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化工行业碳中和:碳中和背景下的化工行业发展VIP专享VIP免费

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1
化工
证券研究报告
2021 12 29
投资评级
行业评级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上次评级
强于大市
作者
唐婕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9070001
tjie@tfzq.com
张峰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8080008
zhangfeng@tfzq.com
郭建奇
guojianqi@tfzq.com
资料来源:聚源数据
相关报告
1 《化工-行业研究周报:国家出台工艺
技术设备目录,烧碱、DMF 价格上
涨》 2021-12-26
2 《化工-行业研究周报:两部委联合出
台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方案,碳酸锂、
TDI 价格上涨》 2021-12-20
3 《化工-:天风问答系
列:农药行业三问三答》 2021-12-19
行业走势图
碳中和系列报告一:碳中和背景下的化工行业发展
此篇报告作为我们碳中和系列报告中第一篇,主要研究解决了如下问题:
1、什么是碳中和,政策如何规划执行;2、化工行业碳排放量和强度如
何;3、碳中和政策背景下化工行业的变化及未来企业发展方向如何?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问题,提出明确碳中和目标,政策文件陆续下发
气候变化是受全球关注的问题,而碳排放是引起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加
WTO 后的十年,我国碳排放量增长迅速,2020 年我国碳排放量占全球
碳排放量比例约 31%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2020 9月,习近平主席
于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明确提出“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
和”的目标。过去一年,我国开始全面部署和落实碳中和任务,国务院及
相关部委陆续出台政策 20 余项,一系列文件将构建起目标明确、分工
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我们将碳中和政策文件内容进行详细拆分,对碳达峰减排路径进行测算,
结果显示,在目标情形下,降低能耗强度更加重要:能耗强度下降在碳达
峰过程中贡献率为 76%能源结构调整贡献率为 22%2030 年碳达峰高度
2020 年仍有 4.42%的增长空间。
化工行业整体碳排总量不高,但单位排放强度较高,排碳按两部划分
化工产品生产过二氧化排放环节较多大体可以划分工业过程
放和公用工程排放。从总量上来看,包括石化在内的化工过程排碳占全国
总碳排比重不超过 4%,而按照单位排放强度划分则被划分至中、重强度范
围。化工特点为碳排总量低,碳排强度高。
从结构上来看,化工行业公用工程排碳受到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较高影响
而较高,以煤化工企业为例,过程排碳和公用工程排碳占比大体一致,不
同工艺过程和产品差异也较大。
对于一个典型的化工企业生产排碳过程,以公用工程碳排放强度和工业过
程碳排放强度两个维度为评价标准,可以将现有化工产品大致分类,用以
分析不同化工产品能效水平。我们将产品价格因素考虑在内,对单位收入
碳排强度进行四象限划分,进一步分析不同化工产品产生经济效益下单位
碳排放水平,发现同一类型的化工产品往往集中在同一个象限内,其中,
煤化工属于工业过程和公用工程排放强度两高的化工子行业。
碳中和政策背景下,短期影响产业供需,长期化工企业发展模式或改变
我们认为,碳中和背景下化工企业发展模式或将发生改变。双碳政策下能
源、原料审批难度加大,传统单纯依赖产能扩张的粗犷型发展模式或难以
为继,未来化工企业的长期发展,将沿着以下三种路径发展:1、下游精细
化发展;2、同一原料、技术路径下的多元化发展;3、同一应用场景下提
供解决方案的平台型发展。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时间和强度变化;政策执行指标变化;行业安全环保
事故
-6%
4%
14%
24%
34%
44%
54%
2020-12 2021-04 2021-08
化工
沪深300
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2
内容目录
1. 什么是碳中和 ................................................................................................................................. 5
1.1. 碳中和成全球趋势,全球主要经济体多数已提出碳中和目标 ........................................ 5
1.2. 中国积极应对减碳挑战,提出 2060 年碳中和目标 ............................................................ 6
1.3.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 7
1.4. 我国 2030 年碳达峰减排路径及贡献度分析 .......................................................................... 9
2. 我国化工行业碳排放情况:排放强度受关注 ......................................................................... 10
2.1. 化工行业碳排放总量不高,但单位 GDP 排放强度较高 ............................................. 10
2.2.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介绍 ............................................................................................. 12
2.3. 不同化工产品碳排放强度差异何在 ........................................................................................ 14
2.3.1. 国民经济整体工业过程碳排放占比不高,但化工行业占比较高 ..................... 14
2.3.2. 典型化工产品碳排放强度分布情况 ............................................................................. 15
2.3.3. 以煤制甲醇为例,化工产品工业过程碳排放低于理论值 ................................... 17
3. 碳中和背景下化工企业如何发展 .............................................................................................. 18
3.1. 碳中和给化工行业带来的短期变化 ........................................................................................ 18
3.1.1. 2021 年产能扩张放缓,固定资产增速放缓 ............................................................. 18
3.1.2. 新能源相关化工品价格涨幅明显,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 19
3.1.3. 部分化工企业进军新能源领域 ...................................................................................... 20
3.1.4. 新能源相关化工企业发展迅速 ...................................................................................... 22
3.2. 未来化工企业发展方向 ................................................................................................................ 22
3.2.1. 过去化工企业发展模式是产能扩张+上游配套 .............................................. 22
3.2.2. 未来化工企业三种发展模式........................................................................................... 24
3.3. 未来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的特点 ............................................................................................. 27
3.3.1. 把握产业机遇,发展重在选择 ...................................................................................... 27
3.3.2. 选择的背后是资本、研发、成本等多因素支撑 ..................................................... 28
4. 风险提示 ........................................................................................................................................ 28
图表目录
1:碳中和示意图 ........................................................................................................................................ 5
2:全球主要经济体碳中和目标 ............................................................................................................ 5
31998~2020 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情况 ......................................................................................... 6
42020 年碳排放量前五国家历年排放量 ........................................................................................ 6
52020 年各国碳排放量占比情况 ...................................................................................................... 6
6: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 7
7《意见》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 ....................................................................................... 8
8:碳排放量核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 9
9:不同情形下我国 2030 年碳排放情 ......................................................................................... 10
10 1997~2019 年我国化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 ..................................................................... 10
11 2019 年我国碳排放量前十行业(电力部门除外 ........................................................... 10
122020 年美国各行业碳排放占比情况(电力部门除外) ................................................... 11
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3
132011~2020 年美国化工行业碳排放情况 ................................................................................ 11
14:各行业的碳排放强 ...................................................................................................................... 11
15:识别和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步骤 .......................................................................................... 12
16:合成氨企业𝑪𝑶𝟐排放单元和排放源识别简图........................................................................ 12
17: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类型 ................................................................................................................. 12
18: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 ........................................................................................................ 13
192019 年我国按能源划分的碳排放占比情况 .......................................................................... 15
20:我国按能源划分的碳排放情况 ................................................................................................... 15
21:典型化工产品单位产量碳排放分布情况 ................................................................................. 16
22:典型化工产品单位收入碳排放分布情况 ................................................................................. 16
23:典型化工产品单位收入碳排放分布情况 ................................................................................. 17
24:化工生产企业分核算单元的碳源流识别示 ....................................................................... 17
25:煤制甲醇的工艺流程图 ................................................................................................................. 17
262019-2021 化工子行业产能 ........................................................................................................ 18
27:基础化工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及增速 .......................................................................................... 19
