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2022年6月学术委员会赵俊华、张博辉、吴海峰、黄建伟、IvanLee、叶立新顾问委员会董朝阳、文福拴、董朝晖执行委员会王馨蕾、平依鹭、汪姿如、柳文轩、邱靖、周茜缘、胡秋妤、林奕佟数据团队费祥、毕弘哲、戴世翀、许原野、陶楚君报告联合发布单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ESG未来基金会目录1、研究背景与意义1.1碳排放披露对上市公司的意义1.2碳排放披露对资本市场的意义1.3欧盟碳关税对公司碳排放披露的影响2、国内外上市公司碳排放披露模式2.1A股上市公司碳排放披露相关政策要求2.2港股上市公司碳排放披露相关政策要求2.3美股上市公司碳排放披露相关政策要求3、股权投资中的ESG3.1“ESG整合”:最流行的ESG投资策略3.2ESG股权投资方法及应用4、企业碳计量方法学4.1企业碳计量整体思路4.2不同行业碳计量标准5、碳排名评级方法5.1碳排名评级范围5.2评估变量选择与说明5.3碳排名计分方法1235771011131416212123242427346、结果分析6.1行业碳排名分析6.2环境信息披露要求对碳排名影响6.3公司盈利对碳排名的影响6.4公司员工能耗对碳排名的影响6.5公司换手率对碳排名的影响6.6公司研发费用对碳排名的影响6.7碳排放数据披露质量分析6.8未来减排计划分析7、碳排名企业投资回报分析7.1A50指数与股票组合分析7.2A50指数与多空股票组合分析7.3几种股票组合的回报率和夏普指数7.4碳排名与行业投资回报分析8、总结与展望附录1:公司碳排名总表附录2:行业一级、二级指标划分引用363639404041414252545557586063646869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01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展现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上的负责任态度。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纲领性文件,中国将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2021年11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nferencesoftheParties,COP)发表书面致辞,就应对气候变化并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提出倡议,强调要维护多边共识、聚焦务实行动和加速绿色转型。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市场交易正式开启,虽然市场初期仅纳入电力行业发电企业,但COP26和“1+N”双碳政策体系预示着,未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国内民用航空等七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将逐步加入全国碳交易体系,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承担过量排放带来的经济和环境成本。随着双碳政策的推进和全国碳排放市场的完善,我国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将发生颠覆性的变革。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主动向公众披露碳排放信息的渠道有两类:一类公司主要通过年报、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的环境范畴章节披露排放数据;另一类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招商银行1等)除ESG报告外会另发碳排放专项披露报告,公布公司温室气体排放相关计算数据和核算方法。截至2021年底,仅有约20%的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气候变化、碳相关内容2,不同公司ESG报告披露环境数据的质量参差不齐,披露数据的种类也各有差异,这导致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仍属于自愿性披露范畴,缺乏统一的碳排放信息披露标准。基于此现状,本报告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交易所、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市值前100家中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公司发布的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社会责任、ESG或可持续发展报告,根据公司实际碳排放强度、实际减排效果、数据披露质量和未来减排计划,对公司碳排放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并打分。本报告旨在通过多维度评级的方式提升公司自主披露碳排放信息的意识、提高公司碳排放信息的披露质量,推动公司侧碳排放数据披露格式的专业化、统一化和完善化。1腾讯控股于2022年披露《腾讯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路线报告》,阿里巴巴公司于2021年披露《2020企业碳中和行动报告》,招商银行于2021年披露《2020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2数据来源:责扬天下联合金融界编制的《2021中国上市公司碳信息透明度》研究背景与意义1面对“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核心目标,中国上市公司不仅需要加速推动低碳化商业发展,还需要及时、准确、全面地披露公司排放数据和相关环境信息。碳市场机制下公司碳排放水平与其经营成本紧密挂钩,为更好地评估公司偿债能力并定价公司资产,资本市场对公司碳排放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可对比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2年3月2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了新的上市公司气候信息披露提议,拟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碳排放量和气候相关风险,规则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其直接排放(范围一排放,指自有设施的碳排放)和间接排放(范围二排放,指外购电力热力碳排放)以及其他排放(范围三排放,指供应链上、下游的排放)。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意识到气候风险将会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需要获得更多、更准确的排放信息以协助投资决策。清晰明确的披露要求能帮助上市公司更高效地披露信息,满足投资者需求,从而实现投资双方的互利共赢。上市公司高质量碳披露的实际意义在于:一方面,由于真实、准确的碳排放数据是全国碳市场进行交易的基础,公司碳计量所需的基础数据披露更应该透明、公开、完整;另一方面,碳排放信息的高质量披露,有助于引导资本流向,使大众掌握公司温室气体真实排放情况,助力公司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的。低碳商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也激励中国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自身碳排放披露、碳排放管理体系。欧盟理事会经济和金融事务委员会达成协议,于2022年3月22日正式推出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高碳排放的进口货物征收相应赋税,具体包括水泥、化肥、钢铁、铝制品和电力等五类进口产品。调节机制要求进口企业自2023年起向欧盟申报进口产品及相关碳排放情况,并通过购买CBAM证书的方式支付相应碳排放费用。欧盟碳关税将对出口高碳排放产品的公司造成直接冲击,新的竞争格局对钢铁、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出口产品带来挑战,进一步推动公司低碳生产技术、碳审计、碳披露等环节的发展,欧盟碳关税的推出将促进中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体系的完善。同时,随着ESG投资的发展,国际上对各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披露将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将通过投资价值链条进一步传导到各行各业,敦促中国金融机构和被投资公司提高排放数据和环境信息的披露透明度。此外,对于境内外同时上市或有进出口业务的高耗能高排放公司,由于境外强制要求环境信息披露,此类公司也将在年报中详细披露碳排放信息。因此,会对境内同行业公司产生一定对标压力,促使更多公司披露排放数据。1.1碳排放披露对上市公司的意义02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03目前,我国环境监管部门在公司级碳排放强制披露方面设有初步管理规则和政策要求,但A股市场对上市公司尚无统一、明确的碳排放信息披露标准和强制要求。2021年6月,中国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和半年度报告格式准则,加入“鼓励公司自愿披露在报告期内为减少其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碳排放报告及信息披露的制度。2022年1月4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实施《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准则》,主要针对纳入碳排放市场的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要求其披露碳排放相关信息。随着全国碳市场建设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公司将被纳入强制披露企业范围,这也将推动更多的上市公司建立碳排放信息全面披露体系。作为ESG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量化评估信息,公司碳排放信息可分为两类:碳排放核算基础数据信息和公司减排信息。排放核算基础数据公开了公司的能源消耗量、燃料消耗量、热力购入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等信息。此外,公司排放量和排放强度也与公司所处行业、生产产品类型、商业运营模式、经营成本息息相关。而公司减排信息的公布将展现公司面对气候变化挑战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和决心。上市公司的碳排放披露有利于协助金融机构进行气候风险管理,也是公众了解和监督上市公司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信息渠道。(一)高质量的碳排放披露协助资本市场和投资者评估气候风险。在双碳政策的背景下,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下的公司可能需要承担因超额排放带来的高额经营成本。考虑到碳市场风险和碳价波动,如果市场投资过度集中于高污染和高碳行业,将导致资本市场面临较大的潜在环境气候风险。此类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碳市场等相关环境政策(如碳配额分配、支配、存储规则)的变化,影响企业碳排放量和碳配额需求,同时给企业的经营成本也带来了不稳定性,此类政策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商业决策和投资回报率;二是,金融证券机构在业务经营和可持续化的发展中,面临着包括各级监管机构、投资者、社会舆论等带来的各种外部压力。因此,资金投向的企业、项目或者资产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信息披露越透明、全面、细致,将越有利于引导金融资源流向低碳、环保领域,相对降低气候风险。随着越来越多境内外投资者进行个股及投资组合的气候风险分析,若上市公司相关环境信息披露缺失,将不利于吸引潜在投资者。其中,金融行业企业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机遇保持高度敏感,以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已将使用情境分析和压力测试等方法进行气候风险机遇分1.2碳排放披露对资本市场的意义析并作为其ESG报告中的重要信息披露。碳排放以及环境污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金融机构的气候风险压力测试需要覆盖高碳排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典型公司,考虑了碳达峰、碳中和对高污染行业贷款短期、中期及长期的影响。相关研究按照企业和银行风险传导两条路径,在轻度、中度与重度情景下,测试碳排放成本等气候相关风险因子对招行不良贷款率及资本充足率等核心经营指标的影响。(二)资本市场基于公司碳排放情况赋能绿色发展。国家号召资本市场主动发挥市场机制,扩大绿色金融改革以带动产业结构绿色升级。2021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研究发展基于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各类资源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建立绿色股票指数,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指数体系的构建依赖于公司披露完整环境信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截至2021年9月26日,境内已发布78条绿色相关的股票指数。2022年1月20日,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正式发布,上海碳市场和资本市场完成有机结合。国际代表性绿色股票指数有S&PESGIndex、MSCIESG指数系列、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系列,聚焦ESG、环境生态和环保产业。碳中和概念指数大幅跑赢市场,ESG高评分组合相比ESG低评分组合收益更高,波动率更低,随着市场对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的持续关注,ESG评价对上市公司风险收益的影响将不断增强。东方证券碳中和指数3月运行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3月28日,东方证券·碳中和指数年化收益为25.22%,而沪深300年化收益为4.89%,上证综指为11.23%,恒生综指为-5.28%。金融市场发展绿色股票指数,有利于督促上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加强环保信息披露,推进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有利于引导资本支持绿色环保型行业企业发展,为减碳固碳技术产业、储能产业、光伏产业、新能源产业、电动汽车等从事绿色低碳行业的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三)公司微观数据同时影响公司碳排放披露质量和资本市场决策。就公司层面,当前我国自主披露框架下,部分企业碳排放披露率较低,信息披露仍在起步阶段。然而碳排放披露水平与公司的财务绩效、公司价值以及资本成本之间存在广泛关系。碳排放披露水平与公司绩效有正相关效应,在追求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这一前提下,公司的发展应与其环境和社会责任相一致。同时,公司在“双碳”政策框架下积极进行碳排放披露,有利于营造合规环保的公司形象,顺应经济运行态势最大化公司价值。就资本成本而言,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越高,权益资本、债务资本成本越低,有利于公司进行融资。其原因在于,碳披露能够表明公司生产经营低耗高效;投资者偏好信息透明化高的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能改善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外界对公司不确定风险的预估,降低资本方投资风险;亦可提高债权人对公司认可度,节省公司发债成本。04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052022年3月22日,欧盟理事会经济和金融事务委员会达成协议,正式同意推出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BorderAdjustmentMechanism,CBAM)并发布细化方案,对高碳排放的进口货物征收相应赋税(故该机制又称碳关税),具体包括水泥、化肥、钢铁、铝制品和电力等五类进口产品。调节机制要求进口企业自2023年起向欧盟申报进口产品及相关碳排放情况,并通过购买CBAM证书方式支付相应碳排放费用。CBAM是欧盟为实现2030年前缩减55%碳排放目标的重要措施,预计将在3年过渡期(2022-2025)后自2026年起正式施行。整体而言,中国受欧盟碳关税影响的出口产品占中国总出口额度比重不到1%,预计不会对市场主体产生直接影响。但碳关税政策将重构欧盟乃至全球钢铁、石油化工等领域竞争格局,推动中国出口高碳排放产品的公司进行重要变革。同时,欧盟碳关税政策也使部分中国公司迎来新机遇,加快公司低碳生产技术、碳审计、碳披露等环节的发展。此外,欧盟碳关税政策还将影响相关行业供应链,引导上下游企业在低碳节能方面转型升级。欧盟碳关税将重塑高碳排放产品竞争格局,中国部分出口产品竞争力将受冲击。自2005年以来,欧盟通过推出排放交易系统(EmissionTradingScheme,ETS)调控欧盟境内企业生产所带来的碳排放,也有其他国家也逐渐加强碳排放管控,许多欧盟和相关国家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减少碳排放。但随之而来的成本增加导致其产品在价格上不具备竞争力,市场份额往往被价格更加低廉的进口产品占据。新推出的碳关税主要目标即对高碳排放进口产品增加赋税,调节欧盟境内产品和进口产品之间因减碳成本差距而带来的价格区分,更好控制欧盟境内碳排放总量。以钢铁行业为例,碳关税将重塑欧盟境内外钢铁产品的竞争力。中国目前的钢铁生产以高排放的高炉炼钢为主,辅以排放相对更低但成本更高的电弧炉生产,每吨钢碳排放量近2吨。而作为欧盟主要钢铁进口来源地的土耳其和俄罗斯,其生产钢铁产生的碳排放相较欧盟境内的主要企业安赛乐米塔尔、塔塔钢铁等也明显更高。考虑到欧盟碳关税预计增加的5%左右成本,进口钢铁的价格优势将逐步缩小,叠加疫情带来的运输成本和已有贸易保护政策,可能进一步凸显欧盟境内钢铁产品竞争力。欧盟碳关税倒逼高碳进口产品生产减碳转型。中国出口企业将同欧盟要求接轨,通过健全碳排放审计和披露机制、加快引入低碳生产运营技术、建立更加低碳的供应链等方式维护出口产品竞争力。