排水措施时,可小于0.5%,但应大于0.3%,局部最大坡度不宜大于6%。5.1.3.6储能电站建筑物室内地坪应根据站区竖向布置形式、工艺要求、场地排水和场地土性质等因素综合确定:a)主要生产建筑物的底层室内设计标高高出室外地坪不应小于0.3m,其他建筑物底层设计标高高出室外地坪不应小于0.15m,电池布置区域设备基础标高不应低于0.45m;b)在填方区、地质不均匀地段等不良地质条件下,还应计算建筑物的沉降影响,适当留有裕度。5.1.3.7储能电站场地排水应根据站区地形、地区降雨量、场地土性质、站区竖向及道路布置,合理选择排水方式,宜采用地面自然散流渗排、雨水明沟、暗沟(管)或混合排水方式。DB11/T1893—202195.1.3.8储能电站的管道、沟道应根据最终规模统筹规划,管、沟道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基础、道路之间在平面与竖向上应相互协调,近远期结合,合理布置,便于扩建。电气一次5.2.1并网要求5.2.1.1储能系统接入电网的电压等级应根据储能电站容量及电网的具体情况确定,宜按表4电压等级接入。当高、低两级电压均具备接入条件时,宜采用低电压等级接入。表4储能系统推荐接入电压等级表储能系统额定功率P接入电压等级P<8kW220V/380V8kW≤P≤1000kW380V500kW<P≤5MW6kV~20kV5MW<P≤100MW35kV~110kVP>100MW220kV及以上5.2.1.2接入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的储能电站应具备一次调频功能。5.2.1.3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储能系统应满足GB/T33593的要求。接入35kV以上电压等级电网的电化学储能系统、飞轮储能系统应满足GB/T36547要求,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可参照GB/T31464中并网与接入技术条件的相关要求。5.2.2电气主接线5.2.2.1电气主接线应根据储能电站的电压等级、规划容量、线路和变压器连接元件总数、储能系统设备特点等条件确定,并应满足供电可靠、运行灵活、操作检修方便、便于过渡或扩建等要求。5.2.2.2高压侧接线形式应根据系统和储能电站对主接线可靠性及运行方式的要求确定,可采用单母线、单母线分段、双母线等接线形式。当储能电站经双回路接入系统时,应采用单母线分段或双母线接线。5.2.3电气设备选择与布置5.2.3.1电气设备性能应满足储能电站各种运行方式的要求。5.2.3.2电气设备和导体选择应符合DL/T5222的规定。5.2.3.3电气设备的布置应结合环境条件、接线方式、设备形式及储能电站总体布置综合确定。5.2.3.4配电装置设计应符合GB50060和DL/T5352的规定。接入电压在20kV及以下的还应符合GB50053的规定。5.2.3.5电气设施抗震设计应满足GB50981规定。5.2.4站用电源及照明5.2.4.1站用电源配置应根据储能电站的定位、重要性、可靠性要求等条件确定。DB11/T1893—2021105.2.4.2站用电的设计应符合GB50054的规定。5.2.4.3电气照明设计应符合GB50034、GB50582和DL/T5390的规定。5.2.4.4有可燃气体析出风险的照明区域应采用防爆型照明灯具。5.2.5过电压保护、绝缘配合及防雷接地5.2.5.1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应符合GB/T16935.1、GB/T21697和GB/T50064的规定。5.2.5.2建筑物防雷设计应符合GB50057的规定。5.2.5.3储能系统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GB14050、GB50057和GB/T50065的要求。5.2.6电缆选择与敷设电缆选择与敷设、电缆防火及阻燃等应符合GB50217的规定。系统及电气二次5.3.1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5.3.1.1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配置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的要求,继电保护装置应采用成熟可靠的微机保护装置。5.3.1.2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设计应满足电力网络结构、储能电站电气主接线的要求,并应满足电力系统和储能电站的各种运行方式要求。5.3.1.3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设计,应符合GB/T14285的规定。5.3.1.4储能系统保护配置及整定应与电网侧保护相适应,与电网侧重合闸策略相配合。5.3.1.5接入10(6)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且功率500kW及以上的储能系统,应配置故障录波系统,记录故障前10s到故障后60s的相关信息。5.3.1.6储能系统应配置防孤岛保护,非计划孤岛情况下应在2s内与电网断开。5.3.2调度自动化及电能计量5.3.2.1储能电站调度自动化的设计,应符合DL/T5003的规定。5.3.2.2储能电站应配置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监测点宜选择在储能电站接入电力系统的并网点。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应符合GB/T19862要求。5.3.2.3混合类型储能电站宜对不同储能类型单独设置计量点。储能电站的关口计量点应设置于两个供电设施产权分界点或合同协议规定的贸易结算点。5.3.2.4储能电站电能量计量系统的设计,应符合DL/T5202的规定。5.3.2.5电能计量装置应具备电能计量信息远传功能。5.3.2.6采用网络方式传送信息的储能电站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计,应符合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要求。5.3.3通信5.3.3.1储能电站通信应满足监控、保护、管理、通话等业务对通道及通信速率的要求,并应预留与上级监控系统通信接口。5.3.3.2储能电站通信设计应符合DL/T544的规定,小型储能电站设备配置可根据当地电网的实际情况进行简化。5.3.3.3站用通信设备宜采用一体化电源,事故放电时间应按2h~4h配置。DB11/T1893—2021115.3.3.4通信设备宜与电气二次设备同室布置。5.3.3.5通过10(6)k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入公共电网的储能系统与电网调度机构之间,应有可靠的通信通道。对于通过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入公共电网的大、中型储能电站应具备两路通信通道,至少一路为光缆。5.3.4监控系统5.3.4.1储能电站应配置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应满足NB/T42090和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要求。5.3.4.2监控系统应能实现对储能电站监视、测量、控制,具备遥测、遥信、遥调、遥控等功能。5.3.4.3监控系统应具备数据上传功能,数据应至少包括运行模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可调功率、可调容量、充放电状态、告警信息、消防状态、环境安全监控数据。5.3.4.4监控系统数据保存历史时长不应少于1年。5.3.4.5大、中型储能电站监控系统应设置时钟同步系统,小型储能电站、分散式储能装置宜设置时钟同步系统。时钟同步系统应满足GB/T36050要求。5.3.5二次设备布置5.3.5.1二次设备布置应根据储能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及特点确定,可分别设主控制室和继电器室。5.3.5.2主控制室的位置应按便于巡视和观察配电装置、节省控制电缆、噪声干扰小和有较好的朝向等因素选择。5.3.5.3继电器室布置应满足设备布置和巡视维护的要求,并应留有备用屏位。屏、柜的布置宜与配电装置的间隔排列次序对应。5.3.5.4主控制室及继电器室的设计和布置应符合监控系统、继电保护设备的抗电磁干扰的能力要求。5.3.6站用直流系统及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5.3.6.1储能电站应设置站用电直流系统,宜与通信电源整合为一体化电源。5.3.6.2储能电站直流系统设计,应符合DL/T5044的规定。5.3.6.3站用直流事故停电时间应按不小于2h计算。5.3.6.4大型储能电站的站用直流系统应采用2组蓄电池,中型储能电站宜采用2组蓄电池,小型储能电站、分散式储能装置可采用1组蓄电池。