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2022年秋季投资策略:新成长的起点和周期的拐点-太平洋证券VIP专享VIP免费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
新能源汽车行业2022年秋季投资策略
新成长的起点和周期的拐点
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新能源团队 刘强
执业资格证书登记编号:S1190522080001
202299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
1.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中长期重视结构性机会
复盘近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政策支撑是基础,产品升级是根本,电动&智能化双轮驱动是未来2022至今,我国新能源
汽车渗透率维持在20%以上,市场驱动阶段已然开启。从全球看,欧洲位于供给驱动阶段后期 美国在政策支持力度提升下供给驱
动加速演化。中海外市场有望具备更高弹性,长期超额收益或将依靠优质产业链环节。
2.中期电动化仍是主线,关注性价比与产品力提升带来的产业链机
1国内动力电池需求在下游新能源汽车放量的带动下中期高增速持续随着供需格局持续演化,后续全面打开海外及储能市场
是关键。2)上游成本压力高企背景下电池龙头企业阶段性承压,顺价+上游供需松动下龙头业绩拐点充分确认,龙头企业后续盈利
能力持续提升。3)对于动力电池而言,体系、结构的创新是未来亮点,如麒麟电池46体系等。
3.锂电材料环节迈入供需松动阶段,把握核心成长、新技术与后周期投资机会
正极方面,升级方向围绕提升比容量及电压两大主线进行,三元材料高镍化、高压化进程持续推进,新型磷酸盐系材料有望带动铁
锂体系进一步升级;负极方面,短期限产限电背景下石墨化供需紧张,市场份额将进一步集中于龙头企业,中期产能结构性过剩
快充、硅基等高端产品有望带来高增速,长期储能高增带动钠电池体系发展,无定型碳有望迎来广阔成长空间;隔膜方面,设备瓶
颈下紧平衡持续,中期供需格局较优,成本控制及产品开发能力积累为先,龙头企业已形成坚实壁垒;电解液方面,下半年供需
局松动,下行周期“剩”者为王,新型锂盐及添加剂加速渗透,六氟磷酸钠提上日程,打开远期成长空间。
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市场驱动阶段核心成长公司有望穿越周期;总体而言,行业结构性机会大于整体性机会;结构性机会主要集
中于后周期、新技术方向,其中后周期机会源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能释放下对储能、补能及回收业务的驱动力,而新技术机会
于供需高峰下渗透率的快速提升重视三方向机会
1)核心成长:按照壁垒高低投资(电池资源、隔膜等),比亚迪、宁德时代、华友钴业、璞泰来、恩捷股份等公司受益;2)后
周期:按照增速的弹性投资,需重视储能、回收等板块,派能科技、鹏辉能源、格林美等公司受益;3)新技术:按照渗透率提升
速度投资,比如钠电池、4680、扁线等,鼎胜新材、华阳股份、亿纬锂能、当升科技、金杯电工等公司受益。
4.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进步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上升速度超预期。
报告摘要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
目录
Contents
1新能源汽车总览: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中长期重视结构性机会
2
3
4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电池环节:中期电动化仍是主线,关注性价比与产品力提升带来的产业链机会
锂电材料环节:迈入供需松动阶段,把握核心成长、新技术与后周期投资机会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新能源汽车行业2022年秋季投资策略新成长的起点和周期的拐点太平洋证券研究院新能源团队刘强执业资格证书登记编号:S11905220800012022年9月9日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1.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中长期重视结构性机会复盘近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政策支撑是基础,产品升级是根本,电动&智能化双轮驱动是未来。2022年至今,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维持在20%以上,市场驱动阶段已然开启。从全球看,欧洲位于供给驱动阶段后期美国在政策支持力度提升下供给驱动加速演化。中期海外市场有望具备更高弹性,长期超额收益或将依靠优质产业链环节。2.中期电动化仍是主线,关注性价比与产品力提升带来的产业链机会1)国内动力电池需求在下游新能源汽车放量的带动下,中期高增速持续。随着供需格局持续演化,后续全面打开海外及储能市场是关键。2)上游成本压力高企背景下电池龙头企业阶段性承压,顺价+上游供需松动下龙头业绩拐点充分确认,龙头企业后续盈利能力持续提升。3)对于动力电池而言,体系、结构的创新是未来亮点,如麒麟电池、46体系等。3.锂电材料环节迈入供需松动阶段,把握核心成长、新技术与后周期投资机会正极方面,升级方向围绕提升比容量及电压两大主线进行,三元材料高镍化、高压化进程持续推进,新型磷酸盐系材料有望带动铁锂体系进一步升级;负极方面,短期限产限电背景下石墨化供需紧张,市场份额将进一步集中于龙头企业,中期产能结构性过剩,快充、硅基等高端产品有望带来高增速,长期储能高增带动钠电池体系发展,无定型碳有望迎来广阔成长空间;隔膜方面,设备瓶颈下紧平衡持续,中期供需格局较优,成本控制及产品开发能力积累为先,龙头企业已形成坚实壁垒;电解液方面,下半年供需格局松动,下行周期“剩”者为王,新型锂盐及添加剂加速渗透,六氟磷酸钠提上日程,打开远期成长空间。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市场驱动阶段,核心成长公司有望穿越周期;总体而言,行业结构性机会大于整体性机会;结构性机会主要集中于后周期、新技术方向,其中后周期机会源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能释放下对储能、补能及回收业务的驱动力,而新技术机会源于供需高峰下渗透率的快速提升,重视三方向机会:1)核心成长:按照壁垒高低投资(电池、资源、隔膜等),比亚迪、宁德时代、华友钴业、璞泰来、恩捷股份等公司受益;2)后周期:按照增速的弹性投资,需重视储能、回收等板块,派能科技、鹏辉能源、格林美等公司受益;3)新技术:按照渗透率提升速度投资,比如钠电池、4680、扁线等,鼎胜新材、华阳股份、亿纬锂能、当升科技、金杯电工等公司受益。4.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进步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上升速度超预期。报告摘要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目录Contents1新能源汽车总览: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中长期重视结构性机会234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电池环节:中期电动化仍是主线,关注性价比与产品力提升带来的产业链机会锂电材料环节:迈入供需松动阶段,把握核心成长、新技术与后周期投资机会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1.1结合我国历史发展路径以及当前欧美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路径大致可分为三阶段:(1)政策驱动阶段:这一阶段供给端:核心技术处于探索阶段,产品力相较于燃油车优势不足,产业链配套尚未充分形成,车企规模效应弱;需求端:消费者产品认知尚未形成,使用过程中痛点多,购买意愿不强。因此需要政策供需两端并举推出支持措施,这一阶段政策导向决定市场走向。