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碳中和系列报告之二:低碳时代的绿色保险产品-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VIP专享VIP免费

保险碳中和系列报告之二
低碳时代的绿色保险产品
Insurance carbon neutralization series report II
Green insurance products in low carbon era
Carbon neutralization
Low carbon era
insurtech
technology
environmentprotection
执行摘要
01
为了积极应对因碳排放引发的气候变化等问题,经济向绿色低碳
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绿色经济高速发展将是全球经济中
长期的必然趋势。在我国,积极落实“双碳目标”被视为推进我国经
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起点。在该趋势进程之下,保险可被作为以市场
为导向的碳排放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为我国碳排放重点治
理领域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 , 以更低的社会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地
全面绿色转型。
数智赋能保险护航,共同推进双碳目标数字基础设施与解决方案
已被视为脱碳的关键驱动要素,一系列数字通信技术(例如传感器
5G、人工智能等)正在改变社会经济中能源的使用与消耗方式。借助于
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在碳源侧可实现能源优化和技术改造并促进减排,
在碳汇侧通过碳汇精准计量及规划提升碳吸收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以
产业实践积累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保险机构研发创新绿色保险产
品奠定了基础,商业保险与其他金融风险转移机制可作为产业绿色转型
适应计划的一部分。此外,从海外实践来看,通过积极地多方合作及数
字技术的应用,能够高效触达大量潜在客户,提升绿色保险在风险高度
暴露和脆弱社区的覆盖。
解构双碳重点领域,多类险种数智护航在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
让保险公司具备开发 UBI、PAYD 等产品的可能性,以多种模式鼓励用
户的绿色行为;在农业领域,指数保险产品因结算过程客观和透明
索赔过程更加简化,并且通过伙伴关系的参与,有助于指数保险扩展
到更广泛的风险类别,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在绿色建筑领域,
为绿色建筑行业相关建筑物、产品、装备、工作人员的职业责任等提
供风险保障。值得关注的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及经济绿色转型带来
的独特挑战,保险公司须考虑调整原有传统工具来识别、监测和管理
风险,而借助于新兴技术提升承保解决方案风险定价的精准性与可扩
展性是一种可选路径。
保险绿色伙伴行动,协同提升保障广度保险公司需要积极建立伙
伴关系,将金融部门以外的利益攸关方联系起来,分享过程经验(包括
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最佳做法),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一般而
,采用新技术必然伴随着系统性变革,任何新的解决办法都必须考
虑各个主体之间相互依存的复杂性,保险公司需要与多方合作共同研
究气候风险,通过积极构建和维系与公共部门、企业部门、学术机构、
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的沟通平台,可更好地了解客户并为其提供最佳风
险解决方案。
绿色可持续性发展已迅速成为保险业的语言与文化,以及重要的
最佳业务实践的一部分,当然绿色转型为保险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管
理挑战。为了与保险行业的最佳风险管理传统保持一致,具有前瞻性
的保险公司已积极跟踪与布局绿色保险和重点风险管理计划作为回应,
让保险消费者能够最大限度地管理好自身风险,并助力其把握住绿色
经济的发展机遇。
保险碳中和系列报告之二低碳时代的绿色保险产品InsurancecarbonneutralizationseriesreportIIGreeninsuranceproductsinlowcarboneraCarbonneutralizationLowcarbonerainsurtechtechnologyenvironmentprotection执行摘要01为了积极应对因碳排放引发的气候变化等问题,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绿色经济高速发展将是全球经济中长期的必然趋势。在我国,积极落实“双碳目标”被视为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起点。在该趋势进程之下,保险可被作为以市场为导向的碳排放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为我国碳排放重点治理领域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更低的社会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地全面绿色转型。数智赋能保险护航,共同推进双碳目标。数字基础设施与解决方案已被视为脱碳的关键驱动要素,一系列数字通信技术(例如传感器、5G、人工智能等)正在改变社会经济中能源的使用与消耗方式。借助于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在碳源侧可实现能源优化和技术改造并促进减排,在碳汇侧通过碳汇精准计量及规划提升碳吸收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以产业实践积累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保险机构研发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奠定了基础,商业保险与其他金融风险转移机制可作为产业绿色转型适应计划的一部分。此外,从海外实践来看,通过积极地多方合作及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高效触达大量潜在客户,提升绿色保险在风险高度暴露和脆弱社区的覆盖。解构双碳重点领域,多类险种数智护航。在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让保险公司具备开发UBI、PAYD等产品的可能性,以多种模式鼓励用户的绿色行为;在农业领域,指数保险产品因结算过程客观和透明,索赔过程更加简化,并且通过伙伴关系的参与,有助于指数保险扩展到更广泛的风险类别,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在绿色建筑领域,为绿色建筑行业相关建筑物、产品、装备、工作人员的职业责任等提供风险保障。值得关注的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及经济绿色转型带来的独特挑战,保险公司须考虑调整原有传统工具来识别、监测和管理风险,而借助于新兴技术提升承保解决方案风险定价的精准性与可扩展性是一种可选路径。保险绿色伙伴行动,协同提升保障广度。保险公司需要积极建立伙伴关系,将金融部门以外的利益攸关方联系起来,分享过程经验(包括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最佳做法),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一般而言,采用新技术必然伴随着系统性变革,任何新的解决办法都必须考虑各个主体之间相互依存的复杂性,保险公司需要与多方合作共同研究气候风险,通过积极构建和维系与公共部门、企业部门、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的沟通平台,可更好地了解客户并为其提供最佳风险解决方案。绿色可持续性发展已迅速成为保险业的语言与文化,以及重要的最佳业务实践的一部分,当然绿色转型为保险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管理挑战。为了与保险行业的最佳风险管理传统保持一致,具有前瞻性的保险公司已积极跟踪与布局绿色保险和重点风险管理计划作为回应,让保险消费者能够最大限度地管理好自身风险,并助力其把握住绿色经济的发展机遇。报告目录CONTENTS执行摘要01报告目录03数智赋能保险护航,共同推进双碳目标高碳行业数智化助力达成双碳目标绿色保险数智化护航高碳行业转型050810保险绿色伙伴行动,协同提升保障广度37绿色建筑保险价值链伙伴48新能源汽车险价值链伙伴整车制造商电池制造商网约车平台38天气指数保险价值链伙伴地方政府气象局农业、能源等行业专家气象科技公司再保险公司40解构双碳重点领域,多类险种数智护航11新能源汽车保险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进程新能源汽车保险的价值新能源汽车险现状、机遇及挑战12气候保险气象灾害对中国的影响保险应对气象灾害的价值气候保险产品现状、机遇及挑战22绿色建筑保险绿色建筑行业进程绿色建筑保险的价值绿色建筑保险现状、机遇及挑战特别专题:绿色寿险经营理念探讨投资端支持碳中和产品端支持碳中和3531010203CONTENTS图表目录图表01.全球碳排放形势图表02.2020年中国碳排放结构(按行业划分)图表03.主要国家的碳达峰和碳中和进程图表04.中国道路运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图表05.世界主要车企新能源战略规划图表06.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图表07.2011-2019年中国机动车承保数量及增长率图表08.2011-2020年全国车险保费收入变化情况图表09.新能源汽车专属条款(试行)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条款的增减变动图表10.1970-2019天气相关灾害和关联经济损失图表11.天气相关风险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促进因素图表12.气候变化适应和灾害风险管理办法图表13.2019年各类发电新增装机结构占比图表14.中国巨灾保险试点布局图表15.拥有新能源背景的车企在保险业的布局图表16.保险公司的动力电池保险布局图表17.保险公司绿色伙伴雷达I图表18.保险公司绿色伙伴雷达Ⅱ图表19.保险公司绿色伙伴雷达Ⅲ04080912131417182123232526293940414447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设定明显更短,[1]但我国对全球变暖的承诺却不断深化,[2]鉴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是以资源密集型和碳密集型为主,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保持一致存在着挑战。不仅需要在有限时间内破解低碳能源技术、规模应用数字智能技术降本增效,更需要碳交易市场、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等市场机制设计,以金融手段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高效利用资源等经济活动,推动产业端与消费端实现绿色低碳平稳转型。数智赋能保险护航,共同推进双碳目标1CHAPTERONE各国和各地区碳达峰时间数据来自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2021,July2021,欧盟为71年(1979-2050),美国为43年(2007-2050),日本为42年(2008-2050),而中国只设定了30年(2030-2060)2009年11月,中国政府首次宣布了一个数字目标:2020年实现单位GDP的CO2排放量(CO2排放量/GDP)较2005年减少40-45%。2015年,宣布了《巴黎协定》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①2030年前后实现碳达峰,并尽最大努力早日实现;②2030年,实现单位GDP的CO2排放量较2005年减少60-65%;③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④将森林储备较2005年增加约45亿立方米。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9月22日提出“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2月,由联合国等主办的气候雄心峰会视频讲话中,习主席还提高了2030年碳达峰以外的其他目标:①到2030年,中国单位GDP的CO2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②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③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④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1][2]06CHAPTERONEGlobalcarbonemissionsituation图表01.全球碳排放形势东亚与太平洋地区74.17%7.22%15,986中国总计日本南亚86.93%7.48%2,988印度总计巴基斯坦欧洲与中亚地区29.33%11.50%6,110俄罗斯总计德国中东与北非地区21.84%19.12%3,214伊朗总计沙特阿拉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57.61%11.67%859南非总计尼日利亚数据来源:全球大气排放和研究数据库(EDGAR),世界银行,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绘制柱状图选取各地区碳排放量位列第一和第二的国家进行绘制,柱状图单位高度一致,不同柱状图间具有可比性全球地理区划参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中国的数据包括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07注:1、2、3、北美88.81%10.17%5,751美国总计加拿大拉丁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28.15%27.75%1,723墨西哥总计巴西高碳行业数智化助力达成双碳目标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碳中和”路径的设定取决于该国碳排放的来源及结构,而对碳排放来源结构的治理及转型涉及一个国家能源结构的改变,不仅需要从气候政策角度去引导与规划,更涉及一个国家的能源结构及经济发展政策。