CBAM要求包括中国在内的出口企业自2023年起向欧盟申报出口货物数量和对应碳排放,此举首先对尚未建立健全碳审计和披露机制的企业提出新的要求。部分国内企业在碳排放核查和披露方面仍有待加强,存在核查机制不完善、核查范围有限、碳披露相关数据和信息不齐全不规范等情况。同时,由于首批征收范围内中国产品受影响较多的是钢铁和铝制品,相关中国企业为维护产品竞争力将需要通过优化低碳生产流程(如电弧炉等)、研发低碳产品和碳捕存技术等方式首先降低范围一、范围二碳排放,尽1.3欧盟碳关税对公司碳排放披露的影响06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可能避免高额的碳排放赋税。对于更广泛的范围三碳排放(供应链上下游联系企业等),在供应链中占有主导地位的企业需要通过选用更节能低碳原材料、引导高排放合作企业低碳转型等方式应对碳排放成本显性化带来的影响,在更广范围内降低产品相关排放。短期来看,低碳转型带来的额外成本将影响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同时企业有可能将转型成本转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波及供应链整体竞争力。降低相关产品碳排放绝非一日之功。目前欧盟计划征收碳关税的进口产品中,来自中国等国的钢铁产品由于应用先进炼钢技术比例有限,整体碳排放会高于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产品;在石油加工品、化肥等领域部分产品也由于提炼采集环境等因素使得每吨产品的碳排放显著提高。使用更加先进的钢铁、铝制品工艺和石油加工设备等手段会显著增加产品成本。同时为应对这一变化,企业可能将新增成本转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波及原材料、运输、生产制造等多个环节,相关中间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竞争力也将受到影响。长期而言,转型将帮助企业在碳排放政策日趋严格的国内市场和相应国际市场带来可持续优势,并为部分企业创造新机遇。尽管目前只有欧盟推出调节碳排放相关税收政策,其他国家未来可能也会通过不同方式提高对碳排放控制的要求。因此,中国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及其供应链在低碳转型方面的努力有机会使其获得更多收益,在未来欧盟扩大碳关税适用范围、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更加严控碳排放的背景下抢占市场先机。不仅是出口型企业,一些专注于低碳生产技术研发、节能材料制造、有更完善和权威的碳审核和披露服务的企业将有机会乘欧盟碳关税政策东风得到长足发展。尽管目前国际社会对欧盟碳关税的实施难度、执行方式等议题仍有不少争议,且该政策对中国企业短期直接影响相对有限,但整体而言,实施更加规范乃至统一的碳披露机制、转向更加低碳节能的生产方式将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ESG(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即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是衡量公司和组织可持续发展绩效的评价体系,也是投资机构考察投资标的时的重要标准。其中,ESG环境范畴的评测指标覆盖公司温室气体排放、大气污染物、能源消耗等多类型量化数据,ESG报告是投资者目前了解上市公司碳排放情况的主要信息渠道。ESG信息披露通常有两类,即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强制披露一般指政府行政或监管部门要求公司向社会公众披露信息。目前,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于公司ESG碳排放信息披露没有综合性的强制要求,但我国环境监管部门对超标超总量排污的公司、重点排污单位强制要求其公开排放信息。环境监管部门强制要求碳排放披露:《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于2021年11月26日由生态环境部审议通过,自2022年2月8日起施行。管理办法规定以下类型企业需要披露环境信息:(一)重点排污单位;(二)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三)有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上市公司及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各级子公司;(四)有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企业;(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当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此类公司需要披露的碳排放信息包括:排放量、排放设施等方面。同时,生态环境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依托政府网站等设立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统,集中公布公司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内容,供社会公众免费查询。针对公司碳排放披露的具体内容和标准,生态环境部于2022年1月4日发布的《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准则》,要求重点排污单位年度报告应当披露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相关信息(包括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同时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管理的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应当披露碳排放相关信息:1)年度碳实际排放量及上一年度实际排放量;2)配额清缴情况、依据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标准或技术规范;3)披露排放设施、核算方法等信息。证券交易所对公司碳披露提供引导和规范意见:目前,我国A股市场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和定期报告内容与格式准则中,明确鼓励上市公司披露社会2.1A股上市公司碳排放披露相关政策要求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07国内外上市公司碳排放披露模式208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责任报告和环境相关信息。但A股市场尚未出台专门针对上市企业碳排放强制披露的格式规则,尚未制定完善、统一的企业碳信息披露标准。(一)上海证券交易所:2008年5月1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鼓励上市公司根据自身需要在公司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或单独披露环境信息,规定了从事火力发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矿产开发等对环境影响较大行业的公司应当披露的环境信息种类,同时还明确了被环保部门认定为污染严重企业必须披露的信息范围以及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程序性要求,如公告方式、报备文件等。2019年3月1日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明确要求科创板上市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披露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并视情况编制和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责任报告等文件。2020年9月25日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自愿信息披露》。其中,科创公司可以在根据法律规则的规定,在披露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和公司治理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所在行业、业务特点、治理结构,进一步披露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个性化信息。(二)深圳证券交易所:2015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中小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规定上市公司在出现重大环境污染问题时,应当及时披露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情况、公司拟采取的整改措施等。2020年,深交所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2020年修订)》中指出,上市公司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定期评估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自愿披露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同年,深交所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2020年修订)》中明确指出交易所将重点关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以下三方面:1)是否主动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报告内容是否充实、完整;2)是否主动披露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履行情况,报告内容是否充实、完整;3)是否主动披露公司积极参与符合国家重大战略方针等事项的信息。截至2022年3月底,A股上市公司中仅有28.2%家企业披露了ESG报告。A股上市公司存在环境信息披露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完善、报告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随着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规范化趋势,碳排放披露标准的指标化、定量化、实质化要求将会不断升级,所有上市公司必须确保碳排放披露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量化可比性。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09表1:中国环境信息披露相关监管政策时间政策文件政策内容2016年8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具体实施分阶段逐步进行:一、对属于前环境保护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的上市公司,强制要求自2017年起公开环境信息;二、“半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将从2018年起实行,未公开相关信息的公司必须解释原因;三、所有上市公司必须自2020年起公开环境信息。2021年3月生态环境部刊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本指南规定了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原则和依据、核查程序和要点、核查复核以及信息公开等内容。2021年5月生态环境部刊发《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从“建立健全环境信息依法强制性披露的规范要求”、“建立环境信息依法强制性披露协同管理机制”、“健全环境信息依法强制性披露监督机制”、“加强环境信息披露法治化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多项主要任务。2021年6月《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21年修订)》与《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号-半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21年修订)》文件要求上市公司单设“第五节环境与社会责任”,并鼓励公司自愿披露有利于保护生态、防治污染、履行环境责任的相关信息;鼓励公司披露核查机构、鉴证机构、评价机构、指数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对公司环境信息存在核查、鉴定、评价的环境信息;鼓励公司自愿披露在报告期内为减少其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202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行业标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系统地阐述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原则、形式与内容要求。标准对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形式、频次、应披露的定性及定量信息等方面提出要求。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刊发《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规范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活动,加强社会监督。10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于2012年发布的《ESG报告指引》,为上市公司提供了环境信息自愿性披露的建议。2016年,香港金融管理局、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相关交易所将部分自愿性披露建议上升至半强制披露层面,实施“不披露就解释”规则。香港交易所主板发行人须在年结日后四个月刊发ESG报告,创业板发行人须在年结日后三个月内刊发ESG报告。2016年起,香港联合交易所(以下简称“联交所”)上市规则规定上市发行人必须刊发符合联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的ESG报告。2019年5月,联交所修订了《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新《指引》”)及相关上市规则,联交所于2020年7月开始正式适用修订后的规则。新《指引》的规定持续提升对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要求。根据香港联合交易所新《指引》的细则,环境范畴指标涵盖“不披露就解释”的条文,若发行人未有就该等条文中的一条或以上作汇报,须在ESG报告中提供经过审慎考虑的理由。2015年12月4日,金融稳定委员会(FinancialStabilityBoard,FSB)成立了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askForceonClimate-relatedFinancialDisclosures,TCFD),旨在设定一套ESG评价标准以评估环境及气候对企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2021年11月5日,针对气候信息的披露,结合TCFD的建议,联交所刊发了《气候信息披露指引》,进一步细化气候信息的披露要求,帮助公司有效评估并应对气候变化所产生的风险。TCFD建议公司使用情境分析,从未来一系列可能出现的情况,识别评估气候相关风险对业务表现带来的潜在影响。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跨机构督导小组也拟于2025年或之前强制实施符合TCFD建议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2.2港股上市公司碳排放披露相关政策要求其中有关企业碳排放的量化指标为:1)一般披露A1排放物:有关废气及溫室气体的排放a)关键绩效指标A1.1:排放物种范畴及相关排放数据;b)关键绩效指标A1.2:直接(范围一)及间接能源(范围二)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以吨计算)及(如适用)密度(如以每产量单位、每项设施计算);c)关键绩效指标A1.5:描述所订立的排放量目标以及为达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步骤。2)一般披露A2资源使用:有效使用资源(包括能源、水及其他原材料)的政策a)关键绩效指标A2.1:按类型划分的直接及/或间接能源(如电、气或油)总耗量(以千个千瓦时计算)及密度(如以每产量单位、每项设施计算)。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112.3美股上市公司碳排放披露相关政策要求2010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首次发布了《上市公司气候信息披露指引》(Commis-sionGuidanceRegardingDisclosureRelatedtoClimateChange),就SEC层面评估上市公司环境责任承担情况的标准进行了说明。《上市公司气候信息披露指引》要求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10-K表格)中,需要直接披露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公司治理和相关风险)。2021年4月,美国政府迈出建立强制性ESG披露标准的重要一步,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通过了《ESG信息披露简化法案》,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均应定期公开其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表现的具体情况,披露其经营过程中与温室气体排放、化石燃料使用等相关的气候变化风险等相关信息。2022年3月21日,SEC发布了新的企业气候信息披露提议,拟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气候相关信息。该提案建议强制上市公司披露四个方面的信息:1)披露气候相关风险的治理情况和管理流程;2)说明相关风险如何已经或可能对公司业务及财务产生实质性影响,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影响;3)说明相关风险如何已经或可能影响公司战略、商业模式及发展远景;4)说明极端天气事件及其他自然灾害等气候相关事件、转型活动对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的估算方法及假设前提的影响。