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多地电力短缺加剧,预演新型电力系统供需压力
2022 年8月起,四川、安徽、江苏等多地启动有序用电倡议,电力系统再
度出现供应短缺问题。与 2021 年煤价过高及能耗双控过于激进导致的缺电
潮不同,本次电力短缺主要由于:1)异常高温导致负荷激增;2)干旱导致
水力发电量骤减;3)外输电网不足限制跨省市电力互济。此次电力短缺更
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供需压力的预演,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同样
面临:1)终端电气化比率提升,用电需求高增;2)电源侧风、光发电波动
性强,易受极端天气影响;3)新能源基地与电力负荷逆向分布,结构性问
题突出等压力。电力 IT 有望发挥智能化优势,提升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
源侧 IT:新能源投资加大确保电力供给,发电预测软件或最先获益
极端天气下电力供给短缺的根本原因在于电源结构多样性不足。碳中和目标
下,火电发电占比降低,以风电、光伏为主体的新能源电源投资加快,装机
容量快速增长。据中电联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电源投资 5,530 亿元,同
比增长 4.5%,清洁电源发电投资占比高达 88.6%;风电(3.3 亿千瓦)与
光伏(3.1 亿千瓦)合计装机容量占比达 28.69%,同比提升 2.96pct,预计
2025 年将达 37.2%,与火电持平。根据我国新能源发电并网要求,高精度
发电预测是实现新能源电力利用的基本前提,发电预测软件作为硬性需求或
将最先受益,AGC、AVC、快速频率响应等并网控制系统有望实现同步增长。
网侧 IT:跨省市电力输送需求旺盛,智慧调度平台重要性凸显
我国能源与负荷的逆向分布特征明显,新能源基地多位于风光资源丰富的西
北部地区,而电力负荷中心集中在中东部地区,未来电力结构性问题将更加
突出。建立全国互济的能源互联网体系,增强电力系统跨省市输送能力,是
解决电力结构性问题的重要手段。实现电力跨省市输送,一是需要加强特高
压电网等输电通道建设,提升电网的跨区域输送能力;二是需要强化满足智
慧调度需求的省级平台建设,真正实现全网电力的协同调度与优势互补。此
外,分布式新电源的快速建设对省级平衡提出更高要求,系统调度向“省-
地-县-微网”多级平衡转变,带动地市级电网调度平台升级需求。
荷侧 IT:尖峰负荷屡破新高,带动需求侧管理软件快速发展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电力将逐步成为最主要能源形态,2020 年我
国终端电气化率为 27%,据国家电网预测,预计 2025/2035 年电气化率有
望提升至 32%/40%。终端电气化率的不断增长,将带动负荷需求持续高增,
强化负荷侧的需求响应能力是缓解电网尖峰矛盾的重要途径。以虚拟电厂运
营平台、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共享储能系统为代表的需求侧管理软件,可实
现负荷侧分布式资源的有机整合,有效发挥荷侧资源的灵活性调节能力,满
足电网的削峰填谷需求。我们认为,随着我国电力市场改革推进,需求响应
市场运营机制将进一步完善,需求侧管理软件未来 3-5 年有望快速增长。
供电短缺暴露多侧需求,电力 IT 产业机遇明朗
从本轮四川等地的电力短缺来看,在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型
过程中,电力系统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将日益凸显。电力 IT 以电力大数据为
技术支撑,可有效提升源-网-荷三侧的主动调节能力,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可
观、可测、可控”的管理目标,建议关注相关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不及预期;电力市场改革推进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