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加速渗透,汽车电子供应链迎来爆发VIP专享VIP免费

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Table_MainInfo]
[Table_Title0]
2021.09.09
加速渗透,汽车电子供应链迎来爆发
王聪(析师)
苏凌瑶(分析师)
舒迪(析师)
021-38676820
021-38677818
021-38676666
wangcong@gtjas.com
sulingyao@gtjas.com
shudi@gtjas.com
编号
S0880517010002
S0880518080004
S0880521070002
导读:
智能座舱爆发在即撬动车载显示、座舱光学座舱声学、PCB核心芯片巨大增量
国内供应链产业配套与先发优势显著,未来有望充分受益。
[Table_Summary0]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智能座舱爆发大势所趋,芯片、元器件
PCB 作为智能座舱核心硬件,有望迎来快速增长首次覆盖汽车电子
行业,给予“增持”评级。
我们推荐:车载显示面板龙头(深天马 A、京东A)、 3D 盖板及触显
模组龙头(长信科技、蓝思科技)、背光模组领导者(伟时电子)、座舱
光学核心企业(舜宇光学科技、联创电子、水晶光电、座舱声学器件
龙头(歌尔股份、瑞声科技)、汽车 PCB 企业(世运电路、沪电股份、
超声电子、景旺电子)、座舱 SoC 龙头全志科技、瑞芯微)、 CIS 传感
芯片龙头韦尔股份CIS 封装龙头晶方科技、存储器企业(兆易
创新、通信芯片设计商博通集成)、 安全芯片龙头紫光国微)。
芯片端:1)运算类芯片:行业空间广阔,国产化从 01算力需求
稳步释放,主控 SoC 芯片渗透率及价值量将显著提升。国内 SoC 芯片
设计厂商实现从 01后或迎业绩爆发;2感类芯片:打开新空间,
技术获突破,份额稳增长。交互升级大势所趋,CIS 产业链充分受益车
内摄像头渗透率及数量提升。国内厂商突破技术壁垒及认证,竞争力凸
显。3存储类芯片:行业高增长第二梯队领头羊。座舱智能化升级,
拉动 DRAMNOR Flash 市场快速增长,国内厂商突破车规认证,未来
份额将稳定提升。4通信类芯片加速渗透国产化确定。国内 T-Box
终端厂商崛起带动车载通信、安全芯片供应链国产化加速。
智能座舱渗透车载显示座舱光学、座舱声学、PCB 四大核心领域企
业充分受益。1)车载显示:座舱内显示屏逐步向大尺寸、多屏、多形
态化方向发展,拉动单车显示屏面积 2020-2030 10 年有望提升 10 倍,
同时单车价值量 10 年拥有 5倍广阔成长空间,全球总规模则有望维持
20-25 32%复合增速,2030 年将有望催生400 亿美金空间这将
进一步拉动车载显示核心供应链部件的巨大增量需求,同时进一步提升
行业技术壁垒,优化竞争格局。2座舱光学座舱内驾驶员/乘客监控
摄像头需求提升,具备深层交互能力的车载摄像头镜头和模组封装市场
加速成长。同时车内 HUD 设备出货量高速增长(2020-2025 CAGR
24.5%,在成像部分 PGU 开发能力以及投影部分光学设计领域布局领
先的企业有望深度受益。3)座舱声学:汽车座舱对声学空间的需求将
成为拉动 MEMS 麦克风巨大增量市场。歌尔股份和瑞声科技作为 MEMS
声学业务的领头羊,将深度受益4)车PCB量价齐升趋势确定
高密度 HDI 板需求和占比有望增大基于当前上游新订单涨价落地,
材料价格企稳,预计企业盈利能力有望加速恢复。
风险提示贸易摩擦不确定性;研发不及预期汽车芯片产能紧缺加剧
[Table_Invest]
覆盖
评级:
增持
[Table_SubIndustry]
细分行业评级
重点覆盖公司
[Table_Company]
代码
公司名称
评级
300088
长信科技
增持
603920
世运电路
增持
605218
伟时电子
增持
002241
歌尔股份
增持
300433
蓝思科技
增持
000725
京东方 A
增持
002036
联创电子
增持
603986
兆易创新
增持
002273
水晶光电
增持
603228
景旺电子
增持
000050
深天马 A
增持
002463
沪电股份
增持
000823
超声电子
增持
603893
瑞芯微
增持
603501
韦尔股份
增持
002049
紫光国微
增持
603005
晶方科技
增持
603068
博通集成
增持
300458
全志科技
增持
2382
舜宇光学科技
增持
2018
瑞声科技
增持
[Table_industryInfo]
汽车电子
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
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 of 65
1. 智能座舱快速发展,感知、交互成为重点 .................................... 4
1.1. 汽车智能化风起,座舱有望快速发展 ..................................... 4
1.2. 座舱智能化演变显示、交互是重点 ..................................... 5
1.2.1.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 6
1.2.2. 流媒体后视镜 .................................................................. 8
1.2.3. 视觉感知/语音交互 ................................................... 9
2. 芯片:百亿美金大市场,芯片产业最为受益............................... 10
2.1. 芯片是核心智能硬件,国内设计企业遇良机......................... 10
2.2. 运算类:算力需求稳释放,芯片格局有望重构 ..................... 13
2.2.1. 算力需求持续提升,市场空间快速增长 ......................... 13
2.2.1.1. 算力需求持续增长,从分离向融合发展 ................... 13
2.2.1.2. 先进芯片加速渗透,打开全球市场空间 ................... 16
2.2.2. 全球市场群雄争鹿,国内厂商实现突破 ......................... 18
2.2.2.1. 格局变化持续,消费电子厂商抢占优势 ................... 18
2.2.2.2. 认证逐步突破,国内芯片厂商迎来良机 ................... 19
2.3. 存储类:显著受益智能化,存储需求持续增长 ..................... 21
2.3.1. 力升级打开车载 DRAM 市场空间 .............................. 21
2.3.2. 功能多样化将拉动 NOR Flash 需求 ............................... 23
2.4. 通讯类:车载通信快渗透,通讯芯片打开空间 ..................... 25
3. 车载显示:增量空间开启,产业链各环节充分受益 .................... 28
3.1. 三大升级趋势明确 ............................................................... 28
3.1.1. 方向一:大屏化+屏化,座舱内显示屏需求持续增加 .. 28
3.1.2. 方向二:联屏化+形态化,一体化需求加速渗透 ......... 30
3.1.3. 方向三:高清化+曲面感,催生新型车载显示技术开启升级
31
3.2. 空间测算:10 年提升 8倍,撬动超 400 亿美金增量需求 ...... 32
3.3. 车载显示需求爆发+壁垒提升,核心供应链深度受益 ............ 35
3.3.1. 供应链核心环节............................................................. 35
3.3.2. 显示面板大屏与多屏化趋势下需求明大陆企业份额持
续提升 36
3.3.3. 背光模组车载需求释放实现赛道优化新型显示技术催生
新需求 38
3.3.4. 盖板玻璃:屏化催生大尺+3D 化新趋势行业壁垒持续
提升 40
3.3.5. 触控显示模组大尺寸联屏化趋势提升行业壁垒,大陆企业
供应链一体化能力突出 ............................................................. 42
4. 汽车 PCB:量价齐升趋势确定,国内企业领先布局 ................... 44
5. 座舱光学:交互升级大趋势,核心元器件需求提升 .................... 45
5.1. 座舱摄像头:受益车内摄像快速渗透,传感器/光学组件等需求
进一步提升................................................................................... 45
5.2. HUD:快速渗透,国内厂商领先布局 ..................................... 51
5.2.1. HUD 透空间广阔,AR-HUD 发展主流 ................... 51
5.2.2. PGU 学产品为核心组件,国内企业一体化布局优势显
54
6. 座舱声学:语音交互渗透,车载声学组件技术迈向升级+需求持续释
57
7. 投资建议及推荐标.................................................................. 61
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
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3 of 65
7.1. 汽车芯片 ............................................................................. 61
7.2. 汽车元器件及 PCB ................................................................ 62
8. 风险提示 ................................................................................... 65
8.1. 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 65
8.2. 新产品研发进度不预期的风险 .......................................... 65
8.3. 汽车芯片代工产能紧缺加剧 ................................................. 65
[Table_Directory]
表:报告覆盖公司估值表
[Table_ComData]
公司名称
代码
收盘价
盈利预测(EPS
PE
评级
目标价
2020A
2021E
2022E
2020A
2021E
2022E
长信科技
300088
2021.09.07
7.19
0.34
0.44
0.61
21.16
16.22
11.75
增持
13.33
世运电路
603920
2021.09.07
15.43
0.57
0.48
0.84
27.04
32.46
18.41
增持
25.2
伟时电子
605218
2021.09.06
14.55
0.38
0.55
0.82
37.91
26.24
17.70
增持
17.93
歌尔股份
002241
2021.09.06
46.8
0.83
1.30
1.79
56.14
35.96
26.12
增持
62.65
蓝思科技
300433
2021.09.06
24.5
0.98
1.39
1.79
24.89
17.68
13.67
增持
39.13
京东方 A
000725
2021.09.06
5.82
0.13
0.62
0.63
44.44
9.42
9.20
增持
7.85
联创电子
002036
2021.09.06
15.57
0.15
0.37
0.52
100.67
41.58
29.82
增持
19.76
兆易创新
603986
2021.09.06
147.87
1.33
2.39
3.06
111.54
61.94
48.30
增持
181.68
水晶光电
002273
2021.09.06
13.85
0.32
0.40
0.50
43.44
34.64
27.91
增持
19
景旺电子
603228
2021.08.31
25.5
1.08
1.28
1.64
23.59
19.86
15.53
增持
30.23
深天马 A
000050
2021.09.03
14.02
0.60
1.02
1.21
23.37
13.81
11.59
增持
26.9
沪电股份
002463
2021.08.31
11.15
0.71
0.72
0.89
15.75
15.57
12.56
增持
16.4
超声电子
000823
2021.08.31
11.63
0.58
0.78
0.96
20.15
14.94
12.15
增持
17.69
瑞芯微
603893
2021.09.06
132.54
0.77
1.38
1.88
172.65
96.08
70.55
增持
159.69
韦尔股份
603501
2021.09.06
232.5
3.12
5.23
6.65
74.63
44.45
34.94
增持
365.92
紫光国微
002049
2021.09.06
216.09
1.33
2.65
3.55
162.60
81.39
60.90
增持
262.59
晶方科技
603005
2021.09.06
48.45
0.94
1.51
2.04
51.81
32.04
23.76
增持
91.71
博通集成
603068
2021.09.06
71.52
0.22
1.46
2.21
323.83
48.90
32.40
增持
108.13
全志科技
300458
2021.09.06
70.86
0.62
1.53
2.01
114.55
46.17
35.22
增持
99.28
舜宇光学科技
2382
2021.09.06
237.4
6.36
8.32
11.47
37.33
28.53
20.70
增持
瑞声科技
2018
2021.09.06
42.7
增持
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Table_MainInfo][Table_Title0]2021.09.09智能座舱加速渗透,汽车电子供应链迎来爆发王聪(分析师)苏凌瑶(分析师)舒迪(分析师)021-38676820021-38677818021-38676666wangcong@gtjas.comsulingyao@gtjas.comshudi@gtjas.com证书编号S0880517010002S0880518080004S0880521070002本报告导读:智能座舱爆发在即,撬动车载显示、座舱光学、座舱声学、PCB、核心芯片巨大增量市场;国内供应链产业配套与先发优势显著,未来有望充分受益。摘要:[Table_Summary0]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智能座舱爆发大势所趋,芯片、元器件及PCB作为智能座舱核心硬件,有望迎来快速增长。首次覆盖汽车电子行业,给予“增持”评级。我们推荐:车载显示面板龙头(深天马A、京东方A)、3D盖板及触显模组龙头(长信科技、蓝思科技)、背光模组领导者(伟时电子)、座舱光学核心企业(舜宇光学科技、联创电子、水晶光电)、座舱声学器件龙头(歌尔股份、瑞声科技)、汽车PCB企业(世运电路、沪电股份、超声电子、景旺电子)、座舱SoC龙头(全志科技、瑞芯微)、CIS传感芯片龙头(韦尔股份)、CIS封装龙头(晶方科技)、存储器企业(兆易创新)、通信芯片设计商(博通集成)、安全芯片龙头(紫光国微)。芯片端:(1)运算类芯片:行业空间广阔,国产化从0到1。算力需求稳步释放,主控SoC芯片渗透率及价值量将显著提升。国内SoC芯片设计厂商实现从0到1后或迎业绩爆发;(2)传感类芯片:打开新空间,技术获突破,份额稳增长。交互升级大势所趋,CIS产业链充分受益车内摄像头渗透率及数量提升。国内厂商突破技术壁垒及认证,竞争力凸显。(3)存储类芯片:行业高增长,第二梯队领头羊。座舱智能化升级,拉动DRAM、NORFlash市场快速增长,国内厂商突破车规认证,未来份额将稳定提升。(4)通信类芯片:加速渗透,国产化确定。国内T-Box终端厂商崛起带动车载通信、安全芯片供应链国产化加速。智能座舱渗透,车载显示、座舱光学、座舱声学、PCB四大核心领域企业充分受益。(1)车载显示:座舱内显示屏逐步向大尺寸、多屏、多形态化方向发展,拉动单车显示屏面积2020-2030年10年有望提升10倍,同时单车价值量10年拥有5倍广阔成长空间,全球总规模则有望维持20-25年32%复合增速,到2030年将有望催生超400亿美金空间;这将进一步拉动车载显示核心供应链部件的巨大增量需求,同时进一步提升行业技术壁垒,优化竞争格局。(2)座舱光学:座舱内驾驶员/乘客监控摄像头需求提升,具备深层交互能力的车载摄像头镜头和模组封装市场加速成长。同时车内HUD设备出货量高速增长(2020-2025年CAGR24.5%),在成像部分PGU开发能力以及投影部分光学设计领域布局领先的企业有望深度受益。(3)座舱声学:汽车座舱对声学空间的需求将成为拉动MEMS麦克风巨大增量市场。歌尔股份和瑞声科技作为MEMS声学业务的领头羊,将深度受益。(4)车用PCB:量价齐升趋势确定,高密度HDI板需求和占比有望增大。基于当前上游新订单涨价落地,原材料价格企稳,预计企业盈利能力有望加速恢复。风险提示。贸易摩擦不确定性;研发不及预期;汽车芯片产能紧缺加剧[Table_Invest]首次覆盖评级:增持[Table_SubIndustry]细分行业评级重点覆盖公司列表[Table_Company]代码公司名称评级300088长信科技增持603920世运电路增持605218伟时电子增持002241歌尔股份增持300433蓝思科技增持000725京东方A增持002036联创电子增持603986兆易创新增持002273水晶光电增持603228景旺电子增持000050深天马A增持002463沪电股份增持000823超声电子增持603893瑞芯微增持603501韦尔股份增持002049紫光国微增持603005晶方科技增持603068博通集成增持300458全志科技增持2382舜宇光学科技增持2018瑞声科技增持行业首次覆盖股票研究证券研究报告[Table_industryInfo]汽车电子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2of65目录1.智能座舱快速发展,感知、交互成为重点....................................41.1.汽车智能化风起,座舱有望快速发展.....................................41.2.座舱智能化演变:显示、交互是重点.....................................51.2.1.车载信息娱乐系统...........................................................61.2.2.流媒体后视镜..................................................................81.2.3.视觉感知/语音交互系统...................................................92.芯片:百亿美金大市场,芯片产业最为受益...............................102.1.芯片是核心智能硬件,国内设计企业遇良机.........................102.2.运算类:算力需求稳释放,芯片格局有望重构.....................132.2.1.算力需求持续提升,市场空间快速增长.........................132.2.1.1.算力需求持续增长,从分离向融合发展...................132.2.1.2.先进芯片加速渗透,打开全球市场空间...................162.2.2.全球市场群雄争鹿,国内厂商实现突破.........................182.2.2.1.格局变化持续,消费电子厂商抢占优势...................182.2.2.2.认证逐步突破,国内芯片厂商迎来良机...................192.3.存储类:显著受益智能化,存储需求持续增长.....................212.3.1.算力升级打开车载DRAM市场空间..............................212.3.2.功能多样化将拉动NORFlash需求...............................232.4.通讯类:车载通信快渗透,通讯芯片打开空间.....................253.车载显示:增量空间开启,产业链各环节充分受益....................283.1.三大升级趋势明确...............................................................283.1.1.