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生态环境部VIP专享VIP免费

编委会
主 任:樊元生 郭承站
副主任:易 斌 滕建礼 逯元堂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史悍民 邢振纲 吕 奔 刘启风 牟广丰 杜 琳 李 蕾
汪冬青 张 联 罗 毅 赵维钧 黄滨辉 燕中凯
编写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 妍 王 伟 王 政 王 婷 王 睿 王志凯 卢 静
刘勇华 刘睿倩 闫 骏 孙 皎 李宝娟 辛 璐 张 杰
尚光旭 赵子骁 赵云皓 柴蔚舒 徐志杰 彭 溶 戴桃周
 产业概况
02 一、产业规模
05 二、产业效益
06 三、从业单位
07 四、从业人员
 产业各领域发展概况
11 一、各领域从业单位
12 二、各领域营收规模
13 三、各领域产业效益
14 四、各领域从业人员
 区域环保产业发展概况
17 一、省(区、市)环保产业发展概况
18 二、区域环保产业发展概况
 产业结构
22 一、环境保护产品生产
24 二、环境服务
 产业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27 一、创新能力
29 二、盈利能力
30 三、资产营运能力
31 四、偿债能力
32 五、投融资能力
目 录
01
02
03
04
05
编委会主任:樊元生郭承站副主任:易斌滕建礼逯元堂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史悍民邢振纲吕奔刘启风牟广丰杜琳李蕾汪冬青张联罗毅赵维钧黄滨辉燕中凯编写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序):王妍王伟王政王婷王睿王志凯卢静刘勇华刘睿倩闫骏孙皎李宝娟辛璐张杰尚光旭赵子骁赵云皓柴蔚舒徐志杰彭溶戴桃周产业概况02一、产业规模05二、产业效益06三、从业单位07四、从业人员产业各领域发展概况11一、各领域从业单位12二、各领域营收规模13三、各领域产业效益14四、各领域从业人员区域环保产业发展概况17一、省(区、市)环保产业发展概况18二、区域环保产业发展概况产业结构22一、环境保护产品生产24二、环境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指标分析27一、创新能力29二、盈利能力30三、资产营运能力31四、偿债能力32五、投融资能力目录0102030405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产业发展环境35一、宏观形势对产业的影响36二、相关政策对产业的影响产业发展进展42一、总体进展42二、技术进展44三、模式进展46四、资本市场与行业格局主要问题分析产业发展趋势52一、2021年上半年环保产业运行情况54二、行业发展趋势56三、技术发展趋势57四、规模预测与展望附录一2020年环保产业相关政策清单59需求拉动型政策61激励促进型政策62规范引导型政策71鼓励创新型政策附录二环保业务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名单72环保业务营业收入第一方阵企业名单(50亿元以上)73环保业务营业收入第二方阵企业名单(10亿—50亿元)75环保业务营业收入第三方阵企业名单(5亿—10亿元)78环保业务营业收入第四方阵企业名单(1亿—5亿元)06070810目录0911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这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攻坚克难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环保产业在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助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高质量发展支撑保障作用的重要着力点。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和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中国环保产业在疫情大考面前担大任,在决战污染防治攻坚过程中显担当,产业发展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经历了一、二季度的发展低谷后逐渐恢复,实现了全年的整体增长,也为国家经济快速复苏做出了贡献。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生态环境等管理部门一系列决策部署及政策文件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的2030年力争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将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社会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科技创新和管理都将作出重大转变,这对环保产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和发展机遇。《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制定出台,为在市场开放、技术装备和管理运营等方面有效推动环保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后正式实施,《长江保护法》《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审议通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指导意见》《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等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政策相继颁布实施,环保产业市场需求进一步得到释放。为掌握2020年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状况,服务国家经济社会管理决策,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受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委托,联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开展了2020年全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同时,生态环境部组织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开展了2020年度全国环境服务业财务统计工作。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范围覆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修复、噪声与振动控制、环境监测等各重点领域的环境保护产品生产及环境服务从业企业。调查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环境保护产品生产经营情况、环境服务业经营情况。环境服务业财务统计范围包括从事环境与生态监测检测服务、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服务,且独立核算的各类企业、行政、事业法人单位。调查内容包括环境服务业从业法人单位的基本属性、财务状况和从业人员数量等。两项调查共回收调查表18547份,其中企业调查表17419份。此外,筛选出2020—2021年主营业务涉及环保的上市企业和新三板企业共363家。在对上述三类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形成《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1)》。报告对环保产业的规模、分布、结构、发展能力、发展环境、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反映了2020—2021年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状况、特征及趋势,可为相关方提供参考。本报告由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联合发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参与了部分章节的编写工作。前言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新部署,明确要求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并把“壮大环保产业”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及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不断完善,我国环保产业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产业规模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一、二季度环保产业受到较大冲击,但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环保企业积极复工复产,产业整体运行渐次恢复。本报告以2020年全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基本情况调查数据(8004家)、2020年全国环境服务业财务统计数据(企业11197家)、2020年A股上市(150家)、港股上市(29家)和新三板挂牌的环保企业(187家)数据为来源,对上述数据进行整合后,剔除重合样本4089家,得到统计样本15556家。图1-12004—2020年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状况一、产业规模(一)总体情况据测算,2020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1.95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约7.3%,其中环境服务营业收入约1.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9.7%。从业人员超过320万人。2016—2020年,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1%。2020年列入统计范围内企业营业收入总额19558.8亿元,其中,环保业务营业收入11286.1亿元,占比为57.7%。与2019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表明,2020年,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同比增长9.8%,营业利润同比增长7.1%。其中,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3%。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宏观经济形势及市场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环保产业营收同比增速首次下滑至10%以下,仅为7.3%,但仍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2.8个百分点。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总体呈逐步加大的趋势,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01产业概况作用仍相对较弱。2020年,环保产业营业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为1.9%,较2019年增长0.08个百分点,较2004年增长1.5个百分点。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直接贡献率1为4.5%,较2019年增长1.2个百分点,较2004年增长4.2个百分点。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总体呈逐步加大的趋势。2004—2015年,我国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对GDP增长的拉动从2004年的0.03个百分点扩大至2015年的0.3个百分点,此后环保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2有所下降,2018—2019年均维持在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0.2个百分点左右,2020年则下滑至0.1个百分点。总体来说,我国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弱。85%以上的产业营业收入集中于占比约9%的营业收入过亿的企业。由表1-1可以看出,91.0%的营业收入、85.7%的环保业务营业收入集中在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该部分企业数量占比仅为9.1%。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单位数量占比高达72.9%,其营业收入占比仅为2.6%、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占比4.3%。营收规模越小的企业,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在总营业收入中所占比重越高,其环保专业化程度也越高,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平均占比为31.0%,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其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平均占比达94.1%,平均每家企业环保业务营收7255万元。(二)上市环保企业及新三板环保企业营业收入情况列入本年度统计的363家上市环保企业表1-12020年列入统计的不同营收规模企业的营业收入情况图1-2环保产业贡献率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1产业贡献率以产业当年营收增量与GDP当年增量的百分比计算。2产业拉动指GDP增长速度与产业贡献率之乘积。及新三板环保企业中,有A股上市企业150家,港股上市企业2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87家。上市及新三板环保企业贡献产业超一半的营业收入及超4成的环保业务营业收入。363家上市环保企业及新三板环保企业年营业收入达10905.3亿元,占全部统计范围内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55.8%。环保业务营业收入为5052.7亿元,占全部统计范围内企业环保业务营业收入总额的44.8%,平均每家企业环保业务营业收入13.9亿元。150家A股上市环保企业、26家港股上市环保企业和187家新三板环保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占全部统计范围内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42.3%、12.0%、1.5%,其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则分别占营业收入企业单位数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收入比重(%)数值(个)占比(%)数值(亿元)占比(%)数值(亿元)占比(%)营业收入≥100亿元290.28417.443.02606.623.131.050亿元≤营业收入<100亿元300.22071.510.61417.412.668.410亿元≤营业收入<50亿元1781.14049.720.72892.825.671.45亿元≤营业收入<10亿元1671.11148.35.9940.18.381.91亿元≤营业收入<5亿元10106.52114.510.81812.316.185.75000万元≤营业收入<1亿元9456.1662.73.4595.85.389.92000万元≤营业收入<5000万元185511.9578.63.0535.34.792.5营业收入<2000万元1134272.9516.22.6485.84.394.1总计15556100.019558.8100.011286.1100.057.7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全部统计范围内企业环保业务营业收入总额的29.6%、12.7%、2.4%。上市及新三板环保企业中,年营业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企业共124家、1亿—10亿元的企业130家、5000万—1亿元的企业51家、2000万—5000万元的企业42家、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16家。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数量占上市及新三板环保企业的比重为70.0%,比全部统计范围内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数量占比高出60.9个百分点。表明上市及新三板环保企业的平均规模明显高于行业企业平均规模。(三)增长情况相同样本企业营业收入、环保营业收入同比均保持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落。2020年,统计范围内共有9005家企业同为2019年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的综合量化分析样本。与2019年相比,上述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了9.8%,其中,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3%。上述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2788家,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2%,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0%;150家A股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0%、5.9%;26家港股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8%、6.1%;187家新三板环保企业的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5%、11.7%。“十三五”期间,环保产业营收规模持续增长,但呈现增幅逐年收窄的趋势。对2016—2020年期间统计范围内2754家相同样本企业连续5年的统计数据分析可知,上述企业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均逐年增长,但增幅基本呈现逐年收窄趋势,由20%左右降至10%以下。从营业收入来看,相较2017年,2020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下降近14个百分点;从环保业务营图1-32020年不同营收规模的上市环保企业及新三板环保企业数量占比图1-42016—2020年列入统计的相同样本企业营业收入及环保业务营业收入表1-22019年、2020年列入统计的相同样本企业营业收入情况类别企业单位数(个)2020年同比增长情况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收入(%)2019年、2020年相同样本90059.87.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8810.28.0其中:A股上市企业1506.05.9其中:港股上市企业2613.86.1其中:新三板挂牌企业1879.511.7表1-32017—2020年列入统计的相同样本企业营业收入情况年份同比增长情况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收入(%)2017年20.019.42018年14.317.62019年9.58.42020年5.99.7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业收入来看,2017年、2018年同比增幅均在17.5%以上,2019年同比增幅下降明显,不及前2年的一半,2020年同比增幅虽有小幅回升,但仍低于10%。近5年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2.3%、13.7%。二、产业效益(一)总体情况2020年列入统计的15556家企业营业利润总额1794.2亿元,同比增长7.1%。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贡献近94%的产业利润。由表1-4可以看出,93.9%的营业利润集中在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1414家企业,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营业利润占比仅0.3%。上述企业平均利润率为9.2%。(二)上市环保企业及新三板环保企业盈利情况上市及新三板环保企业贡献超62%的产业利润。列入统计的363家上市环保企业及新三板环保企业年营业利润为1118.4亿元,占统计范围内企业营业利润总额的62.3%,利润率为10.3%,较统计范围内全部企业利润率高1.1个百分点。其中,150家A股上市环保企业、26家港股上市环保企业和187家新三板环保企业营业利润分别占全部统计范围内企业营业利润的32.9%、28.3%、1.2%,三类企业利润率分别为7.1%、21.7%、7.1%。(三)增长情况相同样本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规模以上企业增幅相对较大,利润率微降。与2019年相比,2020年9005家相同样本企业的营业利润同比增长7.1%。从表1-6可以表1-42020年列入统计的不同营收规模企业的盈利情况营业收入企业单位数营业利润数值(个)占比(%)数值(亿元)占比(%)营业收入≥100亿元290.2754.942.150亿元≤营业收入<100亿元300.2182.110.110亿元≤营业收入<50亿元1781.1358.920.05亿元≤营业收入<10亿元1671.1137.57.71亿元≤营业收入<5亿元10106.5252.114.15000万元≤营业收入<1亿元9456.168.43.82000万元≤营业收入<5000万元185511.935.12.0营业收入<2000万元1134272.95.20.3总计15556100.01794.2100.0表1-52020年列入统计的上市及新三板环保企业盈利情况类别企业单位数(个)营业利润数值(亿元)占比(%)列入统计分析的企业155561794.2100.0其中:上市企业及新三板企业3631118.462.3其中:A股上市企业150590.732.9其中:港股上市企业26507.028.3其中:新三板企业18720.71.2看出,2020年,上述企业中的规模以上企业、A股上市企业、港股上市企业的营业利润同比均有所增长。其中,港股上市企业增幅较大,达17.9%。新三板环保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有所下滑,为-3.8%。从利润率来看,与2019相比,2020年相同样本企业的利润率为9.4%,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除港股上市企业利润率增长0.8个百分点外,规模以上企业、A股上市企业、港股上市新三板挂牌企业利润率均有所下降,降幅在0.3—1个百分点。表1-62019年、2020年相同样本企业盈利情况类别企业单位数(个)2020年营业利润同比增长情况2019、2020年相同样本90057.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886.5%其中:A股上市企业1502.1%其中:港股上市企业2617.9%其中:新三板挂牌企业187-3.8%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十三五”期间,相同样本企业营业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2.2%,利润率总体呈现下滑趋势。对2016—2020年期间统计范围内2754家相同样本企业连续5年的统计数据分析可知,上述企业营业利润除2019年同比增幅最大,达13.3%,2017年小幅增长3.0%外,2018年、2020年营业利润同比均有所下滑,近5年营业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从利润率来看,总体呈现下滑趋势,由2016年的近14%降至2020年的9.6%。三、从业单位(一)企业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列入本年度统计分析的15556家环保企业中,共有大型企业477家、中型企业3737家、小型企业5478家、微型企业5864家。上述4类企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6010.2亿元、3032.5亿元、449.6亿元、66.6亿元,营业利润分别为1461.3亿元、327.7亿元、18.2亿元、-12.9亿元。大型企业数量占比仅3.1%,却贡献了超过80%的营收及利润,小、微型企业数量占比合计达72.9%,却仅贡献2.6%的营业收入及0.3%的营业利润。大、中型企业利润率相对较高,为10%左右;小型企业利润率仅4.0%,微型企业利润率为-19.4%。同比来看,也呈现出企业规模越大,营收收入、营业利润增幅越大的特点。2020年,大型企业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增幅为7.0%—12%之间,中型企业则为0.8%—2%,小、微型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同比则出现下滑,尤其是微型企业,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表1-72016—2020年列入统计的相同样本企业盈利情况年份营业利润同比增长情况(%)利润率(%)2016年-13.92017年3.012.02018年-4.010.02019年13.310.42020年-2.59.6图1-52016—2020年列入统计的相同样本企业营业利润及利润率图1-62020年列入统计的不同规模企业数量占比图1-72020年列入统计的不同规模企业营业收入占比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收入较2019年分别下滑38.3%、39.3%,营业利润则下滑59.1%。可见,我国环保企业在数量上仍以小微型企业为主,抗风险能力较差,产业从业单位整体实力较弱。不同规模企业数量、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占比情况如图1-6、图1-7、图1-8所示。2020年,列入统计的15556家环保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为12573.2万元/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平均营业收入45189.1万元/企业。与2019年相比,2020年相同样本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有所增长,从17264.3万元/企业增加到18947.8万元/企业,增长了9.8%。(二)经营存续时间根据企业首次工商注册登记时间统计,列入统计的15556家企业中,有44.7%的企业经营存续时间为5年以内,经营存续时间不超过10年的企业占比70.5%,超过20年的企业占比仅5.5%。从营业收入及利润来看,经营存续时间15—25年间的企业占比较大,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占比分别为43.9%、46.9%;经营存续时间小于15年的企业,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占比分别为30.2%、30.3%;经营存续时间大于25年的企业,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占比分别为25.9%、22.8%。从从业单位平均营业收入来看,呈现出成立时间越长,平均营业收入越大的特点。经营存续时间长于30年的企业平均营业收入达154494.7万元/企业,是经营存续时间5年以内的企业平均营业收入的56倍。四、从业人员2020年,列入统计的15556家环保企业从业人员数为1859297人,平均120人/企图1-82020年列入统计的不同规模企业营业利润占比图1-92020年列入统计的不同存续时间企业数量占比图1-102020年列入统计的不同存续时间企业营业收入占比图1-112020年列入统计的不同存续时间企业营业利润占比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业,营业收入100亿元及以上的企业平均就业人员数量最多,为13578人/企业;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平均就业人员数量最少,为22人/企业。据此测算全国环保产业从业人员321.73万人,较“十二五”初期的2011年增长近2.5倍。环保产业从业人员占2020年全国就业人员年末人数的0.43%,比2004年提高0.35个百分点,比2011年提高0.31个百分点,对全国就业贡献成逐步扩大的趋势。2020年,列入统计的15556家环保企业的1859297名从业人员中,有75.2%的人员就职于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该部分企业的数量占比仅为9.1%。其中,上市环保企业吸纳了50.4%的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小于2000万元的规模以下企业,尽管企业数量占比达72.9%,但仅吸纳了13.2%的就业人员。与2019年相比,2020年9005家相同样本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同比增长4.0%,企业平均就业人员数量由166人/企业增加到173人/企业。除营业收入2000万—5000万元、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小幅下降外,其他营收规模企业的从业人员图1-122020年列入统计的不同存续时间企业平均营业收入表1-82020年列入统计的不同营收规模企业的从业人员情况营业收入企业单位数从业人员数每家企业平均人数数值(个)占比(%)数值(人)占比(%)数值(人)营业收入≥100亿元290.239375621.21357850亿元≤营业收入<100亿元300.223088312.4769610亿元≤营业收入<50亿元1781.142943423.124135亿元≤营业收入<10亿元1671.11115856.06681亿元≤营业收入<5亿元10106.523313512.52315000万元≤营业收入<1亿元9456.11014495.51072000万元≤营业收入<5000万元185511.91137376.161营业收入<2000万元1134272.924531813.222总计15556100.01859297100.0120图1-13环保产业就业人口及占全国就业人口比重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数量均有所增长。其中,营业收入5亿—10亿元的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增幅最大,为8.1%,呈现出小、微型企业人员有所流失,且人才由小、微型企业向大、中型企业流动的特点。