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碳账户研究设计报告编写单位: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报告支持单位:蚂蚁集团研究院2022年11月II前言为科学有序推进“双碳”目标,国家顶层设计“1+N”政策体系正在加速构建。在已发布的重要政策文件中,与个人消费侧相关的碳排放和碳减排内容被频频提及。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通过“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更是被列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何快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及早构建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尽快将绿色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倡导个人参与低碳行动,通过消费侧选择,助推产业链绿色转型发展,成为普遍共识,“个人碳账户”概念也应运而生。广义上理解,个人碳账户是基于专业的核算方法,为个体建立碳管理账户体系,是将碳管理的概念融入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并给予正向激励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个人碳账户的进展情况、逻辑分析,甚至个人碳账户的准确定义,仍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有必要根III据已有实践厘清相关概念。本课题组通过对国内外个人碳账户研究设计的分析和整理,旨在完成:科普,即帮助社会公众科学、理性地认识“个人碳账户”在国际、国内的含义、顶层设计框架、运行情况、优势缺点等。倡导,即向公众普及并倡导个人维度的碳管理,助力双碳目标完成。探索,即讨论在“双碳”背景下,分析个人碳账户接入碳交易的可能性及必要性。建议,即对未来我国个人碳账户发展的适宜方式给出合理化建议。在新时代背景下,助力绿色理念尽快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我们在行动!吴宏杰2022年11月IV目录前言..................................................................................................................................................II目录.................................................................................................................................................IV第一章个人碳账户定义及概况.....................................................................................................11.1碳普惠制度的概念与内涵.................................................................................................11.2个人碳交易的概念与内涵.................................................................................................31.2.1EA型个人碳交易.....................................................................................................31.2.2ET型个人碳交易.....................................................................................................41.3个人碳账户的概念与内涵.................................................................................................41.4个人碳账户设立的意义.....................................................................................................61.4.1摸清碳底数,低碳行动有据可依..........................................................................61.4.2聚焦消费侧,减碳场景更加丰富完整..................................................................71.4.3全民总动员,助“双碳”目标早实现......................................................................8第二章个人碳账户设立的方法...................................................................................................112.1EA型个人碳账户的设立..................................................................................................112.1.1配额分配公平........................................................................................................112.1.2监测数据准确........................................................................................................122.1.3保障机制健全........................................................................................................132.2ER型个人碳账户的设立..................................................................................................142.2.1定义有效情景........................................................................................................142.2.2采集活动水平数据................................................................................................152.2.3量化减排................................................................................................................162.2.4正向激励................................................................................................................172.3碳普惠制度、个人碳交易与个人碳账户的联系与区别..............................................182.3.1碳普惠制度与个人碳账户的联系与区别............................................................182.3.2个人碳交易与个人碳账户的联系与区别............................................................202.3.3碳普惠制度、个人碳交易与个人碳账户的联系与区别....................................23第三章个人碳账户的中国实践...................................................................................................273.1政府碳普惠实践...............................................................................................................27V3.1.1广东碳普惠............................................................................................................293.1.2深圳碳普惠............................................................................................................343.1.3浙江碳普惠............................................................................................................383.1.4其它碳普惠............................................................................................................423.1.5碳普惠小结............................................................................................................453.2互联网公司实践...............................................................................................................493.2.1蚂蚁森林................................................................................................................493.2.2阿里“88”碳账户....................................................................................................563.2.3其它互联网公司....................................................................................................603.2.4互联网实践小结....................................................................................................623.3商业银行实践...................................................................................................................663.3.1衢州模式................................................................................................................663.3.2股份制商业银行....................................................................................................693.3.3其它商业银行........................................................................................................723.3.4实践小结................................................................................................................733.4政府-互联网公司互动实践.............................................................................................743.4.1深圳-腾讯低碳星球.............................................................................................743.4.2北京-高德地图MaaS平台..................................................................................753.4.3其它政府-互联网公司互动.................................................................................813.4.4政府-互联网公司互动小结.................................................................................82第四章个人碳账户的国际实践...................................................................................................844.1DO卡案例.........................................................................................................................844.2日韩案例...........................................................................................................................874.3欧洲案例...........................................................................................................................914.4美澳案例...........................................................................................................................944.5实践小结...........................................................................................................................96第五章个人碳账户总结与建议...................................................................................................985.1个人碳账户实践总结.......................................................................................................985.1.1尝试多元,类型多样............................................................................................985.1.2标准难准,碳量难量............................................................................................99VI5.1.3接入交易,慎之又慎..........................................................................................1005.1.4南辕北辙,殊途同归..........................................................................................1015.2个人碳账户未来发展建议.............................................................................................1015.2.1发展模式建议......................................................................................................1015.2.2潜在出口建议......................................................................................................1025.2.3有效场景建议......................................................................................................1045.2.4资信评级建议......................................................................................................104第六章结语与展望.....................................................................................................................106参考文献.......................................................................................................................................107致谢..............................................................................................................................................1101第一章个人碳账户定义及概况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绝不仅仅是生产领域高能耗、高排放企业的责任,它也需要消费领域全体人民的共同行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全社会通用的碳减排机制,就需要考虑社会公众日常生活中带来的碳排放,因此相关概念的研究和实践也应运而生。1.1碳普惠制度的概念与内涵碳普惠制度是公众熟知的消费端碳减排的有力手段和途径,它是指为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和赋予一定价值,并建立起以商业激励、公益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1。图1碳普惠运行机制图片来源:碳普惠官网(tanph.cn)1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EB/OL].广东省发改委.[2015-07-17].http://drc.gd.gov.cn/gfxwj5633/content/post_865569.html2作为聚焦生活消费领域、链接“小、微、散”用户的新型减排机制,碳普惠制度是怎样运行的呢?