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1证券研究报告工业/基础材料全产业链剖析,挖掘零碳建筑王者华泰研究建筑与工程增持(维持)建材增持(维持)研究员方晏荷SACNo.S0570517080007SFCNo.BPW811fangyanhe@htsc.com+(86)75522660892研究员黄颖SACNo.S0570522030002SFCNo.BSH293huangying018854@htsc.com+(86)2128972228研究员张艺露SACNo.S0570520070002zhangyilu@htsc.com+(86)1063211166行业走势图资料来源:Wind,华泰研究重点推荐股票名称股票代码目标价(当地币种)投资评级鸿路钢构002541CH56.12买入精工钢构600496CH5.28买入苏文电能300982CH52.47买入中国建筑601668CH9.28买入北新建材000786CH43.09买入资料来源:华泰研究预测2022年6月12日│中国内地深度研究建筑节能专题三:光伏建筑、钢结构、节能服务发展潜力大我们在6月9日发布的《建筑节能专题二:零碳建筑开启进程》中已对我国建筑碳排放现状、零碳建筑发展所处阶段及未来发展路径进行阐述分析,本篇报告作为《专题三》进一步梳理零碳建筑产业链各环节,并选取政策力度、市场空间、行业利润率、竞争格局等维度进行横向比较,综合来看,我们认为从建筑建材企业受益角度判断,各环节排序如下(括号内为预估“十四五”行业需求CAGR):光电玻璃(20%)>节能玻璃(20%)>遮阳材料(15-20%)>钢构制造(10-15%)>节能服务(10-15%)>光伏建筑施工(0-5%),重点推荐鸿路钢构、精工钢构、苏文电能、中国建筑、北新建材。装配式对减碳贡献较小,但政策推广目标明确,钢构制造受益弹性大装配式领域在较为明确的政策目标下,对于施工环节主要是工艺替代,不构成增量市场,但构件制造行业则是装配式模式带来的新增环节,有望迎来千亿级增量市场,其中钢构制造行业受益弹性大。21年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为7.0%,在公建投资需求转暖及替代PC的驱动下,我们预计“十四五”市场需求年均增速10-15%左右。从供给端看,虽然钢构制造行业壁垒不高且毛利率较低,但管理瓶颈制约中小企业规模扩张意愿,龙头具备成本和规模交付的优势。装配式装修当前无全国层面针对性政策目标,需求尚未大幅增长,玩家刚刚起步,行业不成熟,且尚无统一的产品标准。改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是建筑运营节能重要手段虽然《通用规范》具有全文强制性,但一方面标准提升针对的是建筑各结构综合性能,存在一定权衡选择空间,且仅涉及部分区域部分建筑类型,因此政策面对于节能玻璃、遮阳材料、保温材料的增量市场带动较小,但由于节能玻璃、功能性遮阳材料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节能效果,虽然21年市场规模仅100-300亿,但若渗透率提升较快,则“十四五”需求年均增速有望达20%。从供给端看,节能玻璃和功能性遮阳行业在中高端产品中,龙头集中度较高,壁垒相对较强。保温材料21年市场规模近2000亿,但提标影响较小,我们认为新材料发展能否突围更值得关注。万亿级光伏建筑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材料弹性大工程弹性小光伏建筑具有较强的政策助力,《通用规范》要求新建建筑强制安装太阳能系统,且《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我们预计“十四五”非住宅屋面光伏市场约8650亿,其中新建、改造市场4659/4082亿,对应建安投资1186/1010亿。我们认为对于工程企业,市场增量弹性较小,主要来源于存量改造,新建建筑更多是BIPV替代原有屋顶或幕墙,安装集成壁垒不高,渠道是主要价值体现。对于材料商,光伏建筑的快速放量带动的增量市场弹性较大,但恐将面临产能集中投放、竞争格局恶化的问题,成本控制力是核心优势。建筑节能服务潜在市场空间广阔,竞争加剧头部效应渐显节能服务包含内容较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潜在市场空间较大,根据EMCA预计2025年行业产值1万亿,“十四五”年均增速10%-15%。政策以试点鼓励为主,行业的发展有赖于项目经济性驱动,由于业务模式主要是合同能源管理,从业主角度看无需前期投资的情况下意愿较强,但对节能服务企业融资能力、节能挖潜技术等要求较高,随着行业快速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及跨界入局者显著增加,竞争日益加剧,但拥有较好技术、融资能力的头部企业有望获得资源集聚,提升市场份额。风险提示:对建筑各环节节能优化分析存在遗漏或偏差,技术进步超预期导致对部分环节产业发展判断出现偏差。(25)(11)31630Jun-21Oct-21Feb-22Jun-22(%)建筑与工程建材沪深300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2工业/基础材料正文目录核心观点.......................................................................................................................................................................3核心逻辑................................................................................................................................................................3区别于市场的观点.................................................................................................................................................3建筑节能:BIM、装配式、绿色建材齐发力..................................................................................................................4设计是关键,信息化是重要保障,BIM加快推广...................................................................................................4装配式政策目标明确,钢构制造受益弹性大.........................................................................................................7改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是建筑运行节能重要手段................................................................................................10节能玻璃:预计22-25年用量需求CAGR约20%,Low-E玻璃政策强制力不强......................................11遮阳材料:需求增加+渗透率提升,预计功能性遮阳22-25年销售额CAGR约23%.................................14保温材料:本轮标准提升带动增量市场较小,新材料能否突围更值得关注................................................15建筑产能:光伏建筑有望迎来快速发展阶段...............................................................................................................20光能利用日益成熟,成本优化推动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高速增长.......................................................................20政策大力支持,非户用光伏有望率先发展...........................................................................................................22“十四五”屋顶/幕墙BIPV市场预计分别为1455/500亿.......................................................................................24材料弹性大工程弹性小,建筑企业重在渠道价值................................................................................................27节能服务:潜在市场空间广阔,竞争加剧头部效应渐显............................................................................................28零碳建筑产业链:玻璃/钢构增速快,节能服务潜力大..............................................................................................33重点推荐公司:..........................................................................................................................................................36鸿路钢构(002541CH,买入,目标价:56.12元).........................................................................................36精工钢构(600496CH,买入,目标价:5.28元)...........................................................................................36苏文电能(300982CH,买入,目标价:52.47元).........................................................................................36中国建筑(601668CH,买入,目标价:9.28元)...........................................................................................36北新建材(000786CH,买入,目标价:43.09元).........................................................................................37风险提示..............................................................................................................................................................37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3工业/基础材料核心观点核心逻辑建筑业碳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超过50%,发展零碳建筑对我国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本篇报告立足于零碳建筑,全面梳理产业链各环节,并选取政策力度、市场空间、行业利润率、竞争格局等维度进行横向比较,综合来看,我们认为从建筑建材企业受益角度判断,各环节排序如下(括号内为预估“十四五”行业需求CAGR):光电玻璃(20%)>节能玻璃(20%)>遮阳材料(15-20%)>钢构制造(10-15%)>节能服务(10-15%)>光伏建筑施工(0-5%)。考虑到光电玻璃可能在22-24年进入产能集中投放阶段,行业恐将面临产能过剩、竞争格局恶化的问题;节能玻璃虽然需求增速较快,但占玻璃生产商收入和利润占比较少,故我们重点推荐:鸿路钢构(钢构制造龙头,具备扩产壁垒)、精工钢构(钢结构施工龙头,具备品牌及工商业渠道优势,装配式、BIPV多点开花)、苏文电能(EPCO龙头,配电网建设需求旺盛,节能服务大有可为)、中国建筑(房建施工龙头,BIPV渠道资源最丰富)、北新建材(石膏板龙头,装配式建筑优势材料)。区别于市场的观点1)市场目前聚焦于光伏建筑和节能材料,可能忽略了节能服务领域的市场潜力。根据EMCA,需求端,节能服务产业在“十四五”期间有望实现年均10%-15%的增速,至2025年末,节能服务总产值预计达到1万亿元;供给端,虽然众多投资者、从业者涌入节能服务行业,导致竞争加剧,整体行业盈利能有有所下降,但2020年以来行业整合加速,国内领先企业及区域领先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逐步增强,技术整合速度加快,在资本理性、逐利的本能作用下,全产业资源向头部集中,这类企业的业务实现较快增长。2)市场对虽然对零碳建筑产业链各环节均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但从未对各环节减碳效率、投资价值进行过综合比较,可能导致分析的片面性与局限性。本报告首次以零碳建筑为研究对象,在对全产业链梳理后,选取定性、定量可比角度进行跨行业横向比较,我们分析认为,光伏建筑虽经济性尚有不足,但政策强制力度较大,市场空间大、“十四五”增速较高(20-25%),对材料弹性大但竞争恐加剧,对工程弹性影响小;节能材料方面,由于建筑节能标准提升针对的是综合性能,存在一定权衡选择空间,且仅涉及部分区域部分建筑类型,因此政策面对于节能玻璃、遮阳材料、保温材料的增量市场带动较小,但由于节能玻璃、功能性遮阳材料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节能效果,若渗透率提升较快,则“十四五”年均增速有望达20%,且从供给端看,节能玻璃和功能性遮阳行业在中高端产品中,龙头集中度较高,壁垒相对较强。装配式整体产业链已度过高速发展阶段,且市场认知度高,可能忽略了钢结构模式在替代效应叠加下,仍有较好景气度,且供给端,构件制造龙头具备一定扩产护城河。综合比较后,我们认为从建筑建材企业受益角度判断,各环节排序如下(括号内为预估“十四五”行业需求CAGR):光电玻璃(20%)>节能玻璃(20%)>遮阳材料(15-20%)>钢构制造(10-15%)>节能服务(10-15%)>光伏建筑施工(0-5%)。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4工业/基础材料建筑节能:BIM、装配式、绿色建材齐发力设计是关键,信息化是重要保障,BIM加快推广前端设计是实现零能耗建筑的关键,不同的建筑设计将造成能耗的较大差别。在迈向零能耗建筑的过程中,根据能耗目标实现的难易程度表现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三种形式。超低能耗建筑是近零能耗建筑的初级表现形式,通过被动式设计降低建筑冷热需求,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提升能源系统的能效。在这个过程中,前端被动式设计对建筑性能有决定性影响,将影响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在实现室内舒适度的同时降低建筑能耗,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建筑节能手段。我国已将建筑节能设计纳入强制性要求,建筑信息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保障。《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后文简称《通用规范》)中,指出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平均设计能耗水平应在2016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分别降低30%和20%,碳排放强度应降低40%。通过优化建筑设计可以很大程度降低能源消耗量,为实现零碳建筑助力。然而,由于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难以直接判断建筑设计的优劣。例如,加大外窗面积可改善自然采光,但在冬季夜间将增大热量消耗,同时在夏季由于太阳光辐射通过窗户进入室内致使空调能耗增加。这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详细模拟测试和比较。图表1:被动式设计节能思路图表2:居住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资料来源:《我国居住建筑被动式节能优化设计研究进展与展望》1,华泰研究资料来源:《我国居住建筑被动式节能优化设计研究进展与展望》,华泰研究BIM技术是建筑信息化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建筑设计的效率和品质,使得相关节能设计措施快速准确应用。我国的建筑信息化开始于九五时期的“甩图板”工程,算量计价软件、电子投招标的推广带动了建筑行业信息化的进一步落地。BIM技术带来建筑信息化的第二次变革,使得建筑行业迈向基于三维模型设计和建造的全新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从业人员仅依靠符号文字形式图纸进行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工作方式,实现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提高质量与效率。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BIM技术通过流程化、数字化和参数化的方式实现协同设计,减少各单位间的协作成本,同时通过软件和插件应用实现碳排放监测和能耗实时管理,进而确定最佳节能设计方案,保障项目建设的经济、节能以及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国家及地方相继出台BIM推进政策,十四五规划指明发展新方向。2011年,住建部发布的《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第一次将BIM纳入信息化标准建设的重要内容,2016年住建部发布《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BIM成为十三五建筑业重点推广的五大信息技术之首。在住建部发布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到BIM标准体系的搭建,并指出要加快推进BIM技术在工程全寿命期的集成应用,到2025年基本形成BIM技术框架和标准体系。各省市也相继出台BIM推广应用文件。在深圳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BIM技术应用的实施意见(试行)》中,要求自2022年起新建(立项、核准备案)市区政府投资和国有资金投资建设项目、市区重大项目、重点片区工程项目全面实施BIM技术应用,济南市人民政府也计划2023年新建住宅建筑实现100%BIM交付。1巩新枝,贾晨阳.我国居住建筑被动式节能优化设计研究进展与展望[J].建筑节能,2022,50(1):25-30.