2组蓄电池直流系统接线应采用二段单母线接线,二段直流母线之间宜设联络电器,蓄电池组应分别接于不同母线段。1组蓄电池直流系统接线可采用单母分段或单母线接线。5.3.6.5储能电站应设置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并应满足计算机监控系统、消防等重要负荷供电的要求。交流不间断电源宜采用站用直流系统供电。5.3.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5.3.7.1储能电站、分散式储能装置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配置应根据储能电站规模、重要等级以及安全管理要求确定。5.3.7.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5.3.7.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按有、无人值班管理要求布置摄像监控点,应实现对储能变流器、电池、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站内环境等进行监视。5.3.7.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与储能电站监控系统通信,并可实现远方遥视和监控。5.3.7.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能够接受站内时钟同步系统对时,保证系统时间的一致性。DB11/T1893—202112土建5.4.1建筑5.4.1.1储能电站内建筑物设计应满足储能系统运行工艺要求及城市规划、环境景观、噪声控制、消防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厂界环境噪声应满足GB12348限值要求。5.4.1.2建筑功能布置应科学合理,有效控制建筑占地面积和建筑体积,提高建筑使用系数,节省建筑占地。5.4.1.3屋面防水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水等级,并满足GB50345的规定。设有储能系统和重要电气设备的厂房应采用I级防水,屋面排水宜采用有组织外排水方式,排水坡度不宜小于3%。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的储能系统屋面防水材料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5.4.1.4电池布置区域、主控制室、配电装置室、通信机房等重要设备房间不应布置在卫生间等用水房间下方且不宜贴邻,当确需贴邻时应采取防水措施,也不宜有上下水管道和暖气干管通过,确有困难时应采取有效防范措施。5.4.1.5建筑物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满足当地气候条件及节能标准,外墙及屋面应根据储能系统和其他设备的温度特性、通风和采暖要求采用相应的保温隔热层。5.4.1.6储能电站电池布置区域和电气设备房间不宜吊顶,室内楼地面宜采用不起尘的材料。火灾危险性分类为甲、乙类的电池布置区域应采用不发火花的地面,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5.4.1.7建筑与室外相通的通风百叶窗、孔洞、门、电缆沟等应设置防止雨雪、小动物及风沙进入的设施。5.4.1.8布置有腐蚀性电解液且为非密闭结构电池布置区域内,电池模块所处地面及邻近墙面应考虑防腐蚀措施,可采用设置防溢流围堰或接液盘等措施,地面墙面有可能直接接触电解液的区域,应涂覆耐腐蚀涂层;储能单元所在区域和相邻辅助区域间应设置不低于20mm的防溢流围堰,电解液溢流通道坡度不应低于0.5%。5.4.1.9电池布置区域设备布置不应跨越建筑变形缝。5.4.2结构5.4.2.1储能电站主控制室、继电器室、配电装置室、储能系统等主要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大型储能电站的主要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乙类,其余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丙类。5.4.2.2集装箱应满足防水、防潮、防腐蚀等要求,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20年。5.4.2.3建筑结构设计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取各自最不利的效应组合进行设计。5.4.2.4建筑楼面、屋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应按照GB50009、DL/T5457的有关规定取用。电池布置区域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应按实际取用。5.4.2.5建(构)筑物的承载力、稳定、变形、抗裂、抗震及耐久性等,应符合GB50009、GB50007、GB50010、GB50011、GB50017、GB50068和GB50153等标准。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5.5.1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应符合GB50019、GB50016的规定。5.5.2冬季运行环境温度有要求的储能系统应设置供暖设施,夏季运行环境温度要求不大于30℃的DB11/T1893—202113宜设置空调,有可燃气体析出风险的区域应采用防爆型设备。5.5.3电池布置区域通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a)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可燃气体积聚;b)排风系统不应与其他通风系统合并设置,排风应引至室外;c)当顶棚被梁分隔时,每个分隔处均应设吸风口,吸风口上缘距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应大于0.1m;d)排风系统应与可燃气体探测器联锁自动运行。5.5.4配电装置布置区域宜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并宜维持夏季室内温度不超过40℃。通风量应满足配电装置室内排除设备发热量的要求,进排风设计温差不应超过15℃。通风系统可兼做事故排风用,换气次数不少于10次/h。给水和排水5.6.1给水和排水设计应符合GB50015的规定。5.6.2给水水源应根据供水条件综合确定,宜选用市政给水,且应满足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要求。5.6.3生活用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规定。5.6.4储能电站生活污水、雨水、生产废水应采用分流制,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应处理达标符合相关标准后排放或回用。消防安全5.7.1结构耐火5.7.1.1站房式储能系统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采用钢结构建筑时,钢结构应做防火保护,且应满足GB51249的要求。5.7.1.2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箱体构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h。5.7.1.3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的站房式储能系统,建筑承重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排架结构。5.7.2防火分区与分隔5.7.2.1站房式储能系统应按GB50016的相关规定划分防火分区。5.7.2.2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的站房式储能系统防火分区面积不应大于250m2,并应按额定能量划分储能单元和电池单元,同时满足下列要求:a)储能单元额定能量不应超过2.5MWh;b)储能单元与周围房间以及储能单元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防火分隔应符合下列要求:1)防火墙耐火极限不应低于4h;2)楼板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h;3)防火墙上除开向疏散走道及室外的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当必须开设观察窗时,应采用甲级防火窗;4)防火墙及楼板有管线穿过时,管线四周空隙应进行防火封堵。