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企业碳管理手册(发电行业)VIP专享VIP免费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审定教材
世界银行市场伙伴准备基金赠款项目支持
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企业碳管理手册
(发电行业)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汇编
201910
编制说明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
减排、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内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以
较低社会成本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
创新。稳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享理念的重大举措,对引导相关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绿色低
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我国经
济实现绿色低碳和更高质量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也是一项
杂的系统工程,建设任务艰巨、时间紧迫,但作为主要参与方的重点排
放单位、核查机构、地方主管部门等仍缺乏有关建设和运行经验。为将
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
司按照国务院同意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
积极推动开展能力建设培训活动。为提高能力建设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
性,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推动培训内容的标准化与模块化,受生态环
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委托,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中国碳排放
权交易中心组织编写了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系列教材。
《企业碳管理手册》(以下简称“管理手册”)主要为企业高层
理人员、碳管理相关工作负责人员提供参考,帮助其理解碳市场基本原
理和全国碳市场最新政策形势,理解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总体部署及重点
任务,了解碳市场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和相应的工作要求,了解企业碳排
放数据报送、交易和履约等关键环节的基本策略及工作流程等。管理手
册参考了世界银行、清华大学、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中碳能投
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机构编制的相关报告和资
本系列教材编写时间紧迫,难免有所欠缺,编写组也会密切跟踪
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进展,适时丰富手册内容,望读者批评指正。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审定教材世界银行市场伙伴准备基金赠款项目支持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企业碳管理手册(发电行业)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汇编2019年10月编制说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内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以较低社会成本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稳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重大举措,对引导相关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我国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和更高质量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任务艰巨、时间紧迫,但作为主要参与方的重点排放单位、核查机构、地方主管部门等仍缺乏有关建设和运行经验。为将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按照国务院同意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积极推动开展能力建设培训活动。为提高能力建设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推动培训内容的标准化与模块化,受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委托,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组织编写了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系列教材。《企业碳管理手册》(以下简称“管理手册”)主要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碳管理相关工作负责人员提供参考,帮助其理解碳市场基本原理和全国碳市场最新政策形势,理解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总体部署及重点任务,了解碳市场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和相应的工作要求,了解企业碳排放数据报送、交易和履约等关键环节的基本策略及工作流程等。管理手册参考了世界银行、清华大学、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中碳能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机构编制的相关报告和资料本系列教材编写时间紧迫,难免有所欠缺,编写组也会密切跟踪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进展,适时丰富手册内容,望读者批评指正。目录第一篇碳市场对企业的影响.........................................................................................11.对企业管理机制的影响.........................................................................................11.1.新的管理协调机制要求.................................................................................11.2.新的绩效考核机制要求.................................................................................11.3.新的岗位职能要求.........................................................................................22.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32.1.增加生产成本(或带来额外收益).............................................................32.2.增加或降低管理成本.....................................................................................32.3.影响生产计划与用能结构.............................................................................53.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54.对企业中长期发展的影响.....................................................................................64.1.配额分配对企业的影响.................................................................................64.2.处罚机制对企业的影响.................................................................................74.3.保增长与控排放对企业的影响.....................................................................8第二篇企业碳管理的内容.............................................................................................81.碳排放数据管理.....................................................................................................92.碳资产管理...........................................................................................................103.碳交易管理...........................................................................................................12第三篇企业碳管理实施建议.......................................................................................131.设立碳管理部门...................................................................................................132.研究低碳发展策略...............................................................................................143.碳排放数据管理...................................................................................................164.碳资产管理...........................................................................................................164.1碳配额及履约管理........................................................................................164.2考核体系构建................................................................................................184.3CCER开发....................................................................................................184.4碳资产调配....................................................................................................194.5碳金融创新....................................................................................................204.6海外碳资产....................................................................................................215.