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碳普惠”机制及其实施路径研究 项目概况及政策建议 北京环境交易所 2019 年 2 月 1 研究背景和目标 1.1 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基本采取“自上而下”的模式开展,国家、政府不断出台各种政策,引导行业、企业逐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节能减排降碳工程建设,积极推行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加强监督执法的力度,落实目标责任。这一工作机制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2016年11月4日的《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形成了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在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公开承诺碳减排目标的大背景下,我国启动了以碳排放权交易为主的市场化机制政策手段。 全社会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农业、工业、交通、建筑、居民生活等活动,而目前我国碳市场处于管理成本考虑,控制高耗能、高排放的工业企业排放,主要鼓励规模较大的减排项目,对于其他排放源并无直接的限制或鼓励措施。另一方面,为使全社会达成低碳发展的共识,不仅要在企业层面下功夫,还要着力从个人消费端推动低碳减排。但是,个人消费端排放具有“小散杂”的特点,难以采用与行业、企业节能减排相同的方法进行引导。 当前,我国北京、广东、河北等省市已经建立或正在筹划针对个人消费端的、政府牵头的碳普惠机制,涉及了居民生活的绿色交通、垃圾分类、绿色消费等领域;在民间层面,支付宝旗下的“蚂蚁森林”项目已经成为我国受众最广泛的碳普惠产品;碳普惠相关研究已经成为近两年来的热点,很多政府、企业尝试通过碳积分形式建立小范围的针对个人的碳普惠机制。但是,各类碳普惠机制在整体框架设计、碳减排量化方法、激励机制等层面并没有统一的理论指导,这为未来不同碳普惠机制间的对接,以及碳普惠与碳交易市场的对接带来了诸多问题。 1.2 什么是“公民碳普惠机制” 碳普惠制是指为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和赋予一定价值,并建立起以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 “公民碳普惠”机制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对公民个人、家庭和社区的节能、减排、减少资源消耗利用等行为进行量化,赋予一定价值,并通过有效的激励方法对此类行为进行正向的引导。“公民碳普惠”机制研究当前各类碳普惠制存在的问题,为提供一套通用碳普惠机制设计与运行的指南开展研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