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简介:张俊,主要从事水稻优质栽培与稻田生态研究,E-mail:Zhangjun@caas.cn
张卫建为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作物耕作与生态研究,E-mail:Zhangweijian@caas.cn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30090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2);中国科学院学部咨
询评议重点项目(2021-SM01-B-008);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Y2021YJ02,CAAS-XTCX2016008)
收稿日期:2021-11-15;修回日期:2021-11-18
秸秆还田下水稻丰产与甲烷减排的技术模式
张 俊1,2 邓艾兴 1 尚子吟 1 唐志伟 1 严圣吉 1 张卫建 1,2
(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100081,北京;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100081,北京)
摘 要 本文依托作者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提出了一种新型实用的秸秆好氧还田耕作与水
稻丰产减排栽培的稻作新模式,并总结分析了该模式大面积示范的综合效益及推广应用的技术要点。该稻作模式
以秸秆切碎匀抛、稻田旱耕湿整、增密调氮控水为关键技术,改善耕层的通透性和水稻通气组织的输氧能力及抗
倒防衰性能,提高稻田耕层和水稻根际氧含量,实现秸秆还田下水稻丰产与甲烷减排协同。在我国水稻主产区大
面积示范中,高产条件下取得氮肥利用增效 30.2%~36.0%、稻作节本增收 8.3%~9.7%和CH4减排 31.5%~71.7%的
显著效果。本文最后就该稻作模式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从政府激励机制和配套技术等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水稻生产;秸秆还田;耕作制度;甲烷减排;粮食安全;碳中和
水稻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口粮作物,稻
田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CH4)的主要排放
源之一,其 CH4排放约占全球人为 CH4排放的 20%
左右[1]。水稻丰产稳产和稻田 CH4减排直接关系到
世界粮食安全和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是国内外学界
和政界及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2019 年我
国水稻总产世界第一,超过 2.1 亿t,占全球水稻总
产的 21.9%;水稻播种面积近 0.3 亿hm2,占全球
水稻播种面积的 15.6%,仅次于印度[2]。因此,我
国水稻产量变化和 CH4排放一直被世界关注,2021
年4月18 日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中将 CH4
等非 CO2温室气体减排纳入减缓气候变化的八大
行动之中[3];2021 年11 月由美国和欧盟牵头,在
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第26 次缔约方大会(UNFCCC COP26)上,108 个
国家组建“全球甲烷承诺”( Global Methane
Pledge),承诺到 2030 年前 CH4排放降至 2020 年
的70%[4]。在此次会议上,中美双方于 2021 年11
月11 日签订了《中美关于在 21 世纪 20 年代强化
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共同承诺创新激
励机制,促进农业 CH4减排,其中稻田 CH4减排是
重点领域[5]。
水稻是我国的第一大口粮作物,稻田 CH4排放
占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的 22%以上[6]。因此,水稻
丰产与 CH4减排不仅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农业
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而且也是国家碳达峰与
碳中和战略要求,是体现我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的
具体举措之一。随着我国稻田作物产量水平的不断
提升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稻田秸秆
利用问题日益突出[7]。事实上,作物秸秆作为土壤
肥力培育和碳汇功能提升最有效的材料,稻田秸秆
还田日益受到重视。研究[8-9]表明,秸秆还田有利于
提高土壤有机质,且还田年限越长增产作用越明
显。但是传统淹水耕作下,大量秸秆集中还田会产
生不利于水稻根系生长的还原性有毒物质,以及导
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 CH4排放增加[10]。作者前期
的研究[11-13]表明,秸秆还田下通过品种、耕作和栽
培方式优化均可以有效减少稻田 CH4排放,同时维
持较高的水稻产量。为了协调稻田碳汇提升和水稻
丰产减排,作者依托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
“稻作区土壤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技术”项目,创
建了秸秆好氧还田与水稻丰产减排种植技术模式,
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取得显著效果。为此,
本文对该稻作模式的主要技术环节及其综合效应
进行总结,旨在为其他类似区域提供技术参考。
1 丰产减排稻作新模式的综合效益及其技
术原理
水稻丰产和 CH4减排的协同理论与技术是作
者近 20 年来一直努力创新的领域,尤其是在“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