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秸秆还田下水稻丰产与甲烷减排的技术模式VIP专享VIP免费

作物杂志
Crops
ISSN 1001-7283,CN 11-1808/S
《作物杂志》网络首发论文
题目: 秸秆还田下水稻丰产与甲烷减排的技术模式
作者: 张俊,邓艾兴,尚子吟,唐志伟,严圣吉,张卫建
收稿日期: 2021-11-15
网络首发日期: 2021-11-25
引用格式: 张俊,邓艾兴,尚子吟,唐志伟,严圣吉,张卫建.秸秆还田下水稻丰产与
甲烷减排的技术模式[J/OL].作物杂志.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808.S.20211124.2011.004.html
网络首发:在编辑部工作流程中,稿件从录用到出版要经历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等阶
段。录用定稿指内容已经确定,且通过同行评议、主编终审同意刊用的稿件。排版定稿指录用定稿按照期
刊特定版式(包括网络呈现版式)排版后的稿件,可暂不确定出版年、卷、期和页码。整期汇编定稿指出
版年、卷、期、页码均已确定的印刷或数字出版的整期汇编稿件。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稿件内容必须符合《出
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符合编
辑部对刊文的录用要求,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他侵权行为;稿件内容应基本符合国家有关书刊编辑、
出版的技术标准,正确使用和统一规范语言文字、符号、数字、外文字母、法定计量单位及地图标注等。
为确保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的严肃性,录用定稿一经发布,不得修改论文题目、作者、机构名称和学术内容,
只可基于编辑规范进行少量文字的修改。
出版确认:纸质期刊编辑部通过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约《中国
学术期刊(网络版)出版传播平台上创办与纸质期刊内容一致的网络版,以单篇或整期出版形式,在印刷
出版之前刊发论文的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因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是国家新闻出
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网络连续型出版物(ISSN 2096-4188CN 11-6037/Z,所以签约期刊的网络版上网络首
发论文视为正式出版。
1
作者简介:张俊,主要从事水稻优质栽培与稻田生态研究,E-mailZhangjun@caas.cn
张卫建为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作物耕作与生态研究,E-mailZhangweijian@caas.cn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30090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2中国科学院学部咨
询评议重点项目(2021-SM01-B-008;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Y2021YJ02CAAS-XTCX2016008
收稿日期:2021-11-15;修回日期:2021-11-18
秸秆还田下水稻丰产与甲烷减排的技术模式
1,2 邓艾兴 1 尚子吟 1 唐志伟 1 严圣吉 1 张卫建 1,2
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100081,北京;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100081,北京)
本文依托作者主持的“十三五”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提出了一种新型实用的秸秆好氧还田耕作与水
稻丰产减排栽培的稻作新模式,并总结分析了该模式大面积示范的综合效益及推广应用的技术要点。该稻作模式
以秸秆切碎匀抛、稻田旱耕湿整、增密调氮控水为关键技术,改善耕层的通透性和水稻通气组织的输氧能力及抗
倒防衰性能,提高稻田耕层和水稻根际氧含量,实现秸秆还田下水稻丰产与甲烷减排协同。在我国水稻主产区大
面积示范中,高产条件下取得氮肥利用增效 30.2%~36.0%稻作节本增收 8.3%~9.7%CH4减排 31.5%~71.7%
显著效果。本文最后就该稻作模式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从政府激励机制和配套技术等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水稻生产;秸秆还田;耕作制度;甲烷减排;粮食安全;碳中和
水稻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口粮作物,
田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CH4)的主要排放
源之一,CH4排放约占全球人为 CH4排放的 20%
左右[1]水稻丰产稳产和稻田 CH4减排直接关系到
世界粮食安全和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是国内外学界
和政界及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2019 年我
国水稻总产世界第一,超过 2.1 亿t占全球水稻总
产的 21.9%;水稻播种面积近 0.3 亿hm2,占全球
水稻播种面积的 15.6%,仅次于印度[2]。因此,我
国水稻产量变化和 CH4排放一直被世界关注,2021
418 日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中将 CH4
等非 CO2温室气体减排纳入减缓气候变化的八大
行动之中[3]2021 11 月由美国和欧盟牵头,在