方向一:大屏化+多屏化,座舱内显示屏需求持续增加..283.1.2.方向二:联屏化+多形态化,一体化需求加速渗透.........303.1.3.方向三:高清化+曲面感,催生新型车载显示技术开启升级313.2.空间测算:10年提升8倍,撬动超400亿美金增量需求......323.3.车载显示需求爆发+壁垒提升,核心供应链深度受益............353.3.1.供应链核心环节.............................................................353.3.2.显示面板:大屏与多屏化趋势下需求明确,大陆企业份额持续提升363.3.3.背光模组:车载需求释放实现赛道优化,新型显示技术催生新需求383.3.4.盖板玻璃:联屏化催生大尺寸+3D化新趋势,行业壁垒持续提升403.3.5.触控显示模组:大尺寸联屏化趋势提升行业壁垒,大陆企业供应链一体化能力突出.............................................................424.汽车PCB:量价齐升趋势确定,国内企业领先布局...................445.座舱光学:交互升级大趋势,核心元器件需求提升....................455.1.座舱摄像头:受益车内摄像快速渗透,传感器/光学组件等需求进一步提升...................................................................................455.2.HUD:快速渗透,国内厂商领先布局.....................................515.2.1.HUD渗透空间广阔,AR-HUD是发展主流...................515.2.2.PGU及光学产品为核心组件,国内企业一体化布局优势显著546.座舱声学:语音交互渗透,车载声学组件技术迈向升级+需求持续释放577.投资建议及推荐标的..................................................................61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3of657.1.汽车芯片.............................................................................617.2.汽车元器件及PCB................................................................628.风险提示...................................................................................658.1.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658.2.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658.3.汽车芯片代工产能紧缺加剧.................................................65[Table_Directory]表:本报告覆盖公司估值表[Table_ComData]公司名称代码收盘价盈利预测(EPS)PE评级目标价2020A2021E2022E2020A2021E2022E长信科技3000882021.09.077.190.340.440.6121.1616.2211.75增持13.33世运电路6039202021.09.0715.430.570.480.8427.0432.4618.41增持25.2伟时电子6052182021.09.0614.550.380.550.8237.9126.2417.70增持17.93歌尔股份0022412021.09.0646.80.831.301.7956.1435.9626.12增持62.65蓝思科技3004332021.09.0624.50.981.391.7924.8917.6813.67增持39.13京东方A0007252021.09.065.820.130.620.6344.449.429.20增持7.85联创电子0020362021.09.0615.570.150.370.52100.6741.5829.82增持19.76兆易创新6039862021.09.06147.871.332.393.06111.5461.9448.30增持181.68水晶光电0022732021.09.0613.850.320.400.5043.4434.6427.91增持19景旺电子6032282021.08.3125.51.081.281.6423.5919.8615.53增持30.23深天马A0000502021.09.0314.020.601.021.2123.3713.8111.59增持26.9沪电股份0024632021.08.3111.150.710.720.8915.7515.5712.56增持16.4超声电子0008232021.08.3111.630.580.780.9620.1514.9412.15增持17.69瑞芯微6038932021.09.06132.540.771.381.88172.6596.0870.55增持159.69韦尔股份6035012021.09.06232.53.125.236.6574.6344.4534.94增持365.92紫光国微0020492021.09.06216.091.332.653.55162.6081.3960.90增持262.59晶方科技6030052021.09.0648.450.941.512.0451.8132.0423.76增持91.71博通集成6030682021.09.0671.520.221.462.21323.8348.9032.40增持108.13全志科技3004582021.09.0670.860.621.532.01114.5546.1735.22增持99.28舜宇光学科技23822021.09.06237.46.368.3211.4737.3328.5320.70增持瑞声科技20182021.09.0642.7增持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4of651.智能座舱快速发展,感知、交互成为重点1.1.汽车智能化风起,座舱有望快速发展汽车产品定位渐变,智能化有望加速。汽车行业发展驱动力目前正从供给端产品驱动转向消费者需求驱动。根据罗兰贝格的报告,消费者对汽车的定义将从“出行工具”向“第三空间”演变,车辆需要更加主动了解客户需求,汽车智能化浪潮大势所趋。从智能化发展路线来看,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是两大主要的演进方向。综合供给及需求端因素,智能座舱有望成为汽车智能化浪潮下率先发展的领域之一。供给端:智能座舱技术及安全性上比自动驾驶更为成熟。就自动驾驶而言,目前快速渗透仍主要面临两大问题:1、安全性及法律法规方面仍有待改进;2、技术方面突破难度大,激光雷达、高精度定位等技术仍未完全成熟。相比于智能驾驶,座舱的智能化硬件技术相对成熟叠加易被用户感知,有望成为汽车厂商打造差异化的重要领域,相比于自动驾驶会率先发展。图1:消费者对汽车需求的变化数据来源:罗兰贝格需求端:用户开始拥抱汽车智能化,尤其是中国用户。根据IHS的报告,超过70%的用户认可智能座舱配置且可提升购车兴趣,反映出目前大部分用户对汽车的科技感及交互体验需求提升,座舱内的科技配置已然成为用户购车的重要考量。此外,对智能手机较为依赖的中国用户对座舱科技配置展现出更高的关注,未来中国智能座舱配置装配率水平将超过全球市场。综上,中国市场智能座舱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2025年或超过75%。根据IHS的预测,中国座舱智能科技配置的新车渗透速度要快于全球。2020年中国市场智能座舱渗透率为48.8%,到2025年渗透率有望达到75%以上(届时全球渗透率为59.4%),呈快速增长态势。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5of65图2:用户对智能座舱配置的需求意向图3:座舱智能科技配置新车渗透率趋势,国内快速增长数据来源:IHS,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IHS,国泰君安证券研究1.2.座舱智能化演变:显示、交互是重点座舱历经机械、电子化,向第三生活空间演变。根据IHS的报告,汽车座舱历经机械化及电子化(传统座舱)阶段,传统座舱系统以简单硬件为主,仪表、音响、电动座椅等车身电子共同组成了传统汽车座舱的硬件系统。而对于智能座舱而言,随着功能的提升,其硬件系统构成将会更加复杂。图4:汽车座舱历经机械化及电子化发展阶段,智能化已然到来数据来源:IHS,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智能座舱是汽车迈向智能化和网联化路径中关键的人机接口,未来将成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高级驾驶体验的智能移动空间。智能座舱是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流媒体后视镜、视觉感知系统、语音交互系统、智能座椅以及后排显示屏等电子设备组成的一套完整系统。它是对传统座舱全方位的升级,在硬件方面,将传统机械式仪表升级为数字液晶仪表,为驾驶信息提供极富科技感的画面展示;增加了流媒体后视镜、HUD及后排显示屏,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导航信息、周围环境信息以及娱乐信息。同时进一步将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触摸控制、手势识别、虹膜识61.30%21.30%17.40%极大提升购车兴趣有没有无所谓必购配置30%35%40%45%50%55%60%65%70%75%80%2019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全球市场中国市场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6of65别等人机交互技术融入其中。图5:智能座舱的主要构成数据来源:IHS,国泰君安证券研究1.2.1.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n-VehicleInfotainment,IVI)是将汽车座舱内外环境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并利用通信、显示、音频处理等模块实现无线通信、导航、信息呈现、多媒体等功能的综合性产品,是汽车座舱功能差异化的重要体现。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框架介绍及发展概述》中,车辆信息娱乐系统主要由三大模块组成,即娱乐系统主机、T-Box模块以及驾驶员信息仪表。后文将分别对这三大模块的硬件构成及未来发展进行阐述。图6: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组成图7:娱乐系统主机模块硬件组成数据来源:《汽车电器》数据来源:《汽车电器》1、娱乐系统主机是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核心模块。主要硬件包括主控SoC、电源管理芯片(PMIC)、音频管理芯片(DSP&Tuner)、存储器以及MCU等。表1:MCU与SoC对比,SoC计算能力更强,复杂度更高MCUSoC定位单片机,执行端系统级芯片车载娱乐信息系统流媒体后视镜视觉感知系统语言交互系统·仪表显示系统抬头显示系统T-Box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7of65典型构成CPU+存储+接口CPU+存储+GPU/NPU/DSP等带宽8bit/16bit/32bit多为32bit/64bitRAMMB级别MB-GB额外存储KB-MBMB-TB成本价格便宜较贵厂商瑞萨、意法、英飞凌等Intel、华为、NVIDIA、高通等复杂度低高运算单位控制单元控制单元、AI单元、计算单元控制单元D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TOPS,每秒万亿次操作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主控SoC是整个系统的运算中心。主控SoC包括信息处理、显示、音频转换等核心功能块,承担了系统的主要运算任务,是整个系统中复杂程度、价值量最高的部分。搭载嵌入式程序的MCU主要功能是实现CAN通信与系统状态监测,尤其是在车辆刚启动时,MCU负责与整车快速建立通信并反馈状态信息到CAN总线。PMIC模块负责电源检测与管理,根据整车状态(OFF/RUN)对供电进行管理及分配。同时,PMIC亦须抑制极端情形下供电电流及电压的波动,保障元件的稳定性。在音频模块中,数字音频处理器(DSP)用于对音频信号进行修饰,实现音效增强,提升乘客听觉体验。汽车座舱智能化发展,娱乐系统主机的构成亦将愈加复杂,相关硬件功能多样化及算力将持续提升。2、T-Box模块用于用户与汽车网联。T-Box模块作为车身联网的控制单元,主要用于采集车辆位置、状态等信息,再以无线通信的方式发送至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商。用户可通过智能终端发指令给T-Box终端,对车辆进行远程控制,目前大多数装配T-Box的车型已经可以实现远程开关车门、闪灯等功能,远程启停、空调、座椅预热等新功能未来有望逐步成熟。T-Box系统由各种通信模块构成。远程控制过程中,T-Box往往通过CAN总线与车辆ECU(电子控制单元)进行通信,其主要硬件包括主控制器模块(MCU)、GPS定位模块、WiFi/蓝牙模块、LTE模块、EMMC存储单元、电源电路等。其中GPS模块主要接收卫星的航位报文并将信息传递至主控单元中,由主控单元解析成空间位置信息。蓝牙、WiFi、蜂窝模块主要用于汽车与云端及用户通信。图8:T-Box/Infotainment通信系统图9:T-Box系统硬件组成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8of65数据来源:《汽车电器》数据来源:《面向车联网系统的车载T-BOX设计》3、驾驶信息显示系统的功能未来亦将不断升级。驾驶信息显示系统是反映车辆各系统工作状况的装置。随汽车电子、智能化的不断提升,仪表功能也在不断升级,主要体现有二:一是从信息量来看,从早期机械式的仪表盘只能显示车速、水温、转速等基本信息,到电子化阶段对行驶里程、车辆状态信息的呈现,仪表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将愈加全面和智能;二从呈现方式来看,随座舱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抬头显示技术(HeadUpDisplay,HUD)将快速发展,将汽车重要参数信息(如速度、导航等)投射于挡风玻璃或合成器,为驾驶员提供安全、便捷的驾驶体验。HUD的硬件主要包括主控电路(MCU或SoC、电源电路、启动配置电路等)、显示模块、温度、光敏传感器等。根据观研报告网的数据,目前前装HUD价值量在1500-2500人民币之间。图10:HUD系统可直观提供行驶信息图11:HUD系统硬件组成数据来源:carrobot数据来源:《汽车实用技术》1.2.2.流媒体后视镜流媒体后视镜可有效减少视觉盲区。流媒体后视镜主要利用车辆上的左、右、后摄像头,在后视镜上显示车辆侧、后方的景象,采用影像的手段替代传统的物理反光镜。相比于物理反光镜,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视野角度要大于物理后视镜;二是视线不受后排乘客影响;三是可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9of65有效减少车后方的盲区,极大提升驾驶安全性。通常来看,流媒体后视镜的硬件组成主要包括主控制器(MCU或SoC)、电源模块、显示屏、感光传感器等。图12:流媒体后视镜可有效减少视觉盲区图13:流媒体后视镜的主要硬件组成数据来源:电子发烧友网数据来源:《汽车实用技术》1.2.3.视觉感知/语音交互系统视觉和语音识别未来有望快速发展。根据亿欧智库的报道,人车交互目前主要包括物理操控、语音交互、触摸控制、生物识别、视觉交互、手势交互等六大形式。在以上六种交互方式中,物理操控和触摸控制属于较为传统的交互方式,视觉及听觉智能化所带来的视觉、语音、生物识别和手势属于新兴的交互方式,未来将在座舱智能化的时代快速发展和渗透。图14:视觉感知用于监测驾驶员状态图15:视觉感知及语音交互需要强大的算法支持数据来源:罗兰贝格、地平线数据来源:IHS摄像头是视觉感知技术的核心部件。视觉感知主要是利用摄像头来获取图像等信息,,进而检测汽车在驾驶过程中的车辆、行人以及交通标识等信息以及座舱内驾驶人和乘员的生物信息。车载语音交互核心传感部件是麦克风。车载语音交互是指驾驶员发出语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10of65音信息后,提取其中的指令并调用相应的应用服务,核心传感部件是麦克风。视觉、语音识别需要强大的算法、算力支持。在智能座舱中,计算机视觉、听觉需使用深度学习等技术、结合高算力的AI芯片,才能及时、高效地处理图像及音频信息,提升转化效率及用户体验。因此,若想使智能座舱实现高精度的视觉感知以及语音交互,在硬件和软件层面均需要进一步的升级。2.芯片:百亿美金大市场,芯片产业最为受益2021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超400亿美金,国内市场领跑全球。根据IHS预测,2021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空间超过400亿美金,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81亿美金。国内来看,智能座舱市场增速领先全球,2030年智能座舱规模全球占比将从2021年20%左右上升至37%,市场规模将达到1600亿人民币。随着中国智能座舱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芯片供应链厂商将充分受益于行业高增长及本土化浪潮,未来有望加速成长。图16:全球智能座舱市场空间(亿元,美金)图17:中国智能座舱市场空间(亿元,人民币)数据来源:IHS,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IHS,国泰君安证券研究2.1.芯片是核心智能硬件,国内设计企业遇良机芯片是智能座舱的核心硬件,或显著受益于智能座舱的发展。智能座舱核心技术框架主要有四,即硬件层、软件层、支撑层、服务层。其中硬件层包含传感器、内存、运算、通讯、模拟、存储芯片等基本硬件设备。随着智能座舱渗透率提升,市场空间被打开,芯片作为核心硬件有可能迎来量价齐升。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全球智能座舱市场空间(亿元,美金)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中国智能座舱市场空间(亿元,人民币)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11of65图18:智能座舱的技术框架数据来源:IHS2019年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空间超400亿美金,智能座舱信息娱乐系统价值量高。预计到204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有望从2019年的420亿美金提升至2000亿美金,CAGR约为8%。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背景下,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持续增长。其中,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在汽车半导体中的价值量最高,2020年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中半导体市场规模为超过110亿美金。图19: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图20:全球汽车电子半导体中信息娱乐系统占比高(亿美金)数据来源:集微咨询,产业信息网,Statista,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IHS,搜狐汽车研究室,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汽车智能化趋势下,汽车半导体中逻辑、存储及光学芯片占比提升。随着座舱智能化不断推进,作为智能座舱“触觉”和“大脑”的汽车光学、逻辑以及存储芯片市场增速有望引领汽车半导体行业,未来在汽车半导体中结构占比获显著提升。汽车半导体中逻辑芯片结构占比有望从2019年的12%上升至2025年的15%,存储芯片结构占比有望从2019年的8%上升至2025年的12%,光学半导体有望在2025年占比上升至10%以上,相关产业链有望迎来爆发。