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与森林:中国正在进行的森林转型及经验教训-联合国粮农组织VIP专享VIP免费

社会、经济与森林
中国正在进行的
森林转型
及经验教训
联合国
粮食及
农业组织
社会、经济与森林
中国正在进行的
森林转型
及经验教训
出版机构: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曼谷,2021年
社会、经济与森林中国正在进行的森林转型及经验教训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社会、经济与森林中国正在进行的森林转型及经验教训出版机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曼谷,2021年保留部分权利。本作品根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3.0政府间组织许可(CCBY-NC-SA3.0IGO;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sa/3.0/igo/deed.zh)公开。根据该许可条款,本作品可被复制、再次传播和改编,以用于非商业目的,但必须恰当引用。使用本作品时不应暗示粮农组织认可任何具体的组织、产品或服务。不允许使用粮农组织标识。如对本作品进行改编,则必须获得相同或等效的知识共享许可。如翻译本作品,必须包含所要求的引用和下述免责声明:“该译文并非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生成。粮农组织不对本翻译的内容或准确性负责。原英文版本应为权威版本。”任何与在此许可下出现的纠纷有关的调解,均应根据现行《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进行。第三方材料。欲再利用本作品中属于第三方的材料(如表格、图形或图片)的用户,需自行判断再利用是否需要许可,并自行向版权持有者申请许可。对任何第三方所有的材料侵权而导致的索赔风险完全由用户承担。销售、权利和授权。粮农组织信息产品可在粮农组织网站(www.fao.org/publications)获得,也可通过publications-sales@fao.org购买。商业性使用的申请应递交至www.fao.org/contact-us/licencerequest.关于权利和授权的征询应递交至copyright@fao.org.封面图片:©ShutterStock/aphotostory引用格式要求:粮农组织。2021年。《社会、经济与森林:中国正在进行的森林转型及经验教训》。曼谷。https://doi.org/10.4060/cb3232zh本信息产品使用的名称和介绍的材料,并不意味着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对任何国家、领地、城市、地区或其当局的法律或发展状态、或对其国界或边界的划分表示任何意见。提及具体的公司或厂商产品,无论是否含有专利,并不意味着这些公司或产品得到粮农组织的认可或推荐,优于未提及的其它类似公司或产品。ISBN978-92-5-135180-2©粮农组织,2021年插文、图、表iv序言v致谢vi摘要vii引言:变化的世界1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增长3森林覆盖率增长最快3蓄积量迅速增长6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日益突出6中国—林产品主要生产国9促进森林转型的主要因素13中国崛起为工业化经济体13关注环境推动重大政策调整14政策与体制改革15实施林业重点计划18科技改变林业20中国森林转型的未来23人口变化23经济变化24环境挑战25中国森林转型的经验教训27参考文献29附件:中国林业主要政策、法律和制度变革31目录插文、图、表插文11998年中国特大洪水:历史转折点152集体林改革:中国森林治理重大转折点173退耕还林还草计划194中国竹木资源及其利用技术215防治中国北方荒漠化22图1中国森林覆盖面积变化趋势(百万公顷)42天然再生林和人工林面积变化43人工林占比54其他由树木覆盖的土地面积变化(百万公顷)55森林蓄积量变化66重要环境功能森林管理区77中国木材生产趋势98中国进口工业圆木量109锯材进口量变化1010锯材生产份额变化1111木质家具出口额1112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1313中国总人口和城市人口变化24表1中国森林覆盖面积增长率32中国土地所有权变化163国家林业重点计划184林业教育机构毕业生人数20近几十年来,毁林和森林退化已成为主要问题,对诸多生态系统服务流动产生不利影响,而生态系统服务流动对于地球生命至关重要。除生产各种产品之外,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调节水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供各种舒适性方面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这些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随着社会宏观经济变化而改变。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致力于通过全球和区域前景研究,就变化途径(包括新情况)以及需采取哪些措施在社会与森林之间建立更加平衡的关系提供长远观点。根据亚洲及太平洋林业委员会2019年的建议,粮农组织完成了第三次亚洲及太平洋林业部门前景研究,并出版了《森林的未来:亚洲及太平洋区域森林、景观和人类可持续发展途径》全面介绍林业最新趋势和到2030年及以后可能出现的情况。虽然《第三次亚太林业部门前景研究》介绍了区域概况,但其中一些结论需进行详细阐述和仔细研究,重点关注特定分区域、国家和问题。由于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极富多样性,有必要着眼于各种经验,努力得出更具广泛意义的经验教训。在此方面,中国在扭转毁林和森林退化等多个森林和林业领域的经验脱颖而出,并且在多种林产品生产方面全球领先。中国在森林转型方面的经验显然更具广泛意义,需进行深入讨论和分享。正是在此背景下,本文全面评估过去三十年来中国林业部门发生的变化以及促进中国森林转型的主要驱动因素。这一转型显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中国作为工业经济体的迅速发展、政策明确一致、权属改革、投资林业重点计划以及增强科学和技术能力等。本文还指出正在出现的挑战,包括内向型政策以及全球大流行病和危机暴发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大。每种情况都有其独特性,但传达的主要信息表明存在不同的解决方案。此项有关中国森林转型的研究将提供有价值的见解,促进建立和可持续管理森林资本,从而满足全球、国家或地方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金钟珍助理总干事兼区域代表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办事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序言v,社会、经济与森林:中国正在进行的森林转型及经验教训vi本技术文件是粮农组织位于曼谷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办事处应亚洲太平洋林业委员会建议所作。本文作者是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亚太森林组织)昆明培训中心项目主任兼中国西南林业大学讲师潘耀(本文编写期间借调到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办事处);粮农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C.T.S.Nair;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办事处林业官员RaoMatta。作者们衷心感谢下列人员提供的宝贵指导和支持:助理总干事兼区域代表金钟珍;粮农组织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办事处区域项目负责人姚向君;粮农组织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办事处高级林业官员ThomasHoffer;亚太森林组织秘书长鲁德;西南林业大学(昆明)教授沈立新。作者们还感谢下述人员的审核和宝贵反馈:美利坚合众国奥本大学林业经济与政策教授张道卫;罗马粮农组织林业官员ZuzhangXia;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太森林组织能力建设部主任LiuWei;中国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林业官员PanYu。特别感谢DienneMiller提供的编辑服务,以及KallayaMeechantra和RacheleOriente的行政和出版支持。致谢vii尽管毁林和森林退化现象仍存在于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许多国家,但过去三十年中国的林业部门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仅成功遏止毁林,还大幅增加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目前,中国在人工林和农用林方面居亚洲地区首位,在木材加工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是几种林产品(如木板、纸、纸板以及家具)的最大出口国,还是几种非木材林产品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若干政策变化和体制改革,包括森林权属相关变革,都旨在动员私营部门增加对林业的投资。此外,环境问题也引发了多项干预措施,例如禁止采伐天然林,保护和养护现有森林和林地。