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26 次缔约方大会UNFCCC COP26上,108
国家组建“全球甲烷承诺Global Methane
Pledge,承诺到 2030 年前 CH4排放降至 2020
70%[4]。在此次会议上,中美双方于 2021 11
11 日签订了《中美关于在 21 世纪 20 年代强化
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共同承诺创新激
励机制,促进农业 CH4减排其中稻田 CH4减排是
重点领域[5]
水稻是我国的第一大口粮作物,稻田 CH4排放
占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的 22%以上[6]因此,水稻
丰产与 CH4减排不仅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农业
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而且也是国家碳达峰与
碳中和战略要求,是体现我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的
具体举措之一。随着我国稻田作物产量水平的不断
提升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稻田秸秆
利用问题日益突出[7]。事实上,作物秸秆作为土壤
肥力培育和碳汇功能提升最有效的材料,稻田秸秆
还田日益受到重视。研究[8-9]表明,秆还田有利于
提高土壤有机质,且还田年限越长增产作用越明
显。但是传统淹水耕作下,大量秸秆集中还田会产
生不利于水稻根系生长的还原性有毒物质,以及导
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 CH4排放增加[10]作者前期
的研究[11-13]表明,秸秆还田下通过品种、耕作和栽
培方式优化均可以有效减少稻田 CH4排放,同时维
持较高的水稻产量。为了协调稻田碳汇提升和水稻
丰产减排,作者依托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
“稻作区土壤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技术”项目,
建了秸秆好氧还田与水稻丰产减排种植技术模式,
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取得显著效果。为此,
本文对该稻作模式的主要技术环节及其综合效应
进行总结,旨在为其他类似区域提供技术参考。
1 丰产减排稻作新模式的综合效益及其
术原理
水稻丰产和 CH4减排的协同理论与技术是作
者近 20 年来一直努力创新的领域,尤其是在“十
网络首发时间:2021-11-25 12:51:03
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808.S.20211124.2011.004.html
2
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稻作区土壤培肥与丰产
增效耕作技术”项目的资助下,作者联合全国水稻
主产区 39 家优势团队,开展了稻田秸秆好氧还田
耕作、增密调氮控水增氧栽培、耕种肥一体化作业
机具等关键技术研发,并针对我国南方双季稻区、
长江流域水旱两熟区和东北一熟稻区的稻田生态
环境和稻作技术特征,进行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
水稻主产区百亩方示范结果显示(表 1~2与秸秆
厌氧还田的常规稻作模式相比,水稻单产提高
4.1%~8.8%,氮肥利用效率提高 30.2%~36.0%,水
8.3%~9.7%
著。
1 三大水稻主产区常规稻作模式和稻作新稻作模式技术要点
Table 1 Key technical points of conventional model and Optimized model in three main rice planting regions
稻区
Region
模式
Model
耕作方式
Tillage
栽插密度
Planting density
水分管理
ITS
单季稻
Single rice
常规模式
秸秆粉碎还田(粉碎长度 10cm 左右,下同);
春翻耕(深度 18~20cm);春季浅泡水,常规
有动力打浆整地
行距 30cm
株距 13.3cm
浅水
1~3cm
稻作新模式
秸秆粉碎匀抛还田(≤10cm);秋季一年翻一
年旋,翻耕 18~20cm反旋>15cm;翻耕田灌
水到淹没最高垡片的 2/3 (见水见土)旋耕
稻田高出土面 2~3cm;免搅浆整地
行距 30cm
株距 10cm
湿润灌溉
水旱两熟区
Rice-wheat
常规模式
秸秆粉碎还田(10cm);先上水泡田后薄水旋
耕,旋耕深度 12~15cm;有动力打浆机整地
行距 30cm
株距 14cm
浅水
1~3cm
稻作新模式
秸秆粉碎匀抛还田(≤10cm);水稻季旱翻耕+
反旋碎垡埋草、小麦季旋耕,翻耕深度 25~
30cm12~15cm浅水 1~2cm 泡田免搅
浆整地
行距 30cm
株距 12cm
湿润灌溉
双季稻区
Double rice
常规模式
秸秆粉碎还田10cm 左右)每季水稻移栽前
1周内旋耕稻田两遍(深度 15cm 左右)之后
人工插秧。
行距 25cm
株距早稻 13cm
晚稻 16cm
浅水
1~3cm
稻作新模式
秸秆粉碎匀抛还田(≤10cm);冬季一年翻耕、
两年免耕,冬季翻耕 20~25cm,春季旱(湿)
反旋(>15cm夏季旱(湿)反旋(>15cm);
浅水 1~2cm 泡田;免搅浆整地
行距 25cm
株距早稻 11cm
晚稻 13cm
湿润灌溉
ITS:分蘖期水分管理
ITS: irrigation regime during rice tillering stage
2 水稻主产区不同稻作模式下水稻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和净收益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rice yield,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nitrogen and net income
