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产业2022年度策略报告:方兴未艾,风起云涌VIP专享VIP免费

艾,风起云涌
——碳中和产2022度策略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究所 绿源与前瞻性研究团队
陈骁/皮秀/樊金璐/建文/郝博
20211213
2
摘要
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及其背景下的相关产业板块,无疑是2021年资本市场关注度最高的领域之一。我们认为,未来碳
中和产业将持续受到政策的支持,各细分方向都具备较大增长空间,是值得长期关注与布局的领域。
能源生产方面:光伏产业将受益于海外业务拓展与国内装机量提升;风电产业链将受益于新增装机、旧机换新与海外市场三方
面的需求,海上风电是重点方向;氢能目前受到政策大力支持,副产气制氢、氢燃料电池、氢冶金均是值得关注的方向。核能
虑核安全及核燃料外部依赖高的现状,预计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电力基建方面,能源结构调整将催生储能与特高压建设的需求。抽水蓄能在政策解决成本疏导问题之后,有望迎来较快发展;
化学储能则依靠锂电池为主的技术路线,未来将受益于装机规模的上涨与锂电池成本的下降;特高压输电能够缓解区域间用电负
荷不均的问题,也能提升新能源的消纳范围,未来其线路的核准、投资和建设都将加快推进。
能源消费方面,新能源汽渗透率的持续提高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增长;自动驾驶是车辆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未来发
展的各场景空间广阔,潜在规模超万亿;再制造作为绿色制造的其中一环可能迎来快速增长,其中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市场是主要
增长点;装配式建的需求将快速上升,并带动PC构件与绿色建筑技术服务市场需求提升。
绿色金融方面,近一年来,绿色贷款余额不断增长,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及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将助力其发展;绿色债券发行规模
进一步增长,标准逐渐与国际接轨,碳中和债规模也在不断扩张;ESG投资领域,中国PRI签约方继续增加,ESG基金成立数量
超过去3年之和,但ESG其评分体系仍需发展;全国碳市初启动,交易量波动大,碳价下行,未来有望量价齐升。
投资建议碳中和产业将呈现持续高增长高景气,其中,光伏、风电、氢能、核能、储能、特高压、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再
制造、装配式建筑等产业链及其细分领域,均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呈现高速增长。而短期来看,当前光伏、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等板块估值已处高位,估值偏低而未来增速较快的风电、氢能、自动驾驶、锂电池等板块,短期可能更具配置价值。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超预期下滑;2)疫情反复致经济复苏放缓;3)碳中和相关政策变化;4)能源供应大幅增长;5)新能
源的需求不及预期。
CONTENT
目录 生产:光风氢核,新能源增长空间巨大
消费:交通制造与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
环境:碳中和产业将持续受到政策支持
绿金融:碳中和产业的全方位投融资支持
基建:能源革命催生储能与特高压需求
建议:长期空间广阔,短期警惕高估值
方兴未艾,风起云涌——碳中和产业2022年度策略报告证券研究报告平安证券研究所绿色能源与前瞻性研究团队陈骁/皮秀/樊金璐/陈建文/郝博韬2021年12月13日2摘要※•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及其背景下的相关产业板块,无疑是2021年资本市场关注度最高的领域之一。我们认为,未来碳中和产业将持续受到政策的支持,各细分方向都具备较大增长空间,是值得长期关注与布局的领域。•能源生产方面:光伏产业链将受益于海外业务拓展与国内装机量提升;风电产业链将受益于新增装机、旧机换新与海外市场三方面的需求,海上风电是重点方向;氢能目前受到政策大力支持,副产气制氢、氢燃料电池、氢冶金均是值得关注的方向。核能考虑核安全及核燃料外部依赖高的现状,预计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电力基建方面,能源结构调整将催生储能与特高压建设的需求。抽水蓄能在政策解决成本疏导问题之后,有望迎来较快发展;电化学储能则依靠锂电池为主的技术路线,未来将受益于装机规模的上涨与锂电池成本的下降;特高压输电能够缓解区域间用电负荷不均的问题,也能提升新能源的消纳范围,未来其线路的核准、投资和建设都将加快推进。•能源消费方面,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高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增长;自动驾驶是车辆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未来发展的各场景空间广阔,潜在规模超万亿;再制造作为绿色制造的其中一环可能迎来快速增长,其中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市场是主要增长点;装配式建筑的需求将快速上升,并带动PC构件与绿色建筑技术服务市场需求提升。•绿色金融方面,近一年来,绿色贷款余额不断增长,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及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将助力其发展;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进一步增长,标准逐渐与国际接轨,碳中和债规模也在不断扩张;ESG投资领域,中国PRI签约方继续增加,ESG基金成立数量超过去3年之和,但ESG其评分体系仍需发展;全国碳市场初启动,交易量波动大,碳价下行,未来有望量价齐升。•投资建议:碳中和产业将呈现持续高增长高景气,其中,光伏、风电、氢能、核能、储能、特高压、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再制造、装配式建筑等产业链及其细分领域,均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呈现高速增长。而短期来看,当前光伏、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板块估值已处高位,估值偏低而未来增速较快的风电、氢能、自动驾驶、锂电池等板块,短期可能更具配置价值。•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超预期下滑;2)疫情反复致经济复苏放缓;3)碳中和相关政策变化;4)能源供应大幅增长;5)新能源的需求不及预期。CONTENT目录能源生产:光风氢核,新能源增长空间巨大能源消费:交通制造与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政策环境:碳中和产业将持续受到政策支持绿色金融:碳中和产业的全方位投融资支持电力基建:能源革命催生储能与特高压需求投资建议:长期空间广阔,短期警惕高估值4政策回顾2021年碳中和相关政策密集出台1•2021年,为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各领域、各层次政策密集出台。其中,既有中央层面发布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等顶层设计,有新型储能、城乡建设、能耗双控等产业政策,也有绿色债券、碳市场、碳减排支持工具等金融领域政策。2021.1.12021.2.222021.3.52021.4.212021.3.62021.4.262021.7.12021.5.262021.7.15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涉及2225家发电行业企业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包括生态系统/改善环境/绿色转型等央行、发改委、证监会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发布。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指导和督促地方及重点领域、行业、企业科学设置目标、制定行动方案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2021.10.262021.10.212021.10.242021.10.182021.9.112021.9.122021.11.82021.7.16电力行业开展全国性碳交易,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国家发改委发布《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方式。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2021.11.17央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国常会提出设立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5政策路线“碳中和”顶层设计出台1.1•《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于10月24日正式发布。该文件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为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提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五项原则,制定了“三步走”路线图,提出了十项具体举措。五大原则与“三步走”路线资料来源:《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平安证券研究所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目标/年份202520302060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大幅下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18%较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0%25%80%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量-12亿千瓦-森林覆盖率24.10%25%-森林积蓄量180亿立方米190亿立方米-举措一: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举措二: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举措三: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举措四: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举措五: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举措六: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举措七: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举措八: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举措九: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举措十:完善政策机制提出实现“双碳”目标的十项具体举措6政策路线“三步走”目标仍有压力1.1•《意见》制定了实现“双碳”目标的“三步走”路线图,以2025年、2030年、2060年为节点设置了三阶段目标,并对多项指标提出了明确的量化要求。按照各指标当前的增速线性外推,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量、森林覆盖率等指标的完成压力不大;而单位GDP能耗的下降、森林积蓄量的提升可能面临较大挑战,需要政策政策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双碳”年度目标达成条件资料来源:《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平安证券研究所基期值①近5年增速/幅202520302060目标值年均增速/幅目标值年均增速/幅目标值年均增速/幅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0.57-2.90%0.49-2.8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⑤--18.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15.900.58pct②20%0.82pct25%1.00pct80%1.83pct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量(亿千瓦)5.3537.96%--12.08.41%--森林覆盖率(%)22.960.27pct③24.10.19pct25.00.08pct--森林积蓄量(亿立方米)175.64.85④1800.731902.00--注:①森林覆盖率及森林积蓄量的基期值为2019年,其余为2020年;②为避免测算能源消费总量导致较大误差,对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变化直接以百分点的增幅列示;③为避免对森林覆盖面积进行直接测算导致误差,对森林覆盖率变化以增幅列示;④由于森林积蓄量为阶梯式变动,增速变化意义不大,对森林积蓄量变化以增幅列示;⑤由于数据缺乏,暂未对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数据进行详细测算。7资金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落地1.2•11月8日,央行宣布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提供碳减排贷款(具体内容如下表)。•对流动性而言,碳减排支持工具能够释放的基础货币规模相对有限,其“定向宽松”意味更加浓厚;对实体产业而言,碳减排支持工具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大方向及相应的具体细分领域,这无疑是明确指出了中长期碳中和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碳减排工具支持领域碳减排支持工具主要内容政策详细内容央行给银行的资金成本1.75%;资金支持规模为贷款本金的60%银行给企业的贷款利率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可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全国性金融机构可获得碳减排贷款的企业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碳减排领域碳减排支持工具操作方式“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碳减排技术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等清洁能源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源利用、氢能利用、地热能利用、海洋能利用工业领域能效提升、新型电力系统改造等节能环保抽水蓄能、热泵、高效储能(包括电化学储能)智能电网、大型风电光伏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户用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跨地区清洁电力输送系统、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等碳减排重点领域8资金支持央行引导资金流向低碳领域1.2•央行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及由此撬动的碳减排贷款,能够降低银行与企业的资金成本,引导资金流向低碳领域。−银行端:碳减排支持工具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低于多数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按照碳减排支持工具置换绿色贷款的60%计算(其余40%的资金成本按照全国性银行同业存单发行3%左右的利率计算)综合成本为2.25%,接近支小、支农再贷款利率。−企业端: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提供碳减排贷款,贷款利率应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企业端成本:碳减排贷款的成本偏低银行端成本:碳减排工具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成本对比1.75%2.25%1.75%2%2.95%0.0%0.5%1.0%1.5%2.0%2.5%3.0%3.5%碳减排工具支农支小再贷款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1年期MLF利率货币政策工具利率水平3.85%4.62%5.65%5.20%0%1%2%3%4%5%6%碳减排工具:1年期LPR企业类贷款年化利率普惠小微贷款年化利率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贷款利率水平9外部环境COP26全球达成多项共识,中国任重道远1.3•今年底召开的COP26达成了多项共识,大力节能减碳、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的趋势。