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发展报告1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简称国际知识中心)由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9月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宣布设立,2017年8月正式启动运行。习近平主席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分别致信祝贺中心成立。国际知识中心的宗旨是同各国一道研究和交流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主要职能是统筹协调国内外发展研究资源,开展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研究,组织交流各国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国际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自成立以来,国际知识中心围绕治国理政、减贫、工业化和城镇化、“一带一路”、新冠疫情与全球卫生、碳达峰与碳中和、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等领域组织开展了数十项研究,编撰三期《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举办两届可持续发展论坛及数十场国内国际重要交流活动,为研究交流发展理念、促进国际发展合作和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了应有贡献。面向未来,国际知识中心将以全球发展倡议为统领,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加强发展知识的研究交流,始终做全球共同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关于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2CONTENTS目录010203第一章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与挑战前言第二章当前全球发展面临的时代背景一、各方推动2030年议程取得一定进展二、全球落实2030年议程仍存在多重挑战一、百年大变局:国际格局深刻变化调整二、世纪大疫情:重创人类发展成果三、数字大变革: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刃剑”四、绿色大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72023267943全球发展报告GlobalDevelopmentReport0405第三章全球发展倡议:理念、原则、路径和进展第四章共同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一、全球发展倡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发展优先等原则二、全球发展倡议强调行动导向及与现有机制的协同增效三、全球发展倡议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早期收获一、共同努力减少贫困二、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三、共同守护人类卫生健康四、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筹资五、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六、共同推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七、共同以数字经济促进繁荣普惠八、共同提升新时代的互联互通35363738394041422930324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交织影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疫情严重冲击全球减贫成果,粮食安全、难民问题、气候变化等全球性危机不断加剧,南北“发展鸿沟”持续扩大,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全球发展赤字有增无减,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下降,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站在全球发展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普惠包容、创新驱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行动导向等理念与原则,以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及互联互通为重点合作领域,努力实现不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掉队的目标。全球发展倡议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实践。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崇尚“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倡导“和“为造成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和平友好关系所必要之安定及福利条件起见,联合国应促进:(子)较高之生活程度,全民就业,及经济与社会进展。(丑)国际间经济、社会、卫生及有关问题之解决;国际间文化及教育合作。(寅)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与遵守,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联合国宪章》第九章第五十五条,1945年10月24日前言5衷共济、守望相助”,是深深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是中国开展全球发展合作始终不变的坚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在不断借鉴和探索中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在融入全球发展体系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身发展,来自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技术与管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也将继续以更深层次的改革和更高水平的开放为全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历来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好朋友、好伙伴,始终坚持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尽己所能通过贸易、投资、援助和发展知识分享等多种方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实践证明,发展的问题只能靠发展解决、在发展中解决,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才能解决各类经济社会问题,逐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全球发展倡议倡导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合作议程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大公共产品,体现了中国作为全球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实践。倡议突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全球宏观政策的突出位置,致力于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发展,是对全球发展合作的“再动员”,是对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核心人权理念的“再确认”。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和真正的多边主义,加强同联合国发展机构的合作,依托或对接现有各类机制和平台,合力推进重点领域工作,促进协同增效。倡议自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迄今已有100多个国家表示支持,有效凝聚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加快发展的共识,推动务实合作。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国际社会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取得的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当前全球发展所处的时代背景,基于对全球发展倡议的核心理念、基本原则、实施路径和早期收获的研究,就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提出政策建议。报告关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特殊困难,致力于推动国际社会进一步关注发展问题,凝聚国际共识,谋划合作路径。报告构建了面向全球发展的全面分析框架,借鉴吸收了多个联合国机构、其他多边发展机构和多国学者的优秀研究成果,希望为推动国际发展理论和实践的交流共享、丰富完善人类发展知识宝库作出更大贡献。我们愿同各方一道,不断加强全球发展知识分享,适时发布后续报告。6第一章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与挑战72015年,193个成员国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一致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2030年议程),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世界各国共同推动的为人类、地球、繁荣、和平和伙伴关系发展的全球行动计划。近七年来,联合国及各国努力推动落实2030年议程,取得一定进展。但是,面对各种纷繁复杂、非线性、动态变化的风险挑战,加之资源不充足、信息不完整、能力不充分等,落实2030年议程存在多方面困难,许多领域进展面临停滞或倒退,如期实现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前景不容乐观。各方推动2030年议程取得一定进展自通过以来,联合国系统各发展机构将落实2030年议程作为核心使命,世界各国积极推动议程落实,将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本国发展战略规划,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助力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在国际组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共同努力下,全球落实2030年议程取得一定进展。联合国建立全方位统筹协调机制,支持成员国落实2030年议程。联合国通过专门机构、政府间机制等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战略分析、政策协调、监测评估、发展筹资等工作。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设立若干可持续发展专门机构,负责支持2030年议程落实情况的跟踪评估,开展政策研究、能力建设,推动机构间协作,建立伙伴关系,做好知识管理,促进全球可持续筹资。搭建政府间交流机制,设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HLPF)1、发展筹资论坛、发展合作论坛、科学、技术和创新多利益攸关方论坛(STI论坛)等平台。制订全球指标框架,加强各国各机构的数据统计协调与合作。定期发布《秘书长的报告》《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等,评估2030年议程全球落实进展,推动政策协调和共同行动。成立“可持续发展目标倡导小组”,通过举办研讨会和国际论坛、开展实地调研、发表公开文章、参加公开活动、举办体育赛事、设立竞争奖项等方式,提高公众对2030年议程的认识和认同。各国积极行动,多措并举推进落实2030年议程。各国结合自身国情,通过立法和制定发展规划将可持续发展目标转换为国家发展目标,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指标本土化,理顺018横向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和纵向中央地方协调机制等方式,推进落实2030年议程。例如,中国于2016年制定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提出议程落实的指导思想、总体原则、总体路径及落实方案,成立由40多家政府部门组成的跨部门协调机制。丹麦从2021年开始要求必须审查所有法案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相关性较大的法案必须单列章节详细阐释其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2;哈萨克斯坦、巴西、南非等国家的规划文件中涵盖了大部分的可持续发展目标3;巴基斯坦、墨西哥等设立专门机构推动2030年议程落实工作。各国还通过明确数据收集和报告职责、强化国家统计系统、使用新技术改善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式,推动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监测和统计工作。部分目标取得积极进展。《可持续发展报告2020》显示,多数国家在目标1(无贫穷)、目标7(清洁能源)、目标8(经济增长)和目标13(气候行动)上取得积极进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成员国和高收入国家已基本实现目标1、目标4(优质教育)和目标9(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亚洲国家在目标1和目标8方面进展明显,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大洋洲在目标13上正步入正轨。一些国家提前实现了部分目标。2021年,中国、捷克、丹麦、挪威、卡塔尔和瑞典等国家在国别自愿陈述中报告本国已消除极端贫困。挪威还实现了目标3(良好健康与福祉)、目标5(性别平等)、目标7、目标10(减少不平等)和目标17(伙伴关系)等5。●卫生健康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00年至2019年间,全球预期寿命从66.8岁增长至73.3岁,健康预期寿命从58.3岁增长至63.7岁6。同一时期,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76‰下降为38‰,全球新生儿死亡率从30‰下降为177。2020年5岁以下儿童患有发育迟缓(矮小)较2015年下降2.4个百分点,相当于1420万名儿童8。成人(15-49岁)艾滋病毒新发感染率在2010年至2019年间从0.48‰降至0.37‰9。