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助力中国保险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近期习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同时我国也要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保险业,作为稳步推进我国“双碳”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负债端保险产品为各行各业可持续发展和探索脱碳技术创新保驾护航,资产端保险资金体量大期限长可有力支持实体经济绿色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在新的形势下,保险业如何更好地融入和支持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大局,气候变化风险资产负债管理和压力测试给保险公司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和决策工具。本文将在总结全球气候变化风险问题和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中国保险业开展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的思路与方法,从而助力中国保险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1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助力中国保险业绿色可持续发展2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助力中国保险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3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助力中国保险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来源:IPCCAR6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是不争的一个事实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显示,2011-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相较于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已经升高1.09℃,其中约1.07℃的增温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自1901年以来,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0.2米。自1950年以来,全球陆地降水增加,1980年以来增速更大。1970年以来,陆地近地面风速减弱,海洋上空近表面风速在1980-2000年间加强。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增加。自1950年以来,全球极端热事件频率增加、强度增强;全球超过三分之二的站点记录的极端降雨事件频率及强度均有所增加。表1:全球升温产生的极端天气影响情景产生影响十年一遇极端热事件频次十年一遇强降水事件频次十年一遇农业生态干旱事件频次全球升温1.5°C增加4.1倍增加1.5倍增加2.0倍全球升温2°C增加5.6倍增加1.7倍增加2.4倍4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助力中国保险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根据IPCC的气候模式预估显示,未来全球平均气温将继续上升,在不同排放情景下,到2100年相较于工业化前水平将上升1.0℃~5.7℃。与基准期(1995-2014年)相比,预计到本世纪末全球年平均降水在不同情景下将平均增加2.4%~8.3%;全球平均海平面将上升0.28~1.01米。全球升温将导致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显著增加(表1)。在一些地区,由于海平面上升和强降水增加,复合洪水灾害的可能性也将持续增加(IPCCAR6)。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升温速率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海平面上升速度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降水量与极端事件的变化也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征(表2)。表2:中国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到2100年预计情况温度1951~2020年,中国年平均地表温度升温速率为0.26℃/10年。中国平均气温将上升4~6℃(SSP3-7.0)。降水量1961~2020年,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5.1mm。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冬季平均降水将增加30~50%。海平面1980~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mm/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中国海区海平面到21世纪末将比20世纪高出0.4~0.6m。极端事件1961~2020年,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极端低温事件减少,极端高温事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增多,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登陆中国台风的平均强度波动增强。IPCC报告也进一步指出中国极端热事件、强降水和农业生态干旱频率将持续增加。来源: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19),IPCCAR6表3: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与人口的影响气候变化已经并将持续对人口与社会经济系统造成巨大有形影响研究表明,经济发展存在最适“环境温度”,当年平均气温低于13℃时,随着气温上升,经济生产力会增加;超过13℃后,气温上升会导致经济生产力下降。表3总结了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与人口各方面的影响。气温上升影响GDP►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不改变,到2100年,全球人均GDP将减少23%(Burkeetal.,2015)。►在美国,每增温1℃,GDP将下降1.2%,并将加剧地区之间经济不均现象(Hsiangetal.,2017)。