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1年修订版)》(征求意见稿)VIP专享VIP免费

附件 2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
2021 年修订版)
征求意见稿
2021 11
i
目录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1
3 术语和定义...................................................................................................................................................2
4 工作程序和内...........................................................................................................................................3
5 核算边界和排放源确定.............................................................................................................................. 5
6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核算要求...................................................................................................................... 6
7 购入电力排放核算要求.............................................................................................................................. 9
8 排放量计算...................................................................................................................................................9
9 生产数据核算要求.......................................................................................................................................9
10 数据质量控制计划.................................................................................................................................. 15
11 数据质量管理要求.................................................................................................................................. 16
12 定期报告要求...........................................................................................................................................16
13 信息公开要求...........................................................................................................................................17
附录 A 相关参数的缺省值........................................................................................................................... 18
附录 B 数据质量控制计划要求................................................................................................................... 19
附录 C 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 22
附录 D 重点排放单位信息公开表............................................................................................................... 33
1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
2021 年修订版)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发电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和排放源、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核算要求、购入
电力排放核算要求、排放量计算、生产数据核算要求、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数据质量管理要求、定
期报告要求和信息公开要求等。
本指南适用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含自备电厂)使用燃煤、油、
燃气等化石燃料及掺烧化石燃料的纯凝发电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等发电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
其他未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企业发电设施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可参照本指南
本指南不适用于单一使用非化石燃料(如纯垃圾焚烧发电、沼气发电、秸秆林木质等纯生物质
发电机组,余热、余压、余气发电机组和垃圾填埋气发电机组等)发电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
2 规范性引用文
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
指南。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
GB 21258 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35574 热电联产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T 21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 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
GB/T 475 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
GB/T 476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
GB/T 483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
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8984 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1062 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
GB/T 13610 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
GB/T 19494.1 煤炭机械化采 1部分:采样方法
GB/T 21369 火力发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 2702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 30733 煤中碳氢氮的测定仪器
GB/T 32150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
GB/T 32151.1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1部分:发电企
