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1页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表格(F-CCER-PDD)第1.0版项目设计文件(PDD)项目活动名称云南普洱科茂林化有限公司碳汇造林项目项目设计文件版本01项目设计文件完成日期2015年8月25日项目补充说明文件版本-项目补充说明文件完成日期-申请项目备案的企业法人普洱科茂林化有限公司项目业主普洱科茂林化有限公司项目类型和选择的方法学领域14:造林;AR-CM-001-V01《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预计的温室气体年均减排量36,667.9tCO2当量/年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2页A部分.项目活动描述A.1.项目活动的目的和概述森林碳汇是利用森林本身的光合作用,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将其吸收或者固定在植被中,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以此为出发点,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公约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尤其是1997年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在其清洁发展机制中提出了有关土地利用变化、农业和林业等方面活动的碳汇。与此同时,我国也积极参与并开展与林业碳汇项目有关的活动,包括林业碳汇项目规则的国际谈判,中国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以及在中国开展林业碳汇试点项目等。2005年2月,国家林业局召开碳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提出碳汇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补偿的一种重要途径,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投融资渠道。近年来,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潮流,国家高度重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要“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即提高国内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2014年,国家林业总局提出各地应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积极开展林业碳汇自愿交易。碳汇造林项目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包括林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并对造林和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造林活动。云南普洱科茂林化有限公司碳汇造林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或“项目”)是通过人为造林活动,从而达到增加碳吸收、保护碳储存,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活动。本项目位于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德安乡、梅子镇、德化镇3个行政乡镇,造林面积共计47,848亩,主要栽植思茅松、西南桦及水冬瓜(桤木)3种乔木树种。本项目在增加森林碳汇的同时,对于推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1、通过造林活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产生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量,发挥碳汇造林项目的试验和示范作用;2、增强项目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加快森林恢复进程,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3、增加当地农户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预计在30年计入期(即2005年3月至2035年2月)内,产生1,100,038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的减排量,年均减排量为36,667.9tCO2-e。A.2.项目活动地点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3页A.2.1.省/直辖市/自治区,等云南省A.2.2.市/县/乡(镇)/村,等本项目位于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宁洱县”)德安乡、梅子镇、德化镇3个行政乡镇。A.2.3.项目地理位置宁洱县东与墨江县、南与思茅区和江城县、西与景谷县、北与镇沅县接壤,地处普洱中心地带,距普洱中心城区46公里。北纬22°59′~23°26′,东经100°54′~101°14′。辖区总面积3670平方公里,热区土地面积240万亩,县城年平均气温18.2℃,降水量1398.4毫米,日照1921.2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发展林业、茶叶、烤烟、咖啡、蚕桑等产业的较适宜地;全县现有林地面积425.5万亩,森林覆盖率74.04%,活立木畜积量2076万立方米。本项目造林位置图如下:云南省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4页建林位置图A.1宁洱县碳汇造林位置图A.2.4.项目地理边界项目地理边界是指由拥有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项目业主或其他项目参与方实施的碳汇造林项目活动的地理范围。一个项目活动可以在若干个不同的地块上进行,但每个地块都应有特定的地理边界。该边界不包括位于两个或多个地块之间的土地。本项目的地理范围由多个造林地块组成,各地块(小班)信息见下表A.1。表A.1项目造林地理边界乡镇地点(地块)树种名称小计面积(亩)地理位置德安南滩河思茅松4788东经101°12′49"至101°14′09",北纬23°22′13"至23°23′34"西南桦(块状混交)梅大厂箐思茅松1788东经101°12′46"至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5页子西南桦(块状混交)101°13′45",北纬23°25′24"至23°26′23"德化岔河山思茅松5454东经100°50′31"至100°52′05",北纬23°05′22"至23°07′11"德安南滩河思茅松4488东经101°12′33"至101°14′13",北纬23°23′01"至23°24′18"西南桦(块状混交)水冬瓜(块状混交)德化曼蚌百果树梁子思茅松2089东经100°47′50"至100°49′04",北纬23°00′09"至23°01′12"德安南滩河思茅松5809东经101°12′45"至101°14′18",北纬23°23′38"至23°25′29"西南桦(块状混交)水冬瓜(块状混交)德化坡头山思茅松3840东经100°47′46"至100°49′16",北纬22°59′06"至23°00′17"德化大竹林箐思茅松6082东经100°47′06"至100°48′44",北纬23°05′01"至23°06′29"西南桦(块状混交)德安南滩河思茅松5597东经101°14′08"至101°14′57",北纬23°23′22"至23°25′27"西南桦(块状混交)水冬瓜(块状混交)德化大岔路思茅松5820东经100°46′47"至100°48′47",北纬23°01′15"至23°02′37"西南桦(块状混交)德化小河边思茅松2093东经100°45′44"至100°46′58",北纬23°04′56"至23°05′30"西南桦(块状混交)A.3.环境条件A.3.1.地势地貌宁洱县全境皆山,地貌纵横交错,地质构造属喀斯特地貌。宁洱县地处横断山脉南段。东西遥对的把边江和小黑江沿县界呈帚状向南扩展,无量山脉纵穿南北,形成分水岭。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海拔差距大,平均每公里海拔高度下降22米。最高点为梅子乡与景谷县交界的干坝子大山,海拔为2851.1米;最低点为黎明乡窑房把边江与勐野江的合江口,海拔551.7米。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6页A.3.2.水文特征项目区境内属澜沧江水系,为澜沧江中游,区境内有大小河流135条,水资源总量57.7亿m3,地表径流22.16亿m3,集水面积313.2km2,落差均在20~200米以内,河流交叉纵横,分别依山势向东、南、西、北方流去,最后注入澜沧江水系。A.3.3.土壤情况特征项目区林地的土壤主要有赤红壤和红壤。