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碳市场发展总结:“双碳”目标驱动碳市场稳步发展-东北证券VIP专享VIP免费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Table_Info1]
公用事业
[Table_Date]
发布时间:2023-01-01
[Table_Invest]
优于大势
优于大势
[Table_PicQuote]
历史收益率曲线
[Table_Trend]
涨跌幅(%
1M
3M
12M
绝对收益
-5%
0%
-15%
相对收益
-5%
-2%
6%
[Table_Market]
行业数据
成分股数量(只)
123
总市值(亿)
27166
流通市值(亿)
8100
市盈率(倍)
52.97
市净率(倍)
1.62
成分股总营收(亿)
18429
成分股总净利润(亿)
505
成分股资产负债率(%
63.69
[Table_Report]
相关报告
《核电行业深度:“双碳”目标驱动,核能未来
可期》
--20220811
《天然气行业深度:国际天然气高位震荡,国
内市场长期向好》
--20220605
[Table_Author]
证券分析师:廖浩
执业证书编号:S0550522070001
18390955638
liaohx@nesc.cn
[Table_Title]
证券研究报告 / 行业深度报告
双碳目标驱动碳市场稳步发展
-国内外碳市场发展总结
报告摘要:
[Table_Summary]
我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力实现“双碳”目标。近平主席在75
联合国大会提出“双碳”目标争二氧化碳排放量在 2030 年前达到峰
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与此同时,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
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今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虽然中国相比
于欧盟等其他国家指定碳中和计划较晚,但是近二十年来其二氧化碳排
放强度下降比例GDP 全量 TOP10 国家之最,预计2020 年到 2060
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仍然排名第一,这也预示着我国会投入大量
人力物力全力实现“双碳”目标,也彰显出中国的大国责任心。
我国的碳抵消机制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目前已步入第三阶段。截至
目前为止,我国的碳抵消机制发展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 2005
2012 年我国与海外其他国家进行的 CDM 项目阶段,2013 年至 2020
年碳交易试点阶段,以2021 年之后的全国碳市场交易阶段。2021
716 日,全国碳市场在北京、上海、武汉开启目前全国碳排放交易
所和试点碳排放交易所同时保持开放,两类市场呈互补状态。
CCER 交易有望重启。2022 12 月,国际金融论IFF2022 年全球
年会上,中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中美绿色金融工作
组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去年中国启动了全国碳交易市场,这是
一个重大的进展,下一步中国还要不断完善全国碳交易市场,同时争取
尽早重启中国 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2017 年被叫停的
CCER 易有望在最近重新启动
电力与热力生产、工业和交通行业的绿色转型是中国实现碳达峰、
和推动碳市场发展的关键领域。根据 IEA 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二氧化
碳排放量占比最大的行业为电力和热力生产部门,占比高53.3%,其
次为工业28.6%交通8.9%等。三部分的总二氧化碳排放量占
2020 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90%。电力和热力生产部门可以通过
发展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工业可以通过能源替代、电
气化和工艺提升的方式减少碳排放量。交通行业中大力推动新能源车的
应用和发展替代原有传统汽车。
风险提示:因疫情减少的碳排放量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全国碳市场新增
控排行业的进展不及预期;CCER 重启不及预期
-35%
-30%
-25%
-20%
-15%
-10%
-5%
0%
2022/1 2022/4 2022/7 2022/10
公用事业 沪深300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2 / 29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业深度
1. 碳市场简述:双碳目标驱动碳市场稳步发展 .............................................. 5
1.1 承担大国责任,中国作出双碳目标 .................................................................................... 5
1.1.1 双碳目标的背景 ........................................................................................................................................ 5
1.1.2 双碳目标的具体分 ................................................................................................................................ 6
1.1.3 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路径 ........................................................................................................................ 7
1.1.4 双碳目标的相关政策梳理 ........................................................................................................................ 8
1.2 碳交易市场中主要的两个品类:碳配额和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 ............................. 9
1.2.1 碳排放配额CCER 交易机制 ............................................................................................................... 9
1.3 稳定的碳价是碳交易市场有效性的保障 ............................................................................. 10
1.3.1 碳交易是确定碳价的有效方法 .................................................................................................................. 10
1.3.1.1. 碳税品类及定义 ......................................................................................................................................... 10
1.3.1.2. 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区别...................................................................................................................... 10
1.3.1.3. 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的互补关系 .............................................................................................................. 10
1.3.2. 碳价现状 ...................................................................................................................................................... 11
2. 中国碳市场:起步虽晚,但未来需求广阔 .................................................... 11
2.1 中国碳市场发展历程 ............................................................................................................. 11
2.1.1. 中国碳抵消机制发展的三个阶段 ............................................................................................................... 11
2.1.1.1. 第一阶段:CDM 项目阶段 ....................................................................................................................... 12
2.1.1.2. 第二阶段:碳交易试点阶段...................................................................................................................... 13
2.1.1.3. 第三阶段:碳交易全国统一化阶 .......................................................................................................... 16
2.2. CCER 交易市场 ...................................................................................................................... 17
2.2.1. CCER 开发流程 .......................................................................................................................................... 17
2.2.2. CCER 开发和交易情况 .............................................................................................................................. 18
2.2.3. CCER 历史与现状 ...................................................................................................................................... 18
2.3. 中国碳市场现状 ..................................................................................................................... 19
2.3.1. 一级碳市场保障碳价合理性...................................................................................................................... 19
2.3.2. 二级碳市场设立调节机制保障碳价稳定性 .............................................................................................. 20
3. 海外碳市场:率先提出碳交易概念,碳交易活动领先全球 ........................ 20
3.1. 海外碳市场的发展 ................................................................................................................. 20
3.1.1. 海外碳市场概览 ......................................................................................................................................... 20
3.1.2. 欧盟碳市场的发展四阶段.......................................................................................................................... 21
