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社会价值投资联盟VIP专享VIP免费

策略研究报告
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
策略研究报告
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
Developing the Next Carbon Service Hub:
A Strategy Research Report for CDHT
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
策略研究报告
Developing the Next Carbon Service Hub:
A Strategy Research Report for CDHT
策略研究报告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DevelopingtheNextCarbonServiceHub:AStrategyResearchReportforCDHT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DevelopingtheNextCarbonServiceHub:AStrategyResearchReportforCDHT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4摘要《巴黎协定》签署以来,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世界各国和地区陆续提出“净零排放”“碳中和”目标。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直接带动了“碳中和服务业”在中国的萌生与发展。该产业以数字科技为主要手段,将服务于多方主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成都高新区是中国第一批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近年来,成都高新区经历了快速经济增长。作为碳市场试点地区之一,四川省一直是低碳发展的践行者。此外,基于四川省、成都市的区位交通优势、生态与能源资源禀赋、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多层面政策红利,成都高新区发展碳中和服务业具有多重优势。本研究开展了大量文献梳理、走访调研十五家专业机构企业、政府部门、高校与科研院所,融合五十余位专家学者、领域从业者等多方观点,首次提出了碳中和服务业的定义及范围,并对各碳中和服务业子类进行解读,建立基本范式。基于此,本研究详细分析了成都高新区建设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的多类优势,并对未来发展设定目标,提出策略与路径。研究核心结论如下:我们相信,碳中和服务业定义的提出将为成都高新区产业未来培育发展提供基本范式参考。同时本研究提出的发展策略与具体行动将有效推动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建设,逐步形成碳中和服务业高地,业务覆盖中国和全球。1链长制:将地方官员任命为“链长”,统筹产业链发展的制度碳中和服务业根据其功能可分为碳数据、气候投融资、碳咨询、碳法务和碳宣教五类。各服务类型在碳中和服务业中的产业生态位不同,发展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关系。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宏观上采取“争取国家、省市层面支持”“联动多区域协调建设”“加强区域层面引导”“设立专门职能部门“积极推动企业和公众参与”“建立公平转型基金”六个层面策略;微观上采取“优先搭建碳数据”“加速发展气候投融资”“重点支持碳咨询”“积极探索碳法务”“大力推进碳宣教”的五个具体行动。打造碳中和服务业枢纽最重要的是构建“链长制1”,全面统筹碳中和服务业产业链建设;完善数据库、人才资源库、专家库、技术库、企业库、研发服务库等,为产业发展提供牢固支撑;通过完善标准体系、提高企业需求以培育市场环境;通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交流机制以提升服务能力。5AbstractWhentheParisAgreementwasadoptedin2015,theimportanceoflow-carbondevelopmentbecameaglobalconsensus,andintheyearssince,manycountriesworldwidehaveproposed"netzeroemissions"or"carbonneutral"targets.In2020,atthe75thSessionoftheUNGeneralAssembly,Chinaannouncedits"dualcarbongoals"topeakcarbonemissionsbefore2030andachievecarbonneutralitybefore2060.Thishasresultedinanew"carbonserviceindustry"emerginginChina,servingmultiplemarketplayers,andutilizingdigitaltechnologytoadvanc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SDGs)andcarbontargets.ChengduHi-techIndustrialDevelopmentZone(CDHT)wasthefirstnationalhigh-techdevelopmentzoneestablishedinChina.Overthepastfewyears,CDHThasexperiencedrapideconomicgrowthanddevelopment.Asadesignatedpilotregionforthecarbonserviceindustry,Sichuanprovincehasalsobeenaleaderincarbonservicebestpractices,andduetotheprovince'sconvenienttransportationadvantagesandabundantnaturalresources,CDHTiswellpositionedtobecomeahubforthecarbonserviceindustry.Theresearchgroupforthisstudyconductedextensivedeskresearchandvisitedfifteenprofessionalinstitutions,governmentdepartments,universitiesandresearchinstitutes.Byintegratingtheviewsofmorethanfiftyexperts,scholarsandpractitionersinthecarbonserviceindustry,thisstudyproposesasynthesizeddefinitionandclassificationofacarbonserviceindustryforthefirsttimeinChina.ItprovidesadetailedanalysisofvariousadvantagesoftheCDHTinbecomingacarbonservicehub,inadditiontosettingtargetsandproposingstrategiesforfuturedevelopment.Thecoreconclusionsareasfollows:Thecarbonserviceindustrycanbedividedintofivecategoriesbasedonfunction:carbondata,climatefinance,carbonconsulting,carbonlaw,andcarboneducation.Eachservicetypehasadifferentindustrialnicheinthecarbonserviceindustrybuttheirdevelopmentisinterconnected.Thefollowingsixmacro-strategiescouldbeadoptedforthedevelopmentoftheCDHTCarbonServiceHub:seekingnational,provincialandmunicipallevelsupport;linkingmulti-regionalcoordinatedconstruction;strengtheningregionallevelguidance;settingupspecialfunctionaldepartments;activelypromotingenterpriseandpublicparticipation;andestablishinganequitabletransitionfund.Itisalsoessentialtoadoptfivemicro-strategies:prioritizingthedevelopmentofcarbondata;acceleratingthedevelopmentofclimatefinance;focusingonsupportingcarbonconsulting;activelyexploringcarbonlaw;andpromotingcarboneducation.Themostsignificantissueinbuildingacarbonservicehubiscreatinga"chainchiefsystem2"andcomprehensivelycoordinatingtheconstructionofacarbonserviceindustrychain.Inaddition,thereisaneedtobuildthedatabase,greentalentpool,expertpool,technologypool,enterprisepoolandR&Dservicepooltoprovidesolidsupportforindustrialdevelopment.Additionally,astandardsystemisrequiredtoestablishthecarbonserviceindustryinresponsetomarketdemand.Itisalsonecessarytopromote"managementandservice"reformandestablishanexchangemechanismtoenhanceservicecapacity.Webelievethatthedefinitionofthecarbonserviceindustry,aswellasthestrategies,andspecificmeasurestocultivatesuchanindustryproposedinthisstudycanserveasanimportantreferenceforCDHTinthedevelopmentofacarbonservicehubwiththepotentialtotargetbothnationalandglobalmarkets.2Chainchiefsystem:AtermderivedfromaChineseexpressionreferringtoasysteminwhichmajorlocalofficialsareaccountablefordevelopingtheindustrialchainsofthekeysectors.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6目录第一章洞察新浪潮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中国低碳发展与碳中和承诺碳中和服务业时代来临091113第三章赋能新发展区位交通优势资源禀赋优异政策措施红利252627283031第二章萌生新业态171820碳中和服务业定义与分类碳中和服务业全景图及价值链全球低碳转型发展案例产业发展优势人才积累优势产业业态初显7第五章打造新引擎发展定位与目标发展策略与方向5556第六章谋划新未来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加强多区域协调发展开展本地层面引导推进企业积极参与附录5960616871第四章创设新服务碳数据服务业气候投融资服务业碳咨询服务业碳法务服务业碳宣教服务业33384246498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1:物理科学基础》明确指出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已成毋庸置疑的事实3。截至2022年10月,已有139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或净零排放目标,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4。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充分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中。在此背景下围绕“双碳”目标和低碳转型发展,以数字科技为主要手段,服务多市场主体的碳中和服务业应势而生。第一章洞察新浪潮洞察新浪潮萌生新业态赋能新发展创设新服务打造新引擎谋划新未来9第一节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气候变作为全球性危机,需要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来积极应对,《巴黎协定》的签署为世界各国开展合作,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提供基础保障。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和地区宣示碳中和目标,推进低碳发展。全球地表温升明显,对人类社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负面影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21年8月发布第六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中提及,目前地表温度(2011—2020年平均)较1850—1900年平均温度已升高约1.1℃,且主要归因于人类活动5。气候变化加剧了区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特别是195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使得全球极大部分陆地区域热浪频率和强度增加、寒潮频率和强度减弱、极端降水频率和强度增加6,已对人类社会产生众多负面影响。3Masson—DelmotteV,ZhaiPetal,Climatechange2021:ThePhysicalScienceBasis,20214NetZeroTracker,2022—11—10,https://zerotracker.net/5Masson—DelmotteV,ZhaiPetal,Climatechange2021:ThePhysicalScienceBasis,20216翟盘茂,周佰铨,陈阳,余荣,气候变化科学方面的几个最新认知[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21,17(6)7Masson—DelmotteV,ZhaiPetal,Climatechange2021:ThePhysicalScienceBasis,2021单位:°c温度变化图表1较1850—190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1850-2019年全球地表温度变化71850185318561859186218651868187118741877188018831886188918921895189819011904190719101913191619191922192519281931193419371940194319461949195219551958196119641967197019731976197919821985198819911994199720002003200620092012201520181.41.31.210.90.80.70.60.50.40.30.20.10-0.1-0.210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据统计,近七十年,全球约7亿人居住的地区经历了长时间干旱,约40亿人每年至少经历一个月以上的严重缺水;全球约有10%的人口受极端降水增加的影响8。同时,干旱和强降水会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可能进一步产生粮食危机,威胁超数百万人的粮食安全9。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城市运转、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均造成了广泛影响。其中,气候变化对于人类身体健康(包括精神健康)的负面影响是非常高信度的,而频发的城市热岛和内涝等现象给城市基础设施和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愈发凸显10。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迫在眉睫,《巴黎协定》推动各国寻求低碳发展路径。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性公共问题,为防止气候变暖进一步加速,需加强国际合作,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2015年12月,197个国家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一届缔约方大会上一致通过《巴黎协定》。各国将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源的人为排放与汇之间的平衡,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2°C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C之内,以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影响11。《巴黎协定》的通过和签署为全球各国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低碳发展成为广泛共识。此后,世界各国和地区陆续提出碳中和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低碳转型。截至2022年10月,全世界已有139个国家和地区宣示碳中和或净零排放目标12。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推动全球低碳转型步伐加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于当地时间11月6日至11月20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吸引了政府代表、观察员、民间社会人士共计超3万5千人参加。本届会议设定了“损失与损害”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承担风暴和洪水等气候事件的直接成本。基于此,气候变化除适应与减缓外,变成了三维问题,即“减缓、适应、损失与损害”。在COP27闭幕大会上,《沙姆沙伊赫实施计划》发布并指出,全球低碳转型预计每年至少需要4—6万亿美元的投资,这需要政府、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机构投资者和各类金融行为者参与13。此外,本届会议还通过了《沙姆沙伊赫适应议程》《非洲碳市场倡议》《保险适应加速运动》等多个倡议14。可以说,沙姆沙伊赫气候变化大会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和各国低碳转型注入强大动力。图表2气候变化广泛影响人类生产生活8王蕾,张百超,石英,韩振宇,陆波,IPCCAR6报告关于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主要结论的解读[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22,18(4)9同610中国气象局,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系列解读(一).https://www.cma.gov.cn/zfxxgk/gknr/tfsjyd/tfsjydqk/202204/t20220408_4743589.html11UnitedNationsTreatiesCollection,ChapterXXVIIEnvironment,7.dParisAgreement,2022—11—10,https://treaties.un.org/Pages/ViewDetails.aspx?src=TREATY&mtdsg_no=XXVII—7—d&chapter=27&clang=_en12NetZeroTracker,2022—11—10,https://zerotracker.net/13UnitedNationsClimateChange,COP27ReachesBreanthroughAgreementonNew“LossandDamage”FundforVulnerableCountries.https://unfccc.int/news/cop27-reaches-breakthrough-agreement-on-new-loss-and-damage-fund-for-vulnerable-countries14联合国,气候变化与环境,https://news.un.org/zh/story/2022/11/1112632全球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c1.1受极端降水增加影响的人口占全球%10近70年,约亿人经历长时间干旱7温室气体年排放超亿吨591洞察新浪潮萌生新业态赋能新发展创设新服务打造新引擎谋划新未来11第二节中国低碳发展与碳中和承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中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在国内层面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融入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国际层面积极参与、推动、引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目前,中国已宣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基本构建相关政策体系,推动国家低碳发展。《巴黎协定》签署,中国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一届缔约方大会(巴黎气候大会)开幕前,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并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15。中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同时为巴黎气候大会圆满结束和《巴黎协定》通过发挥巨大推动作用。中国宣誓碳中和目标,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中国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中国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着手构建“1+N”政策体系,谋划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和路线图。2021年10月,碳中和工作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印发,明确了后续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并进一步在调整产业结构、构建清洁高效安全低碳能源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多方面提出具体发展路径16。15《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2015—11—18,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33978/35364/xgzc35370/Document/1514539/1514539.htm1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21—09—22,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24/content_5644613.htm17人民日报,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构建“双碳”工作取得良好开局,2022—09—23,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2—09/23/nw.D110000renmrb_20220923_1—02.htm截至2022年9月,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基本构建,能源、工业、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以及煤炭、钢铁等重点行业实施方案,科技支撑、财政支持、统计核算、人才培养等支撑保障方案,以及31个省区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均完成制定17,这将为中国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12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图表3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梳理2007年6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面的政策性文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每年发布,全面介绍中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8年起《“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到2015年,碳排放强度较2010年下降17%,较2005年下降34%的目标2012年1月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系统谋划、总体部署2020年9月中国宣示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成效和新目标新举措》《中国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将以2015年为基准,2030年碳强度下降目标提高至65%以上2021年10月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基本构建已构建起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2022年9月2016年4月中国签署《巴黎协定》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2016年11月《“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下降18%《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的目标2015年6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2014年9月洞察新浪潮萌生新业态赋能新发展创设新服务打造新引擎谋划新未来13第三节碳中和服务业时代来临越来越多的证据和研究表明,应对气候变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全世界将共同面对节能减排的艰巨责任和重大挑战。