中国在承诺碳中和目标之后,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存在很大的发展与合作空间。−2021.10.31-11.1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COP26)在格拉斯哥召开;会议聚焦“减轻/适应/金融/合作”四项议题,最终达成多项共识,完成了对《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修改,并通过《格拉斯哥气候宣言》。−会议期间达成的多项重要协议/声明/宣言/承诺/共识当中,中国仅参与了关于森林与土地利用、农业生产、氢能发展,以及汽车零排放等方面的承诺。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未来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仍有很大的进步和发挥空间。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日期协议名承诺/签约/加入方11.02《关于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领导人宣言》137个国家加入;中国加入《全球森林融资承诺》欧盟、日本、美国等;中国未加入《农产品公司宗旨声明》10家全球性公司;中粮国际加入《COP26世界领导人峰会-关于突破性议程的声明》欧美多国、日本等;中国参与氢能协议《绿色电网倡议:太阳宣言》欧美多国及非洲多国;中国未加入《全球甲烷减排承诺》欧美等100多个国家;中国未加入11.04《全球煤炭向清洁能源转型声明》欧美及多个国家、组织;中国未加入11.06《农业创新全球行动》欧美国家及大量组织;中国未加入11.1《关于加速向100%零排放汽、货车转型的宣言》多国、多汽车制造商、多个金融机构;中国比亚迪加入《国际航空气候目标联盟》部分欧美国家及组织;中国未加入《绿色航运走廊克莱德班克宣言》欧、美、日等22个国家;中国未加入11.13《巴黎协定规则手册》共识-《格拉斯哥气候公约》包括中国在内的197个国家COP26四项议题与重点内容梳理减轻适应金融合作更新NDC、废煤、保护森林、加快新能源车过渡筹集资金、保护和恢复栖息地、建立各国目标、创设联盟为基础设施提供公共资金、为技术创新提供私人资金提升碳市场方案、解决透明度问题、推动1.5℃实现10外部环境气候变化将成为中美合作的重点领域1.3•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节能,可能是未来中美之间能够大力开展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COP26期间,中美发布联合宣言,承诺在2020-2030年间通过中美各自、共同及与其它国家合作,加快向全球净零经济转型。未来中美将在政策框架、重点气体(甲烷及二氧化碳)排放监测及管控、强化国际责任承担等方面展开合作。−11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期间多次提及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开展合作的可能性,并明确指出“气候变化完全可以成为中美新的合作亮点”。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中美元首视频会晤多次提及气候变化合作中美格拉斯哥宣言:双方计划在以下方面开展合作21世纪20年代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法规框架与环境标准1将清洁能源转型的社会效益最大化2推动终端用户行业脱碳和电气化的鼓励性政策3循环经济相关关键领域,如绿色设计和可再生资源利用4部署和应用技术,如碳捕集/利用/封存和直接空气捕集5中美可以利用两国外交安全、经贸财金、气候变化团队等对话渠道和机制平台,推动务实合作,解决具体问题。关于能源安全问题,习近平指出,中美应该倡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全球能源安全,加强天然气和新能源领域合作,同国际社会一道,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关于气候变化问题,习近平指出,中美曾携手促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现在两国都在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气候变化完全可以成为中美新的合作亮点。在美中两国利益一致的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新冠肺炎、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让两国人民都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CONTENT目录能源生产:光风氢核,新能源增长空间巨大能源消费:交通制造与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政策环境:碳中和产业将持续受到政策支持绿色金融:碳中和产业的全方位投融资支持电力基建:能源革命催生储能与特高压需求投资建议:长期空间广阔,短期警惕高估值12“碳中和”路径下的行业演化框架2碳中和30/60目标减少/控制碳排放增加/促进碳吸收能源生产生态固碳森林碳汇/海洋碳汇/土地碳汇...能源消费限制化石能源使用增加清洁能源使用工业领域建筑领域交通领域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技术固碳光伏储能风电输电:特高压煤炭调峰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电池电力行业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氢能核能煤炭清洁利用绿色制造核减自愿减排量(CCER)&清洁发展机制(CDM)碳排放权配额(CEA)其他行业建材/有色/钢铁/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绿色金融支持碳中和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指/保险/基金ESG投资绿色金融体系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其他领域节能环保污染治理已纳入未纳入8大高耗能行业5%95%13新能源光伏:产业全球话语权强,国产化率相对较高2.1•我国光伏产业链在全球话语权较强,出口需求高。从产业链细分来看,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四大环节产量在全球占比均较高,光伏设备也基本实现国产化,市占率在近五年快速提升。•目前光伏产业链上游竞争格局较好,下游技术迭代空间大。产业链各环节CR5分别为72.8%(硅片)>69.3%(硅料)>42.8%(组件)>37.9%(电池片),上游环节集中度高,龙头享受溢价;下游竞争格局分散,技术迭代空间大。资料来源:前瞻经济学人,CNESA,平安证券研究所•中国是光伏电池生产大国,出口比重高。•全球的太阳能发电量在全世界能源供给中的比例在1%左右。随着太阳能发电成本下降,各国积极建设光伏发电站,装机容量增长空间十分广阔。•2020年,中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四大环节产量占全球比重均较高。•上游硅料方面,以保利协鑫(港股)、隆基股份、中环股份为首的国内企业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重总体保持增长趋势,进口占比逐年下降,进口国主要是韩/美/日等。•中国多晶硅企业的成本、质量优势凸显,国内低成本产能不断扩张,不仅能够满足多晶硅片生产所需,而且已经能够提供单晶硅片生产所用硅料。•下游组件中国的出口量大,主要出口国为荷兰、日本、印度等。•逆变器市占率剧增。得益于国内齐全的产业链、充分的政策支持,国内逆变器厂商的出货量已经从2012年约10GW增长至2019年约75GW,占比亦从2012年约25%增长至2019年约60%。光伏板块上中下游产业链硅料提炼设备硅片生长设备(生长、铸锭、切割、清洗、检测等)电池生产设备(扩散、覆膜、蚀刻、测试、分选等)组件生产设备(测试、清洗等)专用材料生产设备光伏系统支持部件生产设备(控制器/逆变器/支架等)硅原料硅片电池组件装机系统光伏产业链光伏设备多晶硅料P型硅片N型硅片P型电池N型电池晶硅组件EVA胶膜光伏玻璃支架逆变器光伏电站142.74.510.910.615.134.544.330.1556070809010010553.048.265759010011012212867%142%-3%43%128%54%-16%-32%60%14%9%17%14%13%5.4%1.6%-60%-40%-20%0%20%40%60%80%100%120%140%160%020406080100120140保守情况乐观情况保守情况:增速乐观情况:增速预测值(右(右)30.23238.44353701061151301501802102402703003151021702252703003303603666%20%12%23%32%46%4%8%13%15%20%17%14%13%5.4%1.6%31%32%20%11%10%4.4%0.6%0%5%10%15%20%25%30%35%40%45%5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保守情况乐观情况保守情况:增速乐观情况:增速预测值(右)(右)新能源光伏:装机量未来5年保持高增长2.1•我国光伏产业链成本下降和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国产化程度较高,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绝对优势。在全球对碳中和的重视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光伏产业链一方面将受益于海外业务拓展,另一方面将获得我国装机量、发电量不断提高的红利。•根据中国光伏协会的预测,随着硅料供给的释放以及储备光伏项目的大量涌现,2021-2025年,国内及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继续快速增长。保守情况下,到2025年,国内与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升至90GW和270GW,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3%和16%。中国光伏协会对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估算(GW)中国光伏协会对国内光伏新增装机估算(GW)资料来源:CPIA,平安证券研究所15新能源风电:上游风机部分核心零件仍依赖进口2.2•风电产业链包括上游核心设备及零部件、中游风电场建设及运营以及下游风力发电及运维,其中上游大功率风机主轴轴承、风电叶片中关键基体材料、芯材、增强材料等均长期依赖进口,亟需提升国产化率。此外,近年来国内风电整机制造商集中度高,前十家企业市场占比超九成。资料来源:前瞻经济学人,平安证券研究所风电场建设及运营风力发电及运维核心设备及零部件风机设备电缆叶片轴承齿轮箱变流器轮毂主轴陆缆海缆塔筒测风防雷设备电缆风电场建设风电场设计工程建设设备招标安装和调试发电运维电网风电场运营用户设备运行管理设备维护管理配件管理安全管理风电产业链风电板块上中下游产业链•风电叶片中关键基体材料、芯材、增强材料需提升国产化率。−风电叶片关键基体材料环氧树脂对外依存度约20%,国产替代仍需加速,道生天合、上纬新材等国内企业正在加速进行产能布局。−风电叶片芯材的供应商主要为瑞典戴铂、意大利Maricell、瑞士阿瑞克斯等海外供应商,PVC、PET材料原板依赖进口严重制约着行业发展。−风电叶片是增强材料碳纤维主要应用领域,碳纤维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态势,国内企业如方大江城、吉林精功、太钢钢科加速扩产以实现国产替代。•大功率风机主轴轴承长期依赖进口。全球风机轴承市场基本被德国、日本、美国、瑞典企业主导。−包括瓦轴、洛轴、新强联、天马在内的多家企业都已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大功率偏航变桨轴承、小功率偏航变桨轴承以及小功率主轴轴承领域实现了较高程度的国产替代;新强联在大功率主轴轴承市场持续提升市占率,但目前国产合计市占率仅有20%。国能投,17.7%华能集团,9.6%大唐集团,8.3%国电投,7.8%华电集团,6.2%中广核,6.2%华润集团,4.7%天润,3.0%中国电建,2.8%三峡集团,2.4%其他,31.3%我国前十家风电整机制造商新增吊装量市场占比超九成(%)16新能源风电:受益于新增装机、旧机换新与出海需求2.2•新增:风电发展国内政策掣肘减弱,装机量持续上升。随着弃风率趋于稳定,以及风电进入平价时代后不再受到补贴退坡的影响,风电新增装机量将呈现稳步上升。预计2021年风电新增吊装量为38GW,较上年有所下降;但2022-2025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量将持续上升,到2025年升至93GW,年复合增速约为25%。•换新:旧机组换新也将成为风电需求的重要支撑。彭博NEF的研究显示,随着服役期限接近20年的机组数量不断攀升,全球风机换新需求将持续增长;尤其2024年后,中国风机提前退役将再次掀起换新潮。•出海:海外市场市场有望逐步打开。当前中美欧占据了全球绝大部分新增装机;随着国内风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扩大风机出口力度,中国的优质供给有望带来海外市场风电投资成本的快速下降,进而刺激海外风电装机需求。资料来源:中国风能协会,平安证券研究所中国风电机组换新将在2025年后陆续展开17.613.016.123.230.823.419.721.126.852.038.051.067.079.093.0-6.9%-26.5%24.1%44.2%32.6%-24.0%-15.9%7.5%26.7%94.1%-26.9%34.2%31.4%17.9%17.7%-40%-20%0%20%40%60%80%100%120%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风电新增吊装容量(GW)风电新增吊装容量:同比(右)资料来源:BloombergNEF,平安证券研究所中国风电新增吊装容量快速提升中国风电新增吊装容量快速提升中国56.0%美国17.4%欧洲15.8%巴西2.5%印度1.2%澳大利亚1.2%阿根廷1.1%其他4.8%全球风电新增装机(2020年)17新能源风电:海上风电将开启新一轮高成长2.2•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发电效率高、大规模开发难度低等优势,是风电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具体来看,第一,海上风电有很大的降本潜力,目前国内外海外风机企业均在致力于开发大兆瓦机组,这将产生巨大的降本效应;第二,海上风电具有靠近负荷中心、不占用土地、发电利用小时长等显著优点。近期,新一轮的招标已经开启,山东、浙江、广东三省开启设备或EPC招标的海上风电项目接近4.5GW。•我们预计到2025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将升至18GW,与2021年相比年复合增速为24.5%;而根据CWEC预测,未来我国海上风电运维市场规模有望于2024年达到31亿,与2020年相比年复合增长率40%左右。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平安证券研究所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维持高位(GW)2024年我国海上风电运维市场规模将达到31亿元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发电占比逐年提升(%)0.58%0.70%0.80%1.10%1.70%2.41%2.82%3.22%0.0%0.5%1.0%1.5%2.0%2.5%3.0%3.5%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风电累计并网:海上发电占比0.61.21.72.53.87.56.09.013.018.0100.0%41.7%47.1%52.0%97.4%-20.0%50.0%44.4%38.5%-40%-20%0%20%40%60%80%100%120%0246810121416182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E2023E2024E2025E海上风电新增装机(GW)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同比(右)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预测资料来源:CWEC预测,woodmac.com,平安证券研究所83149010203040506020202024E2029E中国海上风电运维市场规模预测(亿元)CAGR=40.3%CAGR=9.6%18新能源氢能:多制备来源、多应用领域的未来能源2.3•氢能使用领域广泛,包括用于可再生能源消纳、作为能源缓冲载体以提升能源系统韧性、储能、发电、能源互联网、冶金等。•氢能技术仍待发展。制氢方面,当前蓝氢及绿氢制备成本较灰氢仍高;储运方面,低温液态储氢及储氢材料储氢仍处于发展阶段,管道运输网络仍在建设;使用方面,氢燃料电池等技术仍待完善。