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情况及政策启示VIP专享VIP免费

国内外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及政策启示
 
牟思思
行重庆
 
建设零碳产业园是
国内外零碳
产业园
零碳产业
产业园使
加 大
零碳园区
零碳园区
碳园区绿
零碳园区建设
国内外经
的零碳技术线
绿
关键词
产业园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引言和文献综述
进 经
高质量具有重要
绿
碳 的
绿
国产业
的 制 业 国
工业园区碳
产业园区成为实重要关能产业
产业园区
园区的碳来自如
一是园区
资产内
燃 煤 锅 炉
园 区 燃油车辆
是 园
区内入
·
·
 
外零碳情况及政策启示
■■■■■■■■■■■■■■■■■■■■■■■■■■■■■■■■■■■■■■■■■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行重庆营 业 管 理 金 融 研 究
研 究 方 向
金融政策与
于 中 行重庆营 业
金融与政策章 仅 为 作 者 个
使
产经营
产业园区
零 碳
内产业园区内工业经营
通 过
交 易
基本实
零碳园区的是零碳
数字化技术的能
零碳园区是一个概 念
全 球 认 的
零碳产业园发展
为 我 研 究
零碳产业园发展借 鉴研 究 机 构 对零碳园区的
发 展 与 碳 零碳发展具有重要
气候变
升 国 话 语 与 国 具 有 影 响
园 区 零 碳
碳发展是
研究重
技术对园区
碳园区建设能园区
创新构建
能园区分析模型
业发展政策建
分 析 得
零 碳
园区的路 径
风 能
减 少 的 碳
系统等
园区能
园区内
零碳园区
在社会发 展
的零碳型 路 径
实动态零 碳
发 展
依 托 资 金
服 务
数字化碳
贯穿
规 划
投 资
的零碳解
零碳园区建设的技术线
进零碳产业园建设的
绿
零碳产业
·
·
当代金融研究
■■■■■■■■■■■■■■■■■■■■■■■■■■■■■■■■■■■■■■■■■
园建设绿
持零碳产业园的
门 推 零 碳 产 业 园 区 建 设 绿金融改革创 新 示 区建设
零碳产业园相关标准制定情况
内外零碳关标准制定
 
绿
研究院的零碳建
对产业园制
零碳产业园发展具 有 性 的 作 用国产业园区数
广
绿不 到
零碳产业园
园区零碳提供方向
广的园区进一阶段我国性零
碳产业园
保企业
体在联
零 碳 产 业 园 区 建 设
研 究 院
学 院 境研究中心
通大学
济大学国内外机构
碳 产 业 园 区 建 设
成 为 全 球 率
零 碳
产业园
提 供 零 碳 的产业园区的建设
技 术
零碳产业园区的建设工
零碳工
零碳工
成 为 企业零 碳 工
西
能技术
术产业的
零碳工通 用
正式
零碳工
零碳示地方应 用市 制
零碳示
零碳产业园区认
零碳工
零碳工汽 车
产 业 园 区 城市零碳示
标准的
全球率
·
·
 
外零碳情况及政策启示
■■■■■■■■■■■■■■■■■■■■■■■■■■■■■■■■■■■■■■■■■
国内外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情况及政策启示*谢斐,牟思思(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重庆401147)摘要:探索建设零碳产业园是推动工业领域减碳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外零碳产业园相关标准尚处于摸索阶段,个别地区探索建设了零碳产业园。其中,欧美国家零碳产业园具有使用清洁能源、提升碳汇能力、注重智能改造、加大政府支持等特点。我国多个省市也探索建设了各类零碳园区、近零碳园区、低碳园区和绿色园区。本文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零碳园区建设路径,加强国内外经验借鉴,选择适合的零碳技术路线,依托各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金融支持新模式。关键词:零碳;产业园;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X322;F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153(2022)12-0066-08一、引言和文献综述2020年9月,在联合国第75届大会上,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实现“双碳”目标对我国推进经济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双碳”战略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有利于引导绿色技术创新,提高我国产业和经济的全球竞争力。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工业园区碳排放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30%。在“双碳”战略下,产业园区成为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关注对象。特别是高耗能产业和地区需转变发展观念,降低对化石能源和高碳发展路径的依赖,合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推动产业园区向零碳方向发展。