而减排事业之于中国,更具独特意义。围绕碳中和目标,服务于不同主体、助力其低碳发展的新业态应势而生。其一,在全球减碳事业中,中国的角色举足轻重且无可替代。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中国将采取更有力的政策与措施,努力争取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18。该承诺体现了中国携手世界努力遏制气候变暖、控制全球升温幅度的长久愿景,同时也代表着中国将为此愿景积极投入的无悔决心。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如果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须立即开始行动并沿着1.5℃路径不懈努力,力争在2050年前实现75%—80%的温室气体减排19。在这一路径下,中国需要在当前减碳计划的基础上大幅度地增加投入,努力突破现行技术与社会认知边界。其二,中国减排举措能够为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带来独特机遇,将有力提振中国经济竞争力。对于中国来18新华网,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全文),2020—09—2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9/22/c_1126527652.htm19BCG,中国气候路径报告:承前继后、坚定前行,2020—10—21,https://www.bcg.com/zh-cn/china-climate-path20国合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社会治理专题政策研究”课题组,绿色消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中国环境管理2020,Vol.12Issue(1):24—30,http://zghjgl.ijournal.cn/html/zghjgl/2020/1/20200104.htm21可再生能源——为更安全的未来提供动力,https://www.un.org/zh/climatechange/raising-ambition/renewable-energy22LuX,Tong,D,HeK,China’sCarbonNeutrality:AnExtensiveandProfoundSystemicReform[J],FrontiersofEnvironmentalScience&Engineering,2022,17(2)说,当下是引领世界加速全球减排行动的最好时机。在气候变化上启动更加积极的目标,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绿色经济”也将对GDP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预计将于2050年贡献超过2%的GDP20。同时,国家安全也将受到保护,化石燃料消耗预计减少约80%,将大幅降低对不可再生、进口能源的依赖21。在清洁能源的加持下,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亦会大幅度提升,将很大程度上避免因环境问题带来的关税增长。其三,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广大福祉与气候环境息息相关,需全国人民共同努力,长久守护,引领世界、升级产业、守护福祉,中国正在任重而道远的减排事业中坚定前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提出,中国碳排放总量较大,“五碳并举”的策略可实现碳中和:即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市场机制融碳22。这些措施可有效推动不同行业的转型发展。14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23同20图表4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五碳并举”策略23综上,实现碳中和目标需多方参与,服务于碳中和目标的新业态悄然而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公众等多方共同参与。政府将制定战略规划,建立管理体系,印发政策措施,加强能力建设等;企业、社会团体将摸清排放现状,制定减碳目标,探索发展路径,规避未来风险等;个人将提高低碳意识,开展绿色消费、践行低碳行为等。全球变暖2022年104亿吨五大政策建议资源增效节碳二氧化碳排放量四大机会2060年碳中和~10亿吨由资源依赖型转向技术依赖型重塑不同地域和资源价值产业结构升级协同推进减污降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市场机制融碳洞察新浪潮萌生新业态赋能新发展创设新服务打造新引擎谋划新未来15通威打开可持续供应链,愿意和碳中和服务业伙伴助推双碳发展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通威)由通威集团控股,总部在成都高新区,是绿色农业和绿色能源高效协同发展的大型民营科技型上市公司。通威多年荣列“中国企业500强”,品牌价值近1700亿元,跃居四川省民营企业首位。目前,通威股份在碳排放核算、碳足迹认证、可持续发展方向与SGS通标、中国船级社、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德勤等国内外机构合作,在可持续供应链建设、能碳数字化系统平台建设、零碳工厂建设方向正与多家碳中和服务公司开展合作洽谈。在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双碳目标引领下,通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及需要,系统有序地推进公司碳管理发展,明确公司碳管理职能部门、管理目标及配套设施。然而,公司业务种类多,差异大,碳管理统筹存在挑战;随着公司发展,能耗同步增长,电网排放因子缺乏更新机制;非控排企业碳核算方法、排放因子取值尚未统一;购买绿电,碳信用额等措施是否可认定为减排措施仍有争议;节能降耗空间不断缩窄,完成难度逐年增加。通威愿意打开绿色供应链,与众多碳中和服务业合作伙伴一起,分析碳系统平台建设需求,合理规划碳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路径和充分评估并开展碳系统平台分阶段落地。具体包括:建立并完善碳管理体系:建立并完善碳管理体系,可使企业所有的碳管理活动和过程规范化、制度化、统一化,减少管理上的不协调,将大大提高管理效率。碳管理体系为企业提供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其建立、运行、实施并持续改进的循环过程也是企业实现卓越的必由之路。推动绿色零碳项目建设:响应《成都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建设绿色零碳产业园。碳排放第三方核证:通威已自主完成碳盘查,摸清自身的排放水平,充分挖掘节能减排潜力。目前,需要专业的第三方碳服务机构协助核证,确保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提升企业碳管理能力。碳足迹认证:未来碳标签、碳足迹将成国际贸易的“新门槛”,或将改写竞争规则。通威按照“超前谋划、提前布局”原则,规划了产品碳足迹的整体工作计划,未来需要获取具备相关资质的第三机构提供认证服务。可持续供应链管理:通过构建可持续供应链,有助于降低产品碳足迹,确保供应链安全,避免受绿色风险冲击。通威未来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除了碳排放,还将关注可持续发展相关指标,并重视产业链的可持续协同,需要相关咨询服务。在企业价值方面,通威需要各类碳中和服务业助力其准确量化通威作为新能源企业在推动能源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并持续提升其可持续发展价值。案例:随着碳中和服务业的培育发展,碳中和服务业企业将为以通威为代表的企业提供多类、完善、系统的服务,推动其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16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本研究首次定义了碳中和服务业这一新业态的概念和范围,明晰了产业链全景图和价值链,为碳中和服务业培育发展、打造碳中和服务业枢纽提供基础支持。同时,本研究梳理了国际层面众多城市部署的低碳转型策略和经验方法,为打造碳中和服务业枢纽提供宝贵参考。第二章萌生新业态萌生新业态赋能新发展洞察新浪潮创设新服务打造新引擎谋划新未来17第一节碳中和服务业定义与分类作为一种新兴业态,碳中和服务业可有效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通过开展大量研究发现,碳中和服务业尚未有机构或组织明确提出,也暂无相关定义和范围。本研究梳理了大量文献、走访了十四家专业机构企业、政府部门、高校与科研院所,融合五十余位专家学者、行业从业者等多方关于碳中和服务业定义与分类的观点,首次提出了碳中和服务业的定义及范围,并对各碳中和服务业子类进行解读,建立了基本范式。碳中和服务业是指以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数字科技为主要手段,服务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等多类主体的绿色低碳转型的新型产业形态。同时,本研究梳理总结目前市场上已有或正在萌发的碳中和服务业的多个种类,并将其归纳整理,提出碳中和服务业具体可分为碳数据、气候投融资、碳咨询、碳法务、碳宣教五个种类。碳中和服务业概念与分类在本研究首次提出,清晰描述了碳中和服务业的目标、手段、服务对象及具体分类。随着低碳发展进程加快,碳中和服务业的兴起,其概念和分类将进一步完善,囊括更多内容。碳中和服务业定义的提出和完善圈定其服务范围,对扶持和推动产业发展、建设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起到重要作用。图表5碳中和服务业概念具体来说,碳数据、气候投融资、碳咨询、碳法务、碳宣教五类碳中和服务业各包含多类服务主体,提供多类型服务。1)碳数据:服务主体主要为各类核算核查机构、认证机构、大数据平台等,可提供碳核算、碳核查、认证、碳数据披露等多类服务。2)气候投融资:服务主体主要为公共金融机构、私人金融机构及个人,可提供碳基金、绿色债券等多类服务。3)碳咨询:服务主体主要为咨询公司及碳中和方案解决商等,可提供专业研究、碳达峰碳中和路径设计、信息披露与评级提升、减排项目开发等多类服务。4)碳法务:服务主体主要为律师事务所,可提供减排项目开发、气候监管合规、碳交易、可持续投资的法律和咨询服务,以及气候变化诉讼等多类服务。5)碳宣教:服务主体主要为媒体、培训机构、智库、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可提供能力建设、业务培训、活动组织等多类服务。环交所专业服务数字科技市场需求政府监管服务主体服务对象律所金融机构核算、认证机构专业咨询机构企业政府社区园区个人18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第二节碳中和服务业全景图及价值链碳中和服务业供应商可提供多元服务。提供碳中和服务业的主体较为广泛,包含新成立且主营碳中和服务的机构企业,以及传统行业的机构企业拓展其业务范围,新设立相关部门提供碳中和各类服务。不同服务主体可能提供某一碳中和服务业中的多类服务,也可能提供横跨几类碳中和服务业的服务。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提供多类专业碳中和服务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简称“四川环交所”)成立于2011年,是中国非试点地区第一家经国家备案的碳交易机构、中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的合署机构、国家在川开展用能权交易试点的交易机构,同时也是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碳中和创新服务平台。四川环交所现已形成以环境权益交易为核心主业(碳排放权、用能权、排污权、用水权),以生态产品交易、绿色技术交易为配套主业,以绿色金融、能力建设为重要抓手的“4+2+2”业务体系24。同时,四川环交所积极探索司法碳中和,先后与成都高新法院联合设立四川省首个“绿色金融巡回法庭绿色金融诉源治理工作站”,提供碳法务服务;并协助地方法院完成全四川省首例引入“碳汇”理念开展生态修复案件25。案例:24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公司简介,2022—11—10,https://www.sceex.com.cn/go.htm?k=gong_si_jian_jie&url=gywm25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四川发布“绿蓉融”3.0及小程序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2022—06—15,https://www.sceex.com.cn/go.htm?id=31972&url=news_detail图表6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4+2+2”业务体系四大核心主业二大配套主业二大重要抓手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绿色技术交易生态产品交易绿色金融能力建设萌生新业态赋能新发展洞察新浪潮创设新服务打造新引擎谋划新未来19碳中和服务业种类多样,发展交织协同。碳数据、气候投融资、碳咨询、碳法务、碳宣教五类碳中和服务业分别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同时,这五类服务机构因各服务类型在碳中和服务业产业生态位不同、扮演角色不同,发展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关系。碳数据发展提供基础支撑。碳数据主要提供针对不同层面碳排放的定量服务,并为碳排放结果提供公信力保障。具体来说,碳数据可为不同碳中和服务业提供各类支持。例如,为气候投融资中的各类产品研发设计等;碳咨询中的减排政策制定,减排项目设计等;碳法务中的风险管理、各类诉讼等;碳宣教中方法培训、能力建设等众多业务提供底层数据和方法支撑,有效推动各类碳中和服务业发展。同时,各类碳中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催生对碳数据的巨大需求。气候投融资发展提供市场机制。气候投融资提供各类金融工具,采用市场化手段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这需要各类碳中和服务业提供支持。例如,绿色债券的研发设计需要碳数据提供核算、认证、咨询和信息披露的支持。同时,还需要碳宣教开展公众教育,推广气候保险应用等。碳咨询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碳咨询为不同服务主体提供应对气候变化、低碳转型、专业研究等方面的服务,以专业知识技能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需要各类碳中和服务业支持。例如,减排项目开发及其减排量交易需要碳数据提供核算、核查服务,还需要气候投融资提供交易平台,需要碳法务提供风险保障等。碳法务提供风险利益保障。碳法务主要为碳中和服务业提供维护权益、管理风险、合规管理等多类业务。具体来说,碳法律为碳数据服务业中的各类方法学、知识产权、核算认定结果等;气候投融资和碳咨询涉及各类经营、合规风险,各类经济纠纷等;碳宣教服务业中的公众教育、法律意识建设等多方面提供法律服务,有效保障了各碳中和服务业的稳定发展。同时,各类碳中和服务业的发展也催生对碳法务的大量需求。碳宣教提供市场供需教育。碳宣教主要为碳中和服务业提供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等。具体来说,碳宣教可为碳数据服务业提供各类核算认证方法学培训等;可为气候投融资、碳咨询、碳法务提供各类能力建设、组织培训等,增加各类服务业提供主体的专业能力。同时,碳宣教也对碳中和服务业需求方提供宣传教育工作,引导企业、公众提高对碳中和服务业的需求。图表7各碳中和服务业的共生关系碳咨询碳法务碳数据碳宣教气候投融资20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第三节全球低碳转型发展案例回顾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尽管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后来也都相继推出了各自的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在低碳发展转型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梳理分析这些经验能够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政策取向提供参考借鉴。新加坡和英国的伯明翰作为其中的典范以其鲜明的低碳发展转型特征和独特的发展模式令人瞩目,在低碳社区建设、低碳产业转型、低碳社会营造、政府低碳规划引领和支持推进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一、新加坡致力发展为亚洲领先的碳交易和服务枢纽新加坡是全球金融中心,也是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全球推进低碳发展的浪潮中,新加坡依托自身多类基础优势,提供多种碳服务,从而广泛带动周边区域多元主体减排,同时也为自身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6TheSingaporeEconomicDevelopmentBoard,Singaporeiswell—positionedtobecomeaCarbonServicesandTradingHubforSoutheastAsiaandtheAsiaPacific,2021—11—05,https://www.edb.gov.sg/en/about—edb/media—releases—publications/singapore—is—well—positioned—to—become—a—carbon—services—and—trading—hub—for—southeast—asia—and—the—asia—pacific.html新加坡在以下四方面具有发展成为亚洲领先的碳交易和服务枢纽的优势:新加坡是大宗商品贸易和国际航空航运枢纽,具有开展国际碳配额交易的极大优势。大型跨国公司可在商品贸易往来的同时购买碳信用;国际航空碳抵消与减排机制也可在此处设立分部,带动国际碳信用交易。新加坡社会环境极佳,吸引世界顶尖人才。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生态环境宜居、社会文化包容、交通往来便利、社会治安稳定、语言沟通方便。新加坡坚定不移地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为发展碳服务业枢纽提供基本政策保障。新加坡目前已经拥有完善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框架,制定了短期、中期、长期的脱碳目标。新加坡已有碳服务业企业积累,已经覆盖碳服务业大部分产业链。经统计,截至2021年11月,共有14家碳服务业企业将总部设立在新加坡;有73家跨国企业在新加坡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众多业务26。01030204萌生新业态赋能新发展洞察新浪潮创设新服务打造新引擎谋划新未来21基于上述多类优势,新加坡发展碳服务业可从支撑东南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推动国际航空航运各类组织低碳转型、推动全球企业自愿减排三方面开展工作。27TheSingaporeEconomicDevelopmentBoard,Singaporeiswell—positionedtobecomeaCarbonServicesandTradingHubforSoutheastAsiaandtheAsiaPacific,2021—11—05,https://www.edb.gov.sg/en/about—edb/media—releases—publications/singapore—is—well—positioned—to—become—a—carbon—services—and—trading—hub—for—southeast—asia—and—the—asia—pacific.html研究发现,建设新加坡碳服务业枢纽将带来众多就业岗位和极大经济效益。碳交易和气候投融资领域的就业岗位将持续增加;到2050年新加坡合规市场、自愿减排市场和部门市场预计将带来18—56亿美元的额外经济增长贡献27。支撑东南亚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短期内,新加坡可帮助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碳核算机制和碳市场监测、报告、核查体系;中期内,新加坡可为减排项目和行动提供资金支持;长期内,新加坡可充分发挥其金融中心作用,带动周边国家碳交易和气候投融资发展,同时推动制定统一的碳排放信息披露标准。推动国际航空航运和各类企业低碳转型。短期内,新加坡可推动符合条件的航空运营商购买碳配额,或为可实现减排的航空公司提供资金支持。中期内,新加坡将推动国际海事组织制定实施更严格的气候政策。推动全球企业自愿减排。新加坡可为已经设立碳中和或净零排放目标的企业提供专业碳咨询和碳配额购买服务,以及为企业提供碳减排和气候风险意识的培训服务,与自愿减排量项目开发的资金支持。010203图表8新加坡发展碳服务业预计2050年带来的额外经济贡献(百万美元)500040003000200010000合规市场部门计划自愿减排市场2030年2040年2050年百万美元22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伯明翰位于英国中部,面积达598.9平方公里,人口约110万28,是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城市。曾在工业革命早期被称为“工业革命摇篮”和“世界工厂”的伯明翰,因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在发展现代冶金和机械制造工业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蒸汽机、铁路机车和船舶等传统制造业方面拥有绝对优势。但19世纪80年代之后,伯明翰以传统重工业主导的产业发展结构性问题逐渐暴露,并导致其经济发展的绝对优势逐步减弱,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经历了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和石油危机的打击,伯明翰的制造业逐步走向衰败。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已经历了三次产业转移浪潮。受此冲击以及自身资源环境压力所迫,伯明翰政府着手实施产业转移计划以重构其产业结构,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逐步由工业向服务业转型推进。转型的主要方向是商业服务、会展业、旅游经济、金融业、创意产业等高端服务业。伯明翰政府将这些高端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价值链中的高附加值部分相结合,形成了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格局。经过20多年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根据《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7—2008)》,伯明翰在全球500个城市的排名中居第83位。而且伯明翰曾连续三年被全球美世生活指数排名为英国最佳生活质量城市,更是有“第二个伦敦”之美称29。28ICLEI,UsingDatatoSupporttheDecarbonizationoftheCityofBirmingham,UK,https://e—lib.iclei.org/publications/Birmingham—case—study.pdf29蒋长流,江成涛,杨逸凡,新型城镇化低碳发展转型及其合规要素识别——基于典型城市低碳发展转型比较研究,改革与战略.2021,37(03)二、“规划—战略—机制”三位一体助推低碳产业发展的英国伯明翰模式萌生新业态赋能新发展洞察新浪潮创设新服务打造新引擎谋划新未来2330伦敦、东京、哥本哈根、瑞典哈马碧新城,这些城市如何低碳转型,https://new.qq.com/rain/a/20210603A06POY00比如,伯明翰市中心60公里长的运河,可谓是工业时代航运的“黑科技”。伯明翰通过人工方式改变河道的自然运力,创造出城市的新“经济命脉”。运河的开辟为城市打造了新的工业带,带动了经济增长,从而成就了伯明翰“工业革命的摇篮”和“世界工厂”的美誉。然而,随着工业时代的结束,中心运河区域开始萧条破败,逐渐沦为“无人区”。更严重的是,中心运河区的衰落只是城市衰落的缩影。20世纪70年代后期伯明翰失业率高达25%,长达几个世纪的重工业生产也给这座城市蒙上了环境污染的阴霾。如今,运河区域已由破败萧条的河岸转变成为滨水休闲胜地,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参观,是伯明翰最具活力的时尚购物地。运河区域完全改变了过去破败萧条的场景,重新散发出活力、时尚的新气息,成为了伯明翰全新的城市名片。伯明翰的城市活动和休闲活动,再次以运河为核心展开。运河观光也成为了伯明翰旅游的必选项目。综上,伯明翰以原工业基础为依托,通过对服务业这一主导产业发展的“规划—战略—机制”的统筹兼顾,改善了人居环境,实现在城市低碳发展转型的同时促进城市更新30。