简单来说,它的运行依托三个步骤:1.明确边界,定义有效减排行为;2.实施减排数据追踪和监测,记录活动水平数据,并核算减排量;3.将计算出的碳减排量反馈至碳普惠账户,最终转换成积分或奖励。与以往减排机制相比,碳普惠制度优点很多。从主体来看,碳普惠制度可以覆盖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覆盖人群很广。从内容来看,碳普惠制度是解决社会公众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覆盖排放源很宽。从约束形式来看,碳普惠制度以自主自愿原则为主,亲和性更高。从政策目标来看,碳普惠制度包含了宣贯和培养的内容,并非单纯指向温室气体控排减排,形式更广泛。从侧重点来看,碳普惠制度能够从生产端自愿减排,驱动全社会共同减碳,是行之有效的减排方式。巧妙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碳金融”的方式,充分调动了社会各方参与减排的热情,碳普惠制度作为始于2015年广东首创的一种创新性自愿减排机制,快速成为引导公众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创新性手段,是碳市场等强制减排行动之外的重要补充。由于碳普惠的实践非常丰富,具体内容将在第3.1章节专题论述。31.2个人碳交易的概念与内涵个人碳交易也是国外大量讨论并广泛认同的消费端减排的有力手段和途径,也是极易与个人碳账户混淆的概念,有必要梳理个人碳交易的概念与内涵。根据现行实践,我们将个人碳交易区分为EA(EmissionAllowance)型个人碳交易和ET(EmissionTrading)型个人碳交易。1.2.1EA型个人碳交易1996年,Fleming2等人首次提出了个人碳交易的概念。他认为,个人碳交易是一种针对下游消费者的总量控制交易,是对上游针对生产者的碳交易机制的补充。其主要依据为科斯现代产权理论,即公众熟知的总量控制下的碳交易理论(Cap&Trade)。2005年英国廷德尔气候变化委员会关于个人碳交易的研究报告3使个人碳交易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他们主张个人碳排放权应该免费发放,但是随着国家排放权预算的减少应逐渐减少,2006年英国环境大臣Miliband4提出了英国个人碳交易计划,建议将英国的碳交易系统从国家和企业延伸到个人。尽管大量的研究表明个人碳交易有助于减少公众侧的排放,但是由于个人碳交易机制实施的复杂性、高成本和效果不确定性,到目前为止尚无国家层面的个人碳交易机制和实践经验。目前关于个人碳交2FlemingD.TradableQuotas:SettingLimitstoCarbonEmissions[R].ElmFarmResearchCentre,Newbury,1996,140(19):62-653FawcettT.Personalcarbontrading:apolicyaheadofitstime?[J].EnergyPolicy,2010,38:6868-68764MillbandD.Environment,foodandruralaffairs:HouseofCommonsDebate[J].ClimatePolicy,2006,14(4):29-384易的研究主要还停留在定性研究阶段,研究的重点包括:社会接受性、公平、效益和效率等问题。1.2.2ET型个人碳交易除基于个人碳排放控制的个人碳交易以外,另外单纯的投资型个人碳交易也需加以区分。自2011年以来,全国7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启动。其中,深圳、北京、重庆等地均允许个人参与碳交易。个人投资者作为交易的“活跃因子”,在试点碳市场频繁出现。以《重庆碳排放权交易开户指南》为例,自然人只要满足以下条件: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具有比较丰富的投资经验,较高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3.金融资产在10万元以上;4.交易所规定的其他条件就可以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碳市场,拥有个人碳账户。个人参与碳交易首先需要向交易所提交开户申请,经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开立交易账户,再领取席位号、绑定银行卡、网银签约等,个人投资者便可进行碳交易了。这样的个人碳交易并不承载个人碳减排管理功能,单纯只是一种投资行为。1.3个人碳账户的概念与内涵与碳普惠制度相似,个人碳账户也是消费端碳减排不可忽视的力量和形式。依据科斯现代产权理论,Betz等人(2006)认为5每个人5李诚鑫,兰天媛.个人碳账户的国际比较及借鉴[J].黑龙江金融,2022(5):66-68.5都应该获得一定的免费或者低价分配的碳配额。该配额将储存在个人碳账户中,当个人购买电力、汽油等能够引发碳排放的能源产品时,除了支付相应的资金费用,还要扣除其个人碳账户内的碳配额。这种类型的个人碳账户,定义为EA(EmissionAllowance)型个人碳账户,即基于个人排放总量控制的个人碳排放账户。由于个体工作、生活环境不同,消费水平存在差异,当一个碳排放周期(比如每年)结束时,每个人所产生的碳排放也不尽相同。排放大于配额的个体,将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从碳市场中购入等量的配额缺口以抵消个人的年度排放。而对于排放小于配额的个体,将可以出售盈余的配额实现额外的收益,实现资金在不同个体间的流转,整个社会实现碳排放总量的降低。EA型个人碳账户,本质上仍然是基于总量控制(Cap&Trade)的碳交易理论,注重“个人碳资产的交易和变现”,本质为个人碳排放管理账户。除EA型个人碳账户以外,ER(EmissionReduction)型个人碳账户也是国内外常用的一种个人碳账户实践。什么是ER型个人碳账户呢?收集用户日常生活行为的相应信息,按照一定的方法换算成相应的碳减排数值,通过商家权益、政府补贴、公益等形式激励个人减排,最终从消费端引导社会低碳发展。这种类型的个人碳账户,定义为ER型个人碳账户,即基于“减排-激励”逻辑形成的正向激励型个人碳减排账户,注重“记录和量化个人碳减排贡献并予以激励”,本质为个人碳减排管理账户。6由于国内外关于个人碳账户的建立和发展仍处于试验、探索阶段,个人碳账户尚无统一明确的定义。为厘清概念,基于以上讨论,本报告定义个人碳账户为:通过监测个人碳排放或有效碳减排数据,基于专业的核算方法,监管个人碳排放或者实现碳减排数据权益兑换,最终实现个人碳管理的账户体系。根据追踪的碳数据不同,个人碳账户可分为EA型个人碳账户和ER型个人碳账户。从表现类型来看,个人碳账户可以是一个通用账户,也可以是多个相互依托的1(通用账户)+N(专业账户)组合账户。N(专业账户)包括个人碳数据报告账户、个人碳数据权益账户、个人碳数据交易账户、个人碳数据资信账户等。1.4个人碳账户设立的意义简单来说,推出个人碳账户具有三方面积极意义。1.4.1摸清碳底数,低碳行动有据可依普通个人要进行碳排放管理或者获取碳减排收益,就需要有可监测、可核查的基础数据。没有“碳”数据,基于个人消费侧的低碳管理或者绿色收益就无从谈起。个人碳账户正是基于特定的方法学,将碳数据采集、碳核算、碳排放等级评价和场景应用等功能融入日常衣食住行的生活,帮助居民算清“碳账”,记录“碳账”。以蚂蚁森林为例,依据专业机构出具的“碳减排方法学”,每天走万步以上最高就能得到296g绿色能量奖励;每坐一次公交车,就可获得80g绿色能量;每线上完成一笔生活缴费,就可以获得262g绿色7能量;每笔交易金额大于1元的线上支付,就可以获得5g绿色能量。当绿色能量积累到17900g时,就能申请由企业捐资、公益机构执行,在荒漠化地区种下一棵真的梭梭树。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收支清晰的“碳”流水账,每个个体的低碳生活数据才开始变得鲜活,整个消费侧的低碳减排和排放管理才有了基础和方向。摸清碳底数,让公众了解自己的碳排放/碳减排状况,为绿色低碳生活提供量化依据,这是个人碳账户建立的第一个重要意义。1.4.2聚焦消费侧,减碳场景更加丰富完整为遏制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碳市场已经被证实为行之有效的政策工具,且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运行。不管是欧盟碳市场,加州碳市场,韩国碳市场,还是中国全国碳市场,它们均只作用于生产侧的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缺乏对个体消费者的约束。已有多份权威研究报告表明,个人消费行为的调整对减碳目标的达成意义重大。澳大利亚Lenzen等研究表明6,全球碳排放的增长主要来自个人能源消费的增长,这一增长已超过技术进步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两项之和所产生的减排。我国王建明等学者也证实7,中国家6LenzenM,MurraySA.AmodifiedecologicalfootprintmethodanditsapplicationtoAustralia[J].EcologicalEconomics,2001,37(2):229-255.7王建明,王俊豪.公众低碳消费模式的影响因素模型与政府管制政策——基于扎根理论的一个探索性研究.管理世界[J]:2011[4]:58-68.8庭能源消费产生的直接碳排放量(化石燃料燃烧)约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21%,间接碳排放量(电力和热力的使用)约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49%。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最近发布的《2020年排放差距报告》也清楚表明,全球约2/3的碳排放均与家庭排放有关,采取更强有力的气候行动必须包括个人消费行为的改变。显然,个人消费侧排放的日益增加,与排放约束的缺失或者减排目标的模糊是不匹配的。诚然,实现碳中和愿景的主要抓手当然是工业部门的脱碳,但个人因生活衣食住行产生的碳排放累积量仍不容忽视,公众可以借助消费的力量驱动生产端进行碳减排。以消费侧为突破,汇聚公众的力量,让减碳场景更加丰富完整,这是个人碳账户建立的第二个重要意义。1.4.3全民总动员,助“双碳”目标早实现个人碳账户或者以个人为主体的碳普惠制度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02年荷兰鹿特丹港市就已开始了“绿色回馈积分制度”名义的个人碳账户8。从2002年开始,荷兰鹿特丹市政府明确,购买节能计划商店的商品或者购买指定环保产品,即可得到用于乘坐公共交通、换取景区门票等的绿色积分。但由于缺乏长期资金支持原因,该制度在2005年终止。这是国际上关于个人碳账户的较早实践,无疑这一尝试并没有长久的进行下去。8聂兵,史丽颖,任捷,陈颖.碳普惠制的创新及应用[J],温室气体减排与碳市场发展报告[J]:2016:227-3089国内也开展了多项与个人碳账户相关的普惠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开始日活人数很多。但是随着项目的进展,关注度越来越低,最终效果不佳。两个案例都说明,如何让个人碳账户更为便捷、更吸引人、更能达到排放控制和减排的目的,或者说更为成功的运营下去,仍然需要深入研究。“双碳”目标的提出是国家顺应时代潮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彰显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态度和担当。仔细分析,我国的碳达峰与世界上已经达峰的国家呈现了明显不同的特点。首先我国的碳达峰是“事先”达峰,而其它的国家均为“事后”达峰。其它国家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自然而然的达峰了,不增长了,而我国的达峰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的主动达峰、自主达峰。其次,我国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最大的国家。截止2020年底,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超120亿吨9,且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在增加。此前,已达峰国家中,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高的国家为美国,体量为60.03亿吨10。碳达峰只是“中点”,碳中和才是“终点”。为了降低碳中和的难度,就必须“减峰达峰”、“削峰达峰”。这就要求多管齐下,创新性减碳。9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27/content_5646697.htm10碳达峰:美国的现状与启示[EB/OL].新浪财经.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1-03-14/doc-ikknscsi4466900.shtml10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无数个个体的合力是无限的。充分发挥公众的热情,将个体的力量融入“双碳”目标,让减碳更有力,这是个人碳账户设立的第三个重大意义。“积水成渊,积土成山”,将个人碳账户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就是新时代背景下,个人碳账户应该加速设立的意义。11第二章个人碳账户设立的方法想要清楚的了解个人碳账户相关的知识,就有必要了解个人碳账户设立的方法,以两种不同类型个人碳账户分别介绍。2.1EA型个人碳账户的设立EA型个人碳账户本质上仍然是基于总量控制的碳交易理论,它的设立可以概括为三步,分别是配额分配-追踪排放-实现平衡。三者相辅相成,通过不停的迭代循环,实现个人碳排放的不断降低。图2EA型个人碳账户的设立流程要想保证EA型个人碳账户的有效运行,有三点非常重要,分别是配额分配公平、监测数据准确和保障机制健全。2.1.1配额分配公平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个人产生的每一份排放都需要配额去抵扣。因为个人不再无序排放,需要强制付出成本,个人分配到配额的公平性就显得至关重要。12从历史实践来看,配额分配通常有两种方法,历史法和基准法。历史法简单粗暴,可以理解为纵向对比,即和历史的自己作比较,按照个人的历史排放水平核定配额;基准法比较复杂,可以理解为横向对比,即和大家比较,按照集体的平均排放水平核定配额。二者均有利有弊。历史法简单易实现,但是历史法容易出现“鞭打快牛”的情况,也就是说历史排放水平越低的个人反而越不利。基准法被认为是更为公平的分配方法,但是基准的设立就变得非常复杂。不仅是因为历史数据的难以获得,更是因为不确定性因素会导致配额分配的失灵。比如新冠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大大减少了全社会的出行,但这并不是因为减排的需要,所以难以持久,但却会阶段性影响基准线的设立。2.1.2监测数据准确由于个人排放具备“小、散、杂”的特点,排放的监测变得难以实施,自主申报成为监测个人排放的主要手段和常见手段。但自主申报很容易出现漏报的情况,假设汽油消耗是个人排放的监测指标之一,那么来自于其他人代买的汽油就将成为合理泄漏。除了容易产生泄漏外,个人排放也难以核查。仍然以汽油购置为例,假设每个人的排放数据都需要通过保留第三方的销售凭证(汽油购买记录)来证实,显然个人排放数据的获取成本将大面积增加社会成本。13国际通行的排放数据保障原则为“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缺乏监测和核查的自主申报数据,在全范围覆盖下,对个人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2.1.3保障机制健全法律依据、总量目标与覆盖范围、MRV(Monitoring、Reporting、Verification)制度、分配方案、登记注册系统、交易制度、履约制度、惩罚制度等保障机制也是EA型个人碳账户建立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没有法律依据,则没有实施基础。为什么是这群人,而不是那群人?为什么分配这么多,而不是那么多?是“自上而下”的方式设立总量,还是“自下而上”的方式设立总量,还是二者相结合的方式设立总量?不履约有什么后果?为什么这样惩罚?一系列的问题都可能引发巨大争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EA型个人碳账户的设立必然伴随要解决的核心保障问题。由于法律依据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的层面还非常高。以上三个核心因素,都是导致国内外EA型个人碳账户实践不多的原因。142.2ER型个人碳账户的设立ER型个人碳账户本质上是基于“减排-激励”逻辑形成的正向激励型个人碳减排账户,它的设立可以概括为四步,分别是定义有效情景-采集活动水平数据-量化减排-正向激励。图3ER型个人碳账户的设立流程由于ER型个人碳账户的导向为正面激励,与EA型个人碳账户相比,它的设立门槛降低了很多。2.2.1定义有效情景有效情景是衣、食、住、行领域,个人能够采取的低能耗、低排放的生活方式合集。有效情景的选择应遵循大致、高频、方便的原则。比如步行,显然就符合这样的原则。比如购置电动汽车,虽然是低碳行为,甚至是高减排量的低碳行为,但是因为小众低频发生,就很难被纳入有效的情景之内。国内常见的有效情景包括:表1有效情景汇总表类别情景类别情景低碳生活节约用水、电、气户用光伏发电光盘行动绿色出行共享单车乘坐公交、地铁出行减少私家车通勤1.定义有效情景2.采集活动水平数据3.量化减排4.正向激励15公益植树ETC快速过闸低碳消费无餐具外卖购买节能家电选购新能源汽车无纸化账单和门票低碳活动垃圾分类塑料瓶回收废电池回收旧衣物回收定义有效低碳情景是ER型个人碳账户设立的第一步,只有有效低碳情景设置合理,才能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实现机制的有效运行。2.2.2采集活动水平数据有效低碳情景确认后,就需要采集活动水平数据。采集主要依托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优先采集简单可信的活动水平数据。常见的活动水平数据采集方式见下表。表2活动水平数据采集方式有效低碳情景数据采集方式有效低碳情景数据采集方式节约水、电、气对接水表、电表、气表户用光伏对接电表公交、地铁出行对接公交卡或者乘车码光盘行动手动提交打卡记录购买节能家电对接电商平台购买记录无纸化账单和门票对应银行或景点购买记录无餐具外卖对接电商平台消费记录公益植树对接平台积分记录采集活动水平数据还应注意,所有数据的获取均需取得用户的授权,且应与用户唯一认证方式相绑定,如用户手机号、交通卡卡号、16电表户号等。同时还应注意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保密,避免因数据不当泄露导致的负面影响。2.2.3量化减排目前,仍有很多平台未公布个人减排账户依据的减排方法学细节,不过从总原则来说,大抵依据以下标准和方法学:ISO14064-1温室气体第一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ISO14064-2温室气体第二部分项目层次上对温室气体减排和清除增加的量化、监测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ISO14064-3温室气体第三部分温室气体声明审定与核查的规范及指南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方法学。减排是相对基准线产生的,减排量量化的核心为基准线识别,基准线是个人减排的参照物,基准线情景是假如不进行低碳情景最可能发生的情况。以绿色出行为例,如果不乘坐公交车,那么基准线情景就是乘坐私家车。常用的基准线情景识别方法包括:纵向对比法,以用户以往平均值作为基准线情景;横向对比法,以用户所在区域平均值作为基准线情景;综合计算法,以官方发布的数据作为基准线,比如节水节电,可以参考当地阶梯水、电的第一阶梯作为基准线情景。17基准线情景与个人低碳情景的差即为量化的减排量,常用的计算方法为活动数据水平与排放因子的乘积。2.2.4正向激励常用的正向激励包括:商业激励、政策激励和交易激励。以广东碳普惠机制包括的激励形式为例。1.商业激励:指通过商业代金券、折扣券、现金券等形式激励公众参与,这种激励的本质类似于“积分换商品”,是当下采用最多的激励形式。以广东碳普惠官网碳币兑换的商品类别为例,包括了腾讯会员、京东E卡、瑞幸咖啡等类型。