结核病发病率从2000年的每10万人中有174个新发和复发病例降至2019年的130个,发病率下降25%10。5岁以下儿童的慢性乙肝感染比例降至2020年的0.9%,实现了2020年5岁以下儿童血清阳性反应率为1%的具体目标11。30至70岁的人群死于四种主要非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概率从2010年的19.9%降至2019年的17.812。●能源、电信等基础设施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全球电力供应水平从2010年的83%增至2019年的90%,缺口从2010年的12.2亿人降至2019年的7.59亿人13。可再生能源占最终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2010年的16.4%逐渐升至2018年的17.1%。2021年,全球95%的人口能够使用移动宽带网络,4G覆盖率自2015年以来翻了一番,覆盖全球88%的人口14。9●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定进步。全球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自2014年以来持续下降,2018年降为59亿吨。2020年,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下降1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二所列缔约方报告的公共财政支助2017年至2018年年均达到487亿美元,较2015年至2016年增加2.7%16。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中划定为保护区的平均面积从2000年的28%增加到2020年的44%。全球山区的绿色植被覆盖率在2000年至2018年稳定保持在73%左右。截至2022年5月,已有90个国家实施了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较2017年增加了30%17。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森林面积在2000年至2020年期间有所增加,其中四分之一的全球新增绿化面积来自中国,热带地区的毁林速度在过去十年有所放缓。●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部分指标得到改善。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国官方发展援助规模自2016年以来基本保持上升趋势,2021年创下1789亿美元新纪录,较上年实际增加4.4%18。《世界投资报告2021》显示,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流向最不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基本保持不变,其占全球流量的比重从1.5%增至2.4%,为2003年以来最高19。1.截至2021年7月,已有176个国家在论坛上做了自愿陈述。2.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213.Chengetal.20214.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215.Chengetal.20216.世界卫生组织20217.联合国20218.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20219.联合国202110.联合国202111.联合国202112.联合国202113.联合国202114.国际电信联盟202115.联合国202116.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02117.联合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https://seea.un.org/content/global-assessment-environmental-economic-accounting1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2219.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21d全球落实2030年议程仍存在多重挑战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带来严重影响。202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平均指数首次出现下降20,169个具体目标中有三分之二的目标受到疫情威胁21,最贫困国家和地区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进展很可能被推迟整整10年22。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增加。2020年,全球新增贫困人口1.19亿至1.24亿23,极端贫困率上升为9.5%24,这是全球极端贫困人口20多年来0210图1-1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单位:百万数据来源:Mahleretal.,2020单位:百万图1-2撒哈拉以南非洲(左)和中东北非地区(右)极端贫困人口数据来源:Mahleretal.,2020首次上升,多年反贫困成果遭遇逆转。根据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和2021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数量分别为7.32亿人和7.11亿人,较没有疫情的情况下分别高出9700万人和9800万人(图1-1)。如不采取积极行动,2030年全球贫困率预计约为7%,届时仍有约6亿人的生活水平处于极端贫困线之下25。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中东北非地区的低收入国家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撒哈拉以南非洲极端贫困人口预计从2019年的4.39亿人增长至2020年的4.67亿人,中东北非地区极端贫困人口从2019年的2800万人增长至2020年的3200万人(图1-2)。粮食安全形势恶化。全球营养不足发生率在2014年至2019年间基本保持在8.3%左右,2020年这一指标上升至9.9%26,全球营养不足人口增至7.68亿人,其中最不发达国家营养不足发生率高达23.1%(图1-3)。《全球粮食危机报告2022》指出,2021年,53个国家或地区约1.93亿人面临粮食危机甚至更严重的粮食问题(IPC/CH第3-5阶段27),较2020年增加近4000万,创2016年以来新高(图1-4)。导致近期粮食危机和营养不足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地区冲突、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增速放缓等。其中,2021年极端天气影响超过2300万人,远高于2020年的1570万人。8007447197507006506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696671655635732711613历史数据历史数据疫情前预测疫情前预测疫情后预测疫情后预测49048047046045044043042041020152017201920214035302520151050201520172019202111全球疫苗鸿沟依然显著。当前,病毒新变种和疫苗部署瓶颈成为主要挑战,持续对全人类健康和发展繁荣造成威胁28。截至2022年5月23日,全球接种疫苗超过118亿剂29,但各国疫苗接种率严重不均。发达经济体及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大部分人口都全面接种了疫苗,但低收入国家的疫苗覆盖率仍然极低。发达经济体超过75%的人口接种了至少一剂疫苗,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这一数字约为55%,而低收入国家这一数字仅为8%。据世界银行预测,至2023年底,低收入国家人口将仅有1/3能完营养不足人口(百万)营养不足发生率(%)图1-3全球营养不足人口及营养不足发生率数据来源: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单位:百万图1-4全球处于IPC/CH第3-5阶段的人口数量数据来源:《全球粮食危机报告2022》20.Sachsetal.202121.Chengetal.202122.联合国202123.联合国202124.联合国2021c25.联合国2021c26.联合国2021c27.结合国际社会公认的两项衡量极端饥饿的标准,即粮食安全阶段综合分类(IPC)和协调框架(CH),粮食安全IPC/CH等级被分为5个阶段。其中第3阶段为粮食危机,第4阶段为紧急状态,第5阶段为灾难/饥荒。28.世界银行2022b29.世界卫生组织网站https://covid19.who.int/800900257502070050015400103002005100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021.121.121.021.321.523.122.18.38.38.38.38.49.98.1606.9194.3198.7212.5215.4221.8243.8207615.1619.6615.0633.4650.3768.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全球全球最不发达国家最不发达国家20142017201820192020202110812411313515519312成一剂疫苗接种(图1-5)。同时,由于病毒新变种层出不穷,各国需要不断地重新接种疫苗,可能进一步加剧全球疫苗不平等的问题30。可持续发展资金缺口巨大。低收入国家如要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则需将可持续发展目标支出提高至国内生产总值的12%左右,但这些增量支出要求远超出低收入国家的公共收入潜力,导致每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资金缺口达3000亿至5000亿美元31。低收入国家常年面临融资困难,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凸显了低收入国家发展筹资的短板。低收入国家难以从市场渠道融资,同时面临债务总额增加、巨额债务偿付要求、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逐年减少(图1-6)以及汇款流量下降32等困难。另外,尽管官方援助总额有所增加,但流入低收入国家的双边官方发展援助资金有所减少,2020年仅为250亿美元,较2019年实际减少3.5%。注:虚线为世界银行根据近期接种率预测的未来接种率。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22b图1-6中低收入国家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22a单位:亿美元图1-5全球疫苗接种率(每百人)01020304050607080902020年12月2021年3月2023年3月2023年6月2023年9月2023年12月2021年6月2021年9月2021年12月2022年3月2022年6月2022年9月2022年12月发达经济体低收入国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6500600055005000450040003500603853885127502446794345467749655057572813绿色低碳转型步履维艰。一国人类发展指数越高,地球压力指数(由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和人均物质足迹两个指标组成)就越高33(图1-7)。2021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以经合组织成员为代表的高收入国家多数在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气候行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进展不足。此外,同一报告显示,高收入国家由于不可持续的消费、贸易、供应链、避税、利润转移等,对其他国家的环境和社会产生相对更大的负溢出效应,有损其他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能力34。在减少单位GDP国内物质消耗、对化石燃料补贴进行合理调整方面,全球平均进展停滞,撒哈拉以南非洲、北非和西亚、中亚和南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有所倒退35。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转型缓慢。全球制造业就业占总就业比重自2012年以来持续下降。这一比重在低收入国家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并于2017年开始进一步下滑,在中低收入国家于2020年明显下降(图1-8)。最不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仍然滞后,个别最不发达国家刚开始的工业化萌芽受到此轮衰退的影响36。最不发达国家的制造业2020年增幅仅为1.2%,远低于2019年的8.7%37。按照这一速度,这些国家无法实现到2030年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翻一番的目标38。疫情还可能加快全球价值链转移和回流趋势,加速全球供应链结构朝着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方向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国投资带来不利影响,削弱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动力39。图1-7人类发展指数与地球压力指数(1990-2019)数据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22图1-8制造业就业占总就业比重(%)数据来源: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数据库,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0.1800.1600.1400.1200.1000.0800.0600.0400.0200.0000.300.400.500.600.700.800.901.00低人类发展水平组中等人类发展水平组高人类发展水平组极高人类发展水平组人类发展水平46810121416182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全球中低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地球压力指数14100%90%80%70%60%50%40%30%20%10%0%0-2%2-5%5-10%10-20%>20%020406080100图1-12可使用网络的儿童和青年占总人口百分比数据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22图1-102021年互联网用户占总人口比重数据来源:国际电信联盟0%20%40%60%80%100%40361713130201010图1-92021年移动网络人口覆盖率(左)和固定宽带订阅量(右)数据来源:国际电信联盟7%88%99%53%30%全球4G覆盖率全球发展中国家3G覆盖率发达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最不发达国家每百位居民100%80%90%63%57%27%60%40%20%0%全球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最不发达国家474744406379151图1-112019年1.5GB移动宽带价格占人均月GNI的百分比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21a经济体数量(个)发达经济体儿童和青年(0-25岁)低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全球最不发达国家学龄儿童(3-17岁)发展中经济体(不含最不发达国家)青年(15-24岁)15“数字鸿沟”持续扩大。