提案建议强制上市公司披露碳排放信息,包括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排放。其中,范围一排放和范围二排放对所有上市公司均适用。当范围三排放对上市公司具有实质影响时,或者当上市公司设定的减碳目标包括范围三的排放时,企业则需要强制披露范围三排放(小型公司可以豁免范畴三的披露)。2012年,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纽交所”)加入了联合国可持续证券交易所倡议,引导交易所内的上市公司在进行商业投资的同时承担社会、经济和环境责任。纽交所为上市企业的ESG信息披露提供了一些标准指引,但是并未就ESG报告应当涵盖的信息范围出台系统指南。2017年3月,纳斯达克基于自愿披露的原则公布了首份《ESG报告指南1.0》,并于2019年5月对该指南进行了修订,在此基础上发布了全新的《ESG报告指南2.0》以推动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12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如表2所示,《ESG报告指南2.0》对上市公司应当披露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事项进行了列举说明,上市公司应当披露的信息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排放强度、能源使用情况和气候风险等。《ESG报告指南2.0》就每一项指标所涵盖的具体内容、披露的原因、测量方式、披露方式进行了补充说明。根据上市公司的种类和发展阶段,纳斯达克对ESG披露信息的测量方法和披露方式逐一设计了针对性的规定。表2:《ESG报告指南2.0》碳排放披露有关量化指标说明所属范畴指标披露内容环境范畴指标新增环境范畴指标以数字的形式进行披露,并应与历史同期和行业平均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对比回答董事会是否监督/管理与气候相关的风险回答管理高层是否监督/管理与气候相关的风险以数字的形式进行披露,根据TCFD框架,计算企业排放强度(每单位收入、销售额或产品带来的碳排放量)以文字的方式进行说明每年投入与气候相关基础设施及产品开发的金额,说明企业气候风险应变能力。以数字形式披露企业能源消耗E1.温室气体排放(GHGEmissions)E2.排放强度(EmissionsIntensity)E3.能源消耗量(EnergyUsage)E8.气候监督/董事会(ClimateOversight/Board)E9.气候监督/管理(ClimateOversight/Management)E10.减缓气候风险(ClimateRiskMitigation)股权投资中的ESG3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13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投资作为投资策略,将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纳入投资决策。除了分析传统的财务指标之外,ESG投资还需要参考第三方评级机构提供的公司ESG评分,以评估企业ESG表现。尽管如此,ESG投资并不意味着以忽视财务业绩为代价盲目追求公司可持续发展。事实上,往往是有着更优秀的企业管理能力、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和充足现金流的公司,在ESG方面表现尤为突出。ESG投资旨在揭示财务信息之外的风险和回报,降低尾部风险并提高投资回报,同时以负责任的方式进行投资,从而达到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目标。图3-0-1:ESG因素整合投资策略正向筛选负向筛选股东参与主题投资ESG因素整合传统投资3.1“ESG整合”:最流行的ESG投资策略14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根据GSIA《2020全球可持续投资评估报告》,ESG因素整合策略的使用已超越负向筛选策略,成为资产管理规模(AssetsUnderManagement,AUM)最大的ESG投资策略。ESG因素整合对应的AUM已从2016年的10.4万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25.2万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5%)。目前,最常见的ESG投资策略包括:ESG整合(ESGIntegration)负向筛选(NegativeScreening)股东参与(ShareholdersEngagement)标准筛选(Norm-basedScreening)ESG主题投资(ESGThemedInvesting)图3-1-1:GSIAESG投资策略分类标准利用股东权力或通过直接公司参与影响公司行为。直接的公司参与:与公司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沟通,提交或共同提交股东提案,以及在综合ESG指南指导下的代理投票。排除在某些行业、公司、国家或其他发行人的基金或投资组合且被界定为不可投资的活动。基于规范和价值观,排除标准的设置可参考产品类别(如武器、烟草等),例如:动物试验、侵犯人权、腐败或争议等。根据国际规范的最低商业标准或发行人惯例对证券发行人进行筛选。相对于行业同行,投资于ESG表现积极且评级高于规定阈值的部门公司或项目。投资项目经理系统且明确地将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纳入财务分析。公司&股东参与标准筛选负向筛选投资于特别有助于可持续解决的主题或资产,即环境和社会(如:可持续发展、农业、绿色建筑、低碳发展、男女平等、生态多样性等)。可持续主题投资/主题投资最佳/正向筛选影响力投资:以实现积极的社会和环境影响为目标进行投资。需对前述影响进行衡量和报告,以证明投资意图和标的及投资者在ESG方面的贡献。社区投资:专门针对传统服务不足的个人或社区,以及为具有明确社会或环境目的的企业提供的资金。一些社区投资也属于影响力投资的范畴,但社区投资的内涵更加广泛,包括其他形式的投资和有针对性的贷款活动。影响力投资/社区投资ESG整合(资料来源:GSIA,GlobalSustainableInvestmentReview2020)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15ESG整合将ESG理念融入到传统投资分析和决策过程中。ESG整合共包括三个阶段:研究、投资组合分析与投资决策。图3-1-2:2016-2020年可持续投资资产的全球增长率(数据来源:GSIA)图3-1-3:ESG整合投资策略过程评估重大财务信息和ESG因素对公司行业和投资组合业绩的影响,从而调整财务预测估值模型、估值倍数或投资组合加权第二阶段:投资组合设计收集公司财务信息和ESG信息确定影响公司、行业和国家的重要ESG因素第一阶段:基于多源信息进行因子收集和分析根据对ESG因素的依赖程度(高/中/低)进行投资决策第三阶段:制定投资决策12342%9%69%14%605%-33%-25%0%143%25%-10%6%63%影响力/社区投资正向/最佳筛选可持续主题投资标准筛选公司/股东参与负向筛选ESG整合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16-20200%单位:10亿美元$352$444$248202020182016$1,384$1,842$818$1,948$1,018$276$4,140$4,679$6,195$10,504$9,835$8,385$15,030$19,771$17,544$10,35305k10k15k20k$15,064影响力/社区投资正向/最佳筛选可持续主题投资标准筛选公司/股东参与负向筛选ESG整合$25,1953.2ESG股权投资方法及应用16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传统股权投资分析主要关注宏观层面、基本面和技术层面的指标,而ESG策略则关注公司ESG排名。在此基础上,ESG策略引入了其它分析指标,例如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对公司整体绩效表现有影响。环境因素(Environment):评估公司制造工艺的可持续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公司碳足迹、有毒污染物排放;社会责任因素(Social):评估公司内部和面向大众的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付出,包括工作安全、性别平等、多样性、人权;企业管治因素(Governance):评估公司的管理机制和总体结构,包括管理透明度、领导多样性、管理层激励计划、投资者关系。结合基本面分析和ESG策略进行投资决策的流程:1)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ESG评估框架,在框架下通过评级和评分来量化公司的ESG表现;2)投资者参考ESG评级结果对a)财务业绩预测和b)标的估值进行调整;3)根据ESG调整后的估值做出投资决策。图3-2-1:结合基本面分析和ESG策略进行投资决策基本面分析估值模型设计制定ESG评估框架确定ESG评级调整估值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17构建有效的ESG评估框架是ESG策略应用的基础。关键在于识别不同行业的核心ESG因素,衡量行业内各因素的风险敞口,以及公司在行业内关键ESG因素的表现。根据高盛的ESG投资策略,选择合适的ESG指标需要基于三个关键原则:重要性、有效性和相关性。首先,我们要确定对公司经营具有重要意义的ESG因素;其次,我们要确定公司是否有效披露其ESG表现并进行数据收集和比较;最后,我们要确定ESG因素是否与股票价格表现和3-5年长期投资回报相关。图3-2-2:高盛ESG评级原则1.制定ESG评估框架相关性有效性重要性合格ESG指标对公司运营和长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ESG指标与公司长期股价表现高度相关的ESG指标高效披露的用于进一步数据标准化及比较分析的ESG指标18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上表列出了ESG主要因素的各项子类别指标。对于不同行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和对应风险敞口各有不同。例如,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是餐饮行业的主要ESG评估事件。对于煤矿等重污染行业,环境保护问题尤为重要。重污染行业的ESG评估框架包括:1)行业层面的环境风险以及对公司的影响;2)公司环境风险应急预案;3)公司的环保资本支出;4)公司的资源利用效率;5)公司环境事件记录,包括负面新闻和违规记录。选择ESG因素时需要着重考虑时间跨度。例如,ESG负面事件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短期现金流。一些长期因素会影响长期贴现现金流,包括企业的节能减排政策,企业的慈善行为以及企业商业道德相关事件。一般来说,ESG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投资期限越长,ESG评估框架需要考虑的ESG因素就越多。表3:MSCIESG主要因素分析框架(MSCIESGKeyIssueHierarchy)3大维度10大主题35个ESG主要因素环境社会治理气候变化资源利用污染及浪费环境机会碳排放产品碳足迹融资对环境的影响气候变化敏感度水资源压力生物多样性及土地利用原材料来源有毒物质排放及污染包装材料及污染电力污染清洁技术的机会绿色建设的机会可再生能源的机会人力资本人力管理健康与安全人力资本发展供应链劳动标准产品质量产品质量与安全化工安全性金融产品安全性隐私与数据安全可持续投资健康与人口风险利益争议有争议采购社区关系社会机会沟通机会金融机会保健机会营养与健康机遇公司监管董事会工资企业行为商业道德税务透明所有权审计2.将ESG因素纳入财务预测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19ESG评级和得分可以纳入基本面分析,ESG因素对财务预测的调整包括:1)成本调整:可以根据ESG发展调整未来运营成本预测。有些公司的运营成本可进行明确估算,例如考虑人员变动带来的运营成本变化;而有些公司并未披露运营成本,需要对其运营利润率进行假设和调整。例如,ESG得分较低的公司可能会因罚款、罢工、供应链中断问题而产生额外的运营成本,从而导致长期盈利能力下降。2)收入增长值调整:可以通过调整收入增长预测值,反映公司ESG机遇和风险。ESG风险较高的企业,可能会因经营问题,导致部分产品召回,从而对未来经营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收入增长预测应相应下调。反之,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且ESG表现较好的公司更有可能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通过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定价能力以提高收入增长。因此,ESG表现较好的公司应上调收入增长的预测值。3)资本支出调整:ESG因素可能会带来更高的资本支出,包括购买污染处理设备、购买CCER、参与碳市场交易、工厂升级等。4)账面价值调整:随着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加深,部分公司的业务部门由于不可持续的经营模式,可能将面临被迫关闭的情况,此类事件将影响公司资产的净现值,产生减值损失,账面价值也会相应下降。例如,随着市场需求减弱和监管政策的变化,重污染行业的煤炭资产未来现金流预期可能会显著降低,此类ESG因素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资产现金流预期。3.将ESG因素纳入估值模型ESG因素纳入估值模型指的是,当公司存在明显的ESG风险或机遇且难以纳入公司财务量化分析中时,我们可以直接调整估值模型的参数来反映ESG风险或机遇。例如,DCF模型使用资本成本(r)对未来现金流量(CF)和终值(FV)进行折现,然后通过对贴现后的现金流量求和来获得公司的估值(P)。其中,DCF模型不仅参考宏观经济、企业未来盈利预测,还考虑系统性、非系统性风险以及风险偏好变动。20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ESG因素既可能转化为公司机遇,提升公司未来盈利能力;ESG因素又可能转化为公司的下行风险从而影响估值。ESG因素对公司估值的影响包括:1)影响现金流(Cashflow)测算:ESG评分高的公司通常拥有更有效的资源利用能力、更好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创新管理,更擅长制定长期战略和激励计划,比同行业公司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因此未来现金流的增长率会更高;2)影响终值(Terminalvalue)测算:由于ESG因素的影响,有些公司或业务部门不能继续经营下去,对于此类公司,需要将其终值调整为较低的数字或甚至为零;3)影响贝塔系数(Betacoefficient)的确定:ESG评分高的公司受负面事件影响的可能性较低,此类公司通常在企业以及供应链管理方面具有高于平均水平的风控能力,未来下行风险较小。此外,ESG表现好的公司受系统性市场冲击的影响较小,降低了公司股价的下行风险,因此贝塔系数较低;4)影响贴现率的确定:ESG因素主要通过调整未来下行风险从而影响贴现率。对于ESG评分较高的公司,应下调此类公司的贴现率,提高公司的公允价值,反之亦然。贴现率可以通过同业分析、参考公司ESG排名等方式进行调整。风险概率和风险影响显著性决定了贴现率调整的幅度;5)影响估值倍数(Valuationmultiple)的确定:ESG评分较低的公司的基准估值倍数将向下调整,反之亦然。当ESG因素不能通过以上任意的一种方法进行估值调整时,我们则通过直接计算“ESG混合估值倍数”来调整估值倍数,用新得到的估值倍数乘以公司的财务指标来计算股权价值。图3-2-3:ESG因素影响估值现金流测算根据ESG因素调整现金流预测企业终值测算股权价值确定估值倍数确定公司价值确定贴现率确定4.1企业碳计量整体思路《巴黎议定》对各国碳计量提出了“三可原则”,即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可测量是指采取的计量方法本身及结果是可测量的;可报告是指能够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或其他标准达成一致的要求进行报告;可核实是指能够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进行核实,包括国内和国际核实。在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联手建立的温室企业核算体系(GHGP)下,《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修订版)》(以下简称“企业标准”)是GHGP中最有影响力的标准之一,企业标准将碳排放的测算从运营边界的角度明确定义了碳排放的三个范围。其中,范围一排放(Scope1)指企业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如燃料燃烧、公司所有车辆逸散性排放等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产生的直接排放量;范围二排放(Scope2)指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企业所消耗的外购电力、外购热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基于热力/电力消耗量和对应排放因子核算具体排放量;范围三排放(Scope3)指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是一项选择性报告,考虑包含了企业所有的其他间接排放,如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排放等。范围三的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可以参照ISO14064-1或《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价值链(范围三)核算与报告标准(2011)》开展。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IPCC”)第一工作组自1991年开始开发与完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采用的数据与计算方法,并鼓励参与IPCC的国家使用该方法。为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UNFCCC”)下各缔约国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终目标,IPCC第十二届会议通过的1996年修订版《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以下简称“IPCC指南”)为UNFCCC缔约国正式开始提供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可采用的碳计量方法,开启了碳计量的新时代。IPCC指南最初发布于1996年,包括《199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修订本》等三项文件;2006年IPCC指南是目前最新版本,2019年推出“2019年修订版指南”对2006年IPCC指南补充更新后进行共同使用。