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5工业/基础材料图表3:我国BIM相关国家及地方政策、标准梳理时间部门相关文件主要内容国家政策2011年5月住建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第一次将BIM纳入信息化标准建设内容。2014年7月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在设计、施工和运维中的全过程应用,探索开展白图代替蓝图、数字化审图等工作。2015年6月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2020年末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新立项项目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90%。2016年8月住建部《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BIM成为“十三五”建筑业重点推广的五大信息技术之首。2016年12月国务院《“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导“十三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工作2017年2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2018年3月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公路水运工程BIM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推动BIM在公路水运工程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2018年5月住建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指南》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新建、改建、扩建等项目的BIM创建、使用和管理的相关规定2018年11月住建部《“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技术标准》提出有条件的城市可在BIM应用的基础上建立城市信息模型(CIM)。近期(至2020年)可应用虚拟现实(VR)、城市信息模型(CIM)、大数据技术,建立规划、建设、管理精细化应用模型。中远期(至2035年)可应用物联网、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城市实时监控模型,智能响应城市服务需求。2022年1月住建部《“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以建设世界建造强国为目标,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质量安全可控、标准支撑有力、市场主体有活力的现代化建筑业发展体系。国家及行业标准2016年12月住建部《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国家标准对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在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的各个阶段建立、共享和应用进行统一规定,包括模型的数据要求、模型的交换及共享要求、模型的应用要求、项目或企业具体实施的其他要求等,其他标准应遵循统一标准的要求和原则。2017年5月住建部《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国家标准面向施工和监理,规定其在施工过程中该如何使用BIM模型中的信息,以及如何向他人交付施工模型信息,这包括深化设计、施工模拟、预加工、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等方面。2017年10月住建部《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国家标准与IFD关联,基于Omniclass,面向建筑工程领域,规定了各类信息的分类方式和编码办法,这些信息包括建设资源、建设行为和建设成果。2018年12月住建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国家标准含有IDM的部分概念,也包括设计应用方法。规定了交付准备、交付物、交付协同三方面内容,包括建筑信息模型的基本架构(单元化),模型精细度(LOD),几何表达精度(Gx),信息深度(Nx)、交付物、表达方法、协同要求等。另外,该标准指明了“设计BIM”的本质,就是建筑物自身的数字化描述,从而在BIM数据流转方面发挥了标准引领作用。2018年12月住建部《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行业标准进一步深化和明晰BIM交付体系、方法和要求,为BIM产品成为合法交付物提供了标准依据。2019年5月住建部《制造工业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应用标准》国家标准专门面向制造业工厂和设施的BIM执行标准,内容包括这一领域的BIM设计标准、模型命名规则,数据该怎么交换、各阶段单元模型的拆分规则,模型的简化方法,项目该怎么交付,还有模型精细度要求等。2021年9月住建部《建筑信息模型存储标准》国家标准基于IFC,针对建筑工程对象的数据描述架构(Schema)做出规定,以便于信息化系统能够准确、高效地完成数字化工作,并以一定的数据格式进行存储和数据交换。区域政策2015年5月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深圳市建筑工务署BIM实施管理标准》全国首个政府公共工程BIM实施纲要和标,《实施纲要》为市建筑工务署全面推行BIM应用做了顶层设计,《管理标准》则从政府公共工程的管理层面,明确了BIM组织实施的各方职责及协同方式、成果交付标准等,并为BIM项目实施过程提供指导。2016年6月济南市城建委《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意见》自2016年起至2017年底在城建计划、各类政府投资工程以及大型市政工程中,增加BIM技术应用,同时形成具备可推广的经验和方法,培养一批具有BIM技术应用能力的企业。2019年12月深圳市住房与建设局《房屋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标准》业务标准规定了设计和施工BIM招标投标的基本流程和提交物,招标方、投标方、评标方各自的工作内容,相关软件应提供的功能;数据交换标准规定了设计和施工BIM投标提交物的格式,包括用于招标投标阶段BIM数据交换的GMS格式。2019年12月广州CIM建设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通知》围绕BIM应用范围及要求、BIM配套费用、BIM应用审核和监管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2020年5月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全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BIM审查工作的通知(试行)(征求意见稿)》全省新建房屋建筑工程(不含装饰装修)施工图自2020年6月1日起分阶段实施BIM审查,申报施工图审查时应提交BIM模型。资料来源:住建部,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华泰研究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6工业/基础材料在政策及建筑节能增效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我国BIM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2020年我国BIM市场规模为119.1亿元,同比增速35%,2017-2020年CAGR为31%,高于TransparencyMarket统计的全球BIM市场16%的CAGR。2015年住建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底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应用。根据建设通大数据研究院的统计,截至2022年3月24日,符合相关要求的企业数量达10,217家。从BIM投入来看,主要包括购置、咨询培训和维护升级支出,锐观咨询统计数据中施工企业每年BIM投入约为123万元,华经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中2021年施工企业BIM投入超过100万的企业占比最高,为44.84%。此外,中国建筑业协会、广联达(002410CH)联合发布的《中国建筑业企业BIM应用分析报告》指出,施工企业在BlM上的投入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我们假设企业数量维持10,217家不变,按照每家企业BIM系统每年投入150万以及30%的年增长率计算,预计2022/2023/2024年我国BIM的市场规模为153/199/254亿元。图表4:全球BIM市场规模图表5:2020年我国BIM市场规模约119.1亿元,同比+35%注:上述全球市场数据选用两家不同机构数据来源,以做参考资料来源:MarketsandMarkets,TransparencyMarket,华泰研究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华泰研究BIM中游行业壁垒较高,运维环节有望产生长期价值。我国BIM产业链参与主体包括上游设备服务供应商、中游设计商和咨询商、下游施工商:上游供应商提供设备、原材料等要素,其中云平台作为BIM厂商的硬件,其成本占比约2%,供应商较为集中,但服务差异不大,议价能力有限,主要供应商即阿里、腾讯、华为;BIM技术平台提供图形引擎,图形引擎是开发BIM项目管理平台的关键部分,以国际厂商为主,国产化率有待提升,代表企业广联达、云建信、Autodesk;软件公司技术对业务数据的贡献能力有限,未来外包模式预计将逐步转化为自有模式,与中游进行融合。工程设计商和BIM咨询商位于产业链中游,主要负责将BIM应用于建筑设计,提供总体设计、咨询等相关服务,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是BIM的发起点,通过BIM应用连接上下游,BIM设计模型的质量、可靠性、规范性和复用性对后期模型的深化以及整体工程量的影响较大。中游环节具有较高的壁垒,一方面,新进入者面临着较为严格的资质认证,需要具备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专项工程设计、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等资质。另一方面,BIM要求具有综合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使用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外,还必须深入了解行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标准、相关技术和应用环境,并能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合理规划设计。此外,应用BIM的企业需要根据业主的个性化需求制定综合解决方案,包括前端设计、中端项目实施及后续运维服务,业主在招标的过程中通常要求供应商在BIM领域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只有长期服务于应用领域的企业才有机会培养出兼具行业知识和项目建设经验的专业人才,并能提供专业综合的解决方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未上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未上市)、华阳国际(002949CH)、华建集团(600629CH)等是我国BIM应用领域的先行者。374043475054283237435058010203040506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MarketsandMarketsTransparencyMarket(亿美元)051015202530354002040608010012014020162017201820192020(%)(亿元)中国BIM市场规模yoy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7工业/基础材料BIM下游需求主体是施工方,需求内容包括运维、培训、咨询和产品,施工方通过深化BIM设计模型以生成施工图BIM模型,并负责BIM模型中项目数据信息的收集与更新等。下游施工方与中游设计方保持密切联系对于项目的成功推进和交付具有重要作用,BIM模型中的数据信息在各阶段的共享互通能有效地降低设计变更成本、节约项目资源和规避风险。BIM运维的基础是BIM施工管理,因此施工阶段产生的数据未来有望在BIM运维阶段创造长期价值,但由于当前BIM依旧停留在普及阶段,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BIM运维市场规模在2020年应用场景中仅占4.7%。图表6:BIM产业链资料来源:头豹研究院,华泰研究装配式政策目标明确,钢构制造受益弹性大根据CABEE,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约占建筑全过程碳排放的2%,虽然在整体建筑碳排放中占比相对较小,但是由于一方面施工活动在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另一方面,施工中可以更加节省建筑材料、对设备和系统进行优化选择,并对后期的运维管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减排同样重要,各国纷纷实施推广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相比传统现浇建筑,其在建造和拆除阶段可显著降低碳排放,根据中建科技,装配式建筑在建造过程可实现碳减排10%-20%。图表7:现浇建筑和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碳排放量对比阶段装配式建筑碳排放(kg/m2)现浇建筑碳排放(kg/m2)节碳量(kg/m2)生产312.71301.26-11.47运输4.213.29-0.92施工8.3228.2620.06合计325.24332.917.67注:以宁波同套型、层数、建筑面积的两种建造方式的住宅项目为例资料来源:《基于碳排放模型的装配式混凝土与现浇建筑碳排放比较分析与研究》2,华泰研究2曹西,缪昌铅,潘海涛.基于碳排放模型的装配式混凝土与现浇建筑碳排放比较分析与研究[J].建筑结构,2021,51(S02):5.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8工业/基础材料我国建筑工业化起步较晚,目标及标准确定后迎来快速发展。2017年住建部出台《“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方案规定: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分别大于20%、15%和10%,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占比达30%。同年12月发布《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我国装配式迎来快速发展。根据住建部,2018-2020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CAGR达57.9%,20年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约为20.5%,较19年提升7.1pct,较大幅度超过了政策要求的15%以上的目标。2021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7.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8%,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4.5%,较20年继续提升4.0pct。根据结构体系划分,装配式建筑大致可分为预制混凝土结构(PC)、钢结构(PS)和木结构三大类,目前主流结构仍以PC为主,在住宅中渗透率较高,而钢结构则主要应用在大跨度厂房、体育馆、超高层办公楼等工业和公共建筑。根据住建部,2019年新开工的装配式建筑中,PC结构占比65%,钢结构占比31%;2021年PC结构占比66%,钢结构占比28%,PC由于其成本优势、住宅使用接受度较高等原因仍领先发展。但从碳排放角度来看,钢结构优于PC结构,根据孟昊杰2018年11月在论文《装配式建筑施工碳排放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对秦皇岛青年公寓案例项目的测算,钢结构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约为PC结构的56%,此外钢结构材料相比PC具备较好的可回收性可实现间接节能降碳,基于此政策对于钢结构支持力度渐大。图表8:2021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7.4亿㎡,同比+18%图表9:2021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约66%采用混凝土结构资料来源:住建部,华泰研究资料来源:住建部,华泰研究按照装配式建筑交付流程来看,产业链主要分为设计、制造和装修三大环节。传统建筑的建设程序为设计-主体结构-二次结构-装修水电,装配式建筑虽然没有改变大类划分,但在前端的设计环节增加了构件深化设计,在中端的施工环节增加了工厂构件制造,区别于传统设计可在施工环节进行差错变更,“零变更”的目标对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环节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前端设计环节掌握核心技术以及科技运用成熟的企业更容易形成竞争壁垒,而构件的交付能力和成本优势则是制造环节最核心的竞争力,装配式装修尚处于起步阶段。图表10: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竞争格局和核心竞争力对比供需格局竞争格局(2021年)核心竞争力设计有效供给不足高度分散,单体龙头市占1.5%软件及设计方式,方案经济性,过往业绩,地域,自研软件PC制造不同区域差异较大,整体行业目前供需增速都较快,未经历产能出清整体高度分散,短腿行业,不同区域竞争格局差异很大,龙头市占率不到3%成本,交付能力钢构制造16年后行业产能经历过出清,小企业退出较多,当前需求快速反弹期供给略小于需求高度分散,基本无运输半径限制,龙头市占率不到5%成本,交付能力装修当前需求尚未大幅增长,但若政策推动需求出现大幅增长,短期供不应求行业不成熟,玩家刚刚起步成本、设计-生产-安装一体化服务能力,主材产能和降成本能力资料来源:Wind,华泰研究40.4%80.6%44.6%50.5%17.6%0%10%20%30%40%50%60%70%80%90%012345678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亿㎡)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yoy0%10%20%30%40%50%60%70%80%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其他201920202021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9工业/基础材料我们根据住建部规定的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提出的2025年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的目标,测算2025年末装配式产业链市场规模预计达2.58万亿,“十四五”期间CAGR约7.6%,其中钢结构模式虽成本仍有劣势,但在建筑节能减排方面具备较大优势,双碳目标下有望获得政策青睐,“十四五”CAGR约17.5%;装配式装修由于刚处于发展初期,基数较低,有望随着产业成熟迎来较快增长,“十四五”CAGR约16.6%。