during rice growth duration of different models in main rice planting regions
稻区
Region
处理
Treatment
产量
Yield (kg/hm2)
氮肥偏生产力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nitrogen (%)
净收益(元/hm2
Net income (yuan/hm2)
单季稻 Single rice
常规模式
8 582.8a
47.7b
10 786
稻作新模式
8 938.3a
62.1a
11 730
稻麦两熟 Rice-wheat
常规模式
10 3302a
38.3b
16 942
稻作新模式
11 239.7a
52.0a
18 577
双季稻 Double rice
常规模式
16 418.7b
45.6b
12 871
稻作新模式
17 489.1a
60.8a
13 936
同一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在 0.05 水平上差异显著。下同
Different small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 level among treatments. The same below
百亩示范方田间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发现(表
3), 稻作新稻作模式与常规稻作模式相比也表现出
显著的综合减排效果。新型稻作模式下,水稻季单
位面积 CH4排放量在 80.1~362.1kg/hm2比常规模
式减排 31.7%~75.7%。氧化亚氮(N2O)排放有增
有减,但模式间差异不显著,而且相对于 CH4排放
来说,N2O排放只占稻田温室气体总排放的 3.1%
因此,稻作新模式下水稻季温室气体总排放比常规
模式下降 31.5%~71.7%减排效果显著。与此同时,
稻作新模式的水稻产量略占优势(表 2新模式的
排放强度0.25~0.54kg CO2-eq/kg,即单位水
稻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比常规模式下降 34.4%~
作物杂志CropsISSN1001-7283,CN11-1808/S《作物杂志》网络首发论文题目:秸秆还田下水稻丰产与甲烷减排的技术模式作者:张俊,邓艾兴,尚子吟,唐志伟,严圣吉,张卫建收稿日期:2021-11-15网络首发日期:2021-11-25引用格式:张俊,邓艾兴,尚子吟,唐志伟,严圣吉,张卫建.秸秆还田下水稻丰产与甲烷减排的技术模式[J/OL].作物杂志.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808.S.20211124.2011.004.html网络首发:在编辑部工作流程中,稿件从录用到出版要经历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等阶段。录用定稿指内容已经确定,且通过同行评议、主编终审同意刊用的稿件。排版定稿指录用定稿按照期刊特定版式(包括网络呈现版式)排版后的稿件,可暂不确定出版年、卷、期和页码。整期汇编定稿指出版年、卷、期、页码均已确定的印刷或数字出版的整期汇编稿件。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稿件内容必须符合《出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符合编辑部对刊文的录用要求,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他侵权行为;稿件内容应基本符合国家有关书刊编辑、出版的技术标准,正确使用和统一规范语言文字、符号、数字、外文字母、法定计量单位及地图标注等。为确保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的严肃性,录用定稿一经发布,不得修改论文题目、作者、机构名称和学术内容,只可基于编辑规范进行少量文字的修改。出版确认:纸质期刊编辑部通过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约,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出版传播平台上创办与纸质期刊内容一致的网络版,以单篇或整期出版形式,在印刷出版之前刊发论文的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因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网络连续型出版物(ISSN2096-4188,CN11-6037/Z),所以签约期刊的网络版上网络首发论文视为正式出版。1作者简介:张俊,主要从事水稻优质栽培与稻田生态研究,E-mail:Zhangjun@caas.cn张卫建为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作物耕作与生态研究,E-mail:Zhangweijian@caas.cn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30090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2);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重点项目(2021-SM01-B-008);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Y2021YJ02,CAAS-XTCX2016008)收稿日期:2021-11-15;修回日期:2021-11-18秸秆还田下水稻丰产与甲烷减排的技术模式张俊1,2邓艾兴1尚子吟1唐志伟1严圣吉1张卫建1,2(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100081,北京;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100081,北京)摘要本文依托作者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提出了一种新型实用的秸秆好氧还田耕作与水稻丰产减排栽培的稻作新模式,并总结分析了该模式大面积示范的综合效益及推广应用的技术要点。