全球视角来看,温室气体排放量主要来源于能源供给部门(发电、供热等),以及能源消费部门(建筑、交运、工业等),因此各国制定的碳中和路径更多聚焦于:(1)能源方面: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降低煤电等化石能源的生产与供给;(2)(3)其他方面:减少工业、农业碳排放,以及优化或降低间接排放行业(例如:金融产品从生产到配送至个人消费者所涉的碳足迹等),发展碳捕获、碳储存,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等。不同的是,由于世界各国存在碳排放及能源结构的差异,因此减排路径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第一,从碳排放来源结构来看,我国电力行业(主要为发电环节)碳排放占比最高(43.83%),且工业碳排放占比(40.36%)显著高于美日欧及全球平均水平,因此电力和工业脱碳任务最为迫切。而美国、欧盟交运部门碳08CHAPTERONE数据来源:CEAD数据库,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绘制电力工业地面交通住宅航空43.83%0.49%40.36%7.67%7.66%图表02.2020年中国碳排放结构(按行业划分)交运方面: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09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97019751875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0202020252030203520402045205020552060注:1、上图选取2019年碳排放总量排名前6的国家2、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中国的数据包括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数据来源:全球大气排放和研究数据库(EDGAR),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绘制碳排放总量(百万吨二氧化碳)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德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中国30年美国43年俄罗斯尚未公布碳中和目标印度尚未达峰日本37年德国55年排放占比较高,因此高度重视交运部门电气化(电动汽车)以及清洁燃料的发展。第二,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根据2018年Wind数据,中国煤炭消费占比高达69%,其次为石油(20%)、水电(8%)和天然气(7%),风电以及光伏等优质能源消费占比仅4%。从供给层面优化能源结构也是我国碳中和的长期核心目标,光伏及风能发电行业的长期增长性十分可观。而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占比最高,煤炭消费较低(美国14%,欧洲13%),因此更积极推进终端需求的电气化。从碳中和时间跨度来看,相比美欧,我国实现“碳中和”时间紧难度大,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或是我国提速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已经达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50-70年过渡期;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的30%左右,超过美国、欧盟、日本的总和,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30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从国际能源研究组织各类工作报告中,对于能源数智化有效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优化能源供给及传输等有了实证支持,我们认为大力发展数字产从碳中和时间跨度来看,相比美欧,我国实现“碳中和”时间紧难度大,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或是我国提速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图表03.主要国家的碳达峰和碳中和进程10CHAPTERONE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认为保险公司可以采用数字化运营来提高绿色保险的运营效率、增强客户体验,是实现绿色商业实践的关键基础。业化、产业数字化(例如: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是我国突破能源发展不可能三角(能源安全、能源排放、能源成本)的一个重要外部影响因子。绿色保险数智化护航高碳行业转型全社会数智化转型对绿色保险[3]发挥更广泛的社会经济价值十分有利,数智化的社会是保险机构获取更为广泛风险信息的基础条件。在此前提之下,保险机构有望实现精准风险定价、设计出创新风险转移产品或服务、更为充分且积极地应对“双碳目标”过渡期间的各类风险。此外,在数智技术及环境技术的赋能之下,保险业能够更好进行业务实践、制定ESG投资战略和积极管理自身的碳足迹,并具备能力支持全社会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这其中,科技创新赋能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十分凸显。近年来我国绿色保险的发展成果初步显现,但与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保障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需要在产品供给、保障覆盖广度与深度,风险数据积累、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仍需持续发力。其中制定重点行业风险评估标准和风控服务规范,对进一步强化保险业气候和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十分重要。此外,为了更多地运用保险市场机制进行风险管理,初期可通过“政府+银行+保险”多方模式协同推进,一方面能够引导保险机构开发专属产品,开展差异化定价,另一方面也能引导企业投保,确保风险敞口得以合理保障。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认为保险公司可以采用数字化运营来提高绿色保险的运营效率、增强客户体验,是实现绿色商业实践的关键起点。举例而言,从海外现有实践来看,一般农村和沿河、沿海地区是极端天气损失高频区,保险覆盖尚不充分,该地域居民保险意识较低、对价格敏感,且更容易因灾害损失而负债或返贫,已有实践证明小额保险领域的技术和数字创新能够为更多弱势群体获得基础性保障。这其中包括,使用无人机、传感器、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等等,在分销、承保、核保及理赔的应用能够一定程度提升绿色保险的获得感及幸福感,值得业内重点关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寻找新的产品或模式实现差异化竞争是保险行业热点话题,开发和提供与潜在的气候变化相应的可持续性/绿色保险新产品可能是答案。对于能源数智化有效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优化能源供给及传输等有了实证支持,我们认为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例如: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是我国突破能源发展不可能三角(能源安全、能源排放、能源成本)的一个重要外部影响因子。绿色保险是在适应绿色发展过程中,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而提出的保险解决方案。广义的绿色保险还包括保险资金的绿色运用。从保险公司的负债端来看,与支持环境改善相关的绿色保险业务主要包括气候保险等业务,以及支持低碳转型的各类产品和服务,包括向非化石能源、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绿色基建等领域的企业和项目提供的责任保险、保证保险等。[3]气候变化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解决这些挑战需要一段时期的准备和积累。与此同时,这为保险公司提供了巨大的机会来思考和采取不同的行动,以满足新市场客户的需求,这些客户正在寻找新的产品、服务和体验。与第一章所述碳排放情况对应,在具体险种发展上,除环责险外,新能源汽车保险、天气指数保险和绿色建筑保险三类创新产品有望在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构建绿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市场化风险管理作用,未来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本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这三类绿色保险产品的现状、机遇及挑战,并将于第三章进一步探索保险公司在碳影响力模型下,发展这三类保险产品时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解构双碳重点领域,多类险种数智护航2CHAPTERTWO12CHAPTERTWO新能源汽车保险运输业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5%,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运输业开始向低碳交通系统转变,例如:公共交通建设、绿色交通应用及共享车生态兴起等。尽管如此,全球运输部门仍有超70%的碳排放量来自道路车辆。目前,交通领域的碳中和主要是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以此减少碳排放。随着新能源汽车保险专属服务条款的出台。新能源汽车保险将接踵而至,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1.新能源汽车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与发电相比,交通运输大多处于脱碳成本曲线的“高成本”范围内,相对于其他主要经济区域,交通在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所占的份额较低(仅占9%),但考虑到我国中产阶级人口快速增长,道路运输需求也将持续上涨。据高盛预估,截至2060年,中国总公路车数可能是现在的三倍,[4]新能源汽车在道路运输总车数中的渗透率到2030年将达到20%,经过10年的快速增长,预计2040年渗透率接近70%,2060年接近100%。由此可见,在双碳政策之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进一步迎来发展机遇。政策方面,中央2011201320152017201920212023202520272029203120322035203720392041204320452047204920512053205520572059100%90%80%70%60%50%40%30%20%10%0%高盛“Carbonomics:ChinaNetZero:Thecleantechrevolution”报告[4]数据来源:高盛“Carbonomics:ChinaNetZero:Thecleantechrevolution”报告,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绘制图表4.中国道路运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图表04.中国道路运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进程13和地方政府在支持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建设方面持续出台政策,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新能源汽车用车便利性;同时,完善新能源汽车的车辆购置税等减税降费政策,降低购车成本,鼓励公共交通、私家车使用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供给端方面,动力电池产量的增加和价格的降低、新能源汽车车型的多样化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都助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需求端方面,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的不断提高也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2.经济与政策双轮驱动,各大车企坚定转型信心纵观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其发展主要依靠经济发展与政策驱动两大因素:经济转型加速:疫情后新兴产业盈利和资本开支双高增,传统行业内部新旧概念领域的资本开支分化趋势也在加强。我国宏观经济动能见顶回落,基本面韧性仍在,企业盈利修复进入中后期阶段。其中,高景气聚焦在新兴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绘制图表05.世界主要车企新能源战略规划BrandStrategySpecificplanning品牌战略具体规划大众2017年9月启动"RoadmapE"2018年9月发布"ElcctricforAll"2019年11月发布“未来投资规划”2018年9月首发MEB平台,至2020年,年销售电动车15万辆;预计2025年将有1000万辆电动车基于MEB平台2020-2024年电动化投资比列从30%提升到40%,约330亿欧元;2029年,电动汽车销售量2600万辆未来五年将投入1500亿元研发资金,推出30余款全新智能新能源产品,2025年实现年销365万辆。其中,极氪科技65万辆,吉利汽车集团300万辆。根据规划,到2025年,吉利汽车集团新能源销量将达到90万辆,占比30%。加上极氪品牌,吉利新能源整体销量占比将超过40%。