附件2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2021年修订版)征求意见稿2021年11月i目录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工作程序和内容...........................................................................................................................................35核算边界和排放源确定..............................................................................................................................56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核算要求......................................................................................................................67购入电力排放核算要求..............................................................................................................................98排放量计算...................................................................................................................................................99生产数据核算要求.......................................................................................................................................910数据质量控制计划..................................................................................................................................1511数据质量管理要求..................................................................................................................................1612定期报告要求...........................................................................................................................................1613信息公开要求...........................................................................................................................................17附录A相关参数的缺省值...........................................................................................................................18附录B数据质量控制计划要求...................................................................................................................19附录C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22附录D重点排放单位信息公开表...............................................................................................................331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2021年修订版)1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发电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和排放源、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核算要求、购入电力排放核算要求、排放量计算、生产数据核算要求、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数据质量管理要求、定期报告要求和信息公开要求等。本指南适用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含自备电厂)使用燃煤、燃油、燃气等化石燃料及掺烧化石燃料的纯凝发电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等发电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其他未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企业发电设施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可参照本指南。本指南不适用于单一使用非化石燃料(如纯垃圾焚烧发电、沼气发电、秸秆林木质等纯生物质发电机组,余热、余压、余气发电机组和垃圾填埋气发电机组等)发电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21258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35574热电联产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T211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212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474煤样的制备方法GB/T475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GB/T476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GB/T483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GB/T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8984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1062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GB/T19494.1煤炭机械化采样第1部分:采样方法GB/T21369火力发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30733煤中碳氢氮的测定仪器法GB/T32150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32151.1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1部分:发电企业2GB/T31391煤的元素分析GB/T35985煤炭分析结果基的换算DL/T567.8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第8部分:燃油发热量的测定DL/T568燃料元素的快速分析方法DL/T904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DL/T1365名词术语电力节能HJ608排污单位编码规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3.1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大气中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等。本指南中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CO2)。3.2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keyemittingentityofgreenhousegas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内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简称重点排放单位。3.3发电设施powergenerationfacilities存在于某一地理边界、属于某一组织单元或生产过程的电力生产装置集合。3.4化石燃料燃烧排放emissionfromfossilfuelcombustion化石燃料在氧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3.5购入电力排放emissionfrompurchasedelectricity购入使用电量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3.6活动数据activitydata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表征值,例如各种化石燃料消耗量、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购入使用电量等。3.7排放因子emissionfactor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例如每单位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单位购入使用电量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3.8低位发热量lowcalorificvalue3燃料完全燃烧,其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汽以气态存在时的发热量,也称低位热值。3.9碳氧化率carbonoxidationrate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完全氧化的百分比。