2020年,列入统计的15556家环保企业人均营业收入为105.2万元/人。其中,规模以上被调查企业人均营业收入118.0万元/人。营业收入100亿元及以上的企业人均营业收入最高,为213.8万元/人;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人均营业收入最低,仅21.0万元/人。与2019年相比,2020年9005家相同样本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有所提升,从104.1万元/人增加到109.8万元/人,增长了5.5%。除营业收入10亿—50亿元、1亿—5亿元、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人均营业收入有所下降外,其他营收规模的企业人均营业收入均有所增长。其中,营业收入100亿元及以上的企业人均营业收入增幅最大,为9.8%,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降幅最大,为9.1%。图1-142019年、2020年列入统计的不同营收规模的相同样本企业平均从业人员数量图1-152020年列入统计的不同营收规模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图1-162019年、2020年列入统计的不同营收规模的相同样本企业人均营业收入10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0年,列入统计范围的15556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558.8亿元,其中,环保业务营业收入11286.1亿元,营业利润1794.2亿元。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收入、营业利润高度集中于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其以9.1%的企业数量占比,贡献了超过90%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与2019年数据进行可比分析表明,2020年,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增长了9.8%,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增长了7.3%,营业利润增长了7.1%,增幅收窄。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直接贡献率为4.5%,较2019年增长1.2个百分点,但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依然相对较弱。2020年,列入统计范围的15556家企业以小、微型企业为主,其数量占比合计达72.9%,但仅贡献2.6%的营业收入及0.3%的营业利润。大型企业数量小结占比仅3.1%,却贡献了超过80%的营收及利润。同比来看,也呈现出企业规模越大,营业收入及利润增幅越大的特点。大、中型企业收入、利润同比实现双增长,小、微型企业同比则出现收入、利润双下滑。表明,环保小微企业生存愈加艰难,规模化发展成为环保企业根本出路。2020年,列入统计范围的15556家企业从业人员数为1859297人,据此测算全国环保产业从业人员为321.73万人,占2020年全国就业人员年末数的0.43%,比2011年提高0.31个百分点,对全国就业贡献成逐步扩大的趋势。连续5年的统计样本数据表明,“十三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规模保持持续增长,同时呈现增长速度逐步放缓,利润空间逐渐收缩的态势。11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表2-22020年列入统计的各领域企业营收规模一、各领域从业单位(一)总体情况2020年,列入统计的15556家企业分布在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修复、噪声与振动控制及其他7领域。其中,环境监测、水污染防治领域企业数量较多,分别为5231家、4355家,合计占比达61.6%。从企业规模来看,列入统计的477家大型企业中,以水污染防治企业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企业为主,占比分别为35.4%、32.5%;3737家中型企业,也以水、固两个领域企业为主,占比分别为38.1%、24.5%;5478家小型企业,以环境监测和水污染防治领域企业为主,占比分别为37.2%、30.4%;5864家微型企业以环境监测企业为主,占比为44.4%。从企业经营存续时间来看,成立时间5年以内的6954家企业中,环境监测企表2-12020年列入统计的各领域企业数量领域企业数量(个)水污染防治4355大气污染防治190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2313土壤修复243环境监测5231噪声与振动控制67其他1444总计15556图2-12020年列入统计的各领域企业数量占比领域企业数量(个)营业收入(亿元)环保业务营业收入(亿元)水污染防治43557338.33861.6大气污染防治19032115.61310.4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23138054.74630.4土壤修复243443.4255.5环境监测52311014.1820.3噪声与振动控制6745.533.8其他1444547.2374.2总计1555619558.811286.102产业各领域发展概况12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业占比最高,达42.3%;成立时间5年以上10年以内的4008家企业,以环境监测及水污染防治企业为主,占比分别为37.0%、27.4%;成立时间在10年以上的企业主要以水污染防治企业为主,占比为43.3%。二、各领域营收规模2020年,列入统计范围的15556家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为19558.8亿元,环保业务营业收入为11286.1亿元。其中,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3个领域企业的营业收入及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均分别位列1、2、3位,3个领域企业营业收入合计为17508.6亿元,占比为89.5%;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合计为9802.4亿元,占比为86.9%。水、气、固、声、监测领域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均同比增长,土壤修复领域两项指标同比下降。与2019年相比,除土壤修复领域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噪声与振动控制、环境监测领域企业的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从营业收入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领域增长幅度最大,2020年同比增长11.6%,其次是环境监测领域,同比增长11.4%,土壤修复领域同比下降9.7%。从环保业务营业收入看,仍然是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领域增长幅度最大,2020年同比增长了10.0%,其次是水污染防治领域,同比增长7.4%。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修复、水污染防治领域企业平均营业收入相对较高,环境监测领域企业平均营业收入最低。2020年,列入统计的15556家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为12573.2万元/企业,细分领域图2-22019年、2020年列入统计的各领域相同样本企业营业收入图2-32019年、2020年列入统计的各领域相同样本企业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图2-42020年列入统计的各领域企业从业单位平均营业收入13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图2-52019年、2020年列入统计的各领域相同样本企业从业单位平均营业收入中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土壤修复领域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均高于该平均值。其中,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领域企业平均营业收入最高,为34823.4万元/企业,土壤修复领域企业、水污染防治领域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分别为18246.8万元/企业、16850.2万元/企业。环境监测领域企业平均营业收入最低,为1938.7万元/企业。从业单位平均营业收入同比提高,其中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领域增幅最高。与2019年相比,2020年相同样本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提高了9.8%。具体到细分领域,除土壤修复领域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下降了9.7%外,其他各领域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均有所增长,其中,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水污染防治领域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增幅相对较高,达11%左右。三、各领域产业效益2020年,列入统计范围的15556家企业营业利润总额为1794.2亿元。其中,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3个领域企业的营业利润分别位列1、2、3位,3个领域企业营业收入合计为1657.9亿元、占比为92.4%,土壤修复领域营业利润为-18.8亿元,是2020年唯一营业利润为负的领域。2020年,列入统计范围的15556家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9.2%。固废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企业的利润率均高于该平均值。其中,固废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领域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均为10.7%,成为2020年利润率最高的领域。土壤修复领域企业的平均利润率最表2-32020年列入统计的各领域企业营收利润领域企业数量(个)营业利润(亿元)水污染防治4355655.0大气污染防治1903140.8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2313862.0土壤修复243-18.8环境监测5231108.7噪声与振动控制674.3其他144442.2总计155561794.2图2-62020年列入统计的各领域企业平均利润率14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低,为-4.2%。大气污染防治、土壤修复、噪声与振动领域营业利润同比下降,其他领域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与2019年相比,2020年相同样本企业的营业利润增长了7.1%。其中,环境监测领域企业营业利润增幅最大,达17.4%;其次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领域,增幅为15.3%;水污染防治领域营业利润小幅增长,为2.5%。噪声与振动控制、大气污染防治领域营业利润分别下降13.0%、6.2%。土壤修复领域营业利润则继续为负值,增亏158.5%。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领域利润率同比小幅增长,其他领域利润率同比下降。与2019年相比,2020年相同样本企业平均利润率为9.4%,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除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领域企业利润率小幅增长外,其他领域利润率均有所下降,土壤修复领域利润率由-2.2%下降为-6.2%,降幅最大。四、各领域从业人员2020年,列入统计的15556家企业共有从业人员1859297人。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修复、环境监测、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的人员数分别为498235人、181059人、829701人、36095人、235847人、4772人,分别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6.8%、9.7%、44.6%、1.9%、12.7%、0.3%。与2019年相比,2020年相同样本企业从业人员数增长了4.0%。除土壤修复领域从业人员数下降8.6%外,其他领域从业人员数均有所增长。其中,噪声与振动控制、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从业人员数量同比增幅较大,分别图2-72019年、2020年列入统计的各领域相同样本企业营业利润图2-82019年、2020年列入统计的各领域相同样本企业利润率表2-42020年列入统计的各领域企业从业人员数量领域从业人员(人)水污染防治498235大气污染防治181059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829701土壤修复36095环境监测235847噪声与振动控制4772其他73588总计185929715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为18.3%、12.5%;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领域从业人员数量同比增幅在4%左右。2020年,列入统计的企业人均营业收入为105.2万元/人。细分领域中,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修复领域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高于该行业平均值,反映出上述领域从业人员劳动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目前,环境监测领域的人均营业收入不及行业平均值的一半,反映了环境监测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人均营业收入同比提高,其中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领域增幅最大。与2019年相比,2020年相同样本企业的平均人均营业收入有所提升,从104.1万元/人上升至109.8万元/人,增长了5.5%。其中,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水污染防治领域企业人均营业收入分别增长了8.1%、7.1%、6.2%,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土壤修复、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企业人均营业收入则分别下降5.3%、1.2%、13.9%。图2-92019年、2020年列入统计的各领域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同比增长情况图2-102020年列入统计的各领域企业人均营业收入图2-112019年、2020年列入统计的各领域相同样本企业人均营业收入16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0年,列入统计的15556家企业分布在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修复、环境监测、噪声与振动控制及其他7大领域。其中,环境监测、水污染防治领域企业数量较多,合计占比达61.6%。从营业收入来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3个领域企业的营业收入及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均分别位列1、2、3位,3个领域企业营业收入合计占比达89.5%;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合计占比达86.9%。其中,水、气、固、声、监测领域企业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均同比增长,土壤修复领域同比下降。从营业利润来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3个领域企业的营业利润分别位列1、2、3位,3个领域企业营业收入合计占比为92.4%,土壤修复是2020年唯一营业利润为负的领域。其中,大气污染防治、土壤修复、噪声与振动领小结域营业利润均同比下降,其他领域营业利润同比增长。从利润率来看,列入统计范围的15556家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9.2%,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企业的平均利润率高于该平均值。其中,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领域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同比小幅增长,其他领域利润率同比下降。从从业人员来看,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领域的人员数分别位列1、2、3位,合计占比为84.1%。其中,除土壤修复领域从业人员数同比下降8.6%外,其他领域从业人员数均有所增长。总体来看,2020年我国环保产业市场主要集中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三大领域。17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一、省(区、市)分布环保产业发展概况2020年,列入统计的15556家企业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企业数量排名前5的省份依次为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安徽,5省企业数量分别为3456家、1616家、1085家、1045家、743家,合计占比达51.1%。企业数量排名后5位的省份为陕西、海南、青海、西藏、宁夏,分别为72家、58家、40家、13家、12家,合计占比不足1.3%。从企业规模来看,北京、上海的环保企业主要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占比分别为69.5%、61.9%,也是全国仅有的大中型企业占比超过一半的地区;大中型企业占比在30%—50%之间的省份为江苏、陕西、宁夏、湖南、浙江、河南、广东、天津、湖北、福建;大中型企业占比不足20%的省份为重庆、贵州、广西、西藏、河北、海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甘肃。从企业经营存续时间来看,成立时间超过10年的企业在北京、上海、宁夏3个地区占比相对较高,均超过了50%,其中,北京近70%的企业经营存续时间超过10年;成立时间10年以下的企业在西藏、甘肃、内蒙古、黑龙江、海南、广西、新疆、河北等8个省份的企业中占比相对较高,上述地区超过80%的环保企业经营存续时间均不足10年。2020年,营业收入排名前5位的省份依次为广东、北京、湖北、浙江、山东,合计占比为63.4%。其中,广东、北京营业图3-22020年列入统计的企业营业收入的地区分布图3-12020年列入统计的企业数量的地区分布收入均超过3300亿元;营业收入排名后5位的省份为黑龙江、海南、宁夏、青海、西藏,合计占比为0.4%。与2019年相比,2020年相同样本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8%,其中,26个省份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山东、宁夏、青海、广西、浙江、江西、云南、吉林、四川、河南、江苏等11个省(区)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均大于9.8%,河北、内蒙古、黑龙江、贵州、新疆等5省(区)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从从业单位平均营业收入来看,列入统计的15556家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为12573.2万元/企业,北京、上海、湖北、陕西、天津、云南、广东、湖南、浙江、江苏等10个省(市)均03区域环保产业发展概况18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超过该平均值。其中,北京的环保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位列第一,达154439.0万元/企业,是排名最后一位的甘肃的近104倍。从环保业务营业收入来看,排名前5位的省份为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山东,合计占比为59.1%,其中广东、北京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均超过1600亿元;排名后5位的省份为黑龙江、海南、宁夏、青海、西藏,合计占比为0.7%。与2019年相比,2020年相同样本企业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3%,其中,26个省份环保业务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宁夏、云南、青海、山西、广西、贵州、吉林、江西、四川、湖南、河南、天津、海南、江苏、广东、安徽、福建等17个省(区、市)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增长率均大于7.3%,甘肃、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5省(区)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均同比下降。从营业利润来看,排名前5位的省份为广东、北京、江苏、山东、湖北,合计占比为65.1%,其中,广东、北京营业利润均超过340亿元;排名后5位的省份为海南、宁夏、青海、西藏、黑龙江,其中,西藏、黑龙江营业利润均为负值。与2019年相比,2020年相同样本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7.1%,其中,16个省份营业利润保持增长,江西、黑龙江、四川、海南、天津、江苏、内蒙古、山东、广东、安徽、重庆、福建、辽宁、云南等14个省(区、市)营业利润增长率均大于7.1%,湖南、北京、广西、河南、上海、浙江、湖北、宁夏、河北、甘肃、吉林、陕西、新疆、青海、西藏等15个省(区、市)营业利润均同比下降。从从业人员来看,排名前5位的省份为广东、北京、湖北、山东、江苏,合计占比达56.9%,其中,广东、北京的环保企业从业人员均超过24万人;排名后5位的省份为新疆、青海、海南、宁夏、西藏,合计12315人,占比为0.7%。与2019年相比,2020年相同样本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同比增长4.0%,其中,22个省份从业人员数量保持增长,宁夏、西藏、福建、青海、江苏、甘肃、浙江、安徽、云南、山东、新疆、广西等12个省(区)增长率均大于4.0%,海南、江西、湖北、陕西、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河北、贵州等9个省(区)从业人员数量同比下降。从人均营业收入来看,列入统计的15556家企业人均营业收入为105.2万元/人,天津、云南、湖南、陕西、浙江、北京、上海、江西、广东、吉林等10个省(市)均超过该平均值。与2019年相比,2020年相同样本企业人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其中,22个省份人均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山东、江西、宁夏、四川、广西、吉林、河南、河北、山西、湖北、湖南、云南、浙江、广东、青海、北京等16个省(区、市)增长率均大于5.5%,贵州、天津、内蒙古、江苏、黑龙江、甘肃、西藏、福建、新疆等9个省(区、市)人均营业收入均同比下降。二、区域环保产业发展概况南方16省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总体优于北方15省。2020年,列入统计的15556家企业中,有8323家位于南方16省,7233家位于北方15省。企业数量占比53.5%的南方企业贡献了全国65.0%的营业收入、66.6%的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及68.6%的营业利润,吸纳了67.7%的从业人员。从从业单位平均营业收入来看,南方企业为15271.3万元/企业,比北方企业多5802.9万元/企业,南方企业利润率为9.7%,比北方企业多1.5个百分点。与2019年相比,2020年图3-32020年列入统计的企业从业人员的地区分布19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相同样本的企业中,南方企业表现更优,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从业人员数量均保持了增长,而北方企业营业利润则下降了4.6%。华东地区依然是环保产业发展的第一阵营,华南、华北、华中地区产业效益优势明显。2020年,列入统计的44.6%的企业集聚于华东地区,且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浙江三地,上述3省的企业数占华东地区企业数的80.5%。华东地区贡献了32.3%的营业收入、37.7%的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及29.9%的营业利润,吸纳了37.1%的从业人员。其次为华南地区,以13.5%的企业数量占比贡献了19.6%的营业收入、17.5%的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及25.5%的营业利润,吸纳了18.6%的从业人员。华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不及9%,但由于北京聚集了较多实力雄厚的环保大中型企业,其产业贡献与华南地区基本相当。西北地区则无论企业数量,还是产业贡献都位列最后。与2019年相比,2020年华东、华南、西南3个地区相同样本企业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均全部保持增长。其中,华东地区营业收入涨幅高达15.8%,位居地区之首,从业人员数量也以10.7%的增幅位列第一,而西北地区则是唯一一个产业营收和利润均出现下滑的地区。从产业效益来看,华北地区从业单位平均营业收入最高,达29129.1万元/企业;其次为华中、华南地区,分别为21254.7万元/企业、18231.1万元/企业,华东地区则为9088.5万元/企业,不及华南地区的一半;从业单位平均营业收入最低的东北地区,仅有3510.6万元/企业。从业单位平均营业收入越小,反映该地区企业平均规模越小。从人均营业收入来看,华北地区亦位居第一,达134.9万元/人,其次为华中、华南地区,分别为表3-12020年列入统计的企业的区域分布地区省份企业数量(个)华北地区(1378家,占比8.9%)北京220天津132河北469山西246内蒙古311东北地区(1313家,占比8.4%)辽宁531吉林461黑龙江321华东地区(6943家,占比44.6%)上海113江苏1085浙江1045安徽743福建501山东3456华中地区(1401家,占比9.0%)河南291湖北505湖南320江西285华南地区(2102家,占比13.5%)广东1616广西428海南58西南地区(1624家,占比10.4%)重庆737四川275贵州299云南300西藏13西北地区(795家,占比5.1%)陕西72甘肃564青海40宁夏12新疆107112.3万元/人、110.8万元/人。上述三地区均高于全国平均值105.2万元/人。华东、西南、西北地区人均营业收入为90万—100万元/人,最低的东北地区仅为78.3万元/人。人均营业收入越低,反映了该地区人员劳动生产效率越低,产业收益也越低。20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长江经济带11省(市)以36.7%的企业数量占比贡献了超过四成的产业营业收入、利润及就业人员。2020年,长江经济带(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1省(市))纳入统计的环保企业共5707家,占统计范围内企业数量的36.7%;营业收入8441.6亿元,占统计范围内企业营业收入的43.2%;营业利润725.8亿元,占比为40.4%;从业人员数量812811人,占比为43.7%,相对于非长江经济带20个省份的人员总量,该地区聚集了我国环保产业的重要力量,可为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的支撑。与2019年相比,2020年长江经济带省份及非长江经济带省份相同样本增长情况基本一致,营业收入增幅均在10%左右,环保业务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增幅均在7%左右,从业人员均在4%左右。图3-42020年列入统计的各地区企业营业收入占比图3-52020年列入统计的各地区企业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占比图3-62020年列入统计的各地区企业营业利润占比21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0年,列入统计的15556家企业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企业数量排名前5的省份依次为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合计占比达51.1%。企业数量排名后5位的省份为陕西、海南、青海、西藏、宁夏,合计占比不足1.3%。南方16省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总体优于北方15省。企业数量占比53.5%的南方企业贡献了全国65.0%的营业收入、66.6%的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及68.6%的营业利润,吸纳了67.7%的从业人员。同比来看,南方企业表现更优,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从业人员均保持了增长,而北方企业营业利润则下降了4.6%。华东地区依然是产业发展的第一阵营,华南、华小结北、华中地区产业效益优势明显。列入统计的企业有44.6%集聚于华东地区。华东地区贡献了全国32.3%的营业收入、37.7%的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及29.9%的营业利润,吸纳了37.1%的从业人员。其次为华南地区,以占13.5%的企业数量贡献了19.6%的营业收入、17.5%的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及25.5%的营业利润,吸纳了18.6%的从业人员。华北地区产业贡献与华南地区基本相当。西北地区则无论企业数量,还是产业贡献都位居最后。长江经济带11省(市)以36.7%的企业数量占比贡献了超过四成的产业营业收入、利润及就业人员。