尽管移动互联网、宽带覆盖等数字基础设施近年来取得大幅进展,但部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数字基础设施仍然较为匮乏。国际电信联盟数据显示,2021年最不发达国家4G人口覆盖率仅为53%,3G人口覆盖率为30%,固定宽带订阅量为每100位居民只有1.4个用户(图1-9),使用互联网的人口仅占27%(图1-10)。在网络传输速度上,最不发达国家也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后者固网的平均网速是前者的约八倍40,反映了二者之间在数字基础设施和技术上的巨大差距。最不发达国家使用数字技术的成本也远高于发达国家(图1-11)。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球约2/3的学龄儿童无法在家通过网络上课(图1-12)。2021年,全球数字平台100强中,位于美国的数字平台41家,亚太地区45家,非洲仅2家。美国数字平台市值占全球数字平台100强总市值的67%,亚太平台占29%,而非洲平台仅占2%41。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B2C电子商务指数”显示,非洲国家2020年的指数较前一年略有下降,为全球水平的一半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表1-1)。全球数字互联互通面临较大挑战。尽管数字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全球互联互通成本,提高互联互通效率,但数字系统的兼容性和数据安全等问题如得不到妥善解决也会阻碍数字时代货物、服务、人员、基础设施的联通。第四次联合国数字和可持续贸易便利化全球调查42发现,在制定电子交易的法律法规、设立电子证书认证机构、跨境交换与贸易有关的特定数据和文件等推动跨境无纸化贸易的措施上,全球执行程度较低,特别是太平洋岛国和撒哈拉非洲以南国家在落实这些措施中存在严重挑战。仅有30%的国家完全具备电子交易的法律框架,约32%的国家设有权威的认证机构。表1-12020年B2C电子商务指数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21a注:*2019年或最新数据;**15岁以上人口,2017年数据;***2018年数据。30.世界银行2022b31.Gasparetal.201932.联合国2021b3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2234.Sachsetal.202135.联合国2021b36.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21b37.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2138.联合国202139.联合国2021d40.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21a41.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21a42.联合国2021e使用互联网的人口比例拥有银行账户的人口比例2020年B2C电子商务指数2019年B2C电子商务指数30%64%88%60%40%53%93%60%3049865531488755非洲发达经济体世界拉美加勒比地区16第二章当前全球发展面临的时代背景17010203040506070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刻画全球发展的坐标系?这是当前全球发展面临的时代之问。总体上看,百年大变局、世纪大疫情、数字大变革和绿色大转型,是影响各国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发展,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落实2030年议程的四大基础性“变量”。百年大变局:国际格局深刻变化调整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主要经济体的发展遭受重创,进入了所谓低增长、高风险的“新平庸”时期;世界经济加速“南升北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衡量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从金融危机前后与发达经济体大体相当上升到2020年的接近60%(图2-1);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商品、服务、技术、人员跨境流动出现更多限制;部分发达国家更加强调经济安全,相继实施“制造业回流”“再工业化”等经济再平衡战略,加剧了产业链供应链的本土化、分散化、区域化。未来十年,虽然反经济全球化的力量仍会此起彼伏,但成本优先、效率至上的分工逻辑不会改变,全球力量对比变化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美国、欧盟、日本等仍将是全球主要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持续崛起,会在全球经济增量中占有更大份额,也会为全球发展作出更多贡献。贸易投资区域结构显著调整。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全球货物贸易占比不断上升。2020年,发展中国家货物贸易出口、进口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5.9%和42.1%,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其中,金砖国家在全球贸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20年,金砖国家货物出口、进口全球占比分别达到19.8%和16.4%图2-1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GDP占比(购买力平价,%)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0162.80337.19742.3657.64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发达经济体181948195119541957196019631966196919721975197819811984198719901993199619992002200520082011201420172020100.0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01948195119541957196019631966196919721975197819811984198719901993199619992002200520082011201420172020100.0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0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金砖国家68.2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金砖国家(图2-2、图2-3)。从服务贸易看,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稳定占七成左右,发展中国家不足三成,两者差距仍较为明显,但从趋势上看,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占比呈上升趋势(图2-4、图2-5)。2020年,受疫情冲击,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跌了三分之一,流量从上一年的1.5万亿美元降至1万亿美元,但发展中国家投资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二,首次超过发达国家(图2-6)。全球治理体系加速重塑。一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开始发出更多声音、发挥更大作用。作为世界经济秩序重要载体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开启改革,逐步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份额与投票权,但目前仍不能充分反映这些国家实际的经济贡献。二是全球治理议题更加复杂。除恐怖主义、气候变化、难民移民等问题外,出现了太空、网络、深海、极地、生物等需要全世界共同应对的诸多新议题。三是全球治理平台更加丰富。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以及一大批区域、次区域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并日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四是非国家行为体,如跨国公司、社会组织等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彰显。一个多层面、多维度、多领域的全球治理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图2-3货物贸易进口比重(1948-2020)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数据库,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图2-2货物贸易出口比重(1948-2020)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数据库,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31.89.354.845.919.868.457.942.116.431.69.219100.0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金砖国家100.0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金砖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金砖国家图2-4服务贸易出口比重(2005-2020)图2-5服务贸易进口比重(2005-2020)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数据库,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数据库,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图2-6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比重(1970-2020)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数据库,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71.376.971.828.211.423.16.964.935.114.128.78.499.710.29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100.0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00.2252.1647.8416.6320国际地缘冲突带来新的巨大风险。2022年春季爆发的俄乌冲突是当前全球最为突出的风险事件之一。冲突未来走向存在变数,但这一事件及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将从农业、能源、贸易、财政、金融等多个方面对全球经济形成系统性深远影响。农业方面,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资源品、农产品供给受阻将加剧全球通胀,侵蚀居民收入,抑制需求增长,甚至可能引发粮食危机。能源方面,冲突导致国际油气供需格局改变和市场切换,引发了世界各国对于能源安全问题的担忧,能源价格不断创造新高。贸易方面,大范围的制裁将直接影响制裁经济体与被制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并通过全球贸易网络波及其他经济体,全球产业链退化、分割速度加快,供应链恢复更加困难,国际贸易长期收缩的危险加大。财政方面,激烈的地缘冲突将引发相关国家被迫提高军费开支,这会极大增加其财政负担,冲突之后难民大规模涌入也将增加难民安置国的财政支出。金融方面,被制裁经济体面临外币债偿还渠道受阻、本币波动、资本外流等问题,其他经济体也会出现投资者信心不足、风险偏好下降、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等问题,金融制裁还将导致跨境支付网络趋向碎片化,并促使各国重新考虑和调整其持有的外汇储备,增加相关国家的交易成本、重置成本。世纪大疫情:重创人类发展成果2020年初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对整个人类社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巨大冲击,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甚至有学者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类似于公元纪年,把人类社会划分为“疫情前”和“疫情后”两个时代43。当前,疫情仍在世界范围起伏反复,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图2-7)。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破坏。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而且极大冲击了全球生产、需求、就业、贸易等,使原本脆弱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不少研究认为,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甚至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44,成为全球经济近年来遭遇的最严重的“黑天鹅”事件。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3%,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经济的最低增速(图2-8)。疫情对全球范围内的就业和劳动者收入造成巨大冲击。根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2020年全球总工作时间大约损失8.8%,相当于2.55亿全职工人一整年的工作时间。其中,约半数的工时损失来源于仍在就业的劳动者工时缩短、强制休假,另外半数工时损失则表现为就业减少。