一般认为,园区的碳排量主要来自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园区物理边界或控制的资产内直接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如燃煤锅炉、园区拥有的燃油车辆等;二是园区内入驻企业消耗的交通能源、购买的产品中的碳排量,包括外购电力和热力的企·66·谢斐,等:国内外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情况及政策启示■■■■■■■■■■■■■■■■■■■■■■■■■■■■■■■■■■■■■■■■■*收稿日期:2022-11-15作者简介:谢斐,硕士,经济师,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金融研究处,研究方向:金融政策与监管、货币银行;牟思思,硕士,经济师,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金融研究处,研究方向:国际金融与政策。文章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与供职单位无关。业因使用外部电力和热力导致的间接排放;三是其它间接排放,即因园区生产经营产生的所有其它排放,如物业运营、员工通勤、上下游产品(购买设备、办公室装修、办公耗材等)所有前端供应商产品中的碳排放。产业园区要实现“零碳”,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产业园区内工业经营生产以及配套的能源、交通、建筑、生活等方面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现阶段一般计算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总量,通过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固碳、碳交易等多种手段基本实现碳排放与吸收平衡,即零碳排放。打造零碳园区最为基础的是零碳/低碳能源供应系统,其次在运营过程中还需要有储能系统的辅助,最后要有先进的智能数字化技术的能耗和碳足迹管理体系。目前,零碳园区是一个新兴概念,虽然全球没有公认的统一标准,但欧盟和我国在推进低碳转型和零碳产业园发展方面都有一些可圈可点的案例,为我们研究零碳产业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也对零碳园区的理念、实践、标准等进行了探讨。魏丹青(2017)研究指出,早在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就提出要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是“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要任务,对于探索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的近零碳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开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福祉、提升国际话语权与国际形象具有积极影响。李硕等(2022)研究指出,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全国各类园区向零碳/低碳发展是必然趋势,研究重点分析了传统园区降碳实践中的痛点、AI技术对园区降碳可发挥的作用;阐述了零碳/低碳园区建设路径及AI赋能园区降碳的实践应用场景,创新构建AI赋能园区降碳潜力的分析模型,并结合具体案例对降碳潜力进行估算,提出了行业发展政策建议。钟伟东等(2022)分析得出打造“零碳”园区的三条实施路径:一是“开源”,利用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能源供应端的碳排放量;二是“节能”,采用地(水)源热泵、节能照明、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等技术,降低园区能源消耗总量,减少能源消费端的碳排放量;三是“增汇”,通过在园区内植树、草坪增加草木碳汇,能够吸收部分二氧化碳。11月24日,普洛斯投资(上海)有限公司联合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等单位发布《2022年零碳园区实践白皮书》提出,园区亟需在社会发展和“双碳”目标中找准平衡点,探索契合自身特色的零碳转型路径,科学落实动态零碳目标。具体来看,围绕能源转型、零碳目标、可持续发展等三大核心目标,依托资金、生态、科技、服务,以数字化碳管理平台为支撑,白皮书重点阐述了贯穿从策划筹备、规划设计、投资建设到运营迭代等园区全生命周期的零碳解决方案。然而,上述学术探讨主要集中在零碳园区建设的技术路线、标准和实践方面,缺乏从金融支持等宏观视角来分析如何推进零碳产业园建设的研究。特别是在当前发展绿色金融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情况下,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将零碳产业·76·当代金融研究2022年第12期■■■■■■■■■■■■■■■■■■■■■■■■■■■■■■■■■■■■■■■■■园建设纳入绿色金融重点领域进行支持,探索金融支持零碳产业园的有效途径,对于加快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本文拟在此方面做一些探索性研究,为相关决策部门推动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政策参考。