28:基础化工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占 ....................................................................... 19
29EVA 价格 ............................................................................................................................................. 19
30:磷酸铁锂价格.................................................................................................................................... 19
31:碳酸二甲酯价格 ............................................................................................................................... 19
32:锂电用 PVDF 价格 ........................................................................................................................... 19
33EVA 下游应用占比 .......................................................................................................................... 20
34:碳酸二甲酯下游应用占比 ............................................................................................................ 20
35:工业硅下游应用占 ...................................................................................................................... 20
36:万华化学新能源产业链布局时间表 .......................................................................................... 21
37:万华化学锂电材料专利布局 ........................................................................................................ 21
38:化工新能源样本营业收入及增速 .............................................................................................. 22
39:化工新能源样本净利润及增速 ................................................................................................... 22
40:化工行业及样本公司营收增速 ................................................................................................... 22
41:化工行业及样本公司净利润增速 .............................................................................................. 22
42:氨纶行业产能及增 ...................................................................................................................... 23
43:氨纶行业 CR5 集中 ..................................................................................................................... 23
44:钛白粉行业产能及增速 ................................................................................................................. 23
45:钛白粉行业 CR5 中度 ................................................................................................................ 23
46:东方盛虹产业链逆向一体化 ........................................................................................................ 23
47:万华化学产业链逆向一体化 ........................................................................................................ 24
48:国际化工巨头巴斯夫发展历程 ................................................................................................... 24
49:万华化学产业链向下游延伸 ........................................................................................................ 25
50:华鲁恒升产业链向下游延伸 ........................................................................................................ 26
51:万润股份依托合成技术多产品布局 .......................................................................................... 26
52:万华化学基于汽车产业链的布局思路探索 ............................................................................ 27
53:化工市值排名前十上市公司(除两桶油,亿元) .............................................................. 28
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1化工证券研究报告2021年12月29日投资评级行业评级强于大市(维持评级)上次评级强于大市作者唐婕分析师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9070001tjie@tfzq.com张峰分析师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8080008zhangfeng@tfzq.com郭建奇联系人guojianqi@tfzq.com资料来源:聚源数据相关报告1《化工-行业研究周报:国家出台工艺技术设备目录,烧碱、DMF价格上涨》2021-12-262《化工-行业研究周报:两部委联合出台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方案,碳酸锂、TDI价格上涨》2021-12-203《化工-行业专题研究:天风问答系列:农药行业三问三答》2021-12-19行业走势图碳中和系列报告一:碳中和背景下的化工行业发展此篇报告作为我们碳中和系列报告中第一篇,主要研究解决了如下问题:1、什么是碳中和,政策如何规划执行;2、化工行业碳排放量和强度如何;3、碳中和政策背景下化工行业的变化及未来企业发展方向如何?中国积极应对气候问题,提出明确碳中和目标,政策文件陆续下发气候变化是受全球关注的问题,而碳排放是引起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加入WTO后的十年,我国碳排放量增长迅速,2020年我国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量比例约31%,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于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明确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过去一年,我国开始全面部署和落实碳中和任务,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陆续出台政策20余项,一系列文件将构建起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我们将碳中和政策文件内容进行详细拆分,对碳达峰减排路径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在目标情形下,降低能耗强度更加重要:能耗强度下降在碳达峰过程中贡献率为76%,能源结构调整贡献率为22%,2030年碳达峰高度较2020年仍有4.42%的增长空间。化工行业整体碳排总量不高,但单位排放强度较高,排碳按两部划分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环节较多,大体可以划分成工业过程排放和公用工程排放。从总量上来看,包括石化在内的化工过程排碳占全国总碳排比重不超过4%,而按照单位排放强度划分则被划分至中、重强度范围。化工特点为碳排总量低,碳排强度高。从结构上来看,化工行业公用工程排碳受到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较高影响而较高,以煤化工企业为例,过程排碳和公用工程排碳占比大体一致,不同工艺过程和产品差异也较大。对于一个典型的化工企业生产排碳过程,以公用工程碳排放强度和工业过程碳排放强度两个维度为评价标准,可以将现有化工产品大致分类,用以分析不同化工产品能效水平。我们将产品价格因素考虑在内,对单位收入碳排强度进行四象限划分,进一步分析不同化工产品产生经济效益下单位碳排放水平,发现同一类型的化工产品往往集中在同一个象限内,其中,煤化工属于工业过程和公用工程排放强度两高的化工子行业。碳中和政策背景下,短期影响产业供需,长期化工企业发展模式或改变我们认为,碳中和背景下化工企业发展模式或将发生改变。双碳政策下能源、原料审批难度加大,传统单纯依赖产能扩张的粗犷型发展模式或难以为继,未来化工企业的长期发展,将沿着以下三种路径发展:1、下游精细化发展;2、同一原料、技术路径下的多元化发展;3、同一应用场景下提供解决方案的平台型发展。风险提示:政策执行时间和强度变化;政策执行指标变化;行业安全环保事故-6%4%14%24%34%44%54%2020-122021-042021-08化工沪深300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2内容目录1.什么是碳中和.................................................................................................................................51.1.碳中和成全球趋势,全球主要经济体多数已提出碳中和目标........................................51.2.中国积极应对减碳挑战,提出2060年碳中和目标............................................................61.3.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实现双碳目标.................................................71.4.我国2030年碳达峰减排路径及贡献度分析..........................................................................92.我国化工行业碳排放情况:排放强度受关注.........................................................................102.1.化工行业碳排放总量不高,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较高.............................................102.2.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介绍.............................................................................................122.3.不同化工产品碳排放强度差异何在........................................................................................142.3.1.国民经济整体工业过程碳排放占比不高,但化工行业占比较高.....................142.3.2.典型化工产品碳排放强度分布情况.............................................................................152.3.3.以煤制甲醇为例,化工产品工业过程碳排放低于理论值...................................173.碳中和背景下化工企业如何发展..............................................................................................183.1.碳中和给化工行业带来的短期变化........................................................................................183.1.1.2021年产能扩张放缓,固定资产增速放缓.............................................................183.1.2.新能源相关化工品价格涨幅明显,需求结构发生变化........................................193.1.3.部分化工企业进军新能源领域......................................................................................203.1.4.新能源相关化工企业发展迅速......................................................................................223.2.未来化工企业发展方向................................................................................................................223.2.1.过去化工企业发展模式是“产能扩张+上游配套”..............................................223.2.2.未来化工企业三种发展模式...........................................................................................243.3.未来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的特点.............................................................................................273.3.1.把握产业机遇,发展重在选择......................................................................................273.3.2.选择的背后是资本、研发、成本等多因素支撑.....................................................284.