图4碳普惠兑换页面图片来源:碳普惠官网(tanph.cn)182.政策激励:即通过政策的鼓励激发参与热情。比如2022年8月3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印发的《深圳市碳普惠管理办法》就明确指出,对于自愿购买核证减排量且通过碳普惠统一管理平台实现碳中和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平台将向其发放碳中和证明。3.交易激励:即通过将普惠减排量接入碳市场的形式完成激励。这种激励方式因为打通了自愿减排和碳市场的链接,最为市场关注。以广东碳市场PHCER(普惠项目产生的经认证的减排量)为例,截至2022年7月31日,广东省备案PHCER减排量为191.97万吨。截至2022年8月3日,PHCER累计已成交538.06万吨11。由于ER型个人碳账户的设立门槛比EA型个人碳账户低得多,ER型个人碳账户是国内外进行最多的实践。2.3碳普惠制度、个人碳交易与个人碳账户的联系与区别2.3.1碳普惠制度与个人碳账户的联系与区别谈及个人碳账户,碳普惠制度往往相伴而行。虽然个人碳账户和碳普惠之间有诸多联系,但是二者又有许多区别,有必要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11指数分析[EB/OL].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http://www.cnemission.com/article/jydt/zsfx/202208/20220800002649.shtml19图5个人碳账户和碳普惠制度的关系正如图5所示,个人碳账户和碳普惠制度的关系恰如相交而不重合的两个圆。二者相交是因为双方的一部分均以个人碳减排账户的设立和正向激励为基础。当个人碳账户为ER型个人碳账户且账户碳余额出口为碳普惠制度的正向激励时,个人碳账户等同于个人碳普惠制度。此时,二者是一样的。当个人碳账户为EA型个人碳账户时,此类碳账户不能归为碳普惠制度。因为碳普惠制度只有正向激励,并不包括负向惩罚。而个人EA型碳账户排放大于配额时,实质为一种负向惩罚。从这个角度来说,个人碳账户的概念比碳普惠制度的概念要广。同理当碳普惠制度主体为家庭、社区、小微企业时,此类碳普惠制度也不能归入个人碳账户。因为个人碳账户是基于个人的排放或者减排行为,即使广义可以纳入家庭,但肯定不能纳入社区和小微企业。从这个角度来说,碳普惠制度的概念比个人碳账户的概念要广。20用公式概括,如表3所示。表3个人碳账户和碳普惠制度对比表公式需同时符合以下成立条件个人碳账户=碳普惠制度1.ER型个人碳账户2.碳普惠制度的减排主体是个人3.正向激励,包括商业激励、政策激励、交易激励个人碳账户>碳普惠制度1.EA型个人碳账户2.个人碳账户的设立主体更为广泛,可以是银行、互联网公司等个人碳账户<碳普惠制度1.碳普惠制度的减排主体可以是家庭、社区、小微企业另外,从设立主体来看,在实践中个人碳账户的设立主体更为市场化,市场主体,如互联网公司、银行、社区、大型企业等均有涉及。由于碳普惠制度构建了接入交易系统的可能,地市政府层面往往涉及更多。总之,个人碳账户与碳普惠制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单纯的将二者画等号或者粗暴的将二者割裂都是不对的。2.3.2个人碳交易与个人碳账户的联系与区别个人碳交易与个人碳账户也是极易混淆的概念,二者同样有联系也有区别,有必要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1图6个人碳账户和个人碳交易的关系在与碳市场链接的情况下,个人碳账户跟个人碳交易的关系,好比两个可以连接的拼图。如果个人碳账户内的碳减排量(或者配额)一旦被碳市场接纳,则个人碳账户和个人碳交易通过中间可拼接的端口,连成一体。个人碳账户是前端,是因,个人碳交易是后端,是果。二者相互支撑,驱动个体低碳减排行动的完成,这是个人碳账户和个人碳交易相交的情况。此时,二者组合成为个人碳账户(1+N类型账户)的外在表现形式,常常相互替代或者混淆使用。比如在碳市场链接的情况下,EA型个人碳账户大致可以与EA型个人碳交易画等号。二者也有不相交,各自与其它端口相连接的情况。当个人以投资者的身份介入碳市场时,这时个人只需要有后端的个人碳交易账户就可以了。专栏1深圳碳交易获利第一人22这是一则旧闻,故事从2013年讲起。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交易平台正式上线交易,这是中国首个正式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消息刚一发出,金融从业人员史成敏锐的感觉到:“机会来了”。说干就干,史成成功筹措到30万元。7月2日,他在深圳交易所完成了开户手续。3000元的手续费,史成成为中国试点碳市场“吃螃蟹”的第一批人。等了一个月后,史成果断出手,一下子以35元价格购入7000吨碳排放配额。9月10日,史成以均价65元挂单卖出5200吨配额。短短两个月,史成获利10万元。获利10万元后史成停止出售,把没卖完的1800吨碳排放配额悉数捐出,支持深圳碳减排。根据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的统计,2013年上半年有一半以上的成交来自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这时的个人碳交易账户显示的是投资型碳资产,与个人碳排放管理或碳减排行为无关。因为承载的是投资行为,而不是碳管理功能,所以无需前置的个人碳账户。也就是说ET型个人碳交易和个人碳账户毫无关系,不可以混淆使用。同样,当个人碳账户的激励为商家权益、政府补贴、公益等形式时,因为个人碳减排量不具备作为碳资产的准确性等条件,此时就没有后端的个人碳交易,只有前端的个人碳账户。左边的插图就会和其它插图相连,无需接入个人碳交易这个端口。用公式概括二者的关系,如表4所示。表4个人碳账户和个人碳交易对比表23公式需同时符合以下成立条件个人碳账户=个人碳交易1.与碳市场连接2.与个人排放管理或者减排行为相关个人碳账户>个人碳交易1.与碳市场连接2.包含激励为商家权益、政府补贴、公益等其它形式个人碳账户<个人碳交易1.以个人身份,参与碳市场投资2.与个人排放或者减排行为无关综上,个人碳账户并不等同于个人碳交易,或者说个人碳交易只是个人碳账户发展阶段和价值实现的可能性之一,具有严格的前置条件,单纯的将二者看做因果关系或者粗暴的认为二者毫不相关都是不对的。2.3.3碳普惠制度、个人碳交易与个人碳账户的联系与区别二者对比后,有必要对碳普惠制度、个人碳交易与个人碳账户三者的联系和区别加以分析。三者典型关系可以概括为四种类型。1.串联型:碳普惠制度和个人碳账户下的成熟碳资产,均可以接入碳交易市场。由于资金和资产交换的需要,个人碳交易账户必然存在,成为链接资金和资产的桥梁。三者构成串联型关系,相互补充,但个人碳账户和碳普惠制度彼此不发生关系。如下图。24图7碳普惠制度、个人碳交易与个人碳账户的典型关系(串联型)2.递进型:碳普惠制度、个人碳账户和个人碳交易可以逐级强化要求,层层递进,最终碳普惠制度下个人碳账户内的碳资产进入个人碳交易环节。如下图。图8碳普惠制度、个人碳交易与个人碳账户的典型关系(递进型)3.交叉型:25在碳交易市场中,严格约束下,碳普惠制度、个人碳账户和个人碳交易可以相互交叉,形成交叉的中心,这也是大众容易将三个概念混淆的原因。图9碳普惠制度、个人碳交易与个人碳账户的典型关系(交叉型)4.散点型:实际上,多数情况下,碳普惠制度、个人碳交易和个人碳账户相互独立,并不挂钩,这是三者应该加以区别的最根本原因。如下图。26图10碳普惠制度、个人碳交易与个人碳账户的典型关系(散点型)总之,碳普惠制度和个人碳账户是以个人碳管理为基础的,个人碳交易则可以由于承载纯粹的投资功能、交易行为,和个人碳排放管理和碳减排行为毫无关系。在我国当前背景下,碳市场设计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减排工具,其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服务绿色低碳发展。27第三章个人碳账户的中国实践国外EA型个人碳账户和ER型个人碳账户均有涉及,我国现阶段开展的个人碳账户实践则多可归入ER型个人碳账户,即个人碳减排账户实践。本章从基本情况、顶层设计、运行情况、优点缺点等层次,梳理个人ER型碳账户国内相关的实践。3.1政府碳普惠实践由于遵循“人人有为、人人有责、人人有利”的原则,能够将微观主体如小微企业、家庭、个人减少碳排放的行为进行具体的量化核算,且通过积分制度赋予其价值认证,并允许该认证价值在社区生态、碳交易市场流通,因此碳普惠制度迅速在各省市逐渐开展起来。截止到2022年8月,已有16个省市出台了碳普惠专项政策或规划实践(表5)。表5碳普惠相关政策或规划实践(按政策发布时间排序)序号省市相关政策或规划实践发文单位发布日期1河北河北省关于建立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河北省生态环境厅2021-9-212重庆重庆市“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重庆市人民政府2021-9-223黑龙江建立碳普惠机制,推进碳普惠平台建设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2021-11-014深圳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深圳市人民政府2021-11-125湖北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湖北省人民政府2021-12-228规划的通知16四川四川省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2021-12-317海南海南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海南省委办公厅2022-1-58浙江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2022-2-189山东山东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山东省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2022-3-1710江苏2022年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计划江苏省生态环境厅2022-3-1811上海上海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上海市生态环境局2022-2-1612江西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江西省发改委2022-4-613广东广东省碳普惠交易管理办法广东省生态环境厅2022-4-614北京2022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2022-4-2615山西山西省深化低碳试点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山西省财政厅2022-5-516天津天津市碳普惠体系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天津市生态环境局2022-7-6以下从特色省市和其它省市实践的情况,对碳普惠制度运行情况进行总结。293.1.1广东碳普惠广东碳普惠制度既是国内运行最早的碳普惠制度,又是国内运行最为成熟的碳普惠制度。2015年,广东省发改委印发《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国碳普惠制度起步。广东省碳普惠制度工作的核心理念为“低碳权益、惠及你我”,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方式,提高整个社会低碳发展的水平。在2015年到2022年的七年间,主管机构广东省发改委(2019年前)和广东省生态环境厅(2019年后)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政策、支撑方法学,并举办了一系列活动。表6广东碳普惠主要保障政策时间事件主要内容2015.7《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建设指南》发布明确分三个阶段开展碳普惠工作,即到2015年,选择并推动启动首批碳普惠制试点。到2018年,在全省初步建立碳普惠制度。到2020年,为全国低碳发展和自愿减排交易工作提供有益经验。2016.1.8《关于首批碳普惠制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发布原则同意广州、东莞、中山、惠州、韶关、河源等6市碳普惠制试点,试点期为3年。2016.7《关于同意设立广东省碳普惠创新发展中心的函》发布由广州赛宝认证中心负责筹建,主要协助推进我省碳普惠制试点相关工作。2017.4《关于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管理的暂行办法》发布省级PHCER(普惠制下的核证自愿减排量)原则上等同于本省产生的CCER,可用于抵消纳入碳市场范围控排企业的实际碳排放。302017.7《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广东省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交易规则》发布明确交易场所和交易方式,交易方式包括三种:挂牌点选、协议转让、竞价转让2018.8《关于暂停受理省级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备案申请的通知》发布因拟对试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并提出进一步工作思路及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广东省发改委暂停受理省级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备案申请。2022.4《广东省碳普惠交易管理办法》发布1.重申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按照自愿原则参与碳普惠活动,作为碳普惠项目业主依据碳普惠方法学申报碳普惠核证减排量。2.强调申报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应承诺不重复申报国内外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和绿色电力交易、绿色电力证书项目。表7广东碳普惠方法学一览表时间事件主要内容2017.6.2第一批方法学发布《广东省森林保护碳普惠方法学》和《广东省森林经营碳普惠方法学》发布2017.6.23第二批方法学发布《广东省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碳普惠方法学》发布2017.9第三批方法学发布《广东省使用高效节能空调碳普惠方法学》和《广东省使用家用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碳普惠方法学》发布2019.6.4方法学修订和第四批方法学发布1.《广东省林业碳汇碳普惠方法学》、《广东省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碳普惠方法学》《广东省使用高效节能空调碳普惠方法学》和《广东省使用家用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碳普惠方法学》修订2.《广东省自行车骑行碳普惠方法学》发布312020.11.5第五批方法学发布《广东省废弃衣物再利用碳普惠方法学(试行)》发布总结:累计发布了六个方法学,最为常用的是《广东省森林保护碳普惠方法学》、《广东省森林经营碳普惠方法学》和《广东省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碳普惠方法学》。依托这些方法学,大量PHCER项目被成功开发。截至2022年7月15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已备案签发的PHCER项目为171个12,签发PHCER量为191.96万吨。通过积极扶持贫困村、苏区老区、民族地区等开发省级PHCER项目,广东碳普惠机制实现定向签发PHCER110万吨,为精准扶贫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从成交数据来看,PHCER累计已成交538.06万吨13,平均每个PHCER交易次数为2.8次。因为价廉同质,PHCER广受市场热捧,可以认为是减排碳资产在碳市场的有效补充。除了基于社区、小微企业的PHCER减排项目以外,实施碳币奖励鼓励普通公众参与碳普惠,是广东碳普惠制的另一条路径。12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0220370号提案答复的函[EB/OL].广东省生态环境厅.http://gdee.gd.gov.cn/shbtwj/content/post_3975008.html13指数分析[EB/OL].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http://www.cnemission.com/article/jydt/zsfx/202208/20220800002649.shtml32图11广东碳普惠制度产品和项目类型碳币是由节约水电气、乘坐公交车等低碳行为产生的减排量兑换的虚拟币。公众绑定手机卡、公交卡和水电气账户后,碳普惠平台会自动计算每位用户的碳减排量,之后发放到用户碳账户中。有了碳币,用户可以去兑换平台相应的商品。分析可知,广东碳普惠制是一种典型的政府搭台、有效链接碳市场、商家、小微企业、社区和公众的ER型碳账户,即碳减排账户。作为国内最早、推广最为成功的碳普惠机制,广东碳普惠制的成功具有以下借鉴意义。1.链接碳市,精准扶贫广东碳普惠制能够取得成功,与广东碳市场的先天优势相关。从2013年中国试点碳市场运行以来,广东碳市场包括电力、水泥、钢铁、石化、航空、造纸六个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250家左右。广东碳33市场配额体量高达4.65亿吨,是仅次于中国、欧盟、韩国碳市场的世界第四大碳市场。这样的体量决定广东可以也必须进行机制创新。碳普惠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的,一方面由于CCER暂停,市场急需价廉同质的减排碳资产,另一方面政策的倾斜又实现了精准扶贫。二者的碰撞,让PHCER成为区域碳市场的新宠儿。2.因地制宜,形式多元因地制宜,广东碳普惠制下的六个不同试点又做出了多种尝试。韶关是广东省首个林业碳普惠试点,依靠“林业碳汇+精准扶贫”的模式,韶关累计实现扶贫效益2467万元14。踏踏实实的行动,实实在在的资金,韶关的碳普惠制尝试非常成功。除韶关外,广州的尝试也值得借鉴。在CDM和CCER时期,光伏发电项目是新能源碳减排项目的主力类型,但随着我国光伏行业的日渐成熟,特别是平价上网以后,光伏项目的额外性逐渐丧失,其合格性受到较大挑战。分布式光伏由于安装面积小,用户分散,存在间歇性、波动性、安全隐患等实际问题,这也正是碳减排项目额外性的体现。广州通过扶持社区和用户将分散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备案为PHCER项目,为社区和整县推进的分布式光伏提供了新的补充资金思路。14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0220370号提案答复的函[EB/OL].广东省生态环境厅,http://gdee.gd.gov.cn/shbtwj/content/post_3975008.html34另外,中山市的“零碳未来馆”,惠州市的“碳普惠校园建设”,东莞市的“大气环保体验馆”,河源市的“碳普惠景区”等也都为碳普惠制推广提供了多样的实践和经验。3.星星之火,绿色启蒙在广东碳普惠制实践过程中,个人用户虽然未能直接链入广东碳市场,但是以家庭、社区、组织为单位,仍然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实践。比如中山市麦润标等10户居民家庭以打捆的形式,实现了51吨PHCER的签发。虽然这样的体量,平均到家庭,平均到个人微不足道,但星星之火,个人减排碳账户链入碳市场的可能性已呼之欲出。除此之外,碳普惠制下,各试点地区还开始了一系列碳普惠活动。比如广州从化开展的“碳普惠邀你一起活力运动暨从化流溪绿道徒步行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举办的碳普惠环保学术月活动,东莞麻涌环保热电厂环境教育基地举办碳普惠实践基地揭牌仪式等活动,均是出色的绿色低碳启蒙活动,低碳绿色理念深入人心愈来愈近。