碳交易管理...........................................................................................................226.配合核查...............................................................................................................226.1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部门体系....................................................................226.2建立健全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管理体系........................................................247.碳管理信息化.......................................................................................................268.碳管理信息披露...................................................................................................269.碳管理能力建设...................................................................................................27第四篇实施案例...........................................................................................................271.欧盟企业碳管理策略...........................................................................................272.国内企业碳管理实践...........................................................................................312.1华电集团:集团成立碳排放管理处,发布碳排放白皮书和专项规划,开发碳排放信息系统,加强低碳技术研发.....................................................312.2华能集团:成立专业碳资产公司,统筹管理集团企业数据、配额、交易,开发碳排放信息系统.................................................................................322.3华新水泥:成立气候保护部,完善碳管理体系,实现碳资产扭亏为盈,尝试碳金融创新.........................................................................................332.4中国宝武:成立碳减排办公室,探索科学、信息化碳管理模式,积极参与钢铁行业配额分配方法研究.....................................................................342.5中国石化:制定内部管理办法,集团层面、事业部、分子公司分级考核的半集中管理模式.........................................................................................36第五篇企业在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与核查工作中常见的问题...........................371.指南相关问题.......................................................................................................371.1核算边界....................................................................................................371.2核算方法......................................................................................................381.3数据选取......................................................................................................411.4其他核算问题..............................................................................................462.补充数据表相关问题...........................................................................................473.报告相关问题.......................................................................................................484.核查相关问题.......................................................................................................511第一篇碳市场对企业的影响1.对企业管理机制的影响碳排放权交易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控排企业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与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1.新的管理协调机制要求控排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需要进行碳排放数据核算、报送、核查、交易、履约等一系列工作,涉及到环保、节能、生产、计划、燃料、财务、法务等多个部门。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后,如果控排企业采取传统的管理机制,缺少部门联动,将容易导致控排企业管理成本增加、管理效率降低,甚至出现管理混乱等问题,导致履约工作不到位而受到行政处罚、经济惩罚或信用惩罚。因此,为积极落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履约义务,控排企业必须推动碳排放管理工作常态化,建立自己的碳排放管理团队和协调机制,加强碳排放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及管理协调,统筹指导和监督各部门落实相关工作,以规范碳排放管理及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水平。1.2.新的绩效考核机制要求在集团内部考核与控排企业自评中,财务水平是重要的考核指标。随着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及与低碳发展转型,重点行业的碳排放权分2配对控排企业的影响不容忽视,控制碳排放水平是控排企业面临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控排企业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中,在继续强化生产经营方面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碳排放管理目标与指标也将成为控排企业绩效考核机制中的重要内容。如对火电企业而言,传统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包括营业收入、发电量、设备利用小时数、供电煤耗等指标;而在新的绩效考核机制下,还将包括碳排放总量/增速、履约成本、供电/供热碳排放强度等指标。1.3.新的岗位职能要求控排企业完成履约、做到合规,需要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核算碳排放相关数据、统计和管理能源消费量数据、分析和测定能源品种的碳排放因子、配合核查、填报历史排放量和当年排放量、管理配额账户、积极履约、建立合规流程等。在交易环节,还需要准确核算控排企业配额盈缺情况、制定正确的交易策略,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价走势分析、资金预算管理、配额场内场外交易、税务处理等工作,以上工作对控排企业提出了全新的职能要求。控排企业需要重视低碳能力建设,根据员工的教育背景、技能和经历,并结合其工作岗位的职责,对碳排放权管理的内容、重要性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足够的胜任岗位所应具备的碳排放权管理能力。例如,排放量报送部门需要掌握正确的温室气体核算与核查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摸清“碳”家底,同时为配合核查工作做好必要的能力储备。32.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对控排企业而言,加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对其生产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与发展方式三个方面。2.1.增加生产成本(或带来额外收益)根据国际和我国试点碳市场建设经验,配额分配一般都是从初期的免费分配逐渐过渡到拍卖等有偿分配,碳交易政策的实施将增加控排企业的生产成本。未来随着拍卖等有偿分配方式使用范围的扩大,以及配额分配机制的逐渐趋严,控排企业的碳排放履约成本增加,从而将导致其管理和生产成本随之增加。在不考虑通过碳市场抵消机制履约的前提下,企业碳排放成本计算如下所示:企业碳排放成本=(碳排放量-碳配额量)×碳配额价格。若企业年度排放量小于配额量,则企业可以通过配额出售带来额外收益。若企业年度排放量小于配额量,则企业需要通过购买配额完成履约,造成经营成本增加。此外,企业可根据国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企业碳排放管理方案,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企业生产和经营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2.2.增加或降低管理成本碳市场对控排企业管理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交易成本和核查成本三个方面。(1)将影响控排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按照碳交易试点履约规则,4控排企业需要承担的工作至少包括排放量相关数据的监测、统计核算、报送、配合核查机构核查、管理配额账户、配额/国家核证减排量(CCER)买卖和运营、履约、负责控排企业合规流程等。若要主动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还需要引进专业的金融人员来负责制定碳交易策略,进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操作,并对碳资产进行保值增值管理,控制碳资产经营管理风险。因此,从优化管理而言,一方面,控排企业需设专人专岗负责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管理工作,这将在一定程度增加控排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另一方面,专业的管理能够提高控排企业的碳管理水平,确保控排企业在完成履约义务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碳成本、提高碳收益,控制碳风险,对于控排企业是有利且必需的。(2)将影响控排企业交易成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要求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都必须通过指定的交易所完成交易,因此控排企业进行配额和CCER的买卖将产生必要的交易费用,包括开户费、会员费、年费和交易手续费。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初期,各交易所对控排企业的开户费、年费或会员费有减免措施或优惠措施,但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实施推进,年费或会员费将成为控排企业交易成本中的一部分。