主要假设如下:1)2021年新建建筑面积30.2万亿㎡,考虑到22年房地产受政策调控影响,商品房新建建筑竣工面积预计会进一步下滑(22年1-4月为-11.9%),公共建筑受稳增长影响,需求预计有所改善,假设综合影响下22年新建建筑面积增速-8.0%,2023-2025年增速恢复至常规增速水平-2.0%;2)2025年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开工建筑面积为30%,“十四五”期间匀速实现;3)2025年钢结构模式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比例达15%,以3.0/5.0/6.0/7.6pct的速度提升,关于PC、PS造价预测,假设成本分为直接成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间接成本(组织措施费、管理费、规费)、利润和税金四大类,参考住建部《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数据对各项成本进行假设测算,详见华泰建筑2020年6月2日发布报告《钢结构高景气,细分渗透加速提升》;4)根据行业经验,传统建筑设计的单平米收费在30-40元(对应建筑单平造价的1%-2%),而装配式建筑额外增加的深化设计和精细化设计部分可增加每平米设计费约10元;根据行业经验,2019年装配式装修单价预计2500元/㎡,假设在产品迭代下每年下降8%,详见华泰建筑2020年11月15日发布报告《成长看装配式,大蓝筹现供给侧机会》。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10工业/基础材料图表11:根据政策目标,预计“十四五”期间装配式产业链市场规模CAGR约7.6%2019202020212022E2023E2024E2025E新建建筑面积(万平方米)311,940306,829302,041277,878272,320266,874261,536yoy-1.6%-1.6%-8.0%-2.0%-2.0%-2.0%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开工建筑面积(%)13.40%20.50%24.50%25.88%27.25%28.63%30.00%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万平方米)41,80062,90074,00071,90174,20776,39378,461yoy44.6%50.5%17.6%-2.8%3.2%2.9%2.7%单位面积设计费(元/平方米)40404040404040装配式建筑设计市场规模(亿元)167.2251.6296.0287.6296.8305.6313.8yoy50.5%17.6%-2.8%3.2%2.9%2.7%PC结构占比(%)64.6%68.4%66.2%68.6%63.6%57.6%50.0%PC结构新建建筑面积(万平方米)27,00043,00049,00049,34047,21244,01939,230PC结构单位造价(元/㎡)2,5532,4392,3962,4122,4292,4452,463PC结构工程市场规模(亿元)6,89410,48811,74211,90211,46610,7649,661yoy52.1%12.0%1.4%-3.7%-6.1%-10.2%PS结构占比(%)31.1%30.2%28.4%31.4%36.4%42.4%50.0%PS结构新建建筑面积(万平方米)13,00019,00021,00022,56126,99532,37439,230PS结构占新建建筑面积比(%)4.2%6.2%7.0%8.1%9.9%12.1%15%PS结构单位造价(元/㎡)2,9432,8843,0683,0823,0963,1103,125PS结构工程市场规模(亿元)3,8265,4806,4436,9538,35810,06912,260yoy43.2%17.6%7.9%20.2%20.5%21.8%装配式工程市场规模(亿元)10,72015,96818,18618,85519,82320,83421,921yoy49.0%13.9%3.7%5.1%5.1%5.2%装配式装修占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10.83%11.43%13.00%15.00%20.00%25.00%30%装配式装修建筑面积(万平方米)45297188962010785148411909823538装配式装修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1.45%2.34%3.19%3.88%5.45%7.16%9.00%装配式装修单价(元/平米)2,5002,3002,1161,9471,7911,6481,516装配式装修市场规模(亿元)1132165320362100265831473568yoy46.0%23.1%3.2%26.6%18.4%13.4%装配式产业链市场规模12019178732051721243227782428625803yoy48.7%14.8%3.5%7.2%6.6%6.2%资料来源:Wind,住建部,华泰研究预测改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是建筑运行节能重要手段根据《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建筑运行阶段能耗主要来自暖通空调系统、生活热水系统、照明及电梯系统,不考虑农村建筑,我们估算暖通空调、生活热水、照明及电梯能耗分别占比48%/15%/8%。1)暖通空调系统通过交换冷热能量的形式实现空调对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通排风的作用,其中70%以上的暖通空调系统能耗是由于围护结构的传热造成。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蓄热放热能力是影响暖通系统能耗的主要因素,通过改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可以实现节能。围护结构主要涉及外墙、内墙、门窗、屋面和地面,其中,窗户是一种特殊组件,其传热系数通常是建筑其他组件的5倍,热损失约占围护结构总热损失40%-70%,外墙和屋面的热损失占比约20%-40%。在节能手段上,改善门窗绝热性能可以使用更换窗框材料、使用节能玻璃、采取遮阳措施,外墙和屋面保温可以设置保温层、使用保温材料和防水材料。2)生活热水系统是建筑给排水设计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热源、散热设备、控制系统、管路系统等,其能耗主要与热源和管路系统有关,通过使用高能效锅炉、太阳能等热源以及节能管材可以降低这一环节能耗。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11工业/基础材料3)照明系统是由照明控制装置及控制软件、灯具、光源等设备构成,以实现特定区域照明功能的系统。我国照明系统用电量占整个社会的用电量超10%,其主要能耗由灯具产生,照明系统节能可以通过选用LED灯、低压荧光灯等节能照明器材以及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等方式实现。4)电梯系统主要包括电气控制系统、曳引系统、导向系统等,电梯是高层建筑最大能耗设备之一。据中国电梯协会测算估计,我国平均每部电梯每天耗电量约40kWh,约占整个建筑能耗的5%,电梯系统节能主要通过对电梯内部系统进行调整升级的方式实现,包括加装电能回馈装置、采用永磁无齿型曳引机等。图表12:建筑运行阶段不同环节的节能手段及涉及的建筑材料/节能产品环节主要节能手段涉及的建筑材料/节能产品暖通空调系统外墙和屋面保温:设置保温层、使用保温材料保温材料改善门窗绝热性能:更换窗框材料、使用节能玻璃、采取遮阳措施节能玻璃、遮阳材料生活热水系统使用高能效热源:高能效锅炉、太阳能集热、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高能效锅炉、新能源采暖设备选取具有阻力系数小、耐热、保温、耐腐蚀等性能的管材节能管材照明及电梯系统使用节能照明器材及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节能照明器材电梯内部系统调整升级:加装电能回馈装置、采用永磁无齿型曳引机等节能电梯资料来源:华泰研究我们主要聚焦建筑运行阶段节能要求提升对建筑材料的影响,故以下将重点分析优化暖通空调系统涉及的节能玻璃、遮阳材料和保温材料。节能玻璃:预计22-25年用量需求CAGR约20%,Low-E玻璃政策强制力不强门窗是围护结构中散热量最大的部分,是建筑节能的关键突破口,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效益,改善方式多样。门窗保温环节,建筑造价5%-10%的节能成本可实现30%-75%的节能收益。一般通过更换窗框材料、选用优质密封条、改善窗墙比、使用节能玻璃、采取遮阳措施可以改善门窗的绝热性能,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热传导。玻璃是门窗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据了门窗主要的传热量,自国务院2008年颁布《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以来,各地推行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节能玻璃逐步替代普通单层玻璃,有效减少建筑门窗热量散失,降低制冷制热设施能耗。根据南玻集团2020年报,我国节能玻璃使用率尚不足15%,《通用规范》新标准下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外窗传热系数较旧标准分别下浮0%-20%和20%-40%,有望推动节能玻璃需求量提升。若2025年新建建筑节能玻璃使用率提升至50%,存量建筑年平均改造率1%,则2022-2025年节能玻璃需求面积复合增速预计20%。新建建筑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我国民用建筑竣工面积36.8亿㎡,门窗用玻璃占建筑面积比采用建筑企业玻璃消耗面积/房屋竣工面积测算约28%,据此估算21年窗户需求预计约10.2亿㎡,节能玻璃使用率近似为26%。假设22-25年民用建筑3竣工面积增速为0%,25年节能玻璃使用率提升至50%,则25年新建建筑市场节能玻璃需求预计达到5.1亿㎡,22-25年CAGR约18.3%。存量改造方面,根据住建部,2020年存量民用建筑面积约378亿㎡,按照既有节能玻璃使用率15%测算,则节能玻璃应用面积约11.3亿㎡,预计剩余改造需求空间约94亿㎡。3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12工业/基础材料图表13:节能玻璃使用率提升有望带动市场需求增长202020212022E2023E2024E2025E民用建筑房屋竣工面积(亿㎡)35.136.836.836.836.836.8门窗用玻璃占建筑面积(%)28%28%28%28%28%28%新建建筑玻璃需求(亿㎡)9.710.210.210.210.210.2新建建筑节能玻璃使用率(%)25%26%32%38%44%50%新建建筑节能玻璃需求(亿㎡)2.42.63.23.94.55.1存量民用建筑面积(亿㎡)377.8414.5451.3488.1524.9561.6既有节能玻璃使用率(%)15%17%19%22%24%27%节能玻璃应用面积(亿㎡)11.313.917.221.025.530.6存量待改造玻璃需求(亿㎡)949392919090当年民用建筑面积改造率(%)1%1%1%1%当年改造建筑节能玻璃需求(亿㎡)0.20.30.90.90.90.9节能玻璃需求(亿㎡)2.602.914.164.785.396.01注:假设1)门窗用玻璃占建筑面积=建筑企业材料消耗:玻璃/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节能玻璃使用率=(中空玻璃+夹层玻璃)产量/建筑企业材料消耗:玻璃;3)2020年存量民用建筑面积=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节能建筑占城镇民用建筑比例资料来源:Wind,住建部,华泰研究预测图表14:若25年新建建筑节能玻璃使用率提升至50%,存量年均改造率1%,则22-25年需求CAGR预计20%2025年新建建筑节能玻璃渗透率30%40%50%60%70%2022-2025年年均存量建筑改造率0.0%1.3%8.9%15.1%20.5%25.2%1.0%8.1%14.5%19.9%24.7%29.0%3.0%17.9%22.9%27.4%31.5%35.2%5.0%24.9%29.1%33.0%36.6%39.9%10.0%35.7%39.1%42.3%45.2%48.0%资料来源:华泰研究预测Low-E玻璃是未来节能玻璃的应用主流。节能玻璃是指具有保温隔热特性的玻璃,主要包括中空玻璃、热反射玻璃、夹层玻璃、Low-E玻璃等。其中相较传统玻璃,Low-E玻璃节能效用和成本效用良好。节能方面,根据《我国Low-E节能玻璃推广应用现状分析》4中测算,以全国每年新安装门窗4亿平方米测算,若均采用Low-E玻璃,相较于普通中空玻璃,每年可节能标准煤870万吨,减少NOX和SO2/CO2排放量8/2100万吨;成本方面,Low-E中空玻璃较普通中空玻璃价格高25%,假设门窗用玻璃占建筑面积的20%,使用Low-E中空玻璃可节省60%以上的采暖和制冷费用,以100m2房屋计算,大约2.8年即可收回采用Low-E玻璃所增加的成本,长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图表15:不同玻璃性能对比玻璃名称透光率(%)遮阳系数(Sc)传热系数(W/(m²℃))单片透明玻璃890.995.8单片绿着色玻璃730.655.6单片灰着色玻璃430.695.6彩釉玻璃--0.325.8透明中空810.872.7绿着色中空660.522.7单片阳光控制镀膜400.555.1阳光控制镀膜中空玻璃370.442.5单银Low-E中空玻璃460.391.8双银Low-E中空玻璃500.311.7三银Low-E中空玻璃430.321.6资料来源:玻璃工业网,华泰研究4张萌,陈旭,秦松,等.我国Low—E节能玻璃推广应用现状分析[J].中国建材,2018(11):3.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13工业/基础材料我国渗透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但当前政策强制力不高。目前我国Low-E玻璃主要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领域,根据行业调研,截至2021年预计渗透率不足15%,与海外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德国/韩国/波兰Low-E玻璃使用率分别达92%/90%/75%,随着节能减排政策持续推进,建筑节能要求不断提高,Low-E玻璃在普通公共建筑、民用住宅领域的需求有望不断增长,但政策强制力不高。欧美等国家的Low-E玻璃渗透率很高主要得益于其政策上的强制规定,根据欧洲平板玻璃协会2005年的报告,1991年欧洲各国宣布于1995年强制采用Low-E中空玻璃后,Low-E中空玻璃的市场占有率直线上升。而我国主要通过整体建筑技术的提升实现节能要求,并未对该单一产品做出强制应用要求,且我国气候区域较多,对于寒冷和严寒地区外窗传热系数限值要求多小于2.0,对Low-E有较强需求,但夏热冬暖、夏热冬冷、温和地区基本均大于2.0,普通玻璃即可满足需求。供给端,Low-E节能玻璃作为中高端产品,龙头产能集中度约25%。相比于普通玻璃的生产,节能玻璃需要经过更难的深加工,在技术水平和资金投入上要求更高,往往小厂生产出来的玻璃品控无法保证,因此节能玻璃是玻璃产业链中较为中高端的产品。市场参与主体主要是台玻集团(1802TW)、信义玻璃(0868HK)、旗滨集团(601636CH)、南玻A(000012CH)、耀皮玻璃(600819CH)、金晶科技(600586CH)等传统龙头企业,2021年TOP5企业Low-E产能市占率约为25%。此外据南玻集团公告,其高品质节能环保Low-E中空玻璃在国内高端市场占有率超40%。图表16:2021年Low-E玻璃产能分布资料来源:卓创资讯,华泰研究图表17:Low-E玻璃主要生产企业主要产品及产能主要生产企业主要产品Low-E年产能(截止21年底)(万平米/年)南玻A公司节能玻璃主要分为浮法玻璃和工程玻璃两种,其中浮法玻璃包括超白玻和普白玻;工程玻璃包括Low-E玻璃、夹胶玻璃、钢化玻璃、彩釉玻璃、减反射玻璃、晶玉玻璃、康灰易洁玻璃。2100旗滨集团公司从事玻璃产品制造与销售,包括优质浮法玻璃原片、节能建筑玻璃(各种离线LOW-E低辐射镀膜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中空玻璃、在线镀膜玻璃、离线阳光控制镀膜玻璃等)、高铝电子玻璃、中性硼硅药用玻璃、光伏新材料等玻璃产品。2790耀皮玻璃公司的建筑加工玻璃业务产品主要有离线低辐射镀膜、节能中空、安全夹层、彩釉等建筑加工玻璃。1680北玻股份公司深加工玻璃主要包括钢化玻璃、中空玻璃、夹层玻璃、Low-E玻璃以及由钢化玻璃或夹层玻璃组合加工而成的其他复合玻璃产品,即高强度安全隔音中空玻璃、高强度节能低辐射镀膜中空玻璃、高强度结构玻璃等等。900信义玻璃公司主要生产低辐射镀膜玻璃(LOW-E玻璃)、热反射镀膜玻璃、中空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彩釉玻璃等高档节能玻璃产品。5000台玻集团公司产品覆盖建筑玻璃、汽车玻璃、装饰玻璃、玻璃纤维、玻璃容器食器、加工玻璃(离线镀膜、在线镀膜、LOW-E、中空、夹胶、钢化、彩釉、银镜)等领域。5100金晶科技公司拥有双工艺生产镀膜玻璃的技术和能力,拥有超白浮法玻璃和超白压花玻璃的产线和产能,拥有单银、双银、三银、导电膜、减反射玻璃等产品系列。2000(其中1000万平米计划22年中期投产)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及2021年报,卓创资讯,华泰研究台玻集团8%信义玻璃7%旗滨集团4%南玻A3%耀皮玻璃3%北玻股份1%其他74%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14工业/基础材料遮阳材料:需求增加+渗透率提升,预计功能性遮阳22-25年销售额CAGR约23%建筑遮阳能够降低空调制冷和采暖能耗,通过遮阳的设置可以防止阳光辐射直接进入室内,在节能的同时有效的改善室内环境,且投资少经济性较强。根据建筑遮阳行业协会,窗户遮阳节约能耗约是建筑能耗的10%到24%,但用于遮阳的建筑投资不足2%。因此良好的遮阳设计不仅是影响建筑形体和美感的关键要素,还节省能耗降低成本。根据遮阳设施的安装位置不同可分为三种,即外遮阳、内遮阳和中遮阳。外遮阳的优点是太阳辐射在遮阳层上所产生的热量停留在建筑外部,散热性好,缺点是保护维护比较难;内遮阳优点是安装方便、安全,不破坏建筑外立面,且因构件位于室内,便于维护和清洁。窗玻璃中置式遮阳兼具外遮阳和内遮阳的特点,遮阳设施通常位于双层玻璃的中间,与窗框及玻璃组合成为整扇窗户,有着较强的整体性,一般是由工厂一体生产成型。