3.1.2.1. 第一阶段:碳交易系统建立初期,拍卖和免费发放分配配 .............................................................. 21
3.1.2.2. 第二阶段:受全球经济负面影响,配额需求骤降 .................................................................................. 21
3.1.2.3. 第三阶段:实行欧盟内统一的排放总量控制,以拍卖代替免费发放 .................................................. 22
3.1.2.4. 第四阶段:欧盟碳市场建立 MSR 机制平衡市场供 ........................................................................... 22
3.2. 海外碳市场现状 ..................................................................................................................... 23
4. 我国碳金融未来趋势和投资机遇 .................................................................... 25
4.1.全国碳市场规模测算和未来趋势............................................................................................... 25
4.2.碳金融未来投资机遇...................................................................................................................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3 / 29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业深度
5. 风险提示 ............................................................................................................ 27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Table_Info1]公用事业[Table_Date]发布时间:2023-01-01[Table_Invest]优于大势上次评级:优于大势[Table_PicQuote]历史收益率曲线[Table_Trend]涨跌幅(%)1M3M12M绝对收益-5%0%-15%相对收益-5%-2%6%[Table_Market]行业数据成分股数量(只)123总市值(亿)27166流通市值(亿)8100市盈率(倍)52.97市净率(倍)1.62成分股总营收(亿)18429成分股总净利润(亿)505成分股资产负债率(%)63.69[Table_Report]相关报告《核电行业深度:“双碳”目标驱动,核能未来可期》--20220811《天然气行业深度:国际天然气高位震荡,国内市场长期向好》--20220605[Table_Author]证券分析师:廖浩祥执业证书编号:S055052207000118390955638liaohx@nesc.cn[Table_Title]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报告“双碳”目标驱动碳市场稳步发展-国内外碳市场发展总结报告摘要:[Table_Summary]我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力实现“双碳”目标。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双碳”目标,力争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与此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今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虽然中国相比于欧盟等其他国家指定碳中和计划较晚,但是近二十年来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比例是GDP全量TOP10国家之最,预计自2020年到206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仍然排名第一,这也预示着我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力实现“双碳”目标,也彰显出中国的大国责任心。我国的碳抵消机制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目前已步入第三阶段。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的碳抵消机制发展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2005年至2012年我国与海外其他国家进行的CDM项目阶段,2013年至2020年碳交易试点阶段,以及2021年之后的全国碳市场交易阶段。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在北京、上海、武汉开启。目前全国碳排放交易所和试点碳排放交易所同时保持开放,两类市场呈互补状态。CCER交易有望重启。2022年12月,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年全球年会上,中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中美绿色金融工作组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去年中国启动了全国碳交易市场,这是一个重大的进展,下一步中国还要不断完善全国碳交易市场,同时争取尽早重启中国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在2017年被叫停的CCER交易有望在最近重新启动。电力与热力生产、工业和交通行业的绿色转型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碳市场发展的关键领域。根据IEA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最大的行业为电力和热力生产部门,占比高达53.3%,其次为工业(28.6%)、交通(8.9%)等。这三部分的总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2020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超90%。电力和热力生产部门可以通过发展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工业可以通过能源替代、电气化和工艺提升的方式减少碳排放量。交通行业中大力推动新能源车的应用和发展替代原有传统汽车。风险提示:因疫情减少的碳排放量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全国碳市场新增控排行业的进展不及预期;CCER重启不及预期-35%-30%-25%-20%-15%-10%-5%0%2022/12022/42022/72022/10公用事业沪深300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2/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目录1.碳市场简述:“双碳”目标驱动碳市场稳步发展..............................................51.1承担大国责任,中国作出“双碳”目标....................................................................................51.1.1“双碳”目标的背景........................................................................................................................................51.1.2“双碳”目标的具体分析................................................................................................................................61.1.3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路径........................................................................................................................71.1.4“双碳”目标的相关政策梳理........................................................................................................................81.2碳交易市场中主要的两个品类:碳配额和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91.2.1碳排放配额和CCER的交易机制...............................................................................................................91.3稳定的碳价是碳交易市场有效性的保障.............................................................................101.3.1碳交易是确定碳价的有效方法..................................................................................................................101.3.1.1.碳税品类及定义.........................................................................................................................................101.3.1.2.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区别......................................................................................................................101.3.1.3.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的互补关系..............................................................................................................101.3.2.碳价现状......................................................................................................................................................112.中国碳市场:起步虽晚,但未来需求广阔....................................................112.1中国碳市场发展历程.............................................................................................................112.1.1.中国碳抵消机制发展的三个阶段...............................................................................................................112.1.1.1.第一阶段:CDM项目阶段.......................................................................................................................122.1.1.2.第二阶段:碳交易试点阶段......................................................................................................................132.1.1.3.第三阶段:碳交易全国统一化阶段..........................................................................................................162.2.CCER交易市场......................................................................................................................172.2.1.CCER开发流程..........................................................................................................................................172.2.2.CCER开发和交易情况..............................................................................................................................182.2.3.CCER历史与现状......................................................................................................................................182.3.