交易手续费对控排企业交易成本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控排企业从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操作的频率、交易量、交易价格。控排企业需依据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量价走势的准确判断,制定合理的碳交易策略,灵活应用场内交易、场外交易方式,有效降低含交易手续费在内的交易成本。(3)将增加控排企业核查成本:核查成本是指控排企业委托核5查机构开展碳核查,编制碳排放核查报告时支付给核查机构的费用。在国外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中,核查成本以企业承担的模式最为常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初期,碳排放核查成本由地方政府承担,但随着碳交易市场发展的深入,控排企业可能将承担一定核查成本。2.3.影响生产计划与用能结构随着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碳交易政策的实施,高排放行业企业将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碳约束。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将导致控排企业,尤其是能源行业必须为使用碳排放权这一稀缺环境资源而承担相应的费用。反映碳排放成本的价格信号已经基本形成,碳排放成本这一价格信号将成为影响控排企业生产计划、用能结构等决策制定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以发电行业为例,未来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入,企业将根据碳市场进程采取发电量与电价的适应性调节,考虑发电成本,并重点结合自身碳排放配额持有量、履约盈亏量与碳市场价格,制定合理的发电计划。同时,考虑减排成本逐渐上升、减排潜力逐渐缩小,控排企业将逐步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变能源使用结构,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方式,降低企业碳排放。3.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初期将增加控排企业的经营成本,控排企业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将加大对低碳技术的资金投入与创新研究,如火电企业的洁净燃煤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火电企业的运营优化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6术等。能源行业将基于低碳产业发展实际,结合自身战略规划和产业布局,围绕能源发、输、配环节需求,重点开展能源新技术、新产品和装备制造等研发项目的立项实施,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同时,上述技术创新的进程将随着碳配额分配政策趋严和碳配额价格的提高而进一步加快。4.对企业中长期发展的影响4.1.配额分配对企业的影响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于2017年启动,并将在2020年进入深化完善期,开展配额现货交易。国内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将在“十四五”期间全面推广,更多控排企业将被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将通过碳排放履约成本对控排企业产生实质性影响,这也使得碳排放成本成为影响控排企业决策制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配额分配方法主要是历史强度下降法和基准法。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的初期,为确保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顺利启动和顺畅运行,配额分配方法将偏向保守,且有很大的可能会基于实物产出量对配额分配进行适当调整。因此,控排企业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初期配额缺口或盈余不至于过大。然而,参考欧盟及其他区域碳交易体系的经验,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势必逐步向两个方向过渡。一是实现对配额的有偿拍卖,若国家采取有偿拍卖,则会有更多控排企业需付出履约成本。二是向更严格的分配方法过渡。随着分配方法日益严格,越来越多控排企业将7面临履约缺口,需要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购买配额完成履约义务。控排企业购买超排部分的配额费用,取决于配额缺口量及配额价格。综上所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控排企业的影响将更多地取决于国家对配额采取拍卖分配的时间进度和拍卖比例,以及配额分配方法的严格程度和实际的配额价格。4.2.处罚机制对企业的影响结合当前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地方立法或政府规章中提出的遵约机制、处罚机制、国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考核方案以及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可预判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处罚机制将主要有以下两大类。一是采取经济处罚,即对未按要求完成排放数据核算、报告与核查要求和履约义务的控排企业直接处以罚款。二是采取行政约束,主要包括将纳入控排企业信用记录,降低控排企业信用评级;取消财政对控排企业的资助、暂停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核准备案等;考核结果纳入国有企业和负责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进程推进,国家将进一步强化对违反碳排放权交易履约要求的处罚机制,对控排企业合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一,要求控排企业必须做好履约的监督管理,避免因履约不合规而造成经济处罚,影响经营效益;防止行政约束对控排企业发展和控排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带来不利影响;其二,控排企业要确保按要求完成碳排放履约义务,因此在全国碳排放权8交易市场建立后,要求控排企业必须有完善的碳管理管控机制,从机制上控制控排企业出现违约风险。4.3.保增长与控排放对企业的影响控排企业面临的碳约束进一步趋严。特别是部分控排企业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能耗,进一步挖掘碳减排潜力的难度有所加大。因此在保障控排企业发展的前提下,控制碳排放量水平将成为控排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要妥善破解这一挑战,这要求控排企业必须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依靠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来合理配置碳排放权这一环境资源,降低碳减排成本,化解控排企业发展与控制碳排放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研究低碳生产技术,进一步优化用能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从根本上建立起既能保证控排企业正常发展,又能控制碳排放量的低碳用能结构。第二篇企业碳管理的内容企业碳管理水平的优劣将直接决定控排企业在全国碳市场中的表现,并影响控排企业的低碳竞争力。控排企业实施碳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有效应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合规要求;>提高自身碳排放控制和管理能力;9>提升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的能力。企业碳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碳排放数据管理、碳资产管理与碳交易管理,具体框架如下图所示:图1企业碳管理主要框架1.碳排放数据管理碳排放数据管理主要包括整理和汇总碳排放量统计核算的原始数据和证据文件、填报控排企业年度碳排放报告、组织各职能部门配合核查机构完成碳排放核查等。碳排放数据管理的核心是碳排放量统计核算、落实碳排放核查,其管理目标是及时、准确地汇总控排企业碳排放量数据,高效地支撑碳排放核查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数据监测与分析>严格制定并实施年度碳排放监测计划;>用能部门正确记录能源使用与消耗;10>汇总整理各用能部门数据,分析出现异常数据原因;>依据监测数据跟踪全年碳排放量,并预测预警配额盈缺量;>建立监测设备与计量器具台账,做好维护与定期校验工作。(2)数据核算与报告>严格按照相应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的规定与要求,组织和实施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活动;>正确识别排放源与排放边界,建立排放源台账,记录边界变化情况;>建立并保持有效的数据内部校核与质量控制要求,包括对文件清单、原始资料、检测报告等要求;>建立数据缺失处理方案。(3)配合核查>遴选核查机构,安排具体现场访问日期;>协调各部门人员准备核查所需的相关数据资料;>正确回答核查员提出的问题;>对核查报告进行审核并确认。2.碳资产管理碳资产管理的核心是提高配额持有量、控制碳排放量、缩小配额缺口,其管理目标是在确保配额量能够满足履约要求前提下控制履约成本。充分掌握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与碳排放量状况,当碳排放配额不足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保证有足够配额进行履约;当碳排放配额富余时,对碳资产进行合理的经营管理,通过交易或其11他碳金融方式提高收益。碳资产管理主要包括年度碳排放配额的盈缺分析、年度碳排放配额履约、新增设施配额申请(如有)、应对碳交易机制工作年度预算制定、碳排放目标分解与完成情况考核、碳交易政策与市场信息分析研究、碳配额交易申请提出等。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配额申请与履约>监测跟踪数据,核算全年碳排放量,分析配额盈缺量;>准备并提交新增设施配额申请所需材料;>测算履约成本,制定财务预算;>明确履约不合规的相关处罚机制;>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相关规则和交易需求开立碳排放权交易相关账户;>设置登记账户、碳排放权交易相关账户管理权限,对相关账户进行管理;>在国家规定时间内完成交易和履约。(2)碳排放绩效考核>正确设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碳排放绩效考核参数;>基于良好的数据管理体系科学预测年度碳排放量;>通过配额分解科学设定不同部门碳排放目标;>制定严格的碳排放绩效考核机制。(3)CCER管理>明确CCER开发成本、流程与周期;12>明确CCER履约规则、使用条件并密切关注相关政策;>掌握CCER市场动态与价格区间;>挖掘CCER开发潜力,研发CCER方法学。3.碳交易管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的核心是交易资金管理、交易方案审批、碳资产交易操作,其管理目标是在加强监管与风险防控的同时保证交易流程具有一定灵活性。通过提高交易管理水平,可以实现碳资产增值,一方面需要具备较强交易能力的专业人才,以便准确把握碳排放权交易的价格变化趋势,选择较好的买入与卖出时机,有效降低交易风险;另一方面需要更加灵活的交易审批流程和宽松的资金监管机制,保证能够根据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势变化迅速进行交易。主要工作包括:>明确配额(及CCER)交易程序与交易规则;>制定配额(及CCER)卖出与买入交易工作程序;>制定配额(及CCER)场内与场外交易工作程序;>基于企业配额盈缺分析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分析制定交易方案;>制定交易资金审批程序及交易资金计划;>制定交易资金风险防控制度。