伯明翰成功实现低碳发展转型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点:明晰的低碳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明晰的商业零售、咨询服务、会展业、旅游经济、金融业、创意产业等高端服务业发展规划,同时规划建设知识型城市和文化产业园区,并计划通过大学来孵化高科技型企业。利用市场机制发展低碳产业。在保持一定的制造业比例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淘汰部分落后的制造业和煤炭采掘业,利用老工业遗留的要素环境优势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多元化的低碳产业发展战略。低碳产业发展战略并非简单等同于“去工业化战略”,而是实施高端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价值链高端部分相结合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战略。24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获批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06年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园区,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30余年来,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成都高新区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综合实力已步入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31。成都高新区依托于四川省、成都市的区位交通优势、生态能源禀赋、政策措施红利,和自身的产业优势、人才基础,以及已有的碳中和服务业积累,具备了打造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的多重优势。第三章赋能新发展萌生新业态洞察新浪潮创设新服务打造新引擎谋划新未来赋能新发展25第一节区位交通优势四川省交通优势明显,成都市发展定位清晰。成都高新区可充分吸取其优势,建立广泛辐射西南、中国、全球的碳中和服务业枢纽。31人民网,成都高新区践行新发展理念阔步高质量征程.http://sc.people.com.cn/n2/2020/0513/c345167-34012940.html32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概况,2022—03—08,https://www.sc.gov.cn/10462/10778/10876/2022/3/8/3fb2c20b47e14ede9b62e28a6c1f8f4d.shtml33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运,2021—06—29,http://www.sasac.gov.cn/n2588025/n2588129/c19374520/content.html34四川日报,2021年成都平原经济区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2022—05—23,https://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220523/274562.shtml35《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04—27,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ghwb/201605/W020190905497815825233.pdf36经济日报,成都:增强区域引领辐射带动能力,2020—04—02,http://paper.ce.cn/jjrb/html/2020—04/02/content_416022.htm“天府之国”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与中国7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壤,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在铁路运输方面,四川省向东连通长三角、京津冀;向南连通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辐射东南亚地区;向西连通青藏高原;向北直通中亚欧洲32。在航空运输方面,天府国际机场与双流国际机场实现“两场一体”运营,逐步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协同联动的双枢纽机场体系,构建四川航空枢纽33。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2021年经济总量接近2万亿,稳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常住人口超2000万,跻身超大城市行列34。自2016年获得国家中心城市地位以来35,成都开始着手建设“五中心一枢纽”,即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并已初显规模36。四川省是重要交通枢纽,连接中国辐射全球成都市作为西南地区领头羊,聚集多中心作用26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第二节资源禀赋优异四川省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成都市拥有绿水青山的资源禀赋。成都高新区可充分吸纳多方、多类型的资源优势,为发展建设碳中和服务业枢纽提供基础。37《四川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2022—05—07,http://fgw.sc.gov.cn/sfgw/c106099/2022/5/9/9e6bbd745374496d9614376f14f75553/files/bca877aae9214f97ae64cabd0e6d3063.pdf38《四川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2022—03—03,https://www.sc.gov.cn/10462/zfwjts/2022/3/4/f09dbec42f7349589d042145437004a6/files/eef02940c46d4baab309791d96350b22.PDF39四川日报,“双碳”愿景下四川林草碳汇前景几何?,2020—07—28,https://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210728/259165.shtml40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的通知.41同3642成都日报,建立全域公园体系描绘“绿满蓉城、水润天府”大美图景,2022—04—07,http://www.cdrb.com.cn/epaper/cdrbpc/202204/07/c96494.html四川省各类可再生能源可开发潜力极大,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据统计,四川省太阳能、风能可开发量分别超8500万千瓦、1800万千瓦37。“十四五”期间,四川省预计新增投产风电600万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1000万千瓦以上38,将为本地和周边区域能源低碳转型作出更重要贡献。四川省生态资源丰富,可开发大量生态碳汇。四川森林蓄积达19.16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三,年固碳量可达7000余万吨。进一步分析发现,四川省可供开发造林碳汇、竹林碳汇、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土地资源分别达51万公顷、70万公顷、680万公顷,若全部开发成为碳汇项目,未来30年可分别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3亿吨、1.2亿吨、8.0亿吨39。此外,四川省另有草原949.33万公顷、湿地174.78万公顷,同样是开发各类碳汇的重要生态资源40。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推动低碳生态发展。成都市积极探索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依托龙门山、龙泉山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城市绿道体系;依托岷江、沱江建设城市生态蓝网系统;建设各类公园41。截至2022年4月,成都市累计建成各级绿道5327公里;新建各类公园86个,面积达4300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018年初的39.1%提升至40.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2018年初的41.6%提升至45.1%42。公园城市建设推动低碳消费场景更加多元,比如潮玩、餐饮、文化、体育等。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公民对可持续发展理念认可度同步提升,践行绿色低碳行为意愿不断提高。四川省太阳能、风能可开发量分别超四川省森林年固碳量可达850018007000万千瓦万千瓦余万吨萌生新业态洞察新浪潮创设新服务打造新引擎谋划新未来赋能新发展27第三节政策措施红利43同1444《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2017—06—13,http://www.gov.cn/xinwen/2017—06/21/5204377/files/8b5b9dfe307b456898d77ba355f71748.pdf45《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03—13,46《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2—01—29,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2/02/content_5584347.htm47《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2021—10—21,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21/content_5643875.htm48《成都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2—06—17,http://gk.chengdu.gov.cn/govInfo/detail.action?id=138846&tn=649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国家高新区发起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宣言,2021—06—09,https://www.ncsti.gov.cn/kjdt/xwjj/202106/t20210609_34074.html在实现碳中和目标、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碳中和服务业需求将持续增加。成都高新区在打造碳中和服务业枢纽方面已汇聚多类政策优势,势必充分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双碳”政策推动碳中和服务业需求持续增加。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为引领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方面部署了多项任务,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43。这将带来巨大的碳中和服务业需求,各类碳排放核算、碳排放权交易、碳减排路径规划、低碳转型风险管理、低碳意识宣传等一系列碳中和服务业的需求将呈指数型爆发增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为碳中和服务业发展提供指引。服务业发展需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碳中和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新业态之一,其培育和发展将有效响应国家碳中和战略,服务于各类转型升级。当前,针对碳中和服务业发展,国家层面已有文件涉及提出。国家发展改革委曾印发《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提出要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鼓励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还要加快发展碳资产管理、碳咨询、碳排放权交易等服务44。高新区为发展碳中和服务业试点提供重要载体。高新区这一概念于1985年印发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旨在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在智力资源密集的地区,采取特殊政策,逐步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新型产业开发区45。通过印发实施相关发展政策,在高新区培育碳中和服务业产业高地,并将产业发展成果广泛辐射至周边地区。2022年初,科技部印发《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特别强调国家高新区要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提供绿色产业专业化服务46。成都高新区具有发展碳中和服务业的多维政策支持。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旨在将其打造成为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并提出要重点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47。2022年4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成都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成都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做大做强碳中和服务业”和“支持碳中和服务业加快发展”。具体来说,将打造集研发设计、咨询运营、监测核查、气候投融资、碳交易、碳认证为一体的一站式绿色低碳综合服务中心和环境医院。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咨询、设计、运营管理、在线监测等全过程服务,加快发展碳市场交易、绿色认证等新兴环境服务,完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服务体系48。成都高新区作为中国第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四川省和成都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国家高新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宣言》重要发起方49。在此背景下乘势而上,将成都高新区打造成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势在必行。28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第四节产业发展优势50新华社,增速11.1%成都高新区2021年GDP迈上2800亿元台阶,2022—01—28,http://sc.news.cn/content/2022—01/28/c_1128309696.htm51川商总会,双城机遇成都高新区:迎来三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契机,2021—04—26,https://mp.weixin.qq.com/s/aA4pK4nhZoBWT872BX0peg52成都高新区,高新概况,2022—11—10,http://www.cdht.gov.cn/cdht/c139647/gxgk.shtml53《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年鉴(2021)》,2021—12—1,http://www.cdht.gov.cn/cdht/c139656/2022—03/31/43706c59cded4f848d8994699f968ebb/files/a0df1663506844448812e5579e796c86.pdf54中国发展观察,成都高新区:三十而立,感知创新的力量.2022—01—06,https://cdo.develpress.com/?p=12544成都高新区经济发展迅速,成绩亮眼。近年来成都高新区聚集的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是各类碳中和服务业的需求方,也是发展碳中和服务业所需高新技术的潜在供应方。高新区发展定位明晰,已取得初步成效。作为成都市乃至四川省重点发展的区域,成都高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呈持续增长态势,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800.6亿元50,凭借不到成都市2%的土地面积,创造成都市1/8的GDP51。成都高新区总面积达237.22平方千米52,已形成由南部园区、西部园区、未来科技城和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组成的格局。其中,西部园区位于成都市主城区西北部,按照“业态完整的高科技工业发展区”定位,重点发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高技术制造业53。南部园区位于成都市主城区南部,按照“现代商务中心、商务产业新城”定位,重点发展金融、商务、服务外包等现代高端服务业54。高新区产业聚集明显,支柱产业发展亮眼。截至2022年4月,成都高新区现有各类高新技术企业3315家,世界500强企业132家,并已累计培育上市企业51家55。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是成都高新区的三大主导产业,其发展表现出色。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截至2022年4月,成都高新区现有各类高新技术企业2800.63315亿元家凭借不到成都市2%的土地面积,创造成都市1/8的GDP。萌生新业态洞察新浪潮创设新服务打造新引擎谋划新未来赋能新发展2955565859606162同5257新华社,成都高新区2022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2022—03—14,http://sc.news.cn/content/2022—03/14/c_1128468001.htm依托成都市“建圈强链”行动,高新区将进一步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碳中和服务业相伴兴起。成都市明确未来发展的20条产业链,成都高新区承担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药、高性能医疗器械、高端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航空经济、金融业、会展业等10条重点产业链的建设任务61。为此,成都高新区2022年起连续五年将推出总计3000亿元产业基金,广泛征集产业发展“合伙人”。首年将组建600亿产业基金,其中40%投向电子信息产业,20%投向生物医药产业,20%投向新经济产业,20%投向包括现代服务业及未来产业在内的其它产业,聚焦硬核科技和先进制造业项目,共同推动各类产业高质量发展62。各类产业的未来发展与转型均伴随着碳中和服务业的需求增加,同时各类政策和资金也将为加快培育和发展碳中和服务业提供有力支撑。高新区各产业企业的上下游供应链、产品销售遍布各地,各产业和碳中和服务业协同发展将广泛带动更大区域、更多领域的碳减排,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成都高新区目前已聚集英特尔、华为、京东方、戴尔、德州仪器、富士康、奕斯伟、业成科技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形成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以及网络通信四大产业链,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56。2021年,成都高新区150家电子信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产值4702亿元,同比增长24.2%57。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成都高新区建有全国首个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聚集赛诺菲、艾尔建、倍特等近3000家企业,初步形成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集群58。2021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25%。新经济产业方面,成都高新区以新川创新科技园、瞪羚谷产业社区、骑龙湾产业社区、中国—欧洲中心和天府软件园等产业社区为依托,汇集各类新经济性质企业达11万家,聚焦游戏电竞、网络信息安全、工业软件、无人机、智能网联等新经济细分赛道,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产业高地59。2021年新经济产业营收达1252亿元,同比增长26%,发展活力凸显。其中新签约引进的腾讯未来中心、美团医美互联网创新中心、新加坡科创中心等新经济重点项目37个60。30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驱动。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的建设可充分依托于已有人才基础,其发展同时将吸引更多专业人才聚集于此。成都高新区一直将人才吸纳作为重要任务。据统计,截至2022年初,成都高新区已汇聚各类人才超70万人,且近年来成都高新区每年新增外来从业人员超10万人、吸引青年本科人才落户近5万人63。高新区除在落户、奖励发放、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为各类人才提供“绿色通道”外,还长期布局人力资源企业。截至2021年底,成都高新区已聚集人力资源企业239家,其中,大中华区行业百强20家,全球行业百强8家,各类上市企业11家64。2021年底,成都高新区国际人才港正式开港,将打造全球资源链接、前沿资讯获取、国际人才引进、国际化人力资源服务“四位一体”的国际人才引聚平台。同时,成都高新区对外发布首批百个“百万年薪”岗位,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65。除已有的国际人才港和国际人才城,成都高新区还将打造1平方公里国际人才公园,形成“一城一港一公园”的国际人才集聚空间体系,将其建设成为服务中西部、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国际化人才重要枢纽。2022年5月,成都高新区在宣布成立西部“猎头谷”,同时推出第二批百万年薪榜66。未来,成都高新区将定期持续发布“百万年薪”岗位需求名录,人才市场需求动态指数等。未来五年,成都高新区力争聚集超百万人才,其中高层次人才超3500人67。四川省高校聚集,为碳中和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当前,四川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34所68,数量排名全国第五69,其中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8所,拥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562个70。四川大学于2022年3月成立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西南石油大学于2021年7月成立碳中和研究院,均将加大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养力度,源源不断地为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补充人才。第五节人才积累优势63同5364成都高新区,未来5年聚才超100万成都高新区打造国际化人才重要枢纽,2021—11—26,http://www.cdht.gov.cn/cdht/c139673/2021—11/26/content_3011796e2c5845d3800959e6ee0ad72d.shtml65金融投资报,成都高新区成立西部“猎头谷”,2022—05—17,https://stocknews.scol.com.cn/shtml/jrtzb/20220517/125734.shtml66同6167成都高新区,创新服务高层次人才成都高新区大力引育“产业教授”,2022—06—01,http://www.cdht.gov.cn/cdht/c139818/2022—06/01/content_f5d23e2dcb8c4417878a128aea396b92.shtml68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名单,2022—06—17,http://edu.sc.gov.cn/scedu/c100495/2021/9/2/9c596750121042369cf7823e95595ea6.shtml69腾讯新闻,四川高校名单大全(2021版),2022—01—01,https://new.qq.com/rain/a/20220101A01EKW0070人民日报,四川奋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2021—12—23,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1—12/23/nw.D110000renmrb_20211223_1—16.htm截至2022年初,成都高新区已汇聚各类人才超近年来成都高新区每年新增外来从业人员超70万人10万人134所四川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562个拥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萌生新业态洞察新浪潮创设新服务打造新引擎谋划新未来赋能新发展31第六节产业业态初显四川省是发展碳排放权交易的先行者。