TFP(全要素生产率)►自1961年以来,人为气候变化已经使全球农业TFP降低了21%(Ortiz-Bobeaetal.,2021)。►预计到2050年,气候变化将导致中国制造业TFP降低4.18%(Zhangetal.,2016)。生物多样性►全球升温2摄氏度会让脊椎动物的地域分布范围缩小8%,植物的地域分布范围缩小16%,昆虫的地域分布范围缩小18%(R.Warrenetal)。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令人类的生产和健康付出巨大的代价。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损失飓风►1970-2008年飓风使全球GDP增长率降低了1.27%,到2090年,在A1B气候情景下,预计将造成9.7万亿美元的净现值损失(HsiangandJina,2014)。洪水►到本世纪末,预计全球河道型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将增加到2010年的10倍,其占GDP的比重将上升20倍(Winsemiusetal.2015)。高温与干旱►在中国,在升温1.5℃背景下,热相关死亡率将达到48.8~67.1人/百万人,升温2.0℃时,将达到59.2~81.3人/百万人(Wangetal.,2019)。►由于干旱造成的农作物减产损失可能上升高达70%。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的重要共识和共同挑战。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安排。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承诺,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前述分析表明,鉴于目前中国面临的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引致的社会经济后果形势严峻,开展气候变化风险分析和压力测试对于深刻理解气候变化风险敞口,进一步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助推保险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5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助力中国保险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国内外金融监管机构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措施国内外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监管发展历程随着生态环境变化对金融机构核心业务影响的日益增加,气候金融(ClimateFinance)作为绿色金融(GreenFinance)的核心理念逐渐得到业界的认同,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问题也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Gai(2010)等研究认为,气候变化引发的环境风险与金融风险不是相互隔绝和独立的,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风险常出现跨市场、跨区域性的交叉传染,并会急速扩散至整个金融市场,严重时将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英格兰银行行长MarkCarney(2015)认为,气候恶化将成为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来源,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产生影响。为此各国金融监管机构近十年来也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发布了一系列指引和监管文件,参见图1。2019.4Page6EYwavespace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发布第二份情况报告,指出落地实施已取得一定进展,但鉴于气候变化带来的财务风险较大,目前的实施进度还需加速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成立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2015.12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发表题为《向低碳经济转型和系统性风险》的报告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发表第一份综合报告:《行动呼吁:气候变化成为金融风险的来源》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成立2016.2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围绕治理、战略、风险管理以及气候相关风险评估指标和管理目标提出全面的披露建议2017.62017.122019.6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略发表《监管者指南:将气候相关的环境风险纳入审慎监管》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略发布《央行和监管机构气候情景》和《央行和监管机构气候情景分析指南》2020.52020.6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发布《金融机构环境风险分析综述》及相应案例研究2020.92019.5欧洲央行发布《金融稳定评估报告》提到“气候风险可能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当市场没有将气候风险正确定价时,它可能影响金融稳定”2012原中国银监会印发《绿色信贷指引》港交所颁布新版《环境、社会及管治指引》,90%H股上市公司披露ESG相关信息2019.12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2020.120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2021.7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指导金融机构识别、量化、管理环境相关金融风险,助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2016.82022.1欧洲央行(ECB)宣布启动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监管,评估银行应对气候风险引发的金融经济冲击的能力,重点针对暴露于气候风险的特定资产类别图1:国内外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风险监管发展历程6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助力中国保险业绿色可持续发展7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助力中国保险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国际监管机构强调气候与环境风险相关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自2015年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成立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以来,围绕气候情景分析开展的评估与披露框架逐步形成。