成土母质多为泥质岩的分化物,质地疏松,含石量居中,蓄水排水性均良好。A.3.4.气象条件项目区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兼有热带、中亚热带、南温带等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8.2℃,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2℃,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无霜期334天,年均降雨量1414.9毫米,5月至10月为雨季。年平均日照时数1921.2小时。A.3.5.植被状况项目区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气候类型。海拔1302米,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水、热、土条件,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最佳客观外部环境。A.4.采用的技术和(或)措施A.4.1.本项目采用的技术标准或规范1)《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2)《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GB/T15782-2009)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4)《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5)《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18337.2-2001)6)《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国家林业局气候办,2010年11月7)《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9)《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7908)10)《林木育苗技术规程》(DB531062-1997)11)《云南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标准》DB53/062-2006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7页12)《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发改气候[2012]1668号)A.4.2.采用的措施项目共涉及残次林地人工造林小班11个,面积47848亩。A.4.2.1.林种配置树种主要栽植思茅松、西南桦及水冬瓜3种乔木树种。项目造林按照工程建设要求,采用优质壮苗造林,苗木标准依据《云南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标准》(DB53/062-2006),造林苗木要求达到Ⅰ、Ⅱ级苗木标准。详见下表A.2。表A.2项目造林苗木规格一览表树种名称苗木种类苗龄(年)苗木等级综合控制指标I级苗II级苗地径cm>苗高cm>地径cm>苗高cm>思茅松容器苗0.3-00.1580.10~0.155~8叶色正常西南桦容器苗0.6-00.20200.15~0.2015~20叶色正常桤木容器苗0.8-0.70.60450.40~0.6020~45叶色正常A.4.2.2.整地方式及栽植技术造林方法采用植苗造林,人工明穴栽植,栽植时间以冬末春初为宜。苗木栽植时应做到随起随栽,苗正根舒,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分层覆土踩实,穴面覆一层虚土,栽植深度比苗木茎基原土印深2-3cm。为了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现有碳库,本项目将禁止炼山和全垦整地。采用穴状割杂的方式清理林地,清理栽植穴周边的杂草。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8页A.4.2.3.造林模式参照《造林技术规程》及项目设计有关要求,根据项目造林目的、树种特性,并结合宁洱县林木生长和立地条件现状,确定项目造林技术模型设计如下表A.3。表A.3项目造林技术模型设计表地点(地块)树种名称种植密度(株/亩)株行距植穴的规格南滩河思茅松1382.2m×2.2m30cm×30cm×30cm西南桦(块状混交)1382.2m×2.2m大厂箐思茅松1672m×2m30cm×30cm×30cm西南桦(块状混交)672m×2m岔河山思茅松1382.2m×2.2m30cm×30cm×30cm南滩河思茅松1072.5m×2.5m30cm×30cm×30cm西南桦(块状混交)1072.5m×2.5m水冬瓜(块状混交)1072.5m×2.5m曼蚌百果树梁子思茅松1072.5m×2.5m30cm×30cm×30cm南滩河思茅松1382.2m×2.2m30cm×30cm×30cm西南桦(块状混交)1382.2m×2.2m水冬瓜(块状混交)1382.2m×2.2m坡头山思茅松1072.5m×2.5m30cm×30cm×30cm大竹林箐思茅松1382.2m×2.2m30cm×30cm×30cm西南桦(块状混交)1382.2m×2.2m南滩河思茅松1382.2m×2.2m30cm×30cm×30cm西南桦(块状混交)1382.2m×2.2m水冬瓜(块状混交)1382.2m×2.2m大岔路思茅松1072.5m×2.5m30cm×30cm×30cm西南桦(块状混交)1072.5m×2.5m小河边思茅松1382.2m×2.2m30cm×30cm×30cm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9页西南桦(块状混交)1382.2m×2.2mA.5.项目业主及申请备案法人项目业主名称申请项目备案的企业法人受理备案申请的发展改革部门普洱科茂林化有限公司普洱科茂林化有限公司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A.6.项目土地权属和核证减排量(CCER)的权属项目林地使用权属项目业主所有。项目前土地均为郁闭度<0.20的疏残林地。项目土地权属清晰,项目地块亦不存在土地权属的争议。项目种植的林木最终收益归林地所有权者所有。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归项目业主所有。A.7.土地合格性评估项目区土地符合方法学AR-CM-001-V01所规定的土地合格性的要求。具体如下:1)项目区所涉及的11个小班自2005年2月16日以来至本项目实施一直为疏残林地,总面积47,848亩;2)项目区土壤类型为赤红壤和红壤,不属于湿地或有机土。A.8.林业项目减排量非持久性问题的解决方法本项目采用签发有时效的核证减排量的方法以解决林业碳汇项目减排量的非持久问题。核证减排量的有效期与计入期相同,有效期为30年。B部分.选定的基线和监测方法学的应用B.1.采用的方法学采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方法学《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本项目设计文件中简称为《方法学》),编号为AR-CM-001-V01。B.2.方法学适用性本项目完全符合AR-CM-001-V01方法学要求的适用条件,具体如下: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10页(1)自2005年2月16日以来至实施项目活动前,造林项目地块为郁闭度<0.20的疏残林地。大部分土地为草本植物、灌木和零星分布的乔木覆盖,达不到森林标准。项目区林地林权清晰,无纠纷。(2)项目区内为赤红壤和红壤,不属于湿地和有机土的范畴。(3)本项目所开展造林活动,不违反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国家造林技术规程。(4)本项目活动对土壤扰动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沿等高线整地,造林植穴规格为30cm×30cm×30cm,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土壤的扰动;且造林密度小于等于167株/亩,土壤扰动面积比例为2.25%1,远低于10%,并且不重复扰动。(5)本项目不采取炼山整地以及其他人为火烧的营林方式。(6)项目活动不移除地表枯落物、不移除伐根、枯死木和采伐剩余物。(7)本项目的造林地块属国家规定的林业用地,在基线情景和项目情景均无任何农业活动。因此,不存在项目实施前已有农业活动(作物种植、放牧)转移的情况。B.3.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选择本项目造林活动的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根据方法学AR-CM-001-V01的规定选择如下:表B.1碳库选择碳库是否选择说明理由/解释地上生物量是造林活动主要的碳库地下生物量是造林活动主要的碳库枯死木否根据方法学的适用条件,保守地忽略该碳库枯死物否根据方法学的适用条件,保守地忽略该碳库土壤有机碳否根据方法学的适用条件,保守地忽略该碳库木产品否根据方法学的适用条件,保守地忽略该碳库表B.2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选择温室气体排放源温室气体种类是否选择说明理由/解释10.09m2(穴口最大面积)167(每亩最大株数)/666.67m2=2.25%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11页生物质燃烧CO2否生物质燃烧所导致的CO2排放已在碳储量变化中考虑。