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目标年销量将突破6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到20万辆宣告北汽集团迈进全面新能源化2.0时代,到2025年实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争取达到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全国第一、全球前三通过推出30款全新产品达到2020年产销200万台的目标,于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汽车专用平台的打造,2025年开始全面停止销售传统意义的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的电气化,计划推出多种形态的纯电动车21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12款最晚至2030年全部车型阵容将实现电动化,预计到2025年,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三大品牌旗下在华近全部车型都将实现电动化2022年前,梅赛德斯和smart品牌发布的50款新能源汽车,其中包括10款以上的纯电动车,实现全面自动化。到2025年电动汽车产量站全球销量15%-25%2016年7月发布“新四化”战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创领2020战略”2021年10月发布“智能吉利2025”战略2017年11月发布“引领2025战略”2017年10月发布“香格里拉计划”通用戴姆勒吉利长安上汽集团北汽新能源14产业、出口制造业和上游资源品行业。其中新能源汽车便是“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源于政策驱动:“十四五”规划注重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围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消费经济三大方向,助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021年8月4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2021版行业征求意见稿)》,面向全行业公开征求意见。2021年12月14日,《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正式下发。在此之前,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求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2021年上半年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再次强调加码支持产业结构变迁倾向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低碳绿色产业。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在专属保险产品保障下蓬勃发展,打造更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财险公司在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指导之下,也将开启新的赛道,在综改后车险保费下降的局面之下,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受经济转型与政策驱动两大因素影响,世界主要车企自2015年起相继发布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各企业计划于2020年左右发展出系列配套车型并完成相关基础设施。图表6.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图表06.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轻量化设计企业级/车网级信息系统轻量化材料虚拟工厂实体工厂混合动力动力电池动力系统驱动电机传动系统机电耦合技术车辆关键技术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系统氢基础设施动力系统与整车集成电子电气整车集成基础支撑信息交互轻量化正极材料驱动电机智能充电负极材料电机控制器充电安全电解液变/减速器电能互动隔膜云平台大数据动力电池电驱动总成电驱动总成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来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绘制CHAPTERTWO15平台建设;2025-2030则年被视为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向成熟的窗口期,多个车企作出全面车型自动化,甚至停止燃油车生产的战略规划。3.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扩大产品价值网络覆盖面新能源汽车除了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外,智能化是其发展的另一重要特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将智能网联汽车、云平台大数据等技术纳入了新能源汽车行业9大技术发展方向。相比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除了意味着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出现,也扩大了新能源汽车的价值网络覆盖面。新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呈现技术维度丰富化、主体多样化、形式复杂化的态势。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变革及其为车险行业带来的影响将对现有的保险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保险企业,特别是新兴的互联网保险企业应该积极建立完备的先发战略优势,从多个角度深度变革,包括保险产品开发和服务思路,从多方面进行全业务链条布局:市场研判:对于宏观市场进行重大政策追踪,对区域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有量规模追踪与预测。对客户进行画像、需求偏好与用车特征。以及网约车平台规模与车辆特征的收集和使用。产品精算:风险因子输出方面,应积极与车企、电池厂商等开展合作,形成保险产品精算的数据基础;费率定价建模方面,建立包括行驶里程、剩余电量SOC、充电行为等多因素在内的产品定价模型;核保方面,行驶里程等车辆动态因素将会对车辆的残值评估产生巨大的影响;产品创新方面,通过数字化技术积极获取用户的反馈并且对产品进行及时改进与创新,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承保管理:利用数字化技术识别高风险车辆,确定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多维度把握车辆风险级别。事故理赔:开展反欺诈、零整比类经济属性研究,通过大数据积累掌握动力电池的更换规律和情形研究。防灾减损:建立车辆/电池预警和监控服务体系;基于车联网及时提供救援服务。1.新能源汽车保险现状与传统汽车保险类似,新能源汽车的险种可分为三类:车损险、三者险、车上人员险。在全球范围,部分针对新能源汽车设计的保险类型又可分为:1)UBI车险,按照里程计算保费,天然具备绿色保险特征。UBI车险大多将行驶里新能源汽车保险的价值新能源汽车险现状、机遇及挑战16程纳入保费厘定的考虑,而行驶里程影响排放量;2)根据汽车排放量计算保费抵减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给予保费优惠;3)对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充电、漏电等情况进行特殊划分。目前,欧洲地区的保险公司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设计了一系列保险产品。例如,英国LV=财险公司提供的新能源车险覆盖动力电池系统损失保障、OTA车辆系统升级服务、合作充电服务、充电设施损失保障等。并通过各类服务提升客户黏性,如通过App快速提供充电桩位置信息,修理期间的费用补偿(如更换儿童座椅),临时租赁服务等。与新能源车的上下游及服务建立联系,形成新能源车险生态。意大利UBI保险公司UnipolSai主营UBI车险,该公司通过赠送UBI设备给车主(约50欧元)的方式,迅速占领了意大利UBI保险市场。车主若接受赠送安装UBI设备,会享受八五折保费优惠。承保第二年财险公司会根据设备记录的驾驶行为数据调整保费。安装设备的成本也能在第二年的智能定价中得到弥补,这让UnipolSai获得非常不错的利润率。Paydrive使用Smartcar的里程验证API来确定全国特斯拉车主所行驶的里程数。除每月基本费用外,Paydrive的保单持有人每行驶一英里便需支付少量费用。因此,车主的月保费取决于他们实际使用汽车的数量。得益于Smartcar的技术,该计划不需要任何售后硬件配件,特斯拉车主在Paydrive应用中点击几下,即可共享其车辆的里程表读数。除验证客户的里程表读数外,Paydrive还使用Smartcar位置API定期检查每辆车的位置。根据保单持有人最常开车的道路类型,Paydrive可以调整价格以反映相应的事故风险。2新能源汽车保险的发展机遇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为新能源汽车保险发展带来机会。新能源汽车市场自2009年在国内起步,受益于政策影响,2014年开始迎来快速发展,中汽协数据显示,在2014-2021年的8年间,新能源汽车销量从7.5万辆增长到352.1万辆,有45倍之多。此外,据中汽协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相关数据,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有望达到600万辆。广阔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为保险的保障和服务带来更多机会。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变过程中,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利润结构将被削弱,但保险服务依然占据可观的利润空间。德勤分析结果显示,约占传统燃油车利润结构60%的售后服务(人工和零部件)等环节将会受售后模式改变、单车服务成本降低的影响而被大幅削弱;而约占利润结构35%的金融、保险等衍生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利润来源将向智能科技和终端服务迁移。新能源汽车保险有望获得发展空间。CHAPTERTWO17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0%2%4%6%8%10%12%14%16%00.5131.52.52数据来源:银保监会,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绘制务基本保持不变,充电、电池及车内生态服务等创新衍生服务将增加更多利润来源,这意味着保险等金融产品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中依然占据稳定、可观的利润空间。同时,与其他创新衍生服务的结合可能成为保险行业新的发展契机,新能源汽车险将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发挥作用。3.新能源汽车保险的发展挑战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车险行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新能源汽车保险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多种挑战,主要体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政府补贴下降: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总体呈下降趋势,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使得消费者转向购买承保机制更为复杂的车辆。例如,购买“车电分离”的车辆下,消费者只需购买新能源汽车底盘,并从第三方那里租赁电池。但这种双方所有权机制可能会使索赔流程复杂化,这为保险公司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能源汽车的基础数据待完善:更重要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09年起步,2014开始快速发展,导致新能源车大规模投入使用的时间机动车承保数量(亿辆次)同比增长(%)图表07.2011-2019年中国机动车承保数量及增长率18不长,对保险公司来说,电池数据乃至新能源汽车基础数据、理赔数据等都缺乏足够的历史积累,这将为新能源汽车保险精算定价带来挑战。电池是新能源车的核心运营环节,电池的使用寿命、安全管控等数据情况直接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保险产品开发,从而带来与传统燃油车保险差异较大且更为复杂的定价逻辑。首先,新能源汽车中电池的能量密度和质量迅速提高,意味着后期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残值容易迅速下降。而目前行业内部没有普遍通用的折旧公式,从而影响保费定价和索赔成本。其次,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问题需要关注,尤其是磷酸铁锂(LFP)电池的安全性。虽然锂离子电池整体上为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料汽车之间的过渡打下了稳固的基础,但世界各地都发生过诸多由磷酸铁锂电池引起的受伤、死亡和全损事故。新能源车险的成本管控待明晰:新能源汽车发展也受到赔付成本管控和车后市场管控的影响。一方面,基于电池的复杂性,新能源汽车保险面临事故责任认定和赔付成本管控难度大的挑战。电池系统缺陷、电池材料或设计缺陷、电池使用不当、电路老化、控制系统故障等多图表08.2011-2020年全国车险保费收入变化情况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0%2%4%6%8%10%12%14%16%18%20%数据来源:银保监会,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绘制车辆保险收入(亿元)同比增长(%)CHAPTERTWO19种因素都可能导致新能源汽车事故,事故责任认定技术含量更高;同时,不同于传统燃油车维修,在维修工时、零部件价格方面,保险公司尚未形成标准化成本库,处于相对弱势谈判地位,赔付成本管控难度大。