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研究报告(总第100期)重振增长:2023-2027中国经济发展展望1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2022年12月一、未来五年:增速极为重要2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到2035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3实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从2023年开始需要4.61%的年均复合增速•为了实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假设2022年的人均GDP不变价增速为3%,需要从2023年至2035年年均复合增速达到4.61%4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人均GDP翻一番需要2023至2035年4.61%的年均增速挑战:2010-2019GDP增速呈现单调下降趋势•2023年至2035年需要4.61%的复合增速•即便不考虑疫情冲击,2010年开始至2019年,平均每年下降0.33个百分点,如果按照这一下滑速度,从2023开始,只需要2年时间就会低于4.61%0.002.004.006.008.0010.0012.00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10-2019年人均GDP增速平均每年下降0.33%GDP增速人均GDP增速必须尽快逆转过去多年来GDP增速下降的趋势•为实现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必须重振增长,逆转过去多年来GDP增速的下降趋势•必须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释放经济活力,特别是抓好未来五年发展的机遇期,为实现这一目标打好基础尤为重要•必须推出一揽子重振增长的计划二、目前的问题7(一)房地产市场短期风险与长期拐点交织1.房地产业出现绝对规模的萎缩,部分企业陷入流动性危机和债务危机2.房地产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开始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名义经济增长的拉动率在2006-2010年平均为2.4%。2011-2015下降至1.9%,2016-2021年进一步降至1.1%。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的比例2015年以来也已转升为降。2021年18.2万亿的商品房销售额大概率将成为我国商品房销售额的历史峰值(扣除货币价值变化的影响)8(一)房地产市场指标:销售额与销售面积9-40%-20%0%20%40%60%80%10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80000200000商品房销售额增速从2016年34.8%降至2021年4.8%,今年前10月累计进一步降至-26.1%商品房销售额增速(右轴)-30%-20%-10%0%10%20%30%40%5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80000200000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2016年为22.5%。今年前10月累计增速降至-22.3%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右轴)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二)地方政府债务无法持续,严重拖累地方经济活力1.2020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已接近100万亿元,相当于GDP的100%2.政府部门已超过非金融企业部门,成为国内最大的负债主体3.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投向是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占比76%(2020),基建债总规模与GDP之比约为73%。地方政府的基建债务主要依靠地方国有企业举借,占80%(2020),债务合计达到约64万亿元,与GDP之比约为63%,占全国地方国企总负债的近六成4.地方政府债务已经无法持续:地方财政收入加国企的可用财力只相当于地方债规模的2%左右,不足以支付债务利息,更无力还本5.后果:地方政府财力已经无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10(二)地方政府偿债能力11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分析1.6%2.3%-0.7%0.2%0.6%0.1%0.0%0.6%4.3%3.3%2.2%1.9%2.0%2.0%1.6%1.3%5.9%5.5%1.6%2.1%2.6%2.1%1.6%1.9%-1.0%0.0%1.0%2.0%3.0%4.0%5.0%6.0%7.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地方财政盈余/地方政府债务数据来源:各省财政厅、国资委、ACCEPT测算(三)民营经济活力不足•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出现了信心不足、积极性下降的趋势,对中国经济增速长期保持在合理区间形成了较大拖累1.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经济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2.众多民营企业家对共同富裕、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概念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还存在诸多担心、困惑,甚至误解,对于“亲”“清”政商关系的理解也不够到位,显得束手无策3.针对平台经济的大力度整顿导致平台经济的从业者、投资者普遍出现悲观情绪4.不少民企在科技转型、产业升级过程中难以适应,有的则在代际传承中出现问题5.部分政府官员出现了保守型的行为模式,形式主义、不作为,对民营经济态度冷漠12(四)消费增速持续下滑1.人均消费实际增速下滑2.居民人均消费倾向从2014年的0.7左右下降至2022年的0.65左右0.50.550.60.650.70.75居民人均消费倾向线性(居民人均消费倾向)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计算居民人均消费倾向-15-5515252014-032014-062014-092014-122015-032015-062015-092015-122016-032016-062016-092016-122017-032017-062017-092017-122018-032018-062018-092018-122019-032019-062019-092019-122020-032020-062020-092020-122021-032021-062021-092021-122022-032022-062022-09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同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_累计同比实际增速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_累计同比实际增速人均消费、可支配收入和GDP增速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五)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不足•官员考核表面上是多重考核指标,但是实质上集中关注一票否决性指标,从而造成形式主义与层层加码问题突出•地方自主权不足,容错机制不足,担当作为激励缺乏•干部提拔任命标准模糊,对干部行为产生错误导向•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激励主要集中于生产侧,对于发展消费和服务业的激励不足•对基层百姓和市场主体的需求反应迟缓,决策前广泛征求意见的机制弱化14(六)人口总量下降和人口老龄化1.