CH4是项目计入期内发生森林火灾时,要考虑生物质燃烧所引起的CH4排放;没有发生森林火灾时,则不选择。N2O是项目计入期内发生森林火灾时,要考虑生物质燃烧所引起的N2O排放;没有发生森林火灾时,则不选择。B.4.碳层划分B.4.1.事前基线分层根据方法学AR-CM-001-V01的要求及实地调查,事前基线碳层以造林活动前项目地散生木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划分,划分结果见表B.3。共划分为6个事前基线碳层,其中,碳层BSL-1、BSL-2是位于德安乡的造林地、碳层BSL-3、BSL-4是位于梅子镇的造林地、碳层BSL-5、BSL-6是位于德化镇的造林地。表B.3事前基线碳层划分表碳层编号地点面积(亩)散生木灌木草本植物乡镇优势树种平均树龄每顷株数平均盖度(%)平均高度(厘米)平均盖度(%)平均高度(厘米)BSL-1德安20147思茅松2560252507080BSL-2德安535西南桦2824252507080BSL-3梅子1723思茅松3075202707590BSL-4梅子65西南桦3016202707590BSL-5德化25213思茅松3155252206570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12页BSL-6德化165西南桦3020252206570B.4.2.事前项目分层项目主要依据造林时间、造林类型以及混交造林树种配置差异将项目事前碳层划分为11个碳层。如表B.4所示。表B.4项目事前碳层划分表项目碳层编号地点(地块)树种名称种植密度(株/亩)面积(亩)造林开始时间PROJ-1南滩河思茅松13841382005.03.03西南桦(块状混交)138650PROJ-2大厂箐思茅松16716382005.03.03西南桦(块状混交)67150PROJ-3岔河山思茅松13854542005.03.03PROJ-4南滩河思茅松10739592006.03.05西南桦(块状混交)107485水冬瓜(块状混交)10744PROJ-5曼蚌百果树梁子思茅松10720892006.03.05PROJ-6南滩河思茅松13850592007.03.08西南桦(块状混交)138600水冬瓜(块状混交)138150PROJ-7坡头山思茅松10738402007.03.08PROJ-8大竹林箐思茅松13858322007.03.08西南桦(块状混交)138250PROJ-9南滩河思茅松13848972008.03.01西南桦(块状混交)138500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13页水冬瓜(块状混交)138200PROJ-10大岔路思茅松10752202008.03.01西南桦(块状混交)107600PROJ-11小河边思茅松13817932008.03.01西南桦(块状混交)138300合计47848B.5.基线情景识别与额外性论证B.5.1.基线情景识别根据方法学AR-CM-001-V01中规定,造林项目基线情景的识别须具有透明性,基于保守性原则确定基线碳储量。识别在没有拟议造林项目活动的情况下,项目边界内有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真实可靠的土地利用情景。根据当地土地利用情况的记录、实地调查资料、利益相关者提供的数据和反馈信息等途径来识别可能的土地利用情景。亦可走访当地专家、调研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在拟议项目运行期间关于土地管理或土地投资的计划。通过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与利益相关方的访谈,结合有关证明材料,识别并遴选出不违反任何现有的法律法规、其他强制性规定以及国家或地方技术标准的土地利用基准线情景有2个:情景1:项目区将长期保持当前的疏残林地状态;情景2:不作为CCER的拟议造林项目。B.5.2.额外性论证根据方法学AR-CM-001-V01规定的方法步骤,首先对B.5.1遴选出的两种土地利用情景进行障碍分析。(1)障碍分析根据方法学AR-CM-001-V01规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障碍分析:①投资障碍:对于情景2,不作为CCER的拟议造林项目。项目区属于欠发达地区,当地社区群众经济比较困难,地方财政比较紧张,没有资金投资造林;此外,投资营造乡土树种组成的人工林,在20-30年内没有经济回报,因此没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14页有商业吸引力。在这种背景下,由于缺乏财政补贴和非商业性投资,正如过去20多年来一样,项目地块一直处于疏残林荒山荒地的状态。因此,情景2存在投资障碍,可将其剔除。情景1不存在投资障碍,保留情景1。②生态条件障碍:项目地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在逐步退化,造林存在生态条件障碍。情景1不存在生态条件障碍,保留情景1。从以上分析可知,情景2存在投融资障碍和生态条件障碍,剔除情景2。而情景1不存在任何障碍,因此确定情景1为拟议项目的基线情景。(2)普遍性做法分析:拟议项目所在地不存在类似的造林活动。由于政府规定项目地为林业用地,其它非林业范畴的土地利用方式是非法的。在没有拟议碳汇造林项目时,普遍性做法正如过去20多年来一样,项目地在未来将保持当前的疏残林地的状态,即基线情景。而通过实施拟议的碳汇造林项目,不仅为当地引入非商业投资和技术,通过项目培训,提高当地劳动力的造林及营林技能,而且能够提高项目区林地生产力,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从而实现增加净碳汇量、减缓气候变暖、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增加农民收入等多功能经营的目标。在具有可比性的地理范围、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制度框架以及投资环境下,项目所在地的类似碳汇造林项目都已开展或申报了CCER减排机制。因此,拟议的碳汇造林项目活动不是普遍性做法。根据以上障碍分析和普遍性做法分析结果,确定拟议碳汇造林项目具有额外性。B.6.项目减排量(项目净碳汇量)的事前预估B.6.1.基线碳汇量>>基线碳汇量,是指在基线情景下项目边界内各碳库的碳储量变化量之和。根据方法学AR-CM-001-V01的适用条件,在无林地上造林,基线情景下的枯死木、枯落物、土壤有机质和木产品碳库的变化量可以忽略不计,统一视为0。考虑到方法学未提及草本碳库计量方法,且项目草本碳库量极低,为保护多样性,在造林时尽量保留原有的草本,因而草本碳库的变化量可忽略不计。因此,本项目只考虑项目造林地上基线散生木及灌木生物量碳库中的碳储量变化。基线碳汇量采用公式(1)进行计算:ΔCBSL,t=ΔCTREE_BSL,t+ΔCSHRUB_BSL,t(1)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15页式中:ΔCBSL,t=第t年的基线碳汇量;tCO2-e/aΔCTREE_BSL,t=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基线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tCO2-e/aΔCSHRUB_BSL,t=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基线灌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tCO2-e/aB.6.1.1.散生木碳储量计量模型根据方法学AR-CM-001-V01规定,采用“生物量方程法”估算项目边界内基线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1)散生木树种生物量方程由于方法学所AR-CM-001-V01没有提供适合本项目树种的生物量方程,因而本节选取国内公开发表刊物的生物量方程作为本项目生物量碳储量的计算。各基线散生木生物量方程见表B.5。表B.5基线生物量方程表树种生物量方程来源及说明思茅松Ws=0.0624D^2.7126(2)陈庆等“云南普洱地区思茅松林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西南桦Wtotal=0.0629D^2.6875(3)刘云彩等(2008)“西南桦人工林单株生物量的回归模型”注:1.表中思茅松林生物量方程中Ws为单位面积总生物量(tdm/ha);西南桦生物量方程中Wtotal为全树生物量(kg/株);D表示胸径(cm)。2.基线碳层中思茅松为散生木,达不到森林阈值,此处用思茅松林生物量方程预测基线碳层生物量实为保守算法。(2)散生木树种碳储量计量模型根据思茅松林生物量方程,可计算思茅松林碳储量如下:C思茅松_BSL=WsA思茅松_BSLCF思茅松_BSL44/12(4)式中:C思茅松_BSL=基线碳层思茅松碳储量(tCO2-e/a);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16页A思茅松_BSL=基线碳层思茅松生长面积(ha);CF思茅松_BSL=基线碳层思茅松生物量中的含碳率(tC/t.d.m);根据西南桦生物量方程,可计算西南桦碳储量如下:C西南桦_BSL=WtotalN西南桦_BSLA西南桦_BSLCF思茅松_BSL44/12(5)式中:C西南桦_BSL=基线碳层西南桦碳储量(tCO2-e/a);N西南桦_BSL=基线碳层西南桦株数(株/ha)A西南桦_BSL=基线碳层西南桦生长面积(ha);CF西南桦_BSL=基线碳层西南桦生物量中的含碳率(tC/t.d.m);相关参数,详见B.6.4.