3.1.2深圳碳普惠作为我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深圳碳市场的探索建设也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作为全国7个首批碳交易试点中唯一的计划单列市,深圳碳市场“两小两多”的特点非常突出。首先深圳碳市场管控的区域最小,仅35占全部试点碳市场管控区域的0.4%。深圳碳市场年发放配额规模最小,只有2500万吨左右,为试点省市总量的2.5%。其次,由于纳入门槛低,深圳碳市场共纳入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众多,共有750家。这些企业所在的行业繁杂,涵盖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机械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水务、燃气、公交等33个行业。尽管具备“管控区域小、配额总量小”、“企业多、行业多”的先天不利条件,深圳碳市场仍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截至2022年5月底,深圳碳市场以约占全国7个碳交易试点2.5%的配额规模,实现了12.81%的交易量和11.33%的交易额占比,市场流动性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活跃的成交率,较高的市场流动性,为深圳碳普惠制度的建设也融入了许多期许。2021年11月16日,《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发布,“双联通·四驱动”15的碳普惠体系浮出水面。就碳普惠目标来看,深圳设定了三年三步走的低碳目标。2021年为碳普惠基础年,主要内容为形成顶层设计,包括构建制度标准、方法学体系、完善交易机制和建立商业激励机制等内容。2022年为提高年,主要内容为初步建立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碳普惠运营机制,包括碳普惠统一平台搭建,实现碳积分、15“双联通”指低碳行为数据平台与碳交易市场平台的互联互通,“四驱动”指政策鼓励、商业激励、公益支持和交易赋值四驱联动。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深圳市人民政府.http://meeb.sz.gov.cn/xxgk/qt/tzgg/content/post_9371151.html36碳普惠减排量与碳交易市场的联通、兑换和交易等。2023年为完善年,主要内容为碳普惠体系的完善,包括规则流程进一步清晰、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系统平台进一步完善等。就组织结构来看,碳普惠工作专项小组办公室设在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就低碳情景来看,深圳碳普惠制度拟包括的有效情景为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绿色公益、小微企业节能减排项目场景等。就方法学来看,深圳碳普惠制度拟建立的方法学范围包括公共出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林业碳汇等领域。至此,深圳碳普惠框架建立。2022年8月3日,《深圳市碳普惠管理办法》发布,深圳碳普惠路线图更加丰满立体。图12深圳碳普惠制度产品类型和产品区别此处核证减排量是指按照深圳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布的碳普惠方法学计算,并经深圳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核证备案的减排量。碳37积分是个人参加碳普惠获得的回馈权益,积分值由个人减碳行为依据碳普惠方法学计算的碳普惠减排量按照一定兑换规则进行换算而来。从碳普惠制度产生的减排量来看,深圳碳普惠机制从源头进行了分层。由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产生的核证减排量,由于采用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审批机制和承诺机制,未来可以作为合格的抵消产品纳入深圳碳市场。个人产生的碳积分由于更偏向于“乐享普惠”,未来不可以纳入深圳碳市场。同时,个人碳积分有有效期的限制,其有效期为10年。从整个运行机制来看,未来深圳碳普惠制度的运行会与广东碳普惠机制非常类似。另外,深圳市已经相继发布了两个方法学,分别是2021年12月10日发布的《深圳市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方法学(试行)》和2022年6月21日发布的《深圳市居民低碳用电碳普惠方法学(试行)》。从方法学的核心来看,它们与CDM和CCER方法学一脉相承,具有严肃性和准确性,它们的建立将为未来核证减排量的签发提供坚实依据。依托方法学和顶层设计,深圳碳普惠活动正在加速展开。2022年6月13日,由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和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联合打造的国内首个居民低碳用电“碳普惠”应用上线。该应用基于《深圳市居民低碳用电碳普惠方法学(试行)》,对家庭电量进行换算从而得出居民家庭减排量。由于同质易追踪,这部分减排量很可能在2023年正式纳入深圳碳市场交易。38最后,深圳碳普惠机制与国内其他省市,特别是粤港澳地区相似机制的互联互通也将会成为一个亮点,值得关注。3.1.3浙江碳普惠浙江碳普惠应用是浙江省双碳数智平台的重点应用,于2022年3月上线,截至2022年11月,开通用户突破115万,低碳行为超1800万次,碳积分超过2000万。浙江省碳普惠平台是诞生于双碳战略和数字化改革背景下,由浙江省发改委牵头,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开发建设的浙江省双碳数智平台,着力打造“数据多源、纵横贯通、高效协同、治理闭环”的省市县一体化数智治碳系统,实现助力政府精准控碳、推动企业低碳转型、引导个人低碳生活的三大功能,以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浙江碳普惠应用就是围绕个人低碳需求设计的多跨应用场景。从整体定位看,浙江碳普惠是一个倡导公众低碳生活的公益性平台,主要是想通过宣传绿色低碳的理念和知识,以碳普惠为载体,鼓励大家积极、有趣的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平台目前主要是面向老百姓,所以“方便、实用、好玩”是主要设计理念。首先是方便,就是简单、好操作,用户可以在手机上通过支付宝或者浙里办登录浙江碳普惠应用;用户在登录时只需一次授权,即可将自己低碳出行、低碳消费、低碳回收等各类低碳行为信息导入应用。39浙江碳普惠是一个开放性平台,目前已和蚂蚁森林、虎哥回收、菜鸟裹裹等联合开发了5大类19个低碳场景。第二个理念是实用,平台建立了一套全省统一的积分量化体系,通过这个体系,每个用户的各项低碳行为都会转化为碳积分,并且保存在自己的碳账户下;其次平台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权益,包括定制实物礼品、现金红包、景区门票等等,大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拿积分去兑换。与此同时,考虑到碳减排量核算是一个科学、严谨的工作,因此浙江碳普惠也在积极推进相关方法学和标准的制定,研究居民低碳出行碳减排量核算通则,已申报省级标准,待标准发布后开展核算,让大家都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低碳行为能减多少碳,为全省减碳做了多少贡献。第三个理念是好玩,从玩法上来讲,主要是通过低碳行为换取成长值来建设家园,实现美丽家园的低碳升级;登陆初期,家园的底色是偏黄偏灰的,随着成长值的增加,底色会越来越绿、越来越美。随着不断迭代,通过一些小游戏来实现用户互动,比如碳积分也可以用于装饰家园、生产低碳产品等,并上线用户成就体系和勋章体系,刻画用户低碳生活成长轨迹。同时也会把一些低碳知识融入到游戏中,让低碳成为一种话题、一种潮流、一种习惯。浙江碳普惠除了鼓励大家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外,更希望能够通过培养老百姓的绿色消费理念、绿色消费模式,来推动生产型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浙江碳普惠还计划增加更多场景、更多权益、更多互40动,特别是考虑增加“低碳产品消费”场景,鼓励大家购买低碳产品。所谓低碳产品,其实是可以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来看的,有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相对低碳,有的产品则是在使用过程中碳排放较低,比如新能源汽车、高能效电器产品等。对于老百姓来说,购买了这些低碳产品,一方面可以获取碳积分,另一方面还能通过普惠体系获得绿色金融支持,比如较低的利息或是较低的手续费;对于企业来说,这一类低碳产品能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可度和占有率,让所有企业都会更有动力来加入到绿色低碳转型的队伍中。作为为百姓、甚至是企业的节能减碳行为赋予价值而建立的激励机制,浙江省碳普惠平台的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1、在平台开发上,浙江碳普惠联合和政府部门(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企业单位(浙能集团、蚂蚁集团等)推进应用开发,实现浙里办APP和小程序入口全覆盖;数据采集上,基于已有数据基础,从场景侧、支付侧等多维度整合个人低碳数据,提高数据归集高效性、可得性;数据安全上,应用区块链技术保障个人隐私数据安全。2、在场景拓展上,浙江碳普惠与蚂蚁森林、虎哥回收、菜鸟等多个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合作,共同开展低碳场景开发;权益供给上,采用政企合作模式,不断丰富权益种类,除政府部门协调资源之外,中石油、银联、趣链等多家企业也参与权益供给,以多元激励方式不断拓展用户群体。413、创新了省市联动、部门协同推广模式。省级层面,省市场监管局、机关事务管理局等省级部门积极参与碳普惠,以碳普惠推动低碳生活标准体系建立、公共机构考核评价(基于碳积分)等工作,实现部门业务协同;省市联动层面,鼓励市、县共同参与碳普惠建设和运营,目前温州、湖州、嘉兴等地已参与低碳场景的合作开发,湖州、金华等地在权益供给方面发挥各自特色,推出了酒店民宿、运动场馆等特色权益。4、创新了碳普惠宣传模式。通过浙江日报、钱江晚报、浙样红TV等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提高碳普惠影响力;金华、衢州等地开展碳普惠进机关、碳普惠进校园等活动,两地碳普惠用户均突破20万人;另外,借助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利用已有平台用户基础,持续拓展碳普惠用户。5、构建了浙江特色碳普惠制度标准体系。积极开展碳普惠相关的制度研究,下一步计划联合多部门出台《浙江碳普惠应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与其他省市注重碳普惠减排方法学研究不同的是,浙江省主要是想通过建立省级标准体系,来量化居民低碳行为减碳量。未来,浙江省还将从如下三方面继续推进碳普惠:在居民生活侧,持续丰富低碳场景,将居民各类低碳行为全面接入碳普惠,丰富个人碳账户;在企业生产侧,建立绿色产品标准、标识体系,逐步构建低碳产品供应体系,以绿色消费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建立消费生产互促模式。最终,我们是希望以碳普惠牵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并42探索可落地、可复制的运营模式,最终形成可持续运行的浙江碳普惠机制。3.1.4其它碳普惠武汉市是全国碳配额注册登记系统所在地,上海市是全国碳配额交易系统所在地,有必要对两地开展的碳普惠实践专题论述。2016年6月,武汉市“碳宝包APP”上线。这是一款由武汉市发改委策划组织、碳宝包团队开发和运营,基于“碳币兑换机制”的一次普惠实践。市民关注“碳宝包”微信公众号后,只要选择公交、地铁、公共自行车、步行等低碳出行,就可以兑换碳币。以骑行为例,公众每骑行一公里,就可获得一个碳币,累计一定数量碳币后,就可以在线购买电影票、玩偶或者各类优惠券。虽然是国内开展较早的碳普惠实践,但由于种种原因,2018年“武汉碳宝包”已停止运营。2021年9月,《武汉市推动降碳及发展低碳产业工作方案》发布,方案明确提出将“形成覆盖千万级人群、可持续的碳普惠机制”。2022年6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印发《武汉市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行动方案》,作为全国碳配额注册登记系统所在地,武汉在全国碳市场激励下的雄心显而易见,未来武汉在碳普惠领域的实践值得长期关注。432022年2月,《上海市碳普惠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布,上海碳普惠顶层设计雏形初显。在目标设置方面,上海设置了时长为四年的两步走目标。2022-2023年,初步形成碳普惠顶层设计、制度标准、方法学体系和平台,探索建立区域性个人碳账户,打造一批上海“样板间”。2024-2025年,完善碳普惠机制,形成规则明确、场景丰富、发展可持续的碳普惠生态圈。在系统平台建设方面,上海碳普惠平台的建设依托了已有的“随申办”平台,未来数据的响应和评估都将更加及时,更加准确。在消纳方面,上海碳普惠机制未来会通过抵消机制对接上海碳市场,支持上海市使用碳普惠减排量清缴履约。同时,上海市还鼓励企业、机构和个人优先使用碳普惠减排量进行碳中和。2022年7月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正式施行,这是上海市发布的第一部绿色金融法规。规定第三十一条明确提出,“探索建立自然人碳账户”,并且将为碳积分高的自然人提供优惠的金融产品或者服务。上海市个人碳账户建设正从设计走向现实。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重庆,2022年10月22日,重庆正式发布并上线“碳惠通”平台,这是全国首个覆盖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三大功能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44“碳惠通”平台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秉承“谁低碳谁受益”,已建成“2+3+N”的功能体系。即连通供给和消纳2个端口,关联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3大功能,开发打造“N”个项目化低碳场景。就碳普惠功能,“碳惠通”平台将通过社会公众绿色出行、线上缴费、资源回收等低碳情景,量化为碳积分,兑换平台商品、享受权益等。类似的情景在各省市还有很多,综合来看,围绕碳普惠我国多省市开展的碳普惠实践其本质多数仍然为“积分换权益”、“你负责低碳,我负责买单”的ER型个人碳账户实践。就其内容来看,绿色出行仍然为最普遍采用的低碳情景。同时,随着兑换机制的增多,同一情景多平台下的重复“薅羊毛”成为一种现实可能。另外,由于持续的权益兑换背后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各省市开始将碳普惠机制的可持续运行视为碳普惠顶层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碳普惠机制暴露的问题和展现的优点正在放大或者被逐渐迭代。2021年10月29日,中国政府提交《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成效和新目标新举措》。作为对2015年中国递交的《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的更新,该报告中对碳普惠机制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在此政策的激励下,各地的实践进一步加快。量变到质变,真理越辩越明,相信未来碳普惠制度必将大放异彩。453.1.5碳普惠小结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广和持续工作下,碳普惠制迅速走入公众视野,并且遍地开花,其积极作用是毋容置疑的。1.带动个人碳减排行为在节能减排“人人有责、人人有利、人人有权”的框架下,公众的低碳行和激励被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的调动了全民低碳的行为。从此,低碳是一种社会责任,低碳是一种生活态度,低碳是一种行为习惯,节约身边各种资源自然而然发生了。2.碳交易理念在非生产领域减排的创新应用以往碳管理、碳减排的概念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生产领域,对于普通民众的低碳行为鲜有涉及。碳普惠制通过严格规则,制定碳减排信用体系,对普通公众的低碳行为量化并激励。公众更加了解碳交易,并且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全社会绿色转型群众基础更加牢固。3.个人低碳减排行为被量化固化通过持续鼓励减少化石能源消费行为、促进低碳能源使用、广泛的植树造林、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公众的低碳行为被识别、量化,并最终固化。什么减排多,什么减排少,碳帐清楚了,低碳路径就明确了。通过低碳生活促进低碳发展,通过低碳发展提升低碳生活,良好的个人低碳减排行为被量化固化。464、从消费侧推动全社会绿色转型升级碳交易普惠制不仅可以提高公众的低碳环保意识,引导公众养成更加低碳健康的生活和消费习惯,还可以通过消费侧的影响自下而上地间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最终促进全社会高质量发展。碳普惠制取得极大成功的同时,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深思。1.普惠配额最佳比例和普惠项目类型以广东碳市场为例。从2015年碳普惠制开始的七年,广东碳市场的配额签发量约为28亿吨。与大量发放的配额相比,PHCER的签发量只有191.97万吨,占比仅为0.06%。这一方面说明,因为碳市场的严肃性,主管机构在PHCER签发方面非常谨慎。另一方面也说明,PHCER的签发与市场意愿相比仍有差距。这一点,也可以从每一PHCER平均被交易接近三次得到验证。普惠配额是否存在最佳比例,最佳比例多少更加适宜是应该研究的问题。在PHCER签发比例不足的同时,签发项目的类型也比较集中。林业碳汇类项目签发出来的PHCER为177.08万吨,占所有签发类型比例的高达92%。这无疑符合广东碳普惠制度设计的初衷,但是普惠项目的趋同化,也限制了用户参与碳市场的可能性。普惠方法学和普惠项目类型的拓展,以及如何拓展,也是碳普惠制顶层设计中应高度关注的问题。472.申报过程一般来说,如果想要申请得到PHCER,项目业主(包括个人、社区、小微企业)至少应完成项目申报和减排量核查两个备案流程。这样的标准两步制备案法是CDM和CCER项目备案方法的延续,虽然国际和国内实践均已经证明了两步制方法的严谨性,但当减排量微小、项目主体分散时,这将成为个人,甚至是家庭参与碳市场机制的重大阻力。图13广东碳普惠制度核证减排量备案流程图片来源: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cnemission.com)16以中山市麦润标等10户居民打捆获得的51吨PHCER为例,以75元的碳价来计算(截至完稿时,广东碳市场配额的价格约为75元16一图读懂《广东省碳普惠交易管理办法》,https://cnemission.com/article/news/ssdt/202204/20220400002501.shtml48每吨,PHCER的价格应低于配额价格。),10户居民获取的总收益为3825元,平均每户收益为382.5元。因为资料收集、问题整改、设备维护等,以较低水平估算,假设每户年度付出的人日为四人日。这样平均算下来,每人日的回报将低于100元。同时,两步制申报法专业性很强,过程中聘请专业咨询服务几乎不可避免,这样项目咨询机构也会分走一大部分利润。