TCFD鼓励各机构利用情景分析法评估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以及对其业务带来的潜在影响。目前,全球有超过1500家金融机构签署了TCFD,其中也包括我国的多家金融机构。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2017)研究指出,金融市场主要面临物理风险与转型风险,并对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的定义内涵、划分种类和可能对金融机构的影响进行系统总结。其中,物理风险是指发生气候异常、环境污染等事件,可能导致企业、家庭、银行、保险机构等市场主体的资产负债表严重受损,进而影响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的风险;转型风险是指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经济低碳转型,由于大幅收紧碳排放等相关政策,或出现技术革新,引发高碳资产重新定价和财务损失的风险。这两种气候变化风险的存在,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带来了重大挑战。国际组织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在2019年发布《行动呼吁:气候变化成为金融风险的来源》,指出气候变化已成为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自然灾害等自然环境风险及转型风险,是导致企业财务损失的潜在因素,会造成市场波动加剧和金融部门不稳定,并建议使用气候与环境风险压力测试工具来评估气候与环境风险,将气候相关风险纳入金融稳定监测和微观监管范围。随后,其在2020年5月发布的《监管者指南:将气候相关的和环境风险纳入审慎监管》中明确指出,监管机构将要求金融机构开发必要方法和工具(如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以确定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的规模和等级。继而,NGFS又发布了《央行和监管机构气候情景》和《央行和监管机构气候情景分析指南》,介绍了气候相关风险(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对经济系统的影响路径,给出了气候情景设计、财务风险评估的思路,为相关机构分析气候变化相关风险提供了参考方案。8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助力中国保险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多地金融监管实施气候与环境风险压力测试计划1.欧洲国家在气候与环境风险压力测试的实践欧洲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及治理问题十分关注,很早便对气候与环境风险的压力测试展开了探索。下文主要介绍英国、法国、荷兰在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方面做的工作。英国在气候与环境风险压力测试方面行动较早。英格兰银行审慎监管局(PRA)在2015年和2018年先后研究了气候变化对保险业和银行业风险的影响,将气候变化给保险业带来的风险分为物理风险、转型风险和第三方为寻求规避前两种风险带来的间接风险,并认为上述三方面风险均对保险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PRA将气候变化给银行业带来的风险分为物理风险、转型风险,指出气候变化风险将增加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2019年底,英格兰银行把气候变化风险加入到银行业整体的压力测试中,出台了关于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的两年期探索性设想的文件,要求把保险和大型企业在内的各个行业纳入到银行业的压力测试范围内,要求银行业对个别交易对象和客户进行单独的分析,其中情景假设设定的时间段跨度长达30年。在两年期探索情景文件中,PRA根据气候目标实现的速度将其分为三类。在每类情景下,银行和保险机构通过设定气温、灾害频率和强度、能源价格和结构、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汇率、政府债券收益率等指标来衡量气候相关的风险组合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并构建了适当的传导路径。2015年8月,法国通过《绿色增长能源转型法》,旨在促进其能够更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为加强气候变化风险管理,保持金融稳定,发展绿色金融,该法第173条要求机构投资者(包括保险公司)披露气候变化风险管理的信息,说明在公司的投资政策中如何实现环境、社会、治理(ESG)目标的标准,以及促进能源和生态转型的方法。2020年6月,法国审慎监管局(ACPR)宣布启动第一批“自下而上”的气候变化相关风险试点评估,以使法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及时发现数据缺失、模型不足等问题。ACPR基于NGFS情景提出气候变化相关量化分析框架,供银行和保险公司使用。ACPR提出了3个气候转型情景(有序、急剧、延迟)和1个物理情景(RCP8.5)。财产保险公司对负债端的气候变化风险特别是物理风险的识别具有专业优势,法国财产保险公司针对气候变化风险的管理施主要有:根据地理区域制定相应的业务管理规则、对保险费率进行相应调整、对风险较大的承保标的保单续保规则进行调整、实行具体风险监控措施、优化再保险方案。荷兰央行的气候变化风险研究分析了该国15家主要金融机构(占全国金融资产总量75%)对转型敏感行业(化石能源生产及物流、发电、重工、交通及农业)的风险敞口,研究所覆盖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研究结果显示,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因为持有股票、债券和大宗商品类投资而面临气候变化导致的市场风险。此外,荷兰央行用宏观模型分析了能源转型情景下金融稳定性可能受到的影响,根据各金融板块资产对碳排放的敏感程度,在碳价上升和新能源技术突破等压力情景下,对银行、养老金和保险等行业重要监管指标的潜在冲击进行了评估。9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助力中国保险业绿色可持续发展2.