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情景预测及实现路径研究
96 科学决策 2022.01
峰的实现是以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为前提的,OECD(2002)[2]以30 个成员国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含
39 个指标的评价体系,研究各成员国的环境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Tapio(2005)
[3]
构建了“Tapio”
脱钩弹性系数,并对欧洲交通运输业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状态进行了深入研究。梁日忠和张林浩(2013)
[4]
测算了中国化学产业 1990—2008 年间经济增长与 CO2 排放之间的脱钩状态。张玉梅和乔娟(2014)[5]测
算了北京市农业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状态,分析了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状。孙睿(2014)[6]将Tapio 脱
钩指数改进成“两阶段滚动”方法,对中国能源和碳排放脱钩状态进行了测算。武力超等(2013)[7]从碳
关税视角测算了中国相关产业的碳减排脱钩系数,对如何提升抵御“碳关税”能力给出了应对策略。高志刚
和刘晨跃(2015)[8]改造了传统的 Tapio 脱钩弹性系数,详细研究了新疆 1995-2012 年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
的脱钩机理,指出新疆脱钩弹性系数总体上处于弱脱钩—强脱钩—弱脱钩状态。Auffhammer 等(2016)[9]
按照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我国 287 个一、二、三线城市的工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并分析了规模
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碳减排的贡献程度。臧宏宽等(2020)[10]运用 IPCC(排放因子方法)对京
津冀城市群的经济增长与 CO2 排放脱钩状态进行测算,对各城市 CO2 排放达峰情况进行了判断。
在此基础上,不同学者运用不同方法预测了我国碳达峰期限并对其实现路径展开了研究。张立(2020)
[11]
从城市达峰期限、达峰峰值、达峰路径和监督体系展开,提出了 1套定量的城市碳达峰评估方法体系。郭芳
等(2021)[12]综合考虑影响城市碳达峰趋势的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采用蒙特卡洛方法与 K均值聚类算法,
对中国 286 个样本城市的达峰趋势进行了分类分析。安祺(2021)[13]构建并运用“碳定价机制模型”模拟
涵盖不同主体范围及政策组合下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情况,分析了评估碳减排效果及经济影响。胡鞍钢
(2021)[14]指出中国要实现 2030 年前碳达峰核心目标,须建立倒逼机制,分为四个十年阶段、八个五年
规划,逐步推动绿色改革绿色创新,进而明确提出了 20 个方面的主要实现路径和政策建议。庄贵阳和窦晓
铭(2022)[15]指出 2030 年决定了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方向、进程和结果,其实现受新发展格局多角度系统
性规划的支持,与 2035 年远景目标衔接协同,同步推进。
目前对于从省域视角探讨碳达峰实现期限及路径并不是很多,本研究从省域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状态
入手,对各省未来碳排放量进行情景预测,判断碳达峰时限,以期得出有利于各省实现碳达峰的路径。
2 碳排放脱钩状态分析
脱钩在物理学中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理量之间失去相关关系。近年来,脱钩关系更是被广泛应用到生态环
境领域。脱钩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经济发展初期,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
现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环境保护意识在不断逐渐提升,若某一区域的经济增长不是以牺牲
环境为代价获得的,就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情形。
2.1 碳排放测定
借鉴 IPCC 及国内学者的研究,碳排放量测算公式为:
=
C QBC××
(1)
其中:
为碳排放量;
为第
类能源消耗量,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为第
类能源折标煤系数,
依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各能源折标煤系数进行折算;
为第
类能源碳排放系数,采用国内外相关研
究机构给出的系数平均值作为计算碳排放量排放系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平均排放系数分别为 0.72,0.55
和0.42。
2.2 脱钩系数
芬兰 Tapio 教授(2005)提出了“脱钩弹性”理论,用来衡量自然资源消耗(能源)与经济增长或人类
发展之间连接、脱钩和负脱钩的三种状态,并依据脱钩系数将上述三种状态细分为八类,具体脱钩系数计算
方法及脱钩状态分类分别如公式(2)和表 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