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国外双碳政策梳理与技术现状研究二零二一年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2021年10月报告图解注:报告图解是本报告的研究思路图解展示研究思路、重点内容、主要结论I目录1国外碳中和战略、政策体系现状11.1美国............................................................................................1.2欧盟............................................................................................1.3日本............................................................................................2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132.1钢铁工业领域碳中和技术研究现状........................................2.1.1概述………………………………132.1.2研究热点与趋势…………………212.2石油化工领域碳中和技术研究现状........................................2.1.1概述………………………………252.1.2研究热点与趋势…………………293碳中和发展启示与总结353.1中国碳中和举措........................................................................3.2国际“双碳”政策对中国的启示与建议................................知领报告2021年总编:陈左宁编委:陈永平丁养兵范桂梅傅智杰蔡志勇执笔:鲁瑛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有限公司李春萌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武春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有限公司徐亮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审核:蔡志勇武丽丽i摘要2020年9月22日,联合国第75届一般性辩论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全球低碳发展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的承诺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及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明确了方向,工业“碳达峰、碳中和”将开启低碳发展新征程。钢铁、化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钢铁、化工的碳排放绝大部分来自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排放,无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还是支撑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都需要加快低碳转型,特别是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约束下,要尽早达到碳排放峰值,并为最终实现碳中和而持续推动深度降碳。推进钢铁、化工以及制造业碳达峰进而实现碳中和工作是关系到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全行业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将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任务艰巨但意义重大。本报告的撰写,旨在充分发挥中国工程知识中心信息资源、技术与人才优势,准确把握重大战略相关领域科技发展方向,做好国家重大战略的服务工作,为行业提供集成的、全方位的学科化、专业化、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国外双碳政策与技术发展跟踪和深度分析,同时为我国钢铁、化工领域双碳工作提供一定可借鉴的经验。从信息情报角度,为我国重大战略领域科技发展接轨国际水平发挥助推作用。通过为重大战略领域的院士、国家部委、科研院所、高校,大型企业集团,提供全面、有效、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本报告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调研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和专利分析工具,检索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外大型化工和钢铁工业的行业政策,低碳技术发展的相关科技论文和专利等技术文献,进行剖析、归纳和总结,分析国外钢铁、化工工业技术研究进展。通过梳理国外碳中和战略、政策体系、技术进展,得出以下可以支持我国钢铁、化工领域双碳工作稳步推进的建议:技术方面,推动节能减排、CCUS等技术的研究,扩大氢能、核能、ii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钢铁与化工行业的使用规模。政策方面,制定工业脱碳科技创新专项行动计划,构建清洁工业市场机制,配套跨价值链的协调政策,加强国内和国际协同合作,参与全球工业脱碳网络构建等,都将有利于我国钢铁、化工行业的双碳工作推进。国外碳中和战略、政策体系现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111.国外碳中和战略、政策体系现状随着工业革命和技术创新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种种迹象表明,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不断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能源的不合理利用、废物和有害物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在我们面前。其中,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达峰”、“碳中和”、“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发展”等概念及相关政策应运而生。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已成为国际社会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响应国际号召,均已提出一系列关于“双碳”的政策措施,旨在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1.1美国美国碳排放、碳中和走在世界的前列,其二氧化碳排放于2007年达到峰值(58.84亿吨),自此之后,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全球排放量中的占比也逐渐降低。实际上,美国碳中和的历程始于1963年的《清洁空气法案》,用于控制多地工厂中温室气体的排放,该法案一直沿用至今。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美国国会和联邦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的法律法规,主要有《1978年公用事业管制政策法》、《1978年能源税法》、《1980年能源安全法案》、《1990年大气洁净法》、《1992年能源政策法案》、《1992年能源安全法案》、《全球气候变迁国家行动方案》、《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05年能源政策法按》、《2007年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2009年清洁能源与安全法》等。《1978年公用事业管制政策法》的目的在于增加美国国内能源供应,解决能源安全问题,以成功应对石油危机。《1980年能源安全法案》突出了发展新能源的要求,引入了贷款担保等资金融通机制,向年产量低于100万加仑的小乙醇生产厂提供贷款担保。《1990年大气洁净法案》是《1977年大气清洁法案》的修正案,主要目的是减少大气污染,强行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从环保的角度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1992年能源政策法》的主要目的是重建美国能源市场。《1992年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2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能源安全法案》旨在为清洁可再生能源提供激励,增进建筑节能,以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是美国第一部大型能源政策法案。1993年10月美国宣布《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确定了2000年把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1990年水准的目标。之后发布的《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是对1992年能源政策法案和其他相关法案的部分修订,指明了能源独立、国家安全、消费者权益和相关税收的新方向,强调了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成为美国能源政策的一个重大转折点。《2007年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中节能开始成为主旋律,大力发展清洁安全的、可再生和可代替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增加美国国内能源生产,降低对石油进口依赖程度,旨在推动美国减少能源依赖性和实现供应安全,标志着美国能源战略的转型。《2009年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是奥巴马政府促进美国经济复苏和创造就业的重要举措,美国将减少对中东、俄罗斯等国的石油依赖,发达国家对能源新技术的出口将会大大增加,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有可能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2001年3月美国政府宣布单方面退出《京都议定书》,确立到2025年美国将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继续增长的态势。2008年确定了以总量减排方式为美国设定了温室气体减排的具体目标和时间表,计划到2020年把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到1990年的水平,随后还提出2030年使所有新建筑物的碳排放保持不变或零排放。2017年6月美国宣布正式退出《巴黎协定》。在美国计划退出《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期间,《能源政策法》、《低碳经济法》、《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总统气候行动计划》陆续出台,法律规定了一系列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与激励措施,对提高能源效率进行规划并明确了具体方案。