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摘要
本篇报告主要回答三个问题:1)三大电池新技术未来的竞争力如何判断?2)新电池技术会带来怎么样的产业链变化?3)技术变革期的投资
思路如何?核心结论为:短期TOPCon与P型IBC具有优势,中期TOPCon、HJT、IBC或将共存,长期预计将往TBC&HBC转型;新技术变化下
较看好设备、电池组件、银浆&银粉。
1、三大电池新技术未来的竞争力如何判断——效率与成本的平衡
✓缘起:21年PERC量产平均效率23.1%逼近其理论极限24.5%。N型硅片在少子寿命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效率极限更高。
✓技术原理:光伏电池核心结构为PN结和电极,效率损失主要分为光学和电学损失,HJT&TOPCon降低电学损失,IBC降低光学损失。
✓效率:IBC(叠加)> TOPCon(双面)>HJT
TOPCon:实现了无需开孔的钝化接触,未来可升级POLO结构,双面TOPCon理论极限可达28.7%
HJT:晶体硅/非晶硅异质结形成PN结,在晶体硅与非晶硅之间镀制有本征非晶硅钝化膜,理论极限可达28.5%
IBC:电极放在背面减少光照遮挡损失,并且使用隧穿氧化层做电子传输,未来可叠加TOPCon或HJT技术,叠加后效率上限可达29.1%
✓成本:IBC(P型)> TOPCon(单面)>HJT
分路线:TOPCon靠降银耗、薄片化;HJT靠低温银浆国产化、降银耗、薄片化、设备降本;IBC靠掩膜工艺优化、薄片化、设备降本
敏感性分析:效率、良率、CTM每提升1pct,分别可降本14、1、3分,硅片减薄10μ,降本4分,预计23年新电池技术经济性将全面超越PERC
✓量产:TOPCon(单面)>IBC(P型)> HJT
TOPCon:已有29GW在产,22年规划超40GW,龙头量产平均效率24.5%
HJT:已有5GW在产,22年规划超9GW,龙头量产平均效率24.5%
IBC:已有0.2GW在产,22年规划超8.5GW,龙头量产平均效率24%
✓结论:短期N型TOPCon与P型IBC或为较具性价比选择,中期各路线共存(HJT提效潜力大,其他两种成本低),长期或将向TBC&HBC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