02004006008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ADASInfotainment&TelematicsHEV-EVBody&ConveniencePowertrainChassis&SafetyOtherAutomotive,Trucks,AM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12of65图21到2025年汽车逻辑芯片、存储以及光学芯片结构占比提升数据来源:IHS,搜狐汽车研究室,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智能化浪潮下,汽车芯片供应链或将重构,核心原因有二:一是随着国产汽车企业的崛起以及座舱智能化演变,软硬件解耦趋势明显,原有Tier1格局有望被打破,国内座舱Tier1市场份额或显著提升并可能改变芯片供给格局;二是汽车芯片供应链本身可能会从传统垂直化格局向网络化转变。随着汽车功能复杂度提升,简单的系统集成方式已难以满足智能汽车时代的需求。未来车企或开始重视对硬件系统和供应链的定义能力,对核心芯片或采取水平化管理策略,加强把控,最终可能会带来芯片供应链格局的加速演变。图22:传统座舱供应链格局(垂直结构)图23:智能座舱供应链格局将更加复杂(网状供应链)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罗兰贝格,地平线国内芯片厂商凭借本土及配套优势,有望实现份额提升。国内汽车芯片企业主要竞争优势有三:一是具有良好的配套能力,可与国内车企、Tier1共同开发生态系统,打造生态优势;二是从供应链安全角度出发,核心国产化诉求在不断提升。国内车企及Tier1从长期供应链的安全角度出发,有望率先拥抱国产芯片,防止断供风险;三是国内芯片往往性价比更高。面对三电尤其是电池带来的高硬件成本以及行业内部激烈的价格竞争,国内车企或将选择性价比更高且技术相对成熟的国产芯片以降0%5%10%15%20%25%30%20192025E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13of65低硬件成本。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未来国产汽车芯片公司或有望大量进入到厂商供应链,实现批量出货。获得先发优势的国内芯片企业有望长期受益。综上,随着国内汽车企业渗透率不断提升(目前国内整体市占率超40%,纯电动市场市占率更高)以及国内IC设计、制造能力的不断成熟,未来国产芯片在智能座舱领域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同时由于车规验证壁垒高筑,行业先发优势显著放大,率先打入车规级供应链且产品可扩展能力强的国内企业未来竞争优势有望延续,获得长期成长的机遇。图24:2021年1-4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占率再超40%图25:2021年1-6月自主品牌在纯电动市场市占率高数据来源:中汽协,人民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威尔森监测,国泰君安证券研究2.2.运算类:算力需求稳释放,芯片格局有望重构2.2.1.算力需求持续提升,市场空间快速增长2.2.1.1.算力需求持续增长,从分离向融合发展复盘历史,座舱的芯片算力需求因功能化提升而不断增长。座舱功能复杂程度与主控芯片(通常搭载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中)的算力相关性高。根据佐思汽研的报道,在汽车座舱电子化发展的阶段,座舱产品往往搭载无屏幕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通常仅有收音机及播放功能。这种车型的芯片选择通常是包含专门处理Radio和Audio数据DSP的NXPTEF6638系列。进入2010年以后,在座舱智能化的萌芽阶段,车载中控屏开始快速渗透,在当时算力较高且具备蓝牙、WiFi、多媒体播放、显示功能的SoC芯片如NXPI.MX6/8系列的出货量快速提升。图26:基于TEF6638的车载座舱方案对芯片算力要求低图27:I.MX6系列车载多媒体系统由SoC构成41.60%23.10%22.00%9.20%2.60%1.50%中国品牌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其他21.10%16.00%10.00%6.40%5.20%5.00%3.80%32.50%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比亚迪长城广汽埃安蔚来长安其他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14of65数据来源:《基于TEF6638芯片的车载收音及音频管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数据来源:《基于ARM-IMX6的车载多媒体系统设计》座舱智能化浪潮下,算力需求不断释放,座舱芯片复杂度显著提升。短期来看,座舱内将由多SoC芯片组成,分别负责不同模块的运算任务。智能座舱作为人车交互的直接触点,功能将进一步进化。随着流媒体后视镜、HUD功能的渗透以及显示分辨率的提升,将对芯片的算力提出更高要求,促进运算类芯片从简单的MCU向更高算力的SoC演变。故短期来看,智能座舱将可能搭载多个SoC芯片,分别被用来负责不同功能模块的运算任务。图28:车载显示屏数量不断提升(不含仪表和HUD)图29:车载显示屏分辨率将不断提高数据来源:IHS,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IHS,国泰君安证券研究长期来看,E/E架构从分布向集中演变,最终座舱内将形成单SoC方案。根据罗兰贝格的研究报告,随E/E架构从分布式向集中式演变,固有的汽车硬件搭配方式被打破。主要体现在ECU(电子控制单元)的数量将显著降低,DCU(域控制器)将成为各功能模块的控制中心(负责座舱内所有模块的运算),形成域集中式架构。故在座舱域中,未来座舱DCU中的SoC芯片将负责HUD、流媒体及中控多媒体等所有模块的运算,即最终将形成单SoC的方案。图30:逐步走向集中,整合座舱域硬件计算平台0%20%40%60%80%100%1-2块屏幕3块屏幕以上0%20%40%60%80%100%50万以下50-100万100万以上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15of65数据来源:地平线,罗兰贝格软件安全性有望提升,座舱DCU将快速渗透。座舱域控制器往往在操作系统上通过加载新虚拟机来实现对多个系统的控制。过去由于大量虚拟机的增加会显著提升系统出错概率、降低行车安全性,所以很长时间内座舱域控制器渗透率仍较低。但是,目前随着软件不断成熟及新ARM架构的应用,软件安全性有望显著提高,座舱域控制器将开始快速渗透。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和ICVTank的报道,2020年全球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出货量仅为80万套,而2025年这一出货量有望超过1200万套,渗透显著加速。在域集中架构下,座舱SoC多核化大势所趋。随着座舱DCU的快速渗透,主控SoC算力需求将显著升级。根据罗兰贝格报告,2025年全球基于多核SoC芯片的智能座舱方案渗透率将由2020年的20%提升至55%,在2030年将达到87%。图31:座舱域控制器加速渗透下,全球出货量快速提升图32:全球多核SoC芯片智能座舱方案渗透率快速提升数据来源:ICVTank,前瞻产业研究院,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罗兰贝格在座舱计算平台完成整合后,智能感知将带来专业化算力需求。根据罗兰贝格报告,随着座舱计算平台实现整合后,对智能感知功能需求将不断提升。为了能够增加深度学习效率,包括GPU、FPGA、ASIC乃至类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20192020E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2019-2025年全球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出货量(万套)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16of65脑芯片的AI芯片将成为座舱感知的主要运算单元。考虑到目前主控SoC的算力问题,我们预计目前智能座舱更可能采用单颗高性能的AI感知芯片作为协处理器,实现座舱内的视觉感知及语音识别。图33:AI感知芯片算力要求显著提升图34:可实现视觉、语音识别的AP+CP智能座舱方案数据来源:IHS,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罗兰贝格、地平线综上所述,未来座舱计算/控制体系将由MCU、主控SoC、AI感知模块三部分组成。MCU作为功能型芯片,负责对各功能模块(车窗升降、座椅调节等)的控制。主控SoC作为应用处理器(AP)/域控制器,用于车载信息娱乐、流媒体等系统的运算,算力将逐步向手机SoC靠拢。此外,AI感知模块作为协处理器(CP),主要被用于视觉及语音交互,其算力需求增速将超主控SoC。更长期来看,随着高算力SoC芯片的发展,主控SoC与AI芯片将继续融合。2.2.1.2.先进芯片加速渗透,打开全球市场空间造车新势力剑指增值服务,算力竞赛或将开启。2020年蔚来公布整车BOM成本并承诺硬件综合净利率不高于1%,以及特斯拉整车价格的不断下探,造车新势力的崛起或改变整个汽车行业的盈利模式,未来对车载软件及服务的重视程度将进一步提升。而作为车内软件及服务的重要支撑,高算力的智能座舱芯片将加速渗透。图35:手机智能化带来运算芯片价值量显著提高图36:同等价格带的智能手机运算芯片占BOM比重高数据来源:《计算机世界》,集微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计算机世界》,集微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05101520253035404550MT6219(波导D660机型)MT6875V(红米10X机型)运算芯片价值量(美金)0%5%10%15%20%25%MT6219(波导D660机型)MT6875V(红米10X机型)运算类芯片占BOM成本比例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17of65复盘手机芯片发展,算力提升拉动处理器价值量。手机在15年里历经从功能化到智能化的转变,在这一阶段运算芯片价值量显著提升。我们通过对比销售价均在1000元左右的红米10X(2020年上市)和波导D660(2005年上市)BOM成本发现,运算芯片的价值量从6美金左右上升至43美金。此外,运算芯片在手机BOM总成本的占比亦从7%左右上升至20%以上。因此,对标手机的智能化发展,我们认为汽车座舱SoC的价值量在未来亦将显著提升。座舱SoC价值量提升已初见端倪。通过对蔚来HYCAN007BOM表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搭载高算力SoC的数字座舱域控制器成本为4939元人民币,仅占总成本的2%左右,未来提升空间较大。根据国际电子商情报道,高通2016年发布的第二代座舱芯片820A价值量约为40美金,而新发布的8155高端芯片价值量已超过200美金,价值量提升趋势已经初见端倪。表2:广汽蔚来HYCAN007中数字座舱域控制器价值量超过4900元人民币系统子系统供应商价格智能网联系统数字座舱域控制器W.L.ELECTRIC4939数字座舱显示面板FRANCECOMPANY7574智能网联连接器件-4963车内监视系统H.C.ELECTRONICS3033T-BOX模块+网关W.L.ELECTRIC1779其他智能网联系统-16409智能网联系统总计-38697三电系统--131818内外饰--约4万元人民币车身+底盘--约4万元人民币总计--约30万元人民币数据来源:电车汇,汽车智库,国泰君安证券研究价值量快速增长趋势下,2025年座舱和自动驾驶SoC市场空间合计将超80美金。随域控制器的快速融合、渗透,座舱SoC市场空间将快速提升。根据搜狐汽车研究室和IHS的报道,2025年座舱和自动驾驶SoC市场规模合计将超过80亿美金。图37:汽车SoC(包括座舱和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快速增长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SoC市场规模(百万美元,包括座舱和自动驾驶)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18of65数据来源:IHS,搜狐汽车研究室,国泰君安证券研究2.2.2.全球市场群雄争鹿,国内厂商实现突破2.2.2.1.格局变化持续,消费电子厂商抢占优势智能座舱时代,芯片供给格局加速演变。2015年以前,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运算和控制类芯片主要以MCU及低算力SoC为主,供应商主要包括瑞萨、NXP、TI等。2015年以后,受益于座舱算力需求的持续提升,原消费级芯片厂商如高通、NVIDIA、三星、Intel等开始进入到智能座舱供应链中,供给格局已然发生巨大变化。图38:智能座舱芯片企业图谱图39:高通、英特尔的芯片运算能力突出数据来源:LEANIN,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2018-2019汽车处理器和计算芯片研究报告》,佐思产研,国泰君安证券研究从当前供给结构来看,目前传统厂商座舱芯片主要覆盖中端及低端市场,高通、三星等消费电子厂商凭借性能及迭代优势在中高端芯片市场快速发展,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对中、低端座舱SoC而言,NXP等传统车规厂商份额较高。根据佐思汽研报道,四核的NXPI.MX6芯片在中低端座舱SoC中占比较高,主要客户包括日产、丰田、福特等中低端车型。对中高端座舱SoC而言,消费电子厂商如高通、英特尔、英伟达、三星份额持续增长。传统汽车芯片供应商如NXP等出于对研发成本的考量,制程、算力升级积极性较差。以高通、三星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厂商可以依靠下游出货量较大的手机等产品来分摊高昂的研发成本,在制程升级方面具备更高积极性以及在开发高算力产品方面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因此在中高端座舱SoC份额提升较快。高通芯片综合性能领先市场。高通的座舱SoC芯片融合了GPU、CPU、AI等模块和全面的网联能力,在智能化发展之初获先发优势,目前已成功供货国内新势力如领克、理想和小鹏等,并打入到大众、本田、路虎等海外客户供应链。在其推出的第四代座舱平台SoC中,采用了目前最为先进的5nm制程,算力继续升级的同时亦提升了可支持的显示屏及摄像头数量,未来领先优势有望持续。汽车芯片市场参与者传统汽车芯片厂家消费芯片厂家东芝英伟达德州仪器英飞凌瑞萨意法半导体安森美博世微芯科技收购放弃收购高通英特尔恩智浦Mobileye......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处理器性能(DMIPS)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19of65英伟达在AI领域具备技术优势。基于GPU的AI能力是英伟达一直以来的优势所在。但由于英伟达发展方向聚焦自动驾驶芯片,在智能座舱SoC领域份额较低,主要供货奔驰及蔚来。英特尔SoC芯片渗透率稳健增长。虽然在性能方面稍逊其他消费电子厂商但凭借服务(开源的ACRN虚拟机)优势以及供应链稳定性(IDM模式,芯片供给确定性高),目前已成功进入克莱斯勒、GMC、WEY、哈弗、奇瑞等车型中,渗透率近年来呈现稳健增长的趋势。表3:目前市场部分品牌车型SoC供应商及型号品牌车型SoC品牌与型号Tier1ChryslerVoyagerIntelA3940三星哈曼GMCDENALIIntelA3940三星哈曼WEYVV6IntelA3950三星哈曼NISSANROGUENXPI.MX6博世NISSANAriyaRENESASR-CARM3W博世Chevrolet美版科鲁兹CSRS3703上汽通用五菱HyundaiGV80NVIDIAPakerLGE雷诺ClioNXPI.MX6博世奇瑞星途IntelA3950东软红旗HS5IntelA3950东软哈弗F7IntelA3950东软特斯拉Model3IntelA3950特斯拉斯巴鲁森林人IntelA3950电装凯迪拉克凯雷德IntelA3950LGE雷克萨斯NX/RX/UX/LSRENESASR-CARH3电装奔驰MBUX1NVIDIAPaker三星哈曼奔驰MBUX2NVIDIAXavierNX三星哈曼宝马3/5/7系IntelA3960三星哈曼别克昂科雷高通820a松下荣威RX8NXPI.MX8斑马名爵H5NXPI.MX8斑马吉利星瑞RENESASMP6530亿咖通长城H6高配RENESASR-CARH3安波福路虎卫士高通820a松下本田雅阁高通820a松下数据来源:佐思汽车研究,国泰君安证券研究2.2.2.2.认证逐步突破,国内芯片厂商迎来良机国内芯片厂商已有部分座舱SoC产品通过车规级认证,实现从0到1。在软件和服务定义汽车的背景下,芯片成为汽车厂商重要竞争力依托,尤其是与对用户驾驶、乘坐体验影响显著的智能座舱芯片。因此,座舱芯片的算力、软件配套开发效率及运行稳定性等将成为车企及Tier1最为关注的因素。历经多年发展,国内汽车座舱芯片厂商如全志科技、瑞芯微、杰发科技等凭借本土化优势及技术上的不断突破,部分芯片产品已经实现从0到1。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20of65杰发科技历经多年发展,技术、客户持续突破。公司自2013年成立后,聚焦汽车电子芯片,包括座舱IVISoC、功率芯片、MCU、TPMS胎压监测芯片等。截至2020年,座舱IVISoC芯片被行业主流Tier1前装采用,累计出货超过7000万套。目前客户群体主要包括通用、大众、上汽、一汽、长安、吉利、东风、奇瑞等主机厂,以及德赛、华阳、航盛、北斗智联、FCE、Visteon等Tier1。最新SoC芯片AC8015在2021年实现量产,可用于基于Hypervisor的智能座舱、IVI系统等座舱域产品,未来有望快速渗透。全志科技前装汽车应用市场出货量超百万,T系列车规认证顺利通过。2014年开始,全志科技开始布局车规级芯片,目前已历经长达7年的技术积累。根据公司投资者交流会,截至2020年底,公司相关车规级芯片产品在前装汽车应用市场出货量已超过百万颗,T系列芯片已被上汽、一汽及长安等国内知名车企采用。目前,数字座舱平台型处理器T7已通过车规认证,可实现双屏异显,支持8路高清摄像头输入,并满足导航、360环视、ADAS、DMS等多项功能需求,能够适配Android、Linux、QNX等多种车载操作系统。图40:全志科技的T7智能座舱芯片图41:杰发科技AC8015系统框图数据来源:全志科技数据来源:杰发科技,佐思汽车瑞芯微逐步从消费电子端向汽车电子切入。历经多年发展,公司已打造出以SoC芯片设计为特长的研发团队。自2001年成立以来,公司相关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电子书等消费电子应用中,未来有望向汽车电子领域切入。目前,公司开发的汽车多媒体RK3358M芯片已经通过车规认证(AEC-Q100)。从2020年开始,公司投入大量资源开发高性能8nm先进制程的RK3588芯片。2021年上半年,该芯片已完成设计工作并进行了流片,未来随车规验证的通过,有望被广泛应用于高计算等级的智能座舱中。品牌车企、座舱SoC设计企业及Tier1或形成铁三角关系,助力国内SoC设计厂商份额提升。目前来看,随着传统垂直化供应链逐渐被打破,座舱SoC作为核心硬件之一,未来将得到车企的大力重视。设计企业、Tier1以及品牌车企三者未来有望形成铁三角格局,新进入者有望迎接机遇,进入到核心车型供应链中。全志、杰发科技及瑞芯微等公司有望凭借座舱芯片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叠加国内厂商的本土化竞争优势,在国内供应链中取得先机,获得长期成长机遇。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21of652.3.存储类:显著受益智能化,存储需求持续增长座舱智能化是车载存储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车端存储器主要应用于四个领域,包含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nfotainment)、ADAS、车载通信系统、仪表板,其中有三大应用领域位于座舱域中,占存储需求比例在80%以上。因此,智能座舱的发展将对车载存储器的需求产生较为显著的拉动作用。根据搜狐汽车研究室数据,全球汽车存储IC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的接近40亿美金增长至2025年的83亿美金。