《低碳经济法》明确了低碳经济将成为美国未来重要的战略选择。《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提出了建立“碳排放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总统气候行动计划》是美国联邦政府首次制定的较为长期而全面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计划,有利于美国整个原有分散的气候减缓和适应行动的努力,保护本国免受日益严重的不利气候的影响。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提出《清洁能源革命与环境正义计划》、《建设现代化的、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与公平清洁能源未来计划》和《关于应对国内外气候危机国外碳中和战略、政策体系现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33的行政命令》,在经济上新政府计划投入2万亿美元在交通、建筑和清洁能源等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在政治上把气候变化纳入美国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并加强国际合作,在技术上加速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继续推动美国“3550”碳中和进程。《清洁能源革命与环境正义计划》目标在于确保美国在2050年之前实现100%的清洁能源经济和净零排放。同时在基础设施、电力行业、建筑、交通、清洁能源等领域提出了具体的计划措施,并且重视清洁能源、电池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创新,旨在让美国未来成为这些领域的引领者。《建设现代化的、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与公平清洁能源未来计划》对原始气候计划进行了更新,提出到2035年实现电力行业零碳排放,并投资计划增加至2万亿美元。《关于应对国内外气候危机的行政命令》将应对气候变化上升为国策,明确提出“将气候危机置于美国外交政策与国家安全的中心”。拜登新气候计划旨在发动一项全国性的努力,来建设现代化的、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并实现公平的清洁能源未来,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021年美国政府宣布重返巴黎协定,制定一系列行业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并推动碳中和进程,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国际上基本都比较欢迎美国公布的这些计划,认为这将有助于在全球变暖的国际谈判中产生积极动力,是推动国际社会气候努力的积极举动。表1-1历年美国主要碳中和政策汇总时间政策名称1978年《1978年公用事业管制政策法》1978年《1978年能源税法》1980年《1980年能源安全法案》1990年《1990年大气洁净法》1992年《1992年能源政策法案》1992年《1992年能源安全法案》1993年《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05年《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4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007年《2007年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2009年《2009年清洁能源与安全法》2005年《能源政策法》2007年《低碳经济法》2009年《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2013年6月《总统气候行动计划》2019年6月《清洁能源革命与环境正义计划》2020年7月《建设现代化的、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与公平清洁能源未来计划》2021年1月《关于应对国内外气候危机的行政命令》为了推动碳中和、控制碳排放、保护美国环境,美国各个地方政府及环保组织对碳中和行动十分积极,各个地区间会通过签署协议、交易排放权等方式积极应对温室气体减排。其中,较为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计划包括区域温室气体倡议(RGGI),西部气候组织(WCI),以及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XX)等。1)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区域碳污染减排计划(RGGI)是美国第一个强制性的、基于市场手段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区域性行动,成立目的是限制、减少电力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2017年,RGGI参与州计划在2020-2030年间将电力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缩减30%。表1-2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主要内容主体内容减排对象限制和减少电力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具体限制对象为超过25兆瓦的化石能源发电机组减排目标计划在2020-2030年间将各州电力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缩减30%参与者涅狄格州,特拉华州,缅因州,马里兰州,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尔州,新泽西州,纽约州,罗德岛州,佛蒙国外碳中和战略、政策体系现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55特州和弗吉尼亚州减排方式各州通过拍卖出售几乎所有二氧化碳配额,并将收益投资于可再生能源、高能效等计划,以促进清洁能源经济创新发展。配额也可通过在交易所二次交易获得2)西部气候组织(WCI)西部气候组织成立于2007年2月,最初参与者为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新墨西哥州、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但除加利福尼亚州外的其他州已于2011年退出,目前的参与者为加利福尼亚州,以及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及魁北克省。它是北美最大的碳交易市场,自2011年以来,共举行了43场排放额拍卖,迄今交易配额21亿份,交易金额高达292亿美元,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上限约为4.0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表1-3西部气候组织主要内容主体内容减排对象多个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参与者加利福尼亚州,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加拿大魁北克省减排方式限定排放上限,通过逐年降低排放上限减少排放3)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XX)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是全球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基于国际规则的温室气体排放登记、减排和交易平台。出于自愿加入的原则,该交易所在2010年左右因交易量骤降而“名存实亡”,于2010年被洲际交易所收购。但从2003年成立到被收购期间,交易所为减排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每年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均小于减排计划。表1-4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主要内容主体内容减排对象其减排交易项目涉及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物和六氟化硫等6种温室气体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6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参与者于2003年以会员制运营,创始会员包括美国电力公司、杜邦、福特、摩托罗拉等13家公司减排方式加入的会员必须做出自愿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承诺,在交易所中交易相当于减排配额的碳金融工具合约(CFI)。交易所根据成员的减排计划及基准签发减排配额,超出配额部分需购买综合美国政府及地方行政部门和环保组织的多项举措,可以看出,美国应对碳中和、碳排放的政策将会对全球气体排放产生深远影响,不仅仅是美国自身降低其温室气体排放,同时美国的榜样力量将推动世界各国或组织加强管控温室气体排放量,严格环境保护措施。此外,作为全球技术创新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美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将会推动科技进步,未来将大幅度降低化石类能源的使用和消耗,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利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甚至其他产生动力的资源,其技术创新将带动全球能源技术的长足发展,凝聚国际合作力量,推动国际碳中和进程、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1.2欧盟欧盟对温室气体减排一直较为积极,减排效果比较可观。欧盟在1979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为46.56亿吨,此后二氧化碳排放处于缓慢下降趋势。1997年,欧盟承诺在2008-2012年期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8%。计划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包括在各领域推行相应措施,立法确定碳中和目标,通过碳排放交易系统有效减少排放量等。其中,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EUETS)是欧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有效减少碳排放的关键工具。该体系建立于2005年初,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包含27个欧盟成员国,以及冰岛、列支敦士登和挪威,覆盖欧盟约40%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二氧化碳、氧化亚氮以及全氟化碳),在该交易体系涵盖的设施的排放量下降了约35%。2008年1月,为实现2020年气候和能源目标,欧盟委员会通过《气候和能国外碳中和战略、政策体系现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77源一揽子计划》,内容包括欧盟排放权交易机制修正案、欧盟成员国配套措施任务分配的决定、碳捕获和储存的法律框架、可再生能源指令、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法规和燃料质量指令,由此形成了欧盟的低碳经济政策框架。