另一方面是二手车市场的滞后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迭代降低了消费者购买二手新能源车的积极性。潜在消费者表达的最大担忧之一是电池更快的失效,意味着昂贵的更换费用。再加上购买新的新能源汽车有很多明显的好处(比如装饰的升级),导致了大多数消费者选择购买新车,这会直接影响到新能源车险的持续承保,进而带来成本管控的压力。20虽然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车身结构、动力系统、维修保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且核心的“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作为替代燃油车发动机系统而诞生的动力系统,具有区别于传统燃油车的电池热失控、起火燃烧等特有风险。但是,在传统燃油车条款下,保险公司不愿承保新能源汽车的“三电”。一方面,“三电”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风险来源;另一方面,据汽车之家数据,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中,“三电”成本约占整车成本的50%,一旦“三电”损坏,保险公司将承担高额的赔偿费用。在新能源车承保中,保险公司议价权较小且容易发生道德风险,故而保险公司倾向于在承保时剔除动力电池损坏的保险责任。此外,新能源汽车“按补贴前价格投保,按补贴后价格赔付”,出现保费高而赔付低的局面。中国银保信《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分析报告》指出,新能源车单均保费高出传统燃油车21%。如此,无法保障消费者权益,也不利于新能源车险市场的持续发展。2021年12月14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在专属条款下,待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示范条款费率切换后,所有新保和续保的新能源汽车,只能统一适用《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承保,上述传统燃油车保险不适用问题将得到解决。专属条款明确将“三电”系统及新能源车电力相关的起火燃烧、电网故障、充电桩等纳入保险保障范围,同时明确免赔责任,有望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保险的健康发展。具体而言,在保险责任方面,专属条款将车辆本身及“三电”系统共同纳入承保范围,并在汽车损失保险、第三者责任保险、车上人员责任保险三个险种中均明确“起火燃烧”属于保险保障范畴。在使用状态方面,专属明确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状态包括“行驶、停放、充电及作业”,同时明确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不包括在营业场所被维修养护期间、被营业单位拖带或被吊装等施救期间”。在责任免除方面,专属增加“电池衰减”和“电网故障”(针对“电网故障”新设了附加险)的针对性责任免除。在附加险方面,专属新设三个附加险产品,扩充新能源汽车的保险产品场景。这三个附加险分别为附加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附加自用充电桩损失保险、附加自用充电桩责任保险。这些新增附加险重点在于解决新能源汽车配套的电网、充电桩等问题。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车并无发动机,附加险中删除了针对发动机的进水损坏除外特约条款。在折旧率方面,专属条款将9座以下客车的折旧率分为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与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两档,且对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按照价格进一步细分。条款根据不同车辆特性对折旧率分档分级,让新能源汽车残值更有保障,且有助于更合理的保险产品定价。总体来看,专属条款将有效推动新能源车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力,加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保险公司在新能源车险发展过程中,要把握好专属条款出台的机遇期,做好新能源车险在定价逻辑、风险数据和成本管控方面的工作,将新能源车险发展为新的业务增长点。专题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已然到来CHAPTERTWO21Special图表09.新能源汽车专属条款(试行)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条款的增减变动内容方向条款位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机动车商业保险示范条款(2020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2021版)试行保险责任使用状态第六条、第二十条、第三十一条第六条、第二十条、第三十一条释义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造成被保险机动车直接损失发生意外事故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含起火燃烧)造成被保险新能源汽车下列设备的直接损失(1)车身;(2)电池及储能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其他控制系统;(3)其他所有出厂时的设备。发生意外事故(含起火燃烧)使用包括行驶、停放、充电及作业【新增】责任免除附加险折旧率第十一条(二)自然磨损、朽蚀、腐蚀、故障、本身质量缺陷9座以下客车(月折旧系数):家庭自用/非营业0.60%1、附加绝对免赔率特约条款2、附加车轮单独损失险3、附加新增加设备损失险4、附加车身划痕损失险5、附加修理期间费用补偿险6、附加发动机进水损坏除外特约条款7、附加车上货物责任险8、附加精神损害抚慰金责任险9、附加法定节假日限额翻倍险10、附加医保外医疗费用责任险11、附加机动车增值服务特约条款(二)自然磨损、电池衰减、朽蚀、腐蚀、故障、本身质量缺陷(七)充电期间因外部电网故障导致被保险新能源汽车的损失【新增】【保留前述除6外的附加险(11的“机动车”改为“新能源汽车”)并新增附加险如下】1、附加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2、附加自用充电桩损失保险3、附加自用充电桩责任保险9座以下客车(月折旧系数):家庭自用/非营业纯电动新能源汽车0-10万元0.82%10-20万元0.77%20-30万元0.72%30万元以上0.68%家庭自用/非营业插电式混合动力与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0.63%数据来源: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绘制不包括在营业场所被维修养护期间、被营业单位拖带或被吊装等施救期间【新增】气候保险气象灾害会导致碳汇减少并间接增加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领域。在应对气象灾害问题上,中国已通过节能减排等多种方式减缓气候变化,但中国仍需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以更好应对气候风险。在众多方式中,保险是增强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有效手段。气象灾害会导致碳汇减少并间接增加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领域。自然灾害发生时,陆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使得森林、农田、灌丛等核心碳汇资源流失。与此同时,固定在植物体内或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将重新排放到大气中,从而间接增加碳排放。《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6]的研究就证实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尤其是森林的固碳潜力。研究表明,在中国碳排放量最大的2001-2010年期间,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固碳2.01亿吨,相当于7.37亿吨二氧化碳,抵消了同期中国化石燃料碳排放量的14.1%;其中,森林生态系统贡献了约80%的固碳量。[7]在应对气象灾害问题上,中国已通过节能减排等多种方式减缓气候变化,但除此外,中国还需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以更好应对气候风险。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气候适应和减缓能够形成互补,两者结合则能大大降低气候变化的各种风险。目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并未明确区分气候减缓和气候适应,在财政支出中亦需进一步推动专项资金的支持。据财政部财政收支数据,气候适应相关的财政投入长期分散于如科学技术、卫生健康、农林水、节能环保等支出门类之下。在公共资金和预期保障仍需完善的背景下,中国有效且活跃的气候适应产品与服务投资市场尚未建立,气候适应能力亟待加强。在气候风险的诸多应对方式中,保险能够有效增强农业、能源、交通等易受灾行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在中国,保险业正在逐步试点推行一系列创新型的气候保险产品和服务,以期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同时平抑和分散极端天气变化带来的气候风险。从全球范围看,近年来气象灾害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均呈不断上升趋势。除气候条件的自然变化外,人为气候变化和世界人口增加、经济增长、城市化等社会经济变化带22[5]本章所述气候保险包括天气保险和巨灾保险,其中天气保险主要关注天气指数保险引自2018年《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以专辑形式发表的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的系列论文[5][6][7]气象灾害对中国的影响CHAPTERTWO《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于1914年创立,是世界上被引最多的综合性、跨学科连续出版物之一,5年影响因子为10.62。360150100500270180900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19天气相关灾害数量(左轴)天气相关灾害经济损失,10亿美元(右轴)23数据来源:瑞再研究院,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绘制数据来源:瑞再研究院,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绘制=天气相关风险图表10.1970-2019年天气相关灾害数量和关联经济损失气候危害人为气候变化适应和缓减政策自然变化人口增长现代化经济发展脆弱性敞口社会经济变化图表11.天气相关风险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促进因素来的风险敞口扩大是气象灾害损失上升的主要动因。据瑞再sigma报告,天气相关风险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分别为灾害、受灾害影响的人口和资产以及易受灾程度,而上述因素又与人类活动、人口增加、经济增长、城市化等变化有着密切联系。人为气候变化方面,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使得全球变暖,进一步促使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上升;社会经济变化方面,人口增加、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使得生命和财产受气象灾害影响的严重程度上升。灾害发生频率上升,叠加受灾严重程度上升,最终使得气候风险总体呈扩大趋势。中国是世界上受气候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8]中国的气象灾害呈现出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群发性突出、连锁反应显著、灾情重等特点。具体而言,气候变化导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业、能源、交通等领域,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农业领域:中国是农业大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耕地总量排世界第四。中国耕地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东部和南部地区,但同时这些地区受气象灾害影响较大。农业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行业之一,气象灾害带来的降水和温度改变,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能源领域:气候变化会影响能源供给和需求情况,气象灾害将增加能源消耗,使得用能需求普遍提高。此外,可再生能源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都会因灾害影响而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影响基于这些能源的产业运作。交通领域:气象灾害会为交通运输带来风险,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脆弱的地区。人体健康:柳叶刀报告指出,中国人的死亡有三分之一与环境相关,其中高温、热浪对健康的影响逐年加剧。气象灾害带来的气候环境剧烈变化增加了疾病突发和传播的概率,使人体健康面临风险。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特别报告,气候变化适应和灾害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有6类,分别为减少暴露度、减少脆弱性、提高对风险变化的应变能力、风险转移和分担、防御响应和恢复以及转型。