资料来源:清华大学,腾讯产业研究院,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平安证券研究所氢能产业链示意化石能源一次能源天然气制氢煤制氢(当前我国主要制氢方式)石油类燃料制氢二次能源甲醇制氢工业副产氢焦化焦炉气制氢冶金高炉气制氢氯碱副产气制氢丙烷脱氢副产气制氢乙烷裂解副产气制氢电电解水制氢可再生能源一次电力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煤制氢62%天然气制氢19%电解水制氢1%工业副产氢18%生产合成氨用氢37%甲醇用氢19%炼油用氢10%直接燃烧15%其他19%2020年我国制氢方式分布2020年我国用氢方式分布制氢储运灰氢由化石能源制取的氢气,过程排放温室气体,成本低蓝氢化石能源制氢时加入碳捕集技术,减少排放,成本高绿氢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过程零排放,成本最高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储氢材料储氢管道铁路水路公路使用储运交通储能发电能源互联网冶金化工建筑19新能源氢能:扶持政策密集出台2.3资料来源:政策文件,前瞻性产业研究院,平安证券研究所省(市)规划年份产业规模企业数量推广/应用燃料电池车加氢站累计数量北京2023500亿元(京津冀)5-8家龙头企业30003720251000亿元(京津冀)10-15家龙头企业1000072山东2022200亿元100家相关企业300003020251000亿元10家知名企业1000010020303000亿元一批知名企业50000200河北2022150亿元-2500202025500亿元10-15家领先企业100005020302000亿元5-10家龙头企业50000100河南2023-30家相关企业30005020251000亿元(燃料电池汽车)-500080重庆2022-6家相关企业800102025-15家相关企业150015天津2022150亿元2-3家龙头企业100010四川2025初具规模25家领先企业600060浙江2022100亿元-100030上海20231000亿元(燃料电池汽车)-10000302025--1000070江苏2021500亿元1-2家龙头企业-202025---50广东2022--首批运行300内蒙古2023400亿元3-5家龙头企业38306020251000亿元(燃料电池汽车)10-14家龙头企业1000090宁夏2025-一批相关企业-1-2各省级行政单位“十四五”氢能产业相关规划•氢能成为“十四五”期间重点产业,《“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氢能及储能设立为未来产业,将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各地规划密集出台,各省级行政单位快速出台政策,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加强对氢能相关产业的支持,推动氢能形成规模产业,其中,燃料电池车及加氢站等交运领域氢能运用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时间相关部门文件主要内容2019.11发改委等15部门《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氢能产业创新、集聚发展,完善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等设施和服务2020.09财政部等5部门《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对2020年开始的4年“示范期”的氢燃料电池支持政策进行了初步明确,主要特点是以奖代补、地方主导、分区推广与全产业链支持2020.11国务院办公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攻克氢能储运、加氢站、车载储氢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2021.03全国人大《十四五规划纲要》在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2021.10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多处提及氢运用,包括冶金、交运等国家级氢能相关产业规划及政策20新能源氢能:碳中和目标下产业迎来快速成长2.3资料来源:清华大学,平安证券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绿电绿氢氢发电氢供热氢冶金绿色甲醇/绿色氨绿色芳烃电动车氢燃料电池汽车传统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火电焦炭化工炼油增量减量•氢产业将迎来快速增长。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测,到2025和2035年,氢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和5万亿规模,持续呈现两位数的复合增速;加氢站数量、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也将快速上升。•氢能是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选择之一,关注三个方向:①副产气制氢在能源效率、污染排放、碳排放、成本方面占据优势;②氢燃料电池车辆由于能量效率高、安全性高、无排放、寿命长等优点,有望逐步推广;③氢冶金领域处于研究示范阶段,需关注技术突破进程。氢能替代主要领域中国氢能发展总体目标20202025E2035E2050E氢能源比例(%)-4.0%5.9%10.0%氢需求总量(万吨)2500300040006000年复合增速-3.7%2.9%2.7%氢产业产值(万亿元)※0.31512年复合增速-22.2%17.5%6.0%加氢站数量(座)128200150010000年复合增速-9.3%22.3%13.5%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万辆)0.745130500年复合增速-46.7%38.5%9.4%※注:氢产业产值为2019年数据;资料来源:中国氢能联盟,平安证券研究所21新能源核能:清洁高效,技术领先(优势)2.4•核能是具有成本优势的清洁一次能源。根据中国核能协会测算,核能发电成本低于主要可再生能源,且温室气体排放量低于煤、气、水、风、光。•我国核电技术领先,发展空间较大。截至2021年10月,核电年内累计发电量占我国发电量的5%,占比较低,具备较大发展空间;同时,我国发展第三代核能反应堆技术已打破国际垄断,“华龙一号”和CAP系列自主第三代核电技术已相对成熟。资料来源:中国核能协会,平安证券研究所核电发电成本在清洁能源中具有优势(2020)核电站设计、建设核电站运营废物处理、乏燃料处置上游核燃料循环前端(我国对外依赖部分)中游核设备制造(我国优势部分)下游电站建设运营及核燃料循环后端铀矿探采加工、精炼铀转化、浓缩核燃料组件制造核岛设备常规岛设备辅助设备核能产业链核能产业链示意核电在各类清洁能源中碳排放最低(gCO2e/kwh)中国各类发电量占比(2021.10,累计值)86.067.852.939.50.020.040.060.080.0100.0光伏生物质风电核电清洁能源发电成本(元/万千瓦时)101757500002891132362804821020040060080010001200煤电气电水电光伏风电核电直接排放量间接排放量火电70.8%水电15.2%风电7.8%核电5.0%其它1.1%火电水电风电核电其它22新能源核能:安全担忧,原料依赖(劣势)2.4•核事故易造成公众对核安全的担忧。三大核事故(三哩岛、切尔诺贝利、福岛)造成了大而持续的公众核安全担忧。事实上,按当前全球核电站设计,核电厂导致的个人死亡概率约为210^(-10),小于车祸、空难、火灾等。同时,我国核能发展安全性较高:1)安全记录良好,1985年核电事业起步以来从未发生过2级以上核事件;2)机组情况良好,当前运行机组WANO综合指标评分较高,80%优于世界中值水平,70%达到领先水平,优于世界核电第一大国法国(70%以上电力为核电);3)三大核事故发生原因复杂,我国发生同类事件概率低。•核燃料对外依赖较强是我国核电发展一大阻碍。我国虽然具有技术优势,但铀资源多为非常规铀,品位低且埋藏深,开采成本高,根据世界核协会,我国铀资源对外依存度常年维持在70%以上,是我国发展核能的一大阻碍。资料来源:中国核能协会,世界核协会,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注:核事故等级为1-7级,其中7级最高,历史上仅切尔诺贝利及福岛核电站事故为7级事故我国铀需求量占全球15%(2021,吨)9,563.00,15%52,933.00,85%中国世界其它国家我国发生三大核事故同类事故概率低时间地点核事故等级发生原因我国情况1979.3三哩岛5操作不当、制度不健全、培训不到位人员严格培训且定期考核换证,避免误操作1986.4切尔诺贝利7设计固有缺陷、操作不当、核安全管理体制漏洞所有堆型更加领先,安全管理体制更加完善2011.3福岛7自然灾害、选址不当我国无类似反应堆型,选址标准更严,福岛事件后我国开展安全改进行动,全面具备了应对类似福岛核事故的能力23新能源核能:披荆斩棘,稳健发展2.4•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其中对核能的定位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合理确定核电站布局和开发时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保持平稳建设节奏。•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21年4月发布《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1》预测,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核能作为近零排放的清洁能源,预计保持较快发展态势,自主三代核电会按照每年6-8台的核准节奏,实现规模化批量化发展。2020年末核电装机量约5000万千万,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7000万千瓦和1.2亿千瓦,年均新增装机分别为4GW和10GW,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28.5%和20.0%。以三代核电每千瓦建成价15000元左右推算,“十四五”与“十五五”期间,新建核电站所需投入将超过万亿(1.05万亿),不过,新技术的突破可能导致均价下降。资料来源:中国核能协会,平安证券研究所5718262629292621202013121511111113151518223035374547490102030405060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在建数量:核电站:中国:年末并网数量:核电站:中国:年末2.045.477.096.472.188.844.081.154.010.0168.1%29.6%-8.7%-66.3%305.5%-53.8%-71.8%28.5%20.0%-150%-100%-50%0%50%100%150%200%250%300%350%024681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5E2026-2030E新增发电装机容量:核电新增发电装机容量:核电:同比(右轴)核电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及增速预测核电站在建与并网数量变化24新能源小结:能源发电结构调整,新能源空间巨大2.5•新能源在提供新增电力需求的同时还将填补煤炭淘汰带来的缺口。2021年全社会用电增速约10%,全国发电量约8.2万亿度电,预计2022-2025年复合用电增速4.5%,到2025年,全社会发电量达到9.8万亿度电。预计2030-2060年间,全社会发电量复合增速3%(相当于年均发电增量3000亿度),煤电逐步淘汰(相当于每年淘汰35GW,对应发电量损失约1600亿度)。•我国能源发电结构将在2060年前加速调整。我们预计,2021-2025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分别为38、51、67、79、93GW,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分别为50、75、90、100、110GW。预计2030-2060年年均风电装机95GW,光伏装机130GW,按照风电发电利用小时2800小时以及光伏1300小时估算,新增风电、光伏每年贡献的电力增量4350亿度电,结合水电、核电等电源的发电增量,能够实现电力平衡。资料来源:前瞻经济学人,CNESA,平安证券研究所预计我国能源发电结构将在2060年前加速调整(GW)52.339.313.36.82.539.3529.8510.856.12.8104.50.57.67.45.54.63.72.521.10.70.51.81.70.80.70.73.31.91.51310.51110.80%10%20%30%40%50%60%70%80%90%100%2060E2050E2030E2025E2020太阳能风电氢能水电核电生物质气电煤电25专题传统能源何去何从——煤炭是我国碳排放主要来源※•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以煤为主。2020年,原煤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比例为56.8%,而天然气消费量和水电、核电、风电消费量分别占比8.4%和15.9%,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则达到了24.3%。•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化石能源燃烧过程,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炭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根据IEA数据,分能源看,2019年煤炭产生的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的80%;分部门看,2019年电力和热力部门产生的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的53%。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能源消费结构显示,煤炭仍是我国主要能源57%19%15.9%0%10%20%30%40%50%60%70%80%90%1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2019年煤炭产生碳排放占全国80%2019年发电与供热产生碳排放占全国53%发电与供热53%其他能源产业4%工业28%交通运输9%居民3%商业及公共服务1%农业1%其他1%碳排放行业结构(2019)煤炭79.52%石油14.41%天然气5.82%其他能源0.26%碳排放能源结构(2019)26专题传统能源何去何从——调峰需求与保障能源安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能源总量预计在2028年左右达峰,煤炭发电将逐渐退出。但是短期来看,在能源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传统能源仍需在调峰与保障能源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清洁能源当中,水电、风电、光伏电站均具有较强的季节性;而火电发电量较为灵活,作为当前电网供电的主力,基本承担大部分的调峰任务,其季节变化趋势与电力整体需求较为一致,可以根据需求变化及时调节。−极端气候变化之下,能源需求将有所增加。气候系统正在加速接近剧变的临界点,高温严寒带来短期能源需求大幅增长和少风缺水造成的能源供给减量可能会频繁发生,这可能造成能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尖锐。传统能源需要在关键时刻发挥维护能源安全的作用。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水电月度发电量分布(亿千瓦时)风电月度发电量分布(亿千瓦时)太阳能日内发电量分布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资料来源:河北冀州5KW光伏电站2017年6月7日发电量图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27专题传统能源何去何从——清洁高效利用之路※•近期中央及政策层面的表态对于传统能源尤其是煤炭的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走绿色、清洁、低碳发展之路。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时强调,能源产业要继续发展,否则不足以支撑国家现代化。煤炭能源发展要转化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11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前期设立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基础上,再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加工、煤电清洁高效利用、工业清洁燃烧和清洁供热、民用清洁采暖、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和大力推进煤层气开发利用。从方向看,覆盖了从煤炭生产、加工、煤电和甲烷利用等重点过程;通过相关环节的清洁高效利用,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内涵和范围原煤生产洗选加工转化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煤层气开发利用煤炭开采: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精细智能化分选加工、高附加值高端化利用煤电:清洁高效低碳+灵活性调峰煤化工:清洁高效低碳+高端产品矿井水:处理+零排放/资源化利用工业:清洁高效低碳民用:清洁高效采暖煤矸石、粉煤灰:处理+资源化利用煤层气开发:抽采+集输煤层气利用:提浓+发电/CNG/LNGCONTENT目录能源生产:光风氢核,新能源增长空间巨大能源消费:交通制造与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政策环境:碳中和产业将持续受到政策支持绿色金融:碳中和产业的全方位投融资支持电力基建:能源革命催生储能与特高压需求投资建议:长期空间广阔,短期警惕高估值29储能多项政策陆续出台,推动行业快速发展3.1•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推动国内能源结构转型逐步迈入加速阶段。