事前确定的不需要监测的数据和参数。B.6.1.2.灌木碳储量计量模型根据方法学AR-CM-001-V01规定,项目边界内基线灌木生物质碳储量计算方法如下:CSHRUB_BSL,i,t=CFS(1+RS)ABSL,i,tBSHRUB_BST,i,t44/12(6)式中:CSHRUB_BSL,i,t=第t年时,第i基线碳层灌木生物质碳储量;tCO2-eCFS=灌木生物量中的含碳率;tC/t.d.m.,缺省值为0.47RS=灌木的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之比;无量纲ABSL,i,t=第t年时,第i基线碳层的面积;haBSHRUB_BST,i,t=第t年时,第i基线碳层平均每公顷灌木地上生物量;td.m/hai=1,2,3,……基线碳层t=1,2,3,……自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44/12=将C转换为CO2的分子量比值灌木平均每公顷生物量采用“缺省值”法进行估算: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17页灌木盖度<5%时,平均每公顷灌木生物量视为0;灌木盖度≥5%时,按下列方式进行估算:BSHRUB_BST,i,t=BDRSFBFORESTCCSHRUB_BST,i,t(7)式中:BDRSF=灌木盖度为1.0时的平均每公顷灌木地上生物量,与项目实施区域的平均每公顷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比值;无量纲BFOREST=项目实施区域的平均每公顷森林地上生物量;td.m/haCCSHRUB_BST,i,t=第t年时,第i基线碳层的灌木盖度,以小数表示(如盖度为10%,则CCSHRUB,i,t=0.10);无量纲i=1,2,3,……基线碳层t=1,2,3,……自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相关参数,详见B.6.4.事前确定的不需要监测的数据和参数。B.6.1.3.基线碳汇量根据B.6.1.1及B.6.1.2中公式和参数,计算得出项目计入期内基线散生木及灌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进而计算得出在整个项目计入期内每年的基线碳汇量,见表B.6。表B.6基线碳汇量年份基线碳汇量(tCO2e/a)累计(tCO2e/a)20062,263.82,263.820072,614.84,878.620082,469.87,348.420092,574.39,922.720102,682.612,605.320112,794.315,399.620122,908.918,308.520133,026.321,334.720143,146.224,480.920153,268.727,749.620163,393.631,143.220173,520.834,664.020183,764.338,428.320193,813.442,241.7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18页20203,949.646,191.320214,088.250,279.620224,229.154,508.620234,372.258,880.820244,517.563,398.320254,665.168,063.420264,814.872,878.220274,966.777,844.920285,120.782,965.620295,276.988,242.520305,435.293,677.720315,595.699,273.420325,758.1105,031.520335,922.7110,954.220346,089.3117,043.520356,258.0123,301.5B.6.2.项目碳汇量项目碳汇量,等于拟议的项目活动边界内各碳库中碳储量变化之和,减去项目边界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基于保守原则,项目情景下,均不考虑项目边界内灌木、枯死木、枯落物、土壤有机碳、收获的木产品等碳储量的变化,故均为0;根据方法学AR-CM-001-V01的适用条件,项目活动不涉及全面清林和炼山等有控制火烧,因此主要考虑项目边界内森林火灾引起生物质燃烧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对于项目事前估计,由于通常无法预测项目边界内的火灾发生情况,因此不考虑森林火灾造成的项目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即温室气体排放为0。故只考虑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B.6.2.1.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质碳储量计量模型根据所采用的方法学要求,为保证与基线情景下选择的计算方法一致,本项目采用与基线情景一致的“生物量方程法”估算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量碳储量的变化量。项目各林木中的思茅松及西南桦生物量方程采用表B.5的基线散生木生物量方程(见表B.5)。实际计算时,用字母下标“PROJ”代替公式中的字母下标“BSL”。因方法学所AR-CM-001-V01没有提供适合本项目水冬瓜的生物量方程,因而本节选取国内公开发表刊物的生物量方程作为水冬瓜生物量碳储量的计算。水冬瓜生物方程见表B.7。B.7项目林木生物量方程表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19页树种生物量方程来源及说明水冬瓜W=0.095167(D2H)0.847291(8)李贵祥等(2006)“滇中高原桤木人工林群落特征及生物量分析”注:1.表中W为单位面积总生物量(tdm/ha);D表示胸径(cm);H表示树高(m)。根据水冬瓜生物量方程,可计算水冬瓜碳储量如下:C水冬瓜_PROJ=WA水冬瓜_BSLCF水冬瓜_BSL44/12(9)式中:C水冬瓜_PROJ=项目碳层水冬瓜碳储量(tCO2-e/a);A水冬瓜_PROJ=项目碳层水冬瓜种植面积(ha);CF水冬瓜_PROJ=项目碳层水冬瓜生物量中的含碳率(tC/t.d.m);相关参数,详见B.6.4.事前确定的不需要监测的数据和参数。B.6.2.2.项目碳汇量根据表B.5及表B.7中林木生物量方程和上述林分碳储量计量模型,计算得出各造林树种在整个项目计入期内每年的林木生物质碳储量,及项目边界内林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进而根据碳库选择结果和公式(10)和(11),得到事前预估的项目碳汇量,结果见表B.8。ΔCACTURAL,t=ΔCP,t-GHGE,t(10)式中:ΔCACTURAL,t=第t年时的项目碳汇量;tCO2-e/aΔCP,t=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所选碳库的碳储量变化量;tCO2-e/aGHGE,t=第t年时由于项目活动的实施所导致的项目边界内非CO2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事前预估时设为0;tCO2-e/a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所选碳库碳储量变化量的计算方法如下:ΔCP,t=ΔCTREE_PROJ,t=ΔC思茅松_PROJ,t+ΔC西南桦_PROJ,t+ΔC水冬瓜_PROJ,t(11)式中: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20页ΔCTREE_PROJ,t=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量碳储量的变化量;tCO2-e/a对于项目事前估计,由于无法预测项目边界内火灾发生的情况,因此不考虑森林火灾造成的项目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即GHGE,t=0。表B.8事前预估的项目碳汇量年份林木碳储量变化量(tCO2e/a)温室气体排放的年增加量(tCO2e/a)项目碳汇量(tCO2e/a)累计(tCO2e/a)20061,678.90.01,678.91,678.920074,165.50.04,165.55,844.520087,802.70.07,802.713,647.1200913,306.00.013,306.026,953.1201022,114.50.022,114.549,067.6201135,736.80.035,736.884,804.4201255,289.70.055,289.7140,094.2201369,769.90.069,769.9209,864.1201486,077.30.086,077.3295,941.4201594,025.20.094,025.2389,966.7201684,984.60.084,984.6474,951.3201774,218.00.074,218.0549,169.3201860,514.50.060,514.5609,683.8201948,688.40.048,688.4658,372.2202038,768.70.038,768.7697,140.9202130,597.30.030,597.3727,738.2202225,935.80.025,935.8753,674.0202322,313.10.022,313.1775,987.1202418,402.30.018,402.3794,389.4202527,117.30.027,117.3821,506.7202625,724.00.025,724.0847,230.7202734,033.30.034,033.3881,264.0202843,909.10.043,909.1925,173.1202934,692.60.034,692.6959,865.7203037,154.60.037,154.6997,020.4203139,743.90.039,743.91,036,764.2203242,421.20.042,421.21,079,185.4203345,175.30.045,175.31,124,360.7203448,024.30.048,024.31,172,385.0203550,954.90.050,954.91,223,339.9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21页B.6.3.