城市化快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对木材和环境服务的需求,导致在造林、再造林和森林保护方面的投资增加。科学技术取得重大发展,包括加强部门内外的技能和能力,促进了价值链上增值、贸易和市场服务的有效运作,并进一步帮助加速转型。考虑到森林转型的规模和速度,中国的经验尤其值得借鉴。本文致力于解释影响中国森林转型的因素以及有助于稳定和完善林业部门的多种途径。对于着力改善林业部门的国家,在宏观变化以及需采取广泛措施的背景下,中国的案例提供了特别宝贵的经验教训。摘要©ShutterStock/aphotostory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正在不断变化,影响着人类追求的目标,包括林业发展。自人类文明开始以来,人们就改变了环境,影响着森林,包括森林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由于农业扩张,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开采增加,采矿和基础设施发展,几乎所有国家都已经历或正在经历毁林和森林退化阶段。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的转变,导致森林利用发生重大变化(粮农组织,2019)。尽管许多国家毁林和森林退化仍然存在,但成功遏止住森林流失并扩大了森林面积,这一现象通常称为“森林转型”。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越南在完成森林转型方面尤其成功(粮农组织和环境署,2020)。多项研究试图解释影响森林转型的因素以及为稳定并改善森林边界采取的各种措施(Zhang,2019)。尽管促成森林转型的情况各异,但在宏观变化以及需采取广泛措施的背景下,这些国家的案例提供了宝贵经验教训。考虑到森林转型的规模和速度,中国的经验尤其值得借鉴。现有若干研究探讨中国森林转型的不同方面(如Li,Chhatre和Liu,2019年;Ke等人,2020年)。本文概述中国的森林和林业转型,尤其关注以下方面:•森林状况的重要变化,特别是与面积、蓄积量增长以及提供重要生态系统服务的关键产品的生产、贸易和管理有关的变化;•促成林业部门转型的因素;•新出现的情况及其影响;•中国的经验教训。引言:变化的世界1©ShutterStock/aphotostory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增长年份森林覆盖面积(百万公顷)年增长量(千公顷/年)年增幅(%)1990157.142000177.0019861.202010200.6123611.262020219.9819370.93表1中国森林覆盖面积增长率林业部门的变化根据若干参数进行评估,如森林覆盖率、蓄积量增长、保护区范围以及林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增长,所有这些都是有效政策、投资及科学投入的综合结果。尽管在定义各种参数方面存在挑战(例如,如何在国家和全球评估中定义森林),但这些定义是评估长期趋势和进行跨国比较的基础。下文概述中国森林资源的若干主要变化。森林覆盖率增长最快过去30年里,中国林业部门的一项重大发展是,大量投资于造林,扭转了毁林局面,森林覆盖率从1990年的1.57亿公顷增加到2020年的2.2亿公顷(见表1)(粮农组织,2020a),森林占土地面积比重从16.4%增加到22.9%。图1显示中国森林覆盖率的上升趋势。从1990年到2020年,中国森林覆盖面积增幅最大。在粮农组织《全球森林资源评估》(FAO,2020a)涵盖的236个国家和地区中,1990年至2020年间中国脱颖而出,森林覆盖率实现持续高增长。3资料来源:粮农组织,2020a。社会、经济与森林:中国正在进行的森林转型及经验教训4人工林和天然再生林面积增长森林面积增加包括天然再生林和人工林,前者由于禁止采伐等措施,天然再生林保护得到改善,后者由于系统性开展造林和再造林工作。1990年至2020年间,天然再生林面积从1.13亿公顷增加到1.35亿公顷,人工林面积增加了4000万公顷(见图2)。过去三十年内,中国是全球天然再生林面积显着增加的极少数国家之一。尽管全球和亚洲的天然再生林面积分别下降了7.5%和4.7%,但中国却增长19.5%。人工林面积增长更为显著。在全球范围内,人工林面积从1.7亿公顷增加到2.926亿公顷,而在亚洲,在此期间内从7420万公顷增加到1.352亿公顷。中国占全球人工林面积增长量近三分之一,占亚洲人工林增长量近三分之二。中国占全球人工林比重从1990年的约26%增长到2020年的近29%(见图3)(粮农组织,2020a,2020b)。图1中国森林覆盖面积变化趋势250200150100500百万公顷1990200020102020年份图2天然再生林和人工林面积变化250200150100500面积(百万公顷)1990200020102020年份天然再生林人工林合计资料来源:粮农组织,2020a(基于表1作图).资料来源:粮农组织,2020a。5其他林地面积不仅森林面积增长,其他林地面积也有所增长,从1990年的1.015亿公顷增加到2020年的1.095亿公顷,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2%。中国其他林地约占亚洲的57%,占全球总量的11%(粮农组织,2020a,2020b)。其他由树木覆盖的土地除归入森林和其他林地的地区之外,还有其他由树木覆盖的土地。现有统计数据还表明,过去三十年中,其他由树木覆盖的土地面积也有所增加(见图4),这表明森林以外其他种植活动增加。过去三十年中,果园面积和棕榈树面积均有所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种举措,包括民众大规模参与植树活动(粮农组织,2020b)。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增长图3人工林占比300250200150100500面积(百万公顷)1990200020102020年份中国亚洲其他地区世界其他地区图4其他由树木覆盖的土地面积变化(百万公顷)1251007550250面积(百万公顷)1990200020102020年份棕榈树果树资料来源:粮农组织,2020a,2020b。资料来源:粮农组织,2020a。社会、经济与森林:中国正在进行的森林转型及经验教训6图5森林蓄积量变化20151050百万立方米1990200020102020年份天然再生林人工林合计多项研究表明,农业用地的树木覆盖率上升。2000年,中国169万平方公里农业用地的平均树木覆盖率约为11.36%。到2010年,这一数字已增至12.84%(Zomer,Öborn和Xu,2019年)。Zomer、Öborn和Xu的研究(2019年)还提供了农业用地不同冠层覆盖等级的分类信息,还指出2000至2010年间,中国冠层覆盖率超过30%的农业用地面积显着增加约57500平方千米。蓄积量迅速增长蓄积量增长变化表明可持续森林管理的努力程度。中国林业部门的表现在此方面也位居前列,因为总蓄积量和每公顷蓄积量均有所增长。中国森林总蓄积量从1990年的104.8亿立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191.9亿立方米(见图5)。这相当于2%的复合年增长率,中国占亚洲蓄积量增长的比例从1990年的20.3%增加到2020年的30.7%。更令人瞩目的是人工林蓄积量增长,从1990年的7.39亿立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40.5亿立方米,年复合增长率为5.8%。天然再生林和人工林的每公顷蓄积量分别从86.2立方米/公顷增加到111.9立方米/公顷(前者),以及16.7立方米/公顷增加到47.8立方米/公顷(后者)。这为增强中国木材生产的自给能力奠定了基础(粮农组织,2020a,2020b)。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日益突出过去三十年内,森林管理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人们日益重视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韧性,特别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流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和民众意识提高,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大幅增长。因此,中国政府特别重视提高森林的生态、文化和精神价值,明确认识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因而实施了各种生态系统恢复计划,并扩大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城市森林和其他绿地。资料来源:粮农组织,2020a。7图6重要环境功能森林管理区50403020100面积(百万公顷)1990200020102020年份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管理区为有效满足不同功用,中国政府将森林分为两大类:生态林,包括保护林和特殊用途林;经济林,用于生产木材、木质燃料和其他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产品。根据中国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多份报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多年),生态林占森林总量的比例从1993年的17%增加到2018年的56%。大多数情况下,森林管理旨在实现多个目标。某个特定领域为实现主要目标进行管理时,往往也有助于实现其他目标。实际上,在植树造林早期阶段,主要建设绿化用地,通过单一栽培外来物种实现。随着人们日益关注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开始重视树种组成多样化和推广本地物种。这有助于提供一种兼顾办法,同时实现生产和保护功能。当前趋势是增加专门区域,用于提供环境服务,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土保持。