风险提示........................................................................................................................................28图表目录图1:碳中和示意图........................................................................................................................................5图2:全球主要经济体碳中和目标............................................................................................................5图3:1998~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情况.........................................................................................6图4:2020年碳排放量前五国家历年排放量........................................................................................6图5:2020年各国碳排放量占比情况......................................................................................................6图6: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7图7:《意见》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8图8:碳排放量核算方法及影响因素........................................................................................................9图9:不同情形下我国2030年碳排放情况.........................................................................................10图10:1997~2019年我国化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10图11: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前十行业(电力部门除外)...........................................................10图12:2020年美国各行业碳排放占比情况(电力部门除外)...................................................11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3图13:2011~2020年美国化工行业碳排放情况................................................................................11图14:各行业的碳排放强度......................................................................................................................11图15:识别和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步骤..........................................................................................12图16:合成氨企业𝑪𝑶𝟐排放单元和排放源识别简图........................................................................12图17: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类型.................................................................................................................12图18: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13图19:2019年我国按能源划分的碳排放占比情况..........................................................................15图20:我国按能源划分的碳排放情况...................................................................................................15图21:典型化工产品单位产量碳排放分布情况.................................................................................16图22:典型化工产品单位收入碳排放分布情况.................................................................................16图23:典型化工产品单位收入碳排放分布情况.................................................................................17图24:化工生产企业分核算单元的碳源流识别示意.......................................................................17图25:煤制甲醇的工艺流程图.................................................................................................................17图26:2019-2021化工子行业产能........................................................................................................18图27:基础化工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及增速..........................................................................................19图28:基础化工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占比.......................................................................19图29:EVA价格.............................................................................................................................................19图30:磷酸铁锂价格....................................................................................................................................19图31:碳酸二甲酯价格...............................................................................................................................19图32:锂电用PVDF价格...........................................................................................................................19图33:EVA下游应用占比..........................................................................................................................20图34:碳酸二甲酯下游应用占比............................................................................................................20图35:工业硅下游应用占比......................................................................................................................20图36:万华化学新能源产业链布局时间表..........................................................................................21图37:万华化学锂电材料专利布局........................................................................................................21图38:化工新能源样本营业收入及增速..............................................................................................22图39:化工新能源样本净利润及增速...................................................................................................22图40:化工行业及样本公司营收增速...................................................................................................22图41:化工行业及样本公司净利润增速..............................................................................................22图42:氨纶行业产能及增速......................................................................................................................23图43:氨纶行业CR5集中度.....................................................................................................................23图44:钛白粉行业产能及增速.................................................................................................................23图45:钛白粉行业CR5集中度................................................................................................................23图46:东方盛虹产业链逆向一体化........................................................................................................23图47:万华化学产业链逆向一体化........................................................................................................24图48:国际化工巨头巴斯夫发展历程...................................................................................................24图49:万华化学产业链向下游延伸........................................................................................................25图50:华鲁恒升产业链向下游延伸........................................................................................................26图51:万润股份依托合成技术多产品布局..........................................................................................26图52:万华化学基于汽车产业链的布局思路探索............................................................................27图53:化工市值排名前十上市公司(除两桶油,亿元)..............................................................28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4表1:《巴黎协定》要点一览........................................................................................................................5表2:碳中和相关政策/文件梳理...............................................................................................................6表3: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主要目标........................................................................................................7表4:碳达峰十大行动主要内容.................................................................................................................8表5:2030年碳达峰目标下,三种减排因素的减排贡献.................................................................9表6:常见化石燃料特性参数,用于计算公用工程碳排放............................................................13表7:石化原料和产品的碳含量,用于计算工业过程碳排放.......................................................14表8:各类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换算系数............................................................................................14表9:典型化工产品碳排放情况及工业过程碳排放占比.................................................................15表10:甲醇实际工业过程中的碳排放情况..........................................................................................18表11:部分化工上市公司进入新能源领域产品列示.......................................................................20表12:多维度统计下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28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51.什么是碳中和1.1.碳中和成全球趋势,全球主要经济体多数已提出碳中和目标碳排放是受全球关注的问题,IPCC《全球升温1.5℃》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将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实施碳中和战略是积极应对挑战的重要措施。简单来讲,“碳中和”的定义就是人类活动造成的CO2排放量与人为CO2移除量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相互抵消。碳中和是一个系统平衡过程,强调的是总体的平衡;同时碳中和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在一段时期内排放总量与吸收总量保持平衡。