除转型属于系统内部变化外,其他5类方法均可通过保险实现。具体来看,保险一方面能够发挥事前风险防范作用,通过事前风险监测、预警等举措让人们提前做好灾害防范(减少暴露度、减少脆弱性),同时基于既往风险管理经验不断优化灾害风险预测模型(提高对风险变化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保险能够在事后提供损失补偿(风险转移和分担),帮助灾后重建(防御、响应和恢复)。24引自中国国家气象局[8]保险应对气象灾害的价值CHAPTERTWO251.天气指数保险1)农业领域的天气指数保险天气指数保险在中国主要应用于农业领域,且以试点形式进行推广。农业领域的天气保险由于高风险性、空间的分散性、时间的季节性、定损的复杂性,在推广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当前多以天气指数保险的形式进行推广。天气指数保险将一种或多种气候条件(如高温、降水等)对投保标的的损害程度指数化,每个指数都对应投保标的的损益情况,当气候灾害达到一定水平时,投保人就可以获得相应标准的赔偿。我国天气指数保险试点工作自2007年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在上海首次试点开始,2007-2013年处于试点初期阶段,发展较为缓慢,2014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地区纷纷推出天气指数保险试点。截至目前,中国已经相继推出了近50种天气指数保险产品,主要承保对农业影响最大的降水和气温两类天气风险,保险产品涉及的领域也随着农业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由种植业扩展至养殖业、畜牧业等更多领域。试点地区涉及约20个省份,其中浙江先后推出了近10种天气指数保险,是目前试点最多的省份。农业领域的天气指数保险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天气指数保险是以需求为参考,需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以玉米天气指数保险为例,日照、降水和土壤质量等因素都必数据来源: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特别报告,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绘制方法减少暴露度减少脆弱性风险转移和分担防御、响应和恢复转型提高对风险变化的应变能力气候保险产品现状、机遇及挑战图表12.气候变化适应和灾害风险管理办法须综合设计,还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设计不同的产品,甚至可能针对不同的种植方,制定一套单独的方案,并进行精准定价。2)能源领域的天气指数保险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最终目的是大幅减少人类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抑制全球变暖趋势。从各国实践看,低碳到零碳能源的实现,一是依靠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总量;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其中,转型的关键是能源系统的转型,尤其是电力系统转型。从我国2019年各类发电新增装机结构来看,除火电之外,风电、光电和水电是清洁能源发电的最主要方式,在双碳的背景下,清洁能源发电的占比将会进一步增大。降水发电指数保险是天气指数保险的一种,对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因指定地理区域累计降水量不足,导致被保险人发电量减少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发电量的减少以降水发电指数来衡量。太阳辐射发电指数产品是通过承保光伏电站因太阳辐射不足导致发电量减少而给被保险人带来的损失。风力发电指数保险则主要根据历史数据分析风速或辐射数据对发电量的影响,以此为依据确定发电指数、起赔点和单位赔款金额。当前,已有公司尝试推出针对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的天气指数保险,包括瑞再与鼎和财险合作推出降水发电指数保险、与永诚财险合作设计的太阳辐光电:26.4%风电:25.3%火电:40.2%核电:4%水电:4.1%26数据来源:中国能源大数据研究,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绘制图表13.2019年各类发电新增装机结构占比CHAPTERTWO27射发电指数产品和风力发电指数保险等。在目前的产品开发中,能源类天气保险产品主要由瑞士再保险集团和我国本土具有电力背景的财产险公司合作推出。瑞再是全球知名的再保险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大量的天气风险管理经验,鼎和财险和永诚财险则拥有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的股东背景,双方的合作恰好在能源发展和风险应对能力上形成互补。与传统能源电站不同,光伏、风电、水电是利用天然的气象资源进行发电,是典型的“靠天吃饭”。很多不可控的天气因素会导致发电量和经营利润面临较大的波动,这也是光伏、风电产业融资难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目前保险公司推出的能源类天气保险产品不仅针对发电量提供了风险保障,更为发电企业提供信用背书,为相关利益主体分散风险、给予保障,可以间接帮助清洁能源发电企业实现融资突围,帮助新能源项目获得更好的经营保障。2.巨灾保险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之一,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对中国粮食生产、生态、能源等领域的安全和经济发展构成严峻挑战。2020年,全球自然灾害事件(原生+次生灾害)造成的保险损失总额达到810亿美元,其中次生灾害导致的保险损失超过570亿美元,占总额的71%以上。中国自然灾害亦是频发。2013—2020年,10亿元以上巨灾损失事故共6起,占巨灾事故总损失金额的50%。单笔最大台风损失达36亿元。“十四五”规划提出,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发展巨灾保险。通过保险机制应对巨灾风险,已经成为全球的普遍共识。巨灾保险具有准公共物品的属性,通常为政策性保险产品,不以营利为目的,能够对因发生地震、飓风、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进行经济补偿。巨灾保险主要由地方政府出资购买,由几家保险公司以“共保体”形式共同承保,并进一步形成再保机制。从2014年开始,我国开始尝试进行巨灾保险的安排。深圳作为第一个巨灾保险落地的城市,主要承保常见的如地震、台风、海啸等巨灾风险,而后陆续有宁波、上海、四川、云南等地区开始跟进巨灾风险的保险安排。可以看出,率先考虑投保巨灾保险的城市多处于自然灾害的高发地区,如东南沿海城市经常遭受台风灾害,四川、云南等城市处于地震高发地带;此外,由于巨灾保险通常具备公共物品属性,保险产品建设多为政策性支持,由地方财政出资购买。亿美元%起亿元2020年,全球自然灾害事件(原生+次生灾害)造成的保险损失总额达到8102020年,全球次生灾害造成的保险损失总额占比达到712013—2020年,中国10亿以上巨灾损失事故共2013—2020年,中国单笔最大台风损失达636巨灾风险通常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波及的地域较为广泛,在损失的核定和理赔工作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引入巨灾指数保险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以指数保险作为保险模式,以台风、强降雨、地震等作为灾害种类,选定权威气象机构作为灾害指数报告、指数计算机构,灾害发生后,指数报告、计算机构公布灾害指数,若达到预先设定的触发条件,根据灾害指数计算赔款,无须查勘。理赔的触发条件公开透明,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可以降低理赔管理成本。广东省于2016年首先进行巨灾指数保险的尝试,2018年以后巨灾指数保险在广东省内全面实施。2019年广州市巨灾指数保险试点落地,由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与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平安财险三家保险机构组成的共保体签订保险合同,根据广州市近十年气象灾害及经济损失情况,巨灾指数保险选择台风、强降水两项灾害因子,保费由市、区按1:1分摊,台风保险金额3.5亿元,强降水保险金额3亿元。截至目前,广东省内一些参与巨灾指数保险的地区已获得保险赔付。例如,2016年强台风“海马”在汕尾市登陆后,气象部门当日即出具台风指数计算报告,承保机构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理赔流程,实现巨灾保险“赔付在先”。这是广东巨灾指数保险试点实施以来的首例赔付,也是全国巨灾保险赔付最快的一例。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触发了广东巨灾指数保险,阳江、茂名两地的台风指数保险赔付金额预计约7500多万元。巨灾指数保险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技术困境。一方面,巨灾指数保险的核心技术在于对起赔点、保险金额和赔付结构等进行精算和设计。精算建模需要将连续降雨量、台风等级、地震震级等历史数据和受灾损失金额相关联,工作要求高、难度大,对数据积累和精算技术均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基础设施不足也会导致风险计算产生误差,我国基准和基本气象站总数整体偏少、分布不均衡。目前,我国气象局共有气象观测站5万多个,其中基准和基本站约720个,且站点为离散型分布,呈东密西疏的布局。由于自动站的观测误差较大,一般不太适宜风险计算,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控制。巨灾保险在未来的发展中仍需要完善数据和资料,搭建巨灾数据库、优化风险模型、设立风险管理平台,制定细分区域的自然灾害风险地图,建立多层次的风险转移和分散体系,运用好巨灾防御基金。国家也需进一步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和监管体系,推出保险产品设计与生态保护政策的配合落实,推动保险发挥与环境科学、生态学、社会学等领域之间的交互作用,更好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3保险公司发展气候保险的瓶颈(1)精算建模难度大,且数据模型有效性易失真气候保险核心要求对标的种类、灾因、触发阈值、赔偿结构等进行合理的测算和设计,且对专业能力和数据量的要求很高。专业能力方面,气候保险的构建涉及气象、地理及农业、能源、交通等诸多行业;数据方面,为了保证精算定价的准确性,需要有至少20-30年的历史灾害数据积累,并且数据测量口径不应发生变化。在实际生活中,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影响难以准确预测,这要求保险公司对历史数据和趋势进行严格的分析,这本身就存在极大难度,更不要说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合理的资产价值和保险条款。此外,即便构建的数据模型当前有效,它们也会因为气候条件变化而逐渐失真。数据模型的动态调整对精算28CHAPTERTWO29图表14.中国巨灾保险试点布局地区时间投保保障风险承保方式深圳宁波四川云南大理上海黄浦海南文昌厦门2014年5月2014年11月2015年2015年8月2018年5月2017年2017年地震、台风、海啸、暴雨等14种灾害台风、强热带风暴、龙卷风、暴雨、洪水和雷击自然灾害及其引起的突发性滑坡、泥石流、水库溃坝、漏电和化工装置爆炸、泄漏等次生灾害城乡居民住房地震保险发生5级以上地震造成的农村房屋直接损失、恢复重建费用以及居民死亡救助台风、暴雨、洪水导致住房及其室内家庭财产发生损失,以及自然人死亡因台风、海啸、强热带风暴、龙卷风、暴雨、洪水、地震、突发性滑坡、泥石流、水库溃坝,及其引起的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因台风、地震、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损失,以及居民家庭火灾、森林火灾以及危及社会公共安全的突发紧急事件由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太平财险、国寿财险、平安财险5家保险公司组成共保体承保第一年由市政府指定人保财险宁波市分公司为首席承保人,以后年度采取公开招投标或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承保的保险机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为首席承保人,与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和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等公司共同经营。中国财产再保险公司等公司为再保险人诚泰财险、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大地保险、中华联合5家保险公司组建地震保险共同体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作为首席承保人,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共同组成巨灾保险共保体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分公司承保由人保财险厦门市分公司与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国寿财险和太平财险等5家保险机构组成的联合体共同承保深圳市财政全额出资购买财政统筹购买保险四川省居民自主投保、各级财政补贴省、州、县三级政府财政全额承担保费区政府以财政支付方式缴纳巨灾保险保费文昌市财政局作为投保人,保险费全部由财政统筹安排保费由厦门市财政支付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绘制30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气象指数保险的核心瓶颈——基差风险基差风险是指数保险面临的共性风险且不可避免,应对基差风险需要保险公司平衡好产品范围、测量精度和经营成本之间的关系。基差风险指被保险人实际经济损失与指数保险赔付金额之间的差别,由于指数保险具有理赔不由实际损失决定的特性,基差风险普遍存在且不可避免。