香港银行业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在香港地区,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于2020年6月发布了《绿色及可持续银行业白皮书》,提出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是银行测试并抵御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方法之一,并提出银行应该建立气候与环境风险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的能力。基于《白皮书》的要求,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了《银行业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并邀请部分本地银行开展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指引要求香港银行围绕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进行情景设计、测试时间区间选择和资产负债表影响假设,并在气候情景选择上重点关注转型是否有序,通过构建合适的情景参数指标评估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参与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的银行需要在不同情况下分别评估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估每一种风险的影响。物理风险评估的重点是预测香港在二十一世纪的气候情况,例如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和更强烈的气旋。转型风险情景包括两种不同的低碳排放经济路径:一种是当局气候政策突然变化的无序过渡,另一种是为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气候目标而采取早期和渐进行动的有序过渡。3.中国内地金融监管实践在我国提出“30/60”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后,金融机构亟须建立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机制。结合气候变化风险的特征,开展前瞻性的情景分析与压力测试。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已开始探索在特定行业或基于一些分支机构的业务开展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如针对部分高碳行业(化工行业、火电行业等)和敏感因子开展气候与环境风险压力测试,评估环境政策变化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影响,并通过控制高碳行业的融资政策,促进投融资结构在绿色、低碳、转型、结构上更加优化,使银行逐步从气候变化风险被动的披露者转型为相对积极的管理者。2021年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组织部分银行机构开展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希望金融机构积极通过环境风险分析主动评估和管理相关风险。但是,由于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模型较为复杂,且金融机构对气候相关风险历史数据获取不足和风险传导路径的实践积累经验不足,使得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在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的实践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10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助力中国保险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国内外保险业开展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的实践情况作为风险的管理者、风险的承担者和投资者,保险业近些年也逐渐开展气候与环境风险分析和压力测试。保险业,尤其是财产险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就是分析和应对物理风险导致的损失成本。财产险行业传统上就有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系统或巨灾模型,可以作为开展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的基础。2018年7月,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就与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保险论坛共同发布了《关于气候变化对保险业影响的专题报告》,分析了气候变化风险与保险核心原则(ICPs)的关系,汇总了各个地区保险监管机构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所做的工作,探讨了在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中需要考虑保险业务资产端和负债端联动的问题。2020年6月,欧洲保险和职业养老金管理局(EIOPA)发布了《保险公司压力测试方法与原则讨论文件》,在正文第一章专门论述了保险公司开展气候变化压力测试的方法。2021年2月,著名“国际保险业智库”日内瓦协会发布了《保险业的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全盘的决策框架和对资产负债表两端的关键考虑》,分析了气候变化风险对保险业资产端和产寿险业负债端的影响,建议保险公司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估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需要同时考虑资产负债表双方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的潜在影响。2021年9月,欧盟委员会要求EIOPA发起可持续发展风险在SolvencyII相关规则修改的征求意见工作,其中要求保险公司开展气候变化风险情景分析。2021年11月,英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了《气候相关风险——精算师参与的汇总报告》,重点探讨了精算师在保险业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国际大型保险机构近几年均根据TCFD的要求披露气候变化风险相关信息,按照所在市场监管机构的要求开展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并逐年完善相关方法论。在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中,在资产端,与银行业类似开展转型风险分析,重点考虑实施低碳投资策略后的影响;在负债端,重点分析物理风险对财产险和健康险业务的影响。