与2019年相比,2020年长江经济带省份及非长江经济带省份相同样本增长幅度基本一致。22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本部分以2020年全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基本情况调查和全国环境服务业财务统计的数据为基础,分析我国环保产业的产业结构状况。涉及企业样本包括参加全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基本情况调查的8004家企业、参加全国环境服务业财务统计的11197家企业,剔除重复样本,共计15193家企业。上述企业2020年营业收入总额8653.6亿元、营业利润总额675.8亿元,其中,环保业务营业收入6233.5亿元。一、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一)总体情况2020年,列入全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基本情况调查和全国环境服务业财务统计的15193家企业中,有2088家企业从事环境保护产品生产活动,有13799家企业从事环境服务活动。其中,有1394家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专营企业,694家环境保护产品生产及环境服务兼营企业。1394家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专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01.7亿元,环保业务营业收入504.5亿元,营业利润59.1亿元,利润率8.4%,吸纳就业人员75529人。其中,营业收入1亿—5亿元的企业虽然数量仅占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专营企业数量的8.2%,但却贡献了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专营企业中超过35%的营收及利润,吸纳了超过33%的就业人员,成为上述1394家企业中的主力。而营业收入低于2000万元的规模以下企业,虽然数量最多,占比高达65.1%,但仅贡献了7%左右的营收及不足2%的利润,为贡献最小的企业类别。与2019年相比,2020年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专营相同样本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了1.5%,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增长了8.6%,营业利润下降了2.7%,从业人员数量增加了0.4%,利润率由8.7%降至8.3%。694家环境保护产品生产及环境服务兼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77.0亿元,环保业务营业收入525.2亿元,营业利润71.3亿元,利润率7.3%,吸纳就业人员52782人。在694家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企业及环境服务兼营企业中占比38.8%的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贡献了超过96%的营收及利润,吸纳了近84%的就业人员。其中,营业收入100亿元及以上的企业虽然数量占比仅为上述兼营企业的0.3%,但却贡献了兼营企业近57%的营业收入、超过26%的环保营业收入及37%营业利润,成为上述694家表4-12020年列入统计的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专营企业情况企业类型企业数量(个)营业收入(亿元)环保业务营业收入(亿元)营业利润(亿元)从业人员(人)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专营企业1394701.7504.559.17552910亿元≤营业收入<50亿元9172.181.720.477725亿元≤营业收入<10亿元1597.266.69.465531亿元≤营业收入<5亿元114244.4195.121.7250525000万元≤营业收入<1亿元10271.861.44.190772000万元≤营业收入<5000万元24773.363.22.511920营业收入<2000万元90742.936.51.01515504产业结构23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表4-22020年列入统计的环境保护产品生产及环境服务兼营企业情况企业类型企业数量(个)营业收入(亿元)环保业务营业收入(亿元)营业利润(亿元)从业人员(人)环境保护产品生产及环境服务兼营企业694977.0525.271.352782营业收入≥100亿元2554.8138.226.6725610亿元≤营业收入<50亿元5124.1120.013.758895亿元≤营业收入<10亿元1067.465.57.449191亿元≤营业收入<5亿元68126.0106.916.1139165000万元≤营业收入<1亿元6546.041.23.359392000万元≤营业收入<5000万元11937.033.82.86381营业收入<2000万元42521.819.61.58482企业中的主力。而营业收入低于2000万元的规模以下企业,虽然数量最多,占比高达61.2%,但仅贡献了3%左右的营收及2%的利润,为贡献最小的企业类别。与2019年相比,2020年环境保护产品生产及环境服务兼营相同样本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48.9%,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增长了19.2%,营业利润增长了22.6%,从业人员数量增加了8.1%,利润率由8.4%降至6.9%。(二)环境保护产品生产各领域情况2020年,列入全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基本情况调查和全国环境服务业财务统计的1394家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专营企业所涉及的经营领域包括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表4-32020年列入统计的各领域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专营企业情况企业类型企业数量(个)营业收入(亿元)环保业务营业收入(亿元)营业利润(亿元)从业人员(人)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专营企业1394701.7504.559.175529水污染防治378167.5148.415.018145大气污染防治656264.7183.616.33285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8764.045.15.36811环境监测7636.631.03.75542噪声与振动控制1515.912.52.71426其他182152.983.816.110752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噪声与振动控制等。各领域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专营企业的数量、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从业人员数量如表4-3。从企业数量、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及从业人员数量综合来看,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以大气污染防治设备、水污染防治设备为主,其次是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从利润率来看,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专营企业平均利润率为8.4%。其中,水污染防治、环境监测、噪声与控制产品生产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均超过了该平均利润水平;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产品生产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则处于平均利润水平之下,其中大气污染防治产品生产企业的平均利润率最低,为6.2%,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产品生产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则接近总体平均利润水平,为8.3%。与2019年相比,2020年相同样本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专营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了1.5%,营业利润下降了2.7%。从营业收入来24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看,除大气污染防治产品生产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9.8%外,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噪声与振动产品生产企业的营业收入均实现了增长,其中,噪声与振动控制产品生产企业营业收入增幅最大,达29.7%;环境监测产品生产企业增幅最小,为6.5%。从营业利润来看,除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监测产品生产企业的营业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外,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噪声与振动控制产品生产企业的营业利润均出现了增长,增幅均超过15.0%。二、环境服务(一)总体情况2020年,列入全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基本情况调查和全国环境服务业财务统计的15193家企业中,有13105家环境服务专营企业,694家环境保护产品生产及环境服务兼营企业。其中,13105家环境服务专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974.9亿元,环保业务营业收入5203.8亿元,营业利润545.4亿元,利润率7.8%,吸纳就业人员744420人。其中,营业收入10亿—50亿元、1亿—5亿元图4-12020年列入统计的各领域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专营企业指标分布的企业数量占环境服务专营企业数量的比重分别为0.6%、5.6%,但却贡献了分别超过20%且合计一半左右的营收及利润,吸纳了合计超过35%的就业人员,成为上述13105家企业中的主力。而营业收入低于2000万元的规模以下企业,企业数量占比高达76.3%,吸纳了近30%的就业人员,但仅贡献了7%左右的营收及不足2%的利润,为产业效益最低的企业类别。与2019年相比,2020年环境服务专营相同样本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了10.0%,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增长了7.5%,营业利润增长了1.7%,从业人员数量增加了5.2%,利润率由8.5%降至7.9%。(二)环境服务各领域情况2020年,列入全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基本情况调查和全国环境服务业财务统计的13105家环境服务专营企业所涉及的经营领表4-42020年列入统计的环境服务专营企业情况企业类型企业数量(个)营业收入(亿元)环保业务营业收入(亿元)营业利润(亿元)从业人员(人)环境服务专营企业131056974.95203.8545.4744420营业收入≥100亿元51079.8371.228.21878850亿元≤营业收入<100亿元8481.0330.815.0746110亿元≤营业收入<50亿元841750.61288.9126.9984435亿元≤营业收入<10亿元106724.7589.675.9601801亿元≤营业收入<5亿元7341527.71310.1202.61657175000万元≤营业收入<1亿元727507.9460.860.2801752000万元≤营业收入<5000万元1447453.1424.130.292507营业收入<2000万元9994450.1428.46.522114925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域包括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修复、环境监测、噪声与振动控制等。各领域环境服务专营企业的数量、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从业人员数量如表4-5。从企业数量来看,环境服务专营企业以从事环境监测、水污染防治的企业居多,占比分别为38.4%、26.4%;从营业收入及利润来看,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领域从业企业占比较大,基本均超过30%,合计占比超过70%;从从业人员数量来看,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领域从业企业吸纳了较多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为31.2%、24.8%、25.3%;从利润率来看,环境服务专营企业平均利润率为7.8%。其中,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超过了总体平均利润水平,而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领域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则处于总体平均利润水平之下,其中土壤修复领域企业的利润率最低,仅为5.5%。表4-52020年列入统计的各领域环境服务专营企业情况企业类型企业数量(个)营业收入(亿元)环保业务营业收入(亿元)营业利润(亿元)从业人员(人)环境服务专营企业131056974.95203.8545.4744420水污染防治34653121.71961.2208.5232209大气污染防治1035460.9403.738.656332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21122039.51802.6195.3184307土壤修复216222.9133.012.225220环境监测5035749.6631.166.8188101噪声与振动控制4219.010.71.72133其他1200361.2261.422.356118与2019年相比,2020年环境服务专营相同样本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了10.0%,营业利润增长了1.7%。从营业收入来看,除噪声与振动控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12.2%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修复、环境监测领域企业的营业收入均实现了增长,其中,环境监测企业营业收入增幅最大,达12.9%,土壤修复企业增幅最小,为6.0%;从营业利润来看,除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领域、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企业的营业利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修复、环境监测领域企业的营业利润均实现了增长,且除土壤修复增幅仅2.0%外,其他领域增幅均超过10.0%。图4-22020年列入统计的各领域环境服务专营企业指标分布26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0年,列入全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基本情况调查和全国环境服务业财务统计的15193家企业中,有2088家企业从事环境保护产品生产活动,有13799家企业从事环境服务活动。其中,有1394家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专营企业,占比9.2%;13105家环境服务专营企业,占比86.3%;694家环境保护产品生产及环境服务兼营企业,占比4.5%。1394家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专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01.7亿元,环保业务营业收入504.5亿元,营业利润59.1亿元,利润率8.4%,吸纳就业人员75529人。与2019年相比,2020年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专营相同样本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了1.5%,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增长了8.6%,营业利润下降了2.7%,从业人员数量增加了0.4%,利润率由8.7%降至8.3%。小结13105家环境服务专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974.9亿元,环保业务营业收入5203.8亿元,营业利润545.4亿元,利润率7.8%,吸纳就业人员744420人。与2019年相比,2020年环境服务专营相同样本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了10.0%,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增长了7.5%,营业利润增长了1.7%,从业人员数量增加了5.2%,利润率由8.5%降至7.9%。694家环境保护产品生产及环境服务兼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77.0亿元,环保业务营业收入525.2亿元,营业利润71.3亿元,利润率7.3%,吸纳就业人员52782人。与2019年相比,2020年环境保护产品生产及环境服务兼营相同样本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48.9%,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增长了19.2%,营业利润增长了22.6%,从业人员增加了8.1%,利润率由8.4%降至6.9%。27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本章运用2020年全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数据,对反映企业创新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投融资能力等方面情况的主要指标进行分析。一、创新能力(一)研发经费支出情况环保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水平相对较高,其中,环境监测领域最高。2020年列入全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的8004家企业研发经费共支出237.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2%。其中,来源为政府的研发经费为7.4亿元,占比仅为3.1%。营业收入5000万—1亿元、2000万—5000万元及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企业的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相对较高,在4.3%—4.7%之间;营业收入50亿—100亿元、5亿—10亿元、1亿—5亿元的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在3.0%—3.9%之间,而营业收入100亿元及以上及营业收入10亿—50亿元的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相对较低,在2.3%—2.6%之间。细分领域中,环境监测、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高于被调查企业的平均水平。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同比保持稳定。与2019年相比,2020年相同样本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有所提高,由3.6%增长到3.7%。其中,营业收入10亿—50亿元、5000万—1亿元的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有所下降,分别下降0.3、0.1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有所提高的各类营收规模的企业图5-12020年列入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的各领域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图5-22019年、2020年列入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的相同样本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中,营业收入2000万—5000万元企业的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增长相对较高,约提高1.8个百分点。具体到各细分领域,除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领域下降了0.2个百分点外,大气污染防05产业发展能力指标分析28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治、土壤修复、环境监测、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企业研发经费占比均有小幅增长,水污染防治领域企业研发经费占比则保持稳定。环保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支出水平较低。2020年,被调查的8004家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支出为296.1万元/企业。各营收规模企业呈现出企业营业收入规模越大,平均研发经费支出越高的趋势。营业收入100亿元及以上的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支出最高,达57933.3万元/企业;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支出最低,仅21.0万元/企业。具体到各细分领域,除环境监测、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支出低于行业平均值外,其他领域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支出均高于平均值。2020年被调查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支出情况见图5-3。企业平均研发经费同比增长,环境监测领域增幅较大。与2020年相比,2019年相同样本企业的平均研发经费支出从515.3万元/企业增加到601.9万元/企业,增长幅度为16.8%。除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企业的平均研发经费下降了9.3%外,其他各类营收规模的企业平均研发经费同比均保持增长。其中,营业收入50亿—100亿元企业的平均研发经费支出增长相对较高,达44.8%。具体到细分领域,各细分领域均有提高。其中,环境监测领域增幅最大,为34.6%;其次为水污染防治及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增幅均在18.5%左右;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领域增幅最小,为7.4%。(二)研发人员占比环保企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水平相对较高。2020年,被调查的8004家企业共有从业人员671108,其中研发人员114771人,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7.1%,平均每家企业有研发人员14人。各营收规模图5-32020年列入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的各领域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支出图5-42019年、2020年列入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的相同样本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支出企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在11.2%—24.1%之间。具体到细分领域,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环境监测、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的企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高于被调查企业的平均水平,除水污染防治领域外,其他3个领域比重均高于22%,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领域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最低,为10.1%。相同样本企业研发人员数同比微增,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小幅下降。与2019年相比,2020年相同样本企业研发人员数量增长了0.6%,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由20.7%小幅下滑到19.3%。营业收入5000万—1亿元、2000万—5000万元及2000万元以下企业的研发人员数量均出现下降,其中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研发人员数量下降幅度最大,为15.4%。研发人员数量有所提高的各类营收规模的企业中,营业收入50亿—100亿元企业的研发人员数量增长幅度相对较高,为18.9%;营业收入5029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亿—100亿元的企业也是2020年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唯一有所提高的企业。具体到各细分领域,除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研发人员数增长较大外,其他领域均相对稳定,变动浮动较小。2020年,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修复、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有所提高,其他领域均有所下降。(三)技术创新情况1.专利授权情况相同样本企业平均专利授权数量小幅增长。2020年被调查的8004家企业专利授权总数为21978项,其中,发明专利4753项,占比21.6%。企业平均专利授权数2.7项,平均发明专利授权数0.6项。被调查企业中有2459家企业拥有专利,其中1252家企业拥有发明专利,近70%的调查企业2020年度无授权专利。营业收入100亿元及以上企业的平均专利授权数及平均发明专利授权数均最高,分别为144.9项、23.6项;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平均专利授权数及平均发明专利授权数均最低,分别为1.2项、0.4项,基本呈现出企业营收规模越大,研发投入越高,其专利授权数相对越高的趋势。与2019年相比,2020年相同样本企业的平均专利授权数从4.5项增长到4.8项,平均发明专利授权数由0.9项下降到0.8项,发明专利占比由20.8%下降到17.5%。2.参与标准制修订情况企业参与制修订的标准平均数量同比持平。2020年被调查的8004家参与标准制修订2176项,平均每家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数0.3项。5.8%的企业参与了标准制修订工作。与2019年相比,2020年平均每家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数由0.3项提高到0.4项。图5-52020年列入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的各领域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图5-62019年、2020年列入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的相同样本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二、盈利能力(一)净资产收益率环保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相同样本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2020年,被调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为7.9%。具体到细分领域,除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领域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该平均值外,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噪声与振动控制、环境监测领域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该平均值。与2019年相比,2020年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从11.2%下滑到10.5%。具体到各细分领域,除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修复领域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上升0.2个、1个30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百分点外,其他各领域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均有所下降。其中,噪声与振动控制企业降幅最大,从11.0%下降到8.4%;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监测领域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降幅均处在0.7—1.4个百分点之间。(二)利润率环保企业利润率水平总体较高,相同样本企业利润率同比基本保持稳定。2020年被调查企业利润率情况见图5-7。图5-7显示,2020年,被调查企业利润率平均值为8.8%。