中国碳市场现状.....................................................................................................................192.3.1.一级碳市场保障碳价合理性......................................................................................................................192.3.2.二级碳市场设立调节机制保障碳价稳定性..............................................................................................203.海外碳市场:率先提出碳交易概念,碳交易活动领先全球........................203.1.海外碳市场的发展.................................................................................................................203.1.1.海外碳市场概览.........................................................................................................................................203.1.2.欧盟碳市场的发展四阶段..........................................................................................................................213.1.2.1.第一阶段:碳交易系统建立初期,拍卖和免费发放分配配额..............................................................213.1.2.2.第二阶段:受全球经济负面影响,配额需求骤降..................................................................................213.1.2.3.第三阶段:实行欧盟内统一的排放总量控制,以拍卖代替免费发放..................................................223.1.2.4.第四阶段:欧盟碳市场建立MSR机制平衡市场供需...........................................................................223.2.海外碳市场现状.....................................................................................................................234.我国碳金融未来趋势和投资机遇....................................................................254.1.全国碳市场规模测算和未来趋势...............................................................................................254.2.碳金融未来投资机遇...................................................................................................................26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3/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5.风险提示............................................................................................................27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4/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图表目录图1: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情况...............................................................................................5图2:1980-2020年中国主要指标增长(%)...................................................................................................5图3:2015-2020年中国年均新增电力容量(GW).......................................................................................5图4: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对比...........................................................................................................................6图5:各国家及地区承诺实现碳中和时间表...................................................................................................7图6:2020—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8图7:碳交易市场的机制.................................................................................................................................10图8:2022年11月8日至2022年12月8日碳排放配额成交均价(元/吨)...........................................11图9:2005到2022年CDM注册项目数量变化趋势(个).......................................................................13图10:我国CDM项目类型分布....................................................................................................................13图11:八大碳排放交易试点的交易总量占比................................................................................................15图12:八大碳排放交易试点的碳交易额占比................................................................................................15图13:中国八大碳市场交易价格走势图(元)...........................................................................................15图14:2017年到2022年11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情况汇总...............................................................17图15:公示CCER审定项目类型占比..........................................................................................................18图16:CCER重大事件时间轴.......................................................................................................................19图17:一级碳市场和二级碳市场的概括.......................................................................................................19图18:欧盟碳市场配额价格变化趋势及原因...............................................................................................22图19:碳排放交易系统覆盖的行业...............................................................................................................24图20:2021年主要国家的碳价变化趋势(USD)......................................................................................25图21:2008年至2021年主要国家碳价的变化趋势(USD).....................................................................25图22:1990年至2020年电力与火电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趋势.................................................................26图23: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26图24:1990年至2020年中国按行业划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百万吨).................................................27表1:“双碳”目标相关政策...............................................................................................................................9表2: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差异.................................................................................................................10表3:中国碳抵消机制发展的三个阶段.........................................................................................................12表4:《京都议定书》的三种灵活履约机制...................................................................................................12表5:八大碳排放交易试点的基本情况汇总..................................................................................................14表6: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政策.........................................................................................................16表7:全国碳市场和碳交易试点市场的对比.................................................................................................17表8:CCER开发流程.....................................................................................................................................18表9: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国际性协议整理.................................................................................................21表10:欧盟碳交易市场四个阶段汇总...........................................................................................................23表11:各国“碳中和”进展情况........................................................................................................................23表12:“双碳”目标下的潜在投资机会...........................................................................................................27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5/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1.