2.3.1.算力升级打开车载DRAM市场空间车端DRAM存储器将显著受益于座舱智能化带来的算力需求提升,具体而言:1)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目前主流DRAM用量仅在1-2GB(Gigabyte),随着座舱液晶屏画质、尺寸的升级以及后座多屏幕娱乐系统的快速渗透,对内存容量及数据读取速度(带宽)要求将显著提升,DRAM容量将向4-64GB转进,规格逐步向LPDDR4或更高的LPDDR5升级,目前特斯拉已采用LPDDR4。图42:拜腾M-Byte中控屏达到48英寸图43:特斯拉Autopilot硬件3.0搭载LPDDR4内存芯片数据来源:汽车之家数据来源:汽车之家,特斯拉,国泰君安证券研究2)车载通信系统:目前主流方案为多芯片封装(MCP)解决方案,搭载LPDRAM。未来随着V2X的必要性上升,存储器频宽将增加,规格由LPDDR2逐步导入LPDDR4/LPDDR5。3)仪表板:目前DRAM用量仅在2/4GB,随着HUD等先进显示功能的渗透,未来DRAM用量亦有望提升。表4:智能汽车对存储的需求存储应用DARMNAND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22of65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仪表盘4-64GB64-512GB自动驾驶4-64GB8-32GB连通性0.5-2GB4-32GB后座娱乐4-16GB64-256GB高清地图0.5-1GB8-512GB事故记录1-4GB8-512GB数据来源:SK海力士,国泰君安证券研究车用DRAM市场快速增长,2024年有望超过60亿美金。根据海力士的报道和我们测算,未来智能汽车单车DRAM存储容量需求有望达到150GB以上,价值量亦有望超过100美金。此外,根据Gartner的报道,全球汽车DRAM市场有望从2020年的24亿美金增长至2024年的63亿美金,CAGR超过25%。图44:2023年单车平均DRAM用量将超过7GB图45:全球汽车DRAM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数据来源:TrendForce,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Gartner,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格局来看,国内车载DRAM企业ISSI份额位列全球第二。目前来看全球DRAM市场三星市占率最高,达到40%以上,海力士和镁光位列第二和第三名,份额分别为29.6%和23.1%。而汽车DRAM市场来看,镁光、国内厂商ISSI、三星等排名靠前,份额分别为45%、15%、10.8%,CR3在70%左右。图46:全球DRAM市场格局图47:全球车用DRAM市场格局,ISSI占比较高012345678201920202021E2022E2023EInfotainmentTelematics/D-ClusterADAS01020304050607020202024E全球汽车内存市场规模(亿美元)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23of65数据来源:ICInsights,芯探007,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ICInsights,芯探007,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国内厂商竞争优势有望强化,未来将持续成长。ISSI作为车载DRAM第二梯队领头羊,目前产品系列中已经包含2GB到8GB的LPDDR4,未来有望受益行业高增长及本土配套优势实现份额、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此外,兆易创新的4GBDDR4内存产品“GDQ2BFAA”系列成功量产,主要面向电视、机顶盒、平板电脑、智慧家庭、车载影音系统等领域,未来可能受益于车载DRAM市场快速增长的浪潮,带动公司DRAM业务快速发展。表5:北京君正ISSI的DRAM业务布局产品类别细分产品规格DDR4SDRAM车规型1.2V_4GDDR3SDRAM车规型1.5V_1G/2G/4G/8G/16GDDR3LSDRAM车规型1.35V_1G/2G/4G/8G/16GDDR2SDRAM车规型1.8V_256M/512M/1G/2GDDRSDRAM车规型2.5V_256M/512MSDRSDRAM车规型3.3V_16M/64M/128M/256M/512MLPDDR4SDRAM车规型1.1V_2G/4G/8G车规型1.8V_2G/4G/8GLPDDR4XSDRAM车规型0.6V_2G/4G/8G车规型1.1V_2G/4G/8G车规型1.8V_2G/4G/8GLPDDR4SDRAMwithECC车规型1.1V_2G/4G/8G车规型1.8V_2G/4G/8GLPDDR4XSDRAMwithECC车规型0.6V_2G/4G/8G车规型1.1V_2G/4G/8G车规型1.8V_2G/4G/8GLPDDR2SDRAM节能型车规型1.2V_256M/512M/1G/2G/4G车规型1.8V_256M/512M/1G/2G/4GMobileDDRSDRAM节能型车规型1.8V_256M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2.3.2.功能多样化将拉动NORFlash需求23.10%42.70%29.60%2.80%0.30%1.50%镁光三星海力士南亚ISSI其他45%15.00%10.80%9.50%8.50%11.20%镁光ISSI三星南亚华邦电其他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24of65实现座舱信息娱乐系统快速启动,需要搭载高容量的NORFlash。NORFlash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快速读取数据。随着HUD快速渗透以及座舱屏幕数量提升,若使汽车在启动之时这些屏幕等显示系统就能迅速显示信息,则需要使用存储容量较大的NORFlash来实现多种数据的快速读取。因此,随着座舱智能化的不断提升,对NORFlash容量要求亦将显著增加,带动单车价值量上行。在汽车智能化趋势拉动下,全球NORFlash市场空间将稳定增长,2026年有望达到42亿美金。根据CINNO的报道,NORFlash车载应用比例约占3成。未来在汽车电子、物联网、5G通信等下游应用拉动下,NORFlash市场空间将重回增长,有望从2021年的27亿美金增长至2026年的42亿美金,5年CAGR约为9%。图48:全球NORFlash市场空间不断增长图49:2020全球NORFlash市场格局,兆易创新排名靠前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CINNO,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国际巨头逐步退场,国内厂商兆易创新排名逐步提升。早在2010年三星便开始逐步推出NORFlash市场。2016年,美光开始逐步淘汰中低容量NORFlash产能,并在2017年将月产能2万片的8寸NORFlash产线转为毛利更高的3DNAND,同时月产能1.2万片的12寸产线也逐步退出。2017年,赛普拉斯出售位于美国的NOR晶圆厂,逐步退出中低端市场,专注高毛利的车载电子和工控NORFlash产品。根据CINNO的报道,2020年前四名NORFlash厂商华邦、旺宏、兆易创新、赛普拉斯占据全球超74%市场份额。国内厂商兆易创新位列全球第三名,2020年份额达到15.6%。其中,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道,旺宏采用55nm制程且在不断升级,技术较为领先。兆易创新制程逐步向55nm切换,产品竞争力逐步提升。表6:全球主要NORFlash厂商产品对比公司国家/地区产品类型主要产品制程主要应用领域旺宏中国台湾高容量为主45/55/75nm消费电子、PC、汽车电子&工控华邦电中国台湾高容量为主55/65nm消费电子、PC、汽车电子&工控赛普拉斯美国中容量为主55/65nm汽车电子、工控、航空航天美光美国中容量为主55/75nm汽车电子、工控、航空航天兆易创新中国大陆中低容量为主55/65nm消费电子、汽车电子、PC0510152025303540452021E2026E全球NORFlash市场空间(亿美金)25.40%22.50%15.60%10.90%25.60%华邦旺宏兆易赛普拉斯其他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25of65数据来源:wind,ChinaFlashMarket,公司公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发力高毛利汽车电子,兆易创新NORFlash业务有望继续成长。目前兆易创新GD25SPINORFlash已通过AEC-Q100认证,是目前国内首家全国产化车规闪存产品。从技术参数来看,GD25全系列SPINORFlash容量覆盖2MB-2GB,工作温度范围覆盖-40℃~85℃/-40℃~105℃/-40℃~125℃,未来有望随国内供应链崛起及其本身的配套优势,获取市场份额并实现快速成长。2.4.通讯类:车载通信快渗透,通讯芯片打开空间中期来看,T-Box仍是智能座舱的重要组成部分。T-Box车联网系统主要包括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主机、T-Box、手机APP及对应的后台系统。T-Box主要用于和后台系统/手机APP互联通信,从事实现APP对汽车功能的控制。渗透率快速提升,国内T-Box市场空间超4亿美金。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以及国内政策的支持,前装T-Box市场空间有望快速增长。根据佐思汽研发布的《2021年全球及中国乘用车T-Box市场研究报告》,2020年国内乘用车前装T-Box渗透率为50%,达到940万辆,预计2025年渗透率可达到85%。随着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国内T-Box市场空间快速增长,2020年市场空间已经超过4亿美金,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20%以上。图50:中国乘用车T-Box渗透率快速提升图51:2020年中国T-Box前装市场规模超4亿美金数据来源:佐思汽研,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佐思汽研,水清木华研究中心。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国内T-Box终端厂商快速发展,加速供应链国产化。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报道,2020年传统巨头韩国LG出货量占据榜首,份额达到13.24%,国内厂商联友科技、德赛西威位列第二、第三名,份额分别为11.39%和9.31%,CR3接近34%。此外,慧翰微份额为3.67%。我们认为随着国内T-Box厂商份额的不断提升,出于成本以及供应链安全考量,核心通信芯片国产化进程将显著加速。图52:2020年T-Box前装市场格局图53:T-Box中基带+射频芯片价值量占比超20%30%40%50%60%70%80%90%2019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中国T-Box装配率0%20%40%60%80%024681012141620162017201820192020全球(亿美金)中国(亿美金)中国YoY(右轴)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26of65数据来源: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移远通信招股书,慧翰微招股书,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测算T-Box中芯片价值量占比超30%,2020年国内T-Box射频及基带芯片市场接近1亿美金。通过对移远通信及慧翰微招股书中T-Box及模块芯片成本的测算,我们认为目前芯片在T-Box中的价值量占比超过30%,其中通讯芯片(包括射频及基带芯片)的价值量占比约为21%,未来随着T-Box功能多样性的提升以及向蜂窝技术向4G、5G发展,这一占比有望继续提升。根据测算,2020年全球用于T-Box的射频及基带芯片市场超过3亿美金,国内市场空间接近1亿美金。T-Box功能不断进化,芯片未来总价值量还会继续提升。此外,未来T-Box的功能将更加强大,有望标配5G移动通信单元、GPS高精度定位模块及加密鉴权模块等,芯片总价值量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图54:T-Box通讯升级,带动芯片价值量提升图55:2020年全球T-Box射频+基带芯片市场超3亿美金数据来源:佐思汽研,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测算通信芯片供给端来看,目前海外厂商份额较高,国内厂商技术不断成熟。根据移远通信招股说明书,2018年公司通信模块产品中基带和射频芯片主要采购自高通和联发科,可见近年来供给端仍以海外厂商为主。随着国内厂商逐步在蜂窝基带、射频、WiFi、蓝牙、高精度定位芯片逐步突破,未来国产芯片的份额有望快速提升。蜂窝芯片来看,高通是绝对龙头,展锐、海思加速追赶。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高通凭借在4G、5GIoT领域的优势,目前市场份额全球最高。13.24%11.39%9.31%8.26%8.16%5.10%4.82%4.43%3.67%31.62%LG联友德赛西威法雷奥电装哈曼大陆集团亿咖通慧翰微其他21%10%49%20%射频+基带芯片其他芯片其他成本厂商毛利0%20%40%60%80%100%201820192020Q13GT-Box占比4GT-Box占比0123420162017201820192020全球T-Box射频+基带芯片市场规模(亿美金)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27of652020Q4,搭载高通芯片的蜂窝通信模组出货量占比从Q1的36.1%上升至47.3%。国内厂商展锐、海思等技术不断突破,2020Q4蜂窝芯片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2.8%和8.5%,已经进入到消费物联网供应链中,未来有望在车联网领域加速追赶。图562020Q4年全球蜂窝物联网芯片市场格局数据来源:Counterpoint,物联网智库,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定位芯片来看,博通集成高精度定位产品快速发展。根据QYResearch报告的数据,2019年全球卫星定位芯片市场规模约为28亿美金,到2026年这一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35亿美金以上,CAGR约为3%。格局来看,博通、高通和联发科市场份额总和超过50%,尤其是在高精度定位芯片产品的领先优势明显。博通集成近年推出了BK1511,集成了GNSS射频前端和基带处理器,支持三种(GPS、GPS/北斗双模、GPS/GLONASS双模)接收方式,可被应用于消费电子及工业等领域。公司加码投资车规级高精度全球定位芯片,未来将不仅仅能够有效满足智能驾驶厘米高精度定位的要求,还将针对北斗通信协议的发展进行升级,以更好地实现对GPS/GLONASS/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支持。图57:2019年全球卫星定位芯片市场规模超28亿美金图58:紫光国微、复旦微电研发费用领先数据来源:QYResearch,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公司公告,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安全芯片来看,国内安全芯片厂商如紫光国微、复旦微电等优势受益T-Box快速渗透。作为智能汽车的联网设备,T-Box拥有较多的外部访问点,所以外部访问的身份认证以及数据通信加密对行车安全以及用户47.30%13.20%12.80%8.50%6.40%11.80%高通联发科紫光展锐海思英特尔其他01020304020192026E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芯片市场规模(亿美金)0102030405060紫光国微国民技术复旦微中电华大2020年研发费用(亿元)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28of65隐私至关重要。在该背景下,未来汽车网络安全市场将持续快速增长,根据MarketsandmarketsResearch报道,预计2025年汽车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将达到40亿美元,20-25年CAGR为16.5%。目前,国内安全芯片厂商如紫光国微、复旦微电等公司安全芯片等级认证已经进入到全球第一梯队,且研发投入较为领先,未来有望进入到车载T-Box安全芯片供应链中并实现出货量快速提升。目前,据复旦微电披露,得益于产品的高可靠性和安全性,SE产品在重型车排污联网监控T-Box上已出货百万颗。综上,博通集成、紫光展锐、紫光国微、复旦微电等厂商有望座舱智能化带来的通信和安全芯片需求增长,实现出货量的快速提升。3.车载显示:增量空间开启,产业链各环节充分受益3.1.三大升级趋势明确随着车载实体物理按键简化,车载显示屏进一步成为智能座舱的主流配置,其作为人机交互的主要界面是智能化创新关键点,我们认为座舱内显示屏包括以下3大升级趋势:(1)显示屏数量/面积提升:车载显示逐步向大尺寸、多屏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带动显示面板、触控显示模组、背光模组、玻璃盖板等核心部件需求。(2)显示屏联屏化+多形态化:车载显示大屏化进一步催生了一体化需求,未来汽车前排将不再是多显示器分开放置,而是一个屏幕从驾驶贯穿至副驾驶,目前座舱内多联屏加速渗透。高端车型引领异形多联屏潮流,中低端车型也积极导入联屏设计。(3)显示技术升级:LCD是当前车载面板的主流,在“高清化+曲面感”趋势下,OLED和MiniLED等新兴显示技术有望进一步在汽车中渗透。3.1.1.方向一:大屏化+多屏化,座舱内显示屏需求持续增加汽车显示屏大屏化趋势明确,10英寸以上车载大屏出货份额持续提升。根据Omida和头豹研究院数据,10英寸以上大屏显示器出货份额由2018Q2的9.1%飙升至2020Q3的52.9%。目前威马EX5中控采用的是12.8英寸触控屏;蔚来ES6触控屏幕则达到11.3英寸;小鹏P7中控液晶屏尺寸则高达14.96英寸。根据MOMOUX的HMI研究团队对仪表和中控的尺寸的统计,虽然自2018年至今国内传统车厂中约50%的仪表和62%的中控屏幕的尺寸都分布在10英寸之下;但是在新势力车型中,中尺寸大于12英寸仪表盘占比高达56%、尺寸大于15英寸的中控屏幕占比达到45%。图59:10英寸及以上显示器在18Q2出货份额仅为9.1%图60:10英寸及以上显示器在20Q3出货份额达到52.9%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29of65数据来源:Omida,理想汽车官网、头豹研究院数据来源:Omida,理想汽车官网、头豹研究院目前座舱内除了搭载中控屏之外,液晶仪表盘、副驾驶显示屏、后排显示屏、后视镜显示器、A柱显示器等也进一步渗透,座舱内显示屏数量持续增加。多屏化一方面可以展示更多信息并增加显示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同时在后排显示屏的升级也进一步提升了乘客出行体验。根据佐思汽研数据,2016年英菲尼迪率先发布8.0英寸上屏+7.0英寸下屏的中控方案,2017年路虎发布的揽胜星脉搭载上下两块10英寸中控屏,更具科技感。此后,奥迪等外资豪华品牌、新上市的理想ONE、哪吒U、HYCAN007等新势力品牌也积极跟随,先后上线双中控屏甚至三中控屏解决方案。图61:车载显示向多屏化、大屏化和联屏化的方向发展数据来源:盖世汽车从各类显示产品的渗透率来看,后座多媒体显示屏以及流媒体后视镜等持续渗透,多屏化趋势明确。从中国市场看,中控显示屏装配率超过80%,全液晶仪表屏装配率上升最快。后视镜屏、中控显示屏等的装配率都有明显的增长。对于全液晶仪表盘,在2019年装配率达到15%,预计到2025年有望达到60%。另外,流媒体后视镜、后排液晶显示等产品也逐步普及,虽然2020年渗透率均在15.0%以内,但是到2025年流媒体后视镜、后排液晶显示市场渗透率将分别提升至26.0%、7.0%。图62:各类车载显示产品加速渗透91%9%2018Q2屏幕出货量占比(%)10英寸以下10英寸及以上47%53%2020Q3屏幕出货量占比(%)10英寸以下10英寸及以上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30of65数据来源:未来智库,国泰君安证券研究3.1.2.