根据不同时期开展的国家森林资源调查,《202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确定了广泛趋势,并提供了有关用于实现某些生态系统功能的专用林信息(粮农组织,2020a)。正如图6所示,1990至2010年间,用于水土保持的森林面积显著增加,此后一直保持稳定。专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面积增加了四倍以上,明确表明此乃重中之重。中国还牢记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需求,重视提供休闲价值,建设森林公园和其他绿地。除提供娱乐机会外,森林公园还有助于保护中国的自然遗产。1995至2017年期间,国家公园数量从750个增加到3505个,专用面积从660万公顷增加到2028万公顷(Ke等人,2019年)。绿地发展与城市规划很好地融合,其中一种方法是发展“国家森林城市”。因此,贵阳被指定为第一个国家森林城市。到2019年,约194个城市获得了这一地位(新华网,2019),中国提出到2025年将数量增至300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8)。资料来源:粮农组织,2020a。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增长©粮农组织/ZhangWanjie在森林状况发生变化的同时,中国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增值木制品主要生产国。木材加工领域的一些主要变化概述如下。圆木产量下降;工业圆木产量增加1990至2019年之间,原木(包括工业原木和木质燃料)产量从3.78亿立方米下降至3.45亿立方米。工业原木和木质燃料在木材总产量中所占比例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工业原木产量在1990年的9100万立方米基础上翻番,2019年达1.82亿立方米,木质燃料产量从1990年的2.87亿立方米下降至2019年的1.63亿立方米(见图7)。1990年,木质燃料占圆木产量的76%,其余24%为工业圆木。到2019年,木质燃料和工业原木的相对比例分别变为47%和53%(粮农组织,2020c)。这一变化本身表明林业部门发生重大变革,可归因于:•由于收入增长和城市化带来的便利,能源使用从木质燃料转向液化石油气和电力;•由于技术进步,木材更多用于工业用途。此外,中国已投资于提高木质燃料使用能效,从而减少其生产和消费。中国—林产品主要生产国图7中国木材生产趋势4003002001000百万立方米1990200020102019年份圆木工业圆木木材燃料资料来源:粮农组织,2020c。9社会、经济与森林:中国正在进行的森林转型及经验教训10200150100500百万立方米1990200020102019年份中国亚洲其他地区世界其他地区图8中国进口工业圆木量200150100500百万立方米1990200020102019年份中国亚洲其他地区世界其他地区图9锯材进口量变化中国林业的一个重要转变是,已成为工业圆木主要进口国和增值产品(如人造木板、纸张、纸板以及木制家具)出口国。最显著的变化是工业原木进口比例增长(见图8)。1990年,中国仅进口725万立方米工业圆木,约占全球进口总量的8.8%。到2019年,这一数字增至6111万立方米,约占全球工业原木进口总量的43.6%。因此,过去三十年内,中国对工业原木进口的依赖性大幅增加。1990年,进口量约占工业原木产量的7.3%,到2019年,已增长到55.2%。这一百分比增长体现在进口总值上,从1990年的7.45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96亿美元(粮农组织,2020c)。过去三十年内,中国也成为锯材主要生产国和进口国。1990年,锯材产量仅2360万立方米,进口量130万立方米,占世界进口总量的1.6%;1990年,进口量3950万立方米,占全球进口总量的26%(见图9)(粮农组织,2020c)。到2019年,国内锯材产量增加到9030万立方米,进口量增加到3950万立方米。图10显示在此期间中国、亚洲乃至全球锯材产量变化。资料来源:粮农组织,2020c。资料来源:粮农组织,2020c。11图10锯材生产份额变化6005004003002001000百万立方米19902019年份中国亚洲其他地区世界其他地区增值产品生产,特别是人造板、纸及纸板用纸浆生产,在中国也出现惊人增长,如下文所述(粮农组织,2020c):•1990年人造板产量仅为300万立方米。2000年这一数字增加到1890万立方米,2010年增加到1.061亿立方米,2019年增加到2亿立方米。1990年,中国仅占全球总产量的2.4%;到2019年,中国占全球人造板产量近一半(49.8%)。•纸和纸板产量增长非常相似。从1990年的1740万吨(占全球产量7.3%)增加到1.117亿吨,占全球产量比例提高到27.7%。图11木质家具出口额6050403020100金额(10亿美元)199019952000200520102011年份中国全球资料来源:粮农组织,2020c。资料来源:LebedysandLi,2014.中国林产品主要生产国社会、经济与森林:中国正在进行的森林转型及经验教训12中国取得显著进步的另一个领域是二次木制品,特别是木制家具的生产和出口。1990年,中国在木制家具行业中的地位微不足道,约占全球家具行业增加值总额的0.7%。到2011年,这一数字飙升至16.3%。同时,中国已成为主要家具出口商。1990年,中国仅占全球出口额的1.5%。到2011年,这一数字已上升到约30%(Lebedys和Li,2014年)(见图11)。这一趋势随后几年持续存在,2018年中国占全球木制家具出口的31.6%(国际热带木材组织,2018年)。然而,由于中国工资上涨,加之与中国家具主要进口国美国的贸易争端尚未解决,中国在木制家具生产和出口方面的主导地位正面临挑战。13上文概述的森林和林业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而言,大多数森林转型由政策或市场驱动,或两者兼而有之(粮农组织,2019年)。但政策和市场变化本身则由更为宏观的社会变化驱动,例如中国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这种根本变化带来各种政策和体制变化,并在科技发展支撑下,通过重点计划增加了投资。全球贸易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制造业和贸易迅速增长,直接和间接促进了林业部门快速增长,特别是各种林产品生产和贸易。下文简述直接和间接促进林业部门转型的关键驱动因素。中国崛起为工业化经济体过去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在经济领域。这些变化中最重要的是收入快速增长,一跃成为购买力平价第一大经济体和当前汇率下第二大经济体。199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3608.6亿美元。2005年这一数字增加到2.29万亿美元,2019年增加到14.34万亿美元(世界银行,2020a)。人均收入增长迅速,从1990年的约318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0262美元(见图12)。促进森林转型的主要因素图12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0金额(当前汇率美元)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19年份资料来源:WorldBank,2020a.社会、经济与森林:中国正在进行的森林转型及经验教训14过去三十年来,随着收入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发生根本性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大幅下降,制造业和服务业比重相应提高。1990年,第一产业(农业、林业和渔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6%,工业和服务业分别占41%和26.6%。到2019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7.1%,制造业和服务业比重分别变为39%和53.9%(世界银行,2020b)。这些变化反映出对土地依赖性显着降低,从而减轻了农业扩张对森林产生的压力,并扩大了退耕还林范围。在造成收入迅速增长的各种影响因素中,以下因素尤为相关:•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快速增长,农业对创造收入和就业岗位的重要性下降,减轻了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为将边际农用地转为人工林创造了有利条件。•政府收入更高,能够分配更多资源用于造林和实施各种森林保护措施;此外,木材进口机会减轻了对中国森林的压力,禁止采伐更加有效。•家庭收入增加,城市化快速发展,房屋所有权相关政策和规则变化,促使建筑业井喷式发展,推动了对锯材、人造板和家具的需求。•城市化发展、收入增加还导致娱乐需求上升,因此对城市绿地、公园等投资也相应增加。因此,收入快速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为政策和机构改革以及增加林业部门投资奠定了基础,为森林转型铺平了道路。关注环境推动重大政策调整发展最初几十年,侧重于农业和工业发展,很少关注环境。人们努力扩大农业,耕种生产率较低的土地,特别是陡坡,而忽略对水土流失和水文的影响。同样,为满足木材需求,不可持续地采伐林木,也导致土地退化。随着负面影响显现,出台了若干全球和国家矫正措施。在全球层面,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为实现将环境因素纳入考虑的发展议程提供了初步动力。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几项国际公约,是鼓励国家层面出台各种举措的重大转折点。为实施在里约热内卢会议上介绍的《21世纪议程》,中国于1994年制定了本国《21世纪议程》。作为后续行动,国家森林管理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前身)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尽管这些努力引发人们关注森林环境功能和森林可持续管理需求,但还是国家层面的重大事件促成了具体行动。