c)电池单元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防火隔墙、乙级防火门与相邻单元区域进行分隔,并满足在采用水消防进行事故处置时,不会对未发生事故的电池单元产生影响。5.7.3安全疏散DB11/T1893—2021145.7.3.1储能电站的安全疏散应满足GB50016的要求。5.7.3.2站房式储能系统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5.7.3.3有爆炸风险的站房式储能系统,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00m2且同一时间作业人数不超过5人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5.7.4消防给水及自动灭火5.7.4.1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的设计应符合GB50974的有关规定,并符合下列要求:——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应按不少于1次设计;——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h;——储能系统应靠近消防水源布置。5.7.4.2储能电站内,储能系统所在区域周围应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分散式储能装置与市政或者室外消火栓的最近距离不应大于40m。5.7.4.3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的储能系统室外消火栓应符合下列要求:——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应大于60m;——同时使用的消防水枪数量不应少于4支;——流量不应小于20L/s。5.7.4.4站房式储能系统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5.7.4.5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的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其电池布置区域应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和浸没式水冷却装置,确保淹没储能单元或电池单元的时间不超过10min。单个额定能量不超过500kWh的分散式储能装置宜采用浸没式水冷却装置。5.7.4.6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的储能系统电池布置区域应设置满足灭火、持续降温且抑制复燃要求的固定自动灭火系统,其他储能系统应设置可靠有效的灭火装置。5.7.5火灾探测及消防报警5.7.5.1储能系统应设置满足GB50116要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的储能系统应具备火灾预警功能。5.7.5.2储能电站的主控通信室、配电装置室、继电器室、电池布置区域、变流器室、电缆夹层及电缆竖井应设置火灾探测装置。5.7.5.3有可燃气体产生风险的储能系统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装置。5.7.6消防供电及应急照明5.7.6.1大、中型的储能电站消防供电负荷应为一级负荷。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并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进行切换。5.7.6.2储能电站内应设置满足GB51309要求的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5.7.7消防控制室5.7.7.1大、中型储能电站应设置独立的消防控制室,确有困难时,可与场站内原有消防控制室或集中监控室合建。5.7.7.2小型储能电站、分散式储能装置宜设置独立的消防控制室,确有困难时,其火灾报警系统、灭火系统等应接入所服务建筑的消防控制室。DB11/T1893—2021155.7.7.3有爆炸风险的储能系统消防控制室应独立设置。5.7.7.4消防控制室应设置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装置显示的内容应符合GB50116的规定,且应能显示储能系统位置、类型、操作电压以及断开电气系统的装置所在位置等信息的图示及说明。5.7.8防爆及其他5.7.8.1有可燃气体产生风险的区域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采用防爆电气设备,且不应安装易产生电弧或电火花的电气开关设备;b)应设置独立的事故通风系统,事故排风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少于30次/h确定。当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下限5%时,事故排风机应能自动开启;c)排风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d)应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供暖,严禁采用明火或电热散热器烘暖;e)不宜设置地沟,确需设置时,其盖板应严密,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可燃气体等在地沟积聚;f)与其他区域连通的通道、夹层、管沟等应采用防火封堵措施,下水道应设置隔油设施。5.7.8.2有爆炸风险的储能系统应设置泄压设施,泄压设施应满足GB50016的要求,且应避开人员密集场所和主要交通道路。5.7.8.3储能系统应设置满足GB50140要求的灭火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的储能系统危险等级应为严重危险级。5.7.8.4与储能系统无关的电线电缆不应穿过储能系统。5.7.8.5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的储能系统,其电池布置区域敷设的及进出电池布置区域的电缆应采用A级阻燃电缆。5.7.8.6储能系统建筑内装修应满足GB50222的相关规定。5.7.8.7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的储能系统保温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6施工一般规定6.1.1现场制度6.1.1.1建设单位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与等级的单位开展储能电站建筑与设备施工,监督其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有关责任。施工、安装及调试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具有相应的资质。6.1.1.2建设单位应进行风险管理,识别风险事件,制定风险管理措施。针对施工现场设备安全、消防安全、人员安全制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处置措施,并根据施工进度定期组织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演练。6.1.1.3建设单位应文明施工,重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6.1.1.4施工单位应制定安全施工管理制度、劳动作业保护制度、消防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工作票制度、动火作业管理制度、高空作业管理制度、现场作业反违章制度、临时用电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成品保护制度等,确保施工全过程人员及设备安全。6.1.1.5施工单位应在每日施工工作开展前对当日工作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进行详细交底并提出明确要求。DB11/T1893—2021166.1.1.6施工单位应制定运输、安全保管制度,保证施工全过程管理安全。设备和器材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场所保管,保管期限及技术要求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对大件设备运输、大型起吊作业、大型脚手架搭设、重大项目的调试、试验等,应制定专项技术、安全方案。