人口总量即将见顶(2022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现有退休制度下,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供给减少3.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对社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带来挑战1505101520253035024681012141619501954195819621966197019741978198219861990199419982002200620102014201820222026203020342038204220462050人口总量(亿人)15-64岁人口总量(亿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右轴,%)数据来源:联合国《全球人口展望2022》(七)青年失业率持续走高1.从2010年,职业总供给数量大于需求数,供需缺口持续,有扩大趋势2.年龄结构。2018年以来,我国16-24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呈上升趋势,且远高于整体失业率。2022年10月,我国16-24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为17.9%,高于整体12.4个百分点,高于2019年同期5.5个百分点3.服务业发展趋缓。从2012年到2015年,我国服务业PMI从业人员指数显著高于制造业,但在2015年后制造业就业景气程度总体呈上升态势,而服务业却持续走弱9.812.413.214.217.90510152025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全国16-24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八)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下降1.中国经济体量逐步增大,外贸相对比例下降•中国GDP占全球GDP比重,经常项目余额和进出口总额占GDP比例2.世界经济衰退概率上升,全球贸易呈现低增长趋势•IMF、OECD,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测三、未来潜力18(一)未来人口经济地理加速优化将释放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从历史长期维度来看,人口地理分布的变迁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未来二十年人口将继续向城市群、都市圈聚集,相较于生产力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我国人口地理分布未来优化调整的空间还很大•在未来人口经济地理加速优化的过程中将释放出持续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1.城市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空间的改造与提升将进一步拉动城市投资建设2.常住人口有序市民化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释放内需巨大潜力3.有助于打破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升要素配置效率4.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有助于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强化大城市对周边中小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实现区域化协调发展(二)高储蓄率是应对调整和重振增长的基础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中国印度德国日本法国美国英国主要国家的国民储蓄率(2015-2019平均水平)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与世界银行WDI数据库注:储蓄率计算方法为(当年GDP-政府支出-居民消费)/当年GDP×100%•中国经济国民储蓄率非常高•国民储蓄是化解历史问题的重要基础:拥有高储蓄率的国家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具有更多回旋余地,能够更好地化解历史上形成的呆账坏账问题,化解存量不良资产与历史包袱,避免出现全国性的债务危机•国民储蓄也是重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投资是增长的基础,如能将大量国民储蓄利用起来,投入数字经济等增长潜力巨大的新经济部门,将能启动中国经济的巨大活力,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劳动就业与收入提升机会,推动共同富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三)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是支撑中国经济长期增长重要基础2189101112131415161720002003200620092012201520182021202420272030203320362039204220452048中国的人力资源总量(亿人)人口总量折算人口当量•人力资源而非人口总量是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总量=σ𝑠,𝑎人口𝑠,𝑎×健康指数𝑠,𝑎×教育指数•我国的人力资源总量在2050年之前将保持稳定•若以2020年为基年,将人力资源总量折算成人口当量,则相较于2020年的14.249亿人,2050年我国的人力资源总量将升至16.440亿人,增加约15.4%•人力资源将成为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支撑•如果我国的人力资源能得到有效提升和充分利用,那么中国经济平均增长潜力在2021~2030年为5.9%,2031~2040年为4.9%,2041~2050年为4.1%(四)巨大的科技创新潜力22•我国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全球第一•我国研发支出全球第二•大量的工科人才为技术创新奠定基础•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研究生毕业生中理工大类毕业生占比41.1%,而美国占比仅为18.30.3%25.7%0%10%20%30%40%5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中国和美国占全球国际专利(PCT)申请总量比例(1995—2021年)中国美国主要国家的研发支出占全球份额2020年研发支出(亿美元)2018年2019年2020年美国24.7%25.2%25.0%$6097中国21.8%22.5%23.2%$5637日本8.3%8.0%7.8%$1910德国5.5%5.4%5.3%$1300印度3.9%4.0%4.0%$965(五)中国的大市场孕育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数字经济企业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