与2019年相比,2020年全球022186420-2-419611963196519671969197119731975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2013201520172019图2-7全球新冠确诊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1月19日至2022年6月8日图2-8全球GDP增长率1961-2020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新增确诊病例每日死亡病例4,000,0003,000,0002,000,0001,000,0000DecJanFebMarAprMayJunJulAugSepOctNovDecJanFebMarAprMayJunJulAugSepOctNovDecJanFebMarAprMayJunJul世界卫生组织地区非洲地区欧洲地区西太平洋地区东地中海地区东南亚地区其他地区美洲地区20,00015,00010,0005,0000DecJanFebMarAprMayJunJulAugSepOctNovDecJanFebMarAprMayJunJulAugSepOctNovDecJanFebMarAprMayJunJul世界卫生组织地区非洲地区欧洲地区西太平洋地区东地中海地区东南亚地区其他地区美洲地区全球GDP增长率22最贫困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最富裕组0.0%-1.0%-2.0%-3.0%-4.0%-5.0%-6.0%-7.0%就业总量减少1.14亿人(图2-9),疫情导致2020年全球劳动收入减少约3.7万亿美元,处于极度贫困或中度贫困状态的劳动者增加1.08亿人,全球贫困率倒退至2015年前后的水平45。主要经济体采用货币超宽松与财政大扩张协同的政策组合,推动需求快速恢复,但也抬升了通胀水平,全球中长期通胀压力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不平等问题进一步加剧。由于各国经济基础、抗疫策略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分化式”的不均衡复苏,各国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在疫情的反复冲击下变得更加脆弱,加剧了各国经济复苏的“断层”效应。这种“断层”效应不仅将扩大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不平等,造成严重的区域间分化,还将严重威胁全球经济复苏的韧性和可持续性。同时,由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与劳动者的技能水平高度相关,疫情对弱势群体带来更为严重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内部不平等问题。世界银行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收入分布图上底部40%人群的平均收入比疫情前的预测结果降低了6.7%,而顶部40%人群仅降低了2.8%(图2-10)46。小微企业遭受的严重影响有可能导致难以逆转的创业资本和工作岗位流失47。数据来源:国际劳工组织图2-10新冠疫情造成的收入损失占比2021(按收入五等分组划分)数据来源:Sánchez-Páramoetal.202143.Friedman202044.Gopinath202045.国际劳工组织202146.CarolinaSánchez-Páramoetal.202147.Sánchez-Páramoetal.2021-6.7%-6.6%-5.1%-3.5%-2.6%35.034.534.033.533.032.532.0图2-9全球劳动力总数(亿人)2015-2021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3350000300000250000200000150000100000500000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球产业链变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必要性进一步凸显。疫情对全球生产、运输、交换、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行带来巨大冲击,致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持续紧张。不少国家基于对安全的考量,已开始改变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的策略。中长期看,全球产业链的布局逻辑可能发生较大改变,向着本土化、区域化的方向发展。新冠疫情也暴露了当前全球治理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短板,一些国家政策趋向“内顾”,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能力和意愿明显下降,突显了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数字大变革: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刃剑”数字技术正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变量。数字革命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与产业结合改变传统生产方式,与消费结合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形态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特征不断增强,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全球治理体系甚至人类文明进程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数字变革驱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数字技术快速迭代升级、数字平台在各领域崛起等因素驱动下,2020年全球互联网流量相比十年前增长15.9倍48。2019-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持续上涨49(图2-11)。疫情期间,数字技术对于生产和服务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2020年,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增速达3.08%,发达国家增速为2.99%,均实现正增长50。数字贸易也正逐渐成为拉动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全球数字交付服务贸易出口规模从2005年的1.2万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3.1万亿美元,远超同期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51。数字变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机遇。一是推动生产方式转变。随着传统产业的数字转型,03图2-112019-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数字经济规模(亿美元)占比(%)706050403020100201920202354128300351.354.327.626.882331243722发达国家数字经济规模发达国家数字经济GDP占比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GDP占比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规模24100%80%60%40%20%0数字技术全方位、多领域得到创新融合应用。智能制造、智能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网络视频等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大量企业利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加强供需精准对接、高效生产和统筹调配。二是改变生活方式并为人赋能。数字变革逐渐带来就业结构和就业性质改变,帮助越来越多的新兴就业群体通过数字平台从事灵活的、临时性和兼职的工作,为就业市场中的边缘群体提供新的机会。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平台大幅降低了小微商家连接大市场的门槛。数字普惠金融帮助小微企业和贫困群体获得金融服务。共享出行、无人驾驶、移动支付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优化了资源配置效率,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为低碳生活方式提供更多可能。三是促进政府公共服务效能提升。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政务可以提高政府管理透明度,促进公共管理精细化,更好地与公民进行沟通交流,扩大公众参与。数字变革过程中也伴随着多重挑战。一是广泛存在的地区、城乡和性别数字鸿沟阻碍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地区和欠发达国家、地区间数字化水平存在巨大差异52(图2-12)。截至2021年底,世界上仍有约38%的人口(即29亿人)无法连接互联网,其中96%生活在发展中国家53。2020年,全球城市地区互联网使用人数占比75.6%,接近农村地区水平38.8%的两倍(图2-13)。全球性别鸿沟依然存在(图2-14),中低收入国家中,女性移动互联网使用比例达到58%,但仍然比男性低15%,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女性比男性少2.34亿54。尽管各界努力弥合数字覆盖鸿沟,但一些国家和地区互联网接入成本相对于收入占比过高、无法负担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成本以及一些群体的数字技能匮乏等因素仍是阻碍数字技术使用进而影响数字红利普惠的主要障碍55、56(图2-15)。二是数字技术改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低劳动力成本、低附加值生产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贸易体系和产业分工的传统比较优势,但这种格局会逐渐因人工智能、3D打印和工业机器人技术而改变,劳动力的重要性相对下降,发达国家可以重新获得“再工业化”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构建新图2-122020年区域间移动互联网覆盖和使用情况数据来源: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北美洲欧洲和中亚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拉丁美洲中东和北非地区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全球4G覆盖和使用率使用鸿沟覆盖鸿沟1%3%2%4%7%5%6%19%53%43%28%34%45%56%64%34%26%22%77%72%40%48%61%51%25201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10.90.80.70.60.5100%80%60%40%20%0的比较优势,从而保持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大挑战。三是数字变革带来新的社会问题。自动化的生产线、智能化的机器人等将代替大量从事重复性、机械性工作的劳动者,可能引发大规模的传统劳动密集型职业岗位消失。据估计,2020年至2025年间,全球约8500万工作岗位将被机器替图2-132020年城乡地区移动互联网使用率数据来源:国际电信联盟,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图2-142013-2020年地区互联网使用性别平等分数注:性别均等分数=女性使用互联网的比例/男性使用互联网的比例(性别均等为0.98-1.02)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国际电信联盟,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图2-152010-2020年全球移动互联网覆盖和使用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际电信联盟,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注:使用鸿沟指在移动互联网覆盖区域但尚未使用移动互联网服务的人,覆盖鸿沟指未处于移动互联网覆盖区域的人。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全球内陆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非洲阿拉伯国家亚太地区中亚欧洲美洲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美洲欧洲独立国家联合体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阿拉伯国家非洲全球32%77%63%72%85%89%60%83%80%87%85%69%39%75%76%50%15%39%76%18%13%34%47%农村2013城市20200.890.990.890.620.670.821.010.940.840.70.790.810.830.920.9110.970.950.910.9250%40%30%20%10%0%44%39%24%19%15%12%8%7%6%43%45%46%46%46%44%43%使用鸿沟覆盖鸿沟26代57。此外,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道德伦理、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等方面的问题在网络空间被放大,造成更多负面影响。智能算法更迭应用带来的算法偏见、“信息茧房”等问题日渐突出,网上虚假信息的泛滥可能侵蚀公众对事实、科学信息的信任,网络犯罪和网络暴力也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据估计2021年网络犯罪造成的损失达到6万亿美元58。四是国家和全球层面数字治理有待提升。数据确权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公平合理的数据保护、使用、收益、流动等相关治理机制亟待健全。各国都在制定数据相关制度规则,但还没有较好的治理架构能够同时满足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开发利用、放大公共利益、跨境数据流动几个方面的要求,并且呈现出治理赤字加剧、发达国家推动的规则标准对发展中国家构成新的“发展壁垒”等趋势。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具有明显不同于传统生产要素的特性,事关各国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传统思维下的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规则无法适应数字全球化时代发展要求,亟待各国平等参与、加强全球数字治理规则标准的制定。绿色大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04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海平面持续上升,生物多样性消失速度加快,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我们必须尊重自然、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问题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带来严重影响。地球正面临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三大生态环境危机。这些危机威胁着地球的健康和人类的生存,严重阻碍了2030年议程的如期实现,不断吞噬人类社会发展成果。