毫无疑问,1997年的严重干旱和1998年特大洪水标志着这一转折点,促使诸多政策和计划举措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如下文各节所述。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造成了巨大损失(见插文1),突显保护高地的必要性,从而确保下游大规模城市/工业投资得到保障。15政策与体制改革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在全面努力改善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管理政策、法律和体制框架。本文附件按时间顺序列出了中国林业部门实施的主要政策、法律和体制改革。表2概述了过去七十年来土地所有权和管理的主要变化。插文11998年中国特大洪水:转折点长江全长6300公里,是亚洲最长的河流。起源于青藏高原,向东流入东海。约85%的流域由山脉和丘陵组成,11%是人口密集、经济活动活跃的平原地区。长江流经11个省市,重庆、宜昌、武汉、南京和上海是长江沿岸的重要城市。尽管长江及其排水系统每年都发生洪水事件,但1998年特大洪水是20世纪第二大洪水事件,仅次于1954年的长江洪水,无论是生命损失还是经济损失,对中国社会而言都是惨痛教训。1998年夏季,二十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特大降水,致使长江及其支流发生毁灭性洪水。据中国政府称,这场灾难影响了中国约五分之一的人口(2.23亿),导致3004人丧生。此外,直接经济损失至少约200亿美元,损害作物、农业设施和基础设施,如房屋、学校、道路、供水和灌溉系统(联合国灾害评估和协调小组、联合国机构间特派团,1998年;杨,2017年)。此外,长江上游长期存在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做法(如毁林)和沿排水系统开垦土地问题,导致流域中下游发生严重水土流失,排水和蓄水量增加(Xu等人,2005年),加速了灾害发展,并增大了救援、预防和减灾措施的难度。1998年特大洪水敲响了警钟,促使人们重新考虑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及改善灾害控制和预警系统的战略。具体而言,这些行动包括重建排水系统,疏通主河道,重新安置洪水滞留人员,在排水区上游毁林山区重新造林等。促进森林转型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与森林:中国正在进行的森林转型及经验教训16年份主要政策和法律变化重要结果1949–1952•1950年6月颁布土地改革立法。•没收所有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提高粮食产量。•小型私有农场占主导地位。1953–1958•制定政策发展农业合作社。•耕地和林地为集体所有,增加家庭劳动收入。•森林管理集中化增强。•森林面积下降。1958–1978•“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集体化进程加速,形成大型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1960年开始实施“四固定”政策,稳定生产集体化所需重要资源的使用权。•不区分国有和集体所有土地。•大规模毁林和高地开垦。1978–2002•制定有关集体林地改革等若干森林保护和发展问题的决定。•颁布“林业三定”和“分山到户”森林政策,分配森林资源。重新评估“四固定”政策,颁发集体林证书。•官方定义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所有权。1984年颁发林地所有权证书。•根据家庭承包责任制,平均分配集体土地给集体成员,使用期30年。•改善集体森林管理。•由于边界不清,权属不明和政策不一致,森林资源继续减少。2003年后•制定“加快林业发展”政策,改善农村资源管理,并在福建、江西、辽宁和浙江等省开展集体林权属改革试点项目。•2008年,宣布全面实施集体林权属改革,并向家庭颁发权属证书。•开展环境保护宣传运动,增加对林农植树的激励措施。•为土地所有者和私营部门制定各种灵活的合作与协作模式。表2中国土地所有权变化1970年代之前,森林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木材生产,为战后重建提供支持。管理效率低下,采伐做法不可持续,导致资源迅速消耗。中国政府认识到森林资源减少,积极完善法律和制度框架,更加重视森林保护和森林管理权力下放,采用家庭承包责任制,如下文所述:•1981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是转折点,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包括林业在内的所有部门。•1998年,实行了天然林采伐禁令。•1984年,启动了一项全国性义务植树计划。•2000年,采用两类系统—将森林分为生态林和商品林两类。采用补偿制度鼓励保护生态林。17插文2集体林改革:中国森林治理重大转折点在中国3.04亿公顷林地中,近60%已归集体所有,其余则由政府直接控制。集体林一直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所有权不明确,当地社区之间缺乏信任,管理责任分担机制不明确,森林益处面临挑战等。这些挑战导致管理不善,生产力下降。政府认识到需进行重大改革后,2003年在福建省率先进行集体林试点改革,并借鉴试点经验,自2008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些改革(Ren等人,2018年)。集体林以长期租赁方式分配至家庭,明确表明土地系统性管理方法。集体林区划分成小块,并公平分配至家庭,家庭获得森林财产证书,享有四项权利,即信息、管理、处置和利益分享权,为期70年。在这种权属制度下,林农可通过各种方式转让其权属,如租赁、分包合同、抵押或合资等。到2015年,约1.8亿公顷集体林分配至家庭。为支持集体林改革,制定了财务机制。2009年,中国银行、财政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国家森林管理局共同制定了融资服务指南,在集体林权属改革背景下支持林业发展,鼓励家庭有效管理土地。向各家庭提供的森林权属抵押金额为221.4亿元人民币(约合32亿美元),占地163万公顷a。银行与政府机构合作,出台了各种权属改革支持措施,包括小额信贷系统,补贴贷款系统和抵押贷款系统。若将集体林指定为生态林(从而失去采伐带来的创收机会),则将补偿农民的潜在收入损失。例如,2010年,在国家层面,农民维护生态林获得的补偿为150元/公顷(约合22美元/公顷)。到2016年,这一数字已增加至170元/公顷(约合26元/公顷)b。此类补偿鼓励农民保护并可持续管理森林。a基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业年鉴》各年数据。b基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发展报告》各年数据。过去二十年中,影响最深远的政策改革可能是集体林改革(见插文2)。将森林长期管理责任分配至各家各户,是一项激励完善管理的重要举措。除权利转让外,政府还制定各种安排,包括财政和技术支持机制,鼓励改善森林管理。市场发展和税制改革进一步鼓励土地所有者参与其中。促进森林转型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与森林:中国正在进行的森林转型及经验教训18名称主要目标和优先领域启动年份或年代速生丰产林发展计划培育人工林以增加木材供应,满足人们对木材不断增长的需求。1980年代防护林发展计划旨在在三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和其他生态脆弱地区建立保护带。1980年代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坡地退耕计划)又称“以粮食换林草”计划,旨在向土地所有者提供激励措施,将坡地耕地改造为森林和草原。1999天然林保护计划主要侧重于保护黄河和长江中上游的天然林。这一计划包括三个组成部分:(a)限制天然林采伐;(b)加强森林保护;(c)安置受采伐限制影响的工人。2000京津附近地区防沙治沙计划旨在遏制北京和天津等市、河北、山西和山东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沙尘暴和沙质沙漠蔓延。2000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发展计划旨在建立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和湿地等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动植物。2001表3国家林业重点计划实施林业重点计划除此类开创性权属改革之外,1990年后的一大创举是,制定六项国家林业重点计划,对林业大量投资(见表3)。中国早些时候也实施了各种计划,但这些计划并未产生很大影响,而且恢复和重新造林的努力往往未能取得预期成果。在许多情况下,幼苗成活率很低,需要大规模筹集资源,建设机构能力。1998年洪水造成了破坏,促使改善上游河流植被,并激发强烈的政治决心遏止和扭转森林退化。目前已开展的若干研究探讨六项林业重点计划基本内容(如Delang,2016),如何促进履行政府承诺等。这些林业重点计划举足轻重,政府划拨大量财政和行政资源确保取得成功。据称,这六项计划覆盖面积总计约3亿公顷,耗资约9000亿元(约合1428亿美元)(见Delang,2016)。人们已经清楚认识到林业的重要性,能够提供对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这六项计划几乎覆盖全国,应对所有关键的林业问题,包括保护天然林,将生产力低下的坡耕地改造为草地和森林,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流域等,并采取以下举措遏止荒漠化:建设防护林带,恢复退化土地,保护动植物,利用高产人工林加强木材生产,减轻天然林承受的压力。过去,天然林是木材供应的主要来源。采伐禁令不仅影响木材供应,还导致林业企业员工大规模失业。但政府继续执行这些计划,表明尽管面临短期挑战,但遏止退化初心不改。