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比较基石系列:策论汽车电子,框架及驱动力分析VIP专享VIP免费

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Table_MainInfo]
[Table_Title]
2021.11.30
策论车电子:框架及驱动力分析
——产业链较基石系列之四
本报告导读:我们认为新能源车景气度按电动化智能化深度智能
序传导,当下景气度传导进入第二阶段,智能座舱需求爆发拐点已至
摘要:
[Table_Summary]
包括上游电子元器件及结构件、
游系统化集成、以及下游整车制造与应用。上游包括 IGBT被动器
件、PCB 以及连接器等;中游针对某一功能或模块提出解决方案,
括智能驾驶域(感知、决策、执行、V2X、智能座舱域(座舱电子、
座舱内饰)以及车辆控制域(动力域、底盘域、车身域)下游主要整
在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慧交通、信息娱乐等领域应用。
率和零部件企业定点车型项目数
数据主要依赖产业调研获得。汽车智能化市场空间是乘用车销量、
能驾驶模块渗透率、及模块在单车价值量的乘积产业跟踪验证上智
能模块在新车渗透率是关键。智能驾驶感知层可跟踪车载镜头、雷达
全球出货量、新车型装车数量以及头部厂商下游订单情况;决策层可
跟踪头部芯片厂商高算力芯片推出和预计量产时间;执行层座舱电子
跟踪车载娱乐系统、全液晶仪表、AR-HUD、语音交互、流媒体后
镜、后排液晶显示等模块在全汽车市场的渗透率、各类车型加装价格
对应车型销量
行情驱动力:行业β来源于智能模块α
深度嵌入汽车供应链过去 2年新能源车领涨主力集中在产业链上中
游锂电材料和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和传统零部件表现平平。从产业链
维度理解,智能化建立在电动化的基础之上。类似 2012 年智能手机
普及期,景气度沿着产业链按通信(基建)消费电子(硬件)
戏(应用)的顺序传导,我们认为新能源车产业景气传导顺序为电动
化(动力电池和材料)智能化(智能座舱、汽车电子)深度智能
化(自动驾驶)L4 级别以上的自动驾驶需要突破高算力芯片和里程
累计两大问题智能座舱技术门槛低于自动驾驶,有望更早实现普及
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重要领域。综合技术成熟度、主机厂布局、
费者需求等因素,智能座舱的爆发拐点已至。
边际变化智能座舱的爆发拐点已至,HUD示、车载镜头进入
需求加速增长期汽车电子在乘用车整车成本占比在 2025 年预计上
升到 60%,汽车将接棒 PC 和智能机成为驱动全球半导体需求增长的
主力2020 年国内智能座舱渗透率为 49%智能座舱四大硬件中仅有
中控屏渗透率达 80%HUD 抬头显示、流媒体后视镜渗透率均没有
超过 10%预计 2025 年两者的渗透率均会提升至 30%对应车载 HUD
和车载镜头国内市场规模分别从 2020 年的 26 亿、57 亿,增长至 2025
年的 101 亿、211 亿,未来 2年两者需求将进入加速增长期
示:技术难题未被完全攻克,智能化模块降本节奏低于预期
报告作者
陈显顺(分析师)
021-38032683
chenxianshun@gtjas.com
编号 S0880519080006
喻雅彬(分析师)
010-83939819
yuyabin@gtjas.com
编号 S0880520120001
相关报告
无惧疫情扰动,跨年行情把握高景气与金
2021.11.29
类基金延续上涨,发行端同步回暖
2021.11.29
者的情绪(上
2021.11.28
行情看好元宇宙和深度低碳化主题
2021.11.27
新能源转型浪潮再加
2021.11.25
A
策略研究
A股策略专题
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 of 12
目录
1. 汽车电子产业链结 ........................................................................................................................... 3
2. 汽车电子产业链景气跟踪方法 ............................................................................................................. 7
3. 汽车电子行业驱动 ........................................................................................................................... 8
3.1. 行情驱动力:行业 β来源于智能模块渗透率提升,α来源于公司能否深度嵌入汽车供应链 ........ 8
3.2. 行业规模和边际变化:智能座舱爆发拐点已至,HUD 抬头显示、车载镜头进入需求加速增长期9
A股策略专题
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3 of 12
本篇是产业链比较基石》系列报告第篇,分析汽车电子产业链
过去两年新能源车产业动力电池和材料行情轰轰烈烈汽车电子表
平平我们首篇系列报告中指出,电动车的征途不仅对燃油车
的存量替代,而是实现类似智能机对功能机的颠覆,推动汽车行
业向网联化、智能化转型。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的比重预计从 2015
40%提升至 2025 60%参考 2012~2014 年智能手机普及期,
产业链景气度按通信(基建)消费电子(硬件游戏(应用
次序传导我们认为新能源车产业景气传导顺序为电动化(动力电
池和材料)—智能化智能座舱汽车电子)—深度智能化(自动
驾驶)基于技术成熟度、主机厂布局、消费者需求等因素智能座
舱的爆发拐点已至
1. 电子产业链结构
1车电子产业链图谱