3.10负荷(出力)系数load(output)coefficient统计期内,单元机组总输出功率平均值与机组额定功率之比,即机组利用小时数与运行小时数之比,也称负荷率。3.11热电联产机组combinedheatandpowergenerationunit同时向用户供给电能和热能的生产方式。本指南所指热电联产机组包括统计期内有对外供热量产生的发电机组。3.12纯凝发电机组condensingpowergenerationunit蒸汽进入汽轮发电机组的汽轮机,通过其中各级叶片做功后,乏汽全部进入凝结器凝结为水的生产方式。本指南是指企业批复文件为纯凝发电机组,并且统计期内仅对外供电的发电机组。.3.13母管制系统commonheadersystem将多台给水和过热蒸汽参数相同的机组分别用公用管道将给水和过热蒸汽连在一起的发电系统。4工作程序和内容发电设施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内容包括核算边界和排放源确定、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编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核算、购入电力排放核算、排放量计算、生产数据信息获取、定期报告、信息公开和数据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工作程序见图1。4图1工作程序a)核算边界和排放源确定确定重点排放单位核算边界,识别纳入边界的排放设施和排放源。排放报告应包括核算边界所包含的装置、所对应的地理边界、组织单元和生产过程。b)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编制按照各类数据测量和获取要求编制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并按照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实施温室气体的测量活动。c)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核算收集活动数据、确定排放因子,计算发电设施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d)购入电力排放核算收集活动数据、确定排放因子,计算发电设施购入使用电量所对应的排放量。e)排放量计算汇总计算发电设施二氧化碳排放量。f)生产数据信息获取获取和计算发电量、供电量、供热量、供热比、供电煤(气)耗、供热煤(气)耗、供电碳排放强度、供热碳排放强度、运行小时数和负荷(出力)系数等生产信息和数据。g)定期报告定期报告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及相关生产信息,并报送相关支撑材料。h)信息公开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编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核算购入电力排放核算排放量计算生产数据信息获取定期报告数据质量管理核算边界和排放源确定信息公开5定期公开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i)数据质量管理明确实施温室气体数据质量管理的一般要求。5核算边界和排放源确定5.1核算边界核算边界为发电设施,主要包括燃烧系统、汽水系统、电气系统、控制系统和脱硫脱硝等装置的集合,不包括厂区内辅助生产系统以及附属生产系统。如图2中虚线框内所示。物质流能量流发电设施核算边界图2核算边界示意图5.2排放源发电设施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范围包括: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购入使用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a)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一般包括发电锅炉(含启动锅炉)、燃气轮机等主要生产系统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不包括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移动源、食堂等其他设施消耗化石燃料产生的排放。对于掺烧化石燃料的生物质发电机组、垃圾焚烧发电机组等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仅统计燃料中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b)购入使用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化石燃料消耗电气系统(发电机、励磁装置、厂用电系统、升压变电等)燃烧系统(输煤、磨煤、燃烧、风烟、灰渣等)附属生产系统(生产指挥、食堂、浴室等)辅助生产系统(化验、机修、库房、运输等)控制系统脱硫脱硝等装置购入使用电力汽水系统(锅炉、汽轮机、凝给水、补水、循环水等)脱硫剂电力、热力产品电力、热力产品66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核算要求6.1计算公式6.1.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是统计期内发电设施各种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加和,采用公式(1)计算。E燃烧=i=1n(ADi×EFi)(1)式中:E燃烧—化石燃料燃烧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i—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数据,单位为吉焦(GJ);EFi—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吉焦(tCO2/GJ);i—化石燃料类型代号。6.1.2化石燃料活动数据是统计期内燃料的消耗量与其低位发热量的乘积,采用公式(2)计算。ADi=FCi×NCVi(2)式中:ADi—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数据,单位为吉焦(GJ);FCi—第i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标准立方米(104Nm3);NCVi—第i种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吉焦/吨(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吉焦/万标准立方米(GJ/104Nm3)。燃煤的年度平均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由月度平均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其权重是燃煤月消耗量。其中,入炉煤月度平均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由每日平均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其权重是每日入炉煤消耗量。入厂煤月度平均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由每批次平均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其权重是该月每批次入厂煤量。燃油、燃气的年度平均低位发热量由每月平均低位发热量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其权重为每月燃油、燃气消耗量。6.1.3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采用公式(3)计算。EFi=CCi×OFi×4412(3)式中:EFi—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吉焦(tCO2/GJ);CCi—第i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吉焦(tC/GJ);OFi—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以%表示;44/12—二氧化碳与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其中,燃煤的单位热值含碳量采用公式(4)计算。CC煤=CarNCVar(4)式中:CC煤—燃煤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吉焦(tC/GJ);NCVar—燃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吉焦/吨(GJ/t);Car—燃煤的收到基元素碳含量,以tC/t表示。其中,燃煤的收到基元素碳含量可采用公式(5)换算。Car=Cad×100−Mar100−Mad或Car=Cd×100−Mar100(5)7式中:Car—收到基元素碳含量,以tC/t表示;Cad—空干基元素碳含量,以tC/t表示;Cd—干燥基元素碳含量,以tC/t表示;Mar—收到基水分,以%表示;全水数据可采用企业每天测量的全水月度加权平均值;Mad—空干基水分,以%表示;内水数据可采用缩分样检测数据,如没有则可采用企业每日测量的内水月度加权平均值,或采用0。燃煤的年度单位热值含碳量通过每月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其权重为燃煤月活动数据(热量)。燃煤的元素碳含量通过每月或每日含碳量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其权重为燃煤每月或每日消耗量。6.