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渣油馏分的使用方向及主流技术路线TheapplicationdirectionandmainstreamprocessingtechnologyrouteofresiduedistillatesunderChina's"dualcarbon"goal“双碳”目标下,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原油消费量可能在成品油消费量达峰后下降,成品油生产原料将发生变化,碳排放市场化影响炼油企业的生产成本。分析渣油馏分加工过程中,延迟焦化、渣油加氢及后续深加工、沥青生产、低硫直馏渣油生产船舶燃料油等的碳排放量,探讨未来渣油馏分的使用方向。充分利用已成熟的应用渠道、取代作为燃料功能的煤炭、开展渣油馏分新用途的科技研究。未来炼厂渣油馏分加工的主流技术路线应以抑制深度转化为主,并根据其重碳特点最大限度地生产重碳产品,具体包括:>优先生产沥青>生产低硫船舶燃料油>渣油加氢重油再分离,各尽其用重油催化向蜡油催化、柴油催化转型>用作焦化原料,生产优质焦众号·烃资源评价加工与利用摘要“双碳”目标下炼油行业面临的新挑战1.1、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1.2、原油消费量可能在成品油消费量达峰后下降1.3、成品油生产原料将发生变化1.4、碳排放市场化影响炼油企业的生产成本公众号·烃资源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以绿色低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必然趋势,以含碳量高低为序削减化石能源消费量是最有效的减排方式,未来,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权威专家预测,中国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时化石能源的消费量见下表,煤炭、石油消费量有巨大的削减空间,保留下来的消费量主要功能并不是作为能源燃料。从成品油来看,2025年中国成品油实际需求量将达到峰值水平3.86亿吨,2060年降至0.81亿吨。其中,2025年汽油实际需求量为1.64亿吨,2060年消费量不足1000万吨1]类别2021年2030年2060年煤炭(亿吨)42.339.54.5石油(亿吨)6.87.32.5天然气(亿立方米)369055003000公众号·烃资源评价加工与利用从未来碳减排路线图看,作为交通燃料的汽、柴油消费量将在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少;乙烯生产原料也将推广使用天然气中的乙烷(技术路线更简捷、碳排放更低),原油轻质馏分用作乙烯裂解原料的需求增长将放缓甚至下降;受碳减排政策影响,2025年国家可能严格限制或全部停止成品油出口。因此,原油消费量可能在成品油消费量达峰后下降。成品油生产原料将发生变化在从碳达峰至碳中和的演进过程中,预期交通运输用油将主要由电能替代,汽、柴油需求量下降趋势不可逆转。在汽、柴油消费量减少的同时,汽、柴油生产也要以低碳排放方式进行,受碳减排成本的制约,未来用于汽、柴油生产的原料将使用蜡油及直馏柴油馏分号·烃资源评价加工与利用原油消费量可能在成品油消费量达峰后下降为了减少碳排放,全球各经济体纷纷不同程度地采取对碳排放征税的措施,以市场化方式促进碳减排,有效抑制了碳排放。一些发达国家(例如欧盟国家)率先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高额的碳税推动能源转型,碳排放量快速下降。中国也在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推动碳减排,规模化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见雏型。在经过7省区试点的基础上,中国于2021年7月16日在煤电行业正式推出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2162家发电企业共约45亿吨/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交易价格达到54.22元/吨,且稳中有升,为未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奠定了基础[2]。碳排放高的企业已感受到未来发展的压力。中国大型石油公司高度重视石油加工过程中的碳减排,从碳减排技术、管理和考核方面多管齐下。未来碳排放的货币化制度将越来越科学化和市场化,主要以碳排放成本来约束企业的生产,引导用户低碳和零碳消费,由此炼油行业必公众号·烃资源评价加工与利用碳排放市场化影响炼油企业的生产成本须以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应对挑战。渣油馏分加工过程中的碳排放2.1、延迟焦化的碳排放量2.2、渣油加氢及后续深加工的碳排放量2.3、沥青生产中的碳排放量2.4、低硫直馏渣油生产船舶燃料油的碳排放量公众号·烃资源评02延迟焦化的碳排放量延迟焦化是传统的渣油馏分加工技术,针对渣油馏分自有碳、氢,通过高温热裂解转化成干气、液化气、石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