碳市场简述:“双碳”目标驱动碳市场稳步发展1.1承担大国责任,中国作出“双碳”目标1.1.1“双碳”目标的背景自工业化以来,人类依靠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在推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无形之中给环境带来很多负担,温室气体例如二氧化碳、甲烷等的排放增加,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不断提升。根据2022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位于全球第一,但经济发展仍需要大量的煤炭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仍在增长。图1: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情况数据来源:牛津大学数据库,东北证券目前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在增加。排放的主要来源是电力行业(48%)、工业(36%)、交通(8%)和建筑(5%)。对比全球国家,中国的煤炭使用量占全球煤炭使用量90%以上,因此为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中国必须依赖于三个关键领域的发展:提高效能、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减少煤炭使用量。对此,中国在2021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并加强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图2:1980-2020年中国主要指标增长(%)图3:2015-2020年中国年均新增电力容量(GW)数据来源:IEA,东北证券数据来源:IEA,东北证券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6/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目前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在增加。排放的主要来源是电力行业(48%)、工业(36%)、交通(8%)和建筑(5%)。对比全球国家,中国的煤炭使用量占全球煤炭使用量90%以上,因此为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中国必须依赖于三个关键领域的发展:提高效能、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减少煤炭使用量。对此,中国在2021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并加强对清洁能源的支持。1.1.2“双碳”目标的具体分析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双碳”目标,力争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与此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今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虽然中国相比于欧盟等其他国家指定碳中和计划较晚,但是近二十年来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比例是GDP全量TOP10国家之最,预计自2020年到206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仍然排名第一,这也预示着我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力实现“双碳”目标,也彰显出中国的大国责任心。图4: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对比数据来源:牛津大学数据库,东北证券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7/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图5:各国家及地区承诺实现碳中和时间表数据来源:《新能源在碳中和中的地位与作用》,东北证券“双碳”目标中的碳达峰指的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最大值,之后排放量会逐渐减少。碳中和指的是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与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从而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标。1.1.3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路径目前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手段可以分为四种: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碳替代指的是利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例如用电替代、用热替代和用氢替代等,从源头减少高污染能源的使用量。碳减排指的是暂时实现不了碳替代的行业例如建筑、基础建设、交通等传统行业通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节约活动中产生的能源、提高器械能效等方式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的目标。碳封存指的是需要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行业通过集中收集、特殊技术等方法使排放的二氧化碳储存为另外一种形式并且不释放到大气中,从而不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碳循环则指的是通过化学或者生物方法对于已经存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转换、再利用。目前主流方式为人工碳转化和森林碳汇。人工碳转化是通过化学或生物手段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或燃料。森林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等增加绿化比例的措施,增加吸收、储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从而减少大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碳。依据技术成熟度或与常规化石能源价格的竞争性,预测2020年至2050年,以上四种实现“双碳”目标的方式可达到的贡献率如下图。预测2020年至2030年,因为新能源技术尚未成熟,价格相较于传统能源并未有明显优势,大规模应用受阻,且碳封存技术尚未成熟。预测2030年至2050年,随着政策的要求和规范,绿色能源技术的不断优化与成熟,新能源提高价格优势,在成本方面新能源可与化石能源竞争,更多的绿色项目落实实施,带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快速下降。四项“技术”的成熟也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做出巨大贡献。以上四种主要手段中,碳替代为是实现“双碳”目标最重要的途径,预计碳替代在2050年将贡献47%的二氧化碳减排量。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8/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图6:2020—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数据来源:《新能源在碳中和中的地位与作用》,东北证券1.1.4“双碳”目标的相关政策梳理“双碳”目标达成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地和实施。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节能减排、绿色转型等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增加营业成本,因此只有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才能驱动企业向绿色转型发展。自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之后,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双碳”相关政策。其中,《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全以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为基础的碳排放权抵消机制。”其中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双碳”核心工具之一。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9/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表1:“双碳”目标相关政策时间政策内容2020/9/22“3060”承诺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10/2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发展目标: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2021/2/22《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2021/3/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发展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2021/4/26《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探索碳汇权益交易试点。2021/9/12《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全以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为基础的碳排放权抵消机制,将具有生态、社会等多种效益的林业、可再生能源、甲烷利用等领域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2/4/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从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等六方面提出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等23项要求,其中包括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进排污权、用能权市场化交易;推动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等内容。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东北证券1.2碳交易市场中主要的两个品类:碳配额和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1.2.1碳排放配额和CCER的交易机制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主要有两类基础产品,分别为碳配额和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其中,碳配额指的是是政府为完成控排目标采用的一种政策手段,即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将该控排目标转化为碳排放配额并分配给下级政府和企业,若企业实际碳排放量小于政府分配的配额,则企业可以通过交易多余碳配额,来实现碳配额在不同企业的合理分配,最终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实现控排目标。CCER是由CDM衍生而来。CDM指的是发展中国家参与环保合作的一种新型国际合作机制。