19插文3退耕还林还草计划作为一个人口稠密的山区国家(65%的土地为山区),中国长期耕种坡地,对流域保护构成挑战。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导致29个省的3000多人死亡,2.23亿人受灾,这表明需改善坡地管理。然而,大多数土地由小农所有,而耕种对维持生计至关重要。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1999年启动了“退耕还林还草计划”,激励农民放弃耕种,恢复坡地植被。通过这一计划(又称“坡地退耕计划”或“以粮食换林草计划”),已向将农田改造为树木或草皮的农民提供现金或粮食补贴,减少土壤侵蚀并保护流域。最初的补偿方式是提供粮食,但2004年改为现金补贴。补贴持续时间取决于重建的植被类型:生态林8年,经济林5年,草原2年。除现金或粮食补贴外,还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在树种选育、种植材料供应以及种植和维护方面。退耕还林还草计划的核心是减贫和改善农村社区生计,为各种替代生计手段提供支持。最初几年,此计划重点是单一种植人工林,但近来转向培育多物种异龄林。到2019年中期,根据这一计划,已改造约3350万公顷耕地。迄今为止,这项计划耗资约5000亿元(约合725亿美元),可能是全球生态系统服务计划的最大公共投资。多项研究强调此计划的积极影响,包括在改善植被和碳储量,增加农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见Rodriguez等人,2016)。政府建立各种机制鼓励并激发利益相关方参与,特别是土地所有者。重中之重是提供补偿或补贴,鼓励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土地所有者将农业用地转为森林和草地,可获得现金或粮食补贴,补偿所受损失(见插文3)。这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资助生态系统服务计划,重点关注流域服务供应。总体而言,自1998年后,政府对林业供资迅速增加,从1998年的6.8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18亿美元,2015年进一步增加到127亿美元(粮农组织,2015年)。此外,政府还为私营部门提供各种激励措施,特别为建设工业区提供税收减免。推行权属改革,利用非传统机制拓宽供资渠道,增加森林保护投资。省市级主管部门竞相为工业区建设提供优惠措施。除外国直接投资之外,中国还能获得双边和多边机构支持。促进森林转型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与森林:中国正在进行的森林转型及经验教训20学位1990200020102016博士学位1197598580硕士学位33142048006505学士学位457858263269850087技术员证书/文凭7483275066380991405表4林业教育机构毕业生人数资料来源:粮农组织,2020a。科技改变林业科学技术进步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林业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中国在技术发展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大量投资于科技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建立牢固国际伙伴关系。科学技术发展的所有关键指标均表明,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科技领域主导者。中国国内研究和开发支出总额就是例证: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00年的0.9%上升到2018年的2.1%。2000年,中国研究和开发(研发)支出仅331亿美元,到2017年,这一数字已飙升至4960亿美元。中国研发增长的若干重要指标如下(参见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科学委员会,2020年):•2010至2017年间,中国研发支出年度增长率为17.3%,居所有国家之首。•2010至2017年间,中国占全球研发支出增长总额的三分之一。•2018年,中国占全球注册的同族专利的近一半(49.4%)。日本以17.5%位居第二,直观表明中国科学产出规模。•2000年,中国仅占全球科学与工程出版物数量的5%。到2018年,这一数字已上升至21%。•从研发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比重中可以明显看出投资于科学技术的影响。2003年,中国在研发密集型产业中的增加值比重仅为6%,欧洲联盟和美利坚合众国分别为25%和38%。到2018年,中国所占比重已达到21%,欧洲联盟和美国分别下降至19%和12%。林业得益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有助于改善林业方方面面,包括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开发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新工艺和新产品等。自1980年代以来,信息和通信技术应用已取得长足进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三大领域都得到特别关注。到2010年,电子政务系统已经建立,并且进一步努力实现森林管理现代化(Li,2011年)。2010年,中国启动一项为期20年的林业发展战略,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于2011-2015年实施,重点利用数字林业改善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相关疾病监测,森林产业发展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当前阶段(2016-2020年)科学技术发展侧重于广泛使用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和云计算,开发“智能林业”框架。第三阶段(2021年至2030年)进一步加深信息管理与现代化之间的融合,优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供应,力争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Li,2011年)。21插文4中国竹木资源及其利用技术中国是全球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共39属837种(国家林业局,2006年)。中国政府认识到竹木带来的多重惠益,十分重视竹木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采用创新技术,特别注重改善农村社区生计。竹林种植面积从1990年的386万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650万公顷a。约12756家企业从事竹木加工,主要利用竹子各个部分生产各种产品。企业采用综合方法,可确保竹木得到近100%利用(Fei,2019)。企业制定了各种流程,惠及当地社区。各种竹制产品包括竹板、层压竹地板、家具、手工艺品、纸张、食品(尤其是竹笋和竹饮料)、各种竹纤维产品和木炭。据一些报告称,竹子用于近10000种产品的生产,主要由于所采用的技术广泛(Fei,2019)。通过竹复合技术,正在大力开发竹基结构材料,用以替代木材(见Huang等人,2019)。中国已成为竹和竹制品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竹笋产量从1995年的17.45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771160吨。2017年,竹产业价值约为2456亿元(约合367亿美元),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至3360亿元(约合501亿美元)b。除了各种竹制品产生的收入和就业岗位,由于竹子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生态旅游方面也变得日益重要。a基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业统计年鉴》1990年和2010年数据。b基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17年和2020年数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国家机构和诸多大学为林业研究和教育奠定基础,带动林业科学发展。过去三十年中,获得各种资格证书的毕业生人数显着增加(见表4),间接表明政府为加强林业科学队伍所做的努力(粮农组织,2020b)。过去三十年,几乎所有林业和林产品开发领域都得到改善。着力推进以下方面:改进资源评估以改善森林状况;监测病虫害暴发等变化;火灾应急处理,开展造林和森林管理;广泛使用改进信息和通信技术等。虽然有关森林保护和管理的许多技术开发由公共部门机构牵头,但新产品和新工艺开发却往往由私营部门与公共部门研究机构合作进行。中国在林业几大领域取得重大技术进步,包括遗传学、树木改良、资源评估、稀有和濒危动植物育种、生态系统服务监测以及纳米纤维等新材料和产品开发。其中彰显科学技术进步的一大领域是竹子种植与加工(见插文4)。造林和再造林新技术已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在面临环境挑战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条件不利于植物生长。防治荒漠化需要在若干相关领域改进技术,涵盖与增强抵御力和改善生计相关的生态系统恢复的各方面内容(见插文5)。促进森林转型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与森林:中国正在进行的森林转型及经验教训22插文5防治中国北方荒漠化荒漠化仍是中国一大主要问题,根据2006年发布的全国荒漠化报告,约2.63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27.5%)受到荒漠化影响(中国执委会秘书处,2006年)。