全球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自1960年以来呈上升趋势,其中高收入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远超其他国家(图2-16)。愈加频发的极端天气使得处于饥饿状态的人口在五年内骤增6000万人,2019年达到7亿;到2030年,全球因气候变化损失的生产力相当于8000万个全职工作,3500万至1.22亿人或因气候变化陷入贫困59。环境相关风险造成了全球约四分之一的疾病负担,每年约有900万人因污染而过早死亡,约650万人死于环境和室内空气污染,还有数百万人死于其他环境相关健康风险,全球人均预期寿命因颗粒物(PM)污染超标而缩短了2.2年60。实现绿色转型面临严峻挑战。疫情延宕反复,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持续冲击,经济社会27复苏重任削弱了有关方面对应对气候变化的投入。发达国家未能兑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充足资金支持的承诺。经合组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发达国家提供和动员的气候资金总额为796亿美元,远低于每年1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承诺;并且多达71%的资金以多边开发银行贷款形式提供,直接赠款仅占27%,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61。发展中国家由于恢复社会秩序、刺激经济增长压力,绿色转型资金规模受到严重挤压,同时还受研发能力低、高技能劳动力缺乏等因素制约。此外,发达国家推动关键领域变革的力度出现回摆。2021年,七国集团(G7)所有国家承诺在2025年前逐步取消低效化石燃料补贴,但进展相当有限。俄乌冲突后,部分欧盟国家调整煤炭退出政策,一些国家已宣布重启退役火电厂,或推迟火电厂退役计划。绿色转型提供全球可持续发展新机遇。大量研究表明,绿色发展能够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绿色低碳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技术成熟度持续提升,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为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发展路径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供了新方案,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源。传统部门绿色转型升级带来能源资源消耗减少、生产效率提升、排放成本下降,同时创造更多、更好、更具包容性的就业。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到2030年,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绿色金融等产业将为全球创造约2400万个工作岗位,明显多于煤炭、石油开采等其他高碳产业失去的600万个就业机会62。当前,国际社会已就绿色转型形成共识,并采取切实行动。截至2022年5月,127个国家已经提出或准备提出碳中和目标,覆盖全球GDP的90%、总人口的85%、碳排放的88%63。图2-16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公吨)数据来源:世界发展指数,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48.国际能源署202249.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150.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151.联合国贸发会议202152.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2021b53.国际电信联盟202154.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2021a5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21a56.国际电信联盟202157.世界经济论坛202058.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2259.联合国2021;国际劳工组织2019;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160.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1;Lee和Greenstone20216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21b62.国际劳工组织201863.NetZeroTracker20222018161412108642019601962196419661968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高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全球中低收入国家28第三章全球发展倡议:理念、原则、路径和进展29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数字变革和绿色转型危机并存,人类发展处在新的十字路口。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对合作共赢的追求更加坚定。如何战胜疫情?如何建设疫后世界?这是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是各国必须回答的紧迫课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人民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全球发展倡议将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努力目标,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改善民生,增强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坚持发展优先和创新驱动。发展是解决全球性挑战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要坚定不移走发展优先的道路。中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从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发展实践证明,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才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无论是消除全球极端贫困、应对粮食安架的突出位置,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全球发展倡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坚持发展优先、普惠包容、创新驱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行动导向等理念与原则,以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及互联互通为重点合作领域,为回答时代课题、建设疫后更美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中国方案。全危机,还是应对疫情影响、平息冲突动乱、解决人道主义危机,根本上都要靠发展。全球发展倡议聚焦发展,将发展合作置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通过发展破解治国理政的突出问题和根本挑战,抓住新工业革命机遇,为共同发展和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更多动能。坚持不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掉队。南北差距、复苏分化、发展断层、技术鸿沟等问题日益凸显,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剧了国家间和国家内部的不平等。联合国2022年度《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发达经济体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于2023年完全恢复至疫情前预期水平,而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的人均国全球发展倡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发展优先等原则0130内生产总值将持续低于疫情前预期水平64。全球发展倡议是弥合发展鸿沟、破解发展赤字的全球公共产品,致力于推动实现包容普惠发展,着力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和包容性,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全球发展倡议关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特殊发展困难,让所有国家、所有人群公平享有发展惠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低碳是最可持续的发展动能,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球发展倡议主张抓住技术发展和经济转型的机遇,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促进能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绿色复苏与可持续发展之路。全球发展倡议倡导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按照生态系统内在运行规律,发展和保护并重,统筹利用与修复,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全面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加强全球气候环境治理,建设全球生态文明。坚持多边主义和开放包容。当今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利益交融前所未有。只有集众智、汇众力,动员全球资源,才能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促进全球发展。全球发展倡议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遵守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发挥联合国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南北合作,深化南南合作,促进各方沟通对话,了解各方实际需求和优势资源,促成相互理解,达成基本共识,为合力行动奠定基础。全球发展倡议倡导开放包容的伙伴精神,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面向全球开放,欢迎各国共同参与。64.联合国2022全球发展倡议强调行动导向及与现有机制的协同增效02全球发展需要明确的愿景目标,更需要务实行动举措。全球发展倡议坚持行动导向,将全球发展共识转化为国际发展合作的务实行动,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出发,从全球发展最紧迫的问题入手,聚焦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重点合作领域,开展民生发展、技术合作、知识分享、能力建设等项31目合作,为各方对接发展需求、搭建有益平台,助推落实2030年议程。全球发展倡议着手解决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等急迫的发展挑战,为疫后平稳复苏创造前提条件。通过实施惠及民生的国际减贫合作项目、分享交流减贫经验、开展国际减贫培训等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减贫事业;通过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实施农业援助项目、完善国际粮农治理、协调提供国际粮食援助等方式帮助脆弱群体改善粮食安全;通过增强发展中国家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帮助其提高疫苗部署能力,开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交流,共同构建全球免疫屏障,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也着眼中长期发展挑战,推动疫后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全球发展倡议将加强和改进可持续发展筹资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增强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能力和发展韧性;通过推动国际社会全面有效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加强全球气候环境治理,推动各国生产和消费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绿色融资,促进绿色技术研发和转移分享,实现绿色复苏;通过加强政策协调和能力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合作,促进发展中国家更好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通过加强数字经济合作,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消弭数字鸿沟、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发展能力、促进共享普惠发展提供新的机遇;通过增强互联互通,利用更便捷的沟通和合作技术手段,促进技术转移和知识分享,增强发展伙伴关系,让数字技术更好服务各国可持续发展。全球发展倡议注重与已有合作机制协同增效,各方携手共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既不是为了取代已有的国际发展议程,也不是对已有的2030年议程及其目标进行拆分弱化。全球发展倡议是对发展问题的“再聚焦”、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再承诺”、对全球伙伴关系的“再提振”和对国际发展合作的“再激活”,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发展问题的重视,推动加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形成国际合力,有效应对疫情对发展带来的挑战,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复苏,如期实现2030年议程。全球发展倡议将同各方加强发展合作战略对接,特别是与非盟《2063年议程》、《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支持非洲发展伙伴倡议等发展议程充分对接,促进各国、各区域、各机制发展进程协同增效,相互促进,相互成就。