经多年发展,成都已有碳中和服务业产业积累,产业生态圈稍露头角。成都高新区可以此为基础,加快培育和发展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四川省碳市场的建设发展为碳中和服务业萌发起到积极作用。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于2011年经国家备案成立,注册于成都高新区,并于2016年挂牌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充分发挥市场培育功能71。2016年12月,四川碳市场于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开市,主要交易为碳配额和国家核证资源减排量(CCER)72。基于此,四川碳市场成为继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后,全国非试点地区首个开展碳交易的省份。多年以来,四川环交所为培育当地碳中和服务业生态作出重要贡献。除为碳交易主体提供资源对接和项目撮合服务,四川环交所运用其专业网站平台和广泛市场渠道,为项目业主、重点排放单位、咨询机构、投资机构等市场参与者提供推介服务,满足其开发及交易CCER的需求。此外,四川环交所开发多种针对不同参与主体的便捷平台,引导企业公众的低碳意识行为,使低碳融入日常生产生活:“点点”碳中和平台为个人在线计算碳排放量、在线购买碳信用提供平台;“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通过碳积分兑换的方式,对个人节能减碳以及相关环保行为予以奖励;“绿蓉融”绿色金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助力解决企业在资金端搭建与资产端配置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此为基础,碳市场交易方、咨询机构、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核证机构、培训机构等碳中和服务业中的各类服务主体逐渐萌生并聚集于此。成都市碳中和服务业产业生态初露头角,亟待培育。2022年8月,君合律师事务所成都分所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根据碳中和核查程序颁发的《碳中和证书》,成为国内首家经权威机构认证的零碳律所。君合的“零碳之路”涉及成都市碳中和服务业生态圈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四川万益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碳排放核算服务,四川环交所提供碳减排量购买服务,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成都分中心提供碳中和认证服务。此外,四川银行于2022年启动首批零碳网点建设工作,四川银行成都天府广场支行在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辅导下,通过采购绿色建材及高能效电器、推动绿色办公及绿色运营等减少碳排放,并通过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抵消经营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实现自身经营活动碳中和目标,成为四川银行首家“零碳网点”73。由此可见,成都市本地目前已经具备碳中和服务业产业链条,生态圈逐渐显现。成都高新区可充分运用成都市的已有积累,加快推动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建设。71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获批,2016—07—10,https://sichuan.scol.com.cn/cddt/201607/55583517.html72四川碳市场开市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同步揭牌,2016—12—17,http://www.gov.cn/xinwen/2016—12/17/content_5149246.htm73四川银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低碳环保建设——四川银行成都天府广场支行举行“零碳网点”揭牌仪式.https://www.scbank.cn/cn/col302/51521.html32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本研究在首次定义了碳中和服务业后,进一步对碳数据、气候投融资、碳咨询、碳法务、碳研究五种碳中和服务业进行解读,提出了对应的定义、服务范围,分享实践案例,并对各服务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以此为基础,未来各类碳中和服务业定义分类将不断丰富完善,可为其培育和发展提供重要范式。第四章创设新服务赋能新发展洞察新浪潮萌生新业态打造新引擎谋划新未来创设新服务33第一节碳数据服务业74观研报告网,中国数据服务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调研报告(2022—2029年),202275《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2021—03—29,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103/W020210329546745446406.pdf76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碳盘查与碳核查有什么区别?,2022—11—10,http://www.acet—ceca.com/desc/10188.html77《节能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2015—09—17,https://gkml.samr.gov.cn/nsjg/bgt/202106/t20210625_331496.html78《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2022—08—19,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2208/P020220819537055381532.pdf79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世界资源研究所,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2012,https://ghgprotocol.org/sites/default/files/standards/Chinese_small.pdf碳数据,即碳排放数据,是不同层面、不同对象在某时间段内的碳排放总量。准确定量碳排放是发展碳咨询、气候投融资等其它碳中和服务业,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础。一、碳数据服务业定义与分类传统数据服务是包含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处理(计算、分析、可视化等)、数据交换等数据各种形态演变的一种信息技术驱动的服务74。结合温室气体具有看不见、摸不到、排放场景多的特性,碳数据服务业可定义为提供碳排放核算、核查、认证、数据采集等服务为一体,为其在各领域应用提供基础支撑的产业。碳数据服务内容多样。具体来说,碳核算主要指按照各类方法指南计算具体对象在一段时间内直接和间接的碳排放。碳核查是指根据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等相关技术规范,对具体对象的碳排放量和相关信息进行核实,以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75。碳核查通常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并出具核查报告或声明76。碳认证是指认证机构对碳排放量符合相应评价标准的企业或特定产品进行认证,认证机构需由国家认监委对等机构依法予以批准成立,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认证机构管理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和产品认证机构通用要求77。碳排放信息采集即为对企业各类披露报告中的碳排放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碳数据服务对象多元,主要包含政府、企业、产品和公众等。服务对象为政府。针对政府的碳数据服务主要为定量国家或某区域在一段时间内的碳排放总量,例如国家或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该项服务可有效摸清区域碳排放现状、预测未来碳排放变化,为减排政策措施的制定、减排工作的考核、确保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支撑78。服务对象为企业。企业是碳排放管理的基本单元。企业层面的碳排放核算(又称碳盘查)主要依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64标准,核算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的排放。范围一指企业燃烧燃料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直接排放;范围二包括因外购电力或热力产生的间接排放;范围三指除外购电力或热力之外的其他间接排放79。企业开展碳盘查,准确定量自身碳排放情况,可助力其科学制定减排目标。同时还为碳市场覆盖的企业碳排放配额分配与交易提供基础。此外,企业对外披露的碳排放数据还会用于金融服务机构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价值。34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80CAYA气候行动青年联盟,《“双碳”人才洞察报告》81同7582科学网,有了碳标签,葡萄也有“低碳味”,2022—08—12,https://www.zafu.edu.cn/info/1012/102797.htm图表9碳数据服务业全景图服务对象为产品。产品层面的碳核算结果通常称为产品碳足迹(ProductCarbonFootprint),是指定量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碳排放总量80。主要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的方法对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碳排放进行定量计算。低碳产品认证和碳标签的应用都离不开产品碳排放核算。低碳产品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符合相应低碳产品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81。碳标签是把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用数据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排放信息82,供消费者低碳消费参考。开展碳足迹核算、推广碳标签应用和低碳产品认证可有效推动企业对产品上下游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也能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服务对象为公众。开展针对公众个人行为的碳排放核算工作,准确定量不同情景下不同行为的碳排放量,可为个人行为选择提供参考。低碳行为的减排量经审查认证后可进入碳市场交易或兑换碳积分。这可进一步融入碳宣教工作中,持续加深公众对气候变化的理解,推动践行低碳行为。核算核查机构认证机构大数据平台碳核查碳核算碳数据采集碳认证碳数据服务业赋能新发展洞察新浪潮萌生新业态打造新引擎谋划新未来创设新服务35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成都分中心为各类碳数据提供保障碳中和时代来临,企业是否实现碳中和、产品碳足迹核算是否准确、产品是否符合低碳产品标准均需认证服务。在维护市场公平,保障数据可信,提高公信力等领域,认证机构扮演重要角色。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成都分中心(简称“CQC成都分中心”)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设在西南地区的直属分支机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由中国政府批准设立,是被多国政府和多个国际权威组织认可的第三方专业认证机构,隶属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可以提供国际和国内减排项目审定与核证、碳交易机制核查、航空与航海碳排放核查、林业与海洋碳汇核查等领域的第三方技术服务,并通过开展技术研究为国家和地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CQC成都分中心负责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五个省(区、市)的工作,可提供节能环保与低碳等多领域的认证及相关技术服务。2021和2022年,CQC成都分中心助力云南省低碳产品认证与碳标识制度建设。在云南省为相关行业企业进行了认证标准宣贯,云南省电缆、电解铜、铝合金建筑型材、水泥、陶瓷砖等行业的企业积极参加认证。这推动了企业加快管理和技术创新,加强研发生产低碳产品,同时也引导社会更多消费低碳产品83。案例:83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成都分中心助力云南省低碳产品认证与碳标识制度建设.https://mp.weixin.qq.com/s/4UgFI9OMxJ6yCeAXUTy4tQ36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四川环交所“点点”碳中和为碳排放提供在线计算实现碳中和需要各主体广泛参与。首先需量化不同范围、不同行为的碳排放。但由于计算方法较复杂,碳排放核算难以普及。2019年6月,四川环交所上线“点点”碳中和平台,提供碳排放量在线计算、碳信用购买和碳中和证书一站式服务。输入有关单位、有关活动和个人行为参数,“点点”碳中和平台可在线计算出碳排放量。具体可关注“四川环交所”微信订阅号,点击“碳中和”服务,输入不同参数,即可计算不同行为的碳排放。若进一步点击“我要碳中和”,即可购买各类碳信用进行抵消中和,同时获取碳中和证书。“点点”碳中和平台为各类单位、活动和个人提供了在线计算平台,方便了解自身行为的碳排放量,有助于识别减排潜力和途径,充分带动企业和个人参与减排。例如,平台可计算2件棉质服饰、3公斤蔬菜、50度电、小轿车行驶50千米、电脑使用10小时的累计碳排放约为51.63kgCO2e。截至2022年10月31日,“点点”碳中和平台个人用户34169人。通过平台发布碳中和活动2373场,其中成都市机关单位会议碳中和2020场。实现碳中和83928.741tCO2e,其中CDCER碳中和量为29119.434tCO2e,CCER碳中和量为2261.504tCO2e,VCU碳中和量为487.803tCO2e,CER碳中和量为52060tCO2e。案例:图表10四川环交所点点碳中和计算服务赋能新发展洞察新浪潮萌生新业态打造新引擎谋划新未来创设新服务37亿科环境为碳足迹提供科学准确核算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是一种用于评估产品在其全生命周期(即从原材料获取、产品生产直至产品使用后处置)对环境影响的技术和方法,广泛运用于量化产品的碳足迹。随着各国、各企业对碳中和目标的愈发重视,各类产品的“碳足迹”大小成为管理上下游供应链的重要抓手,也成为评估产品竞争力的新指标。目前,国际上已有Ecoinvent、GaBiDatabases以及ELCD等多类数据库和Gabi、SimaPro等多个LCA软件,但均存在中国数据库不全面、软件应用不完全匹配等问题。因此,亟需一套中国本土的数据库和软件平台,以科学完整定量产品碳足迹,助力企业开展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增强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亿科环境创始人、四川大学王洪涛副教授团队从1995年开始从事LCA的研究、教学、开发应用以及普及和推广,至今已经有25年。该团队先后组织开发了中国LCA基础数据库,国内第一个LCA专业软件eBalance,国际上第一个完全在线的LCA软件系统eFootprint,填补了国内的LCA软件的空白,并且这些都已经投入了大规模的应用,覆盖中国数百种大宗能源、材料、化学品的资源开采、生产和运输核心过程数据84,并统一集成为WebLCA互联网SaaS平台,实现对多类产品碳足迹精准核算。亿科环境在填补上述中国LCA领域的多项空白外,还推动建立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公共服务与合作体系,开放数据库接口,共建、共享数据资源。目前,亿科环境的软件数据平台已应用于多领域、多部门,服务数百家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能源、化工、汽车、机械、电子电器等多行业企业。近日,由亿科环境承建的衢州工业品碳足迹应用正式上线,为企业核算、政府管理以及市场化服务提供了完整解决方案。总体上,亿科环境的多项工作引领中国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行业发展,在宏观层面响应国家碳中和目标,在中观层面为各行业产品量化碳足迹提供指标参考,在微观层面为企业产品的低碳管理提供实操工具。案例:84亿科环境科技,中国生命周期评价基础数据库CLCD,2022—11—10,http://www.ike—global.com/#/products—2/chinese—lca—database—clcd85同7686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出台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实施细则,https://www.sc.gov.cn/10462/10464/10465/10595/2022/10/21/2ae8480adb7f45d1b39b37a14d2aed6b.shtml二、碳数据服务业发展与展望碳数据服务业受政策和市场两方驱动,将快速发展壮大。在政策层面,各类政策印发有效培育和发展了碳数据服务业。特别是在2022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生态环境部共同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明确要建立全国及地方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完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机制;完善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机制;建立健全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方法85。在市场层面,企业受碳市场履约、产品碳足迹降低等方面压力,碳数据服务业需求将持续增加。2021年全国碳市场正式开市,首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2000家,未来还将纳入有色、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随着碳市场覆盖范围逐渐增大,更多企业需要核算自身碳排放,寻求减排路径,降低履约成本。此外,产品碳足迹或将成为评判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各企业的多类产品均需核算全生命周期下的碳排放,并认证碳标签、低碳产品等。具体来说,2022年9月,成都市商务局印发的《成都市2022年度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明确支持成都市出口企业开展碳足迹核查,对企业取得碳足迹核查证书或报告的,予以核查、认证及相关服务费用(不超过10万元)100%支持86。这将有效推动企业开展其产品的碳足迹核查工作,一方面可推动企业摸清自身产品碳排放,部署开展减碳工作;另一方面还可提高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38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第二节气候投融资服务业87陈继明,王琰,王冲,绿色金融综述:发展历程、政策实践及未来方向,https://www.arx.cfa/~/media/8B6EDC4BDBC347CBA87FB01D891250F0.ashx88生态环境部,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3/202010/t20201026_804792.html89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可持续金融概要释义,2020,https://www.icmagroup.org/assets/documents/Regulatory/Green—Bonds/Sustainable—Finance—High—Level—Definitions—Chinese—translation—051020.pdf90人民日报,全国碳市场启动一年来累计成交额近85亿元,2022—07—28,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2—07/28/nw.D110000renmrb_20220728_7—02.htm91《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2022—12—31,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2/202101/t20210105_816131.html92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IIGF观点气候债券产品创新的国内外经验借鉴,2022—02—08,http://iigf.cufe.edu.cn/info/1012/4733.htm金融作为市场化引导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87,在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气候投融资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88。一、气候投融资服务业定义与分类目前,关于转型金融、气候投融资已有众多研究。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将气候投融资定义为支持经济活动向适应气候变化的模式过渡的金融和融资,以推行减缓气候变化(特别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并采取气候适应措施从而提高基础设施与整个社会和经济资产的气候适应能力89。中国生态环境部《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明确,气候投融资是指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在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各国、各地区除设立碳市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对温室气体开展总量控制外,还广泛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推动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以此为基础,本研究将气候投融资服务业定义为,为各主体提供参与碳市场和开展各类气候变化投融资工作的服务业态。业务范围主要包含碳资产管理与碳排放权交易、设计发行气候债券、气候信贷、气候保险、低碳基金等多类金融产品。碳资产管理与碳排放交易。2021年7月,中国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90。企业在碳市场履约时除可购买碳排放配额(CEA)外,还可购买国家自愿核证减排量(CCER)进行抵销91。基于此,各类气候投融资服务业中的碳资产管理与碳排放交易服务诞生。对于全国或试点碳市场控排企业,可为其完成配额履约,并提供配额交易撮合及抵销置换套利服务。对于未纳入交易的控排行业企业,可经碳咨询服务业开发减排项目后撮合国家自愿核证减排量交易。气候债券。气候债券是与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相关的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其发行主要是为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项目提供融资92。近年来,各类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国有企业、各类金融机构发行大量低碳债券,主要投向清洁交通、清洁能源、适应气候变化等领域。这催生了相关机构设立专业部门、招聘专业人员从事融资债券产品研发设计及发行,同时对所投项目进行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的效益进行分析。气候信贷。绿色信贷主要指用于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及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领域的贷款。气候信贷作为绿色信贷的一种,主要用于各类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的领域。各类银行积极制定信贷投放指引、建立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并创新碳减排与贷款挂钩模式。赋能新发展洞察新浪潮萌生新业态打造新引擎谋划新未来创设新服务3993四川省国资委,四川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基金设立总规模300亿元,2022—01—06,https://m.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11551.shtml图表11气候投融资服务业全景图气候保险。气候保险是指与气候、低碳转型等方面风险管理有关的各类保险。