中国大部分沙漠化土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和西藏自治区以及甘肃和青海省;这些地区和省95%的面积是荒漠化土地。荒漠化进程由多种因素驱动,包括全球变暖、土地开垦、过度放牧、植被清除和不可持续的水土管理做法。约4亿人受到荒漠化影响,这种现象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00亿元(约合63亿美元)。根据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荒漠化法》规定,应对荒漠化问题已成为政府重点工作,并通过各种重要计划(如“三北防护林计划”和“京津周边地区防沙治沙计划”)实施。在这些努力中,科学技术的应用发挥关键作用。相当重视培育能够抵御干旱和病虫害暴发等恶劣环境条件的物种和种源;培育合适牲畜;提供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和生物燃料);建立全面监测系统评估绩效和改进各种做法。这些计划在研究机构、地方社区、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大力合作下设计并实施。荒漠化防治计划能够取得成功,主要由于采用基于科学技术最新发展的综合方法,完全适应当地情况,并由主要利益相关方充分参与。23尽管目前的评估明确表明,中国已经能够完成森林转型,并已成为全球林业的主要参与者,但仍有必要考虑未来如何发展以及未来几十年内的森林和林业变化。迄今为止,全球大多数转型都在持续进行,尚未发生逆转,但在某些驱动因素作用下,无法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例如,气候变化相关事件(干旱、火灾和虫害暴发)可能产生毁灭性影响,对迄今取得的成就产生负面影响。国家和国际局势变化,还带来其他一些不确定性。考虑到全球经济萎缩及其对投资、贸易、旅行和旅游业的影响,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暴发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尤其令人关注。可能影响中国林业未来发展的若干因素包括:•人口变化;•经济变化,包括收入增长、全球化程度下降以及贸易和投资变化;•环境挑战,尤其是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人口变化尽管中国在2016年废除了独生子女政策,人口增长率仍将继续下降,据估计,在2030年达到14.6亿人口峰值之后,人口将开始下降,到2050年达到14.3亿(见图13)。同时,城市化速度将继续加快,到2030年达到近70%,到2050年达到78%。另一大主要人口变化是人口老龄化,人口中位年龄从1990年的24.9岁增加到2020年的38.4岁,2040年的46.3岁和2050年的47.6岁。到2020年,65岁或以上人口除以15至64岁年龄段人口的比例将达到17.0,这一数字将在2040年和2050年分别上升至38.3和43.6(《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预计这些人口变化将对经济和林业部门产生重要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尤其是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以及林业工人供应等。人口老龄化往往导致住房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影响对木材的需求。中国森林转型的未来,社会、经济与森林:中国正在进行的森林转型及经验教训24图13中国总人口和城市人口变化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百万1990200020102020203020402050年份城市人口总人口经济变化毫无疑问,收入增长仍将是直接和间接影响林业的关键因素。如上所述,过去三十年内,收入快速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特别是制造业和服务业所占比重增加,减轻了土地压力,减贫力度空前。然而,COVID-19暴发导致经济萎缩,预计到2020年经济萎缩约5.2%(世界银行,2020c)。若能尽早实现恢复,世界银行估计,到2021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约4.2%。中国及时干预COVID-19,有助于最大程度降低对增长的影响: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0%,2021年为6.9%。尽管COVID-19破坏了全球供应链,并且未来供应链性质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但所有迹象表明,从长远来看,新的供应链将会出现,全球化将重回正轨,并且全球化性质会出现本质差异。过去150年来,经济衰退(包括由流行病引发的衰退)的经历明确表明,在很大程度上往往产生短期或中期影响。在考虑COVID-19发生后中国森林部门状况时,需深入评估下述内容:•一些国家的内向型政策可能加剧供应链中断,影响进出口,包括短期和中期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历史趋势表明,全球化继续发展势不可挡,但可能会发生质的变化。新型生产者和消费者可能会出现,这将改变生产和消费地,并有助于发展新的供应链。“一带一路”倡议等当前举措可能有助于加快COVID-19后全球化的步伐。•在中国经济发展初期,重点在于出口带动增长,成为了世界工厂。但随着人均收入增长和中产阶级数量持续增多,中国开始更多地依赖内需,这种转变已经显而易见。这也将影响林业,并可能改变木材加工业。资料来源:WorldPopulationProspects,2019.25•商品生产和出口性质已经发生重大改变。自1990年以来,中国已成为资本货物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而在消费品生产和出口中占比却一直在下降。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主要资本货物来源。已有迹象表明,劳动密集型生产正在从中国转移出去,中国正日益成为技术密集型资本和中间产品的生产国。随着消费品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中国能够凭借科学发展,在林业机械、工具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环境挑战气候变化仍将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关键问题,如何在国内和国际上解决这一问题,将对中国的森林和林业产生多方面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根据《巴黎协定》中国编写了国家自主贡献,概述旨在减少排放和增加森林碳汇的多管齐下的政策和战略。林业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重点在于:•加强造林,促进全体公民义务植树,继续实施关键生态计划(包括天然林保护计划、退耕还林还草计划、京津附近地区防沙治沙计划以及防护林发展计划),控制荒漠化,保护水土,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增加森林碳汇;•加强森林防灾和森林资源保护,减少毁林相关排放;•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提高湿地的碳储存能力;•继续恢复草地,在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与牲畜饲养之间保持平衡,防止草地退化,恢复草地植被,加强防灾和农田保护,改善土壤碳储量。国家自主贡献的其他组成部分,如减少建筑施工排放量和促进低碳生活的总体目标,也将对林业和森林工业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必须面对的一项气候变化相关重大挑战是,保护过去二十年来积累的森林和碳储量免受火灾病虫害和疾病损失。干旱加剧森林火灾,已成为许多国家的主要问题。实际上,火灾可能成为短期内逆转森林转型的关键因素。从2003年到2006年,中国火灾发生率有所上升,受灾面积26.9万公顷。受病虫害影响的地区也呈上升趋势,从2002年的770万公顷增加到2017年的1040万公顷。维持森林健康与活力将是一项重大挑战,尤其是减少火灾和虫害风险,迄今取得的进展有可能逆转。中国森林转型的未来,©粮农组织/PanYao过去三十年里,中国的一项主要成就是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包括为遏止退化禁止采伐天然林,大规模造林和再造林等),扭转毁林现象,积累森林资本。与其他地方相比,中国森林转型极为迅速,主要由于下述几大因素共同作用:•中国一直在经历经济快速发展,带来收入增长和经济结构重大转变,第一产业在就业和收入方面的作用大幅下降。这一过程还导致城市化和工业化(以及工业和服务业的城市就业规模扩大)快速发展,减轻了土地压力。•收入增长后,政府能够加大对各种环境保护措施的支持力度,例如造林和再造林。制定各种融资安排激励保护和重新造林工作,林业资源分配大幅增加。•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化、流域退化、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引发若干应对措施,包括禁止采伐天然林,增加保护区面积,在退化土地上造林和再造林等。由于1998年的严重洪水,林业获得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大量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法律变化,体制改革以及加大投资,都有助于加速森林转型进程。集体林改革赋予家庭重要权利,是最重要的政策改革之一。