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 号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磷化工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推荐(维持) 面向新需求深度一体化会是终局,深度梳理磷系产业链 铁锂路线是锂电池追求性价比的关键选择,磷作为磷酸铁锂的主要成本科目,权重接近 40%,其相关的产品诸如磷矿石、黄磷、磷酸和磷铵在政策层面均有限制,其中净化磷酸和磷石膏处理还存在技术路线的优劣,使得产业链的发展和企业竞争实力对比亟待梳理,于是乎我们对上游采掘段的磷矿石,中游制品磷酸、磷酸一铵和下游产品磷酸铁进行了深度系统梳理。 磷矿石:不可再生性资源,远期发展的配套关键。磷矿是不可再生资源,过度和不合理开采将导致磷矿出现资源枯竭风险,我国磷矿产量长期居全球首位,开采不合理情形显著。在近年来国家政策管理和开采技术革新之下,磷矿石产量逐年缩减,2016-2020 年 CAGR 实现(-11.41%)。随着资源量和开采量下降,将增加磷矿石供应链的不确定因素,同时富矿数量不断减少,也使我国未来开采结构向贫矿集中。需求端,近年来磷矿石消费量显著下降,但在行业结构合理和政策约束见成效后,磷矿消费量触底回升,2021 年 1-9 月 7337 万吨,同比增长 13%,磷矿的稀缺性预计日渐凸出。因此,上游产业发展趋势将聚焦于两个重点:(1)企业布局自有磷矿,不仅成本可控,也能保证原材料的持续稳定供应。(2)提高磷矿石的资源利用率,尤其是提高中低品位磷矿和磷矿中所含其他伴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黄磷:供应冲击驱动价格,有效产能利用率已处于较高水平。黄磷是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在我国的能耗双控和环保约束下,是首当其冲的产品之一。近年来在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管制下,黄磷产能逐渐收缩,2020 年产能缩减至 134万吨,产能利用率提高到接近 60%的水平,考虑到水电生产的季节性有效产能利用率已经处于接近 70-80%的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库存水平显示当下处于供需紧平衡的阶段。但长期来看,黄磷下游主要用作农资,但我国要求农资零增量,另外工业用途上,热法磷酸因其高成本和耗能正逐渐被湿法净化磷酸取代,预计国内黄磷顶部已经较为临近。但由于黄磷的高能耗+水电依赖的特点,双控和电力短缺容易从供应端造成价格剧烈波动。 磷酸:热法占比减少,湿法备受青睐。我国磷酸的生产工艺可分为热法和湿法,其中热法磷酸高耗能高污染,但产品纯度高,可直接用作工业级磷酸;湿法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