6.1.1.7储能项目施工应按DL5027、GB26164.1执行动火管理和动火工作票制度。6.1.2施工条件6.1.2.1施工单位应在正式施工前完成下列准备工作:a)施工组织体系完成组建并有效运行;b)各项规章制度、应急处置方案制定完备并正式发布;c)各专业技术人员完成项目图纸会审,领会设计意图;d)工程质量计划编制完成,明确特殊工序、关键工序、重点工序质量控制措施;e)全体参建人员完成安全培训、制度培训及风险交底,未参与培训的人员不应参与项目建设;f)进入现场的器械、工具、特种车辆、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已完成检查并处于合格有效期内。6.1.2.2施工现场应做到通水、通电、通路,场地平整。6.1.2.3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总平面布置(土建、水、电)方案。按现场平面布置要求,做好施工场地围护墙和施工三类用房的施工以及水、电、消防器材的布置和安装。6.1.2.4施工应做好下列过程记录:a)工程概况;b)建设单位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情况;c)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评价;d)竣工验收时间、程序、内容及组织形式;e)工程验收意见;f)施工许可、图纸文件、审核批准文件、竣工质量验收要求等其他文件。土建工程施工6.2.1土建工程施工应满足GB50300的相关规定,并分别满足下列要求:a)土方工程施工应按GB50202执行;b)深基坑基础支护工程施工应按JGJ120执行;c)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应按GB50204执行;d)钢结构工程施工应按GB50205执行;e)屋面工程施工应按GB50207执行;f)地面工程施工应按GB50209执行;g)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应按GB50210执行;h)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应按GB50601执行。6.2.2储能项目施工用电应符合JGJ46的规定。6.2.3安装程序应保证结构的稳定性,结构变形满足规范要求。6.2.4钢结构安装前,应对钢构件的质量进行检查,钢构件的变形、缺陷超出允许偏差时应进行处理。电气工程施工6.3.1照明施工应符合GB50034、GB50582的规定。6.3.2防雷和接地应严格按施工图纸施工,并应符合GB14050、GB50057和GB/T50065的要求。接DB11/T1893—202117地系统施工应符合GB50169要求。6.3.3电气设备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a)变压器安装应位置正确,附件齐全,安装应满足GB50148要求;b)储能变流器防护等级应满足户外安装的要求,安装布置应有利于通风、散热,各个进出线孔应堵塞严密,以防小动物进入箱内发生短路,且应符合GB50255相关规定;c)高压电器设备安装应符合GB50147的相关规定;d)低压电器安装应符合GB50254的相关规定;e)电缆敷设与安装应符合GB50168要求。6.3.4电气二次设备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a)继电保护、自动化、通信及计量设备安装及二次回路接线除应符合GB50171的相关规定;b)安防监控设备安装应符合GB50348的相关规定;c)通信光缆敷设与连接应符合DL/T5344的有关规定。6.3.5储能系统设备安装应与周围墙体留有适当的距离,以保证开关门、插拔模块、正常散热和用户操作有足够的空间。6.3.6设备安装完毕后,建筑物中的预留孔洞及电缆管口应做好防火封堵。供暖通风、给排水施工6.4.1供暖与给排水施工应满足GB50242要求。6.4.2储能电站供暖通风系统施工应符合GB50019、GB50243的规定,并应满足5.5要求。6.4.3给排水应符合5.6要求,给排水工程施工应符合GB50268要求。6.4.4供水源应根据供水条件综合比较确定,应优先选用已建供水管网供水。对使用原有建筑的给排水需要进行改造施工的,应明确水量的核算、管道设计与施工、管道防止渗漏等施工要求。消防工程施工6.5.1消防工程施工应由具有相应等级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管理或技术等级资格。6.5.2施工现场的临时消防措施应符合GB50720规定。6.5.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应符合GB50166规定。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应符合GB50263规定。6.5.4对于存在火灾风险的储能系统,应确保消防供水系统施工工程质量与供水可靠性。6.5.5锂离子/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应先期布置电池设备场地消防系统,确保电池安装环节安全。施工环境与保护6.6.1站内生活排水、生产废水应处理达标后复用或排放。位于城市的储能电站,生活污水可排入城市污水系统,其水质应符合CJ343的有关规定。6.6.2对外排放的水质应符合DB11/307的规定,向水体排水应符合受纳水体的水域功能及纳污能力条件的要求,防止排水污染受纳水体。6.6.3储能电站的水土保持应结合工程设计采取临时弃土的防护、挡土墙、护坡设计及风沙区的防沙固沙等工程措施。6.6.4新建储能项目建设时所用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物料施工应满足国家和北京市VOC含量限值要求。6.6.5施工应落实有关降噪隔尘措施并满足GB12523的相关规定,对施工场地产生的噪声加以控制DB11/T1893—202118宜推广低噪声施工工艺和设备,实施施工厂界新型格挡、全封闭围挡等降噪措施。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宜采用装配式施工模式。7验收一般规定7.1.1储能电站施工完成后,应对储能电站工程的规划设计要求、工程建设档案、施工设计图纸、文件、设备安装质量、运行情况等进行全面检验。7.1.2储能电站验收应组建相应的验收组织机构,制定验收方案,以确保验收顺利进行。未经验收或验收不通过时,不应交付使用。7.1.3储能电站验收应依据下列文件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及施工验收标准;——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说明书;——施工承包合同;——其他相关文件。7.1.4储能电站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a)建设工程验收;b)并网验收;c)试运行验收;d)竣工验收。建设工程验收7.2.1建筑工程验收应符合GB50300及电力专业工程验收等相关规范要求。7.2.2储能电站设备验收应包括但不限于储能设备、高压控制柜、低压控制柜、汇流柜、功率变换设备、变压器、监控设备、线缆、照明、供暖通风等,确保满足设计要求。7.2.3各设备制造商或供应商应提供产品说明、实验报告或检测记录、合格证、安装说明、维护说明、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等。7.2.4储能电站土建工程、电气工程、供暖、给排水施工应分别满足6.2、6.3、6.4的施工要求,且应对防雷、接地等安装质量进行核查。7.2.5消防工程施工应满足6.5施工要求,消防设施应在储能系统投入使用前完成,并满足下列要求:a)储能电站建(构)筑物应符合5.7.1、5.7.2、5.7.3要求;b)储能电站消防系统及消防设施应符合5.7.4、5.7.5、5.7.7要求;c)消防供电及应急照明应符合5.7.6要求;d)建筑与设备防爆应符合5.7.8要求;e)电缆管沟、孔洞等防火封堵措施应满足设计要求;f)消防器材应按规定品种和数量摆放整齐、易于操作及管理。7.2.6环境工程应验收设计图纸、设计变更、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文件、质量控制、自检验收记录等资料以及绿化、噪声、废弃物料等设计要求和处理办法,并满足6.6施工要求。并网验收7.3.1并网验收应制定并网验收方案和相应的安全措施。正式测试前储能系统各设备应先完成现场调DB11/T1893—202119试及储能消防工程调试。7.3.2电化学储能系统应按GB/T36548开展测试验收,飞轮储能系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可参考开展测试,测试结果应满足5.2.1并网要求。试运行验收7.4.1建设单位应在储能系统设备及其附属装置检验合格且并网验收通过后开展试运行验收。对接入公共电网的储能系统应在试运行申请通过后开展试运行验收。