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计算机团队2022年7月12日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仅供机构投资者使用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分析师:刘泽晶SAC NO:S1120520020002邮箱:liuzj1@hx168.com.cn新能源IT系列(九)储能IT:百亿市场亟待解锁核心逻辑信息化赋能储能系统,产品底座数字化程度提升。未来的储能系统功能应归纳为“自我感知、自我响应、对电网更加友好”。电池储能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等主要性能指标对储能系统成功商业化部署至关重要;云、大数据、AI、边缘计算等技术全面赋能储能系统的安全、运维以及运行经济效益成为趋势。数字化/信息化赋能储能系统,PCS、BMS和EMS作为基础底座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目前可见BMS/EMS向数据赋能、智能化、平台化、云化发展,PCS也更加强调自主智能、数据打通、协同运行等。各厂商纷纷发力智能/智慧储能,提升产品数字化的智能化程度。信息化赋能储能场景,场景联动构建能源互联网。源、网侧:电力交易市场加速推进,提升经济收益是储能主体的核心诉求。以风光配储新能源电站为例,储能EMS与发电预测、电力交易形成联动,在满足电网调度控制需求的前提下,一方面一体化数据打通和协同能够帮助电站形成更合理的储能充放电策略,在交易市场获得更有利的交易价格,直接提升储能收益;另一方面储能EMS综合考虑电池系统各类参数,进行优化运行策略和控制策略的设计以减少控制成本。用户侧:储能参与节能管理,助力工商业/园区峰谷套利,减少电费;虚拟电厂、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将成为储能信息化的重要落地场景。数字化深度赋能能源变革,伴随储能系统更加智能化、数字化,储能场景更加复杂化,“源-网-荷-储”交流互动常态化,储能爆发将为能源IT带来新的增量,我们预计,储能信息化市场未来规模将占到储能市场规模的10%-15%。投资建议:核心推荐东方电子&朗新科技&国能日新,受益标的还包括南网科技等。风险提示:1)政策落地不及预期;2)新能源建设不及预期;3)储能技术发展不及预期;4)市场系统性风险等。1目录201 千亿储能赛道乘风而起02 储能信息化百亿市场亟待解锁03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01千亿储能赛道乘风而起3能源供给方式变革能源配置方式变革能源消费&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可再生和分布式能源大规模接入大范围优化配置和统筹平衡供应商&消费者双重身份;低碳化&智慧化的服务1.1 能源供给结构性变革:清洁能源大规模装机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