其中,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噪声与振动控制、环境监测领域企业的利润率高于该平均值,获利水平突出;其他各领域企业的利润率则低于该平均值,其中土壤修复领域企业的利润率不足5%。与2019年相比,2020年企业的利润率基本保持稳定,由9.9%小幅上升到10.0%。具体到各细分领域,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修复、环境监测领域企业利润率有所上升;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企业利润率同比持平;水污染防治、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企业利润率均有所下降,降幅均处在0.5—0.9个百分点之间。三、资产营运能力(一)总资产周转率环保企业总资产周转率较低,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同比持平。2020年被调查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情况见图5-9。2020年,被调查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平均值为0.5,说明上述企业的资产营运能力亟待提高。其中,土壤修复、环境监测领域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高于该平均值;图5-72020年列入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的各领域企业利润率图5-82019年、2020年列入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的相同样本企业利润率图5-92020年列入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的各领域企业总资产周转率31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领域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与该平均值持平,而水污染防治、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则低于该平均值。与2019年相比,2020年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同比持平,均为0.5。具体到各细分领域,除环境监测、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小幅下降外,其他领域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均保持稳定。(二)应收账款周转率环保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相对较差,相同样本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保持稳定。2020年被调查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情况如图5-11所示。图5-11显示,2020年,被调查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值为3.2。其中,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领域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高于该平均值;而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修复、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则低于该平均值。可以看出,我国环保企业的资产营运能力弱,应收账款回款问题仍较突出,项目拖欠款现象比较普遍。与2019年相比,2020年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同比保持稳定,均为3.3。具体到各细分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领域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所上升;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降幅不超过1,表明上述领域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有所下降,短期偿债能力减弱。四、偿债能力环保企业资产负债水平总体处于中等图5-102019年、2020年列入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的相同样本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图5-112020年列入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的各领域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图5-122019年、2020年列入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的相同样本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32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水平,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2020年,被调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情况见图5-13。图5-13显示,2020年,被调查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55.0%。其中,水污染防治、噪声与振动控制、环境监测领域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该平均值;而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修复领域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则高于该平均值。从表5-1可以看出,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资产负债率最低;营业收入10亿—100亿元的企业,资产负债率最高,在60%—64%之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下的企业,则随着营收规模的下降,资产负债率逐步提高。与2019年相比,2020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值同比下降了1个百分点,由59.7%下降到58.7%。具体到各细分领域,除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外,其他领域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均有所下降,降幅在2个百分点以内。五、投融资能力(一)投资状况水污染防治、固废处理处置与资源化领域依然为年度环保产业投资热点领域。2020年,被调查企业年投资总额1746.5亿元。其中,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修复、环境监测、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企业的投资额分别占总投资额的63.4%、3.4%、26.9%、3.3%、2.0%、0.02%,反映出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领域在2020年依然保持较高的投资热度。相同样本企业投资额同比增长明显,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修复领图5-132020年列入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的各领域企业资产负债率表5-12020年列入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的不同营收规模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营业收入资产负债率100亿元以上46.1%50亿—100亿元61.6%10亿—50亿元63.9%5亿—10亿元49.0%1亿—5亿元50.2%5000万—1亿元55.8%2000万—5000万元55.9%2000万元以下60.4%图5-142019年、2020年列入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的相同样本企业资产负债率33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域企业投资额同比增幅较大。与2019年相比,2020年相同样本企业的年投资额提高了22.4%。具体到各细分领域,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企业投资额下滑较为明显,为20.4%;水污染防治领域企业投资额小幅下滑1.6%;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修复领域企业投资额增幅较大,分别为61.3%、33.8%。(二)融资状况环保产业融资依然以银行及信用社贷款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方式为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为重点融资领域。2020年,被调查企业融资总额2119.8亿元,其中,银行及信用社贷款额1646.39亿元、私募股权融资额50.65亿元、企业债券融资额176.26亿元、财政拨款及政策性贷款额33.71亿元。可以看出,目前环保产业融资依然以银行及信用社贷款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方式为主。具体到细分领域,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修复、环境监测、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企业的融资额分别占融资总额的55.7%、8.3%、30.1%、1.6%、2.4%、0.4%。可以看出,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领域由于广阔的市场、相对清晰的商业模式、较为稳健的回报成为颇受投资者青睐的环保产业领域。企业融资额同比大幅增长。与2019年相比,2020年相同样本企业的年融资额提高了61.1%。从融资来源来看,来自银行及信用社的贷款、私募股权融资额、企业债券融资额明显提高,增幅分别达46.5%、58.0%、78.3%;财政拨款及政策性贷款额小幅增长4.3%。具体到细分领域,除土壤修复、环境监测领域企业的融资额分别下图5-152020年列入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的各领域企业投资情况图5-162020年列入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的企业各类融资金额占比图5-172020年列入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的各领域企业融资金额占比降了23.1%、16.8%外,其他领域企业融资额均有增长。其中,水污染防治、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企业的融资额增幅较大,达90%以上;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领域企业融资额增长38.0%,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企业融资额增长23.1%。34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从创新能力看,与2019年相比,2020年相同样本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同比保持稳定,企业平均研发经费同比增长,环境监测领域增幅较大,企业平均专利授权数量同比小幅增长,企业参与制修订的标准平均数量同比持平。相同样本企业研发人员数同比微增,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小幅下降。但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待遇的行业应担负的科技创新发展责任相比,环保企业还应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从盈利能力看,2020年环保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与2019年相比,相同样本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利润率同比基本保持稳定。反映2020年我国环保企业资产收益能力有所下降。从资产营运能力看,2020年环保企业总资产周转率较低,应收账款周转率相对较差,与2019年相比,2020年相同样本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均保持稳定。反映环保企业的资产营运能力保持稳小结定,但回款问题仍较突出。从偿债能力看,2020年环保企业资产负债水平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与2019年相比,2020年相同样本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为58.7%,总体处于合理区间。从投融资能力看,2020年,水污染防治、固废处理处置与资源化领域依然为年度环保产业投资热点领域。与2019年相比,2020年相同样本企业投资额同比增长明显。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修复领域企业投资额同比增幅较大。环保产业融资依然以银行及信用社贷款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方式为主,企业融资额同比大幅增长。总体来看,2020年,我国环保产业创新能力有所增强,盈利水平略有下滑,资产营运能力保持稳定,资产负债水平处于合理区间,但回款问题仍较突出,成本压力呈加大趋势。35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一、宏观形势对产业的影响(一)绿色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复苏主旋律,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环保产业发展迎来机遇期2020年,受新冠肺炎大流行冲击,全球经济遭受重挫,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复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0年5月“地球日”提出“绿色高质量复苏”的倡议,号召世界各国确保将气候行动处于经济复苏举措的核心。截止到2021年5月,温室气体排放占比超过65%,GDP占比超过75%的全球131个国家都已宣布了碳中和的目标,大部分国家实现碳中和时间为2050年。多个经合组织和主要伙伴国家(包括中国)将支持向绿色经济转型的措施纳入复苏计划或战略。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提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我国正在奋发有为做好“十四五”时期工作,全面落实能源碳达峰任务,推进重点领域取得历史性进展,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而环保产业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二)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2020年,我国出台了扩大财政赤字、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扩大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等一揽子政策举措,既为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恢复经济赢得了主动。根据《2020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202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特殊时期采取特殊举措,将赤字率从2.8%提高至3.6%以上,赤字规模比2019年增加1万亿元,达到3.76万亿元。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用于地方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2.6万亿元,助企纾困成效显著。2020年,全国人大批准安排新增专项债券额度3.75万亿元,其中,用于生态环保、农林水利、能源、冷链物流等领域约占2成。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主要投向污水治理、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20〕1234号)中提到,各地要设计多元化的财政性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在中期财政规划、年度计划中安排建设资金,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抗疫特别国债支持力度,确保项目资金来源可靠、规模充足,严防“半拉子工程”。2020年环境保护专项债的平均债务年限大幅延长至13年,较2019年的平均年限增长了32%,更加契合环保产业项目的融资需求,有效缓解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投资瓶颈。(三)我国开启“第二个百年目标”新起点,发展面临新的任务,环保产业市场空间逐步释放2020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迈向2050年第二个百年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我国也进入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点。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导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我国中长期发展主题。预计到2025年,我国人06产业发展环境36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口增长至14.25亿人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进入中级城市型社会。预计“十四五”期间GDP增速在5.0%—5.5%区间,2035年之前跃升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2035年人均GDP达到2.1万美元左右,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稳步推进,我国资源环境仍面临较大压力,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碳排放总量大,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尚未根本形成,生态环境尚未根本好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全社会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意识提升,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认识发生深刻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消费水平不断升级,带动社会对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提出更高要求,环保产业的范畴由污染的末端治理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绿色低碳发展延伸。(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与环保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环保产业智慧化水平与治理服务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中国制造2025稳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以5G为代表的新技术、新经济、新基建应用加速。环保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融合,加快形成新业态、新动能,拉动绿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如无人环卫驾驶等机械化清扫技术已初步成熟,并已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部分地区及欧美国家应用。智慧环卫平台及系统已由单纯的“数字环卫”迈入“智慧环卫”。环境监测进入大数据时代,服务于污染溯源、环境预警、环保执法等环境治理工作。“智能化”“物联网化”成为水处理装备及水处理设施运营的重要发展方向,环保产业智慧化水平与治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二、相关政策对产业的影响(一)出台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政策,促进了环保产业需求释放颁布实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长江保护法》,进一步释放污染治理需求。2020年9月1日起,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正式实施,更加突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无害化和全过程管理要求,弥补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法律地位的缺失,新增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者连带责任规定等,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需求显著提升。历经三次审议,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长江保护法》。作为中国首部流域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以推进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提高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为立法思路,打破了过去长江“九龙治水”的局面,同时对于长江生物保护、污水治理、防洪救灾、生态修复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积极服务“六稳”“六保”,做好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工作,支持企业复工复产。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医疗废物处理作为疫情防治攻坚战的最后一道防线,受到国家高度重视。2020年1月21日,生态环境部紧急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随后又相继出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与技术指南(试行)》《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GB39707—2020)等政策标准,全力支持和督促地方做好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工作。为了统筹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三者关系,生态环境部印发实施《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积极服务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持续推进重点区域、行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37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确保打赢蓝天保卫战。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年、关键年。为了确保如期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既定目标任务,生态环境部印发了《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环办大气函〔2020〕340号),并配套制定了《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实施细则》,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环大气〔2020〕61号)、《长三角地区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环大气〔2020〕62号)、《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环大气〔2020〕33号),持续实施重点区域秋冬季攻坚行动,推动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山东、河南、江苏、山西等地发布关于钢铁企业试行超低排放差别化电价政策的通知,对逾期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或改造后未达超低排放要求的钢铁企业,实行分阶段分层次电价加价。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规范城镇(园区)污水处理环境管理,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202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20〕1234号),针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主要短板弱项,从强化污水处理能力建设,补齐收集管网短板,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处置和信息系统建设四方面提出具体任务措施,重点区域城镇污水提标改造、管网、污泥无害化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成为重点发展方向。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园区)污水处理环境管理的通知》(环水体〔2020〕71号),针对当前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给出了具体解决措施,特别是困扰污水处理厂多年的“进水超标导致出水超标”问题有了统一的解决方案。近年来,为提升园区污染治理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积极推进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从事环境污染治理第三方服务相关工作的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加强塑料污染治理与包装废弃物回用。2020年,《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20〕1257号)、《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建城〔2020〕93号)等文件相继印发,大力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改环资〔2020〕80号)、《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20〕1146号)提出塑料污染治理分阶段的任务目标,对不同类别塑料制品提出相应管理要求和政策措施,涵盖了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全过程和各环节,加强塑料废弃物回收和清运、推进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等地相继出台具体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农业农村部在全国100个县开展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到2025年,试点县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90%以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委联合印发《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方案》(发改办环资〔2020〕929号)提出到2025年,废弃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的资源化利用率力争达到40%。《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0〕115号)明确了进一步加强快递包装治理、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转型,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12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转型提升计划(2020—2022年)》(工信部节〔2020〕105号),从综合利用效益、产业聚集区、技术创新中心、骨干企业以及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区域内的发展目标。5月8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指导意见》(建质〔2020〕46号),提出到2020年底,各地区建筑垃圾减量化工作机制初步建立。2025年底,各地区建筑垃圾减量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实现新建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排放量每万平方米不高于300吨,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排放量每万平方米不高于200吨,明确了各地区建筑垃圾减量化工作目标。