13第三篇企业碳管理实施建议为积极应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控排企业必须科学统筹,积极有序地开展碳管理的相关工作,相关碳管理实践应包括:构建企业内部的碳管理体系和能力,准确摸查和分析自身碳排放数据,跟踪并影响政府决策和实施细节,积极主动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等几个方面。1.设立碳管理部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后,碳管理将成为企业的常态化工作,这需要建立完善的碳管理体系,这也是控排企业应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重要抓手。首先应做好顶层设计,设立碳排放权管理工作决策机构,负责自身碳排放权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监督考核;设立或明确碳管理部门,负责统筹管理控排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统计核算和碳资产经营,摸清控排企业碳排放水平和碳资产家底,研究制定碳资产经营策略,指导控排企业的碳排放履约、碳排放量控制工作、碳资产开发工作和碳排放权交易工作。碳管理部门作为辅助管理层进行管理决策的支撑机构,能够为管理层及时准确地提供企业碳排放情况的数据信息,提高控排企业的低碳竞争力。碳排放管理部门,主要承担以下职能:(1)制定低碳发展规划:在控排企业管理层的统筹下,编制控排企业的低碳发展规划。(2)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最新动向:跟踪国内外碳排放权14交易市场动向,进行专题研究,保证控排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最新信息及国家政策要求。(3)统筹碳资产开发和购销: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间,在控排企业内部和外部,以及现在和未来之间统筹碳资产的开发和购销。(4)管理碳排放数据:负责控排企业碳排放数据的核算、统计、报告、核查、分析应用等工作。对于配额市场而言,控排企业碳排放和碳资产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全面、准确、及时的了解控排企业的碳排放情况,才能更好的管理碳资产。(5)管理控排企业配额:对于控排企业而言,配额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若为集团,控排企业所属排放源的配额应该统一申请、统一调配、统一核算。碳管理部门应组织测算全年碳排放量及配额盈缺量,预计出现配额缺口时,提前制定资金计划。(6)制定控排企业碳排放权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明确碳排放数据管理、交易及履约管理的工作流程、权限及考核制度;指导各部门依据统一原则开展工作,避免由于理解不到位造成管理偏差。(7)过程监督及考核:对国家政策进行跟踪和准确解读,按月度对各部门常规碳排放权管理工作进行过程监督及工作指导。(8)组织自身碳管理业务人员能力建设和其他相关工作。2.研究低碳发展策略低碳布局是决定控排企业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能否保持竞争力的根本,也关系到控排企业未来能否真正形成低碳发展模15式,这就决定了控排企业需要将低碳发展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中。首先,碳管理领导小组或主管部门应以建立控排企业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为出发点,分析自身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竞争优劣势,结合控排企业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控排企业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领域需要重点发展的相关业务模式,分析控排企业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领域需要着重布局的环节,明确控排企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路径。其次,要加强研究控排企业碳减排潜力的挖掘及减排成本,详细评估和测算不同碳减排途径的减排潜力、成本效益,明确控排企业实施减排的重点或优先领域。再次,要合理评估控排企业低碳技术发展方向和低碳技术储备,做好源头减碳和末端减碳的基础研究。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已经针对碳市场提前布局,涉足了低碳基金、碳交易所等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核心领域。因此,控排企业应在完成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低碳发展规划,并以低碳规划为指导,优化自身的低碳布局。对于控排企业而言,除了从产业布局等方面利用低碳发展的趋势前景整体考虑中长期发展战略外,在短期内也可以在低碳领域开展一些业务创新的尝试,一方面为控排企业积累低碳发展的能力和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控排企业寻找新的收益增长点。综合考虑控排企业现有的业务和机构布局,可探索碳金融、实现减排控排目标的解决方案集成和交易、区域低碳发展试点的园区和各级区划的低碳化开发等。163.碳排放数据管理碳排放水平是控排企业分析配额供给与需求的数据基础。为了详细掌握碳排放的实际情况,控排企业需要建立内部碳排放核算体系,督促做好监测和报告工作,对核查结果进行分析,掌握控排企业总体的碳排放情况。此外,控排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管理还需关注两方面:一是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统计及核算职责。碳排放相关信息及数据的获取不仅局限于统计归口部门,需要明确所涉及部门工作职责中的统计要求和责任,要求其按照统一边界、统一排放源、统一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具体数据,并按照国家对应行业核算指南的要求进行碳排放数据的核算。二是做好数据记录、存档与内部校核工作。由专人负责所有监测数据、报告与文件的归档工作,所有抄表数据做好备份,定期严格存档;做好能源台账、统计局能报以及发票等凭证的保存工作;监测设备定期校验检定,遵循必要的纠错程序,加强监测系统维护以及内部校核。4.碳资产管理4.1碳配额及履约管理履约是指企业必须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跟上年度排放量相等的配额。控排企业须指定专人开展碳配额及履约管理,熟悉所属行业配额分配方法;清楚履约工作流程与时间节点,及时制定履约方案;开展履约成本测算、财务预算;实施履约操作,确保按时履17约,明确履约不合规的相关处罚机制,避免未按时履约带来的违规风险。配额管理人员需确保相关配额准确及时发放到公司账户中,并确保及时履约。若国家配额分配方法学涉及到新增设施,则相关人员需对新增配额部分提交相关材料。新增设施所产生的排放部分,需要各排放单位依据规则进行新增配额申请。为了对新增设施进行有效配置,碳管理部门需要对控排企业的新增设施统一管理,并统一进行配额申请。由于新增设施的配额申请专业性较强,应以碳管理部门为主责方按照如下步骤实施新增配额的申请工作:第一,统计并报告新增设施排放。企业有新增设施时,首先由各职能部门统计新增设施的类型、规模、能源消耗种类等常规信息进行统计,按照对应核算标准核算能源消耗及碳排放数据,并按月在碳管理信息系统上报告新增排放设施的信息和数据。第二,制定新增配额申请材料。待每年年初的碳排放核查启动时,碳管理部门根据碳管理信息系统上关于新增设施的信息,对符合新增配额申请要求添加新增设施配额申请材料,重点关注配额申请材料在技术和合规性方面的符合程度。第三,提交新增配额申请。碳管理部门对新增设施的配额申请材料备案,并提交至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第四,跟踪并分析配额申请结果。待控排企业履约账户中获得新增配额后,碳管理部门在碳管理信息系统中更新相关信息,为后续配额调配及配额交易提供必要支撑。184.2考核体系构建基于控排企业碳排放管控目标,控排企业需采取有效方法对所有应对手段(包括管理方面、技术层面、市场层面等)进行考核,以督促控排企业实现碳排放管控目标。在碳排放绩效管理流程的设计上,控排企业需要着重落实以下内容:第一,建立碳排放绩效考核目标。目标是绩效管理的标的,绩效管理的活动都依赖于目标的落实。碳排放目标的达成需要控排企业各部门(分子企业、各业务板块)共同完成,因此控排企业需要针对不同的参与方建立各自的绩效考核目标,这也是控排企业将碳排放管控目标逐级分解的一项深入实践。第二,确保考核绩效的真实性和公正性。“无意外”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原则,即指上级和下级对绩效考评的结果不会意外。因此,建议各级部门负责人和责任人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好必要的记录,形成碳排放绩效档案,确保年终绩效考核的真实性和公正性。第三,不断优化碳排放目标考核体系。没有绝对完美的绩效管理体系,任何企业的绩效管理都需要不断地完善。所以,建议控排企业在考评结束之后,组织有效的诊断,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碳排放目标考核体系在下一个循环当中发挥更大作用。4.3CCER开发地方碳交易试点启动以来,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19价值逐渐被市场发现,陆续有金融机构、碳资产管理公司、控排企业成为CCER买家,用来抵消配额,或作为金融资产。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深入,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尽管目前CCER体系处于暂停状态,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会择机引入CCER体系作为抵消机制,但具体使用比例不确定,时间不确定,且交易初期很难实行。因此建议控排企业短期内要谨慎储备CCER项目,注意跟踪CCER冲抵配额时的政策要求、种类限制、时段限制、比例限制等。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要尽可能最大限度使用CCER减排量冲抵一部分碳排放量,降低履约成本。碳管理部门需要对CCER项目备案工作统一安排和实施,确保CCER项目统一有序开发。控排企业需尽快制定自愿减排项目备案的工作实施方案,统筹考虑国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项目所在地区、项目类型、减排量大小等因素的影响,筛选一批项目用于在国家生态环境部备案为自愿减排项目。推进项目的审定和核证工作,从而尽快储备CCER碳资产,避免因政策变化而可能产生的碳资产损失。4.4碳资产调配对于大型企业集团,碳管理部门应将企业集团内所有控排主体所属的碳排放配额视为整体。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后,各控排主体的配额将互有盈亏,考虑到整体经济性,碳管理部门应提前在企业集团内部统筹碳配额资产的调配工作。20对于具体的配额调配,碳管理部门应统计汇总企业集团范围所有控排主体当年的既有配额量、新增配额量、实际排放量,并结合当年CCER减排量签发的情况,分析企业集团整体的配额盈亏情况,并最终制定企业集团内部碳资产调配的整体方案。4.5碳金融创新碳金融通过创新金融手段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金融体系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创新机制。碳金融创新增加了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资金,有利于增加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流动性,拓展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边界,引入了各种类型的投资主体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金融创新产品是依托碳配额及项目减排量两种基础碳资产开发出来的各类金融工具。从功能角度主要包括交易工具、投融资工具。(1)交易工具可帮助控排企业和市场参与者有效地管理碳资产,为其提供多样化的交易方式、提高市场流动性、对冲未来价格波动风险。交易工具包括碳远期、碳期货、碳掉期、碳期权,以及碳资产证券化和指数化的碳交易产品。(2)投融资工具可为企业创造配额等碳资产估值和变现的路径,帮助企业拓宽投融资渠道。融资工具包括碳债券、绿色金融债券、碳配额质押贷款、碳配额回购融资、CCER质押贷款、碳资产托管、碳排放权交易法人透支等。