该法案将有助于提高欧盟的能源保障,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创造就业,推动绿色增长并提高欧洲的竞争力。在此之后,欧盟又推出《2030年气候与能源政策框架》、《2050年长期战略》、《欧洲绿色协议》、《欧盟氢能战略》等政策措施。《2030气候与能源政策框架》旨在促进欧盟低碳经济发展,提高能源系统的竞争力,增强能源供应安全性,减少能源进口依赖以及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欧洲绿色协议》将助力欧洲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改善民众健康和生活质量。《欧盟氢能战略》旨在为氢能源的大量生产提供投资,满足欧盟国家对清洁氢能的需求。虽然欧盟近期推出了“公平过渡机制”,旨在协助相关国家顺利完成经济转型,但具体效果仍有待观察。《欧洲气候法》作为欧盟委员会新任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2019年12月提出的《欧洲绿色协议》的核心部分,将2050年达成“气候中和”规定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目标。分别对气候中和目标、行动路径、适应气候变化、对欧盟进展措施以及成员国措施的评估、公众参与、授权立法的制定以及对《2018/1999条例》的修改做了规定。《欧洲气候法》出台明确了欧盟通过达成气候中和成为全球气候行动领导者的雄心,这也是欧盟自《京都议定书》通过后一直以来的自我定位,发挥全球气候行动模范作用。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性议题,在独木难支的根本认识之下,《欧洲气候法》与《欧洲绿色协议》都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欧盟将在对外气候策略上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以推动全球集体行动,加深全球气候行动格局分化。表1-5历年欧盟主要碳中和政策汇总时间文件名称2008年1月《气候和能源一揽子计划》2014年1月《2030气候与能源政策框架》2018年末《2050长期战略》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8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019年12月《欧洲绿色协议》2020年3月《欧洲气候法》2020年7月《欧盟氢能战略》目前,各成员国可根据欧盟委员会颁布的规则,为本国设置排放量上限,再将许可权分配给纳入排放交易体系的产业和企业。企业可将剩余的排放权在市场上出售,若实际排放量大于排放权,则必须在市场上购买,否则会处以罚款并扣除下一年的减排配额。这样的交易制度可确保以低成本有效完成排放指标。表1-6欧盟排放权交易系统分阶段特征阶段时间覆盖范围排放配额特征第一阶段(三年试点)2005-2007仅涵盖发电机、高能耗行业。减排气体:二氧化碳。参与国:欧盟27国合计配额20.58亿吨二氧化碳,绝大多数配额为免费配额发放配额总量超过实际排放量,使碳排放权价格持续走低第二阶段2008-2012一氧化二氮(N2O)列入减排范围。冰岛、列支敦士登及挪威加入体系。航空部门于2012年加入。合计配额18.50亿吨二氧化碳,免费配额的比例降至90%左右减排范围不断扩大,在新领域不断探索,如引入碳储存概念等。第三阶段2013-2020覆盖更多领域(如建筑、交通等),全氟化碳(PFC)也列入减排范围。克罗地亚自2014年起加入体系。以拍卖作为默认分配配额的方法(约占拍卖配额总量的57%),统一分配规则适用于免费配额(剩余部分)。分配模式转变:由国家分配改为欧盟统一制定排放配额,原有的免费分配方式向拍卖形国外碳中和战略、政策体系现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99排放配额的总数以每年1.74%的速度(每年约3800万吨二氧化碳)降低。式逐步过渡。信用抵消机制更加严格。总体而言,欧盟在做出减排承诺方面较为积极,减排方式多样。包括在各个领域积极改善,推进立法,通过强有力的欧盟排放体系经济有效地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量。1.3日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如今,已有197个国家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京都议定书》是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一次缔约方大会的授权(柏林授权),缔约国经过3年谈判,于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东京签署的条约。该《议定书》确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达国家(工业化国家)在2008—2012年的减排指标,工业化国家在1990年排放量的基础上减排5%,同时确立了三个实现减排的灵活机制。《京都议定书》生效后,三个灵活机制将正式启动。清洁发展机制下的造林和更新造林项目也将正式运行,林业碳汇市场将不断发展,林业碳汇国家贸易也将不断增加。为减少因使用化学能源的温室气体排放,1997年《关于促进新能源利用措施法》、2002年《新能源利用的措施法实施令》等法规政策可以看作是日本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法律依据。《关于促进新能源利用措施法》明确了日本新能源的发展目标和各方责任。有关各方依据相关政策法规,采取多种有力措施,积极开发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取得了显著效果。《新能源利用的措施法实施令》的实施减少了由于化石能源利用产生的温室气体,促进了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10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生能源的利用。此外,日本政府也发布了针对碳排放和绿色经济的政策文件,如2008年5月《面向低碳社会的十二大行动》及2009年《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政策草案。《面向低碳社会的十二大行动》是必要方法、技术选择、社会改革、达到目标的政策与措施的概括。《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目的是通过实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绿色经济”。这份政策草案除要求采取环境、能源措施刺激经济外,还提出了实现低碳社会、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等中长期方针,其主要内容涉及社会资本、消费、投资、技术革新等方面。此外,政策草案还提议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和征收环境税等。该份政策草案如果能获得通过并实施,将使日本环境领域的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70万亿日元增加到2020年的120万亿日元,相关就业岗位也将大大增加。日本在2008年碳排放达峰,全年约13亿吨,占全球总排放量4.3%。为应对气候变化,日本政府于2020年10月25日公布“绿色增长战略”,提出“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除确认碳中和目标外,该战略书还提出了对日本海上风能、电动汽车、氢燃料等14个重点领域的具体计划目标和年限设定,提出财政预算、税收、金融、法规和标准化、国际合作5个方面的政策措施,通过技术创新和绿色投资的方式确保社会平稳实现脱碳转型。具体内容如下:1)税收制度推出税制优惠,支持私营企业脱碳投资,预计在10年内创造约1.7万亿日元的私人投资。表1-6碳中和税收制度项目内容建立碳中和投资促进税收制度根据《工业竞争力增强法》新建立的计划认证体系,根据引入生产设备的脱碳效果,最多可享受10%的税收抵免或50%的特殊折旧设立亏损结转特别扣除限额基于《产业竞争力增强法》的计划认证体系,对于因碳中和投资或商业转型而产生亏损的企业,将亏损的结转扣除上限从50%提高到最高100%(最大扣除上限增加期为5年)国外碳中和战略、政策体系现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1111扩大研发税收减免将研发税收减免额度从企业税额的25%提高到30%2)法律法规和标准化通过对脱碳技术构建完善的法规制度以及引入碳定价机制,确保社会有序、高效完成低碳转型。表1-8重要举措及示例措施主体示例在“示范阶段”之后,对于将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的关键创新技术,用公私合营投资以吸引私人投资,具体措施:(1)加强政策支撑以创造对新技术的需求,预期外新技术的政策法规的合理化。(2)通过鼓励大规模生产投资来推广技术,扩大需求并降低价格,推动新技术的国际标准化氢能源将氢能源评估为无碳能源,建立可通过利用氢获得奖励的电力市场。将氢能源评估为无碳能源,建立可通过利用氢获得奖励的电力市场。海洋风电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可再生能源并网系统,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优先级根据《防止海洋污染法》等,明确允许拆除风力涡轮机的标准。放置大型风力涡轮机的“浮体”安全评估方法的国际标准化。电动汽车/蓄电池利用燃油效率法规促进电气化民用蓄电池寿命的性能标签的开发和标准化。蓄电池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视化。引入碳定价机制碳信用交易在碳排放上限确定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手段解决排放权的有效配臵。碳税2012年10月日本开始实行碳税国际协调通过国际合作,以确保与不愿采取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12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措施应对全球变暖的国家的国际贸易公平,防止碳泄露此外,《全球气候变暖对策推进法》将于2022年4月施行,这是日本首次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写进法律,为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基础。表1-9历年日本主要碳中和政策汇总时间文件名称1997年12月《京都议定书》1997年《关于促进新能源利用措施法》2002年《新能源利用的措施法实施令》2008年5月《面向低碳社会的十二大行动》2009年《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2020年10月《绿色增长战略》2021年5月《全球气候变暖对策推进法》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13132.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2.1钢铁工业领域碳中和技术研究现状2.1.1概述全球有多个国家都在进行钢铁领域减排二氧化碳技术开发的研究。在反映各国国情的技术开发中,着力点和目标各有不同。虽然大部分是巴黎协定之前提出的项目,但欧洲已将减排目标定为80%,并从长远的角度转向新的研发,也包括这些研究开发。大致区分为高炉发展工艺,以及旨在再利用排放二氧化碳的CCU,利用可再生能源氢的氢能炼铁等未来系统。采用CCU和无二氧化碳氢基炼铁的研发是最近开始的项目。减碳技术主要围绕能源消耗减少,或者减碳这两个层面。减碳技术按照目前钢铁行业的工艺流程,主要是短流程,氢能炼钢碳排放被捕集技术(包括CCS和CCUS)。高炉长流程工艺路线直接排放温室气体,而电炉短流程工艺路线则间接排放温室气体,这主要取决于电炉使用的电力结构。高炉长流程工艺路线减排就是钢铁工业减排的主要目标。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项长期研究,到2050年,全球粗钢产量将增长30%-50%,而钢铁业界已经采取了行动。