7.4.2建设单位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储能系统,编制试运行方案和现场处置方案。7.4.3试运行前应建立安全制度,编制安全操作手册,确保消防设施已齐全就绪。7.4.4储能系统应在下列工况开展试运行测试:a)单机试运行:储能系统在空负荷或单台储能设备进行模拟负荷试运行,对其进行就地控制,检测系统功能及保护逻辑;b)联动试运行:储能系统及上位控制系统联合启动,采用就地、远程方式,对储能系统进行联动控制,检测系统功能及保护逻辑;c)联机负荷试运行:储能系统并网运行,检测除寿命指标外的全部功能和性能。7.4.5建设单位应对下列内容进行试运行验收:a)储能系统设计方案、设计审查报告、施工完工确认单、监理工作报告、设备调试报告、并网运行记录等验收文件;b)储能系统安全措施;c)储能系统并网运行记录;d)储能系统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型式试验报告、检验记录和安装质量;e)接地连续性、接地电阻、绝缘等储能系统安全测试及噪声测试;f)充电、放电、功率调节、模拟故障和保护功能、监控功能、远程及本地控制功能等储能系统功能测试;g)充放电能量、电能效率、辅助功耗及待机功耗等储能系统性能测试。竣工验收7.5.1建设单位应在建设工程验收、并网验收和试运行验收通过后组织竣工验收。7.5.2竣工验收应验收竣工资料、竣工报告、重大问题处理意见及结果以及建设工程、并网、试运行验收等档案材料,并进行综合评价。7.5.3储能项目各个分项工程的监理单位应出具质量评估报告,移交完整监理资料。7.5.4勘察、设计单位应对现场勘察、设计文件及施工过程等进行检查,对设计变更等进行通知并查验,出具工程质量报告。7.5.5现场验收时需整改的问题应已落实解决,需重新测试的项目应已完成检测。8运行维护及退役一般规定8.1.1储能电站运行维护应满足GB/T40090要求。8.1.2储能电站投运前应根据储能电站类型,制定运行维护规程。8.1.3储能电站应配备能满足安全可靠运行的运行维护人员,运行维护人员上岗前应经过储能电站工DB11/T1893—202120作原理、设备性能、常见故障处理、安全风险、防范措施、消防安全知识以及应急处置流程等培训,并定期开展培训,每年至少1次。8.1.4储能电站应对设备运行状态、操作记录、异常及故障处理、维护等进行记录,并对运行指标进行分析。锂离子/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应制定电池异常及故障处理专项操作方案。8.1.5大、中型储能电站应设置现场值班人员。小型储能电站、分散式储能装置应确保每天至少巡视1次。8.1.6极端天气下,储能电站应设现场值班人员值守。8.1.7储能电站运行维护应制定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应对当值储能电站运行模式、储能系统运行情况、缺陷情况、设备操作情况、接地线拆装情况等进行交接。8.1.8储能电站应制定检修规程,停送电、检修过程应结合储能电站类型制定操作票和工作票。检修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8.1.9接入公共电网的储能电站并网、解列应获得电网调度机构同意。运行监控8.2.1储能电站、分散式储能装置应设远程监控平台和就地监控系统,并设置分级报警功能,确保每天24h实时监控可靠性。8.2.2大、中型储能电站应建立状态运行及预警预测平台,宜在站端配置主动安全系统。小型储能电站、分散式储能装置宜建立状态运行及预警预测平台。8.2.3储能电站应连续采集能量管理系统(EMS)、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变流器(PCS)、空调、消防等系统参数,实时分析是否处于正常区间,并定期对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8.2.4储能电站应定期对储能系统的额定容量、额定效率、电能质量、系统保护及告警功能验证、接地电阻、接地连续性、绝缘电阻等开展检查,并进行综合评价。运行操作8.3.1储能电站应制定现场运行规程。运行设备系统发生变更应同时对规程予以修订,并在投运前发至运行人员。8.3.2现场运行规程每1~2年或设备系统有重大变化时应进行1次全面修订。8.3.3储能电站现场运行规程应明确下列操作规范:a)储能系统参与电网调度后操作规范;b)EMS、BMS、PCS等储能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操作步骤;c)系统运行过程中充放电策略调整操作步骤;d)消防系统定期测试时操作步骤;e)消防系统报警时操作步骤;f)涉网设备发生异常或故障时操作步骤。8.3.4运行人员可对储能电站并网和解列操作进行选择,并应符合GB26860的相关要求。8.3.5运行人员可对储能系统自动发电控制、自动电压控制、计划曲线控制功率定值控制等运行模式和优先级进行选择,各储能单元运行模式和优先级选择宜保持一致。8.3.6运行人员可对储能系统启动、充电、放电、停机、待机、检修等运行工况进行互相切换。巡视检查8.4.1储能电站应制定日常巡检和定期专项巡检项目要求,并做好巡检记录。DB11/T1893—202121a)日常巡检:包括临时故障的排除、检查、清理、调整及配件更换等,对所完成的维护检修项目做好记录。b)定期专项巡检:应对相关设备进行较全面的检查、清扫、试验、测量、检验等,并分项分类制定巡检周期,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8.4.2运维人员应按相应的周期逐项开展定期专项巡检,对设备进行巡视、维修和保养。特殊季节和极端天气前后,应针对专项巡检内容目录开展巡检。8.4.3储能电站定期巡检时,应加强检查下列情况:a)检查PCS、并网柜、汇流柜、电池模组等母排电缆连接;b)分析异常告警信号、故障信号、保护动作信号等;c)分析空调运行参数和运行状态;d)测试事故排风联动系统。8.4.4储能电站应制定消防设备定期测试及巡检制度。a)运行维护人员应定期查看消防系统历史报警记录。b)灭火剂、灭火器、火灾探测装置等消防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每季度至少1次。c)消防设施(器材)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每年至少进行1次检测。8.4.5巡视检查时发现故障隐患,应及时报告处理,查明原因,避免事故发生。8.4.6储能电站应结合巡视检查情况制定维护方案。维护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异常运行及故障处理8.5.1储能电站设备发生异常或监控系统发出异常告警信号时,应及时进行现场检查。在缺陷和隐患未消除前应加强监视和增加巡视频次。8.5.2储能电站运行人员发现异常,应立即汇报,按照运行规程进行处置。8.5.3接入公共电网的储能电站设备发生异常时,运行人员进行异常处理前应向调度人员汇报。8.5.4储能电站设备发生故障时,运行人员应立即停运故障设备,隔离故障现场,并按规程对故障设备进行处置。8.5.5网侧故障时,应及时联系建设方并停运设备,现场做好隔离,并于故障原因确定后进行处置。8.5.6无法判断火灾报警信号是否误报时,应先使用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进行现场查看,不应打开储能系统。确需打开时,应按照应急处置程序做好防护措施。8.5.7储能电站交接班期间发生故障时,应于处理完成后进行交接班。8.5.8运行人员异常或故障处理后应及时记录相关设备名称、现象、处理方法及恢复运行等情况。8.5.9发生火灾预警、消防设施启动以及其他影响储能电站正常运行必须立即停机停电处理的情况,应按第9章要求进行应急处置。停机停电处理时,应确保消防电源的可靠性。退役8.6.1储能电站退役应制定分级处理、拆卸、储存、回收、运输等相关方案。8.6.2储能电站退役应制定退役计划和作业流程,确保环境安全、公众安全和工作人员安全。8.6.3储能电站退役计划应按准备、设计、实施和验收四个阶段编制。8.6.4储能电站退役应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回收处理。9应急处置DB11/T1893—202122应急处置准备9.1.1储能系统应急处置应遵循以人为本、快速反应、安全高效的原则,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9.1.2储能系统建设或运行单位应按GB/T29639、GB/T38315建立储能相关应急预案。9.1.3储能系统建设或运行单位应组建专职(兼职)应急队伍,完善应急物资,并对应急处置人员或联动单位关联人员进行应急安全培训。9.1.4储能系统建设或运行单位应每半年至少开展1次火灾应急演练。应急处置响应9.2.1储能系统建设或运行单位应急先期处置中应明确信息报送流程、危险区域、撤离路线、防范措施及危害扩大应对相关内容。9.2.2储能系统建设或运行单位应确定应急响应级别,明确有关人员的应急职责,超出处置能力范围的应及时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9.2.3储能系统建设或运行单位应按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响应,按应急职责和流程实施。