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Table_MainInfo][Table_Title]2021.11.30策论汽车电子:框架及驱动力分析——产业链比较基石系列之四本报告导读:我们认为新能源车景气度按电动化—智能化—深度智能次序传导,当下景气度传导进入第二阶段,智能座舱需求爆发的拐点已至。摘要:[Table_Summary]产业链结构:汽车电子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电子元器件及结构件、中游系统化集成、以及下游整车制造与应用。上游包括IGBT、被动器件、PCB以及连接器等;中游针对某一功能或模块提出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驾驶域(感知、决策、执行、V2X)、智能座舱域(座舱电子、座舱内饰)以及车辆控制域(动力域、底盘域、车身域);下游主要整车在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慧交通、信息娱乐等领域应用。景气跟踪指标:关注智能模块渗透率和零部件企业定点车型项目数,数据主要依赖产业调研获得。汽车智能化市场空间是乘用车销量、智能驾驶模块渗透率、及模块在单车价值量的乘积,产业跟踪验证上智能模块在新车渗透率是关键。智能驾驶感知层可跟踪车载镜头、雷达全球出货量、新车型装车数量以及头部厂商下游订单情况;决策层可跟踪头部芯片厂商高算力芯片推出和预计量产时间;执行层座舱电子跟踪车载娱乐系统、全液晶仪表、AR-HUD、语音交互、流媒体后视镜、后排液晶显示等模块在全汽车市场的渗透率、各类车型加装价格、对应车型销量。行情驱动力:行业β来源于智能模块渗透率提升,α来源于公司能否深度嵌入汽车供应链。过去2年新能源车领涨主力集中在产业链上中游锂电材料和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和传统零部件表现平平。从产业链维度理解,智能化建立在电动化的基础之上。类似2012年智能手机普及期,景气度沿着产业链按通信(基建)—消费电子(硬件)—游戏(应用)的顺序传导,我们认为新能源车产业景气传导顺序为电动化(动力电池和材料)—智能化(智能座舱、汽车电子)—深度智能化(自动驾驶)。L4级别以上的自动驾驶需要突破高算力芯片和里程累计两大问题。智能座舱技术门槛低于自动驾驶,有望更早实现普及,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重要领域。综合技术成熟度、主机厂布局、消费者需求等因素,智能座舱的爆发拐点已至。边际变化:智能座舱的爆发拐点已至,HUD抬头显示、车载镜头进入需求加速增长期。汽车电子在乘用车整车成本占比在2025年预计上升到60%,汽车将接棒PC和智能机成为驱动全球半导体需求增长的主力。2020年国内智能座舱渗透率为49%,智能座舱四大硬件中仅有中控屏渗透率达80%,HUD抬头显示、流媒体后视镜渗透率均没有超过10%,预计2025年两者的渗透率均会提升至30%。对应车载HUD和车载镜头国内市场规模分别从2020年的26亿、57亿,增长至2025年的101亿、211亿,未来2年两者需求将进入加速增长期。风险提示:技术难题未被完全攻克,智能化模块降本节奏低于预期[Table_Author]报告作者陈显顺(分析师)021-38032683chenxianshun@gtjas.com证书编号S0880519080006喻雅彬(分析师)010-83939819yuyabin@gtjas.com证书编号S0880520120001[Table_Report]相关报告无惧疫情扰动,跨年行情把握高景气与金融2021.11.29消费类基金延续上涨,发行端同步回暖2021.11.29投资者的情绪(上)2021.11.28跨年行情看好元宇宙和深度低碳化主题2021.11.27全球新能源转型浪潮再加速2021.11.25A股策略专题策略研究策略研究证券研究报告A股策略专题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2of12目录1.汽车电子产业链结构...........................................................................................................................32.汽车电子产业链景气跟踪方法.............................................................................................................73.汽车电子行业驱动力...........................................................................................................................83.1.行情驱动力:行业β来源于智能模块渗透率提升,α来源于公司能否深度嵌入汽车供应链........83.2.行业规模和边际变化:智能座舱爆发拐点已至,HUD抬头显示、车载镜头进入需求加速增长期9A股策略专题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3of12本篇是《产业链比较基石》系列报告第四篇,分析汽车电子产业链。过去两年新能源车产业动力电池和材料行情轰轰烈烈,汽车电子表现平平。我们首篇系列报告中指出,电动车的征途不仅是对燃油车的存量替代,而是实现类似智能手机对功能机的颠覆,推动汽车行业向网联化、智能化转型。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的比重预计从2015年40%提升至2025年60%。参考2012~2014年智能手机普及期,产业链景气度按通信(基建)—消费电子(硬件)—游戏(应用)次序传导,我们认为新能源车产业景气传导顺序为电动化(动力电池和材料)—智能化(智能座舱、汽车电子)—深度智能化(自动驾驶)。基于技术成熟度、主机厂布局、消费者需求等因素,智能座舱的爆发拐点已至。1.