由于储能可实现用电负荷的削峰填谷,进而提高发电稳定性;未来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将大幅提升各产业对储能长期、持续的需求。•基于此,2021年下半年储能政策频繁出台,从国家到地方与储能相关的直接政策、间接政策约有90项发布或征求意见,涉及安全、管理、电价以及各个应用领域,对储能项目的收益及市场拓展影响深远,推动储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资料来源:政策文件,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平安证券研究所储能相关国家宏观政策梳理2021.072021.052021.082021.102021.10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首次将新型储能作为市场化落实并网条件之一。《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转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配建储能的比例,由发电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配置调峰和储能资源,相当于在过渡阶段建立一个调节资源的市场。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的总体目标,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储能产业将至少实现10倍以上的增长。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将推动新型储能发展作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30储能新能源催生储能需求,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3.1•储能技术的类型主要包含电储能、热储能以及氢储能三种;其中电储能作为当前主流储能手段,具备明显的综合优势,又可分为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以及电磁储能三大方向。•从总量来看,截至2020年底,国内总储能累计装机规模35.6GW,抽水蓄能规模为31.8GW,占比近九成;从增速来看,在国内2020年新增储能投运设施中,电化学储能占比近半,是储能未来主要发展方向。资料来源:政策文件,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平安证券研究所储能技术产业结构分类储能技术热储能(1.5%)氢储能(极少)电化学储能(9.2%)电磁储能(极少)机械储能(89.3%)抽水蓄能89.3%、压缩空气储能0.03%、飞轮储能0.01%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钠硫电池SMES、电容器、超级电容器优点:技术成熟、成本较低、已实现商业化应用,可作为调峰调频和备用电源应用于电网侧缺点:对环境要求较高,制约大规模推广优点:比能量高、功率高、循环特性好、可深度放电、响应速度快,适合调峰调频缺点:高成本、循环寿命短、有安全性问题优点:响应速度快、转换效率高、比容量大,可实现实时大容量能量交换和功率补偿缺点:高制造成本、低能量密度、需低温当前主流技术路线未来最具潜力的技术路线抽水蓄能,31.79,89%电化学储能,3.27,9%其他(熔融盐&压缩空气&飞轮),0.54,2%中国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2020年底,GW)储能市场以抽水蓄能和电化学储能为主31储能抽水蓄能:设备国际领先,装机全球第一3.2•抽水蓄能是当前技术最成熟、占比最高的电力系统绿色低碳清洁灵活调节电源,主要应用于抽水蓄能电站。我国抽水蓄能产业市场占比近90%,产业链主要由上游设备供应、中游蓄电站运营以及下游电网系统三部分组成。抽水蓄电上中下游产业链上游:设备供应水轮机发电机水泵进水阀调速系统压缩空气系统油气水系统静止变频装置主变压器监控系统中游:蓄电站运营抽水蓄电站建设抽水蓄电站运营抽水蓄电站设计工程建设安装、调试下游:电网系统接入电网系统调峰填谷调频调相事故备用•国有企业是抽水蓄电站建设运营的绝对主力。−中国电建、国投电力等国企承担了国内抽水蓄能电站大部分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建造、设备安装等,并走向国际市场。−已形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抽水蓄能技术标准。•我国自主研发的抽水蓄能成套设备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已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泵(大元泵业)水轮机(浙富控股)、发电机(东方电机)、主变压器(保变电力)和压缩空气系统(本电科技);−国内增量市场占有率由0跃升至69%,机组单价较进口时期相比已下降40%以上。•两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五大发电公司(国电、华电、大唐、中投、华能)垄断市场。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为全球第一资料来源:前瞻经济学人,CNESA,平安证券研究所•近年来,抽水蓄能产业上游设备供应对外依赖度显著下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下游市场也基本由国内企业占领。截至2020年底,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31.5GW,已位居全球第一。31.4921.0019.275.364.794.703.943.322.732.6005101520253035中…日…美…德…印…韩…意…西…南…英…各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2020年,GW)32储能抽水蓄能:政策解决成本疏导瓶颈,行业发展有望提速3.2•抽水蓄能电站近年来增速放缓。2015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将抽蓄电站认定为“与配输电业务无关的费用”而不得计入输配电定价成本,抽蓄电站的价格形成机制与成本疏导路径不清晰,导致其建设运营陷入困境。2016年之后,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增速显著下降。•2021年,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建立容量电费纳入输配电价回收的机制——政府核定的抽水蓄能容量电价对应的容量电费由电网企业支付,解决了抽水蓄能行业发展的成本疏导问题,有望推动抽水蓄能行业的快速发展。资料来源:CNESA,平安证券研究所;注:2025与2030年为年复合增速。我国未来抽水蓄电投资规模巨大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增速放缓(GW,%)“十四五”“十五五”中长期规模累计装机规模(GW)62120421+新增装机规模(GW)3058301+投资规模(亿元)1500-18002900-340015050+至18060+•2021年8月,能源局发布《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表明我国将在“十四五”“十五五”及中长期大规模投资抽水蓄能领域,预计中长期投资规模将超过15000亿元,推动行业持续发展。未来十年抽水蓄能投资规模巨大22.7426.6928.629.9930.2731.79621205.60%17.4%7.2%4.9%0.9%5.0%14.3%14.1%0%5%10%15%20%02040608010012014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5E2030E中国抽水蓄能装机量(GW)中国抽水蓄能装机量增速(%,右轴)33储能电化学储能:锂电池是主要技术路线3.3•我国电化学储能产业市场占比近10%,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原材料(电池为主)、中游储能系统集成、下游储能系统终端以及具体应用场景四部分组成。资料来源:前瞻经济学人,平安证券研究所下游中游上游正极材料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磷酸矾钠负极材料石墨石墨烯SiC合金电解液溶质溶剂添加剂隔膜聚烯烃聚乙烯添加剂结构件铜箔铝箔包装材料电池原材料速变器半导体器件电容PCB变压器电感管理系统程序开发半导体零部件电池/PACK储能逆变器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其他电器设备集装箱电器电缆监测设备应用场景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工业储能…发电侧风电站光电站传统电站电网侧电网公司用户侧家庭工商业EPC储能系统集成储能系统安装电化学储能上中下游产业链•电化学储能上游的核心为电池及其原材料,其中锂电池是目前最主要的技术路线(三元&磷酸铁锂)。•目前,国内企业磷酸铁锂为主的技术路线,在用于储能产品时相对于海外企业的三元路线更有优势。•由于我国锂资源80%依赖进口,国内企业及地方政府也在加大对于快充性、安全性更优且成本降低30%-40%的钠电池进行布局。项目铅酸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30-50Wh/kg120-200Wh/kg200-300Wh/kg100-160Wh/kg循环寿命300-500次3000次以上3000次以上3000次以上平均电压2V3-4.5V3-4.5V2.8-3.5V安全性高较高较高高环保性差较优较优优高温性能差较差差优低温性能差差较差优下游应用储能/低速车/启停储能/电动车/启停电动车、储能低速车、储能34储能电化学储能:行业机遇来自装机规模上涨与锂电池成本下降3.3•预计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推进,电化学储能行业未来将有更大发展空间。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预测,保守与乐观场景下,2025年电化学储能累计投运规模有望达到35.52GW和55.9GW,由此可测算出,2022-2025期间,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量年均增速为62.7%和50.9%。•除此之外,电化学储能行业还值得关注的是锂电池成本的下降与钠离子电池技术突破带来的机遇。据BNEF预测,电化学储能中占比最大的锂电池成本有望在2020-2030年下降58%,推动电化学储能成为最优储能路径。资料来源:《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平安证券研究所预计2020-2030年锂电池成本下降58%(单位:美元/kwh)锂离子电池,88.80%铅蓄电池,10.20%液流电池,0.70%超级电容,0.20%其他,0.10%电化学储能装机中锂电池占比近九成050100150200250300350电池BMSPCSEMS变压器系统集成商利润EPC开发费用开发商利润我国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将快速增长(GW,%)0.010.020.060.040.110.150.650.641.563.354.667.9513.5523.102.523.325.238.2312.94159.9%130.8%-36.7%215.9%32.6%340.9%-1.9%144.9%114.5%39.4%70.5%70.5%70.5%-100%-5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0510152025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乐观场景保守场景乐观场景:增速(右)保守场景:增速(右)预测值资料来源:BNEF,平安证券研究所35特高压设备国产化率高达90%,我国成为技术领跑者3.4•建设特高压是国家进行能源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行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我国电网和电源布局,促进电力工业整体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能够有效的实现能源和资源的配置。目前我国已全面掌握特高压相关技术,已从跟随者转变为领跑者,交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中的设备国产化率可达到90%以上,特高压交流电压成为国际标准。特高压上中下游产业链资料来源:头豹研究院,中商产业研究院,平安证券研究所上游:特高压原材料供应下游:特高压电网建设及用电工程智能电网大型输电工程用电工业用电商业用电生活用电钢材化工材料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直流特高压交流特高压中游:特高压设备生产制造换流变压器换流阀监控保护系统其他设备电抗器避雷器互感器电容器交流变压器GIS其他设备电抗器互感器避雷器一个直流特高压项目总投资约220-260亿元,直流特高压站内设备涉及设备众多,包括换流阀、换流变压器、避雷器、控制保护系统等,其中核心装备换流变压器和换流阀成本分别占总投资18%和11%,监控保护系统占1%,其他设备共占4%一个交流特高压项目总投资约在150-250亿元,交流特高压站内设备涉及设备主要有交流变压器和GIS,其中核心装备交流变压器和GIS成本分别占总投资9%和7%设计机构工程承包商设计安装运维•特高压原材料供应商众多,上游议价能力较弱。•中国传感器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传感器,市场竞争格局分散。•行业下游议价能力较强。•特高压下游主要是电网行业,市场份额主要由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部门地方电网所占据,市场集中度很高,所以特高压中游电器行业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下游议价能力较强。3630003870414051605370587029%7%25%4%9%0%5%10%15%20%25%30%35%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2020A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中国特高压投资总规模预测(亿元)中国特高压投资总规模增速(右)1097716937246372711434563358684216054.3%45.5%10.1%27.5%3.8%17.5%0%10%20%30%40%50%6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E中国特高压工程累计线路长度同比增速(右)(公特高压特高压建设有望开启一轮新周期3.4•能源结构调整将催生特高压的投资建设需求。由于我国能源分布不均衡,原有电网架构难以满足大规模、长距离的电力输送。一方面,特高压输电可缓解区域间用电负荷不均的问题,提高电力运送效率;另一方面,可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范围,减少弃风、弃光现象。•随着新能源占比的不断提升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未来特高压线路的核准、投资和建设都将加快推进。尤其2018年集中批复的项目在2020年左右交付完毕后,特高压建设有望开启一轮新周期。目前市场研究预计,到2025年,特高压投资规模将升值6000亿元左右,2022-2025年复合增速为11%左右。我国风能(上)太阳能(下)资源集中在西部资料来源:赛迪,平安证券研究所特高压投资规模预测特高压线路长度及增长37特高压政策与企业布局“十四五”期间特高压建设3.4时间部门/机构主要内容2020年3月4日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出新基建,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建、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七大领域2020年4月17日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投资。2021年3月1日国家电网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承诺“十四五”期间,推动配套电源加快建设,完善送受端网架,推动建立跨省区输电长效机制,已建通道逐步实现满送,提升输电能力3527万千瓦;新增跨区输电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十四五”规划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新增输电能力5600万千瓦。到2025年,该公司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0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部署未来能源重点工作: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2021年4月21日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发布《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增强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发布2021年各省(区、市)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加强评估和考核。提升输电通道新能源输送能力,提高中东部地区清洁电力受入比重。加快建设陕北~湖北、雅中~江西等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加快建设白鹤滩~江苏、闽粤联网等特高压重点工程,推进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项目前期工作。