全球发展倡议将围绕所有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依托或对接现有多边机制和平台,强化有效行动,包括推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合组织、“10+1”等多边合作机制、区域和次区域平台汇聚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鼓励发挥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工商界、学术界、民间社会等各方面作用,谱写落实2030年议程的交响乐。32全球发展倡议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早期收获03全球发展倡议自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迄今已有100多国表示支持。2022年1月,联合国成立“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迄今已有50多国加入“之友小组”。东盟国家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联合声明》中认同全球发展倡议。太平洋岛国在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成果文件中表示愿意支持和加入全球发展倡议,并将倡议同太平洋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和蓝色太平洋2050战略相衔接。非洲国家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达喀尔宣言》中表示欢迎并支持全球发展倡议,认为完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是加快落实2030年议程和非盟《2063年议程》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拉共体、中亚国家也在同中方签署的《中国—拉共体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宣言》、《中国同中亚五国领导人关于建交30周年的联合声明》等文件中表示欢迎和支持全球发展倡议。有效凝聚全球发展的政治共识。倡议提出半年多来,有效凝聚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加快发展的共识,提高了发展议题在国际上的关注度。各方普遍认为,当前局势下各国应进一步强化政治意愿,推动发展问题回归国际议程核心位置,形成重视发展、共谋合作的势头,反对将发展问题政治化、边缘化。要加强在减贫、农业、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应对能源、粮食等诸多挑战,努力如期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加快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营造加快全球发展的有利环境,构建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要继续支持联合国在落实2030年议程中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功能,动员联合国发展机构,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王毅国务委员在“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高级别会议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中国将适时举办全球发展高层会议,共商发展大计。持续加大发展援助资源投入力度。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一贯尽己所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倡议提出以来,中国进一步加大了对国际发展资源的贡献力度。2022年1月,中国启动总额为5000万美元的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三期南南合作信托基金,为推动减贫、粮食安全等领域国际合作提供了可观的新资源。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开发协会、亚洲发展基金、全球环境基金等增资。2021年10月批准实施新一批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下设落实2030年议程基金项目,支持联合国发展机构根据亚太、非洲、拉美等地区发展中国家实际需要,开展项目合作,推动数十个国家在绿色转型复苏、33数字技术、能力建设等领域发展。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在减贫、粮食安全、抗疫等领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项目提供支持。王毅国务委员强调,中国将增加发展资源投入,进一步加大对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以及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的支持力度。积极搭建项目合作平台,倡议八大重点领域务实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全球发展倡议已由理念转化为实践,在倡议八个重点领域积极开展务实合作,推动相关项目落实落地取得重要进展。2021年10月,中国举办乡村发展高层论坛,推动减贫与乡村发展领域交流合作。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与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发展与减贫部签署了《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和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发展与减贫部减贫合作谅解备忘录》。2022年1月,中国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有关国际组织共同成功举办全球滨海论坛,搭建滨海生态和迁飞候鸟保护等议题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2月,成立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帮助有关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并开展相关学术研究。3月,中国在倡议框架下同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合办“发展中国家青年跨境电商扶贫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研修项目”,来自近百个国家的1000多名学员踊跃参加,广受各方好评。同月,联合国人居署设立“上海可持续发展城市奖”,表彰世界范围内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突出进展的优秀城市,鼓励各国城市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与世界粮食计划署合作,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下,为乌干达、津巴布韦、东帝汶等国家提供粮食援助。截至2022年3月底,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约22亿剂新冠肺炎疫苗。王毅国务委员已宣布,中国将在凝聚共识基础上,推动形成各方共同参与的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打造发展知识和经验分享平台。发展知识是重要的发展资源,分享发展知识是国际发展合作的重要内容,促进全球发展知识分享是全球发展倡议合作的重要方面。中国于2017、2019、2021年发布三期《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两次参加落实2030年议程国别自愿陈述,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自愿陈述报告》,为各国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借鉴。2020年发布《消除绝对贫困中国的实践》案例选编,详细介绍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经验举措。倡议提出以来,中国继续加大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知识分享力度。2022年3月,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银行联合开展研究的《中国减贫四十年:驱动力量、借鉴意义和未来政策方向》发布,分析中国过去四十年减贫驱动力量,总结中国减贫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意义。5月,中国—东盟发展知识网络秘书处成立,为中国和东盟国家相互分享发展知识和发展机遇搭建有效平台,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2030年议程提供智力支持。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愿定期发布《全球发展报告》,推动国际发展知识交流共享,支持各国探寻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为丰富完善人类发展知识宝库作出应有贡献。34第四章共同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35当前,2030年议程落实取得一定进展,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如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仍面临严峻挑战。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数字变革和绿色转型机遇挑战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再次聚焦2030年议程的各个目标和全球伙伴关系,才能牢牢守住共同和可持续发展这个人类发展的历史方向。全球发展倡议为国际社会共同加快落实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是2030年议程的首要目标,也是人类的共同愿望。面对疫情冲击导致贫困人口上升这一严峻挑战,各国应将帮扶脆弱群体和减少贫困作为国内政策的优先事项,也应将减贫作为国际发展合作的优先领域。短期内要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因疫情返贫致贫群体的困难,同时要注重中长期能力建设,帮助这些国家抓住数字变革和绿色转型机遇,提升消除贫困的内生能力。加大减贫投入,努力扭转贫困上升势头。当前亟需形成遏制贫困上升所需要的多边合作、南北合作与南南合作的合力。发达国家要更好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困难特别大的脆弱国家的资金、技术支持;要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更加精准地帮助受疫情冲击的2030年议程提供可行路径。如何走好这条道路,还需要各方共同开展大量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作为首份《全球发展报告》,我们从减少贫困、维护粮食安全、守护人类卫生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筹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以数字经济促进繁荣普惠以及提升新时代的互联互通等八个方面提出建议,为国际社会合作开展相关研究、推进实践提供参考。共同努力减少贫困01脆弱人群;各国政府也要将消除贫困作为优先工作事项,尽力用好自身财政和社会资源。加强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提升减贫能力。减贫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资金、技术和人才,也需要适合各自国情的理念、战略和政策。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实践经验可以为各国探索适合各自国情的减贫道路提供有益参考。例如,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两大支柱是基础广泛的经济改革发展和政府主导的扶贫战略与政策。政府的可信承诺、政府内部协调以及与非政府部门的合作为实现减贫目标提供了支撑65。加强经验交流、联合研究、研修培训、政策示范、能力建设等南南减贫合作,将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增强政策设计和实施能力,增强减贫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36抓住数字变革和绿色转型机遇,创新减贫途径。数字变革和绿色转型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自然资源的价值实现以及发展中国家和特殊群体通过更便捷的贸易方式摆脱贫困创造了新的机遇。从中国近年的减贫实践看,电子商务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增加农产品销售的效果十分显著,跨境电商也在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销售到中国。贫困地区利用光伏发电增收脱贫方面也有很多成功实践。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和各国政府应为相关投资、能力建设和机制创新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6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银行2022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02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关系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要深化国际合作,携手推进构建更加健康、更可持续和更为公平的粮食系统,携手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合力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改善农业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药化肥科学使用水平,深化实用技术合作,加大农业人才培养,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加强各环节粮食减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在数字农业、绿色农业等前沿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帮助这些国家建立更强大、更有韧性的农业。构建公平合理、持续稳定的农业贸易秩序。共同维护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减少贸易壁垒,全力保障全球粮食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保持全球粮食贸易畅通,提高全球粮食分配的效率和公平性。