二、零碳产业园相关标准制定情况(一)国内外零碳产业园相关标准制定国际上通行的碳排放评价准则主要是PAS2060、ISO14064、GHGProtocol等,也包括一些国际行业组织颁布的行业标准,比如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布的LEEDZero,英国建筑研究院BRE颁布的零碳建筑及基础设施认证标准等,但上述标准并非专门针对产业园制定的。标准制定对于零碳产业园发展具有指导性的作用。针对我国产业园区数量多、分布广、发展阶段各异,对绿色低碳转型认识不到位、不统一,且相关指导框架尚未明确的现状,制定“零碳产业园”标准能为园区零碳转型提供方向性指引,也将零碳转型从企业向更广范围的园区进一步推进。但现阶段我国尚未出台全国性零碳产业园相关技术标准或具体实施细则文件,主要是一些环保企业、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在联合开展标准制定方面的探索工作。一是探索发布《低碳/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指南》。2022年5月,由必维集团、远景集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仲量联行、裕廊集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外机构、企业和高校共同制定并发布《低碳/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指南》团体标准,成为全球率先发布的“零碳产业园”行业标准。该标准提供了以零碳为目标的产业园区的建设原则、技术标准、运维管理等内容,用以指导低碳/零碳产业园区的建设工作。二是探索制定“零碳工厂”相关标准。2022年8月,中国节能协会与远景科技集团共同发布全球首个可量化评价的“零碳工厂”标准,成为企业打造零碳工厂的指导手册。2022年9月,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牵头、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联想集团等机构共同编制的全国首个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的《零碳工厂评价通用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规定了零碳工厂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要求、评价方法、评价程序等。三是探索零碳示范地方标准制定和应用。如天津市制定“零碳示范单元标准体系”,包括《零碳社区认定和评价指南》《零碳产业园区认定和评价指南》《零碳工厂认定和评价指南———通则》和《零碳工厂认定和评价指南———汽车整车制造工厂》。这四项标准构建了涵盖社区、工厂、产业园区等领域的生态城市零碳示范单元评价标准体系,2022年10月起在天津生态城正式实施。(二)零碳产业园标准的核心目标以远景集团和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必维集团等联合在全球率先发布的《低碳/零·86·谢斐,等:国内外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情况及政策启示■■■■■■■■■■■■■■■■■■■■■■■■■■■■■■■■■■■■■■■■■碳产业园区建设指南》为例,该标准为国内低碳/零碳产业园区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从园区的规划、设计、施工到后期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指导,帮助园区实现以下目标:一是产业聚集与优化。充分发挥园区内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使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产业各节点逐步消化。通过物质、能源、环境等统筹协调,形成相互受益的产业网络和生产空间,提高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共享效率。二是温室气体排放控制。通过技术升级、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等方式减少园区内企业碳排放量,同时提高能源使用侧的效率,包括生产能效、建筑能效、交通能效。三是能源可持续利用。改善能源结构,加大可再生能源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鼓励园区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高于70%。四是环境保护与生态循环。注重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的循环和高效利用,从源头削减废弃物的产生,加强废弃物的管理。五是助力实现碳中和。利用碳交易市场机制,通过项目减排量抵消或碳信用抵消方式中和园区内企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最终实现园区的净零碳排放。三、国外零碳产业园区发展情况零碳产业园建设主要在欧美国家进行了探索。例如,德国加强零碳技术系统整合,在柏林建立欧洲首个零碳智慧园区———林欧瑞府(EUREF)零碳科技园,通过能源转型在2014年提前完成2050年二氧化碳减排80%的目标。英国计划在2030年前建立四座基于碳捕集、利用和存储(CCUS)技术的工业集群,在204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荷兰布莱特兰化工工业集群、比利时安特卫普-布鲁日港、美国休斯顿区域性清洁氢能中心和俄亥俄州清洁氢枢纽联盟等工业集群都在推进向净零碳转型发展。