该稻作模式以秸秆切碎匀抛、稻田旱耕湿整、增密调氮控水为关键技术,改善耕层的通透性和水稻通气组织的输氧能力及抗倒防衰性能,提高稻田耕层和水稻根际氧含量,实现秸秆还田下水稻丰产与甲烷减排协同。在我国水稻主产区大面积示范中,高产条件下取得氮肥利用增效30.2%~36.0%、稻作节本增收8.3%~9.7%和CH4减排31.5%~71.7%的显著效果。本文最后就该稻作模式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从政府激励机制和配套技术等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水稻生产;秸秆还田;耕作制度;甲烷减排;粮食安全;碳中和水稻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口粮作物,稻田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CH4)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其CH4排放约占全球人为CH4排放的20%左右[1]。水稻丰产稳产和稻田CH4减排直接关系到世界粮食安全和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是国内外学界和政界及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2019年我国水稻总产世界第一,超过2.1亿t,占全球水稻总产的21.9%;水稻播种面积近0.3亿hm2,占全球水稻播种面积的15.6%,仅次于印度[2]。因此,我国水稻产量变化和CH4排放一直被世界关注,2021年4月18日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中将CH4等非CO2温室气体减排纳入减缓气候变化的八大行动之中[3];2021年11月由美国和欧盟牵头,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UNFCCCCOP26)上,108个国家组建“全球甲烷承诺”(GlobalMethanePledge),承诺到2030年前CH4排放降至2020年的70%[4]。在此次会议上,中美双方于2021年11月11日签订了《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共同承诺创新激励机制,促进农业CH4减排,其中稻田CH4减排是重点领域[5]。水稻是我国的第一大口粮作物,稻田CH4排放占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的22%以上[6]。因此,水稻丰产与CH4减排不仅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而且也是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要求,是体现我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的具体举措之一。随着我国稻田作物产量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稻田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7]。事实上,作物秸秆作为土壤肥力培育和碳汇功能提升最有效的材料,稻田秸秆还田日益受到重视。研究[8-9]表明,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且还田年限越长增产作用越明显。但是传统淹水耕作下,大量秸秆集中还田会产生不利于水稻根系生长的还原性有毒物质,以及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CH4排放增加[10]。作者前期的研究[11-13]表明,秸秆还田下通过品种、耕作和栽培方式优化均可以有效减少稻田CH4排放,同时维持较高的水稻产量。为了协调稻田碳汇提升和水稻丰产减排,作者依托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稻作区土壤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技术”项目,创建了秸秆好氧还田与水稻丰产减排种植技术模式,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取得显著效果。为此,本文对该稻作模式的主要技术环节及其综合效应进行总结,旨在为其他类似区域提供技术参考。1丰产减排稻作新模式的综合效益及其技术原理水稻丰产和CH4减排的协同理论与技术是作者近20年来一直努力创新的领域,尤其是在“十网络首发时间:2021-11-2512:51:03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808.S.20211124.2011.004.html2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稻作区土壤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技术”项目的资助下,作者联合全国水稻主产区39家优势团队,开展了稻田秸秆好氧还田耕作、增密调氮控水增氧栽培、耕种肥一体化作业机具等关键技术研发,并针对我国南方双季稻区、长江流域水旱两熟区和东北一熟稻区的稻田生态环境和稻作技术特征,进行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水稻主产区百亩方示范结果显示(表1~2),与秸秆厌氧还田的常规稻作模式相比,水稻单产提高4.1%~8.8%,氮肥利用效率提高30.2%~36.0%,水稻净收益增加8.3%~9.7%,稳粮增效增收效应显著。