汽车电子产业链结构图1:汽车电子产业链图谱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A股策略专题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4of12汽车电子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电子元器件及结构件加工制造、中游系统化集成、以及下游整车生产制造与应用。其中上游包括功率半导体、被动元器件、印刷电路板以及连接器的加工制造;中游主要针对上游元器件进行集成整合,针对某一功能或模块提出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驾驶域(感知、决策、执行、V2X)、智能座舱域(座舱电子、座舱内饰)以及车辆控制域(动力域、底盘域、车身域);下游主要为整车生产制造以及汽车电子在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慧交通、信息娱乐等领域的应用。IGBT:汽车电动化核心元件,国内厂商市场份额有望加速提升。功率半导体在汽车中主要负责能量转换,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多出了主电机驱动、OBC、车载电动空调等部件,具备更高的驱动功率、电压以及高能耗敏感度,对于导通压降小、工作电压高的IGBT模块需求显著提升。据国君电子团队测算,2026年我国车规级IGBT市场规模有望达22.3亿美元,2020-2026年复合增速49.9%。当前全球功率器件市场基本为英飞凌等国际大厂垄断,但近年来随着政策支持与研发投入的加大,国内IGBT供应链竞争力不断增强,部分国内车规级IGBT模块性能已与国外厂商相当。据佐思汽研数据,2019年斯达半导与比亚迪在国内新能源车IGBT的市场份额已超过36%。本轮全球“缺芯”危机恰逢国内厂商技术成熟及产能释放,国内IGBT厂商或将迎来客户导入的重要窗口期,实现全球市场份额的扩张与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图2:2026年车规IGBT市场规模有望达22.3亿美元图3: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IGBT市场份额数据来源:Yole,NE,亿欧智库,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佐思汽研,国泰君安证券研究碳化硅: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重要基础材料,国内外厂商有望同台竞技。区别于传统硅基衬底,碳化硅半导体材料具有耐高压、耐高温、低损耗等优良性质,是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重要基础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光伏、轨道交通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据YoleDevelopment预测,2025年全球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规模有望达25.6亿美元,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是SiC功率器件应用的主要驱动力,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17.8亿美元,2019-2025年复合增速41%。当前全球SiC市场呈现美国一家独大的竞争格局,2018年CREE、II-VI占据近80%的市场份额,国内厂商天科合达以1.7%的0%20%40%60%80%100%120%140%0510152025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2026EIGBT市场规模同比增速(右)(亿美元)英飞凌,49.2%比亚迪,20.0%斯达半导,16.6%瑞萨,3.9%电装,3.7%富士电机,2.0%三菱电机,1.3%时代电气,1.1%其他,2.2%A股策略专题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5of12市占率位居全球第六。目前以碳化硅为首的第三代半导体仍处于商业化的早期阶段,产业格局尚未固化,国外巨头虽有技术上的先发优势,但与国内差距并未显著拉大。考虑到国内厂商无论在设备端还是材料端都有较为完善的布局,且中国作为最大碳化硅市场之一,国内相关公司有望与下游碳化硅器件、新能源汽车厂商紧密合作,加速抢占市场份额。图4:2025年全球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规模及预测图5:2018年天科合达碳化硅晶片全球市场份额1.7%数据来源:YoleDevelopment,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YoleDevelopment,国泰君安证券研究V2X:C-V2X赋能车联网,我国行业生态初步建立。车联网(V2X)是指基于新一代通信网络技术,实现车辆间(V2V)、车辆与基础设施(V2I)、车辆与网络(V2N)、车辆与人(V2P)之间的全方位连接,提供交通安全、交通效率和信息服务三大类应用。目前车联网通信技术主流方案包括DSRC与C-V2X,其中我国主导的C-V2X具备传输距离远、通信范围广、可扩展性高等诸多优势,具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我国已完成从上游通信模组、车载终端到下游测试认证与运营的C-V2X生态的初步搭建,行业正由导入期向成长期迈入,需求爆发在即。据ICVTank预测,2022年全球、我国V2X市场规模有望达1650亿美元、500亿美元,同比增长18%、25%。