方向二:联屏化+多形态化,一体化需求加速渗透车载显示屏大屏化催生了一体化需求,未来汽车前排将不再是多显示器分开放置,而是一个屏幕从驾驶贯穿至副驾驶,多联屏将实现加速渗透。目前汽车显示屏的趋势是双联屏甚至三联屏,屏幕横跨整个中控台,不但尺寸更大,而且功能性方面也兼顾到了副驾的需求。根据佐思汽研,传统的中控屏与仪表盘在物理上存在较大的距离分割,驾驶员需要付出较多的注意力,才可完成对中控屏的触摸操作和信息读取。同时,当前车载中控屏与液晶仪表屏存在部分内容上的交互,比如中控屏显示的导航路线路径、音乐与电话信息等内容均可在液晶仪表上进行互动显示。在联屏方案中,联屏共用一块玻璃盖板,近乎无缝衔接,在视觉上营造出屏幕一体化的科技感,极大削弱了显示屏的之间的物理分割感,也更使得驾驶员更容易完成触摸操作和信息的获取。高端车型引领异形多联屏潮流,中低端车型也积极导入联屏设计。以奔驰在2021年4月上海车展所推出的纯电动豪华轿车EQS为例,根据CSDN,EQS座舱极具前瞻性地应用了宽度超过141cm,贯穿整个中控台的异形三联屏设计。根据佐思汽研数据,2020Q1中国搭载联屏方案的乘用车销量将近7万辆,同比增长6.1%;装配率达到2.4%,比上年同期增加1.1个百分点。从车型看,主要集中在40-50万元的高端车型上,2019年起开始向中低端车型渗透。图63:“仪表盘显示器+中控显示器+前排娱乐显示器”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屏幕图64:奔驰EQS汽车采用异形多联屏设计数据来源:头豹研究院数据来源:CSDN,奔驰0.0%20.0%40.0%60.0%80.0%100.0%201720182019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国内市场渗透率(%)中控屏液晶仪表盘流媒体后视镜后排液晶显示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31of65表7:目前国内品牌以及中外合资品牌也积极导入仪表-中控双联屏设计品牌代表车型指导价/万元屏幕尺寸/英寸供应商系统与芯片示例北京奔驰奔驰A级21.18-29.9810.25+10.25伟世通一芯双屏双系统芯片:英伟达TegraParker系统:仪表QNX+中控Linux广汽新能源AionLX22.96-34.9612.3+12.3伟世通一芯双屏双系统芯片:高通骁龙SA8155系统:仪表QNX+中控Linux奇瑞星途星途LX12.59-15.0912.3+12.3东软一芯双屏双系统芯片:英特尔ApolloLake系统:仪表Linux+中控Android小鹏汽车小鹏P722.99-34.9910.25+14.96-双芯双屏双系统芯片:仪表Freescalei.MX6+高通820A系统:仪表+中控Android数据来源:CSDN,佐思汽研图65:上汽名爵MGONE内饰中拟采用“环抱式+三联屏设计”数据来源:名爵3.1.3.方向三:高清化+曲面感,催生新型车载显示技术开启升级LCD是当前车载面板的主流,在“高清化+曲面感”趋势下,OLED和MiniLED等新兴显示技术有望进一步在汽车中渗透。目前LCD面板由于成本低、技术成熟高等特点仍然是市场主流。但由于汽车座舱内车辆信息显示、在线娱乐等功能都需求更高清的信息显示,且未来增加科技感和操作便捷性,车载显示屏将从平面矩形屏逐步向大型曲面屏转变。拥有更高显示性能的OLED和Mini-LED有望随着技术的成熟而进一步渗透。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32of65车载显示器行业处于渗透初期,在增量空间广阔、技术迭代速度缓于消费电子的背景之下,我们认为车载LCD仍有广阔需求空间。由于汽车更换周期更长,同时对于技术成熟度高求更高,预计LCD被替代的速度将慢于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结合当前OLED和Mini-LED成本以及技术成熟度等问题,广泛渗透预计仍然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OLED已经在个别车型中落地,但是未来能否大规模推广仍然取决于使用寿命和温度范围中的技术难题能否克服。实际落地情况里来看,OLED在透明A柱等小屏中已经开始应用,同时2020年上市的车型也逐步在大屏上应用OLED,例如奔驰S级车型搭载了12.8英寸OLED曲面中控屏。但是车载显示屏对工作环境温度范围等稳定性和可靠性指标的要求显著高于消费电子产品。车载显示面板一般要求常温工作寿命超过50000小时,而目前常用的OLED屏的工作寿命通常只有30000小时,目前三星等企业正投入技术难关。未来OLED能否成为汽车新型新主流技术仍然尚待观察。MiniLED在汽车显示屏中的技术潜力高于OLED,MiniLED背光方案将率先渗透,并有望发展为新一代主流车载显示技术。相比于MiniLEDRGB直显和MicroLED技术,MiniLED背光产品在技术成熟度和成本上更具有优势,已经先行进入规模化商用模式。相比主要竞争对手OLED,其在能耗方面低于OLED产品20%~30%,温度范围更广、寿命更长、不存在烧屏的危险,在汽车显示屏中技术优势更为显著。表8:MiniLED显示屏优势较多未来有望起量LCDOLEDMiniLEDMicroLED反应时间毫秒级微秒级纳秒级纳秒级运作温度-40—100℃-30—85℃-100—120℃-100—120℃成本低中中高制程成熟成熟可实现不成熟芯片尺寸----100微米10微米功耗高中低低厚度厚薄薄薄柔性差好好好数据来源:高工LE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3.2.空间测算:10年提升8倍,撬动超400亿美金增量需求伴随着汽车向“大屏+多屏+联屏+多形态化”升级,不考虑Mini-LED等新型显示技术的替代带来的ASP提升,我们预计汽车显示屏市场提升空间广阔。当前汽车中所搭载的显示器总尺寸约为8英寸,参照中国市场数据,由于中控显示屏装配率超过80%但是后座显示屏等等渗透率仍然较低,并结合IHSMarkit调查数据,全球市场汽车中控显示屏的平均尺寸为7.7英寸。因此平均来看,当前汽车所搭载的显示屏总尺寸约为8英寸。升级趋势下,我们测算未来汽车中搭载显示器有望成为“中控+仪表+副驾驶+挂挡控制”T型联屏+“2块后座显示屏”+“3块车内外后/侧视镜”(在此先不考虑车顶屏、车门屏等)。(1)显示屏总面积方面(10年10倍增长空间):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33of65目前单辆汽车所搭载的显示器总面积约为300平方厘米,伴随着新车中“中控+仪表+副驾驶屏+挂挡控制台”T型联屏、“后座显示屏”+“车内外后/侧视镜”等的搭载,预计到2025年单车显示屏面积将超过1600平方厘米,到2030年将到达约3352平方厘米。(2)价差方面(低配与顶配拥有约15倍价差空间):从显示屏角度将汽车分为低配与顶配,低配版(只搭载1块8英寸中控屏)价值量约为35美金,而顶配版(前排大于40英寸异形联屏+后座屏+侧视/后视镜等)价值量有望达到550美金。(3)单车显示屏平均价值量方面(10年约5倍提升空间):进一步考虑中控屏、仪表盘、后座屏等各个产品在汽车中的渗透率和渗透速度,我们测算出预计平均单台汽车显示屏价值量有望从2020年的60美金,提升到2025年的190美金(+216%),到2030年预计将达到348美金(+480%)。(4)车载显示总规模方面(5年3倍增长空间,10年8倍增长空间):结合全球汽车销量,进一步测算出车载显示市场2020年预计为48亿美金,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191亿美金(2020-2025年CAGR=32%),到2030年有望达到428亿美金(2020-2030年CAGR=24.5%)。基本假设:8英寸屏幕ASP35美金;12.3英寸65美金;14.6英寸75美金;假设相同尺寸价格每年下滑5%。图66:单辆汽车所搭载的显示器总面积持续提升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34of65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图67:汽车显示器规模持续提升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35of65数据来源:Omida,IHS,国泰君安证券研究3.3.车载显示需求爆发+壁垒提升,核心供应链深度受益3.3.1.供应链核心环节从硬件拆解来看,汽车显示通常包括盖板、触控层、显示层三个部分。其中最上层的盖板又称视窗防护玻璃,用于对下层触控层的保护;中间的触控层,负责手指触控信号的探测;最下层是显示层,LCD模组是由驱动控制IC+LCDpanel+偏光片+柔性电路板+LED背光模组组成。图68:伟世通车载双联屏示意图图69:显示屏拆解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36of65数据来源:伟世通数据来源:知乎车载显示产业链可分为上游材料器件,中游模组组装,下游整机三个部分。其中显示面板企业(京东方、深天马等)采购上游芯片、偏光片、背光模组等生产LCM显示模组,然后由触控显示模组企业(例如长信科技等)将盖板玻璃(自供或外购)、触控层(自供或外购)与显示层(外购面板厂)进行组装。然后通过Tier1出货给整机厂(需要双认证)或者直接供应给整机厂。图70:车载显示产业链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国泰君安证券研究3.3.2.显示面板:大屏与多屏化趋势下需求明确,大陆企业份额持续提升“大屏+多屏+联屏”化大趋势,拉动车载显示面板需求。2017年国产品牌新车中10英寸以上中控屏装配率仅27%,到2020年已上涨至63%。同时根据Omida,2020年全球车用显示屏的出货量达到1.27亿片,2021年有望跃升至1.48亿片,2025年将达到2.07亿片,预计2030年则达到2.39亿片,相比于2020年从出货量方面实现翻倍。考虑到单片面积更大,预计价值量将实现更大程度的增长。蓝思科技、伯恩光学长信科技等德国默克(Merck)公司、日本智索(Chisso)公司等上游显示组件中游模组下游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偏光片芯片Tier1整车厂哈曼、大陆、博世、伟世通、均胜电子等特斯拉、大众、蔚来、奔驰、宝马、奥迪等触控屏(含玻璃盖板)背光模组PCB显示面板深天马、京东方LGD等康宁、旭硝子、东旭光电、华映科技、华星光电等日东电工、住友化学、三立化工、LG化学等联咏科技、奇景光电、格科微电子等伟时电子、隆利科技等臻鼎科技、健鼎科技、欣兴电子、深南电路等触显模组长信科技等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37of65图71:全球市场汽车显示屏出货量将持续增长图72:10英寸以上中控屏装配率持续提升数据来源:Omida数据来源:盖世汽车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从供应链来看,主要显示面板厂商有两个供货模式提供给品牌车厂,一种是最单纯的显示模块提供,品牌车厂再交由其下游整机系统厂商组装为配套成品;另一种是面板厂将显示模块出货给车厂的外包商(经品牌车厂认证),经由外包厂商将显示模块与其他电子材料与塑料外壳组装为成品,再出货给品牌车厂。另外,面板厂商也可以有两种方式直接供货给车载系统厂商,一种为出货OpenCells给经车载系统厂商认证的模组组装厂商(LCM),由模组厂商将OpenCells组装成显示模块后,再交由汽车系统厂商;其二为由面板厂自行模组组装后直接出货显示模块给汽车系统厂商(目前以第二种为主)。图73:车载显示产业生态链及商业模式数据来源:产业经济期刊车载显示面板领域,大陆企业拥有极强话语权,深天马份额位列全球第一,京东方等大陆企业份额也持续提升,为车载显示全供应链本土化打下坚实基础。在车载显示器领域,日本JDI公司一直以来是最大的车载TFT-LCD显示面板提供厂商。近几年中国大陆面板厂商产能持续爬坡、技术逐步成熟,并且在车载显示领域相继加大投入,车载显示器份额增长迅速,目前深天马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12.4%提升到2019年的14.4%,到2020年,公司市场份额达到16.2%,跃居全球第一。同时京东方也在3%8%12%18%23%38%44%52%27%44%55%63%0%10%20%30%40%50%60%70%20172018201920202017-2020年上市新车10英寸以上中控屏装配率(%)海外品牌豪华品牌中国品牌面板厂JDILG天马InnoluxSharpKyocera等显示模块显示模块显示模块ContinentalBoschPanasonicDelphi等系统厂商外包商整车厂Mercedes-BenzBMWGMToyota等售后经销商模组厂商OpenCell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38of652020年份额达到10.5%,位居全球五。图74:车载面板领域,大陆企业份额持续提升数据来源:头豹研究院、集邦咨询、国泰君安证券研究3.3.3.背光模组:车载需求释放实现赛道优化,新型显示技术催生新需求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面板的核心组件,车载显示器总面积持续扩大,将进一步拉动背光源需求。背光模组作为显示面板的背面光源组件,为液晶显示器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得以正常显示影像。液晶显示器为非发光性显示装置,需要依靠背光模组投射光源才能实现显示功能。背光模组直接影响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均匀度、色阶、画面品质及视角等重要参数。背光模组的上游为光学膜材、FPC和LED、塑胶粒、五金冲压材料等原材料,其中高端光学膜材由于技术要求较高,目前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及美国部分厂商;导光板类塑胶粒的生产商则集中为日本住友、日本出光和三菱集团等企业。车载领域对显示技术的需求有别于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领域,较长时间内LCD仍为车载显示屏的主流,OLED作为替代品充分渗透仍需要较长时间。当前与液晶显示面板尺寸对应,背光模组可分为中小尺寸和大尺寸。中小尺寸背光模组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显示等领域,大尺寸背光模组主要应用于液晶电视、显示器等领域。目前,OLED屏幕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等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由于OLED自发光的特性,不再需要背光模组,产能过剩与供大于求导致专注于中小尺寸的背光模组厂商在消费电子领域日益乏力,陷入利润下降、市场被蚕食的境地。而在车载领域,车载显示屏对工作环境温度范围等稳定性和可靠性指标的要求显著高于消费电子产品。尽管OLED屏幕逐渐渗透到高端车载小屏,如透明A柱、联屏后视镜等,但非高端汽车的车载大屏在较长时间内仍是LCD屏幕的主战场。车载显示器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高端背光显示模组的市场需求。以车载显示面板中均采用LCD面板,包括TFT-LCD和PM-LCD面板两大类,参照伟时电子招股书,测算如下:(1)对于TFT-LCD背光源而言,在2020-2023年汽车销量不增长的悲12.4%14.4%16.20%4.2%6.9%10.50%16.9%15.8%15%12.1%14.0%13.40%12.8%13.8%11.70%11.0%10.2%9.80%10.3%8.1%5.80%20.3%16.8%17.6%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201820192020全球车载显示器市场份额(%)天马京东方JDI友达光电LGD群创光电夏普其他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39of65观假设之下,假设单车搭载TFT-LCD显示器维持5%复合增速(2020-2023年分别为1.80、1.89、1.98、2.08块),且假设一块液晶屏需要1块背光源,则全球车载TFT-LCD背光显示模组预计从2020年的1.53亿片增长到2023年的1.57亿片。(2)对于PM-LCD而言,2019年PM-LCD车载背光显示模组需求量约为0.85亿片,根据伟时电子招股书,其预计未来将逐年下滑,预计从2020的0.82亿片降低到2023年的0.73亿片。合计来看,预计全球LCD背光模组需求量将从2020年的2.45亿片逐年增长到2023年的2.57亿片。但是单片面积更大,我们预计价值量将实现更大程度的增长。图75:背光显示模组产业链图76:全球车载LCD背光模组需求量将逐年增长数据来源:伟时电子招股说明书(大尺寸指20英寸以上产品,中小尺寸指20英寸及以下产品)数据来源:伟时电子招股说明书,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悲观假设汽车销量2020-2023年变化不大)新技术MiniLED背光LCD面板或将成为车载背光模组新兴解决方案。MiniLED显示屏是指显示单元尺寸在100-200µm的LED显示屏,利用数量极多的MiniLED芯片,通过精细的区域调光,全方位提升LCD的显示画质,具有无缝拼接、宽色域、低功耗和长寿命等优点的同时,还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更高的解析度。作为传统LCD屏幕的改良,MiniLED背光的屏幕对比度更高、功耗更低、亮度更大、色域更宽;而与OLED屏幕相比,由于亮度、对比度的提升,MiniLED背光的屏幕没有显著的画质劣势,且延续了LCD屏幕寿命长的优势。未来,车载领域可能出现MiniLED与OLED并行、相互补充的格局。MiniLED背光模组价值量更大,未来空间广阔或将形成巨大市场。根据TrendForce的调研,从2021年12.9英寸的iPadPro的MiniLED显示器的成本结构来看,现阶段MiniLED背光模组成本占显示器成本的六成以上;而根据DisplaySearch的数据,在传统的LCD屏幕中,背光模组的成本仅占约29%。且MiniLED屏幕的整体成本高于传统LCD屏幕,而且背光模组的成本占比更高,使得MiniLED背光模组的价值量与市场规模将远高于传统LCD屏幕。图77:LCD面板背光模组成本占比约为29%图78:MiniLED背光模组价值量占比更高2.412.392.452.512.572.32.352.42.452.52.552.620192020E2021E2022E2023E全球车载背光显示模组需求量预计(单位:亿片)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40of65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CNKI,头豹研究所,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TrendForce,国泰君安证券研究从整体背光市场来看,背光显示模组龙头包括有中国台湾的瑞仪光电和中强光电、美蓓亚、韩国E-LITECOM公司等。近年来,由于LCD产能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我国大陆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发展较快,行业内涌现出众多企业,如伟时电子、隆利科技等。由于消费领域背光模组需求停滞且竞争恶化,而车载显示快速发展且拥有更高技术壁垒,众多企业积极布局车载背光模组业务。大陆背光模组企业成功进入国内外品牌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未来有望取得快速成长。背光模组在车载背光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日本企业美蓓亚、日本西铁城、伟志控股(总部位于中国香港)、大陆永盛光电科技、京东方光电、伟时电子、隆利科技等。从下游来看,以深天马等为代表的大陆面板企业在车载显示领域份额持续扩大,有望进一步带动大陆车载背光模组的发展。以伟时电子为例,其打入知名面板企业与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并积极布局MiniLED背光源开发,未来长期增长动力充足。公司的主营业务为背光显示模组、液晶显示模组、触控装饰面板等,产品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汽车、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家居、VR等领域。公式积极投入车载背光研发,包括MiniLED背光源开发项目。公司的主要客户覆盖了JDI、夏普、天马、京瓷、松下、三菱、华星光电、LGD、群创、阿尔派、信利国际等全球知名的液晶显示器生产商。