泄漏根据方法学的适用条件,不存在项目实施可能引起的项目前农业活动的转移,也不考虑项目活动中使用运输工具和燃油机械造成的排放。因此,本项目活动不存在潜在泄漏,设定为0。B.6.4.事先确定的不需要监测的数据和参数>>数据/参数:CFTREE,j数据单位:tC/td.m描述:树种j的生物质含碳率,用于将生物量转换成含碳量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温室气体清单“(2013)使用的值:思茅松:0.522西南桦:0.491水冬瓜:0.485数据用途:将生物质转换成含碳量其他说明:在基线情景下用CFTREE_BSL,j表示;在项目情景下用CFTREE_PROJ,j表示数据/参数:BDRSF数据单位:-描述:灌木盖度为1.0时的平均每公顷灌木地上生物量,与项目实施区域的平均每公顷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比值;无量纲数据来源:采用方法学默认值使用的值:0.10数据用途:计算基线灌木生物量其他说明:-数据/参数:BEFTREE_BSL,j数据单位:-描述:树种j生物量扩展因子,用于将树干生物量转换为地上生物量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温室气体清单“(2013)使用的值:思茅松:1.304西南桦:1.424数据用途:计算基线灌木生物量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22页其他说明:-数据/参数:DTREE_BSL,j数据单位:td.m/m3描述:树种j的基本木材密度,用于将树干材积转换为树干生物量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温室气体清单“(2013)使用的值:思茅松:0.454西南桦:0.541数据用途:计算基线灌木生物量其他说明:-数据/参数:CFS数据单位:tC/td.m描述:灌木的生物质含碳率,用于将灌木生物量转换成含碳量数据来源:采用方法学默认值使用的值:0.47数据用途:灌木生物量碳储量其他说明:-数据/参数:RS数据单位:-描述:灌木的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之比,用于将灌木地上生物量转换为全株生物量数据来源:采用方法学默认值使用的值:0.40数据用途:灌木生物量碳储量其他说明:-数据/参数:BFOREST数据单位:td.m./ha描述:项目活动所在区域森林地上生物量的缺省值数据来源:项目实施区当地的调查数据使用的值:根据方法学公式的计算值数据用途:灌木生物量碳储量其他说明:-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23页数据/参数:COMF数据单位:-描述:燃烧因子(针对每个植被类型数据来源:采用方法学默认值使用的值:林龄(年)缺省值3-50.466-100.6711-170.5018年以上0.32数据用途:发生森林火灾是,计算排放量其他说明:采用最接近项目区森林类型的数据数据/参数:EFCH4数据单位:gCH4/kg描述:CH4排放因子数据来源:采用方法学默认值使用的值:6.8数据用途:发生森林火灾是,计算排放量其他说明:采用最接近项目区森林类型的数据数据/参数:EFN2O数据单位:gN2O/kg描述:N2O排放因子数据来源:采用方法学默认值使用的值:0.20数据用途:发生森林火灾是,计算排放量其他说明:采用最接近项目区森林类型的数据B.6.5.事前预估的项目减排量>>项目活动所产生的减排量,等于项目碳汇量减去基线碳汇量。计算公式如下:ΔCAR,t=ΔCACTURAL,t-ΔCBSL,t(12)式中:ΔCAR,t=第t年时的项目减排量;tCO2-e/a;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24页ΔCACTURAL,t=第t年时的项目碳汇量;tCO2-e/a;ΔCBSL,t=第t年时的基线碳汇量;tCO2-e/a;t=1,2,3,……项目开始以后的年数;事前预估的项目减排量(项目净碳汇量)见表B.9。预估的拟议项目减排量累积为1,195,079tCO2-e,年均项目减排量为59753tCO2-e。表B.9事前预估的项目减排量(项目净碳汇量)年份基线碳汇量(tCO2e)项目碳汇量(tCO2e)泄漏(tCO2e)项目减排量(tCO2e)2005年3月-2006年2月2,263.81,678.90.0-584.92006年3月-2007年2月2,614.84,165.50.01,550.82007年3月-2008年2月2,469.87,802.70.05,332.92008年3月-2009年2月2,574.313,306.00.010,731.72009年3月-2010年2月2,682.622,114.50.019,431.92010年3月-2011年2月2,794.335,736.80.032,942.62011年3月-2012年2月2,908.955,289.70.052,380.82012年3月-2013年2月3,026.369,769.90.066,743.72013年3月-2014年2月3,146.286,077.30.082,931.12014年3月-2015年2月3,268.794,025.20.090,756.62015年3月-2016年2月3,393.684,984.60.081,591.02016年3月-2017年2月3,520.874,218.00.070,697.22017年3月-2018年2月3,764.360,514.50.056,750.22018年3月-2019年2月3,813.448,688.40.044,875.02019年3月-2020年2月3,949.638,768.70.034,819.02020年3月-2021年2月4,088.230,597.30.026,509.12021年3月-2022年2月4,229.125,935.80.021,706.72022年3月-2023年2月4,372.222,313.10.017,940.92023年3月-2024年2月4,517.518,402.30.013,884.82024年3月-2025年2月4,665.127,117.30.022,452.22025年3月-2026年2月4,814.825,724.00.020,909.32026年3月-2027年2月4,966.734,033.30.029,066.62027年3月-2028年2月5,120.743,909.10.038,788.32028年3月-2029年2月5,276.934,692.60.029,415.72029年3月-2030年2月5,435.237,154.60.031,719.42030年3月-2031年2月5,595.639,743.90.034,148.22031年3月-2032年2月5,758.142,421.20.036,663.0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25页2032年3月-2033年2月5,922.745,175.30.039,252.62033年3月-2034年2月6,089.348,024.30.041,935.02034年3月-2035年2月6,258.050,954.90.044,696.9合计123,301.51,223,339.90.01,100,038.4计入期时间合计30年计入期内年均值4110.140778.00.036,667.9B.7.监测计划B.7.1.需要监测的参数和数据>>数据/参数:Ai数据单位:ha应用的公式编号:方法学中公式(5)、公式(31)、公式(32)描述:第i项目碳层的土地面积数据来源:野外测定测定步骤:采用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或森林规划设计调查使用的标准操作程序(SOP)。监测频率:首次核查开始,每五年一次QA/QC:采用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或森林规划设计调查使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程序。面积测定误差不大于5%其他说明:-数据/参数:Ap数据单位:ha应用的公式编号:方法学中公式(31)、公式(32)、公式(33)描述:样地面积数据来源:野外测定、核实测定步骤:采用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或森林规划设计调查使用的标准操作程序(SOP)。