此后多项国际应对气候变化会议和诸多国际机构均开始提出碳计量相关原则,成为各个国家减排的依据。企业碳计量方法学4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2122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IPCC指南是基于国家/区域的碳计量方法类型,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本方法。指南推荐综合使用三种方法(方法1、方法2、方法3)来计算碳排放量,其中方法1采用基于最终产品服务的计量思路。基于最终产品服务的计量思路是通过统计计量生产、服务过程的结果的碳排放强度达成的,该方法假设生产、服务过程的中间碳排放量都会反映到最终的结果中,其基本公式为:E=AD×EF(1)其中,E(Emission)为计算出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为质量单位(如:t,kg等);AD(ActivityData)为企业的最终产品产量或服务活动水平,单位为对应最终产品或服务活动水平的计量单位(如t/MWh,kg/kWh);EF(EmissionFactor)为根据企业单位产品类型给出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代表行业或企业的碳强度,即单位产品或服务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tCO2e/活动水平单位或tCO2e/产品单位。所有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加总即是企业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基于最终产品服务的企业碳计量思路:基于生产服务过程的企业碳计量思路:基于生产服务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计量不仅考虑所有燃料品种和所有企业部门,还考虑燃烧技术(如静止燃烧源和移动燃烧源),在提供更为详细的排放量估算的同时需要更多数据支持。此类方法是目前IPCC指南框架下计算碳排放量的常用方法,我国也主要参照此类方法开展碳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E=(2)其中,E代表行业或其他主体的第n件产品原材料处理所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常见这种处理有脱硫、碳酸盐置换反应等,单位为tCO2e;E为行业或其他主体的第n件产品原材料燃烧所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tCO2e;Rd为行业或其他主体生产对应的脱碳过程吸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tCO2e。E+-∑n=1NNreformE∑n=1NNfuelRdNfuelNreform产品行业/企业/工厂...CO2CO2产品CO2CO2原材料2原材料1原材料N处理后的材料1处理后的材料2处理后的材料N原料加工原料处理图4-1-2:基于生产服务过程企业碳计量图4-1-1:基于最终产品服务企业碳计量中国碳计量体系的建设正处于有序推进中。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我国相关部门自2007年起开始制定国家相应的碳排放统计、监测、考核办法。目前,我国针对碳排放计量已制定一系列标准和指南。为明确不同行业下企业层面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如表4所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13年至2015年间先后分三批公布了针对24个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以下简称“24个行业核算指南”),三份文件均遵循IPCC指南原则。2015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及发电、钢铁、民航、化工等10个重点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的国家标准,并于2016年6月1日起实施,解决了温室气体核算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随着2021年碳市场的正式启动,企业层面碳排放计量方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显得尤为重要。从监管层面来看,科学、准确地量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是全国碳市场高效运行的基础,是贯彻“碳中和”、“碳达峰”政策的关键要素。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碳计量和碳排放披露是公众监督企业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渠道,企业需要定期统计并如实披露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完成碳排放核算体系实现统计、监测、报告、核查到披露的全链条管理。目前,我国24个行业核算指南只覆盖高耗能工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核算标准,然而对于投资价值链覆盖多类高排放行业的金融业,同样需要制定统一的企业级碳排放计量标准。2020年11月,碳核算金融联盟(PartnershipforCarbonAccountingFinancials,PCAF)推出《全球金融行业温室气体核算标准》(TheGlobalGHGAccountingandReportingStandardfortheFinancialIndustry),这是全球第一份金融机构投资组合层面碳排放核算文件。该标准以《温室气体排放协议》企业价值链排放核算与报告为基础,其适用对象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发展银行、资产公司和保险公司等,涵盖股票和债券、商业贷款、非上市公司股权、项目融资、商业地产、抵押贷款和车贷等六类金融资产。PCAF要求金融机构披露借款或被投机构的绝对排放,同时允许披露避免排放和移除排放,但必须要单独披露。4.2不同行业碳计量标准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23表4.24个行业核算指南覆盖行业类型第一批试行行业第三批试行行业第二批试行行业镁冶炼企业平板玻璃生产企业水泥生产企业陶瓷生产企业民用航空企业发电企业(已正式发文)电网企业钢铁生产企业化工生产企业电解铝生产企业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石油化工企业独立焦化企业煤炭生产企业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矿山企业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公共建筑运营企业路上交通运输企业氟化工企业工业其他行业企业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图5-1-1:碳排名评分体系覆盖行业类型及所属公司数量我们以在香港交易所、纳斯达克、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市值前100家中国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截至2022年5月1日100家上市公司官网发布的2019、2020、2021年度财务报告、年度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公开报告。其中碳排放披露数据和披露内容来自公司公开报告,公司财务指标数据来自万德(Wind)数据库。我们的评级范围中,共有83%的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9%的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15%的公司在纽约交易所上市。企业覆盖行业包括:综合企业(2家)、汽车制造业(5家)、必需消费业(5家)、电讯业(5家)、能源和公用事业(8家)、地产建筑业(9家)、非必需消费业(11家)、医疗保健业(11家)、工业制造业(12家)、资讯科技(13家)、金融业(19家)。截至2022年5月1日,共有81%中国海外上市公司公开披露2019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94%的中国海外上市公司公开披露2020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由于部分公司还未披露2021年度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目前仅有63%的中国海外上市公司公开披露2021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5.1碳排名评级范围碳排名评级方法524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024681012141618202555891111121319电讯业金融业资讯科技综合企业非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工业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疗保健业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图5-1-2:各行业中已披露2019-2021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公司数量图5-1-3:碳排名评分体系覆盖公司上市地分布(单位:家)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25051015201222电讯业金融业资讯科技综合企业非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工业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疗保健业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3335435578859991178119110471212171818披露2021年度总碳排放量披露2020年度总碳排放量披露2019年度总碳排放量香港纽约交易所纳斯达克纽约交易所/香港纳斯达克/香港10767523维诺图中相同颜色的色块所属同一类一级行业,对应以及行业下各二级子行业。对应数字代表二级子行业下评级企业的数量,色块面积越大,对应企业数量越多。26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100家上市公司行业分布维诺图综合企业资讯科技能源和公用事业必需消费业工业制造业非必需消费业金融业汽车制造业医疗保健业地产建筑业电讯业图5-1-4:碳排名评分体系覆盖公司二级行业分布3(单位:家)石油及天然气3公用事业4电讯业5药品及生物科技11综合金融1零售相关2家庭电器及用品3旅游及休闲设施4纺织及服饰2保险4银行12其他金融2综合企业2汽车5软件服务11旅游及休闲设施1资讯科技器材1半导体3建筑材料1工业运输2工业工程1汽车零件1纺织及服饰1黄金及贵金属1一般金属及矿石1食品饮料5煤炭1地产9公共运输14每年碳排放强度我们计算为企业核算区域内总碳排放/核算区域对应主营业务收入。公司碳排名考虑以下四个维度作为评分的一级指标,从实际碳排放、实际碳减排、碳排放披露质量、公司减排计划多维度考察公司碳披露情况:(一)公司实际碳排放:评估公司是否向公众或利益相关方披露年度碳排放总量,披露渠道为公司官方渠道(如年报、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并评估公司的实际碳排放量化数值。根据公司自主披露的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公司营业收入,在同行业内比较各上市公司的2019-2021年平均排放强度4(tCO2e/万元)。报告以公司自主披露的范围一、范围二碳排放当量为基础,计算公司年度总碳排放量。因为美股、港股目前并未要求上市公司强制披露范围三碳排放,上市公司范围三排放披露率较少,且各公司对范围三排放的核算边界、计算方法各有不同,因此公司实际碳排放量暂不包括范围三碳排放量。公司碳排放强度计算为公司碳排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tCO2e/万元人民币)。主营业务收入单位为万元人民币,如报告中公司汇报为美元/港币/澳币/台币,需要根据公司财报报告期汇率转换成人民币。若公司披露排放数据只覆盖公司总部或子机构,则计算披露的公司总部或子机构碳排放占公司总部或子机构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设银行”)在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的环境绩效章节中披露了公司2019、2020、2021温室气体排放情况。2020年社会责任报告中,建设银行披露该年度温室气体总排放(范围一、范围二)为351076.88吨,2019年建设银行披露该年度温室气体总排放为272029.03吨。2020年环境类绩效数据统计口径有所调整,统计范围包括总行办公场所,10个城市分行全辖,27个省、区分行本部办公场所。与2019相比,增加了10个城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大连、宁波、青岛、厦门、深圳、苏州)分行全辖的营业机构。5.2评估变量选择与说明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27实例以建设银行为分析案例介绍指标计算方法5基于建设银行2021年度H股年报披露信息(二)公司实际减排效果:评估公司采取的降低碳排放、节能等措施是否在2019-2021年达到一定减排效果。根据公司自主披露的2019至2021年公司年度碳排放总量、年度营业收入,在同行业内比较公司的碳排放强度变化率。碳排放强度变化率数值等于2021年度碳排放强度/2019年碳排放强度(若上市公司未披露2021年度排放数据,则数值等于2020年度碳排放强度/2019年碳排放强度)。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中建设银行再次更新了环境类绩效数据统计范围,包括总行、35个境内分行全辖、建行研修中心东北学院、华东学院、北京生产园区、武汉生产园区。2019-2021温室气体排放按照最新统计范围进行数据统计,与往年报告数据不可比,因此本报告记录最新统计范围下建设银行的2019、2020、2021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建设银行2021年年度报告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披露集团全年营业收入。基于报告数据,建设银行三年平均排放强度为0.0218吨/人民币万元,代表公司每获得10000元收入需要排放平均0.0218吨温室气体。28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表5:建设银行披露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温室气体排放情况202120202019温室气体排放量(范围1和2)(吨)1,643,454.48127,378.311,516,076.17764,7060.02151,481,223.3288,906.101,392,317.22714,2240.02071,574,914.66115,242.341,459,672.38678,0010.0232直接排放(范围1)(吨)间接排放(范围2)(吨)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元)5计算:每年排放强度(吨/万元人民币)计算:平均排放强度(吨/万元人民币)0.0218实例以建设银行为分析案例介绍指标计算方法建设银行碳排放强度变化率为因此,建设银行在三年内碳排放强度下降7.33%(=1-92.67%)2021年度排放数据2019年碳排放强度=0.02150.0232=92.67%6企业披露年度减排量:指如果企业在本年度报告中直接披露本年度减排量和本年度总排放数据,或企业同时披露历史排放数据和本年度的总排放数据并可以进行数据对比,即算做披露企业年度减排量。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29(三)公司碳排放披露质量:评估公司向公众或利益相关方披露的碳排放信息的全面性、数据的可比性、数据的准确性、数据的时间稳定性。报告评估公司排放、能源使用、碳审计等相关数据披露质量(具体指标见表6),检查各上市公司是否有清晰的数据披露范围和透明的方法论。披露质量评估均参考公司截至2022年5月1日前公布的最新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或ESG报告。对于碳排放披露质量的评价指标设计,报告考虑以下几方面:1)数据可比性和标准化:公司应采用标准化的指标,以IPCC或其他国际公认碳计量方法论为参考依据,披露公司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排放数据或公司总温室气体排放数据;2)清晰的披露范围和透明的方法论:披露框架中所有排放指标均可用,计算方法需要与现行碳审计方法论相符,并通过第三方机构的审计鉴证数据的真实性;3)数据的时间稳定性:使用相同的范围和方法论建立连续的碳排放时间序列数据,使投资者可对公司碳排放历史数据进行对比。表6:公司碳排放披露质量收集信息披露类型具体披露信息评估维度排放数据披露间接能源使用量披露(范围二排放计算)清晰的披露范围和透明的方法论数据可比性、标准化数据可比性、标准化数据可比性、标准化数据的时间稳定性直接能源使用量披露(范围一排放计算)碳审计数据和方法准确性行业排放相关数据是否披露范围一、范围二碳排放量是否披露范围三排放量是否披露可再生能源采购量/可再生能源占比是否披露公司总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否碳排放量报告范围覆盖全公司或主要业务机构是否披露年度减排量6是否披露公司外购电力是否披露公司外购热力是否披露公司天然气使用量是否披露公司煤使用量是否披露公司汽油使用量是否披露公司柴油使用量是否披露碳核算范围、方法说明、碳排放因子说明是否披露数据审计鉴证报告金融业:是否披露碳减排贷款等绿色金融减排量资讯科技业、金融业:是否披露公司数据中心排放量实例以腾讯控股为分析案例介绍指标:30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表7:腾讯2021年度碳排放披露信息腾讯在2021年度ESG报告中披露公司环境绩效,其中碳排放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具体披露信息内容是否披露范围一、范围二碳排放量(百万公吨二氧化碳)是否披露范围三排放量(百万公吨二氧化碳)范围一排放量:0.019,范围二排放量:2.349范围三排放量:2.743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一、二、三):5.111购买的可再生能源:63000自发的可再生能源:2334是否披露公司总温室气体排放量(百万公吨二氧化碳)是否披露可再生能源采购量/可再生能源占比(兆瓦时)是否碳排放量报告范围覆盖全公司或主要业务机构是否披露年度减排量是否披露公司外购电力是否披露公司外购热力是否披露公司天然气使用量是否披露公司煤使用量是否披露公司汽油使用量是否披露公司柴油使用量是否披露碳核算范围、方法说明、碳排放因子说明是否披露数据审计鉴证报告是,公司于2021年扩大了环境绩效的报告范围,涵盖公司运营控制范围内中国内地和香港所有办公大楼及数据中心,无运营控制的租用数据中心不包括在报告范围内。