表1三大水稻主产区常规稻作模式和稻作新稻作模式技术要点Table1KeytechnicalpointsofconventionalmodelandOptimizedmodelinthreemainriceplantingregions稻区Region模式Model耕作方式Tillage氮肥施用方式Nitrogenapplication栽插密度Plantingdensity水分管理ITS单季稻Singlerice常规模式秸秆粉碎还田(粉碎长度10cm左右,下同);春翻耕(深度18~20cm);春季浅泡水,常规有动力打浆整地纯氮180kg/hm2,基︰蘖︰穗肥=40%︰30%︰30%行距30cm;株距13.3cm浅水1~3cm稻作新模式秸秆粉碎匀抛还田(≤10cm);秋季一年翻一年旋,翻耕18~20cm,反旋>15cm;翻耕田灌水到淹没最高垡片的2/3处(见水见土),旋耕稻田高出土面2~3cm;免搅浆整地基肥氮减总氮量的20%,纯氮144kg/hm2,将占总氮20%的穗肥调至蘖肥。基︰蘖︰穗肥=25%︰62.5%︰12.5%行距30cm;株距10cm湿润灌溉水旱两熟区Rice-wheat常规模式秸秆粉碎还田(10cm);先上水泡田后薄水旋耕,旋耕深度12~15cm;有动力打浆机整地纯氮270kg/hm2,基︰蘖︰穗肥=30%︰40%︰30%行距30cm;株距14cm浅水1~3cm稻作新模式秸秆粉碎匀抛还田(≤10cm);水稻季旱翻耕+反旋碎垡埋草、小麦季旋耕,翻耕深度25~30cm,旋耕12~15cm;浅水1~2cm泡田;免搅浆整地穗肥氮减总氮量的20%,纯氮216kg/hm2,基蘖肥不变。基︰蘖︰穗肥=37.5%︰50%︰12.5%行距30cm;株距12cm湿润灌溉双季稻区Doublerice常规模式秸秆粉碎还田(10cm左右);每季水稻移栽前1周内旋耕稻田两遍(深度15cm左右),之后人工插秧。纯氮165kg/hm2(早稻),195kg/hm2(晚稻),基︰蘖︰穗肥=50%︰20%︰30%行距25cm;株距早稻13cm,晚稻16cm浅水1~3cm稻作新模式秸秆粉碎匀抛还田(≤10cm);冬季一年翻耕、两年免耕,冬季翻耕20~25cm,春季旱(湿)反旋(>15cm),夏季旱(湿)反旋(>15cm);浅水1~2cm泡田;免搅浆整地穗肥氮减总氮量的20%,纯氮132kg/hm2(早稻),156kg/hm2(晚稻);基蘖肥不变。基︰蘖︰穗肥=62.5%︰25%︰12.5%行距25cm;株距早稻11cm,晚稻13cm湿润灌溉ITS:分蘖期水分管理ITS:irrigationregimeduringricetilleringstage表2水稻主产区不同稻作模式下水稻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和净收益比较Table2Comparisonofriceyield,partialfactorproductivityofnitrogenandnetincomeduringricegrowthdurationofdifferentmodelsinmainriceplantingregions稻区Region处理Treatment产量Yield(kg/hm2)氮肥偏生产力Partialfactorproductivityofnitrogen(%)净收益(元/hm2)Netincome(yuan/hm2)单季稻Singlerice常规模式8582.8a47.7b10786稻作新模式8938.3a62.1a11730稻麦两熟Rice-wheat常规模式103302a38.3b16942稻作新模式11239.7a52.0a18577双季稻Doublerice常规模式16418.7b45.6b12871稻作新模式17489.1a60.8a13936同一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下同Differentsmalllettersinthesamecolumn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at0.05levelamongtreatments.Thesamebelow百亩示范方田间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发现(表3),稻作新稻作模式与常规稻作模式相比也表现出显著的综合减排效果。新型稻作模式下,水稻季单位面积CH4排放量在80.1~362.1kg/hm2,比常规模式减排31.7%~75.7%。氧化亚氮(N2O)排放有增有减,但模式间差异不显著,而且相对于CH4排放来说,N2O排放只占稻田温室气体总排放的3.1%。因此,稻作新模式下水稻季温室气体总排放比常规模式下降31.5%~71.7%,减排效果显著。与此同时,稻作新模式的水稻产量略占优势(表2),新模式的排放强度仅为0.25~0.54kgCO2-eq/kg,即单位水稻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比常规模式下降34.4%~3表3水稻主产区不同稻作模式的温室气体排放差异Table3Differencesofgreenhousegasemissionofdifferentmodelsinmainriceplantingregions稻区Region模式ModeCH4排放Methaneemission(kg/hm2)N2O排放Nitrousoxideemission(kg/hm2)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Area-scaledgreenhousegasemission(kgCO2-eq/hm2)单位产量温室气体排放量Yield-scaledgreenhousegasemission(kgCO2-eq/kg)单季稻常规模式264.4a0.74a6829.1a0.82aSinglerice稻作新模式180.5b0.55a4676.7b0.54b稻麦两熟常规模式329.5a1.79a9701.0a0.94aRice-wheat稻作新模式80.1b1.89a2743.0b0.25b双季稻常规模式538.6a0.46a13466.0a0.82aDoublerice稻作新模式362.1b0.37a9053.0b0.52b73.4%,水稻季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也下降显著。与常规模式相比,稻作新模式通过秸秆切碎匀抛还田,提高了秸秆入土率和还田质量;通过改变泡田整地、高强度搅浆为旱耕或旱旋、免搅浆湿整地,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通透性,增加稻田耕层氧含量,促进耕层CH4氧化;通过增加栽插密度、调整氮肥用量和控水灌溉,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增加根际泌氧量和CH4氧化,同时减少水稻生长前期还原性有毒有害物质,保证水稻构建高质量群体,从而提高产量,最终实现水稻丰产和稻田CH4减排的协同。