(2)供给驱动阶段:在前期政策扶持下,传统车企开始电动化转型,同时新能源汽车初创企业进入市场,车企合力下新能源车型矩阵快速扩容,核心技术进步显著纾解用户使用痛点,政策支持力度延续,消费者在可选集扩大+使用体验提升+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购买意愿提升,这一阶段市场走向由产品升级力度和政策共同决定,高竞争力车企开始脱颖而出。(3)供需共振的市场驱动阶段:车企持续进行技术的迭代升级下,智能化成为重要的新议题;新能源汽车在性价比和产品力上进一步突破,消费者已经对于新能源车有充分的了解,主要基于更经济的使用成本以及更优的驾乘体验进行购买,新能源汽车市场触达范围进一步扩大,对政策依赖度较低,产品创新和差异化水平驱动市场走向。资料来源:太平洋研究院整理图1: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可大致划分为三阶段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路径演化: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政策驱动阶段供给驱动阶段市场驱动阶段政策支持驱动,供需两端并举;我国:2009-2019年;欧美:2018-2020年。产品显著升级,政策支持延续;我国:2020-2021年;欧美:2021年开启。技术迭代进入新阶段,下游需求全面打开;我国:2022年开启;欧美:即将/尚未进入。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1.2数据来源:中汽协、太平洋研究院整理图2:纵观我国新能源车市场发展:政策主导迈向需求主导(单位:万辆)复盘近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始于政策,兴于需求0.841.261.757.8534.0551.7079.40127.00124.20136.50353.31260.000%5%10%15%20%25%3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H1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万辆)渗透率2010-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体量小,政策支撑特征非常明显,新能源汽车基本政策逐步发布,政策补贴力度大,以保障供需两端需求增长。2015-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放量,但仍然主要依靠国家补贴及双积分政策驱动,渗透率提升速度加快,2020年突破5%大关,过渡到供给驱动阶段。2021-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产品全面升级+政策延续性下渗透率提升斜率增大,已突破20%大关,市场需求驱动。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1.2数据来源:中汽协、乘联会、太平洋研究院整理图3:近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复盘(单位:万辆)复盘近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政策支撑是基础,产品升级是根本,电动&智能化双轮驱动是未来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17/1/12017/2/12017/3/12017/4/12017/5/12017/6/12017/7/12017/8/12017/9/12017/10/12017/11/12017/12/12018/1/12018/2/12018/3/12018/4/12018/5/12018/6/12018/7/12018/8/12018/9/12018/10/12018/11/12018/12/12019/1/12019/2/12019/3/12019/4/12019/5/12019/6/12019/7/12019/8/12019/9/12019/10/12019/11/12019/12/12020/1/12020/2/12020/3/12020/4/12020/5/12020/6/12020/7/12020/8/12020/9/12020/10/12020/11/12020/12/12021/1/12021/2/12021/3/12021/4/12021/5/12021/6/12021/7/12021/8/12021/9/12021/10/12021/11/12021/12/12022/1/12022/2/12022/3/12022/4/12022/5/12022/6/12022/7/1EV乘用车PHEV乘用车渗透率2020年之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均处于政策驱动阶段,渗透率在5%上下波动;政策从供需两端同时提供支撑:——供给端:双积分政策;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等。——需求端: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年降);购置税减免;牌照优惠等。2020-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供给驱动阶段5%向20%突破的过程:(1)技术创新纾解痛点:高镍化等材料创新、宁德时代CTP&比亚迪刀片电池等结构体系创新,提升续航里程,推进油电平价;(2)自主车型产品矩阵完善:比亚迪汉开创国产高端轿车新潮流,DM系统推出提升性价比,推动替代。吉利、长安、长城、上汽等跟进布局新能源车型矩阵。2022年至今,渗透率维持20%以上,市场驱动阶段已然开启:(1)电动化路线升级持续:麒麟电池&4680体系、800V快充平台持续推出,进一步对标传统燃油车;(2)智能化路线崭露头角:蔚小理、问界、极氪等新车型引领智能平台升级,开启全新驾乘体验。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1.3数据来源:Marklines、太平洋研究院整理图4:欧洲主要市场同样已位于供给驱动阶段后期,传统品牌转型有望打开新空间全球视角——欧洲:位于供给驱动阶段后期,传统品牌转型将开启新空间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2018/1/12018/2/12018/3/12018/4/12018/5/12018/6/12018/7/12018/8/12018/9/12018/10/12018/11/12018/12/12019/1/12019/2/12019/3/12019/4/12019/5/12019/6/12019/7/12019/8/12019/9/12019/10/12019/11/12019/12/12020/1/12020/2/12020/3/12020/4/12020/5/12020/6/12020/7/12020/8/12020/9/12020/10/12020/11/12020/12/12021/1/12021/2/12021/3/12021/4/12021/5/12021/6/12021/7/12021/8/12021/9/12021/10/12021/11/12021/12/12022/1/12022/2/12022/3/12022/4/12022/5/1BEV销量PHEV销量渗透率注:此处取欧洲八国(德、法、英、意、西班牙、瑞典、挪威、葡萄牙)数据2020年前后,欧洲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由政策驱动,2020H2渗透率突破10%大关。同样依托考核约束+需求补贴的政策组合推广新能源汽车:(1)供给端:2018-2019年通过减排法案,2030年起要求乘用车比2021年碳排放水平减少37.5%;2020年修订《气候法》,将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目标调整为较1990年至少减少55%。通过罚款的方式保障实施。(2)需求端:主要国家通过集中补贴/置换补贴的方式对新能源汽车给予0.2-0.9万欧元不等的补贴支持。2021年至今,欧洲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步入供给驱动阶段,渗透率已突破20%。)政策延续:碳排放考核趋严+补贴力度维持支撑供需基本面;(2)头部车企积极扩充新能源车型矩阵:特斯拉保持强势,大众、戴姆勒、Stellantis等车企均推出新电动平台,开启新空间。