不过,合理的产品费率和触发机制设计可以尽可能减小基差风险。不同地域的实际受灾情况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同一费率下产品覆盖范围越小或一定区域内产品费率分级越精细,赔付金额与实际经济损失的相关程度就越高,基差风险也就越低。此外,提高触发机制的测量精度也能降低基差风险。如,一定区域内灾害测量仪器密度越高,测量数据就越精准。当然,更为精细的产品费率厘定和更为精准的触发机制测量意味着保险公司经营成本的上升,保险公司还需做好产品范围、触发机制和经营成本之间的平衡,在控制好经营成本的同时减小基差风险。(3)巨灾保险的核心瓶颈——偿付能力风险巨灾风险具有“三高三低”(高风险、高损失、高赔付、低保额、低保费、低保障)的特征。巨灾发生概率极低但出险后的赔付金额非常庞大,且难以通过传统精算定价、准备金等方式进行管理。其所引起的巨额赔偿支出可能导致保险人资金流断裂乃至破产,由此为保险公司带来偿付能力风险。在偿付能力问题上,由于尚缺乏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保险公司往往更加关注自身资金情况和满足监管规定的偿付能力要求,从而大多采用限额管理模式,使得风险与保障难以匹配,难以真正发挥巨灾保险的保障能力,无形中加大了地方财政的负担。巨灾风险具有“三高三低”的特征高风险高损失高赔付低保额低保费低保障CHAPTERTWO31绿色建筑保险绿色建筑保险是一种专业保险,旨在保护与能源效率、用水效率、可再生能源和其他绿色建筑努力相关的实物财产。目前,最常见的绿色建筑保险(可以增值的类型)是以附加险的形式为用户财产“绿色升级”背书,可以通过三种方式:1)拓展“更换成本”概念;2)包括与绿色建筑认证相关的咨询费和其他软成本;3)损失或重建时提升认证级别。国际能源署(IEA)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2019年全球建筑和建筑业状况报告》指出,建筑业占全球能源和过程相关二氧化碳排放的近40%,[9]绿色低碳社区及楼宇的规模化建设或是我国低碳转型的必要选择。中国绿色建筑行业起步于2006年,第一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布可以看作中国绿色建筑市场开启的标志。虽然中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只在建筑市场中占据很小的比例——主要缘于中国建筑市场中成本精细管控与可持续设计间难以达成平衡;不过,在双碳目标下,相关政策和评价标准陆续出台,绿色建筑获得了快速发展,中国绿色建筑市场呈现出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的发展态势。2020年7月,为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的通知》,中国住建部、商务部以及多部门联合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方案》从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绿色建材的使用、绿色建筑的验收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绿色建筑发展方向。其中,在“创建目标”中着重提到“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随后,各地住建部纷纷响应,出台当地《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的省份均定下“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或以上)”的目标。绿色建筑建设有望取得阶段性进展。在市场增长方面,相关研究显示,中国绿色建筑产业很大程度上受客户需求、环保法规和健康社区的带动。到2018年中国绿色建筑会实现占有率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排放了约21亿吨二氧化碳,约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20%,也占全球建筑总排放量的20%。这部分碳排放被称为“运营碳排放”。钢铁、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以及现场施工过程。这部分排放被称为“内含碳排放”[9]绿色建筑行业进程从5%到28%的超过四倍的增长。新的超高层住宅、医院和公立学校被视为中国绿色建筑增长的三个最主要领域。在政策及市场驱动下,绿色建筑有望在中国蓬勃发展,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时代传媒发布的2019年中国绿色住宅企业TOP20中,万科、碧桂园、恒大的绿色建筑总面积分别达到3502万平方米、3420万平方米、3131万平方米,位居前列。三大地产龙头企业绿色建筑面积合计1.053亿平方米,是2019年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的0.98%。在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技术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过往受制于技术限制,楼宇数据获取较为困难,建筑节能管理定量化难以实现。随着技术发展,需要进一步探索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建筑建设的紧密结合,通过新基建的建设实现数据的有效检测和采集,基于数据汇集、管理、分析,更新改造楼宇能源系统,推动实现城市整体能源统筹和绿色建筑的建设规划。绿色建筑保险产品能够涵盖绿色建筑大部分的生命周期,能够保障在建绿色建筑、已竣工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专业人员职业责任、消费者绿色建筑贷款等。保障在建绿色建筑:保障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财产损失风险,以保险批单形式提供,附加于建筑商保险保单。保障已竣工绿色建筑:保障建筑物自身因风险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由保险公司承担修理受损财产或重新绿色认证的费用。保障绿色建筑专业人员职业责任:保障因设计疏忽遗漏导致设计缺陷而产生的侵权责任;以及因设计问题致使建筑物未能获得绿色建筑标识而产生的违约责任。为消费者绿色建筑贷款提供支持:个人贷款保证保险可以为购房者在贷款时提供增信,帮助消费者获得较高的授信额度或较低的贷款利率,是房地产金融领域较成熟的险种。这一险种同样可以应用于绿色建筑,通过差异化保费折扣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建筑,激发绿色建筑市场需求。总体来看,绿色建筑保险一方面能够发挥项目风险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购买需求。绿色建筑保险能够覆盖到建筑建设大部分的生命周期,为建筑工程质量、性能等多维度提供保障,从而促进绿色建筑的建设和发展。同时,绿色认证建筑的保费优惠制度能够促进开发商为绿色建筑投保,例如,加拿大LaCapitaleGeneralInsurance对LEED认证的建筑财产保险保费提供15%的折扣。除项目风险保障外,绿色建筑保险还可以促进消费32绿色建筑保险的价值CHAPTERTWO者对绿色建筑的购买需求,这主要体现在为消费者绿色建筑贷款提供支持。传统的购房贷款需要配合贷款保证保险,从而使贷款人获得增信,顺利取得贷款,甚至获得更高的贷款比例和更低的贷款利息。在国际上,保险业的创新做法是对绿色建筑的“绿色性能”进行检测,绿色性能越强者可以获得价格越低廉的保证保险,使得消费者有望获得额度更高和资金成本更低的绿色贷款,以促进绿色建筑的消费。1绿色建筑保险的发展现状在全球范围内,绿色建筑保险产品主要可分为两大类:绿色建筑财产保险和绿色建筑职业责任保险。绿色建筑财产保险为绿色建筑物提供保障,主要保障绿色建筑本身和附属设施、材料、装备等;绿色建筑职业责任保险为绿色建筑专业人员的职业责任风险提供保障。许多保险公司已经在与其客户合作实施最佳实践和风险管理计划,在全球范围内,Fireman'sFund、Allianz、Travelers、LibertyMutual、Chubb、Zurich、Starr、QBE等公司是绿色建筑领域的主要参与者。例如,Fireman'sFund为绿色建筑业主提供了5%的保费折扣(针对LEED认证建筑),植被屋顶、管道和电气系统以及绿色建筑的重新认证费用都包含在覆盖范围内,填补了传统保险政策的空白。此外,Fireman'sFund还为个人和商业客户提供个人绿色风险管理咨询,作为其增值服务的一部分。Allianz面向商业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升级建筑标准的解决方案和贷款服务。尤其是在建筑受损后,客户可以按照一定的绿色建筑标准进行重建或升级使用环保材料、采用节能措施。整体而言,绿色建筑保险主要面向商业客户提供绿色建筑认证或升级过程中的保障方案,而面向个人客户,能源效率是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时的考虑要点——可再生能源设计实现的水电费节约是消费者以更高价格购买绿色建筑的主要驱动力。在中国,绿色建筑保险尚处于发展初期,由计划达成绿色建筑运行评价星级标准的公司购买,以试点方式承保,产品多为一事一例的定制化设计,且与地方政府的城市绿色建设规划有密切联系。绿色建筑保险在中国仍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2绿色建筑保险的发展机遇绿色建筑有助于人的身体健康,能够减少环境负担、延长建筑使用年限,并有效降低能耗:33万平米2019年中国三大地产龙头企业绿色建筑面积合计10530中国绿色建筑市场2017年产值规模15万亿元2019年建筑业占全球能源和过程相关二氧化碳排放近40%绿色建筑保险现状、机遇及挑战CHAPTERTWO绿色建筑有助于人的身体健康:绿色建筑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选取对人体无伤害的装饰材料,同时注重对室内通风的设计,确保室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从而有效保障人体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绿色建筑能够减少环境负担:在施工中,建筑设计师需要科学选择无污染的材料及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施工方法,最大限度上减少对环境的负担。绿色建筑能够延长建筑使用年限:依据绿色理念设计、选用高质量建材建造的建筑更为耐用,能够有效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绿色建筑能够有效降低能耗:基于绿色理念、绿色选材的建筑更为环保,能够节约能源资源,有效降低建筑全流程的能源消耗。此外,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绿色建筑设计可以进一步通过建筑物组件解决空气质量控制问题,从而更好地抵御疾病传播。绿色建筑保险则能有效促进绿色建筑更高水平、更广范围地建设,以更好发挥绿色建筑的社会经济价值。当前主要推行的绿色建筑质量性能保险就是对住宅质量和消费者权益进行保证的保险和担保体系,是整体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中国,人保财险已于2019年在北京试点全国首单绿色建筑性能责任险。3绿色建筑保险的发展挑战绿色建筑保险的定价和责任范围设计是保险公司产品开发中的关键环节。虽然绿色建筑的承保风险可能与传统建筑缺陷风险没有显著差异,但绿色建筑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特有风险可能成为被保险人的索赔要求,从而对保险公司发展绿色建筑保险造成潜在损害。绿色建筑建设面临的风险具体包括:新技术应用、绿色建筑达标和建筑工期安排之间的矛盾,绿色建筑评价星级要求带来的法律责任风险,绿色建筑未达标准预期而被要求提供给业主/开发商违约金或赔偿金的风险,监管对绿色建筑领域的规范和要求等等。这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做好绿色建筑保险的定价模型建设和费率厘定,明确可承担的保障责任范围,审慎设计绿色建筑保险条款,为提供绿色建筑保障服务做好充足准备。此外,绿色建筑运营机制严重依赖对建筑建设全流程的把控,在当前阶段难以真正实现规模化运作。针对承保的绿色建筑,保险公司必须做好建筑项目启动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行阶段等阶段关键节点的全程把控,以确保不会因选料不恰当、施工不规范、运行不合理等操作失误导致建筑无法满足绿色建筑运行评价星级要求。这对保险公司的项目把控能力以及绿色建筑建设全流程的风险管理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绿色建筑运营机制严重依赖对建筑建设全流程的把控,在当前阶段难以真正实现规模化运作。3435投资端支持碳中和Ageas已将气候意识纳入其房地产投资组合,开发绿色建筑(符合欧洲最高效率标准),并投资于停车设施,其中包括电动车充电选项以及空气净化系统等。Folksam积极投资绿色债券。2018年,Folksam完成了绿色债券投资约合24亿美元的目标,占其总账户的6%,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债券私人投资者之一。对于其所有的绿色债券投资,Folksam要求它们必须满足绿色债券原则(旨在提高透明度、符合信息披露原则),该公司也是该原则的签署方。2019年初,其投资组合中能源部门的权重减少了一半。苏黎世承诺每年避免500万吨碳排放,并致力于实现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投资目标(IMPACTINVESTMENT),苏黎世正在积极投资于绿色债券、绿色基础设施债权、绿色建筑以及影响力私募股权等等。【案例研究】战略性增加低碳投资绿色寿险经营理念探讨相对于财险而言,寿险资金凭借其规模大、期限长、资金来源较为稳定的优势,寿险机构已意识到自身在减轻与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相关的物理、过渡和责任风险方面的社会责任及重要性,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提供“源头活水”,是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投资端,寿险业者正在积极识别与自身产业相关的绿色商业生态,例如:绿色养老社区,绿色建筑等,并向社会提倡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此外,通过投资绿色债券、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直接参与能源、环保、水务等领域的绿色项目投资建设。在产品端,向低碳经济的过渡意味着保险机构需要提供新的更好的产品方案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机构需积极探索并为具有气候风险防范意识的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保险产品或财富投资选择,如通过“步步保”、“友邦健康友行”、“平安Run”等类型的产品鼓励用户低碳健康行为。