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而非“运动式”减产是中国煤炭供给的长期趋势,
处于更高政策优先级的保民生临时性增产使得供给曲线呈
波动下滑走势
自供给侧改革以来,产能缩减即成为中国煤炭行业发展主旋律。
至“十三五”末,中国已累计退出煤矿 5,500 余处,煤矿数量减少
至4,700 处以下,退出落后煤炭产能 10 亿吨/年以上。其中,山西
省于“十三五”期间退出落后产能 15,685 万吨/年,居全国首位。
资料来源:各省能源局,惠誉博华整理
中国国务院于 2021 年10 月印发《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要求“十四五”时期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
期逐步减少。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
量发展指导意见》,明确至“十四五”末,中国煤炭产量将控制
在41 亿吨左右。这是中国煤炭生产将遵循循序渐进而非“运动式”
减量的政策体现。但考虑到近年来原煤产量已逼近指导上限,增
量空间几近关闭,煤炭产量削减的长期趋势已成定局,削减对象
将集中于单井规模小、安全隐患大、资源条件差的落后矿井,其
退出将成为中国兑现能源行业减碳承诺的关键行动。
然而,煤炭是中国具备掌控能力的战略性资源,牵涉国家能源安
全,在电力、钢铁等主要应用领域仍存在短期不可替代性。因此,
中国政府对煤炭供给的定位将更加侧重于保障各经济部门的合理
存量需求,并在消费端实施有序减量直至“碳中和”目标达成。
在有序减量阶段,中国政府将时刻警惕因产能收缩而引发的供给
不足冲击,并将采取果断增产措施以确保居民与工业用煤充足。
2021 年6月以来,为缓解因产地生产受限、电煤需求旺盛引发的
供需严重失衡,中国政府采取了释放煤炭储备、核增在产产能、
加快露天矿用地批复、延长联合试运转期限等保供手段实施增产。
2021 年10 月下旬,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已审核筛选 153 处符合
安全增产保供条件的煤矿列入应急保供名单,可增加产能 2.2 亿吨
/年,四季度可增加产量 5,500 万吨。在强劲保供政策刺激下,中
国煤炭调度日产量稳步提升,11 月10 日达 1,205 万吨/日,创历
史新高。
为保民生而实施的煤炭增产处于更高政策优先级,这可能使得中
国煤炭供给曲线呈波动下滑走势。同时,在双碳承诺约束下,中
国对矿井产能的调升潜力受到各监管职能协同意愿不一的限制。
环境保护与矿山安全部门将掌控更大话语权。这在本轮保供行动
中已显露无疑: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地方政府所上报 976 处具备增
产潜力矿井仅 16%获得安全生产部门核准。
系统重要性与机组质量使火电从基础电源到调峰电源的转
型不会一蹴而就,动力煤消耗基本盘依然稳固
近70%的动力煤被投入电力(含热力)生产领域。2021 年,中国
全社会用电量 83,12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0.3%。其中,第二产
业用电量 56,131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9.1%。中国自身经济迅速复
苏,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消费强劲回升、海外订单转移带
来的出口超预期为工业用电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驱使 2021 年全
社会用电量增速创近五年新高。
与用电量变动相适应,中国 2021 年发电量达 81,122 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 8.1%。其中,火电发电量 57,703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8.4%,占全国发电总量的 71%。因占比 15%的第二大电源水电出
力不及预期,发电量同比下滑 2.5%,2021 年中国火电需求旺盛,
电煤供不应求。
虽然中国承诺将于“十四五”期间对煤电项目实施严控,但并未
剥夺其增长空间。截至 2021 年末,中国火电设备装机容量约 13.0
亿千瓦,占全电源装机容量比重高达 54.6%;相较电化学储能,火
电为电网系统提供了庞大的低成本灵活性资源与稳定的基础电量。
中国火电机组服役年限普遍较短,57%的现役机组服役年限不足
10 年,仅 1%的机组服役年限超过 30 年而面临退役。大量运转寿
命未达半程的高质量机组若过早退出,必将导致严重资源浪费与
经济损失。这标志着火电从基础电源到调峰电源的战略转型不会
一蹴而就,其核心电源地位在中期内依然稳固,从而为动力煤消
耗稳住基本盘。
资料来源:Wind,惠誉博华整理
资料来源:Wind,惠誉博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