全社会经济发展增添活力:•一批数字经济企业走在世界前列,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产生了积极影响,特别是带动了一大批中小企业的转型发展•激烈的竞争激发数字经济企业加速创新,从而涌现出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技术,激发市场经济活力13.605.360481216美国中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印度加拿大意大利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2020年主要国家数字经济规模(万亿美元)•近年来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并且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在数字技术领域,美、中两国目前占据着主导优势:“全世界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有一半在这两个国家,它们占过去五年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融资总额的94%,占世界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的70%,占全球最大数字平台市值的近90%。”(UNCTAD,《数字经济报告2021》)(六)国际经济的应对能力和塑造能力上升•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经济不但能有效应对逆全球化的冲击,还具备成为新型经济全球化引领者的潜力•中国经济体量大,对外影响力上升•中国经济的产业布局最全,一些关键产能世界影响力大•面对全球化,国内经济的利益调控能力相对比较强,有利于形成一致的对外政策参考文献:李稻葵等,《谁来引领全球化?中国经济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角色分析》,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工作论文,2022(七)统一大市场将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潜力•统一大市场能够促进大规模、跨区域、跨行业的生产要素重组•通过大规模、跨区域、跨行业的生产要素重组,实现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充分释放潜在的经济增长•统一大市场能够增强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庞大的工程师规模为科技研发提供了智力基础;中国经济规模带来全球最大的科技应用市场,通过技术创新引领和外溢效应,持续释放科技研发自主创新红利•统一大市场有助于增强宏观经济的稳定•从跨国比较来看,当国内经济循环规模足够大,宏观经济的韧性足,可调节的空间大,经济所内生的抗击外部冲击的能力将显著增强,受到外部经济环境波动的影响较小,产生宏观稳定红利25四、政策建议26(一)分发消费券,强启消费增长•需打破经济增速下降和消费增速下降的恶性循环•大规模分发消费券,提升消费,带动经济增长,效果比拉动基建更好(二)稳定房地产,构建房地产推动经济增长新机制•避免对房地产市场的过度刺激•顺应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在房地产市场供给不足的地区适当增加供给•构建房地产长期发展新机制,在重塑供需平衡的过程中释放结构性潜能•根据产业地理布局和人口流动规律,优化建设用地供给结构,实现“人地挂钩”•重点针对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等新市民群体,通过政府与市场协作,构建与其购买力相匹配的住房保障制度•在人口流入规模较大的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尤其是是长租房市场•逐步试点推广房地产REITs产品,实现房地产市场存量资产与增量建设之间的良性循环(三)积极稳妥解决地方债这一灰犀牛问题•以国债置换部分地方债,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高悬的问题•同时,中央财政设立地方债重组基金,重组地方不良债务•建立地方政府市场化举债机制,成立全国性的基础设施投资公司,统一管理地方基建项目的规划、融资、建设与监督(四)恢复民营经济活力•修好政府与市场经济学:把稳定和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指标•案例引导:若干保护私人财产、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好案例•兴办培训机构、研究机构等,想方设法帮助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接班30•从根本上转变监管的思路:监管的目的是发展,而不是约束•建议:成立“数字经济发展与监管委员会”(五)重振数字经济创新活力(六)人口与人力资源•加快落实弹性退休制度,激发高龄人群的健康红利。从知识经济领域的劳动者开始•继续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申成人劳动技能培训产业的市场化方向,促进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升•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投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着重保护中老龄人口健康32(七)扩大就业、降低失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职业高中和高等教育要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自主调整培养方向,面向市场培育人才•大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提升其吸纳就业的潜力•大力发展在职培训机构和市场,释放人力资本市场活力•加快外来工市民化进程,形成各地争相吸引新市民的格局•面向新市民,提升社会服务,包括保障房和义务教育•加强中青年劳动力技能培训,鼓励终身学习,提升他们的收入水平(八)推出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九)保障供应链安全,引领新型全球化•积极主动打造国际统一战线,化解国际压力•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反对逆全球化,引领新型全球化•加强关键领域的自主研发,强化中国产业链配套能力,强链补链•想方设法稳住外资•高度重视并利用好南亚、东南亚等国际经济新增长点,有针对性地布局中国经济产业链(十)打造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增长点•推出统一的碳排放税,形成碳价预期,推动绿色产业的大规模投资•放宽风险基金、产业基金的投融资限制,给予必要的政策补贴,推动形成中国经济产业绿色化、低碳化新增长点•主动对标高水平国际规则,例如世界银行正在酝酿的“宜商环境”指标体系以及CPTPP相关标准•主动服务市场主体,引领世界营商环境最佳实践(十一)以提升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增长(十二)加快形成统一大市场,提升经济活力•修好政府与市场经济学,激励政府培育、服务、监管市场经济的发展让政府与市场同向发力•大幅简化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激励地方政府维护统一大市场的运行•改革税制,提高地方政府税收留成比例,同时,部分生产环节征收的税转到消费环节征收,引导地方政府推动本地消费增长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