38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二)落实财税、金融、价格、贸易政策,加快环保产业资源集聚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2020年6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国办发〔2020〕13号),从生态环境规划制度制定、生态环境监测执法、生态环境管理事务与能力建设、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划分生态环境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2020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表》显示,2020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数35035亿元,比2019年执行数减少80.15亿元,下降0.2%。节能环保支出预算数为331.71亿元,比2019年执行数减少89.09亿元,下降21.2%。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的环保专项资金规模达到523亿元,较2019年减少6%。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生态环保资金管理推动建立项目储备制度的通知》(财资环〔2020〕7号),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要求加强生态环保资金管理,抓紧建立中央生态环保资金项目储备库制度。2020年,全国人大批准安排新增专项债券额度3.75万亿元,其中,用于生态环保、农林水利、能源、冷链物流等领域约占2成。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主要投向污水治理、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积极推进政府绿色采购,对政府采购商品使用塑料、纸张、木质等包装材料以及快递包装等提出环保要求,在政府采购工程中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内确定生态补偿试点县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海南、安徽、广东、西安等多地出台政策探索推进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绿色价格,推进产业市场化发展。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长江经济带污水处理收费机制有关政策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20〕561号),进一步完善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污水处理成本分担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健全相关配套政策。上海、吉林等省市不断完善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发改价格〔2020〕1262号),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江苏、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省份出台超低排放差别电价政策,综合运用价格机制,提高企业大气污染治理积极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细化了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所得税政策,取消部分固体废物的进口暂定税率,发挥税收调节作用。2021年,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三部门印发《关于落实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公告2021年第11号),进一步细化了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具体要求,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2019年12月23日国务院发布《2020年进口暂定税率等调整方案》,取消部分固体废物的进口暂定税率:自2020年1月1日起,取消钨废碎料和铌废碎料2种商品进口暂定税率,恢复执行最惠国税率,即钨废碎料和铌废碎料由0%税率分别调整为6%和3%。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强化金融支持。截至2020年末,我国境内外发行贴标绿色债券合计规模突破1.4万亿元。2020年,境内外发行绿色债券规模达2786.62亿元,相比2019年有所下降,同期,非贴标绿色债券市场投向绿色产业规模达1.67万亿,同比增长近3倍,债券市场对于绿色产业的整体支持仍保持高位。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健全,2020年,深圳市正式发布《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把绿色金融发展上升到法律层面,推动金融机构内部逐步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兴业银行发行我国境内首单蓝色债券,用于海水淡化项目建设。浙江、广西、辽宁、甘肃等地积极探索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证监发〔2020〕40号),推动重点区域、重点39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行业REITs项目试点,涉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固危废处理、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环保项目,有助于盘活存量资产,缓解环保企业因投资回报周期长带来的财务压力。10月26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为气候变化领域的建设投资、资金筹措和风险管控进行了全面部署。12月25日,生态环境部审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碳金融发展步入“快车道”。绿色金融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整体进程中有望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2020年7月,由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三方发起成立的首个国家级绿色投资基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在上海市成立,首期总规模达到885亿元,主要投向长江经济带11省市,采用股权投资、项目投资和参股子基金的方式,重点支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与国土空间绿化、能源资源节约环利用、绿色交通以及清洁能源等五大绿色发展领域,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中国—欧盟投资协定首次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投资关系,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成效显著。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生态环境问题对经济贸易的影响日益凸显。2020年,中国—欧盟投资协定首次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投资关系。协定对与投资有关的环境、劳工问题作出专门规定及执行机制,以高度透明和民间社会参与的方式解决分歧。中国承诺在劳工和环境领域,不以降低保护标准来吸引投资,不为保护主义目的使用劳工和环境标准,并遵守有关条约中的国际义务,中国将支持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环境和气候方面,承诺双方将有效执行《巴黎协定》以应对气候变化。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同时禁止进口固体废物也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11月24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商务部、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公告2020年第53号)明确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禁止我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截至2020年11月15日,全国固体废物进口总量为718万吨,较2019年同比减少41%,较2016年减少84.6%,政策执行效果显著,完成“2020年年底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的目标。(三)建立完善引导规范政策体系,保障环保产业规范有序发展推进环境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构建多元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2020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落实各类主体责任,提高市场主体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国务院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先后印发《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办函〔2020〕18号)、《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2020年版)》(环人事〔2020〕14号)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统筹配置行政执法职能和执法资源,切实解决多头多层重复执法问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固体废物及化学品监管力度。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推进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办固体函〔2020〕733号),推动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国家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部等10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医发〔2020〕3号),开展医疗废物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内部废弃物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增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优化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部印发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监督管理办法、3个配套文件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自主验收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环办执法〔2020〕40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11号),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事中事后监管,落实建设单位主体责任,规范生态环境部门对建设项目(不含核设施和铀〔钍〕矿项目、海洋工程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竣工自主验收监督检查工作。制修订技术规范标准。2020年,生态环境部制修订96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颁布工业炉窑,橡胶和塑料制品工业,制鞋工业,稀有稀土金属冶炼等20余项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发布了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辐射、核领域以及近岸海域等多项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与分析方法,制定2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发布化学原料药等6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等9项技术规范,发布储油库等多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持续推进试点示范。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绿色供应链试点示范,发布了“第五批绿色制造名单”“第二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能效之星’产品目录(2020)”“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目录(2020)”“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0)”。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科技部等多个部委相继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第七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等多项试点示范,通过试点工作开展,探索具有复制、推广意义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蹚出引领环保产业健康发展的新路子。(四)深化科技创新改革与模式创新,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市场化进程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主要从建立健全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和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等方面,不断健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建立健全多元化支持机制。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指出要全面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科技部印发《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国科发区〔2020〕70号),明确到2025年,布局建设若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突破制约我国产业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加快推动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与平台建设,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科学技术奖励标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与动力。持续推进环境服务模式创新试点。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不断创新。2020年,财政部PPP中心发布《关于加快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入库和储备管理工作的通知》(财政企函〔2020〕1号),明确持续鼓励PPP模式应用,加快项目入库进度,切实发挥PPP项目补短板、稳投资作用。财政部发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绩效管理操作指引》(财金〔2020〕13号),指出要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工作,促进PPP项目提质增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开展园区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示范。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开展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第二批遴选工作的通知》,进一步鼓励推行第三方治理模式。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荐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环办科财函〔2020〕489号),探索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资源、产业开发项目有效融合,解决生态环境治理缺乏资金来源渠道、总体投入不足、环境效益难以转化为经济收益等瓶颈问题,提升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不断涌现新的生态产品产业形态。2017年以来,国家部委积极落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推动生态产品市场化先行试点。截止到2020年年底,生态环境部授牌命名四批“绿水青山41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共87个,探索“两山”实践路径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如以实现保护者受益为根本的“生态补偿”型、以夯实绿水青山根基为重点的“绿色银行”型、以探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新路径为主导的“山歌水经”型、以“生态+”多业态融合为主体的“复合业态”型、以打造生态品牌提质增效为主导的“品牌引领”型和以推动生态产品交易为牵引的“市场驱动”型。2020年,自然资源部推出两批共21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2021年,自然资源部批复南平市、江阴市7个地区开展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随着“两山”转化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环保产业不断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创造能力,并充分挖掘利用生态资源,通过交易市场、产业化经营、生态补偿等方式将生态产品外部效益转化为经济价值,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增值,围绕生态产品供给和价值实现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催生一大批以“两山企业”、“两山银行”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主体,有望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和生态文明建设新产业,环保产业也将不断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态产品第四产业转型。42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一、总体进展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是保障“十四五”顺利起航的奠基之年。2020年也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人类社会造成了深远影响。即使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新冠肺炎的严重冲击和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环保产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中坚力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三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1%,增速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已成为绿色经济中的重要力量。2020年,我国环保产业面对后疫情时代下的诸多不利因素,仍以7.3%的增长率稳步增长。一是广大环保企事业单位和环保产业工作者积极投身抗疫阻击战,为抗疫一线提供可靠的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医疗废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服务。二是受《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环大气〔2019〕35号)的政策影响,钢铁行业、焦化行业的超低排放新建及改造加速推进。截至2020年底,钢铁、焦化行业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率分别达到60%和80%。三是城镇污水处理行业从增量建设为主转向系统提质增效与结构调整优化并重的新阶段。全国黑臭水体治理接近尾声,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已启动。截至2020年底,全国黑臭水体累积消除数量为2862条,处理率达到98.2%。四是“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次第推进、“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分类”以及“塑料污染治理”等工作的开展,推动了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垃圾焚烧发电补贴有序退坡,推动行业市场化发展,降低行业对发电补贴的依赖,对项目运营水平和盈利能力形成较大挑战。五是生态环境治理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体系持续发展、逐步规范。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试点工作启动,探索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资源、产业开发项目有效融合,解决生态环境治理缺乏资金来源渠道、总体投入不足、环境效益难以转化为经济收益等瓶颈问题,提升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产业主体向业务多元化、综合化、规模大型化方向发展。近年来,生态环境治理系统化、项目范围综合化、投资规模大型化、绩效要求高标准等趋势日趋显著,促进环保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拓展业务领域。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领域环保企业趋于综合化、大型化、集团化发展,产业融合步伐加快,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央企与省级环保集团日趋成为行业的主要力量。二、技术进展2006年以来,国家陆续设立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和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等科技攻关专项,基本覆盖所有环境污染控制细分技术领域。国家高强度的科研投入和日益严苛的环境管理要求,大大提升了产学研各界的环境保护技术研发热度。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的跟踪研究发现,2011—2020年的十年间,我国环境保护领域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据全球发明专利总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我国已成07产业发展进展43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为全球环境技术研发布局最积极的国家。2019年,在环境技术专利申请量出现下降的同时,我国高价值专利数量则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首次超过日本,成为该领域高价值专利数量排名第二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环境技术体系,形成覆盖水、大气、土壤、固废、环境监测等重点领域的污染治理技术装备生产和服务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当前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方面需求。我国环保技术装备水平方面,起步较早的电除尘、袋除尘以及国内环境管理要求较高的烟气脱硫脱硝、垃圾焚烧(发电)等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环境修复等起步较晚的相关技术装备,以及环境监测仪器等对材料和精密制造依赖较强的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其他领域技术水平基本与国际接轨。工业烟气除尘方面,电除尘和袋除尘均已形成系列技术装备且不断更新升级。电除尘技术装备国际领先,出口多国,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环境技术领域。袋除尘技术达到国际先进,部分技术产品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针对不同行业的烟气脱硫脱硝,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技术装备体系。超低排放在燃煤电厂全面推行,快速向非电行业转移扩展,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取得进展。VOCs治理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但催化剂、蓄热体等功能材料生产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机动车尾气治理脱除颗粒物和脱硝技术广泛应用。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控制尚处于起步阶段,城市道路、施工工地抑尘方面也已积累一些技术。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已形成可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的成套技术,大中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进展迅速,高效脱氮除磷技术崭露头角,污泥处理处置形成系列适用技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逐渐清晰,各类性能可靠、易维护、技术经济合理的处理设备不断涌现,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污水治理模式快速发展。常规工业废水治理技术基本定型,应用于难处理工业废水和尾水深度净化的高级氧化、催化、膜过滤、电化学等技术快速发展。水体修复方面,各类控源截污、内源污染治理、水质净化及底泥修复技术装备仍处在起步阶段。总体上,我国水污染治理技术水平基本与国际接轨,但创新供给不足,多数重点领域处于跟跑,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土壤修复行业产业规模在近十几年有较大提升,目前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依靠引进、消化、吸收、国产化和自主研发,技术装备水平得到快速发展提升,形成一批成熟技术装备,基本能够满足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治理需求。部分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异位热脱附和淋洗技术等,但在场地采样与现场监测、土壤检测和场地修复工程精细化实施等方面仍存在亟需解决和突破的问题。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技术发展参差不齐。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基本成熟,特别是大规模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危险废物、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和有机固废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环境监测已经走过引进消化吸收,步入了再创新阶段。随着环境监管要求的提升,中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在远程化、智能化、支撑科学决策和精准监管等方面取得很大提升,可较好地支撑以空气、水质和污染源监测为主体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但我国环境监测产品同质化明显,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嵌入式计算机、操作系统等虽取得重要进展,但仍有部分核心部件(如硬件传感器等)以及高端仪器(如气质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依赖进口。虽然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环境技术体系,但我国在环境技术走出去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从环境技术专利的申请情况看,我国专利申请量在国际上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但我国环境技术领域专利的97.6%布局于国内,对外申请专利所占比重不到3%。反观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他们都高度重视国外的专利申请布局,美国、德国、法国的专利海外布局比例均超过50%。中国是主要发达国家布局的重点区域之一,在中国布局专利数量占其专利布局总量的比都达到了8%以上。未来,我国从环境技术大国走向强国,还需进一步努力。44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三、模式进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深入推进。