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农业贸易规则制定中的声音和话语权,推动农业领域的贸易规则更加公平合理。完善国际粮农治理。维护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等国际粮农治理机构和平台在全球粮农治理方面的重要地位。提高对发展中国家和脆弱群体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建议世界银行、区域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成立专门的信托基金或紧急贷款工具,加快对粮食安全项目的供资速度。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和资金支持,帮助其走符37共同守护人类卫生健康03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人类一切发展进步的基础,也是发展最根本的目标。面对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和各种公共卫生危险因素,世界各国要相互支持,特别是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疫苗和药物供应,尽快消除疫苗鸿沟,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公共卫生治理能力,让人类早日战胜当前疫情,同时全面提升应对各类疾病以及预防和应对未来公共卫生危机的能力。加强抗疫合作,聚力战胜疫情。积极开展疫苗、药物研发合作,加强防控、诊疗手段合作,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努力促进疫苗生产、公平分配,确保疫苗在全球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弥合“免疫鸿沟”,力争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全球接种目标。加强跨境贸易合作,保障疫苗及原辅料贸易畅通。坚决反对搞病毒污名化、溯源政治化,避免无端指责发现新型病原体的国家,以免妨碍信息及时披露和防控疫情。打造韧性卫生体系,更好应对下一次公共卫生危机。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要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基层医疗设施条件,提升社区传染病监测、诊疗和应急能力。大力培养公共卫生人才,加强基层医务人员能力培训,改善初级医疗服务。完善医药卫生供应链,保障应急医疗物资供应。加强对人畜共患疾病的研究,构建早期病毒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区域跨境传染病联防联控。加强全球卫生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此次疫情进一步警示,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有效性、包容性和普惠性亟待增强。要发挥好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各类多边发展机构和区域机构在全球和区域卫生领域的作用。以发展中国家需求为导向设置卫生议题和优先事项,出台解决方案,提升国际卫生援助与合作的可持续性。以新技术革命为契机,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科技广泛应用到卫生领域,提升全球卫生治理效率和能力。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自主发展,提升粮食安全水平。加大对粮食不安全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援助。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要加大向高度依赖粮食进口的贫穷国家提供紧急粮食供给和援助,特别是向妇女、儿童等脆弱群体提供及时精准的帮扶。38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筹资04发展筹资是2030年议程落实的重要执行手段,也是当前全球发展面临的突出挑战。要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看待发展筹资问题,广泛凝聚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的政治意愿,推动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有效弥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资金缺口和为全球公共产品提供融资支持。加大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融资支持。面对当前严峻发展挑战,发达国家更需要履行发展援助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占国民总收入0.7%的官方发展援助,并向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等面临特殊发展困境的国家倾斜,帮助这些国家克服当前贫困、健康、教育等领域的严峻挑战。国际发展机构和发展融资机制也应进一步加大政策协调,为遭遇偿债困难的发展中国家及时提供债务融资、债务减免和债务重组工具,减轻当前特殊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债务压力。鼓励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充分调动国内发展资源。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长期自主发展能力,结合自身国情制定和实施综合发展战略,加强将外部投资有效转化为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制度设计和能力建设,充分调动国内资源和社会各界力量,保证发展为全民所有,发展成果为全民所享。加强国际税务合作,通过提升管理和国际合作打击逃税和腐败,通过改进税收信息的共享和使用来减少非法资金流动。以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为主导,加强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法治、消除腐败等方面的技术和知识合作。引导撬动私人部门资金。鼓励多边开发银行探索与其他机构开展联合融资和市场化融资合作,通过优化资产负债表等方式进一步扩大资金动员能力。引导撬动私人部门资金有序流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有关国家发展急需的领域。交流分享各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良好实践经验。维护公平开放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共同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坚决支持自由公平贸易,放宽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积极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39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05面向绿色低碳未来,人类经济社会必须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要统筹兼顾、实现各国经济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过程的统一,要全面有效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基础上,团结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公平公正转型,使绿色低碳的繁荣世界为全人类所共享。40共同推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06工业化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强国富民的重要道路,是全球实现持续繁荣的关键动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具备数字变革红利、绿色增长契机等多种有利条件,但同时也面临关键生产要素变化、生态环保约束趋紧、全球产业格局调整等诸多不利因素。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工业,不断提升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传统工业化模式向包容可持续工业化方式转变。加强产业政策交流分享和对接,支持发展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创新,推动全球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突破是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根本动力,要推动构建有利于相关技术研发应用的良好国内政策环境和国际合作环境。加强国际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能源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绿色发展。要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发电、储能、氢能、碳捕集与封存、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等绿色低碳技术的转让、投资和能力建设,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实现技术跨越。积极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增强发展中国家适应能力。面对不断增加的极端天气等气候风险,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愈发重要。要继续在国际气候治理中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加强重点领域和区域的气候适应合作,弥合全球适应资金缺口,平衡比例悬殊的气候减缓和适应资金。国际社会应通过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和能力建设等方式,帮助脆弱国家提升适应能力,提高基础设施韧性,增强抗灾能力和应对机制。特别要加强全球气候领域科学合作,加强信息共享、预警预防以及有关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帮助各国探索基于自然及本地实际的解决方案,采用综合措施应对不断增加的气候风险。各尽所能切实履行气候承诺。以最大努力采取务实行动,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原则和制度框架,巩固多边合作共识,完善国际规则,积极推动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发达国家应率先承担减排义务,进一步提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年份,同时切实承担自身责任,履行资金承诺,维系气候谈判互信,回应发展中国家关切和诉求,加强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力度。发展中国家宜根据国情和各自能力,积极行动,深化气候变化南南合作。41共同以数字经济促进繁荣普惠07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在促进效率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同时让数字技术普遍可获取、可使用,使数字红利普遍惠及所有国家和所有人,对于实现人类社会繁荣普惠至关重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缩小数字鸿沟。要共同帮助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提高网络可及性,数字设备和服务的可负担性以及各群体数字素养和技能。可通过国际组织、金融机构、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创新数字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和运营模式,克服数字基础设施接入和使用障碍,尤其需要弥合普遍存在的地区和人群间的接入和使用鸿沟。努力让中小微企业和欠发达地区个人都能够通过接入互联网,通过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数字经济新模式与更大的市场连接,中国家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要加强宏观产业政策协调,为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共同营造良好的国际制度和政策环境。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制定产业政策的能力,立足本国国情、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根据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精心选择并重点发展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客观评估本国产业在区域产业网络和全球产业链中的角色,动态分析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找准产业分工定位和升级方向,形成更可持续和更有韧性的工业生产体系。加强新型工业化合作,因势利导激活后发优势。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力度,深化制造业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工业制造能力。把握新工业革命机遇,开展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提升发展中国家企业和劳动力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的能力,鼓励企业以新技术、新工艺、新商业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开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更好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调动各方资源投入,推动各机制下的工业化合作协同增效。支持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挥应有作用,推动和加速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进程。促进全球发展倡议与各地区工业发展战略对接,实现协同增效。充分发挥世界银行、新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机构作用,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提供项目融资等支持。发挥好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等新兴合作机制作用,实现优势互补。