投资类工具包括碳基金、碳信托、绿色结构性存款等。21企业可借助上述碳金融工具,利用主管机构发放的碳排放配额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开拓新的节能减排融资渠道。碳排放配额具有商品化和资产化属性,未来控排企业可考虑碳期货、期权等金融产品及衍生品,将减排成本最小化与内部化,并通过金融市场来转移和分散碳价波动风险。但是由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初期应注意识别碳金融类型、操作模式、投资目标市场,严格防控风险。4.6海外碳资产随着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和各国碳减排政策的不断强化,企业在实施海外投资战略时,必须要把碳约束和碳资产开发的因素一并纳入相关投资决策机制,并将国外分支机构碳资产开发与企业参与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战略规划统筹考虑。此外,企业还应当注重把握因碳排放约束给“走出去”战略实施带来的契机。欧盟、新西兰、韩国、美国加州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和正在引入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这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决策已经开始产生影响。控排企业要在这些地区进行投资,就必须考虑到相关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碳排放约束的因素,并提前规划制定相应碳资产管理方案。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碳排放约束的压力陡增,一些相对落后的22产能将面临提前淘汰,但这些设备在相对落后的国家仍然较为先进。此外,中国也有不少先进的技术。企业可以利用国内的淘汰设备和先进技术,在国外进行合理布局和投资,促进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5.碳交易管理碳管理部门应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基于利益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原则对碳资产进行交易,即在控排企业总体配额有盈余的情况下,以高价出售配额获取最大收益;在控排企业总体配额不足的情况下,以最低成本完成履约。对于控排企业而言,严格控制风险是重要前提,应建立相应风险控制机制的前提下开展交易。对于拥有多个控排主体的大型企业而言,碳交易的执行可通过碳管理部门统一到二级市场寻求支持。碳管理部门的统一碳交易操作需要遵循如下两个步骤:一是大型企业需要完成企业内部调配整体方案的交易操作,这一步虽不涉及外部的买家或者卖家,但仍需要明确内部定价以及协调机制;二是基于企业内部碳资产调配方案交易操作后的结果,由碳管理部门派专人负责对接二级市场买家或者卖家,并最终完成企业当年的履约工作。6.配合核查6.1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部门体系重点控排企业配合核查工作,是企业碳管理部门的职责之一。健全的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管理体系是控排企业参与碳市场的重要保23障。控排企业应做到:(1)明确碳排放管理部门,制定专门人员负责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的记录、收集和整理工作,温室气体报送系统的填报等工作。明确企业碳排放管理部门的职责,应全权负责企业碳排放的核算、报告及配合核查;指定监测小组和技术小组的成员,明确成员责任,监督各个环节的工作;负责与核查机构的沟通,对核查工作的配合;组织内部培训以及参与相应的碳交易能力建设等外部培训工作。(2)建立相关规章制度,规定对数据的监测、收集和获取过程,确保数据质量。数据记录、收集与整理,如控排企业需对所有的抄表数据做好备份,每月严格存档,方便备查,由专人对数据进行整理、形成报表,包括每日监测数据汇总表、月报表和年报表等;数据存档管理则应该由专人负责所有监测数据、报告及文件的归档工作。所有文件归档前,均应确保签署完整。文档保存应整齐,并整理成册。数据存档分为电子及书面存档,做好长期保存的准备。保存好能源台账、统计局能报、主管部门能报以及发票等凭证。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的实现则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监测程序的规范性。这些措施主要包括:数据内部校核,监测设备定期校验检定,遵循必要的纠错程序,加强监测系统维护以及内部审计。(3)监测仪器仪表管理: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对监测仪器表定期校准、检定。24(4)数据管理:制定针对数据缺失、生产活动变化以及报告方法变更的应对措施;建立文档管理规范,保存、维护有关二氧化碳核算相关的数据文档和数据记录(纸质和电子版,至少保存10年)。6.2建立健全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管理体系控排企业需要配合核查机构进行如下工作:图2企业配合核查工作流程图(1)核算与填报:尽早收集与排放相关的数据文件,及时填报;记录并保存所填报数据的文件来源,以方便接受核查;填报参照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24个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年度报告需采用与历史报告同样的报告边界;填报阶段遇到问题,及时与主管部门及相关机构联系询问。(2)签订核查协议:控排企业与核查机构联系,按照主管部门要求,需与核查机构签订核查协议(一式三份,企业、核查机构与省级碳排放权交易主管部门各一份);控排企业内部提前协调沟通25好,尽早将核查协议签字盖章,报送一份至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3)准备核查所需材料:控排企业与核查机构确认核查文件清单,提前准备好核查所需文件,如:1)控排企业排放报告及历史核查报告、能源台账、能源审计报告、年产值及新增设施产值产面积(供热、建筑)等信息文件;2)化石燃料及电力消耗数据,包括日报表、月报表、生产台账记录及相应的发票等凭证;3)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校准报告、设备更换维修记录;4)统计局能报、发改委能报;5)燃料的低位发热值、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的监测数据(如有)。为保障及时完成核查工作,应尽快安排现场访问。(4)配合文件评审:提前协调控排企业内部各有关部门(如生产部、财务部等)配合提供全核查所需的文件(纸质、电子版文件);如有涉密材料,不能提供,应提前告知核查机构等。(5)配合现场核查:控排企业相关部门领导应重视核查工作,尽量参与现场首次会议,介绍控排企业整体排放情况;控排企业提前协调好内部各部门(如生产部、财务部等)现场配合,安排好固定排放设施、设备(如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直燃机等)和相关监测装置(如燃气表、电表等)的现场查看以及相关人员的现场访谈,控排企业填报负责人应积极与核查机构充分沟通,共同探讨核算与填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改进的措施。(6)配合完成核查报告编制:核查机构将根据文件评审和现场核查中发现的问题整理出不符合清单或整改意见;控排企业收到不26符合清单后,应尽快补充相关文件或澄清原因,并及时进行核查填报;控排企业完成网上核查填报后,提交并生成最终排放报告后打印,尽快签字盖章,报送至主管部门。(7)配合后续可能的复查:为确保核查机构核查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为配额分配工作提供坚实支撑,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将会定量抽取部分已完成核查工作的控排企业,委托其他核查机构对控排企业进行复查;控排企业应按主管机构要求,协调配合核查机构进行现场访问及对部分重点排放设施的排放情况进行核查。7.碳管理信息化控排企业的碳配额管理、碳排放核算、碳配额交易、年度履约、低碳解决方案和碳信息披露等环节将产生大量的信息及数据流,虽然依托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可以手工实现上述信息的统计及处理,但由于涉及到的信息量大,需要运算的数据量多,控排企业可视需开发或购买碳管理信息系统,从根本上实现碳排放相关数据的高效、准确、最优化处理。控排企业可依据国家温室气体直报制度的要求,配合启动控排企业碳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利用碳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内部碳排放数据库,纳入碳排放数据报送、碳配额管理、碳交易管理、碳资产管理等内容,对内部的碳排放和碳资产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工作,为控排企业实施碳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将碳管理贯穿于控排企业的一体化经营模式中,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8.碳管理信息披露27控排企业做好碳信息披露工作将有助于更好地提升自身绿色形象和品牌价值,满足再融资需要和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开展碳信息披露也将促进控排企业碳管理能力建设,提高碳排放和碳资产的管理能力。确保控排企业能够准确掌握碳排放现状、不同类型碳资产的持有量信息、碳资产价格信息,以及碳资产交易信息等。9.碳管理能力建设碳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需要通过控排企业内部低碳能力建设系统推进岗位人员碳管理业务能力的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的培养,提升碳排放管理岗位相应人员在低碳发展战略、碳排放交易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控排企业需要加快碳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是对于管理层人员,需要对其提供低碳发展的宏观政策的培训,使管理层能够准确的理解国家和地方碳交易机制的政策安排,碳市场发展趋势,从而正确地为碳管理目标作出决策;二是对于直接负责具体工作的员工,需要对其进行碳排放统计核算、碳排放核查、碳配额交易操作、碳交易政策法规等实务工作的业务培训,以及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企业在碳资产管理方面的经验,提高碳管理员工的实操能力。必要时,控排企业可寻求外部专业机构支持,以降低碳市场应对风险。第四篇实施案例1.欧盟企业碳管理策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涵盖的行业包括:发电与供热、炼油厂、炼钢28厂以及铁、铝、金属、水泥、石灰、玻璃、陶瓷、纸浆、造纸、纸板、酸和大宗有机化学品的生产以及商业航空等。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是电力行业,因为该行业需要为超出分配总量上限的排放量付费。对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下的多数控排企业而言,至少在最开始增加了控排企业的运营成本。所有这些控排企业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如何以最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遵守新规定?在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实施初期,尚没有有关排放交易体系履约流程的专业知识,甚至没有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此外,每家控排企业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当时企业碳管理并没有普遍适用的模式,各控排企业主要根据经验和各自的具体情况解决问题。对于集团碳资产管理来说,亦不存在通用的标准模板,在大多数情况下,集团会针对每一处设施设计专门的管理策略。多年来,每家控排企业会根据各自的情况,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碳管理,并且逐渐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策略。例如,对个别控排企业而言,遵守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关键就是减少成本;而对于其他控排企业而言,碳排放权交易却变成了一个新的商业机会。