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3
基础材料
核心观点
核心观点
建筑节能提标推动 BIPV 加速放量,“十四五”BIPV 市场有望超4000 亿。2022 年3月,
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十四五全国将新增建筑
光伏装机 0.5 亿千瓦以上、建设超低/近零能耗建筑 0.5 亿平米。同时,自 2022 年4月1
日起将实施《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要求降低建筑能耗、提升可再生能源
利用水平、并强制执行建筑碳排放分析。我们认为 BIPV 相比 BAPV 在建筑美学、设计寿
命、安全性和功能性等方面更具优势,在提供光伏发电的同时还能发挥节能、防水、保温
等作用,有望逐渐替代 BAPV 成为建筑光伏的主导,随着围护结构和设备领域对建筑节能
率提升边际效用放缓,我们认为建筑光伏和光电建筑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我们预测“十四
五”我国 BIPV 市场空间有望超 4000 亿元。
光伏幕墙或成薄膜电池的突破口,国内公司效率提升扩产加速迎发展良机。薄膜电池作为
第二代太阳能电池,全球市场份额最高曾达到 30%以上,而 2020 年已降至 5%左右。我们
认为薄膜电池组件由于结构简单、透光性可调节、弱光性好、温度系数低等特点使得其比
晶硅更适合应用于 BIPV,尤其是在建筑立面上优势更加明显。在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等相
关政策的推动下,我们预测到 2025 年玻璃幕墙中 BIPV 的渗透率有望达到 40%,有望带动
薄膜电池需求放量,十四五薄膜电池 BIPV 市场有望达 500 亿。目前国内碲化镉薄膜电池
公司量产转化效率已提升至 16%左右,缩小了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虽然目前国内薄膜
电池产能合计仅为 1GW 左右,但中建材近年来连续投资超 100 亿元建设薄膜电池产线,
未来五年在建和规划产能超 5GW,有望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我们认为 BIPV 发展提速将为
国内薄膜电池公司带来发展机遇,但随着晶硅龙头相继入局,薄膜 BIPV 的竞争力仍待验证。
“建筑+光伏”成行业重要趋势,建筑公司有望从多个方面受益。目前 BIPV 的主要竞争者
包括建筑钢结构企业、建筑装饰企业、光伏组件企业等,其中光伏企业侧重产品、建筑企
业侧重渠道和系统集成。近年来我们看到建筑公司与光伏公司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推动
BIPV 发展已成为行业趋势,建筑公司作为 BIPV 市场中重要的流量入口和产品集成商,有
望在发挥存量资源优势、增加项目附加值、拓宽商业模式等方面受益,我们认为拥有丰富
存量(建成)项目资源、设计实力突出、项目获取能力强、提前布局与光伏企业开展合作
的建筑企业有望在 BIPV 的浪潮下取得更好的发展。
与市场观点不同之处
市场对薄膜 BIPV 的经济性测算或过于乐观。我们在报告中结合现实案例构建财务模型,对
薄膜电池幕墙 BIPV 的经济性进行了拆分测算,并对晶硅 BIPV 和薄膜 BIPV 的经济性作了
敏感性分析,结论是目前屋顶 BIPV 经济性仍大于幕墙 BIPV,晶硅 BIPV 经济性大于薄膜
BIPV。虽然薄膜电池相比晶硅更适合用于幕墙 BIPV,但在当前价格下其竞争力仍有待验证。
从政策、产能、产业链合作三个方面对比了当下薄膜电池发展与过往的不同之处。2009 年
在金太阳工程等政策推动下,以汉能为首的薄膜电池企业也曾掀起过一波薄膜电池的投资
热潮,但发展结果却不及预期。如今随着 BIPV 风口来袭,薄膜电池再次受到广泛关注,我
们回顾行业在这几年发生的变化,总结了几点不同之处。我们认为从技术上来说薄膜电池
的发展与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实验室最高效率仍为 2016 年创造的 22.1%), 发生变化的主
是:1)国内公司在量产效率上缩小了与全球领先企业的差距(包括晶硅和薄膜),产能扩
张后规模化降本有所释放;2)政策支持力度变大,BIPV(尤其是幕墙 BIPV)需求有望释
放;3)产业链合作更加深入,BIPV 有望进入到实际项目落地阶段。我们认为这三点变化
是决定国内薄膜公司是否能走出不一样发展道路的关键,目前我们对此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我们也将持续关注这些变化带来的实质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