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期报告《各部委各省碳中和已有政策一览—碳中和系列一》(截至 4月中旬)的基础上,
本报告予以更新(截至 8月中旬),并新增了行业政策梳理。
一、各部委:加快制定实施方案,‚1+N‛政策体系已经浮现,下半年减排仍难明显放松
730 政治局会议新要求:统筹有序做好‚双碳‛工作,尽快出台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多部委表示正在加快制定实施方案。5月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
议,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重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
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等也表示正在加快制定实施方案。
‚1+N‛政策体系已经浮现。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指 1份顶层设计文件+
分领域分行业实施方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表、路线图。根据已有信息,该体系主要包
括10 方面具体内容,即能源、工业、建筑、交通 4大行业的绿色转型,以及循环经济、低
碳技术、绿色金融、碳市场、生态碳汇、配套政策 6大辅助领域。
分时电价、碳交易市场、绿色债券等调整已经落地。近期电力部门的碳减排调整较多,如进
一步完善了差别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并首先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1 年版《绿色债
券支持项目目录》修订完毕,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等高碳排放项目不再纳入支持。
下半年节能减排工作预计仍难明显放松。7月下旬发改委环资司年中工作会议中表示:‚扎
实做好下半年节能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高度警觉,清醒认识节能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把节能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工作摆在环资工作的首位‛,预计下半年节能减排
政策仍然偏严,尤其是对传统‚两高‛行业的限制难以明显放松。
二、各省:下半年碳达峰行动方案将密集出台,提示三点前瞻
年初 17 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确认 2021 年将制定本省的碳达峰行动方案,但截至 8月
中旬,除浙江、四川公布了部分行动方案外(浙江强调科技创新,四川强调林草碳汇),其
他省市均还未落地。目前看,各省都应在加快制定本省行动方案,部分省市也可能已经制定
完成、只是尚未公布,比如,河南在 6月末召开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已经正
式审议通过《河南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
往后看,下半年各省碳达峰行动方案将密集出台,按照当前各省情况,提示三点前瞻:
>省级层面政策体系应会与中央一致,比如吉林、江苏均已明确将采用‚1+N‛的行动方案。
其中,能源结构、工业转型、科技创新、生态碳汇等都应是地方关注的重点。
>现实情况看,不同省份减排压力存在差异,后续各地政策节奏可能也会有较大差异。截至
2018 年,全国 14 个省市碳排放已经步入平台期,8个明确规划提前达峰的省市中青海、海
南、天津、上海已经步入平台期(西藏数据暂缺),后续碳达峰的压力较小,可能更加关注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河北、山东、山西、内蒙等工业和资源大省碳排放仍处上行阶段,达峰
压力较大,预计后续严控新增产能等减排措施会相对严格。
>不同地区的行动方案应会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比如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比如浙江、
北京、上海等)应会重点关注科技创新、结构转型等;工业、资源大省(河北、江苏等)应
会强调工业绿色化;西部省份(甘肃等)应会强调发挥禀赋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部分森
林覆盖率较高的省份(四川、福建等)应会重点关注生态碳汇。
三、各行业:能源、建筑、交通三大行业减碳方向明确,细分行业多数计划提前达峰
大类行业看,能源、建筑、交通等发力方向已经明确(详见图表 1)。1)能源:大力发展
非化石能源(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的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 25%左右,风电、太阳能总
装机容量要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推行绿色用能模式(新能源汽车、建筑光伏一体化、取
暖炊事电能替代等);2)建筑:优先选用高耐久材料,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建立协同设计
机制,减少返工浪费;实现‚永临‛结合,减少重复建设;3)交通:推动绿色交通基建(废
旧路面、建筑垃圾等循环利用等)、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动‚公转铁‛‚公转水‛等)、
加强碳排放和污染防治协同控制。
细分行业看,火电、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已经明确提前 5年碳达峰,建筑行
业全国范围的行动方案尚未明确,按照湖北宜昌的方案(全国首个建筑行业碳达峰方案),
预计 2028 年实现碳达峰,提前 2年。其中,严控新增产能(钢铁、煤炭)、调整产品结构
(钢铁、建材等)、增加清洁能源使用(电力、石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建筑、建材等)
等是主要减排方式。往后看,严控高碳排行业新增产能仍是长期趋势,预计未来相关行业新
增产能扩张仍将继续承压;但是,4月以来多个高级别会议均高度关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730 政治局会议提出‚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预示短期政策仍会在稳价保供和
‚双碳‛目标之间寻求平衡。
后附:各部委、各省市、各重点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梳理表。
风险提示:疫情演化、外部环境恶化、政策收紧等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