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推出约10年之后,在总量控制与配额交易机制下,控排企业虽然存在多种配额管理模式与策略,但还是可以看出多数大型控排企业有一些共同的重要特征:•二氧化碳排放(或避免排放)的成本变成了生产成本和新投资财务分析的一部分。29•控排企业开始测算碳排放的经济风险,作为确定排放管理最佳途径的依据。•最初,多数控排企业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碳管理,原因是:a)惰性,b)执行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方式(在设施层面)和c)管理高层缺乏相关的知识。每个设施都有管理其碳排放量与配额的方式。•由于碳成本的经济重要性和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本身的复杂性,控排企业开始更多地从战略上和效率方面考虑碳排放,并开始围绕碳管理组织其业务活动。碳管理中一些最重要的活动包括:•管理配额的合规状况,在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中履约产品可能是欧盟配额,或核证减排量等抵消信用额度。•根据生产水平和控排企业的策略采购或出售(交易)配额。根据碳排放潜在风险的规模,和核证减排量带来的成本节约效益,一些控排企业甚至组建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团队,目的是直接投资碳抵消项目。•持续分析碳政策与市场,及其对控排企业业务的影响。碳管理集中化使控排企业加强了对碳资产的控制,从而制定更好的对冲策略。一些控排企业不仅大幅减少了合规成本,而且还将适当的碳管理发展成了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在确定碳策略时,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碳管理职能应该集中到控排企业的哪个部门?在许多情况下,碳被视为其他生产成本,因此许多控排企业将配额管理集中到其交易或采购部门,因为这些部门已30经在为其他产品开展非常类似的活动。这种安排使控排企业不仅可以适当管理其潜在风险,还可以在风险边界之内,从市场机会中获益。这种方式下,控排企业将分析、合规管理和交易职责划归一处,但按照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规定,最终对监管机构的合规和向监管机构提交配额仍以设施层面进行提交工作。结论•首先确定碳排放潜在风险,是设计恰当碳策略的关键。一刀切的解决方案并不存在;每家控排企业受排放交易体系的影响不同。碳排放潜在风险分析的结果,将决定策略的主要目标,以及执行该策略所需要的资源。•最佳碳管理策略可提供最大的运营确定性和更低的合规成本(或更多的碳收入)。•在交易碳配额时,没有人可以准确无误的预测未来碳价格走向。由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受政策影响较大,即使最优秀的分析师也无法保证分析结果完全正确。因此,企业应进行市场分析,创建自己的价格情景。•将碳排放管理活动进行整合时,重要的是明确职责,并确定各业务部门之间的边界。•等到在合规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履约平衡碳排放量,并非恰当的碳管理策略。312.国内企业碳管理实践2.1华电集团:集团成立碳排放管理处,发布碳排放白皮书和专项规划,开发碳排放信息系统,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华电集团总部成立“碳排放管理处”:2014年,率先在集团总部层面成立碳排放管理机构,负责集团公司碳排放及碳交易的统筹协调和归口管理工作。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明确各二级公司和基层排放企业碳排放管理部门及职责,形成自上而下的三级管理体系。集团下属的很多区域公司(如华电山东、华电金山等)委托专业咨询机构,协助开展专业化的碳管理咨询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发布温室气体排放白皮书和“十三五”碳排放专项规划:华电集团发布的十二五温室气体排放白皮书是国内首份公开发布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十三五”期间又编制了碳排放专项规划,紧紧围绕国家提出的“550g/kwh”及集团提出的“2218”的目标要求,分析实施路径并分解至区域公司。推行大规模元素碳实测,夯实碳排放数据基础:提前研判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政策,印发《关于开展入炉煤煤中碳元素检测及分机组上报入炉煤煤质指标的通知》,全范围推广元素碳检测;加强碳排放数据管理,完善碳排放统计监测管理制度,修订《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管理办法》。加快信息化建设:2016年华电集团建立了碳排放在线填报系统,并于2019年建立了集团碳排放管理信息系统,将与燃料生产信息系统32衔接,作为碳排放工作线上管理、技术支撑和交易管理平台,确保碳排放数据和配额履约管理可控在控。此外,借助统一信息平台所有碳排放数据开展研究,实现对碳排放数据的精益管理。近年来,为巩固低碳发展的策略方针,华电集团高度重视并布局低碳技术研发工作,建立了国内首个“碳排放监测研究平台”,开展火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研究工作;推进“碳捕集示范项目”建设及关键技术研究。此外,华电山东公司与中碳能投于2018年开展“全国碳市场对发电企业生产运营模式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科技项目,对火电企业在碳管控的新形势下的生产运营模式进行研究,其科技成果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评为国际领先水平。2.2华能集团:成立专业碳资产公司,统筹管理集团企业数据、配额、交易,开发碳排放信息系统华能集团于2010年7月9日成立华能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华能碳资产”),帮助其完成集团内企业碳资产管理的事宜。该公司是华能集团组建的以碳资产开发、经营、管理为主要任务的专业化平台公司,负责具体执行全集团碳排放管理的相关落地工作,包括制度建设、减排项目开发(CDM和CCER)、并代理管理纳入试点的电厂的碳交易和履约工作。华能碳资产代为管理各个纳入电厂的配额和CCER账户,从数据盘查、到交易、再到最后履约都是由华能碳资产具体来完成的。比如在排放数据方面,在2013年上半年完成了位于试点区域的所有电厂33的碳盘查,2014年底又完成了全集团口径所有火电厂的盘查。根据盘查情况,现有的配额分配方法估算配额情况,提出政策建议。在配额管理和交易层面,华能碳资产也有一套完善的流程制度。首先,在每年年底之前给每一个纳入电厂估算排放情况和配额盈亏情况,从而测算出具一个第二年的资金安排情况,给每个电厂提供预算建议。随后,在每一个季度,提前一个月向华能国际上报每一个试点区域的交易策略,包括市场供求关系、CCER供需情况、市场价格等,根据配额盈亏情况提出下一季度交易策略,由华能国际碳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审议通过后交易策略下发,在审批通过的范围内可以自行操作。第三个环节是华能碳资产内部的决策流程。公司内部的碳交易决策委员会每周审议交易团队报送的周交易策略,审批之后由交易团队按需操作。此外,华能集团开发了“碳排放统计、指标调剂及优化系统”,可以完成集团内部企业与碳排放相关的数据管理、节能监控、排放信息汇总、配额分析、CCER数据分析、决策支持、成本分析、档案管理等功能。2.3华新水泥:成立气候保护部,完善碳管理体系,实现碳资产扭亏为盈,尝试碳金融创新华新水泥在全国10多个省市和海外拥有100余家工厂,水泥年产能突破7000万吨。2014年度碳排放试点履约季,华新水泥付出了较高的成本后,深34刻地意识到了碳排放权管理的重要性,成立气候保护部,全权负责集团子公司碳资产管理工作。通过提升可替代燃料利用率,在推进能效提升工程的同时,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充分发挥了“减排”与“减碳”工作的协同效果。另外,通过加强政策研究等方式,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实施稳健的市场交易策略,通过对配额市场波动进行合理预测,积极进行市场交易。2015年,在持有量不变的情况下,配额盈余出售42.38万吨,在碳排放领域实现了反亏为盈。气候保护部成立后,在集团内部形成了完善的碳排放数据管理机制。每月定期跟踪、收集、汇总、分析各控排企业的排放数据,并根据核算指南的要求进行排放量的计算,对不同企业排放量、排放强度等数据进行横向、纵向对比。以确保一旦发现数据异常或可能存在配额缺口的风险,能够及时做出合理响应。此外,每年在政府核查到来之前,组织上年度碳排放预核查工作,提前发现数据资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顺利通过核查,最大化保证企业利益。此外,在碳金融方面,华新水泥除了签署CCER置换的合作协议外,还于2016年11月与平安保险签署了全国首个碳保险产品的意向认购协议,平安保险将为华新集团旗下位于湖北省的13家分子公司量身定制产品设计方案。2.4中国宝武:成立碳减排办公室,探索科学、信息化碳管理模式,积极参与钢铁行业配额分配方法研究中国宝武2012年12月成立了专门的碳减排办公室,前期委托专35业公司对下属企业2013-2015年排放数据进行了全面盘查,为判断全国碳市场启动后中国宝武配额盈缺提供了较好的数据基础。集团碳减排办公室定期收集下属各企业碳交易及营收情况,积极协调各试点单位开展独立碳资产管理,对下属企业碳资产仓位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碳减排办公室积极参与上海市试点期间钢铁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指南制定标准,较好的建立了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在加强下属企业培训和能力建设、制度建设、技术支持和策略指导等方面,集团碳减排办公室均发挥了重要作用,集团协调下属企业在试点地区采用内部协调、合理使用CCER等,实现了低成本履约,对2013-2018年顺利完成试点期间碳履约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集团下一步加强碳资产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试点期间,原宝钢集团入股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原武钢集团入股了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此举对于中国宝武碳排放权管理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宝武正在为低碳发展转型进行布局,于2017年编制钢铁行业低碳制造技术库和低碳发展路线图,共梳理出135项低碳技术,涵盖6大工业板块,为中国钢铁行业未来的低碳生产技术的发展指明方向。2019年9月,中国宝武和清华大学签署谅解备忘录,以减少钢铁产业链的碳排放为目标,组建联合工作组,以探索实现目标的方法路径。此外,中国宝武还在积极参与政策制定,与中碳能投一起开展适用于中国钢铁企业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研究,并与中国钢铁企业联合会探讨,为中国钢铁行业配额分配方案提供借鉴,获得气候司领36导肯定,树立了低碳转型典范。2.5中国石化:制定内部管理办法,集团层面、事业部、分子公司分级考核的半集中管理模式2014年5月,中国石化印发《中国石化碳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办法规定了各部门职责。其中,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部:公司碳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碳盘查及编制碳盘查报告;组织碳核查,负责公司碳减排指标的分解;负责CDM和CCER项目指导和监督,负责组织国内碳排放交易,负责中国石化“国家登记簿”管理;负责公司碳资产统计。发展计划部:负责一类温室气体工程减排项目的审批;集团/股份财务部:负责公司碳资产相关会计核算;科技部:负责清洁发展机制和国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碳减排技术等科技开发工作;事业部(管理部、专业公司):负责本板块碳盘查,编制板块碳盘查报告;负责二、三类温室气体工程减排项目的审批;负责清洁发展机制和国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开发;负责本板块碳减排指标的分解、落实;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负责本单位碳资产管理。