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背景下职业院校“双碳教育”模式探究_谢磊VIP专享VIP免费

71
2022 年 10 月  第 21 卷  第 29 期
Oct.2022  Vol.21  No.29
“双碳”目标背景下职业院校“双碳教育”模式探究
谢  磊,潘承恩
(三门技师学院,浙江三门  317100)
摘 要:以杭州市为例,探索“双碳”目标背景下职业院校“双碳教育”模式。在脱碳技术CCUS、碳循环经济架构方面
职业教育应当设立专业学科,丰富碳中和教育的框架与核心理念,关注“双碳教育”的落地,全面参与城市脱碳。提升碳中
和教育的持续能力,推动“双碳教育”脱碳教育全民化和社会化,职业教育责无旁贷。
关键词:碳中和;碳达峰;城市脱碳;职业教育;“双碳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530
2022
29-0071-03
2020 9,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
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
自主贡献力度,争取在 2030 年到 2060 年分别实现碳
达峰和碳中和。
“双碳”目标背景下“双碳教育”被纳入生态文
明整体建设布局,要加强体系建设,构建清洁、低碳、
高效的能源系统,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提升
能力建设,既要提升绿色低碳的技术创新能力,又要提
升绿色低碳教育能力。这一系统目标的实现与全民“双
碳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此,本文就“双碳
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
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一、推进碳循环理念在全民中的落地
“十三五”期间,杭州市率先建成了全国少有的
“三无城市,即无钢铁生产基地、无燃煤火电机组
无黄标车。“十四五”开局,碳达峰、碳中和被确定为
国家战略。为了配套“双碳”目标实现,在经济形式上,
杭州主张以其数字化优势,实现大数据赋能构建全面的
数字脱碳战略体系。经过一系列的战略部署,目前已
经取得成效。但是碳循环理念并没深入传播,普通群
众、社区居民在“双碳”目标的战略蓝图中应当做什么、
怎么做,这些问题成为职业教育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
问题。
首先,要推行生活化的碳循环教育。在日常生活中,
强化社区居民“双碳教育”,引导民众加深对城市脱碳
理念的认识。居(村)委会应当设立一定的奖惩机制,
推动“双碳教育”常态化和动态化。鼓励居民循环节
能减碳,让他们认识到碳循环的价值以及对经济生活
的影响。
其次,要加强碳循环理念内涵教育。双循环经济
架构下,碳循环经济以节能减碳、改善生态环境、实
现高质量持续发展目标为导向。碳循环理念涵盖了脱
碳技术、城市低碳经济、能源转型、碳市场建设和碳
交易机制构建等。从职业教育视角出发,考量杭州市
碳循环结构的深度内涵,通过职业教育专业化教育手
段,对社区居民以及相关人员进行碳循环的培训教育
促进社区脱碳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二、提升城市的“双碳”竞争力
提升“双碳”竞争力是城市脱碳的核心,也是“双
碳教育”能够为城市竞争力贡献力量的关键节点。杭州
市倡导生态经济、绿色经济的战略架构,充分倚重绿
色数据竞争优势,通过大数据建设和数字化赋能,为
城市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首先,应关注数字赋能绿色竞争力的教育。通过
收稿日期:2022-05-03
作者简介:谢磊,男,三门技师学院炎培分院副院长,高级讲师,高级技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双碳教育”
职业教育
·实践教学
·
72
大数据和数字经济赋能,建立 CCUS
Carbon Capture
Utiliz ation and Storage,碳捕获、利用与封存)能力培
养机制,充分利用碳捕捉技术的全民普及和应用,在
绿色数据和低碳经济层面实现碳捕捉、碳固定和碳市
场建设,以绿色数据影响力拓展“数智杭州”建设的
持续竞争力。职业教育在其中要配合高等院校专业学
科进行成果转化,并将成果转化与社区管理和社区教
育结合起来。
其次,“智慧能源大脑”的竞争效能利用。智慧城
“城市大脑”、能源企业转型升级为“双碳”目标
下城市竞争力输入了新鲜血液。“智慧能源大脑”与城
市竞争力相互交织,形成了战略意义层面的竞争效能
以职业教育的视角,将城市竞争力和智慧能源、智慧
城市、数字赋能联动起来,创新全民教育机制。