该机制是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在发展中国家境内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通过购买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减排指标,发达国家抵销国内温室减排高成本的指标。CCER与CDM类似,碳排放量超额的企业可以通过从清洁能源、林业碳汇等企业购买CCER抵消超额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说明,CCER是指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CCER交易指控排企业向实施“碳抵消”活动的企业购买可用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10/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于抵消自身碳排的核证量。图7:碳交易市场的机制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东北证券1.3稳定的碳价是碳交易市场有效性的保障1.3.1碳交易是确定碳价的有效方法碳交易是实现“双碳”目标重要的市场化机制。目前中国共有两种碳定价的方法,分别为碳税政策和碳排放权交易体系。1.3.1.1.碳税品类及定义碳税是针对某些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的商品或服务,依照排放量来征收的一种环境税。碳税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提高二氧化碳排放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抑制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或者鼓励企业进行绿色转型,从而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帮助国家早日实现“双碳”目标。碳税的征收主要在国家内部。碳关税则是指主权国家或地区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别关税,属于碳税的边境税收调节。1.3.1.2.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区别表2: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差异类别管理成本适用对象运作效果碳税碳税已经具有规范的税收体系和完善的法律规定,因此管理费用较低碳税的相对灵活性可以更好地覆盖排放量较小的企业通过矫正税率限定碳价,但是较难精准预测减排效果,减排总量具有不确定性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交易采取总量控制,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交易,需要设定配额、排放监测、核算,设立注册交易平台等需要较高的管理费用碳排放权交易比较适合碳排放量大的大型企业碳排放权交易能够有效控制排放总量,但是价格存在不稳定性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东北证券1.3.1.3.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的互补关系碳税主要适用于排放量较小或者分散的企业,而碳排放权交易则适用于排放量较大的企业。根据两种制度的差异,二者可以形成互补关系。根据我国的碳减排政策的模型研究,结合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更有利于我国碳减排目标的达成。自愿减排企业配额富余企业CCER剩余碳配额碳交易市场控排企业CCER购买的碳配额分配的碳配额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11/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在仅应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情况下,有些未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中的企业排放量反而增加,通过对这些未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企业进行合理征税,可以有效避免这类情况发生,缓解“碳泄露”现象。因此,碳税可以作为碳排放权交易的良好补充,实现“双轮”驱动,确保全面减排效果最大化。1.3.2.碳价现状图8:2022年11月8日至2022年12月8日碳排放配额成交均价(元/吨)数据来源: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东北证券目前我国共有8个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因部分数据未披露,以上折线图未展示天津排放权交易中心和重庆排放权交易中心的数据。以上六个碳排放权交易平台中,北京绿色交易所的成交均价变化较明显,有小幅波动且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其2022年12月8日成交均价为145.00,是八个碳排放交易平台第一。深圳碳排放交易平台和湖北碳排放交易平台的最近一个月成交均价呈现小幅下降趋势。其余三个碳排放权交易平台中的成交均价无明显变化。2.中国碳市场:起步虽晚,但未来需求广阔2.1中国碳市场发展历程2.1.1.中国碳抵消机制发展的三个阶段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的碳抵消机制发展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2005年至2012年我国与海外其他国家进行的CDM项目阶段,2013年至2020年碳交易试点阶段,以及2021年之后的全国碳市场交易阶段。0204060801001201401602022/11/82022/11/92022/11/102022/11/112022/11/122022/11/132022/11/142022/11/152022/11/162022/11/172022/11/182022/11/192022/11/202022/11/212022/11/222022/11/232022/11/242022/11/252022/11/262022/11/272022/11/282022/11/292022/11/302022/12/12022/12/22022/12/32022/12/42022/12/52022/12/62022/12/72022/12/8北京绿色交易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12/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表3:中国碳抵消机制发展的三个阶段阶段主要时间主要事件第一阶段:CDM阶段2005年-2012年参与国际CDM项目第二阶段:碳交易试点阶段2013年-2020年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我国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第三阶段:全国碳市场交易阶段2021年-至今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在北京、上海、武汉开启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东北证券2.1.1.1.第一阶段:CDM项目阶段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建立了旨在减排温室气体的三个灵活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其中CDM的核心内容是允许缔约方(即发达国家)与非(即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抵消额的转让与获得,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表4:《京都议定书》的三种灵活履约机制灵活履约机制交易原理交易标的排放贸易(ET)总量控制交易机制碳配额分配数量单位(AAU)联合履约机制(JI)基线信用机制碳减排信用减排单位(ERU)情节发展机制(CDM)核证减排量(CER)数据来源:《全球碳市场建设历程回顾与展望》,东北证券2004年5月,我国发改委发布《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依据《京都议定书》的内容,为加强对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活动管理,自此,我国开始以CDM机制与发达国家合作,参与国际碳交易。根据UNFCCC官网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注册的CDM项目数量为3876个。2005年6月,中国首次开展的CDM项目为与荷兰合作的辉腾锡勒风电场项目,预测二氧化碳每年减少量为51429立方公吨,也标志着我国首个风力CDM项目的开端。2005年至2011年,我国CDM项目数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且在2012年达到峰值。2012年我国CDM注册项目为1819个,占比CDM总数的46.93%。从2013年开始,我国CDM注册项目数量呈断崖式减少,其原因在于随着《京都议定书》中2008年至2012年第一阶段的结束,CDM机制也发生很大变化,其中欧盟规定2013年后将严格限制减排量大的CDM项目进入EUETS,并且只接受LDC(最不发达国家)新注册的CDM项目。因此,在2013年之后我国CDM注册项目骤降,且在2017年之后没有出现新注册的CDM项目,这也基本告示着我国CDM阶段的结束。根据UNFCCC数据,我国CDM项目主要为风力和水电,两类CDM项目占比约为总数的75%。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13/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图9:2005到2022年CDM注册项目数量变化趋势(个)数据来源:UNFCCC,东北证券图10:我国CDM项目类型分布数据来源:UNFCCC,东北证券2.1.1.2.第二阶段:碳交易试点阶段受2013年受欧盟CDM项目限制的影响,我国暂停国际CDM项目。与此同时,我国尝试架构国内碳交易市场,通过借鉴欧盟碳交易市场(EU-ETS)推出碳排放交易试点市场(ETS)和借鉴《京都议定书》中的CDM推出自愿核证减排机制(CCER)。碳排放交易试点市场和自愿核证减排机制双轨进行,有效促进温室气体减排。2011年10月29日,我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为落实“十二五”规划关于逐步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要求,同意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6年12月22日,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在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正式启动。截至2022年,我国共有8个碳交易试点,结合地方的产业结构特征、行政成本和市场活跃度综合选取纳入的行业范围。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CDM项目数量33311422235350463418196119101000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40%35%4%3%8%4%1%1%5%风电水电生物质太阳能垃圾甲烷+沼气光伏N2O其余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14/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表5:八大碳排放交易试点的基本情况汇总试点地区碳排放管控企业数量覆盖行业配额分配碳市场交易主体北京市1330电力、热力、水泥、石化、其他工业和服务业、交通历史法和基准线法,初始配额免费分配履约企业、非履约企业、自然人天津市160电力、热力、钢铁、化工、石化、油气开采、建材、造纸、航空历史法和基准线法,初始配额免费分配履约企业、投资机构、自然人上海市323工业行业:电力、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纺织、造纸、橡胶和化纤;非工业行业:航空、机场、港口、商业、宾馆、商务办公建筑和铁路站点历史法和基准线法,初始配额免费分配履约企业、机构投资重庆市242发电、化工、热电联产、水泥、自备电厂、电解铝、平板玻璃、钢铁、冷热电三联产、民航、造纸、铝冶炼、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政府总量控制与企业竞争博弈相结合,初始配额免费分配履约企业、投资机构、自然人湖北省339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石化、造纸、热力及热电联产、玻璃及其他建材、纺织业、汽车制造、设备制造、食品饮料、陶瓷制造、医药、有色金属和其他金属制品历史法、基准线法,初始配额免费分配履约企业、投资机构和自然人广东省200电力、水泥、钢铁、石化、陶瓷、纺织、有色、化工、造纸、民航历史法和基准线法,初始配额免费分配+有偿分配。电力企业的免费配额比例为95%,钢铁、石化、水泥、造纸企业的免费配额比例为97%,航空企业的免费配额比例为100%。履约企业、机构投资、其他组织和个人深圳市750工业(电力、水务、制造业等)和建筑竞争博弈(工业)与总量控制(建筑)结合,初始配额免费分配履约企业、非履约企业、投资机构、自然人福建省296电网、钢铁、化工、平板玻璃、航空、陶瓷、石化、造纸、水泥、有色基准线法和历史强度法履约企业、机构投资、其他组织和个人数据来源:《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历程——从试点到全国》,公开资料整理,东北证券目前我国广东碳排放交易试点和湖北碳排放交易试点比较活跃,合计交易总量占比超60%,合计碳交易额占比超50%。