图1:碳中和示意图资料来源:成都市发改委,天风证券研究所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在气候问题上已达成共识,共同签署了《巴黎协定》,构建了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的制度性框架。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两百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各方将把“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两摄氏度以内”作为目标,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而努力。表1:《巴黎协定》要点一览要点描述长远目标确保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减排目标与会各方同意每隔5年重新设定各自的减排目标评估目标与会各方今后4年内重新评估各自减排目标,以便适时作出调整透明度缔约方汇报各自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及减排进展,但赋予发展中国家适度“弹性”资金要求发达国家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并鼓励其他国家在自愿基础上提供援助,但未对具体金额作出规定损失&破坏协定包含“承认”损失和破坏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由气候变化引发的灾难资料来源:UNFCCC,天风证券研究所碳中和成为全球趋势,海外主要经济体已陆续公布碳中和目标。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披露,截至2021年9月已有164个国家递交了国家自主贡献方案,其中大多以2050年为碳中和目标年份,并以立法、颁布政策等多种方式推进工作。图2:全球主要经济体碳中和目标资料来源:新华网,欧盟,ClimateChangeNews,各国政府网站,天风证券研究所20352040204520502060芬兰奥地利瑞士瑞典西班牙日本葡萄牙挪威南非韩国比利时阿根廷英国匈牙利新西兰法国德国丹麦加拿大爱尔兰欧盟中国巴西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61.2.中国积极应对减碳挑战,提出2060年碳中和目标2001年加入WTO之后,我国CO2排放量经历了10年的高增长期,2020年我国碳排放量全球最高。加入WTO之前,我国碳排放量处于缓慢变化阶段,每年碳排放量大致在30亿吨。加入WTO后的十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CO2排放量快速增长,这一阶段碳排放量增长至约95亿吨/年。2020年,我国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总量的31%,排名第二的美国占比14%。近几年,国家在能耗、环保等方面加大调控力度,碳排放量增长态势得到有效控制,从2013年起,我国碳排放量维持在每年100亿吨以下。图5:2020年各国碳排放量占比情况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我国已提出实现碳中和的明确时间表,国家相关文件密集出台。我国最早于2015年向联合国递交的文件中提出2030年碳达峰目标,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于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更为明确的“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过去一年,我国开始全面部署和落实碳中和任务,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陆续出台政策20余项。表2:碳中和相关政策/文件梳理发布年月发文机关文件/政策等2015年11月《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2020年09月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2020年12月《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2021年01月生态环境部《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2021年0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2021年03月全国人大《“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年03月全国人大《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04月央行、发改委、证监会《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2021年05月发改委《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2021年05月住建部等《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2021年07月发改委《“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21年0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1年0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中国,31%美国,14%印度,7%俄罗斯,4%日本,3%其他,40%图3:1998~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图4:2020年碳排放量前五国家历年排放量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05010015020025030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百亿吨/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除外)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中国除外)中国020406080100120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2013201520172019亿吨/年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中国美国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72021年09月发改委《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2021年0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2021年09月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21年10月发改委等《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2021年10月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2021年10月《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成效和新目标新举措》2021年10月《中国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2021年11月央行宣布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2021年11月2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2021年11月发改委等《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2021年12月工信部《“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资料来源:新华网,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央行,证监会,生态环境部,教育部,天风证券研究所整理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碳达峰、碳中和主要目标。《意见》主要从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和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此份文件也成为我国碳中和政策框架“1+N”中的引领性文件。表3: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主要目标指标单位GDP能耗(tce/万元)单位GDPCO2排放(kgCO2/PPP美元)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亿m3)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亿kWh)20200.570.3915.92320250.490.322024.1180比2020年下降13.5%比2020年下降18%20300.312525.19012大幅下降比2005年下降65%以上206080资料来源:Wind,国务院,天风证券研究所整理1.3.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一系列文件将构建起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下简称《意见》)作为“1”,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发挥统领作用,将与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共同构成贯穿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的顶层设计。“N”则包括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分领域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撑、能源保障、碳汇能力、财政金融价格政策、标准计量体系、督察考核等保障方案,未来各个领域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将陆续出台。图6: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资料来源: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天风证券研究所1.优化能源结构,控制和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2.推动产业和工业优化升级3.推进节能低碳建筑和低碳设施4.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5.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6.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7.发展绿色金融8.出台配套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9.建立完善碳市场和碳定价机制10.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21.09.22)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绿色金融配套政策碳交易碳汇已出台文件《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2021.10.18)《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2021.10.21)★《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2021.10.26)《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2021.11.15)《“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21.12.03)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8《意见》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个方面的主要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多维、立体、系统的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意见》提出了31项重点任务,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路线图、施工图。图7:《意见》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天风证券研究所《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是“N”中为首的政策文件,更加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相关指标和任务更加细化、实化、具体化。《方案》重点提出了碳达峰十大行动,在能源、节能、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碳汇、全民行动、试点建设等十个方面作出部署,规划了一系列行动目标。表4:碳达峰十大行动主要内容碳达峰十大行动重点关注内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严控跨区外送可再生能源电力配套煤电规模,新建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分别新增水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左右。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左右,省级电网基本具备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将年综合能耗超过1万吨标准煤的数据中心全部纳入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石化化工行业: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国家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0%。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十四五”期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30年,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70%。到2030年,民用运输机场场内车辆装备等力争全面实现电动化。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到2030年,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到2025年,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40亿吨左右;到2030年,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到2025年,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5亿吨,到2030年达到5.1亿吨。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健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0%左右。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5%。