我国的平安集团已经按照TCFD的要求连续披露了两期《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报告》,涵盖旗下的银行、保险和资产管理业务。平安从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两个维度出发,对气候变化在短、中、长期不同时间尺度可能对自身业务板块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识别。针对物理风险,平安自主研发了数字化自然灾害风险识别系统与风险管理平台。在集团组织下,各单位资产风险管理和精算部门逐步进行资产和负债端的气候变化风险测试和管理。平安正在规划未来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重点标的,乃至全部资产的情景进行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从国际保险组织和国内外保险行业开展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的实践来看,精算师和资产负债管理技术体现出保险业务的特点,在测试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中国保险业开展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的技术探讨11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助力中国保险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国内外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监管发展历程全球范围内关于气候变化风险对保险行业的影响已经有较系统的探讨。其影响的主要途径分为两条,“物理风险(PhysicalRisk)”和“转型风险(Transitionrisk)”。物理风险指因未来气候变化,包括气候系统的平均态、变率和极端天气的系统性改变,对人口与经济系统产生的各类直接或间接影响。在物理风险中,按照作用效果和影响时间,物理风险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急性”风险(acuterisks),即风险发生时间持续相对较短,但对实体经济冲击非常明显,在短期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水灾、飓风等。另一类则是“慢性”风险(chronicrisks),即风险是缓慢发生的,对实体经济短期内影响不十分显著,但长期来看将会制约经济增长潜力和潜在产出能力,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具有影响面广、范围大等特点,比如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升温、海平面上升等。转型风险指在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过程中,人类社会主动采取的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措施,而相应带来的政策、法制、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消费与生活方式转变所带来的风险。人类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所采取的措施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机遇,那些建立起气候变化风险可持续发展框架的企业和地区,将在未来几十年里引领区域和全球经济。当政府决定引入低碳转型新政策,或者突然出现新能源技术突破后,经济将显著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金融市场也可能重新评估投资标的对未来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预期,导致当前碳密集型资产价格下跌。这可能会使以碳为导向的投资策略面临压力,导致相关资产陷入困境。此外,这种发展模式的转变会为针对新兴经济部门的新保险产品开发和设计创造新的机会。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会通过一系列影响传导至保险公司的资产端和负债端,结合国内外保险业开展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的实践经验,我们将传导路径总结如下图所示。从国际保险业测试经验看,物理风险被普遍关注,其次为转型风险,然后是责任风险。这一发现与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的特点相关。责任风险较少提及的一个可能原因是一些机构将责任风险包含于转型风险中。理赔频率、额度改变1、费率上升2、部分风险不再可保3、现有风险模型不再可用……保费收入的规划与结构1、避免承保碳密集行业2、经济增速下降影响保费收入预期3、人口迁移与偏好变化……资产损失与投资转型1、对宏观经济和行业的影响对企业财务指标影响对违约和价值变动的影响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偿付能力影响2、投资向低碳绿色转型12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助力中国保险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极端气候变化政策因素出台政策支持低碳转型,对客户的业务造成正面/负面影响气候变率变化气候态变化《巴黎协定》:全球升温1.5℃目标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物理风险转型风险法律因素担保和信贷责任保险技术因素提高建筑用能标准,清洁能源技术改进与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因素新兴低碳技术迅速占领市场,传统技术客户发展受限渐发事件长期温度、降水及海平面变化,农业生产力、全要素生产力改变等突发事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率、强度改变负债端资产端保险业影响:风险暴露X极端天气情景X标的资产及相关产业链的脆弱度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图2:气候变化风险对保险业影响的传导分析中国保险业开展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的情景设置框架与原则目前,法国、荷兰和英国已经出台了气候情景分析与压力测试的相关文件,重点是针对银行业的气候变化风险敞口,保险公司也参与其中。法国和英国的实践以碳排放变化导致的气候变化风险为基础情景,测算在不采取任何转型措施的情景下,物理风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增加有序和无序两种转型风险情景的影响。荷兰的做法与英、法略有差别,没有考虑不采取任何转型措施对银行业和保险公司的影响,而是设定了多种转型情景,比如政策强力监管导致碳价大幅上涨、相关企业生产技术迅速革新、面对气候变化投资者/消费者对市场失去信心等,并测算其影响。