图6:2017-2022年全球V2X市场规模图7:2017-2022年中国V2X市场规模数据来源:ICVTank,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ICVTank,国泰君安证券研究0%10%20%30%40%50%60%02468101214161820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光伏+储能系统PFC/电源供应轨道交通电机驱动UPS其他2025年市场规模2019-2025年CAGR(右)(亿美元)CREE,62%II-VI,16%SiCrystal,12%Dow,4%ShowaDenko,2%天科合达,1.70%Norstel,0.50%山东天岳,0.50%其他,1.3%0%10%20%30%40%50%6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17201820192020E2021E2022E全球V2X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速(右)(亿美元)0%20%40%60%80%100%120%01002003004005006002017201820192020E2021E2022E中国V2X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速(右)(亿美元)A股策略专题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6of12车载雷达:超声波雷达发展较为成熟,毫米波、激光雷达加速渗透。车载雷达主要包括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三类。超声波雷达作用距离有限且易受到恶劣天气影响,当前发展已较为成熟,海内外厂商无明显的技术差距。毫米波雷达受环境影响小,探测距离长,但分辨率较低、对行人感知效果不佳,在ADAS中主要配合车载摄像头使用,目前已步入高速发展阶段。据DIGITIMESResearch预测,2022年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有望同比增长35%至160亿美元。当前海外厂商虽占据毫米波市场主导地位,但国内产品在指标参数上与海外厂商已无明显差距,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激光雷达兼具探测距离远、分辨率高等诸多优势,是解决自动驾驶连续体验的关键传感器,但由于成本相对较高,当前仍处于规模化量产前夕,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推进与成本降低,未来有望加速渗透。据YoleDevelopment预测,2026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望达57.2亿美元,2020-2026年复合增速21.6%。我国厂商在激光雷达领域与海外差距较小,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2020年我国企业速腾聚创激光雷达全球市占率10%,位列全球第二。图8:2020-2026全球激光雷达CAGR为21%图9:2022年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达160亿美元数据来源:YoleDevelopement,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DIGITIMESResearch,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图10:2020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份额图11:2018年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份额数据来源:YoleDevelopement,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OFweek,国泰君安证券研究0%5%10%15%20%25%30%35%0102030405060702019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2026E全球汽车&工业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同比增速(右)(亿美元)0%10%20%30%40%50%6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172018201920202021E2022E长距毫米波雷达短中距毫米波雷达同比增速(右)(亿美元)法雷奥28%速腾聚创10%卢米纳尔7%大疆7%电装7%大陆7%Cepton7%因诺维兹4%Ibeo4%华为3%禾赛科技3%图达通3%威力登3%其他7%博世19%大陆16%海拉12%富士通天11%电装10%其他32%A股策略专题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7of12从汽车电子产业链财务指标与公募基金配置比例来看,盈利能力较优且公募基金配置比例较高的集中于被动元器件、连接器以及动力域环节。汽车电子产业链中动力域与整车生产制造行业市值较大,均超过了万亿规模。从2021年三季报数据来看,盈利能力ROE水平较高的行业集中在上游连接器(17.94%)、被动元器件(15.92%)、印刷电路板(13.35%),智能座舱域中的座舱电子(13.30%)、座舱内饰(13.85%)以及车辆控制域中的动力域(11.98%)、底盘域(13.82%)。公募基金偏好配置汽车电子产业链中盈利能力较强的行业,其中超配比例较高的集中于产业格局较为清晰、龙头表现较为突出动力域板块(1.00%),此外被动元器件(0.20%)、连接器(0.08%)行业亦受公募基金青睐。表1:汽车电子产业链盈利与公募基金配置汇总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2.汽车电子产业链景气跟踪方法景气跟踪指标:关注智能模块渗透率和零部件企业定点车型项目数,数据主要依赖产业调研获得。汽车智能化市场空间是乘用车销量、智能驾驶模块渗透率、及模块在单车价值量的乘积,产业跟踪验证上智能模块在新车渗透率是关键。