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到203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资料来源:国务院,天风证券研究所总体思想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主要目标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全面转型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区域布局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前瞻指引减碳措施产业结构发展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源体系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双控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发展非化石能源交通运输积极引导低碳出行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广节能低碳工具城乡建设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建设管理模式转型发展节能低碳建筑科学技术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碳汇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限制保障机制对外开放绿色贸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法律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计量体系提升监测能力政策机制完善投资政策发展绿色金融财税价格政策市场化机制组织实施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压实地方责任严格监督考核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91.4.我国2030年碳达峰减排路径及贡献度分析《意见》中提出了单位GDP能耗强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森林蓄积量等方面的明确目标,为不同减排路径减排贡献度测算提供了依据。我们按照《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项目综合报告的测算,如果顺利完成2030年碳达峰目标,我国碳排放总量峰值为104.73亿吨,较2020年碳排放总量仍有4.42%增长空间,我国2030年因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而减少的碳排放为174.50亿吨,因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下降而减少的碳排放为51.03亿吨,贡献度分别为76%和22%,达峰过程中的能耗下降贡献度高于因能源结构调整而带来的碳排下降。(注:此减排并非意味着二氧化碳排放实际减少量,而是相比较不设限的条件下理论排碳量的差值)图8:碳排放量核算方法及影响因素资料来源: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李继峰等《我国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路径分析》,天风证券研究所表5:2030年碳达峰目标下,三种减排因素的减排贡献减排效果分析20052030E①基准情形,单位GDP能耗强度、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和森林蓄积量都不变时,随着GDP的增长,碳排放也将增长GDP指数15.45单位GDP能耗强度/tce·PPP美元-126.126.1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tCO2·t-12.322.32碳排放/亿tCO260.6330.27森林蓄积量/亿m3124.56124.56森林碳汇/亿tCO29.969.96净碳排放/亿tCO250.64320.31②目标情形,三方面因素同时达到条件,顺利完成2030年目标GDP指数15.45单位GDP能耗强度/tce·PPP美元-126.110.97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tCO2·t-12.321.75碳排放/亿tCO260.6104.73森林蓄积量/亿m3124.56190森林碳汇/亿tCO29.9615.2净碳排放/亿tCO250.6489.53累计减排/亿tCO2230.77目标情形下三种减排路径的贡献度减排贡献/tCO2贡献度单位GDP能耗下降174.500.76单位能耗碳排放下降51.030.22森林蓄积量增加5.240.02总计230.771由于碳捕集没有明确的目标,故未纳入此处的计算碳排放量系数GDP指数单位GDP能耗强度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森林固碳量=森林固碳系数×森林蓄积量由于各类指标的单位不完全统一,故添加一个系数来消除此影响,取值为1.001。森林固碳系数采用相关文献的结论,即8%。单位GDP能耗强度=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净碳排放量森林固碳量=-碳排放量其中,其中,主要反映产业升级调整主要反映能源消费结构反映森林碳汇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10资料来源: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李继峰等《我国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路径分析》,天风证券研究所图9:不同情形下我国2030年碳排放情况注:(1)单位GDP能耗下降代表产业升级;单位能耗碳排放下降代表能源结构调整;提高森林蓄积量代表增加森林碳汇。(2)基准情形下,2030年三个因素相对于2005年都没有发生改变;目标情形下,2030年三个因素都顺利达成目标。资料来源: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李继峰等《我国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路径分析》,天风证券研究所2.我国化工行业碳排放情况:排放强度受关注2.1.化工行业碳排放总量不高,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较高化工行业碳排放量不高,2015年以来下降明显。根据CEADs的统计,2019年我国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的碳排放量分别为1.72亿吨、1.64亿吨,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和塑料制品业的排放量较小。除电力部门外,2019年我国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的碳排放量虽然排名靠前,但前3位的排放量远大于化工行业的碳排放。1997~2019年,我国化工行业碳排放量最高的年份是2015年,为4.64亿吨,2019年相较2015年已下降26.4%,为3.41亿吨。化工行业碳排放高峰期已过,2019年排放量已下降到2008年的水平。320.37128.88239.21315.1494.77123.64233.9889.53191.5081.165.24225.61196.7386.40230.840100200300基准情形产业升级能源结构调整增加森林碳汇产业升级+能源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增加森林碳汇能源结构调整+增加森林碳汇目标情形亿tCO2净排放减排效果图10:1997~2019年我国化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图11: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前十行业(电力部门除外)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0%2%4%6%8%0.00.51.01.52.02.53.03.54.04.55.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亿吨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占比-26.4%-5.0010.0015.0020.0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产运输、仓储、邮电服务石油加工及炼焦化学原料及制品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服务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选矿建设亿吨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11行业结构特征不同于中国,美国化工行业碳排放占比更高,2018~2020年出现下降。根据美国“温室气体报告项目(GHGRP)”的数据,除电力部门外,2020年美国化工行业碳排放量占比为16.6%,虽然占比比中国高,但总量比中国小。美国化工行业碳排放在2018年达到高峰,为1.91亿吨,其后逐年下降,2020年为1.80亿吨。化工行业中各子行业排放强度处于中高水平。2017年,我国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的碳排放强度分别为0.51吨/万元、0.18吨/万元、0.05吨/万元,在除电力部门外的33个行业中分别排名第6位、第10位和第17位。据平新乔等人分类,将碳排放强度低于0.05吨/万元、介于0.05吨/万元至0.5吨/万元之间、高于0.5吨/万元的行业分类为“轻排放行业”“中排放行业”“重排放行业”,则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处于中排放行业内,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处于重排放行业内。图14:各行业的碳排放强度资料来源:平新乔等《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与“十四五”时期碳减排政策优化》,天风证券研究所(tCO2/万元)行业1997200520102017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673.282.312.19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235.52.511.613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0.110.031.524煤炭采选业7.593.061.110.98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10.420.320.576石油加工及炼焦业3.111.370.840.517黑色金属矿采选业2.30.650.330.298煤气的生产和供应业5.292.040.520.26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240.70.330.2310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2.130.680.320.1811造纸及纸制品业1.630.630.290.1512非金属矿采选业1.091.020.290.1313有色金属矿采选业0.440.210.110.0714普通机械制造业0.610.20.120.0715食品制造业1.210.280.120.0616饮料制造业0.450.270.110.0517化学纤维制造业0.950.20.110.0518金属制品业0.390.150.070.0519专用设备制造业0.380.170.080.0520食品加工业-0.170.060.0421纺织业0.350.180.080.0422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0.610.290.070.0323烟草加工业0.090.040.010.0224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0.10.060.030.0225家具制造业0.260.090.030.0226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0.170.090.060.0227医药制造业0.920.110.080.0228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080.060.020.0229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0.070.040.0130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0.140.080.040.013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0.180.070.030.0132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0.120.030.020.0133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0.080.020.010图12:2020年美国各行业碳排放占比情况(电力部门除外)图13:2011~2020年美国化工行业碳排放情况资料来源:GHGRP,天风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GHGRP,天风证券研究所石油和天然气,28.5%化工,16.6%冶炼,14.5%采矿,9.9%废弃资源利用,9.5%其他燃料,7.2%金属,7.0%其他,6.6%1.601.651.701.751.801.851.901.95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亿吨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122.2.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介绍企业是碳排放的主体,从企业层面来讲,在确定排放清单边界后,一般采取以下步骤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识别温室气体排放源,选择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方法,收集活动数据和选择排放因子,应用计算工具,将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汇总到企业一级。图15:识别和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步骤资料来源:IPCC《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修订版)》,天风证券研究所第一步为确定排放源,企业可细分到反应装置和具体设备。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为例,行业中通用企业、合成氨或甲醇企业的主要排放单元包括:主体装置、合成氨装置、甲醇装置、利用CO2装置(如纯碱装置等)、其他公用及配套工程等;直接排放源主要包括:煤或天然气等蒸汽重整设备(即合成气制备设备)、合成气变换设备、下游利用CO2生产设备(如碳化塔、降膜蒸发器等)、蒸汽锅炉、电站锅炉、火矩、自有车辆等;间接排放源主要包括:使用外购电力和热力的设备。图16:合成氨企业𝑪𝑶𝟐排放单元和排放源识别简图资料来源:天津市发改委《天津市化工行业碳排放核算指南(试行)》,天风证券研究所第二步为选择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方法,国际上已经发布相关核算标准,国内也已陆续出台各行业核算标准,总体可分为公用工程排放和工业过程排放两类。细分来看,报告主体的温室气体(GHG)排放总量应等于燃料燃烧CO2排放量,加上废气火炬燃烧CO2排放量,加上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量,减去企业CO2回收利用量,再加上企业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量。图17: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类型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天风证券研究所确认排放源选择计算方法收集数据和选择排放系数运用计算工具汇总数据合成氨装置利用装置其他设施合成氨企业排放合成气制备设备合成气变换设备风机、泵等耗电设备纯碱等生产设备风机、泵等耗电设备运输、装卸机动车辆锅炉、自备电厂、燃气灶照明、空调等耗电设备散热器等采暖设施排放单元排放源直接排放源间接排放源公用工程排放工业过程排放为生产过程提供电力、热力等产生的排放实际工艺步骤中的排放CO2排放总量燃料燃烧净购入电力/热力使用自产的电力、热力时的排放使用外购的电力、热力时的排放火炬燃烧工业过程回收利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排放处理废气时的排放企业回收CO2用于自供或外销,可以减少净排放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13图18: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天风证券研究所第三步为收集活动数据和选择排放因子,企业可自行实测或采用推荐参数。