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6.2.1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测定标准与优先序6.2.1.1化石燃料消耗量应根据重点排放单位用于生产所消耗的能源实际测量值来确定,并应符合GB21258的有关要求。燃煤消耗量应优先采用每日皮带秤或给煤机的入炉煤测量数值,不具备入炉煤测量条件的,根据每日或每批次入厂煤盘存测量数值统计消耗量,并报告说明未采用入炉煤的原因。已有入炉煤测量的,不应改为采用入厂煤测量结果。燃油、燃气消耗量应至少每月测量。6.2.1.2化石燃料消耗量应按照以下优先级顺序选取,在之后各个核算年度的获取优先序不应降低:a)生产系统记录的数据;b)购销存台账中的数据;c)供应商提供的结算凭证数据。6.2.1.3测量仪器的标准应符合GB17167的相关规定。轨道衡、皮带秤、汽车衡等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应符合GB/T21369的相关规定,并确保在有效的检验周期内。6.2.2低位发热量的测定标准与频次6.2.2.1燃煤、燃油和燃气的低位发热量的测定采用表1所列的方法标准。具备检测条件的重点排放单位可自行检测,或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表1低位发热量测定方法标准序号燃料种类方法标准名称方法标准编号1燃煤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2132燃油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第8部分:燃油发热量的测定DL/T567.83燃气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GB/T110626.2.2.2燃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的测量应与燃煤消耗量数据获取状态一致。应优先采用每日入炉煤检测数值,不具备入炉煤检测条件的,可采用每日或每批次入厂煤检测数值。已有入炉煤检测的,不应改为采用入厂煤检测结果。6.2.2.3当某日或某批次燃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无实测时,或测定方法均不符合表1要求时,该日或该批次的燃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应不区分煤种取26.7GJ/t。6.2.2.4燃油、燃气的低位发热量应至少每月检测。如果某月有多于一次的实测数据,宜取算术平8均值作为该月的低位发热量数值。无实测时采用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中的数据,或采用本指南附录A表A.1规定的各燃料品种对应的缺省值。6.2.3单位热值含碳量的测定标准与频次6.2.3.1燃煤元素碳含量的测定采用表2所列的方法标准。具备检测条件的重点排放单位可自行检测,或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表2燃煤元素碳含量测定方法标准序号项目方法标准名称方法标准编号1采样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GB/T475煤炭机械化采样第1部分:采样方法GB/T19494.12制样煤样的制备方法GB/T4743化验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GB/T476煤中碳氢氮的测定仪器法GB/T30733燃料元素的快速分析方法DL/T568煤的元素分析GB/T313914不同基的换算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GB/T483煤炭分析结果基的换算GB/T35985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211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2126.2.3.2燃煤元素碳含量可采用每日检测数值,应与燃煤消耗量数据获取状态一致。已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入厂煤品质检测,且元素碳含量检测方法符合本指南要求的,可采用每月各批次入厂煤检测数据加权计算得到当月入厂煤元素碳含量数值。不具备每日或每批次检测条件的,应每日采集入炉煤缩分样品,每月将获得的日缩分样品混合,用于检测其收到基元素碳含量。每月样品采集之后应于30个自然日内对该月样品进行检测(以检测报告上载明的收到样品时间为准,并应在收到样品后一个月内出具报告)。检测报告应载明收到样品时间、样品对应的月份、样品测试标准和样品测试结果对应的状态(收到基、干燥基或空气干燥基)。检测样品的取样要求和相关记录应包括取样依据(方法标准)、取样点、取样频次、取样量、取样人员和保存情况等。6.2.3.3受委托的测试机构不具备元素碳检测的CMA或者CNAS认可资质、检测报告不符合规范要求、不能证实报告载明信息可信的,检测结果不予认可。采用自有实验室检测燃煤元素碳含量指标的,应严格按照上述方法标准要求取样、制样、化验和换算,自有实验室应在2023年1月1日之前获得元素碳检测的CMA或者CNAS认可资质并出具相关合规报告,否则其在2023年1月1日之后的检测结果不予认可。6.2.3.4煤质分析中的元素碳含量应为收到基状态。如果实测的元素碳含量为干燥基或空气干燥基分析结果,应采用表2所列的方法标准转换为收到基元素碳含量。重点排放单位应保存并提供不同基转换涉及水分等数据的原始记录。未提供可信原始记录的,应采用当年或历史年度保守值等其他经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认可的方式计算。6.2.3.5燃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的监测与获取应符合6.2.2的相关要求。6.2.3.6当某日、某批次或某月度燃煤单位热值含碳量无实测时,或测定方法均不符合表2要求时,9该日、该批次或该月单位热值含碳量应不区分煤种取0.03356tC/GJ。6.2.3.7燃油、燃气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应至少每月检测。对于天然气等气体燃料,含碳量的测定应遵循GB/T13610和GB/T8984等相关标准,根据每种气体组分的体积浓度及该组分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计算含碳量。如果某月有多于一次的含碳量实测数据,宜取加权或算术平均值计算该月单位热值含碳量数值。无实测时采用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中的数据,或采用本指南附录B表B.1规定的各燃料品种对应的缺省值。6.2.4碳氧化率的取值6.2.4.1燃煤的碳氧化率不区分煤种取99%。6.2.4.2燃油和燃气的碳氧化率采用附录A表A.1中各燃料品种对应的缺省值。7购入电力排放核算要求7.1计算公式7.1.1对于购入使用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用购入使用电量乘以电网排放因子得出,采用公式(6)计算。E电=AD电×EF电(6)式中:E电—购入使用电力产生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电—购入使用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EF电—电网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兆瓦时(tCO2/MWh)。7.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优先序7.2.1购入使用电力的活动数据按以下优先序获取:a)电表记录的读数;b)供应商提供的电费结算凭证上的数据。7.2.2电网排放因子采用0.5839tCO2/MWh,或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数值。8排放量计算发电设施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于统计期当年各月度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和购入使用电力产生的排放量之和,采用公式(7)计算。E=E燃烧+E电(7)式中:E—发电设施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燃烧—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电—购入使用电力产生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9生产数据核算要求9.1发电量和供电量109.1.1计算公式发电量是指统计期内从发电机端输出的总电量,采用计量数据。供电量是指统计期内发电设施的发电量减去与生产有关的辅助设备的消耗电量,按以下计算方法获取:a)对于纯凝发电机组,供电量为发电量与生产厂用电量之差,采用公式(8)计算。Wgd=Wfd–Wcy(8)式中:Wgd—供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Wfd—发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Wcy—生产厂用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b)对于热电联产机组,供电量为发电量与发电厂用电量之差,采用公式(9)和(10)计算。Wgd=Wfd–Wdcy(9)Wdcy=(Wcy–Wrcy)×(1−a)(10)式中:Wgd—供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Wfd—发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Wcy—生产厂用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Wrcy—供热专用的厂用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当无供热专用厂用电量计量时,该值可取0;Wdcy—发电厂用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a—供热比,以%表示。