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市场数据(人民币) 市场优化平均市盈率 18.90 国金基础化工指数 2559 沪深 300 指数 3998 上证指数 3207 深证成指 11502 中小板综指 12164 相关报告 1.《防疫优化,建议继续关注复苏与新材料方向-【国金化工】行业研究...》,2022.12.3 2.《供销社报告二:农资环节呈现整合趋势-供销社专题报告二》,2022.11.28 3.《央行降准,周期龙头迎来布局时点-【 国 金 化 工 】 行 业 研 究 周 报 》,2022.11.27 4.《子行业轮动加快,建议关有边际变化的方向-【国金化工】行业研究...》,2022.11.20 5.《需求继续扰动市场,板块中线布局时点已至-【国金化工】行业研究...》,2022.11.13 陈屹 分析师 SAC 执业编号:S1130521050001 chenyi3@gjzq.com.cn 王明辉 分析师 SAC 执业编号:S1130521080003 wangmh@gjzq.com.cn 杨翼荥 分析师 SAC 执业编号:S1130520090002 yangyiying@gjzq.com.cn 储能发展潜力巨大,上游材料需求快速提升 行业观点 新型储能需求持续提升,带动上游材料行业快速成长。储能行业具有持续的成长动力,而其中新型储能占比不断提升,2021 年电化学储能占比提升至11.8%,预测我国新型储能市场未来 5 年将获得高速发展,复合增速将在50%以上,将带动上游储能电池材料获得快速发展。根据储能行业的发展特点,目前形成了以磷酸铁锂电池储能为主要路线,钠电池快速优化形成部分替代,多种电池路线补充的发展格局。 磷酸铁锂电池:电化学储能主力军,现阶段最为成熟路线,跟随行业获得快速成长。磷酸铁锂电池循环性能极好,具有安全性与稳定性,性价比优势突出。产业链发展相对成熟,行业产能扩充充足,未来伴随新产能投放,还将有进一步降本空间,是现阶段和未来都具有发展潜力的主要路线。目前行业内有规划的产能将达到 800 万吨以上,有落地可行性的产能也将达到 460 万吨以上,伴随未来竞争逐步激烈,具有产业链优势的企业将有成本优势,有望获得相对较好盈利空间,建议关注全产业链化工企业,比如磷化工企业。 钠离子电池:来源广泛,更好的降本空间,有望获得加速发展。钠离子电池成本相对较低(BOM 成本 0.3 元/Wh,约为锂价正常情况下锂电池的70%)、工作温区宽、安全性能好;但其理论循环性能与能量密度均弱于锂电池。原理类似于锂离子电池,具有一定的产业化基础,电解液、薄膜、集流体可沿用锂电体系,其中集流体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