一般来讲,燃料消费量、原料投入量、产品产出量等数据可通过企业日常运营记录获得,相关物质的含碳量、碳氧化率等数据可以依据国家标准测定,或采用推荐值。之后企业可运用计算工具计算碳排放量,并最终汇总得到排放数据。下文所附的3张表为计算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参考数值,本文对化工品碳排放的测算也将基于以下数据。表6:常见化石燃料特性参数,用于计算公用工程碳排放燃料品种低位发热量热值单位单位热值含碳量(吨碳/GJ)燃料碳氧化率固体燃料无烟煤20.304GJ/吨27.49×10−30.94烟煤19.57GJ/吨26.18×10−30.93褐煤14.08GJ/吨28.00×10−30.96洗精煤26.334GJ/吨25.40×10−30.93其它洗煤8.363GJ/吨25.40×10−30.9型煤17.46GJ/吨33.60×10−30.9焦炭28.447GJ/吨29.40×10−30.93液体燃料原油42.62GJ/吨20.10×10−30.98燃料油40.19GJ/吨21.10×10−30.98汽油44.8GJ/吨18.90×10−30.98柴油43.33GJ/吨20.20×10−30.98一般煤油44.75GJ/吨19.60×10−30.98石油焦31.998GJ/吨27.50×10−30.98其它石油制品41.031GJ/吨20.00×10−30.98焦油33.453GJ/吨22.00×10−30.98粗苯41.816GJ/吨22.70×10−30.98气体燃料炼厂干气46.05GJ/吨18.20×10−30.99液化石油气47.31GJ/吨17.20×10−30.99液化天然气41.868GJ/吨17.20×10−30.99天然气389.31GJ/万Nm315.30×10−30.99焦炉煤气173.54GJ/万Nm313.60×10−30.99高炉煤气33GJ/万Nm370.80×10−30.99转炉煤气84GJ/万Nm349.60×10−30.99密闭电石炉炉气111.19GJ/万Nm339.51×10−30.99其它煤气52.27GJ/万Nm312.20×10−30.99基于空气干燥基低位发热量为单位质量的燃料在工业锅炉中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碳氧化率指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的比率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天风证券研究所排放总量燃料燃烧火炬燃烧工业过程回收利用净购入电力/热力=++-+燃料燃烧=化石燃料消费量×含碳量×碳氧化率×火炬燃烧=气流量×(非物质含碳量×碳氧化率×+体积浓度×19.7)工业过程={原料投入量×原料含碳量−[产品产出量×产品含碳量+废弃物量×废弃物含碳量]}×回收利用=(外供气体体积×外供气体纯度+自用气体体积×自用气体纯度)19.7净购入电力/热力=外购电力消费量×排放因子,或外购热力消费量×排放因子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14表7:石化原料和产品的碳含量,用于计算工业过程碳排放物质产品中的碳元素含量乙腈0.5852丙烯腈0.6664丁二烯0.888炭黑0.97炭黑原料0.9乙烷0.856乙烯0.856二氯乙烷0.245乙二醇0.387环氧乙烷0.545氰化氢0.4444甲醇0.375甲烷0.749丙烷0.817丙烯腈0.8563氯乙烯单体0.384资料来源:IPCC,天风证券研究所表8:各类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换算系数温室气体名称化学分子式换算系数二氧化碳CO21甲烷CH421氧化亚氮N2O310氢氟碳化物(HFCS)HFC-23CHF311700HFC-32CH2F2650HFC-125CHF2CF32800HFC-134aCH2FCF31300HFC-143aCH3CF33800HFC-152aCH3CHF2140HFC-227eaCF3CHFCF32900HFC-236faCF3CH2CF36300HFC-245faCHF2CH2CF31030全氟化碳(PFCS)PFC-14CF46500PFC-116C2F69200六氟化硫SF623900资料来源: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工业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试行)》,天风证券研究所2.3.不同化工产品碳排放强度差异何在不同化工产品的碳排放特征不同,未来可能会面临不同的监管环境。我们依据国家标准和温室气体核算报告体系给出的数据,梳理分析了各种化工品在公用工程和工业过程两方面的碳排放情况,细化了化工产品的能效分析。我们发现,化工产品工业过程碳排放在总排放量中的占比高于一般行业,但不同化工产品公用工程和工业过程碳排放的比例各有差异,其中煤化工产品排放强度较高。在对煤制甲醇这一典型化工产品的分析中,我们计算发现其工业过程碳排放与国家标准差距不大,且小于理论碳排放值。2.3.1.国民经济整体工业过程碳排放占比不高,但化工行业占比较高我国工业过程排放在总排放中占比较小,且近几年碳排放量稳定。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15为主体,2019年煤炭占能源消费的75%,工业过程在碳排放中的占比较小,约占7%,且在2014年左右达到高峰,2019年排放量在6.8亿吨左右。图19:2019年我国按能源划分的碳排放占比情况图20:我国按能源划分的碳排放情况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不同于我国整体情况,我国化工产品工业过程碳排放占比几乎都高于7%。据《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及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我们梳理得出典型化工产品的公用工程碳排放标准;同时据《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等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我们梳理得出典型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排放标准。对比国民经济整体工业过程碳排放,化工产品工业过程碳排放占比普遍更高,最高的将近97%。表9:典型化工产品碳排放情况及工业过程碳排放占比化工产品公用工程单位产量碳排放(tCO2/t)工业过程单位产量碳排放(tCO2/t)工业过程碳排放占比(%)硝酸0.051.5896.94煤间接液化1.765.1074.34煤制乙二醇2.103.5062.50煤制烯烃4.116.4160.93煤直接液化2.233.3359.89煤制天然气2.102.7056.25煤制二甲醚2.202.8056.00煤制甲醇1.792.0653.51乙烯-石脑烃类2.282.0347.11合成氨2.992.1041.29电石2.341.1533.00金红石二氧化钛2.741.3432.82炭黑5.612.6231.85氧化铝1.870.4318.70纯碱0.920.1413.01环氧丙烷2.180.010.26公用工程单位产量碳排放的标准依照国家基准水平转换而来;环氧丙烷碳排放数据来源于万华化学环评报告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IPCC,温室气体企业核算和报告标准,万华化学,天风证券研究所2.3.2.典型化工产品碳排放强度分布情况分别考察化工产品公用工程碳排放情况和工业过程碳排放情况,可以将所有化工产品划分为四种类型,用以分析不同化工产品能效水平。从单位产量碳排放情况来看,我们共对十余种化工产品的公用工程单位产量碳排放和工业过程单位产量碳排放进行了梳理分析,并以单位产量平均碳排放为界,将它们划分到了4个象限内。其中,煤制烯烃和炭黑处于高公用工程单位产量碳排放、高工业过程单位产量碳排放象限内,在所有化工产品中单位产量碳排放最高;其余多种煤化工产品如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煤制二甲醚等在工业过程方面单位产量碳排放较高;合成氨、钛白粉、电石等在公用工程方面单位产量碳排放较高;另外硝酸、纯碱、环氧丙烷等化工产品的单位产量碳排放则相对较低。煤炭,75%石油,13%工业过程,7%天然气,4%02040608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亿吨/年煤炭石油天然气工业过程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16图21:典型化工产品单位产量碳排放分布情况数据来源于万华化学环评报告,其他数据来源于IPCC和国内政策文件资料来源:IPCC,温室气体企业核算和报告标准,万华化学,天风证券研究所从单位收入碳排放情况来看,煤化工产品如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煤制天然气,以及合成氨等产品的单位收入碳排放最高;煤制乙二醇和硝酸的工业过程单位收入碳排放较高;炭黑、电石、氧化铝和纯碱的公用工程单位收入碳排放较高;钛白粉、环氧丙烷等产品的单位收入碳排放则较低。图22:典型化工产品单位收入碳排放分布情况环氧丙烷碳排放数据来源于万华化学环评报告,其他碳排放数据来源于IPCC和国内政策文件价格数据来源于百川盈孚,采用近三年均价资料来源:IPCC,温室气体企业核算和报告标准,万华化学,百川盈孚,天风证券研究所合成氨硝酸金红石二氧化钛纯碱乙烯-石脑烃类炭黑电石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环氧丙烷氧化铝-1.002.003.004.005.006.007.00-1.002.003.004.005.006.00工业过程单位产量碳排放公用工程单位产量碳排放(tCO2/t)tCO2/ttCO2/t合成氨硝酸金红石二氧化钛纯碱乙烯-石脑烃类炭黑电石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环氧丙烷氧化铝-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工业过程单位收入碳排放公用工程单位收入碳排放tCO2/万元tCO2/万元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17从总排放强度来看,我们所统计的各类化工产品基本上沿着图中对角线分布,个别产品偏移较大,一些产量较小的的化工产品,往往价格较高,从而单位收入碳排放更低,如钛白粉;相反地,一些产量较大的化工产品,往往价格较低,从而单位收入碳排放更高,如煤制甲醇。一些产量较高且碳排放强度较高的化工产品,在未来更加具有减排空间。图23:典型化工产品单位收入碳排放分布情况环氧丙烷碳排放数据来源于万华化学环评报告,其他碳排放数据来源于IPCC和国内政策文件价格数据来源于百川盈孚,采用近三年均价煤制二甲醚的产量数据缺失,图中用二甲醚产量代替图中气泡大小代表化工产品2020年产量资料来源:IPCC,温室气体企业核算和报告标准,万华化学,百川盈孚,天风证券研究所2.3.3.以煤制甲醇为例,化工产品工业过程碳排放低于理论值煤化工是我国一个较具特色的化工子行业,甲醇生产大部分以煤作为原料,主要在硫回收装置中产生碳排放。原料煤通常要经过气化及多次变换过程后,以新鲜气输入甲醇合成装置,从而生产甲醇。在这个过程中,变换气的净化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其中一部分作为原料参与合成甲醇,另外大部分则作为排放气排出。图24:化工生产企业分核算单元的碳源流识别示意图25:煤制甲醇的工艺流程图资料来源:刘殿栋等《现代煤化工产业碳减排、碳中和方案探讨》,天风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广汇能源环评报告,天风证券研究所从实际的生产项目中计算可知,煤制甲醇的工业过程单位产量碳排放低于依据化学反应式测算的理论值。测算化工产品的碳排放有几种方式,一是根据产品的物化性质及化学反应方程式,从理论上测算碳排放;二是在实际的生产项目中监测物料投入与产出,编制物料平衡表并计算碳排放。合成氨硝酸金红石二氧化钛纯碱乙烯-石脑烃类炭黑电石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环氧丙烷氧化铝-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单位收入碳排放单位产量碳排放tCO2/万元tCO2/t气化、煤气冷却、变换煤气水分离煤气冷却、变换酚氨回收净化、硫回收甲烷深冷分离原料煤含尘煤气水变换气高压喷射煤气水煤气水废水处理甲醇合成粗煤气净化气新鲜气CO2排放气CO2气体甲醇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18依据分子式和化学反应式测算的碳排放数据是理论排放上限,因为①实际生产过程中原料无法按理想情况都转化为产品;②碳元素不一定完全以气体形式排出;③物质的碳氧化率不是100%。当上述条件成立时,理论碳排放应当总是大于实际碳排放。我们从广汇能源的环评报告中获取项目实际生产数据,经过计算得出,煤制甲醇的工业过程单位产量碳排放为2.26吨CO2/吨,更加接近国家标准的基准值。表10:甲醇实际工业过程中的碳排放情况单位数值CO2排放速率(①)kg/h376612全年工时(②)h7200CO2排放(③=①×②÷10000000)万吨/年271.16甲醇产量(④)万吨/年120单位产量CO2排放(⑤=③÷④)tCO2/t2.26资料来源:广汇能源环评报告,天风证券研究所3.碳中和背景下化工企业如何发展我们认为,碳中和背景下化工企业发展模式或将发生改变。双碳政策下能源、原料审批难度加大,传统单纯依赖产能扩张的粗犷型发展模式或难以为继,未来化工企业的长期发展,将着重于上下游一体化、产品树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原料企业将产业链延伸并扩张下游精细化工产品,推进由“原料”到“材料”的转变;而基于同一技术路径或同一下游应用的多产品发展模式也将是未来化工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3.1.碳中和给化工行业带来的短期变化3.1.1.2021年产能扩张放缓,固定资产增速放缓2021年化工子行业产能扩张放缓。2021年33个子行业中20个子行业产能扩张,但产能增速较过去三年平均水平明显增加的仅有环氧丙烷、己内酰胺、PC、DMC等石化产业链扩张品种及MDI自身企业相关品种,同时DMF、烧碱、纯碱、黄磷、涤纶长丝、炭黑等10个子行业产能收缩,其余产品产能增速较过去三年或持平或有明显下降。这也展现出碳中和背景下,受制于能源管控和严格审批,产能扩张速度或将保持较低水平。图26:2019-2021化工子行业产能资料来源:红桃3,百川盈孚,天风证券研究所以2021年初为分界线,基础化工行业上市公司(根据申万一级分类并调整后基础化工上市公司合计422家)固定资产增速及固定资产占比均有明显下降。自2021年Q1以来,化工行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同比增速由21%水平快速下降到2021年Q3的12%水平,同时固定资产占收入比重由33.4%逐步下降到31.9%。在碳中和背景下,依赖传统发展模式的化工企业固定资产增速及占比或将维持在较低水平。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乙二醇DMF辛醇醋酸环氧丙烷丙烯酸丙烯酸丁酯SAPMTBE己内酰胺己二酸烧碱PVC纯碱尿素磷肥(MAP)磷肥(DAP)钾肥(氯化钾)黄磷草甘膦草铵膦MDITDI涤纶长丝涤纶短纤涤纶工业丝氨纶粘胶(短纤)PCPMMA炭黑钛白粉DMCC1C3C4芳烃氯碱化肥磷化工农药聚氨酯化纤塑料橡胶涂料硅化工万吨201920202021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19图27:基础化工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及增速图28:基础化工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占比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3.1.2.新能源相关化工品价格涨幅明显,需求结构发生变化新能源相关化工品价格涨幅明显。2021年11月EVA/磷酸铁锂/碳酸二甲酯/锂电用PVDF价格分别为9.8/191.4/0.85/41.5万元/吨,年内涨幅分别为15.8%/132.0%/21.4%/277.3%,价格均在今年达到历史最高点。碳中和背景下,供给受限伴随着下游需求的持续提升,新能源相关化工品价格或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图29:EVA价格图30:磷酸铁锂价格资料来源:百川盈孚,天风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百川盈孚,天风证券研究所图31:碳酸二甲酯价格图32:锂电用PVDF价格资料来源:百川盈孚,天风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百川盈孚,天风证券研究所近年来,传统化工品下游需求结构发生变化,新能源相关领域占比逐步提升。