上述零碳产业园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一是使用清洁能源。德国在EUREF零碳科技园建设集能源生产、使用、存储于一体的智能电网系统,实现最大比例使用光伏、风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美国能源部批准投资80亿美元在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建设全美最大的清洁氢能中心。英国政府在亨伯工业集群重点发展氢能、风能,建设全球最大的海上风力开发项目HornSeaOne。二是提升碳捕获、利用与存储(CCUS)能力和碳汇能力。英国亨伯和提赛德地区的工业集群联合在北海开发海上二氧化碳运输和离岸储存设施,项目建成后,可减少英国近一半的工业排放。德国EUREF零碳科技园内所有新建建筑均为绿色节能建筑,创新利用建筑外壁藻类生物反应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增加碳汇。三是注重智能改造。德国EUREF零碳科技园通过加强储能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提高园区能源效率。园区内所有建筑物都可通过智能电表连接到电网,办公照明系统通过日光传感器进行自动控制。利用小型热电联供能·96·当代金融研究2022年第12期■■■■■■■■■■■■■■■■■■■■■■■■■■■■■■■■■■■■■■■■■源中心完成园区内供暖、制冷和供电,建设能源消耗管理平台,实现能源管理过程可视化。四是加大政府支持。如,英国政府支持零碳产业集群发展的措施包括:设立总额47亿英镑的产业战略挑战基金(ISCF),用于支持净零排放产业集群建设和投资;成立共同基金,加大CCUS技术设施的资本性支出分摊,并在设施投入运营后,为每吨碳减排提供差价合约;发展碳交易市场,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四、我国各省市零碳产业园发展现状(一)实践情况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工业园区碳排放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30%。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园区的绿色发展,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23号)中提出打造100个城市园区碳达峰试点,但是中央政府尚未出台零碳产业园相关政策文件。近年来,多个省市也在探索建设各类零碳园区、近零碳园区、低碳园区和绿色园区。其中,内蒙古、安徽、福建、广东率先出台政策,鼓励开展零碳工业园示范项目;北京、广东、内蒙古、江苏、重庆、上海、浙江、广西已建成或正在建设零碳园区;近期,宁德公司、联想公司、元气森林(饮料)等大型企业也纷纷宣布零碳工厂建设计划;河北省张家口、山东、山西、江苏、重庆、四川、云南、青海等省市将推动近零碳示范工程或园区试点;天津、湖南、河南、江西省提出开展低碳园区试点。在各地政策的引导下,这些零碳(近零碳)产业园区和工厂通过应用新能源技术和加强园区能源降碳节能改造,完善碳排放管理体系,修建和改造绿色建筑,发展零碳交通和CCUS,加强园区数字化建设和改造,严格入园企业准入条件和实施动态评估,开展零碳生产和生活,探索零碳标准制定和评估,进一步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丰富了我国零碳产业园区实践,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二)主要思路总体上看,我国各地区探索发展零碳产业园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思路:一是在尽量高比例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使用屋顶光伏、光伏车棚、小型风力发电设施生产可再生能源电力,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用于园区生产运营。有条件的园区建设有沼气热电联产及热泵系统,并配有储能电站、储热储冷装置,满足园区的供暖、制冷和供电需求。二是在建筑方面,尽量降低能耗,提高能效。采用节能保温材料、遮阳板、三玻窗等节能建筑技术,所有新建建筑全部为绿色建筑。园区建筑都安装智能电表,并通过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进行集中控制。三是园区内交通工具尽量全面电动化。配置足够电动汽车充电站,建立共享电动汽车租赁中心。充电电力来源为风电和光电,电池存储设备的充电时段和充电功率可智能调控。园区还配有无人驾驶汽车、电动观光车、共享单车等。四是增加创造碳汇的项目。如在园区内外大量植树造林,抵消园区碳排放。·07·谢斐,等:国内外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情况及政策启示■■■■■■■■■■■■■■■■■■■■■■■■■■■■■■■■■■■■■■■■■部分建筑外墙悬挂有大面积的藻类生物反应器,吸收二氧化碳并清除有害的二氧化氮等废气。还有部分企业通过碳市场购买负碳产品进行碳中和。五是园区全面实现数字化能源精细管理。通过部署EBO楼宇运营系统、PEM电能管理系统以及EMA智能微网系统,实现源(风电、地热、沼气、光电)、储(大容量电池、电车储能、储热)、荷(热、冷、电负荷)之间的有效协同,提高园区整体运行能效,确保运营阶段的碳中和。通过对园区内实施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运营管理,减少能源浪费。