从以下两个饼图对比得出,北京和上海碳排放交易试点的交易总量比重虽然相对较小,但是交易金额普遍较大,重庆的交易金额较小。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15/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图11:八大碳排放交易试点的交易总量占比图12:八大碳排放交易试点的碳交易额占比数据来源:碳交易网,东北证券数据来源:碳交易网,东北证券图13:中国八大碳市场交易价格走势图(元)数据来源:碳交易网,东北证券从试点开市以来的交易数据看,试点碳市场普遍经历了前期碳价走低、后期价格回调的过程。具体而言,各试点市场开市前半年的时间内,控排企业对碳市场政策情况不熟悉、对自身配额盈缺情况了解不充分,不敢轻易开展配额交易,碳价遍保持在开盘价格(政府指导价格)附近;2015—2016年,试点开始阶段存在的市场制度不完善、配额分配整体盈余的现象开始显现,碳价开始探底,上海碳价一度下跌至6%4%7%4%32%32%11%4%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15%3%9%1%29%27%13%3%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16/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每吨5元,广东、湖北碳价也一度下跌至每吨10元以下;此后,随着碳市场制度在逐年修订中不断完善,企业对碳市场控排的长期预期形成,配额分配方法趋于细化,配额分配整体适度从紧,碳价随之开始回调。从整体来看,目前试点碳价变化逐步趋稳,呈现出自然的波动状态,表明我国碳交易市场均衡机制已经形成,市场成熟度不断提高。2.1.1.3.第三阶段:碳交易全国统一化阶段2021年7月16日,我国全国碳市场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时开市。从交易机制看,全国碳排放交易所仍将采用和各区域试点一样以配额交易为主导、以核证自愿减排量为补充的双轨体系。从交易市场来看,目前全国碳排放交易所和试点碳排放交易所同时保持开放,两类市场呈互补状态。为推动我国全国碳市场的规范发展,我国也在2014年开始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明确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本框架,规范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目前来说,我国全国碳排放交易所仅仅覆盖了电力行业的2851家行业,行业覆盖度较为单一,未来仍然需要扩充和完善。预测全国碳市场在不断成熟的情况下,以电力行业为起点,未来逐步向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行业拓展,实现更全面的碳管控机制。表6: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政策时间政策内容2014/12《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本框架,规范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2016/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2016/10《“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建设和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和“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及有关实施细则”等。2017/12《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监管,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2020/12《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筛选确定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市场配额。2021/1《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并实行名录管理规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规定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市场参与主体的责任、权力和义务。2022/2《关于做好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后续相关工作的通知》对于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后续相关工作事项作出安排。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东北证券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2021年7月至2022年11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价格呈现一个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在2022年后呈现稳定状态。推测全国碳市场交易初期,交易双方处于试探和摸底,碳交易的价格调控机制尚未充分形成导致碳价从54.17元跌至42.21元。2021年7月至12月,平均碳交易价为46.89元,价格比较低迷且波动较大。从成交量和成交额来看,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成交量和成交额呈现错峰趋势,8月和10月成交量和成交额相比于7月、9月、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17/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11月明显减少。碳交易量和交易额在2021年12月达到峰值,其原因主要在于2021年12月31日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的结束日。根据中国生态网显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履约完成率为99.5%,也表示着我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作的良好开端。2022年1月至2022年11月,推测受疫情影响,企业对于碳排放量的需求较少,因此成交量和成交额一直处在比较低迷的状态,预测12月的碳成交量和成交额会有一定程度的回升。图14:2017年到2022年11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情况汇总数据来源: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东北证券表7:全国碳市场和碳交易试点市场的对比全国碳市场碳交易试点市场成立时间2021年7月16日2013年6月开始陆续成立交易地点北京、上海、武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以及福建分配方式免费分配免费分配、有偿拍卖覆盖行业电力电力、钢铁、水泥等20余个行业管控单位数量2851家近3000家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东北证券2.2.CCER交易市场2.2.1.CCER开发流程CCER是碳交易市场中的除了配额市场之外,企业自愿减排所产生的可以抵消其他控排企业的自身碳排的核证量的交易。目前,我国碳排放配额市场与CCER市场双轨并行,加速“3060”目标达成。CCER交易的开发流程很大程度上沿袭了CDM的框架和思路,均经历了严格的项目备案和减排量备案流程。主要包括六个步骤,依次是:项目文件设计、项目审定、-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16,000.00成交量(万吨)成交额(百万元)成交价(元/吨)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18/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项目备案、项目实施与监测、减排量核查与核证、减排量签发。其中前三个步骤是为了将开发项目确立为核证自愿减排项目,后三个步骤是对已确立的核证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进行核证备案。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业主、审定核证机构和国家主管机构共同参与,分步实行。通过以上六个步骤之后,方可在核证自愿减排管理中心登记注册CCER并投入市场进行交易。表8:CCER开发流程项目开发者第三方审核机构国家主管项目项目备案阶段1.编制项目设计文件,提交备案申请2.项目审定,技术评估和审查3.审查批准,完成项目备案减排量备案阶段4.编制项目检测报告,提交减排量备案申请5.减排量核证,技术评估和审查6.审查批准,完成减排量备案数据来源:期货日报网,东北证券2.2.2.CCER开发和交易情况截至目前,我国公示审定CCER项目2871个,其中备案项目1315个,减排量备案项目254个。2871个审定项目中,超过六成为风电、光伏项目,共计1780个,占比62%。254个获减排量备案CCER项目中,风电、光伏项目占比过半,其中风电项目90个,光伏项目48个,此外生物质能和水电项目占比29%,其中生物质能项目41个,水电项目32个,备案减排量超过7000万吨二氧化碳。图15:公示CCER审定项目类型占比数据来源:发改委,公开资料整理,东北证券2.2.3.CCER历史与现状2012年6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印发施行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保障有关交易活动有序开展。2017年3月,因为CCER市场在中国在实际实行中,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量小、个别项目不够规范等问题,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宣部关停CCER。至今仍未恢复交易。2022年12月,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年全球年会上,中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中美绿色金融工作组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去年中国启动62%38%风电、光伏其他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19/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了全国碳交易市场,这是一个重大的进展,下一步中国还要不断完善全国碳交易市场,同时争取尽早重启中国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由此可推断,在2017年被叫停的CCER交易有望在最近重新启动。图16:CCER重大事件时间轴数据来源:发改委,公开资料整理,东北证券2.3.中国碳市场现状碳市场按照功能定位可以分类为一级市场(发行市场)和二级市场(交易市场)。图17:一级碳市场和二级碳市场的概括数据来源:碳排放资讯网,东北证券2.3.1.一级碳市场保障碳价合理性2017年3月暂停CCER交易2022年12月有望重启CCER交易2012年6月推出CCER管理暂行方法管理模式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方式一级市场:碳排放控制功能二级市场:碳排放权定价功能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下的四级监管多部门综合管理下的两级监管控排单位交易机构技术服务机构配额分配、MRV、主体资格行政监管、碳数据管理、资格审查交易主体交易机构交易行为市场监管、信息披露、市场调控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20/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一级市场是发行市场:由相关国家主管部门和委托机构管理,创造和分配碳排放权配额和已审定备案项目的减排量两类基础性碳资产,也可以称之为碳信用,企业狭义的碳资产也主要指的就是这两种碳信用。其中碳配额的产生主要通过免费分配和拍卖两种途径,项目减排量的产生则需根据国家主管部门颁布的相应方法学完成项目审定、监测核证、项目备案和减排量签发等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当碳配额或项目减排量完成在注册登记簿(国家登记簿)的注册程序后,就变成了其持有机构能交易、履约和使用的碳资产。目前我国碳市场是全球首个基于碳强度的主要碳市场。碳强度是一种衡量资源使用效率的指标,用碳排放总量除以总生产单位或总经济活动计算。如果一国的经济在增长的同时,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带来的碳排放量在减少,就说明该国的资源使用效率增加,也说明该国在逐渐转变成一个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相对于欧盟和美国采用基于总量的碳市场,我国碳市场设计时也做了整体考量,选择基于强度的碳市场。目前全国碳市场采用的配额分配方法主要基于碳排放强度和产品实际产量的免费配额分配方法。在这样的分配方法下,企业获得的配额取决于企业率约期的实际产出量和国家设定的行业碳排放基准值,配额量可以根据经济环境调整,避免过紧或过松。