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建议:我们认为随着绿氢制取技术成熟,以及风光等可再生能源
装机占比提升,绿氢成长空间将进一步打开,制氢和燃料电池企业有
望充分受益,建议关注:1)电解槽技术成熟,有望快速实现项目落
地的公司,推荐标的:隆基绿能、阳光电源、明阳智能,受益标的:
科威尔;2)拥有成熟燃料电池产品的公司,受益标的:亿华通等。
“灰氢”是目前最主要的氢气来源。根据中国氢能联盟数据统计,
2022 年我国氢气的产量达到 4004 万吨,煤制氢是最主要的制氢途
径,2021 年煤制氢占比 62%。全球来看,根据 IEA 数据统计,2021
年全球氢气总产量为 9400 万吨,其中,天然气制氢占比 55%,煤制
氢占比 17%,工业副产氢占比 16%。
工业副产氢产地覆盖范围广,资源负荷中心都具备一定产能,潜在产
能超 1000 万吨。与可再生能源丰富的西北地区相比,工业副产氢可
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和广东地区,与氢能应用先发地区相匹配。目前
我国的焦炉煤气、氯碱化工、合成氨及合成甲醇、丙烷脱氢等工业每
年能够提供百万吨级的副产氢气供应,工业副产氢可在氢能产业发展
初期提供低成本、分布式氢源,有利于氢能的快速发展。
绿氢制备降本空间大,远期绿氢成本与灰氢持平。远期来看,碱性电
解槽制氢成本和 PEM 电解槽制氢成本的降幅分别达到 63.1%和
73.8%。碱性电解槽制氢成本的降低主要受益于电耗及电价的降低带
来的运营成本下降,以及寿命的延长带来的固定资产均摊成本下降,
两者的降幅分别达到 78.0%和79.5%。PEM 电解槽制氢成本的降低主
要受益于电价的下降,以及国产化替代带来的设备成本下降叠加寿命
延长带来的均摊成本下降,两者的降幅分别达到 94.2%和57.8%。截
至2023 年上半年,中国电解槽名义总产能超过 14GW,其中碱性电
解槽占比约 94%,PEM 电解槽约 6%。目前行业较为分散,大部分厂
商碱性电解槽产能在 0.5-1.5GW 之间。为实现绿氢加速放量,降本增
效是当前技术迭代的重心,电解槽向着高单体制氢量、低能耗的方向
快速发展。
风险提示:制氢降本不及预期,氢气储运发展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