是,虽然2020年公司环境绩效报告范围仅涵盖中国内地的主要办公大楼和主要数据中心,修订后的2020年范围二排放量披露更新为171万吨二氧化碳,报告范围与2021年相同,可进行比较。核算范围:涵盖公司运营控制范围内中国内地和香港所有办公大楼及数据中心,无运营控制的租用数据中心不包括在报告范围内;方法和排放因子说明:《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省级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系数。间接能源消耗量(外购电力):4308960兆瓦时无相关数据3111654立方米无相关数据34160升3261448升委托第三方机构普华永道(pwc)进行数据鉴证审计(四)公司减排计划质量:从定量分析的层面,报告评估公司是否设立未来减排目标,是否宣布详细的碳中和、碳达峰或减排计划路径(如未来减排量和减排计划覆盖时间);同时,从定性分析的层面,考察公司是否披露未来减排具体技术(碳减排项目投资、碳减排设备购置、低碳技术开发等)。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31图5-2-1:100家上市公司各项排放数据平均披露率图5-2-2:100家上市公司各项能源数据平均披露率实例以腾讯控股为分析案例:1)碳中和、碳达峰路线和目标(未来减排计划覆盖时间):腾讯在2021年度ESG报告中宣布将2021年作为基准年来指定碳中和路线图和脱碳路线,承诺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面碳中和(覆盖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排放)。碳中和路径详细内容参见《腾讯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路线报告》。2)未来计划减排量(量化目标):提供碳中和路径下2021年-2030年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预测(万吨CO2e),承诺不晚于2030年实现100%绿色电力使用。3)未来减排具体技术:通过节能改造定期评估办公楼能耗水平,对深圳滨海大厦及北京总部进行线上排放监测。总部大楼融入低碳环保的节能降耗设计,包括智能照明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建造绿色数据中心,积极开展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探索,于2020年启动数据中心分布式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规划未来在园区接入储能电站。披露企业总碳排放量披露范围一、范围二碳排放量碳排放量报告范围(组织边界)覆盖全企业或主要业务机构披露碳核算范围、方法说明、碳排放因子说明披露年度减排量披露数据审计鉴证报告披露可再生能源采购量/可再生能源占比披露范围三排放量25%30%40%71%79%87%90%92%25%91%73%68%披露企业外购电力(用电量)披露企业天然气使用量披露企业柴油使用量披露企业汽油使用量披露企业外购热力(蒸汽)披露企业煤使用量62%39%32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图5-2-3:100家上市公司披露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图5-2-4:100家上市公司未来减排计划披露率披露未来减排具体技术披露未来减排计划覆盖时间披露未来计划减排量披露“碳中和、碳达峰”目标29%55%58%95%碳达峰碳中和京东:实现碳达峰。承诺与2019年相比,到2030年碳排放总量减少50%。中移动:实现碳达峰。承诺到2025年,范畴1和范畴2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将比2020年的基准值减少20%。中国银行:实现碳达峰。小米集团-W:实现碳达峰。比亚迪股份:实现碳达峰。百度:实现碳达峰。邮储银行:实现碳达峰。交通银行:实现碳达峰。中国神华:实现碳达峰。华润置地:实现碳达峰。台积电:实现净零排放。中石油:实现近零排放。战略替代2026-2035;绿色转型2036-2050。中石化:力争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香港交易所:实现碳中和。港铁公司:实现碳中和。海尔智家:实现海尔智家中国区工业园碳中和。思摩尔国际:2050年实现范围1、2碳中和。百胜中国:实现碳中和。中电控股:实现碳中和。新奥能源:实现碳中和。腾讯控股:达至运营和供应链碳中和,并实现100%绿色电力。详细请参阅《腾讯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路线报告》。阿里巴巴:在自身运营层面率先实现碳中和,与此同时,协同生态上下游价值链上的客户、合作伙伴和消费者,共同实现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降低一半的目标。同时,阿里云作为绿色经济的基础设施,将致力率先在2030年实现“范围3”的碳中和。详细请参阅《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中国平安:实现运营碳中和。力争实现绿色投资与绿色信贷规模4000亿元,绿色保险保费总额2500亿元。恒生银行:至2025年减排15%,至2030年减排30%实现碳中和。渣打集团:实现碳中和。华润置地:落实国家关于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管理目标。紫金矿业:2059年实现全面碳中和。中石油:承诺到2025年,成员公司的碳排放强度从2017年的23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桶油当量削减至20~21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桶油当量。中国神华:实现碳达峰。紫金矿业:2029年实现碳达峰。到2030年,我们计划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比达到2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20%。长城汽车:发布「2025战略」目标,加速企业低碳智能升级,计划2045年全面实现碳中和。在制造端,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及低碳工艺应用,2023年实现长城汽车首个零碳工厂,并建立汽车产业链条的循环再生体系,实现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效益最大化。百威亚太:2025年减排35%;2040年净零排放。李宁:2040年实现碳中和。京东:实现碳中和。中移动:实现碳中和。中国银行:实现碳中和。小米集团-W:实现碳中和。比亚迪股份:实现碳中和。邮储银行:实现碳中和。中国平安:力争达成资产组合层面的碳中和。中国神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5年2029年2030年2040年2045年2050年2059年2060年7由于不同行业需要的直接能源类型不同,因此上市公司只要披露天然气、煤、汽油、柴油或其他直接能源中任意一类,即算作披露了直接能源使用量。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33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计分方法E1公司实际碳排放强度M1实际减排效果Q1排放数据披露质量Q2间接能源使用量披露(范围二排放计算)Q3直接能源使用量披露(范围一排放计算)Q4碳审计数据和方法披露质量G1未来减排计划定量披露质量G2未来减排计划定性披露质量行业内中位数计分法;若三年间未披露排放数据,则不得分。行业内中位数计分法;若三年间未披露排放数据或未有可对比的历史排放数据,则不得分。若披露该项指标,则得50分;若未披露,则不得分。若披露该项指标,则得50分;若未披露,则不得分。若披露该项指标,则得50分;若未披露,则不得分。若披露该项指标,则得50分;若未披露,则不得分。若覆盖全公司或主要业务机构,则得50分;若未覆盖,则不得分。若披露该项指标,则得50分;若未披露,则不得分。若披露该项指标,则得50分;若未披露,则不得分。若披露直接能源使用量,则得50分;若未披露,则不得分。若披露该项指标,则得50分;若未披露,则不得分。若披露该项指标,则得50分;若未披露,则不得分。G1.1是否披露“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时间点、“碳达峰”时间点)或未来减排计划覆盖时间G2.1是否披露未来减排具体技术(碳减排项目投资、碳减排设备购置、低碳技术开发等)若披露该项指标,则得50分;若未披露,则不得分。若披露该项指标,则得50分;若未披露,则不得分。若披露该项指标,则得50分;若未披露,则不得分。E1.12019、2020、2021年公司平均碳排放强度(单位:tCO2/万元人民币)M1.12019-2021年:公司碳排放强度变化率表8:碳排名体系计分量化指标说明Q1.1是否披露范围一、范围二碳排放量Q1.2是否披露范围三碳排放量Q1.3是否披露可再生能源采购量/可再生能源占比Q1.5是否碳排放量报告范围覆盖全公司或主要业务机构Q2.1是否披露公司外购电力(范围二排放计算)Q2.2是否披露公司外购热力(范围二排放计算)Q3.1是否披露公司直接能源使用量(天然气、煤、汽油、柴油等7)Q4.1是否披露碳核算范围、方法说明、碳排放因子说明Q1.4是否披露总碳排放量Q4.2是否披露数据审计鉴证报告G1.2是否披露未来计划减排量实际碳排放量Emission数据披露质量Quality公司未来减排计划Goal实际减排效果Mitigation如表8所示,评分体系中公司实际碳排放量、公司实际减排效果维度的计分采用行业中位数计分法,分行业组别对各公司的平均碳排放强度、碳排放强度变化率进行打分。我们以行业内上市公司碳排放强度、碳排放变化率中位数作为基准数值,基准数值对应的分值为100分。同时,评分体系还引入对公司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中碳排放披露质量和公司减排计划的分析,公司数据披露质量评估维度满分500分(每项三级指标对应分数为50分),公司未来减排计划评估维度满分150分(每项三级指标对应分数为50分)。报告评分体系下,各评分指标对应收集数据点可分为两类,一是浮点数值(numericvaluedata),如年度碳排放量、年度碳排放强度、公司实际减排量等;二是布尔数据点(Booleandatapoints),即取值只有True或False,如“是否披露范围一、范围二碳排放量”、“是否披露总碳排放量”等。因此根据不同数据类型,评分体系采取不同方法进行计分。(一)布尔型数据对于布尔型数据(取值为“是”或“否”),我们根据其所属的第三指标的对应分值进行分数转化,以“是否披露范围一、范围二碳排放量”指标为例,该第三指标的满分分值为50分,若公司在2019年-2021年有披露范围一、范围二碳排放量,则得满分50分;反之,则为0分。数据披露质量和公司未来减排计划下三级指标均按照此类方法进行计分。(二)浮点数据当行业组中的所有公司都报告量化数据时,需要应用行业中位数计分方法对数据进行赋分,即分值的设定需要参考公司在所属行业中的相对排名。行业中位数计分法以量化指标的行业内中位数值作为基准,对各公司的指标披露数值进行分值转化。行业内中位数对应的分值为100分。我们的评分体系中,企业碳排放强度数据和碳排放强度变化率属于此类浮点数据。由于部分高碳排行业(如能源和公用事业、工业制造业等)的公司碳排放强度中位数远高于其他行业,为使得行业间对比和排名更公平,我们根据每个行业内所有公司碳排放强度数据的中位数设计行业缩放系数:即高碳排行业A的碳排放强度中位数对应分值(=100×行业A缩放系数),应当低于低碳排行业B的碳排放强度中位数对应分值(=100×行业B缩放系数)。我们给所有行业碳排放强度中位数的平均值赋予数值为1的缩放比例,根据累积分布函数(CumulativeDistributionFunction)计算各个行业的缩放系数,系数计算如下表所示:5.3碳排名计分方法34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对应数据点进行分值转化:行业权重赋分方法:表9:行业缩放系数另外,对不同数据进行度量前,首先需要定义其极性(polarity),即需要定义取值较高的数值应带来分值提升还是减少。例如,更高的减排率数值是积极的,但更高的总排放数据则带来更消极的环境影响。因此,报告还参考各指标的极性(即判断具有较高的值代表“更好”还是“更差”的环境效应),浮点数据被转换为分数。计算公式如下:由于部分公司在2019-2021年从未披露社会责任ESG报告并未披露碳排放数据,则公司未披露三级指标对应浮点数据,该指标对应得分为0。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35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计分方法行业行业内碳排放强度中位数(单位:tCO2e/万元)标准正态分布下的z-score行业缩放系数0.18400.04310.35400.02680.52330.00750.57310.11700.20200.02240.3255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电讯业非必需消费业工业制造业金融业能源和公用事业汽车制造业医疗保健业资讯科技综合企业所有行业碳排放强度中位数的平均-0.1589-0.85470.6797-0.93481.5152-1.03011.7609-0.4898-0.0705-0.95640.53931.12631.60730.49671.65010.12971.69700.07821.37571.05621.66120.58970.2135公司A实际碳排放量维度得分=所属行业缩放系数×100×(1)所属行业所有公司碳排放强度中位数公司A平均碳排放强度公司A实际减排效果维度得分=100×(2)所属行业所有公司碳排放强度变化率中位数公司A平均碳排放强度变化率6.1行业碳排名分析报告基于以上经验,以公司范围一、范围二的公司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为基础,对公司进行评分和排序,结合公司财务信息和行业信息多角度分析上市公司的得分结果。通过对公司实际碳排放、实际减排效果、碳信息披露质量、未来减排计划四个维度的比较分析,我们得出中国市值前100上市公司总碳评分排名结果(见附录1)。图6-1-1比较了11个行业的各项一级指标的平均分分值,其中地产建筑业、非必需消费业和金融业平均碳排名总评分最高。结果分析636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图6-1-1分行业碳评分表现电讯业金融业资讯科技综合企业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工业制造业汽车制造业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实际排放维度平均得分实际减排效果维度平均得分碳排放披露质量维度平均得分未来减排计划维度平均得分25498350100202105318136185993391001091003901207510037515092943901103310636913815389291951810438313324330227621295426070分行业一级指标平均分对比图6-1-2分析了公司碳评分的行业分布,其中47%的金融行业公司得分高于780分(即评分为所有上市公司得分的前25%),44%的地产建筑行业公司分高于780分(即评分为所有上市公司得分的前25%);而能源和公用事业、综合企业、医疗保健业公司的得分均低于780分(即评分为所有上市公司得分的后75%)。此外,由于金融业、资讯科技、汽车制造业均有部分公司在2019年-2021年未披露ESG报告和碳排放相关信息,因此此类公司总得分为0。图6-1-3和图6-1-4比较了各行业碳排放强度中位数和年度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最高的三类行业分别为能源和公用事业、工业制造业、电讯业,平均排放量最高的三类行业分别为能源和公用事业、综合企业、工业制造业。其中,电讯业(碳排放披露质量得分:390)、工业制造业(碳排放披露质量得分:383)、能源和公用事业(碳排放披露质量得分:369)作为高排放行业,同样也是披露质量维度得分较高的行业。公司排放披露质量与其所属行业类型有一定关联。目前,中国重化工业包括黑色金属冶炼、钢铁和有色金融、建筑材料、水泥、石油化工等六大高排放高耗能行业,而我们的评分体系中同样涵盖了包括电讯业、能源和公用事业(煤炭、燃气、油气生产商、电力供应商)、工业制造业等高碳排行业公司。由于所属行业生产活动的特性,此类上市公司能耗高、污染重,碳排放强度大,减排的空间也较大。一方面市场对这些公司的产品需求量大,另一方面这类公司也面临着推进低碳转型的艰巨任务。因此,公司碳排放强度越高,投资者对这类公司碳披露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也越高,督促高碳排高耗能公司进行更高质量的排放信息披露,以期改善公司形象,避免负面的市场反应。因此,此类公司的碳排放披露质量相对较高。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37图6-1-2分行业碳评分分布情况100%80%60%40%20%0%>780(前25%)580~780分(前25%~前75%)1~580分(后25%,除去未披露数据的上市公司)0分(未披露数据的上市公司)电讯业金融业资讯科技综合企业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工业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38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图6-1-3行业碳排放强度中位数比较(单位:tCO2e/万元人民币)图6-1-4分行业2019-2021年度公司平均碳排放量比较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32550.20200.18400.11700.02240.0075电讯业金融业资讯科技综合企业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工业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0.02680.04310.35400.52330.57312019年度总碳排放量(万吨CO2)8,1305,3323,2391,6662372197242404021能源和公用事业医疗保健业地产建筑业非必需消费业金融业必需消费业汽车制造业资讯科技电讯业工业制造业综合企业2020年度总碳排放量(万吨CO2)6,6282,7512,0861,2657620369384451152021年度总碳排放量(万吨CO2)7,0442,7282,242918321957734485215分行业年度平均总碳排放量行业内上市公司碳排放强度中位数6.2环境信息披露要求对碳排名影响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为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提供了一些标准指引,但纽约证券交易所并未就ESG报告应当涵盖的事项出台系统指南。纳斯达克基于自愿披露的原则公布《ESG报告指南2.0》,建议公司以数字的形式进行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耗披露,并应与历史同期和行业平均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对比。同时,纳斯达克建议公司以数字的形式进行披露公司排放强度(每单位收入、销售额或产品带来的碳排放量)。香港联交所规定上市公司环境范畴指标涵盖“不披露就解释”的条文,若发行人未有就该等条文中的一条或以上作汇报,须在ESG报告中提供经过审慎考虑的理由。