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1.3数据来源:Marklines、太平洋研究院整理图5:美国政策支持力度提升,供给驱动有望加速演化全球视角——美国:政策支持力度提升,供给驱动加速演化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012345678910BEV(万辆)PHEV(万辆)渗透率2021H1美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大关,此前主要由特斯拉爆款效应带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福特、通用等车企跟进,Rivian等新势力积极布局市场,相对而言,政策驱动依赖度并不太强。2022年月《通胀削减法案》通过,7500美元的单车补贴较为可观,且限制有所松动,利好特斯拉、福特、丰田等高销量车企放量;后续随本土车企电动化矩阵进一步完善+欧日车企爆款车型引进,供给驱动阶段有望加速演化。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1.4数据来源:Marklines、第一电动、太平洋研究院测算图6:中长期内海外市场及产业链环节有望获得更大弹性(单位:万辆)全球空间展望:重视海外市场及产业链环节的结构性机会中期海外市场有望具备更高增速弹性,长期重视核心成长&新技术产业链。我们预计2023-2025年,市场驱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向50%渗透率迈进,欧美市场传统车企新能源车型矩阵快速扩容&政策支持力度延续,主要市场共振将带动全球销量增速维持40%左右的高增长水平;其中欧美市场在渗透率提升加速的背景下增速弹性更大,为龙头企业进一步出海打开空间;远期市场增速或将降至稳定水平,核心成长产业链、新技术产业链有望跑赢行业,获取超额收益,重视相关环节的结构性机会。-20.0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0.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E2023E2024E2025E中国(万辆)欧洲主要国家(万辆)美国(万辆)其他(万辆)yoy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目录Contents1新能源汽车总览: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中长期重视结构性机会234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电池环节:中期电动化仍是主线,关注性价比与产品力提升带来的产业链机会锂电材料环节:迈入供需松动阶段,把握核心成长、新技术与后周期投资机会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2.1国内动力电池需求在下游新能源汽车放量的带动下,中期高速增长。我们预计2022-2024年增速有望维持30%以上,主要由乘用车销量高增驱动。供需格局持续演化,后续全面打开海外及储能市场是关键。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市场共振、海内外扩张并举背景下,主要厂商扩产规划可观,通过切入储能及海外市场消化产能至关重要。国内电池龙头出海进程加速,宁德时代在绑定宝马、福特等优质海外客户的背景下推进欧洲与北美建厂进程,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紧随其后,陆续切入奔驰、大众等客户体系。电池核心龙头具备客户需求适配度高、制造水平先进且成本控制水平良好的优质产能,具有更强的竞争壁垒和确定性。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太平洋研究院测算注:测算考虑主要厂商海外客户及储能业务出货产能分配动力电池需求:中期高增速确定性较强,供需格局演化下新空间是关键表1:预计国内动力电池呈现供需共振的增长格局国内动力电池需求2022E2023E2024E国内动力电池需求预计(GWh)300.52403.00538.81纯电车型销量(万辆)504.11655.09883.99插混车型销量(万辆)134.00146.77140.39客车销量(万辆)5.006.007.00专用车销量(万辆)20.0030.0050.00主要厂商国内有效产能预计(GWh)362.89464.95594.75数据来源:GGII、太平洋研究院测算图7:中期国内动力电池需求有望高增长0%20%40%60%80%100%120%140%01002003004005006002020A2021A2022E2023E2024E国内动力电池需求(GWh)yoy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2.2上游成本压力高企背景下电池龙头企业阶段性承压,顺价+上游供需松动下龙头业绩拐点充分确认。2021H2上游资源端成本持续攀升,下游需求高增下供需错配格局持续演化,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盈利水平承压,2022Q1达到较低位置,随电池厂与下游客户商定价格联动机制,2022Q2龙头下游成本传导较为顺利,盈利水平修复明显拐点充分确认。其中:(1)宁德时代Q2实现毛利率21.85%,环比+7.37pct,净利率11.97%,环比+7.91pct;我们测算公司动力电池单位盈利水平恢复至0.07元/Wh以上的水平,环比+600%左右,大幅好转,规模效应与议价能力尽显;(2)亿纬锂能Q2实现归母净利8.38亿元,同比-1.18%,环比+60.77%,实现毛利率15.96%,环比+2.21pct;(3)孚能科技Q2实现归母净利润0.53~1.17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实现毛利率16.38%,环比+9.57pct。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太平洋研究院测算动力电池盈利:龙头业绩拐点充分确认图9: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业务盈利水平大幅回升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太平洋研究院整理图8:2022Q2电池龙头毛利率明显好转-10.00%-5.0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孚能科技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单位净利(元/Wh)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2.2从损益两端看后续走势,电池龙头企业盈利影响因素持续好转:(1)收入端:Q2顺价大规模落地有效对冲上游成本压力,后续随大储及部分动力客户顺价进一步落地,收入端错配程度持续降低;下游终端需求强劲,2022年8月新能源车批发渗透率已突破30%,龙头企业在技术加持下保持强议价能力;(2)成本端:上游压力减弱,我们测算三元与LFP的主材成本均于Q2初触顶回落,锂价高位波动但大幅向上可能性低,材料成本压力最大的时刻或已过去。因此,我们认为后续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电池龙头盈利水平将边际修复。同时在库存成本压力有效释放(Q1的高价库存基本已于Q2出清结转,Q3单位材料成本大概率降低)、上游供需格局松动(有望抑制主材成本快速上行)、关键原材料自供比率攀升的背景下,未来1年内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太平洋研究院测算动力电池盈利:龙头企业收入成本端均好转,后续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图10:我们测算上游供需格局松动下,主材成本压力已触顶回落(单位:元/Wh)数据来源:乘联会、太平洋研究院整理图11:下游终端需求强劲(单位:万辆)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5系NCMLFP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010203040506070EV乘用车PHEV乘用车yoy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2.3电动化升级预计仍是未来1-2年的主线。