9.1.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9.1.2.1发电量、供电量和厂用电量应根据企业电表记录的读数获取或计算,并符合DL/T904和DL/T1365等标准中的要求。9.1.2.2发电设施的发电量和供电量不包括应急柴油发电机的发电量。如果存在应急柴油发电机所发的电量供给发电机组消耗的情形,那么应急柴油发电机所发电量应计入厂用电量,在计算供电量时予以扣除。9.1.2.3脱硫脱硝装置消耗电量均应计入厂用电量,不区分委托运营或合同能源管理等形式的差异。9.1.2.4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作为厂用电扣除:a)新设备或大修后设备的烘炉、暖机、空载运行的电量;b)新设备在未正式移交生产前的带负荷试运行期间耗用的电量;c)计划大修以及基建、更改工程施工用的电量;d)发电机作调相机运行时耗用的电量;e)厂外运输用自备机车、船舶等耗用的电量;f)输配电用的升、降压变压器(不包括厂用变压器)、变波机、调相机等消耗的电量;g)非生产用(修配车间、副业、综合利用等)的电量。9.2供热量9.2.1计算公式供热量为锅炉不经汽轮机直供蒸汽热量、汽轮机直接供热量与汽轮机间接供热量之和,采用公式(11)和(12)计算。其中Qzg和Qjg计算方法参考DL/T904中相关要求。11Qgr=∑Qgl+∑Qjz(11)∑Qjz=∑Qzg+∑Qjg(12)式中:Qgr—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Qgl—锅炉不经汽轮机直接向用户提供热量的直供蒸汽热量之和,单位为吉焦(GJ);∑Qjz—汽轮机向外供出的直接供热量和间接供热量之和,单位为吉焦(GJ);∑Qzg—由汽轮机直接或经减温减压后向用户提供的直接供热量之和,单位为吉焦(GJ);∑Qjg—通过热网加热器等设备加热供热介质后间接向用户提供热量的间接供热量之和,单位为吉焦(GJ)。以质量单位计量的蒸汽可采用公式(13)转换为热量单位。ADst=Mast×(Enst−83.74)×10-3(13)式中:ADst—蒸汽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Mast—蒸汽的质量,单位为吨蒸汽(t);Enst—蒸汽所对应的温度、压力下每千克蒸汽的焓值,单位为千焦/千克(kJ/kg);焓值取值参考相关行业标准。83.74—给水温度为20摄氏度时的焓值,单位为千焦/千克(kJ/kg)。以质量单位计量的热水可采用公式(14)转换为热量单位。ADw=Maw×(Tw−20)×4.1868×10-3(14)式中:ADw—热水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Maw—热水的质量,单位为吨(t);Tw—热水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20—常温下水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4.1868—水在常温常压下的比热,单位为千焦/(千克·摄氏度)(kJ/(kg·℃))。9.2.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供热量数据按以下优先序获取:a)直接计量的热量数据;b)结算凭证上的数据。9.3供热比9.3.1计算公式a)当存在锅炉向外直供蒸汽的情况时,供热比为统计期内供热量与锅炉总产出的热量之比。=QgrQcr(15)式中:a—供热比,以%表示;Qgr—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12Qcr—锅炉总产出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b)当锅炉无向外直供蒸汽时,参考DL/T904计算方法中的要求计算供热比,即指统计期内汽轮机向外供出的热量与汽轮机总耗热量之比,可采用公式(16)计算:=QjzQsr(16)式中:a—供热比,以%表示;∑Qjz—汽轮机向外供出的热量,为机组直接供热量和间接供热量之和,单位为吉焦(GJ);机组直接供热量和间接供热量的计算参考DL/T904中相关要求;∑Qsr—汽轮机总耗热量,单位为吉焦(GJ)。c)当无法按照DL/T904计算汽轮机总耗热量或数据不可得时,可采用公式(17)进行简化计算。∑Qsr=(Dzq×hzq–Dgs×hgs+Dzr×Δhzr)×10-3(17)式中:∑Qsr—汽轮机总耗热量,单位为吉焦(GJ);Dzq—锅炉主蒸汽量,单位为吨(t);hzq—锅炉主蒸汽焓值,单位为千焦/千克(kJ/kg);Dgs—锅炉给水量,单位为吨(t);hgs—锅炉给水焓值,单位为千焦/千克(kJ/kg);Dzr—汽轮机再热蒸汽量,单位为吨(t);非再热机组或数据不可得时可取0;Δhzr—再热蒸汽热段与冷段焓值差值,单位为千焦/千克(kJ/kg)。d)当按照上述计算方式中锅炉产热量、汽轮机组耗热量等相关数据无法获得时,供热比可采用公式(18)计算。=br×QgrBh(18)式中:a—供热比,以%表示;br—机组单位供热量所消耗的标准煤量,单位为吨标准煤/吉焦(tce/GJ);Qgr—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Bh—机组耗用总标准煤量,单位为吨标准煤(tce)。e)对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CCPP)存在外供热量的情况,供热比可采用供热量与燃气产生的热量之比的简化方式,采用公式(19)和(20)进行计算。=QgrQrq(19)Qrq=FCrq×NCVrq(20)式中:a—供热比,以%表示;Qgr—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Qrq—燃气产生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FCrq—燃气消耗量,单位为万标准立方米(104Nm3);NCVrq—燃气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吉焦/万标准立方米(GJ/104Nm3)。139.3.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9.3.2.1锅炉产热量、汽轮机组耗热量和供热量等相关参数的监测与获取参考DL/T904和GB35574的要求。9.3.2.2供热比计算时,相关参数按以下优先序获取:a)生产系统记录的实际运行数据;b)结算凭证上的数据;c)相关技术文件或铭牌规定的额定值。9.4供电煤(气)耗和供热煤(气)耗9.4.1计算公式供电煤(气)耗和供热煤(气)耗参考GB35574和DL/T904等标准计算方法中的要求计算,采用公式(21)和(22)计算。br=×BhQgr(21)bg=(1−)×BhWgd(22)式中:a—供热比,以%表示;br—机组单位供热量所消耗的标准煤(气)量,单位为吨标准煤/吉焦(tce/GJ)或万标准立方米/吉焦(104Nm3/GJ);bg—机组单位供电量所消耗的标准煤(气)量,单位为吨标准煤/兆瓦时(tce/MWh)或万标准立方米/兆瓦时(104Nm3/MWh);Qgr—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Wgd—供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Bh—机组耗用总标准煤(气)量,单位为吨标准煤(tce)或万标准立方米(104Nm3)。当上述相关数据不可得时,可采用反算法简化计算获取供热煤(气)耗,即把1GJ供热量折算成标准煤0.03412tce,再除以管道效率和锅炉效率计算得出供热煤(气)耗,采用公式(23)计算。br=0.03412ηgl×ηgd(23)式中:br—机组单位供热量所消耗的标准煤(气)量,单位为吨标准煤/吉焦(tce/GJ)或万标准立方米/吉焦(104Nm3/GJ);ηgl—锅炉效率,来源于企业锅炉效率测试试验数据,没有实测数据时采用设计值,以%表示;ηgd—管道效率,取缺省值99%,以%表示。9.4.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相关参数按以下优先序获取:a)企业生产系统的实测数据;b)相关设备设施的设计值;c)采用公式(21)和(22)的计算方法,此时供热比不能采用公式(18)获得。149.5供电碳排放强度和供热碳排放强度9.5.1计算公式供电碳排放强度和供热碳排放强度可采用公式(24)、(25)、(26)和(27)计算。Sgd=EgdWgd(24)Sgr=EgrQgr(25)Egd=(1−a)×E(26)Egr=a×E(27)式中:Sgd—供电碳排放强度,即机组每供出1MWh的电量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兆瓦时(tCO2/MWh);Egd—统计期内机组供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Wgd—供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Sgr—供热碳排放强度,即机组每供出1GJ的热量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吉焦(tCO2/GJ);Egr—统计期内机组供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Qgr—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a—供热比,以%表示;E—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9.6运行小时数和负荷(出力)系数9.6.1计算公式运行小时数和负荷(出力)系数采用生产数据。合并填报时采用公式(28)和(29)计算。