目前已有众多保险机构积极推出各类绿色建筑保险、可再生能源项目保险、CCER减排项目保险等。此外,保险机构还正尝试逐渐将碳减排量或低碳发展水平与保险费率挂钩。低碳基金。低碳基金主要指为推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而设立的专项投资基金。近年来,各级政府、民间资本、国际组织等纷纷参与设立相关基金,低碳基金发行数量逐年提高。例如,“四川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基金”由川投集团和建设银行四川分行联合发起设立,该基金首期规模100亿元,总规模300亿元,旨在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四川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93。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交易机构保险机构碳资产管理与碳排放交易气候债券气候信贷气候保险低碳基金气候投融资服务业40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四川环交所“绿蓉融”积极探索环境权交易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路径企业实施绿色低碳转型离不开资金、专家团队和技术的支持。然而众多转型企业目前尚未进入绿色金融支持名录中,融资十分困难。并且,还有大量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缺乏专家技术团队的专业能力支撑,低碳转型进程缓慢。另一方面,绿色金融发展也面临企业和项目认定不明确、金融机构缺乏清晰的绿色金融支持清单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四川环交所探索环境权益交易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路径,研发了具有绿色政策发布、绿色评定评级、绿色产业推广、绿色投融资服务、碳核算及环境效益测算、ESG信息披露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产业大数据及金融服务综合平台——“绿蓉融”,并打造“天府信用通”绿色金融专区,集成绿色智能识别、碳排放核算等多个金融科技赋能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四川省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库,开展绿色产融对接,并提供环境效益测算等多项服务,助力全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绿蓉融”平台已成为绿色金融数字化改革的标志性品牌。“绿蓉融”平台主要服务绿色产业相关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截至2022年10月末,“绿蓉融”平台入库绿色企业225家、绿色项目84个、绿色培育项目338个,相关企业及项目获得超过2000亿元资金支持。入驻企业3150家,入驻金融机构83家,发布绿色金融产品135款,平台促成融资80.26亿元。除此之外,“绿蓉融”平台入驻保险机构3家,发布环境污染责任险、CCER减排项目保险等20余种绿色保险产品。未来,“绿蓉融”平台将持续优化功能,支持完善绿色金融地方标准,扩大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入库规模,为企业等相关部门机构提供绿色低碳转型的全方位支持。“绿蓉融”平台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全力支持四川省绿色金融发展。案例:截至2022年10月末,“绿蓉融”平台入库绿色企业2252000家亿元“绿蓉融”平台相关企业及项目获得资金支持超过赋能新发展洞察新浪潮萌生新业态打造新引擎谋划新未来创设新服务41新网银行数字低碳发展建成国内首家碳中和银行新网银行成立于2016年12月28日,是全国第三家、中西部首家以全互联网模式运营的数字银行。新网银行以建设“新一代数字科技普惠绿色银行”为愿景,以“普惠补位”为市场定位,坚守差异化、特色化经营理念,服务互联网活力人群、新市民、中小微企业和“三农”客群,探索出了一条既普惠又绿色的数字金融发展之路。新网银行坚持技术立行、数据驱动战略,创新应用数字技术,有效解决了普惠金融业务风险识别难、作业成本高的问题,业务实现全在线操作、全实时审批、智能化处理,零售贷款平均审批时长在1分钟以内,小微贷款平均审批时长在30分钟以内,99%的贷款均通过线上自动审批发放。截至2022年10月末,新网银行累计发放各类线上普惠金融贷款超过20000万笔、8000亿元,服务全国客户超过7000万户。新网银行依托数字化、智能化运营和全在线、无接触的绿色服务方式,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客户不跑路的发展格局,在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数字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自身运营和客户获取服务的碳排放。据第三方机构核算,新网银行累计实现碳减排129.51万吨,其中线上零接触服务减少客户出行68.31亿公里,减少客户碳排放124.77万吨,全电子化进件及无纸化办公累计减少纸张消耗23.68亿张,相当于碳减排4.74万吨。同时,2022年新网银行还聘请专业机构对自身历史经营活动的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新网银行通过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购买环境权益指标,对历史经营活动产生的全部碳排放一次性进行了抵销处理,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全面碳中和的银行机构。案例:锦泰财险创新农险保障农户花椒种植收益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影响,全球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显著增加,灾害影响日趋严重。农业是对气象灾害最敏感的产业之一,春寒、冰雹、干旱等灾害均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创,给农民带来极大经济损失。锦泰财产保险公司是一家总部设立在成都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开办农业保险业务已有十余年。2016年,锦泰财险首创的花椒气象指数保险在陕西省韩城市落地,创新的产品经营和服务模式为花椒种植生产提供风险保障。锦泰财险首创的花椒气象指数保险产品采用科学性数据作为理赔依据,构建系统性流程提供高效服务,为花椒生产提供全面性保障。花椒气象指数保险产品以低温冻灾、冰雹灾害等气象指数作为理赔触发依据。在保险责任期间,由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韩城市气象局)发布气象数据,当其达到保险合同约定的标准条件后,保险业务系统自动启动理赔流程,农户无需报案,保险公司也无需现场勘查,理赔流程可实现全线上完成。此外,花椒气象指数保险的保障水平除涵盖直接物化和人工成本,还包括花椒种植户的基本生产收益,以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经济补偿功能。截至2022年9月末,花椒气象指数保险共计为17348户次农户提供9.77亿元风险保障,已为参保户支付赔款2651.99万元(不含未了责任)。案例:42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二、气候投融资服务业发展及展望在政策推动层面,中国已初步形成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绿色金融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94。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鼓励社会资金更多投向绿色低碳领域。截至2022年3月,两个工具分别支持金融机构发放贷款2308亿元、134亿元,其中碳减排贷款带动年度碳减排478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95。下一步,关于气候投融资标准体系的建设,金融工具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推动气候投融资服务业快速发展。在资金需求层面,2020年至2050年间,中国新能源体系建设将需要超过20万亿美元的资金支持96。基于此,气候投融资未来需求将持续增加,各类气候债券、气候基金等金融工具将广泛应用,支撑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在金融产品发展层面,随着碳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除现有碳排放配额和国家自愿核证减排交易外,碳远期、碳期权、碳基金、跨境碳资产回购、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等众多金融产品将被设计和广泛应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更好发挥市场机制,充分体现其金融价值,各类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各类企业等多方机构将共同参与其中。94中国证券报,央行:我国已初步形成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政策体系,2021—09—27,https://www.cs.com.cn/xwzx/hg/202109/t20210927_6206910.html95《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2022—11—10,http://www.pbc.gov.cn/redianzhuanti/118742/4489076/4500507/index.html96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项目综合报告编写组,《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30(11)第三节碳咨询服务业随着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加速、碳中和目标提上日程,低碳发展成为大势所趋。政府、企业、机构等各类主体纷纷谋划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同时积极寻求发展转型策略。但由于缺乏对相关内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各类分析工具的应用,亟需专业机构为其面临的难题提出方案建议,碳中和咨询业应运而生。一、碳咨询服务业定义与分类传统咨询服务是指根据委托方要求,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实践经验的团队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专业咨询方法,进行研究、调查、分析、预测等工作,为委托方提供专业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和建议,助力其解决各类疑难问题。碳咨询作为咨询服务业的一种,除具备传统咨询服务的通用架构外,还更突出“碳”的属性。碳咨询是专业团队运用专业知识和各类方法手段,为委托方在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供专业性建议的服务业。目前国内国际已有大量企业提供碳咨询业务,有传统咨询公司新成立碳咨询部门,也有各类专注于碳咨询服务的新创企业。各类机构开展的碳咨询业务多种多样,广义上包含碳数据、气候投融资、碳宣教、碳法务等碳中和服务业全产业链。此处,本研究只聚焦于“碳咨询”这一碳中和服务业子类。通过梳理大量碳咨询业务,走访交流,碳咨询服务业主要包含以下种类:赋能新发展洞察新浪潮萌生新业态打造新引擎谋划新未来创设新服务43专业研究。包含政策研究、行业研究、科学研究、专题研究、社会调查研究等多类。以政策研究为例,主要指在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环境监管等多方面开展的研究,可为各类政策制定提供建议或对已实施的政策进行效果评估。企业、园区碳达峰、碳中和路径规划。主要在碳数据服务供应商核算企业或园区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规划碳达峰和碳中和路径。具体来说,咨询机构可通过分析不同层面或部门的碳排放量,识别出碳排放量较大、减排空间较大的环节,并进一步结合运营、生产特点,在优化能源和产业结构、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广智能化与数字化等众多方面提供专业意见。并在不同情景下预测不同措施带来的减排量和经济投入,为其绘制短期、中期和长期减碳路线图,助力科学选择低能耗、少污染、高质量的绿色发展碳中和路径。企业信息披露及可持续发展价值提升。一方面,通过为企业编制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同时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品牌和形象,提高企业声誉。另一方面,还可助力搭建完善的企业内部可持续发展管治框架,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措施等以达到良好可持续发展表现要求。减排项目开发。可提供中国国家资源减排项目(CCER)、清洁发展机制(CDM)、自愿减排标准(VCS)、黄金标准(GS—VER/CDM)等国内外多种减排项目开发的全流程服务。具体来说,减排项目开发包含项目识别、审定开发、注册管理,联系碳数据服务业企业进行减排量审定和认证,编制相关报告,并协助寻找减排量买家等全程服务。图表12碳咨询服务业全景图咨询公司碳中和解决方案专业研究减排项目开发碳达峰/中和路径规划信息披露及可持续发展价值提升碳咨询服务业44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为区域低碳转型提供专业支撑碳中和背景下,各区域地方需要制定大量政策,推动多元主体低碳转型。这萌生出对专业研究,特别是政策研究的大量需求。本土研究机构对地方了解深入,专业能力强,可为各类政策的制定、实施、优化提供专业性建议和指导。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成立于2019年,立足于服务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中心任务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研究工作,为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撑。规划院内设环境政策研究部、法制与标准研究部、战略规划部、能源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等多部门,承担环境政策、环境功能规划、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和技术支持工作。2022年11月,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与其他机构联合发布《四川省碳市场数据质量控制管理常见问题清单(1.0版)》,从报送系统操作与使用、碳排放核算边界与排放源、碳排放核算数据监测与统计、碳排放配额相关数据监测与核算等八方面系统梳理了45个碳排放数据质量控制管理常见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和技术建议97。此外,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承担编制《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明确和展望了2025、2035、2050年天府新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愿景,涵盖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实施保障等内容,为推动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和气候适应型发展提供行动纲领98。案例:97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四川首次以清单形式发布碳市场数据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案.https://mp.weixin.qq.com/s/ZZCyhBCqKdVLpOzvTU1Z8w98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政研规划院承担编制的首个“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印发实施.https://mp.weixin.qq.com/s/o0X3dB14pVV3AhrMJ3_kXA碳迹科技在减排项目开发方面有丰富积累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对于培育碳市场减排意识、调动更多企业参与减排的积极性、链接国际碳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为碳市场覆盖企业降低履约的经济压力,还可为各领域开发减排项目提供经济支持。减排项目开发的各类需求由此而生。碳迹科技可提供设计、申报、审定、监测、签发、销售的全流程减排项目开发服务。具体减排项目开发覆盖范围包含国内碳市场履约可用的CCER、国际广泛认可的老牌减排机制自愿减排标准与黄金标准、国际航空碳补偿计划认可的新兴减排机制等众多减排机制。在减排项目开发路径方面,碳迹科技也有丰富经验,可为其选择合适的CCER方法学,量身定制CCER项目备案策略,并选择合适的第三方审核机构。案例:赋能新发展洞察新浪潮萌生新业态打造新引擎谋划新未来创设新服务45四川万益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碳中和综合服务平台碳达峰碳中和服务系统性强,对人员能力、技术储备、资源协调等要求极高。需求方往往需要一整套综合集成的服务方案以满足其双碳方面的发展需求。因此,基于平台提供双碳综合服务的业务模式是解决市场需求的有效手段。四川万益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自身团队优势及完善的“碳圈”资源优势,提供咨询、产品、交易、培训、认证、减排项目开发等一系列双碳服务。现阶段,万益能源科技已整合各类双碳供应商20余家,为钢铁、水泥、化工、建筑等行业客户提供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双碳培训、碳中和认证等服务。2022年,万益能源联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为北京君合律师事务所开展碳排放核算认证工作,助力君合成为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国内首家经地方减排项目消纳且通过权威认证机构认证的碳中和律所。案例:二、碳咨询服务业发展与展望随着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加快,各类碳咨询服务需求将持续增加。在专业研究方面,国家和地方层面政策措施的制定、实施、优化、评估等环节均需大量政策研究的碳咨询服务,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科学性支撑。同时,在企业层面,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飞速变化,企业也需相关服务,分析和评估外部变化,为其调整未来发展战略提供支持。企业、园区作为碳排放的基本管理和减排单元,其碳达峰路径、碳中和路径规划方面的碳咨询服务需求将持续增加。此外,中国自愿减排交易将于近期开放,全国碳市场的发展完善也必将纳入更多企业和更多温室气体排放,减排项目开发需求持续增加。国际碳市场和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等各类国际碳减排机制的发展也必将推动中国碳减排项目走向世界。46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第四节碳法务服务业99智研咨询,2021—2027年中国法律服务行业深度分析与市场全景评估报告,2021,http://www.abaogao.com/b/wenhuatiyu/Y16189FRTE.html100CarvalhoM,CampoC.A.etal,StudyofSingaporeasaCarbonServicesHub–KeyFindings,2021101同98102Chambers,GlobalGlobalMarketLeaders:ClimateChange,2022—11—10,https://chambers.com/legal—rankings/climate—change—global—market—leaders—2:1354:20987:1碳法律服务作为一种更为细化的法律专业服务,不仅具备法律服务的一般要素,还具有“碳”的个性化特征。发展和培育碳法务服务业将为碳中和服务业的积极有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一、碳法务服务业的定义与分类传统法律服务主要是指律师、法律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以其法律知识和技能为法人或自然人实现其正当权益、提高经济效益、排除不法侵害、防范法律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提供的专业活动99。VividEconomics在其发布的“打造新加坡为碳服务产业枢纽”的研究中指出,碳法律服务主要为减碳项目开发以及碳资产交易提供法律支持100。以此为基础,本研究综合考量不同来源定义,并综合大量走访调研工作成果,将碳法务定义为,在碳交易、减排项目开发、可持续投融资等低碳发展领域中维护企业、个人等主体的合法权益,降低各主体在合规、履约、诉讼等方面的法律风险等的法律服务。碳法务涵盖多类型服务。根据VividEconomics的研究,碳法律服务包括可持续金融交易与环境市场交易所有方面的法律服务;合同履行中的诉讼服务;减排项目业主、项目开发商、买家间的争议解决服务;以及与碳减排项目开发、碳定价机制等新兴气候议题的法律与监管咨询101。相似地,世界著名法律评级机构钱伯斯在其发布的“全球市场引领者——气候变化”名单中,纳入了为客户提供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一系列合规、监管、交易及其他争议法律服务的律所。这些法律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碳交易合规,保障低碳或可再生项目开发,以及气候变化适应于减缓相关的尽职调查与风险评估等102。本研究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当前大部分律所开展的涉碳法律业务主要是从原有的非诉或诉讼业务出发,并综合考量碳中和、净零排放等要求下各类企业面临的合规风险与诉讼风险,为企业参与碳交易、气候投融资、低碳项目开发等一系列低碳行为保驾护航。减排项目开发相关:分析碳减排项目开发的可行性,提出项目实施方案,同时为各类文件及合同提供审核服务等。气候监管合规相关:评估现有政策对业务的机遇与风险,为企业运营及发展的合规性提供建议,规避或减少相关风险等。可持续发展相关:提供企业信息披露服务,并为公司治理和战略等方面提供咨询等。碳交易相关:协助客户完成碳市场履约,为国内CCER交易、国际自愿减排交易等提供法律建议等。可持续投资相关:识别各类投资中的气候风险,为企业收购、并购时可能面临的气候风险等提供法律服务,为气候投资、绿色债券发行等提供专业咨询。气候变化诉讼相关:向加重气候变化的行为提起诉讼,维护公众权益。可持续咨询相关:识别环境相关风险,针对气候、能源等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本研究通过综合梳理在此领域的律师事务所目前正在开展的涉碳法律业务,总结提出,碳法律服务主要包含以下内容:赋能新发展洞察新浪潮萌生新业态打造新引擎谋划新未来创设新服务47103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砍伐珙桐40株认购碳汇一万五千吨.https://mp.weixin.qq.com/s/oD-aDVgR66f829X1EvDlZg图表13碳法务服务业全景图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推动司法创新,实践认购林业碳汇替代生态修复2022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森林资源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准许当事人以认购经核证的林业碳汇的方式替代履行森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并就森林资源民事案件受理、林地林木交易、林地承包经营、林业碳汇等新类型担保、公益林经营、森林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和赔偿等问题予以规范。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管辖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内的一审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以及相关恢复性司法执行案件,并于2021年3月更名为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2019年,四川某公司雇佣工作人员砍伐了索道线路范围内的40株珙桐树,因生态破坏行为致森林生态系统环境损害的量化价值达到94万余元。2022年12月,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审理后判决,森林生态系统损害价值949410.59元专项用于购买经核证的林业碳汇以替代修复受损生态环境103。该案件体现了司法对当事人诉讼请求的支持和认购意愿的确认,彰显程序正义,既警示和教育潜在违法者,又补偿和激励了实施巩固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保护者”。案例:减排项目开发相关气候监管合规相关可持续发展相关可持续咨询可持续投资相关气候变化诉讼碳交易相关碳法务服务业律所48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君合律所是碳法务服务业的先行者随着低碳发展进程加快,碳交易、绿色债券、绿色贷款、减排项目开发等多类业务广泛开展,企业和机构发展及转型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增多,相关法律服务需求伴随而起。