过程复杂,专业性强,收益不高,这都将成为个人参与碳市场的劝退性因素。资产变现过程能否简化,兑换过程是否必要,能否便民简单,这都是个人减排型碳账户接入碳市场或者实现碳权益应解决的必要问题。3.减排场景和兑换意愿虽然各省市的碳普惠均已经认证了多种生活场景减碳量的核算方法,但由于均需实施绑定和兑换动作,公众兑换意愿明显不足。根据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截至2020年10月初,碳普惠平台微信服务号关注人数18.8万人,平台商城累计提供约220种商品,累计发放碳币约250万个,累计兑换碳币超过29万个17。广东省常住人口1.26亿,显然普通公众参与碳普惠的热情还未能有效激发出来。17省生态环境厅举行9月例行新闻通气会[EB/OL].广东省生态环境厅.http://gdee.gd.gov.cn/tpxw3067/content/post_3524481.html49随着新媒体和新兴信息传播途径的增多,公众获取信息的集中度正日益分散。流于“薅羊毛”式的碳减排账户吸引力正在减弱,这也是碳账户研究设计过程中应该规避的问题。3.2互联网公司实践3.2.1蚂蚁森林1.基本概念蚂蚁森林由蚂蚁集团发起并作为主要捐资方,是一项支持生态建设、倡导绿色低碳的公益项目。从2016年至今,蚂蚁森林持续向公益组织、专业机构捐资,参与各地的生态修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并以这些“看得见的绿色”作为公益激励,倡导公众通过低碳减排积累“绿色能量”,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看不见的绿色”。2.绿色能量个人低碳行为经过本人授权,依据专业机构提供的“碳减排方法学”,对应碳减排多少,可在蚂蚁森林里获得积分式的“绿色能量”奖励。这些“绿色能量”可以用来申请由蚂蚁集团等企业捐赠资金,并由公益组织和专业机构负责,在各地执行生态修复及保护工作。目前接入蚂蚁森林可产生“绿色能量”的低碳场景超过50种,包括绿色出行、减纸减塑、线上办事、循环利用、节能降耗等方面。3.项目实施50“绿色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即可用来在手机上提出申请,在生态亟需修复的地区种下适宜的真实植物,或者在生物多样性亟需保护的地区参与保护地共建。这些生态类公益项目主要由蚂蚁集团捐赠资金,在各地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管理下,由接受捐资的公益组织和专业机构负责种植、养护、巡护等具体工作,实施效果每年由独立专业机构审计验收。4.公益模式蚂蚁森林本质是由企业捐资,并由公益组织、专业机构负责实施,通过生态类公益项目创造“看得见的绿色”,并以此激励社会公众践行低碳生活,通过减少碳排放创造“看不见的绿色”。其中“保护修复生态”是激励手段,“倡导低碳减排”是根本目标,从而在这两端形成“互为激励”的公益模式,在“生态项目实施地”和“绿色低碳场景端”产生“双重效果”,共同为助力“双碳目标”和各地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51图14蚂蚁森林在生态与低碳“双端”形成互为激励的公益模式5.进展成效截至2022年8月,蚂蚁森林用6年时间见证了超过6.5亿人的低碳生活,累计产生“绿色能量”2600多万吨。6年来,蚂蚁集团通过蚂蚁森林持续捐资,由公益组织和专业机构在各地实施生态类公益项目。蚂蚁森林现已参与了全国19个省份的生态建设:在生态修复方面——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亿利公益基金会和阿拉善生态基金会9家公益合作伙伴,在内蒙古、甘肃、青海、52宁夏、陕西、山西、河北、云南、湖北、四川等共计11个省份已种下超4亿棵树,种植总面积超过450万亩。(其中:在内蒙古种植总量超过2亿棵、在甘肃超过1亿棵)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联合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等17家公益合作伙伴,在北京、青海、陕西、宁夏、内蒙古、山西、吉林、黑龙江、云南、四川、安徽、海南、广东共计13个省份参与共建24个公益保护地,面积超过2700平方公里,守护着1600多种野生动植物。在海洋保护方面——从2022年6月起,联合北京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在山东、福建种植海草、红树林。6.生态助农蚂蚁森林带动社会公众关注生态建设一线,向各地生态修复及保护工作的劳动者们致敬,是他们创造出“看得见的绿色”,从而激励更多人关注生态保护、践行绿色低碳。蚂蚁森林的生态公益项目累计创造了329万人次的种植、养护、巡护等绿色就业岗位。在改善家乡环境的同时,参与各地项目实施的老乡们累计劳动增收4.9亿元。7.自然科普53发挥互联网平台在公益倡导方面的优势和能力,蚂蚁森林陆续推出:合种树、看森林、保护地巡护、神奇物种、神奇海洋等创新公益互动。从荒漠化防治、生态修复,到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环境保护,蚂蚁森林以捐资实施的生态类公益项目为基础,持续向社会公众开展与生态环境相关的自然科普。8.公益平台目前,已有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认同蚂蚁森林的“公益激励模式”。截至2022年8月,除蚂蚁集团作为主要捐资方,另有20多家企业通过蚂蚁森林向公益组织和专业机构捐资。在支持生态类公益项目实施的同时,更多企业和品牌也选择以蚂蚁森林“绿色能量”作为激励手段,共同倡导社会公众选择绿色低碳的产品和服务。随着越来越多公益伙伴和社会力量的加入,蚂蚁森林正逐步发展成为“支持生态建设、倡导绿色低碳”的绿色公益平台。9.蚂蚁森林的启示回顾蚂蚁森林联动社会各界的公益激励模式,之所以能被广泛认可,主要基于以下四点。(1)巧妙满足各方需求在蚂蚁森林运行的过程中,至少平衡三方的需求整个体系才能持续运转起来。这三方分别是:用户端、主办方和环境端。54从用户端来说,定时收取的绿色能量,类似“偷菜、收菜”的有趣互动,符合时间碎片化的特点,是个人用户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即能够亲身践行低碳生活,又能参与公益环保。从主办方来说,蚂蚁森林增加了个人用户使用支付宝的频率。活跃的个体又带动了支付宝平台其他功能的高效运作,用户粘性大大增加。同时,由于“蚂蚁森林”为环保公益项目,企业也会因此大大加分,为ESG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从环境端来说,蚂蚁森林的公益项目实施区域,主要为内蒙古、甘肃等地生态亟需修复的地区,在自然资源部门、生态环境部门统一规划指导下为当地政府的生态建设工作予以公益支持,成为各地生态建设的一部分。正是这种个体-平台-环境融合的设计,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的模式,支撑蚂蚁森林一路走到今天。蚂蚁森林的每一步成长,都在见证绿色低碳成为全社会共识;蚂蚁森林的每一点进步,都归功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2)低碳行为有效高频蚂蚁森林定义的低碳行为包括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网上缴交通罚单、网络挂号、网络购票等。仔细分析这些情景,正是这种有效高频的绿色低碳情景定义,才保证了蚂蚁森林日活人数的高居不下。55另外,蚂蚁森林的绿色能量还结合了支付宝用户之间的互动,既可以消耗“绿色能量”去给好朋友的树“浇水”,也可以调皮一下去“偷”好友的能量。这不仅增加了个人“绿色能量”的来源,社交互动的趣味性也大大增加。天天有能量,种树有时日。日久天长,潜移默化,低碳生活的习惯就这样形成了。(3)激励模式自然美好传统的中国社会从农耕文明走来,种树养花惜老怜贫是根植在骨子里的田园文化。改革开发以来,快速开展的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将每一个个体迅速带到了新的时代。物质和精神,理想和现实,需要出口,需要兼容。蚂蚁森林绿色能量的出口恰恰是在环境最差的地方种一棵真树,保护一方大多数人从未涉足过的自然秘境,久居城市的人们没有时间、没有机会种下一棵树,却能把对大自然的牵挂带到远方,到最苦的地方去,由企业捐资、公益机构专业执行,帮你种下一棵真的树,或者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这无疑会成为强烈的情感纽带,唤醒公众骨子里沉睡的基因。至简至真,引发广泛的参与共鸣。(4)众人合力持久改变蚂蚁森林的发起者曾预言,未来每个人应该有三个账户。分别是资金账户、信用账户和“碳账户”。借助蚂蚁森林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个人碳账户的重要性和创新运作模式第一次走近广泛公众。56图15蚂蚁森林实体种树效果可以说,没有社会各界“同行者”的支持陪伴就没有蚂蚁森林,没有全国6亿多公众的热情参与就没有蚂蚁森林。每一个个体的行动都有意义,每一个个体的选择都有力量,众人合力带来持久改变,这是蚂蚁森林成功的第四个重要原因。3.2.2阿里“88”碳账户2021年12月17日,阿里巴巴发布《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面向未来,阿里巴巴提出三大目标,包括:1.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2.不晚于2030年,实现上下游价值链碳排放强度减半。率先实现云计算的碳中和,成为绿色云;3.用15年时间,以平台之力带动生态减碳15亿吨。57这三个目标分别对应范围1和范围2层面的碳中和、范围3层面的碳排放下降和范围3+层面的生态减碳。在此,有必要说清楚碳排放的三个范围。1998年,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提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Protocol》。该体系奠定了的温室气体核算的基础,可以称为温室气体核算方法的“鼻祖”。此后ISO的相关标准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核算方法都广泛的使用了该核算体系的概念和方法。《GHGProtocol》对企业边界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设定了三个“范围”,即广为熟知的范围1排放、范围2排放和范围3排放。图16范围1、范围2、范围3排放示意图片来源:《范围3+减排:超越价值链的企业气候行动方法学》58范围1排放是指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这类排放的特点是排放主体直接控制排放源,可以计量活动水平数据,可以直接核算排放结果,且可以决定排放或者不排放。典型的范围1排放包括燃煤锅炉使用、运输车辆使用等等。范围2排放是指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这类排放并不发生在排放主体的物理边界范围内,排放主体也不直接控制排放源。但是作为消费者,因为排放主体使用了,所以排放的责任归于排放主体。典型的范围2排放包括电力和热力。范围3排放是指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这类排放也不发生在排放主体的物理边界范围内,排放主体也不直接控制排放源。但是作为全生命周期中的一环,排放因为排放主体而产生,即上下游可归因于排放主体的排放。典型的范围3排放包括原料开采、加工、运输产生的排放,销售产生的排放,废弃物处理产生的排放。因为范围3排放难于追踪,排放主体可以选择不包括在企业核算的边界范围内。因此,创造性提出“范围3+”概念,是《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的最大亮点。59图17阿里巴巴范围3概念图片来源: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88碳账户”,是阿里巴巴为加速推进“范围3+”生态减碳提供的有效载体。用户在手机淘宝搜索栏输入“88碳账户”,即可授权开启个人88碳账户。采用“1+N”母子账户形式,“88碳账户”已接入菜鸟、闲鱼、饿了么、天猫等多个App。在饿了么点外卖选择“无需餐具”,获得52.70g减碳量;在菜鸟驿站回收一个快递箱,获得37g减碳量……子账户产生的碳积分,会同时汇集到母账户,实现吃、穿、用等场景下不同碳积分在不同账户之间的流转和聚集。60与“88碳账户”一同发布的还有《范围3+减排:超越价值链的企业气候行动方法学》。该方法学由碳信托(CarbonTrust)提供技术支持,阿里巴巴集团和中环联合认证中心联合发布的。方法学的确立,为阿里巴巴范围3+减排明晰概念、原则和方法,确保范围3+减排量贡献的统一性、准确性和合理性提供了依据和保障。在激励方式上,捐赠相应碳积分、兑换无门槛现金红包、兑换低碳商品折扣和专属服务、拟人化碳宝形象和勋章,“88”碳账户的激励五花八门,围绕平台助力更大规模减碳的“参与者经济”概念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总之,阿里“88”碳账户是一种典型的ER型个人碳账户。借助阿里系各平台的人气力量,阿里“88”碳账户将成为首个覆盖10亿人的消费者碳账户体系。超高的人气,超高的方法学起点,阿里“88”碳账户的未来值得期待。3.2.3其它互联网公司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有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快递量已达到77件。在生活日益便捷的同时,物流运输和包装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也日益严重。2017年6月,围绕物流端碳排放,京东物流发起了“青流计划”,提倡从减量包装、绿色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节能减排等多个方面推动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61“青流计划”推出以后,京东运输、仓储、包装等全流程逐步建立起了更加绿色低碳的供应链体系。在运输方面,京东物流先后在全国7个大区、50多个城市投入使用新能源车约2万辆,仅此一项就能实现每年约40万吨的二氧化碳减排。在仓储方面,京东物流在第一批12座“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布局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总体装机容量超过100兆瓦,建成国内首家“零碳”物流园区。在包装方面,京东物流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循环快递箱减量包装等方式,带动全行业减少一次性包装用量近100亿个。纸箱末端回收离不开个人消费者的配合,京东的激励模式和现有“京豆激励”相结合。当配送员完成订单派送后,如果用户能够将家中闲置的纸箱提供给京东回收,即获得一定的“京豆”激励。据测算,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使用的新纸箱就达到5亿个以上。除京东外,美团也进行了一些尝试。2021年9月,生态环境部与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共同发布《共享骑行减污降碳报告》。根据该报告,自2016年4月运营以来,美团单车及电单车用户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8.7万吨,相当于减少了27万辆私家车行驶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由于协同作用,降碳的同时,美团单车还协助减少其它污染物7777.4吨。曹操碳银行也是值得一提的实践。曹操出行是以新能源网约车为主的出行平台,在创立之初,曹操出行就将将“碳银行”的设想和技术模块植入了APP之中。每位用户在乘坐新能源专车时,其二氧化碳62减排量(142.18g/KM)即将计入个人在APP端的“曹操碳银行”账户,可以用于兑换各种优惠权益功能。2021年5月,曹操出行发布六周年绿色发展报告。在过去的六年里,曹操出行行驶里程总数达到76.30亿公里,累计实现碳减排量达108.35万吨。曹操出行的数据,可以说为绿色出行未来纳入碳普惠或者实现减排碳资产的变现提供了很好的数据基础。图18曹操出行6周年绿色发展数据图片来源:曹操出行绿色发展6周年大数据报告3.2.4互联网实践小结总的来看,因为超高的人气、关注度和独立的信息源,互联网公司为个人碳账户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就核算数据的准确性而言,中心化核算方法的逻辑已经建立。就碳减排基准线而有,经过几年的63运行和成长,个人碳减排和碳资产管理的基准线情景逐渐形成并完善。就碳减排数据的准确性而言,碳市场实践也已经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无疑以碳减排进行正向激励实践,促进公众减排意识提升、进行减排教育,互联网公司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当然互联网公司的个人碳账户实践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1.计算方法透明性和数据获取经济性的平衡就普遍关注的计算方法,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只公开了低碳行为类型对应的碳减排量结果,并没有公开基准线情景设定方法和碳减排量的详细计算公式。一般来说,碳减排量化数据的计算方法是参考清洁发展机制(CDM)和中国自愿减排机制(CCER)基于项目层面的减排方法学原理得到的。具体过程包括,设定基准线情景,设定适宜的减排因子默认值,最后用实际活动水平数据和基准线情景相对照,得出碳减排量数值。当然站在激励的角度,如果不参与交易,碳减排量数据是否需要精准,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投入产出性价比”过低也会熄灭公益的热情,兼顾计算方法透明性和数据获取经济性的平衡仍然十分重要。2.活动数据水平的准确性64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运行为个人碳账户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一时间个人碳账户内的减排量能否转化为有效碳资产,接入碳交易成为热门话题。因为个人碳管理产生的碳资产进入碳市场,就需要检验活动数据水平采集的准确性,问题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1)数据精度的自我限制以绿色出行为例,大多数计步软件的计步原理是借助手机内置的振动传感器完成。而振动传感器数据的增加与步行距离和步行速度无关,主要取决于步行加速度。也就是说如果震动频率合适,即使不实际走路,步数还是会增加。这样采集到的活动数据水平,必然影响个人碳账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这种情景下,以个人碳账户为基础开展个人碳交易的可能性大大降低。(2)数据结果的一致性由于数据的采集方式、排放因子的选取水平,各平台减排量的计算结果仍需要进一步对标。是否存在差距,差距有多大,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3)数据结果的时效性减排本身具有时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准线应不断迭代。目前,各互联网公司基准线如何迭代,是否达到应有效果仍然需要检验。65因为以上三个客观因素的限制,诸多有效减排情景下的碳减排量无法接入碳市场,数据仍需不断迭代。互联网的发展为大数据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碳市场的发展为个人碳账户的接入提供了可能。降低个人碳资产成本,不断精确碳减排量数据,将成为未来个人碳账户接入碳交易市场的重要前提。3.用户隐私安全性问题用户在进入减排界面时可以通过碳减排数值判断公众的消费行为和生活轨迹。这一点,间接泄露了个人用户的隐私。另外,推送功能还会推荐可能认识的好友,同样存在隐私泄露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点,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数据安全和信息保护应充分被考虑。