图表18:三种遮阳方式比较资料来源: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建筑遮阳材料分会,华泰研究近年遮阳材料行业销售额维持小幅增长,2021年遮阳材料行业销售额6564.4亿元,2019-2021年复合增速约4.9%,根据中国建筑遮阳行业协会,到2025年国内建筑遮阳行业销售额预计可达到11582亿元,对应21-25年CAGR约15.3%。遮阳行业主要包含五大类产品:布艺窗帘、功能性遮阳产品、外遮阳产品、配套产品和竹草藤麻窗帘,其中布艺窗帘为主要产品,21年市场份额约92.3%。图表19:2021年遮阳材料行业销售额6564.4亿元图表20:布艺窗帘为主要遮阳产品,21年市场份额约92.3%资料来源: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建筑遮阳材料分会,华泰研究资料来源: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建筑遮阳材料分会,华泰研究02468101214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20172018201920202021(%)(亿元)遮阳行业销售额yoy布艺窗帘94.1%功能性遮阳产品3.3%外遮阳产品1.0%配套产品1.3%竹草藤麻窗帘0.2%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15工业/基础材料功能性遮阳材料具备多种功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补充。相对于传统遮阳材料,功能性遮阳材料具备遮阳、调光、节能、防污、阻燃等多种功能,建筑在采用功能性遮阳材料后,太阳辐射强度由100%下降为14%-35%,功能性遮阳材料有效阻断了太阳产生的热空气与建筑物之间的对流,同时过滤眩光,获取自然光线,提高视觉舒适度,符合国家绿色建材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此外,由于功能性遮阳材料的生产用料少,适用于批量自动化生产,因此原材料和人工成本较低。在节能需求提升的趋势下,我国功能性遮阳材料市场渗透率有较高的提升空间。我国功能性遮阳行业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阶段,市场渗透率较低,2021年我国功能性遮阳产品销售额为216.3亿元,同比4.0%,在整体建筑遮阳行业的渗透率仅为3.30%。但功能性遮阳产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是建筑遮阳主流产品,普及率和更换率较高,根据ISIBWorld数据,2011年美国功能性遮阳产品渗透率达79%,其中75%为居民消费。我国未来渗透率有较高提升空间,根据中国建筑遮阳行业协会的预测,到2025年国内功能性建筑遮阳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2022-2025年均复合增速为23.3%,渗透率提升至4.87%。图表21:我国功能性遮阳材料市场规模及同比增速图表22:我国功能性遮阳材料市场渗透率资料来源: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建筑遮阳材料分会,华泰研究资料来源: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建筑遮阳材料分会,华泰研究我国功能性遮阳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形成三大梯队。据中国建筑遮阳材料协会统计,2021年我国功能性遮阳材料企业数量达到3000家,其中规模以上(3000万元以上)收入规模企业180余家。我国建筑遮阳行业中参与竞争的厂商根据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毛利率、目标市场分为三个层次明显的梯队,第一梯队面向中高端市场,产品质量高、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毛利率水平较高,约有十余家公司,占有20%的市场份额,其中三家龙头企业玉马遮阳、西大门、先锋新材2021年市场份额约为5.4%。第二梯队为中等规模公司,约占据30%-40%的市场份额。第三梯队则是数量众多的作坊式企业,产品主要供应国内低端市场,以价格竞争为主要竞争方式,毛利率较低,占据40%-50%的市场份额。保温材料:本轮标准提升带动增量市场较小,新材料能否突围更值得关注外墙和屋面是仅次于门窗热量损失较多的部分,改善其保温能力也是当前建筑工程领域主流节能技术之一。提升外墙和屋面的保温能力主要通过设置保温层、使用保温材料实现。与此前的标准相比,《通用规范》中对部分地区公共建筑、夏热冬冷居建、夏热冬暖居建、温和居建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要求显著提升。0123456789100100200300400500600201720182019202020212025E(%)(亿元)功能性遮阳产品销售额yoy0%1%2%3%4%5%6%201720182019202020212025E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16工业/基础材料图表23:通用规范与旧标中各地区外墙热传系数对比外墙(传热系数K[W/(㎡·K)](限值)建筑类型地区通用规范(72%)旧标(60%)体形系数≤0.30.3<体形系数≤0.5体形系数≤0.30.3<体形系数≤0.5甲类公共建筑严寒A、B区0.350.300.380.35严寒C区0.380.350.430.38热惰性指标D≤2.5热惰性指标D>2.5热惰性指标D≤2.5热惰性指标D>2.5夏热冬暖地区0.71.50.81.5通用规范(65%)旧标(50%)热惰性指标D≤2.5热惰性指标D>2.5体系系数热惰性指标D≤2.5热惰性指标D>2.5居住建筑夏热冬冷A区0.61.0≤0.401.01.5>0.400.81.0夏热冬冷B区0.81.2≤0.401.01.5>0.400.81.0夏热冬暖A区0.71.52.0<K≤2.5,D≥3.0(仅适用南区)夏热冬暖B区0.71.5或1.5<K≤2.0,D≥2.8或0.7<K≤1.5,D≥2.5或K≤0.7温和A区0.61.0≤0.451.01.5>0.450.81.0温和B区1.82.0注:1)括号中数字为节能率;2)本表仅列示发生变化的地区建筑类型指标。资料来源:各类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华泰研究图表24:通用规范与旧标中各地区屋面热传系数对比屋面(传热系数K[W/(㎡·K)]通用规范(72%)旧标(60%)建筑类型地区体型系数≤0.30.3<体型系数≤0.5体型系数≤0.30.3<体型系数≤0.5甲类公共建筑严寒A、B区0.250.200.280.25严寒C区0.300.250.350.28寒冷地区0.400.350.450.40热惰性指标D≤2.5热惰性指标D>2.5夏热冬冷地区0.400.400.50夏热冬暖地区0.400.500.80乙类公共建筑夏热冬冷地区0.600.70夏热冬暖地区0.600.90通用规范(65%)旧标(50%)体型系数热惰性指标D≤2.5热惰性指标D>2.5居住建筑夏热冬冷地区0.40≤0.40.801.00>0.40.500.60夏热冬暖地区0.400.4<K≤0.9,D≥2.5或K≤0.4温和A区0.40≤0.450.801.00>0.450.500.60注:1)括号中数字为节能率;2)本表仅列示发生变化的地区建筑类型指标。资料来源:各类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华泰研究保温板材逐步替代保温砂浆,EPS板及岩棉为当前主流应用,其中EPS约占70-80%。外墙保温材料将气体限制于保温材料内的泡孔、层间等空间内,利用气体的低导热性质,使之不能形成对流传热,从而实现保温隔热的效果。保温材料主要分为砂浆和板材两大类,我国保温行业发展初期保温系统较为单一,多使用保温砂浆,然而砂浆类保温材料导热系数过高,无法满足北方和严寒地区的保温需求,因此主要用于建筑内分割供暖以及非供暖房间的分割墙以及保温要求较低的南方地区。后期随着保温材料的不断发展以及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保温砂浆逐步被保温板材替代。保温板材主要分别有机、无机两大类,其中有机保温材料以模塑聚苯板(EPS)为代表,无机保温材料以岩棉为代表。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17工业/基础材料图表25:保温材料拆分无机有机砂浆种类玻化微珠防火保温砂浆,复合硅酸盐保温砂浆等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砂浆等性能保温隔热、防火、耐老化保温隔热、造价偏低、安全性较低、防火性能较差板材种类岩棉、泡沫玻璃、膨胀珍珠岩等模塑聚苯板、硬泡聚氨酯板、挤塑聚苯乙烯等性能保温隔热、防火性能优秀、吸水率高、结构安全性低保温隔热、结构稳定、吸水性低、防火性能较差资料来源:建科节能,华泰研究当前节能标准的提升水平基本可以通过增加保温材料厚度来实现,按照21年保温材料市场规模,预计带动增量市场81亿元。我们根据前文梳理的《通用规范》中对外墙和屋面热传系数限值的要求,测算各类地区不同建筑需要增加的保温材料厚度,及由此带动的增量市场空间,假设:1)为简便计算,选取体形系数≤0.3或者热惰性指标D≤2.5情况下规范要求及变化近似代表同地区同类建筑要求;2)建筑气候分区,按照省级行政单位近似划分以便统计区域建筑面积;3)外墙面积/建筑面积约0.6,屋面面积/建筑面积约0.1;4)截至2020年末,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超过238亿㎡,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比超过63%,剩余存量待改造面积140亿㎡,假设未来10年改造完成,年均改造14亿㎡;5)所有建筑均采用EPS保温材料,当前市场价11490元/吨(230元/m³)测算近似材料市场增量。图表26:外墙热工性能提升预计带动保温材料年度增量市场55亿元甲类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严寒A、B区严寒C区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温和A区温和B区外墙热传系数限值变化W/(㎡·K)-0.03-0.05-0.10-0.3-0.4-0.2材料类型导热系数(25℃),W/(m·K)通用规范厚度(mm)膨胀聚苯板(EPS)0.037105.797.452.952.961.720.6岩棉带0.044125.7115.862.962.973.324.4真空绝热板0.00822.921.111.411.413.34.4聚氨酯板0.02468.663.234.334.340.013.3材料类型导热系数(25℃),W/(m·K)较旧标增加厚度(mm)膨胀聚苯板(EPS)0.0378.311.36.615.924.72.1岩棉带0.0449.913.57.918.929.32.4真空绝热板0.0081.82.41.43.45.30.4聚氨酯板0.0245.47.34.310.316.01.3保温材料厚度较旧规增加幅度8.6%13.2%14.3%42.9%66.7%11.1%假设均采用EPS(元/㎡)23021年新建建筑外墙面积(万㎡)5641008417588742421012226年均新建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市场增量(亿元)36.3存量建筑外墙面积(万㎡)170182751260483121727152274138155外墙年节能改造规模(亿㎡)5.6年均存量建筑改造外墙保温材料市场增量(亿元)18.5资料来源:Wind,《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华泰研究预测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18工业/基础材料图表27:屋面热工性能提升预计带动保温材料年度增量市场26.2亿元甲类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严寒A、B区严寒C区寒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温和A区屋面热传系数限值变化W/(㎡·K)-0.03-0.05-0.05-0.10-0.4-0.4材料类型导热系数(25℃),W/(m·K)通用规范厚度(mm)膨胀聚苯板(EPS)0.037148.0123.392.592.592.592.5岩棉带0.044176.0146.7110.0110.0110.0110.0真空绝热板0.00832.026.720.020.020.020.0聚氨酯板0.02496.080.060.060.060.060.0材料类型导热系数(25℃),W/(m·K)较旧标增加厚度(mm)膨胀聚苯板(EPS)0.03715.917.610.318.546.346.3岩棉带0.04418.921.012.222.055.055.0真空绝热板0.0083.43.82.24.010.010.0聚氨酯板0.02410.311.46.712.030.030.0保温材料厚度较旧规增加幅度12.0%16.7%12.5%25.0%100.0%100.0%假设均采用EPS(元/㎡)23021年新建建筑屋面面积(万㎡)1412521034104414790702年均新建建筑屋面保温材料市场增量(亿元)17.3存量建筑屋面面积(万㎡)4254687819023151212028798712屋面年节能改造规模(亿㎡)1.0年均存量建筑改造屋面保温材料市场增量(亿元)8.9资料来源:Wind,《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华泰研究预测就外墙保温来看,仅依靠增加保温材料厚度恐无法满足节能标准持续提升的要求,节能效果趋弱经济性下降,且过度增厚亦可能出现安全脱落问题,气凝胶、真空绝热板以及保温装饰一体板等快速发展,逐步替代传统外墙保温材料。根据《办公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厚度优化研究》分析,虽然地区和保温材料的选择会对节能效果有所影响,但能耗随着保温层厚度的变化趋势及节能效果基本相同,通常呈现先迅速下降后趋于平稳甚或缓慢上升,案例办公建筑显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保温材料在0-100mm范围内时,下降趋势较明显,厚度为100mm时,节能率基本可以达到10%左右,此后保温材料厚度增加节能效果逐渐减弱,而在夏热冬暖地区总能耗从60mm厚度左右就开始上升。此外,随着节能效果趋弱,尽管部分地区建筑物持续增加保温层厚度仍可继续降低能耗,但投资费用的增长会导致经济性下降,且质量施工难度的增加也会带来安全隐患。图表28:不同地区办公建筑各类外墙保温材料最优经济厚度最优经济厚度(mm)地区代表城市EPSXPS岩棉严寒地区长春1689498寒冷地区青岛1226871夏热冬冷地区长沙895153夏热冬暖地区福州17912资料来源:《办公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厚度优化研究》5,华泰研究5刘方舟,聂金哲,李德英等.办公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厚度优化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20,47(7):5.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19工业/基础材料我国外保温市场阶段性行业竞争格局仍以区域化小散企业为主,重点保温企业的收入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较低,其中保温装饰一体板技术壁垒较高,头部效应明显。保温材料的生产几乎没有技术壁垒,且政策在防火安全、节能保温等基础要求上对具体材料并无明显偏向,导致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而且生产成本较低,小企业完全可以通过租赁厂房来进行生产,再加上行业缺乏统一的监管体系和应用标准,市场上存在大量小企业通过低价竞争来存活,小企业通常通过偷工减料来进一步压缩成本,导致市场上充斥大量不达标的保温材料。目前外保温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东方雨虹,亚士创能、鲁阳节能等,其中东方雨虹(002271CH)以卧牛山节能为主要子公司开展保温业务,亚士创能(603378CH)以保温装饰一体板、真金板等保温材料销售为主,鲁阳节能(002088CH)以岩棉销售为主。而相较于传统外墙保温材料,保温装饰一体板行业具有更高的技术壁垒,竞争格局好于传统保温材料,头部企业市占率较高。屋面兼具保温隔热、防水、空间封闭等多种功能,防水保温一体化板有望成为屋面保温体系的发展方向。依据保温层、防水层和结构层之间的关系,屋面系统可划分为正置式屋面系统、倒置式屋面系统、保温-结构层复合系统、蓄水系统、种植隔热系统等。其中正置式是传统的屋面保温方式,倒置式屋面虽然造价较贵,但在建筑运行的过程中有诸多优势。防水性能上,主流保温系统在保证防水性能的协同方面存在设计与施工方面的种种不足,无论是倒置式屋面构造还是正置式屋面构造均存在防水层破损时下部层次“串水”的问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保温功能上,传统的倒置式屋面构造完全将保温层暴露在防水层上方,保温层易进水、吸水,降低了隔热效果;而正置式屋面虽然将保温层置于防水层下方,但一旦防水层破损,也会一定程度降低保温隔热效果。一体板将防水层和保温层复合成有机整体,施工时通过防水粘结砂浆与基层牢固粘结,使保温层与基层、保温层与防水层之间均可以消除窜水层,达到了“皮肤式”的防水效果。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20工业/基础材料建筑产能:光伏建筑有望迎来快速发展阶段光能利用日益成熟,成本优化推动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高速增长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生物质能、地热能、地温热源热能、海洋能等,其中与建筑较为相关的主要是太阳能、风能、地温热源热能及生物质能。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利用包括光热应用和光电应用;风能除了自然通风等被动式利用,与建筑物的结合主要体现在高层建筑物之间或楼顶应用小型风力发电;地源热泵是利用浅层地能进行供热制冷的新型能源利用技术,因其具有稳定、储量大、分布广泛等特点,在建筑供热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地热主要用于夏季供冷和冬季供暖方面;生物质能开发潜力巨大,在建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农村沼气利用、城市垃圾焚烧热电联产等。由于被动式利用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环节,本章主要分析主动式利用情况,其中太阳能在建筑中应用与建筑建材企业更为相关,因此本章将聚焦于此重点讨论。图表29: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情况资料来源:《2020年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运行状况报告》,《太阳能热发电行业蓝皮书2021》,国家能源局,华泰研究根据《通用规范》,新建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系统,太阳能系统可分为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光热(PV/T)系统,均可安装在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上。根据住建部《“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中推动太阳能建筑应用部分,根据太阳能资源条件、建筑利用条件和用能需求,统筹太阳能光伏和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应用,宜电则电,宜热则热。