2020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开展园区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示范,探索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治理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强化系统治理,实行按效付费。”2020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开展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第二批遴选工作的通知》,进一步鼓励推行第三方治理模式,以工业园区等工业集聚区为突破口,鼓励引入第三方治理单位,对区内企业污水、固体废弃物等进行一体化集中治理,并支持第三方治理单位参与排污权交易,以多种形式实践第三方治理模式。经省级发展改革、生态环境部门申报及第三方机构评审等程序,确定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49个园区开展第二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园区遴选工作,提升园区污染治理水平,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试点工作启动。2020年9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开发银行印发《关于推荐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环办科财函〔2020〕489号),向各地征集EOD模式备选项目。经形式校核和专家评审,确定天津市静海区生态修复治理与健康产业城市主动健康综合体项目等36个项目开展EOD模式试点工作。国家开发银行按照精准施策、市场化运作和风险可控原则,发挥开发性金融大额中长期资金优势,统筹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资源配置上予以倾斜,加大支持力度。序号省(区、市)园区数量园区名称1天津1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2内蒙古1乌海市海南区工业园区3辽宁3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辽宁阜新氟产业开发区5辽宁阜新皮革产业开发区6吉林1吉林二道江经济开发区7黑龙江1安达经济开发区8江苏4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江苏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10镇江新区新材料产业园11江苏如东洋口港经济开发区12浙江2嘉兴港区13衢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4安徽2安徽和县经济开发区15安徽萧县经济开发区16江西3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17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8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湖北3湖北黄州火车站经济序号开发区20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21湖北沙洋经济开发区22海南1海口国家高新区23重庆4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24南川工业园区25垫江工业园区26潼南高新区27四川3攀枝花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8四川省三台工业园区29四川泸县经济开发区30陕西3榆林市榆神工业区31神木市锦界工业园区32延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3甘肃2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4甘肃省金塔县金塔工业集中区园区35新疆2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36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37山东1山东省淄博市齐鲁化学工业区38广东1广东省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39云南3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色产业园区40云南省个旧市特色工业园区41文山马塘工业园区42河南4河南渑池县产业集聚区43南乐县产业集聚区44孟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5洛阳市石化产业集聚区46湖南4株洲攸县高新区47岳阳汨罗高新区48常德津市高新区49湘潭湘乡经开区表7-1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园区(第二批)名单45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表7-2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名单序号省(区、市)试点名称试点实施单位1天津静海区生态修复治理与健康产业城市主动健康综合体项目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天津蔚蓝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2河北怀来永定河沿岸及官厅水库周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怀来县人民政府、永定河怀来生态发展有限公司3内蒙古宁城县蚂蚁山生态环境治理建设项目宁城县人民政府、赤峰市利奥生态科技有限公司4内蒙古杭锦旗库布其沙漠治理项目杭锦旗人民政府、内蒙古库布其生态资源科技有限公司5乌梁素海全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内蒙古淖尔开源实业有限公司6辽宁阜新市百年国际赛道城废弃矿区综合治理项目阜新市新邱区人民政府7吉林吉林市中新食品区黑土地保护治理与蓝靛果产业开发项目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管理委员会8上海金山区枫泾镇郊野村庄田园综合体项目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人民政府、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开太鱼文化发展有限公司9江苏泰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江苏省泰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泰兴市智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0徐州市丰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徐州市丰县人民政府、江苏振丰环保集团有限公司11浙江衢州市柯城区“两溪”流域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政府、衢州市柯城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12遂昌县仙侠湖流域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遂昌县人民政府、遂昌县两山投资发展集团13湘湖片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浙江省萧山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浙江湘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4安徽马鞍山市向山地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马鞍山市雨山区人民政府、江东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5宿州30万亩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和生态塑料产业化项目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宿州妙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6芜湖市湾沚区“两江四圩”区域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芜湖市湾沚区人民政府、安徽水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17福建翠屏湖水生态修复与水生态资源绿色开发运营一体化项目古田县人民政府、华川技术有限公司18江西昌抚态何源田园综合体项目抚州市昌抚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态何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9山东日照水库流域生态保护与产业开发项目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政府、日照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20滨州市博兴经济开发区绿色融合发展项目滨州市博兴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1河南许昌市魏都区“无废城市”建设项目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政府、河南一起分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2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都市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综合开发项目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漯河亿利政融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3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管理委员会、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24宜昌市长江宜都段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宜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25荆门市汉江流域钟祥段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钟祥市人民政府26湖南耒阳市(中国)油茶博览园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耒阳市人民政府、湖南神农国油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7湖南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水系综合整治(二期)项目湖南城陵矶新港区管理委员会、湖南临港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8长沙市望城区滨水新城核心区综合开发项目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政府29广西凌云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凌云县人民政府、百色北部新区发展有限公司30重庆重庆市经济开发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31重庆江津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开发项目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32四川邛崃市白沫江水美乡村生态综合体开发项目邛崃市人民政府33泸州市纳溪区永宁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政府34涪江遂宁主城区段环境综合整治与城乡一体化融合开发项目遂宁市人民政府35陕西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西安高科集团有限公司3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新疆绿翔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46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环境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环保管家、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等模式得到推广应用。环境服务模式由传统的单一要素的服务模式向全方位综合服务模式转变,环境服务系统化、综合化趋势显著,如治水理念正逐渐向水岸联动、“厂站网”统筹、“水泥气”同治、“厂网河(湖)”一体化等系统治理方向转变,进一步提升了环境污染治理水平。四、资本市场与行业格局(一)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促进环保企业迎来新一轮上市热潮2019年7月,科创板开市,将节能环保作为6大重点支持的产业领域之一。2020年6月,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正式进入实操阶段。受资本市场改革红利释放影响,中国环保产业迎来了最大的上市热潮。2020年,21家环保企业成功在A股上市,首发募集资金总额172亿元,首发市盈率平均为30.9。其中,3家企业登陆主板,7家企业登陆创业板,11家企业登陆科创板。2020年上市的环保企业主要以技术创新型民营企业为主。21家环保企业中有19家为民营企业,仅2家地方国有企业。多数企业具有独特的核心技术产品,或实现传统技术改进、替代,或实现国产替代,甚至填补技术空白。如京源环保电子絮凝技术显著减少絮凝剂投加,复洁环保替代传统“脱水+干化”两段式污泥脱水工艺污泥含水率一次性由90%—99%降至30%以下。三峰环境作为地方国企通过引进德国马丁SITY2000全套技术(包括焚烧炉—锅炉、烟气净化系统和相应的控制系统),经过二十余年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已实现全套设备国产化。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平均为5.4%,其中主营监测仪器的皖仪科技研发强度高达16.5%。2021年,环保产业表7-32020年A股环保上市公司基本情况证券代码证券名称首发上市日期上市板块领域省份组织形式募集资金(亿元)首发市盈率2020年营收(亿元)2020年净利润(亿元)研发投入/营收002973侨银股份2020-01-06主板固废广东民营企业2.3522.9928.294.070.1%688178万德斯2020-01-14科创板固废江苏民营企业5.3529.147.981.264.0%300815玉禾田2020-01-23创业板固废安徽民营企业10.2222.9843.156.890.1%300816艾可蓝2020-02-10创业板大气安徽民营企业4.0621.786.771.265.2%688096京源环保2020-04-09科创板水江苏民营企业3.8525.563.520.624.5%688466金科环境2020-05-08科创板水北京民营企业6.3234.615.570.743.5%601827三峰环境2020-06-05主板固废重庆地方国企25.8722.6749.297.381.0%688600皖仪科技2020-07-03科创板监测安徽民营企业5.1738.814.170.6116.5%688309恒誉环保2020-07-14科创板固废山东中外合资4.9631.441.750.466.0%688069德林海2020-07-22科创板水江苏民营企业9.9942.364.911.934.9%688335复洁环保2020-08-17科创板固废上海民营企业8.4156.673.760.676.0%300867圣元环保2020-08-24创业板固废福建民营企业13.1524.3710.343.041.4%300864南大环境2020-08-24创业板咨询江苏地方国企8.6135.404.841.377.0%688156路德环境2020-09-22科创板水湖北民营企业3.6534.012.500.564.5%300899上海凯鑫2020-10-16创业板水上海民营企业3.9027.351.890.446.1%688057金达莱2020-11-11科创板水江西民营企业17.8329.119.713.845.1%300912凯龙高科2020-12-07创业板大气江苏民营企业4.9337.1611.231.028.6%003027同兴环保2020-12-18主板大气安徽民营企业8.6922.997.681.776.1%688679通源环境2020-12-25科创板固废安徽民营企业3.9718.868.530.873.8%300862蓝盾光电2020-8-24创业板监测安徽民营企业11.1935.557.141.305.83%688051佳华科技2020-3-20科创板监测北京民营企业9.8235.936.811.7713.36%47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上市热潮持续高涨。截至2021年9月16日,A股环保企业又新增20家。但作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环保产业上市企业数量和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例如,目前创业板环保上市企业数量距离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二)环保企业“金字塔”格局、区域化布局趋势凸显环保产业价值链主要由“设备—工程—投资—运营”4个核心环节组成,不同产业链环节及不同细分领域同一产业链环节的商业模式不尽相同。随着市场化的改革进程,环保产业政企服务界面不断上移。以市政水环境为例,上世纪80年代初期政府将环保设备制造交由市场完成,推动了以鹏鹞环保为代表的环保设备制造商的出现和宜兴环保产业的兴盛。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政府大力推动EPC服务,继而推动了以桑德集团、建工金源等为代表的一批环保工程公司的发展。21世纪初期,随着以特许经营为核心的市政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以投资运营为核心的环境综合服务集团得以发展。之后,随着政府开始要求企业提供面向环境质表7-4环保产业五大类企业基本特征企业类型资产规模(亿元)企业普遍特征核心能力代表厂商环境产业集成化服务集团>1000集成化;综合性顶层设计及集成能力;商业模式创新能力;资本实力;资源整合能力;品牌影响力长江生态环保集团、中节能环保全国性环境综合服务集团500-1000规模化;混合所有制企业为主,国有股权占主导资本运作能力;融资能力、融资成本低;运营管理的成本控制能力强北控水务、光大环境、碧水源区域环境综合服务集团>100综合化;当地国资委控股;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及服务性人才;优秀的服务标准体系属地性强、区域性强较高的政策水平;紧密的当地政府关系;更有专业度的运营管理能力;有一定的商业模式设计能力重庆水务、兴源环境等各属地性省市环保集团细分领域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轻资产专业化;民营企业占主导(部分企业已混改);以技术为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家精神;现代化企业治理结构合理商业模式中持水务、博世科、侨银股份、旺能环境设备、材料供应商适中民营企业居多技术创新;生产管理泰和科技、鹏鹞环保等量的效果服务,尤其是2014年财政部推动PPP模式的实施,环保产业迎来第四次服务界面升级,生态环境系统服务商开始出现,中国环保产业由单元服务时代走向综合化效果服务时代,构成五大类企业,环保产业“金字塔”格局形成。环保行业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环境问题越早出现,环保市场启动得也越早,再加上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支付能力强,环保产业投资风险较低。总体上,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明显呈现出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逐步演进的区域化特征。领先的环保企业均形成了区域化布局,比如北控水务在山东、江浙、安徽、云贵、辽宁等地区,首创股份在湖南、江苏、山东等地区,光大环境在江浙、山东等地区,中国环保在河北、山东、江浙、河南等地区,均布局了大量项目。(三)更多央企、国企入局,多省(市)成立地方环保平台企业近年来,环保产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行业“洗牌”的趋势更加明显,具有较强资金实力、资本运作能力和创新型的企业呈现巨大发展潜力,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行业收入、利润也更多向大型企业集中,而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逐步淘汰退出。整合、兼并、上市融资成为环保行业市场主流,涌现出一批大型环境集团,初步实现规模化发展、精细化管理。央企资金实力雄厚,而生态环境行业当前也还在处于重投资的阶段,央企在资金上无疑有着强大的竞争力。另外,央企大多资质齐全,工程建设能力强大,也是当前大部分环保企48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表7-541家央企进入环保行业情况(不完全统计)企业名称水务固废大气环境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环境监测咨询中国移动通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线责任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鞍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49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表7-6省级环保集团情况(不完全统计)序号名称成立时间注册资本(亿元)业务领域1广东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3月(更名)15.46水务、固废、环境修复等2湖南湘水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6月100水利、水务3山西省黄河万家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3月(重组)90.7水务等4江苏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12月50水务、固废、环境修复、监测等5广西环保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5月50水务、固废等6江西华赣环境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9月30水务、大气、环境修复、固废等7城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9月(更名)6.4固废、水务等8青海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11月0.5水务、固废等9湖北省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2017年11月40水务、固废等10内蒙古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11月50水务、大气、固废等11宁夏环保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8月10水务、大气、环境修复等12山西大地环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17年8月20固废、环境修复等13浙江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11月10水务、固废等14海南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7月18.15水务等15新疆新能源集团环境发展有限公司2016年5月1.5固废、监测等16辽宁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3月3水务、固废等17安徽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9月3水务、固废、大气等18陕西省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10月8.67水务、大气、固废等19四川发展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12月30水务、大气、固废等20甘肃省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7月56.83水务等21福建省水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11月46水利、水务22贵州省水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10月50水利、水务23云南水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6月11.9水务等24山东省水发集团2009年11月50水务、固废等25河南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12月168水利、水务26宁夏水务投资集团2008年11.4水务等27吉林省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4月32水利、水务注:信息来自各企业网站及公开信息,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准表7-72020年环保产业部分典型投资并购事件(不完全统计)序号批复时间被收购方收购方类型交易涉及金额12020.08碧水源中交集团-中国城乡控股控股权转让65.56亿元22020.12康恒环境上实控股控股权转让29.99亿元32020.11国祯环保中节能控股权转让22.76亿元42020.09铁汉生态中节能控股权转让22.13亿元52020.12博世科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控股权转让10亿元以上62020.10雪浪环境新苏环保-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政府控股权转让2.8亿元72020.7富春环保天水集团-南昌市国资委控股权转让15.5亿元82020.12中持环保三峡集团-长江环保集团无实控人5.74亿元92020.11北控水务三峡集团-长江环保集团战略入股累计20亿元+102020.10世浦泰集团三峡集团-长江环保集团战略入股-50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业无法匹敌的。截至2020年底,央企中已有近半数企业进入生态环保产业。多数省市已成立环保平台公司。2020年4月,山西省黄河万家寨水务集团和山西水务投资集团合并重组为万家寨水务控股有限公司;2020年5月,江苏省环保集团成立;2020年6月,湖南湘水集团成立。部分市级环保平台公司也相继成立,如哈工投环保集团、湖州环保集团、宁波环保集团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成立省级环保相关(含水利、供水)平台公司约27家(不含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其中实际控制人为省国资委的25家;以环保(环境)命名或主营业务为多个环保细分领域的为17家;部分省份没有成立专门的环保平台公司,但原有省级水利、水务集团从事部分污水处理或供水业务。27家省级环保集团涉及上市(本公司为上市公司或母公司、子公司为上市公司)的共6家。“十三五”以来,省级环保集团成立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一半以上省级环保集团为2016年之后成立。各省级环保集团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与当地环保履职深度结合;二是给当地经济带来新增长点;三是与国企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要求结合;四是对省内现有环保产业资源的整合。(四)环保并购热潮持续,行业整合加速随着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大量资本的涌入,行业并购、整合消息不断,环保行业兼并重组依旧活跃,正孕育着结构重整、行业洗牌的产业新格局。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统计,2020年环保上市公司并购数量增加、交易额大幅上升。从并购交易数量看,2020年环保上市企业并购交易数量80起,同比上升12.68%;从并购交易金额看,环保上市企业并购交易金额458.98亿元,同比增加93.25%。2020年涉及环保上市企业的80起并购交易中,环保上市企业作为买方、卖方的数量分别为62起、18起,占比分别为77.5%、22.5%。并购交易标的主要集中在水和固废两大领域。51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0年,虽然环保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体制机制、科技创新、市场发展等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环保项目自身造血能力差,过度依赖政府投入,环境治理需求向产业市场转化难。环保产业属于典型的政策导向型、投资带动型产业。除工业污染治理和市政污水垃圾处理外,大多数领域为政府付费的纯公益性项目,项目自身缺乏造血功能。在经济下行及减税降费压力下,地方财政收支困境及债务压力不断加大,地方支付能力受到严峻挑战。以长江经济带为例,从2020年地方债和城投债还本付息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指标看,长江经济带11省市总体偿债压力为39.2%。江苏、江西、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7个省市偿债压力均高于40%,其中,贵州、云南超过70%。对于投资规模大、主要依靠政府付费的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来说,政府推进项目实施并按期付费较为困难。PPP模式是明确政府治理项目支出责任,并纳入地方财政中长期规划和列支预算支出的模式,是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最主要的实施方式。但由于金融“去杠杆”、不规范项目退库、“财金〔2019〕10号文”限制新增纯政府付费项目、地方财承余额不足、政府不按时不足额付费等原因,运用PPP模式推进新增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少。