最后,要重视数智架构的完善和补充。在全民教育、
接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过程中,“数智杭州”的理念要嵌
入社会化的职业教育,必须依赖“双碳”目标和城市脱
碳落地,其中包含了绿色建筑的普及推广和应用。要
从教育机制层面,引导群众认知绿色建筑,充实城市
脱碳的教育内容。
三、在脱碳执行落地上下功夫
碳中和的执行目标系统具有一定的宏观性。具体
到微观层面,职业教育助力杭州城市脱碳执行落地要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职业教育和全民教育执行体系构建。职业
教育应当协同政府职能部门,积极推进城市脱碳的全
面、全民教育,创新城市脱碳政策执行系统,依据奖惩
目标,架构全方位的城市“双碳教育”执行战略框架。
其次,完善政策传导机制,加快技术应用和普及
围绕城市脱碳目标,职业教育要微观地从社会化教育
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等层面,系统地传导相关的政策与
制度,全面推进城市“双碳教育”的协调发展和巩固
发展。技术层面,职业教育要将脱碳技术、碳捕捉技术、
碳固定技术和碳交易技术形成市场框架内的教育内容,
并制订推进方案,全面实现社区教育和“双碳教育”的
深度融合。
最后,提升职业院校脱碳的社会化管理能力。如
果单纯从行政方面观察,城市“双碳教育”解决了外
围的问题,而内核的被认知、被接受等问题就需要强
化业态管理。职业院校应通过完善的战略机制和相关
策略实施,在全民范围内实现“双碳教育”,并与经济
收益形成交互,从管理效能和管理效益方面实现教育
发展战略目标。
四、职业院校要在碳市场经济落地上做足文章
碳市场建设具有一定的经济性,立足“数智杭州”
建设,借助美丽中国样本和共同富裕样板,职业院校
“双碳教育”落地要从观念上转变。
首先,立足共同富裕的样板建设碳市场。以碳零
净排放标准为样板区域,巩固建设成果。将样板区域的
教育功能和实践结合起来,形成碳市场的个性化构建
碳市场建设要充分发挥交易主体的作用,但不能忽视
教育的影响,以教育机制完善为驱动,推动样板区域
的展示功能演变为实质性的经济内容。
其次,职业教育“双碳教育”应当导入碳循环经
。碳循环经济进社区、进企业,直接的收益短期内
会对“双碳教育”形成一定的刺激,但是长期看来,“双
碳教育”要依赖更多的专业化人才。大量专业、职业
人才的培养,是职业院校应当关注的焦点。培养碳市
场建设人才,建设社区教育和企业集群教育的师资队
伍应当是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
最后,职业院校要构建完善的“双碳教育”师资
队伍。目前,城市居民、企业员工、管理人员以及政府
职能部门对城市脱碳的理解不够深刻。职业院校在城市
“脱碳教育”中应构建完善的师资队伍,培养专业化的
人才队伍,更关键是要通过“双碳教育”形成长效的市
场机制,将职业教育的收益配置到参与者的收益配置
再到脱碳教育实际的规模效益,都应当围绕经济属性
开展相应的工作。
、职业院校自身要在“双碳教育”落地上
发力
首先,职业院校要对学生参与碳中和的能力实现
赋能。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一线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
在全社会碳中和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对学
生参与碳中和的能力实现赋能。
其次,职业院校要在培养机制中植入碳中和理念
碳中和具有普遍化的特征,需要全社会、全员的参与
73
2022 年 10 月  第 21 卷  第 29 期
Oct.2022  Vol.21  No.29
因此,需要建立“双碳”战略完善的社会全员参与机制。
职业院校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中具有一线技能人才的
输入优势,在职业院校开展碳中和参与路径研究,其现
实价值和社会意义非常显著。职业院校要在培养机制中
植入碳中和理念,提升所培养人才的碳中和实现能力。
最后,职业院校要让学生获得碳中和知识。职业
教育参与碳中和的目标架构,要切实以服务理念作为搭
建平台的基础。特别是在技术匮乏的情况下,职业教
育的资源优势体现在具有广泛的受教育人群,一方面
是体量较大的职业院校在校学生,他们即将走上社会
走上工作岗位,职业教育参与碳中和的教育功能释放
需要以他们为更好的传播载体;另一方面是广泛的社
会受众。“双碳”目标的架构需要通过底层的消费观念、
生活起居观念、建筑选择偏好、产业结构调整方式转
变等来实现,所以,更宽泛的教育方式、教育目标和
教育理念能够适应其基本需求。职业教育恰是可以满
足这些需求的类型教育。
六、结语
城市“双碳教育”落地中,职业教育担负着重要
的职能。构建“脱碳教育”模式要从全局考虑,不仅要