•改进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发展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和机构,加快这些努力。中国大量投资于林业部门内外的科学技术能力建设,改善了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各个方面,并通过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增加价值。•经济繁荣,加之城市化快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住房和其他基础设施的需求,增加了对木材和木制品的需求。由于收入增加,贸易增长,因而中国从其他国家采购木材。中国木材加工能力迅速扩大,能够满足迅速增长的国内需求,并成为各种产品净出口国。•1990年后全球化步伐加快,投资、技术转让和产品(包括原材料和制成品)贸易增加。中国已经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热带木材进口国,以及多种产品(如人造板、纸张、纸板和家具)的最大出口国。由于建筑业快速增长,国内对各种产品需求激增,往往进口木材再进行国内加工以满足需求。中国森林转型的经验教训27社会、经济与森林:中国正在进行的森林转型及经验教训28过去三十年,中国的经验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这是各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考虑到各国情况不尽相同,很难就完成森林转型和实现可持续森林管理提供广泛建议。但从中国的经验中不难看出,国家完成森林转型应具备以下关键要素:•在工业化快速发展和收入增长的背景下,几乎所有国家都完成了森林转型,减少了对土地的依赖。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有助于减轻对土地的直接和间接压力。在人口密度高,人均土地资源少的国家尤其如此。•政策和法律框架有力,政策、立法和体制安排连贯有效是可持续森林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中国已设法将强有力的政策框架与市场驱动的应对措施适当结合。正是在这一强有力政策框架的作用下,中国能够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会。各部门政策和体制框架健全,体现了有效的治理和领导能力。•落实政策和法规依靠机构发挥有力作用。中国一直致力于国家、省级和地方各级的机构能力建设。其中包括林业行政部门,其职责得到不断完善。私营部门也获得支持,能够在管理从事木材和非木材产品生产和加工以及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企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还在提高林业科学技术能力和增加人力资本方面付出巨大努力。•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制定妥善的长期计划是森林转型的另一个关键要求。如上所述,中国的森林转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实施六项国家林业重点计划,其中大多数是长期计划。29ChinaNationalCommitteefortheImplementationoftheUNCCD(CCICCD).2006.ChinanationalreportontheimplementationoftheUnitedNationsConventiontoCombatDesertificationDelang,C.O.2016.China’skeyforestryprograms:economic,socialandecologicalrationales.InternationalJournalofGlobalEnvironmentalIssues,15(4):281–299FAO.2013.ForestTenureReforminChina.ResultsandLessonsfromtheEU–SFA–FAOChinaForestTenureProject.Rome.(alsoavailableatwww.fao.org/3/mi285e/mi285e.pdf)FAO.2015.GlobalForestResourcesAssessment2015.Countryreport:China[online].Rome.www.fao.org/3/a-az186e.pdfFAO.2019.ForestFutures.Sustainablepathwaysforforests,landscapesandpeopleintheAsia-Pacificregion:Asia-PacificForestSectorOutlookStudyIII.Bangkok.352pp.(alsoavailableathttp://www.fao.org/3/ca4627en/ca4627en.pdf)FAO.2020a.GlobalForestResourcesAssessment2020.Mainreport.Rome.(alsoavailableathttps://doi.org/10.4060/ca9825en)FAO.2020b.GlobalForestResourcesAssessment2020.Report:China[online].Rome.www.fao.org/3/ca9980en/ca9980en.pdfFAO.2020c.FAOSTAT.In:ForestryProductionandTrade[online].Rome.[Cited17August2020].www.fao.org/faostat/en/#data/FOFAOandUnitedNationsEnvironmentProgramme(UNEP).2020.TheStateoftheWorld’sForests2020.Forests,biodiversityandpeople.Rome.(alsoavailableathttps://doi.org/10.4060/ca8642en)Fei,B.H.2019.努力开创新时期竹产业发展新局面[CreateanewpageforthedevelopmentofthebambooindustryinChina][online].ChinaBambooIndustryAssociation.www.cbiachina.com/index.php/Industrial/view/id/173.htmlHuang,Y.X.,Qi,Y.,Zhang,Y.&Yu,W.2019.ProgressofbamboorecombinationtechnologyinChina.AdvancesinPolymerTechnology.(alsoavailableatwww.hindawi.com/journals/apt/2019/2723191)InternationalTropicalTimberOrganization(ITTO).2018.TropicalTimberMarketReport.ITTOMarketInformationService.(22)17.(alsoavailableatwww.itto.int/files/user/mis/MIS_1-15_Sep2018.pdf)Ke,S.F.,Qiao,D.,Zhang,X.&Feng,Q.2019.ChangesofChina’sforestryandforestproductsindustryoverthepast40yearsandchallengeslyingahead.Vol.106(September).(alsoavailableat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9934119303703)Ke,S.F.,Ziao,D.,Yuan,W.&He,Y.2020.Broadeningthescopeofforesttransitioninquiry:WhatdoesChina’sexperiencesuggest?ForestPolicyandEconomics,118(September)Lebedys,A.&Li,Y.2014.Contributionoftheforestrysectortonationaleconomies,1990–2011.ForestFinanceWorkingPaperNo.FSFM/ACC/09.Rome,FAOLi,S.D.2011.中国林业信息化战略研究报告.第二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辽宁省沈阳市。[ReportonforestryinformatizationstrategyinChina][online].NationalForestryandGrasslandAdministration.www.forestry.gov.cn/main/3148/20110510/478726.htmlLi,L.C.,Chhatre,A.&Liu,J.L.2019.MultipledriversandpathwaystoChina’sforesttransition.ForestPolicyandEconomics,106(101962)NationalForestryandGrasslandAdministration.2018.NationalForestCityDevelopmentPlan(2018–2025).Beijing.(alsoavailableatwww.forestry.gov.cn/zlszz/4249/20190807/091811732361912.html)参考文献社会、经济与森林:中国正在进行的森林转型及经验教训30NationalForestryandGrasslandAdministration.variousyears.ChinaForestryStatisticalYearbooks.Beijing.(alsoavailableathttp://chinayearbook.com)NationalForestryandGrasslandAdministration.variousyears.ForestryDevelopmentReports.Beijing.(alsoavailableatwww.forestry.gov.cn/Common/index/62.html)NationalForestryandGrasslandAdministration.variousyears.NationalForestryYearbooks.Beijing.