2.3.2.二级碳市场设立调节机制保障碳价稳定性二级市场是交易市场:是碳资产现货和碳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流转的市场,亦是整个碳市场的枢纽。二级市场又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OTC场外交易市场两部分。场内交易是指在经认可备案的交易所或电子交易平台进行的碳资产交易,这种交易具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时间,公开透明的交易规则,是一种规范化的交易形式,价格主要通过竞价方式确定,我国目前主要有9个交易场所(7个试点区域交易所和2个非试点区域交易所,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和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OTC场外交易又称为柜台交易,指在交易场所以外进行的各种碳资产交易活动,采取非竞价的交易方式,价格由交易双方协商确定。二级市场通过场内或场外的交易,能够汇聚相关市场主体和各类资产,从而发现交易对方、发现价格,以及完成货银的交付清算等。此外,二级市场还可以通过引入各类碳金融交易产品及服务,提高市场流动性,为参与者提供对冲风险和套期保值的途径。3.海外碳市场:率先提出碳交易概念,碳交易活动领先全球3.1.海外碳市场的发展3.1.1.海外碳市场概览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国际二氧化碳减排行动的进程,国际社会也推出了很多约束性文件,例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协议》、《巴黎协定》等。其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全球第一份提议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呼吁人类重视环境恶化的国际性公约。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21/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表9: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国际性协议整理国际性公约通过时间参与国家数量主要内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150多个国家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最终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不对气候系统造成危害的水平。《京都议定书》1997年149个国家和地区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文件,同时推出了三种温室气体减排的灵活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履约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哥本哈根协议》2009年192个国家和地区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根据参与的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签署协议,减少对应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惜未获通过。《巴黎协定》2015年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明确提出目标:即将全球温升幅度控制在2℃范围内,为1.5℃目标而努力,同时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净零排放;并且为工业化国家制定整体减排目标,并通过分解产生每个国家的具体量化任务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东北证券3.1.2.欧盟碳市场的发展四阶段在2021年中国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之前,欧盟碳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是全球碳市场的领跑者。欧盟碳市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立的主要的碳市场,成立于2005年,由欧盟成员国、冰岛、列支敦士登和挪威共同运营。相比美国碳交易系统,虽然美国相较于欧盟提前进行排污权交易,但是由于政治因素,碳排放交易系统处于分散状态,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全国性碳排放市场。至今,欧盟碳交易市场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2005年至2007年的第一阶段,2008年至2012年的第二阶段,2013年至2020年的第三阶段和2021年至2030年的第四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欧盟碳交易市场不断调整碳配额分配机制,逐渐成熟化。3.1.2.1.第一阶段:碳交易系统建立初期,拍卖和免费发放分配配额第一阶段为碳市场建立实验期,总配额是由每个欧盟成员国的国家分配计划自下而上确定。第一阶段设定的二氧化碳上限为2096万吨。第一阶段,碳交易系统所覆盖的行业包括发电、工业(炼油厂、焦炭烘炉、炼钢厂)以及制造业(水泥、玻璃、陶瓷等)。在这一阶段所参与碳排放交易的气体也只有二氧化碳。份额分配是依据成员国家分配计划,一些成员国家使用拍卖和基准分配。在第一阶段中,欧盟碳市场可以无限使用CDM和JI的碳排放信用额度,但是实际操作中,第一阶段并未使用对应的碳信用。总体来说,这一阶段是欧盟碳市场的试验期,通过累积碳市场交易经验,不断完善总量设置和配额分配问题,为后续碳市场的发展奠定基础。3.1.2.2.第二阶段:受全球经济负面影响,配额需求骤降第二阶段始于2009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限额为2049万吨。碳交易系统所覆盖的行业增加了航空业。欧盟也是在这一阶段将甲烷等六种温室气体纳入交易体系。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从原本的欧盟成员国家,逐渐扩大到冰岛、列支敦士登和挪威。碳配额分配方式与第一阶段类似,90%的碳配额是免费分配的。其中八个国家,包括德国、英国、荷兰、奥地利、爱尔兰,匈牙利,捷克共和国和立陶宛采用免费分配和拍卖,约占总配额的3%。在第二阶段开始定性限制和定量限制,定性限制包括允许除LULUCF和核能之外的大多数CDM/JI碳信用,对于大型水电项目的要求。定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22/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量限制包括对与CDM和JI信用额度的百分比限制。由于2008年收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盟企业所需要的碳排放量大幅下降,从而导致碳排放配额供给严重过剩,因此碳价也处在低位。3.1.2.3.第三阶段:实行欧盟内统一的排放总量控制,以拍卖代替免费发放第三阶段在欧盟范围内实施二氧化碳排放量线性递减的要求,要求每年减少1.74%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每年减少3830万的碳配额。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上限为18.16亿吨。第三阶段的行业覆盖范围也逐渐扩大,从原先的发电、工业、制造业、航空业,扩增了碳捕获、碳封存、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的生产等。在第三阶段,拍卖的占比明显增加,约57%的碳配额为拍卖,剩余43%为按照基准免费发放。此外。信用抵消机制进一步趋严,2012年后新产生的信用配额必须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项目,而来自其他国家CDM和JI项目的信用只有在2012年12月31日之前注册和实施才有资格进入二级市场流通。3.1.2.4.第四阶段:欧盟碳市场建立MSR机制平衡市场供需自2021年开始到2030年,是欧盟碳交易市场的第四阶段。第四阶段的目标是在2021年实现欧盟范围内15.72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限额,且每年减少2.2%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线,这也意味着每年上线减少4300万个配额,且上线会在2030年继续下降。在第四阶段中,电力行业的碳配额全是通过拍卖进行。同时,这一阶段引入现代化基金和创新基金两个低碳基金机制,现代化基金将会被用作支持提升能源效率的投资以及低收入成员国能源部门现代化,而创新基金将会提供财政支持给能源密集型行业使用再生能源、碳捕捉和存储等创新技术。在第四阶段,欧盟碳市场也建立了市场稳定储备机制(MSR)来平衡市场供需。图18:欧盟碳市场配额价格变化趋势及原因数据来源:《全球碳市场建设历程回顾与展望》,东北证券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23/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表10:欧盟碳交易市场四个阶段汇总阶段时间成员目标温室气体覆盖行业总量控制配额方法市场调节营收规划第一阶段2005-2007欧盟成员国试验阶段、建立基础设施和碳市场CO220MW以上电厂、炼油、炼焦、钢铁、水泥、玻璃、石灰、制砖、制陶、造纸业20.58亿吨CO295%配额免费分配联合履约机制(JI)、情节发展机制(CDM)无第二阶段2008-2012欧盟成员国、挪威、冰岛、列支敦士登1990年基础上减少8%的排放CO2新增航空业18.59亿吨CO290%配额免费分配限制JI、CDM项目质量,并限制抵消数量无第三阶段2013-2020欧盟成员国、挪威、冰岛、列支敦士登2020年排放较2005年降低21%CO2、N2O、PFC新增制铝、石油化工、制氨、硝酸、乙二酸、乙醛酸生产、碳捕获、管线输送、CO2地下储存2013年20.84亿吨C02,每年线性减少1.74%电力100%拍卖,制造业2013年免费分配80%,逐年下降,至2020年降至30%进一步限制JI、CDM项目制铝,建立市场稳定储备机制(MSR)无第四阶段2021-2030欧盟成员国、挪威、冰岛、列支敦士登2030年排放较2005年降低43%CO2、N2O、PFC同第三阶段每年线性减少2.2%电力100%拍卖;总配额的43%免费分配,至2026年降至0%不允许抵消引入现代化基金和创新基金两个低碳基金机制数据来源:,ICAP,易碳数科,东北证券2020年1月,英国正式推出欧盟和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英国碳排放体系也在2021年1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3.2.海外碳市场现状表11:各国“碳中和”进展情况进展情况国家和地区(承诺年)已实现苏里南共和国、不丹已立法瑞典(2045)、英国(2050)、法国(2050)、丹麦(2050)、新西兰(2050)、匈牙利(2050)立法中欧盟(2050)、西班牙(2050)、智利(2050)、斐济(2050)政策宣示芬兰(2035)、奥地利(2040)、冰岛(2040)、德国(2050)、瑞士(2050)、挪威(2050)、爱尔兰(2050)、葡萄牙(2050)、哥斯达黎加(2050)、斯洛文尼亚(2050)、马绍尔群岛(2050)、南非(2050)另外,东亚三国未在上述跟踪表格中韩国(2050)、中国(2050)、日本(在本世纪下半叶尽早实现)数据来源:经济形势报告网,东北证券根据ICAP发布的《2022年全球碳排放交易进度报告》数据列出主要的17个碳排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24/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放交易系统的行业覆盖情况。最外圈的数字代表该系统所覆盖的总排放量的份额。圆圈中间则表示不同碳交易系统的行业覆盖度,其中新西兰已覆盖碳排放主要的七个行业。图19:碳排放交易系统覆盖的行业数据来源:ICAP,东北证券ICAP发布的《2022年全球碳排放交易进度报告》中分别显示了2021年全年主要碳交易系统的碳价变化,和自2008开始全球主要碳交易系统的碳价格变化。根据报告显示,经济状况变化和政府规章制度的调整(包括市场稳定机制的津贴等)导致的碳限额稀缺性变化会带来短期碳价和长期碳价的影响。目前英国碳交易市场和欧盟碳交易市场的碳价约在90美元,远超于其他主要的碳交易系统。中国试点碳交易市场和全国碳交易市场碳价波动性较小,且低于十美元,同比其他全球主要碳市场位于最低位置,预计仅为欧盟碳价的十分之一。欧盟碳价格相比与其他碳交易市场较高,也与欧盟碳交易市场目前的市场成熟度与所处的阶段相关。欧盟碳交易市场共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最开始的拍卖和免费发放分配配额逐渐转换到以拍卖代替免费发放碳配额,从而碳配额供应链,因此欧盟交易市场碳价一路高升。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25/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图20:2021年主要国家的碳价变化趋势(USD)数据来源:ICAP,东北证券图21:2008年至2021年主要国家碳价的变化趋势(USD)数据来源:ICAP,东北证券4.我国碳金融未来趋势和投资机遇4.1.全国碳市场规模测算和未来趋势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结束。