2丰产减排稻作新模式的技术要点与参数2.1选用高产低碳排放水稻品种,提高植株输氧能力水稻是湿生植物,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可以将空气中的氧气输送到地下根系,并分泌到稻田根际土壤中。不同的水稻品种和栽培措施下,植株的通气组织和输氧能力不同,这不仅影响到根系活力进而影响水稻产量,也将影响土壤CH4氧化菌的氧化能力。因此,不同的水稻品种不仅生产力差异显著,而且CH4排放也显著不同。通气组织强、根系活力壮、收获指数高的品种,不仅产量潜力高而且CH4排放低[11,14]。因此,各稻区首先要结合种植制度和温光资源特征,选择通过国审(或省审)的收获指数高、茎秆强壮、根系发达、抗倒能力强,并且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的优质丰产水稻品种。2.2前茬作物秸秆切碎匀抛,缓解秸秆对水稻播栽质量的影响秸秆还田是改善土壤肥力和提升碳汇功能的主要措施。但是大量秸秆还田下,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后期稻田耕整和播栽质量不高,影响水稻产量。同时,秸秆成堆翻入土壤,也容易促进CH4产生。因此,前茬作物水稻(或小麦、油菜等)收获时,需采用带有秸秆切碎功能和抛撒装置的收获机(图1a)。作物收获时留茬高度≤15cm,秸秆切碎长度≤10cm,均匀覆盖地表。若留茬过高、秸秆切碎抛撒达不到要求,宜采用灭茬旋耕机进行一次灭茬作业。图1稻田秸秆好氧还田耕作作业示意图Fig.1Diagramoftillagepatternforstrawaerobicincorporation2.3旱耕湿整耕作,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加耕层氧含量前茬作物秸秆切碎匀抛后,根据田间墒情和种植季节要求,适时进行耕整地作业。由于传统淹水耕作模式下,作物秸秆处于厌氧环境,加上还田量大且气温高,不仅CH4排放高,而且秸秆集中腐解(a)秸秆切碎匀抛Cropstrawchoppinganduniformthrowing(b)反旋埋茬Reverse-rotationandcoverstubble4产生的大量还原性物质容易毒害水稻根系。为此,稻田需改水耕水旋为旱耕旱旋,以改善耕层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耕层增氧;若条件不允许时,也可以湿耕或湿旋(图1b)。同时,采用浅水泡田整地埋茬,可有效避免深水反复搅浆,不仅破坏耕层结构,而且产生很多残茬漂浮。对于不同的稻作区,耕作方式需因地制宜[15]。2.3.1旱耕或旱旋秸秆还田后,东北一熟稻区可采取“一年翻一年旋”轮耕整地方式,翻耕深度18~20cm,反旋深度>15cm。水旱两熟区可采取“水稻季翻耕+反旋碎垡埋草、小麦季旋耕”的轮耕整地方式,夏粮收获后,进行旱耕或旱旋,翻耕深度25~30cm,旋耕12~15cm;双季稻区可采取“冬季一年翻耕、两年免耕”的轮耕整地方式,冬季翻耕20~25cm,春季旱(湿)反旋(>15cm)埋茬,夏季旱(湿)反旋(>15cm)埋茬。2.3.2免搅浆湿整水稻栽插前,东北翻耕稻田灌水到淹没最高垡片的2/3处(见水见土),泡田时间5~7d;东北旋耕稻田灌水深度高出土壤表面2~3cm,泡田时间3~5d;南方旋耕整地后,浅水1~2cm泡田半天。浅水泡田后,进行免搅浆平整田面、压埋残茬,使田面无秸秆及根茬漂浮,确保田块四周平整一致。稻田旱整湿整可以保证秸秆还田后整地效果,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层含氧量。2.4增密调氮控水栽培,促进根系增强茎秆,增加根际氧含量水稻植株和根系是氧气的主要通道,强壮的茎秆和强大的根系是增加水稻根际含氧量的基础。增加栽插密度,既可确保水稻群体,也可直接增加前期单位土壤面积的根量;秸秆还田下可调节水稻生长前、后期氮肥用量,通过降低秸秆还田的碳氮比来减轻根系与土壤微生物的养分竞争,促进根系生长;控水有利于增强根系活力和群体输氧量,增加茎秆强度,提高抗倒能力[16]。2.4.1缩株距增密度在当地高产栽培基础上,缩小株距(或增加基本苗数),栽插密度提高20%左右。通过提高密度,保苗扩根,保证群体数量,增加根系泌氧量(图2a)。2.4.2调蘖肥减穗肥秸秆还田下,以当地土壤微生物碳氮比为参照,调整水稻前期和后期氮肥施用比例,协调水稻与土壤微生物的养分竞争。各稻区氮肥运筹调整因地而异,东北一熟稻区减少基肥氮图2水稻分蘖期(a)和灌浆初期(b)稻田控水状况Fig.2Controlledirrigationinricetilleringstage(a)andearlygrain-fillingstage(b)用量(减量为全生育期总氮量20%),同时将穗肥中占总氮量20%的氮肥调至蘖肥;对于南方水旱两熟区,可减少穗肥氮用量(减量为全生育期总氮量20%);对于南方双季稻区,早稻和晚稻减少穗肥氮用量(减量为全生育期总氮量20%),也可以冬季种植豆科绿肥,进行秸秆与绿肥混合还田。2.4.3沟畦配套控水通过全生育期水分控制,促根壮秆,提高水稻群体质量,增加稻株输氧量。栽插后浅水护苗,缓苗后适时露田3~5d,增加土壤含氧量,促进根系生长;之后保持田面湿润,促进秧苗早发快长,增强水稻根系活力和泌氧能力,促进CH4氧化;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后看苗晒田,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孕穗、扬花期浅水保花,齐穗后干湿交替;收获前7~10d断水。控水增氧促根,提高CH4氧化能力,实现CH4减排。对于直播田块,直播后至3叶1心期,以田间湿润为主,保持畦面无水,浅沟有水,做到田面不开裂不灌水,促使种芽快出苗,出全苗;分蘖期浅水和露田相结合,以减少还原性物质毒害,促进根系生长和CH4氧化[17]。(a)(b)52.5绿色病虫草害防控,降低下茬作物病虫草害发生率病虫草防控要坚持“预防为主、绿色防控、综合防治”的原则,充分利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进行统防统治[18]。苗期主要防治青枯病、立枯病、稻瘟病、稻蓟马、稻飞虱和潜叶蝇等病虫害;抽穗期主要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苞虫等病虫害。