我们认为汽车智能化进程受固有技术瓶颈、政策限制等方面因素制约,取得颠覆性突破仍需在中长期实现,未来1-2年产业链新机遇预计仍集中于电动化方向,并持续围绕提升性价比和产品力两大主线展开,通过提升系统能量密度、优化工艺、系统升级降低度电成本,提升带电量和快充性能实现性价比与产品力的进一步升级。动力电池新技术——纾解里程焦虑与补能焦虑并举,持续推进电动化进程性价比产品力提升带电量及续航能力降低度电成本通过系统(材料&结构)综合升级实现系统能量密度升级及工艺改进优化驾乘体验,带来高于燃油车的产品价值进一步推动油电平价,提升性价比进一步提升安全性通过快充平台升级&新能源汽车两大升级方向降低补能用时资料来源:太平洋研究院整理图12:预计电动化进程仍将围绕提升性价比与产品力两大主线展开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2.3动力电池新技术——体系及结构创新是未来亮点,按渗透率提升速度投资麒麟电池4680电池✓4C快充✓负极:碳化、硅基负极性能、技术升级材料体系升级✓正极:高电压、高镍✓电解液:新型锂盐、多种添加剂✓CTP技术✓电池结构件:电池与车身结构合一催化✓能量密度255Wh/kg✓续航1000公里✓续航提升16%✓“无极耳”技术✓15分钟10%充电至80%性能、技术升级受益标的电池电池材料带动资料来源:太平洋研究院整理⚫对于动力电池而言,体系、结构的创新是未来亮点,如麒麟电池、46体系、扁线等,按照新技术渗透率提升速度投资。宁德时代、特斯拉、亿纬锂能、璞泰来、天赐材料、天奈科技等公司受益。图13:麒麟电池及4680电池作为体系、结构创新的代表,带来多元的新技术投资机会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2.3麒麟电池通过结构创新实现体积利用率、能量密度及续航里程的重大突破。根据宁德时代发布会,麒麟电池体积利用率突破72%,能量密度可达255Wh/kg,可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将于2023年量产上市。通过新结构件设置,麒麟电池性能全面升级。麒麟电池箱体内部基本取消所有横纵梁设计,通过设置多功能弹性夹层,集横纵梁、水冷板、隔热垫于一体,同时具备支撑、水冷、隔热、缓冲四大功能,提高集成效率,实现了续航、快充、安全、寿命、效率以及低温性能的全面提升。动力电池新技术——麒麟电池:结构创新实现性能全面提升资料来源:宁德时代发布会、太平洋研究院整理图14:麒麟电池通过结构创新实现续航、快充、安全、寿命、效率及低温性能的全面提升系统高集成(1)体积利用率实现72%+,能量密度可达到255Wh/kg;(2)Pack电芯容纳量提升,整车续航实现1000km+;(3)轻松实现800V电压平台,适配快充体系升级方向,10min快充至80%电量。(4)结构进一步简化,自动化程度提升降本潜力大。全方案适配(1)兼容铁锂与高镍三元材料体系,提供梯度方案;(2)推出平台化模块,按客户工况需求/车系调整;(3)多功能弹性夹层兼顾支撑、水冷、隔热、缓冲。续航里程和快充性能提升明显,纾解里程焦虑及补能焦虑。下游适配度大幅提升,规模效应显著。安全、寿命及低温性能全面提升。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2.3麒麟电池配套落地速度超预期,后续有望持续打开市场空间。2022年8月27日,宁德时代麒麟电池落地车型发布会成功举办,其中首发车型为极氪009,而另一款极氪001(主打智能化和个性化体验)则为全球首款搭载麒麟1000公里电池的车型,搭载麒麟电池的版本将分别于2023Q1、Q2交付/推出。同时公司与赛力斯共同宣布麒麟电池将落地问界系列新车型,其将全面搭载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极氪、赛力斯均已与公司签署五年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保障合作深度与供需联动。麒麟电池自发布到宣布量产车型落地仅用时65天,超市场预期,为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进程提供新的配套方案,有望借助合作企业的影响力与技术优势充分发挥示范效应,推动麒麟电池的进一步配套。麒麟电池预计未来与高镍/M3P材料搭配,产业链配套企业容百科技、德方纳米受益,而电池结构创新下和胜股份(宁德时代CTP电池托盘主供之一)、银轮股份(电池水冷板配套宁德时代)、银邦股份(冷却动力电池热管理铝热传输材料)受益。动力电池新技术——麒麟电池:快速推进配套落地打开后续市场空间资料来源:宁德时代官网、太平洋研究院整理图15:麒麟1000km电池全球量产首发配套极氪001图16:配套问界系列有望进一步发挥示范效应资料来源:宁德时代官网、太平洋研究院整理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2.346体系大圆柱电池以电芯标准化为抓手同时提升产品性价比与安全性。(1)通过精简零部件、降低Pack成本为后续降本创造空间,有望提升产品性价比;(2)通过圆柱封装形式的天然特性提升结构强度和热蔓延防范水平,产品安全性全面提高。基于46体系的大圆柱电池带动材料与结构体系的双重提升,直击续航里程与补能时间两大痛点。通过适配新型极片材料提高系统能量密度,搭载全极耳技术增强快充性能,基于CTC结构体系下电池包容量再提升,持续纾解里程焦虑和补能焦虑。动力电池新技术——46体系大圆柱电池:基于电芯标准化实现降本增效资料来源:特斯拉发布会、汽车电子设计、太平洋研究院整理图17:46大圆柱体系以电芯标准化为抓手,实现全面性能升级电芯标准化(1)精简零部件、提升装配效率,产线节拍速度+30%;(2)一致性高,良品率上限90%+,规模效应显著;(3)标准化+圆柱封装实现壳体强度提升和热失控防范。体系升级(1)适配高镍+硅碳/石墨正负极材料体系:实现单体能量密度280Wh/kg以上;(2)搭载全极耳技术:内阻减小,快充性能提升,15-20min充至80%;(3)基于CTC结构体系,电池包容量+15%。降本效应显著,性价比提升;产品安全性进一步升级。续航里程与快充性能提升,持续纾解里程焦虑和补能焦虑。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2.346体系具备高通用性、高安全性和高一致性特征,率先实现成熟量产并导入下游客户的企业率先受益。当前以特斯拉为首的主机厂及配套电池企业基于大圆柱体系的优良特性,已开展大规模的研发推广布局。海外以日韩电池企业为代表的龙头厂商已围绕特斯拉4680电池进行全面产能规划布局,其中特斯拉自有工厂LGES预计可在2023年实现批量生产。特斯拉、LGES、松下等海外企业受益。国内企业目前亿纬锂能布局最为领先。当前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及比克电池均对大圆柱电池进行深度布局,亿纬锂能近期已完成中试线下线,预计2022年底建成20GWh产能,坚定推进大圆柱路线,进度超预期,下游需求放量下有望率先受益。动力电池新技术——46体系大圆柱电池:海内外龙头大规模布局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汽车电子设计、北极星储能网、太平洋研究院整理表2:海内外龙头企业均积极布局大圆柱电池研发生产企业新近进展特斯拉2022Q3在德州超级工厂开始生产4680电芯,预计在2022年底前超过加州弗里蒙特的加藤试验线的产能。预计2023年开始全面放量。松下已向特斯拉发送第一批4680样品电池,并于2022年5月在日本开始试生产,预计2023年实现产业化,2023年4月1日起进入大规模量产作业,届时可供应特斯拉预计每年10GWh的容量。LGES在IPO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将在韩国梧仓工厂扩建4680电池产能,计划2022-2023年量产,2025年达到22GWh。SDI在天安建设其4680试验线,随后将在马来西亚进行批量生产。宁德时代2022年9月9日与宝马集团宣布达成一项长期协议,从2025年开始,宁德时代将为宝马集团“新世代”车型架构的纯电车型供应直径为46毫米的新型圆柱电池,预计将在位于中、欧的两座电池工厂生产,每座工厂年配套产能高达20GWh。亿纬锂能在荆门规划建设20GWh大圆柱电池产能,并布局了4680和4695两款大圆柱电池,预计2022年底产能建设完成。2022年8月5日宣布首件搭载自主研发46系列大圆柱电池的系统产品在研究院中试线成功下线,预计2023年产能充分释放,2024年将达到40GWh。比克电池全极耳技术大圆柱动力电池已经进入样品批量生产阶段,开发进度以及送样结果符合预期。预计2023年量产。