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有这么一件小事:弗兰克·奈特的巨著《风险、不确定性
和利润》发表100周年,这本书虽然是一部经济学领域的著作,但它提出了一条泛
用的理论:“风险”指事先可知概率分部不可度量的风险,人们无法根据过去的经
验去推断未来。
同样是2021年,人类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经过去了两个年头,面对这场
千禧年以来人类最大的“不确定性”事件,中国交出了一份稳定的答卷:2021年
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环境
下,中国仍然能逆风上扬,数字经济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引擎作用,并且在国
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达到10%。
这一目标,可以视为中国应对“不确定性”的手段,但所有的宏观目标,都需要落
实到具体的产业、技术和人身上,此时新华三发布《面向未来的数字社会-2022
新华三十大技术趋势白皮书》,从ICT角度解读,如何通过相应的技术和方案,去
应对中国乃至人类将要面对的挑战,或者说,面对不可预测的未来,我们需要往什
么方向发力,去打造我们想要生活的社会图景?
实际上,在疫情的倒逼催化之下,这样的图景已经初见端倪: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深
度参与了抗疫防疫工作,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共同交织
建设数字化智慧社会,ICT基础设施先行
起更具现代化的公共安全应急体系;政务、环保、能源、医疗、文娱、教育、物流等重点领域的数字
化,又共同集成了新一代智慧城市的雏形。
由此可以推断,具备抗风险能力、抗不确定性能力的社会,一定会带有智慧化的标签。我们认为,智
慧社会需要达到五大基本的属性,即高度被感知、高度透明、高度互联互通、高度的智能化、高度的
数字化和被计算,如何实现这一点?答案是ICT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就是人们认知中的“新基建”。
因此,这本《面向未来的数字社会-2022新华三十大技术趋势白皮书》,可以说是新华三针对建设下
一阶段智慧社会的某种“剧透”:扩展现实技术进一步得到普及,云边协同技术让机器人有着更强的
自主性,更强大的通用基础模型支撑更智能的Al应用,确定性、通感-体、全域超宽的网络,为更多数
字化应用铺平了道路。这些都显示出,智慧社会2.0版,将会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优化生产生
活的体验。同时,我们也要充分意识到,安全、隐私、绿色,是保障数字经济健康、长远、可持续发
展的关键,没有安全保障,数字应用的展开便无从谈起;没有隐私保护,无法保护数字时代的个人权
利;绿色低碳更与数字经济息息相关,让人们更充分利用有限的能源,去推动世界往好的一面转变。
从中可见,现代科技发展必然是有的放矢。在2020年9月12日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四个面向”要求,即“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
命健康”,指引“十四五”科技创新的方向。新华三对下一阶段场景和技术的趋势预测,也显示出ICT
行业对国家政策的领会和解读,以及对时代需求的回应和服务。
此外,身处“学”和“研”领域,我认为产业方对未来趋势的洞见,也在为高校的专业设立、招生规模、
培育重点,以及研究机构的钻研方向、前瞻思维、成果应用提供重要参考。可以预见,在科技高速发
展的时代,产学研的合作将会更加紧密,在不同的阵地上,发挥科学技术应有的价值。
回到那句话:“中国以数字经济应对‘不确定性’”,要从资源消耗、人力消耗的粗放式增长,转向以高附
加值、智力技术驱动的精细化增长,提升自己的抗打击能力,这本质上也说明了,技术一直是人类赖以
应对“不确定性”的有效手段。希望更多从业者,能够从《面向未来的数字社会-2022新华三十大技术
趋势白皮书》窥见当下的“技术刚需”,响应时代召唤,积极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中国。
陈晓红
中国工程院院士
新华三集团首席数字经济科学家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