不同区域应根据田块的草害发生特点及当地植保部门病虫草害情报,及时除草和病虫害防治。2.6适时收获,秸秆粉碎高质量还田水稻收获应在水稻蜡熟后期或完熟期进行,田里应提前排干积水,地表达到不陷脚的状态,收获时水稻籽粒含水率以20%~25%为宜。选择带有秸秆切碎与抛撒装置的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的同时进行秸秆切碎,并均匀抛撒,水稻茎秆切碎长度10cm左右,留茬高度15cm左右[19]。对于双季稻区冬季种植绿肥的田块,可采取水稻留高茬套播绿肥的方式,留茬高度25~30cm,秸秆量少时也可适当降低留茬高度。3丰产减排稻作新模式应用的注意事项3.1注意前茬作物的病虫草害控制如果前茬作物的病虫草害控制不到位甚至失控,可能导致还田秸秆携带过多的病源、虫源及草种,增加水稻季防控难度。因此,对于前茬病虫草严重的田块,建议进行就地堆腐还田,或者离田无害化处理。3.2注意适时适墒抢耕旱耕地作业前,需保证田间土壤含水量≤30%。整地前如遇连续降雨,需排净田面水,进行湿耕湿整。该技术在洼地或排水不畅田块的丰产减排效果可能会受影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技术调整。3.3注意增密调氮控水组合秸秆好氧还田下,需要对水稻分蘖期控水,这可能影响水稻分蘖,影响群体形成。因此,在适度增密(20%)的基础上,要适当增加前期氮肥施用(分蘖肥),适当减少后期氮肥用量。同时,控水时期要结合沟畦配套,实现快速排水和灌水。多雨地区,在不施肥的季节,可以打开田块排水口,使排水口与田面齐平,实现及时自动排水。有效的灌排水管理,需要配套的农田沟渠,应注意高标准生态稻田建设。3.4注意先小面积示范后规模化推广任何一项新技术都存在一个学习过程,尤其是目前大多数农户还不太了解稻田CH4排放及其减排技术。在推广应用中,要基于家庭农场或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低碳稻作示范基地,开设“田间课堂”,进行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多种媒体形式的宣传普及。在转换农户生产理念的基础上,提升他们对减排技术的认知和接受水平,循序渐进地扩大推广应用区域,确保技术指导到位,保障技术效果。3.5注意配套政策与激励机制水稻丰产与稻田CH4减排是国家粮食安全与碳中和的战略需求,尽管农民在应用新模式可以获得部分收益,但是也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比如气候变化风险,尤其是灌水得不到保障的地区。另外,CH4减排后的社会效益也不能直接体现在水稻价格上,也将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和企业及社会应该建立补贴政策、减排基金和保险政策,激励水稻种植者积极参与CH4减排行动之中。参考文献[1]IPCC.Climatechange2021:thephysicalsciencebasis.ContributionofworkinggroupItothesixthassessmentreportofthe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Masson-Delmotte,V.,ZhaiP.,PiraniA.,etal.(ed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21.[2]FAO.Cropsandlivestockproducts.(2021-09-15)[2021-11-15].https://www.fao.org/faostat/en/#data/QCL.[3]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2021-4-18)[2021-11-15].https://www.mee.gov.cn/ywdt/hjywnews/202104/t20210418_829133.shtml.[4]GlobalMethanePledge.Fastactiononmethanetokeepa1.5°Cfuturewithinreach.(2021-11-02)[2021-11-15].https://www.globalmethanepledge.org/[5]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2021-11-11)[2021-11-15].https://www.mee.gov.cn/ywdt/hjywnews/202111/t20211111_959900.shtml.[6]张卫建,严圣吉,张俊,等.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双碳目标的双赢策略.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8):3892-3902.[7]张卫建,张俊,张会民,等.稻田土壤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理论和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8]王玄德,石孝均,宋光煜.长期稻草还田对紫色水稻土肥力和生产力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3):302-307.[9]JiangY,QianH,HuangS,etal.Acclimationofmethaneemissionsfromricepaddyfieldstostrawaddition.Scienceadvances,2019,5(1):eaau9038.[10]LiuC,LuM,CuiJ,etal.Effectsofstrawcarboninputoncarbondynamicsinagriculturalsoils:ameta-analysis.GlobalChangeBiology,2014,20:1366-1381.6[11]JiangY.vanGroenigenKJ,HuangS,etal.Higheryieldsandlowermethaneemissionswithnewricecultivars.GlobalChangeBiology,2017,23(11):4728-4738.