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部定期对事业部(管理部、专业公司)碳资产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事业部(管理部、专业公司)对本板块企业碳资产管理情况进行监管、检查、考核。目前中石化形成了集团公司碳排放月度统计、碳价月度分析、碳交易(周、月、季度)总结制度。中国石化被纳入国内碳交易试点的37企业26家。据不完全统计,中石化下属试点企业仅2013年和2014年两个履约期的累计交易量为389万吨,交易额达1.4亿元。第五篇企业在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与核查工作中常见的问题1.指南相关问题1.1核算边界1)水力发电厂中的厂用电是否按间接排放核算并计入总排放中?首先看水力发电厂综合能耗是否达到10,000吨标准煤,如果不达到则不需要报送;达到10000吨标准煤的标准的,水力发电厂的厂用电如果来源于外购电力则需要按照间接排放计入总排放中;否则不计入总排放中。2)发电行业核算指南中为什么只明确了要报告净购入电量带来的排放,没有明确热力如何计算和报告?发电企业不需要报告购入及输出的热量。3)发电企业中的净购入电量需要用购入量减去输出量吗?发电企业报告的净购入电量即为从电网购入的电量,如果有转供其它企业的,可以扣减;但不能扣除其自发电量。4)发电企业的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范围包括哪些?发电企业的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范围包括: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脱硫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企业净购入使用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5)厂用电量是生产用电(发电附属设备)还是包括附属生产设备及变压损失的综合厂用电?38厂用电量请参考DL/T904-2015中的相关定义。6)发电企业从外面拉煤的火车(内燃机车)消耗的柴油是否计入企业排放量,在核算边界内吗?如不计入,核查报告中是否需要说明?如果拉煤火车属于企业所有,则其消耗柴油的排放应该纳入,如果不归属企业所有,则不纳入;均需要在核查报告中说明。7)热电厂用于供热居民区的热泵房泵站(归热电厂所有)的外购电是否计入企业排放量,在核算边界内吗?如不计入,核查报告中是否需要说明?热电厂用于供热居民区的热泵房泵站(归热电厂所有)的外购电应计入企业排放量,并在核查报告中说明用途,以后年度排放统计时注意边界一致。8)发电行业的核算指南要求核算生产设施排放量,那么食堂、班车等是否纳入企业的排放量中?生产设施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食堂、班车属于这一范围,如果食堂、班车等属于企业所有,则需要纳入企业排放量中;如果不归属企业所有,则不纳入。以上情况均需要在核查报告中进行说明。9)部分热电企业存在掺烧污泥(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情况,此部分排放是否需要核算?如果污泥中有化石燃料,则仅计算化石燃料燃烧的排放,否则不计算排放。10)热电企业采用氧化镁脱硫方法,是不是不用核算过程排放了?氧化镁脱硫不产生CO2,不用核算过程排放。1.2核算方法1)发电企业,核算燃煤燃烧导致的碳排放时,煤炭的元素碳含量是按照什么标准来测量的?39按照核算指南规定,燃烧元素碳含量的具体测量标准应符合GB/T476要求。2)企业在计算燃煤的单位热值含碳量时,燃煤的元素碳含量可以用收到基表示吗?可以,元素碳含量指的是收到基元素碳含量。3)在发电企业中,已知飞灰、炉渣含碳量和原煤灰分的情况下,如何计算炉渣和飞灰的量?依据《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中的要求,炉渣产量和飞灰产量应采用实际称量值,按月记录。如不能获取称量值,可采用《DL/T5142-2002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规程》中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4)发电行业企业若部分燃料无计量(如:焦炉煤气消耗量),在历史数据填报时能否进行理论估算?需给出详细的估算方法,最终结果由核查机构核查后确认。5)发电机组通过抽凝机运行改造向外供热,产生的供热量是否参与供热分摊比计算?需要参与到供热分摊比计算。6)发电企业碳排放可不可以按∑(各个船次的批煤量×批煤含碳量×碳氧化率×44/12)计算?不可以,须按核算指南中的要求核算。7)发电企业供电量是指关口表结算电量,还是指机组发电量扣除综合厂用电量?供电量=发电量-发电厂用电量,对于纯发电企业,供电量=发电量-厂用电量;对于热电联产企业,供电量=发电量-发电厂用电量。8)抽水蓄能企业一般夜间从电网购电抽水蓄能,白天通过水电机组发40电。在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时,是否应只考虑其购电部分的排放量而无需扣减其发电量?电力消费产生的排放使用购入电量进行计算,不扣减其发电量。9)国家未公布西藏电网排放因子,在核查中如何计算西藏企业消耗电力引起的间接排放?西藏自治区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可根据西藏全部电厂碳排放加净调入电量引起的碳排放除以总供电量的方法计算。10)热电联产的供热比如何计算?参考行业标准DL/T904-2015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如果企业没有提供供热比,可按以下方法计算:1)企业提供了供热煤耗/供电煤耗:供热比=(供热煤耗×供热量)/(自备电厂总耗煤量(折标))=(供热煤耗×供热量)/(供热煤耗×供热量+供电煤耗×供电量);2)企业未提供上述参数:供热比=机组向外供出的热量/锅炉总产出的热量≈供热量/(主蒸汽流量主蒸汽焓-锅炉给水流量锅炉给水焓)。11)某公司A,是电厂和电网一体的企业,所辖电厂全部为水电,公司A与另一电网公司B相互独立,互不隶属,公司A从电网公司B购入部分电力以满足枯水期或水电外供不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公司A的排放,是不是只需要计算其外购电在电网公司A内的网损排放即可?从公司A直接购电的控排企业,电力的排放因子如何取值?公司A的排放应包括:公司A外购电(从公司B购入的部分)的输配电损耗产生的排放量及使用六氟化硫设备检修与退役过程产生的六氟化硫的排放。其中,输配电损耗产生的排放量为(网损排放=[购电量(水电厂发电量+外购公司B电量)-售电量(不包括公司A内部用电单位的用电量)]加权排放因子),其中,加权排放因子=外购公司B电量所在区域电网排放因子/(水电厂发电量+外购公司B电量)。从公司A直接购电的控排企业,电力的排放因子使用控排企业所在区域电网排放因子。4112)发电企业没有使用碳酸盐脱硫,而是使用废碱作为脱硫剂,是否计算脱硫产生的碳排放?若脱硫过程确认不产生温室气体,则不需要进行计算。13)纳入核查的排放企业法人下包含一个大型水电站,由于水电外送电,企业净购入电为负值,导致整个企业的排放亦为负值,这种情况下整个企业上报的排放如何考虑?请确认纳入核查排放企业的性质,如果是发电企业,其外输电量不能扣除。14)对于发电企业,备案文件表明为纯发电企业,但根据核查情况反映企业有抽取部分乏汽供热,请问该企业是应该认定为纯发电还是热电联产企业?按备案文件的规定执行,有抽气供热情况的,需要在补充数据表中进行说明,并且后面要填写供热的情况,如供热量、供热煤耗、供热排放强度等。15)热电联产企业,补充数据表填报中需要把只供热的那部分煤耗除去吗?需要。16)矿山企业自己水力发电存在碳排放么?如果存在,那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怎么取值呢?水力发电要计算净购入电力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根据外购电区域电网排放因子计算。1.3数据选取1)发电企业没有根据指南实测参数,如何处理?按以下三种情形处理:a)不存在燃煤混烧。使用下表中对应煤种的单位热值含碳量缺省值数据替代。42煤种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型煤水煤浆煤粉煤矸石焦炭其他焦化产品单位热值含碳量(tC/TJ)27.4926.1827.9725.4125.4133.5633.5633.5627.3029.4229.42b)存在燃煤混烧,并可获得入炉煤中不同煤种消耗量(或比例)和低位发热量。根据报告年份入炉煤中各煤种所占热量比例,以及上表中对应煤种的单位热值含碳量缺省值数据,计算得出混烧煤种的平均单位热值含碳量。具体公式为:jjjCCCC=其中,αj为入炉煤j所占热量比例;CCj为入炉煤j的单位热值含碳量缺省值,具体数值见表1j为入炉煤种,如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型煤、焦炭、煤矸石、水煤浆等入炉煤中各煤种所占热量比例确定方法如下:测量入炉煤(不同煤种)的消耗量以及低位发热量,则不同煤种所占热量比例αj的计算公式如下:,,,,jjjjjjFCNCVFCNCV=入炉煤入炉煤入炉煤入炉煤其中,FC入炉煤,j为入炉煤j的年消耗量NCV入炉煤,j为入炉煤j的年加权平均低位发热量,要求每天至少测量一次j为入炉煤煤种c)存在燃煤混烧,但无法获得入炉煤中不同煤种消耗量(或比例)和低位43发热量。根据报告年份入厂煤中各煤种所占热量比例,以及上表中对应煤种的单位热值含碳量缺省值数据,计算得出混烧煤种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具体公式为:jjjCCCC=其中,αj为入厂煤j所占热量比例;CCj为入厂煤j的单位热值含碳量缺省值,,具体数值见表1j为入厂煤种,如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型煤、焦炭、煤矸石、水煤浆等入厂煤中各煤种所占热量比例的确定方法如下:测量每批次入厂煤(不同煤种)的消耗量以及低位发热量,则不同煤种所占热量比例αj的计算公式如下:,,,,厂厂厂厂=jjjjjjFCNCVFCNCV入煤入煤入煤入煤其中,FC入厂煤,j为入炉煤j的年消耗量NCV入厂煤,j为入炉煤j的年加权平均低位发热量,要求每天至少测量一次j为入炉煤煤种以上三种情形,无论按哪种情形获得单位热值含碳量数据,须保持每个报告年份计算方法的一致性。2)发电企业实测单位热值含碳量时,其元素碳含量和低位发热量是以每月缩分样品测量获得,还是每日测量每月加权平均获得?是两个都可以,还是优先使用每日测量每月加权平均值?如果热值和元素含碳量都是每日测量,可以优先使用日测量值;若无每日测量值,应使用每月缩分样品分别测量元素碳含量和低位发热量获得发电企业的单位热值含碳量。443)发电行业核算方法中元素碳含量的基准问题(收到基、空气干燥基或干燥基?)元素碳含量(C煤)以及低位发热量(NCV煤)应该使用什么基准,是收到基、空气干燥基、还是干燥基或者其他基?耗煤量都是收到基,但《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测量出的元素碳含量本身就是空气干燥基。以收到基进行计算。4)电力企业贫煤、煤泥等煤炭品种在平台给出的缺省热值含碳量中未包含,企业也没有检测,该如何处理?贫煤的单位热值含碳量按照一般烟煤选择;煤泥的单位热值含碳量按照其他洗煤选择。5)热电联产企业,在燃煤低位热值的测量采用国际212工业分析法测定。因未按照指南采用《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不能用于计算碳排放。应如何取值?应采用GB/T213-2008《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进行计算。6)某发电公司利用某焦化公司液化天然气(LNG)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驰放气掺烧发电。根据焦化公司提供的《2015年度驰放气分析报表》,驰放气低位热值为10791kJ/km3,因《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中无驰放气单位热值含碳量、燃烧碳氧化率的缺省值,因此,企业在初始排放报告编写过程中,驰放气燃烧排放参照焦炉煤气单位热值含碳量13.58tC/TJ、燃烧碳氧化率99.0%。但核查机构认为,发电公司所使用的驰放气与焦炉煤气在气体成分上不同,不能简单参照焦炉煤气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应如何计算?可根据燃料供应商提供的天然气的组分(摩尔组分或者体积组分)来计算天然气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具体计算方法应遵循GB/11062-1998《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的相关规定。碳氧化率采用99.0%。7)部分发电企业没有实测燃煤热值,或实测方法不符合发电指南中的要45求,例如垃圾焚烧电厂掺烧燃煤,没有实测燃煤热值的,核算时如何确定煤的热值?对于这些非自备电厂的发电企业,可否使用自备电厂补充数据表中给出的各煤种的热值缺省值。使用自备电厂的燃料热值的缺省值。8)发电企业燃料采用的是钢铁行业的高炉煤气、转炉煤气,那么燃料的低位热值和低位热值含碳量采用发电行业中其他煤气缺省值还是采用钢铁行业的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缺省值?