1)欧盟传统钢铁生产是欧洲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之一。目前欧洲大陆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欧盟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4%,占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2%。消耗能源和碳的上游工序,如焦炭和铁的生产,约占90%。大多数碳排放来自大约30家综合钢铁厂,这些工厂生产的钢铁几乎占到了欧洲钢铁总量的三分之二。60%的欧盟钢铁企业采用高炉长流程生产,主要通过处理铁矿石以生产铁烧结矿或球团矿,然后将其与焦炭在高炉中还原以制造生铁,进而在转炉中炼钢。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14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其余的钢铁企业则主要采用电炉短流程工艺,在电炉中加热废钢而炼钢。诸如干熄焦和优化球团矿配比等方法,以及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等设备,可以减少高炉长流程工艺路线的碳排放。利用天然气替代焦炭还可以显著减少高炉长流程工艺炼钢的二氧化碳,向高炉中注入氢气或氨气以部分替代煤粉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不过,尽管其中许多措施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实践典范,但尚不能实现碳中和,这是因为它们不能完全消除炼钢过程中的碳。通过节约为电炉供电的电力,或将电力结构转为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电炉短流程工艺的二氧化碳排放。从理论上讲,这使得碳中和成为可能。但问题在于电炉短流程工艺受制于废钢的可获得性,无法生产出所有钢种或所需数量。全新技术尚在开发和进行之中。截至目前,欧洲最有前途的新兴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碳捕集、利用和/或封存(CCUS)和铁矿石替代还原。替代还原技术包括氢基直接还原工艺和电解还原法,大多处于开发初期阶段,同时需要大量的绿色能源,但有望实现碳中和炼钢。CCUS利用不同的方法捕集二氧化碳,并对其进行处理以供后续利用(例如,作为燃料)或将其存储(如枯竭的海底天然气储层等地质结构)。仅靠CCUS无法实现碳中和,但如果炼钢过程中使用的化石燃料被生物质所取代,则可能会产生负的二氧化碳平衡。新型还原剂取代焦炭或天然气,其中包括氢气和直流电。从理论上讲,可以实现完全绿色的钢铁生产。不过,相比CCUS,这一类技术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金。碳捕集、利用和/或储存二氧化碳从其他气体中分离出来,并在大量排放的过程(如炼铁工序)中被捕集。随后捕集的二氧化碳通过管道或轮船运输到陆上或海上储存地点,如欧洲北海油气田,或者用作燃料或生物质。其主要工序包括燃烧后/燃烧前捕集和压缩-运输-储存/利用。CCUS系统很容易融入现有厂区。由于这项技术并不是炼钢专用的,其他行业也可以分担部分的开发和基础设施成本(例如,合成燃料市场、运输和储存)。此外,未来的运营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1515利用CCUS的生物质炼铁该工艺的基本原理是:碳中和生物质在预处理过程中部分替代化石燃料,或作为铁矿石还原剂。例如,由生物质(生藻类、草、木材等)制成的富含碳的生物质半焦,用以替代焦炭,或者生物燃气被注入竖炉以取代天然气。主要工艺包括热解和水热碳化,CCUS系统会清除所有残余的碳排放。瑞典国家钢铁研究院在SSAB公司吕勒奥厂的研究显示,如果采用该项技术,至少可以减排二氧化碳28%。不过,在生物质的种植方面还有一些问题。特别在自然环境中,它可能导致森林砍伐、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并在社会上增加食品价格和农业土地使用。此外,生物质的热值低于化石燃料,限制了其在大型高炉中的应用,或降低了燃烧效率,无法在大型高炉中进行有效利用。氢基直接还原铁竖炉随着碳减排压力的增大,氢气直接还原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会。在“氢能炼钢”方面,近年来国外钢企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瑞典SSAB公司突破性氢能炼铁技术(HYBRIT)项目将使钢铁生产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近乎于零,有望引发特钢行业的一场变革。该技术炼钢实现低碳排放的主要原理是,在竖炉中,氢气将铁矿石球团还原成“直接还原铁”(DRI或海绵铁),而不使用焦炭这样的碳还原剂。竖炉是一种利用气体还原剂制造DRI的炉型。操作温度可以很低,在800℃左右。然后将DRI送入电炉,通过进一步加工和加碳进行炼钢。作为一种为碳中和炼钢铺平道路的过渡技术,它也可以以“热压铁”(HBI)的形式装入高炉,这是一种高质量的DRI,此举可以显著提高高炉效率,降低焦炭用量。最常见的工艺是MIDREX方法和HYL工艺。不过,氢气直接还原炼钢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氢能经济,氢气产量必须达到规模化,并且要求成本更具有竞争力。氢基直接还原铁流化床与竖炉工艺相同,该工艺使用氢气还原铁矿石并生产DRI,以供电炉使用。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16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不同之处在于,还原发生在流化床而不是熔炼炉中,并且使用经过精细加工的铁粉矿代替球团矿。流化床是可以连续地将固体原料与气体混合以产生固体产物的反应室。主要包括FINEX和Circored等工艺。电解炼钢工艺作为欧盟的ULCOS项目,由安赛乐米塔尔公司主导了电解工艺的开发。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采用高温电解直接生产钢水。该工艺有两种类型:ULCOLIS电解法和ULCOWIN电解沉积法。电解法以电力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在1550℃转化为钢水。在电解沉积过程中,铁矿石被粉碎成超细粉矿,浸出,然后在110℃左右的电解槽中还原。工业废弃物回收技术德国目前的Car-bon2Chem项目是以低碳炼铁为核心,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Car-bon2Chem项目是利用钢厂废气中含有的化工原材料,比如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氮和氢等,生产含有碳和氢的合成气体,再应用于生产氨气、甲醇、聚合物和高级醇等各种初级化工产品,替代目前天然气、煤等化石原料。因此,Car-bon2Chem不仅可转化钢厂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也节省了生产此类合成气体的碳资源使用量。2018年9月份,蒂森克虏伯Car-bon2Chem项目成功地将钢厂废气转化为合成燃料,生产出第一批甲醇。2019年1月份,蒂森克虏伯成功利用钢厂废气生产氨,这在全球范围内尚属首次。蒂森克虏伯宣布,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0家钢厂符合引进Car-bon2Chem项目的条件,已开始与各地的意向方建立联系,探讨将该技术运用于其他二氧化碳密集型行业。2)日本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日本一直致力于节能减排研究。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获得通过,并于1994年3月21日起生效。1997年,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的加盟团体制定了环境自主行动计划(全球变暖对策),确定针对全球变暖正式开始二氧化碳减排工作。1997年12月《京都议定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为了实现日本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1717诺期(2008-2012年)约定的、相对基准年(1990年)温室气体削减6%的目标,日本制定了《京都议定书目标达成计划》。2008年7月,日本制定《低碳社会行动计划》,该计划分阶段、定目标、强举措地全面推进节能减排。2015年12月《巴黎协定》获得通过,并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日本提出到2030财年温室气体排放相比2013财年减排26%的目标,到2050财年减排80%的长远目标。遵照《巴黎协定》,2018年日本铁钢连盟提出2100年挑战“零碳钢”的目标。2020年12月25日,日本政府发布了《绿色增长战略》,提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构建“零碳社会”。日本政府将应对全球变暖、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视为后疫情时代拉动日本经济持续复苏的新的增长点。目前日本制铁正在开发创新技术,目标是在2100年前生产出零碳钢,零碳钢是使用氢而不是碳还原铁矿石生产的。这项工作主要针对以下四个方面的技术进行开发:1)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二氧化碳分离和回收;3)二氧化碳循环利用;4)二氧化碳储存。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日本制铁开发了如下技术:开发余热回收的干熄焦技术:在焦炉中制成的热焦炭用惰性气体淬火,热量被用来产生蒸汽而发电。与湿法淬火相比,节能40%。开发新一代炼焦技术(Scope21):Scope21是以强化资源和能源应对能力为目标的国家开发项目。该项目包括缩短炼焦时间、提高焦炭质量等许多创新型技术开发内容。利用该项目开发的技术将会扩大低品位煤的利用并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开发高炉数字模型:合理调整高炉内气体流量、固体流量、液体流量、炉料分布等基本因素,降低焦炭等还原剂比例,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开发显示炉料分布的三维离散单元法(DEM)模型:用DEM模型精确显示高炉炉顶料面的分布情况,以布置炉料分布,提高反应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参与环境和谐型炼铁工艺技术开发项目COURSE50:该项目旨在通过开发在高炉炼铁还原过程中使用氢气的技术和采用化学吸收法以低成本分离和回收二氧化碳的技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30%。其中,采用钢厂产生的氢气(焦炉煤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18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气)在还原铁矿石的过程中部分取代碳,实现高炉二氧化碳减排10%;采用捕集、分离和回收高炉煤气中二氧化碳可使二氧化碳减排20%。目前实现实验高炉二氧化碳减排10%的目标,同时还对实际尺寸的高炉进行模拟,使该项目更接近于在商业使用的高炉。参与零碳钢技术开发项目(100%氢还原炼铁技术):在钢铁工业中,大约70%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在高炉炼铁过程中产生的。由于日本高炉炼铁技术的热效率已提高到接近理论值,进一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难度极大。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制铁要接受氢气还原炼铁工艺的挑战。