其中,提出在城市酒店、学校和医院等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中积极推广太阳能光热技术。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暖系统、太阳能供暖空调等复合应用系统。在传统的热水领域,已进入存量时代趋于饱和;太阳能采暖处于起步阶段,渐成为行业利润增长以及市场拓展的新空间,但更多是利于足太阳能集热产品侧;在热发电方面,根据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研究发现,相较光伏、风电、核电和燃煤系统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太阳能热发电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最低,但当前太阳能光伏系统以技术成熟和高渗透率获得市场更高青睐。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21工业/基础材料图表30: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技术对比技术特点光热发电光伏发电发电原理利用太阳光中的热能转化为动能并使用汽轮机进一步转化为电能实现发电的过程。利用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形成光电子,使用半导体吸附并形成电流从而实现发电的过程。可利用太阳能资源30%60%年发电小时数(h)储能:4000-5000;不储能:1000-20001000-2000占地面积(m2/MW)35-4035-30转换效率12-25%10-20%应用范围与火力发电有着共性,同样适合集中式大规模发电适合小规模,分布式发电储能系统通过一些介质如熔盐,水等材料进行热储能,使用寿命长,损耗小使用电池进行电能储存,使用寿命短、损耗大.全球技术水平槽式、塔式技术已相对成熟技术成熟应用全球产业化产业化初步形成产业化程度较高国内技术水平863、973项目等多个实验项目以及一些示范项目启动带来了积累国内企业已经掌握晶电池核心技术国内产业化水平未形成产业化产业化程度较高目前发电成本(美元/干瓦时)0.12-0.30.10-0.15未来发电成本(美元/千瓦时)0.04-0.060.04-0.10目前建设成本(美元/千瓦)4200-84002000-2500未来建设成本(美元/千瓦1500-25001000-1800优势储热成本低且效率高、年发电小时数长,与其他热发电可有效契合技术和产业相对成熟劣势对地理条件要求较高生产和维护过程存在污染,且稳定性有待提高资料来源:CSPPLAZA,华泰研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指光伏建筑,光伏建筑包括BAPV(建筑物应用光伏)和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两种类型,均归属于分布式光伏,其中BAPV由于其附加属性,比较适合既有建筑改造,对于新建项目,BIPV则更具经济性和环保性,作为建筑体一部分在美观、使用寿命、受力、防水、维护等方面均拥有优势。近年随着光伏成本快速下降,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具备经济性,装机容量快速增长。据能源局和光伏行业协会,近10年来光伏发电项目单位千瓦平均造价下降75%,2021年全投资模型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1800小时、1500小时、1200小时、1000小时等效利用小时数的LCOE分别为0.19、0.22、0.28、0.33元/kWh。目前国内分布式光伏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河南、浙江等省份,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也都具有经济性。2016-2021年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CAGR达59.8%,截至2021年底,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107.5GW,当年新增装机容量29.2GW,其中根据用户分,2021年户用/工商业光伏分别新增装机21.6/7.4GW,同比+113%/+37%。根据结合方式分,若按照N-TechResearch数据,2021年全球BIPV新增装机规模约1.925GW,我国大约400MW左右,约占当年国内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的1.4%。图表31:光伏建筑包括BAPV和BIPV资料来源:《中国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华泰研究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22工业/基础材料图表32:BAPV原理图表33:BIPV原理资料来源:《光伏建筑发展与经典案例》6,华泰研究资料来源:《光伏建筑发展与经典案例》,华泰研究图表34:2016-2021年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CAGR约59.8%图表35:中国户用/工商业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总装机成本持续下降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华泰研究资料来源:IRENARenewableCostDatabase,华泰研究政策大力支持,非户用光伏有望率先发展光伏建筑按照应用场景可以分为光伏屋顶、幕墙、遮阳板等,采用不同的安装方式、安装在不同的部位、通风条件不同,都会对发电效果产生影响,根据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倾斜安装在屋顶位置,可能效果较好,功率可以实现0%损失。光伏发电系统根据电池材料,可分为晶体硅电池和薄膜太阳电池,目前由于晶硅组件较高的发电效率和成本优势,市场份额占比大约95%,但薄膜组件具有透光性、弱光发电、衰减少、质量轻、对安装角度要求低于晶硅组件等特点,因此在光伏建筑部分应用场景下具有优势。图表36: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广泛资料来源:《中国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华泰研究6李庆党,和学泰,李子良等.光伏建筑发展与经典案例[J].建筑技术开发,2022,49(4):6.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05010015020025030035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GW)集中式分布式集中式YOY(右)分布式YOY(右)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美元/kw)户用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总装机成本工商业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总装机成本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23工业/基础材料图表37:建筑光伏主要安装位置图表38:不同安装方式和通风条件下太阳能电池的效资料来源: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华泰研究资料来源: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华泰研究户用光伏迎来快速增长,当前渗透率仍较低约1.4%,若渗透率达10%,累计户用装机预计467.5GW。2021年新增户用光伏新增装机21.6GW,同比增长113%,在当年新增装机占比达到39%,其中山东、河北、河南三省的新增规模合计16.4GW,占比达76%。我国户用光伏行业起步较晚,2013年开始发展,2017年为爆发元年,2018年受光伏补贴下降的“531”新政影响市场下行,2019年在能源局出台积极政策后逐渐恢复,2020年以来由于经济性提升、政策补贴力度较高、电网服务持续优化、普通大众认知和接受度提升、分布式安装商群体日益成熟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迎来快速增长。我国户用光伏的应用场景主要在农村,采用BAPV方式,根据统计局,2020年我国乡村户数约为1.87亿户,截至2021年末户用光伏累计安装量预计超过255万套,渗透率约1.4%,根据光伏盒子对各省户用装机和装机户数的统计,我们选用2021年装机规模前八省(合计占总装机比92.3%)户均装机的平均值25kw,若渗透率达到10%,累计户用装机可达467.5GW。图表39:2021年户用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113%图表40:2021年山东省新增户用光伏装机763万kw,居全国第一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华泰研究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光伏盒子,华泰研究非户用光伏建筑特别是BIPV现阶段主要受政策驱动,政府建筑、公共建筑、厂房等建筑物的屋顶光伏系统有望率先发展。尽管光伏建筑理论上已具备较好经济性,不考虑补贴的情况下,以BIPV为例,项目平均回收期9-10年,但行业处于发展初期,与建筑结合的相关产品,存在安全性、经济性、热工属性、工程标准体系等问题待完善验证:1)光伏发电特性与建筑用能协同技术不完善;2)BIPV相关产品、工程标准体系不健全,甚至缺失;3)建筑光伏发电系统检测认证能力不足;4)产品设计生产,对建筑安全、防火等性能考虑不足;5)建设、使用、业主等相关方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6)收益分配及并网、隔墙售电等配套政策不完善等。(40)(20)020406080100120140160051015202520172018201920202021(%)(GW)户用光伏新增装机yoy05101520253035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山西江西福建江苏(kw)(万kw)户用装机户均装机(右)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24工业/基础材料图表41: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国家层面对光伏建筑加大政策推进年份部门政策名称主要内容2014年6月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及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2014年9月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系统开展建筑屋顶及其他场地光伏发电应用的资源调查工作,综合考虑屋顶面积、用电负荷等条件,编制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规划;充分利用具备条件的建筑屋顶资源,鼓励屋顶面积大、用电负荷大、电网供电价格高的开发区和大型工商企业率先开展光伏发电应用;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标准和质量管理。2016年11月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4-2020年)》“十三五”期间将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重点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实施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2016年12月国家能源局《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继续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到2020年建成100个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区,园区内80%的新建建筑屋顶、50%的已有建筑屋顶安装光伏发电。2016年12月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继续支持在已建成且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用电集中区域规模化推广屋顶光伏发电系统。2017年3月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二五”时期,实施398个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装机容量683兆瓦。“十三五”时期,鼓励开展零能耗建筑建设试点,力争到2020年,全国城镇新增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以上。2017年12月发改委《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项目价格政策的通知》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自用电量,免收随电价征收的各类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系统备用容量费和其他相关并网服务费。2018年4月住建部、能源局等多部门《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有条件的城镇建筑屋顶(如政府建筑、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厂房建筑、设施建筑等),建设独立的“就地消纳”分布式建筑屋顶光伏电站和建筑光伏一体化电站,促进分布式光伏应用发展。2020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等七部门《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要求到2022年我国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70%,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高。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2021年3月住建部、能源局等多部门《六部门关于开展第二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的通知》支持培育一批智能光伏示范企业,包括能够提供先进、成熟的智能光伏产品、服务、系统平台或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对建筑及城镇领域智能光伏以及建筑一体化应用单个项目,装机容量不少于0.1MW。2021年5月住建部等15部门《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鼓励新建厂房、公共建筑等屋顶光伏比例和实施光伏建筑一体化开发等方式,构建县城绿色低碳能源体系,推广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智能光伏等清洁能源应用。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为加快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展,拟在全国组织开展县(市、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其中要求满足党政机关建筑屋顶总面积光伏可安装比例不低于50%,学校、医院等不低于40%,工商业分布式地不低于30%,农村居民屋顶不低于20%。2021年9月住建部《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建筑碳排放计算明确成为建筑设计文件中的强制性要求,新建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系统,自2022年4月1日起实施。2021年10月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2022年3月住建部《“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开展高效智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利用、“光储直柔”新型建筑电力系统建设。2022年3月住建部《“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引导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制定更高水平节能标准,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建设,推动零碳建筑、零碳社区建设试点。到2025年,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0.5亿平方米以上。积极推广太阳能光伏在城乡建筑及市政公用设施中分布式、一体化应用,累计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资料来源:政府网站,华泰研究“十四五”屋顶/幕墙BIPV市场预计分别为1455/500亿屋顶光伏待开发资源丰富,政策首次明确量化目标。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正式下发《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明确党政机关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50%;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40%;工商业厂房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30%;农村居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20%;而《碳达峰行动方案》中首次提出,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参考华泰环保与公用事业组(《分布式光伏:下一个蓝海市场》20220214)测算,2021/2025年末屋顶总面积为140/172亿平方米,预计国内屋顶分布式光伏潜在装机规模分别为2256GW/2932GW,其中2025年工业/商业/公共建筑潜在装机规模分别为898GW/175GW/278GW。