并且详细规定有关公司碳排放的量化指标,包括:排放物种范畴及相关排放数据,直接(范围一)及间接能源(范围二)溫室气体总排放量(以吨计算)及(如适用)密度(如以每产量单位、每项设施计算),描述所订立的排放量目标及为达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有效使用资源(包括能源、水及其他原材料)的政策,按类型划分的直接及╱或间接能源(如电、气或油)总耗量(以千个千瓦时计算)及密度(如以每产量单位、每项设施计算)。相比于纽交所、纳斯达克,香港交易所对公司要求披露的指标数量更多,且规则中对公司披露标准的设计更细致,在交易所更严格的披露要求下,上市公司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碳排放披露体系建设,从而有更强的动力推进公司低碳化发展。图6-2-1比较了在不同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碳排名得分情况。其中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中有27%公司得分高于780(碳排名前25%),在纽约交易所/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中有12.5%公司得分高于780(碳排名前25%)。截至2022年5月1日,在纽约交易所/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中有16.67%从未公开披露过排放数据,而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中仅有不到1%比例的公司从未公开披露过排放数据。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39图6-2-1分上市交易所碳排名评分表现>780(前25%)580~780分(前25%~前75%)1~580分(后25%,除去未披露数据的上市公司)0分(未披露数据的上市公司)100%80%60%40%20%0%香港纳斯达克/纽约交易所6.3公司盈利对碳排名的影响6.4公司员工能耗对碳排名的影响图6-3-1比较了不同碳排名得分组的平均年营业利润率。高得分组(>780分,前25%)的上市公司平均年营业利润率为22.86%,中等得分组(580~780分,前25%-75%)的公司平均年营业利润率为21.63%,低得分组(<580分,后25%)的公司平均年营业利润率为3.95%,呈现递减的趋势,说明在碳排名体系下,高得分组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要远高于低得分组上市公司。碳排放披露有利于提升公司价值,促进公司融资,其中公司规模、盈利以及管理因素本身就与股价有正相关性,碳排放披露也与此类因素相互影响。公司盈利有利于吸收环境报告成本并制定减碳战略,同时,利益相关方关注公司盈利途径,环境披露能够佐证公司效益的合理性、合法性,从而塑造良好的公司形象,增加投资者信心,有利于公司未来的营收增长。此外,在全国碳市场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未来配额加速收紧有可能将推动碳价上行,公司有效利用碳配额也有助于降低公司成本,增加盈利。图6-4-1比较了不同碳排名得分组的人均碳排放量情况。高得分组(>780分,排名前25%)的公司人均碳排为11.28吨二氧化碳/人,中等得分组(580~780分,排名前25%-75%)的公司人均碳排为246.03吨二氧化碳/人,而低得分组(<580分,排名后25%)的公司人均碳排为262.57吨二氧化碳/人。呈现了单调递增的趋势。其中,高得分组的人均碳排明显小于中得分组和低得分组,这说明了高得分组公司在绿色运营和能源减排优化方面明显优于中、低得分组。40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图6-4-1公司年人均碳排放量与得分的关系图6-3-1公司年营业利润率与得分的关系25%20%15%10%5%0%高得分组(>780分)中等得分组(780~580分)低得分组(<580分)高得分组(>780分)中等得分组(780~580分)低得分组(<580分)营业利润率3.95%22.86%21.63%250200150100500人均碳排放量(tCO2e/人)11.28246.03262.576.5公司换手率对碳排名的影响6.6公司研发费用对碳排名的影响图6-5-1比较了不同碳排名得分组的股票年换手率。高得分组(>780分,前25%)的上市公司股票平均年换手率为96.11%,中等得分组(580~780分,前25%-75%)的上市公司股票平均年换手率为109.39%,而低得分组(<580分,后25%)的上市公司股票平均年换手率为300.14%,呈现了递增的特点。换手率是衡量股票流通性强弱的指标,而评分结果表明企业碳排名得分越低,公司股票换手率越高,投资者更愿意长期持有高得分组的公司,而灵活交易低得分组的公司。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高得分组的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往往更符合我国双碳政策的要求,在未来的碳市场交易中也拥有更大的优势,因而投资者更愿意长期持有高得分组公司股票并期待此类公司在未来的持续收益增长。而低得分组的公司则需要进行能源转型或更高质量的碳排放披露,投资者较难预估公司未来的低碳发展潜力,因此投资者不考虑长期持有该类公司的股票,而更加看重短期内此类公司的其他财务信息,进行短线交易以获得收益。同时,在双碳政策的背景下,低得分组的公司可能会承担额外的减排成本,从而影响公司盈利效果。因此,我们发现在双碳政策下投资者能敏锐地察觉到碳排放对公司未来发展带来的影响,因而上市公司更应该去积极披露碳排放数据、积极减排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研发投入不仅能用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还可以用于支持上市公司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高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并减少污染物排放。因此,图6-6-1比较了不同碳排名得分组的平均年度研发费用。其中,高得分组(>780分,前25%)的上市公司平均年度研发费用为106.57亿元,中等得分组(580~780分,前25%-75%)的上市公司平均年度研发费用为74亿元,而低得分组(<580分,后25%)的上市公司平均年度研发费用为52.59亿元,呈现了递减的趋势。结果显示,得分越高的上市公司投入更高的研发费用,更重视公司的研发活动和创新性。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41高得分组(>780分)中等得分组(780~580分)低得分组(<580分)高得分组(>780分)中等得分组(780~580分)低得分组(<580分)图6-5-1公司股票年换手率与得分的关系图6-6-1公司年度研发费用与得分的关系250%300%200%150%100%50%0%年换手率96.11%109.39%300.14%1000080006000400020000年度研发费用(百万元人民币)10656.877407.95258.99本章节比较2019年度-2021年度已发布社会责任ESG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上市公司各类排放信息和能耗信息的披露率。图6-7-1比较了不同行业总碳排放披露率,总体而言,所有行业的平均总碳排放量披露率较高,11个行业的平均披露率达到了92%,且有5个行业做到了100%总碳排放量披露,包括必需消费业、电讯业、能源和公用事业、综医疗保健业和综合企业。图6-7-2比较了不同行业范围一、范围二碳排放量披露率。其中,各行业范围一、范围二碳排放量平均披露率为90%。必需消费业、电讯业、非必需消费业、工业制造业、能源和公用事业、综合企业达到了100%范围一、范围二碳排放披露,金融业也达到了95%的披露率。目前,较少公司披露范围三碳排放量,所有行业平均范围三排放披露率为25%,且各行业间披露率差距较大。其中,范围三披露率最高的行业是地产建筑业,平均披露率达到了44%。汽车制造业和综合企业行业公司均未披露范围三排放。同时,我们还对所有公司排放量披露范围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有87%的上市公司做到了将碳排放量披露范围覆盖到全公司或主要营业机构,而13%的公司只披露了公司总部或部分业务机构的年度碳排放量。6.7碳排放数据披露质量分析图6-7-1分行业总排放量披露率100%100%100%95%92%92%91%89%80%77%100%100%电讯业金融业资讯科技业综合企业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工业制造业所有企业汽车制造业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42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图6-7-2分行业范围一、范围二排放披露率图6-7-3分行业范围三排放披露率100%电讯业金融业资讯科技业综合企业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工业制造业所有企业汽车制造业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100%100%100%100%100%95%89%82%80%62%95%44%38%33%9%20%20%20%21%25%25%27%电讯业金融业资讯科技业综合企业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工业制造业所有企业汽车制造业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4344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图6-7-4披露碳排放量覆盖全机构的公司比率图6-7-5分行业总减排量披露率100%100%89%80%75%74%73%64%60%31%50%71%电讯业金融业资讯科技业综合企业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工业制造业所有企业汽车制造业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91%60%62%74%87%100%100%100%100%100%100%100%电讯业金融业资讯科技业综合企业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工业制造业所有企业汽车制造业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图6-7-5比较了不同行业年度减排量披露率,100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总减排量披露率达到了71%。其中,能源和公用事业、必需消费业均达到了100%的减排量披露率,地产建筑业、电讯业也达到了不低于80%的披露率。而资讯科技行业中,仅有31%的公司披露了年度减排量或历年排放数据。未披露年度减排量的公司缺少排放数据的时间稳定性,投资者无法对公司碳排放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在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公司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根本,需要提高能源效率,并以发展可再生能源支撑经济发展。图6-7-6比较了不同行业可再生能源采购量(或占比)披露率。目前,100家上市公司平均可再生能源采购量(或占比)披露率仅为30%,且各行业间披露率差距较大。其中,综合企业、必需消费业和电讯业可再生能源采购量(或占比)披露率均达到了80%及以上。最少披露此类信息的行业包括地产建筑业、医疗保健业和金融业,相应披露率分别为11%、9%和5%。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45电讯业金融业资讯科技业综合企业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工业制造业所有企业汽车制造业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100%80%50%40%33%30%23%80%40%36%图6-7-6分行业可再生能源采购量(占比)披露率46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图6-7-8分行业外购电力披露率图6-7-7分行业外购热力披露率60%58%39%37%40%50%55%56%100%电讯业金融业资讯科技业综合企业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工业制造业所有企业汽车制造业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100%100%100%95%69%80%82%91%91%100%100%100%电讯业金融业资讯科技业综合企业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工业制造业所有企业汽车制造业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根据我国《24个行业核算指南》,公司碳排放总量的计算普遍需要考虑核算边界内燃料燃烧排放(范围一排放)、购入电力和热力所对应的排放量(范围二排放)。因此,上市公司对直接能源和间接能源的数据披露至关重要,此类披露可以给投资者提供估算或验证公司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的基础核算数据。图6-7-7、图6-7-8比较了不同行业外购热力和外购电力披露率。目前,100家上市公司平均外购热力披露率仅为39%,但平均外购电力披露率达到了91%。所有行业的外购电力披露情况较好。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电讯业、工业制造业、能源和公用事业、综合企业都达到了100%的用电量数据披露。电讯业金融业资讯科技业综合企业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工业制造业所有企业汽车制造业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92%82%82%80%80%73%38%80%95%100%100%100%分行业直接能源披露率分行业天然气使用量披露率电讯业金融业工业制造业资讯科技业综合企业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所有企业汽车制造业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100%100%75%64%38%74%73%73%89%80%80%80%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47分行业汽油使用量披露率电讯业金融业工业制造业资讯科技业综合企业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所有企业汽车制造业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100%38%73%89%80%79%62%60%60%50%31%55%图6-7-9分行业直接能源使用量披露率比较分行业煤使用量披露率63%电讯业金融业工业制造业资讯科技业综合企业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所有企业汽车制造业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0%0%80%60%50%33%25%22%21%9%9%分行业柴油使用量披露率电讯业金融业工业制造业资讯科技业综合企业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所有企业汽车制造业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100%38%73%89%80%80%80%79%50%75%68%45%48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图6-7-9比较了不同行业对直接能源中天然气、柴油、汽油、煤使用量的披露率。100家公司中,直接能源使用量平均披露率达到了82%。其中,地产建筑业、能源和公用事业、综合企业表现最为优秀,均达到了100%披露直接能源使用量。图6-7-10分行业碳核算范围、方法说明、碳排放因子披露率电讯业金融业资讯科技业综合企业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工业制造业所有企业汽车制造业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100%89%89%82%80%79%64%60%54%50%80%88%图6-7-11分行业数据审计鉴证报告披露率电讯业金融业资讯科技业综合企业地产建筑业必需消费业工业制造业所有企业汽车制造业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75%74%60%58%50%40%36%15%20%22%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49公司需要对排放数据定义清晰的披露范围和透明的计算方法论。公司碳信息披露框架中所有排放指标的计算方法需要与现行碳审计方法论相符,并通过第三方机构的审计鉴证数据的真实性,第三方鉴证机构可以较好地保证数据公开和透明性。图6-7-10比较了不同行业碳核算范围、方法说明、碳排放因子说明披露率。目前,100家上市公司的平均碳核算范围、方法说明、碳排放因子说明披露率为79%。其中,工业制造业达到了该项的100%披露率。其次,地产建筑业、金融业、能源和公用事业在该项的披露率分别为89%、89%、88%。图6-7-11比较了不同行业数据审计鉴证报告披露率,100家公司平均数据审计鉴证报告披露率仅为40%,且各行业间差距较大。其中,能源和公用事业、金融业数据审计鉴证报告披露率达到了75%、74%,而医疗保健业、汽车制造业暂无公司披露数据审计鉴证报告。目前,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支持机构的行业主要包括金融业、工业、协会/专业服务/非政府组织、材料、信息技术,此类行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较高、披露标准较为一致。报告还根据不同行业的运营特性,整理收集与部分行业相关的其他碳排放信息,包括绿色金融、数据中心排放披露信息。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定义绿色金融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体系包括了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及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所有主要金融工具。图6-7-12比较了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各项数据披露率。目前,79%的金融行业公司在年报或ESG报告中披露绿色金融相关项目减排量。