[12]ZhangJ,HangX,LamineSM,etal.Interactiveeffectsofstrawincorporationandtillageoncropyieldandgreenhousegasemissionsindoublericecroppingsystem.Agriculture,EcosystemsandEnvironment,2017,250:37-43.[13]HangX,ZhangX,SongC,etal.DifferencesinriceyieldandCH4andN2OemissionsamongmechanicalplantingmethodswithstrawincorporationinJianghuaiArea,China.SoilandTillageResearch,2014,144:205-210.[14]JiangY,QianHY,WangL,etal.Limitedpotentialofharvestindeximprovementtoreducemethanefrompaddyfield.GlobalChangeBiology,2019,25(2):686-698.[15]张俊,张卫建,李成玉,等.稻田秸秆还田技术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16]ZhangJ,LiGH,HuangQY,etal.Effectsofculmcarbohydratepartitioningonbasalstemstrengthinahigh-yieldingricepopulation.CropJournal,2017,5(6):478-487.[17]HangX,ZhangX,SongC,etal.DifferencesinriceyieldandCH4andN2OemissionsamongmechanicalplantingmethodswithstrawincorporationinJianghuaiarea,China.SoilandTillageResearch,2014,144:205-210.[18]吴孔明.中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科技的发展方向.农学学报.2018,8(1):35-38.[1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2021年秋收农作物秸秆还田指导意见.(2021-09-27)[2021-11-15].http://www.kjs.moa.gov.cn/gzdt/202109/t20210927_6378354.htm.InnovativeRiceCroppingforHigherYieldandLessCH4EmissionunderCropStrawIncorporationZhangJun1,2,DengAixing1,ShangZiyin1,TangZhiwei1,YanShengji1,ZhangWeijian1,2(1InstituteofCropSciences,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Beijing100081,China;2CenterforCarbonNeutralityinAgricultureandRuralRegion,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Beijing100081,China)AbstractBasedontheNationalKeyResearchandDevelopmentProgramofthe13thfive-yearplan,theauthorspresentedaninnovativeandpracticalricecroppingmodelofcropstrawaerobicincorporationforhigheryieldandlessCH4emission.Thecomprehensivebenefitsandthekeytechnicalpointsofthiscroppingmodelapplicationinalargescaleweresummarizedandanalyzed.Thekeytechniquesincludecropstrawchoppinganduniformthrowing,dryorwetsoiltillage,denseplantingwithnitrogenregulationandwatercontrol.Thesepracticescanimprovethepermeabilityofsoillayerandtheoxygentransportcapacity,anti-lodgingandanti-agingcapacityofriceplant.Consequently,thenewcroppingmodelcanincreasetheoxygencontentsofpaddysoillayerandricerhizosphere,andachievethesynergyofhighyieldandCH4emissionreductionundercropstrawincorporation.Inthelarge-scaledemonstrationinChina'smainricecroppingregions,comparedtothetraditionalcroppingmodeltheinnovativemodelcangetincreasesinNuseefficiencyby30.2%-36.0%,innetincomeby8.3%-9.7%anddecreaseinCH4emissionby31.5%-71.7%whilemaintaininghighriceyield.Finally,thispaper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ofgovernmentincentiveandsupportingtechnologyforthisnewmodeldemonstration.KeywordsRiceproduction;Strawincorporation;Farmingsystem;Methaneemissionreduction;Foodsecurity;Carbonneutrality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