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及新能源 2023 年 02 月 10 日 行业深度报告 国内大储市场:因地制宜,蓬勃向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行业报告 行业深度报告 强于大市(维持) 行情走势图 证券分析师 皮秀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17070004 PIXIU809@pingan.com.cn 研究助理 张之尧 一般证券从业资格编号 S1060122070042 zhangzhiy ao757@pingan.com.cn 平安观点: 政策引领、市场跟进,坚定看好国内大储市场发展。储能是建设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提高电网柔性和灵活性的关键技术,全球新型储能高速发展。我国是全球新型储能发展的主力市场之一,2021 年累计/新增装机分别达 5.73/2.45GW,占全球的 23%/24%,装机形式以表前大 储 为 主 。 2022年 我 国 新 型 储 能 装 机 再 创 新 高 , 共 计6.21GW/14.32GWh,按功率计算的增速达 153.5%。政策引领下,我国储能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在即。分析国内大储装机驱动因素,核心在于两个方面:“政策强配”提供规模支撑,“商业模式”推动装机加速。考虑全国新能源装机的增长、配储比例与时长的增加,以及独立储能商业模式的推动,我们看好国内大储市场发展,预计 2023 年国内大储新增装机有望达 33.2GWh(同比+124.8%);2025 年新增装机量有望增至 90.2GWh,2022-2025 年 CAGR 达 83%。 独立储能引领成长,商业模式是关键看点。独立储能指不依托于新能源电站,作为独立主体参与电力市场的储能项目。2022 年起,国内独立储能模式异军突起,新增装机 7.2GWh、完成招标 20.9GWh,分别占全国装机/招标总量的近五成;2022 年已公布但未进入实质阶段的独立储能项目达 67.7GWh,约为 2022 年国内新型储能装机量的 4 倍。独立储能或将成为引领国内大储装机的主要驱动力,但市场对其商业模式存在一定疑问:独立储能是否/何时可以实现经济性?商业模式不明确的情况下,业主方可能存在观望情绪;经济性或将成为独立储能项目顺利落地的“临门一脚”,是 2023 年装机能否再度超预期的关键因素。 “因地制宜”,各省独立储能发展步伐不尽相同,部分地区独立储能理论上已具备经济性。独立储能理论收益模式有容量租赁、辅助服务、峰谷套利和容量补偿四类,各省收益模式和补偿标准各不相同,因此其经济性需要分省区进行分析。各省独立储能部署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