君合在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方面已有众多布局。君合拥有专业的环境、社会与治理(ESG)律师团队,既有曾经从事环境执法十余年的环境法专业律师,也有具有环境工程相关背景的专业人士,长期为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商事法律服务,在提供涉碳法律服务时能充分发挥公司化律所的专业优势,视客户行业、业务特征及项目需要,调动其他专业领域律师的协助,如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医疗医药、银行金融、专利、争议解决等领域。具体来说,君合可提供多类碳法务服务:涉碳开发、交易领域相关法律问题专项研究;为温室气体控排企业及涉碳产业企业提供碳领域政府监管合规服务,提供上市、并购、环境危机应对、商事谈判、法律顾问等法律服务;为环境交易所提供全程法律服务;为涉碳投资者提供发行绿色债券,交易风险识别,尽职调查等法律服务等。2022年9月,君合成都办公室成为首家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官方认证的“零碳律所”,这份认证对君合的零碳治理具有里程碑意义。体现了君合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的认可以及对国家提出“双碳”目标的重视。君合律所成为零碳律所通过以下三步:案例:二、碳法务服务业发展与展望未来,随着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加速,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各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等将逐步印发和完善,为碳法务的各类业务提供基本遵循,同时推动其需求持续增加。以各类碳中和服务业为例,碳数据中各企业碳排放核算、认证以及企业数据信息搜集及应用等;碳咨询中政策研究、减排项目开发,企业减排路径一是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对成都办公室进行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核查,包括现场核查和专家团队核算,最终出具2021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核查证书;二是在环境交易所完成2021年排放量抵消量购入;三是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进行复核认证并出具碳中和证书。规划、企业治理体系搭建等;气候投融资中碳市场履约、气候投融资、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碳宣教中公民意识培育、企业责任教育、职员能力培训等方面均需要相关法律服务。碳法务将成为保障和促进各类碳中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业态。赋能新发展洞察新浪潮萌生新业态打造新引擎谋划新未来创设新服务49第五节碳宣教服务业104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1—05—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1—05/01/c_1127401181.htm105成都市人民政府,市城管委党组召开“碳中和愿景与城市管理应用”专题学习会议,2021—07—02,http://gk.chengdu.gov.cn/govInfo/detail.action?id=3034494&tn=2随着气候变化影响逐渐显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各行业企业的低碳转型,针对各类知识技能、基础认知等层面宣传教育的需求持续增加。加快推进碳宣教服务业的发展可有效加强市场教育、提高公众低碳环保意识。一、碳宣教服务业的定义与分类“宣教”即宣传教育,是提高公众认知,提升专业能力,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碳宣教则特指针对低碳发展、气候变化、碳中和等相关领域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基于此,碳宣教服务业可定义为为政府、企业、公众等层面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碳中和、低碳发展等领域的能力建设、业务培训、专业科普、活动组织等多项宣传教育的新型服务业态。碳宣教工作需要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NGO)的通力合作。碳宣教服务业针对不同主体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政府层面。主要为各行业专家就不同议题为各级政府官员做培训或专题辅导。例如,2021年5月,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院士就新形势下加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议题展开讲解104。2021年7月,成都市城管委党组召开“碳中和愿景与城市管理应用”专题学习会议,邀请住建部专家就“碳中和愿景与城市管理应用”进行专题授课105。政府层面的培训和专题辅导工作将为官员补充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并可有效推动低碳发展高度融入至其执政理念中,以推动国家各类政策措施充分落实,取得良好积极成效。各企业机构及相关(潜在)从业人员层面。针对企业机构在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碳宣教服务主要是对国家政策解读,行业标准应用等内容的讲解,以及软件平台系统的操作方法培训等。例如,针对相关从业者讲解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教学新型温室气体排放报送系统等。对于潜在从业人员主要包含培训机构的技能培训及高校的专业教育。例如,碳资产管理师、碳排放核查员等相关培训。部分高校也新设立院系,以专门培养碳中和领域的优秀人才。针对企业和从业者的宣教工作可有效推动各类标准规范落地实施,推动新型软件平台的应用发展,推动从业人员的素质快速提高,最终共同推动行业快速进步。公众层面。主要为针对公众的科普宣传以及各类活动组织。例如,将绿色低碳理念有机融入文艺作品、文创产品和公益广告;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知识的宣传等。针对公众的碳宣教可有效增强社会公众的绿色低碳意识,引导公众践行低碳生活,同时还可充分发挥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50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图表14碳宣教服务业全景图106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碳汇天府”机制的实施意见.http://gk.chengdu.gov.cn/govInfoPub/detail.action?id=116568&tn=6107碳汇天府,【碳汇有礼】我和碳汇天府的这两年,https://mp.weixin.qq.com/s/X0Rf7jCRSKucetjPdILYxQ成都“碳汇天府”带动全社会广泛践行低碳行为案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公众可以通过改变自身习惯,践行低碳行为来减少生活碳足迹。碳普惠是指为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和赋予一定价值,并建立以政策鼓励、商业激励和碳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因此,碳普惠机制是依靠市场机制推动培养广泛大众形成绿色低碳行为习惯。2020年3月,成都市印发《关于构建“碳汇天府”机制的实施意见》,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碳汇天府的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开公正、广泛惠民”原则,以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为路径,着力拓展公众低碳场景、构建碳减排量消纳机制、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加快构建自生长、可持续的碳普惠生态圈,将“碳惠天府”打造为成都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名片,成为国内碳普惠机制建设的新样板106。碳汇天府平台2021年5月上线以来,制度规范体系基本建立,已发布8个碳减排项目方法学;用户和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用户突破100万;碳积分场景持续丰富,已上线15个碳积分场景,线下推出44个低碳消费场景;普惠商城兑换次数始终保持稳定,累计兑换次数超150万次;碳减排场景超52万人次参与,减排量突破64吨;碳减排量开发持续拓展,已开发碳减排项目40余个,审核等级减排量8万余吨;购买本地碳减排量参与碳中和公益行动增加,累计消纳碳减排量6万吨、认购资金约100万元107。政府媒体高校及科研机构培训机构NGO能力建设活动组织专业科普业务培训碳宣教服务业赋能新发展洞察新浪潮萌生新业态打造新引擎谋划新未来创设新服务51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各类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技术、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交通低碳零碳技术、CCUS以及碳汇技术等。因此,亟需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正式成立于2022年3月,重点围绕碳中和技术创新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碳中和未来技术领域,突破碳中和关键技术,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水平的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学院以院士引领的国家级人才队伍为基础,着力打造具有川大特色的碳中和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08。同年10月,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碳中和技术创新班”启动,以学生兴趣为驱动、以科研为导向、以提升科研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为目标,聚焦碳中和未来技术领域,突破碳中和关键技术,为中国碳中和事业发展培养创新拔尖人才109。案例:108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我校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挂牌成立,2022—03—19,https://acem.scu.edu.cn/info/1004/10630.htm109四川大学教务处,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举行“碳中和创新班”迎新会及导师见面会,2022—10—19,https://jwc.scu.edu.cn/info/1084/8795.htm52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西南石油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随着中国推进“双碳”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各领域、各行业碳达峰政策路线的确立,“双碳”目标对能源低碳转型、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工作的统合性不断增强,碳中和领域的人才需求持续增加。然而由于该行业发展目前处于初级阶段,相关领域的教育培训机制建设不完全,领域内存在专业人才存量小、专业人才培育慢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西南石油大学发挥能源类高校的人才和专业优势,整合涉及“双碳”领域相关的石油化工、化学、材料等专业资源,成立“双碳”领域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学融合的专业性研究机构,培养碳中和领域专门人才。2021年7月,西南石油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该研究院依托学校的化学化工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新能源与材料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光伏产业研究院、天然气现代产业学院等学科优势,实现跨学科、跨领域联合,集全校之力,以在能源碳中和领域培养专门人才,形成战略性、前沿性、稀缺性的科技创成果110。此外,西南石油大学在原有法学院环境资源能源法学研究团队的基础上,整合挂靠在法学院的四川省法学会能源法学研究会的研究力量,聚焦推进“双碳”工作中的重要立法需求和“双碳”法治理论与实践问题,成立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双碳”法务研究团队,聚集学校资源,优化法学本科、硕士培养目标和方案,培养碳法务人才。同时,与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四川省联合环境交易所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四川省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法院成都铁路运输中级人民法院、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成立“流域司法协同研究中心”,广泛开展绿色金融司法、碳汇司法、流域司法、碳交易、碳金融、净零碳排放示范的研究、试点,协助成都高新区法院建设“净零碳法庭”试点和建设绿色金融法庭,协助成铁二院开发“碳汇司法”APP等,深度探索碳中和服务的应用场景,在助力区域碳中和目标实现,服务地方“双碳”实践,培养碳中和法务专门人才,宣传普及“双碳”政策法律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案例:110四川在线,西南石油大学成立碳中和研究院为我国能源革命助力,2021—07—12,https://sichuan.scol.com.cn/ggxw/202107/58211358.html赋能新发展洞察新浪潮萌生新业态打造新引擎谋划新未来创设新服务53111《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2021—10—2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10/26/content_5644984.htm二、碳宣教服务业发展与展望碳宣教服务业未来需求将持续增加,服务于各层面政府、全领域企业和全社会公众。在政策层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将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纳入“碳达峰十大行动”中,提出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绿色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111。2022年10月印发的《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特别提出要加强绿色低碳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加大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养力度,同时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扩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针对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可有效提高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充分理解各类文件和标准规范,同时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补充源源不断的人才。此外,未来更多政策措施的印发、标准规范的实施、软件平台的运用、新名词的提出都将持续提高碳中和服务业的需求。54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的发展定位与目标清晰。立足高新区,力争在6至8年内打造全国领先的碳中和服务业态,业务范围覆盖中国、辐射世界。为实现此目标,本研究提出了发展策略与方向,并进一步提出不同层面的发展方案与重点路径,为打造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提供新引擎。第五章打造新引擎赋能新发展洞察新浪潮萌生新业态创设新服务谋划新未来打造新引擎55第一节发展定位与目标碳中和服务业的培育发展将成为成都高新区的新名片、新产业支柱,并赋予其新枢纽的意义。在此定位下,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未来不同时期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的发展目标,绘制未来发展蓝图。碳中和服务业将成为成都高新区的新名片。抓住时代机遇,加快建设步伐,抢占行业高地。建成包含碳数据、气候投融资、碳咨询、碳法务、碳宣教五类碳中和服务业聚集的产业集群,为多方主体在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等层面提供一条龙、全产业链服务,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将成为成都高新区的“新名片”。以此为基础,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其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人才吸引等方面“新引擎”的重要作用。碳中和服务业将成为成都高新区的支柱新产业。目前,成都高新区已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碳中和服务业需求未来将呈指数型增加趋势,可能有数千亿的市场需求。随着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建设的逐渐深入,碳中和服务业可能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第四极”。同时,由于碳中和服务业本身的低碳属性和其可服务于实体经济低碳转型的功能,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的建设也将成为助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引领力量之一。碳中和服务业将推进成都高新区建成新枢纽。基于多家企业聚集,大量人才积累,同时依托于成都市交通区位优势,成都高新区已经成为经济、人才、交通等多方面枢纽。碳中和服务业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的特点。立足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可广泛服务于西南地区、中国和世界,为多方主体低碳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支持,可赋予成都高新区新枢纽意义。基于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的发展定位,本研究根据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遵循区域低碳发展进程、社会发展现状,面向2030年碳达峰目标,以及2035年“美丽中国”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科学合理制定了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为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建设指明方向。具体来说,在专业企业(拥有碳中和服务业业务的企业)、从业人员(从事碳中和服务业的人员)等多维度提出具体目标。短期内(1—2年),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基本建立,业务广泛辐射四川省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地区。相互融通、衔接顺畅、覆盖全面的碳中和服务业生态体系显现。培育孵化碳中和服务业大型企业,树立行业标杆;专业企业、从业人员、累计投资量初具规模。中期内(3—5年),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业务基本覆盖中国各省(市)。碳中和服务业产业生态高地形成,专业企业、从业人员、累计投资量国内领先。长期内(6—8年),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效果全面显现,业务全面覆盖中国并广泛辐射世界其他国家。国际知名、中国领先的碳中和服务业生态形成,直接或间接促进大量温室气体减排,专业企业、从业人员、累计投资量居世界前列。56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第二节发展策略与方向为推动实现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的发展目标,本研究在推动碳中和服务业发展整体策略和各子类碳中和服务业两个层面提出具体发展策略。一、碳中和服务业发展整体策略为打造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在宏观层面可考虑实施争取国家、省市支持,联动多区域协调建设,加强区域层面引导,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企业公众积极参与和建立公平转型基金支持低碳发展六个层面策略;在微观层面根据不同碳中和服务业种类的特点,差异化制定发展策略与方向。争取国家、省市层面支持。在现有政策层面,加强学习、准确把握当前国家层面、四川省层面、成都市层面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高新区创新发展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掘碳中和服务业发展方向和方式手段,科学制定相应举措。在未来政策层面,积极推动国家开展碳中和相关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工作。同时争取国家、四川省和成都市的政策保障和改革授权,向相关部门报送开展碳中和服务业枢纽试点工作请示。在资金层面,申请设立专项资金,寻求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发展碳中和服务业的支持。联动多区域协调建设。聚焦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建设目标,推动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互补。发掘碳中和服务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分析不同区域发展特点,将碳中和服务业不同环节发展适配对接至相应地区,充分开展资源配置工作,同时促进要素合理高效流动,实现不同区域重大战略间的优势互补。比如成都高新区与其他区签署协议,共同推进成都高新区碳中和产业发展,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联合体、高水平协作合作示范区。此外,还需加强体制机制与政策对接,形成系统性合力,更好发挥集群作用,共同推动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建设。可考虑开展多元国际合作,搭建合作平台,构建合作机制,签订合作协议。加强区域层面引导。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与SPARK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成都)、四川环交所、本地高校和智库等联合开展研究,制定《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发展纲要》。在进一步摸清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业态存量的基础上,分析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战略机遇,提出发展的总体要求、阶段性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成都高新区成立打造碳中和服务业枢纽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管委会主要领导担任小组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还需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在服务业培育发展中的主要职责,并建立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此外,在《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发展纲要》的引领下,成都高新区还可考虑在创新发展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培育市场环境、提升服务能力等多方面印发具体措施,形成打造碳中和服务业枢纽“1+N”政策体系,系统性开展碳中和服务业的培育发展工作。成都高新区可考虑成立碳中和服务业领导小组,作为指导和统筹做好打造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按照统一部署,加快建立“1+N”政策体系,立好碳服务工作的“四梁八柱”。其中“1”是顶层设计指导意见,将培育产业发展中发挥统领作用;“N”是各服务业子类分别的培育政策措施,包括碳数据、气候投融资、碳金融、碳法务和碳宣教,以及科技支撑、财政金融价格政策、标准计量体系、督察考核等保障方案。积极推动企业和公众参与。