由于铁矿石的氢气还原反应是吸热反应,现阶段需要建立从外部向反应炉供热的技术,以及在充分考虑氢气燃烧特性的基础上,向反应炉稳定提供大量氢气的技术。而且,氢气是无碳的,其大量低成本稳定供应是一个关键要求。因此,日本制铁与日本政府及其他公司一起申请参加由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资助的“实现零碳钢的技术开发”项目。这一项目旨在确定多种有前途的创新技术,专注于炼铁过程脱碳。开发一种全新的制氢工艺:通过开发一种专有的高性能光催化剂材料,利用太阳能生产零排放的氢气。虽然日本钢铁行业不断努力开发创新的炼铁技术,但仅依靠这些技术无法实现《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为此,日本钢铁工业开始挑战开发最终实现炼铁过程零排放的技术,包括使用氢气还原炼铁技术、以及CCS、CCU技术。氢还原炼铁工艺的实际应用是以氢气作为社会公共能源载体的开发和维护为前提的,因为氢气不仅广泛用于钢铁生产,而且广泛用于汽车、消费品等各个领域。钢铁生产对氢气的一个重要要求是稳定的低成本供应。此外,实施CCS除了需要开发大量二氧化碳的廉价运输和储存技术外,还需要解决技术方面以外的问题,如二氧化碳储存场所的安全、社会的接受、实施实体和经济负担的分配。因此,实现“零碳钢”,不仅要开发与钢铁行业相关的技术,还需要开发社会公共基础技术,如无碳能源先进的传输、储存技术,低成本大批量氢气的制造、运输和储存技术,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利用技术等。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19193)韩国2019年10月22日,韩国政府发布《2030年国家温室气体减排路线图》第二个气候变化应对基本计划,提出将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降至5.36亿吨,相比2017年的7.091亿吨下降24.4%,以期达成“可持续低碳绿色社会”的目标。钢铁行业作为韩国碳减排的重点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逐步用液化天然气取代重油,加快现有设备升级改造和以氢还原炼铁技术为代表的新工艺的研发推广,持续推进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韩国钢铁行业正在积极开发采用氢还原冶炼的创新技术。自2004年以来,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持续进行低碳技术的开发工作,技术理念就是从现有的“碳还原”逐步转化为“氢还原”。2017年韩国钢铁行业开始研究氢还原冶炼技术,并将其作为国家核心产业技术加紧研发。其中,“以高炉副产煤气制备氢气”和“用替代型铁原料电炉炼钢”两项关键技术作为政府课题进行研究。韩国的氢还原冶炼技术研发计划在2017-2020年进行实验室开发,在2024年之前进入中试阶段,2024-2030年完成商业应用的前期研究,在2030年之后开发具有经济性且切实可行的应用型技术,并投入商业化应用。该技术预计最多减排15%的CO2。该技术开发课题由韩国金属材料研究合作社(KOMERA,韩国钢铁协会研究开发室)统管,浦项钢铁公司(以下简称:浦项钢铁)、现代钢铁公司、SAC环保热能技术公司、韩国能源技术研究院(KIER)、浦项产业科学研究院(RIST)等22家相关产学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COOLSTAR项目是该课题的核心技术项目。为减少钢铁工业的CO2排放,该项目计划在高炉(第一部分,浦项钢铁主管,预计投资415亿韩元)、副产煤气改质与精制(第二部分,SAC主管,预计投资290亿韩元)、电炉(第三部分,现代钢铁公司主管,预计投资180亿韩元)三大领域分别进行技术开发。其中,第一部分的关键技术为氢气应用技术,第二部分的关键技术为氢气制备技术、副产煤气精整及分离技术,第三部分的关键技术为氢气-直接还原铁(DRI)制备技术、DRI电炉利用技术、转炉大批量利用废钢技术等。项目的实施周期为2017年12月-2024年11月,最终目标是实现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20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钢铁冶炼的高效、环保,同时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稳定。韩国产学研各界的专家认为,氢还原冶炼技术开发的前提是低成本、大批量制备氢气,而目前这一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尚未突破。此外,该项目涵盖多种技术,从研发到实际应用,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和潜在风险,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而且一旦该技术研发应用成功,将对韩国工业结构产生巨大影响。在欧盟,钢铁工业在经历了成熟期之后,已经开始进入衰退期,因此在引进氢还原冶炼技术时,正好可以对落后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但在韩国,其属于大型设备出口主导型工业结构,如果钢铁工业的结构发生转变,将对韩国工业发展产生影响。有专业人士认为,减排路线图的各减排指标能否被相关行业所接受,也是一大问题。事实上,关于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韩国工业部也意识到了现实的问题,并公开表示,政府将根据项目的成败与否,对2030年的减排目标进行调整,同时加强与相关行业的沟通协商。4)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作为全球原材料主要供给国,其钢铁冶炼工艺技术远不及其采矿、选矿技术成熟。目前,澳大利亚以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为中心,提出名为CO2BTP的总体减排CO2技术开发方案,钢铁作为其中一环,开展以利用生物质为目标的研究,正在启动名为低排放综合炼钢工艺(ISP)的项目。这是在钢铁工艺内级联地彻底利用生物质的基本设想。在荷兰的塔塔欧洲钢铁公司艾莫伊登厂建设了约6万吨的Hlsarna熔融还原试验厂。这是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开发的Hlsmelt和艾莫伊登厂的CCF(CycloneConverterFurnace)的发展型。已经在试验厂进行了5次试验,2020年实现商用化。5)俄罗斯俄罗斯主要钢铁制造商对钢铁用煤的依赖意味着其将无法尽快停止使用煤炭,但是企业也在积极设法减排二氧化碳,从而实现绿色钢铁生产。耶弗拉兹目前的环境战略目标是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过2吨(2019年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121为1.97吨)。耶弗拉兹正在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该公司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宣布新的环境战略。通过在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的电弧炉(合计产能300万吨/年)中增加废钢使用量,耶弗拉兹已经实现了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此外,该公司位于乌拉尔(Urals)的下塔吉尔钢铁厂(NTMK)更换了干熄焦炉,以捕获100%的废气并将其用于其他作业。此举减少了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NTMK还开始利用转炉蒸汽在某些工序中部分替代天然气,由此每年可减少1960万立方米天然气消耗。位于西伯利亚的ZapSib钢铁厂的热电厂一台锅炉已从使用煤炭改为冶金炉煤气,从而消耗更少的化石燃料,同时发电量提高10%。耶弗拉兹将继续加大低碳能源的使用。该公司表示,绿色钢铁的生产需要向低碳技术过渡,但这些技术仍处于酝酿阶段。在俄罗斯、美国、丹麦拥有钢厂,并在比利时、法国和意大利参股钢厂的新利佩茨克钢铁公司(NLMK)计划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含碳燃料消耗量和推进脱碳技术开发,到2023年将其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从2018年的2吨降至1.91吨。NLMK计划投资4.2亿美元到2023年在俄罗斯西部的新利佩茨克钢铁厂启动一座发电厂,该发电厂以冶金煤气为燃料,每年可减少65万吨温室气体排放。该公司还正在投资研究在炼钢过程中使用氢气以及进行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减少碳排放的方法有多种,包括优化富碳燃料的使用、用其他燃料替代煤炭、使用更多的二次资源、通过植树进行“碳补偿”等,NLMK表示,其将在所有减排领域积极努力,从而实现绿色钢铁生产。NLMK希望欧盟制定的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是基于每家公司的排放量,而不是基于特定地区的平均排放量。NLMK表示,对于钢铁的竞争性产品,如铝、混凝土和聚合物等,应收取相同的费用。而且,鉴于有许多脱碳方式,欧盟需要考虑跨国公司在其他地区经营时实施的减少或吸收排放量的所有项目。2.1.2研究热点及趋势本报告通过分析全球碳中和相关领域专利申请状况,研究碳中和领域主要发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22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展趋势、关键技术研发产出地域、行业主要研究单位和技术热点方向,同时结合专利评价评估指标,对比研究不同专利权人技术优势和关注热点。本次专利分析,利用orbit数据库中的高级检索和语义检索功能,通过梳理低碳领域相关IPC/CPC分类号,以及低碳清洁能源相关关键词,并结合语义检索中低碳,钢铁工业相关的语义词,勾选氢气还原,短流程高炉等一系列行业目前主流碳中和相关技术名词作为高相关性检索词,对数据库中2001年1月1日到2021年10月15日的专利进行了检索,得到钢铁工业领域碳中和相关专利37312条(专利家族)。1)研究趋势下图中给出了国际低碳钢铁工业技术专利逐年申请的数量,统计时间为2001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15日(申请日),从图中可知,2001年至今,全球低碳钢铁工业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数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2001-2018年出现快速增长态势,2016年开始增速有所放缓。2018年申请量达到3033项专利家族,2019年开始,专利的申请量略有下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专利数据公开具有一定迟滞性,2020年和2021年部分专利尚未公开,数据仅供参考。可见全球低碳钢铁工业技术领域科技研发活动愈发频繁,产出成果越来越多。图2-1全球低碳钢铁领域专利逐年申请量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3232)研究分布(1)申请人国别分布申请人国别统计可以看出该国在相关领域从事研究的活跃度以及技术研发实力。下图统计了不同国家/地区/组织碳中和技术领域专利的申请数量,其中中国大陆专利申请数量最多,共计16232件,接下来依次为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韩国、德国、印度、加拿大、法国。该分布趋势,也大致符合全球国家钢铁行业产量排行。以中国,美国,日本,欧盟等传统钢铁工业大国与地区,正引领全球低碳钢铁工业技术的科技创新。钢铁工业的产量提升带来的环境压力,同时也能推动该国家地区在低碳钢铁工业领域技术进步。图2-2全球低碳钢铁工业领域专利申请量(按国别)(2)最早申请年/公开国热力图下图为不同国家与地区专利逐年的专利申请量热力图。热力图颜色越深,代表科技研发活动越活跃。