上游功率半导体可跟踪厂商现有产能、产能利用率、规划产能与预计量产时间,下游客户订单情况以及各类功率半导体产品价格变化情况;印刷电路板可关注月度北美PCB出货量,以及头部PCB厂商月度营收数据;智能驾驶感知层可跟踪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全球出货量、新车型装车数量以及头部厂商下游订单情况;决策层可跟踪头部芯片厂商高算力芯片推出和预计量产时间,以及国家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国内高精地图甲级测绘资质名单》;执行层跟踪EHB线控制动/SBW线控转向在全汽车市场渗透率;座舱电子跟踪车载娱乐系统/全液晶仪表/AR-HUD/语音交互/流媒体后视镜/后排液晶显示等模块在全汽车市场的渗透率、各类车型加装价格以及头部厂商下游订单情况。个股数量总市值(亿元)净利润(亿元)毛利率净利率ROE(TTM)归母净利润增速研发费用占比公募基金配置比例公募基金超配比例电子元器件-功率半导体86468.5569.4222.31%10.24%7.96%56.18%5.14%0.63%-0.04%电子元器件-被动元器件82798.2157.6043.37%24.53%15.92%93.14%5.76%0.49%0.20%印刷电路板61979.1845.5019.15%7.87%13.35%13.14%4.54%0.10%-0.11%连接器33078.7748.0216.77%5.50%17.94%-9.66%6.23%0.40%0.08%智能驾驶域-感知84896.8193.6117.04%6.46%7.20%45.04%5.19%0.46%-0.05%智能驾驶域-决策1358.32-0.4256.63%-3.34%-1.34%78.53%46.60%0.00%-0.04%智能驾驶域-执行61082.7413.1816.99%6.27%8.18%14.49%3.89%0.12%0.00%智能驾驶域-V2X4395.275.9333.09%6.91%7.13%-67.77%11.48%0.00%-0.04%智能座舱域-座舱电子126911.52240.3729.84%12.44%13.30%407.65%6.56%0.46%-0.26%智能座舱域-座舱内饰42786.9681.9718.68%7.00%13.85%56.50%4.15%0.25%-0.04%车辆控制域-动力域721366.98124.0527.15%12.80%11.98%113.36%7.11%3.22%1.00%车辆控制域-底盘域42110.1960.9616.05%6.61%13.82%48.30%4.55%0.12%-0.10%整车生产制造519450.09360.1412.34%4.96%7.96%15.66%2.59%0.60%-1.42%产业链二级2021Q3A股策略专题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8of12表2:汽车电子产业链景气观测指标细分行业观测指标资料来源功率半导体半导体厂商现有产能、产能利用率、规划产能及预计量产时间公司公告,产业调研半导体厂商产业链合作,下游客户订单情况产业调研各类功率半导体产品价格变化情况产业调研印刷电路板出货量:PCB:北美:当月同比Wind鹏鼎控股/臻鼎/南亚/台光电等头部印刷电路板企业月度营收公司公告智能驾驶域—感知全球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出货量咨询机构新发布车型搭载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数量汽车之家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厂商产业链合作,下游客户订单情况公司公告,产业调研智能驾驶域—决策英伟达、高通等芯片厂商高算力芯片推出和预计量产时间公司公告,产业调研国内高精地图甲级测绘资质名单国家自然资源部智能驾驶域—执行EHB线控制动/SBW线控转向模块在全汽车市场渗透率咨询机构、汽车之家智能座舱域-座舱电子车载娱乐系统/全液晶仪表/AR-HUD/语音交互/流媒体后视镜/后排液晶显示等在新车市场渗透率咨询机构、汽车之家车载娱乐系统/全液晶仪表/AR-HUD/语音交互/流媒体后视镜/后排液晶显示等加装价格汽车之家智能座舱厂商产业链合作,下游客户订单情况公司公告,产业调研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3.汽车电子行业驱动力3.1.行情驱动力:行业β来源于智能模块渗透率提升,α来源于公司能否深度嵌入汽车供应链行业β来源于智能模块渗透率提升,α来源于公司能否深度嵌入汽车供应链。2019年10月新能源车板块启动以来,领涨主力集中在产业链上中游锂电材料和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和传统零部件表现平平。2019年10月至今动力电池板块上涨7倍,电池材料上涨4倍,智能驾驶板块上涨仅1倍。不同环节点行情的分化可以从产业链传导维度理解,智能化建立在电动化的基础之上。电动车在普及初期需优先解决降本和里程焦虑问题,在渗透率提升基础之上,行业将逐步过渡到智能化、网联化阶段。类似2012年智能手机普及期,景气度沿着产业链按通信(基建)—消费电子(硬件)—游戏(应用)的顺序传导,2012Q2~2013Q2硬件端消费电子业绩率先爆发,新机市场智能机渗透率突破80%,2013Q2~2014Q1游戏利润强势崛起。我们认为新能源车产业景气传导顺序为电动化(动力电池和材料)—智能化(智能座舱、汽车电子)—深度智能化(自动驾驶)。L4级别以上的自动驾驶要求芯片算力在1000Tops以上,同时系统需积累行驶里程应对复杂场景经验。智能座舱技术门槛低于自动驾驶,有望更早实现普及。综合技术成熟度、主机厂布局、消费者需求等因素,智能座舱的爆发拐点已至。欧菲光、水晶光电、长信科技等消费电子零部件厂商也开始积极切入汽车电子领域,打造业务第二增长极。行业α来源A股策略专题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9of12于公司能否深度嵌入汽车供应链,车规级产品对温度范围、稳定性、可靠性有更高要求,需要更长时间完成供应链进入认证,零部件企业对下游车企的覆盖数量、定点车型数量、对应车型销量,三者乘积决定了零部件企业产品出货量。