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25工业/基础材料图表42:测算2021/2025年末屋顶光伏潜在装机容量为2256GW/2932GW单位:GW202020212022E2023E2024E2025E2030E远期总计2,0882,2562,4202,5872,7582,9323,1133,620住宅1,0241,0981,1771,2591,3411,4261,5141,760工业屋顶6366957447948458989531,108商业建筑122131142153164175186216公共建筑196213228244261278295343占比住宅49.148.748.748.648.648.648.648.6工业屋顶30.530.830.730.730.730.630.630.6商业建筑5.85.85.95.95.96.06.06.0公共建筑9.49.49.49.49.59.59.59.5注:1)不同屋顶结构类型(彩钢屋顶、砖瓦结构屋顶、平面混凝土屋顶)会导致可安装光伏组件数量的差异;2)潜在装机容量=屋顶总面积x光伏实际功率密度。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晶科能源招股说明书,华泰研究预测“十四五”非住宅新建/存量改造屋顶光伏装机需求预计分别为114GW/104GW。屋面BIPV方面,应用薄膜或晶硅均可,根据我们在华泰建筑建材(《建筑节能专题:薄膜BIPV春潮涌动》20220406)报告中分析,当前屋面更适合采用晶硅。我们假设到2025年新建屋顶中工商业及公共建筑光伏安装比例达50%,存量屋顶光伏改造比例合计达9%(6.48亿㎡),并假设其中BIPV的渗透率持续提升(新建建筑中比例更高),预计“十四五”我国屋顶光伏市场需求有望达218GW。参考华泰环保与公用事业(《分布式光伏:下一个蓝海市场》20220214)测算,BAPV/BIPV建造总成本分别为4.10和4.61元/W,我们假设此后每年降低2%,则“十四五”期间非住宅屋面光伏市场有望达8650亿元,其中新建、改造市场分别为4659/4082亿元,对应建安投资1186/1010亿元。图表43:“十四五”我国非住宅建筑屋顶光伏需求预计218GW20212022E2023E2024E2025E竣工面积(亿平米)12.6112.0812.0712.2512.14屋顶面积4.534.244.274.354.28安装光伏比例20%25%30%40%50%新增屋顶光伏(GW)14.4916.9720.4827.8134.28BIPV渗透率1%5%15%25%40%新增BIPV(GW)0.140.853.076.9513.71存量屋顶面积(亿平米)7272727272改造比例1.0%1.0%2.0%2.0%3.0%改造屋顶光伏(GW)11.5211.5223.0423.0434.56BIPV渗透率0.5%3%5%10%15%存量BIPV改造(GW)0.060.351.152.305.18合计屋顶光伏需求(GW)23.7028.4934.3043.9452.71其中屋顶BIPV需求(GW)0.191.193.768.5716.48BAPV建造成本(元/W)4.033.953.873.793.72BIPV建造成本(元/W)4.544.454.364.274.19屋顶光伏市场空间(亿元)1049.151131.161704.911973.162647.61其中BIPV市场(亿元)9.1953.13184.15395.53791.21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建筑装饰协会,CPIA,华泰研究预测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26工业/基础材料图表44:分布式光伏电站成本拆解成本分类成本项价格单位说明光伏系统成本3.17元/W组件价格1.92元/W2022年6月6日组件价格非组件成本1.25元/W其中:逆变器0.15元/W支架0.21元/W电缆0.23元/W电网接入0.13元/W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0.33元/W其他0.2元/W建安成本0.93元/W直接材料费0.44元/W间接管理费0.44元/W施工利润0.05元/W假设EPC施工毛利率5%BAPV建造总成本4.10元/WBIPV相较于BAPV减:支架系统0.105元/WBIPV仅需要支座部件作为光伏组件的支撑或连接,假设成本减半加:屋面防水系统0.2元/W压型钢板0.22元/W彩钢瓦产品约25-40元/平屋顶檩条0.2元/WBIPV建造总成本4.61元/W运维成本0.06元/W/年资料来源:CPIA,《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1年2月发布),华泰研究建筑物立面光伏改造难度和成本较高,因此我们预测光伏幕墙当前主要需求来源于新建建筑BIPV模式,根据华泰建筑建材(《建筑节能专题:薄膜BIPV春潮涌动》20220406)分析测算,薄膜电池相比晶硅的优势将在建筑立面体现得更为突出,因此仅考虑其与建筑幕墙结合使用,预计2022-2025年可安装薄膜电池BIPV的总建筑幕墙面积有望达3.55亿㎡,“十四五”期间薄膜BIPV幕墙的整体市场有望达500亿元。图表45:“十四五”我国薄膜BIPV幕墙需求或达500亿20212022E2023E2024E2025E竣工面积(亿平米,除工业厂房)35.1934.7234.5134.8034.68住宅27.0626.6926.5526.7726.67商业建筑2.532.652.582.592.61公共建筑4.444.304.284.344.30建筑立面面积(不包括北面)住宅8.128.017.978.038.00商业建筑0.760.800.780.780.78公共建筑1.331.291.281.301.29幕墙渗透率住宅0.5%0.6%0.7%0.8%1.0%商业建筑40%42%45%50%55%公共建筑30%32%37%45%50%可安装BIPV面积(亿平米)住宅0.040.050.060.060.08商业建筑0.300.330.350.390.43公共建筑0.400.410.470.590.65BIPV渗透率1%5%15%25%40%薄膜BIPV幕墙需求(GW)0.100.521.713.376.01薄膜幕墙价格(元/W)4.604.514.424.334.24薄膜BIPV幕墙市场测算(亿元)4.6023.4475.54145.90250.00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华泰研究预测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27工业/基础材料材料弹性大工程弹性小,建筑企业重在渠道价值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我们认为光伏建筑市场增量主要来源于工商业、公共建筑的存量屋顶改造增加光伏系统,对于新建建筑而言,更多是使用BIPV替代原有屋顶或幕墙,预计可使得总投资增加10%-20%。不论是存量改造采用BAPV或是新建采用BIPV,建筑施工企业渠道价值和优势更重于技术壁垒,将成为重要的流量入口和产品集成商。而对于组件、辅材等材料商而言,光伏建筑的快速放量带动的均为增量市场,弹性较大。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非住宅光伏建筑的主要竞争者包括建筑施工安装企业、建筑钢结构企业、建筑装饰企业、光伏组件企业等,我们认为各方各有侧重,光伏企业侧重产品、建筑企业侧重渠道。中长期来看,产品是核心竞争力,特别是BIPV组件兼具光伏发电和建材属性,除了要考虑组件本身的发电效率还需要更好地适配各种类型的建筑,因此我们认为技术实力领先且已提前进场布局的企业有望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而短期来看,由于BIPV仍处在起步阶段,因此渠道是核心,建筑企业具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在项目开拓上或将拥有更强的主导权,我们认为已开展跨行业合作的双方有望率先受益。图表46:光伏建筑产业链各环节及参与主体资料来源:Wind,各家公司公告,华泰研究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28工业/基础材料节能服务:潜在市场空间广阔,竞争加剧头部效应渐显“双碳”战略推动节能服务市场需求提升,“十四五”有望迎来中高速增长。节能服务产业是指为项目或用能单位在节能减排方面提供节能服务和支持的产业,根据客户对能源的需求,借助于供给、分配及利用环节,提供尽可能有利于环境的,集前期节能诊断、节能改造设计、中期融资、工程实施运行和后期节能跟踪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2021年为“碳中和元年”,为实现国家的双碳战略目标,各级政府持续发力出台相关政策,拉动节能服务产业市场需求提升,为节能服务产业注入强大驱动力。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于2022年4月发布的《2021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2012-2021年节能服务行业总产值不断提升,CAGR为15.5%,2021年总产值达6069亿元,同比增速2.6%,若能消除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节能服务产业在“十四五”期间有望实现年均10%-15%的增速,至2025年末,节能服务总产值预计达到1万亿元。图表47:2012-2021年节能服务行业总产值及增速图表48: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资料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华泰研究资料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华泰研究节能提效领域信心提振,EMC投资规模明显加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是节能服务行业的主要业务模式。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节能服务费或能源托管费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随着节能服务行业的迅猛发展,EMC项目投资也迅速增加。除2019年受供给侧改革政策与取消PPP项目以奖代补政策的叠加影响下使得投资规模下滑2.6%外,近年来EMC投资规模同比增速约在5%左右。2021年,在“双碳”政策下,用能行业迎来了由能源粗放管理向精细化使用的转变,其中节能提效是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在此背景下,节能提效领域信心提振,投资速度明显加快。2021年EMC投资金额达1384.2亿元,同比增长11.1%。EMC项目投资增加推动行业节能能力增长,节能减排效果显著。2021年EMC项目新增投资形成的年节约能力为4,369万吨标准煤,形成年减排二氧化碳10,748万吨。据《2021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表示,新增年节能能力相当于节约1.3个三峡电站的发电能力,仅此一项就可以为国家节约电力投资约3,000亿元。可见,节能与提高能效是最直接、最优先、也是最经济的减排方式。节能服务产业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力量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热潮。05101520253035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亿元)节能服务行业总产值同比增速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29工业/基础材料图表49:2012-2021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金额及增速图表50:2012-2021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节能减排成效资料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华泰研究资料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华泰研究2020年工业领域项目投资金额、节能贡献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按照不同的应用领域分为工业领域、公共设施领域以及建筑领域7。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大量资源与能源被消耗,给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压力,让更多的节能服务公司参与工业节能能够更好提高行业节能水平。2020年工业、公共设施、建筑领域EMC项目投资金额占比分别为71%、14%和15%,工业领域投资遥遥领先。从产值规模与贡献的节能率来看,工业项目仍占主导地位。2021年建筑领域EMC项目数量占比首次过半,建筑节能或成未来重要增长方向。根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2021年对1419个EMC项目抽样分析,工业领域项目占项目总数的39%;公共设施项目占项目总数的10%;建筑领域项目占项目总数的51%,其中公共机构建筑29%,商业及工业建筑22%。建筑领域项目数量大幅提升,占比由2020年的43%提升至2021年的51%。从项目投资金比与节能贡献来看,建筑领域占比最小,节能市场尚未有效释放,随着建筑节能要求提升有望拉动建筑节能领域快速发展。项目合同类型呈现多元化,工程类数量占比最多。合同能源管理具体合同类型较为灵活,包括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BT/BOO/BOT、工程总承包/节能工程、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设备购销和融资租赁等。据《2021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1419个项目抽样分析中,工程总承包/节能工程类型个数最多占比32.6%,节能效益分享型次之占比24.3%,此外由于“十四五”首年客户有较强的双碳咨询/规划需求,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类项目占比显著上升至16.2%。合同期方面,抽样项目平均合同期为6.8年。其中,节能效益分享型平均合同期7.2年,能源费用托管型平均合同期9.2年。7工业领域,如冶金(钢铁、有色)、建材(水泥、玻璃、陶瓷等)、煤炭、电力、轻工(纺织、造纸等)、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建筑领域,如公共机构(政府机关、医院、学校等)、商业建筑(写字楼、商场、超市等)、工业建筑(工业厂房、工业区配套设施建筑等);公共设施领域,如园区、城市道路、隧道、桥梁、地铁、管网、热力、燃气、给排水、广场、垃圾治理、绿化等。(5)05101520253035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亿元)EMC投资规模同比增速(10)(5)051015202530354045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万吨)节能能力(万吨标准煤)减排能力(万吨二氧化碳)节能能力增速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30工业/基础材料图表51:2020年节能三大领域年节能能力占比图表52:2018-2020年节能三大领域项目投资金额占比注:节能能力用万吨标准煤衡量资料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华泰研究资料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华泰研究图表53:2021年节能三大领域项目数量占比图表54:2021年节能服务项目合同类型占比资料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华泰研究资料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华泰研究图表55:合同能源管理合同模式简介类型简介合同能源管理类型节能效益分享型由节能公司提供资金和全过程服务,在客户配合下实施节能项目,在合同期间与客户按照约定的比例分享节能收益;合同期满后,项目节能效益和节能项目所有权归客户所有。节能量保证型客户分期提供节能项目资金并配合项目实施。节能公司提供全过程服务并在合同中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量,且节能量效益能够弥补所有项目还款额和一切为节能公司提供的检测、检验、运行与维修服务费用。如果项目没有达到承诺的节能量,按照合同约定由EMCO承担相应的责任和经济损失。如果实现的节能量效益超过项目还款额,客户和节能公司可以共享超额收益。能源费用托管型客户委托节能公司进行能源系统的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并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能源托管费用;节能公司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费用(扣除新增的管理费用),并按照合同约定拥有全部或者部分节省的能源费。BT/BOO/BOTBT:由节能公司融资、建设,项目建成后立即移交给公共部门,政府按项目的收购价格分期付款,其款项可来自于项目的经营收入;BOT与BT方式不同的是,政府在获得项目所有权后委托节能公司运营和管理该项目;BOO是节能公司按照政府授予的特许权,建设并经营某项基础设施,但所有权归节能公司,并不将此基础设施移交给政府或公共部门。工程总承包/节能工程项目节能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对节能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或者设计、施工等阶段实行总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面负责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技术咨询/单项技术服务节能根据用能单位对某一节能技术课题的要求,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为用能单位提供技术选用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或技术服务资料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华泰研究工业领域7%公共设施领域7%建筑领域86%0%10%20%30%40%50%60%70%80%201820192020工业领域公共设施领域建筑领域工业领域39%公共设施领域10%商业及工业建筑22%公共机构建筑29%建筑领域51%节能效益分析型24.1%节能量保证型9.0%能源费用托管型13.1%BT/BOO/BOT3.9%工程总承包/节能工程项目32.7%技术咨询/单项技术服务16.3%设备购赊0.8%融资租赁0.1%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31工业/基础材料众多投资者、从业者涌入节能服务行业,从业规模不断扩大。据EMCA数据,1997年全国最初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只有三家(北京EMCO、辽宁EMCO与山东EMCO),发展到2005年的76家,2012年进一步发展发到4175家。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后,2012-2019年从事节能服务的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虽保持增长趋势,但同比增速逐渐放缓。受双碳政策影响,2021年从事节能服务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增速实现提升,2021年企业数量达到8725家,同比增速23.8%,能源供应商、产品提供商、环保服务商、新能源服务商、用能方、资本方等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及跨界入局者显著增加;2021年从业人员数量为84.1万人,同比增速9.8%。