t=inti×PeiinPei(28)X=inwfdiinPei×ti(29)式中:t—运行小时数,单位为小时(h);X—负荷(出力)系数,以%表示;Wfd—发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Pe—机组额定容量,单位为兆瓦(MW);i—机组代号。9.6.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9.6.2.1运行小时数和负荷(出力)系数按以下优先序获取:a)企业生产系统数据;b)企业统计报表数据。9.6.2.2多台机组合并填报,按公式(28)和(29)核算发电机组负荷(出力)系数时,不应将备用机组参与加权平均计算,即将备用机组和被调剂机组的运行小时数加和,作为一台机组计算。1510数据质量控制计划10.1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内容重点排放单位应按照本指南中各类数据监测与获取要求,结合现有测量能力和条件,制定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并按照附录B的格式要求进行填报。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中所有数据的计算方式与获取方式应符合本指南的要求。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a)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版本及修订情况;b)重点排放单位情况:包括重点排放单位基本信息、主营产品、生产工艺、组织机构图、厂区平面分布图、工艺流程图等内容;c)按照本指南确定的实际核算边界和主要排放设施情况:包括核算边界的描述,设施名称、类别、编号、位置情况等内容;d)数据的确定方式:包括所有活动数据、排放因子和生产数据的计算方法,数据获取方式,相关测量设备信息(如测量设备的名称、型号、位置、测量频次、精度和校准频次等),数据缺失处理,数据记录及管理信息等内容。测量设备精度及设备校准频次要求应符合相应计量器具配备要求;e)数据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相关规定:包括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修订以及执行等管理程序,人员指定情况,内部评估管理,数据文件归档管理程序等内容。10.2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修订重点排放单位在以下情况下应对数据质量控制计划进行修订,修订内容应符合实际情况并满足本指南的要求:a)排放设施发生变化或使用计划中未包括的新燃料或物料而产生的排放;b)采用新的测量仪器和方法,使数据的准确度提高;c)发现之前采用的测量方法所产生的数据不正确;d)发现更改计划可提高报告数据的准确度;e)发现计划不符合本指南核算和报告的要求;f)生态环境部明确的其他需要修订的情况。10.3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执行重点排放单位应严格按照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实施温室气体的测量活动,并符合以下要求:a)发电设施基本情况与计划描述一致;b)核算边界与计划中的核算边界和主要排放设施一致;c)所有活动数据、排放因子和生产数据能够按照计划实施测量;d)测量设备得到了有效的维护和校准,维护和校准能够符合计划、核算标准、国家要求、地区要求或设备制造商的要求;e)测量结果能够按照计划中规定的频次记录;f)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能够与计划一致;16g)数据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程序能够按照计划实施。11数据质量管理要求重点排放单位应加强发电设施温室气体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a)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明确负责部门及其职责、具体工作要求、数据管理程序、工作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b)委托外部机构/实验室检测燃煤低位发热量、含碳量的,应确保被委托的机构/实验室通过中国计量认证(CMA)认定或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并保留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备查。自行检测燃煤元素碳含量的,其实验室于2023年1月1日前通过CMA认定或CNAS认可;c)自有实验室应满足GB/T27025对人员、能力、设施、设备、系统等资源要求的规定,确保使用适当的方法和程序开展检测、记录和报告等实验室活动,并保留原始记录备查。按照表2中的方法标准进行燃煤样品的采样、制样和化验,保存煤样的采样、制样、化验等全过程的原始记录,煤样应留存一年备查;d)定期对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和测量仪表进行维护管理,并记录存档;e)建立温室气体数据内部台账管理制度。台账应明确数据来源、数据获取时间及填报台账的相关责任人等信息。排放报告所涉及数据的原始记录和管理台账应至少保存五年,确保相关排放数据可被追溯;f)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定期对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进行交叉校验,对可能产生的数据误差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g)规定了优先序的各参数,应按照规定的优先级顺序选取,在之后各核算年度的获取优先序不应降低;h)相关参数未按本指南要求测量或获取时,采用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相关参数值核算其排放量。12定期报告要求重点排放单位应在每个月结束之后的40个自然日内,按生态环境部要求报告该月的活动数据、排放因子、生产相关信息和必要的支撑材料,并于每年3月31日前编制提交上一年度的排放报告,包括基本信息、机组及生产设施信息、活动数据、排放因子、生产相关信息、支撑材料等温室气体排放及相关信息,并按照附录C的格式要求进行报告。a)重点排放单位基本信息重点排放单位应报告重点排放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排污许可证编号等基本信息。b)机组及生产设施信息重点排放单位应报告每台机组的燃料类型、燃料名称、机组类型、装机容量,以及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燃气轮机等主要生产设施的名称、编号、型号等相关信息。c)活动数据重点排放单位应报告化石燃料消耗量、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机组购入使用电量数据。17d)排放因子重点排放单位应报告化石燃料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电网排放因子数据。e)生产相关信息重点排放单位应报告发电量、供电量、供热量、供热比、供电煤(气)耗、供热煤(气)耗、运行小时数、负荷(出力)系数、供电碳排放强度、供热碳排放强度等数据。f)支撑材料重点排放单位应在排放报告中说明各项数据的来源并报送相关支撑材料,支撑材料应与各项数据的来源一致,并符合本指南中的报送要求。报送提交的原始检测记录中应明确显示检测依据(方法标准)、检测设备、检测人员和检测结果。13信息公开要求重点排放单位应按生态环境部要求,接受社会监督,并按照附录D的格式要求对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相关信息进行公开。a)基本信息重点排放单位应公开排放报告中的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排污许可证编号、法定代表人姓名、生产经营场所地址及邮政编码、行业分类、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子类等信息。b)机组及生产设施信息重点排放单位应公开排放报告中的燃料类型、燃料名称、机组类型、装机容量、锅炉类型、汽轮机类型、汽轮机排汽冷却方式、负荷(出力)系数等信息。c)低位发热量和元素碳含量的确定方式重点排放单位应公开排放报告中的低位发热量和元素碳含量确定方式,自行检测的应公开检测设备、检测频次、设备校准频次和测定方法标准信息,委托检测的应公开委托机构名称、检测报告编号、检测日期和测定方法标准信息,未实测的应公开选取的缺省值。d)排放量信息重点排放单位应公开排放报告中每台机组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购入使用电力排放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全部机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e)生产经营变化情况重点排放单位应公开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至少包括重点排放单位合并、分立、关停或搬迁情况,发电设施地理边界变化情况,主要生产运营系统关停或新增项目生产等情况以及其他较上一年度变化情况。18附录A相关参数的缺省值附表A.1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缺省值能源名称计量单位低位发热量e(GJ/t,GJ/104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碳氧化率(%)原油t41.816a0.02008b98b燃料油t41.816a0.0211b汽油t43.070a0.0189b煤油t43.070a0.0196b柴油t42.652a0.0202b液化石油气t50.179a0.0172c炼厂干气t45.998a0.0182b天然气104Nm3389.31a0.01532b99b焦炉煤气104Nm3173.54d0.0121c高炉煤气104Nm333.00d0.0708c转炉煤气104Nm384.00d0.0496c其它煤气104Nm352.27a0.0122c注:a数据取值来源为《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9》。