广泛开展市场教育与培训,加强企业低碳转型意识;提供专业转型方向与方法指引,加快企业减排进程。实施各类财税措施,对已有或正在布局碳中和服务业相关业务的企业以及新招引落地的企业给予减税降费等补贴、实施积极的人才吸纳策略,广泛引进国内外领域内人才和专家,赋能碳中和服务业产业发展。全面开展公众教育,依托公园城市建设成果开展多类互动型低碳活动;持续推进碳普惠机制,推动公民践行低碳行为。赋能新发展洞察新浪潮萌生新业态创设新服务谋划新未来打造新引擎57根据碳数据、气候投融资、碳咨询、碳法务、碳宣教五类碳中和服务业的基本特点,制定差异化、区别化发展策略。各类碳中和服务业服务主体不同、服务内容不同,在助力实现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和碳中和目标中扮演不同角色,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具体发展策略和方向。建立公平转型基金支持低碳发展。公平转型基金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社会非营利基金、社会捐赠。公平转型基金坚持公平优先,重点支持受脱碳转型影响较大的领域,解决脱碳转型中的就业、培训等社会问题,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为打造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围绕低碳产业发展,公平转型基金的资金用于支持低碳技术、项目、企业,主要投资于六个方面:一是投资低碳项目,在资源型地区部署清洁能源技术和基础设施,提高能源生产和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二是投资加强循环经济,包括污染防治、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促进学术交流和创新性研究,增强可再生能源生产和利用的研发能力,促进低碳领域先进技术转让;四是对低碳型中小企业(包括初创企业)进行投资,利用企业孵化器为低碳型初创企业提供帮助和咨询服务,激发低碳经济活力;五是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低碳产业的互联互通和数字化发展;六是资助第三方机构开展经济转型规划研究,为资源型地区提供专业性的转型规划和职业培训计划。优先搭建碳数据。碳数据服务业提供各类碳数据的核算、核查、认证等服务,是其他种类碳中和服务业发展的基石,需优先搭建。可考虑重点发展具有核算、核查、认证等多元服务融合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多需求一站式解决。加速发展气候投融资。气候投融资服务业的发展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温室气体减排中的重要作用,需加速发展。可考虑加强资源倾斜,推动各类气候投融资产品的设计、研发及广泛应用,让多方主体多元参与,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资本推动作用。重点支持碳咨询。碳咨询服务业可为各主体提供专业建议及综合性解决方案,同时还可协同各类碳中和服务业发展,需重点支持。可考虑孵化具有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众多科技内核的咨询机构,为多方主体提供专业、优质的咨询服务。积极探索碳法务。碳法律服务业为其他类碳中和服务业提供防范风险、权益保障等各类服务,为其稳定、有序发展提供基本支持,需积极探索。可考虑培育发展可拥有多项碳法务服务的专业机构。大力推进碳宣教。碳宣教服务业对碳中和服务业的供应端可起到专业培训、能力建设等作用,在碳中和服务业的需求端可起到市场培育、公众教育等作用,需大力推进。可考虑建设专业性和普世性兼顾的碳中和服务业产业。二、各子类碳中和服务业发展策略58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对应上文提出争取国家、省市层面支持、联动多区域协调建设、加强区域层面引导、设立专门职能部门、积极推动企业公众参与、建立公平转型基金六个层面策略,本小节基于成都高新区已有的产业发展、人才优势、技术积累、政策红利等基础,对标打造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的需求,提出具体方案与路径。第六章谋划新未来赋能新发展洞察新浪潮萌生新业态打造新引擎创设新服务谋划新未来59第一节争取国家、省市支持一、完善碳中和法律法规中国目前仍未有针对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专门立法。仅有各地方、各行业颁布部分相关政策文件,主要起到宣示性、鼓励性作用,缺乏法律刚性和约束性,不能作为执法依据。因此,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众多法制化困境,具有执法主体不明确、法律责任不具体等多类问题。例如,尚未有法律对碳市场覆盖企业未完成履约、数据造假等问题的处罚方式作出明确规定,这导致碳减排目标难以落实到责任主体。因此,可考虑在《大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等与碳中和相关的法律的基础上,添加与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内容。同时抓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并对相关管理机构、减缓与适应制度措施、问责机制作出明确规定,以充分发挥其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未来随着碳中和法律法规地不断完善,碳中和服务业需求将持续增加。这为以碳法务服务业为主的各类碳中和服务业提供发展应用的基本遵循和保障。二、出台碳数据标准体系标准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当前,中国碳中和、低碳发展领域的标准主要采用各类国际标准,例如温室气体核算核查运用GHGProtocol、ISO14064系列标准、产品碳足迹标准核算、核查运用PAS2050、PAS2060标准。因此,建立服务于中国本土、符合中国国情的标准体系成为当前工作重点。需加快完善针对区域、企业、产品等不同层面的核算、核查标准,建立完善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低碳认证标准、碳中和认证标准;还需加快完善各类碳排放基础数据库,并形成定期更新机制。随着中国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的完善、碳中和计量标准体系的建设,各类碳数据产品的应用,以碳数据服务业为主的碳中和服务业需求持续增加,并将快速、有序发展。三、开展碳服务试点示范碳中和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培育暂无可参考、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需要优选已有相关产业基础、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开展试点示范工作,重点打造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充分探索发展路径和方案,出台中长期综合性规划,设置量化指标。成都高新区通过诸如试点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的方式来打造新的身份标签,通过创造高质量、高报酬的绿色工作机会来提高全社会对低碳转型的认同与支持。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城市新标签建设特别重视“时机”。这并不意味着需要等待一个具体的时间节点,而是表明心动不如行动,从现在开始,越早行动起来,区域发展成本就越低112。成都高新区具备作为试点工作、打造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的基础条件。成都高新区是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经济发展迅速,具有丰厚人才积累和产业基础。同时,该地区已有碳中和服务业产业积累,并拥有较大碳中和服务业需求,可向国家、省市相关部门提交试点申请,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建设。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是打造碳中和服务业枢纽成功的关键因素。除坚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持续推动低碳转型发展,提高碳中和服务业需求外,打造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还可在完善碳中和法律法规、出台碳数据标准体系、开展碳服务试点示范三方面争取支持。112中国科学院,发展成本中国缘何高于世界?专家细说端倪,https://www.cas.cn/ky/kyjz/200203/t20020305_1025773.shtml60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第二节加强多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群发展规划,探索合作互动新模式。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旨在合力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本,将其打造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此背景下,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建设可充分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多类资源和优势,可考虑建设合作机制,共同推动碳中和服务业的培育和发展。具体来说,可由成都高新区牵头建立定期召开管委会主任联席会议、城市经济协调会、各委办协调会的机制,统筹建设碳中和服务业。打造碳中和服务业枢纽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向座谈会提交跨区域合作预案,并由多方主体审阅通过并提供相关支持。积极参与并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谋划“一核多极”发展模式。成都高新区可与四川天府新区、重庆市两江新区、贵州贵安新区等西南地区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签署《关于共同推进碳中和服务业发展合作备忘录》,以推进多产业协同发展为目标,以深化合作机制为重点,探索多地政府、企业、社会多层次合作模式。可考虑综合多地区优势,以“一核多极”的发展模式,打造碳中和服务业产业高地,即成都高新区为碳中和服务业发展核心区、其他地区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与国际组织开展更紧密合作,与其他国家城市缔结国际友好城市。成都高新区可在与UNDP已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给予更多资源倾斜,充分发挥SPARK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成都)的优势,将其培养成为重要交流平台。可考虑在现有基础上推动其开展各类专项研究,创新更多活动方式,拓展更多交流机制,构建更多元、更广泛伙伴关系,有效助推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的培育与发展。韩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位于韩国釜山广域市的韩国期货交易所(简称KOFEX)交易。成都高新区可与韩国釜山广域市签署友好合作关系协议,缔结友好城市,为双方各类企业开展碳中和服务业商务合作,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碳技术交流,碳中和领域人才专家互联互通提供高效渠道,同时也有利于广泛开展其他商务贸易往来,在推动碳中和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协同推动企业多类产业发展。开展国际碳交易桥头堡建设,协同带动跨境贸易等多产业发展。四川环交所是国内交易机构中率先签署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PRI),成都市高新区可考虑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碳交易功能的重要节点枢纽。推动环交所在已有业务的基础上开展国际广泛认可的老牌减排机制自愿减排标准与黄金标准、国际航空碳补偿计划认可的新兴减排机制等众多减排机制的交易。依托于成都市的多类产业积累和西南地区“领头羊”的优势,未来众多国际贸易企业在成都市开展交易的同时,还可直接在成都高新区购买多类国际碳配额,降低或抵消碳排放。这将在加快当地跨境贸易等产业发展的同时,推动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建设。赋能新发展洞察新浪潮萌生新业态打造新引擎创设新服务谋划新未来61第三节开展本地层面引导一、创新发展机制——推行“链长制”通过实施链长制,全面统筹碳中和服务业产业链建设。打造碳中和服务业枢纽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担任碳中和服务业产业链“链长”,成都高新区可采用“培育链主企业,形成产业集群,融通产业生态”的“点—线—面”发展模式。发掘链主企业,加强资源倾斜进行重点培育。链主企业主要指在产业链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可连接产业链各节点,带动整个产业发展壮大的企业。因此,首先需分析国际、国内现有碳中和服务业产业链中的链主企业,成都高新区可通过引进,基于高新区现有企业培育或对标孵化类似企业的方式,使其落地发展。并进一步采取各类措施加强资源倾斜,促使政策与市场双轮推动,将其发展成为立足本土,辐射周边,有较大经营规模、有较强影响力、有较好服务信誉的链主企业,引领和带动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产业发展。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建设可考虑选择四川环交所作为链主企业。四川环交所已在成都市和四川省“碳圈”深耕多年,业务涉及碳市场、绿色金融、绿色技术、能力建设、低碳咨询等,已初具规模,广泛链接了现有碳中和服务业主体。成都高新区可采用各类政策工具和金融支持,加快推动四川环交所发展壮大,抓紧建设成为“西部环交所”,以持续加强其在碳中和服务业中的生态主导力,快速积累政府、资本、市场、人才等多方资源,带动和引领碳中和服务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开展精准招商工作,进行碳中和服务业产业链“增链补链”行动。首先需摸清高新区现有碳中和服务业企业底数和分布,成都高新区可根据本研究提出的各类碳中和服务业定义与范围,参考企业“碳角兽名单”,进行重点培育。或根据“碳中和服务业招引名单”重点引进、精准招商,以增加碳中和服务业产业链。还需进一步梳理本地各行业企业之间已存在的链条关系,根据本研究提出的各碳中和服务业之间发展的辩证与协同关系,进行补链工作。融通各碳中和服务业和其他产业,形成多产业融合的生态网络。对标其他行业成熟的多产业生态网络,基于碳中和服务业的供需逻辑,运用政策工具和市场机制,全面加强多业态之间的耦合协作水平,推进产业深度融合。促使碳中和服务业及其周边业态实现同步、快速、高质量的发展。二、完善基础设施——数据库、人才库、专家库、技术库加快建设基础数据库。快速推动区域地方、企业园区、社区和产品等多层面数据库建设,为碳中和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供基本指引,同时也为制定减排政策措施提供基本依据。具体来说,可依托成都高新区现有产业基础,特别是电子信息类企业,运用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类技术,绘制区域内碳排放近实时、高分辨率排放分布图,建立温室气体排放台账。并进一步开展分行业、分产品的碳排放数据摸底工作,并开展行业对标分析,掌握各层面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加快建设专业人才库。人才是重要的战略性储备,是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建设的根本。成都高新区有必要大力培育本地转型的决策者。主管碳服务行业的政府部门,应该由多元化背景的官员组成,除了能源领域外,需要更多吸纳新能源、金融、法律、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人才。成都高新区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已有的国际人才港、国际人才城和国际人才公园的“一城一港一公园”体系,加快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聚集于此,并配套实施多类人才引进政策,例如放宽落户条件、给予引进补贴等。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和社会化的教育机制,向年轻人群传导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新理念,以便更好地培育多元化、面向未来、视野开阔的新生代领导力量。本研究在创新发展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培育市场环境、提升服务能力和制定发展方案五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并进一步根据不同碳中和服务业的特点提出定制化发展路线。62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113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落地成都高新区,http://cdst.chengdu.gov.cn/cdkxjsj/c108731/2022-12/14/content_1c88e167c7e549c9afe3941edcaec93c.shtml加快建设资深专家库。领域内资深专家可将先进理念、前沿技术赋能碳中和服务业发展。可成立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咨询顾问委员会,立足本地经济发展现状和资源禀赋,为碳中和服务业发展战略和产业创新多方面提供专业咨询建议。具体来说,成都高新区可聘请两院院士、外籍院士、国家及高层次人才为战略顾问,提供产业发展和战略规划建议;聘请跨国公司、上市公司、创投公司高管为投资顾问,以金融手段推动产业快速发展;聘请高校科研院所专家、企业家为专职咨询顾问,提供具体技术指导和评估咨询。加快建设高新技术库。碳中和服务业高度依赖于数字和科技,建设高新技术库可有效推动碳中和服务业快速发展和成熟。目前,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落地成都高新区。天府绛溪实验室位于成都未来科技城,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打造电子信息人才汇聚地和科技学术高地。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由成都高新区与四川大学等机构联合共建,聚力攻坚生命健康领域关键核心技术113。在打造碳中和服务业领域,成都高新区可依托天府永兴实验室、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清华四川互联网能源研究院、西南石油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等科研资源,加快开展相关技术研发;依托四川环交所绿色技术交易平台进行技术交易;依托高新区已成形的电子信息产业、新经济产业应用各类先进技术,形成服务于碳中和服务业的高新技术“产学研用”一体化系统。三、培育市场环境——完善标准体系、提高企业需求推行碳中和服务业地方标准体系。标准化工作是推动政策落地和服务市场化机制的重要抓手,同时也为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体系提供重要支撑。比如,成都高新区牵头成立碳中和服务业标准化委员会,与区域内或国内碳中和服务业知名企业合作制定更严格的相关团体标准,例如低碳信贷标准、企业和个人碳账户标准、产品碳标签标准、减碳降碳认定与奖励标准等。以众多标准作为“度量衡”,来推动企业进步,维护市场公平。提高当地企业碳中和服务业需求。市场的“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缺一不可。如前文所述,如果地方政府部门能够通过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比如鼓励企业开展碳核查,制定零碳计划路线图及行动发展,升级更新技术、并辅以行政手段加以约束,以上举动看似可能会增加时间与经济成本,但治理效果将会更加可持续。在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建设初期,主要依靠区域地方市场发展。因此需采取各类措施提高成都市和高新区众多企业机构关于碳中和服务业的需求。一是加强政策推动,可考虑通过相关政策加速企业减排进程。可考虑优选成熟行业印发政策,提高“碳属性”在产业竞争中的重要性,强化市场竞争,善用奖惩制度。二是加强金融支持,可考虑搭建金融机构与转型(低碳或减碳)企业合作平台,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类数据对接和共享,推动金融机构准确对接转型企业资金需求;同时加强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等的投放。三是加强市场教育,充分利用碳宣教服务业,通过高校、科研机构、培训机构、NGO等多元主体广泛开展普世性教育,推动公众践行绿色低碳行为和绿色消费,倒逼多产业转型。赋能新发展洞察新浪潮萌生新业态打造新引擎创设新服务谋划新未来63四、提升服务能力——深化放管服工作、建立交流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工作。持续加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特别是针对碳中和服务业企业,提供专业化和跟踪化服务,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对于碳中和服务业招引企业,成都高新区可对其采用“一企一策、一企一员”的服务模式,即每个招引企业和项目都专门为其制定专项引进政策、配备一名专职帮代办员,为企业解决落户、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点和障碍,避免企业开办审批走弯路。此外,还可建立数字化平台,一方面建设“一网通办”的智慧型政府,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一方面还可搭建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的企业机构清单、服务清单、产品清单,以科学分析产业发展现状,为促进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优化提供依据。创设交流平台,建立交流机制。交流平台可提供多元化、分布式、专业性、开放型的信息系统。成都高新区可以现有国际化组织和平台为依托,构建新型交流合作平台,为各类企业机构、专家教授、高校院所开展高频交流提供重要机制。成都高新区可考虑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成都)为核心平台,以中国—欧洲中心为核心场地,定期组织开展各类交流活动,推动建设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的国际化交流纽带,为碳中和服务业提供重要推广与合作平台。64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SPARK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成都)正发展成为成都“碳圈”的核心目前,成都市已有碳中和服务业产业积累,产业链条初显,但缺乏快速发展壮大的助推剂和黏合剂。201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与成都高新区联合打造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成都),项目下设的SPARK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成都)为国内首个UNDP主导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以其遍布120多个国家的创新实验室网络(AcceleratorLabs)为依托,旨在通过引入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推动科技、金融与社会创新,以证据和实践为后盾,以全新的思维与落地模式为抓手,应对全球发展挑战,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加速实现114。SPARK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成都)还发起INSPIRO可持续发展青年创业者社群,聚集来自中国和全球的杰出青年企业家,探讨科技向善,寻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过程中的国际商业合作机遇。INSPIRO在拉丁语中意为“灵感”,也象征这一项目的核心理念:创新(Innovative),可持续(Sustainable),同伴激励(Peer-Inspired),韧性(Resilient)和乐观(Optimistic)。INSPIRO已经开展了多项活动。2022年举办了INSPIRO碳服务科创路演聚集碳中和服务行业的领导者、知名影响力资本、研究机构专家、跨国企业和科技初创企业等创新资源,通过分享行业发展趋势,探讨创新机遇挑战,技术展示对接交流,从而促进各方携手合作,助力碳中和愿景的实现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115。SPARK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成都)的年度旗舰活动Re:Think会议汇聚了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学术界、私营部门和发展专家和践行者,共同探讨最新的发展思路和新兴趋势,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创新解决方案。主题范围涉及数字经济、创新金融、韧性城市建设,以及政、商、民协作推动公正且包容的低碳转型之路等重要发展议题。Re:Think2021“城市创新与零碳未来”会议于2021年12月在北京和成都两地成功举办,聚集了来自政府、国际组织、学界以及企业界的“超级大脑”开展跨界对话与交流,碰撞思维、分享经验。