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2.3底层性质决定性能:快充性能优异、安全性具有先天优势、低温性能更好、放电可以到0伏、储存运输安全。能量密度满足商业化要求:中科海纳、宁德时代等龙头的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已经达到140-160Wh/kg水平。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接近磷酸铁锂水平,在对质量和能量密度不十分敏感的储能、低速车、两轮车等领域具备商业化机遇。成本相对锂电池降低空间在30%-40%以上,主要降本环节是正极和集流体:1)钠资源储备丰富,正极上游材料价格低廉且稳定;2)电池正负极集流体均可使用价格便宜的铝箔;3)结构与锂电池高度接近,生产流程相似可以共线。电池新技术——钠离子电池:新体系带来新优势图19:钠电池正极和集流体是主要降价环节资料来源:太平洋研究院整理图18:钠电池在放电性能、安全性及低温性能上优势明显0%20%40%60%80%100%120%钠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LFP)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集流体其它装配物料数据来源:太平洋研究院测算质量能量密度体积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工作温度区间安全性放电性能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现状水平)✓充电倍率、安全性具有先天优势✓能量密度指标已具备经济性✓循环寿命理论上限高✓与锂电池结构高度接近,生产流程相似✓钠资源储备丰富,正极材料价格低廉且稳定✓正负极集流体均可使用价格便宜的铝箔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2.32022年是钠电池产业化0-1质变的关键节点。核心需求驱动力:1)锂资源成本高企+国内储量相对较低背景下,低成本&高可得性的钠离子电池受到各主体关注;2)新能源发电占比显著进一步渗透瓶颈已经显现,迫切需要储能配合同调发展。钠离子电池的产品特性与储能场景要求高度贴合,同时成本显著降低的潜力使其更加受到关注。电池新技术——钠离子电池:2022年为产业化质变关键节点0102030405060708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1980s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3202420252026CNKI新发表文献:“钠离子”需求预测(GWh)进入2010年代,二次电池需求扩大,钠电池重回研究热点关注范围。十年积累,关键技术突破基本完成。高锂价刺激替代方案需求;储能关键场景爆发。需求拉力+技术推力结合,2022成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0-1的关键起跑点。预测:储能、两轮车、动力等关键应用场景空间潜力大,钠离子电池凭借成本优势快速找到市场切入点。数据来源:CNKI、太平洋研究院整理2022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70-80年代,与锂离子电池研发时点相近。但负极材料嵌钠能力较弱,和能量密度较低成为钠离子电池商业化的瓶颈。便携式电子产品爆发,1990年代起锂电池率先找到引用场景开跑,钠电池被“雪藏”。图20:钠离子电池研发历程复盘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2.3新技术从0到1,技术研发&投产领先的企业率先受益。以宁德时代为首,多家龙头已经公布钠离子电池的技术路线、关键性能、进展和产能规划。投产以中科海纳最为领先,与已经进行2000吨正极和负极的产线试生产,配合电芯生产线预计2022年底将会有钠离子电池商业产品正式下线。宁德时代(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强华阳股份(与中科海纳深度合作研发)、传艺科技(投产进度领先)受益。电池新技术——钠离子电池:关注研发及投产进度领先的企业公司技术路线能量密度Wh/kg产能规划宁德时代(第一代钠离子电池)普鲁士白正极材料160已经开始进行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布局,计划于2023年形成基本产业链。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将突破200Wh/kg。中科海钠O3层状正极材料,软碳负极材料145华阳股份与中科海钠共同成立钠离子电池2000吨正极、2000吨负极的合资公司,于2021年投产,2022年底将有1GWh产能的电芯生产线投产;中科海钠与三峡能源、共同建设钠离子电池规模化量产线,规划产能5GWh,分两期建设,一期1GWh将于2022年正式投产钠创新能源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硬碳负极1202022年完成3000吨正极材料和5000吨电解液的投产,可以满足1GWH的电芯的产能,预计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公司将分期建设8万吨的正极材料,产能可以满足50GWH的需求传艺科技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145本次钠离子电池项目一期2GWh产能拟于2022年年底前完成厂房及中试线的建设施工和产品中试,并于2023年初完成2GWh产能的投产。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太平洋研究院整理图21:钠电池产业链深度、广度同样可观表3:国内厂商积极布局钠电池产业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太平洋研究院整理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目录Contents1新能源汽车总览: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中长期重视结构性机会234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电池环节:中期电动化仍是主线,关注性价比与产品力提升带来的产业链机会锂电材料环节:迈入供需松动阶段,把握核心成长、新技术与后周期投资机会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3.1电动化升级进程中结构创新存在固有瓶颈。在汽车电动化升级进程中,降低度电成本(提升性价比)、提升续航里程(提升产品力)由材料与结构体系的升级实现。随宁德时代CTP、比亚迪刀片电池等结构创新的落地,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持续提升,但结构创新只能使得电池组能量密度接近既定材料的理论水平,。正极材料新技术主要围绕提升比容量和能量密度研发。锂电材料体系中正极比容量较负极更低,结合木桶效应,提升正极能量密度具备更优的边际效果,一方面,在确保成本提升可控的前提下,正极能量密度提升有望带动度电成本下行,促进油电平价;另一方面,续航里程的上限仍取决于电池材料体系,在当前中高端车型角逐更高续航里程(600km+)的阶段,正极能量密度提升或为竞争的胜负手。由于能量密度=比容量充电截止电压,因此正极材料新技术同样围绕这两大主线。正极:升级方向围绕提升比容量及电压两大主线进行资料来源:太平洋研究院整理性价比产品力提升带电量及续航降低度电成本提升正极材料能量密度持续推动油电平价,并提升驾乘体验&高镍化提升比容量高压化(单晶化、掺锰等)提升截止电压图22:正极围绕两大主线进行升级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3.1三元正极高镍方案与中镍高电压方案持续推进,各具备性能优势与市场空间。高镍化与高压化分别通过采用比容量更高的材料、提高充电截止电压提升能量密度,后者为减缓高电压所带来的循环性能下降、正极材料表面重构等负面效应,技术上往往采用单晶化、包覆等方式进行处理。当前头部企业引领、欧美国家路线偏好的背景下,高镍化进程加速,以容百科技、当升科技为代表的高镍龙头企业已实现8、9系产品批量导入;2022年以来在镍价高企的背景下,中镍高电压路线凭借镍材料及加工制造成本方面的优势而获得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企业的青睐,以振华新材、长远锂科为代表的中镍高电压龙头出货增幅显著。