对其动、静态进行观察和分析,而后做出决策,而且
要丰富教育模式的内涵,创新教育方式。要通过智慧
化教育、线上动态教育、专题讲座以及主题活动等方式,
推动城市“脱碳教育”形成合理、科学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
[N].民日报
2020-09-23
1
.
[2]庄贵阳 . 现“ ” 目 [J].人民论坛,
2021
18): 50-53.
[3] 月 , ,史 .低碳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发展策略研
[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会科学版
2017
5
): 4-52.
[4]周宏春 .以碳中和指标为抓手同推减污降碳工作 [J].
国发察,
2021
1): 20-24.
[5]胡鞍钢 .中国实现 2030 峰目标[J].北京
工业大学学报会科学版
2021
3
): 1-15.
[6] 新 ,朱 ,王 小 ,等 .
“双循环”格局下
“碳济”
理念我国能源转型的借鉴 [J].中国能源,
2021
2): 16-20.
(上接第 70 页)
[6]张 弛 ,张 .国智造视域下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模型1
X”育 体 系 构 [J].育与
2019
20): 35-42.
[7]夏铁军 .智能制造背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教学
改革研究 [D].长 沙 :湖 南 师 大 学 ,2020.
[8]陈国顺 .智能造模式下中职机类专业人模式研究
[J]. ), 2020
23): 61-62.
[9]周静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养策略 [J].
锡商业职术学院学报,
2017
4): 79-83.
[10]周静 .
“工4.0战略职业教育的挑战及应对 [J].育与
业,
2017
2): 16-21.
712022年10月第21卷第29期Oct.2022Vol.21No.29“双碳”目标背景下职业院校“双碳教育”模式探究谢磊,潘承恩(三门技师学院,浙江三门317100)摘要:以杭州市为例,探索“双碳”目标背景下职业院校“双碳教育”模式。在脱碳技术、CCUS、碳循环经济架构方面,职业教育应当设立专业学科,丰富碳中和教育的框架与核心理念,关注“双碳教育”的落地,全面参与城市脱碳。提升碳中和教育的持续能力,推动“双碳教育”脱碳教育全民化和社会化,职业教育责无旁贷。关键词:碳中和;碳达峰;城市脱碳;职业教育;“双碳教育”中图分类号:G7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530(2022)29-0071-03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争取在2030年到2060年分别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目标背景下,“双碳教育”被纳入生态文明整体建设布局,要加强体系建设,构建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系统,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提升能力建设,既要提升绿色低碳的技术创新能力,又要提升绿色低碳教育能力。这一系统目标的实现与全民“双碳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此,本文就“双碳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一、推进碳循环理念在全民中的落地“十三五”期间,杭州市率先建成了全国少有的“三无城市”,即无钢铁生产基地、无燃煤火电机组、无黄标车。“十四五”开局,碳达峰、碳中和被确定为国家战略。为了配套“双碳”目标实现,在经济形式上,杭州主张以其数字化优势,实现大数据赋能构建全面的数字脱碳战略体系。经过一系列的战略部署,目前已经取得成效。但是碳循环理念并没深入传播,普通群众、社区居民在“双碳”目标的战略蓝图中应当做什么、怎么做,这些问题成为职业教育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首先,要推行生活化的碳循环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社区居民“双碳教育”,引导民众加深对城市脱碳理念的认识。居(村)委会应当设立一定的奖惩机制,推动“双碳教育”常态化和动态化。鼓励居民循环节能减碳,让他们认识到碳循环的价值以及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其次,要加强碳循环理念内涵教育。