根据国际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的情景设置方案,我们认为,中国保险业开展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的情景设置宜重点考虑如下原则:1.全球气候变化和减排政策情景框架一致。为了帮助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充分认识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评估各种发展路径带来的后果以及不同适应策略可能获得的效益,IPCC已制定了详细的气候变化与共享社会经济路径1情景(详见表4)。使用统一的总体框架将符合地球气候系统变化的一般规律,也便于将中国的分析结果与国际研究开展对比,丰富全球的成果体系。1.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SocioeconomicPathways,SSPs)是IPCC于2010年推出的描述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情景的有力工具,该情景在典型浓度路径(RCPs)情景基础上发展而来,用于定量描述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路径之间的关系,反映未来社会面临的气候变化适应和减缓挑战。目前共有5个典型路径,分别是SSP1(Sustainability,可持续路径)、SSP2(MiddleoftheRoad,中间路径)、SSP3(RegionalRivalry,区域竞争路径)、SSP4(Inequality,不均衡路径)和SSP5(Fossil-fueledDevelopment,化石燃料为主发展路径)。表4:IPCC五种排放情景下中长期增温估计情景短期2021-2040中期2041-2060长期2081-2100最优(°C)可能的范围(°C)最优(°C)可能的范围(°C)最优(°C)可能的范围(°C)SSP1-1.91.51.2~1.71.61.2~2.01.41.0~1.8SSP1—2.61.51.2~1.81.71.3~2.21.81.3~2.4SSP2-4.51.51.2~1.82.01.6~2.52.72.1~3.5SSP3-7.01.51.2~1.82.11.7~2.63.62.8~4.6SSP5-8.51.51.3~1.92.41.9~3.04.43.3~5.7来源: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2.耦合全球气候变化情景与我国自然气候条件和能源转型路径情景。气候变化情景与各地区自然地理情况、人口和经济增长模式密切相关,气候变化影响和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之间存在互馈关系。在IPCCAR6的框架下,代表气候变化的典型浓度路径(RCP)和代表人口与社会经济增长的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是耦合的(表4第1列),这也为相关情景的设置确定了基本框架。近年来,我国已有学者开展SSPs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关注气候要素变化(气温、降水、风等)、人口与社会经济系统(人口、GDP、城镇化、土地利用等)以及未来的影响和风险(水资源短缺、干旱灾害、经济损失、人类健康)的预估。但目前的研究大多未能从气候系统和人口与经济系统耦合的角度系统地评估气候变化风险向不同行业部门产生的级联影响,并揭示影响的区域和城乡差异。因此,气候变化对我国保险行业产生的物理风险与转型风险应该是彼此关联的,须协调和统一地设置相关情景。3.抓住中国市场的关键风险因素。气候变化风险,无论是物理风险还是转型风险,气候系统对人口和经济系统的压力传导,其路径、方式存在高度复杂性。在压力测试时,须抓住关键风险因素。在中国面临的物理风险方面,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中(2004-2018),暴雨洪涝导致的经济损失占所有因灾直接经济损失的比重最大(占比38%),其次分别为干旱(24%)和台风(20%)2。转型风险方面,结合我国已经宣布的自主减排目标,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我国逐步推进实现“双碳”目标最新指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我国最新制定的能源转型路径将会影响高碳行业及绿色产业链上下游相关行业未来的表现,进而影响与其有投融资关系的保险业资产端和有承保关系的保险业负债端。2.参考《中国气象灾害年鉴》计算得出13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助力中国保险业绿色可持续发展14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助力中国保险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风险及相关的经济影响对保险公司的传导影响分析方法和工具1.物理和转型风险情景下保险公司负债端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对于财产险公司,物理风险对其负债端的影响比较大。财产险公司需要评估,气候变化是否已经被考虑在费率,风险管理以及索赔经验分析中。在财产险公司,物理风险的压力测试模型的构建通常以巨灾模型为基础,随着气候变化风险的上升,一些气候变化情景可以整合进巨灾模型。但针对于气候变化风险,我国保险业需要根据地理位置评估中国各地区对持续不断的气候变化的长期物理风险以及恶劣天气事件造成的短期物理风险的脆弱性影响。由物理风险导致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的变化,结合转型风险情景中被保险标的面临气候变化风险的缓释措施,意味着保险赔付频率和程度的变化,原有百年一遇事件可能在2050年时变得只有五十年一遇。相应的,精算公平保费将不再“公平”。保险行业依赖的巨灾风险模型也需要对此进行调整——单纯依靠历史事件统计规律的建模方式将难以抓住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气候变化导致的宏观经济增速降低将可能拉低保费收入增长预期。产险业一般从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来评估巨灾风险。气候变化不仅影响这两个维度,还引入了新的维度:时间。缓慢平稳的气候变化会为人类社会适应变化和采取措施,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提高全系统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韧性。以巨灾模型为基础的气候物理风险模型可以分为四大模块,即灾害模块、易损性模块、风险暴露模块以及金融模块。(1)首先可以基于现实参数和历史数据,模拟可能发生的事件场景,其中的参数可以包括某事件特定的强度或大小、位置或路径以及发生的概率等。在不同的地域,灾害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损失会有区别,巨灾模型中也会对处于危险地域中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2)其次则是易损性模块,其量化了被保险标的风险暴露在风险事件中会造成的预期损失。(3)风险暴露模块需要考虑城市化、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等多因素的复合影响。