对于寿险机构而言,由于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等特征,可通过投资包括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可持续建筑、清洁交通、水资源管理和医院等社会基础设施项目,在助力社会节能减碳的同时构建自身长期运营的稳健性。特别专题Special36CHAPTERTWO健康管理计划鼓励用户绿色出行。保险公司将物联网与业务结合,开发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为用户提供健康、出行等全方位的事前保护成为可能。同时,借助物联网设备,保险公司能够获得更多的用户触点,增强为用户服务的能力,引导用户形成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更为安全的出行方式。产品端支持碳中和绿色理念年金或养老金产品。个人投资者开始越来越关注气候变化,这种趋势的驱动力不仅仅为了避免(ESG)相关风险,而是主动寻找与个人投资理念与价值观相符的资产组合。此外,碳排放强度与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事件强相关,可探讨考虑设计自然灾害巨灾人身险专属产品(或者建立专项基金)应对气候变化下自然灾害增加的一种风险安排,且保险费率与地区碳排放水平相关,以鼓励、促进“碳中和”。众安保险于2015年与小米运动、乐动力等平台合作推出了步步保,是国内首款与可穿戴设备及运动大数据结合的健康管理计划,通过运用“运动健康+保险理念(保险回归服务)”,实现用户主动的健康管理,同时的以“用步数买单”的理念,鼓励用户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高碳排交通工具的使用。保诚集团(Prudential)推出了一款新的数字健康应用程序Pulse,该应用程序使用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助工具和实时信息,为亚洲消费者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由于认识到气候变化可能导致马来西亚登革热病例增加,该应用程序还具有登革热GPS定位功能,使用户能够知道何时进入高危地区。该应用程序还可以帮助用户识别早期症状并提供预防措施。【案例研究】教育客户和社区了解与气候有关的生活和健康影响SociétéGénérale和Entelligent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以一种固定收益年金产品帮助投资者将其资金投向碳足迹管理公司,例如:能源治理公司等。新加坡大东方推出一项为期三年的单一养老金计划,用于投资绿色产业相关的投资组合资产,例如:可再生能源生产商、绿色建筑和电动汽车(EV)充电站等,有助于为所有人创造更好的环境。【案例研究】绿色概念年金、养老金产品35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在首发的《保险碳中和系列报告》中提出了“低碳影响力模型”,指出保险公司通过提供风险信息、风险定价专业知识、创新的风险转移产品和服务,以及损害预防知识,建立对极端条件和物理风险的财务应对力。保险业还通过保险活动、投资战略和积极减少自身的碳足迹,支持向碳中和循环经济过渡,是促进各行各业绿色转型解决方案的重要一环。此外,报告提出“绿色伙伴雷达”示意图,一方面,用于强调利益相关方紧密合作的必要性。因为在缺失“绿色伙伴”情形之下,保险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挑战(例如:获取有效风险信息进行精准风险定价,或客户缺乏购买绿色保险的动机等),将一定程度影响风险转移解决方案的扩展。另一方面,“绿色伙伴雷达”示意图通过大类划分,该模型可以被保险公司用于判断适合自身资源禀赋的绿色发展行动。以下章节将借由“绿色伙伴雷达”进行具体阐述与解析。保险绿色伙伴行动,协同提升保障广度3CHAPTERTHREE38新能源汽车险价值链伙伴在全球范围内,在消费者需求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推动下,电动汽车的使用预计将在未来迅速加速。移动出行的未来显然是电动的,但这种转变将导致制造商、供应商和保险公司等方面的风险发生根本变化,并将对汽车产品责任保险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包括车企、保险等金融公司、电池制造商等在内的新能源汽车金融价值链的分工与协同仍待构建及完善。一方面车企、电池制造商与保险公司的数据互联互通机制仍待构建;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对新能源汽车相关保险产品的设计与定价经验仍待积累。在汽车电动化趋势下,保险公司、电池生产商、主机厂等价值链主体需共同行动,通过发起行业倡议、或由相关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或建立规范行业操作的多种方式,推进价值链主体在趋势之下获取更多发展机遇。目前整车制造商与保险公司通过股权投资或战略框架协议等各类合作的商业模式两种:成立保险代理(经纪)公司和成立保险公司。从协同层面来看,险企在开发新能源汽车险种及规划相关配套服务等保险运营方面具有专业优势,而车企拥有自有车型多个维度的关键数据,以及分销渠道上有独特优势,两者具有战略协同的基础,近期整车厂商跨界并购案例频率提升,详情梳理见右图。事故后的汽车维修和医疗费用,以及完成这些索赔所带来的费用,是保费涵盖的最大成本,在保险领域,能够更好地估算成本并反馈至制造流程,间接提高了整车厂盈利能力,这是保险机构与整车制造商合作重要原因之一。更好的数据可以提高风险定价准确性、更准确地估计损失成本,构建了保险盈利能力的基础。在海外,特斯拉希望利用其碰撞数据改善其自营的保险业务。一方面,整车制造商与保险公司间的数据反馈闭环可以清晰让双方获得风险或制作成本的具体构成,汽车设计可因理赔医疗费用和维修数据而进行优化,继而降低维修成本并提高安全性,双方紧密合作可促进双方稳健发展。除了与中游车企的直接合作,保险公司与上游部件生产商,尤其是电池生产商的合作同样可能深刻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为例。2020年12月18日,据银保监会披露,中法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新增三位股东,宁德时代、青山控股和贵州贵星各级认购20.1亿元注册资本,分别持股30%、30%和7%。在此之前,宁德时代在2020年还投资着私募基金、股权投资类型的公司,再次证明了宁德时代希望将电池当做一项重要资产进行运作的意图。车电分离概念的提出为新能源汽车的保险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但第三方制造整车制造商电池制造商CHAPTERTHREE39图表15.拥有新能源背景的车企在保险业的布局车企名称财险公司/保险代理公司名营范围股权架构主营业务小鹏汽车(纯电)蔚来汽车(纯电)北汽系吉利一汽系广州小鹏汽车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无持股保险公司或经纪公司,均采用合作形式北京安鹏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合众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易保保险代理有限公司鑫安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小鹏汽车全资控股北汽集团持股60%;中国人寿财险持股40%合众人寿持股66.17%;吉利控股持股33.33%;中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0.5%从股比来看,吉利控股拿到的股权已是《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规定的保险公司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吉利控股全资公司主要股东的控股股东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其持有一汽解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3.41%股权,持有一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经营保险代理业务;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商务咨询服务。其中车险代理服务,选择按揭购买时需在门店购买保险代理公司指定产品;全款购买时可自主选择。第一年由市政府指定人保财险宁波市分公司为首席承保人,以后年度采取公开招投标或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承保的保险机构1.toC端保险代理服务目前主要代理人身险产品;2.toB端包括人身险以及车损险、运输货物保险1.自主研发完成国内首个驾驶行为评级精算模型及2B/2C互联网保险购买平台;2.代理团险业务:(1)吉利控股及其他企业的员工福利计划、团C产品、财产一切险;(2)网约车平台车险:曹操专车网约车车险(3)经销商车辆保险各种机动车辆保险业务;与机动车辆保险有关的其他财产保险业务;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及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代理及销售的保险产品,投保依旧沿用传统燃油车险的一套规则,而非新能源汽车险吉林、湖南、江西、天津设有分公司分公司及营业部主要集中与广东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绘制商在产品价值链中的加入也让保险开发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车电分离模式没有在保险行业快速发展有两方面原因:首先,车电分离本身造成了电池的使用权与所属权的分离,导致电池保险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用车者往往不会为租赁的电池买保险,而对于企业来说,电池租赁模式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动力电池最终仍归消费者所有,因此不会提供保险。其次,动力电池的状态对于保险行业来讲是一个“盲盒”。电CHAPTERTHREE40池出现问题基本就是直接更换,保险公司的成本压力很大。2021年12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条款仍未对新能源汽车车型做“车电一体”和“车电分离”的区分,目前来看,专属条款仍只针对“车电一体”车型,“车电分离”车型暂时还难以承保。数字化时代下网约车预约出租汽车和机动车保险都是汽车产业链条中不可忽略的子环节,两者之间的关系事关人民对于出行安全、便捷的满意度。随着“互联网+交通”以及共享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网约车商业模式由“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车险经营在经济补偿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交通事故处理的善后工作。网约车平台在经营主营业务过程中,已经沉淀了一定数量的出行数据,包括年度行驶里程、行驶速度、加油及刹车习惯等,保险公司可以与平台开展深度合作,开发更为合理的保险产品与服务。保险产品开发、条款设计需要遵循大数法则,而目前新能源汽车数据尚积累较少,而数据的积累直接影响保险产品的设计和定价。在保险公司可获得数据有限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与新能源汽车价值链其他主体的合作有望破局。险企和车企的联合实则是合作共赢;车企也可以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价值链,增强用户黏性。新能源汽车行业要积极探索电池制造商、主机生产商、保险企业等行业主体的合作模式。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中国人寿无对私动力电池保险,可以对车企批量进行动力电池上险无对私动力电池保险、可以对车企批量进行动力电池上线、可以对换电站与站内电池投保无动力电池险种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绘制图表16.保险公司的动力电池保险布局网约车平台41成立保险代理公司:在2020年特斯拉三季度财报会议上,特斯拉宣布新能源车险将成为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未来保险业务的价值将可能占整车业务价值的30%到40%。同年8月,特斯拉成立了“特斯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为保险经纪业务。凭借自产汽车的数据优势,特斯拉宣称能以更低成本提供保险服务,保费将会比市场平均降低20%左右。成立保险公司:2019年8月,特斯拉在美国加州推出保险业务(TeslaInsurance),该保单由特斯拉保险服务公司提供(TeslaInsuranceServices,Inc.)。承保因交通事故而导致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以及因车辆事故也可能引起的责任。同时保险公司还提供额外的经济保护,以防止汽车被盗,以及因交通事故以外的事件对汽车造成的损坏。除了基本服务外,特斯拉还提供自动驾驶汽车保护包(AutonomousVehicleProtectionPackage),其中包括自动驾驶汽车所有者责任说明、壁式充电器保障,电子钥匙更换等服务。与保险公司直接开展合作:特斯拉已与OmanInsurance合作在阿联酋启动InsureMyTesla计划,在保障因交通事故而导致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基础上,还保障5年的代理商维修服务,车辆遗失损坏赔偿,使用损失津贴,家用壁式充电器,无漆凹痕修复,代客泊车盗窃等服务。除此之外,特斯拉已与新西兰Vero保险公司,QBEInsurance,AXA,AVIVA等保险公司合作,分别在新西兰,澳大利亚,欧洲启动InsureMyTesla计划。【案例】特斯拉保险公司社会伙伴政府伙伴绿色政策支持绿色投融护航绿色渠道建设绿色行为培养绿色品牌建设绿色普惠金融伙伴代理人伙伴用户伙伴行业伙伴绿色伙伴绿色助力资料来源: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绘制图表17.保险公司绿色伙伴雷达Ⅰ42天气指数保险价值链伙伴如第二章所述,保险公司在气候保险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需要在多方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精细的数据分析和复杂的模型设计。农业生产经营数据掌握在农业部门手中,拥有精算能力的是保险公司,而气象部门则有历史气象资料,并且能对未来天气气候进行预测,多部门协同参与是准确设计保险产品的重要方式。