参考钢铁行业的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缺省值。9)燃煤火电厂中炉渣和飞灰产量如用《DL/T5142-2002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规程》中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估算公式中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时的实际耗煤量如何理解?锅炉未满负荷运行时,此值如何取?计算月度的炉渣量和飞灰量时,如果《DL/T5142-2002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规程》中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公式中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时的实际耗煤量为月度实际耗煤量。10)国家发改委网站上发布的《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中碳酸镁的碳排放因子为0.552,国标中则是0.522,而根据碳酸镁的分子式计算排放因子为44÷84≈0.5238,那么在实际核算过程中,到底采用哪一个?选用国标中的数据0.522。11)兰炭尾气发电核算报告与核查问题突出,排放因子选取困难。陕北富产兰炭,兰炭又称半焦,生产兰炭的同时富产煤焦油和兰炭尾气,其物理化学性质和焦炭有本质的差异,此类兰炭生产企业存在涉及循环产业多、计量检测基础薄弱等现实问题,如兰炭尾气发电核算中采用指南推荐的焦炭和焦炉煤气排放因子会带来200%的排放量误差,请问兰炭和兰炭尾气的排放因子如何选取?46企业可检测兰炭的低位发热值,参考低位发热值相近燃料品种的单位热值含碳量。12)水煤浆电厂,直接买水煤浆,水煤浆热值有化验,请问单位热值含碳量怎么取值?该公司直接买水煤浆,制作水煤浆煤的种类和比例等都不受控,不确定。请参考自备电厂补充数据表中“其他洗煤”单位热值含碳量缺省值在填报历史排放数据时,若企业无实测数据可使用“其他洗煤”单位热值含碳量缺省值;在填报年度数时需据根据指南要求使用实测数据。13)燃煤电厂中烟煤的排放因子如何选取?碳市场问答平台专家意见烟煤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取值26.18tC/TJ,而陕西大多数电厂未进行元素碳含量分析,部分电厂实测元素碳含量约30tC/TJ,但实测监测频次达不到指南要求;按照指南缺省值碳氧化率98%,但部分实测企业达到99.6%以上,频次也达不到指南要求。对于此种情况,该如何选取烟煤的排放因子?对于监测频次未满足指南要求的,按照缺省值进行选择。14)煤矸石自备电厂,按发电行业,煤矸石发热量5.82GJ/t,单位热值含碳量27.3tC/TJ,那么碳氧化率取多少呢,按煤炭98%?碳氧化率缺省热值取98%。15)自备电厂补充数据表给出了煤矸石缺省热值,但是没有单位热值含碳量及碳氧化率缺省热值。如果企业使用煤矸石缺省热值,单位热值含碳量及碳氧化率缺省热值怎么选取?煤矸石的发热量5.82GJ/t,单位热值含碳量缺省值为27.30tC/TJ,碳氧化率缺省热值为98%。1.4其他核算问题1)在全国碳交易的碳排放核算中,计算购入的电力产生的排放时采用的区域电网平均供电排放因子与电量边际排放因子(EFOM)、容量边际排放因子47(EFBM),组合排放因子(EFCM)的区别与联系?计算购入的电力产生的排放时采用的区域电网平均供电排放因子需采用主管部门最新公布的排放因子,具体网址请见(http://www.ccchina.org.cn/archiver/ccchinacn/UpFile/Files/Default/20140923163205362312.pdf)该排放因子是电网的平均排放因子,即区域内所有电厂排放总量除以总电量,与电量边际排放因子(EFOM)、容量边际排放+因子(EFBM),组合排放因子(EFCM)不同。2.补充数据表相关问题1)发电行业补充数据表中,机组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包括哪些?对于机组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如果是燃煤发电机组,只包括煤炭燃烧和辅助燃油/燃气的排放;如果是燃气发电机组,只包括天然气燃烧的排放。两种类型机组均不包括移动源、食堂等其他消耗化石燃料产生的排放。2)计算纯供热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否考虑脱硫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供热企业的核算要参考《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需要核算脱硫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3)发电行业补充数据表中要求分机组上报生产数据,什么情况下可以多个机组合并报数?在产出相同(都为纯发电或者都为热电联产)、机组压力参数、装机容量等级相同的情况下,燃料消耗量、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供电量或者供热量中有任意一项无法分机组计量的,可合并报数。4)发电行业补充数据表中,如果外购电量无法分机组,应如何填报?如果外购电量无法分机组,可按机组数目平分。5)填写补充数据表时,热电联产企业无法将供热量、供热比拆分到单个机组,且每个机组压力参数、装机容量不一致,应如何填报?能否合并填报?48热电联产企业,当供热量、供热比无法拆分到单个机组时,可以将机组合并填报。6)发电行业补充数据表中,机组辅助燃气量无法分机组,应按机组数量均分还是按照机组发电量比例分配?按机组发电量比例分摊。7)关于发电企业补充数据表“机组1供电二氧化碳排放量/供电量”计算,公式中的“机组1供电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否就等于机组1供电量排放因子?公式中的“供电量”是否就是机组1的供电量?机组1供电二氧化碳排放量=补充数据表中第6项“机组1二氧化碳排放量”;公式中的“供电量”是机组1的供电量。8)灰渣产量用《DL/T5142-2002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规程》中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其中涉及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时的实际耗煤量(t/h),热电厂机组全年未满功率运行,此参数如何获取和如何理解?在其他含碳输出物(包括炉渣、粉尘、污泥量)量未统计计量,含碳量也未测量时,可将它们含碳输出物的量及含碳量均计为零,并在报告中明确。9)《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规定测量元素碳含量的标准适用GB/T476-2008《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但目前不少企业还用到另外两个标准:GB/T30733-2014《煤中碳氢氮的测定-仪器法》和DL/T568-2013《燃料元素的快速分析方法》。请问核算过程中使用哪一个标准?上述三个标准的测定结果均可采用。3.报告相关问题1)燃气电厂定义能否更为明确?陕西有23家燃气电厂目前既是纳入碳交易的控排企业,其中很多又开发自愿减排项目,符合《关于进一步规范报送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拟纳入名单的通知》中发电量6000kW以上的要求,却不符合57号文附件3和《电力行业配额分配方法指南》(讨论稿)中对燃气电厂的49隐含要求(燃气轮机机组B级、E级、F级),能否对燃气电厂的定义更为明确一些?对于发电企业,燃气电厂指的就是燃烧天然气发电的企业。对于符合《关于进一步规范报送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拟纳入名单的通知》中发电量6000kW以上的要求的自备电厂,需要报送相关排放相关数据。2)主营产品信息表中的产量是发电量、供电量还是上网电量?指的是供电量。3)补充数据表要求发电企业填报供电量,考虑到供电量为企业内部考核电表读数计算获得,无法进行交叉核对,而上网电量可以采用企业财务结算数据和凭证进行核查,准确性和真实性较高,且供电量与上网电量通常差值很小,一般在千分之几。那么,补充数据表中的供电量一栏可否填写上网电量数据?部分企业对于不同类型的机组,上网电量可能没有拆分。因此建议企业仍按照补充数据表要求填写“供电量”数据。4)关于发电企业补充数据表填报:发电企业中存在锅炉、汽轮机,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5台锅炉同时给2台汽轮机(汽轮机功率、效率均不相同)供汽,如何填报单台机组的燃料消耗量?需要按企业发电机组的数量进行填报,比如有5台锅炉对应2台发电机组,则把每台发电机组对应的锅炉的燃料消耗量进行加总。如果2台发电机组对应锅炉的燃料消耗量没有单独统计,则参考报送平台之前的问题“国家57号文下发的发电行业补充数据表中要求分机组上报生产数据,什么情况下可以多个机组合并报数?”的答案看能否合并填报;如果机组压力参数和装机容量不同,则根据发电量分摊燃料消耗量。5)燃气电厂补充数据表填报问题:燃气电厂需要根据机组类型进行分类,即分B级,E级,F级。这个分类原理是什么?企业是否只需要在这三种中选择即可?50燃气轮机B级,E级,F级一般按照燃气机组进口温度划分;对于燃气电厂,企业可在上述三类中选择符合电厂实际情况的机组类型,如果有特殊情况(如无法将燃气机组归入上述三种类型),企业应予以具体说明。6)发电行业补充数据表的冷却方式,是指汽轮发电机组的冷却方式,还是循环水的冷却方式?冷却方式是指循环水的冷却方式。7)合并填报时,运行小时数与负荷率填报处理方式。填写加权平均值8)部分自备电厂除由汽轮机供热之外,还存在由锅炉向外直供蒸汽。供热量、供热比无法使用DL/T904-2015计算问题在DL/T904-2015中,供热量=直接供热量+间接供热量。其中直接供热量“是指由汽轮机直接或经减温减压后向热用户提供热量的供热方式”,间接供热量“是指通过热网加热器等设备加热介质后间接向用户提供热量的供热方式”,所以该供热量计算公式不适用于不经汽轮机直接由锅炉向外供汽的自备电厂。建议计算供热量时包含锅炉直供热量,也就是供热量=锅炉直供供热量+汽轮机直接供热量+汽轮机间接供热量,供热比=(锅炉直供供热量+汽轮机组向外供出的热量)/锅炉总产出的热量。9)环保型热电联供企业燃料以燃煤为主要燃料同时燃烧生物质与垃圾,供热比计算时是否需要剔除垃圾与生物质的贡献问题。该类型企业在计算供热比时不需要剔除垃圾与生物质的贡献。10)某发电企业在报告2018年度企业排放报告及补充数据表排放时,对于燃煤低位发热值部分月份采用缺省值,部分月份采用实测值。51核查过程中如果受核查该年度对于监测参数(例如低位发热值)如果监测频次不满足核算和报告指南的要求,尽管存在个别或部分月份的实测值,但仍应按要求采用指南或补充数据表要求的缺省值。11)热电联产的定义能否更为明确?关于热电联产的认定,以国家或地方主管部门批复文件为准。批复文件中明确为热电联产机组的,按热电联产机组计算,否则按照纯发电机组计算。但对于认定为纯发电机组但有供热的情况,需要在补充数据表中填写供热信息,如供热量、供热能耗、供热排放强度等。4.核查相关问题1)燃煤火力发电企业入炉报表数据,与实际数据若有细微差距,例如:企业为总体平衡对入炉报表数据进行了修正,是否能采纳?应以实际入炉煤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其它数据源与此数据有细微差距应作出合理的解释。2)某发电企业的化石原料供应商提供了相关化石燃料的排放因子数据检测值,且检测频次满足指南要求,能否采纳?可以采用化石原料供应商提供的,且满足指南相关要求的排放因子数据的检测值。3)个别小型热电企业无法提供入炉煤低位发热量数值,可否用进厂煤发热量代替入炉煤发热量?可以,但需严格按照GB/T213-2008《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测定低位发热值。4)个别热电联产企业出口总的供热量没有统计,企业在补充数据表中填报的供热量采用客户端的蒸汽使用量汇总数据(表计装在客户端),即填报的供热量没有考虑管损。在核查时是否可以接受企业按经验推算的管损系数?52关于热电企业供热量的计量,请参考DL/T904-2015《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的方法执行。5)部分热电企业电力出厂前不进行计量,以电力局认定的上网电量作为企业的供电量,以用户购热数据作为企业的供热量,是否可行?供电量不是上网电量,指企业发电量-发电厂用电量。对于供热量计量,请参考DL/T904-2015《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的方法执行。6)热电企业冬季供暖高峰期有热水炉运行,热水炉的燃煤碳排放量算不算入企业总的排放量?热水供热锅炉排放量计入全厂排放量,对应消耗化石燃料消耗量填入企业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只填报发电机组对应的排放量,纯供暖锅炉的排放不纳入此部分填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