在地方财政压力加大,PPP监管趋严、强化绩效考核背景下,部分地方不再运用PPP模式推进项目实施。据统计,2017年4月至2020年11月,财政部PPP项目库出库环保项目共计2091个,约占出库PPP项目的总数的20%。二是价费机制不完善,投资回报机制不健全,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参与难。当前,我国绿色发展价格机制不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和收费体系中未充分体现环境成本,使用者付费原则未得到真正落实,合理的费用分担机制尚未形成。如污水处理领域虽具有收费机制尚不能有效覆盖成本和社会资本投资的合理收益。2020年,长江经济带污水处理收费机制政策正式发布,但价格政策落地实施周期长、协调难度大,短时间内较难显现成效。此外,我国生态环境产品价值转化机制不健全,生态环境治理改善与提升价值能否资产化、如何资产化、增值空间如何定量等具体问题,尚缺乏理论与实践支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形成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还未打开。缺乏投资回报机制,项目自身财务分析难以自平衡,成为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难以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根本原因。三是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环保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近几年,我国通过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等方式,环保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一般技术与产品可以基本满足市场的需要,燃煤锅炉和工业炉窑电除尘、布袋除尘等部分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但原创性技术数量少,技术整体水平仍落后发达经济体5~10年,尤其是“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问题亟待破解,部分新材料、监测设备技术等高度依赖进口。以监测设备为例,我国拥有的环境监测核心专利总数量虽仅次于美国,但我国高端仪器产品往往存在精度差、性能不稳定、数据不可靠、一致性差等质量问题,部分产品也未能通过计量认证与环保认证,依赖进口。如国产光谱仪、质谱仪、色谱仪等高端仪器市场占有率仅为20%、15%和27%,严重依赖进口。2019年光谱仪、质谱仪和色谱仪的贸易逆差分别为37亿元、87亿元和61亿元。四是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规范性有待加强。据统计,我国环保企业约90%以上为小微企业。近年来,虽多家大型央企通过并购等手段进入环保领域,地方政府也纷纷成立环保公司,但总体上仍处在资本驱动型发展阶段,尚未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品牌。以危险废物为例,我国危险废物CR10市场占有率不足10%,而美国危险废物CR10市场占有率90%。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行业准入门槛低,从业单位多而小,总体从业水平较低,同质化竞争严重,低价中标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行业平均收益逐年下滑。部分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机构通过低价竞争,带来数据造假、运维不规范、信任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加之,我国环保企业信用评价机制起步晚,覆盖范围有限,信息公开不够,社会监督不足,行业规范发展仍需加强。08主要问题分析52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一、2021年上半年环保产业运行情况2021年上半年,环保产业相关“十四五”规划相继发布,“十四五”开局起步工作稳步迈进。上半年,环保产业整体营收仍表现报复性增长,经营利润稳中略增。从二季度来看,环保产业营收增速回落,新增订单持续增加,用工情况总体平稳。经测算,2021年上半年环保产业总营收约为7630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4.4%,较2020年同期增长约16.14%,较2019、2020两年同期的平均水平增长约9.9%。2021年二季度环保产业营收约4270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2.1%,较2020年同期增长约9.5%,较2019、2020两年同期的平均水平增长约5.7%。(一)企业经营情况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开展的企业问卷调查,二季度环保企业经营情况判断如下:二季度,环保企业整体营收仍保持增长,但增速较一季度回落。从调研和问卷反馈结果来看,44.2%的企业营收同比增加,31.6%的企业营收持平,24.2%的企业营收下降。从企业规模来看,规模较大的企业营收增长情况好于中小微企业。规模300万以下企业营收增长的占比为33.1%,规模1亿元至10亿元企业营收增长的占比为55.7%,规模10亿元以上企业营收增长的占比为68.9%;营收减少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小图9-1不同规模环保企业二季度营收同比变化情况图9-2不同规模环保企业二季度利润同比变化情况微企业,营收规模10亿以上企业没有反馈营收减少10%以上的情况。经营利润方面,约34.2%的环保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4%的企业利润与上年同期持平,21.8%的企业利润下降。不同规模企业经营利润变化情况与营收变化情况相似,规模较大的企业利润增长情况好于中小微企,规模10亿元以上的环保企业利润基本为持平或增加;利润减少主要集中在小微企业,规模300万元以下的环保企业中有16.2%的企业经营利润减少20%以上,规模300万—2000万元的环保企业中有12.9%的企业经营利润减少20%以上。经营成本方面,57.8%的企业成本同比上升,32.5%的企业基本持平,仅有9.7%的企业反馈成本下降。新增订单方面,40.7%的环保企业新增订单个数较去年同期增加,37.3%的企业新增订单个数同比基本持平,22%的企业新增订单减少。用工方面,员工数量总体平稳,30.7%的企业员工数量增加,53.3%的企业员工数量持平,17%的企业员工数量出现下09产业发展趋势53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降。员工工资方面,稳中有增。43.1%的企业员工工资增加,50.4%的企业员工工资持平,6.5%的企业员工工资出现下降。未来预期方面,多数企业对全年的发展持乐观态度:49.4%的企业预计全年营收增长,其中15.5%企业认为营收增幅在20%以上;28.1%的企业预计全年营收较去年基本持平;22.5%的企业预计全年营收较去年下降。(二)市场情况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的《水务行业市场报告》《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市场报告》和《土壤修复行业市场报告》:2021年1-6月全国垃圾填埋、环卫、土壤修复领域累计中标项目数量和项目金额较去年同期均呈现出高速增长,垃圾焚烧、餐厨垃圾处理领域中标项目数量呈现同比增长,中标金额同比有所下降。具体来看,2021年1-6月:全国水务市场中标项目及标段共计1252项,建设投资金额共计2192.17亿元;全国环卫市场中标项目及标段共计8678项,中标总金额共计953.11亿元,首年服务金额共计314.14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4.6%、9.6%和18.4%;全国垃圾焚烧中标项目共计90项,同比增长52.5%,总投资金额共计234.56亿元,同比降低10.9%;全国垃圾填埋中标项目共计319项,总投资金额共计39.29亿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23.6%和增长3.2%;全国餐厨垃圾处理处置市场中标项目共计183项,同比增长35.6%,总投资金额共计94.84亿元,同比降低5.4%;全国建筑垃圾处理处置中标项目共计173项,总投资金额共计51.96亿元;全国土壤修复市场中标项目共计1838项,中标金额共计135.44亿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28.6%和增长51.5%。图9-32021年1-6月环卫市场同比情况图9-42021年1-6月垃圾焚烧市场同比情况图9-52021年1-6月垃圾填埋市场同比情况54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二、行业发展趋势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新部署,明确要求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并把“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从需求侧和供给侧提出了推动环保产业增长新引擎的方向,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环保产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一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将带动环保产业面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全面升级,需求加速释放。“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步伐的第一个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五年,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将按照“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的思路,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环保产业与能源、材料等相关行业相融合,进一步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绿色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支持。“十三五”时期,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以及农村环境整治资金等中央生态环境资金共计下达2248亿元,有效推动了大气、水和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动图9-62021年1-6月餐厨垃圾处理处置市场同比情况图9-72021年1-6月土壤修复市场同比情况计划目标任务落实。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测算,实现我国“十四五”环境治理目标,生态环境投资需求约为6.8万—8万亿元,年均投资需求约1.4万—1.6万亿元;要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目标,年资金投入需求约为2.1万亿元。环保产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中坚力量,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二是环保产业与清洁能源产业、清洁生产产业和节能节水等绿色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更多提到的是“绿色产业”,通过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打造绿色产业集团、修订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等引导绿色产业发展,提升绿色产业的比重。环保产业已经不仅仅是末端治理,而是面向全新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中,成为绿色产业服务的核心范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源头减量、能源替代、资源回收利55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用、节能提效、工艺改造、碳捕集等全方位多举措进行推进,环保产业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将与清洁能源、清洁生产、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带动环保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全面升级。三是环保“督察高压”常态化,环境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催生潜在环保需求市场转化。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领域的重大改革措施。2019年6月,中办国办出台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进一步从制度上,从领导机制上完善了中央生态环保工作。《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等涵盖了从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到损害赔偿的全链条生态环境管理制度。随着中央环保督查的持续推进,环境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环保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被进一步释放,环保产业将更好更快地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延伸服务内容,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四是以EOD为代表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望打通投资回报机制。长期以来,公益类、纯政府付费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一直面临总体投入不足、投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同时,由于投资回报机制与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不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带来的价值提升相互割裂,环保产业缺乏自我造血功能,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EOD模式下,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为产业开发带来增量收益,并依靠产业开发反哺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有效缓解了政府投入的压力,并有利于企业(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参与项目投入,有效破解了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的瓶颈。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创新环境治理模式,对工业污染地块,鼓励采用“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20〕1409号)指出,探索开展EOD等环境治理模式创新,提升环境治理服务水平,推动环保产业持续发展。EOD模式的试点与推广,是破解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生态环境治理创新发展的有益尝试。五是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环保企业融资环境持续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都对“发展绿色金融”作出具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市场化进程,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2020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三方发起成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并正式揭牌运营,首期募资885亿元,采取市场化方式,充分发挥中央财政投入的杠杆效应、乘数效应,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等外部性强的绿色发展领域,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并利用市场机制推动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绿色产业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2021年,生态环境部、国家开发银行发布了《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同推进生态环保重大工程项目融资的通知》(环办科财函〔2021〕158号),发挥部行合作优势,共同加大生态环保重大工程项目融资,对符合放贷条件的项目给予优惠信贷政策支持,培育环保产业新增长点。国家开发银行实施“百县千亿”专项金融服务,推进县(区)域垃圾、污水处理,拟为不少于100个县(区)提供1000亿元授信。各项绿色金融政策的落地实施,有望缓解生态环保项目投融资渠道不畅等瓶颈问题。六是行业“洗牌”加剧,央企、国企纷纷入局,加速行业并购整合,集中度将不断提高,“精专特优”成为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未来环保产业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洗牌”的趋势更加明显,具有较强资金实力、资本运作能力和创新型企业将呈现巨大发展潜力,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行业收入、利润也更多向大型企业集中,而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核心技术和创56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新能力的企业将逐步淘汰退出。整合、兼并、上市融资成为环保行业市场主流,规模小、竞争力弱的小微环保企业成为被整合、兼并的对象,环保行业将培育出一批大型环境集团,初步实现规模化发展、精细化管理。中小企业只有不断加强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并提供差异化服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七是项目统筹打包成需求主流,从细分领域专业治理向环境问题系统解决方案转换,综合环境服务将成为主要方向。当前,生态环境治理从单一细分领域向系统性、复合性转变,从单个污染源治理指标向整个环境治理体系效果转变,因此生态环境项目覆盖范围综合化、投资规模大型化、绩效要求高标准等趋势日趋显著的情况下,对企业自身实力与资本运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环保企业将趋于综合化、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产业融合步伐加快。环保企业不再局限于某一细分领域,由“小而散”向“大而全”转变,通过整体式设计、模块化建设及一体化运营,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将成为节能环保服务业的主流,打造“综合环境服务商”成为行业企业追求的目标和方向。环保产业由以环保装备制造和工程建设为主向以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等环境服务为核心的转型升级。八是环保产业与各行业领域协同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向环境领域不断渗透,带动环保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伴随着信息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环境科技与新技术的不断融合进一步带动了环保产业的发展,智慧水务、“互联网+回收”等智慧环保业态开始出现,成为大型环保企业投资和布局的重点方向。如污水处理行业经过长足的发展已经从工程模式逐渐过渡到服务运营模式阶段,并将率先进入数据运营时代,华为、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积极建设智慧水务系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精细化、系统化解决环境问题将是未来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环境治理将更加重视的是源头和过程管理,环保产业与信息化行业的融合发展,将提升产业智慧化水平和整体效率,更好的支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此外,部分环保企业打破行业间应用壁垒,由传统的末端治理向生产环节渗透,如膜分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制药等工业过程分离领域。三、技术发展趋势在双碳发展目标下,环保技术一方面将通过研发新型低碳替代工艺、加大清洁能源使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节能降耗等手段,降低自身的碳排放;另一方面要努力拓展服务范围,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污染控制和清洁生产延伸,为减污降碳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面对更严格的排放要求和更多样的治理需求,传统环保技术不断扩充治理对象、提升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呈现出技术装备化、装备模块化和模块标准化的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渐成熟,环境保护技术呈现出与这些技术逐步结合、融合的发展趋势,将大幅提升环保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和减污降碳整体效率。中长期来看,攻克一些卡脖子材料和装备是我国环保技术发展的重要发力点,如水处理膜材料、质谱仪及关键部件、监测仪器用传感器、土壤修复模拟软件等。但是,这些领域的技术突破,高度依赖我国材料工业、精密加工工艺和装备等共性薄弱领域的技术进步。同时,攻克一些短板领域也是环保技术发展的重要突破方向,如针对大气氨、臭氧、工业无组织排放等的控制技术及蓄热体、传感器等关键材料和装备,在这些短板领域将逐步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来解决这些问题、突破这些瓶颈,补齐我国环境保护技术的短板;现有技术也将呈现出进一步深化发展的趋势,在提升治理能力、治理效率、精准调控、降低成本等方向上进一步发展。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领域,电除尘将向低排放、节能降耗、协同控制、智能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从“通用技术”向“难、57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特、协同”技术转型,如高湿、高粘粉尘净化技术,SO3、PM2.5、气溶胶、汞等多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袋除尘器由于其对细颗粒物的高效过滤性能以及可涂覆催化剂等特点,将在烧结、焦化、水泥、燃煤锅炉、垃圾焚烧等非电领域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中获得更广泛的应用。脱硫脱硝领域,高效低成本脱除SO3及其资源化利用、脱硫废水近零排放、(超)高硫煤烟气超低排放、脱硝精准喷氨、低温脱硝、活性焦(炭)脱硫脱硝、废弃脱硝催化剂处理与资源化等技术应用渐广。溶剂回收、吸附浓缩、蓄热焚烧(RTO)、催化燃烧(RCO)、生物技术等主流VOCs治理技术性能也有待进一步提升。CCUS技术将继续开发降低能耗和低成本技术,如新型膜分离技术、吸附技术、增压富氧燃烧技术、化学链燃烧技术等。此外,中低温脱硝催化剂,用于VOCs净化的高性能蜂窝活性炭、分子筛、蓄热体,柴油车、非道路机械、船舶等移动污染治理技术,以及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恶臭、油烟、扬尘等控制技术装备和材料都是重要发展方向。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水源热泵、节能风机、污泥热水解等低碳运行的技术和装备,好氧颗粒污泥、厌氧氨氧化等高效深度脱氮除磷技术,以及智慧化运行管控等技术,是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技术发展方向;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结合农村污水水质特点、资源利用条件、经济承受能力和管理水平,发展一批经济适用的技术装备,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远程运维是重要的发展方向;部分水处理用膜材料,如聚砜原料、乙烯无纺布(主要用于水处理膜元件、膜组件)等是重要突破方向。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在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影响下,场地精细化调查、修复场地后评估及管控、污染阻隔、生物修复、农艺调控、污染物自然衰减监测等长效、经济的风险管控和修复技术将获得更多的应用。热脱附方面,原位加热和异位热脱附将得到广泛应用,原位加热技术会朝电加热热传导、燃气加热热传导和电阻加热三个方向发展;气相抽提(SVE)、多相抽提、固化/稳定化、热解吸/脱附、淋洗、化学氧化/还原等技术应用将增多;直接推进式钻探、土壤修复专用采样和分析装备、药剂高精度混合技术装备、高压旋喷工艺装备等的国产化将继续推进;国产修复用模拟软件也急需取得突破。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技术领域,对于城市生活垃圾,重点是建立适应垃圾分类的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技术体系;对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重点是开发符合“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要求的技术装备和运行模式;对于危险废物,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将逐步向减量化、资源化方向发展;此外,为满足“无废城市”建设需求,各类电子废物、废旧轮胎和塑料、建筑垃圾、农林废弃物等的高效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将快速发展。环境监测技术领域,监测技术装备将向小型化、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监测领域将从空气、水向土壤、温室气体领域倾斜;监测指标向组分监测、前体物监测等倾斜。监测技术向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光学/光谱学分析(如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质谱/色谱分析(如VOCs飞行时间质谱走航监测等)方向发展,向多监测参数实时、在线、自动化监测以及区域动态遥测(如机动车黑烟排放监控等)方向发展,向环境多要素、大数据综合信息评价技术方向发展。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将推动环境监测从单一的仪器设备监测,向集群化监控预警维护系统及管理平台方向发展;部分环境监测仪器核心部件(如硬件传感器等)和高端仪器(如气质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是重要攻坚方向。四、规模预测与展望本报告采用环保投资拉动系数法、产业贡献率和产业增长率三种方法预测环保产业发展规模。“十三五”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特别是2020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58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化,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多,GDP增速预计放缓,预计“十四五”GDP增速在5%—5.5%,若按照5%测算,2021年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规模大约在2.2万亿元左右。2025年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有望突破3万亿元。“十四五”时期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按照“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思路,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将以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线,推进实施空气质量提升行动。将继续扎实推进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持续推进涉气污染源治理,持续推进钢铁超低排放改造,推进玻璃、陶瓷、铸造、铁合金、有色等行业污染深度处理,大力推进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饰等重点行业VOCs治理。强化移动源环境监管,加强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深化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措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将升级钢铁、建材、化工领域工艺技术,推广水泥生产原料替代技术,推动煤电、煤化工、钢铁、石化、化工等行业碳减排示范工程。控制交通、建筑领域二氧化碳排放。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协同控制。在强化生态监管方面,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与稳定性,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进城市生态系统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在深化三水统筹治理方面,将推进地表水与地下水协同防治,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深化水污染治理,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推进农业污染防治、狠抓工业污染防治以及船舶水污染排放。