监测频率:每3-10年一次QA/QC:采用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或森林规划设计调查使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程序。其他说明:-数据/参数:DBH数据单位:cm应用的公式编号:方法学中公式(5)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26页描述:胸径(DBH),测树因子,用于利用生物量方程计算生物量数据来源:野外测定测定步骤:采用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或森林规划设计调查使用的标准操作程序(SOP)。监测频率:首次核查开始,每五年一次QA/QC:采用国家森林资源调查使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程序。即每木检尺株数:胸径(DBH)≥8cm的应检尺株数不允许有误差;胸径<8cm的应检尺株数,允许误差为5%,但最多不超过3株。胸径测定:胸径≥20cm的树木,胸径测量误差应小于1.5%,测量误差1.5%~3.0%的株数不能超过总株数的5%;胸径<20cm的树木,胸径测量误差<0.3cm,测量误差在大于0.3cm小于0.5cm的株数不允许超过总株数的5%。其他说明:-数据/参数:H数据单位:m应用的公式编号:方法学中公式(5)描述:树高(H),测树因子,用于利用生物量方程计算生物量数据来源:野外测定测定步骤:采用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或森林规划设计调查使用的标准操作程序(SOP)。监测频率:首次核查开始,每五年一次QA/QC:采用国家森林资源调查使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程序。树高测量允许误差不大于5%。其他说明:-数据/参数:ABURN,i,t数据单位:ha应用的公式编号:方法学中公式(26)、公式(27)描述:第t年第i层发生火灾的面积数据来源:野外测量或遥感监测测定步骤:对发生火灾的区域边界进行定位,采用符合精度要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27页求的GPS或遥感数据反演监测频率:每次森林火灾发生时均须测量QA/QC:采用国家森林资源调查使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程序,面积测量误差不大于5%其他说明:-B.7.2.抽样设计与分层B.7.2.1.事后分层本项目的分层设计采取事前分层和事后分层的模式。在项目实施后,项目活动的监测工作将在本项目设计文件B.4设定的事前分层基础上进行。但在每次实际的监测时,如发生毁林、森林火灾、病虫害等意外灾害,林地清理、栽植、主伐、间伐、再植等管理活动,或存在多个碳层合理合并重组或某些碳层可进行拆分等等。因此,在监测之前需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与项目设计文件所描述的造林活动所受到多方面干扰后的变化、各层碳储量变化的变异性等进行相应的事后分层,以保证项目监测活动顺利的进行。当在实施项目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上述情况时,可在每次监测时对该计入期的实际活动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先前的碳层设计和划分是否需要进行有利于后续项目活动顺利实施的调整,即进行事后分层工作,并在当期的监测报告中对事后分层的结果予以明晰的说明,在获得CCER第三方审定和核证机构的认可、国家CCER主管机构的备案后,后继的监测期内的项目活动按变化后新的事后分层实施。B.7.2.2.抽样设计按照方法学要求,样地抽样设计须满足90%的可靠性和90%的抽样精度要求。项目碳汇量监测采用的是基于固定样地的分层抽样方法。通过建立固定监测样地监测每一个碳层相关碳库变化。碳层内其余部分应该同等对待,并防止在项目计入期内被毁林。按照方法学,选取如下计算公式计算项目所需监测的固定样地数量:22iiiVALswEtn(13)式中:n=项目边界内估算生物质碳储量所需的监测样地数量;无量纲tVAL=可靠性指标。在一定的可靠性水平下,自由度为无穷(∞)时查t分布双侧t分位数表的t值;无量纲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28页wi=项目边界内第i项目碳层的面积权重;无量纲si=项目边界内第i项目碳层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的标准差;tC/haE=项目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允许的误差范围(即置信区间的一半),在每一碳层内用si表示;tC/hai=1,2,3……项目碳层根据林业调查的经验可知,当造林树种数不多于3种时,变动系数取0.3。每层的标准差用计入期末该层生物量的30%进行估算,从而得到估算出各层的标准差si(各碳层单位面积碳储量×变动系数)。为保证精度,且每层不少于三个固定样地的要求(满足统计需要),计算的样地数n=69个(向上取整)。分配到各层的监测样地数量,采用方法学中的最优分配法进行计算,见按公式(32):1iiiiiiswswnn(14)式中:ni=项目边界内第i项目碳层估算生物质碳储量所需的监测样地数量;无量纲i=1,2,3……项目碳层按照公式(14)和每层不少于三个固定样地的要求(满足统计需要)分配各层样地数,各项目碳层样地数见表B.10。表B.10固定样地分配表项目碳层编号样地数量PROJ-17PROJ-23PROJ-38PROJ-46PROJ-53PROJ-68PROJ-76PROJ-89PROJ-98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29页PROJ-108PROJ-113合计69B.7.3.监测计划其它内容B.7.3.1.样地设置按照方法学样地设置的原则和要求,本项目的样地设置安排如下:(1)为尽可能保证样地客观合理均匀分布到各碳层,一是需系统地统筹安排,二是随机选取起点系统,并按一定的方法以固定的间距确定后续的样地。为了避免边际效应,样地边缘应离地块边界至少10米以上。(2)未来监测期内,固定样地复位率需达100%,检尺样木复位率≥98%。可对样地进行罗盘仪引线定位,样地中心埋设标桩,或通过GPS记录固定监测样地的坐标,并在每个监测期进行复位监测。(3)设计完整的固定样地监测记录表和填表程序,记录每个样地的行政位置、小地名和中心点的GPS坐标、树种、模式、造林时间、林龄等信息,并记录重要事项的备忘录。(3)本项目的固定样地大小为0.04ha(20m20m),方形样地。B.7.3.2.监测频率在项目计入期2005~2035年内,对固定样地监测5次。监测时间如下:第一次监测时间:2016年3月;第二次监测时间:2021年3月;第三次监测时间:2026年3月;第四次监测时间:2031年3月;第五次监测时间:2035年3月。B.7.3.3.项目基线碳汇量的监测该项目在编制项目设计文件时,已经确定了项目的基线碳汇量,一旦项目被审定和注册,无需在计入期内对基线碳汇量进行监测。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30页B.7.3.4.项目活动的监测项目活动的监测需对项目运行期内的所有营林活动以及项目区内森林灾害(毁林、林火、病虫害等)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并详细记录。项目边界、面积监测,利用≥1:10000的地形图现场勾绘,或利用误差小于5m的GPS直接测定,或利用高分辨率卫片等地理空间数据判读确定其地理边界,测定面积,面积监测误差小于5%。如果发生毁林、火灾或病虫害等导致边界内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应确定其边界并将发生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块调整到边界之外,已移出项目边界的地块,自移出之日起将不再纳入项目边界内。B.7.3.5.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监测第一步:在每一个监测年份,对项目区内的固定样地进行每木检尺,起测胸径为5.0cm,测量并分树种记录每株林木的胸径(D)和/或树高(H)。第二步:使用表B.11中各树种生物量方程,计算单株林木生物量,采用“生物量方程法”计算样地内各树种的林木生物量。将样地内各树种的林木生物量累加,得到样地生物量。采用各树种的含碳率,将各树种的生物量换算为生物质碳储量,累加得到样地水平的林木生物质碳储量。表B.11项目树种的相关生物量方程树种生物量方程来源思茅松W=6570803507D0.173417H-0.327009朱丽梅等(2009)“思茅松单木生物量模型研究”西南桦Wtotal=0.0629D2.6875刘云彩等(2008)“西南桦人工林单株生物量的回归模型”水冬瓜W=0.095167(D2H)0.847291李贵祥等(2006)“滇中高原桤木人工林群落特征及生物量分析”各树种木材密度、含碳率等相关参数,详见B.6.4.事前确定的不需要监测的数据和参数。第三步:根据公式(15)和(16)计算第i层样本平均数(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及其方差。