气候变化风险导致的损失增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资产价值的增长、资产集中度的提升和土地适用模式的变化,这些均导致被保险标的对灾害的暴露程度提高了。(4)金融模块结合易损性模块和风险暴露模块的结果,进行风险评估,为企业后续决定采取何种措施降低相关风险提供重要依据。物理风险对人身险负债端业务的影响相较于财产险公司不算太显著。短期内,物理风险对人身险公司的影响很小,但长期来看,随着温度的升高,一些疾病的发病率从而上升,如心血管和呼吸疾病等。对于费率固定的存量健康险业务保单,此类风险尤为显著。那么通过压力测试来对未来温度上升情景进行设置,预测未来赔付情况,保险公司可提早研究解决方案。15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助力中国保险业绿色可持续发展2.物理和转型风险情景下保险公司资产端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对于投资业务,首先是分析气候情景下社会经济系统的变化对投资资产的影响,这些变化以一些量化指标(如能源价格、能源需求、碳价、土地利用等)的形式作为底层模型的输出。目前金融行业常见的底层模型可分为三类:特定行业模型、宏观经济模型、综合评估模型。保险公司在构建转型风险模型时可以直接使用已有的底层模型,然后利用这些模型输出的社会经济变量来进一步评估对各行业(特别是高碳行业)企业财务状况关键驱动因素(如收入、成本、资本支出等)的影响。参考NGFS于2020年发布的《环境风险分析方法案例研究》等国际文献,可以采用一些量化方法来分析转型风险对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和大类资产的影响。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建立气候变化风险相关投资研究和资产配置体系,将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相关指标纳入投资决策标准和大类资产配置模型,从而减少对高碳排放和低减排转型能力标的组合敞口配置,选择较高转型能力标的或通过尽责管理促使较低转型能力标的向低碳方向转型,在不影响投资组合收益的情况下最小化组合的碳风险。以下分别说明对于保险公司主要三类投资资产的气候变化风险分析方法。1)对债权类资产的影响评估保险公司可以构建气候变化风险对融资主体财务指标影响的函数C=f(气候变化风险),其中C为企业成本变化情况。然后根据融资主体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在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情景下变化的金额,按照财务报表的钩稽关系计算出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主要指标变化情况。之后将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情况下得到的财务指标代入保险公司内部评级打分卡进行评分,最后汇总得到各融资主体企业信用等级的变化,即可得出其所在行业信用等级的迁移矩阵。同时根据违约率与不良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相关行业偿债能力的变动状况,从而进一步分析得到对融资主体企业发行债券的风险溢价和流动性溢价的影响。从银行的经验来看,一般优先选择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开展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构建气候变化风险对偿债能力的传导路径,后续再拓展到其他行业。保险公司可以参考银行的经验,分行业构建气候变化风险对债权类资产影响的评价模型。16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助力中国保险业绿色可持续发展2)对权益类资产的影响评估传统的CAPM模型认为,股票的预期收益只来自于系统性风险,即市场风险。随着CAPM模型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除了市场风险外,其他系统性风险因子也可以进一步影响股票的收益。于是在传统CAPM模型上又增加了股票市值大小的因子、股票账面市值比率的因子和动量因子等多因子模型,在金融市场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为了计算二氧化碳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德国研究机构在Carhart四因子模型上增加了碳风险因子(Brown-Minus-Green,BMG),形成了CARIMA(CarbonRiskManagement)五因子模型。这个碳风险因子BMG被构建为市场上“棕色”公司的股票收益减去“绿色”公司的股票收益,它的系数被认为是对核心碳风险的衡量指标。若低碳转型的实施速度比先前预期的更快,则商业模式主要基于化石燃料的公司的预期利润将下调,其股价也将下跌;以可再生能源为商业模式的公司的预期利润则会上调,其股票价格就会上升。CARIMA概念不仅量化了损失风险,还量化了盈利机会。随着当前经济向绿色经济迈进,碳风险因子的系数估计了预期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其绝对值越高,对股价的影响(向上或向下)就越大。在资产的历史收益时间序列可用的情况下,CARIMA模型也适用于衡量公司债券、债权和相关投资组合以及基金的碳风险。3)对不动产类资产的影响评估保险公司既要关注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情景下不动产类资产的风险暴露和损失情况,这类似前文所述财产保险业务的损失分析,也要关注不动产本身的碳排放情况。评估不动产类资产在自然灾害下风险暴露的模型需要整合与建筑物物理组成有关的细粒度信息,如建筑物结构、高度、施工年份、地理位置等,也需要设置各种气候情景下生成特定自然灾害的未来概况,之后保险公司可以构建用于量化气候变化风险对特定区域和特征的房地产投资组合影响的预期损失模型。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持有的房地产投资组合中还没有系统地提供此类详细信息,有部分保险资管机构正在结合数字化转型的趋势进行更细致的投资标的多维度数据收集工作,未来有助于提高模型评估结果的精度。此外,公司可以借助开放的模型工具来衡量不动产类资产的碳排放情况。比如CRREM(CarbonRiskRealEstateMonitor)是欧盟委员会提供的建筑物能耗超限风险评估工具,它将建筑物的能耗情况与巴黎协议的目标进行对比,帮助欧洲地产投资者明确其面临能耗超限风险的不动产类资产现状,并提供如何实现在未来三十年减少碳排放的投资组合蓝图。中国市场可以参考欧洲的经验,形成适用中国市场的模型工具,为境内房地产投资提供有效的碳排放风险评估方式。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助力中国保险业绿色可持续发展17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助力中国保险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支持保险公司优化资产配置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设置气候情景参数和相应的宏观情景参数,识别保险公司资产端的气候变化风险,实现气候模型结果与现有资产配置和资产负债管理模型的有机整合。