终端应用车厂则包括:奔驰、宝马、奥迪、捷豹、路虎、大众、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通用、丰田、日产、马自达、本田、沃尔沃、奇瑞、吉利、长城等。公司在巩固已有车载背光显示领域地位的同时,逐步向新能源汽车车载显示领域拓展,目前已成功进入国内外品牌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而国内企业隆利科技也实现了Mini-LED技术在车载显示领域的研发突破,实现了研发成果转化,实现小批量出货。3.3.4.盖板玻璃:联屏化催生大尺寸+3D化新趋势,行业壁垒持续提升盖板玻璃是车载显示器的核心防护部件,随着汽车显示屏需求持续提升,玻璃盖板的市场增长空间将进一步被打开。显示屏幕由外到内包括外玻璃层,触摸感应器层,和显示屏幕层。其中外玻璃层(盖板玻璃)主要背光模组29%彩色滤光18%玻璃基板15%驱动IC10%偏光片10%液晶材料4%其他14%TFT-LCD组成占比(%)Mini-LED背光模组66%LCDPanel30%其他4%MiniLED背光显示器成本结构(%)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41of65对内屏起到保护作用。作为车内显示屏防护盖板材质,需要面临车载应用环境的复杂与严苛。(1)大尺寸化:车载显示器“大屏+联屏化”趋势带动汽车盖板玻璃向大尺寸化发展。根据佐思汽研,目前汽车双联屏甚至三联屏逐步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仪表-中控双联屏共用一块玻璃盖板,近乎无缝衔接,使得驾驶员更容易完成触摸操作和信息的获取同时提升了科技感。(2)3D化:车载显示有望逐步向“曲面化”发展,已有量产车型搭载3D曲面盖板玻璃,3D盖板玻璃将是关键新趋势。目前汽车玻璃盖板基本上都是2D平面式的,现有少数量产车型采用大弧度3D玻璃盖板(如2020年广汽新能源AIONLX搭载V型双12.3大屏、2021新款凯迪拉克凯雷德搭载曲面OLED显示屏)。以凯迪拉克这款显示屏为例,其由三个独立屏幕组成,采用AGC的两片车载曲面盖板玻璃将三块屏幕整合成了一个38英寸的大尺寸显示屏。考虑到3D曲面屏幕更符合人体工学可实现更优异的显示效果和更好的触觉反馈,加之基于OLED、Mini/MicroLED等3D柔性显示屏技术的进一步成熟,3D车用曲面玻璃盖板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根据CNA,鸿海也积极进军3D车用曲面玻璃盖板,透过多种热成型技术和自有模具设计能力,锁定主要原厂委托制造(OEM)车厂,正与欧洲第一阶(Tier1)车用零配件厂商合作,有机会先切入欧系整车车厂供应链。图79:延锋XIM21概念车中的曲面显示屏数据来源:延锋官网目前消费电子盖板玻璃厂商均积极布局车载业务,国内企业长信科技、蓝思科技作为盖板玻璃的龙头,在产能、3D玻璃技术积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未来将深度受益于汽车盖板玻璃需求。目前蓝思科技、伯恩光学等公司在消费电子盖板玻璃领域拥有较高的话语权,根据国际电子商情和LeadleoResearch的数据,蓝思科技在玻璃盖板的市占率在2019年达到了35%,并积极布局积极建设长沙(二)园车载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建设项目(主要产品包括汽车仪表盘、中控、娱乐信息系统触控防护屏、B柱等车载玻璃产品)。相比2D和2.5D玻璃,3D玻璃生产工艺增加了热弯或冷磨工艺,并要在热弯或冷磨成型的3D玻璃曲面上进行抛光、印刷、镀膜等加工,加工精度和难度提高、耗用工时延长,公司凭借技术积累和产能优势,未来有望深度受益。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42of65而长信科技立足自身触控显示模组业务,自主开发车载3D盖板玻璃,其产能大部分为自用,与自身触显模组形成卓越的产业链配套布局。公司客户覆盖日系、欧系、美系、德系、国内自主品牌车商等,特别是以搭载3D曲面车载盖板的车载屏模组业务在国际、国内车载客户供应链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取得了3D车载曲面盖板和炫彩显示等多种技术成果,并获得了多个3D车载项目定点,框架协议累计金额达数十亿元。3.3.5.触控显示模组:大尺寸联屏化趋势提升行业壁垒,大陆企业供应链一体化能力突出在大屏化和联屏化趋势之下,触控显示模组贴合难度变大,技术壁垒进一步提升,未来行业竞争格局相比于手机更为优异。多屏化趋势下,车载触控模组出货量增长有望提速。根据工商时报,根据IHSMarkit调查指出,2019年全球车载触控模组出货量预计将微幅增长1.1%,达到6400万套。在未来两年内仍将温和增长,2020年和2021年成长率分别为1.4%和2.4%。然而,预期2022年开始增长幅度将扩大,年成长率7.2%。2023年市场将继续增长,出货量成长率估计7.8%,市场规模将达到7700万套。考虑到单套面积变大,我们预计触显模组价值量将实现更大程度的增长。图80:车载触显模组出货量将持续提升数据来源:IHS,国泰君安证券研究目前触控显示模组主要包含三种架构,车载显示屏目前主要选择OGS结构为主,ONCELL触摸技术已经在豪车上批量使用。OGS(OneGlassSolution)结构是车载领域主流:OGS是将实现触控功能的ITO导电层镀膜至防护盖板上;在成本、适用尺寸、技术成熟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On-Cell结构在少量豪华及新能源车型中逐步落地:其是将触控层嵌至显示层的滤光片和偏光片之间,难度介于OGS和In-Cell之间,成本显著高于OGS技术。On-cell屏幕可以让屏幕看起来更加通透,增强屏幕的显示效果。目前奥迪Q3和宝马X3的车载显示屏采用了ONCELL的显示技术,蔚来汽车ES6/ES8的中控屏在2019年5月即采用了OncellTouch技术。6.46.56.67.17.71.4%2.4%7.2%7.8%0.0%1.0%2.0%3.0%4.0%5.0%6.0%7.0%8.0%9.0%01234567892019E2020E2021E2022E2023E车载触控模组出货量(千万台,左轴)YOY(%,右轴)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43of65In-Cell结构在车载领域处于发展早期:其是将触控层和配套IC内嵌至显示层的像素中,可以显著降低模组厚度;目前车载IN-CELL目前处于初始阶段,其发展在于车规级TDDI技术的逐步成熟。对任一显示面板厂商而言,切入In-Cell/On-Cell式触控屏技术的门槛相当高,仍需要过良品率偏低这一难关,因为In-Cell一旦损坏,损失的不仅仅是触摸屏,显示屏也将连同一起报废,因此厂商对In-Cell良率要求更高。2020年长城、吉利等车厂开始尝试导入IN-CELL技术。参考智能手机触显的发展历程,在高清化、轻薄化需求推动下,未来车载触控层也有望从当前的OGS结构进一步朝着ONCELL乃至INCELL方向发展。图81:三种触控显示模组架构示意图数据来源:知乎而在触显模组贴合工艺上,全贴合是主流趋势。全贴合工艺,即以均匀填充的方式,用光学级水胶将玻璃盖板与显示面板贴合,构造出无空气夹层的高规格显示器件。相较于传统“框贴”工艺而言,可以杜绝进灰问题,并降低显示面板对触控层讯号的干扰,可以提供更好的光学显示效果和触控显示体验。图82:全贴合工艺可以提供更好的光学显示效果和触控显示体验数据来源:华科创智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44of65目前国内企业长信科技在大尺寸车载触控显示模组板块有较大的先发优势。长信科技在该业务板块布局早、先发优势明显、产业链齐全、客户高端。业务既涵盖为客户提供车载Sensor、车载触控模组、车载盖板、车载显示模组等关键元器件;同时也为客户提供仪表盘模组、后视镜模组及中控屏模组等车载触显一体化模组封装业务,项目定点带来未来三至五年订单饱满,业务可持续性好。客户覆盖日系、欧系、美系、德系、国内自主品牌车商等,特别是以搭载3D曲面车载盖板的车载屏模组业务在国际、国内车载客户供应链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公司已经向特斯拉和比亚迪提供中控屏模组、中控屏液晶显示模组产品,以及通过阿尔派、哈曼、夏普、伟世通和大陆电子向大众、福特、菲亚特、奔驰及本田的后视镜模组、显示面板、座舱后显及仪表盘模组供货。4.汽车PCB:量价齐升趋势确定,国内企业领先布局在单车智能化程度提升趋势下,车用PCB有望量价齐升。单车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以智能座舱为例,其中大屏车载影音娱乐/导航设备单车搭载量和功能复杂度进一步提升,PCB作为基础组件,需求量也随之提升。总体来看,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除汽车电子用板外,还有电池模组用板、电控用板等,因此单车PCB用量更大,价值量更高。根据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普通汽车PCB用量约1-1.5平米,豪华车PCB用量约2.5-3平米,新能源车的PCB用量5-8平米之间。多层板是当前车用PCB的主流。对于汽车电子用PCB,其要求工作温度必须符合-40°C~85°C,PCB一般选用FR-4(耐燃材料等级,主要为玻璃布基板),厚度在1.0~1.6mm。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在车用PCB中单双面板、四层板、六层板、八层以上板占比分别为26.93%、25.70%、17.37%、3.49%,合计占比约73%;HDI、FPC、IC载板占比分别为9.56%、14.57%、2.38%,合计占比约27%。目前多层板是车用PCB的主流。图83:多层板仍为车用PCB的主流数据来源:面包板社区,国泰君安证券研究26.90%25.60%17.40%3.50%9.60%14.60%2.40%2019年汽车电子PCB产品使用种类占比单双面板4层板6层板8-16层板HDIFPCIC载板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45of65随着汽车架构转向域控制,车载娱乐/导航设备功能复杂度提升,高密度HDI板需求和占比有望进一步增大。随着电动汽车架构从分布式向集中式发展,固有的汽车硬件搭配方式被打破,ECU的数量将显著降低,DCU(域控制器)将成为各功能模块的控制中心(负责座舱内所有),负责计算以及调度,最终形成域集中式架构。智能座舱DCU将中控台、仪表盘、HUD、流媒体后视镜及车联网模块等集成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对PCB的工艺和设计要求提高,汽车PCB板布线密集度更高,线宽线距变窄,有望进一步带动高密度HDI板需求。同时在新能源车BMS、车载摄像头、车载显示屏、信息娱乐系统等也进一步拉动单车FPC用量需求。根据PCB产业研究所数据,2018年汽车用柔FPC板市场规模约为53亿元,预计到2022年汽车用FPC市场规模将增长至70亿元。汽车PCB市场份额整体较为分散,大陆企业布局领先。总体来看,汽车PCB领域CR5约为37%,CR10约为58%,整体市场格局相对分散。前三大企业均为日本企业(CMK、旗胜NOK、Meiko),合计份额约为24%。敬鹏(中国台湾)位列第四,份额约为6.5%。美国TTM排名第五,占比6.3%。大陆企业景旺电子占比约为3.3%,沪电股份份额约为2.8%,依顿电子份额约为2.5%,世运电路份额约为2.1%。以世运电路为例,其将汽车PCB板作为重点领域,是特斯拉全球主力PCB供应商,已经批量供货特斯拉主力车型,为后续公司切入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出了良好开局。伴随着新订单涨价落地,原材料价格企稳,预计汽车PCB企业盈利能力将加快恢复并提升。图84:汽车PCB市场份额整体较为分散数据来源:覆铜板资讯,N.TInformation,国泰君安证券研究5.座舱光学:交互升级大趋势,核心元器件需求提升5.1.座舱摄像头:受益车内摄像快速渗透,传感器/光学组件CMK9.0%旗胜NOK7.8%名幸Meiko7.2%敬鹏6.5%TTM6.3%建滔KBC5.2%健鼎Tripod4.9%KCE4.6%AT&S3.3%景旺电子3.3%沪电股份2.8%依顿电子2.5%世运电路2.1%超声电子1.8%其他32.7%2019年汽车PCB企业市场份额(%)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46of65等需求进一步提升新兴的交互方式将拉动传感元器件需求。在智能化座舱中,人机交互方式将由传统的按键、触控等手段向新兴的语音、手势交互等方式快速发展。这些新兴人机交互方式相比传统人机交互需要更多的传感器元件,因此在座舱智能化演变的过程中,传感器种类及数量均有望迎来爆发。根据IHS的报道,2030年单车传感器(主要包括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等)数量有望超过10个。图85:传感器装车数量快速提升(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图86:车载摄像头是车载传感器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来源:IHS,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IHS,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座舱内摄像头在安全、交互及娱乐方面有重要应用。座舱内摄像头在行车安全及娱乐方面具有广泛应用。近年来,汽车品牌开始在座舱内部装载摄像头。在IHS报道的案例中,一些车型可以通过识别驾驶员面部信息进行鉴权登录,部分车型还具备车内驾驶员疲劳监测等功能,同时车内摄像头亦可实现车内拍照、视频等娱乐功能。表9:2021上海车展车型案例车型功能介绍小鹏P5A柱安装摄像头,负责人脸识别登录。内后视镜嵌入摄像头用于驾驶员监测,实时监控驾驶员注意力和疲劳程度。极氪001多个摄像头组成鹰眼视觉系统,对人体骨骼、行为、姿势等特征进行识别,保障行车安全。AlphaS用于人脸识别FACEID系统与驾驶员疲劳监测。智己L7方向盘集成疲劳监控摄像头,实现安全驾驶提醒。长安UNI-T双摄像头,用于驾驶员监控以及IMS座舱交互。零跑S01人脸识别FACEID系统。数据来源:IHS,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座舱智能化发展浪潮下,2025车内摄像头渗透率有望超过25%。相比于后视摄像头以及前视摄像头,2019年座舱内摄像头渗透率在10%以下。在座舱智能化浪潮下,基于机器视觉的手势交互、安全监测、娱乐功能将快速渗透,座舱内摄像头数量将快速提升。根据IHS报告,2030年车内摄像头渗透率有望超过25%,单车装配数量有望超过3个。图87:相比于后视和前视,车内摄像头渗透率较低图88:未来车内摄像头数量及渗透率将不断提升05101505101520253035传感器总量(亿个)单车传感器数量(个,右轴)05101520253035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特征检测传感器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47of65数据来源:IHS,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IHS,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摄像头中的CIS传感器价值量占比高,2023年市场空间有望超30亿美金,2018-2023年CAGR为30%。通过对消费类摄像头价值量进行拆分可以发现,CIS传感器和模组封装价值量占比最高,其中CIS传感器价值量占比达到52%,模组封装价值量占比约为20%,我们认为这一价值量趋势在汽车摄像头中亦会保持。根据智研咨询的报告,2023年汽车CIS芯片市场空间有望达到32亿美金,2018-2023年的CAGR超过了30%。图89:CIS传感器在摄像头中价值量占比高图90:2023年汽车CIS芯片市场空间有望超30亿美金数据来源:ittbank,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智研咨询,产业信息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车载摄像头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严苛要求,技术及认证壁垒高。车载摄像头的要求主要包含三方面:一是汽车图像传感器的动态范围要求更高在120dB-140dB之间,而消费电子的动态范围要求较低,约在70dB左右;二是汽车传感器对工作温度范围要求较高,通常为-40℃-105℃;三是汽车图像传感器需要解决信号灯闪烁和伪影导致成像质量差的问题。因此,作为摄像头光学性能和稳定性的核心决定因素,车载CIS芯片往往有着较高的技术和认证壁垒。目前在车载CIS传感器领域,安森美优势明显,份额超50%。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0年前三大CIS出货金额占比分别为索尼、(39.1%)、三星(23.8%)、豪威(11.3%),前三大占比达74.2%。但在车载CIS传感器领域,安森美份额达到60%,豪威科技份额20%,而消费级CIS芯片龙头公司索尼的在这一领域的份额不足5%。0%20%40%60%后视摄像头前视摄像头侧视摄像头车内摄像头2019年各类型车载摄像头渗透率012340%5%10%15%20%25%30%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车内摄像头渗透率单车装配方案(个,右轴)3%6%19%20%52%红外截至滤光片音圈马达光学镜头模组封装CIS传感器0510152025303520182023E汽车CIS市场规模(亿美金)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48of65图91:全球CIS传感器市场格局索尼份额较大图92:全球车载CIS传感器市场格局安森美份额较大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格科微招股说明书,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电子发烧友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国际厂商发力布局,汽车CIS芯片竞争加剧。安森美针对汽车领域高动态范围的挑战和LED闪烁的问题,推出Hayabusa平台,采用超级曝光技术,拓宽动态范围,解决LED闪烁的问题,在车载CIS领域取得了先发优势。近年来,国际厂商三星及索尼也开始重视在车载CIS方面的布局。三星公司2018年开创ISOCELLAuto品牌来拓展汽车CIS市场,并已经推出ISOCELLAuto4AC产品,获AEC-Q100Grade2认证。随着巨头索尼对车载CIS重视程度的提升,目前在持续完成客户导入,产品已经进入全球汽车龙头丰田、日产和现代的供应链中。国内厂商豪威、格科微、斯特威亦开始发力,参与到车载CIS芯片的竞争中。表10:豪威、斯特威的汽车CIS产品列表公司型号像素像素尺寸(μm)光学尺寸帧率(fps)豪威OV106260.461/3.2‘’、1/3.7‘’60OV1063514.21/2.7‘’30OV106401.34.21/2.56‘’60OV106421.34.21/2.56‘’60OV106501.74.21/2.09‘’60OV106521.74.21/2.09‘’60OV2311231/2.9‘’60OV2312231/2.9‘’60OV27752.12.81/2.9‘’30OV27782.12.81/2.9’’30OV4690421/3‘’90OV72610.331/7.5‘’100OV79550.461/3.6''60OV79570.361/3.7‘’60OV9284131/4‘’120OV97161.42.81/3.8‘’60OV97361.42.81/3.8‘’30OX01A101.34.21/2.56‘’60OX01D101.22.81/4‘’30OX01E101.331/3.55‘’30OX01F101.331/3.55‘’30OX02A101.74.21/2.09‘’6039.10%23.80%11.30%4.70%4.40%16.60%索尼三星豪威格科微海力士其他60%20%3%17%安森美豪威科技索尼其他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49of65OX03A102.463.21/2.44‘’50OX03A2S2.53.21/2.44‘’50OX03C102.531/2.6‘’60OX03F10331/2.44‘’60OX08A4Y8.32.11/1.73‘’36OX08B408.32.11/1.73‘’36OX08B4C8.32.11/1.73‘’36思特威SC120AT1.331/3.7‘’30SC100AT1.331/3.7''30SC1330AT1.2341/2.8''60SC1330AT1.2341/2.8''60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国内如豪威、斯特威、格科微等厂商有望进入到核心汽车厂商供应链中。