9.2.4发生火灾报警后,储能系统建设或运行单位应快速确认火情。火情确认后拨打“119”报警,报告火灾情况,并做好接应和灭火救援协助工作。9.2.5储能系统建设或运行单位应结合客观事态发展变化和企业应急处置能力调整应急响应级别,保障应急处置效率。应急处置结束、恢复重建9.3.1储能系统建设或运行单位应在现场得到控制、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防护措施到位后,结束应急处置。9.3.2储能系统建设或运行单位应在恢复与重建前,结合应急处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必要时应开展安全技术鉴定和评估工作。9.3.3储能系统建设或运行单位应遵循有关事故调查的原则,妥善收集和保管各类数据,保护事故现场,以便后续事故调查、安全评估和改进应急工作。DB11/T1893—202123附录A(规范性)锂离子/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A.1基本规定A.1.1锂离子/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系统、PCS、监控系统以及安全、消防等辅助系统等组成。图A.1为典型的锂离子/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结构示意图。电池系统开关和保护设备储能变流器变压器(可选)功率转换系统开关及保护设备消防应急供电辅助功能模块通讯、控制及保护系统热管理监控绝缘监测辅助POC通讯POC动力POC储能系统照明图A.1锂离子/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典型结构A.1.2电池系统选型应考虑节能和环保要求,选择安全性及可靠性高、安装及维护工作量小的设备。A.1.3电池系统选型应根据设计容量和电压等级、功能需求以及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和技术成熟度选择。A.2设计要求A.2.1消防安全A.2.1.1自动灭火系统的最小保护单元宜为电池模块。电池模块宜单独配置探测器和灭火介质喷头。A.2.1.2PCS与电池系统布置在同一个储能单元时,其防火分隔措施应满足耐火极限不低于2h。A.2.1.3储能系统直流侧应配置熔断器或断路器等保护装置。A.2.1.4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宜选用非步入式设计,步入式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A.2.2电池系统A.2.2.1电池系统应与PCS交流输出端功率和容量需求相匹配。A.2.2.2电池系统电池成组方式及组数应与PCS的拓扑结构相匹配。DB11/T1893—202124A.2.2.3电池系统电池容量配置应在考虑电池的寿命特性、转换效率、充放电特性及最佳充放电区间的条件下保留适当裕度。A.2.2.4电池系统宜采用模块化设计。A.2.2.5电池系统布置应考虑电池的防火、通风和散热需求。A.2.2.6锂离子电池应符合GB/T36276要求。A.2.2.7钠离子电池宜在零荷电状态下进行运输、贮存。A.2.3电池管理系统A.2.3.1BMS应满足GB/T34131要求。A.2.3.2BMS宜与电池系统就近布置。A.2.3.3BMS拓扑配置应与PCS的拓扑、电池的成组方式相匹配与协调,并对电池运行状态进行优化控制及全面管理。A.2.3.4BMS各功能具体实现层级由BMS的拓扑配置情况决定,宜分层就地实现。A.2.4储能变流器A.2.4.1PCS应与电池系统的运行特性相匹配,应满足GB/T34120的要求。A.2.4.2PCS应具备完备的保护功能,配置硬件故障保护和软件保护,确保在各种情况下及时切除故障,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和电池系统安全。A.2.4.3PCS布置应考虑通风和散热需求。A.3施工要求A.3.1电池布置区域应做好防渗水、漏水,保证设备安全。A.3.2电池安装前,应检查电池模块开路电压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漏液等现象。A.3.3电池安装应采用专业吊装设备。A.3.4电池安装应注意电池模块极性,确保极性安装正确。严禁使用金属工具等对接插件处进行操作。A.4运行维护A.4.1建设运维单位宜加强储能系统的主动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状态评估、故障预警和诊断能力,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智能运维与安全防控水平。A.4.2储能系统运行时电池温度不应超过55℃。A.4.3储能系统应严格控制电池充、放电截止电压,避免电池过充、过放。A.4.4储能系统应定期观察分析电芯荷电状态(SOC)、电压一致性。A.4.5储能设备维护时,应做好该设备与其他相关运行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误碰。A.4.6电池退役应做好跟踪追溯管理,确保电池得到合理处置。DB11/T1893—202125附录B(规范性)超级电容储能系统B.1基本规定B.1.1超级电容应符合DL/T2080的要求。B.1.2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应设置乙腈等危险气体检测和强制排空系统,排气口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B.1.3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的报废及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B.1.4站房式超级电容储能单元额定容量不应超过100kWh,集装箱式超级电容储能单元额定容量不应超过500kWh。B.2设计要求B.2.1模组B.2.1.1模组宜采用模块化设计,易于安装、调试和维护。B.2.1.2模组和外部电气组件的连接宜采用通用标准接口。B.2.1.3模组应在醒目位置标识工作电压。B.2.2电容管理系统B.2.2.1管理系统可按GB/T34131要求设计。B.2.2.2管理系统应设计保护功能,并能根据监测的故障等级发出报警或停机指令。B.2.2.3管理系统应能监测系统中单体电压、模组温度和系统电流。B.2.2.4管理系统宜采用模块化设计,并具有自检功能,宜具有本地或在线升级功能。B.2.2.5管理系统应考虑高低温、气液腐蚀性、气压、电磁兼容等外部环境条件的适应性。B.3施工要求B.3.1电容器安装前,应清洁电容器和电器具的接触件。B.3.2不用的电容器应存放在原始包装中,并远离金属物体。B.3.3不应密封或改装电容器,确需改装时应征求制造商意见。B.3.4不应私自焊接、拆解电容器,且不应使电容器外壳变形,避免造成电容器过热、泄放、泄漏、破裂,影响使用寿命,造成坏境污染甚至会危及人身安全。B.4运行维护B.4.1运行维护人员应经供应商系统培训、熟悉超级电容运行特性后方可上岗。B.4.2运行维护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设备。B.4.3更换电容器时应按用户操作手册更换。B.4.4更换电容器模组应采用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电容器且应更换全部电容器。不同品牌、不同型号或新旧不一的电容器不应在同一模组中混用。DB11/T1893—202126B.4.5电解液小量泄漏时可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或用大量水冲洗,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电解液大量泄漏时应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采用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将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后,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B.4.6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入口应防止乙腈直接排入。DB11/T1893—202127附录C(规范性)液流电池储能系统C.1基本规定C.1.1厂房内部放置的液流储能系统,厂房内温度宜维持在0℃~30℃。户外放置的储能系统,当环境温度低于-10℃或高于35℃时,应具备温控措施。C.1.2户外集装箱式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应具备IP54以上的防护等级。C.1.3站房式液流电池系统宜单层布局,集装箱式液流电池系统可根据承重要求确定布置层数。