可以看出,专利申请量全球整体呈现了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美国和日本在2001年率先引领了低碳钢铁工业技术的研发探索,并且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中国钢铁工业在经历了近10年的快速发展,不仅在产量方面反超美国日本,成为全球粗钢产量第一的国家,同时从2010年起,加大了对于低碳技术的研发力度,在2015年开始保持非常高的研发热度。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24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图2-3不同国家与地区专利逐年的专利申请量热力图(3)申请人分布下图统计了全球低碳钢铁工业技术申请量top10的科研团体。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中南大学,达到712件,其次为北京科技大学,JFE钢铁公司,昆明理工大学,新日铁公司,东北大学,TDK株式会社,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过程所等。可以看出,国内钢铁领域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在低碳钢铁技术领域有很多科研成果,同时对于专利申请的比较重视。图2-4低碳钢铁技术专利申请人分布图(4)研究热点方向下图是全球低碳钢铁技术进行概念聚类图,可以看出,目前的专利申请热点有以下几部分:在钢铁领域的的采矿、选矿、冶炼工艺方面,主要是低碳烧结技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525术,钒钛等稀有金属以及稀土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在炼铁工艺方面,主要是低碳高炉技术,氢气直接还原炼铁等技术,炼钢工艺方面,优化长流程炼钢工艺,推广短流程炼钢技术,减碳效果明显;在绿色环保方面,废钢的回收与利用技术,氢能太阳能核能等低碳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等,是目前科技研发,申请专利的热门技术。图2-5全球低碳钢铁技术概念聚类图2.2石油化工领域碳中和技术研究现状2.2.1概述全球范围内,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一直是工业领域内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18年全球生产初级化学品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8.8亿吨,占全行业比例为2.6%。预计未来几年初级化学品需求量将会持续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会在几年内达到巅峰后随之开始下降,预计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将降至目前水平的90%左右。从重点区域来看,欧洲属于化工行业比较发达的区域,2020年欧洲化学品行业的碳排放量占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中碳总排放量的8%。碳中和的提出不仅要求化工行业革新技术,降低碳排放,还对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出巨大挑战:高能耗高污染小微化工企业若无法及时提出合理减碳方案,面临关闭风险;化工各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可以一方面可以在现有生产线的生产工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26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艺上实现更低碳排放。碳中和的提出也增大了新进入者的准入门槛,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有很大可能提高。整体来看,碳中和将利好于各个分支行业龙头。图2-6化工品生产二氧化碳排放量(百万吨)预测近几年,化工行业的碳减排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改善生产工艺流程、生物质燃料、绿色制氢、CCS/CCUS技术等。美国化工行业的碳减排之路包括CCS/CCUS项目的开发建设,以及化工企业的一系列碳减排计划与举措。目前美国的CCS/CCUS项目数量占全世界的一半左右。例如,美国化工巨头企业埃克森美孚是全球主要的燃料、润滑油制造商和销售商之一,在全球共有21家炼厂,2020年炼油能力总计达到2.39亿吨/年,其中68%分布在美国、欧洲等相对成熟的市场。此外,埃克森美孚还整合了润滑油产业链,拥有6家润滑油基础油炼厂和21家润滑油调和厂。2020年销售炼油产品约2.45亿吨,其中汽油、石脑油为9970万吨;煤油、柴油为8755万吨;航空燃料为1065万吨;重质燃料为1245万吨;炼油特色产品为3440万吨。从2000年起,埃克森美孚陆续通过开发应用热电联产装置、全球能源管理系统、优化装置设计和工艺流程、使用绿电、开发利用生物基燃料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功减少逾3.2亿吨温室气体排放量。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727欧盟的碳减排之路也包括CCS/CCUS技术、化工企业的一系列碳减排举措等:欧盟的CCS/CCUS等项目的建设依旧停留在沿海地区,导致内陆地区CCS/CCUS项目进度缓慢的原因主要是制度欠缺、成本较高以及民众较低的接受度所导致。截至2020年底,欧洲有13个商业CCUS项目正在运行,其中爱尔兰1个、荷兰1个、挪威4个、英国7个,另有11个项目计划在2030年前投运。巴斯夫作为欧洲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自己定下了碳减排与碳中和的目标,即到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减少25%(以2018年为基准);到2050年,实现全球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根据巴斯夫官方数据,2020年,巴斯夫全年排放量为208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由于收购了索尔维聚酰胺业务,巴斯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19年有所增长,但这一数字仍比2018年的2190万吨减少了110万吨。为了实现碳减排目标,巴斯夫设立了“碳管理项目”,朝着不断优化生产和工艺效率、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全新的低排放生产工艺以及数字化等发展方向。在优化生产和工艺效率方面,多年来巴斯夫的“一体化”理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体化基地的优势在于:一套生产装置的废热可被另一套生产装置用作能源,一套生产装置的副产品也可用作其它装置的原料。2020年,巴斯夫热电联产及综合能源一体化体系“Verbund”帮助减少了620万吨的碳排放。在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巴斯夫在中国湛江一体化基地首批装置将100%采用可再生能源供应其所需电力。与其合作的华润电力将为基地提供完全由可再生能源项目生产的绿色清洁电力。此外,巴斯夫与瑞典国有能源供应商Vattenfall达成一项大型交易:巴斯夫收购了荷兰创纪录的海上风电场项目HollandseKustZuid的49.5%股份。作为集团气候中和战略的一部分,巴斯夫希望将电力用于能源密集型化工基地的生产。该风电场项目的海上装机工作将于2021年7月开始。在低排放生产工艺方面,甲烷制氢是化工企业的一项重要工艺,目前的方法如蒸汽重整,将产生较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巴斯夫正在研发的甲烷热解方式,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28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可以直接将甲烷分解成氢和碳单质。如果电能来自可再生能源,这个过程就可以实现无碳化。蒸汽裂解炉的替代加热概念是巴斯夫低排放工艺研发的另一个重点领域。裂解炉是化工行业中常见的大型工业装置,但通常用天然气操作。巴斯夫正致力于开发一种基于电阻加热器(电子炉)的全新炉子概念。如果以可再生能源为热能来源,可以减少高达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四元催化剂是巴斯夫减排的核心技术之一,只需一个组件就可以去除汽油发动机排放的所有四种污染物。在数字化方面,巴斯夫将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更好地对排放数据进行监控,每一个工厂的能耗数据都会在系统中显示,所有数据可以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而提升能源利用。目前巴斯夫全球大多数生产装置都在进行数字化升级,至少有160个智能制造数字化相关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数字化有效地帮助提升化工生产的安全、质量与效率。巴斯夫的一系列碳减排举措不仅为欧洲各大化工企业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更为全世界化工企业起到了模范作用。日本在碳中和技术领域,明确表示其目标是最迟将在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到2030年将其温室气体(GHG)排放量从2013财年的水平减少46%。日本多家化工企业积极投入到国际减排行动中,日本三井化学2021年5月宣布,计划从2021年10月开始,根据与丰田通商达成的协议,在位于大阪的蒸汽裂解装置加工由芬兰生物燃料生产商耐斯特提供的生物原料。三井化学表示,通过该项目,该公司将成为日本第一家使用生物原料的裂解公司。根据该协议,三井化学还将是日本首家以生物碳氢化合物工业规模生产可再生塑料和石化品公司。三井化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桥本修表示,化工行业将在实现循环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三井将使用耐斯特公司提供的100%生物基碳氢化合物的NesteRE原料,从2021年晚些时候起取代大阪裂解装置使用的部分化石原料。不过,该公司尚未明确裂解原料构成中将使用多少生物基原料。旭化成表示,该公司的目标是到2050年成为一家碳中和公司,并计划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30%或更多。具体来说,旭化成将致力于能源脱碳、制造工艺创新和业务组合转型,特别是制氢技术和二氧化碳吸附/利用技术,有望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929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其业务。住友化学于2021年1月决定成立一个碳中和战略委员会和碳中和战略跨职能小组,制定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计划。近期,住友化学宣布,将推动有关材料的温室气体减排创新,并从生命周期评估的角度提供有助于碳中和的产品。未来,该公司致力于开发回收、分离、使用和储存其他行业和社区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技术。2021年1月,帝人公司也提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包括到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8年减少20%,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公司已为资本投资计划引入了内部碳定价(ICP)系统。