后续随镍价回落,高镍性价比将持续回升,技术及客户资源领先的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受益;快充化延续背景下,高电压路线机遇仍存,产品及工艺储备深厚的振华新材、长远锂科受益。正极:三元材料高镍化、高压化进程持续推进资料来源:鑫椤锂电、太平洋研究院整理0%10%20%30%40%50%2019202020212022H1高镍渗透率图23:近年国内高镍渗透率提升速度加快0%20%40%60%80%100%20192021单晶三元CR5三元材料CR5图24:单晶三元制备壁垒更高,竞争格局更优资料来源:鑫椤锂电、太平洋研究院整理企业主要产品类型最新进展容百科技高镍与宁德时代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其高镍三元材料主供当升科技高镍及中镍Ni90产品已成功导入欧美著名电池生产商,Ni93产品已批量供货国际高端电动汽车产业链巴莫科技高镍2022H1超高镍NCMA出货万吨以上,导入国际知名品牌车企长远锂科中镍高电压两款高压型中高镍批量导入快充车型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太平洋研究院整理表4:三元龙头企业高镍/高压化进程较快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3.1新型磷酸盐系材料(典型的是磷酸锰铁锂)在保持传统铁锂正极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与传统铁锂正极材料相似,材料为橄榄石结构,且具有优良的元素稳定性,安全性与热稳定性俱佳,较三元材料有明显优势。材料通过引入锰离子等方式,电压平台从3.4V左右提升至4V以上,从而有效提升能量密度;相同条件下理论能量密度提升15%-20%,生产成本预计提升10%左右,单瓦时成本持平或略降,有效维持了传统铁锂体系的性价比优势。磷酸锰铁锂循环性能、倍率性能较传统铁锂体系有所不足,但可通过碳包覆、纳米化、补锂剂添加等手段改善电导性能和循环寿命,尚存较大优化空间。且锰铁锂路线同样存在多种优化方向,如宁德时代M3P电池预计将在锰铁锂体系基础上再进行元素掺杂,实现低温性能、充放电性能等方面的优化。在量产推广过程中,前瞻布局充分且产业化能力强的企业更有希望通过掺杂、包覆、颗粒纳米化等改性技术或添加补锂剂等手段弥补锰铁锂体系短板,提升锰铁锂材料性能,并通过快速大规模产业化保障材料性价比优势,从而率先享受技术推广红利。技术领先、产能建设进程快的德方纳米受益。正极:新型磷酸盐系材料有望带动铁锂体系进一步升级资料来源: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太平洋研究院整理图25:宁德时代基于新型磷酸盐系材料的M3P实现升级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太平洋研究院整理企业产品最新进展宁德时代M3P电池已量产,预计2023年陆续应用上量德方纳米新型磷酸盐产品曲靖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项目预计Q4投产,有望导入宁德时代体系湖北万润磷酸锰铁锂产品研发中表5:铁锂龙头企业新型磷酸盐系产品配套放量在即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3.2石墨化自供率较高的龙头企业能够具备更高的负极有效产能,竞争格局将进一步集中于龙头。璞泰来、杉杉股份等公司受益。负极:石墨化供给持续紧张,市场份额将进一步集中于龙头企业图26:预计2022年-2023年石墨化供给持续紧张表6:璞泰来、杉杉股份等龙头企业石墨化自供率持续提升-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202020212022E2023E石墨化需求石墨化产能•需求方面,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预期,叠加储能出货量快速增长,带动上游负极材料需求旺盛。•供给方面,全国限电限产政策限制了高能耗的石墨化环节产能释放,同时产能新建需要半年至1年的周期,预计2024年之前石墨化供需将持续偏紧。自供率高低61%70%+2021CR52022ECR5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太平洋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太平洋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太平洋研究院整理202020212022E2023E2024E璞泰来自供率62.50%73.33%86.67%92.00%92.00%杉杉股份自供率35.00%35.00%64.67%64.67%82.33%中科电气自供率67.31%38.04%66.90%72.83%67.83%贝特瑞自供率8.00%28.39%37.75%54.60%60.82%图27:行业竞争格局将进一步集中于一体化龙头企业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3.2从中期来看,中低端负极产能过剩,而快充、硅基负极等高端产品供不应求,将逐渐形成产能结构性过剩的供需格局。率先突破技术壁垒、实现起量的主材及辅材公司有望充分享受技术溢价获得超越行业的高增速,杉杉股份、璞泰来、贝特瑞、天奈科技等公司受益。负极:产能结构性过剩,快充、硅基等高端产品有望带来高增速<10%>90%快充、硅基等高端产品占比低、中端产品占比•从行业整体看,据高工锂电,2022年以来国内规划的负极材料产能已超过400万吨,而预计2025年我国负极材料需求量不到150万吨。•从产品结构看,随着下游整车及电池技术在的不断升级,对于快充、硅基等高端负极材料的需求持续提升,其中硅基负极随着4680电池的大规模量产,有望在2023年迎来爆发。预计2025年全球硅基负极需求量将达到20万吨,而目前国内硅基负极产能仅在千吨级。高端产品占负极总产能比例不到10%,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有望成为快速增长点。数据来源:高工锂电、太平洋研究院整理图28:负极材料产能结构性过剩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3.2负极:产能结构性过剩,快充、硅基等高端产品有望带来高增速表7:国内规划硅基负极产能合计20万吨左右,预计将在2023-2024年大规模释放公司目前产能情况产能规划璞泰来硅氧:2020年在溧阳有中式线,产能逐渐会到千吨级别,明后年会有3-4千吨的产能。硅碳:约2000-3000吨。硅碳:筹划中式线当中,预计年会根据客户的需求筹建量产产能。贝特瑞2022年-2023年:5000-6000吨出货量。2022年投建1.5万吨新产能,预计2023年底投产,2024年产能约2万。总共产能布局约4万吨。杉杉股份硅氧:批量供应消费电子和电动工具客户,纯体产能约300吨,混体小几千吨,并已通过动力电池客户的认证和测试。硅碳:小几千吨,上海+包头产线共3000-5000吨产能。宁波4万吨硅基负极产能规划,一期1万吨已经在建设,预计2023年底投产。凯金能源已建有新型硅基负极材料小试研究和中试开发生产硬件平台,同时建有年产300吨的生产线,目前已经实现对宁德时代等知名客户的批量出货。“年产5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建设项目”项目配有硅基负极材料生产线。翔丰华硅碳负极处于中试阶段,并已具备产业化条件。石大胜华2022年1000吨/每年负极项目仍处在试生产阶段。2021年12月公告山东2万吨硅基负极建设项目,建设期24个月,计划2023年12月投产;2022年5月公告四川3万吨硅基负极建设项目,建设期24个月,预计2024年4月投产。硅宝科技2019年公司建成50吨/年硅碳负极材料中试生产线。2021年11月公告四川1万吨硅基负极建设项目,第一期在30个月内完成建设投产,第二期在第一期项目完成后12个月内完成建设投产。新安股份中试工程已完成设备安装,进入试生产前准备阶段。道氏技术碳材料项目二期计划建设规模5万吨硅碳负极材料。广汽集团广汽规划自建“海绵硅负极电池”产线。杰瑞股份厦门一期,硅碳纯品100吨、氧化亚硅纯品500吨,硅基复合极6000吨。天水二期,硅碳纯品300吨,氧化亚硅纯品900吨,硅基复合负极12000吨。国轩高科目前已具备5000吨硅碳负极材料的生产能力。