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31页inptipTREEtiTREEncci1,,,,,(15))1(12,,,,,2,,iinptiTREEtipTREEcnnccitiTREEs(16)式中:cTREE,i,t=第t年第i项目碳层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估计值;tCO2-e/hacTREE,p,i,t=第t年第i项目碳层样地p的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tCO2-e·ha-1ni=第i项目碳层的样地数stiTREEc2,,=第t年第i项目碳层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的方差;(tCO2-e/ha)2p=1,2,3……第i项目碳层中的样地i=1,2,3……项目碳层t=1,2,3……自项目活动开始以来的年数第四步:利用公式(17)和(18),计算项目总体平均数(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及其方差。MitiTREEitTREEcwc1,,,(17)MiicicnswStiTREEiTREE1222,,,(18)式中:cTREE,t=第t年项目边界内的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估计值;tCO2-e/hawi=第i项目碳层面积与项目总面积之比,wi=Ai/A;无量纲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32页cTREE,i,t=第t年第i项目碳层的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估计值;tCO2-e/ha2,iTREEcS=第t年,项目总体平均数(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的方差;(tCO2-e/ha)22,,tiTREEcs=第t年第i项目碳层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的方差;(tCO2-e/ha)2ni=第i项目碳层的样地数M=项目边界内估算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分层总数p=1,2,3……第i项目碳层中的样地i=1,2,3……项目碳层t=1,2,3……自项目活动开始以来的年数第五步:采用公式(19),计算项目边界内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的不确定性(相对误差限)。tTREEcVALccStutTREEtTREE,,,(19)式中:tTREEcu,=第t年,项目边界内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估计值的不确定性(相对误差限);%。要求相对误差不大于10%,即抽样精度不低于90%。tVAL=可靠性指标:自由度等于n-M(其中n是项目边界内样地总数,M是林木生物量估算的分层总数),置信水平为90%,查t分布双侧分位数表获得。置信水平为90%,自由度无穷(∞)时,t值为1.645。tTREEc,=第t年,项目边界内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估计值的方差平方根(即标准误差);tCO2-e/ha第六步:采用公式(20),计算第t年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质总碳储量。tTREEtTREEcAC,,(20)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33页式中:CTREE,t=第t年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估计值;tCO2-eA=项目边界内各碳层的面积总和;hacTREE,t=第t年项目边界内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tCO2-e/hat=1,2,3……自项目活动开始以来的年数第七步:采用公式(21),计算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TCCdCtTREEtTREEttTREE1,2,)2,1((21)式中:dCTREE(t1,t2)=第t1年和第t2年之间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tCO2-e/aCTREE,t=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tCO2-eT=两次连续测定的时间间隔(T=t2-t1);at1,t2=自项目活动开始以来的第t1年和第t2年首次核查时,将项目活动开始时林木生物量的碳储量赋值给公式(15)中的变量cTREE,i,t,此时,t1=0,t2=首次核查的年份。第八步:采用公式(22),计算核查期内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量。1)2,1(,ttTREEtTREEdCC(22)式中:ΔCTREE,t=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tCO2-e/adCTREE,(t1,t2)=第t1年和第t2年之间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tCO2-e/a1=1年;a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34页B.7.3.6.项目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量监测详细记录项目边界内的每一次森林火灾(如果有)发生的时间、面积、地理边界等信息,并按公式(23)、(24)、(25)计算项目边界内因森林火灾燃烧地上林木生物量所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GHGE,t)。对于项目事后估计,项目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的估算方法如下tDOMFFtTREEFFtEGHGGHGGHG,_,_,(23)式中:GHGE,t=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tCO2-e/aGHGFF_TREE,t=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由于森林火灾引起林木地上生物质燃烧造成的非CO2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tCO2-e/aGHGFF_DOM,t=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由于森林火灾引起死有机物燃烧造成的非CO2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tCO2-e/at=1,2,3……项目开始以后的年数;年(a)森林火灾引起林木地上生物质燃烧造成的非CO2温室气体排放,使用最近一次项目核查时(tL)划分的碳层、各碳层林木地上生物量数据和燃烧因子进行计算。第一次核查时,无论自然或人为原因引起森林火灾造成林木燃烧,其非CO2温室气体排放量都假定为0。12244,,,,,_)(001.0iONONCHCHitLiTREEtiBURNtTREEFFGWPEFGWPEFCOMFbAGHG(24)式中:GHGFF_TREE,t=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由于森林火灾引起林木地上生物质燃烧造成的非CO2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tCO2-e/aABURN,t=第t年时,第i项目碳层发生燃烧的土地面积;habTREE,i,tL=火灾发生前,项目最近一次核查时(第tL年)第i项目碳层的林木地上生物量。如果只是发生地表火,即林木地上生物量未被燃烧,则BTREE,i,t设定为0;td.m/haCOMFi=第i项目碳层的燃烧指数(针对每个植被类型);无量纲EFCH4=CH4排放因子;gCH4/(kg燃烧的干物质d.m.)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35页EFN2O=N2O排放因子;gN2O/(kg燃烧的干物质d.m.)GWPCH4=CH4的全球增温潜势,用于将CH4转换成CO2当量,缺省值25GWPN2O=N2O的全球增温潜势,用于将N2O转换成CO2当量,缺省值298i=1,2,3……项目碳层,根据第tL年核查时的分层确定t=1,2,3……项目开始以后的年数;年(a)0.01=将kg转换成t的常数森林火灾引起死有机物质燃烧造成的非CO2温室气体排放,应使用最近一次核查(tL)的死有机质碳储量来计算。第一次核查时由于火灾导致死有机质燃烧引起的非CO2温室气体排放量设定为0,之后核查时的非CO2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如下:1,,,,,,,_07.0itiLItiDWtiBURNtDOMFFLLCCAGHG(24)式中:GHGFF_DOM,t=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由于森林火灾引起死有机物燃烧造成的非CO2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tCO2-e/aABURN,i,t=第t年时,第i项目碳层发生燃烧的土地面积;haCDW,i,tL=火灾发生前,项目最近一次核查时(第tL年)第i层的枯死木单位面积碳储量;tCO2-e/haCLI,i,tL=火灾发生前,项目最近一次核查时(第tL年)第i层的枯落物单位面积碳储量;tCO2-e/hai=1,2,3……项目碳层,根据第tL年核查时的分层确定t=1,2,3……项目开始以后的年数;年(a)0.07=非CO2排放量占碳储量的比例,使用IPCC缺省值(0.07)B.7.3.7.