b数据取值来源为《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c数据取值来源为《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d数据取值来源为《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e根据国际蒸汽表卡换算,本指南热功当量值取4.1868kJ/kcal。19附录B数据质量控制计划要求B.1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版本及修订版本号制定(修订)内容制定(修订)时间备注B.2重点排放单位情况1.单位简介(至少包括:成立时间、所有权状况、法定代表人、组织机构图和厂区平面分布图)2.主营产品(至少包括:主营产品的名称及产品代码)3.主营产品及生产工艺(至少包括:每种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工艺流程描述,并在图中标明温室气体排放设施,对于涉及化学反应的工艺需写明化学反应方程式)B.3核算边界和主要排放设施描述1.核算边界的描述(应包括核算边界所包含的装置、所对应的地理边界、组织单元和生产过程。)2.主要排放设施机组名称设施类别设施编号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是否纳入核算边界备注说明(1#机组)(锅炉)(MF143)(煤粉锅炉)(二厂区第三车间东)(是)20续表B.4数据的确定方式机组名称参数名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1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获取方式2具体描述测量设备及型号测量设备安装位置测量频次测量设备精度规定的测量设备校准频次1#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计算值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机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购入电力排放量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燃煤品种i消耗量t燃煤品种i低位发热量GJ/t燃煤品种i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煤品种i碳氧化率%缺省值/////////燃油品种i消耗量t燃油品种i低位发热量GJ/t燃油品种i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油品种i碳氧化率%缺省值/////////燃气品种i消耗量104Nm3燃气品种i低位发热量GJ/104Nm3燃气品种i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气品种i碳氧化率%缺省值/////////1如果报告数据是由若干个参数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出,需要填写计算公式以及计算公式中的每一个参数的获取方式。2方式类型包括:实测值、缺省值、计算值、其他。21续表B.4数据的确定方式机组名称参数名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获取方式具体描述测量设备及型号测量设备安装位置测量频次测量设备精度规定的测量设备校准频次1#机组购入电力排放量tCO2计算值购入使用电量MWh电网排放因子tCO2/MWh缺省值/////////发电量MWh供电量MWh供热量GJ供热比%供电煤耗tce/MWh供电气耗104Nm3/MWh供热煤耗tce/GJ供热气耗104Nm3/GJ运行小时数h负荷(出力)系数%供电碳排放强度tCO2/MWh供热碳排放强度tCO2/GJ全部机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B.5数据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相关规定至少包括本指南要求的内容。22附录C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发电设施重点排放单位(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23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等相关要求,本单位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如下表格:附表C.1重点排放单位基本信息附表C.2机组及生产设施信息附表C.3化石燃料燃烧排放表附表C.4购入使用电力排放表附表C.5生产数据及排放量汇总表附表C.6低位发热量和元素碳含量的确定方式声明本单位对本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如本报告中的信息及支撑材料与实际情况不符,本单位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特此声明。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重点排放单位(盖章):年/月/日24附表C.1重点排放单位基本信息重点排放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排污许可证编号1单位性质(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姓名注册日期注册资本(万元人民币)注册地址生产经营场所地址及邮政编码(省、市、县详细地址)报告联系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报送主管部门行业分类发电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子类24411(火力发电)4412(热电联产)4417(生物质能发电)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至少包括:a)重点排放单位合并、分立、关停或搬迁情况;b)发电设施地理边界变化情况;c)主要生产运营系统关停或新增项目生产等情况;d)较上一年度变化,包括核算边界、排放源等变化情况。本年度提供咨询服务机构名称3咨询服务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填报说明:1重点排放单位涉及多个排污许可证的,应列出全部排污许可证编号信息。2行业代码应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要求填报。自备电厂不区分行业,发电设施参照电力行业代码填报。掺烧化石燃料燃烧的生物质发电设施需填报,纯使用生物质发电的无需填报。3提供咨询服务机构是指为重点排放单位提供本年度碳排放核算、报告编制或碳资产管理等咨询服务机构,不包括开展碳排放核查/复查的机构。25附表C.2机组及生产设施信息填报说明:1按发电机组进行填报,如果机组数多于1个,应分别填报。对于CCPP,视为一台机组进行填报。合并填报的参数计算方法应符合本指南要求。同一法人边界内有两台或两台以上机组的,适用于以下要求:a)对于母管制系统,或其他存在燃料消耗量、供电量或者供热量中有任意一项无法分机组计量的,可合并填报;b)如果仅有低位发热量或单位热值含碳量无法分机组计量的,可采用全厂实测的相同数值分机组填报;c)如果机组辅助燃料量无法分机组计量的,可按机组发电量比例分配或其他合理方式分机组填报;d)如果合并填报机组中既有纯凝发电机组也有热电联产机组的,按照热电联产机组填报;e)如果合并填报机组中汽轮机排汽冷却方式不同(既有水冷也有空冷)并且无法单独计量的,按照水冷填报。机组名称信息项填报内容1#机组1燃料类型2(示例:燃煤、燃油、燃气)燃料名称(示例:无烟煤、柴油、天然气)机组类型3(示例:热电联产机组,循环流化床)装机容量(MW)4(示例:630)燃煤机组锅炉锅炉名称(示例:1#锅炉)锅炉类型(示例:煤粉炉)锅炉编号5(示例:MF001)锅炉型号(示例:HG-2030/17.5-YM)生产能力(示例:2030t/h)汽轮机汽轮机名称(示例:1#)汽轮机类型(示例:抽凝式)汽轮机编号(示例:MF002)汽轮机型号(示例:N630-16.7/538/538)压力参数6(示例:中压)额定功率(示例:630)汽轮机排汽冷却方式7(示例:水冷-开式循环)发电机发电机名称(示例:1#)发电机编号(示例:MF003)发电机型号(示例:QFSN-630-2)额定功率(示例:630)燃气机组名称/编号/型号/额定功率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CCPP)名称/编号/型号/额定功率燃油机组名称/编号/型号/额定功率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机组(IGCC)名称/编号/型号/额定功率其他特殊发电机组名称/编号/型号/额定功率…26f)如果母管制合并填报机组中既有常规燃煤锅炉也有非常规燃煤锅炉并且无法单独计量的,非常规燃煤锅炉产热量大于总产热量80%时可按照非常规燃煤机组填报;2燃料类型按照燃煤、燃油或者燃气划分,可采用机组运行规程或铭牌信息等进行确认。3对于燃煤机组,机组类型指:纯凝发电机组、热电联产机组,并注明是否循环流化床机组、IGCC机组;对于燃气机组,机组类型指:B级、E级、F级、H级、分布式。4以发电机容量作为机组装机容量,可采用机组运行规程等进行确认,应与当年排污许可证载明信息一致。5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主要设施的编号统一采用排污许可证中对应编码。编码规则符合HJ608要求。