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技术的不断突破。传感器的动态范围以及抗闪烁能力不断获得技术突破。豪威通过独有双转换增益(DCG)来提升动态范围及抗闪烁能力。斯特威亦积极发挥在安防CIS中良好的夜视技术积累。此外,格科微亦向Fab-Lite模式切换,提升公司研发效率及产能稳定性;二是汽车CIS市场正在快速增长,供应链仍未完全固化,国内厂完全拥有进入到全球核心供应链的机会。目前豪威的车载CIS传感器产品线已经十分丰富,像素范围覆盖0.4至8.3MP,像素尺寸覆盖2至6μm,可被广泛应用于座舱及自动驾驶等领域中。随着全球汽车智能化的不断提升及国内技术实力的不断增强,豪威、斯特威以及格科微等厂商份额有望显著提升并实现业绩快速增长。从汽车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加速渗透,驱动单车摄像头数量提升,车载镜头和模组封装市场加速成长。根据汽车摄像头总体市场来看,模组封装市场将从2020年的15.32亿美元提升至2025年的32.23亿美元。而镜头市场则从2020年的8.58亿美元提升至2025年的18.05亿美元。表11:2025年车载镜头和车载模组封装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8亿美元和32亿美元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模组封装15.3218.4922.2525.4529.1032.23镜头8.5810.3512.4614.2516.2918.05音圈马达3.063.704.455.095.826.45红外滤光片3.684.445.346.116.987.74数据来源:各公司官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DMS(舱内驾驶员监控)和OMS(舱内乘客监控)渗透速度明显提速。为了进一步提升人车交互体验,座舱内视觉DMS(舱内驾驶员监控)和OMS(舱内乘客监控)持续在新车中持续渗透。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市场新车(合资+自主品牌)搭载视觉DMS上险量为13.65万辆,而2019年同期数据不到1万辆。其中,约50%的搭载量与整车ADAS功能存在交互。而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计,未来三年将是国内新车视觉DMS前装搭载量产的第一个高峰期,尤其涉及自动辅助驾驶人机交互;预计未来五年乘用车前装视觉DMS搭载量将突破2000万辆,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元。而OMS(舱内乘客监控)也是新增量空间。座舱摄像头(汽车内视摄像头)是DMS和OMS系统的核心。汽车内人机交互功能体现在内置车载摄像头实现的人脸识别、疲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50of65劳检测、手势识别、注意力监测及驾驶行为分析等方面。在智能驾驶舱逐渐兴起的市场环境下,具备深层交互能力的车载摄像头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提高。对于智能驾驶舱内的摄像头而言,其主要作用为疲劳提醒、车内人员监控,提高安全驾驶行为等,具备深层交互能力的车载摄像头(例如3DTOF红外摄像头)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提高。目前DMS摄像头各大厂商更倾向于3DTOF红外摄像头,将之置于驾驶员前方,以凯迪拉克SuperCruise为例,放置在方向盘中央;部分车企会整合在内后视镜中,比如说特斯拉、蔚来;沃尔沃、长城等安放在A柱上;宝马则集成在仪表盘上。图93:汽车中搭载驾驶员注意力摄像头数据来源:凯迪拉克对于汽车摄像头镜头及模组而言,其认证壁垒和技术壁垒均较高,产品护城河更宽。从客户认证方面来看,车载客户对产品的成像效果、机械强度、可靠性、生命周期等参数都有严格的要求。同时车厂认证流程复杂,整个周期约3年,远超手机厂认证周期,因此一旦得到车厂认证即可形成较强的产品壁垒。从加工难度方面来看,以其中镜头产品为例,由于车载镜头需要耐高温、耐磨,硬度要求高,需要经过连续数天的水压测试和上千小时连续温差测试,对于加工工艺和材料选择提出极高要求。此外,车载镜头广角应用范围广,视场角要高达120甚至180度,工艺难度翻倍。从当前竞争格局来看:国内企业车载镜头份额领先,具有较强话语权。目前国内企业舜宇光学在车载镜头市场占据龙头地位,份额约为34%,韩国世高光、日本关东辰美和日本富士则分别占比18%、14%、12%的市场份额。同时国内企业联创电子也持续在车载领域取得突破,其车载镜头产品于2016年进入特斯拉供应链,并在2018年通过Mobileye认证。除此之外,联合光电、宇瞳光学等企业也逐步切入车载镜头领域,未来有望凭借技术积累进一步实现规模扩张。从车载摄像头模组市场来看,日韩厂商仍然是主导企业,国内企业舜宇光学与联创电子在车载摄像头模组领域产品线进一步完善,未来将深度受益于座舱摄像头渗透。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在车载摄像头模组封装市场,松下市场份额约20%,法雷奥、富士通份额分别为11%和10%。(1)国内企业舜宇光学车载模组业务已成为车载模组Tier2厂商,其模组出货量在2019年便超过了4000万颗,并且车载模组产品线十分完善,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51of65包括:舱内乘客检测模组、舱内驾驶员检测模组、用于前视感知的单目、双目和红外夜视模组、用于外摄显像的E-mirror、倒车后视、行车记录和环视模组等。对于座舱内摄像头,舜宇光学开发了通过内视镜头来实现图像的捕捉,还可以在车内实现手势识别以及非接触式实现车内设备的控制。(2)联创电子已具备1M-8M车载镜头与模组的能力,在2020年11月其进一步与蔚来汽车在8MADAS模组正式定点。未来国内企业将深度于座舱内部乘客/驾驶员检测摄像头模组的进一步渗透。造车新势力颠覆原有汽车供应链模式,以舜宇光学等为代表企业有望凭借自身在车载镜头领域的话语权,加快模组封装业务的规模。在原有的汽车供应链模式下,镜头厂商向Tier1汽车电子安全厂商供应镜头,由Tier1厂商封装成车载模组供应终端车企。而随着造车新势力的出现,汽车电子的供应链格局逐步发生改变,新能源车厂商支持镜头厂商直接向其供应车载模组,镜头厂商车载模组业务发展速度有望进一步加速。图94:国内企业在车载镜头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话语权图95:目前车载摄像头模组封装市场主要被日韩企业所主导数据来源:ICVTank,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华经情报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5.2.HUD:快速渗透,国内厂商领先布局5.2.1.HUD渗透空间广阔,AR-HUD是发展主流HUD即抬头显示或平视显示,主要原理是通过投影的方式将汽车仪表参数、导航信息等投射至视野正前方的透视镜上,使驾驶员保持平视状态时能够看见仪表参数和外界参照物,从而保证行车安全。HUD目前渗透率低于10%,预计2021年后将快速提升,空间广阔。根据ICVTank、前瞻产业研究院和亿欧智库数据,2020年HUD渗透率预计为8.7%,预计到2025年将提升至30%左右。国内HUD的市场规模在2020年为26.2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00.8亿元,2020-2025的CAGR达到30.9%。图96:国内HUD市场空间广阔图97:当前HUD渗透率为10%左右,未来有望快速提升舜宇光学34%世高光18%关东辰美14%富士12%其他22%2019年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份额松下20%其他12%法雷奥11%富士通10%麦格纳9%大陆9%索尼8%日立8%MCNEX8%海拉5%全球车载摄像头模组封装市场份额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52of65数据来源:ICVTank,前瞻产业研究院,未来智库,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ICVTank,前瞻产业研究院,未来智库,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汽车HUD供应链可以分为整机集成商和零部件企业,未来均将受益于HUD产品持续渗透。从2020年中国自主及合资品牌汽车搭载HUD的品牌份额情况来看,日本精机、德国大陆、日本电装三大企业占据接近80%的市场份额,龙头份额相对集中,但是国内企业江苏泽景、华阳集团等份额约为3.6%和2.4%。同时一些例如华为、点石创新、未来黑科技等新势力厂商也积极推进。未来随着国内HUD产品的进一步渗透,其产品需求以及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而零部件企业则涵盖PGU供应商、光学部件供应商、PCB企业、成像芯片企业等等。(将在5.2.2节进行展开)图98:日德企业在HUD整机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数据来源: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国泰君安证券研究HUD目前包括C-HUD(集合型抬头显示系统)、W-HUD(挡风玻璃型抬头显示系统)和AR-HUD(增强现实型抬头显示系统)三大种。(1)C-HUD是以一块外置的半透明树脂玻璃作为投影成像的载体。虽然价格较低、安装便利,但是其成像区域小、投影距离近容易使得驾驶员视疲劳,不利于安全驾驶。(2)W-HUD是以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作为投影成像的载体,其成像距离-5%0%5%10%15%20%25%30%35%40%020406080100120201720182019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国内HUD市场规模(亿元,左轴)YoY(%,右轴)0.0%5.0%10.0%15.0%20.0%25.0%30.0%35.0%201720182019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国内HUD渗透率(%)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53of65与成像大小较C-HUD均有所增加,支持更多信息的显示。为避免重影,需要对前挡风玻璃进行特殊处理。目前W-HU在中高端车型中被广泛应用,并且在中低端车型中应用也逐渐展开,是当前市场主流的HUD产品。(3)AR-HUD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AR-HUD是使用前挡风玻璃作为投影成像载体,通过AR技术与HUD结合,进一步提高成像距离和成像区域。同时由于该技术可以将行车信息与实际场景结合,并结合自动驾驶ADAS,直观地呈现车距预警、车道偏离预警等信息,安全性更高。图99:以仪表盘上方的树脂板作为投影载体的C-HUD图100:以特殊处理的前挡风玻璃作为投影载体的W-HUD数据来源:汽车之家数据来源:汽车之家图101:以前挡风玻璃作为投影载体的AR-HUD图102:HUD的两级反射光学结构数据来源:汽车之家数据来源:佐思汽车研究表12:三种HUD的比较C-HUDW-HUDAR-HUD成像载体前置树脂玻璃特殊处理的前挡风玻璃前挡风玻璃成像距离1.7-1.9米2.1-2.5米近影2.6米,远影8米成像大小6-8寸7-12寸近影9寸,远影75寸分辨率480×240800×480480×240/800×480投影方案大多基于TFT-LCDTFT-LCD与DLP皆有可采用TFT-LCD,但是DLP为主流,MEMS激光和LCoS处于初始期优点·低价,安装简单·成像距离和大小更大·最大的成像距离和大小·道路实景可与行驶信息结合缺点·成像区域小·光学结构较为复杂·成本高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54of65·投影距离近·需要对前挡风玻璃特殊处理·体积较大·事故可能造成二次伤害·技术成熟度有待提升数据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国泰君安证券研究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ARHUD是未来发展主流,预计其未来出货量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根据大陆数据,HUD出货量预计从2020年的500万台左右,提升到2025年的1500万台,2020-2025年CAGR高达24.5%,到2030年预计将接近3500万台左右。同时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以及ARHUD技术的成熟,ARHUD(含高级ARHUD)合计出货量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00万台,2020-2025年CAGR高达80%,出货量占比提升到33%。图103:ARHUD出货量占比进一步提升数据来源:大陆集团5.2.2.PGU及光学产品为核心组件,国内企业一体化布局优势显著从拆解来看,HUD主要包括成像部分、投影部分以及PCB板等电子器件三大部分。(1)成像部分价值量占比约为50%,主要包含成像芯片、LED光源,投影显示PGU。(2)投影部分价值量占比约为20%,主要包括光学镜面,分为自由曲面镜面和光波导两大类。(3)PCB板等电子器件占比约20%。(4)特制前挡玻璃等非电子器件占比约为10%。在以AR-HUD为主流的抬头显示新技术逐步起量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成像部分PGU开发能力以及投影部分光学设计能力是核心要素。在以上两大领域中技术布局领先的企业有望深度受益。图104:成像部分占据HUD约50%的价值量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55of65数据来源:知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第一,对于成像部件PGU(图像生成单元),TFT-LCD方案是主流;DLP、MEMS激光扫描虽然短期受制于高成本渗透率较低,但是凭借更好的显示效果,未来将进一步实现替代。PGU具有4大技术路线,分别为TFT-LCD、DLP、MEMS激光扫描、LCOS方案(比较小众)。基于TFT-LCD的PGU是当前主流技术,日本企业高度垄断,大陆企业京东方/深天马积极布局:该技术较为成熟、成本较低,但是显示效果弱于DLP和MEMS激光技术。从市场份额来看,由于HUD整机市场主要被日本企业主导(电装、松下、日本精机三家在HUD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左右),因此在供应链优势下,日本企业也在基于TFT-LCD技术的PGU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日本JDI和京瓷市占率达到80%以上)。大陆京东方/深天马等积极布局,有望逐步突破。基于DLP的PGU未来有望成为AR-HUD的首选,受制于高成本其目前主要在豪车中落地,TI垄断市场,水晶光电有所布局:DLP具有更高的亮度和对比度,能源效率更高,可靠性更高,但是需要定制精度要求高的反射非球面镜,导致整体成本较高。目前德州仪器是DLP方案在AR-HUD中应用的关键推广者。从实际落地来看,奔驰新S级车型ARHUD中采用了DLP技术,而林肯大陆和领航员中的W-HUD设备也使用了DLP。目前德州仪器独霸市场,大陆企业广景视睿、水晶光电也有所布局。MEMS激光投影成像技术可实现超高分辨率且结构简单,但是成本较高并且发热量大,有望应用在L3以上自动驾驶汽车中,日本企业技术布局较为领先。根据佐思汽研,MEMS激光HUD将图像直接生成在挡风玻璃上,而不是PGU里。因此在对比度和亮度方面具备极强的优势,MEMS激光可以做到4K级的分辨率(若采用DLP或TFT要做到4K分辨率,需要极其高昂的成本)。而在光机引擎方面,采用MEMS扫描的光机引擎体积非常小,远低于DLP或TFT-LCD。但是MEMS激光技术最大缺点是过高的成本以及所用到的激光二极管发热量大,温控能力较差。目前日本企业布局最为积极,包括矢崎、ALPS阿尔派、松下、瑞萨、理光、先锋、电装都成像部分(投影显示PGU+成像芯片等)50%光学镜面20%PCB板等电子器件20%玻璃等10%HUD价值量构成(%)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56of65有不少激光HUD专利和相关产品。而目前MEMS激光投影方案PGU厂家包括Micro-vision、上海丰宝电子、浙江视境传感。TFT-LCDDLPMEMS激光扫描原理将白光光源用棱镜分为红、绿、蓝三色,经过液晶单元,达到投影效果集成50-130万个微型镜片,控制镜片转动反射需要的光,并以吸收器吸收不需要的光,实现图像的投影在MEMS扫描振镜扫过显示区域时,RGB彩色激光二极管会施以脉冲,将图像投射于挡风玻璃上车规级温控较差好差分辨率低高很高亮度低高很高对比度低高很高可靠性低高高成本低高高成熟度高低低数据来源:雷锋网,搜狐汽车,国泰君安证券研究第二,AR-HUD投影部分的核心在于光路设计,全息光波导优势明显将成为未来主流。目前AR-HUD光路设计中有两级镜面反射和全息光波导两大方案。传统的两级镜面反射技术需要大体积非球面反射镜,导致整体HUD体积过大(20升+),同时非球面反射镜越大则容差越难控制,成本也越高。全息光波导技术仅在挡风玻璃上安装全息膜即可实现投影,结构简单体积更小(大约2~4升)。根据布谷鸟科技,全息光波导技术和成像技术无关,无论是TFT-LCD方案还是DLP方案都可以采用。目前,已有不少头部厂商都展开了该技术的预研工作。图105:两级镜面反射技术需要大体积非球面反射镜图106:全息光波导技术仅在挡风玻璃上安装全息膜即可实现投影,结构简单体积更小数据来源:德州仪器数据来源:德州仪器大陆企业水晶光电和舜宇光学在HUD产品领域积极布局。水晶光电HUD领域产品主要包括PGU(DLP技术路径显示模组)、W-HUD以及AR-HUD,通过国内高端汽车品牌的产品认证。折叠镜(第一次反射)可旋转镜(非球面镜)(第二次反射)挡风玻璃波导装置挡风玻璃表13:不同PGU技术的比较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57of65而舜宇光学具备HUD一体化能力,与主要客户取得合作,目前已经完成了全息ARHUD方案配套的核心光学引擎的研发。其作为HUD光学方案解决商,产品覆盖PGU、投影镜头、自由曲面镜、平面镜、微透镜阵列和准直镜等等。目前,公司已从全球领先客户获得量产订单;成功向第一家将HUD与DLP技术结合使用的制造商林肯公司供应产品;向国内新能源汽车和领先的独立品牌汽车提供产品供应。公司完成了汽车增强现实抬头显示(AR-HUD)核心模块的开发,并已送样给客户。同时国内企业光峰科技凭借其在激光显示领域的积累,也有望持续加深在在ARHUD领域的产品布局。图107:舜宇在HUD领域PGU产品形式覆盖大部分方案图108:舜宇HUD产品种类丰富数据来源:舜宇官网数据来源:舜宇官网6.座舱声学:语音交互渗透,车载声学组件技术迈向升级+需求持续释放国内前装车载语音交互渗透率快速提升,功能不断完善。作为智能座舱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载语音交互功能渗透率一直在稳步提升。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报道,我国前装车载语音交互功能的渗透率从2019年的49.82%上升至2020年的63.25%,其中自主品牌渗透率要高于合资品牌。此外,车载语音交互功能也在不断完善,交互方式从早期的机械式语音交互到自然语音交互,再到最终的主动对话式语音交互,技术及生态方面都在持续快速升级。图109:国内前装语音识别及交互功能渗透率快速提升图110:行车过程中将产生显著的回声及噪音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58of65数据来源:高工智能汽车,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NXP图111:语音交互功能未来有望持续升级数据来源:IHS为提升识别精度,单车麦克风数量将显著提升。对于车内语音交互而言,单麦克风方案难以克服行车噪声、扬声器回声、乘客交谈等因素导致的语音识别准确性降低问题,导致语音识别准确度较低。为解决该问题,多麦克风方案被提出,主要用来消除回声、降噪并完成人声分离,在该方案的不断渗透下,座舱内的麦克风数量有望快速提升。根据IHS的报道,2025年单车麦克风数量有望从2020年的2.2个增长至4个,多麦克风阵列的渗透率亦有望超过57%。