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刘潇潇:碳中和背景下能源领域课程改革探索——以高职石油专业课程为例
开展创造活动,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3 课程改革中探索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预示着油气工业持续发展需要“跨界
融合”,即油区、油气工业与氢能、风能等新能源融合。高
职院校石油专业课程设置应以新环境下人才供给需求、社会
需求、自身发展为导向,强化课程应用理念、重建课程目标、
优选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融入课程思政,形成协同效
应。
3.1 课程理念 强化应用
一是改变传统课程观。实现课程理念从知识传授到应用
能力的转变,打破专业学科限制,课程建设优先与社会对接
而不是学科对接[7]。结合石油专业的就业背景,课程要考虑
与社会需求、社会责任、绿色发展、社会安全相关的背景因
素。碳中和背景下,技能发展的不是单一技能的发展,而更
需要“整体型”宽口径技能,这样的技能人才能更好地拓展
工作领域,解决复杂问题。二是强化课程应用性。课程充分
考虑技能操作人员对工作前线的适应性要求。加强实用技
术、前沿技术、经验知识的传授。三是融入职业性知识。企
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是具备高职业素养的“零适应期”人
才。在安排实习课程时,应辅助相关职业素养指导。
3.2 课程目标 双管齐下
一是石油专业课程目标应反映能源改革背景下企业需
求,发动校企合作优势,及时跟进石化企业人才类型、技术
能力、职业素养等多方面要求,并及时落实在每年更新的人
才培养方案编制中。以中石化中原油田、天然气分公司为例,
响应国家战略储备,2021 年推进“百亿方”储气库群建设,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紧抓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强经济社
会研究,提高研究的应用性,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二是培养
“知识+技能+素养”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设置以解决现场问
题为中心、辅助工程设计与创新,同时兼具高素质技能人才
素养。2021 年 7 月,围绕落实总书记“碳达峰”“碳中和”
重要指示精神,团中央开展“首届全国青少年零碳科技创新
项目活动”,要求在下一步课程目标设置上体现对二氧化碳
封存与捕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3 课程内容实用时效
课程内容来源于教材,但不应局限于教材[8]。高职院校
专业课教材多是本科教材的简化,内容难易程度不均、更新
慢、无法体现时效性。结合能源改革背景及高职石油院校特
点,课程内容应遵循:实用性原则,按照采油、钻井、石油
化工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筛选。例如,
钻井专业适当降低油层物理、油藏工程课程深度,采油专业
适当增加页岩气开采、气藏工程等课程。将非常规油气开发
等前沿技术引入专业课程,强化知识与应用之间的有效衔
接,注重新技术、新成果和基本方法的讲授以及基本学习能
力、实验能力的培养。针对性原则,采油、钻井专业日后工
作的内容不同,在选编内容时,应兼顾专业针对性。例如《钻
井工程》课程中,钻井专业应及时更新钻井技术的新动态内
容。借助智慧课堂,及时将钻井新技术新闻融入课堂,将国
内外研究新进展通过超星学习通软件云端分享,拓宽专业领
域知识。终身性原则,不论是石油、天然气常规油气,还是
页岩气、页岩油、可燃冰等非常规油气的开采,《油藏工程》、
《渗流力学》、《石油地质》课程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也是
学生掌握科学、高效开发能源的理论基础。因此在课程改革
中,应当强化各科公用课程,让学生精于石油工程,又不局
限于石油工程,在不断变化的能源格局下,提高人才对变化
和时代需求的适应能力。
3.4 课程结构优化调整
一是优化课程类型。石油专业课程类型的优化重点在专
业实践,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原则,对导论课程、专业
课程、实践课程重点调整[9]。导论课意在让学生迅速融入石
油工作者角色,对石油工作者形象及社会责任有初步的理
解。因此导论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以《石油工业概
论》为例,除让学生了解整个石油工业流程外,还应融入企
业责任、担当作为等软实力文化,例如借助中石化开放日等
企业活动,组织学生与企业职工一起参观现场,激发学生对
专业认同感。在能源企业改革大背景下,工作不再局限于狭
窄的知识与技能领域。石油工程作为一个大类学科,涵盖采
油、采气、钻井等方向,专业划分过细不利于学生成长。打
破油层物理、渗流力学、油藏工程、采油工程专业课之间内
容独立的旧模式,实现相关内容的相互贯通、相互融合,实
现课程优化配置。对油层物理中已经讲过的课程,在油藏工
程中课时相应减少。采油工程中加入渗流力学中井附近流动
方式、油藏工程中驱动方式开采原理等油藏基础知识。国内
课程设计实践课程与学科课程一体化嵌入,缺乏学科课程的
实践融入,将工作现场中的实例引入课堂。例如在讲硫化氢
危害性时,引入“重庆开县硫化氢泄露大型事故”,引发学
生讨论与思考。在讲有杆泵采油时,到采油厂实训基地,学
习抽油机工作原理。讲达西定律时,将达西生平及相关实验
照片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对枯燥定理的兴趣。利用博物馆、
地质公园等优势,组织学生集体学习地质知识,观察风化、
露头等地质现象。二是调整学分比例。适当调整理论与实习
课程学分比例,提高实践课程学分比例,以学分督促学生从
“埋头学”到“抬头干”的转变。三是适当调整课程顺序。
结合石油专业课程专业性特点,安排“实践+理论+实践”的
课程顺序。以渗流力学课程达为例,在课程之前安排学生实
验室学习岩石取芯过程,在理论学习时就能够理解达西定律
实验中的流体通过的截面是圆形截面,在进行实例计算时,
就不容易出错。
3.5 课程思政,同频共振
受市场经济冲击,许多学生形成了利益为导向的学习方
式。例如,英语、数学在专升本考试中有用,就认真听讲。
专业课枯燥、难懂,工作中用处不大,就不愿意听。面对石
油课程,多数学生存在油气资源枯竭、效益差、工资低,工
作性价比低等想法,对能源企业发展认识狭隘。针对专业课
程的自然科学属性,开展职业素养与精神教育。挖掘专业知
识育人点,调整课程教学大纲,开展教学反馈评价。例如《石
油工业概论》课程,设置情感目标,不仅讲授油气田开发流
程,将周总理、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对石油工业贡献者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