故而,保险公司要在发挥自身专业化风险管理能力的同时,寻求多方合作,共同实现气候保险的建设与发展。具体而言,保险公司要以地方政府合作为基础,开展区域试点;与气象局对接,加强气象数据分析应用;引进行业专家,进行产品专业化设计;与气象科技公司合作,实现精准勘测;与再保险公司合作,保证资金来源。便于开展因地制宜的定制化产品设计,同时借助地方政府的影响力加强公众普及教育。气候保险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设计,与政府合作恰能满足这一要求。地方政府更为了解当地的生产经营情况,且能够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保险公司也能帮助政府分担地方财政救灾资金的压力。二者形成合力,便能有效推动该地域气候保险的发展。此外,由于气候保险尚处于试点创新阶段,公众尤其是农村农户对气候变化及其风险的认知有限,难以形成自发购买行为。政府能够基于自身影响力,加强对公众的气候变化普及教育,使其全面了解气候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的风险保障能力,进而促进气候保险产品的推广和购买。加强历史数据分析应用,同时有效推进风险预测、灾害预警等事前防范。气候保险设计离不开历史气象数据的分析应用,在保障国家安全前提下,气象局能够与保险公司实现充分的优势互补。气象局拥有最为全面的气象大数据信息积累,[10]基于气象大数据分析,保险公司能够构建数据模型,有效推进气候保险产品的精算定价。此外,气象信息在风险预测、灾害预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历史数据分析的预测能够对灾害情况作出事前判断,以提前部署抗灾减损措施。《气象大数据在保险领域的应用》显示,中国气象部门存储了自1949年以来全国以及全球的各类气象观测数据、预报数据,数据总量在4-5PB。这些数据包含全国6万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86部新一代天气雷达、2000多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1000多个交通气象观测站等的气象监测数据;包括降水、温度、风力风向、地面结冰、太阳辐射、酸雨、空气能见度等30余种气象要素。[10]地方政府气象局CHAPTERTHREE43农业、能源等行业专家进行保险产品的针对性、专业化设计。气候保险除与气象变化高度相关外,还聚焦于农业、能源等具体行业,所以保险产品的设计要以相应行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为基础。以农业天气指数保险为例,农作物种类繁多,每一个县镇都有其独特产品;不同地域、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易受灾情况、受灾损失等不尽相同,且存在生产数据不完善、数据采集勘测困难等问题。行业专家最为了解本行业的经营发展情况,能够将行业实际情况与气象条件有机结合,根据具体行业、具体地区提出产品设计的专业化建议,并调整相应产品触发机制和理赔机制。实现气象灾害的精准勘测,低成本减小基差风险。气象监测精准度和监测设施密度会直接影响到气象数据的准确性,这也是上文所述的基差风险的产生基础。以降水为例,魏钢[11]曾在其文章中指出,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降水监测机制包括气象局地面降水监测站、卫星雷达网格化降水监测服务、专业科技公司提供的网格化降水监测服务等。气象监测机制作为保险理赔触发依据,必须能够真实反映区域内的实际气象情况。气象站基础设施建设和监测技术、数据系统的应用都是确保监测信息真实、准确的基础。一方面气象局做好气象观测站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监测范围更为广泛、精准地覆盖;另一方面气象技术公司有望在气候监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气象技术公司正在逐步深化新兴科学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如无人机、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和大数据的应用,尽可能襄助气象局及时、准确地提供气象数据,这也有利于保险公司设计出产品定价更为精准、承保范围更为广泛的保险产品。此外,气象技术的应用也将进一步完善气候风险监测,能够有效促进事前监测和预警机制的形成。保证资金来源,实现风险分散。保险公司需要充足的资本金承担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风险,当保险公司偿债能力需要补充时,再保险是一个好的选择。再保险还能够帮助保险公司分散自然灾害带来的巨额损失风险。此外,部分再保险公司也深度参与到巨灾产品试点、巨灾风险管理中。以瑞士再保险为例,瑞士再保险设有专门的巨灾风险部门,包括地震灾害、洪水灾害、气象灾害及模型工具研发四支专家团队;自主研发的巨灾模型涵盖对地震、台风、洪水等主要自然灾害的分析。2016年,瑞士再保险分别在黑龙江和广东两省成功落地财政风险巨灾指数保险试点项目,创新性地以地方政府为被保险人,以地方财政为保障对象,以指数保险为保险形式,为国内首创。[12]魏钢,南开大学灾害风险管理与巨灾保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引自《金融博览》2018年第5期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瑞士再保险公共利益风险业务亚太区负责人VincentEck的采访内容[11][12]再保险公司气象科技公司【案例】国元农险水稻种植天气指数保险资料来源: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绘制442008年,通过国际合作项目,[13]国元农险在安徽省长丰县和怀远县开展了水稻种植天气指数保险试点,以降雨量、高温差为灾害因子指标,为农户提供保障。合作伙伴:1、国际组织与中国保险公司共同布局天气指数保险试点的有益尝试。该保险试点以农业部、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等在北京设立的“农村脆弱地区天气风险管理”国际合作项目为基础,选取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广泛且易受自然灾害侵袭的农村脆弱地区进行天气指数保险试点。首次试点由12家国有企业出资,由安徽省唯一的专业农业保险公司国元农险为承保主体。2、与地方政府、专家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天气指数保险试点开展。该保险产品通过保险公司支公司业务部门与当地政府及村干进行对接,通过下发明白纸、宣传册等方式向农户进行宣传,同时组织气象部门专家入村进行专业介绍和答疑。3、推动乡村振兴布局,实现农村农户扶贫。天气指数保险能够帮助农户应对自然灾害风险,在自然灾害导致正常农业生产受到影响时给予及时补偿。由于指数保险不需考虑投保人差异,无需查勘定损,根据阈值触发情况,即可快速得到赔付,从而避免农户因灾害致贫。国元农险在安徽省试点天气指数保险选取的长丰县和怀远县,农村贫困水平都高于平均水平,契合乡村振兴的主题。图表18.保险公司绿色伙伴雷达Ⅱ引自《金融博览》2018年第5期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瑞士再保险公共利益风险业务亚太区负责人VincentEck的采访内容[13]保险公司社会伙伴政府伙伴绿色政策支持绿色投融护航绿色渠道建设绿色行为培养绿色品牌建设绿色普惠金融伙伴代理人伙伴用户伙伴行业伙伴绿色伙伴绿色助力CHAPTERTHREE45产品试点面临的问题:1、该保险是中国天气指数保险的初期尝试,当时仅在安徽省两个县开展试点且承保要求严格试点地域少且仅选取中重灾区中有完整历史数据的地区。选取安徽省水稻生长中重度风险地区,并进一步选择合肥市长丰县和蚌埠市怀远县两个历史数据资料完整的县。而且,最终怀远县试点由于时间限制,仅进行了模拟。灾害因子为少量易于监测的指标。在安徽省水稻种植会面临的高温、台风、洪涝、降雨等灾害中选取易于监测且受其他灾害等外在因素干扰小的降雨量、高温差为灾害因子指标。投保范围受气象基础设施布局的直接影响。相比其他产品可承保符合生产正常等条件下的全部农作物,国元农险水稻种植天气指数保险条款要求“投保农田必须全部处于距离气象监测机构20公里的范围之内”,对投保农作物范围做了直接限制。当然,这也在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基差风险。承保赔付要求严格。相比其他产品可分级提供不同标准的赔偿,该保险产品对降雨量、高温差的出险赔付有严格要求,如累计高温差要求连续5天(含)以上日最高气温高于35摄氏度(含)时,日最高气温与35摄氏度的差额之和高于8摄氏度,方可触发理赔。2、产品销售依赖于地方政府对接与专家入村宣传,低效且繁琐虽然该天气指数产品实现了地方政府和专家的合作协同,但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严重依赖地方政府及村干的逐个对接及专家入村宣传,这种依赖大量人员逐单推广的方式颇为费时费力。在试点保险产品逐步普及的基础上,保险公司可以考虑加强科技应用,将保险产品销售过程中的重复工作模块化,如搭建保险产品销售、理赔查询平台等,实现业务流程优化,提高效率。从该保险试点至今,国元农险已经:加强天气指数研发工作,进一步增加试点险种、扩大试点范围增加天气指数保险试点险种:继2008年水稻种植天气指数保险试点后,2010年国元农险设计了小麦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并在皖北小麦主产区试点推广,此后又相继推出了沿江超级杂交水稻高温热害指数保险及玉米干旱天气指数保险。2017年国元农险将物联网感知技术与天气指数损失模型经验相结合,研究设计开发了在水产养殖领域应用的天气指数保险产品一一河蟹养殖物联网天气指数保险,并在安徽省当涂县首次出单。加强天气指数研发工作:近年来,国元农险与安徽省气象局共建了“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及风险转移联合实验室”,制定了相关业务规范,初步形成了稳定的天气指数研发团队。改进保险产品并扩大试点范围:2012年国元农险相继改进了水稻、小麦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并扩大了试点面积,在淮北宿州市承保小麦3.5万亩,在江南芜湖市承保杂交水稻5万亩。2013年又分别扩大到小麦5.5万亩、杂交水稻12万亩,当年赔付杂交水稻保险477万元。截至2017年12月,国元农险分别在合肥、宿州、芜湖等多地开展天气指数保险,累积承保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131万亩,保费收入1649万元,保险金额2.37亿元,承保农户2.12万户,保险赔付1124万元。绿色建筑保险价值链伙伴当前在合作层面主要是基于政府支持,以相关激励政策为基础,鼓励国家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建设,推动绿色建筑城市规划方案实施,以试点项目形成示范效应。从实践经验来看,推进试点项目可能是加快保险条款设计必要的第一步,特别是在保险不常见的风险方面。保险公司可透过设计物业及工程保险的试验产品,以及小规模投资,逐步累积必要的风险知识,为未来绿色业务发展做好新的准备。46CHAPTERTHREEInsurersarehelpingtopromotesustainablebuildingpractices472019年3月,中国首单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落地北京朝阳,该产品由人保财险承保。北京朝阳区以崔各庄奶东村企业升级改造项目为试点,引入绿色保险机制,以市场化手段保证绿色建筑实现预期的运行评价星级标准,推进绿色建筑由绿色设计向绿色运行转化。在政府规划下开展试点:北京朝阳政府坚持问题导向,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引入保险机制,推动绿色建筑产业从一元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发展绿色建筑。对政府而言,这有助于解决项目绿色设计和绿色运行之间的转化难题,也能推动工程建设行业的绿色发展转型。保险机制贯穿绿色建筑建设全流程:在该绿色建筑项目的启动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行阶段,人保财险均聘请第三方绿色建筑服务机构对重要环节和节点进行风险防控,确保标的建筑满足绿色建筑运行评价星级要求,使建筑建设的整个过程更加公开、透明。如果被保险建筑最终未取得合同约定的绿色运行星级标准,人保财险将采取实物修复和货币补偿的方式,保障项目方的权益。绿色可持续性发展已迅速成为保险业的语言与文化,以及重要的最佳业务实践的一部分,当然绿色转型为保险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管理挑战。为了与保险行业的最佳风险管理传统保持一致,具有前瞻性的保险公司已积极布局绿色保险和重点风险管理计划作为回应,让保险消费者能够最大限度地管理好自身风险,并助力其把握住绿色经济的发展机遇。图表19.保险公司绿色伙伴雷达【案例】北京朝阳区绿色建筑保险试点Ⅲ资料来源: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绘制保险公司社会伙伴政府伙伴绿色政策支持绿色投融护航绿色渠道建设绿色行为培养绿色品牌建设绿色普惠金融伙伴代理人伙伴用户伙伴行业伙伴绿色伙伴绿色助力48研究团队鸣谢樊旼旼fanminmin@zhongan.com周宏达zhouhongda@zhongan.com孟凤翔mengfengxiang@zhongan.com吴雨鸿wuyuhong@zhongan.com本次报告撰写过程中获得了众多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在此特别感谢(以姓名首字母排序,不分先后):感谢以下同学对报告内容的支持孔健融李林姝廖晶薇卢张毓毛丽娟钱聪山泉孙煜汤国权田慧王国荣王莹吴慧慧奚健杨骙骙杨美玲要文烨祝峰周鹤巍,王朝晖齐晨伶韩汶静出版日期:2022年01月本刊物所载资料仅供一般参考使用,并非针对任何团体的个别情况而提供。虽然本研究院已致力于提供准确和及时的数据,但本研究院不能保证这些数据在阁下收取本刊物或日后依然准确。任何人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本刊物所载资料行事。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对本刊所载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表格)进行复制、转发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报告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GreeninsuranceproductsinlowcarboneraInsurancecarbonneutralizationseriesreportII特别鸣谢媒体支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