图112:单车麦克风数量将显著提升图113:多麦克风阵列渗透率有望提升数据来源:IHS,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IHS,国泰君安证券研究车载语音行业快速增长,国内麦克风制造商有望受益。根据ICVTank预测,2019年中国前装车载语音市场(包括软件和硬件)市场规模约为40%45%50%55%60%65%20192020前装语音识别及交互渗透率0246810单车麦克风数量(个)0%10%20%30%40%50%60%70%80%90%100%单麦克风双麦克风阵列多麦克风阵列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59of6515亿人民币,2022年这一规模将达到28亿人民币,3年CAGR接近24%。车载麦克风作为车载语音系统的重要硬件单元,在整体用量及ASP的显著提升拉动下,行业将迎来快速增长,国内麦克风制造商如瑞声、歌尔等有望充分受益。图114中国汽车智能语音前装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数据来源:ICVTank,电子发烧友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MEMS麦克风稳定性较强,被广泛运用于汽车等智能终端。传统的麦克风多数是采用音频信号输入ECM麦克风,虽然价格低廉但存在噪声问题。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微机电系统)用微米级的等效物替代了传统的机械和电子设备,使得MEMS麦克风在芯片上集成数模转换器,形成数字输出,因而去除了易产生噪音的模拟信号。稳定性强、失真小的MEMS麦克风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助听器和汽车等终端产品中。据YoleDevelopment预测,2022年MEMS麦克风年出货量将超过80亿个,相比ECM市场份额迅速扩大。根据ICVtank数据显示,2020年MEMS麦克风市场规模达到13.56亿美元,预计2023年全球MEMS麦克风市场规模将达到16亿美元。汽车座舱对声学空间的需求将成为拉动MEMS麦克风巨大增量市场。目前消费电子是MEMS麦克风的主要应用领域,市场空间占比超过90%。而根据YoleDevelopment数据,单部手机MEMS麦克风数量从2010年2颗增加到了2017年最多安装5颗,每辆汽车则将根据实际需求采用超过8个MEMS麦克风。汽车座舱是未来拉动MEMS麦克风出货量的核心驱动力,随着智能座舱的普及与升级,对MEMS麦克风的需求或将迎来高速增长。与MEMS麦克风替代传统ECM麦克风的趋势相似,MEMS扬声器如今亦在进入车载扬声器市场。车载扬声器是汽车内部实现声音重放的物理器件。汽车噪音的多样性、汽车环境的有限性及行驶过程的动态性,决定了车载扬声器设计、布局的复杂性。与MEMS麦克风替代传统ECM麦克风的趋势相似,MEMS扬声器如今亦在进入车载扬声器市场。根据YoleDevelopment发布的MEMS产业报告预测,全球MEMS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115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17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7.4%,其中汽车MEMS市场在2025年将达到26亿美0%10%20%30%40%0510152025303520192020E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中国汽车智能语音前装市场规模(亿元)YoY(右轴)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60of65元。2020~2025年CAGR约为10.5%。图115:汽车MEMS市场高速成长数据来源:Yole,国泰君安证券研究从总体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国内企业歌尔股份和瑞声科技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并持续拓展车载领域布局。作为MEMS声学业务的领头羊,二者将在智能座舱爆发时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歌尔股份:根据YoleDevelopment与ICVTank的数据,歌尔股份在MEMS麦克风市场份额达到30%以上,2019年及以前排名全球第二,但是根据Yole最新报告显示,歌尔在MEMS麦克风方面,超过楼氏电子成为行业第一。其目前已有微型麦克风、扬声器等产品应用于汽车电子领域。同时其与延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在声学、智能交互及传感器等领域合作,共同打造汽车智能座舱声学系统。2021年4月15日,歌尔股份宣布再次与全球高端HiFi音响品牌丹拿合作,双方将加大在汽车音响领域的投入,并围绕Cyclone进行联合研发和合作。瑞声科技:公司MEMS麦克风在总体市场中占比约为10%,仅次于楼氏电子和歌尔股份。瑞声目前在MEMS麦克风上的主要手机客户为A客户,合作关系稳定。瑞声从2017年开始自供ASIC,目前自供比例达到50%左右,未来几年预计提升到80%-100%,加快ASIC、MEMS芯片和封装的垂直整合。根据公司年报和21Q1报告,公司MEMS麦克风已成功进入车载市场,实现对头部汽车企业的供货,目前已经是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的MEMS麦克风供应商,未来或将借助MEMS麦克风积累的客户,拓展其他声学零组件。图116:2019年歌尔和瑞声MEMS麦克风出货量位列前三68.766.9111.421.815.826.012.614.021.47.07.710.44.83.85.9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201920202025E不同市场MEMS市场规模(亿美元)消费汽车工业医疗国防航天通信汽车MEMS市场规模2020~2025年CAGR=10.5%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61of65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华经情报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7.投资建议及推荐标的7.1.汽车芯片汽车智能化大势所趋,智能座舱爆发在即,芯片作为核心硬件,相关市场有望快速增长,其中运算、存储及通讯类芯片增速引领行业。国内芯片供应链历经多年蛰伏,目前逐步通过车规级认证,未来有望凭借国内市场的高速增长及本土化配套优势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基于车规验证壁垒高筑,行业先发优势放大,目前率先打入车规级供应链且产品可扩展能力强的国内企业未来竞争优势有望延续,迎来长期景气。运算类芯片:算力需求稳步释放,主控SoC芯片渗透率及价值量将显著提升,打开百亿人民币市场空间。全志、瑞芯微等主控SoC芯片设计厂商目前已有产品通过车规认证,在实现从0到1后,业绩有望进入爆发期。传感类芯片:交互升级大势所趋,视觉及语音交互是发展重点方向。CIS芯片产业链将充分受益车内摄像头渗透率及单车数量快速提升,2023年汽车CIS芯片市场空间有望达到32亿美金。韦尔股份等国内产生已突破动态范围及LED闪烁等技术壁垒,并完成车规级认证,有望充分受益车载CIS需求放量并实现份额快速提升。存储类芯片:座舱智能化升级,内存容量及带宽升级,拉动车载DRAM行业快速增长,2020-2024年市场空间CAGR超25%,2024年有望达到60亿美金。国内车载龙头厂商北京君正(ISSI)以及大力布局存储业务的兆易创新将显著受益车载DRAM行业的高速增长。座舱功能多样化,拉动NORFlash容量及ASP上行,兆易创新NORFlash产品突破车规认证,制程稳步升级,未来份额将稳定提升。通信类芯片:国内T-Box渗透率为有望从2020年的50%提升至2025年的85%,预计行业CAGR有望达到20%。国内T-Box终端厂商快速发展,供应链国产化加速,高精度定位模块供应商博通集成以及安全芯片供应商紫光国微、复旦微电凭借高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未36%31%10%2%4%3%14%楼氏电子歌尔股份瑞声科技意法半导体共达电声敏芯股份其他厂商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62of65来有望进入到核心汽车供应链中。投资建议:增持座舱SoC设计龙头全志科技、瑞芯微、CIS传感芯片设计龙头韦尔股份、CIS封装龙头晶方科技、存储器设计厂商兆易创新、通信芯片设计厂商博通集成以及安全芯片设计龙头紫光国微。表14:重点半导体可比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股价参考2021年8月30日收盘价)股票代码股票简称收盘价EPSPE评级2021E2022E2023E2021E2022E2023E300458.SZ全志科技74.161.542.012.60483728增持603068.SH博通集成76.151.462.212.88523526增持603893.SH瑞芯微144.731.381.882.451057759增持002049.SZ紫光国微224.002.653.554.95846345增持688385.SH复旦微电45.970.500.710.96926548/603986.SH兆易创新170.062.393.063.96715643增持603501.SH韦尔股份267.175.236.659.01514030增持688728.SH格科微36.080.600.861.11604232/603005.SH晶方科技51.121.512.042.48342521增持均值664937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备注:除格科微、复旦微2021-2023年EPS取自wind一致预期外,其余公司EPS预测值来自国泰君安证券预测值7.2.汽车元器件及PCB智能座舱渗透,车载显示、座舱光学、座舱声学、PCB四大核心领域充分受益。(1)车载显示:座舱显示屏创新趋势拉动单车显示屏面积2020-2030年10年时间有望提升10倍,同时单车价值量10年拥有5倍广阔成长空间,全球总规模则有望维持20-25年32%复合增速,10年将有望催生400亿美金空间;这将进一步拉动车载显示核心供应链部件的巨大增量需求,同时进一步提升行业技术壁垒,优化竞争格局。随着车载实体物理按键简化,车载显示屏进一步成为智能座舱的主流配置,显示屏作为人机交互的主要界面,逐步向大尺寸、多屏、多形态化方向发展,且在“高清化+曲面感”趋势下,MiniLED等新兴显示技术有望进一步在汽车中渗透。我们预计单车显示屏面积将从2020年的300平方厘米,提升到2025年1600平方厘米,并于2030年将到达约3352平方厘米。考虑中控屏、仪表盘、后座屏等各个产品在汽车中的渗透率和渗透速度,我们测算出预计平均单台汽车显示屏价值量有望从2020年的60美金,提升到2025年的190美金(+216%),到2030年预计将达到348美金(+480%)。结合全球汽车销量预测,我们预计车载显示市场2020年预计为48亿美金,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191亿美金(2020-2025年CAGR=32%),到2030年有望达到428亿美金(2020-2030年CAGR=24.5%)。核心组件来看:显示面板领域,深天马和京东方充分受益:“大屏+多屏+联屏”趋势明确,车载显示面板渗透空间广阔,中国大陆面板厂商产能持续爬坡、技术逐步成熟,并且在车载显示领域相继加大投入,以深天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63of65马(全球第一)、京东方为代表的大陆企业份额持续提升,未来将深度受益。触控显示模组领域,长信科技等充分受益:在大屏化和联屏化趋势之下,车载触控模组出货量增长有望提速,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700万套,出货量成长率估计7.8%。同时在大屏多形态趋势之下,触控显示模组贴合难度变大,技术壁垒进一步提升,未来行业竞争格局不易像手机一样恶化。目前国内企业长信科技在大尺寸车载屏模组业务布局早、先发优势明显、产业链拥有齐全布局(提供车载Sensor、车载触控模组、车载盖板、车载显示模组)。其搭载3D曲面车载盖板的车载屏模组业务在国际、国内车载客户供应链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背光模组领域,伟时电子等充分受益:车载显示器总面积从2020年的300平方厘米,提升到2025年1600平方厘米,并于2030年将到达约3352平方厘米,这将进一步拉动背光源需求。同时基于新技术MiniLED背光LCD面板有望逐步渗透,而MiniLED背光模组价值量更大,未来空间广阔或将形成巨大市场。伟时电子背光模组打入知名面板企业与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并积极布局MiniLED背光源开发,未来长期增长动力充足。玻璃盖板领域,长信科技、蓝思科技等充分受益:车载显示器“大屏+联屏化+曲面感”趋势带动汽车盖板玻璃向大尺寸化+3D化发展。技术壁垒和ASP有望进一步提升,国内企业长信科技、蓝思科技等在产能、3D玻璃技术积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未来将深度受益于汽车盖板玻璃需求。(2)座舱光学:摄像头需求提升+HUD加速渗透,光学企业深度受益座舱内摄像头镜头及模组需求提升,舜宇光学、联创电子等充分受益。智能化发展浪潮下,驾驶员/乘客监控摄像头需求提升,具备深层交互能力的车载摄像头镜头和模组封装市场加速成长。目前国内企业舜宇光学在车载镜头市场占据龙头地位,份额约为34%,同时国内企业联创电子也持续在车载领域取得突破,其车载镜头产品于2016年进入特斯拉供应链,并在2018年通过Mobileye认证。除此之外,联合光电、宇瞳光学等企业也逐步切入车载镜头领域,未来有望凭借技术积累进一步实现规模扩张。HUD出货量高速增长,水晶光电和舜宇光学等充分受益。HUD出货量2020-2025年CAGR高达24.5%,到2030年预计将接近3500万台左右。ARHUD出货量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00万台,2020-2025年CAGR高达80%。其中成像部分PGU开发能力以及投影部分光学设计能力是核心要素。在以上两大领域中技术布局领先的企业有望深度受益。舜宇光学具备HUD一体化能力,与主要客户取得合作,目前已经完成了全息ARHUD方案配套的核心光学引擎的研发;水晶光电HUD领域产品主要包括PGU(DLP技术路径显示模组)、W-HUD以及AR-HUD,通过国内高端汽车品牌的产品认证;同时国内企业光峰科技凭借其在激光显示领域的积累,也有望持续加深在在ARHUD领域的产品布局。(3)座舱声学:汽车座舱为MEMS声学器件带来巨大增量市场。国内企业歌尔股份、瑞声科技将深度受益。2025年单车麦克风数量有望从2020年的2.2个增长至4个,多麦克风阵列的渗透率亦有望超过57%。国内企业歌尔股份和瑞声科技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并持续拓展车载领域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64of65布局。作为MEMS声学业务的领头羊,二者将在智能座舱爆发时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4)车载PCB量价齐升,世运电路、景旺电子、超声电子、沪电股份等深度受益。一方面车载显示屏面积进一步提升,有望带动PCB用量需求提升。同时另一方面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将中控台、仪表盘、HUD、流媒体后视镜及车联网模块等集成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对PCB的工艺和设计要求提高,汽车PCB板布线密集度更高,线宽线距变窄,有望进一步带动高密度HDIPCB板需求。在汽车PCB市场中,世运电路、沪电股份、超声电子、胜宏科技、景旺电子等大陆企业加速突破,未来有望深度受益。同时基于当前上游新订单涨价落地,原材料价格企稳,预计企业盈利能力有望加速恢复。投资建议:增持车载显示面板龙头(深天马、京东方)、3D盖板及触显模组龙头(长信科技、蓝思科技)、背光模组领导者(伟时电子)、座舱光学核心企业(舜宇光学、联创电子、水晶光电)、座舱声学器件龙头(歌尔股份、瑞声科技)、汽车PCB企业(世运电路、沪电股份、超声电子、景旺电子)表15:重点元器件可比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股价参考2021年8月30日收盘价)股票代码股票简称收盘价EPSPE评级2021E2022E2023E2021E2022E2023E002241.SZ歌尔股份48.631.301.792.28372721增持002273.SZ水晶光电14.310.400.500.62362923增持300343.SZ联创电子17.390.370.520.70463325增持300433.SZ蓝思科技24.041.391.792.18171311增持605218.SH伟时电子15.530.550.821.18281913增持300088.SZ长信科技7.170.440.610.75161210增持行业均值302217000725.SZ京东方A5.800.620.630.71998增持000050.SZ深天马A13.981.021.211.4914129增持2382.HK舜宇光学科技187.286.368.3211.47352720增持2018.HK瑞声科技35.351.922.302.76181513增持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备注:(1)除瑞声科技的2021-2023年EPS取自wind一致预期外,其余公司EPS预测值来自国泰君安证券预测值;(2)由于港股市场估值体系与A股存在差异,因此计算行业平均PE时未考虑舜宇光学科技、瑞声科技;且由于面板厂重资产属性较重,不适合采用PE估值,因此计算行业平均PE时也未考虑深天马A及京东方A表16:重点PCB可比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股价参考2021年8月30日收盘价)股票代码股票简称收盘价EPSPE评级2021E2022E2023E2021E2022E2023E000823.SZ超声电子11.630.780.961.21151210增持002463.SZ沪电股份11.150.720.891.05161311增持603920.SH世运电路12.290.480.841.23261510增持603228.SH景旺电子25.501.281.641.94201513增持002916.SZ深南电路92.603.274.024.82282319/300476.SZ胜宏科技23.811.051.471.89231613/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65of65002436.SZ兴森科技14.440.330.410.52443528/均值241815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备注:除胜宏科技、兴森科技、深南电路的2021-2023年EPS取自wind一致预期外,其余公司EPS预测值来自国泰君安证券预测值8.风险提示8.1.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由于中国终端产品出口美国,中美贸易摩擦倘若加剧,可能引起半导体产业下游需求不振,进而向上传导至企业芯片需求下滑。8.2.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汽车电子芯片、元器件产品技术壁垒较高,研发投入较大且由于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技术迭代较快。如果企业研发的产品不能符合市场需求而导致销售规模有限,则研发投入将无法全部收回,企业将面临亏损。8.3.汽车芯片代工产能紧缺加剧目前晶圆代工产能较为紧缺,各个晶圆厂积极扩产,预计将逐步得到缓解。但是若因疫情、自然灾害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扩产进度,导致晶圆产能供需失衡情况加剧,则可能对芯片设计企业未来部分订单交付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盈利能力。而上游汽车芯片缺货加剧,也将通过影响终端汽车出货量,进一步传导到元器件及PCB行业。用户388517738于2021-09-10日下载,仅供本人内部使用,不可传播与转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