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为2021年1月1日到12月31日,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累计运行11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按履约量计,履约完成率为99.5%。2021年12月31日收盘价54.22元/吨,较7月16日首日开盘价上涨13%,市场运行健康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26/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图22:1990年至2020年电力与火电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趋势数据来源:ICAP,东北证券根据ICAP数据显示,中国(包括香港)电力与火力生电在202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377百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5%。2010年至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在4%-5%之间。随着全国碳市场逐渐成熟化,如果中国全国碳市场效仿欧盟碳市场碳配额分配的改变之路,从免费分配到拍卖,碳价也会一路高升。再考虑全国碳市场逐渐扩大,纳入其他行业,2025年碳市场相较于2021年可能会有倍数增长。4.2.碳金融未来投资机遇根据ICAP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包括香港)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达31%,暂居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一。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3060”的目标下,中国碳减排刻不容缓。根据IEA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最大的行业为电力和热力生产部门,占比高达53.3%,其次为工业(28.6%)、交通(8.9%)等。这三部分的总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2020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超90%。图23: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东北证券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电力与火电二氧化碳排放量(百万吨)639105814272373347842665377CAGR11%6%11%8%4%5%0%2%4%6%8%10%12%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电力与火电二氧化碳排放量(百万吨)CAGR16%4%10%7%7%4%31%20%51%北美洲中南美洲欧洲独联体国家中东地区非洲亚太地区中国及香港亚太地区剩余亚太地区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27/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图24:1990年至2020年中国按行业划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百万吨)数据来源:IEA,东北证券因此,电力与热力生产、工业和交通行业的绿色转型也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碳市场发展的关键领域。电力和热力生产部门可以通过发展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工业可以通过能源替代、电气化和工艺提升的方式减少碳排放量。交通行业中大力推动新能源车的应用和发展替代原有传统汽车。表12:“双碳”目标下的潜在投资机会减碳部门对应产业链主要投资领域电力与热力新能源产业链风电、光伏、水电、核电、生物质和地热发电等、储能工业节能减排产业链工业流程低碳改造、节能装备、氢能、资源再生利用交通新能源车产业链新能源车、充电桩、新能源电池数据来源: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公开资料整理,东北证券5.风险提示因疫情减少的碳排放量需求恢复不及预期:虽然防疫措施已经逐步放开,但是群众大面积感染也会直接影响碳排放量的供需关系。全国碳市场扩大控排行业的进展不及预期:目前国内全国碳市场仅纳入了发电行业,其余行业是否能够纳入全国碳市场存在不确定性。CCER重启不及预期:虽然CCER有很大希望能够恢复交易,但仍然存在重启延迟或者失败等风险。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其余未确认的最终消费品农业商业和公共服务其他行业交通工业其他能源电力与热力生产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28/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研究团队简介:[Table_Introduction]廖浩祥: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环境工程专业,湖南大学学士环境工程专业,拥有3年证券期货从业经验,曾就职中信证券,衍生品业务方向,熟悉商品期货期权交易,现任东北证券低碳环保组组长。重要声明本报告由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本公司”)制作并仅向本公司客户发布,本公司不会因任何机构或个人接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不保证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见不发生变化。本报告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证券买卖建议。本公司及其雇员不承诺投资者一定获利,不与投资者分享投资收益,在任何情况下,我公司及其雇员对任何人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本公司或其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涉及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并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不进行披露;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财务顾问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须在本公司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本报告的发布人和发布日期,提示使用本报告的风险。若本公司客户(以下称“该客户”)向第三方发送本报告,则由该客户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提醒通过此途径获得本报告的投资者注意,本公司不对通过此种途径获得本报告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分析师声明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中国证券业协会注册登记为证券分析师。本报告遵循合规、客观、专业、审慎的制作原则,所采用数据、资料的来源合法合规,文字阐述反映了作者的真实观点,报告结论未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声明。投资评级说明股票投资评级说明买入未来6个月内,股价涨幅超越市场基准15%以上。投资评级中所涉及的市场基准:A股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为市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为市场基准;香港市场以摩根士丹利中国指数为市场基准;美国市场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或标普500指数为市场基准。增持未来6个月内,股价涨幅超越市场基准5%至15%之间。中性未来6个月内,股价涨幅介于市场基准-5%至5%之间。减持未来6个月内,股价涨幅落后市场基准5%至15%之间。卖出未来6个月内,股价涨幅落后市场基准15%以上。行业投资评级说明优于大势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的收益超越市场基准。同步大势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的收益与市场基准持平。落后大势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的收益落后于市场基准。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29/29[Table_PageTop]公用事业/行业深度[Table_Sales]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网址:http://www.nesc.cn电话:400-600-0686地址邮编中国吉林省长春市生态大街6666号130119中国北京市西城区锦什坊街28号恒奥中心D座100033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杨高南路799号200127中国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三路1006号诺德中心34D518038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冼村街道黄埔大道西122号之二星辉中心15楼510630机构销售联系方式姓名办公电话手机邮箱公募销售华东地区机构销售王一(副总监)021-6100180213761867866wangyi1@nesc.cn吴肖寅021-6100180317717370432wuxiaoyin@nesc.cn李瑞暄021-6100180218801903156lirx@nesc.cn周嘉茜021-6100182718516728369zhoujq@nesc.cn陈梓佳021-6100188719512360962chen_zj@nesc.cn屠诚021-6100198613120615210tucheng@nesc.cn康杭021-6100198618815275517kangh@nesc.cn丁园021-6100198619514638854dingyuan@nesc.cn吴一凡021-2036125819821564226wuyifan@nesc.cn王若舟021-6100207317720152425wangrz@nesc.cn华北地区机构销售李航(总监)010-5803455318515018255lihang@nesc.cn殷璐璐010-5803455718501954588yinlulu@nesc.cn曾彦戈010-5803456318501944669zengyg@nesc.cn吕奕伟010-5803455315533699982lvyw@nesc.com孙伟豪010-5803455318811582591sunwh@nesc.cn陈思010-5803455318388039903chen_si@nesc.cn徐鹏程010-5803455318210496816xupc@nesc.cn曲浩蕴010-5803455518810920858quhy@nesc.cn华南地区机构销售刘璇(总监)0755-3397586513760273833liu_xuan@nesc.cn刘曼0755-3397586515989508876liuman@nesc.cn王泉0755-3397586518516772531wangquan@nesc.cn王谷雨0755-3397586513641400353wanggy@nesc.cn张瀚波0755-3397586515906062728zhang_hb@nesc.cn王熙然0755-3397586513266512936wangxr_7561@nesc.cn阳晶晶0755-3397586518565707197yang_jj@nesc.cn张楠淇0755-3397586513823218716zhangnq@nesc.cn钟云柯0755-3397586513923804000zhongyk@nesc.cn杨婧010-6321089218817867663yangjing2@nesc.cn梁家潆0755-3397586513242061327liangjy@nesc.cn非公募销售华东地区机构销售李茵茵(总监)021-6100215118616369028liyinyin@nesc.cn杜嘉琛021-6100213615618139803dujiachen@nesc.cn王天鸽021-6100215219512216027wangtg@nesc.cn王家豪021-6100213518258963370wangjiahao@nesc.cn白梅柯021-2036122918717982570baimk@nesc.cn刘刚021-6100215118817570273liugang@nesc.cn曹李阳021-6100215113506279099caoly@nesc.cn曲林峰021-6100215118717828970qulf@nesc.cn华北地区机构销售温中朝(副总监)010-5803455513701194494wenzc@nesc.cn王动010-5803455518514201710wang_dong@nesc.cn闫琳010-5803455517862705380yanlin@nesc.cn张煜苑010-5803455313701150680zhangyy2@nesc.cn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