C.1.4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宜按不高于4MWh额定装机容量划分储能单元。C.1.5全钒液流电池应符合GB/T32509、GB/T34866要求,锌溴液流电池应符合NB/T42135要求。C.1.6液流电池系统应设计漏液报警功能和漏液收集措施,最小漏液收集能力不小于最大独立液流电池单元灌装的电解液总容积。C.1.7液流电池系统应具有可实现手动和自动控制的紧急停机装置。C.2设计要求C.2.1电池单元C.2.1.1电池单元宜采用模块设计,易于安装、调试和维护。C.2.1.2电池单元和外部液路、电气组件的连接宜采用通用标准接口。C.2.1.3电池单元的动力电缆宜通过电堆的投影区域侧面连接。C.2.1.4电池单元的动力连接电缆端子宜方便检查及维护。C.2.2电堆C.2.2.1电堆应设置短路保护装置,并设置安全保护罩隔离连接端子,保护罩上应设置警告标识。C.2.2.2电堆应设置铭牌,标明电堆外形尺寸、干重、湿重、工作电压、工作电流和追溯标识。C.2.2.3电堆应具有易于搬运和吊装的外部结构并明确标识。C.2.3支架C.2.3.1支架应具备和基础支撑结构的固定结构,符合承重、防腐要求。C.2.3.2支架应具有电堆、管路、电缆桥架等固定用固定措施,且不影响支架结构强度。C.2.3.3支架设计应考虑电堆的安装和后期可维护。C.2.3.4支架应标识搬运承力结构。C.2.4管道C.2.4.1管道材质应满足输送介质的耐腐蚀和耐压强度要求。C.2.4.2管路的布局应尽量紧凑,管路盲端宜采取防液流冲击措施。C.2.4.3电堆维护通道上的管路以及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管道应易于拆卸和维护。DB11/T1893—202128C.2.4.4管道、阀门及仪表等设备应标明编号、名称、功能、流动方向等标识。C.2.4.5规格大于DN100的塑料管路,单向长度大于5m时应考虑温度造成的变形。C.2.4.6管道设计时应考虑泵机连接处的防震措施,防止管道损坏。C.2.4.7具有管路可断开连接或阀门的位置正下方,不应设置电气部件。C.2.5电解液循环系统C.2.5.1循环系统额定流量应大于电池系统的最大设计流量。C.2.5.2循环泵应能维持系统运行所需循环流量所对应的最大扬程,宜采用变频控制。C.2.5.3循环泵应具备绝缘措施。C.2.5.4循环泵电机宜具有隔绝腐蚀性液体的保护措施。C.2.5.5循环系统传感器及现场仪表宜安装于液流的垂直方向。C.2.6电解液储罐C.2.6.1储罐应密封,储罐材质应满足耐压、耐腐要求。C.2.6.2储罐的充装系数不应大于0.95,并应考虑设置防止液体溢出的措施。C.2.6.3储罐内应设置流体分配装置,防止流体冲击。C.2.6.4户外放置的储罐,应考虑环境温度、风沙及雨雪天气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C.2.7电池管理系统C.2.7.1全钒液流电池管理系统应符合NB/T42134要求。C.2.7.2电池管理系统应设计故障保护功能,并根据故障警告等级采取相应安全运行措施或停机。C.2.7.3电池管理系统宜采用模块化设计,并具有自检功能,宜具有本地或在线升级功能。C.2.7.4电池管理系统应考虑外部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如高低温、气液腐蚀性、气压、电磁兼容等。C.2.7.5电池管理系统控制模块宜远离流体输送系统,且应设置腐蚀性气体和液体防护措施。C.2.8电解液温度管理C.2.8.1液流电池系统应设置换热器,换热器应满足耐压和防腐蚀要求。C.2.8.2冷却系统应满足最大工作载荷条件下的换热需求。C.2.8.3户外自然环境下的电解液储存模块宜具备升温和保温系统。C.2.9辅助系统设计C.2.9.1电解液储罐应具备惰性气体保护系统,并设置位于电池系统建筑外部的出口排空。C.2.9.2液流电池系统应设置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检测装置。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下限的25%时应发出在线和现场告警。C.3施工要求C.3.1全钒液流电池的安装应符合NB/T42145的要求,其他类型的液流电池宜参照执行。C.3.2液流电池管道、泵、阀门施工应防止电解液泄漏,并配备应急使用的冲洗设备。DB11/T1893—202129C.3.3液流电池系统地基基础平整度应符合工业设施建筑规范要求,电解液储罐落地地面的平整度应小于3mm/3000mm。C.3.4液流电池储罐应采用专用的运输和吊装工具安装,防止磕碰及变形。C.3.5液流电池循环系统现场安装的管路系统耐压不应小于设计压力的1.5倍,压力试验时应采取临时措施隔离储罐并保持储罐处于敞口状态。C.3.6液流电池电解液灌入时,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防止电解液喷溅伤害。C.3.7电解液发生意外泄漏时不应直接外排,应回收或处理达标后向外排放。C.3.8溴基液流电池的溢流通道应采用密闭管路。C.4运行维护C.4.1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调试应制定调试计划,遵循分段、逐步、循环系统运行压力由低到高、充放电功率由小到大的原则进行。C.4.2调试项目包括循环系统工作工况、BMS系统工作工况、辅助系统工作工况、安全系统工作工况、报警和监控系统工作工况等。C.4.3全钒液流电池运行维护应符合NB/T42144的要求,其他类型的液流电池宜参照执行。C.4.4液流电池电解液应进行回收处理,不应将电解液擅自丢弃、倾倒、填埋。C.4.5液流电池运行维护人员在液流电池模组区域工作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设备。C.4.6运行维护人员应定期检查危险气体传感器和漏液传感器有效性。C.4.7运行维护人员应定期检查气体排出管路。C.4.8运行维护人员应及时检查监控系统报警信息,根据系统报警类别和等级,采取相应处理措施。DB11/T1893—202130附录D(规范性)飞轮储能系统D.1基本规定D.1.1飞轮储能系统主要由飞轮电动发电机、飞轮电机变流器、储能变流器、辅助设备和系统控制器等组成,示意图见图D.1。飞轮电机变流器系统控制器飞轮转子飞轮电动发电机电动发电机轴承密封壳体DC母线储能变流器冷却装置辅助设备监控设备真空装置通讯界面交流输入/输出显示界面直流输入/输出图D.1飞轮储能系统示意图D.1.2飞轮储能监控系统应满足5.3.4要求,上传数据至少包括可调功率、可调电量、充放电情况、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温度、飞轮转速、荷电状态(SOC)、真空度等数据。D.1.3飞轮储能系统应具有自检功能。D.1.4飞轮储能系统应配置真空泵和真空计,保证飞轮内部真空腔的真空度满足设计标准。D.1.5飞轮储能系统应具备下列保护功能:a)具有过压、过流、欠压、缺相、过载、超速、过热等保护功能;b)故障后应与电网和负载断开连接,并确保从最低工作转速放电至安全电压以下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c)配备防跌落保护部件,在遇到剧烈振动或磁轴承失效时避免飞轮转子与外壳接触。D.1.6飞轮电动发电机组及辅助设备可采用地埋式、半地埋式、地面安装,设备四周应设置围栏或围墙,采用地埋式安装的上方不应放置其他设备设施。D.2设计要求D.2.1飞轮储能系统应考虑失效产生破坏对建筑的影响。D.2.2飞轮储能系统地基应符合下列要求:DB11/T1893—202131a)预埋钢构件地基单位面积承重应满足设备在单位面积上重量的3~5倍,水平度小于1mm/m,地基强度和厚度满足产品相关安装技术要求;b)飞轮电动发电机组在地面上运行,安装面为地面;在地下或半地下运行,安装面为地坑底部的水平面;c)钢构件地基要求接地良好;d)自带槽钢、钢板底座的飞轮电动发电机组,为保证飞轮柜体可靠接地,飞轮槽钢底座可与预埋钢构件地基点焊。D.2.3飞轮储能系统应核对地面承重能力,承重不满足设备安装要求时,应对地面进行加固。D.2.4飞轮储能系统应根据飞轮系统发热量核算通风量,通风量不满足散热要求时,应改造通风道或加装空调。D.2.5飞轮储能系统应配置气体灭火或自动喷淋装置。D.2.6飞轮储能系统满载运行时在距离设备水平位置1m处的噪声不应大于85dB。D.2.7飞轮储能系统应具备机械危险防护措施。飞轮转子失稳不应对外界产生破坏性影响,且应具备紧急停机功能。D.3施工要求D.3.1飞轮储能系统及所有柜体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不应倒置,倾斜角度不应超过30°。D.3.2在搬运过程中应考虑飞轮储能系统及柜体的自身重量,避免在搬运过程中对地面造成损坏。D.3.3在搬运过程中应根据飞轮储能系统及柜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合理规划搬运路线。D.3.4飞轮储能系统应与地基或基座紧固连接。D.3.5飞轮储能系统应确保所有机柜间缝隙紧密、均匀,所有机柜柜门开关流畅。