(三)典型案例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该园区是依据远景集团《低碳/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指南》打造的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到2025年末将帮助当地实现3000亿元绿色新工业产值,创造10万个绿色高科技岗位,实现年减排1亿吨二氧化碳的目标。该产业园通过储能技术的突破,借助智能物联网技术,实现风电、光伏和氢能的互补,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低成本的100%绿色电能网络。基于当地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储能技术和智能电网系统,实现可再生能源的生产与使用,集聚了动力电池与储能、电动重卡、电池材料、绿色制氢等上下游产业,并有计划地集成产业链。目前,园区已入驻9家新能源头部企业,初步形成了电池及储能产业链、光伏产业链、氢燃料电池、绿氢设备制造产业链以及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青岛中德生态园。青岛中德生态园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规划面积11.6平方公里,拓展区29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是由中德两国政府建设的首个可持续发展示范合作项目。中德生态园围绕生态标准的制定和应用、低碳产业的配置和发展、绿色生态城市建设与推广“三大领域”,建立零碳试验区指标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城融合型零碳社区建设模式,力争率先打造零碳试验区、碳中和示范基地。园区通过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给体系,推动能源转型。同时打造零碳建筑,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和装配式建筑,实现100%绿色施工、绿色建筑。此外,推进园区管控数字化转型,建设零碳操作系统,实现数据支撑园区碳排放监测和管理。其中在用能耗能方面,中德生态园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青岛市首个“非煤化”试点区域之一,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给体系,并实施泛能网技术,运行山东省首例泛能网联网,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达16兆瓦,供能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另外,中德生态园打造“智能绿塔”模式,采用新型太阳能光伏板作为外层幕墙,通过光伏电池板的使用,为建筑及其用户的用电需求提供支持,将获取的能量暂时保存在建筑内的高效锂离子电池中,平衡社区内的载荷电流,减轻国家电网的顶峰负荷。重庆广阳岛零碳园区和AIcity园区。2022年8月重庆获批全国首个全省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后,也在积极推进金融资本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助力零碳产业园区建设。重庆市南岸区在广阳岛片区(国家级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规划3平方公里的零碳示范园项目,根据德国标准和技术进行设计,将实现能·17·当代金融研究2022年第12期■■■■■■■■■■■■■■■■■■■■■■■■■■■■■■■■■■■■■■■■■源、交通、建筑、制造四大领域零碳排放。在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先行先试,支持清洁能源替代、零碳工业研发和示范,推动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重庆正在建设的AIcity园区,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聚焦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智能制造、新消费、新金融7大产业,以办公场景为主,主要通过打造零碳建筑推动园区应用转型,实现园区能源自给,以实现净零碳排放。(四)金融支持零碳园区建设的探索为有效支持零碳园区建设和低碳转型,金融机构推出包含园区贷、项目贷等传统金融产品及可持续挂钩贷款、碳减排挂钩贷款等创新型金融产品。如东莞银行率先推出零碳工业园区贷款,并为零碳工业园区开发主体发放7000万元的贷款,中国农业银行、江苏银行和湖州银行对园区绿色改建和升级发放贷款,而中国农业银行、大华银行、华侨永亨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浦发银行等对园区光伏等项目建设提供可持续挂钩贷款、碳减排挂钩贷款。重庆农商行在全市率先落地重庆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创设清可贷、绿增贷等产品,支持广阳岛生态城等零碳园区项目建设,绿色信贷余额超过430亿元,累计投放突破700亿元。五、政策启示一是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明确零碳园区建设路径。目前,各省市发展零碳园区处于自发推进的探索阶段,缺乏全国统一的零碳产业园标准,建议从标准制定、技术路线、能源结构、产业规划、基础设施、政策措施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零碳产业园发展标准和实施细则,并结合国家战略和资源禀赋,明确各类园区零碳转型路径,靶向施策,因地制宜推动实施,避免无序扩张。