图6-7-12金融行业各项信息披露率披露范围一、范围二碳排放量披露范围三碳排放量披露可再生能源采购量/可再生能源占比100%90%80%70%60%50%40%30%20%0%披露企业总碳排放量披露企业外购电力(用电量)披露直接能源使用量披露碳核算范围、方法说明、碳排放因子说明披露碳减排贷款等绿色金融减排量披露年度减排量碳排放量报告范围覆盖全企业或主要业务机构披露企业天然气使用量披露数据审计鉴证报告披露企业外购热力(蒸气)披露企业数据中心排放量50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随着中国信息化进程和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的承载体,其建设体量和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数据中心也需要大量电力维持服务器、储存设备、备份装置、冷却系统等基础设施的运行。数据中心的低碳高质量发展也同样值得关注。图6-7-13比较了不同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中心排放量或能耗披露率。目前,资讯科技业、金融业、电讯业、医疗保健业公司对数据中心排放量或能耗均有披露,行业平均披露率分别为46%、26%、20%、18%。从数据披露质量维度来看,披露情况最好的行业是必需消费业(390/500)和电讯业(390/500),这两个行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受监管部门关注度较高。必需消费业和电讯业在范围一、范围二和总体的碳排放量披露率都达到了100%,并且所有公司的碳排放量披露范围都做到了覆盖全公司所有机构。披露情况较好的行业是工业制造业(383/500)、综合企业(375/500)、能源和公用事业行业(369/500)、地产建筑业(350/500)和金融业(339/500)。其中工业制造业、综合企业、能源和公用事业都属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由于其高耗能的特点,受双碳政策和环境部门监管的影响更大。因此,此类上市公司需要披露更多环境信息,披露数据内容相对完善,能向投资者完整展示公司在能源转型和绿色运营方面的实际行动。地产建筑业(主要为房地产商)、金融业属于第三产业,此类上市公司大多盈利率较高,有较为充足的资金进行ESG的完善披露。同时,金融行业洞悉市场未来的走向,行业内具有更高的ESG高质量披露意识,对“碳中和”、“碳达峰”政策带来的行业改变也具有更高的敏锐度。披露情况较为一般的行业是非必需消费业(318/500)和医疗保健业(291/500)。这些行业在细节披露项目上表现较一般,如直接能源和间接能源使用量披露,并且披露数据审计鉴证报告的比例均低于前面的行业,因此最终披露质量维度得分较低。披露情况欠佳的行业是资讯科技(227/500)和汽车制造业(260/500)。截至2022年5月1日,资讯科技业2021年总碳排放量披露率为7.7%,汽车制造业2021年总碳排放量披露率为60%。这两类行业虽碳排放强度较小,但碳排放披露质量欠佳,直接能源、间接能源披露率较低。其中,资讯科技业中有3家上市公司2019、2020、2021年均未披露ESG报告,汽车制造业行业中有1家上市公司2019、2020、2021年均未披露ESG报告。随着我国低碳化的加速发展,近年来部分资讯科技公司逐渐重视起环境披露问题,阿里巴巴、腾讯均发布了碳中和相关报告,计划将公司能源转型和科技创新结合,以实现经济和环境效应的共同增长。图6-7-13分行业数据中心排放量(或能耗)披露情况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51资讯科技业金融业电讯业医疗保健业18%20%26%46%图6-8-1分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披露率金融业资讯科技业电讯业综合企业地产建筑业工业制造业所有企业汽车制造业医疗保健业必需消费业非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100%75%40%40%36%29%26%25%23%20%图6-8-2分行业未来计划减排量(减排量化目标)披露率6.8未来减排计划分析图6-8-1比较了不同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披露率。总体而言,所有行业的总碳排放量披露率较低,且不同行业披露率差距较大。100家上市公司“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平均披露率达到了29%。其中综合企业、能源和公用事业的披露率较高,分别为100%、75%。图6-8-2比较了不同行业未来计划减排量披露率。100家上市公司未来减排量平均披露率为55%,且各行业间披露率差距较大。其中,表现最好的行业为非必需消费业、工业制造业、能源和公用事业、综合企业,均达到了高于80%的未来减排量披露率。未来计划减排量披露率最低的行业为资讯科技业和汽车制造业,披露率分别为23%、20%。52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金融业资讯科技业综合企业地产建筑业工业制造业所有企业汽车制造业医疗保健业电讯业必需消费业非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100%88%82%60%60%55%45%44%42%20%23%83%图6-8-3分行业未来减排具体技术披露率图6-8-3比较了不同行业未来减排技术披露率。100家上市公司未来减排技术平均披露率高达94%。基本上所有行业的上市公司都对自身减排技术和绿色运营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未来减排技术披露率相对较低的行业为资讯科技业和汽车制造业,披露率分别为77%、80%。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53金融业资讯科技业综合企业地产建筑业工业制造业所有企业电讯业汽车制造业医疗保健业必需消费业非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95%94%77%80%95%100%100%100%100%100%100%100%100%本章节旨在分析报告内中国海外上市企业根据碳排名作投资因子的市场表现。贝莱德咨询对近十年全球主要逆市阶段的大盘表现进行研究发现,不管是在2015至2016年的新兴市场能源板块下行时期,还是2018年美联储大规模政策行动期间,亦或是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以来,ESG表现较好的上市公司其市值跑赢大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实证研究还认为,考虑ESG因素的正向筛选组合会增加投资组合的回报率(BarnettandSalomon,2006)。现如今,投资组合已成为促使经济模式向社会和生态转型的强有力工具(Fabian,2015)。优质的投资组合可以有效防范风险,减少波动率。下面我们将分析中国海外上市公司是否也具有相同的表现。我们选取碳排名得分靠前的五只(以下简称“Top5”)股票:小米集团-W、碧桂园、中升控股、周大福以及万科企业,与碳排名得分靠后五只(以下简称“Bottom5”)股票:美团-W、拼多多、蔚来、腾讯音乐以及富途控股,分别建立股票组合,进行等权重投资并计算其净值。同时,将范围扩大到建立碳排名得分靠前的十只(以下简称“Top10”)股票组合和碳排名靠后的十只(以下简称“Bottom10”)股票组合,对其进行相同操作并与2021年富时中国A50指数走势进行比较,如图7-1-1所示。其中,富时中国A50指数是海外投资者衡量中国A股市场常用的证券指数,包含了在上海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中市值最大的50家A股公司,市场相关性更强。报告中选取的碳排名公司样本是在境外上市的中国本土企业,而沪深300指数主要代表的是在境内上市的中国本土企业,港股指数(如恒生指数)和美股指数(如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主要是以香港和美国当地的企业为代表的市场,不具有可比性,因此选择A50指数作为参考指标。在报告中,我们利用2021全年和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期间的股票交易数据,选取Top5、Top10股票和Bottom5、Bottom10股票作为样本数据。其中,携程及快手分别在2021年4月和2021年2月上市,故此前股价缺失。于是,我们分别用碳排名倒数第十二的贝壳和碳排名倒数第十一的碧桂园服务对应日期的股价数据填补作为一个组合,计算其回报率。碳排名企业投资回报分析754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7.1A50指数与股票组合分析图7-1-1为2021持有期一年的投资组合,Top5和Top10的股票净值走势逐渐强于A50指数,而Bottom5和Bottom10的股票净值走势呈下降趋势,尤其在后期明显低于A50指数,说明碳排名得分高的股票组合的成长性优于市场。为了深入分析A50指数与各股票组合的相关性,我们测算了各个股票组合和A50指数的相关系数,如表10所示:从表10可以看出,A50指数与Top5和Top10股票组合的相关系数都为负,且A50指数与Top10股票组合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更大,负相关程度更高,说明注重ESG表现的企业在面对经济不景气时拥有更强的风险防御能力,这些绿色投资组合分散金融风险的能力也强(Yoo&Managi,2021;Albuquer-queetal.,2019)。因此,Top5和Top10股票组合在平衡投资风险和收益时表现更佳。0.40.60.811.21.41.61.82富时中国A50指数TOP5企业TOP10企业BOTTOM5企业BOTTOM10企业01.0402.0403.0404.0405.0406.0407.0408.0409.0410.0411.0412.04图7-1-12021年A50指数与股票组合净值图表102021年A50指数与各股票组合的相关系数A50指数与Top5股票组合A50指数与Bottom5股票组合A50指数与Top10股票组合A50指数与Bottom10股票组合相关系数-0.03480.8099-0.26920.8230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55从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底的半年投资期看(图7-1-2),Top10股票组合净值走势逐渐高于A50指数,Top5和Top10股票组合净值始终高于Bottom5和Bottom10股票组合净值,说明企业的碳排名表现与投资回报相关,依据报告内碳排名的正向筛选投资组合更能获得市场认可且更具竞争力。我们得出的结论与国际金融ESG投资理论的研究高度一致,如Raimo,Caragnano(2021)等人通过对S&P全球1200指数所含的919家企业的研究分析,验证了企业ESG信息披露对债务融资成本存在负相关关系,ESG实践表现较好的企业享受较低的融资成本和较少的约束性融资条款。研究表明,这些企业投入的研发费用高,重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往往更具有创新意识,并愿意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Switzer,1984),这类行为有助于公司长期价值的提升,这些公司的股票受到市场的认可度高,是具有潜力的优质股,更值得投资。对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的A50指数与各股票组合的相关系数分析发现,这些股票组合的净值走势和A50指数走势都呈下跌趋势,市场普遍下行是由于2021年至今,疫情反复,整体宏观经济出现波动。同时,2022年以来,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增强,加上俄乌冲突引发的避险情绪,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新兴经济体面临资本外流压力,企业业绩和市场情绪受到负面影响,导致企业的股价下跌明显。在上述外部环境影响下,Top5、Top10和Bottom5、Bottom10的股票组合净值走势和A50指数一致,但是Top5和Top10的股票组合回报率仍然高于Bottom5和Bottom10,说明ESG实践表现较好的企业竞争力更强。富时中国A50指数TOP5企业TOP10企业BOTTOM5企业BOTTOM10企业0.30.40.50.60.70.80.911.11.211.0111.1511.2912.2701.1101.2502.1503.0103.1503.2904.1404.28图7-1-22021.11-2022.4半年度A50指数与股票组合净值图表112021.11-2022.4半年度A50指数与各股票组合的相关系数A50与Top5股票组合A50与Bottom5股票组合A50与Top10股票组合A50与Bottom10股票组合相关系数0.88720.80910.68300.817456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0.40.50.60.70.80.911.11.21.301.0402.0403.0404.0405.0406.0407.0408.0409.0410.0411.0412.047.2A50指数与多空股票组合分析下一步,根据碳排名得分买进前五只股票、卖出后五只股票作为投资组合一(以下简称“投资组合一”),买进前十只股票、卖出后十只股票作为投资组合二(以下简称“投资组合二”),分析它们2021全年和2021年11月初到2022年4月底的投资回报率和波动率,做出A50指数与多空股票组合净值走势图(见图7-2-1和图7-2-2)。2021年,投资组合一和投资组合二的净值走势逐渐强于A50指数,当时间延伸至2022年4月末时,这种现象仍然持续,说明买进碳评分高的股票组合并卖出碳评分低的的股票组合,其净值表现优于大盘并能够稳定产生超额回报。富时中国A50指数投资组合二投资组合一富时中国A50指数投资组合二投资组合一0.40.50.60.70.80.911.11.21.311.0111.1511.2912.2701.1101.2502.1503.0103.1503.2904.1404.28图7-2-12021年A50指数与多空股票组合净值图图7-2-22021.11-2022.4半年度A50指数与多空股票组合净值图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577.3几种股票组合的回报率和夏普指数接着,我们计算出A50指数与多空股票组合的相关系数如表12和表13,其相关系数都为负且接近-1,说明买进碳评分高的股票组合并卖出碳评分低的股票组合可以应对经济下行的系统性风险,将碳排名作为投资因子策略的实践(对冲)表现具备优越性。根据Top5、Top10、Bottom5、Bottom10股票的日回报率,计算出2021年和2021年11月初至2022年4月底的买进/卖出的组合回报率、买进/卖出的波动率和夏普指数如表14、表16所示。当比较波动率指标时,碳排名靠前的企业的波动率明显小于碳排名靠后的企业,意味着该投资组合风险更小。当富时中国A50指数的投资回报率作为基准计算夏普指数时,投资组合一的夏普指数是0.69,低于股票组合二的1.08,说明在风险相同的情况下,投资组合二预期获取的超额收益高于投资组合一。同时,投资组合二的回报率高于投资组合一,并且投资组合一的标准差比投资组合二的大,说明投资组合二的波动率更小,对于追求低风险投资的长期资本会更具有吸引力。此外,2021年Top5股票组合回报率为-7.995%,Top10股票组合回报率为1.325%,Top5的回报率比Top10回报率要低,2021年11月初至2022年4月底的半年度结果同样如此(见表14)。与Top5股票组合相比,Top10股票组合中包含了碳排名前十中的一些优质企业,能够更好的承担和分散投资风险。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注重环境信息自愿披露的企业,对其经济效益具有正向影响(CormierandMagnan,2003;HoandTaylor,2007),这些企业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Top10股票组合的回报率。例如,表15中李宁的净资产收益率为27.20%,资产回报率为18.10%,明显高于Top10企业中的其他公司。据东兴证券数据统计,2021年李宁的净利润达40.11亿元,同比增长136%。同时,中国海外发展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回报率同样在Top5到Top10的企业中表现优秀,分别是11.9%和4.80%。2021年A50与投资组合一相关系数-0.8567-0.8385A50与投资组合二2022年半年A50与投资组合一相关系数-0.7135-0.6556表122021年A50指数与多空股票组合相关系数表132021.11-2022.4半年度A50指数与多空股票组合相关系数A50与投资组合二58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8数据来源:财报说网站表142021年几种股票组合的回报率和夏普指数投资组合收益率碳排名投资组合年标准差买进/卖出的投资组合回报率买进/卖出投资组合标准差夏普比率Top5企业-7.995%25.788%16.497%(投资组合一)40.671%(投资组合一)0.69Bottom5企业-40.98962.233%Top10企业1.325%20.218%19.367%(投资组合二)28.838%(投资组合二)1.08Bottom10企业-37.409%48.061%2021年A50指数-11.767%投资组合收益率碳排名投资组合年标准差买进/卖出的投资组合回报率买进/卖出投资组合标准差夏普比率Top5企业-20.069%29.162%14.296%(投资组合一)13.722%(投资组合一)2.08Bottom5企业-48.661%57.965%Top10企业-8.663%22.590%17.928%(投资组合二)10.964%(投资组合二)2.94Bottom10企业-44.520%45.829%2022半年A50指数-14.281%表15Top10ROE、ROA和净利率图表8表162021.11-2022.4半年度几种股票组合的回报率和夏普指数净资产收益率(ROE)资产回报率(ROA)Top10企业净利率小米集团-W碧桂园中升控股周大福万科企业中国平安恒生银行农业银行中国海外发展李宁15.00%9.80%25.00%20.60%6.20%10.00%7.60%10.60%11.90%27.20%7.20%1.40%11%9.30%1.20%1.00%0.80%0.90%4.80%18.10%5.90%5.10%4.80%8.60%5.00%9.60%28.20%33.50%16.60%17.80%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597.4碳排名与行业投资回报分析如图7-4-1,将100家进入此次碳排名的企业分类为11个行业,做出2021年各行业股票组合的净值图。从图中各行业净值走势可以看出,综合企业与能源公用事业普遍高于其他行业,走势良好且投资回报率较高,分别为20.821%和17.34%(见表17),而资讯科技、医疗保健和必需消费等行业回报表现较弱。从2021年11月初至2022年4月底,如图7-4-2所示,综合企业仍表现突出,且投资组合回报率高,而医疗保健、汽车制造和资讯科技等行业仍处于较低走势,行业投资回报率低。当然,由于每个行业所包含的企业数量不同,也会不同程度影响其股票走势和波动率。例如,综合企业仅包含报告内100家企业中的两家,个股权重占比高,其回报率和波动率在样本内周期计算时因受个股价格高低和变化影响较大从而导致不同行业投资走势和回报率结果上不同程度的偏差,像金融业就包含了报告中的19家上市企业,个股权重占比小,行业的投资回报率及波动率受个别企业的影响小。金融业能源和公用事业医疗保健业综合企业必需消费业电讯业汽车制造业非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工业制造业资讯科技10.40.60.81.21.41.6图7-4-12021年各行业股票组合净值图60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如图6-1-1行业碳评分表现及表17的投资表现指标所示,行业碳排名前三的地产建筑、非必需消费业以及金融业的股票组合回报率较低,分别仅-1.034%、-4.631%和2.28%。而资讯科技和汽车制造业碳评分排最末,其投资回报率更低且波动率更大,分别为-41.094%和-7.978%。