2013-2020年,EVA下游应用中,光伏胶膜占比由9%提升至34%;2018-2020年,碳酸二甲酯下游应用中,电解液溶剂占比由28%提升至36%;2015-2020年,工业硅下游应用中,多晶硅占比由22%提升至31%。碳中和背景下,随着下游新能源需求的持续提升,传统化工品也将更多的被应用到新能源场景中去。0%5%10%15%20%25%3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5Q115Q215Q315Q416Q116Q216Q316Q417Q117Q217Q317Q418Q118Q218Q318Q419Q119Q219Q319Q420Q120Q220Q320Q421Q121Q221Q3亿元固定资产YOY0%5%10%15%20%25%30%35%40%15Q115Q215Q315Q416Q116Q216Q316Q417Q117Q217Q317Q418Q118Q218Q318Q419Q119Q219Q319Q420Q120Q220Q320Q421Q121Q221Q3在建工程占比固定资产占比02468101214162019-042019-072019-102020-012020-042020-072020-102021-012021-042021-072021-10万元/吨0501001502002502019-042019-072019-102020-012020-042020-072020-102021-012021-042021-072021-10万元/吨0.00.20.40.60.81.01.21.41.62020-012020-042020-072020-102021-012021-042021-072021-10万元/吨0510152025303540452020-012020-042020-072020-102021-012021-042021-072021-10万元/吨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20图33:EVA下游应用占比图34:碳酸二甲酯下游应用占比资料来源:红桃3,天风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红桃3,天风证券研究所图35:工业硅下游应用占比资料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天风证券研究所3.1.3.部分化工企业进军新能源领域2021年以来,传统化工企业快速进军新能源相关领域。对于化工企业而言以下三方面的优势是他们进军新能源领域所具备的:一是原料资源优势,二是制造成本优势,三是化学合成、化学工艺优势。例如磷化工企业进军磷酸铁或磷酸铁锂,磷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成本优势,同时具备较成熟的化学合成和化学工艺基础。表11:部分化工上市公司进入新能源领域产品列示上市公司原有业务新能源领域品种进军方式万华化学聚氨酯、石化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三元正极材料并购华鲁恒升煤化工电解液溶剂DMC新建龙佰集团钛白粉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新建中核钛白钛白粉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新建川恒股份磷化工正极材料磷酸铁/六氟磷酸锂新建川金诺磷化工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新建川发龙蟒磷化工正极材料磷酸铁/磷酸铁锂新建新洋丰复合肥正极材料磷酸铁新建芭田股份复合肥正极材料磷酸铁新建联泓新科先进高分子材料及特种化学品光伏胶膜EVA新建东方盛虹聚酯、炼化光伏胶膜EVA并购巨化股份制冷剂电解液添加剂PVDF新建联创股份互联网营销传媒及绿色化学品电解液添加剂PVDF新建瑞联新材显示材料电解液添加剂VC、FEC新建三美股份制冷剂电解液溶质六氟磷酸锂、LiFSI新建金石资源萤石电解液溶质六氟磷酸锂新建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9%12%16%20%27%31%32%34%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3210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发泡光伏胶膜电缆热熔胶农膜涂覆其他28%32%36%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820192020电解液溶剂聚碳酸酯显影液胶黏剂涂料三光气其他22%22%21%22%28%31%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硅铝合金有机硅多晶硅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21万华化学作为进军新能源领域的化工龙头,已经有丰富的新能源材料专利和产能布局,2020年通过对卓能锂电的收购进军新能源领域,目前已经在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两个领域有产能规划。万华进入新能源领域也体现出化工龙头企业把握行业趋势的必然性。图36:万华化学新能源产业链布局时间表资料来源:万华化学公司公告,万华化学项目环评报告,天风证券研究所图37:万华化学锂电材料专利布局资料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天风证券研究所2020.06.22收购烟台卓能锂电有限公司收购额:1.02亿元年产1万吨锂电池三元材料项目投资额:11.60亿元➢环评第一次公示2020.04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锂电正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环评第一次公示锂离子电池研发中试项目投资额:7365万元◆环评第二次公示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锂电正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环评第二次公示年产1万吨锂电池三元材料项目投资额:11.60亿元➢环评第二次公示锂离子电池研发中试项目投资额:7365万元◆环评第三次公示年产8万吨NMP项目✓第一次环评公示2020.10.282021.03.222021.04.192021.09.092021.11.052021.11.22预计年产1万吨锂电池三元材料项目投产投资额:11.60亿元2021年底万华化学一种纳米网络化改性三元正极材料的方法、正极材料及锂离子电池一种无钴高镍四元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一种硅-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制成的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其晶面可控生长的方法、三元正极材料及锂离子电池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锂离子电池高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五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用其制成的锂电池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回收方法和球形氧化镍材料及应用一种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高效回收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方法快充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采用该催化剂联产制备1,4-丁二醇、γ-丁内酯和四氢呋喃的方法卓能锂电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和锂离子电池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和锂离子电池复合包覆改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和锂离子电池一种长循环高容量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223.1.4.新能源相关化工企业发展迅速新能源相关化工企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以多氟多、雅化集团、天赐材料、恩捷股份、新宙邦、当升科技、星源材质7家新能源相关化工企业作为样本,与基础化工行业上市公司整体做对比。2021Q1以来,样本公司营收同比增速保持在100%以上,净利润同比增速保持在150%以上,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表明样本公司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相关化工企业将受益于下游行业高景气,或将保持较高发展速度。图38:化工新能源样本营业收入及增速图39:化工新能源样本净利润及增速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图40:化工行业及样本公司营收增速图41:化工行业及样本公司净利润增速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3.2.未来化工企业发展方向我们讨论了过去化工企业发展模式,和“双碳”新形势下化工企业未来可能的发展模式,认为未来化工企业将由产能扩张和上游配套原材料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向下游精细化、多品类、平台型的新发展模式中。而未来优秀的化工企业,需要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其资金优势、研发优势,勇于投入资本,从而在双碳新形势下具备发展先机。3.2.1.过去化工企业发展模式是“产能扩张+上游配套”大量依赖于产能扩张的发展模式化工企业受益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化工产业主导地位的逐步提升,过去发展主要依赖于传统业务的产能扩张,从供给侧改革前的全行业周期性扩张,转变到供给侧改革后的龙头扩张。单个企业产能的扩张发展,形成并加强了产业周期的轮动,从而使得行业和业务属性单一的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周期属性。以氨纶、钛白粉两个行业为例,我们明显发现过去行业产能的快速增长伴随着行业集中度CR5的提升,龙头企业依赖产能快速扩张抢占了市场份额,而这一扩张模式是我国化工发展进程中最常见的企业发展模式。-40%-20%0%20%40%60%80%100%120%140%160%05010015020025030035017Q117Q217Q317Q418Q118Q218Q318Q419Q119Q219Q319Q420Q120Q220Q320Q421Q121Q221Q3亿元化工新能源样本营业收入合计yoy-100%-50%0%50%100%150%200%250%300%350%0102030405060708017Q117Q217Q317Q418Q118Q218Q318Q419Q119Q219Q319Q420Q120Q220Q320Q421Q121Q221Q3亿元化工新能源样本净利润合计yoy-40%-20%0%20%40%60%80%100%120%140%160%17Q217Q317Q418Q118Q218Q318Q419Q119Q219Q319Q420Q120Q220Q320Q421Q121Q221Q3化工新能源样本营收yoy化工整体营收yoy-100%-50%0%50%100%150%200%250%300%350%17Q117Q217Q317Q418Q118Q218Q318Q419Q119Q219Q319Q420Q120Q220Q320Q421Q121Q221Q3化工新能源样本净利润yoy化工整体净利润yoy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23图42:氨纶行业产能及增速图43:氨纶行业CR5集中度资料来源:百川盈孚,天风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百川盈孚,天风证券研究所图44:钛白粉行业产能及增速图45:钛白粉行业CR5集中度资料来源:百川盈孚,天风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百川盈孚,天风证券研究所向上游延伸降成本的发展模式化工大宗细分领域发展进入平稳增长或下滑阶段后,化工企业开始更加注重成本优势的积累,中游企业向上游补齐原材料成为主要化工企业降低成本和实现原材料自主可控的主要方法之一。最典型的是以涤纶长丝为代表的化纤行业。东方盛虹、桐昆股份、新凤鸣和恒力石化等涤纶长丝生产企业,在过去3年时间内,通过不断沿着炼油-PX-PTA-涤纶长丝这条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方面把握了整体产业链利润,另一方面向上游大宗品扩张的过程大幅增加了企业盈利水平。图46:东方盛虹产业链逆向一体化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0%3%6%9%12%15%02040608010012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万吨氨纶合计产能yoy52%54%56%58%60%62%64%66%68%201620172018201920202021-5.0%0.0%5.0%10.0%15.0%20.0%01002003004005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万吨钛白粉合计产能yoy38%40%42%44%46%48%50%52%201620172018201920202021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24国内化工龙头万华化学、国际化工龙头巴斯夫均有向上游延伸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收入体量的过程。其中万华化学由聚氨酯中游原料生产起家,近几年不断布局上游石化产业链,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为公司多品类发展打下了原材料基础。巴斯夫的发展历程也伴随着上游石化产业扩张的过程,其全球石化产业布局更是打下了巴斯夫产品全球化的基础。图47:万华化学产业链逆向一体化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公司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然而双碳背景下,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产能扩张进程受阻,过去企业的发展节奏或被打破,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也在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我们认为企业在未来的发展模式将由复制模式,进入精细化、多品类、平台型的新发展模式中。3.2.2.未来化工企业三种发展模式他山之石:巴斯夫的解决方案应用发展先例我们进入巴斯夫的中文官网,会发现巴斯夫在展示其产品成果的时候,多数以行业划分,以行业细分领域解决方案的形式推出多项以化工产品为主的解决方案。纵观巴斯夫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找到百年前的创业初期以染料起家,向上延伸原材料至煤化工产业,并通过再上游的炼化产业复制性扩张展开全球化的发展进程。而完成全球化发展后,巴斯夫逐步剥离上游传统业务,通过向下进军新材料业务打通了下游产业链,转变成从上游产品制造到同一下游提供多种解决方案的综合性平台公司。图48:国际化工巨头巴斯夫发展历程资料来源:巴斯夫(BASF)官网,巴斯夫(BASF)年报,天风证券研究所染料时代(1865-1901)巴斯夫陆续推出茜素、曙红、正红、槐黄、亚甲蓝和靛蓝等染料,在天然染料等领域打造了多款知名单品。高压合成时代(1925-1944)巴斯夫利用煤炭加氢工艺开始生产合成燃料和合成橡胶,同时在聚合物领域先后实现了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化合物的的大规模生产,为塑料时代的来临打下了基础。肥料时代(1902-1924)在合成氨技术和工业化方面取得的突破,使得巴斯夫逐步开发第二领域:化肥。塑料时代(1944-1964)白色发泡聚苯乙烯成就了巴斯夫的保温隔热产品线;石油也取代煤炭,成为化学合成的主要原料,巴斯夫在德国率先开始生产聚乙烯塑料。可持续发展时代(1990-2021)巴斯夫在中国及东南亚持续拓展业务,首次公布了全球环境保护与安全长期目标,并持续报告目标实现进度。全球化时代(1965-1989)巴斯夫百年诞辰同时也标志着公司历史中一个新阶段:通过在德国国内与国外建造和收购新的生产基地,巴斯夫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拓展,同时使生产更贴近市场。目前巴斯夫几乎涉及化工行业所有领域,集团业务涵盖化学品、材料、工业解决方案、表面技术、营养及农业解决方案六大领域,市场触及全球各地。