二是加强国内外经验借鉴,取长补短、示范推广。建议参照欧美经验,将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思路由单个园区扩展至整个工业集群,加强资源整合,共享产业集群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实现能源循环综合利用。借鉴德国欧瑞府建设经验,园区建设规划应兼顾社区发展和生产生活的需要,所有建筑、交通、能源设施等均坚持低碳原则和系统集成,做到园区开发效益和能源利用效率相统一。此外,借鉴国内鄂尔多斯、上海、海南等地探索不同类型零碳产业园的发展实践,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三是结合各地实际,选择适合的零碳技术路线。从国内外实践情况来看,各类技术应用是打造零碳园区的关键,涉及低碳能源生成(如氢能、光伏、风电等)、使用以及末端的CCUS等技术环节。对于风能、光伏、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应重点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对于碳排放量较大的重工业城市,选择CCUS可能是最佳解决路径,可考虑建设CCUS工业集群,加强对管网和封存等基础设施的共享使用。此外,对于森林碳汇资源丰富的地区,应提升碳汇价值转换能力。四是依托各地绿色金改试验区,探索金融支持新模式。零碳产业园需要对能源、建筑、交通和CCUS等设施进行大量前期投资,并使用大数据、物联网、卫星遥·27·谢斐,等:国内外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情况及政策启示■■■■■■■■■■■■■■■■■■■■■■■■■■■■■■■■■■■■■■■■■感等技术设施加强对碳排放全过程的监测、管理和分析,而这些基础设施项目、产业技术配套存在初期投入巨大、投资回收周期长等问题,需要拓宽投融资渠道。建议鼓励各地绿色金改试验区将服务零碳产业园建设作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重点领域,探索金融支持零碳园区建设的多元化融资模式。参考文献:陈晓娟,朱赞.2022.“双碳”背景下低碳园区的发展模式研究[J].大众用电(10):30-32.李硕,张建国,白泉,等.2022.AI赋能园区降碳潜力分析研究[J].中国能源(6):11-18.刘磊,杨文海.2021.我国碳中和产业园区建设探析[J].城乡建设(9):38-40.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智慧园区专题组.2022.零碳园区、工厂如何界定与建设[J].资源再生(7):63-66.隋秀勇.2022.普洛斯ASP:以“科技+资管”组合拳助推园区升级发展[J].中国物流与采购(17):24-25.魏丹青.2017.从“低碳”到“零碳”[J].浙江经济(10):44.张金梦.近零碳排放区建设国家标准体系缺位[N].中国能源报,2022-04-04(019).钟伟东,何平,李靖宇,等.2022.打造零碳园区的路径分析研究[J].现代建筑电气(2):60-61.ConstructionofCarbon-NeutralIndustrialParksatHomeandAbroadandPolicyImplicationsXIEFei,MOUSi-si(ThePeople’sBankofChina,ChongqingOperationOffice)Abstract:Exploringtheconstructionofcarbon-neutralindustrialparkisanimpor-tantwaytopromotecarbonreductionintheindustrialsector.Currently,therele-vantstandardsathomeandabroadarestillunderexploration.However,somecountriesorregionshavebecomepioneers.Amongthem,carbon-neutralindustrialparksinEuropeanandAmericancountriesfeaturecleanenergyuse,carbonsinkcapacityenhancement,intelligentizedreconstructionandgovernmentsupport.InChina,manyprovincesandcitieshavebuiltcarbon-neutralparks,near-carbon-neu-tralparks,low-carbonparksandgreenparks.Thispapersuggestsstrengtheningthetop-leveldesign,clarifyingtheconstructionpathofcarbon-neutralindustrialpark,referingtodomesticandforeignexperience,choosingtheappropriatecarbon-neutralitytechnologyroute,andexploringnewmodelsforfinancialsupportbasedonpilotzonesofgreenfinancereformandinnovationacrossChina.Keywords:ZeroCarbon;IndustrialPark;Experience;Enlightenment责任编辑云梦丽·37·当代金融研究2022年第12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