帝人公司表示,将通过ICP机制量化二氧化碳排放量,适用内部碳价格换算成费用,以作为公司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可以考虑的成本,最终帮助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菱瓦斯化学则制定了长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该公司计划到2023年和2030年分别实现比2013年基准水平减排28%和36%。据悉,该公司将采取多种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包括向应用可再生能源转型,采用无碳能源系统以及碳捕获、利用和储存等技术措施。日本化工行业在CCS/CCUS方面由于地理条件限制的原因,没有可用于二氧化碳强化采油的油气产区,所以日本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多为海外投资,包括美国的PetraNova项目、东南亚的EOR项目等。2020年,日本政府宣布了2050年净零排放的目标。同年,议会通过了成长战略并且制订了施行计划。CCUS作为14个重点领域中的一个,日本政府为其制定了在水泥、燃料、化工和电力领域的普及路线图。近几年来日本政府已经将CCUS的研究重点逐步从碳捕集转移到二氧化碳的利用领域中。日本的三井化学已建成一个使用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试点工厂,并进行了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研究。2.2.2研究热点及趋势通过分析全球专利申请状况,研究碳中和领域主要发展趋势、关键技术研发产出地域、行业主要研究单位和技术热点方向,同时结合专利评价评估指标,对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30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比研究不同专利权人技术优势和关注热点。1)研究趋势下图中给出了国际碳中和化工领域专利逐年申请的数量,统计时间为2001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申请日),从图中可知,2001年至今,全球碳中和化工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数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2001-2012年出现快速增长态势,2013年和2014年数量略有下降,2015年开始再次快速增长,2019年达到21622项专利家族,可见碳中和领域化工技术研发成果产出数量不断增加,整个行业处于技术提生改进、不断发展的过程阶段。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专利数据公开具有一定迟滞性,2020年和2021年部分专利尚未公开,数据仅供参考。图2-7国际碳中和领域专利逐年申请量(专利家族)2)研究分布(1)优先权国别分布优先权专利申请一般为技术研发人员在其所在国提交的专利申请,通过专利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3131优先权分析通常能够获知某个国家或地区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实力。下图中统计了不同国家/地区/组织化工领域碳中和技术优先权专利的申请数量,其中中国大陆专利数量最多,达到112005件,其次为日本、美国、韩国、德国、欧盟、法国、英国、俄罗斯和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美国和日本优先权专利均超过4万件,可见三个国家在碳中和领域强劲的研发实力。图2-8国际碳中和领域优先权专利主要地域分布注:CN代表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JP日本;US美国;KR韩国;DE德国;EP欧盟;FR法国;GB英国;RU俄罗斯;TW中国台湾地区(2)优先权国专利逐年分布下图中汇总了不同国家/地区或组织化工领域碳中和技术的优先权专利逐年申请状况,图中数据显示,2001年,日本在碳中和技术领域优先权专利接近三千项,美国为695项,德国同期为320项,中国大陆则仅为236项,此后在2001-2010年期间,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在碳中和领域开展多项研究,优先权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优先权专利申请数量增长相对缓慢。2011年以后,中国在碳中和化工技术领域获得诸多研究成果,专利申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32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请数量大幅度攀升,2016年以后远远超出其他各国优先权专利申请数量,显示了强劲的研发实力。图2-9国际碳中和领域优先权专利主要地域逐年分布(3)申请人分布下表中统计、汇总了图2-7国际碳中和化工领域优先权专利主要申请状况,数据显示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专利权人为日本东芝株式会社,达到3491项专利家族,其次为日本松下株式会社、日本丰田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等,在行业领先的专利申请人中,韩国LG化学公司、三星SDI株式会社专利申请数量分别排在第5和第7位,法国原子能源和替代能源委员会是第9位,德国巴斯夫公司为第11位,中国清华大学排名为第12位,这12家创新单位在国际碳中和化工领域具有较多的研究成果,尤其日本东芝、松下、丰田等企业在氢能、燃料电池、化学储能等相关技术方向获得多项研究成果,在行业内具有一定代表性。表2-1国际碳中和领域优先权专利申请人分布专利申请人中文名称专利家族计数TOSHIBA日本东芝株式会社3491PANASONIC日本松下株式会社2945TOYOTAMOTOR日本丰田株式会社2863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3333HITACHI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2462LGCHEMLG化学公司2235MITSUBISHIHEAVYINDUSTRIES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2071SAMSUNGSDI三星SDI株式会社1425SANYOELECTRIC三洋电机株式会社1143CEA-COMMISSARIATALENERGIEATOMIQUE&AUXENERGIESALTERNATIVES法国原子能源和替代能源委员会1138SUMITOMOELECTRICINDUSTRIES住友化学株式会社1131BASF巴斯夫公司999清华大学清华大学999下图中分别选取了日本东芝株式会社、韩国LG化学公司、法国原子能源和替代能源委员会、德国巴斯夫公司、中国清华大学等5个国家的代表机构,分别从专利组合价值、专利申请数量、授权数量、平均专利家族大小、专利诉讼数量、被异议专利数量、被引用数量和技术原创性比较不同机构的优势和特色。数据显示,日本东芝株式会社在被引用数量和技术原创性具有行业竞争优势,韩国LG化学公司在专利组合价值、专利最新申请数量、已授权专利数量占据突出优势,法国原子能源和替代能源委员会被诉讼专利数量最多,可见其专利通用性强,在行业内具有普遍应用意义,德国巴斯夫公司平均专利家族数量最多,每项技术在多个国家进行布局。清华大学在多项指标对比中不占据突出优势。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34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图2-10专利权利人影响力对比备注:专利组合价值:专利中所有价值总和,其价值基于专利家族被引用数量与该公开国GDP的比值进行计算,同时考量专利剩余保护期,失效专利价值为零;专利原创性指专利技术被其他专利引用的IPC分布情况,IPC数量越多则其原创性越高。(4)研究热点下图中统计了化工领域碳中和技术最新研发热点,图中不同颜色表示研究不同研究热点,图中文字表示研究内容,方块面积表示专利数量。从图中可以看出,国际碳中和技术领域专利布局较多的技术方向主要包括:金属储氢技术(hydrogenstoragealloy)、烟气清洁(Fluegas)、燃料电池(fuelcell)、太阳能电池(solarcell)、二氧化碳处理/捕获、生物沼气(biogasslurry)、氢能源生产利用(hydrogenproduction)和乙炔炭黑(acetyleneblack);其中通过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技术实现碳中和是国际创新的重要举措和重点研究方向。图2-11国际碳中和领域专利研究热点方向分布碳中和发展启示与总结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35353.碳中和发展启示与总结3.1中国碳中和举措2007年以来,为积极履行大国责任,我国成立了由国务院总理任组长的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协调、制定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政策和措施。“十二五”以来,国家及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用于指导和规范全国和各地的减排及节能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上多次提到“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宣誓。同时各部委相继提出《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关于发布《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等相关政策措施(具体措施如下表所示)。各省也相继提出适应国家“双碳”目标的减排措施,加快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并推进形成低碳城市、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试点。到目前为止,我国“碳中和”政策体系雏形基本建立,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在国际减排行动中,我国缺少整体路线规划、缺乏关键自主创新技术,减排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表3-1近年来中国主要碳中和政策汇总时间文件名称2010年7月《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2010年10月《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1年8月《“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2011年12月《“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2012年6月《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2014年12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2016年1月《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2016年3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36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016年11月《“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2018年4月《国家能源局关于减轻可再生能源领域企业负担有关事项的通知》2018年6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