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1月,由蚂蚁集团联合北京绿色交易所、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同济大学等三十余家产学研单位共同参与编制的《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个人碳减排激励管理规范》团体标准,由中国节能协会正式发布。该标准提出了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个人碳减排行为量化和激励的基本框架,着重强调了数字化技术的有效使用,平衡了碳减排标准的严性和公众参与的广泛性,并在个人碳减排激励方式的“多元化”上进行开放探索,值得推广和参考借鉴。663.3商业银行实践“钱”作为驱动产业结构最有力的指挥棒,其作用不可或缺。通过引导消费者资金的流向,可以有效传导对生产侧的倒逼压力。因此,银行也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3.3.1衢州模式衢州模式是在政府部门推动下,银行开展的最为成功的个人碳账户实践。因此,对衢州模式进行单独论述。早在2014年,衢州市就被确定为浙江省唯一“绿色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市”,2017年6月,衢州市正式获批成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金融在衢州市有优良的基础和传统。在此基础上,经过前期周密紧张的工作和安排,衢州市率先建设覆盖工业、农业、能源、建筑、交通运输、个人六大领域,贯穿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基础碳数据系统。数据的价值不仅在于展示,更在于运用。为了引导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依托碳账户平台的基础数据,以金融作为关键和突破口,衢州市还打造出碳账户金融“5e”闭环系统,包括碳排放e本账、碳征信e报告、碳政策e发布、碳金融e超市和碳效益e评估。67节约纸张、用电用水、绿色出行、购置新能源汽车、可循环利用生活用品等低碳行为的减排量都会被折合成量化数据,换算成个人碳账户内的积分。图19衢州个人碳账户设计和算法18图片来源:衢州发布衢州模式下,个人碳账户减排量的计算方法和蚂蚁森林的算法颇有相似之处。同样是根据北京市环境交易所公布的碳减排计算因子为基础,合并全市银行网点业务受理平均辐射范围和部分银行客户抽样调查等数据综合确定碳排放系数,结合用户的低碳活动数据,最终计算出个人减排量。衢州模式取得如此成功,可以概括为三点。18浙江衢州构建“碳账户”金融体系探路“双碳”新时代[EL/OL].中国新闻网.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22/03-02/9690151.shtml681.政府重视,全民推进。双碳目标设立以来,为了算清“碳帐”,衢州市成立了碳账户建设专班,开展了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分管市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主抓的碳账户建设工作。在政府大力扶持下,衢州市2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个人碳账户开户数已达233万,占全市常驻人口的90%,衢州市个人碳账户的推进力度和影响力可见一斑。2.接入资信,金融创新在个人碳账户出口方面,衢州还创新性的建立了以个人碳账户积分为基础的资信评估机制。专栏2轻松贷得三十万农户孙某急需30万资金周转,但是按照农户小额普惠贷款授信标准,他只能获得20万元贷款,中间的差额哪里寻,孙某来到衢江农商行碰碰运气。无需提供任何资产证明,轻轻松松批贷30万、贷款利率还下调30BP,他的运气怎么这么好?原来他被衢江农商行的“点碳成金贷”业务砸中了,“点碳成金贷”是衢江农商行依托个人碳账户推出的绿色信贷产品。依据个人碳账户的积分,客户被分为“深绿”“中绿”和“浅绿”三个等级,在授信额度、贷款利率、办理流程等方面均享有差异化政策。以孙某为例,他的评级即为深绿,可享受50%的综合授信提额和30BP利率的优惠。依托这种模式,截至2021年12月,衢州个人碳账户贷款发放已达4.64亿元19,为个人碳账户接入金融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探索。19六大领域233.4万个碳账户,衢州探索低碳转型新路径——碳账户,何以成为“双碳”落地支点[EB/OL].693.不同银行,互联互通围绕个人碳账户积分,衢州市实现了2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碳账户的互联互通。不管是在农业银行,在建设银行,还是在农商银行,只要个人名下有碳积分,就可以统一归集、汇总、分析、监测、展示。这无疑是政府推动下,衢州模式下个人碳账户的又一创新。3.3.2股份制商业银行2022年4月22日,中信碳账户正式上线。作为首个由国内银行主导推出的个人碳账户,中信碳账户是中信银行在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银保监局的指导下,在与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广泛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联合中信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自发布之日起,中信银行信用卡用户只要登录唯一官方APP“动卡空间”点击“加入低碳行动”图标,即可开通个人碳账户,实现碳减排量记录、碳值社交分享、低碳科普、低碳知识小问答、碳排放计算器等基础功能。在减排量核算方面,中信碳账户采用第三方权威机构认定的碳减排方法学,并通过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组织的专家评审认定。衢州市发改委.http://fgw.qz.gov.cn/art/2021/12/16/art_1439952_58831228.html70图20中信碳账户功能图片来源:中信银行当获得用户授权后,中信碳账户将自动采集个人在不同生活场景下的低碳行为数据,包括电子信用卡申请、电子账单、线上生活缴费等。个人碳减排量最终通过个人碳积分的形式,归集到中信碳账户。在碳积分使用和交易方面,中信碳账户计划“三步走”。第一步,用户的碳积分可用于兑换本行绿色权益,比如数字图书、麦当劳优惠券、绿色出行优惠、环保产品等;第二步,当用户的碳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兑换本行高端权益,比如优酷、爱奇艺会员卡、Keep季度会员等;第三步,当中信碳账户的碳积分与市场上其他平台实现碳积分的互通互认后,碳积分将转变为碳资产,最终在不同平台和不同个人之间流转。在安全方面,中信碳账户采用了“AaaS开放生态+国密算法”组合应用的五层安全加密技术,包括“环境安全、传输安全、使用安全、71隐私安全、审计安全”等,建立了起从采集到管理的全链路数据安全体系,确保个人账户和金融信息的安全。凭借“金融+生活”生态圈的广泛覆盖,依托千万级活跃用户,中信碳账户预计可实现年减排量超过200万吨,是一种典型的ER型个人碳账户实践。除中信银行以外,浦发银行也开展了相关的实践。早在2021年11月3日,浦发银行就已推出适用于个人的碳账户体系,这是国内较早推出个人碳账户体系的银行。依托这一碳账户体系,浦发银行通过识别并记录个人低碳绿色支付与消费行为,计算累积个人碳积分,兑换差异化的快速结算、更便宜的资金、更灵活的服务和更多与绿色消费、信贷等权益。2022年7月,浦发银行信用卡“浦大喜奔App”上线了绿色低碳专区,通过识别公交出行、地铁出行、公共缴费、共享单车骑行、新能源车充电、12306铁路出行等6种绿色低碳情景,鼓励用户获得碳减排量、日常交易积分和绿色积分。同时,通过完成办理购买新能源汽车分期、无纸化业务办理、环保答题或进行绿色场景消费等15种绿色行为,用户还可获得专区绿色积分。浦发银行个人碳账户补充低碳信用卡的模式,持续带动并固化了用户的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行为,是鼓励普通用户绿色低碳消费方式的有益尝试。723.3.3其它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方面,建设银行进行了积极的尝试。2022年3月,建设银行向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实施工作组申报了“基于‘碳账本’的个人金融服务”的创新应用。这项应用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建设银行个人客户,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银行将为个人“碳账本”赋值并转换为权益。建设银行构建碳减排计量模型过程主要依托北京绿色交易所的碳减排计算因子,采用多源碳减排行为数据,包括手机银行生活缴费、TC缴费、乘车次数和线上办理政务业务次数等,提升计量的准确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基于“碳账本”建设银行将为用户提供信用卡提额及分期优惠、积分商城权益兑换等金融服务。这项应用年服务个人客户100万,预计年减少碳排放10吨。城市商业银行方面,日照银行也开展了相关的实践。2022年1月,日照银行“个人碳账户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主要通过日照银行手机银行App和“日鑫悦e”生活金融服务平台两大渠道展示。在有效场景方面,完成ETC签约送1万碳积分,完成线上办理小微贷款送5千碳积分,完成光伏贷送1千碳积分,涵盖绿色生活、绿色支付、绿色信贷以及绿色政务在内的四大场景均包括在内。73在权益兑换方面,24950碳积分可以兑换1.8L花生油,54500碳积分可以兑换一个护眼台灯,64500碳积分可以兑换一个迷你便携节能暖风机等,随着这些礼品的兑换,碳普惠概念逐渐走入普通人的视线。预计到2022年年末,日照银行将开通个人碳账户30万户,年减少碳排放10吨。3.3.4实践小结为什么银行纷纷试水个人碳账户呢?原因有两个,首先银行原有的成熟的积分账户体系很容易迭代为碳账户体系。其次,银行推出的个人碳账户,多将用户金融服务产生的减排行为与低碳激励相衔接,拓宽了银行自身相关服务场景,是银行之间在双碳目标下抢占赛道的典型竞争策略。尽管银行进行了多项ER型个人碳账户的实践,不过从实践结果来看,银行个人碳账户形成的碳积分仍然比较有限,银行业在推动个人消费端低碳减排思路上应进一步拓宽。同时,受客户群体的限制,金融机构的客户规模多显不足。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截至2021年5月末,衢州全市2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开设银行个人碳账户137万户,而累计减少的碳排放量只有3129吨。平均到每个个人碳账户,累计碳减排量约为22.8千克。显然,衢州市个人碳账户的活跃度仍然不够。为吸引足够的个人用户,现有的减排情景应进行进一步扩充。74另外,在账户活跃度和减排情景方面金融机构创新也不够充分。从网络报道来看,衢州模式的减排积分仍然是基于节约纸张、用电用水、绿色出行、购置新能源汽车、可循环利用等传统模式。从减排情景来说,仍然是其它各种模式下的传统减排情景,未能创新。3.4政府-互联网公司互动实践大数据作为承载个人碳减排数据的独立来源,在个人碳账户实践过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因此,政府和互联网公司的互动实践也日渐频繁,而且效果显著。3.4.1深圳-腾讯低碳星球2021年12月17日,由光明日报全媒体、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腾讯公司联合出品,腾讯提供技术及运营支持的“低碳星球”小程序正式上线。这是深圳碳普惠首个授权运营平台,也是深圳碳普惠工作体系落地的重要一步。75图21低碳星球宣传海报图片来源: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和腾讯公司个人用户在微信内搜索“低碳星球”小程序、或使用腾讯地图APP和腾讯乘车码时,就会进入低碳星球。通过“低碳星球”个人碳账户或者腾讯乘车码数据,使用者可以获知过去3天公共出行的具体减碳量,并积累相应碳积分。截至2022年5月底,“低碳星球”用户数超过90万人,总访问量已超过300万,累计产生碳积分超过130万20,“低碳星球”小程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3.4.2北京-高德地图MaaS平台作为首都和早期双碳人才储备最多的省市,北京市已经开展了多个颇具特色的碳普惠活动,其中最为成功的莫过于基于高德Mass平台的交通领域碳普惠机制。20我市首用AR技术举办环境日主题活动[EB/OL].深圳特区报.http://www.sz.gov.cn/cn/xxgk/zfxxgj/zwdt/content/post_9861481.html76MaaS,是MobilityasaService英文首字母的缩写,即“出行即服务”。与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I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PaaS)等概念类似,MasS是交通领域与云计算碰撞下的专有名词。它的核心是通过一站式交通出行服务,改善公众出行体验。因为能够利用大数据进行决策,提供更为优化的资源配置,更为便捷经济的出行服务路径,MaaS概念在2014年芬兰赫尔辛基举办的欧洲智能交通大会上首次提出后,迅速风靡全球,成为全球各大城市重点关注和共同追求的国际趋势。已有超四十余款手机MaaSAPP服务,应用于超过五十个城市21。在北京市相关政府部门的强力支持下,北京成为高德Mass平台应用最为成功的城市。图22MaaS服务内容图片来源: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21未来智慧出行新生态——MaaS系统的解读与畅想[EB/OL].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210954772019年11月4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与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地图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启动了北京交通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即“北京MaaS平台”。这是国内首个落地实施的一体化出行平台应用试点,也是国际上首个超千万级用户(实际为三千万用户)的MaaS服务平台,它的落地意味着MaaS概念在中国从概念走向现实。2020年9月,为加大对精细化碳减排的助力,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共同建立绿色出行碳普惠交易机制,并推出基于“北京MaaS平台”的“MaaS出行绿动全城”行动。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市民只要通过高德地图践行骑行导航、步行导航或用公交、地铁方式等低碳出行方式,均可获得相应的碳减排量,即碳能量。2021年4月9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重点碳排放单位管理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确认,经审定的北京低碳出行碳减排量成为合格的抵消产品22。2021年9月4日,在活动启动一年后,“MaaS出行绿动全城”碳普惠活动产生的1.5万吨碳减排量达成交易。减排来自个人,收益由“北京MaaS平台”以多种形式返还至践行绿色出行的个人。百万用户参与的碳普惠实践,通过北京碳市场资金和“北京MaaS平台”减排资产的交换,实现良性运转的闭环,成为绿色出行领域个22关于做好2021年重点碳排放单位管理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北京市生态环境局.http://sthjj.beijing.gov.cn/bjhrb/index/xxgk69/zfxxgk43/fdzdgknr2/zcfb/hbjfw/202139/10967866/index.html78人碳减排账户从虚拟碳资产到现实碳资产转化的实质突破。那么为什么“北京MaaS平台”能够实现这种突破呢?原因有三点。1.政府主导,减排方法学严谨“北京MaaS平台”的成功运作,离不开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和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大量细致和强效有力的保障工作。早在2020年4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北京市低碳出行碳减排方法学(试行)》,为核算不同类型低碳出行项目的碳减排量提供了统一的依据。与国内其它个人碳减排方法学相比,此方法学更为严谨,具体表现在三点。(1)与国内、国际主流个人交通减排方法学对标。该方法学参考了自愿减排项目(CCER)方法学:快速公交项目(CM-028-V01)、快速公交系统(CM-032-V01)、高速客运铁路系统(CM-069-V01)和国际通用CDM-EB批准的工具:额外性论证和评价工具、电力消耗导致的基准线、项目和/或泄漏排放计算工具、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项目或泄漏二氧化碳排放工具、电力系统排放因子计算工具、城市客运交通模式转换基准线排放计算工具的计算方法,做到了与国内国际最顶级、最相关方法学和工具的对标,实现了核算边界、事前计算和事后监测最大程度的兼容和统一。(2)减排量计算方法科学通用。在减排量计算方法上,项目减排量为基准线情景和项目情景的差。79其中基准线排放量采用基准线排放因子与基准线出行里程的乘积:BEy=∑i(EFPKM,i,BL×BDi,BL),式中BEy:第y年基准线碳排放量(tCO2);EFPKM,i,BL:第i次出行基准线人公里速度排放因子(tCO2/PKM);BDi,BL:第i次出行基准线情景被替代的高碳出行里程(km)。项目排放量采用项目排放因子与项目出行里程的乘积:PEy=∑i∑k(EFPKM,k×PDi,k,y),式中PEy:第y年项目碳排放量(tCO2);EFPKM,k:基础年低碳出行k方式人公里排放因子(tCO2/PKM);PDi,k,y:第y年第i次k方式替代高碳出行的里程(km)。这种计算方法的核心为国际CDM机制下最为通用的活动数据乘以排放因子计算方法。规范通用的计算方法,官方公布排放因子的加成,这是“MaaS出行绿动全城”碳普惠活动产生的碳减排量能够被认定为北京市碳交易市场的有效交易产品的首要原因。(3)监测数据来自平台,且不可多平台申请在监测数据方面,个人碳减排数据的活动水平数据并不来自个人,而是来自提供出行信息记录的合格项目开发方。数据量巨大、数据传输实时、数据统计口径一致,这都为原始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除此之外,活动水平数据还可与多平台的系统数据与出行轨迹数据对比,实现真伪验证。可交叉、可验证,这就规避了数据质量的层次不80齐,避免了个人减排广为诟病的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该方法学还规定“同一注册用户只能选择一个项目开发方的平台注册,不能多头申请减排量”。这也意味着减排量的重复计量被有效避免,减排资产的严肃性得到有效保证。2.强强联合,减排机制有效“北京MaaS平台”的成功,离不开其持续活跃,且稳定运行。背后的原因可概括为三点。首先北京拥有完善的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城市客运等基础设施,强大的公共交通服务系统为项目的成功运作提供了过硬的硬件设施。其次在数据衔接方面,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与高德采用政企合作的模式,共享融合了交通大数据。由于众多权威的交通动态数据被接入“北京MaaS平台”,市民可以借助最新版高德地图,直观地查看公交车的实时位置、到站时间等,极大提升了绿色出行体验。最后,高德地图是国内首个日活过亿的交通出行平台,稳定的流量、快速的算法与资源整合能力,也为平台的运行加分不少。在一系列强力措施的保障下,截至2022年3月23日,“MaaS出行绿动全城”活动的正式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一百万,月活跃用户超过42万人,累计碳减排量已接近10万吨。