图表56:2012-2021年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及增速图表57:2012-2021年节能服务从业人员及增速资料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华泰研究资料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华泰研究节能服务产业聚集效应显现,布局与经济发展、碳排放量密切相关。2021年公司数量最多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是北京(890家)、山东(840家)、江苏(832家)、广东(636家)和上海(574家)。节能服务公司分布集中于经济发达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城市群市场环境良好,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和整合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来,节能服务公司布局也向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双高地区倾斜。图表58:2021年节能服务公司聚集于三大城市群图表59:2021年中国节能服务公司各省分布资料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华泰研究资料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华泰研究05101520253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家)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左)同比增速新进入企业占比024681012141618010203040506070809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万人)节能服务从业人员数量同比增速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北京江苏上海河北福建安徽天津四川陕西重庆吉林新疆贵州海南宁夏西藏(家)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32工业/基础材料行业资源逐步向头部企业聚集,竞争加剧后行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据EMCA数据,2020年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占比由2015年的4%提升至9%,大中型企业占比提升。从竞争格局看,2020年以来行业整合加速,国内领先企业及区域领先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逐步增强,技术整合速度加快,在资本理性、逐利的本能作用下,全产业资源向头部集中,这类企业的业务实现较快增长;细分领域的排头兵,例如“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虽然有些在规模上不占优势,但依靠其技术门槛、高品质和差异化服务,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发展型企业是当前产业的大多数,公司已经具备成熟的商业模式,有一定量稳定的客户,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但产品和服务存在同质化,市场竞争较为激烈。2021年EMCA会员单位平均净利率8.4%,较2020年下降了0.7pct。图表60:2020年节能服务公司营业收入分布图表61:节能服务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示意图资料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华泰研究资料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华泰研究图表62:节能服务企业概览公司名称节能服务业务简介南网能源(003035CH)全国领先的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城市照明节能投资运营服务商,主要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苏文电能(300982CH)EPCO一站式电能服务商,同时具备电力设计服务、电力设备、电力施工及智能用电服务、光伏储能一站式全产业链服务能力。瑞纳智能(301129CH)依托自有核心软硬件产品,打造管网安全监测、热力站智能控制、二网智能平衡、计量管控、室温监测等涵盖源、网、站、楼、户的智慧供热全产业链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节能服务”的业务模式。涪陵电力(600452CH)从事配电网节能业务,主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改造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等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华通热力(002893CH)向用能单位或同行业企业提供节能服务,包括改造供热设施和管网、改进排烟除尘系统、污染物达标排放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延华智能(002178CH)聚焦公共机构节能,历年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技改项目累计超百个。资料来源:Wind,华泰研究融资问题仍然是中小企业发展约束。由于节能服务项目普遍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该模式具有节能改造投资金额大、资金占用期限长的特点,因此资本实力和融资能力成为节能服务公司持续发展的必要能力。根据EMCA,银行信贷仍然是节能服务公司最主要的融资渠道,21年占比49%,此外35%的节能服务公司尚未获得过外部融资,融资问题仍然是一大突出障碍,主要原因是其融资需求与现有金融产品不匹配,但相比于前几年,成功融资企业的比例有所提高。融资成本虽有下降,但仍然较高,2021年节能服务公司平均年化融资成本7.5%,同比下降1.0pct,其中,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比国有企业略高。疫情影响、专业人才缺口较大、深度节能降碳挖潜技术难度和成本提高亦制约行业发展:1)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部分原材料上涨、用能单位附加条件增多导致节能公司经营成本、项目建设、运维和用工成本增加,流动性紧张进一步加剧回款和债务问题;2)“双碳”为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对节能公司的知识和人才体系提出新的挑战。节能服务公司技术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知识体系与理念有待更新,前瞻性和多元化人才需求迫切;3)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潜力大、效益好的优质项目大量实施,技术上挖潜的难度不断提高,传统技术类型的项目存在投资回收期长、效益低、风险大、竞争激烈等特点,节能服务公司需要开辟新的技术类型和蓝海市场。微型企业(年收入500万以下)15%小型企业(年收入500-2000万)24%中型企业(年收入2000万-1亿元)52%大型企业(年收入1亿元以上)9%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33工业/基础材料零碳建筑产业链:玻璃/钢构增速快,节能服务潜力大前文主要对零能耗/零碳建筑涉及到的全产业链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与建筑建材相关的产业环节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我们选取政策力度、市场空间变化、行业利润率水平、竞争格局等维度对产业链各环节进行横向比较,且绘制了行业增速和集中度比较图,综合来看,我们认为从建筑建材企业受益角度判断,各环节排序如下(括号内预估“十四五”行业需求CAGR):光电玻璃(20%)>节能玻璃(20%)>遮阳材料(15-20%)>钢构制造(10-15%)>节能服务(10-15%)>光伏建筑施工(0%-5%)。1)前端设计是实现零碳建筑的关键,不同的建筑设计将造成能耗的巨大差别,建筑信息化是重要保障,而BIM是重要应用方向之一,受政策推动加快推广中,部分地区具有强制性。但BIM整体市场规模较小,21年预计约100-200亿,中期发展较快预计年均增速30%左右,运维环节有望产生长期价值,短期推广中,对建筑企业的意义更多在于,长期服务应用领域的大型建筑设计院具备先发优势,有望在政策推进过程中获得建筑设计市占率提升。2)装配式领域在较为明确的政策目标下,对于施工环节主要是工艺替代,不构成增量市场,但构件制造行业则是装配式模式带来的新增环节,有望迎来千亿级增量市场,其中钢构制造行业受益弹性大,20年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为6.19%,在公建投资需求转暖及替代PC驱动下,预计“十四五”行业需求年均增速10-15%左右。从供给端看,虽然钢构制造行业壁垒不高毛利率较低,但管理瓶颈制约中小企业规模扩张意愿,龙头具备成本和规模交付的优势。装配式装修当前无全国层面针对性政策目标,需求尚未大幅增长,玩家刚刚起步,行业不成熟,尚无统一产品标准。3)虽然《通用规范》具有全文强制性,但一方面标准提升针对的是建筑各结构综合性能,存在一定权衡选择空间,且仅涉及部分区域部分建筑类型,因此政策面对于节能玻璃、遮阳材料、保温材料的增量市场带动较小,但由于节能玻璃、功能性遮阳材料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节能效果,虽然市场规模较小,2021年预计均在100-300亿左右,但若渗透率提升较快,则“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有望达到20%。从供给端看,节能玻璃和功能性遮阳行业在中高端产品中,其龙头集中度较高,壁垒相对较强,利润率水平较高。2021年保温材料市场规模近2000亿,但本轮《通用规范》节能率提升带动市场增量较小,存量改造虽然需求较大超千亿,但当前建筑改造进度较慢,预计行业年均增速0-5%,当前EPS板及岩棉为主流应用,气凝胶、真空绝热板以及保温装饰一体板等快速发展,若未来能形成替代之势,则新材料或将具备较大市场。4)光伏建筑具有较强的政策强制力,《通用规范》要求新建建筑强制安装太阳能系统,且《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我们预计“十四五”非住宅屋面光伏市场约8650亿,其中新建、改造市场4659/4082亿,对应建安投资1186/1010亿。我们认为对于工程企业,市场增量弹性较小,主要来源于存量改造,新建建筑更多是BIPV替代原有屋顶或幕墙,预计总投资增加10%-20%,安装集成壁垒不高,渠道是主要价值体现。对于材料商,光伏建筑的快速放量带动的增量市场弹性较大,但恐将面临产能集中投放、竞争格局恶化的问题,成本控制力是核心优势。5)节能服务包含内容较多,潜在空间较大,预计2025年行业产值1万亿,“十四五”年均增速10%-15%。政策以试点鼓励为主,行业的发展有赖于经济性驱动,由于业务模式主要是合同能源管理,从业主(用能主体)角度来看无需前期投资的情况下意愿较强,但对节能服务企业融资能力、节能挖潜技术要求较高,且在疫情反复下对用能主体生存条件、支付能力影响较大,导致节能服务公司业务开发难度提升,在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行业内企业盈利能力、回款条件有所恶化,但对于拥有较好融资、技术能力的头部企业有望获得资源集聚。行业参与主体多且分散,跨界进入者增加,集中度低,20年以来整合加速,集聚效应、头部效应逐渐显现,技术是核心。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34工业/基础材料图表63:零能耗/零碳建筑全产业链比较建筑环节重点领域优化该环节对建筑节能减碳影响政策力度市场空间(2021年)预计“十四五”市场需求CAGR行业毛利率竞争格局代表企业建筑设计BIM设计环节重要性较高,全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影响较大。部分地区具有强制性。100-200亿30%具有一定资质、经验和人才壁垒,长期服务应用领域的大型建筑设计院具备优势,有望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实现建筑设计市占率提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未上市)华阳国际(002949CH)华建集团(600629CH)建筑材料节能玻璃窗户热损失占比围护结构总热损失最高,约40-70%,以建筑造价5-10%的节能成本可实现30-75%的节能收益。《通用规范》新标准下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外窗传热系数较旧标准分别下浮0-20%和20-40%,寒冷和严寒地区外窗传热系数限值要求多低于2.0,其他地区仍高于2.0。100-200亿20%30%左右节能玻璃作为中高端产品,龙头集中度较高,其中Low-E玻璃TOP5产能市占率约25%。台玻集团(1802TW)信义玻璃(0869HK)旗滨集团(601636CH)南玻A(000012CH)耀皮玻璃(600819CH)金晶科技(600586CH)遮阳材料窗户遮阳节约能耗约是建筑能耗的10-24%,但用于遮阳的建筑投资不足2%。《通用规范》要求夏热冬暖、夏热冬冷地区,甲类公共建筑南、东、西向外窗和透光幕墙应采取遮阳措施。遮阳材料:6564亿功能性遮阳材料:216亿遮阳材料:15%功能性遮阳材料:20%30-40%(高端)功能性遮阳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形成三大梯队。其中第一梯队面向中高端市场,产品质量高、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毛利率水平较高,约有十余家公司占有20%的市场份额。玉马遮阳(300993CH)西大门(605155CH)先锋新材(300163CH)保温材料不同地区效果不同,国外研究,最佳保温层厚度2-17cm,节能率22-79%。《通用规范》中对部分地区公共建筑、夏热冬冷居建、夏热冬暖居建、温和居建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要求显著提升。近2000亿0-5%10-20%外保温市场阶段性行业竞争格局仍以区域化小散企业为主,重点保温企业的收入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较低,其中保温装饰一体板技术壁垒较高,头部效应明显。东方雨虹(002271CH)亚士创能(603378CH)鲁阳节能(002088CH)建筑施工PC制造装配式建筑较传统工艺可实现碳减排10-20%,对全生命周期减排影响较小。住建部要求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占比达30%,部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要求更高。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提出的2025年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的目标。1000亿左右0-5%20-30%整体高度分散,短腿行业,不同区域竞争格局差异很大,龙头市占率不到3%。远大住工(2163HK)上海建工(600170CH)钢构制造3500亿左右10-15%10-15%高度分散,基本无运输半径限制,龙头市占率不到5%,管理瓶颈制约规模扩张,成本控制是核心。鸿路钢构(002541CH)装配式装修2000亿左右10-15%15%左右行业不成熟,玩家刚刚起步,尚无统一产品标准。金螳螂(002081CH)亚厦股份(002375CH)北新建材(000786CH)建筑产能光伏建筑建筑节能率65%以上逐步需要增加可再生能源应用。新建建筑强制安装太阳能系统。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光伏建筑:1000亿左右光伏建筑:25%光伏材料:20%建筑施工:0-5%光伏工程:15-20%光电玻璃:10-30%建筑企业,BAPV安装壁垒较低,BIPV集成壁垒稍高,但目前起步阶段,尚无统一标准产品,渠道是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体现。材料企业,成本控制是核心。中国建筑(601668CH)森特股份(603098CH)东南网架(002135CH)精工钢构(600496CH)能辉科技(301046CH)信义光能(0968HK)福莱特(601865CH)亚玛顿(002623CH)能源管理节能服务21年合同能源管理新增投资1384.2亿元,预计可节约国家电力投资3000亿元。《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000个以上。6069亿10-15%不同服务内容差别较大,预计平均30-40%左右多且分散,跨界进入者增加,集中度低,20年以来整合加速,集聚效应、头部效应逐渐显现,技术是核心。南网能源(003035CH)瑞纳智能(301129CH)涪陵电力(600452CH)华通热力(002893CH)苏文电能(300982CH)注:行业毛利率根据典型代表企业该类业务近3年毛利率平均水平估计资料来源:Wind,华泰研究预测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35工业/基础材料图表64:零碳建筑产业链各环节行业增速和集中度比较图图表65:零碳建筑产业链各环节行业增速和毛利率比较图注:1)由于“光伏建筑施工”仅是施工一部分,对施工企业壁垒不高,故行业增速以“房建施工”行业预计增速替代;2)节能玻璃行业CR3以Low-E玻璃产能CR3近似替代资料来源:Wind,各家公司年报,华泰研究预测资料来源:Wind,各家公司年报,华泰研究预测图表66:自上而下,零碳建筑产业链主要上市公司一览表设备/材料设计咨询施工运维BIM广联达(002410CH)中望软件(688083CH)华阳国际(002949CH)华建集团(600629CH)中国建筑(601668CH)节能玻璃台玻集团(1802TW)、信义玻璃(0869HK)旗滨集团(601636CH)、南玻A(000012CH)耀皮玻璃(600819CH)、金晶科技(600586CH)遮阳材料玉马遮阳(300993CH)西大门(605155CH)先锋新材(300163CH)保温材料东方雨虹(002271CH)亚士创能(603378CH)鲁阳节能(002088CH)装配式PC远大住工(2163HK)上海建工(600170CH)华阳国际(002949CH)华建集团(600629CH)中国建筑(601668CH)上海建工(600170CH)装配式PS鸿路钢构(002541CH)华阳国际(002949CH)华建集团(600629CH)精工钢构(600496CH)装配式装修北新建材(000786CH)金螳螂(002081CH)、亚厦股份(002375CH)、全筑股份(603030CH)光伏建筑晶硅:隆基股份(601012CH)薄膜:龙焱能源(未上市)光电玻璃:信义光能(0968HK)福莱特(601865CH)亚玛顿(002623CH)逆变器:阳光电源(300274CH)支架:中信博(688408CH)防水:东方雨虹(002271CH)胶膜:福斯特(603806CH)森特股份(603098CH)东南网架(002135CH)精工钢构(600496CH)能辉科技(301046CH)晶科科技(601778CH)江河集团(601886CH)中国建筑兴业(0830HK)节能服务南网能源(003035CH)、瑞纳智能(301129CH)、涪陵电力(600452CH)、华通热力(002893CH)、苏文电能(300982CH)资料来源:Wind,各家公司公告,华泰研究光电玻璃光伏建筑施工装配式钢构制造遮阳材料节能玻璃节能服务0%10%20%30%40%50%60%70%5%10%15%20%25%2021年CR3预计“十四五”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增速光电玻璃光伏建筑施工装配式钢构制造遮阳材料(高端)节能玻璃节能服务0%5%10%15%20%25%30%35%40%45%5%10%15%20%25%平均毛利率预计“十四五”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增速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36工业/基础材料重点推荐公司:鸿路钢构(002541CH,买入,目标价:56.12元)公司是全国钢结构制造龙头,受装配式推动,行业长期需求向好,同时业主集中度提升对大型制造企业需求增强。