2020年12月《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2020年10月《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2020年12月《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2021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2021年2月《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2021年3月《关于引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风电和光伏发电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2021年3月《清洁能源消纳情况综合监管工作方案》2021年3月《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2021年3月《关于开展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的通知》2021年5月《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2021年5月《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3.2国际“双碳”政策对中国的启示与建议从各国制定的“双碳”政策来看,美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立场趋于保守,但国内在节能减排方面表现较为积极,美国联邦政府带头提高能效,地方政府也碳中和发展启示与总结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3737积极探索,双管齐下应对气候变化。欧盟国家作为气候变化谈判的积极推动者,在节能减排的行为和技术方面一直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尤其英国作为低碳发展理论的先行者,在立法、政策等方面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地方政府先行探索,然后上升至国家层面。日本作为二氧化碳排放大国,也积极参与到国际减排进程中。各国在低碳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政策各有侧重,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经验。随着工业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各国在面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治理和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战略安全保障方面的压力日益剧增,工业脱碳带来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革将成为各国博弈的关键。工业脱碳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相较于广大发达国家,我国的低碳发展起步较晚,相关政策也尚不完善。从各国工业脱碳战略的举措来看,促进工业产业结构、提高能效和技术创新、设计碳定价机制和加强国际合作是工业脱碳的战略关键,尤其化工能源、钢铁冶炼行业更是碳中和重点关注领域。基于此,为推动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进而实现碳中和,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一)制定工业脱碳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工业脱碳的重要驱动力,是实现具有成本效益脱碳的保障。从国外的科技布局看,各主要国家重视工业脱碳的整体布局。在我国化工和钢铁重点领域,整体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尚未达峰,甚至大部分技术方向处于碳排放逐年增加的状况,基于我国目前发展现状,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尽快开展工业脱碳整体发展规划,从顶层设计我国碳中和、碳达峰的总体发展战略,尤其注重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构建新型工业生态系统,保障工业部门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二)构建清洁工业市场机制,配套跨价值链的协调政策加快构建科学公平高效的市场机制是实现工业部门脱碳成本降低的根本。碳定价机制是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在我国化工和钢铁工业领域,为实现深度去碳化,实施碳定价机制的同时需要配套相关政策。从化工和钢铁产业链看,上游需要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获得清洁能源和原材料以及基础设施;中游需要加大运营等关键环节的投资,以可持续的方式应对碳泄漏风险;下游需国外碳中和重点工业领域技术现状38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要扩大脱碳产品和循环产品的需求,在价值链中整合循环经济和资源效率的激励措施。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启动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极大地激励绿色低碳技术发展,促进绿色转型。但仍需加强工业脱碳的政府投资,将科技创新、市场竞争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结合,配套全产业链的激励政策和税收政策,深入推进工业脱碳技术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确保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三)加强国内和国际协同合作,参与全球工业脱碳网络构建加强多国和多部门的协同合作是加速全球工业脱碳的有效途径。需要积极协调政府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个人主体等利益相关者,稳步推进政府部门、学术界和产业界联合;加强城市间相互合作,引导和倡导国际合作,加快新技术开发,提高产量,降低工业脱碳成本,尤其在化工和钢铁工业领域,应当注重稳步推进不同部门的协同合作,吸收国外产业发展经验,引入清洁能源、先进技术加强控制化工和钢铁领域碳排放数量,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在未来的低碳发展过程中,我国需要学习上述及相关国家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确立化工和钢铁节能减排重点方向,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一)加强低碳科技技术开发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低碳技术的研发工作起步较晚,投入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对于低碳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相对发达国家较少,部分领域核心技术主要由发达国家掌握,同时英美等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低碳经济”、“碳足迹”、“碳标签”、“碳认证”等先进理念和相关技术的创新为我国提供了参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应对加强脱碳、降能、降耗技术的开发与创新,注重鼓励节能技术、设备的推广和应用,(二)整合行业资源、完善产业布局加快化工、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解决同质化竞争严重,资源浪费,创新协同能力不足的问题。优化各生产要素配置,着力推广全生命周期绿色产品,做强高附加值产品,以科技提升品质,引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科碳中和发展启示与总结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3939学合理化解过剩产能,充分回收利用废物化学品和废钢等二次资源。开发优质、高强、长寿命、可循环的绿色化工和钢铁产品,推动化工及钢铁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全价值链跨入低碳发展新循环。(三)制定碳排放交易机制,加强能耗监控广大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其低碳发展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采取多种财政税收政策来鼓励各个产业部门较好地参与到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来。我国在未来低碳发展的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起完善的全国层面的低碳市场运作机制,以市场机制和行政手段的有效结合来实现低碳发展的总体目标。同时,进一步建立完善能源管控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手段加强能耗监管,提高智慧能源管理水平,及时排查生产过程碳排放总量和可控量,持续提升节能降碳空间。(四)持续投入研究资源,创新减排技术我国化工行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依旧会以煤炭资源作为主要的能源供给,而能源的替换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站在技术的层面来看,我国未来会选择多元化的碳减排技术,包括能源系统的优化技术、燃料与原料的替代技术、“绿电”技术、塑料循环利用技术、低能耗、高选择性的加工技术、生物燃料技术以及CCS/CCUS技术等,而CCS/CCUS技术将会凭借着成熟的应用研究和丰富的国际经验在我国的化工行业中得到大力支持,率先在众多的碳减排技术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化工行业中的下一个焦点。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或任何方式(电子、机械、影印或其他方式)复制,传播本报告的任何部分,不得将其存储在检索系统中或进行传播。免责条款本报告中部分观点和数据采集于公开信息,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作尽最大努力的追求,但不作任何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均不构成任何建议。本报告中发布的调研数据采用样本调研方法,其数据结果受到样本的影响。由于调研方法及样本的限制,调查资料收集范围的限制,该数据仅代表调研时间和人群的基本状况,仅服务于当前的调研目的,提供基本参考。受研究方法和数据获取资源的限制,本报告只提供给用户作为参考资料,本中心对该报告的数据和观点不承担法律责任。定制服务知识中心可根据政府、企业、智库等组织的需求提供公益性深度分析报告服务详情联系我们联系电话:化工/蔡志勇13611375219联系电话:冶金/李春萌13520095456本报告可扫描下载41二维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电话:86-10-59300004网址:http://www.ckcest.cnE-mail:service@ckcest.cn科技智库,大国工程创造科技价值,服务大国工程携科技利器,创大国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