具体来看,保险公司在资产配置和资产负债管理模型中需要分析各大类资产的收益和风险特性,考虑监管政策约束和资产约束,确定资产在持有期间或计划范围的预期回报率和风险。公司可以基于气候变化风险对大类资产的影响分析和研究,考虑在原有的大类资产预期回报率和风险参数中加入气候变化风险压力影响。在对回报率和风险做出估计后,运用优化技术找出在每一个风险水平上能提供最高回报率的投资组合,最后可以根据目标选择投资备选方案。在投资组合层面,碳足迹指标提供了与给定投资组合相关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评估,有助于指示投资如何受到未来气候变化风险的影响。保险公司作为投资者,在评估企业持有资产的风险时,关注持有资产加权平均碳强度(WACI3)表现情况,有利于及时调整资产配置,投资新能源、低碳环保产业等WACI较低的产业,减少投资组合的风险。公司也可以在现有模型中增加设置投资组合层面的WACI约束值,从而达到优化资产组合碳风险的目的。3.气候变化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目前推荐的评估投资组合碳足迹的首选指标是加权平均碳强度(WeightedAverageCarbonIntensity,WACI)。这一指标计算了一个投资组合的平均碳强度,并根据该投资组合中投资的相对规模进行加权。18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助力中国保险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支持保险公司加强负债端气候变化风险管理与产品创新基于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的分析过程和结果,保险公司可以从多个方面加强负债端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变化的管理措施,并发掘创新产品的机会:►评估各类业务的气候变化风险的风险敞口,尤其是对农险、财产险以及环境保护责任有关的业务。►基于地理区域气候变化情景制定相对应的业务管理规则。►优化再保方案。►对面临气候变化风险的业务适当地调整保险费率、优化定价。►对气候变化风险较大的承保标的保单续保规则进行相对应调整。►新业务承保时增加气候变化风险考虑维度,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多样化承保标的所在区域。►气候变化风险影响下,对公司业务区域划分的定义做出更新。建议监管或行业组织推动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规则制定,助力我国保险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风险是保险业中长期面临的最重要的系统性风险,有可能会深刻影响保险公司资产端和负债端业务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必须站在行业的高度推动制度性建设。建议我国保险监管机构和行业组织等机构,借鉴国际保险业和国内银行业开展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的经验,组织行业和相关专家的力量研究并形成针对我国保险业的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方法和规则。具体的举措包括但不限定于:►进一步梳理气候变化风险影响中国保险业的传导路径、识别关键风险,确立分析框架。►设定针对中国气候与经济社会特点的气候风险压力情景。►开发中国保险业气候风险压力测试量化模型工具,制定相关数据标准等。►推动保险业逐步实施基于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的信息批露、资产与负债优化转型策略等。保险业积极探索开展气候变化和环境风险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的研究,能够促进相关风险建模方法的不断优化、相关数据质量的不断提升,使其能够真正为保险公司资产端和负债端业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前瞻性、实质性的指导。安永建设更美好的商业世界安永的宗旨是建设更美好的商业世界。我们致力帮助客户、员工及社会各界创造长期价值,同时在资本市场建立信任。在数据及科技赋能下,安永的多元化团队通过鉴证服务,于150多个国家及地区构建信任,并协助企业成长、转型和运营。在审计、咨询、法律、战略、税务与交易的专业服务领域,安永团队对当前最复杂迫切的挑战,提出更好的问题,从而发掘创新的解决方案。安永是指Ernst&YoungGlobalLimited的全球组织,加盟该全球组织的各成员机构均为独立的法律实体,各成员机构可单独简称为“安永”。Ernst&YoungGlobalLimited是注册于英国的一家保证(责任)有限公司,不对外提供任何服务,不拥有其成员机构的任何股权或控制权,亦不担任任何成员机构的总部。请登录ey.com/privacy,了解安永如何收集及使用个人信息,以及在个人信息法规保护下个人所拥有权利的描述。安永成员机构不从事当地法律禁止的法律业务。如欲进一步了解安永,请浏览ey.com。©2022安永,中国。版权所有。APACno.03014063EDNone本材料是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编制,并非旨在成为可依赖的会计、税务、法律或其他专业意见。请向您的顾问获取具体意见。ey.com/chinaeywechatey.com/china关注安永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获取最新资讯。梁永华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投资精算与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合伙人fred.liang@cn.ey.com付振平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投资精算与风险管理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bonny.fu@cn.ey.com姚佶博士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投资精算与风险管理咨询服务总监jeff.yao@cn.ey.com联系我们张佳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投资精算与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合伙人julia.zhang@cn.ey.com忻怡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首席合伙人亚太区金融科技与创新首席合伙人effie.xin@cn.ey.com黄悦栋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大中华区保险业主管合伙人rick.huang@cn.ey.com梁尚文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sherman.leung@cn.e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