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大”的能源安全之下,电力是一个明显的短板。电力作为制造业最
核心的能源,在我国大力发展制造业与电气化的趋势下,电力系统无疑成为保
障能源安全的核心。当前我国电力系统存在明显的短板:一方面基础电源相对
充裕,但尖峰可用容量严重不足;另一方电力缺口空间分布不均,这也是在过
去两年造成“限电限产”现象的原因,并且这种特征将会随着新能源的发展越
来越突出。因此为了保证我国能源供给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相较于继续大力发
展基础电源,弥补尖峰电源不足的短板可能是更迫在眉睫的事情,“加强能源基
础设施建设”也是重要的提升有效需求的手段,兼顾了发展与安全。
➢ “十四五”我国用电量缺口:总量缺,不同地区缺口差异大。根据我们的
测算:(1)需求侧,在 2025 年的单位 GDP 能耗相较于 2020 年下降 13.50%、
终端电气化率提升至 30%的背景下,2022-2025 年我国电力需求年化增速可达
4.55%;( 2)供给侧,考虑到能源转型的目标,假设2025 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
占比为 39%,同时 2025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为3.3 万亿千瓦时的情况下,
2022-2025 年我国发电量年化增速可达 4.16%。发电量增速略低于用电需求的
增速,到2025 年用电量需求和发电量之间的缺口约为 1亿吨标准煤(约合
8335 亿千瓦时)。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我国仍缺电。同时用电量的缺口还
存在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征:我们用用电量-发电量来衡量用电量缺口,则我国缺
电地区主要是东部沿海及华北地区,而西北和西南地区则是电量输出大省。
➢ “十四五”我国用电负荷缺口:尖峰时刻电源不足,缺口较大。用电负荷
不同于用电量,它是用电设备在某一时刻实际取用的功率总和。由于风光水电
等波动性电源的存在,可用容量可能在某些阶段无法满足用电负荷(比如冬夏
高峰),就会造成用电负荷的缺口。根据我们的测算:(1)需求侧,假设 2025
年用电负荷/装机容量约 51%(过去 5年均值),则在“十四五”目标发电装机
容量为 30 亿千瓦的基础上,预计 2025 年用电负荷最高可达约 15.34 亿千瓦
(2020 年最高为 10.77 亿千瓦);( 2)供给侧,根据不同电源的受阻系数进行
测算,在风光提前达到 2030 年装机总和 12 亿千瓦目标的假设下,预计 2025
年新增可用容量可达 2.16 亿千瓦(不考虑煤电与备用)。这意味着由于风光的
快速发展,导致电力系统的脆弱性上升,2025 年用电负荷与可用容量之间的缺
口高达约 2.4 亿千瓦。结构上看,华北、华东、华中的最高用电负荷/发电设备
容量比值明显在全国 51.93%的水平之上,意味着这些区域用电负荷缺口较大。
➢ 能源安全下的电力系统建设。“能源安全”的重点在于“多元供应保障安
全、有序替代、强化底线思维”,以冗余度的系统抵抗冲击,本身也是更高成本
和投入的来源,但这也是新的投资机遇:对于用电量缺口而言,(1)需求侧应
进一步降低单位 GDP 能耗,这将带来高耗能产业技改专用设备的需求(如空气
预热器、高效换热器等);( 2)供给侧可以进一步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水风
光电站建设将带来原材料铝、铜的需求);(3)区域不均衡可以通过加强电网投
资来进行解决(电线电缆、换流阀、输变电设备、电力系统软件、发电监测
等)。其次,对于解决用电负荷缺口而言,(4)需求响应的推广:分时电价将会
使得更为稳定的火电产能价值提升,储能有利可图;而需求响应的技术框架包
括电网侧的需求响应自动服务器、能量管理系统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
层的远方通信技术;用电侧的智能楼宇、家居以及智能电表等;( 5)提升尖峰
时刻的可用容量:涉及抽水蓄能电站、电化学储能、燃气发电的建设。未来投
资者可以进一步关注:各地可再生能源装机和消纳目标的完成情况,电网消纳
能力的临界点将在各种用电高峰出现的紧缺中逐步被发现,这是未来补短板投
资的进一步催化,也是我国制造业生产系统潜在供应冲击的来源。
➢ 风险提示:用电需求不及预期;相关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测算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