与此同时,市民绿色出行的意愿得到大幅提升。数据统计显示,在“MaaS出行绿动全城”活动的激励下,21%的绿色出行观望者(日常出行主要使用小汽车的群体)开始参与绿色出行,13%的绿色出行81参与者(日常出行中交替使用小汽车和绿色出行的群体)成为绿色出行践行者(日常出行主要采用绿色出行的群体),“北京MaaS平台”运作取得了极大的成功。3.4.3其它政府-互联网公司互动助力双碳目标离不开互联网公司的力量,这是各界的共识。2022年8月10日,北京绿色生活季启动。这次盛会,可以说是互联网公司助力政府端建立个人碳账户的一次集体展示。2022北京绿色生活季包括绿享生活、绿动京城、绿畅出行、绿唤未来、绿助光盘、绿色金融、绿碳积分、绿游山水八个板块,涵盖食、住、行、游、购等多个情景。点击微信小程序“绿色生活季”,授权后用户就可以开启北京个人碳账本。绿色骑行、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绿色寄递,购买高能效家电...这些绿色低碳行为,都将被赋值并记录到个人碳账本当中,获得相应积分激励。一串串互联网公司的名字也是耳熟能详,苏宁、国美、大中等电器商家的以旧换新,美团单车针对北京地区用户的“骑行达人赛”,美团外卖、饿了么的小份菜和自备循环餐具、北京咖啡行业协会,太平洋咖啡共同组织“自带杯立减”等等。通过将市民减碳、参与活动和绿色积分相结合,公众参与活动的减碳量可以通过“绿色生活季”小程序对外展示。市民践行绿色低碳82行为,互联网公司提供活动平台和丰富奖品。不知不觉中绿色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全民参与减碳排得到鼓励。2022年9月22日,宁夏“碳普惠”平台正式上线运行。通过与“我的宁夏”App、支付宝蚂蚁森林等应用合作,宁夏“碳普惠”平台已完成25个绿色场景数据的贯通,包括衣、食、住、用、行等各个领域。居民在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社区、线上办理等各领域产生绿色低碳行为后,就可以领取低碳积分,兑换普惠权益。首批普惠权益包括定制环保帆布袋、环保用品、富硒大米、自热米饭等具有宁夏地方特色的优惠权益。3.4.4政府-互联网公司互动小结政府-互联网公司的互动具备现实基础,一方面,带动公众形成个人碳减排和个人碳管理的习惯,需要政府的号召力、影响力和权威性。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也为政府制定碳普惠政策,签发PHCER和碳积分等权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是近年来,政府-互联网公司互动逐渐增多的原因,也是未来政府-互联网公司互动这种模式被寄予厚望的原因。当然在此过程中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环节,比如闭环过程中,市民直接参与碳市场的存在感偏低等问题。以“北京MaaS平台”中ER型个人碳账户实践为例,虽然公众已实质参与了北京试点碳交易。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讲,其感觉无异于“积83分换商品”。主要原因是,由于体量偏小,用户分散,碳普惠制下的项目参与主体仍然为经个人减排量打捆后的企业代表“北京MaaS平台”运行方。以“MaaS出行绿动全城”碳普惠活动产生的首笔1.5万吨碳减排量为例,达成交易的双方分别是高德地图与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市民参与了交易吗?当然,因为市民的减排的主体。但形式上,减排的收益仍然是归于了平台方,这无疑会对“个体力量能够驱动社会减排”的观点引发认知偏差。总之,尽管个人排放具备“小、散、杂”的特点,但在政府和市场的联袂发力下,相信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这种模式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84第四章个人碳账户的国际实践4.1DO卡案例瑞典Doconomy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位于斯德哥尔摩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公司创立的初心是基于一个基本事实,所有人都应该在衣食住行中有所行动,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这种行动可以藉由最强大的工具——资金的传导来实现。通过打造“一个工具,一个生态系统,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解和行动的平台”,Doconomy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Doconomy公司已提供的创新数字解决方案包括DO信用卡、DO黑卡、星球忠诚度计划(PlanetLoyaltyPlan)、奥兰指数(OlandIndex)及2030计算器。其中DO黑卡是与个人碳账户最相关的实践。DO黑卡是瑞典的金融新创公司Doconomy与联合国气候变化秘书处和万事达卡合作,于2019年4月发行的一款信用卡。DO黑卡是全球范围内首张设定个人二氧化碳排放量限额的信用卡,它意味着个人消费的限额不取决于帐户的可用资金,只取决于账户的可用碳排放量余额。如果当月消费累积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该国每人平均的排放限额时,信用卡将会因为达“信用上限”而被冻结。DO黑卡卡片本身是由生物材料制成的。它的打印油墨是通过回收汽车排放管、烟囱、发电机等产生的未燃烧完全的碳烟尘等空气污染颗粒制成的墨水。DO黑卡卡片使用的宣誓签名也可以回收利用。85图23DO黑卡展示图片来源:Doconomy宣传片DO黑卡怎么运作呢?原来根据持卡人所在国家/地区的人均排放,DO黑卡将提前内置每月的tCO2e限额,也就是预设个人允许排放配额值。当DO黑卡持卡人进行消费时,拟购商品的信息将会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通过查询并计算商品的碳排放量,扣除持卡人卡内相应的碳排放余额。当持卡人卡内的碳排放余额不足以支付商品产生的碳排放量时,用户只能放弃购买商品或者借用其他应急方式付款。DO黑卡给商品赋值的碳排放量是否具有科学性呢?实际上,DO黑卡碳排放量的计算主要依托奥兰指数。奥兰指数的本质是一款以ISO14067-2018标准进行的产品碳足迹运算技术。它的运算是先连结持卡银行的数据库,然后依据世界银行的商业类别代码(MCC),分析消费类型和信息,生成碳排放系数,从而计算出消费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该排放量即考虑了生产商品过程中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量,还考虑了生产商的劳工福利水平等间接指标,同时将不断更新,奥兰指数具有科学性。它一经推出,便迅速普及。迄今已与超过25家银行和金融机构等合作,合作伙伴包括联合国、万事达卡、世界自然基86金会等,使用奥兰指数的用户超过5亿户。DO黑卡商品赋值的碳排放量,虽然无法像产品碳足迹那样精准,但是视觉化、可量化的具体的数字仍将很好的引导低碳消费。图24DO卡刷卡过程展示图片来源:Doconomy宣传片最后,DO黑卡还为用户提供了“补偿气候变化影响”的渠道。通过访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认证的气候补偿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购买该平台上的碳信用额度(CER)抵消其碳排放足迹。排放和抵消匹配,个人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被消除。作为全球范围内EA型个人碳账户的首次实践,DO黑卡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不过DO黑卡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87首先,每个人手上不可能只有一张信用卡,应该通过金融系统整合,统一发放持卡人的碳排放额度。否则个人碳排放是否能够得到消除,无法计量,DO黑卡的作用将大打折扣。其次,DO黑卡给商品赋值的碳排放量仍然是整个系统中最为关键的信息。虽然通过奥兰指数以可以实现从“消费”评估碳排放,但是不同产品类别、不同工艺、不同企业、不同地区的差异都将影响运算的结果,碳排放量的准确性仍需进一步评估。最后,抵消机制的引入存在“洗绿”的可能。大家都知道,个人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消除首先取决于个人排放量的持续降低。如果个人不积极降低排放行为,而是通过第三方的抵消机制,很有可能为“洗绿”的行为提供机会,而不能真正减碳。因此,对于个人碳排放限额的设定应从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严格评估,以真正贡献个体的力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借助银行业的力量、领先的气候专业知识和全球支付技术,DO卡实现了从个人消费端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评估,并且能够从个人消费端影响生产端继而对可持续发展贡献个人力量,是个人碳账户领域的破冰行动和突破性案例。4.2日韩案例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都曾通过建立碳积分账户鼓励个人参与碳减排,二者本质上均是ER型个人碳账户的实践,先看日本的案例。88日本是一个能源消费的大国,但是日本的能源资源却十分匮乏,很多关键资源依赖进口。同时,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较小、海岸线却较长的岛国,深受气候变暖危害的影响。为了降低气候变暖的影响,日本政府对各领域的节能减排都非常重视。2009年5月15日至2010年3月底,日本推出“环保积分制度”。政府通过2946亿日元的国家财政经费支持个人消费者购买环保家电。国民只要购买“统一节能标签”四星以上的空调、冰箱和电视,就能获得相当于商品价格5%-10%的环保积分,1个积分相当于1日元。所得积分可用于换购指定的节能产品或服务271项,包括商品券、乘车卡等207项,地方特产55项和达到环保标准的家电电器9项。图25日本环保积分制度流程及运作机制设计2323尹晓亮,平力群.从日本的“环保积分制度”中能学到什么[J].环境保护.2009.17.022:75-7689图片来源:文献《从日本的“环保积分制度”中能学到什么》“环保积分制度”巧妙借用市场力量,把强化环保、刺激消费和鼓励节能减排深度融合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环保积分制度”实施期间,日本空调、电视、冰箱出货量大幅增长,2009年这三类家电产品整体销量增幅为24%,2010年三类家电产品整体销量增幅则高达43%24。由于节能家电的推广和普及,日本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70万吨。2011年,日本环境省进一步拓宽环保积分行为的来源,将公害防治管理(如化学物质管理)、3R活动(如垃圾处理)和自然保护活动(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行为也纳入了“环保积分制度”。同时,从2012年开始,“环保积分制度”的主导主体由政府变为民间企业,民间企业成为“环保积分制度”的主要出资者和管理者。时至今日,“环保积分制度”仍在日本延续。2021年,日本推出“绿色生活积分制度”和“绿色住宅积分制度”,计划把推广素食、减少食品浪费、利用不使用农药、化学肥料的有机食材、购买一定条件的住宅等环保行动赋予积分。新型积分的发放由地方政府和企业承担,日本环境省将支援系统建设。无独有偶,在亚洲另一端的韩国,也推行过类似的制度。2009年,韩国开始实施碳积分制度,以家庭、商业设施、公共机构等单位24李国志.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及借鉴[J].当代经济管理.2014.36.1:94-97902007-2008年的平均能源使用量为基准,根据水、电、天然气等温室气体减排率,当节约10%以上的水、电和天然气时,参与方可获得相当于7万韩币的积分。积分可用于购买绿色产品、交通卡充值,并在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享受打折服务,也可直接返现或领取购物券、垃圾袋、交通卡,还可用来抵消地方税等。由于形式多样,活动得到了民众热烈的响应。2009年到2012年间,韩国17个城市的约291万个家庭参与了此活动,共计减排50.7万吨温室气体25。2011年,韩国环境部为鼓励社会公众践行绿色低碳行为、扩展绿色消费市场,建立了绿色信用卡体系。举例来说,当市民用绿色信用卡乘坐公交车(10%-20%的绿色积分),或者购买经过认证的绿色产品(1%-24%的绿色积分)时,都能获得低碳积分。这些低碳积分由财政出资,通过兑换现金、抵扣绿色产品费用、发放公共设施消费券、支付公共交通费用、支付地方税及捐款等多种形式,回馈给大众。除了全国推广的绿色信用卡以外,首尔市还推出了“减排积分制度(Ecomileage)”。该制度是依托家庭和楼宇的电力、上下水、城市煤气、地区取暖的节约量换取交通充值卡等奖励为载体的节能项目,曾获得2013年度联合国公共行政奖。25李继嵬.韩国温室气体减排制度安排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纵横.2015.06.003:115-11791日本和韩国不约而同的在2010年前后出台了与公众相关的低碳实践,一方面是因为《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临近结束,各国均承受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压力,有提高国家自主贡献的雄心。另一方面是因为两国均是资源能源稀缺性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他们都意识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已经行不通了。无视资源和环境的冲突,将会产生更高的治理成本。同时,资源能源的对外依赖也将造成更多的安全隐患问题。从模式上来说,两国的实践本质上均为ER型个人碳账户的类型,均未打破“积分换商品”的模式。另外,缺乏稳定长期的资金来源,也是造成相关“绿色积分制度”难以持久的根本原因。4.3欧洲案例欧洲是坚定的应对气候变化支持者,芬兰、英国、荷兰等国家在个人碳账户方面均有尝试,以三国的案例来说明欧洲的情况。2019年,随着一款名为“CitiCap”手机应用程序的推广,欧洲新晋“绿都”,芬兰南部城市拉赫蒂,成为世界首个试行“个人碳交易市场”的城市。通过手机内置的GPS感测元件实时监测用户的出行方式,根据速度识别用户乘坐何种交通工具,并结合出行时间和出行距离等,个人交通领域的碳排放量被计算出来。如果使用者步行或骑自行车代替开车,该应用程序会自动奖励虚拟硬币。这些虚拟硬币可用于购买当地公交车票、健身卡、免费咖啡或进入公共游泳池等。92在试行阶段(2020年),拉赫蒂市的居民可以自愿参与这款当地政府倡议的手机应用程序的测评。数据显示,在这座拥有12万居民的城市中,这款小程序被下载了约3,000次,每周最多有350个活跃用户。显然,居民对芬兰拉赫蒂市的个人碳交易很感兴趣。图26CitiCap使用页面图片来源:CitiCapAPP拉赫蒂市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碳中和,芬兰全国的碳中和目标是2035年,欧盟整体的目标是2045年,这意味着比芬兰国家和大多数其他国家城市早至少十年,CitiCAP的使用有利于支持拉赫蒂市碳中和目标的尽快实现。除了荷兰,英国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参与者与领导者之一。就个人碳账户和个人碳交易的建立,英国政府和社会曾有多次讨论。早在2004年,国会议员Anon曾建议,应引进家庭碳排放交易机制,设置国家碳排放最高限额。尽管该提议未被通过,但政府层面关注个93人碳交易的序幕就此拉开。2006年至2007年,英国环境部国务大臣DavidMiliband呼吁,个人在减少碳排放中的作用同样重要,个人碳交易有助于个体认识自身行为的变化来对环境保护的贡献。Miliband关于个人碳交易系统的报告,直接导致英国环境部(DEFRA)开始对个人碳交易问题进行研究26。由于缺乏社会认可、“是最复杂的政策选择”、经济收益远小于建设成本等原因,英国关于个人碳交易的研究仍处于理论阶段。在企业实践层面,英国科进集团提供了有效的案例。2007年,该集团为其旗下员工推出了个人碳排放跟踪系统(PersonalCarbonTrackingSystem,PCTS)。这是一款典型的小范围EA型个人碳账户。该系统由科进集团内部研发实施,实行自愿注册的原则。注册的系统用户将发放年度配额。通过跟踪注册员工的家庭能源使用、旅行和上班通勤碳排放情况,并按季度进行监测,确定员工配额的盈余。集团设立赏罚机制,对于完成碳减排目标的员工,集团将提供经济奖励。对于超排的员工,集团将实施最高为100英镑的罚款。该系统未接入外部碳交易系统或公益基金会,时至今日,仍有活跃成员超过2000人27。可见,该系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总体来看,受人口规模、民众认可度、成本效益失衡、资金可持续等因素制约,欧洲没有大规模的个人碳账户实践。26张清玉.英国个人碳交易研究及启示[J].黑龙江金融。2013.4:117-11927刘国辉,陈芳.碳普惠制国内外实践与探索[EB/OL].2022.05:59-65944.4美澳案例美国是气候变化政策的摇摆者,虽然政府层面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政府,两种气候政策”的局面,但是在社会层面仍不乏与个人碳账户相关的实践。其中JoroAPP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因为这是一款“奇葩”的APP。2020年4月,美国JoroAPP上线,这是一款能帮助人们认识与管理自己的碳足迹的APP。通过注册用户填写住房面积、住房人数、食物内容和数量、交通出行、穿衣材质等数据,建立基于个人碳足迹的EA型个人碳账户。那么JoroAPP是怎么运行的呢?它主要靠的是用户对个人碳足迹的自主补偿。因为所有用户均需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根据月度碳排放量,用户的碳排放量被折合成现金,从绑定的信用卡或借记卡中进行扣款。据统计,JoroAPP用户每月平均的扣款额为25美元。JoroAPP平台留取20%作为运营费,剩余80%的金额将全部用于与抵消项目。95图27JoroAPP的特色图片来源:Joro官网反其道而行之,JoroAPP能活下来吗?实际上,JoroAPP收获了大量的个人用户青睐。Joro官网显示,2021年该APP使其用户碳排放降低了21%。同时,JoroAPP还获得了资本的垂青。2020年底,JoroAPP获得红杉资本领投的250万美元种子轮投资。JoroAPP能够“双赢”,要归于其透明的资金流向。66%用于巴西坚果林、NIHTTopaiyo和瓦哈卡的林业项目,33%用于加勒特和Harborview农场的土壤补偿,1%用于Charm工业的生物油项目。清楚的资金去向,帮助JoroAPP走得更远。不过,由于JoroAPP个人碳足迹的形成完全依赖用户主观填写的调查问卷形成,JoroAPP有很强的主观性。用户填写数据的准确性,显然并未被严格论证。96不管怎样,作为“负向惩罚”存在的JoroAPP能够持续运行,也彰显了部分理念先进的用户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关切和自愿买单的主动性。在澳大利亚,个人碳账户相关的实践在诺福克岛开展。2010年至2013年间,澳大利亚在诺福克岛开展了为期三年的个人碳交易计划,澳大利亚研究会和诺福克当地政府共同建立一个政府主导的个人碳账户体系。这是一款典型的EA型个人碳账户,配额由政府统一发放,当人们在购买汽油及能源时,就需要使用卡上的碳配额进行抵扣。个人碳账户内的配额如有剩余,可用于兑换现金。反之,则面临罚款。最终由于诺福克岛相对封闭、人口较少和居民相对同质化的日常生活,项目未能进一步实施。4.5实践小结从实践类型来看,国外实践比较丰富,ER型和EA型个人碳账户均有应用。从实践难度来说,EA型个人碳账户的难度远远高于ER型个人碳账户,这也是EA型个人碳账户长期处于研究阶段或者即使在国外,也很快流产的主要原因。从地域分布来看,日韩与我国的实践非常类似,“积分换权益”是常用的个人碳账户形式。从实践主体来看,政府和市场均积极发起和尝试了各种形式的碳账户,说明从消费侧降低碳排放或者促进碳减排是世界的共识。