项目减排量项目活动所产生的减排量,等于项目碳汇量减去基线碳汇量。计算公式如下: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36页tBSLtACTURALtARCCC,,,(25)式中:ΔCAR,t=第t年时的项目减排量;tCO2-e/aΔCACTURAL,t=第t年时的项目碳汇量;tCO2-e/aΔCBSL,t=第t年时的基线碳汇量;tCO2-e/at=1,2,3,……项目开始以后的年数B.7.3.8.精度控制与校正根据方法学要求,林木平均生物量最大允许相对误差应不大于10%。如果抽样精度小于90%,项目业主或其他项目参与方可决定:1)额外增加样地数量;或2)估算碳储量变化时,予以扣减。扣减率按照表B.12进行。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37页表B.12扣减率相对误差范围扣减率(DR)小于或等于10%0%大于10%但小于或等于20%6%大于20%但小于或等于30%11%大于30%须额外增加样地数量,从而使测定结果达到精度要求B.7.3.9.监测组织与管理为保障项目活动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项目方普洱科茂林化有限公司专门成立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监测工作组对项目监测实施有效管理。工作组由普洱科茂林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直接领导。工作组分监测记录小组和报告编写小组,各小组成员由公司人员和咨询机构人员共同组成。总经理在碳汇造林项目监测管理全过程中,负责宏观指导,对重大事宜进行决策。监测记录小组在项目所在县林业局配合下开展监测工作,负责数据监测、记录、资料保存。报告编写小组负责监测数据审核和项目减排量的计算,完成项目监测报告的编写。C部分.项目运行期及计入期C.1.项目运行期C.1.1.项目活动的开始日期2005年3月3日,造林活动开始日期C.1.2.预计的项目运行期30年(2005年3月至2035年2月)C.2.项目计入期C.2.1.计入期开始日期2005年3月3日C.2.2.计入期本项目计入期为30年。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38页D部分.环境影响D.1.环境影响分析造林项目能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碳汇量,减缓气候变暖,同时将带来如下额外的环境效益:(1)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完整性本项目所选造林树种为本地优势树种,适生能力强,能快速郁闭成林,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质量,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保护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同时,在项目计入期内不进行采伐,比传统经营方式更多的保留了项目区内林木的种类和数量,对比传统营林措施,本项目将有助于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2)土壤及水土保持根据方法学适应性要求,本项目在经营活动过程中采用不炼山、不全垦的营林措施,对土壤产生的扰动面积未超过10%,除了小范围的清除杂草,不破坏原的灌木、散生林木等原生植被。故林地土壤及水土保持功能不会因本项目的实施而受到破坏,还会因为种植更多数量和种类的林木促进林下土壤养分循环及水土保持功能。(3)火灾风险通过培训增强当地群众及相关人员的防火意识,通过加强巡逻、监控,以及构建防火林带的方式降低火灾发生的几率。D.2.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地方的森林覆盖率,增强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开展碳汇造林项目,符合云南省“森林云南”建设要求,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对增加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的多样性和森林抵御各种自然灾害能力具有重大贡献。E部分.社会经济影响E.1.社会经济影响分析(1)就业项目建设区为少数民族聚居,贫困人口集中,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民生问题更为突出。拟议项目建成后,在造林整地、栽植、扶育、管护、施肥等林业生产活动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因此,这就为项目区及周边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问题,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农民开拓脱贫致富的道路。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39页(2)加强社会凝聚力农户或社区个体难以成功操作项目的整个流程(投资-生产-销售),尤其当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的生产周期远远长于传统农产品的时候。这种组织结构上的欠缺也导致了他们克服上述所提到的技术障碍。拟议造林项目将在个人,社区,当地政府之间形成和强化紧密互动关系,并形成社会和生产服务的网络。(3)示范带动作用本项目属于企业承建项目,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增加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行动,对发挥云南省在林业方面应对气候变化具有示范带动作用。E.2.社会经济影响评价(1)文化资源在本项目区没有发现文化遗产或文化保护区,所以本造林项目活动不会产生难以逆转的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另外,项目不涉及任何当地社会集会或其它精神活动,因此不会影响正常的地方集会和宗教活动。(2)经济风险本项目的经济风险主要来自于病虫害或火灾风险,这些灾害的发生将会影响林木的蓄积量及林产品的质量,给项目方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采取有效的技术和防控措施是其必要选择。F部分.利益相关方分析F.1.收集当地利益相关方的评价项目方于2005年8月通过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征求地方利益相关方的评价意见。通过调查表集中收回,对调查表进行查阅分类统计意见,并记录总结。调查问卷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姓名、年龄、学历、职业等信息。2)主要问题是否了解碳汇造林?是否了解造林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40页是否愿意参与该造林项目?本项目选择的造林树种是否妥当?本项目是否会对周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本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否支持该碳汇造林项目?调查问卷的发放遵循典型性和随机性的原则,从而获取公众对项目的真实意见。F.2.当地利益相关方的评论概要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100份,回收100份,所有被调查者均来自项目地附近,对本项目及当地经济、环境及社会影响比较了解,能够较好的体现当地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调查结果如下:整个公众调查都是以一种真实、公开的方式进行的,可以完全反映被调查者的意见。公众对碳汇的认知度较低,被调查者绝大多数都未听说过,但通过现场解释,100%的被调查者都支持将项目开发为减排机制项目。公众对本项目对生态环境正面效果的认知度较高,都认为造林对保护生态的积极作用,对本项目普遍持积极态度,认为其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F.3.对所收到的评价意见如何给予相应考虑的报告经统计,公众对本项目持赞成态度,,一致认为项目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第41页G部分.附件1:申请备案的企业法人联系信息企业法人名称:云南普洱科茂林化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宁洱镇民政村邮政编码:665000电话:0879-3323606传真:0879-3323606电子邮件:网址:-授权代表:张总姓名:张总职务:总经理部门:经理室手机:传真:电话: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