图12:过去两年新能源车板块上涨主力在锂电材料和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和传统零部件表现平平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图13:2013年智能手机渗透率超80%,游戏利润增速开始反超消费电子图14:新能源车电池材料盈利弹性大于智能驾驶和汽车零部件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3.2.行业规模和边际变化:智能座舱爆发拐点已至,HUD抬头显示、车载镜头进入需求加速增长期汽车将接棒PC和智能机成为驱动全球半导体需求增长的主力。汽车发展模式已经从体量高速增长期转向结构转型升级期。汽车电子作为汽车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支撑,预计2022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21399亿元,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9783亿元。未来汽车电子行业规模将受益于智能化模块渗透率、单车价值量双重提升。汽车电子在整车成本占比预计趋势上行,据赛迪智库数据,汽车电子在乘用车整车成本中占比由上世纪70年代的3%已增至2015年的40%左右,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60%。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将驱动车用半导体市场扩容,未来汽车将接棒PC和智能机成为全球半导体下游需求增长的主力之一。Gartner预计全球车用半导体市场规模将由2020年530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800亿美元,02468102019-102019-122020-022020-042020-062020-082020-102020-122021-022021-042021-062021-082021-10上游矿产资源锂电设备中游材料动力电池整车充电桩传统零部件智能驾驶中证新能源车指数0%20%40%60%80%100%120%-40040801201602011-032011-092012-032012-092013-032013-092014-032014-092015-032015-09智能手机渗透率(右)游戏消费电子2%3%4%5%6%-30369122018-032018-062018-092018-122019-032019-062019-092019-122020-032020-062020-092020-122021-032021-062021-09新能源渗透率(右)上游矿产资源中游材料动力电池智能驾驶汽车零部件A股策略专题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10of125年复合增速为10%。图15:2025年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预计达60%图16:2022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预计为9783亿数据来源:赛迪智库,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赛迪智库,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图17:汽车将接棒PC和智能机成为驱动全球半导体需求增长的主力之一数据来源:Gartner智能座舱的需求爆发拐点已至,HUD抬头显示、车载镜头预计进入需求加速增长期。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是汽车智能网联化最具看点的两大应用场景。短期自动驾驶面临法规完善、技术突破等问题。相比于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在硬件技术和安全性上都更成熟,有望率先发展,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重要领域。汽车智能化市场空间是乘用车销量、智能驾驶模块渗透率、及模块在单车价值量的乘积。2020年国内智能座舱渗透率为49%,智能座舱四大硬件中仅有中控屏渗透率达80%,HUD抬头显示、流媒体后视镜渗透率均没有超过10%,预计2025年两者的渗透率均会提升至30%。全液晶仪渗透率预计从30%提升到2025年的70%。对应车载HUD和车载0%20%40%60%80%197019801990200020152025E汽车电子在整车成本占比0%2%4%6%8%10%12%14%16%18%2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20172018201920202021E2022E全球汽车电子中国汽车电子全球(右)中国(右)(亿元)127447A股策略专题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11of12镜头国内市场规模分别从2020年的26亿、57亿,增长至2025年的101亿、211亿,未来2年两者需求将进入加速增长期。