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太平洋研究院整理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3.2钠电储能理论经济性较优,后续随储能市场放量,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无定形碳负极材料适配钠电池,市场空间广阔。软、硬碳技术各具优势,率先实现产业化的企业有望收获第二增长曲线杉杉股份贝特瑞、华阳股份等公司受益。负极:储能高增带动钠电池体系发展,无定型碳有望迎来广阔成长空间•目前已有多家企业进入钠电池负极材料赛道,参与者主要包括负极企业(如杉杉股份、璞泰来、贝特瑞、中科电气、翔丰华等);校企合作团队(如天目先导);跨界企业如鹏辉能源、宁德时代、万润新能等,基本采取硬碳路线。•其中华阳股份与中科海纳合作,独创“无烟煤技术”,通过裂解无烟煤得到软碳材料,使软碳的储纳容量能够达到220mAh/g、具备较高循环稳定性,且高温下也能保持良好的无序性,具备更高性价比。✓更强的储钠能力•较多的纳米孔•更大的层间距•可逆比容量约为410mAh/g×首次库伦效率较低硬碳软碳钠电池负极—无定形碳×成本较高•树脂基硬碳成本较高•生物质硬碳产能率较低•首次库伦效应低于80%✓具备储钠功能•含有无规则孔道结构✓更高的性价比•产业化的重要阻力之一•更高的电子导电性•更高倍率性能•成本较低廉×结构不稳定•高温下容易石墨化•不可逆容量大•“无烟煤技术”可改善“钠电池负极”赛道321654性能更理想性价比更高•与华阳集团联手打造2000吨钠离子负极基地•参股成都佰思格,已量产多种硬碳产品•已具备中试生产条件并即将投产运行•硬碳研发项目处于中试阶段。•高性能硬碳负极材料在相关客户测试中。•已有可用于钠离子电池的负极。传艺科技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太平洋研究院整理图29:钠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包括硬碳和软碳图30:多家企业开始布局钠电池负极材料资料来源:太平洋研究院整理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3.3隔膜:设备瓶颈下紧平衡持续,中期供需格局较优数据来源:鑫椤锂电、太平洋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太平洋研究院测算注:考虑海外出货及收得率00.20.40.60.811.21.41.61.8湿法隔膜(元/平方米)2022E2023E2024E国内隔膜需求预计(亿平)64.0185.11113.15国内隔膜有效产能预计:恩捷股份35.0049.0065.00星源材质9.3515.0018.00中材科技10.0018.0025.50其他厂商18.7023.2043.00隔膜有效供给预计(亿平)69.4094.68136.35设备瓶颈下隔膜紧平衡持续,慢扩产节奏下中期供需格局预计较优。由于核心设备(流延、挤出等工段设备)依赖进口,上游机械厂产能有限,到货周期长;且设备固有调试时间也较长造成行业整体产能扩张受限,核心厂商主要通过提车速、扩幅宽等技改方式边际提升产能。后续由于上游设备产能扩张速度慢、国产替代进程尚早等因素,预计2023年隔膜紧平衡持续,2024年逐步放缓,中期供需格局较优。图31:供需紧平衡下湿法隔膜价格维持高位表8:预计2022-2023年国内隔膜市场紧平衡持续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3.3隔膜:成本控制及产品开发能力积累为先,龙头企业已形成坚实壁垒数据来源:鑫椤锂电、太平洋研究院整理资料来源:壹石通招股书、《锂离子用聚乙烯隔膜改性及其性能研究》、太平洋研究院整理表9:涂覆膜实现性能全面升级,技术壁垒更高隔膜种类性能特性基膜厚度、透气性相对于涂覆膜更薄、更好无机涂覆膜(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氧化镁、勃姆石)与基膜相比耐热性提升、水分含量低、抗穿刺能力强,安全性能提升有机涂覆膜(PVDF、PMMA、PAN)与基膜相比极片与隔膜粘结性更强,电池硬度提升,耐热性和抗氧化性提升安全性能、寿命提升功能性多层涂覆膜(陶瓷-AFL、陶瓷-PVDF)与基膜相比提升耐热性和粘结性,同步提升安全性和寿命功能性多层涂覆膜(陶瓷-芳纶)相较于基膜耐热性高、水分含量低,重量轻;安全性能提升当前龙头企业已凭借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与全面的产品方案形成坚实壁垒。隔膜生产涉及大量的Know-How环节,降本曲线在工艺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阶段将陡峭化,且随下游需求对于安全性新体系适配要求的提升,厂商对客户开发需求的响应能力至关重要,行业龙头企业具备完善的专利布局(恩捷股份具有LG、Celgard的全面涂覆专利授权、星源材质具有LG的专利授权)、深厚的设备设计与调试积累以及优质的客户储备,已形成较为全面的坚实壁垒,业绩确定性强。核心龙头企业恩捷股份、星源材质受益。-1-0.8-0.6-0.4-0.200.20.40.60.811.2202020212022Q12022Q2恩捷股份星源材质中材科技图32:龙头企业工艺积累与产品结构俱佳,单平净利差距明显(单位:元/平米)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3.4⚫上半年价格剧烈波动,周期性属性充分体现,下半年供需格局松动,进入盈利承压的下行阶段,预计低谷期将持续到2024年之后。⚫下行周期中,成本控制能力是关键。一体化深度布局的行业龙头有望穿越周期,在低谷期进一步扩大市占率。天赐材料、新宙邦等公司受益。电解液:下半年供需格局松动,下行周期“剩”者为王图34:2021-2022H1主要龙头毛利率均超过20%,有望通过一体化成本优势穿越周期0%10%20%30%40%50%60%70%80%90%02040608010012014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E2023E2024E国内有效产能国内电解液需求(万吨)国内电解液需求YOY国内电解液有效产能YOY-20%-10%0%10%20%30%40%50%60%70%80%20182019202020212022H1天赐材料新宙邦多氟多石大胜华盛新锂能20%毛利率图33:预计此轮电解液低谷期将持续到2024年之后2022-2024年电解液有效产能增速大于电解液需求增速,供需结构松动,行业进入“低谷期”行业龙头天赐材料、新宙邦通过一体化布局在上一轮低谷期仍能保持超越同行的盈利水平,在此轮周期低谷也有望平稳穿越。各环节龙头均已进行一体化布局,在上行周期取得了超越同行的盈利水平。数据来源:Wind、太平洋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太平洋研究院整理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3.4受4680电池、麒麟电池等下游新技术带动,新型锂盐LiFSI及多种添加剂渗透率加速提升。看好具备更强研发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量产能力的电解液龙头企业。电解液:新型锂盐及添加剂加速渗透,看好电解液龙头企业未来成长0%2%4%6%8%10%12%012345678920212022E2023E2024E2025ELiFSI全球需求量(万吨)三元电池LiFSI占比名称缩写主要功能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电化学稳定性好、高低温性能好、不易水解、电导率高、可形成稳定的SEI膜且阻抗小,可改善动力电池循环性能。可作为三元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添加剂,或电解质。二草酸硼酸锂FEC高温性能好,热稳定性高,促进形成较稳定的SEI膜,但是低温性能较差、吸湿性较强。二氟磷酸锂VC作为成膜添加剂和过充电保护添加剂,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和防气胀功能,可提高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表10:LiFSI电化学稳定性优异,FEC、VC是良好的成膜添加剂图35:全球LiFSI需求量和添加比例有望持续提升新型锂盐及添加剂能有效弥补硅基负极、钠离子电池在首次库伦效应、导电性、稳定性方面的短板,未来将成为关键环节。