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分析:行业排名靠前并不代表行业内所属企业碳排名靠前,例如地产建筑业行业排名第一,但其中9家企业中有3家碳排名靠后(碳排名75以后),这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行业投资回报率;其次,在美联储加息和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新兴国家经济总体下行,当碳排名作为参考指标比较时,其ESG带来的正向影响抵不过市场环境恶化导致的负面影响。此外,排名中游的综合企业和能源公用事业的回报率的表现优越,分别为20.82%和17.34%。若将时间维度延伸至2022年4月末时,现象基本一致。同时,当参考表17、表18各行业夏普指数时,2021年仍是综合企业和能源公用事业表现突出,这两个行业在承担风险时获得的超额报酬会大于其他行业。在2022年半年度的夏普指数中,电讯业和综合企业表现最优,但这些行业在碳评分中仅处于中游。我们认为该行业市场指标较好但碳排名一般的原因是由于去年通货膨胀、今年俄乌冲突等因素导致了大宗商品和资源整体价格的大幅上涨,因此相关行业能够从中获得利好使得其投资回报的表现突出。以上现象和分析表明投资回报率等金融指标和行业碳排名相关性不强,按照行业排名做投资组合的效果不显著,而行业碳排名较好的非必需消费业中的周大福、李宁,以及综合企业中的中信股份,这些个股的投资回报率较高,企业财务业绩表现好。因此,依据行业的碳排名来做投资组合的筛选,并不具备说服力,还需要考虑行业内个股的碳排名得分情况作进一步分析。金融业能源和公用事业医疗保健业综合企业必需消费业电讯业汽车制造业非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工业制造业资讯科技0.40.50.60.70.80.911.11.2图7-4-22021.11-2022.4半年度各行业股票组合净值图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61表172021年行业股票组合回报率和夏普指数组合回报组合年标准差行业名市场风险溢价综合企业能源公用事业工业制造业电讯金融业地产建筑非必需消费汽车制造必需消费医疗保健资讯科技富时中国A50指数20.821%17.34%14.201%6.191%2.28%-1.034%-4.631%-7.978%-19.106%-24.161%-41.094%-11.767%21.10%19.41%26.53%20.14%19.47%23.69%26.91%45.30%25.423%43.64%41.707%32.588%29.107%25.968%17.958%14.046%10.733%7.136%3.789%-7.339%-12.394%-29.327%夏普指数1.541.500.980.890.720.450.270.08-0.29-0.28-0.70行业排名5786312114910表182021.11-2022.4半年度行业股票组合回报率和夏普指数组合回报组合年标准差行业名市场风险溢价综合企业电讯地产建筑能源公用事业金融必需消费工业制造业非必需消费医疗保健资讯科技汽车制造富时中国A50指数3.57%0.540%-4.39%-6.49%-6.71%-18.54%-20.16%-23.77%-38.94%-42.39%-48.40%-14.281%14.56%11.75%25.85%14.89%14.21%21.72%18.63%28.67%36.82%48.56%41.37%17.85%14.82%9.89%7.79%7.57%-4.26%-5.88%-9.49%-24.66%-28.11%-34.12%夏普指数1.231.260.380.520.53-0.20-0.32-0.33-0.67-0.58-0.82行业排名561734829101162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总结与展望8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63目前,我国公司碳排放信息披露的主体边界、范围以及公司碳排放管理情况都没有统一的界定,我国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碳排放信息也未有强制性披露要求,在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公司碳信息披露的口径有可能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导致部分排放数据缺乏可比性。国内监管部门需要设立统一的公司碳信息披露标准对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进行监管,协助公司开展规范的碳信息披露。当下,碳披露对于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资本市场中的优势公司一般具有较高披露水平,而股市正向激励高披露水平公司,形成正向循环。同时,在“双碳”政策体系下,碳披露这一社会环境要素将会受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也将会对公司股价、利润等财务表现具有更大的影响。因此,更需要所有公司提高自身碳排放管理和披露体系的优化,在完成自身减排目标的同时,减少公司碳排放强度,提高碳信息披露质量。行业企业碳排名实际碳排放分数实际碳减排分数碳排放披露质量分数未来减排计划分数总分小米集团-W碧桂园中升控股周大福万科企业中国平安恒生银行农业银行中国海外发展李宁中国太保海尔智家新鸿基地产百威亚太腾讯控股网易中国光大银行联电蒙牛乳业中信证券香港交易所长城汽车中银香港中国铁塔邮储银行京东药明康德资讯科技地产建筑业非必需消费业非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金融业金融业金融业地产建筑业非必需消费业金融业非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必需消费业资讯科技资讯科技金融业工业制造业必需消费业金融业金融业汽车制造业金融业电讯业金融业资讯科技医疗保健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1646.04746.16659.38423.77455.72284.84314.45355.90340.65300.95433.29353.68160.73133.30132.58388.53265.6115.90153.79213.7097.81137.57138.72220.15258.98277.16132.11114.66111.4294.47101.94137.70178.9277.6485.90100.03160.89150.3466.4799.15107.08106.590.00102.36149.73108.93143.82159.21110.2499.57117.4473.790.0078.56250.00350.00300.00400.00400.00400.00450.00400.00400.00350.00300.00300.00450.00450.00450.00400.00350.00500.00400.00300.00450.00400.00450.00400.00350.00350.00400.0050.0050.00150.00150.0050.00150.00150.00150.00150.00150.0050.00150.00150.00150.00150.0050.00100.00150.00150.00150.00100.00150.00100.0050.00100.00150.00150.002060.691257.581203.851075.721043.411013.77992.09991.80990.68961.84933.62870.15859.87840.38839.17838.53817.97815.63812.71807.52807.03797.81788.29787.59782.77777.16760.67附录1:公司碳排名总表-164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附录1:公司碳排名总表-2行业企业碳排名实际碳排放分数实际碳减排分数碳排放披露质量分数未来减排计划分数总分中华电信创科实业药明生物中信股份泰格医药吉利汽车新奥能源阿里健康紫金矿业恒基地产台积电招商银行民生银行长实集团中移动中国银行中国电信中电控股华润啤酒中石油福耀玻璃农夫山泉中芯国际赣锋锂业康龙化成长和建设银行电讯业非必需消费业医疗保健业综合企业医疗保健业汽车制造业能源和公用事业医疗保健业工业制造业地产建筑业工业制造业金融业金融业地产建筑业电讯业金融业电讯业能源和公用事业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工业制造业必需消费业工业制造业工业制造业医疗保健业综合企业金融业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104.01199.00130.4940.22248.14223.10141.03248.1419.00156.1320.02173.68269.61109.3848.8847.1749.670.6678.826.217.8668.968.969.5988.71110.4758.35101.70102.06115.10100.5688.4161.32137.57279.98107.5663.4997.7490.5594.0752.6957.69106.22100.0098.5697.88119.24112.19100.00108.58154.65175.3199.45100.63400.00300.00350.00450.00250.00400.00300.00150.00450.00350.00450.00400.00300.00400.00450.00400.00400.00450.00400.00400.00400.00350.00400.00350.00350.00300.00350.00150.00150.00150.00150.00150.0050.00150.0050.00150.00150.00150.0050.0050.00150.00150.00150.00150.00150.00100.00150.00150.00150.00150.00150.0050.00150.00150.00755.71751.06745.58740.78736.54734.42728.60728.12726.55719.62717.76714.23713.68712.07706.56703.39699.67699.22676.69675.44670.05668.96667.53664.24664.02659.91658.98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65附录1:公司碳排名总表-3行业企业碳排名实际碳排放分数实际碳减排分数碳排放披露质量分数未来减排计划分数总分金沙中国有限公司中远海控申洲国际复星医药百度思摩尔国际中国神华工商银行翰森制药中国生物制药安踏体育中国燃气香港中华煤气中信银行中国财险银河娱乐中海油中石化中国人寿中国飞鹤龙湖集团华润置地交通银行海底捞国际控股京东健康阿里巴巴海螺水泥非必需消费业工业制造业工业制造业医疗保健业资讯科技非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金融业医疗保健业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能源和公用事业金融业金融业非必需消费业能源和公用事业能源和公用事业金融业必需消费业地产建筑业地产建筑业金融业非必需消费业医疗保健业资讯科技工业制造业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16.184.9913.5274.75102.3874.460.77165.91175.17248.14165.0192.679.48157.13121.603.899.636.6698.81112.63171.13128.0755.7018.20248.1445.000.5541.93102.3688.01123.0294.18114.54129.9260.200.0067.92100.0071.42101.48100.4385.21201.5194.6396.43100.7386.75121.9394.7661.9780.740.000.0089.46450.00400.00400.00300.00400.00350.00350.00250.00300.00250.00300.00400.00350.00300.00350.00250.00350.00350.00350.00350.00250.00250.00300.00300.00250.00350.00300.00150.00150.00150.00150.0050.00100.00150.00150.00150.0050.0050.0050.00150.0050.0050.00150.00150.00150.0050.0050.0050.00100.00150.00150.0050.00150.00150.00658.10657.36651.53647.77646.56639.01630.69626.11625.17616.06615.01614.08610.96607.56606.81605.40604.26603.09599.54599.38593.06572.83567.67548.94548.14545.00540.0266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附录1:公司碳排名总表-4行业企业碳排名实际碳排放分数实际碳减排分数碳排放披露质量分数未来减排计划分数总分港铁公司理想汽车舜宇光学科技比亚迪股份中通中国联通(香港)百济神州贝壳碧桂园服务百胜中国携程哔哩哔哩康希诺生物-B快手美团-W拼多多蔚来腾讯音乐富途控股工业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工业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工业制造业电讯业医疗保健业资讯科技地产建筑业非必需消费业资讯科技资讯科技医疗保健业资讯科技资讯科技资讯科技汽车制造业资讯科技金融业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696969612.46223.1082.2858.9117.9938.1182.81222.3520.3712.44107.98206.802.2831.530.000.000.000.000.0067.200.0079.87100.0089.7894.6248.460.00100.0087.1475.19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00.00250.00300.00250.00350.00300.00300.00200.00300.00200.00200.00100.00300.00250.000.000.000.000.000.00150.0050.0050.00100.0050.0050.0050.0050.0050.00150.0050.0050.0050.0050.000.000.000.000.000.00529.66523.10512.15508.91507.78482.73481.27472.35470.37449.57433.17356.80352.28331.530.000.000.000.000.00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67汽车零件(1)黄金及贵金属(1)建筑材料(1)工业工程(1)一般金属及矿石(1)公共运输(1)工业运输(2)半导体(3)纺织及服饰(1)工业制造业综合金融(1)其它金融(2)保险(4)银行(12)金融业家庭电器及用品(3)旅游及休闲设施(4)零售相关(2)非必需消费业旅游及休闲设施(1)资讯科技器材(1)软件服务(11)资讯科技业公用事业(4)石油及天然气(3)煤炭(1)能源和公用事业综合企业(2)综合企业食品饮料(5)必需消费业电讯业(5)电讯业汽车(5)汽车制造业地产(9)地产建筑业药品及生物科技(11)医疗保健业附录2:行业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类68CarbonRatingReportofChina’s100OverseasListedCompanies引用Barnett,M.L.,&Salomon,R.M..(2006).Beyonddichotomy:thecurvilinearrelationshipbetweensocialresponsi-bilityandfinancialperformance.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7.Cormier,&Magnan,M.(1999).CorporateEnvironmentalDisclosureStrategies:Determinants,CostsandBenefits.JournalofAccounting,Auditing&Finance,14(4),429–451.https://doi.org/10.1177/0148558X9901400403Fabian,N..(2015).Economics:supportlow-carboninvestment.Nature,519(7541),27-9.Fabozzi,F.J.,Ma,K.C.,&Oliphant,B.J..(2008).Sinstockreturns.TheJournalofPortfolioManagement.JenniferHo,&Taylor,M.E.(2007).AnEmpiricalAnalysisofTripleBottom-LineReportinganditsDeterminants:EvidencefromtheUnitedStatesandJapan.JournalofInternationalFinancialManagement&Accounting,18(2),123–150.https://doi.org/10.1111/j.1467-646X.2007.01010.xRaimo,N,Caragnano,A,Zito,M,etal.ExtendingthebenefitsofESGdisclosure:Theeffectonthecostofdebtfinancing[J].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and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21(3).Santis,P.,Albuquerque,A.,&Lizarelli,F..(2016).Dosustainablecompanieshaveabetterfinancialperformance?astudyonbrazilianpubliccompanies.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133(oct.1),735-745.SusskindLE.(1994).EnvironmentalDiplomacy.NewYork:OxfordUniv.PressSwitzer.(1984).TheDeterminantsofIndustrialR&D:AFundsFlowSimultaneousEquationApproach.The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66(1),163–168.https://doi.org/10.2307/1924710Switzer.(1984).TheDeterminantsofIndustrialR&D:AFundsFlowSimultaneousEquationApproach.The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66(1),163–168.https://doi.org/10.2307/1924710Yoo,S.,&Managi,S.(2021).Disclosureoraction:EvaluatingESGbehaviortowardsfinancialperformance.FinanceResearchLetters,102108.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