(alsoavailableathttp://chinayearbook.com)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NationalScienceBoard(NSF/NSB).2020.ScienceandEngineeringIndicators.ResearchandDevelopment:U.S.TrendsandInternationalComparisons[online].Alexandria,USA.[Cited20August2020].https://ncses.nsf.gov/pubs/nsb20203/cross-national-comparisons-of-r-d-performanceRen,Y.,KuuluvainenJ.,YangL.,Yao,S.,Xue,C.&Toppinen,A.2018.Propertyrights,villagepoliticalsystemandforestryinvestment:evidencefromChina’scollectiveforesttenurereform.Forests,9(9):541Rodríguez,L.G.,Hogarth,N.J.,Zhou,W.,Xie,C.,Zhang,K.&Putzel,L.2016.China’sconversionofcroplandtoforestprogram:asystematicreviewoftheenvironmentalandsocioeconomiceffects.EnvironmentalEvidence,5(21).(alsoavailableathttps://environmentalevidencejourna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750-016-0071-x)StateForestryAdministration,China.2006.GlobalBambooResourcesAssessment.China:countryreport.GlobalForestResourcesAssessmentWorkingPaperNo.115.Rome,FAO.(alsoavailableatwww.fao.org/forestry/fra/2560/en/)UnitedNationsDepartmentofEconomicandSocialAffairs.2018.WorldUrbanizationProspects.In:PopulationDynamics[online].NewYork.[Cited18September2020].https://population.un.org/wup/UnitedNationsDepartmentofEconomicandSocialAffairs.2019.WorldPopulationProspects.In:PopulationDynamics[online].NewYork.[Cited16September2020].https://population.un.org/wpp/UnitedNationsDisasterAssessmentandCoordinationTeam(UNDAC)&UnitedNationsInter-AgencyMission.1998.Finalreporton1998floods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OfficefortheCoordinationofHumanitarianAffairs.(alsoavailableathttps://reliefweb.int/report/china/final-report-1998-floods-peoples-republic-china)WorldBank.2020a.GlobalEconomicProspects.Washington,DC.(alsoavailableatwww.worldbank.org/en/publication/global-economic-prospects)WorldBank.2020b.WorldDevelopmentIndicators.In:WorldBank[online].Washington,DC.[Cited21May2020].https://databank.worldbank.org/source/world-development-indicatorsWorldBank.2020c.China’srecoverystrategyshouldfocusoninclusiveandsustainablegrowth:WorldBankreport[online].[Cited12September2020].www.worldbank.org/en/news/press-release/2020/07/29/chinas-recovery-strategy-should-focus-on-inclusive-and-sustainable-growth-world-bank-reportXinhuanet.2019.我国新增28个国家森林城市增至194个.[ThenumberofChina’snationalforestcitiesincreasedby28to194][online].www.xinhuanet.com/travel/2019-11/15/c_1125237681.htmXu,K.Q.,Chen,Z.,Zhao,Y.,Wang,Z.,Zhang,J.,Hayashi,S.,Murakami,S.&WatanabeM.2005.Simulatedsedimentfluxduring1998bigfloodoftheYangtze(Changjiang)River,China.JournalofHydrology,313(3–4):221–233Yang,H.2017.China’sNaturalForestProtectionProgram:progressandimpact.ForestryChronicle,93(2):113–117Zhang,D.2019.China’sforestexpansioninthelastthreeplusdecades:whyandhow?ForestPolicyandEconomics,98(C):75–81Zomer,R.,Öborn,I.&Xu,J.2019.TreecoveronagriculturallandintheAsia-Pacificregion.WorkingPaper294.WorldAgroforestry(ICRAF)SoutheastAsiaRegionalProgram.Bogor,Indonesia.(alsoavailableathttp://dx.doi.org/10.5716/WP19005.PDF)31附件:中国林业主要政策、法律和制度变革年代年份重要政策、法律和制度变革1949-1970:林业主要目标是生产木材。农业发展优先,导致森林改造为农田,森林覆盖率下降。195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土地改革法》森林所有权归政府所有。•设立林垦部。1951•林垦部改为林业部。1956•林业部细分为林业部和森林工业部。•建立国有森林和自然保护区。1958•林业部与森林工业部合并。1970•农业部和林业部合并为农林部。•林业作为农林部一个部门。1970–1990:继续加强森林管理,更注重森林保护,但经济发展压力导致森林面积持续下降。1975•沿用农林部。1979•日益重视林业发展。调整机构设置,侧重于结构和职能,更名为林业部。•启动防护林发展计划,改善生态条件,增强自然灾害抵御能力。1981•经济改革与经济开放。•作出森林保护和发展相关若干决定,包括1982年起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1982•林业部改组为国务院直属独立机构。•出台计划生育政策。1985•颁布《森林法》1987•集中管理木材采伐限额,要求运输许可证。1988–1992•扩大森林管理系统,并确定各级职责。•建立林业企业木材采伐限额和采伐许可制度。•启动速生丰产林发展计划,增加国内木材供应。,。社会、经济与森林:中国正在进行的森林转型及经验教训32年代年份重要政策、法律和制度变革1990-2011: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力度恢复和保护森林和生态系统,打击毁林行为。1994•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5•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1996•深化改革,加强国有林地建设。•出台《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8•暴发洪水和沙尘暴。•实施天然林采伐禁令。•林业部更名为国家林业局。•启动森林生态系统补偿计划。1999–2001•实施国家重点林业计划。•建立森林分类管理系统。2003•做出加快林业发展决定,重点关注农村资源管理。•制定若干政策,为农民增收提供支持。2008•推行集体林权属改革。2009•制定耕地红线政策,确保常规耕作最小土地面积。2010•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战略性经济林发展计划(2011-2020年)。2012以后:改善森林健康,支持生态文明发展,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2012•制定环境政策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水资源政策。•技术创新促进现代林业发展。2014•修订并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法》2018•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管理局,将草原管理与林业相结合。。。。。粮农组织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办事处fao-rap@fao.orgfao.org/asispacific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泰国,曼谷CB3232ZH/1/12.2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