图18:国内智能驾驶座舱加速渗透,预计2025年渗透率将超75%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表3:2025年国内智能座舱市场规模预计达1030亿元201720182019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5y-CAGR国内汽车销量(万辆)2888280825772531250026252704275828133.0%全球汽车销量(万辆)9566950691307797770089009000910192034.6%智能座舱国内渗透率27%29%35%49%53%60%66%72%76%国内市场规模(亿元)383397441567648739836930103012.7%YoY4%11%29%14%14%13%11%11%全球渗透率33%38%45%49%52%55%58%59%全球市场规模(亿元)227725122732296031813381361038267.0%YoY10%9%8%7%6%7%6%车载HUD国内渗透率6%6%8%9%11%14%18%24%30%国内市场规模(亿元)222222263342567710130.9%YoY0%3%17%24%29%33%38%30%全球渗透率6%8%8%11%12%16%全球市场规模(亿元)59829814917626434.7%YoY38%20%51%19%50%车载镜头国内单车装配个数0.60.91.21.51.52345国内市场规模(亿元)25364757567912216521129.9%YoY44%31%21%-1%40%55%36%28%全球市场规模(亿元)730772866112112151433165716.5%YoY6%12%29%8%18%16%数据来源:Wind、ICVTanks、大陆,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注:汽车销量为2021~2025年CAGRA股策略专题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12of12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分析师声明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声明。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本报告仅在相关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发放,并仅为提供信息而发放,概不构成任何广告。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不承诺投资者一定获利,不与投资者分享投资收益,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者务必注意,其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本公司利用信息隔离墙控制内部一个或多个领域、部门或关联机构之间的信息流动。因此,投资者应注意,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期权并进行证券或期权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的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到的公司的董事。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作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国泰君安证券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若本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以下简称“该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通过此途径获得本报告的投资者应自行联系该机构以要求获悉更详细信息或进而交易本报告中提及的证券。本报告不构成本公司向该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亦不为该机构之客户因使用本报告或报告所载内容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评级说明评级说明1.投资建议的比较标准投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以报告发布后的12个月内的市场表现为比较标准,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的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的涨跌幅相对同期的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基准。股票投资评级增持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15%以上谨慎增持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介于5%~15%之间中性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介于-5%~5%减持相对沪深300指数下跌5%以上2.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的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的涨跌幅相对同期的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行业投资评级增持明显强于沪深300指数中性基本与沪深300指数持平减持明显弱于沪深300指数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上海深圳北京地址上海市静安区新闸路669号博华广场20层深圳市福田区益田路6009号新世界商务中心34层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甲9号金融街中心南楼18层邮编200041518026100032电话(021)38676666(0755)23976888(010)83939888E-mail:gtjaresearch@gtjas.com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