表面技术,28%材料,18%化学制品,14%工业解决方案,13%农业解决方案,13%营养与保健,10%其他,4%塑料和纤维,30.7%染色剂和制成品,19.8%健康和营养,18.7%化学制品,16.1%石油和天然气,11.0%其他,3.7%化学制品,20.4%消费品,20.3%着色剂和表面制品,18.3%塑料,18.2%原材料和能源,12.1%农业产品,10.7%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25国际化工龙头巴斯夫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他全球领先的化工企业的经历,给中国化工行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在双碳势在必行的发展背景下,国内化工企业应当转变发展思路,由复制性的扩张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的产品发展模式,由向上一体化的降成本模式转变为向下精细化发展模式。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我们认为化工企业应当抓住产业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原材料优势和资金优势,将技术研发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拥有这些潜力的企业才能充分适应当前双碳政策下的发展趋势。原料企业向下游精细化发展我们上文对万华化学向上一体化布局原料进行了分析,而万华化学在近些年,已经开始逐步沿着原材料和技术的路径向下游发展精细化工产品,万华化学新材料板块已经覆盖多个产业链,这也是作为化工龙头企业万华化学在双碳背景下做出的发展选择。除万华化学外,近些年快速发展的民营炼化企业也纷纷开始布局新材料领域。图49:万华化学产业链向下游延伸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公司公告,公司公众号,天风证券研究所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26同一原料、技术路径下的多品类发展向下游发展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同一原料下产业链的延伸,其中华鲁恒升在建多项产能均以这种形式的发展模式为主:依托煤气化平台和外采的石化原材料苯,华鲁恒升正在向下游沿着环己酮-己内酰胺-PA6,己二酸-己二腈-己二胺-PA66,乙二醇-DMC-EMC/DEC等多个产业链延伸,这种发展模式是沿着同一原料向下游精细化发展。这种类型的企业大多拥有较大的大宗原料生产规模,例如东方盛红、荣盛石化、卫星石化等炼化企业,华鲁恒升、鲁西化工、宝丰能源等煤化工企业,以及拥有资源优势的磷化工、氟化工产业链相关企业。图50:华鲁恒升产业链向下游延伸资料来源:Wind,德州市环保局,天风证券研究所而另外一种发展形式则主要依托于自身技术优势,多个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形成同一技术、多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平台型企业,其中较为典型的企业为万润股份:万润股份依托其丰富的化学合成技术积累,在液晶材料、OLED材料、沸石环保材料、医药、半导体材料和锂电材料等多个领域均有所布局。这类型的化工企业多有丰富的化学合成研发经验,典型的企业包括新和成、万润股份等。图51:万润股份依托合成技术多产品布局资料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公司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液晶材料OLED材料沸石系列环保材料原料原料原料液晶中间体液晶单体OLED中间体OLED升华前单体OLED成品材料模板剂成品沸石分子筛沸石催化剂车用蜂窝陶瓷车用尾气净化器OLED成品材料整机产品混合液晶整机产品公司主营业务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27同一应用场景下的多品种、平台型发展向下游发展的思路除了基于技术和原料的产业链延伸外,基于同一应用场景下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发展模式也将成为未来化工行业精细化发展的趋势性方向。万华化学的产品布局思路是同一应用场景下多品类解决方案的代表。万华化学虽然产品种类较为复杂,但产品发展的终端思路不乏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汽车产业链是万华化学发展产品的重要思维目的地。万华化学多个产品应用于汽车内饰、外饰、结构部件和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等多个组成部分。正在布局的POE是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材料,三元材料、电解液等方向的布局是万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又一重要方向。图52:万华化学基于汽车产业链的布局思路探索资料来源:万华化学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图片来自特斯拉官方网站)3.3.未来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的特点我们通过复盘A股化工上市公司几个重要指标排名变化情况,认为化工企业应当具备把握产业趋势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其资金优势、研发优势,勇于投入资本,从而在双碳新形势下具备发展先机。3.3.1.把握产业机遇,发展重在选择因为化工中游的特殊属性,行业上市公司所涉及领域涵盖了大多数制造业领域,行业趋势的变化带来化工龙头的变化颇为明显。行业发展趋势的周期性轮换和不断爆发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每五年跟随产业趋势的变换,化工龙头也随着而变。随着近年来碳中和政策下新能源相关产业的崛起,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恩捷股份、天赐材料等新能源细分领域龙头开始占据市值前十榜单。而2015至2020年这五年时间,民营炼化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炼化企业快速进入前十。但不难发现,万华化学这样的常青树自2005年以来便占据化工市值前十地位,并多年处于第一的位置,通过我们上文分析,虽与聚氨酯行业的特殊属性有一定关系,但万华化学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向上一体化做炼化,向下进军新材料,快速布局新能源领域等重要决策也是使得万华化学能够保持长青。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具备潜力的化工企业,应当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行业趋势,进行前瞻性产业布局的企业,而故步自封的产业投资逻辑终究会让后来者追赶甚至超越。座椅:合成革(TPU)、软垫(TDI)仪表盘:PMMA内饰:改性塑料涂料:水性涂料车灯:PC、PMMA轮胎:静音棉(聚氨酯)、帘子布(尼龙)保险杠、轻量化内饰(POE)电池:正极材料: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电解液:溶剂(NMP、GBL)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28图53:化工市值排名前十上市公司(除两桶油,亿元)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3.3.2.选择的背后是资本、研发、成本等多因素支撑在企业做出正确规划和选择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其丰厚的资本(现金流、吸纳资金能力),长期持续的研发投入积累等多因素对未来企业发展都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统计了2018年以来(选取2018年是因为会计准则开始要求披露研发费用)全部化工上市公司的以下四个维度排名前十的公司:市值增值(模拟企业发展)、累计研发费用(模拟研发投入)、累计固定资产增加(模拟资本开支强度)、累计经营活动现金流(模拟资金获取能力)。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万华化学、荣盛石化、恒力石化等公司在资金获取能力、资本开支强度和研发投入等多个维度均有不错表现,从而使得其4年来的市值增加量跻身前十。恩捷股份、盐湖股份、天赐材料、卫星石化、中材科技更是通过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在新能源、炼化的赛道中有突出表现。一些传统企业虽拥有资金优势,但研发和资本投入不足使得成长相对滞后,因此我们认为,资金优势、研发优势和选择赛道下的资本投入对于化工企业发展都至关重要。表12:多维度统计下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排名股票简称市值(亿元)股票简称市值增长(亿元)股票简称累计研发投入(亿元)股票简称累计固定资产增加(亿元)股票简称累计经营活动现金流(亿元)1中国石化4,771.29万华化学2157.41中国石化357.48荣盛石化813.96中国石化6125.292万华化学3,194.69恩捷股份1958.09万华化学75.07万华化学322.68万华化学795.233恩捷股份2,098.49盐湖股份1343.37荣盛石化66.88新凤鸣112.16恒力石化647.004荣盛石化1,751.72荣盛石化1204.12金发科技47.20广汇能源104.08荣盛石化539.185盐湖股份1,730.91恒力石化1193.16桐昆股份38.67东方盛虹90.15中泰化学231.126恒力石化1,541.56东方盛虹1052.17恒力石化33.04宝丰能源84.72鲁西化工186.807宝丰能源1,300.94天赐材料980.54中化国际28.85恩捷股份62.31广汇能源170.238天赐材料1,136.75卫星化学462.95鲁西化工27.55中盐化工61.29云天化167.569东方盛虹1,116.86华鲁恒升425.24浙江龙盛27.45金发科技51.45宝丰能源165.6710中伟股份993.30华峰化学397.87玲珑轮胎27.28君正集团46.35浙江龙盛143.11统计起始日期为2018-01-01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4.风险提示政策执行时间和强度变化:根据我们上文分析,碳达峰、碳中和已经建立“1+N”的政策体系,但具体到每个细分领域的“N”政策文件尚未发布,文件发布时间和政策内容存在不确定因素;政策执行指标变化:我们对2025年和2030年碳达峰过程中减碳贡献值的测算建立在目前已经发布的政策文件基础上,而尚未发布的政策文件具体到每个工业领域细分指标尚未发布,若未来详细的政策文件发布,目标路径的实现过程和指标指引可能发生变化;行业安全环保事故:化工企业生产过程存在安全、环保等负面因素影响的隐患,如果发证重大安全、环保事件,对于化工行业整体发展会产生较大影响。上海石化112.5上海石化232.3上海石化404.2上海石化635.2康得新612.9万华化学2858.4万华化学3179.0氯碱化工55.0氯碱化工122.8万华化学119.2广汇能源519.3上海石化563.8恒力石化1968.8恩捷股份2105.6华谊集团43.7华谊集团119.7盐湖股份88.7盐湖股份508.4安迪苏502.6荣盛石化1863.8荣盛石化1769.9神马股份12.7广汇能源86.7华谊集团55.2荣盛石化355.6盐湖股份477.0恩捷股份1257.0盐湖股份1662.5丹化科技8.5鲁北化工67.2中化国际50.3万华化学319.2巨化股份425.0宝丰能源858.0恒力石化1512.0泰山石油6.3中化国际65.2云天化45.5金发科技225.0君正集团422.1中国巨石699.1宝丰能源1307.5安道麦A4.7神马股份63.2氯碱化工44.0浙江龙盛172.2万华化学386.0龙佰集团625.3东方盛虹1086.4ST浪奇4.7东方盛虹59.3泸天化39.0中化国际170.4浙江龙盛378.7华鲁恒升606.7天赐材料1079.9阳煤化工3.7佛塑科技56.7广汇能源33.5中泰化学166.6华谊集团375.7天赐材料566.9中伟股份943.0新金路3.4山东海化55.5安迪苏31.4云天化157.6广汇能源348.3玲珑轮胎483.1贝泰妮846.62021.12.24199520002005201020152020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29分析师声明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在此声明:我们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本报告所表述的所有观点均准确地反映了我们对标的证券和发行人的个人看法。我们所得报酬的任何部分不曾与,不与,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投资建议或观点有直接或间接联系。一般声明除非另有规定,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版权均属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及其附属机构(以下统称“天风证券”)。未经天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报告及其所包含的材料、内容。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识及标记均为天风证券的商标、服务标识及标记。本报告是机密的,仅供我们的客户使用,天风证券不因收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天风证券的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天风证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天风证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本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过往的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天风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天风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天风证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天风证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特别声明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天风证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和金融产品等各种金融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天风证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参考依据。投资评级声明类别说明评级体系股票投资评级自报告日后的6个月内,相对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行业投资评级自报告日后的6个月内,相对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买入预期股价相对收益20%以上增持预期股价相对收益10%-20%持有预期股价相对收益-10%-10%卖出预期股价相对收益-10%以下强于大市预期行业指数涨幅5%以上中性预期行业指数涨幅-5%-5%弱于大市预期行业指数涨幅-5%以下天风证券研究北京武汉上海深圳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36号邮编:100031邮箱:research@tfzq.com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99号保利广场A座37楼邮编:430071电话:(8627)-87618889传真:(8627)-87618863邮箱:research@tfzq.com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国际客运中心6号楼4层邮编:200086电话:(8621)-65055515传真:(8621)-61069806邮箱:research@tfzq.com深圳市福田区益田路5033号平安金融中心71楼邮编:518000电话:(86755)-23915663传真:(86755)-82571995邮箱:research@tfzq.com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