97总之,由于工业化进程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个人碳账户的实践多发生在发达国家,这也反映了发展和碳排放之间复杂的矛盾关系。98第五章个人碳账户总结与建议5.1个人碳账户实践总结总的来说,国内和国外与个人碳账户相关的实践已经开展了很多,对相关实践总结如下。5.1.1尝试多元,类型多样从账户类型来说,既有ER型个人碳账户的应用,也有EA型个人碳账户的应用。这说明不管是排放还是减排,均有人群甚至是官方政府在关注。从激励方式来说,既有靠“生态正向激励”维持的个人碳账户,比如蚂蚁森林。也有靠“资金负向惩罚”维持的个人碳账户,JoroAPP。这说明不管是个人碳排放账户,还是个人碳减排账户,只要设计合理,逻辑正确,均有愿意参与甚至主动买单的个人用户。从EA型个人碳账户涉及的排放类型来看,范围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比如个人用户汽油等使用有涉及;范围2间接排放,比如个人用户用电和热有涉及;范围3其它间接排放,比如个人用户衣食住行涉及的碳足迹有涉及。可见个人碳排放相关的全范围碳排放核算标准、计算和量化均已完成全流程实践。从ER型个人碳账户涉及的减排类型来看,从绿色出行、旧衣物回收,到植树造林、分布式光伏,实践类型非常丰富。这些特点,说明个人碳账户的尝试呈现多元化特点。995.1.2标准难准,碳量难量就确认碳排放量的标准来说,国外核心碳排放的计量标准沿用了GHGProtocol、ISO14064和ISO14067的核算方法,中心思想是一致的。但就排放因子数据库来看,各实践间的数据库并未实现连通,仍存在地区差异。这种差异,会造成不同碳排放或者碳足迹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就确认碳减排量的标准来说,国内国外核心碳减排的计量标准沿用了CDM机制方法学的核心思想。但因为各国就碳减排的雄心不同,各国减排情景下基准线水平差异较大,最终会导致减排量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综合来看,不管是碳排放量还是碳减排量,尽管国内国外计算的标准是一致的,但由于各国情况不同现行框架下计算的碳量仍会有很大差异。除此之外,由于个人碳账户产生的排放量和/或减排量具有“小、微、散”的特点,也导致了监测容易出现偏差,数据难以追踪等特点。这直接限制了个人碳账户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细度,导致个人碳账户大规模的接入碳市场受到限制。这也是当下个人碳账户“孤岛”发展,难以“碳联”的原因。1005.1.3接入交易,慎之又慎从接入交易的角度,北京MaaS平台和广东碳普惠虽然不能被认为是直接个人碳减排账户的接入,但是两地分别从个人碳账户打捆减排项目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减排项目的角度为碳交易提供了宝贵经验,可以说是无限接近ER型个人碳账户接入碳交易市场的宝贵尝试。二者表现出了很多共同点。首先两者能够被纳入所在地试点碳市场,离不开主管部门的强力支持。广东省发改委、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和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分别从方法学制定、管理制度、交易制度等多个维度给予了大力支持。其次,在接入类型方面,两地都体现了严格筛选的原则。比如广东省的林业碳汇,不仅仅是因为能够实现减排,更重要的是兼顾了精准扶贫。而北京市的交通碳普惠,则表现出在监测数据方面的优势。不仅活动水平数据能够实现直接连续监测,同时也能够被间接票据或者独立第三方平台数据验证。因为监测数据符合国际碳减排机制下“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核心原则,所以北京MaaS平台下的碳普惠量才能被纳入碳市场。最后,尽管两地允许碳普惠制下减排量的纳入,但是在试点碳市场运行的七年中,不管是已备案的普惠碳减排量,还是实际参与交易,获得减排收益的碳普惠减排量,其数量与碳市场配额的量相比都是微乎其微的。可以说二者都是“示范项目式的存在”,远未普及。1015.1.4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尽管大多数的政府、银行或者组织都认同大范围的统一标准或者统一监测是很困难的事儿。但是政府和民间组织,就数据的宽容度和计量标准的统一化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态度。就政府层面来说,国内外普遍制定了严格的评价制度和准入机制,确保了数据和标准的严肃性。就民间组织来看,为了鼓励或者引导社会的绿色消费,普遍对数据和标准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尽管两者尺度不同,但是最终驱动社会绿色变革的初衷都是一致的。在运行机制上,不管是“正向激励”还是“负向惩罚”都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不管是严肃还是宽容,不管是“激励”还是“惩罚”,可以明确的是,政府和民间组织都已经意识到消费端能够带动生产端发生改变。行动就会带来改变,改变就拥有力量,这是个人碳账户常试常新,愈挫愈勇的根本原因。5.2个人碳账户未来发展建议在前期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个人碳账户未来发展的四点建议。5.2.1发展模式建议从发展模式来讲,EA型个人碳账户,即个人碳排放账户不符合我国当前情况,原因有两点。1021.国际法理基础多年的国际气候谈判已让我们充分认识到,碳排放权的本质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权”,这也是巴黎协定下“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被坚持和强调的原因。从国际法理角度出发,作为发展中国家,EA型个人碳账户不符合我国的国情。2.人均累积碳排放因为二氧化碳是一种长效温室气体,可以在大气中存在二百年,所以人均累积碳排放的概念被提出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的责任。根据中科院丁仲礼院士的测算,中国从1900~2019年的人均累积碳排放只有157.39吨,比全球平均水平209.62吨还低。从人均累积碳排放的现实来看,EA型个人碳账户也不符合我国的情况。鉴于EA型个人碳账户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和困惑,大范围的EA型个人碳账户研究应深入,但实践应慎重。相对而言,ER型个人碳账户是更为合适的实践。这一点从《京都议定书》时期的CDM机制和巴黎协定下CCER机制的推行,也可以得到验证。5.2.2潜在出口建议就个人碳账户的潜在出口而言,个人碳交易或者说全国碳市场下的个人碳交易,短期内还不是可行的出口,原因有两点。1031.碳市场具有严肃性。2022年3月14日,生态环境部公开中碳能投等机构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等典型问题案例(2022年第一批突出环境问题)28。众所周知,目前全国碳市场只有电力一个行业,而且纳入的核算范围只包括电力设施,且只有重点排放单位可以参与交易,尚未引入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然而,在这样的监管下,第一履约期仍然暴露了一系列问题,这充分说明碳市场的运行具有复杂性,数据质量是碳市场机制的生命线。在这样的前提下,将标准不够严苛,监测不够准确的个人碳账户纳入碳市场乃至全国碳市场,仍需等待时机。2.CCER机制的严谨性。CCER机制要求项目要规范,符合方法学的要求,且满足“三可”原则,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由于微小项目很难满足上述要求,因此碳普惠制下的个人碳减排账户就很难大规模的接入碳市场。虽然基于个人碳账户的个人碳交易短期之内难以开展,但是基于个人碳账户的信用评级仍然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出口。正如衢州模式的实践,个人碳账户完全可以和个人信用挂钩,用来引导个人绿色消费和绿色投资。28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公开中碳能投等机构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等典型问题案例(2022年第一批突出环境问题)https://www.mee.gov.cn/ywgz/ydqhbh/wsqtkz/202203/t20220314_971398.shtml1045.2.3有效场景建议从减排的有效场景来看,政府、金融机构、平台都热衷于绿色出行的转化。无疑,这是一种高频发生的行动,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公众参与度。但论个人碳账户,必有绿色出行,是否是设计思路狭隘的一种表现呢?实际上,更多的情景应被纳入减排“名单”。今天,随着物流的便捷和网购的发达,货通天下已不是昔日的梦想。动一动手指,点一下鼠标,24小时不打烊的网店就在身边。包邮,七天无理由退款,为感性消费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买了不用、重复购买、重复退货、过度包装等行为频频发生,已引发很多不必要的碳排放。因此,考虑必要衣食住行领域减量的同时,也应该考虑消除重复浪费带来的碳减排。“一年不买东西”、“物尽所用”、“少买一件快递”、“光盘行动”、“少订一次外卖”、“适度包装”等都应被视作一种有效情景在特定人群中尝试。也许这不仅是一种更为减碳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更为自在的生活方式。5.2.4资信评级建议JoroAPP的案例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人与人之间不管是在经济承受能力,还是在环境保护意识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对用户分层,进行资信评级,让相同的人找到相同的人就变得很重要。105热衷环保的深绿人群,就为他们搭建更为透明的固碳减碳平台,将应对气候变化进行到底。喜爱薅羊毛的浅绿人群,就让他们将薅羊毛进行到底。同一组数据,不同的平台,统统去注册,又有什么关系?还有标准和监测,受制于个人用户的分散和个人碳量的微小,即使再研究若干年,可以预见标准和监测仍会被诟病。喜欢严苛的,就将严苛进行到底。接纳粗糙的,就将宽容进行到底。分层带来人气,人气带动改变,改变生成不一样的世界。只要是能够助力消费侧绿色减碳的,都试一下又何妨。不同的方向,走向的是同一目的地。世界精彩是因为人与人的差异,个人碳账户也应不一而足,愈实践愈宽广。106第六章结语与展望在双碳目标的激励下,我国ER型个人碳账户顶层设计的逻辑、核算方法和数据量化依据正在逐步统一,未来细节的构建将成为ER型个人碳账户设计的关键。重要的细节包括:顶层设计细节的一致性,包括活动数据计算方法和监测手段等。正面激励机制资金的来源,以确保碳减排模型的持久。活动水平减排因子的选取,以确保不同平台下的减排具有一致性,为未来互认互通奠定基础。地区差异和特定人群差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体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它更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面对巨大的温室气体排放体量和短暂的从达峰到中和时间,需要整合全社会力量。随着碳排放数据的积累,碳监测体系的件安全,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碳核算体系的完善,EA型个人碳账户实践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大,未来小范围的实践应予以鼓励。建立个人碳账户,倡导个人碳减排,进行个人碳排放管理,意义重大。相信在各界的努力下,个人碳账户必将会为消费端驱动生产端减碳贡献应有的力量。107参考文献[1]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EB/OL].广东省发改委.[2015-07-17].http://drc.gd.gov.cn/gfxwj5633/content/post_865569.html[2]FlemingD.TradableQuotas:SettingLimitstoCarbonEmissions[R].ElmFarmResearchCentre,Newbury,1996,140(19):62-65[3]FawcettT.Personalcarbontrading:apolicyaheadofitstime?[J].EnergyPolicy,2010,38:6868-6876[4]MillbandD.Environment,foodandruralaffairs:HouseofCommonsDebate[J].ClimatePolicy,2006,14(4):29-38[5]李诚鑫,兰天媛.个人碳账户的国际比较及借鉴[J].黑龙江金融,2022(5):66-68.[6]LenzenM,MurraySA.AmodifiedecologicalfootprintmethodanditsapplicationtoAustralia[J].EcologicalEconomics,2001,37(2):229-255.[7]王建明,王俊豪.公众低碳消费模式的影响因素模型与政府管制政策——基于扎根理论的一个探索性研究.管理世界[J]:2011[4]:58-68.[8]聂兵,史丽颖,任捷,陈颖.碳普惠制的创新及应用[J],温室气体减排与碳市场发展报告[J]:2016:227-308[9]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27/content_5646697.htm[10]碳达峰:美国的现状与启示[EB/OL].新浪财经.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1-03-14/doc-ikknscsi4466900.shtml[11]指数分析[EB/OL].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http://www.cnemission.com/article/jydt/zsfx/202208/20220800002649.shtml[12]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0220370号提案答复的函[EB/OL].广东省生态环境厅.108[13]指数分析[EB/OL].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http://www.cnemission.com/article/jydt/zsfx/202208/20220800002649.shtml[14]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0220370号提案答复的函[EB/OL].广东省生态环境厅,http://gdee.gd.gov.cn/shbtwj/content/post_3975008.html[15]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深圳市人民政府.[16]省生态环境厅举行9月例行新闻通气会[EB/OL].广东省生态环境厅.http://gdee.gd.gov.cn/tpxw3067/content/post_3524481.html[17]浙江衢州构建“碳账户”金融体系探路“双碳”新时代[EL/OL].中国新闻网.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22/03-02/9690151.shtml[18]六大领域233.4万个碳账户,衢州探索低碳转型新路径——碳账户,何以成为“双碳”落地支点[EB/OL].衢州市发改委.http://fgw.qz.gov.cn/art/2021/12/16/art_1439952_58831228.html[19]我市首用AR技术举办环境日主题活动[EB/OL].深圳特区报.http://www.sz.gov.cn/cn/xxgk/zfxxgj/zwdt/content/post_9861481.html[20]未来智慧出行新生态——MaaS系统的解读与畅想[EB/OL].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210954[21]关于做好2021年重点碳排放单位管理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北京市生态环境局.http://sthjj.beijing.gov.cn/bjhrb/index/xxgk69/zfxxgk43/fdzdgknr2/zcfb/hbjfw/202139/10967866/index.html[22]尹晓亮,平力群.从日本的“环保积分制度”中能学到什么[J].环境保护.2009.17.022:75-76[23]李国志.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及借鉴[J].当代经济管理.2014.36.1:94-97109[24]李继嵬.韩国温室气体减排制度安排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纵横.2015.06.003:115-117[25]张清玉.英国个人碳交易研究及启示[J].黑龙江金融.2013.4:117-119[26]刘国辉,陈芳.碳普惠制国内外实践与探索[EB/OL].2022.05:59-65[27]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公开中碳能投等机构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等典型问题案例(2022年第一批突出环境问题)https://www.mee.gov.cn/ywgz/ydqhbh/wsqtkz/202203/t20220314_971398.shtml[28]ISO14064-1温室气体第一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29]ISO14064-2温室气体第二部分项目层次上对温室气体减排和清除增加的量化、监测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30]生态环境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31]生态环境部.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32]生态环境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33]生态环境部.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34]生态环境部.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35]生态环境部.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3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37]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110致谢在本报告研究和撰写过程中,研究人员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和典型个人大量极具价值的指导与意见。在此我们特别感谢:清华大学周玉杰老师、北京绿色交易所王乃祥董事长、梅德文总裁、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孟萌总经理、民生银行的赵勇经理以及蚂蚁集团专家无私分享的观点与见解。本报告是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吴宏杰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参与研究的主要人员有吴宏杰、王稚晟、许磊、赵志芳、籍东、李一玉、Neringa等。由于能力、资料、时间所限,本报告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如需联系,请致信wuhongjie@263.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