公司自18年进入加产能阶段,钢结构产能已从17年末约100万吨,增加约320万吨至21年末420余万吨,产能利用率亦稳步上行,2021年约80.6%,同比+2.33pct,预计22年产能将达500万吨。21年公司新签合同额约228亿元,同比+31.46%,22Q1新签合同额约60.13亿元,同比+14.71%,随着稳增长逐步落地,复工复产加速,有望迎来产销两旺。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4年EPS预测为2.71/3.25/3.90元。可比公司22年Wind一致预期均值14.5xPE,考虑到装配式钢构市场发展更快及公司管理效益优势突出,认可给予22年20.7xPE,维持目标价56.12元,维持“买入”评级。(最新报告日期:20220428)。风险提示:毛利率改善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超预期下行。精工钢构(600496CH,买入,目标价:5.28元)公司是钢结构施工龙头,22Q1实现营收/归母净利37.12/1.79亿元,同比+34.6%/+35.6%,22Q1毛利率(含运输费影响)13.3%,同比-1.8pct,环比21Q4已明显改善,提升1.1pct。22Q1新签订单45亿,同比+34%,其中公共/工业/EPC及装配式新签15/25/4亿,同比+11%/+57%/+14%。公司积极利用自身渠道、经验优势切入分布式光伏赛道,3月16日公告拟设立子公司负责分布式光伏EPC业务,3月30日公告与东方日升绿电(未上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推出BIPV新产品。我们预计22-24年归母净利为8.26/9.66/11.13亿,可比公司对应Wind一致预期平均14.9倍PE,考虑到公司利润率或受钢价上涨影响较多,维持给予公司22年12.9倍PE,维持目标价5.28元,维持“买入”评级。(最新报告日期:20220501)。风险提示:钢材价格大幅上涨,下游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回款不及预期。苏文电能(300982CH,买入,目标价:52.47元)公司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民营供用电EPCO一站式服务龙头之一,是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和受益者。2021年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扣非归母18.6/3.0/2.8亿元,同比+35.6%/+26.8%/+30.5%,4月11日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13.9亿元用于智能电气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电力电子设备及储能技术研发、补充流动资金。我们认为持续增加在电力设备上的投资,有利于完善公司的产业布局,加强EPCO业务的协同发展并降低生产成本;而在智能用电和储能上的提前布局将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抢占电力储能行业的发展先机,实现高质量成长。我们预计22-24年归母净利为3.9/5.0/6.5亿元,22-24年CAGR+29.2%。可比公司22年Wind一致预期均值0.70xPEG,考虑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承压,给予公司22年0.65xPEG,目标价52.47元,维持“买入”评级。(最新报告日期:20220425)风险提示:电力投资增长不及预期,省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应收账款风险。中国建筑(601668CH,买入,目标价:9.28元)公司是全球建筑工程龙头,我们认为短期行业景气度改善有望提振公司工程及地产两大主业估值,中长期来看,公司市占率提升有望驱动实现年均8%左右归母净利润增长。公司2022年1-4月新签建筑业务合同10451亿元,同比+16.6%,较1-3月提速3.9pct,4月单月新签2101亿元,同比+35.4%。我们认为公司4月建筑订单再提速,显示稳增长仍在加码中,维持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预测为560/606/654亿,采用分部估值法,可比建筑/地产公司22年PE均值为5.9x/7.3x,考虑到公司激励、地产业务资产质量均领先可比,维持给予公司22年293亿元建筑净利/267亿元地产净利6x/8xPE,维持目标价9.28元,维持“买入”评级。(最新报告日期:20220516)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37工业/基础材料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低于预期,地产/工程增速不及预期。北新建材(000786CH,买入,目标价:43.09元)公司是全球石膏板龙头,积极推动“一体两翼、全球布局”战略落地,在持续巩固石膏板产业领先优势的同时,增强轻钢龙骨产业优势,成立北新防水与北新涂料拓展两翼新业务。公司2022年一季度收入/归母净利46.1/5.6亿元,同比+10.5%/+7.3%。同时公司公告拟收购远大洪雨70%股权,进一步强化公司防水板块在华东及华北的竞争力,公司防水板块全国布局继续加码,此外公司管理层持续优化,一体两翼布局继续推进,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为40/46/53亿元。可比公司22年Wind一致预期均值18xPE,给予公司22年18xPE,目标价43.09元,维持“买入”评级。(最新报告日期:20220503)风险提示:原料涨价超预期;防水业务整合不及预期;反垄断政策风险波及。图表67:重点推荐个股估值表股价目标价市值EPS(元)PE(倍)公司代码公司简称评级(元)(元)(亿元)20212022E2023E2024E20212022E2023E2024E002541CH鸿路钢构买入42.7556.12226.912.172.713.253.919.7015.7713.1510.96600496CH精工钢构买入4.285.2886.150.340.410.480.5512.5910.448.927.78300982CH苏文电能买入47.1552.4766.162.152.763.594.6321.9317.0813.1310.18000786CH北新建材买入29.8043.09503.472.082.392.753.1614.3312.4710.849.43601668CH中国建筑买入5.489.282,298.361.231.341.451.564.464.093.783.51注:数据截至2022年6月10日,22-24年EPS为华泰预测,以上盈利预测及上文推荐文字来自最新报告。资料来源:Wind,华泰研究预测风险提示对建筑各环节节能优化分析存在遗漏或偏差。建筑节能是系统性工程,涉及环节较多,可能存在遗漏导致分析比较不全面,且各环节之间互相影响,独立分析建筑节能率提升对各环节的影响可能存在对单一环节作用高估的情况。技术进步超预期导致对部分环节产业发展判断出现偏差。建筑节能技术、产品范围较广内容较多,处于持续发展中,可能会出现更优的解决方案,影响对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38工业/基础材料免责声明分析师声明本人,方晏荷、黄颖、张艺露,兹证明本报告所表达的观点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对标的证券或发行人的个人意见;彼以往、现在或未来并无就其研究报告所提供的具体建议或所表迖的意见直接或间接收取任何报酬。一般声明及披露本报告由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以下简称“本公司”)制作。本报告所载资料是仅供接收人的严格保密资料。本报告仅供本公司及其客户和其关联机构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及其关联机构(以下统称为“华泰”)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可能会发出与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同时,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以往表现并不能指引未来,未来回报并不能得到保证,并存在损失本金的可能。华泰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华泰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不是FINRA的注册会员,其研究分析师亦没有注册为FINRA的研究分析师/不具有FINRA分析师的注册资格。华泰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购买或出售所述证券的要约或招揽。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除非另行说明,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关于业绩的数据代表过往表现,过往的业绩表现不应作为日后回报的预示。华泰不承诺也不保证任何预示的回报会得以实现,分析中所做的预测可能是基于相应的假设,任何假设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影响所预测的回报。华泰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华泰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为该公司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或向该公司招揽业务。华泰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或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华泰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华泰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华泰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有关该方面的具体披露请参照本报告尾部。本报告并非意图发送、发布给在当地法律或监管规则下不允许向其发送、发布的机构或人员,也并非意图发送、发布给因可得到、使用本报告的行为而使华泰违反或受制于当地法律或监管规则的机构或人员。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无论整份或部分)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需在使用前获取独立的法律意见,以确定该引用、刊发符合当地适用法规的要求,同时注明出处为“华泰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中国香港本报告由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在香港由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向符合《证券及期货条例》及其附属法律规定的机构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的客户进行分发。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受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监管,是华泰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后者为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香港获得本报告的人员若有任何有关本报告的问题,请与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联系。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39工业/基础材料香港-重要监管披露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的雇员或其关联人士没有担任本报告中提及的公司或发行人的高级人员。有关重要的披露信息,请参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的网页https://www.htsc.com.hk/stock_disclosure其他信息请参见下方“美国-重要监管披露”。美国在美国本报告由华泰证券(美国)有限公司向符合美国监管规定的机构投资者进行发表与分发。华泰证券(美国)有限公司是美国注册经纪商和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INRA)的注册会员。对于其在美国分发的研究报告,华泰证券(美国)有限公司根据《1934年证券交易法》(修订版)第15a-6条规定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人员解释,对本研究报告内容负责。华泰证券(美国)有限公司联营公司的分析师不具有美国金融监管(FINRA)分析师的注册资格,可能不属于华泰证券(美国)有限公司的关联人员,因此可能不受FINRA关于分析师与标的公司沟通、公开露面和所持交易证券的限制。华泰证券(美国)有限公司是华泰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后者为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任何直接从华泰证券(美国)有限公司收到此报告并希望就本报告所述任何证券进行交易的人士,应通过华泰证券(美国)有限公司进行交易。美国-重要监管披露分析师方晏荷、黄颖、张艺露本人及相关人士并不担任本报告所提及的标的证券或发行人的高级人员、董事或顾问。分析师及相关人士与本报告所提及的标的证券或发行人并无任何相关财务利益。本披露中所提及的“相关人士”包括FINRA定义下分析师的家庭成员。分析师根据华泰证券的整体收入和盈利能力获得薪酬,包括源自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的收入。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其子公司和/或其联营公司,及/或不时会以自身或代理形式向客户出售及购买华泰证券研究所覆盖公司的证券/衍生工具,包括股票及债券(包括衍生品)华泰证券研究所覆盖公司的证券/衍生工具,包括股票及债券(包括衍生品)。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其子公司和/或其联营公司,及/或其高级管理层、董事和雇员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所提到的任何证券(或任何相关投资)头寸,并可能不时进行增持或减持该证券(或投资)。因此,投资者应该意识到可能存在利益冲突。评级说明投资评级基于分析师对报告发布日后6至12个月内行业或公司回报潜力(含此期间的股息回报)相对基准表现的预期(A股市场基准为沪深300指数,香港市场基准为恒生指数,美国市场基准为标普500指数),具体如下:行业评级增持:预计行业股票指数超越基准中性:预计行业股票指数基本与基准持平减持:预计行业股票指数明显弱于基准公司评级买入:预计股价超越基准15%以上增持:预计股价超越基准5%~15%持有:预计股价相对基准波动在-15%~5%之间卖出:预计股价弱于基准15%以上暂停评级:已暂停评级、目标价及预测,以遵守适用法规及/或公司政策无评级:股票不在常规研究覆盖范围内。投资者不应期待华泰提供该等证券及/或公司相关的持续或补充信息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40工业/基础材料法律实体披露中国: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香港: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具有香港证监会核准的“就证券提供意见”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AOK809美国:华泰证券(美国)有限公司为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INRA)成员,具有在美国开展经纪交易商业务的资格,经营业务许可编号为:CRD#:298809/SEC#:8-70231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北京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228号华泰证券广场1号楼/邮政编码:210019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丰盛胡同28号太平洋保险大厦A座18层/邮政编码:100032电话:862583389999/传真:862583387521电话:861063211166/传真:861063211275电子邮件:ht-rd@htsc.com电子邮件:ht-rd@htsc.com深圳上海深圳市福田区益田路5999号基金大厦10楼/邮政编码:518017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18号保利广场E栋23楼/邮政编码:200120电话:8675582493932/传真:8675582492062电话:862128972098/传真:862128972068电子邮件:ht-rd@htsc.com电子邮件:ht-rd@htsc.com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99号中环中心58楼5808-12室电话:+852-3658-6000/传真:+852-2169-0770电子邮件:research@htsc.comhttp://www.htsc.com.hk华泰证券(美国)有限公司美国纽约哈德逊城市广场10号41楼(纽约10001)电话:+212-763-8160/传真:+917-725-9702电子邮件:Huatai@htsc-us.comhttp://www.htsc-us.com©版权所有2022年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