2021年9月9日国家电网国家电网在2021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宣布,未来五年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2万亿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会议指出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新能源为供给主体,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和多能互补为支撑,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基本特征的电力系统。•特高压的投资建设周期与政策批复密切相关。近两年来,中央将特高压作为“新基建”的七大重点建设领域之一;中央高层会议多次提出提升输电通道的新能源输送能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国家电网则明确提出在“十四五”期间规划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并在未来五年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2万亿元),推动电网转型升级。资料来源:根据会议内容、政策文件整理,平安证券研究所CONTENT目录能源生产:光风氢核,新能源增长空间巨大能源消费:交通制造与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政策环境:碳中和产业将持续受到政策支持绿色金融:碳中和产业的全方位投融资支持电力基建:能源革命催生储能与特高压需求投资建议:长期空间广阔,短期警惕高估值39绿色交通政策支持汽车领域电动化、智能化发展4.1•近两年来,国务院、发改委以及相关部门陆续发布一系列政策,提出我国智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在2021-2035年的发展目标与具体支持措施,支持交通领域向电动化、智能化发展。2021.042020.112021.012021.022021.072021.092020.02文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内容: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文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内容: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互动,制定2025年及2035年目标,目标于2035年全面建成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逐步实现智能汽车强国愿景。文件:《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内容:推进运输装备迭代升级,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船舶发展。文件:《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内容:加强智能化载运工具和关键专用装备研发,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应用。文件:《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准入管理指南》内容:规定了L3、L4级自动驾驶企业及产品的准入纲领性要求,行业准入门槛很高,企业及产品准入成本提升。事件: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内容:5G+车联网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加快自动驾驶等重点领域5G应用相关法律法规研究,探索监管新模式。文件:《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内容:打造车联网协同服务综合监测平台,加快智慧停车管理、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建设,推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载运工具、环境网联化和协同化发展。政策支持汽车领域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资料来源:政策文件,平安证券研究所40绿色交通新能源汽车:国内产业链完整,动力电池居于领先位置4.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较为完整,部分材料及核心零部件对外依赖度高,但动力电池居于领先位置,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世界第一。资料来源:GGII,电子发烧友,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动力电池中国发展领先。−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市场份额达到46%,在电池组(宁德时代)、负极(璞泰来)、隔膜(恩捷股份)各环节涌现出世界领先的公司。•上游资源品对外依赖度较高。−锂原矿和钴的对外依存度均高达77%。锂矿进口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钴主要来源于刚果。•部分电池材料/设备及核心零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三元材料:核心专利由美国掌握。−隔膜设备:主要采购自欧洲和日本。−核心零部件:IGBT芯片90%以上依赖进口,基本被欧美日垄断。•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世界第一。−2020年中国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为41%,仍高居全球第一;−2021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9.4%,高于全球渗透率6.2%,欧洲渗透率为16%左右。终端材料资源天然石墨金属锂钴负极隔膜整车控制器电机/电控电解液电解质正极材料前驱体永磁体IGBT稀土电池电芯电池组BMS动力电池充电桩客车专用车乘用车运营回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41绿色交通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推动行业快速增长4.1•我们统计了行业协会、市场研究机构以及车企对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预测。总体上看,研究机构预测普遍偏保守而车企预测则偏激进。•根据市场预测平均水平,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从目前的12%左右提升至2025年的35%左右(1120万辆),到2030年进一步升至60%左右(2400万辆)。据此测算,2022-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实现40%左右的年复合增长,2026-2030年的复合增速也高达16%左右。资料来源:政策文件,Wind新能源渗透率市场预测情况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与渗透率展望预测机构2021E2022E2024E2025E2030E2035E2050E来源政府规划/行业协会国务院规划20%《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20/11/2乘联会15%20%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2021/11/2市场研究/咨询机构中金公司30%61%90%《2022中金汽车白皮书:望远看未来洞见品变迁》;2021/11/17摩根大通35%第四届进博会,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环球企业银行中国区总裁、董事总经理黄健;2021/11/6浦银国际14%21%《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手册系列报告(四)——大幅上调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预测》;2021/9/6亿欧智库35%亿欧智库发表;2021/7/16罗兰贝格20%25%50%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21中国汽车新创峰会及《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发展报告2021》;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2021/11/17瑞信43%50%瑞信瑞启研报;2021/9/29车企比亚迪35%2021红杉数字科技全球领袖峰会,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2021/11/19小鹏汽车50%“1024”活动日;小鹏汽车CEO何小鹏;2021/10/24蔚来90%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蔚来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2021/6/12市场预测均值15%25%20%35%61%50%90%721021112801,1202,40035615356001020304050607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18201920202021E2025E2030E新能源乘用车:年销量(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右轴)42绿色交通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领先,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4.1•自动驾驶是车辆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据美国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所的研究显示,由于电力驱动、汽车体型更小,汽车改用自动驾驶可以让平均每辆车的排放比传统动力汽车减少87%-94%;此外,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广能够提升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降低交通系统的碳排放。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智能驾仓•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传统车联网TSP平台平台层•港口•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卡/货车•传统汽车厂商•互联网汽车厂商•造车新势力汽车制造企业第三方服务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GPS/导航距离检测机器视觉定位感知系统理解规划系统高精度地图V2X车联网决策系统车用芯片系统算法主控芯片汽车电子零部件上游中游下游•上游零部件高度依赖进口亟需破局。−芯片:L3及以上高阶自动驾驶技术对芯片算力需求较高,高端芯片依然依赖英伟达等进口厂商,但近年来地平线等国内企业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蔚来等车企将自研芯片。−线控底盘:德国博世市场份额超过90%,我国本土供应商较为弱势,仅伯特利可量产One-Box式线控制动产品;2020年中国线控制动装配率为1.6%,仍有巨大提升空间。−激光雷达:目前国外企业仍占据市场主导,法雷奥占比28%;国内厂商加速追赶,如华为占全球市场份额约3%,呈逐年攀升势头。•解决方案中国居领先地位。−国内高科技企业陆续推出Harmony车机与OS操作系统的智能座舱,以感知与控制为核心的ADS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华为硬件合作伙伴超30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特斯拉领军,传统、互联网、新势力三强格局。−2020年特斯拉销量为49.96万辆,占据绝对领先位置。−和传统车企相比,智能化是造车新势力核心竞争力,其中大部分具备L2、L3级自动能力,发展势头良好。43绿色交通自动驾驶:各场景空间广阔,潜在规模超万亿4.1•目前,市场研究机构从不同角度对自动驾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预测,都具备可观的空间或增速。−自动驾驶场景:蔚来资本测算,国内自动驾驶可应用的跨域物流、Robotaxi、同城物流等场景总潜在空间约为14230亿元。−自动驾驶部件市场:Yole预测,自动驾驶部件市场总额将在2025年达到781亿美元(年复合增速32.8%),其中决策软件、AI芯片和传感器发展空间较大。−自动驾驶市场渗透率:自动驾驶技术分为五个等级,其中,L3-L5是通常意义上所指的自动驾驶。据HISMarkit预测,L3以上自动驾驶市场渗透率将有显著提升。资料来源:Yole,平安证券研究所自动驾驶部件市场规模空间巨大(亿美元)020040060080010002020A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车载激光雷达高精地图EHB线控制动AI芯片决策软件(算法)域控制器规模增速预测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摄像头28.6%26.4%15.0%12.0%8.0%毫米波雷达30.0%25.0%18.0%15.0%10.0%车载激光雷达150.0%100.0%140.0%66.7%50.0%高精地图20.0%45.0%45.0%42.0%25.0%EHB线控制动100.0%50.0%66.7%50.0%33.3%AI芯片48.3%30.1%25.8%26.6%38.7%决策软件(算法)101.6%52.0%35.9%31.3%38.6%域控制器100.0%50.0%66.7%50.0%33.3%自动驾驶各场景总潜在空间巨大(百亿元)完全封闭完全开放场景复杂度低速高速运行速度Robotaxi35.0跨域物流70.0同城物流25.0最后一公里8.4市政环卫1.1矿内物流2.2港口物流0.6资料来源:蔚来资本,平安证券研究所51.0%20.0%11.0%0%10%20%30%40%50%60%2021E2025E2030EL0L1L2L3L4资料来源:HISMarkit,平安证券研究所自动驾驶市场渗透率将大幅提升44绿色制造工厂/园区/供应链/产品的绿色制造一体化4.2•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仍然处于发展初期的绿色智能制造以其可持续、高效两个特性受到高度关注。•“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当前工业企业正在加速推进自身绿色制造与智能制造融合,其过程涵盖了制造业的工厂、园区、供应链与产品环节,致力于实现从传统制造向绿色智能工厂、从工业园区向绿色智能园区、从传统产业供应链向绿色智能供应链、从传统产品向绿色智能产品开发的转型。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平安证券研究所绿色智能制造上下游产业链工厂园区供应链产品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石化原材料选用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产品使用产品回收产品处理产品全生命周期上下游协调协作绿色供应链管理伙伴式供应链强化绿色生产绿色回收体系绿色信管平台绿色物流体系园区规划空间布局产业链设计能源利用资源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运行管理……建设智能工厂,通过数据中心对企业各项信息进行流程化资源整合,解决生产过程中物质流与数据流的智能化融合问题以及互联互通问题绿色智能园区对分布式光伏发电,供热、污物和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要求实现园区内能源梯级使用以及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原料、能源、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能力通过“闭环”的方式,从生产制作、流转仓储等多个环节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协调,构建绿色智能物流体系,形成绿色智能回收体系将可持续性延伸至使用环节,目前已有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大型工业装备、国防装备、铁路设备、农用机械、医疗设备和办公设备等多领域对产成品进行规范分类通过“闭环”的方式,从生产制作、流转仓储等多个环节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协调,构建绿色智能物流体系,形成绿色智能回收体系将可持续性延伸至使用环节,目前已有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大型工业装备、国防装备、铁路设备、农用机械、医疗设备和办公设备等多领域对产成品进行规范分类45绿色制造再制造:资源利用最大化,助力循环经济4.2•绿色制造所包含的内容庞大,几乎涵盖了绿色低碳与智能技术在整个制造业体系的应用。我们认为,再制造作为其中的一环,可能在碳中和目标推进的过程中迎来快速增长。