6对于燃煤机组,压力参数指:中压、高压、超高压、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7汽轮机排汽冷却方式是指汽轮机凝汽器的冷却方式,可采用机组运行规程或铭牌信息等进行填报。冷却方式为水冷的,应明确是否为开式循环或闭式循环;冷却方式为空冷的,应明确是否为直接空冷或间接空冷。对于背压机组、内燃机组等特殊发电机组,仅需注明,不填写冷却方式。27附表C.3化石燃料燃烧排放表机组1参数23单位1月2月3月一季度4月5月6月二季度7月8月9月三季度10月11月12月四季度全年41#机组(燃料)A燃料消耗量t或104Nm3(合计值)(合计值)(合计值)(合计值)(合计值)B燃料低位发热量GJ/t或GJ/104Nm3(加权平均值)(加权平均值)(加权平均值)(加权平均值)(加权平均值)C收到基元素碳含量tC/t(加权平均值)(加权平均值)(加权平均值)(加权平均值)(加权平均值)D=A×B燃料热量GJ(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E=C/B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加权平均值)(加权平均值)(加权平均值)(加权平均值)(加权平均值)F碳氧化率%(缺省值)(缺省值)(缺省值)(缺省值)(缺省值)G=A×B×E×F×44/12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填报说明:1如果机组数多于1个,应分别填报。对于有多种燃料类型的,按不同燃料类型分机组进行填报。2燃料消耗量应按照指南中给出的优先序进行选择,低位发热量应与燃料消耗量的状态匹配,月度低位发热量由每日的入炉煤低位发热量和每日入炉煤量加权计算得到,或每批次入厂煤低位发热量和每批次入厂煤量加权计算得到。对于燃料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如果存在个别月度缺失的情况,按照标准要求取缺省值。未采用入炉煤数据进行计算的,应在排放报告中说明原因。3各参数按四舍五入保留小数位如下:a)燃煤、燃油消耗量单位为t,燃气消耗量单位为104Nm3,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b)燃煤、燃油低位发热量单位为GJ/t,燃气低位发热量单位为GJ/104Nm3,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c)收到基元素碳含量单位为tC/t,保留到小数点后四位;d)热量单位为GJ,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e)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tC/GJ,保留到小数点后五位;f)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单位为tCO2,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284至少提供下述必要的支撑材料:a)对于燃料消耗量,提供每日/每月消耗量原始记录或台账;b)对于燃料消耗量,提供月度/年度生产报表;c)对于燃料消耗量,提供月度/年度燃料购销存记录;d)对于自行检测的燃料低位发热量、元素碳含量的,提供每日/每月燃料检测记录或煤质分析原始记录(应包含低位发热量、挥发份、灰分、硫分、含水量等数据);e)对于委托检测的燃料低位发热量、元素碳含量的,提供有资质的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f)对于每月进行加权计算的燃料低位发热量,提供体现加权计算过程的Excel表。29附表C.4购入使用电力排放表机组1参数2单位1月2月3月一季度4月5月6月二季度7月8月9月三季度10月11月12月四季度全年51#机组H购入使用电量3MWh(合计值)(合计值)(合计值)(合计值)(合计值)I电网排放因子tCO2/MWh(缺省值)(缺省值)(缺省值)(缺省值)(缺省值)J=H×I购入电力排放量4tCO2(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填报说明:1如果机组数多于1个,应分别填报。2如果购入使用电量无法分机组,可按机组数目平分。3购入使用电量单位为MWh,四舍五入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4购入使用电力对应的排放量单位为tCO2,四舍五入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5至少提供下述必要的支撑材料:a)对于购入使用电量,提供每月电量原始记录;b)对于购入使用电量,提供每月电费结算凭证(如适用)。30附表C.5生产数据及排放量汇总表机组1参数23单位1月2月3月一季度4月5月6月二季度7月8月9月三季度10月11月12月四季度全年1#机组K发电量MWh(合计值)(合计值)(合计值)(合计值)(合计值)L供电量MWh(合计值)(合计值)(合计值)(合计值)(合计值)M供热量GJ(合计值)(合计值)(合计值)(合计值)(合计值)N供热比%(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O供电煤(气)耗tce/MWh或104Nm3/MWh(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P供热煤(气)耗tce/GJ或104Nm3/GJ(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Q运行小时数h(合计值或计算值)(合计值或计算值)(合计值或计算值)(合计值或计算值)(合计值或计算值)R负荷(出力)系数%(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S供电碳排放强度tCO2/MWh(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T供热碳排放强度tCO2/GJ(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U=G+J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全部机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合计值)(合计值)(合计值)(合计值)(合计值)31填报说明:1如果机组数多于1个,应分别填报。2各参数按四舍五入保留小数位如下:a)电量单位为MWh,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b)热量单位为GJ,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c)焓值单位为kJ/kg,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d)供热比以%表示,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如12.34%;e)供电煤(气)耗单位为tce/MWh或104Nm3/MWh,供热煤(气)耗单位为tce/GJ或104Nm3/GJ,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五位;f)运行小时数单位为h,保留到整数位;负荷(出力)系数以%表示,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g)供电碳排放强度单位为tCO2/MWh,供热碳排放强度单位为tCO2/GJ,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h)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tCO2,四舍五入保留整数位。3至少提供下述必要的支撑材料:g)对于运行小时数和负荷(出力)系数,提供体现计算过程的Excel表。a)对于各项生产数据,提供每月电厂技术经济报表或生产报表;b)对于各项生产数据,提供年度电厂技术经济报表或生产报表;c)对于按照标准要求计算的供电量,提供体现计算过程的Excel表;d)对于供热量涉及换算的,提供包括焓值相关参数的Excel计算表;e)对于按照标准要求计算的供热比,提供体现计算过程的Excel表;f)根据选取的供热比计算方法提供相关参数证据材料(如蒸汽量、给水量、给水温度、蒸汽温度、蒸汽压力等);32附表C.6低位发热量和元素碳含量的确定方式机组参数月份自行检测委托检测未实测检测设备检测频次设备校准频次测定方法标准委托机构名称检测报告编号检测日期测定方法标准缺省值1#机组低位发热量1月2月3月…元素碳含量1月2月3月……33附录D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信息公开表D.1基本信息重点排放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排污许可证编号法定代表人姓名生产经营场所地址及邮政编码(省、市、县、详细地址)行业分类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子类D.2机组及生产设施信息机组名称信息项内容1#机组3燃料类型如:燃煤机组类型如:300MW等级以下常规燃煤机组装机容量(MW)如:300MW锅炉类型如:循环流化床锅炉汽轮机排汽冷却方式如:水冷…3按发电机组进行填报,如果机组数量多于1个,应分别显示。34续表D.3低位发热量和元素碳含量的确定方式机组参数月份自行检测委托检测未实测检测设备检测频次设备校准频次测定方法标准委托机构名称检测报告编号检测日期测定方法标准缺省值1#机组低位发热量XX年1月2月3月…元素碳含量XX年1月2月3月……D.4排放量信息全部机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D.5生产经营变化情况如适用,应包括:a)重点排放单位合并、分立、关停或搬迁情况;b)发电设施地理边界变化情况;c)主要生产运营系统关停或新增项目生产等情况;d)较上一年度变化,包括核算边界、排放源等变化情况。e)其他变化情况。D.6咨询服务机构情况咨询服务机构名称:咨询服务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