42共同提升新时代的互联互通08信息和知识的数字化使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通信交流成本大大降低,在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为全球加强信息交流、知识分享、伙伴关系提供了新的机遇。加强科技创新应用和国际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电子商务、国际标准化、国际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加强基于互联网的共同研发和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利用互联网促进产品、服务、流程、组织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合作,鼓励各业务环节探索创新。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促进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互联互通。促进知识分享和能力建设。搭建全球性、区域性发展知识分享平台,加大发展经验和发展知识交流分享力度,促进互学互鉴和能力建设。加强各国统计部门交流合作,充分利用科学和技术手段,加强优势互补和分享,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数据资源,为2030年议程落实提供有力科学数据支撑。加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以更大力度和更有效的方式开展发展合作,助力各国如期实现所有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收入增长,让边远地区的学生都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同等教育。加强数字创新与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增长。要加大数字创新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特别是对农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赋能、赋值和赋智,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顺应开放与合作这一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本质要求,加强数字领域的国际合作与联合创新,发挥各方比较优势,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国际分工水平和共同研发能力,为全球经济注入新动能。同时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参与全球数字经济的能力,融入新型全球分工体系,抓住服务贸易数字化的新机遇,创造更多新型就业机会,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经验交流,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建设更有效能的政府,更有效率地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城市管理等公共服务,有效促进妇女、老人、儿童等群体共享现代化生活。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做好网络安全环境的创造和监管。各国要在互学互鉴中提高驾驭数字转型的能力,共同建设包容普惠创新的数字社会。第一章Cheng,Y.,H.Liu,S.Wang,X.Cui&Q.Li.2021.“GlobalActiononSDGs:PolicyReviewandOutlookinaPost-PandemicEra.”Sustainability13,6461.Gaspar,V.,D.Amaglobeli,M.Garcia-Escribano,D.Prady,&M.Soto.2019.“FiscalPolicyandDevelopment:Human,Social,andPhysicalInvestmentfortheSDGs.”IMFStaffDiscussionNote.GlobalNetworkAgainstFoodCrises&FoodSecurityInformationNetwork.2022.GlobalReportonFoodCrises.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国际电信联盟].2021.TheITUICTSDGindicators.https://www.itu.int/en/ITU-D/Statistics/Pages/SDGs-ITU-ICT-indicators.aspxMahler,D.G.,N.Yonzan,C.Lakner,R.A.C.Aguilar,&H.Wu,2021.“UpdatedestimatesoftheimpactofCOVID-19onglobalpoverty:Turningthecorneronthepandemicin2021?”WorldBankBlogs.Organis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22.ODALevelsin2021-Preliminarydata.Sachs,J.,C.Kroll,G.Lafortune,G.Fuller,&F.Woelm.2021.SustainableDevelopmentReport2021.UnitedNations[联合国].2021.ProgressTowards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ReportoftheSecretary-General.—2021a.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Report2020.—2021b.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ProgressChart2021.—2021c.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Report2021.—2021d.Financing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Report2021.—2021e.DigitalandSustainableTradeFacilitation:GlobalReport2021.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022.“ReportoftheConferenceofthePartiesonitstwenty-sixthsession,heldinGlasgowfrom31Octoberto13November2021,Addendum,Parttwo:ActiontakenbytheConferenceofthePartiesatitstwenty-sixthsession.”UnitedNationsConferenceonTradeandDevelopment[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21a.DigitalEconomyReport2021.—2021b.TheLeastDevelopedCountriesinthePost-COVIDWorld:Learningfrom50YearsofExperience.—2021c.TradeandDevelopmentReport2021.—2021d,WorldInvestmentReport2021.UnitedNationsDepartmentofEconomicandSocialAffairs[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21.VoluntaryNationalReviewsSynthesisReport.UnitedNationsDevelopmentProgramme[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22.NewThreatstoHumanSecurityintheAnthropocene:DemandingGreaterSolidarity.UnitedNationsIndustrialDevelopmentOrganization[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21.StatisticalIndicatorsofInclusiveandSustainableIndustrializationBiennialProgressReport2021.UnitedNationsChildren'sFund[联合国儿童基金会],WorldHealthOrganization[世界卫生组织],WorldBank[世界银行].2021.Jointchildmalnutritionestimates—levelsandtrends.WorldBank[世界银行],2022a.DebtReport2022:EditionI.---2022b.GlobalEconomicProspects.WorldHealthOrganization[世界卫生组织].2021.WorldHealthStatistics2021:MonitoringHealthfortheSDGs.第二章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新图景(2020年)——大变局下的可持续发展新动能》。参考文献44—2021年:《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疫情冲击下的复苏新曙光》。Friedman,T.L.2020.“OurNewHistoricalDivide:B.C.andA.C.—theWorldBeforeCoronaandtheWorldAfter”.TheNewYorkTimes.March.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Associ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2021a.TheMobileGenderGapReport2021.—2021b,TheStateofMobileInternetConnectivity2021.Gopinath,G.2020.“TheGreatLockdown:WorstEconomicDownturnSincetheGreatDepression.”IMFBlog.Hale,T.,T.Kuramochi,J.Lang,Z.Y.Yeo,S.Smith,R.Black,P.Chalkley,F.Hans,N.Hay,N.Höhne,A.Hsu,&C.Hyslop.2022.NetZeroTracker.EnergyandClimateIntelligenceUnit,Data-DrivenEnviroLab,NewClimateInstitute,OxfordNetZero.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国际能源署].2021.DataCentresandDataTransmissionNetworks.InternationalLabourOrganization[国际劳工组织].2018.WorldEmploymentandSocialOutlook2018:Greeningwithjobs.—2019.Workingonawarmerplanet:Theimpactofheatstressonlabourproductivityanddecentwork.—2021.ILOMonitor:COVID-19andtheworldofwork.Seventhedition.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国际电信联盟].MeasuringDigitalDevelopment:Factsandfigures2021.Lee,K.&M.Greenstone.2021.AirQualityLifeIndex:AnnualUpdate.Masson-Delmotte,V.,P.Zhai,A.Pirani,S.L.Connors,C.Péan,S.Berger,N.Caud,Y.Chen,L.Goldfarb,M.I.Gomis,M.Huang,K.Leitzell,E.Lonnoy,J.B.R.Matthews,T.K.Maycock,T.Waterfield,O.Yelekçi,R.Yu,&B.Zhou.2021.ClimateChange2021:ThePhysicalScienceBasis.ContributionofWorkingGroupItotheSixthAssessmentReportofthe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O’Callaghan,B.J.,&E.Murdock.2021.AreWeBuildingBackBetter?Evidencefrom2020andPathwaystoInclusiveGreenRecoverySpending.Organis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21a.DevelopmentCo-operationReport2021:ShapingaJustDigitalTransformation.—2021b.ClimateFinanceProvidedandMobilisedbyDevelopedCountries:AggregateTrendsUpdatedwith2019Data.Sánchez-Páramo,C.,R.Hill,D.G.Mahler,A.Narayan&N.Yonzan.2021.“COVID-19leavesalegacyofrisingpovertyandwideninginequality.”WorldBankBlogs.UnitedNations.2021.Secretary-General’sjointpressconferencewithExecutiveDirectorofUNEP,IngerAndersen,tolaunchUNEPReportentitled“MakingPeacewithNature:Ascientificblueprinttotackletheclimate,biodiversityandpollutionemergencies.”https://www.un.org/sg/en/content/sg/press-encounter/2021-02-18/secretary-generals-joint-press-conference-executive-director-of-unep-inger-andersen-launch-unep-report-entitled-%E2%80%9Cmaking-peace-nature-scientific-blueprint-tackleUnitedNationsDevelopmentProgramme[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22.NewThreatstoHumanSecurityintheAnthropocene:DemandingGreaterSolidarity.UnitedNationsEnvironmentProgramme[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1.MakingPeaceWithNature:aScientificBlueprinttoTackletheClimate,BiodiversityandPollutionEmergencies.WorldEconomicForum[世界经济论坛].2020.TheFutureofJobsReport.第三章UnitedNations[联合国].2022.WorldEconomicSituationandProspects.第四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银行,2022年:《中国减贫四十年:驱动力量、政策意义和未来借鉴方向》。免责声明本报告引用多家机构和学者的研究成果,不代表本中心认同相关报告、机构和人士的观点。全球发展报告2022年6月www.cik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