•再制造技术体系是企业最大化利用设备资产附加值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路径。再制造与制造新品相比,可节能60%,节材70%,节约成本5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再制造体系可应用于煤炭、石油、轨道交通、军工、电力、汽车等多个高端制造行业,其中汽车零部件领域应用最为广泛。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平安证券研究所绿色制造循环经济体系再制造流程体系废旧设备完全拆解零部件清洗检测、评估及分类零件检验再制造加工再制造表面强化再制造成型再制造设计更新件再装配测试、检验产品标识、包装报废弃用件不合格件报废件可再制造件可直接使用件设计和制造分发和使用材料供应首次使用寿命结束价值链绿色制造的循环经济做法减少/替换•到2025年,循环型生产方式全面推行,绿色设计和清洁生产普遍推广,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壮大再制造产业规模,引导形成10个左右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再制造领军企业,实现再制造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25年再制造产业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资料来源:天元智造,平安证券研究所46绿色制造再制造:关注汽车零部件回收利用领域的增长4.2•报废汽车回收收益提高将带动回收比例的提升,成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市场未来主要增长点。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依赖于废钢等材料价格上涨对回收单价的正面影响,2017-2020年我国正规途径报废汽车回收单价及总回收金额均呈上升趋势。然而,目前我国报废汽车回收量及利用效率仍然较低,暂未有明显改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再制造全行业产业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的,再制造产业规模将不断壮大,相应的政策支持也值得期待。具体到汽车零部件领域,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市场规模约为人民币1200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速为57.5%;汽车零部件回收利用在再制造市场中占比约60%。中国报废机动车回收金额稳步提升注:2025年预测值,使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规模预测1200亿元,增速为年复合增速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平安证券研究所-19.3%36.9%22.8%12.7%18.0%57.5%-30%-20%-10%0%10%20%30%40%50%60%7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E2025E中国报废机动车回收金额(亿元)中国报废机动车回收金额:同比(右轴)汽车零部件包含众多可再生资源轮胎:橡胶,拉丝材等汽车骨架:大梁钢、弹簧钢等保险杠:塑料等车身:冷轧板,镀锌板汽车座椅:带钢、皮革等车窗:玻璃发动机:铸铁、轴承钢、塑料等资料来源:智研咨询,平安证券研究所47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是绿色化的主要途径4.3•建筑相关产业碳排放量占比高达到51%,远高于其他行业,其减排对双碳总体目标意义重大。但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2019)预测,根据当前情况,中国建筑行业碳排放达到峰值时间预计为2039年前后,比全国晚9年,亟需在行业内加速推行节能减排。•建造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建筑领域绿色环保的最主要途径,其中又以混凝土预制件(PC构件)的生产和使用最为核心。资料来源: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平安证券研究所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前端设计构件制造构件安装构件施工建筑装饰产业链三维制图软件云存储自动化云计算数字化PC构件上中下游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原材料钢筋、水泥和砂石等PC生产设备通过OEM方式制造生产PC生产设备模具组装安装钢筋摊铺、浇筑、振动及养护脱模清理运载车,安装及固定模具在模具中安装钢筋、水电管及其他预埋件在模具中摊铺混凝土、振动混凝土、处理及养护模具中的混凝土将模具脱模及清洁、将模具入库并将面板升到制定的存储位置中高层装配式建筑全装配式建筑全装配式别墅装配式地下室资料来源:挪威拉尔维克-零排放示范建筑(世界建筑导报),平安证券研究所建筑全过程碳排放49.3tCO2建筑全过程51%其他48.6%建筑行业能源排放占比超半数(%)48远大住工16%中国建筑10%建材科技4%北京住宅产业化集团3%中民筑友3%其他64%PC构件生产市场结构(营业收入)绿色建筑PC构件成本下降,推动装配式建筑增长4.3•随着建筑业碳中和进程的推进,装配式建筑的需求将快速上升。近年来,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呈现40%以上的高增长,而其中成本占比最高的PC构件单价已呈现见顶回落的态势,且这种趋势有望持续,并带动PC新建面积的提升。•因此,PC构件单价下降带来的装配式建筑造价与现浇建筑价差逐步收窄,也将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1.01.82.73.33.84.44.95.56.130163107320031043011292128622805274925002600270028002900300031003200330001234567201720182019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PC新建面积(亿平方米)PC构件单价(元/立方)(右)114001600028900418006300040%81%4…51%0%10%20%30%40%50%60%70%80%9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20162017201820192020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增长率(%)(右)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维持40%增长预计PC构件新建面积增高,单价大幅下降国内PC构建生产市场结构47%11%10%7%7%5%3%3%2%2%1%1%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造价构成比例(%)PC构件生产现浇工程PC构件安装措施项目及其他地下工程装饰工程抹灰工程电气工程节能工程装配式建筑造价当中PC构件占比最高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平安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平安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成本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平安证券研究所4969%50%38%31%27%26%23%21%19%17%0%10%20%30%40%50%60%70%8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1720182019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中国PC构件行业市场规模-预测1中国PC构件行业市场规模-预测2同比增速-预测1(右轴)同比增速-预测2(右轴)亿元绿色建筑PC构件与绿色建筑技术服务市场需求提升4.3•10月21日,《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到2035年全面实现绿色发展,此外,部分省市也设立了2035年装配式渗透目标。装配式建筑预计将维持高速增长,PC构件市场受此影响将快速扩张。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到2025年PC构件市场规模将有3000-5000亿元,2011-2025年复合增速在20%-36%。•除此之外,绿色建筑技术服务市场也有望实现高增长。绿色建筑全流程技术服务助力绿色建筑实现从设计到施工、运行全生命周期内真正的“绿色”;通常包括绿色建筑认证咨询、方案设计咨询、施工图设计咨询、优化咨询、施工验收咨询、绿色营销咨询、绿色运营咨询、节能绿建咨询(含既有建筑改造)等。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到2025年,绿色建筑技术服务业总规模升至1480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速约45%。资料来源:预测1来自华经产业研究院,预测2来自友绿智库,平安证券研究所预计绿色建筑技术服务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国内PC构建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资料来源:友绿智库,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平安证券研究所1311531812122503354726851000148017%18%17%18%34%41%45%46%48%0%10%20%30%40%50%6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绿色建筑技术服务市场总规模(亿元)增长率(%)(右)CONTENT目录能源生产:光风氢核,新能源增长空间巨大能源消费:交通制造与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政策环境:碳中和产业将持续受到政策支持绿色金融:碳中和产业的全方位投融资支持电力基建:能源革命催生储能与特高压需求投资建议:长期空间广阔,短期警惕高估值515.1绿色贷款信贷余额不断增长,参与银行集中度高资料来源:公司公告、银行官网、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注1:我国绿色信贷有央行及银保监会两大统计口径,其中银保监会统计口径自2017年6月后不再公开。商业银行年报、半年报或ESG报告中,仍多沿用银保监会口径。注2:21家主要银行机构包括: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农发行、六大行、中信、光大、华夏、广发、平安、招商、浦发、兴业、民生、恒丰、浙商、渤海国开行17%农发行7%进出口2%工16%农13%建11%中7%交3%邮2%其它22%绿色信贷余额(万亿元,2021H)国开行与政策性银行,26.0%国有六大行,51.8%其他银行,22.2%3.663.914.024.174.333.353.423.523.623.853.984.022.612.872.912.983.053.113.233.333.513.733.884.081.962.452.542.72.8444.364.74.825.456.066.688.239.239.479.8510.2210.4611.0111.5511.9513.0313.9214.7802468101214162018-122019-032019-062019-092019-122020-032020-062020-092020-122021-032021-062021-09交运仓储邮政(万亿元)电热燃气水生产供应(万亿元)其它行业(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总量(万亿元,右)疫情•绿色贷款是当前我国绿色金融最大支柱,信贷余额不断增长。以央行口径计注1,截至2021年三季度,我国主要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14.78万亿元(同比+6.18%),是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第一大支柱。从行业上看,绿色贷款主要投向交运仓储邮政、电热燃气水生产供应业;从产业领域上看,其主要投向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领域。•绿色贷款参与银行的集中度较高。截至2021年上半年(混合口径),我国绿色信贷主要由国开行、政策性银行及六大行开展,占比超过70%;另据银保监会统计,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银保监会口径下21家主要银行注2绿色信贷余额达14.08万亿元,占绿色贷款余额总量超过95%。我国绿色信贷银行集中度高绿色信贷余额持续增长(央行口径)3.663.914.024.174.333.353.423.523.623.853.984.022.612.872.912.983.053.113.233.333.513.733.884.081.962.452.542.72.8444.364.74.825.456.066.688.239.239.479.8510.2210.4611.0111.5511.9513.0313.9214.7802468101214162018-122019-032019-062019-092019-122020-032020-062020-092020-122021-032021-062021-09交运仓储邮政(万亿元)电热燃气水生产供应(万亿元)其它行业(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总量(万亿元)疫情525.1绿色贷款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及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助力绿贷发展资料来源:政策文件,平安证券研究所•2021年,对绿色信贷影响最大的政策有二:一是7月1日落地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以下简称《评价方案》),以绿色金融业务总额结合定性指标进行评分,并作为实行激励约束的依据;二是11月8日落地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提供碳减排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及《评价方案》将结合发力,推动绿色信贷发展。1)商业银行虽可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机制获得低成本资金,但因其对应贷款利率需与同期限档次LPR相同,或因息差偏低导致使用意愿不强;2)结合《评价方案》的激励措施,商业银行将更有动力增加绿色贷款投放,从而增加碳减排工具的使用。政策促进绿贷发展指标评分基准权重绿色金融业务总额占比(25%)纵向:最近三期(指季度,下同)该银行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总额占比平均值10%横向:当期全部参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总额占比平均值15%绿色金融业务总额份额占比(25%)纵向:最近三期该银行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总额份额占比平均值10%横向:当期全部参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总额份额占比平均值15%绿色金融业务总额同比增速(25%)纵向:最近三期该银行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总额同比增速平均值10%横向:当期全部参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总额同比增速平均值15%绿色金融业务风险总额占比(25%)纵向:最近三期该银行金融机构风险绿色金融业务总额占比平均值10%横向:当期全部参评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绿色金融业务总额占比平均值15%《评价方案》定量指标一览碳减排支持工具绿色金融评价体系提供低成本资金考核评分推动助力绿贷供给535.2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进一步增长,标准渐与国际接轨•绿色债券标准渐与国际接轨,发行规模进一步增长。1)4月21日,央行等三部门更新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煤炭等化石能源以及其它高碳排放项目不再纳入支持范围、统一了绿色债券相关管理部门对绿色项目的界定标准,并实现了二级和三级目录与国际主流绿色资产分类标准基本一致。2)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球累计发行绿色债券1.30万亿美元(CBI标准),我国发行1516亿美元,发行规模排名世界第二。•绿债指数走势优于整体:当前我国绿色债券的代表性指数为中债中国绿色债券指数,截至2021年12月9日,走势优于市场整体。