会议上的各国专家解读了国内外气候变化的政策趋势走向,探究了产业零碳化和零碳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并强调了加速可持续金融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会议重点关注城市对零碳转型的助推作用,以及“科技城市”和“高新区”在城市迈向低碳转型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116。2022年举办的首届Re:Think创新营以“低碳科技、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创新”为题,通过在线圆桌论坛,线上互动工作坊等形式,各科技企业代表、金融机构代表以及国际组织代表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展开交流讨论,探索未来以技术创新手段应对气候变化和加快成都高新区绿色转型升级新路径117。基于多类活动,SPARK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成都)广泛链接了成都、四川、中国和国际碳圈的知名企业、专家、高校及科研智库等,正逐渐发展成为其核心。这可为各主体提供高效的交流合作渠道,有效推动成都“碳圈”加快发展和扩张。案例:11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成都),https://undpsparklab.org/zh—CN/aboutUs115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碳”索未来,INSPRIRO碳服务科创路演回顾,https://mp.weixin.qq.com/s/WqaIqnb4aC1ELb2uq5sURg116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届Re:Think创新营回顾探讨低碳技术与绿色金融,共绘成都高新区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蓝图.https://mp.weixin.qq.com/s/WlM236LXYUEB40OLUjH—DA117联合国开发计划署,Re:Think2021激发城市潜力,共创零碳未来.https://mp.weixin.qq.com/s/ujKlH—schMP6fcw_r—_ofA赋能新发展洞察新浪潮萌生新业态打造新引擎创设新服务谋划新未来65图表15SPARK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成都)广泛链接碳中和服务业多方主体企业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西门子通威集团新网银行亿科环境其他政府专家绿色金融领域环境资源法领域环境政策领域碳市场领域低碳技术领域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环境政策与规划研究院其他机构世界银行社会价值投资联盟世界资源研究所落基山研究所其他66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118成都高新区天使投资子基金(第二批次)申报指南来了,http://www.cdht.gov.cn/cdht/c139592/2022-11/08/content_57ec804434d34da5b39e40cddc099501.shtml五、制定发展方案——充分考量服务业特点,制定定制化路径1.碳数据服务业发展路径以碳数据服务业为打造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的第一切入点,重点培育,通过建立数字化服务平台,汇聚多家专业企业,建立建成碳数据服务业产业集群,包含碳核算、碳核查、认证等多项服务,对标多项国内、国际标准为多类主体提供一站式、系统性的碳数据服务。成都高新区可依托当地碳足迹核算企业积累(例如亿科环境、碳迹科技等企业),在本地区优选行业推广碳足迹核算、碳标签运用试点工作,推动企业开展供应链管理,减少全流程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2.气候投融资服务业发展路径打破区域壁垒,以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为基础,成都高新区可依托作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的四川天府新区,推动转型金融发展。四川天府新区可适当让渡一些资源与职能给周边区域,带动成都高新区发展优势产业。天府新区还可与周边地区建立协同发展战略,并将成都高新区的转型工作纳入其中,有力提升成都高新区在投资与人才方面的吸引力。除此之外,成都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始终重视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作用,获批建设全国首批“十百千万”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推出总计3000亿元,力争2—3年将成都高新区打造为全国投资机构聚集的热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高地118。成都高新区可参照各类绿色低碳产业目录,综合考量区域发展现状、资源禀赋、碳排放情况等,联合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探索制定气候债券、气候基金支持目录,支持多类减缓气候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两方面工作。同时,充分发挥“绿蓉融”平台功能,定期遴选、认定各类推进绿色低碳产业转型项目。联合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建设企业和个人碳账户,充分融入到各类信贷、保险产品中,提高各类企业和个人减排意愿。例如:依托四川环交所,对标《碳金融产品》设计应用碳市场融资工具:碳债券、碳资产回购、碳资产抵押融资;碳市场交易工具:碳远期、碳掉期、碳期货、碳期权;碳市场支持工具:碳指数、碳保险、碳基金等,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推动多主体参与,实现温室气体快速减排。3.碳咨询服务业发展路径一方面加快培育本土碳咨询服务业专业企业,另一方面根据“碳中和服务业招引名单”开展招引工作,加快企业落地。成都高新区可主要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给予各类优惠政策,例如减税降费、人才补贴等多重优惠。同时依托本地区丰富咨询企业积累,积极推动其新设或扩大碳咨询服务业部门,并与其他碳中和服务业相互融通,为各类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碳中和、低碳发展领域工作提供专业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成都高新区还可依托周边丰富生态资源,全面盘活区域碳资产,实施增汇工程。4.碳法务服务业发展路径启动地方层面气候变化立法专项工作,进一步明确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主体和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的工作内容及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措施,实现各类与碳中和、低碳转型相关问题有法可依。加强建设绿色金融巡回法庭,以完整准确了解碳排放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及融资纠纷特点、法律适用等问题,同时还可为气候投融资、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赋能新发展洞察新浪潮萌生新业态打造新引擎创设新服务谋划新未来675.碳宣教服务业发展路径民众对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共识是打造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的最大动力。成都高新区可依托天府绿道及其他公园城市建设成果,设立展板,宣传低碳发展知识。同时定期或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举行各类活动,例如碳中和马拉松、骑行赛等多类活动,推动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还可进一步结合“碳汇天府”的碳普惠机制,将公众低碳行为兑换成碳积分。提高高校教育水平,普及深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课程。根据线下走访,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等领域课程在高校中尚不普及。这方面有深入研究的高校基本集中在本地最顶尖的几所高校。依托四川大学、清华四川互联网能源研究院等高校资源,设立相碳中和相关院系,培养专业人才。建议成都高新区可与国际机构及海外高校建立教资、师资互通的联系、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提升四川省高校在相关领域的能力建设。国内关于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教育不足的问题,还体现在相关课程设置分散、深度有限,没有在学科之间形成联动。例如:一些电力工程的专业设计仅包含了工程技术相关的课程,缺少对相关政策、市场方面有深度的课程,缺乏与现实的衔接,导致精通技术的学生缺乏对整体能源转型趋势的认知,可能会影响到研究成果的产业化。鉴于此,高校课程设置要避免学术化,以防在现实中缺乏适用性。“双碳”热点开路,在未成年人中普及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知识。当前,国内“双碳”目标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热点。成都高新区可在儿童与青少年学习的课程中,加入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节能降碳、环境保护等内容,这既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又能推动新一代加强对低碳环保的重视。68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第四节推进企业积极参与119ISO,ISO-14064,https://www.iso.org/standard/66453.html120IPCC工业过程.https://www.ipcc.ch/site/assets/uploads/2018/03/3_Industry_CN.pdf121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32150—2015紧跟发展潮流、立足时代风口、布局新兴赛道。各类碳中和服务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各类政策倾斜较多,市场需求较大,目前是企业布局业务的黄金时间。企业可考虑新设部门或新成立子公司专营碳中和服务业,在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为未来快速发展作出积极部署。具体来说,在环境、气候、金融、互联网等领域广泛挑选、吸纳人才,形成背景多元、能力综合的专业团队。聘请行业内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作为团队领导,积极拓展碳中和服务业全产业链业务。同时,广泛吸纳各类资金,占领市场份额,力争成为行业较大规模企业。开展碳排放核算、建设碳管理机制、实现碳中和目标。本研究提出企业机构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工具包和操作指引,助推低碳转型进程。具体来说,企业实现碳中和认证可通过以下四个步骤:1.核算企业碳排放基线2.制定碳中和目标核算企业碳排放即计算企业在完整一年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总量。碳排放核算主要可参照ISO-14064标准计算企业范围一排放(企业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例如燃料燃烧的排放)、范围二排放(企业外购能源产生的排放,例如电力、蒸汽等)、范围三排放(企业其他间接排放,例如外购服务、上下游运输和分销)119。具体来说,可先搜集企业一年内经营数据(活动数据),并运用如下公式计算排放量:温室气体(GHG)排放=活动数据(AD)×排放因子(EF)其中排放因子(EF)可采用IPCC关于各类活动的排放因子数据和规范120或是中国关于各类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121。例如,某企业通过计算得出,2021年企业范围一、范围二的碳排放总量达10万吨。企业可考虑从三方面设立碳中和目标。一是确定目标可实现。企业需根据自身发展水平、排放水平,以及所处行业对企业的碳减排期望和要求设定碳中和目标。二是确定目标类型。若企业规模较大、排放水平较高,可考虑对标全球温升1.5℃目标或其他温升情景,设定减排目标。三是确定目标范围。企业需要明确碳减排目标的覆盖范围(是否包括范围三)。例如,企业结合自身意愿、实际排放现状、企业减排空间制定碳中和目标,将在2025年实现运营碳中和(范围一和范围二)。赋能新发展洞察新浪潮萌生新业态打造新引擎创设新服务谋划新未来69122四川环交所,项目中心,https://it.sceex.com.cn/wx_v2/public/static/h5/index.html?#/pages/tabbar/projectCenter/projectCenter3.制定碳中和时间表和路线图4.开展碳中和认证在制定碳中和目标后,企业可制定碳中和行动方案,从两方面实现碳中和目标。一是减排,企业可通过采取提高能效、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等方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二是抵消,企业可将无法进一步减少的碳排放通过购买碳信用的方式抵消。例如某企业在未来4年(2022—2025年)内采取各类措施,每年减少2万吨,4年内共计减少8万吨碳排放,即2025年碳排放量为2万吨。企业可在“碳惠天府”购买2万吨开发项目碳减排量(CDCER)以抵消排放,实现碳中和。CDCER价格约为13元每吨(减排项目为“简阳能源替代001”,价格为2022年12月5日获取)122。目前CDCER价格稳定,无须提前购买。企业可寻找专业机构进行碳中和认证。例如,企业可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TI华测认证、SGS,认证企业实现碳中和。例如,某企业实现碳中和后委托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进行碳中和认证。内容举例核算企业碳排放基线计算企业在完整的一年运营过程中碳排放总量2021年企业碳排放总量达10万吨某企业决定将在2025年实现碳中和某企业实现碳中和后委托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进行碳中和认证●某企业4年内碳排放每年减少2万吨●购买2万吨开发项目碳减排量(CDCER)以抵消排放●确定目标可实现●确定目标类型●确定目标范围●减排,企业通过各类方式方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抵消,企业可购买碳信用企业可寻找专业机构进行碳中和认证制定企业碳中和目标制定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开展碳中和认证图表16企业实现碳中和的四步骤70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频发,逆全球化趋势抬头,能源安全焦虑在全球范围正在不断攀升,这给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转型进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叠加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加速推进双碳转型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时不我待。虽然面临诸多挑战,成都高新区仍然在净零排放目标上坚持初心,砥砺前行。面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凝聚共识,协同治理。全球各国和地区之间的双边及多边合作与交流对低碳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意义重大。打造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对于成都高新区管委会管理部门和相关实施主体来说,在概念、实施目标及思路、实施内容等方面无现成实践经验可用,需要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和研究。通过我们大量的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和线下走访多方展开调研与深入交流,欣喜地发现成都高新区具备打造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的多重优势,产业业态初显,亟待培育。当前正是碳中和服务业培育较好的发力窗口期。未来碳中和服务业将成为成都高新区的新名片,需要我们抓住时代机遇,加快建设步伐;碳中和服务业将成为成都高新区的支柱新产业,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碳中和服务业将推进成都高新区建成新枢纽,立足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可广泛服务于西南地区、中国和世界。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对打造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提出了发展定位以及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并进一步谋划多方面的发展策略和对应路径,描绘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建设的路径图和施工图。我们相信随着成都高新区持续推行开放政策、鼓励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环境、开展深度交流,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将得到快速发展,现有低碳工作将进一步深入,逐步探索出一条通往净零碳排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赋能新发展洞察新浪潮萌生新业态打造新引擎创设新服务谋划新未来71附录本研究可能存在以下局限性。首先,碳中和服务业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尚未有机构或组织明确提出,也暂无明确定义与范围。因此,本研究提出的碳中和服务业,及碳数据、气候投融资、碳咨询、碳法务、碳宣教五个细分类别的定义与范围时可能存在偏差和覆盖不全的问题。其次,基于各类碳中和服务业服务主体、服务内容不同、产业生态位不同的考量,本研究还提出了针对不同碳中和服务业的区别化发展策略。但各类碳中和服务业产业发展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关系,且产业链交织复杂,因此本研究提出的发展策略和实际发展可能有所偏差。最后,本研究提出的打造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的发展方案与路径,在区域层面引导、国家和省市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和企业机构参与提出多项不同具体举措,但未对具体的方案与措施开展可行性研究。并且由于前期研究较为宏观,本研究提出的策略主要为战略性的,缺少部分具体的、可落地策略。因此,本研究提出的路径可实施性尚待实际验证,仅可为成都高新区培育和发展碳中和服务业枢纽提供部分参考。研究局限性感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成都高新区管委会的指导与支持。本项研究也获得了专家团队给予的建议与指导,专家团队(按姓氏首字母排序)包括:崔金星(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丁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葛兴安(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刘莉(成都市金融监管局)、廖文杰(四川大学)、毛颖(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聂兵(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向柳(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周冀(四川省高院环资庭、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赵锐(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曾蔷(四川新开元律师事务所)、张新蓉(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在此表示由衷的谢意。本报告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成都)支持,项目支持团队(按姓氏首字母排序)的成员:代雨薇、龚君、梁洁、PaulYoung、石蓉、吴志强、赵越、赵滢喆。研究及编写团队的成员:李文、王肖阳、石靖、陈永红、金能、彭绮梅、蒯越、杨紫荆、江蕴臻、林剑群、应江月。致谢72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本报告所引材料不在任何程度或方面明示或暗示联合国对于任何国家、地域、城市或地区的法律地位或合法性,以及其版图及边界划分的立场和观点。本报告所述观点仅代表编写团队的研究成果,不代表联合国(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成员国(包括中国)、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成都高新区管委会的相关工作的执行依据。报告中所提及的企业和未提及的但具有相似性质的情况,不代表其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成都高新区管委会的认可或推荐。本报告由社会价值投资联盟(CASVI)提供研究内容和设计。编写团队已尽可能地确保报告所引用数据的准确性,但不为因数据应用所导致的任何后果承担责任。2023年3月©SPARK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成都)保留一切权利如果问题或建议,请联系邮箱:info@undpsparklab.org未经许可,不得发布,转载或引用。免责声明73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对气候变化控制全球升温,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至关重要,实现碳中和是系统工程,需要从法律、政策、产业、社会、科技、金融、文化等全方位实现变革,通过创新发展聚焦实现碳中和的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文化服务等,形成碳中和服务新业态,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新的经济增长领域。本报告以成都市高新区为对象,详细分析了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的碳中和服务现状和发展趋势,在中国首次系统研究了碳中和服务业的定义、范畴、服务类别,提出了在中心城市构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的策略与路径,对于成都市政产学研结合发展碳中和服务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全国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推广意义。建议加强本项目的成果应用,促进政府出台支持政策,支持重点行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打造碳中和服务产品示范。唐鋆磊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峨眉计划特聘专家、成都市蓉漂计划特聘专家西南石油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四川天府永兴实验室科技创新部负责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既是挑战,更带来机遇。碳中和服务业正是与双碳目标背景相伴而生的新兴产业。本报告创新性地将目光聚焦于这一新兴产业,首次提出了碳中和服务业的定义,并以成都高新区为范例开展策略研究,就成都高新区打造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的策略与路径建言献策。期待成都高新区开展相关工作,壮大碳中和服务业,并将经验推广应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马蔚华社会价值投资联盟主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指导委员会委员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董事长中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面向服务“双碳”的百万亿级投融资市场,碳中和服务业事实上已经悄然而生,相应的研究却明显滞后。本报告作为首份聚焦碳中和服务业的研究成果,从碳中和服务业定义范畴、服务类型、发展路径、具体案例等角度深入进行了业态与范式研究,就政产学研用协同推进碳中和服务业发展提出了高水准的对策建议。以成都高新区为主要研究样本,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其他地方推进碳中和服务业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何锦峰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董事长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主要负责人四川省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专家点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