双循环经济架构下,碳循环经济以节能减碳、改善生态环境、实现高质量持续发展目标为导向。碳循环理念涵盖了脱碳技术、城市低碳经济、能源转型、碳市场建设和碳交易机制构建等。从职业教育视角出发,考量杭州市碳循环结构的深度内涵,通过职业教育专业化教育手段,对社区居民以及相关人员进行碳循环的培训教育,促进社区脱碳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二、提升城市的“双碳”竞争力提升“双碳”竞争力是城市脱碳的核心,也是“双碳教育”能够为城市竞争力贡献力量的关键节点。杭州市倡导生态经济、绿色经济的战略架构,充分倚重绿色数据竞争优势,通过大数据建设和数字化赋能,为城市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首先,应关注数字赋能绿色竞争力的教育。通过收稿日期:2022-05-03作者简介:谢磊,男,三门技师学院炎培分院副院长,高级讲师,高级技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双碳教育”。职业教育·实践教学·72大数据和数字经济赋能,建立CCUS(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碳捕获、利用与封存)能力培养机制,充分利用碳捕捉技术的全民普及和应用,在绿色数据和低碳经济层面实现碳捕捉、碳固定和碳市场建设,以绿色数据影响力拓展“数智杭州”建设的持续竞争力。职业教育在其中要配合高等院校专业学科进行成果转化,并将成果转化与社区管理和社区教育结合起来。其次,“智慧能源大脑”的竞争效能利用。智慧城市、“城市大脑”、能源企业转型升级为“双碳”目标下城市竞争力输入了新鲜血液。“智慧能源大脑”与城市竞争力相互交织,形成了战略意义层面的竞争效能。以职业教育的视角,将城市竞争力和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数字赋能联动起来,创新全民教育机制。最后,要重视数智架构的完善和补充。在全民教育、接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过程中,“数智杭州”的理念要嵌入社会化的职业教育,必须依赖“双碳”目标和城市脱碳落地,其中包含了绿色建筑的普及推广和应用。要从教育机制层面,引导群众认知绿色建筑,充实城市脱碳的教育内容。三、在脱碳执行落地上下功夫碳中和的执行目标系统具有一定的宏观性。具体到微观层面,职业教育助力杭州城市脱碳执行落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职业教育和全民教育执行体系构建。职业教育应当协同政府职能部门,积极推进城市脱碳的全面、全民教育,创新城市脱碳政策执行系统,依据奖惩目标,架构全方位的城市“双碳教育”执行战略框架。其次,完善政策传导机制,加快技术应用和普及。围绕城市脱碳目标,职业教育要微观地从社会化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等层面,系统地传导相关的政策与制度,全面推进城市“双碳教育”的协调发展和巩固发展。技术层面,职业教育要将脱碳技术、碳捕捉技术、碳固定技术和碳交易技术形成市场框架内的教育内容,并制订推进方案,全面实现社区教育和“双碳教育”的深度融合。最后,提升职业院校脱碳的社会化管理能力。如果单纯从行政方面观察,城市“双碳教育”解决了外围的问题,而内核的被认知、被接受等问题就需要强化业态管理。职业院校应通过完善的战略机制和相关策略实施,在全民范围内实现“双碳教育”,并与经济收益形成交互,从管理效能和管理效益方面实现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四、职业院校要在碳市场经济落地上做足文章碳市场建设具有一定的经济性,立足“数智杭州”建设,借助美丽中国样本和共同富裕样板,职业院校“双碳教育”落地要从观念上转变。首先,立足共同富裕的样板建设碳市场。以碳零净排放标准为样板区域,巩固建设成果。将样板区域的教育功能和实践结合起来,形成碳市场的个性化构建。碳市场建设要充分发挥交易主体的作用,但不能忽视教育的影响,以教育机制完善为驱动,推动样板区域的展示功能演变为实质性的经济内容。其次,职业教育“双碳教育”应当导入碳循环经济。碳循环经济进社区、进企业,直接的收益短期内会对“双碳教育”形成一定的刺激,但是长期看来,“双碳教育”要依赖更多的专业化人才。大量专业、职业人才的培养,是职业院校应当关注的焦点。培养碳市场建设人才,建设社区教育和企业集群教育的师资队伍应当是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最后,职业院校要构建完善的“双碳教育”师资队伍。目前,城市居民、企业员工、管理人员以及政府职能部门对城市脱碳的理解不够深刻。