资料来源:中证协、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26131516148012241004658541474330317249221208168165154146050010001500200025003000美国中国法国德国国际机构荷兰瑞典西班牙加拿大日本意大利挪威英国澳大利亚印度韩国新加坡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亿美元)截至2021年上半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全球第二绿色债券走势好于债市整体(2015.12.31为基期)-1.5-1.0-0.50.00.51.01.52.02.53.0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5-1216-0416-0816-1217-0417-0817-1218-0418-0818-1219-0419-0819-1220-0420-0820-1221-0421-08绿债与综合之差(点,右)中债绿债指数中债新综合指数(点)545.2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后起之秀,发行规模破2千亿元•2月碳中和债首次发行,规模不断扩张:1)2月10日,首批6只碳中和债上市,参与发行企业包括三峡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华能电力、南方电网、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和四川机场,发行金额合计64亿元。2)碳中和债为绿色债券子品种,指在现行绿色债券政策框架下,将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的绿色债券。3)截至2021年11月30日,已有225只碳中和债上市,发行总额达2341.27亿元。•碳中和债小幅跑输绿债整体:截至2021年12月8日,中债-碳中和绿色债券指数小幅跑输绿色债券整体。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注:碳中和债口径为债券全称中含有“碳中和”字眼的债券证券代码证券简称发行总额(亿元)票面利率(%,发行时)债券期限(年)132100009.IB21中电投GN0016.003.42132100010.IB21四川机场GN0015.003.63132100011.IB21南电GN00120.003.453132100012.IB21华能GN00110.003.453132100013.IB21雅砻江GN0013.003.653132100014.IB21三峡GN00120.003.453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首批碳中和债明细碳中和债小幅跑输绿债整体(2021.02.26为基期)-0.6-0.5-0.4-0.3-0.2-0.10.00.10.210010110210310410521-0321-0421-0521-0621-0721-0821-0921-1021-11碳中和债-绿债(点,右)中债-碳中和绿色债券指数中债-中国绿色债券指数555.3ESG中国PRI签约方继续增加,ESG基金成立数量超过去3年之和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020406080100120140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AUM(万亿美元)资产所有者的AUM(万亿美元)资产所有者数量(个,右)PRI签署方数量(右)85112854109.6313.8041.68251.83313.06050100150200250300350010203040506020172018201920202021新成立ESG主题基金(只)基金规模总计(亿元,右)•ESG接受度不断提升,PRI全球签约方继续增加:全球“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国际金融资源大概率也将向绿色领域倾斜。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联合国支持的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PRI全球签署方已达4375家,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20万亿美元;中国大陆三季度新增16家签约方,总签约方达72家。•年内我国新成立ESG主题基金超过去3年:截至2021年12月9日,我国新成立ESG主题投资基金数量已达54只,基金规模总计313.06亿元,数量及规模均超2018-2020年总和。全球PRI签署方数量及AUMESG主题基金成立数量及规模56•境内外ESG投资表现平平:1)我国主要股指对应ESG指数以一年、三年为周期均未能跑赢母指数,基期至今注1仅沪深300ESG基准、中证500ESG领先、中证500ESG价值跑赢母指数;2)ESG指数表现平平并非仅限于我国,美国ESG指数相对母指数同样并未体现显著优势。2018年8月27日至今(2021年12月3日),美国MSCIESG指数中涨幅最高的MSCIUSAESGSELECT指数较母指数MSCIUSA仅多涨11.45%。•ESG评分体系仍待完善。ESG投资体系表现平平,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导致,一是全球ESG评分及投资体系尚需完善,二是我国ESG主要评分及投资体系仍以借鉴为主,无法体现我国特色。5.3ESG投资效果平平,体系仍需发展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注:WIND全AESG领先指数基期为2018年6月11日,沪深300、中证500对应ESG指数基日均为2017年6月30日709011013015017019018-0718-0918-1119-0119-0319-0519-0719-0919-1120-0120-0320-0520-0720-0920-1121-0121-0321-0521-0721-09MSCIUSAESGLEADERSMSCIUSAESGFOCUSMSCIUSAESGSELECTMSCIUSAESGUNIVERSALMSCIUSA类别指数年初至今近三年基日以来2021年2019年起(ESG指数基日至今)主要市场指数万德全A10.0383.8643.40沪深300-2.5468.6938.50中证50014.9775.6319.26部分ESG指数万德全AESG领先-0.1462.1829.69沪深300ESG基准-4.0863.5740.36沪深300ESG领先-5.4658.0335.39沪深300ESG价值-3.8356.0435.10中证500ESG领先7.5760.8620.05中证500ESG基准11.8172.0223.37中证500ESG价值6.3857.0214.77美国ESG指数对母指数优势不大我国ESG指数难以显著跑赢母指数(“”为跑赢)575.3ESG标准化ESG信披及评分机制为短期努力方向资料来源:WIND,商道纵横,Schroders,平安证券研究所0.30.30.50.40.30.50.60.60.600.20.40.60.8环境社会治理MSCISustainalyticsS&P500上市公司(家)披露ESG报告公司(家)占比沪市189464133.8%深市242545118.6%沪深300成分股30025585.0%•我国ESG体系的主要缺陷如下:1)我国ESG信披仍需进一步强化。2020年A股发布ESG报告的上市公司仅1092家,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33.8%。2021年2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首次在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中纳入ESG信息。评分体系尚需完善。以特斯拉为例,MSCI、Sustainalytics、标普500所给出的ESG评分差异较大,导致根据ESG评分进行投资的效果暂时不佳。2)投资体系尚需完善。当前ESG投资主要通过减少对低ESG评分企业投资开展,而以风险视角看,低ESG评分企业实际具有更高成长性,因此当前ESG投资体系暂时无法较好兼顾企业ESG表现及成长性。3)我国投融资体系并未体现国情。我国ESG评分体系仍以借鉴欧美为主,且ESG信息披露仍以中大型机构为主,ESG评分及投资体系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我们认为,全球ESG体系均有待完善。于我国而言,短期ESG或有两大发展方向。一是标准化ESG信息披露,二是建立相对完善且符合我国国情的ESG评分体系,这意味着三方审计及评分机构需要进一步发力。2020年发布ESG报告A股上市公司数量(截至2021.05.31)不同评级机构对特斯拉ESG评级差异极大58•全国碳市场启动:7月16日,电力行业开展全国性碳交易,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当前交易产品主要以现货交易为主,仅限于碳排放配额和核证自愿减排(CCER),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碳金融工具。•交易量波动大,碳价下行:1)截至2021年12月8日,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达6342.72万吨,累计成交额26.73亿元。2)交易量波动大,交易热情仍有待提高。2021年全国碳交易主要集中于三个时点:7月开市初期,9月末碳配额核定发放,以及11月后临近履约期。其主要原因或有两点,一是当前碳配额供给相对充足,企业交易需求不强;二是企业开户进度稍有落后且部分企业未曾参与地方试点,参与能力及参与意愿相对较弱。3)碳价不断下行,自8月4日58.70元/吨的高点逐渐下行至40元/吨附近,或同样由配额充裕导致。5.4碳市场全国碳市场初启动,量波动、价下行资料来源:政策文件,平安证券研究所时间文件/事件内容2021年1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正式启动2021年3月生态环境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规定了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原则和依据、核查程序和要点、核查复核以及信息公开等内容2021年5月《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规则(试行)》明确了登记、交易、结算等规则2021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今年7月择时启动电力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2021年7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公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于7月16日(星期五)开市全国碳市场发展政策文件碳市场交易价格及交易量波动较大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3035404550556065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21-0721-0821-0921-1021-11全国碳市场成交量(万吨)全国碳市场均价(元/吨,右)595.4碳市场区域碳市场稳定运行,区域间量价差距大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全国碳市场启动广东累计成交额占区域性市场的64.46%(万元,截至2021.12.08)区域间量价差异大(截至2021.12.08)•地方碳市场稳定运行:截至2021年12月8日,八个区域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达4456.31万吨,达到2020年全年的75.72%;累计成交额14.95亿元,达到2020年全年的92.63%;平均成交价33.56元/吨,较2020年均价提升22.32%。不过,全国市场启动后,区域市场成交量有明显下降。•区域间碳市场交易量价差距较大:截至2021年12月8日,1)广东市场为最大市场,年内累计成交量达2501.34万吨,占区域市场累计成交量的56.13%;累计成交额达9.39亿元,占区域市场累计成交额的62.79%。重庆市场为最小市场,累计成交量111.21万吨,累计成交额3565.40亿元,占比均约2%。2)北京市场碳价最高且领先较大,平均成交价72.50元/吨。42.1537.5427.9611.4434.3214.3372.5039.3932.06050100全国广东天津深圳湖北福建北京上海重庆平均成交价(元/吨)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21-0121-0221-0321-0421-0521-0621-0721-0821-0921-1021-1121-12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重庆福建全国碳市场启动020400500010000全国广东天津深圳湖北福建北京上海重庆累计成交量(万吨)累计成交额(亿元,右)605.4碳市场随着纳入行业增加及配额减少,全国碳市场交易有望量价齐升资料来源:中证协、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02040608010005-0406-0407-0408-0409-0410-0411-0412-0413-0414-0415-0416-0417-0418-0419-0420-0421-04期货结算价(连续):欧盟排放配额(EUA)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自下而上的碳配额机制造成供大于求,碳定价失效次贷危机及欧债危机冲击碳排放需求,碳价大幅下跌减少总配额及免费分配比例,MSR机制设立,碳价回升•欧盟碳市场同样经历了碳交易量价波动。欧盟的EU-ETS市场是当前全球最为完善的碳市场体系,其建立初期同样面临交易量及碳价波动的情况,但经过不断调整逐渐保障了碳价的稳定回升,并有效减少碳排放。以成交量最大的碳期货价格为例:第一阶段内,由于碳配额供大于求,EU-ETS碳价大幅下跌,2007年甚至一度跌至零欧元附近,碳定价几乎失效;第二阶段内,欧盟对配额总量及分配方式进行调整,碳价有所回升,但在次贷危机及欧债危机影响下再度下跌;第三阶段内,欧盟再度削减配额并调整分配方式,同时设立MSR(市场稳定储备机制),碳价回升。•吸取欧盟经验,我们认为随着我国全国碳市场随着纳入行业增长、交易需求增加;调降配额总量并优化分配方式、降低配额供给;引入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后,在交易量提升的同时碳价同样有望逐渐上行。欧盟碳价三阶段发展后逐渐上行61•碳中和主题基金发行火热,年内回报可观。截至2021年12月9日,碳中和主题基金共发行37只(名称中含有“碳中和”或“低碳”,A、B、C分开计算),存量规模为484.74亿元。5.5碳基金碳中和主题基金年内回报可观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证券代码证券简称基金管理人简称基金成立日基金经理(现任)近1月回报(%)今年以来回报(%)159885.OF鹏华中证内地低碳经济ETF鹏华基金2021-04-06闫冬-4.5662.00004925.OF长信低碳环保行业量化A长信基金2017-11-09左金保-5.2656.46516070.OF易方达中证内地低碳经济ETF易方达基金2021-04-15张湛-4.5155.50540008.OF汇丰晋信低碳先锋A汇丰晋信基金2010-06-08陆彬0.6847.42001208.OF诺安低碳经济A诺安基金2015-05-12蔡宇滨7.4629.41010349.OF诺安低碳经济C诺安基金2020-10-28蔡宇滨7.4129.33350002.OF天治低碳经济天治基金2005-01-12许家涵4.3824.92001616.OF嘉实环保低碳嘉实基金2015-12-30姚志鹏-0.8723.06006122.OF华安低碳生活华安基金2019-03-12李欣-0.7622.52001985.OF富国低碳新经济A富国基金2015-12-18杨栋3.0217.47100056.OF富国低碳环保富国基金2011-08-10曹文俊4.4317.39001983.OF中邮低碳经济中邮基金2016-04-28吴尚7.3113.14碳基金年内回报率可观CONTENT目录能源生产:光风氢核,新能源增长空间巨大能源消费:交通制造与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政策环境:碳中和产业将持续受到政策支持绿色金融:碳中和产业的全方位投融资支持电力基建:能源革命催生储能与特高压需求投资建议:长期空间广阔,短期警惕高估值63市场表现碳中和指数近半年来跑赢市场6.1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50%-40%-30%-20%-10%0%10%20%30%4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2020-09-222020-09-292020-10-142020-10-212020-10-282020-11-042020-11-112020-11-182020-11-252020-12-022020-12-092020-12-162020-12-232020-12-302021-01-072021-01-142021-01-212021-01-282021-02-042021-02-182021-02-252021-03-052021-03-122021-03-192021-03-262021-04-022021-04-122021-04-192021-04-262021-05-062021-05-132021-05-202021-05-272021-06-032021-06-102021-06-182021-06-252021-07-022021-07-092021-07-162021-07-232021-07-302021-08-062021-08-132021-08-202021-08-272021-09-032021-09-102021-09-172021-09-282021-10-122021-10-192021-10-262021-11-022021-11-092021-11-162021-11-232021-11-302021-12-07碳中和指数超额收益率(%)(右轴)碳中和指数(设2020年9月22日为1000)沪深300收盘价(设2020年9月22日为1000)2020.9.22: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表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3.5:《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2021.3.19:《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提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2021.3.11:提出“十四五”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2021.7.1:《“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2021.5.17:《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规范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活动。