D.3.6飞轮储能系统所有柜体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Ω。D.3.7飞轮储能系统安装在室内时,应考虑通风散热及操作空间的需要,整套装置背面离墙距离不小于800mm,装置正面离墙距离不小于1000mm,装置侧面离墙距离不小于800mm。D.3.8飞轮电机变流器、储能变流器及配电系统应有可靠的防雷措施。D.3.9飞轮储能系统安装后应检查飞轮转子悬浮情况以及电驱动的转向。D.4运行维护飞轮储能系统应按表D.1做好定期检查。表D.1飞轮储能系统定期检查项目维护项目维护内容推荐周期保存记录用USB导出数据并保存备份。1个月变流器、控制器检查飞轮电机变流器、储能变流器外观是否有损坏、变形或生锈。飞轮电机变流器、储能变流器运行是否有异常声音。系统运行时的各项参数是否正常。检测系统发热情况是否正常。检查变流器周围的通风、环境温度、湿度、灰尘等环境是否满足要求。半年DB11/T1893—202132表D.1飞轮储能系统定期检查项目(续)维护项目维护内容推荐周期风道清理检查风道灰尘。风扇运转时是否有异常振动。使用压缩空气并打开风机进行清洁。清洗或更换空气过滤网。半年(环境恶劣应视情况缩短时间)安全功能检查急停按钮是否失效。检查触摸屏关闭变流器功能是否正常。半年电路连接检查所有电气连接处是否松动或接触不良。检查所有线缆及金属表面接触的绝缘和护层是否破损。检查所有接线端子的固定部件是否脱落。检查螺钉位置是否有过热痕迹。检查接线铜排和螺钉是否存在颜色改变。1年真空泵维护检查真空泵油的液位是否处于正常范围。检查真空泵油的颜色是否发黑。定期更换真空泵油。定期清洁进气口过滤网。检查真空管道是否有生锈、腐蚀等异常现象。检查真空泵电机轴承、电机风扇是否正常。3~6个月冷却系统维护检查电源线、信号线及管路是否有损坏。定期检查冷却液情况。定期清理机组内、外表面冷凝器翅片上的灰尘,污垢、异物。定期检查机组的紧固件是否有松动。定期检查管道的隔热材料是否完好。3~6个月磁悬浮轴承不间断电源检查检查不间断电源是否能够正常工作。1年断路器维护检查所有断路器是否失效。检查断路器是否有损坏。1年标识检查检查机体警告标识及其他设备标识。注4:发现模糊或损坏,请及时更换。1年DB11/T1893—202133附录E(规范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E.1基本规定E.1.1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主要由电动机、压缩机、换热装置、蓄热(冷)器、储气(液)装置、膨胀机、发电机、控制系统及相关辅助设施等组成,示意图见图E.1。换热装置电动机发电机储能过程释能过程输入电能输出电能空气空气储气(液)装置蓄热器蓄冷器压缩机膨胀机循环周期图E.1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示意图E.1.2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压缩机、膨胀机、蓄热(冷)器、换热装置、储气(液)装置等主要装置的设计寿命不应低于30年,安全裕度设计应满足30年运行要求。E.1.3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压缩机、膨胀机等旋转部件子系统应具备完整的应急装置和系统以具备处理常见突然停电、仪表气供应中断、振动值超限、甩负荷故障等突发故障的能力。对于采用多级齿式压缩机和膨胀机,振动幅值确定应考虑齿轮箱的影响,符合GB/T22073规定。E.1.4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地面集气装置钢管应符合GB/T8163的要求,高压容器应满足GB/T150(所有部分)要求。E.1.5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应确保环境空气质量满足GB3095中的二级标准要求。E.1.6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环境噪声排放应满足GB12348中的3类标准要求。E.1.7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应满足DB11/139要求。DB11/T1893—202134E.2设计要求E.2.1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储气装置应根据气源条件、用气条件、储气罐材质及储气装置附近安全因素,地下高压储气库应进行地质勘察,并根据工程岩体分级开展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估,经综合分析和技术经济对比后,确定最终工艺方案。E.2.2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应考虑危险区域信息,并根据区域分级提供安全标识,应包括但不限于接地标识、逃生指示、严禁烟火、当心触电、禁止带电操作、压力容器、高温高转速设备等。事故突发情况下可指示操作人员及时正确地脱离危险场所。E.2.3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生产车间、作业场所、辅助建筑、附属建筑、生活建筑和易燃易爆的危险场所以及地下建筑物设计应符合GB50016的有关规定。E.2.4补燃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应按GB50016设置消防措施,管道系统法兰应加装跨接导体防止静电。E.2.5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所有设备应防尘、防潮和防盐雾,并防止昆虫和动物进入以免引起短路和设备损坏。E.2.6管道绝热材料、电缆材料和墙体密封材料应采用阻燃材料。E.2.7内部温度超过100℃的管道和容器应避免泄漏时人体直接接触。E.2.8储气装置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和报警系统。E.2.9压力容器和压力系统应设置安全阀和安全护栏。E.2.10储气装置应设置高压气源危险标识,宜在高点设置泄压放空设施以实现安全泄放。E.3施工要求E.3.1地面集气管道外腐蚀控制应符合GB/T21447要求。E.3.2地下储气库施工应根据工程规模及有关规定拟定规划站址的工程等级、主要建筑物级别和地震设计烈度,针对地下空间施工、开挖支护、地下水、结构安全等明确施工要求,编制施工管理制度,从水文地质、地质构造、开挖支护、结构安全等明确施工条件。E.3.3利用废旧洞穴建设储气库时,应复核原工程设计标准,考虑对原有建筑物扩、改建的初步方案、施工条件和由此产生的有关工程问题,并提出评价意见。E.3.4设备安装应根据下列技术文件进行:——制造厂图纸和技术文件;——设计技术文件;——有关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E.4运行维护E.4.1储能电站运维人员应实时监视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运行工况和设备机组的各项参数变化及运行状态。E.4.2运维人员发现异常变化趋势时,应对该机组运行状态连续监视,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DB11/T1893—202135参考文献[1]GB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2]GB50229—201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3]GB51048—2014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4]DL/T5810—2020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设计规范[5]DL/T5816—2020分布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6]T/CNESA1004—2021锂离子电池火灾危险性分级通用试验方法[7]T/CNESA1201—2018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集气装置工程设计规范[8]T/CNESA1202—2020飞轮储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9]T/CNESA1203—2021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性能测试规范[10]IEC62933-1Electricalenergystorage(EES)systems–Part1:Vocabulary[11]NFPA855StandardfortheInstallationofStationaryEnergyStorageSystems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