职业院校在城市“脱碳教育”中应构建完善的师资队伍,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更关键是要通过“双碳教育”形成长效的市场机制,将职业教育的收益配置到参与者的收益配置,再到脱碳教育实际的规模效益,都应当围绕经济属性开展相应的工作。五、职业院校自身要在“双碳教育”落地上发力首先,职业院校要对学生参与碳中和的能力实现赋能。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一线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要在全社会碳中和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对学生参与碳中和的能力实现赋能。其次,职业院校要在培养机制中植入碳中和理念。碳中和具有普遍化的特征,需要全社会、全员的参与,732022年10月第21卷第29期Oct.2022Vol.21No.29因此,需要建立“双碳”战略完善的社会全员参与机制。职业院校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中具有一线技能人才的输入优势,在职业院校开展碳中和参与路径研究,其现实价值和社会意义非常显著。职业院校要在培养机制中植入碳中和理念,提升所培养人才的碳中和实现能力。最后,职业院校要让学生获得碳中和知识。职业教育参与碳中和的目标架构,要切实以服务理念作为搭建平台的基础。特别是在技术匮乏的情况下,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体现在具有广泛的受教育人群,一方面是体量较大的职业院校在校学生,他们即将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职业教育参与碳中和的教育功能释放需要以他们为更好的传播载体;另一方面是广泛的社会受众。“双碳”目标的架构需要通过底层的消费观念、生活起居观念、建筑选择偏好、产业结构调整方式转变等来实现,所以,更宽泛的教育方式、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能够适应其基本需求。职业教育恰是可以满足这些需求的类型教育。六、结语城市“双碳教育”落地中,职业教育担负着重要的职能。构建“脱碳教育”模式要从全局考虑,不仅要对其动、静态进行观察和分析,而后做出决策,而且要丰富教育模式的内涵,创新教育方式。要通过智慧化教育、线上动态教育、专题讲座以及主题活动等方式,推动城市“脱碳教育”形成合理、科学的教育体系。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3(1).[2]庄贵阳.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人民论坛,2021(18):50-53.[3]汪明月,张琪琦,史文强.低碳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发展策略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4-52.[4]周宏春.以碳中和指标为抓手,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工作[J].中国发展观察,2021(1):20-24.[5]胡鞍钢.中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及主要途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15.[6]么新,朱黎阳,王小珏,等.“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碳循环经济”理念对我国能源转型的借鉴[J].中国能源,2021(2):16-20.(上接第70页)[6]张弛,张磊.中国智造视域下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模型与“1+X”育训协同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9(20):35-42.[7]夏铁军.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8]陈国顺.智能制造模式下中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23):61-62.[9]周静.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策略[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79-83.[10]周静.“工业4.0”战略对职业教育的挑战及应对[J].教育与职业,2017(2):16-2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