2021.7.30: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表示,纠正“运动式”减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2021.11.16:《格拉斯哥气候公约》,提出将逐渐减少“非减煤电”的使用写入公约,将甲烷减排提上日程。2021.10.12: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表示,将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碳中和指数自2021年5月中旬至今震荡上行,总体跑赢市场。64市场表现碳中和主要概念板块月度涨跌(1/2)6.1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从月度涨跌来看,碳中和主要概念板块在二、三季度表现亮眼,进入四季度之后月度涨幅已有明显回调。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碳中和碳中和0.32.122.8-8.912.218.713.117.9-2.915.10.8-0.4传统能源火电-4.3-1.728.2-8.110.2-1.5-4.012.231.4-8.5-4.09.9合同能源管理-7.14.716.01.314.818.914.611.33.17.616.3-0.9新型煤化工0.68.92.3-0.94.53.610.323.1-9.5-3.22.71.8新能源新能源14.5-5.7-4.03.98.223.822.718.3-4.316.8-6.21.1光伏13.8-6.5-4.85.710.428.124.620.8-10.718.5-5.11.5光伏玻璃-4.6-1.0-8.67.18.825.87.526.3-20.810.43.57.7光伏逆变器38.3-14.2-11.718.015.133.056.5-2.7-10.518.6-1.2-3.5光伏屋顶17.8-6.3-10.19.411.828.123.717.9-13.517.4-8.01.3水电1.40.216.7-5.4-0.64.9-6.35.125.7-5.4-5.82.7水利水电建设-2.216.65.0-1.82.9-3.512.621.918.1-5.9-6.95.5地热能1.55.42.70.83.812.42.29.22.910.315.81.0风力发电7.4-3.04.9-8.2-0.74.720.29.828.415.5-0.1-0.1核电4.0-0.87.3-2.2-1.0-1.07.420.116.6-2.912.41.1氢能-3.71.9-1.56.33.115.21.59.4-10.99.71.33.7可燃冰-0.48.2-2.2-1.47.28.1-8.311.119.0-7.5-7.14.5电池锂电池11.4-10.6-4.713.521.124.318.921.6-4.119.26.8-3.5锂矿28.9-16.6-11.95.417.023.241.263.7-14.014.54.2-0.3锂电电解液-1.1-11.1-0.619.930.031.419.723.212.112.3-11.7-4.0锂电负极-7.70.41.717.221.653.89.423.84.015.5-2.2-4.6锂电隔膜-4.4-12.94.110.129.237.48.913.70.812.6-10.3-1.3锂电正极4.81.4-0.314.834.123.224.015.2-9.813.810.9-7.5宁德时代产业链-0.7-7.7-1.716.115.727.513.33.72.719.71.4-2.6铝空气电池15.09.3-6.012.99.5-1.438.728.7-13.4-3.88.83.8燃料电池6.92.3-2.20.42.66.62.814.6-5.63.47.54.965市场表现碳中和主要概念板块月度涨跌(2/2)6.1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0.4-0.49.3-0.48.14.816.611.410.87.418.4-6.1特高压4.8-0.88.50.2-1.92.025.422.710.69.416.5-5.6能源互联网19.3-8.92.15.36.613.532.414.20.59.59.3-5.5智能电网2.8-2.26.0-0.91.74.818.622.27.08.18.1-3.5新能源汽车充电桩4.2-1.05.50.81.12.026.413.92.912.616.2-6.7动力电池11.0-12.8-4.215.121.829.19.42.00.622.75.5-5.1特斯拉3.0-5.9-4.013.111.722.312.8-0.4-2.921.56.3-2.7蔚来汽车6.8-7.3-2.416.111.923.34.6-6.60.723.68.3-4.3新能源汽车8.1-9.9-5.113.116.320.714.85.2-5.719.24.6-2.3新能源整车7.9-9.2-7.310.711.718.49.19.5-11.721.7-4.72.0无人驾驶3.4-5.0-5.18.38.313.02.92.1-6.114.33.52.8智能交通车联网10.9-6.7-7.40.69.723.47.01.1-9.916.55.41.3智能交通26.0-9.51.09.12.12.0-2.7-9.23.9-4.31.39.9智慧城市10.7-3.0-1.23.66.04.92.2-3.20.0-0.54.54.0建筑节能建筑节能21.711.3-10.6-3.82.10.510.6-0.4-1.82.6-5.66.2装配式建筑3.610.0-1.5-4.8-3.0-1.5-7.54.44.7-6.92.06.6污染治理大气治理-1.44.217.63.311.31.86.911.81.2-1.217.81.3固废处理-2.86.122.4-2.99.5-4.66.411.13.2-5.78.70.3垃圾发电-8.59.910.4-0.29.8-4.4-2.57.612.1-11.010.6-1.5尾气治理-0.9-3.7-0.65.810.53.05.05.4-3.615.66.8-3.8污水处理-7.35.212.8-5.51.7-0.7-0.514.87.0-4.37.10.4医废处理-5.07.711.52.72.3-0.71.914.85.6-9.28.21.8节能环保节能环保-6.68.411.2-4.26.0-2.40.510.72.2-1.511.50.9节能照明0.92.9-8.98.79.817.429.8-9.0-7.92.410.81.8可降解塑料25.86.4-14.7-1.83.5-1.46.3-1.7-2.1-2.8-0.73.5工业气体0.8-0.34.62.57.18.227.011.0-12.82.910.90.8智慧农业1.24.34.4-2.91.8-0.26.718.76.62.73.73.366市场表现碳中和主要概念板块年度涨跌6.1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79%47%118%48%83%89%38%168%79%23%59%110%86%61%38%22%82%89%90%70%102%127%113%130%85%111%85%117%38%85%87%66%70%71%54%38%42%14%14%41%14%83%38%44%21%21%32%58%53%12%49%49%0%20%40%60%80%100%120%140%160%180%碳中和火电合同能源管理新型煤化工新能源光伏光伏玻璃光伏逆变器光伏屋顶水电水利水电建设地热能风力发电核电氢能可燃冰泛在电力物联网特高压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锂电池锂矿锂电电解液锂电负极锂电隔膜锂电正极宁德时代产业链铝空气电池燃料电池充电桩动力电池特斯拉蔚来汽车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整车无人驾驶车联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筑节能装配式建筑大气治理固废处理垃圾发电尾气治理污水处理医废处理节能环保节能照明可降解塑料工业气体智慧农业碳中和传统能源新能源智能电网电池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建筑节能污染治理节能环保涨幅100%以上涨幅50%-100%涨幅50%以下•从碳中和产业板块的年度涨跌来看,光伏逆变器、地热、锂电池产业链表现最好,风电、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的涨幅也非常可观;而能源生产端的火电、水电、氢能,能源消费端的智能交通、建筑节能、污染治理、智慧农业等领域涨幅较小。碳中和产业概念板块年度涨跌幅(截至2021.12.10)6793%100%86%#N/A53%87%28%82%67%95%38%#N/A44%63%71%6%98%88%99%53%79%22%10%12%15%13%97%29%86%80%55%97%70%96%90%32%75%64%42%6%5%98%84%87%55%92%99%68%68%13%0%10%20%30%40%50%60%70%80%90%100%碳中和火电合同能源管理新型煤化工新能源光伏光伏玻璃光伏逆变器光伏屋顶水电水利水电建设地热能风力发电核电氢能可燃冰泛在电力物联网特高压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锂电池锂矿锂电电解液锂电负极锂电隔膜锂电正极宁德时代产业链铝空气电池燃料电池充电桩动力电池特斯拉蔚来汽车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整车无人驾驶车联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筑节能装配式建筑大气治理固废处理垃圾发电尾气治理污水处理医废处理节能环保节能照明可降解塑料碳中和传统能源新能源智能电网电池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建筑节能污染治理节能环保80%以上分位50%-80%分位50%以下分位市场表现热门领域估值已经处于较高位置6.1•从PE估值历史分位看,碳中和产业当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特高压和能源互联网、光伏、水电、污染治理等热门领域的估值已处于较高历史分位,风电、核电、锂电池产业链、智慧交通、无人驾驶、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估值偏低。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碳中和产业概念板块估值分位(截至2021.12.10)68结论及投资建议6.2•我们认为,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持续推进,以及政策对相关领域的大力支持,将保障碳中和产业呈现持续高增长高景气的表现,其中,光伏、风电、氢能、核能、储能、特高压、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再制造、装配式建筑等方向的产业链及其细分领域,均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呈现高速增长,值得长期关注与布局。•而短期来看,考虑当前光伏、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热门板块估值已处于高位,需警惕回调风险;而当前估值偏低而未来增速较快的风电、氢能、自动驾驶、锂电池等板块,短期可能更具配置价值。产业领域指标2022-2025年复合增速光伏光伏新增装机量13.0%风电风电新增吊装量25.0%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24.5%氢能氢产业产值22.2%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46.7%核能核能新增装机量28.5%储能抽水蓄能装机量14.3%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量62.7%特高压特高压投资规模11.0%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销售渗透率40.0%自动驾驶自动驾驶部件市场规模32.8%再制造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市场规模57.5%装配式建筑PC构件市场28.0%绿色建筑技术服务市场45.0%资料来源:根据前文预测总结,平安证券研究所碳中和产业主要领域增速预测69风险提示6.3•宏观经济超预期下滑。若宏观经济出现超预期下滑,对能源整体需求下降,对能源上下游造成影响,企业盈利将相应受到负面影响。•疫情反复致经济复苏放缓。病毒变异、疫情反复致使全球经济复苏进度大幅放缓,对能源需求造成影响,从而影响价格及相关公司业绩。•碳中和相关政策变化。如果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硬约束减弱,可能造成新能源整体需求减弱,相关产业受到政策支持力度减弱,行业增长空间将受到压缩。•能源供应大幅增长。受政策和利润驱使,能源供应能力大幅增加,可能出现供大于求情况,市场竞争激烈,导致行业和相关公司利润受到一定影响。•新能源的需求不及预期。在能源结构调整的过程当中,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的装机量上升遇阻,例如电网系统的消纳问题,这可能造成相关行业与公司的盈利受到影响。70平安证券研究所投资评级:股票投资评级:强烈推荐(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市场表现20%以上)推荐(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市场表现10%至20%之间)中性(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相对市场表现在±10%之间)回避(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弱于市场表现10%以上)行业投资评级:强于大市(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强于市场表现5%以上)中性(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相对市场表现在±5%之间)弱于大市(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弱于市场表现5%以上)分析师声明及风险提示: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负责撰写此报告的分析师(一人或多人)就本研究报告确认: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无时不在的市场。您在进行证券交易时存在赢利的可能,也存在亏损的风险。请您务必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认真考虑是否进行证券交易。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免责条款:此报告旨为发给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证券”)的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未经平安证券事先书面明文批准,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及其复印本予任何其它人。此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平安证券认为可靠,但平安证券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报告内容仅供参考。平安证券不对因使用此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而负上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客户并不能尽依靠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平安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及该等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分析员于发出此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此报告所指的证券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跌可升。为免生疑问,此报告所载观点并不代表平安证券的立场。平安证券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参与此报告所提及的发行商的投资银行业务或投资其发行的证券。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1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平安证券研究所绿色能源与前瞻性研究团队分析师研究领域邮箱资格类型资格编号陈骁前瞻性产业CHENXIAO397@PINGAN.COM.CN证券投资咨询S1060516070001郝博韬前瞻性产业HAOBOTAO973@PINGAN.COM.CN证券投资咨询S1060521110001樊金璐环保、公用事业、煤炭FANJINLU749@PINGAN.COM.CN证券投资咨询S1060520060001皮秀新能源PIXIU809@PINGAN.COM.CN证券投资咨询S1060517070004陈建文新材料、有色CHENJIANWEN002@PINGAN.COM.CN证券投资咨询S106051102000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