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山东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升方案为全面落实《关于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和《水泥企业超低排放评估监测技术指南》要求,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推动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含矿山)和独立粉磨站(含生产特种水泥、协同处置固废的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提升。到2025年年底前,力争全省50%的水泥熟料产能完成改造;到2028年年底前,重点区域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基本完成改造,其他区域力争80%水泥熟料产能完成改造。全省新建(含搬迁)和改扩建水泥项目投产时应达到超低排放水平。列入淘汰退出计划的水泥企业或设施不再要求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二、指标要求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是指所有生产环节(矿山开采及输送、破碎、粉磨、配料、熟料煅烧、烘干、协同处置等,以及原燃料和产品储存运输)的大气污染物有组织、无组织排放及运输过程达到超低排放要求。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主要任务包括:(一)有组织超低排放改造。在基准含氧量10%的条件下,水泥窑及窑尾余热利用系统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小时均值分别不高于10mg/m3、35mg/m3、50mg/m3。其他—4—有组织排放具体指标要求见附件1。达到超低排放的水泥企业每月生产时间至少95%以上时段的小时均值排放浓度满足上述要求,不能满足超低排放的时段不应超过《建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2373—2018)的有关要求。因厂制宜选择成熟适用的污染治理技术。强化源头控制,水泥窑配备低氮燃烧器,采用分级燃烧及其他分解炉含氧量精细化管控等低氮燃烧技术,窑尾烟气采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等组合脱硝技术。采取合理控制喷氨量,优化反应温度、反应区间和停留时间等有效措施控制氨逃逸,脱硝氨水消耗量小于3.5kg/t熟料(基于20%的氨水浓度折算)。除尘采用袋式除尘、电袋复合除尘等高效除尘技术。外排环境的烟气旁路,应采取彻底拆除、切断、物理隔离等方式取缔,因安全生产需要保留的,在非紧急情况下保持关闭并铅封,通过安装自动监测设备、流量计等方式加强监管,鼓励在旁路设置感应式阀门,阀门开启状态、开度等信号接入中控系统,并保存历史记录。(二)无组织排放管控。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物料储存、物料输送、生产工艺过程等无组织排放源采取密闭、封闭等有效控制措施。加强矿山开采扬尘控制,水泥矿山达到《非金属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B37/T3843—2019)建设要求,矿山机械钻孔机配置除尘器或其他有效除尘设施。粉状物料采用密闭料仓、储罐等方式密闭储存,其他原燃料在封闭式料棚内存放。散—5—状原燃料及产品卸车、上料、配料、输送应密闭或封闭作业,运输应采用密闭皮带、密闭通廊、管状带式输送机或密闭车厢、真空罐车、气力输送等密闭方式,破碎机、磨机喂料装置采用密闭或封闭防尘措施,产尘点及生产设施无可见烟粉尘外逸,厂区整洁无积尘。厂区道路全部硬化,企业厂区出口或汽车运输料场出口处配备高压清洗装置。具体要求见附件2。(三)清洁运输改造。中长距离运输优先采用铁路或水路;短途运输优先采用皮带通廊或新能源车辆;厂内物料转运优先采用皮带通廊或封闭式螺旋输送机等密闭设备,减少厂内物料二次倒运及汽车运输量。进出企业的原燃料采用铁路、水路、管道、管状带式输送机、皮带通廊等清洁方式运输比例不低于80%,原燃料清洁运输比例达不到80%的部分采用新能源汽车替代(2025年年底前新能源汽车替代比例不低于60%),其他原燃料运输全部采用新能源或国六排放标准的车辆。产品运输优先采用清洁运输方式,汽车运输全部采用新能源或国六排放标准的车辆。厂内运输采用新能源车辆(2025年年底前可采用国六排放标准车辆)。非道路移动机械原则上采用新能源,无对应产品的满足国四及以上排放标准(2025年年底前可采用国三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鼓励矿山开采及输送环节采用清洁运输方式,使用新能源、排放阶段更高的车辆或非道路移动机械。三、重点任务(一)全面排查明确改造任务。各市对辖区内水泥企业进行—6—全面排查,逐项对照本方案要求,全面梳理水泥企业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和清洁运输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