资料来源:太平洋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Marklines、太平洋研究院整理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3.4电解液:新型锂盐及添加剂加速渗透,看好电解液龙头企业未来成长表11:电解液龙头积极扩产LiFSI,天赐材料行业领先表12:多家布局FEC、VC产能,规划产能集中于龙头企业公司VC产能情况在建产能天赐材料1000吨5万吨华盛锂电3000吨6000吨永太科技5000吨2.5万吨公司FEC产能情况在建产能天赐材料-1.3万吨华盛锂电2000吨3000吨永太科技3000吨5000吨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太平洋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太平洋研究院整理公司LiFSI产能情况在建产能天赐材料6000吨左右14万吨左右新宙邦2400吨-多氟多1600吨左右15万吨左右永太科技2000吨左右2万吨左右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0246810121416182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2023E2024E2025E2026E六氟磷酸钠需求量(吨)产值(亿元)3.4⚫受储能需求带动,降本空间更大、资源更充足的六氟磷酸钠已被国内企业提上日程。⚫六氟磷酸钠产线可由六氟磷酸锂产线柔性切换,看好具备更强量产能力和技术积累丰富的六氟磷酸锂龙头企业。天赐材料、多氟多等公司受益。电解液:六氟磷酸钠提上日程,打开远期成长空间图37:未来六氟磷酸钠需求量有望持续提升产业化较容易稳定性较好制备工艺与六氟磷酸锂相似价格相对便宜六氟磷酸钠数据来源:Marklines、太平洋研究院整理图36:钠离子电池电解液体系与锂离子电池相似,六氟磷酸钠是目前最有希望实现产业化应用的锂盐。资料来源:太平洋研究院整理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3.5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市场驱动阶段,核心成长公司有望穿越周期;总体而言,行业结构性机会大于整体性机会;结构性机会主要集中于后周期、新技术方向,其中后周期机会源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能释放下对储能、补能及回收业务的驱动力,新技术机会源于供需高峰下渗透率的快速提升。重视三方向机会:1)核心成长:按照壁垒高低投资(电池、资源、隔膜等),比亚迪、宁德时代、华友钴业、璞泰来、恩捷股份等公司受益;2)后周期:按照增速的弹性投资,需重视储能、回收等板块,派能科技、鹏辉能源、格林美等公司受益;3)新技术:按照渗透率提升速度投资,比如钠电池、4680、扁线等,鼎胜新材、华阳股份、亿纬锂能、当升科技、金杯电工等公司受益。资料来源:Wind、太平洋研究院整理;注:收盘价日期为2022年9月9日,“未评级”公司数据来自Wind一致预期投资建议:关注中周期变化,重视三方向机会表13:受益标的估值信息表公司代码公司名称评级收盘价(元)EPSPE2022/9/92022E2023E2024E2022E2023E2024E300750.SZ宁德时代买入452.2210.2016.4122.4144.327.620.2002594.SZ比亚迪买入279.703.647.1910.1176.838.927.7603799.SH华友钴业未评级76.983.605.497.1821.414.010.7603659.SH璞泰来未评级63.702.133.084.1329.820.715.4002812.SZ恩捷股份买入188.205.217.6411.8336.124.615.9300014.SZ亿纬锂能买入94.511.603.355.2859.128.217.9300073.SZ当升科技买入78.613.985.496.4519.814.312.2600348.SH华阳股份未评级19.492.472.702.857.97.26.9603876.SH鼎胜新材未评级61.002.423.484.3725.217.514.0002533.SZ金杯电工未评级7.190.690.921.2210.57.85.9688063.SH派能科技买入442.005.6310.8215.5478.540.928.4300438.SZ鹏辉能源买入90.611.562.092.8358.143.432.0002340.SZ格林美未评级8.590.330.480.6225.918.013.7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4.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进步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上升速度超预期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1、行业评级看好:我们预计未来6个月内,行业整体回报高于市场整体水平5%以上;中性:我们预计未来6个月内,行业整体回报介于市场整体水平-5%与5%之间;看淡:我们预计未来6个月内,行业整体回报低于市场整体水平5%以下。2、公司评级买入:我们预计未来6个月内,个股相对大盘涨幅在15%以上;增持:我们预计未来6个月内,个股相对大盘涨幅介于5%与15%之间;持有:我们预计未来6个月内,个股相对大盘涨幅介于-5%与5%之间;减持:我们预计未来6个月内,个股相对大盘涨幅介于-5%与-15%之间投资评级说明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资料来源:网络销售人员职务姓名手机邮箱全国销售总监王均丽13910596682wangjl@tpyzq.com华北销售总监成小勇18519233712chengxy@tpyzq.com华北销售韦珂嘉13701050353weikj@tpyzq.com华北销售刘莹15152283256liuyinga@tpyzq.com华北销售董英杰15232179795dongyj@tpyzq.com华北销售常新宇13269957563changxy@tpyzq.com华东销售总监陈辉弥13564966111chenhm@tpyzq.com华东销售徐丽闵17305260759xulm@tpyzq.com华东销售胡亦真17267491601huyz@tpyzq.com华东销售李昕蔚18846036786lixw@tpyzq.com华东销售周许奕021-58502206zhouxuyi@tpyzq.com华南销售总监张茜萍13923766888zhangqp@tpyzq.com华南销售副总监查方龙18565481133zhafl@tpyzq.com华南销售张卓粤13554982912zhangzy@tpyzq.com华南销售张靖雯18589058561zhangjingwen@tpyzq.com华南销售何艺雯13527560506heyw@tpyzq.com华南销售李艳文13728975701liyw@tpyzq.com华南销售陈宇17742876221cheny@tpyzq.com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资料来源:公司公告研究院中国北京100044北京市西城区北展北街九号华远·企业号D座投诉电话:95397投诉邮箱:kefu@tpyzq.com重要声明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有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编号13480000。本报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负责准备本报告以及撰写本报告的所有研究分析师或工作人员在此保证,本研究报告中关于任何发行商或证券所发表的观点均如实反映分析人员的个人观点。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我公司及其雇员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本报告版权归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任何人使用本报告,视为同意以上声明。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出奇宁静致远THANKSFORWATCHING2018.12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