推动水生态保护,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保障水生态流量等。在土壤污染防治与安全利用方面,加强耕地污染源控制,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防范工矿企业新增污染,有序实施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实施地下水风险管控。深化农业农村环境治理,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膜回收利用。强化养殖业污染治理。深化推进农村环境整治,解决“垃圾围村”和黑臭水体问题。在强化风险防控方面,将提升危废医废收集、利用与处理应急能力,加快补齐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能力短板。推进重金属及尾矿污染综合整治,加强有色、冶炼、钢铁、硫酸、磷肥等重点行业综合治理,开展尾矿库污染治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强化白色污染治理。加强新污染物排放控制。表9-1环保产业规模预测算法计算公式计算数值2021年营业收入(万亿元)2022年营业收入(万亿元)2025年营业收入(万亿元)低值高值均值低值高值均值低值高值均值环保投资拉动测算产业收入规模=当年GDP环保投入占比拉动系数“十四五”期间,GDP增速约为5%-5.5%,环保投资占比为1.3%-1.5%,拉动系数1.25。假定“十四五”GDP增长率为5%1.732.001.871.822.101.962.112.432.27产业贡献率当年产业增量=当年GDP增量产业贡献率2011-2020年环保产业贡献率为1.2%-4.4%,产业平均贡献率为3.1%1.982.382.032.012.522.102.102.922.33产业增长率产业收入规模=上一年产业收入规模产业增长率2016-2020年产业年增长率为7.3%-19.8%,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1%,2020年环保产业营业收入为1.95万亿2.102.342.242.252.802.572.254.323.8959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附录一:2020年环保产业相关政策清单需求拉动型政策序号政策名称文号成文时间部门类型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法规2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令2020年第6号2020年8月27日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法律法规3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法规4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6号2021年1月24日国务院法律法规5关于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指导意见农办农〔2020〕3号2020年1月6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规划政策6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改环资〔2020〕80号2020年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规划政策7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国卫医发〔2020〕3号2020年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医保局规划政策8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的指导意见环综合〔2020〕13号2020年3月3日生态环境部规划政策9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20〕696号2020年4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部规划政策10关于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指导意见建质〔2020〕46号2020年5月8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规划政策11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积极服务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环厅〔2020〕27号2020年6月3日生态环境部规划政策12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环大气〔2020〕33号2020年6月24日生态环境部规划政策13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环办大气函〔2020〕340号2020年6月29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规划政策14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转型提升计划(2020-2022年)工信部节〔2020〕105号2020年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政策60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序号政策名称文号成文时间部门类型15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20〕1146号2020年7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供销合作总社规划政策16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20〕1234号2020年7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规划政策17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20〕1257号2020年7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规划政策18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库〔2020〕31号2020年10月13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规划政策19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环大气〔2020〕61号2020年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山西省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规划政策20长三角地区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环大气〔2020〕62号2020年10月30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规划政策21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建城〔2020〕93号2020年11月2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规划政策22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0〕115号2020年1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规划政策23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令2020年第6号2020年12月9日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规划政策24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方案发改办环资〔2020〕929号2020年12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规划政策25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园区)污水处理环境管理的通知环水体〔2020〕71号2020年12月14日生态环境部规划政策26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0〕115号2020年12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规划政策61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激励促进型政策序号政策名称文号成文时间部门类型1关于修改《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20〕10号2020年1月22日财政部财政政策2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名单发改振兴〔2020〕209号2020年2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政策3关于加强污染防治资金管理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通知财资环〔2020〕3号2020年2月20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财政政策4关于加强生态环保资金管理推动建立项目储备制度的通知财资环〔2020〕7号2020年3月6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财政政策5支持引导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方案财资环〔2020〕20号2020年4月20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财政政策6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20〕86号2020年4月23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政策7关于印发生态环境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0〕13号2020年5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财政政策8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20〕190号2020年6月12日财政部财政政策9关于印发《商品包装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快递包装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的通知财办库〔2020〕123号2020年6月19日财政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国家邮政局办公室财政政策10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库〔2020〕31号2020年10月13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政策11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20〕593号2020年12月31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政策12关于2020年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价格〔2020〕511号2020年3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政策13关于完善长江经济带污水处理收费机制有关政策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20〕561号2020年4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价格政策14关于公布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20〕588号2020年7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价格政策15关于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发改价格〔2020〕1262号2020年7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价格政策16关于落实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公告2021年第11号2021年5月11日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税收政策17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公告2020年第53号2020年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税收政策182020年进口暂定税率等调整方案税委会〔2019〕50号2019年12月18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税收政策62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规范引导型政策序号政策名称文号成文时间部门类型1关于印发《固定污染源排污登记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环评函〔2020〕9号2020年1月6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技术规范标准2关于发布《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水处理》等六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3号2020年1月8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3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水处理HJ1083—20202020年1月8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4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食品制造HJ1084—20202020年1月8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5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酒、饮料制造HJ1085—20202020年1月8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6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涂装HJ1086—20202020年1月8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7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磷肥、钾肥、复混肥料、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HJ1087—20202020年1月8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8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印刷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4号2020年1月8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9印刷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1089—20202020年1月8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0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生态环境档案管理规范生态环境监测》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5号2020年1月13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1生态环境档案管理规范生态环境监测HJ8.2—20202020年1月13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2关于发布《砷渣稳定化处置工程技术规范》等7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6号2020年1月14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3砷渣稳定化处置工程技术规范HJ1090—20202020年1月14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4固体废物再生利用污染防治技术导则HJ1091—20202020年1月14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5陶瓷工业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1092—20202020年1月14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6蓄热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1093—20202020年1月14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7石油炼制工业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1094—20202020年1月14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8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71—20202020年1月14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9芬顿氧化法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1095—20202020年1月14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20关于发布《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陶瓷制品制造》等两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8号2020年1月21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21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陶瓷制品制造HJ1096—20202020年1月21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22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汽车制造HJ1097—20202020年1月21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23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臭氧监测一级校准技术规范》等3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10号2020年2月13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24水华遥感与地面监测评价技术规范HJ1098—20202020年2月13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25环境空气臭氧监测一级校准技术规范HJ1099—20202020年2月13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26环境空气中颗粒物(PM10和PM2.5)β射线法自动监测技术指南HJ1100—20202020年2月13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27关于印发《地下水污染源防渗技术指南(试行)》和《废弃井封井回填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土壤函〔2020〕72号2020年2月20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技术规范标准28关于印发《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排放连续监测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监测函〔2020〕90号2020年3月2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技术规范标准29关于发布《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煤炭加工—合成气和液体燃料生产》等10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12号2020年3月3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30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煤炭加工—合成气和液体燃料生产HJ1101—20202020年3月3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63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序号政策名称文号成文时间部门类型31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化学纤维制造业HJ1102—20202020年3月3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32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专用化学产品制造工业HJ1103—20202020年3月3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33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日用化学产品制造工业HJ1104—20202020年3月3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34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医疗机构HJ1105—20202020年3月3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35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环境卫生管理业HJ1106—20202020年3月3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36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码头HJ1107—20202020年3月3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37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羽毛(绒)加工工业HJ1108—20202020年3月3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38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农副食品加工工业—水产品加工工业HJ1109—20202020年3月3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39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农副食品加工工业—饲料加工、植物油加工工业HJ1110—20202020年3月3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40关于发布《伴生放射性物料贮存及固体废物填埋辐射环境保护技术规范(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14号2020年3月6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41伴生放射性物料贮存及固体废物填埋辐射环境保护技术规范(试行)HJ1114—20202020年3月6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42关于发布《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金属铸造工业》等五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15号2020年3月9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43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金属铸造工业HJ1115—20202020年3月9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44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业HJ1116—20202020年3月9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45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铁合金、电解锰工业HJ1117—20202020年3月9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46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储油库、加油站HJ1118—20202020年3月9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47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HJ1119—20202020年3月9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48关于发布《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水处理通用工序》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19号2020年3月13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49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水处理通用工序HJ1120—20202020年3月13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50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总纲》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20号2020年3月18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51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总纲HJ1111—20202020年3月18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52关于发布《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工业炉窑》等5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23号2020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53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工业炉窑HJ1121—20202020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54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橡胶和塑料制品工业HJ1122—20202020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55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制鞋工业HJ1123—20202020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56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HJ1124—20202020年3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技术规范标准57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稀有稀土金属冶炼HJ1125—20202020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58关于发布《水中氚的分析方法》《应急监测中环境样品γ核素测量技术规范》等两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25号2020年4月9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64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序号政策名称文号成文时间部门类型59水中氚的分析方法HJ1126—20202020年4月9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60应急监测中环境样品γ核素测量技术规范HJ1127—20202020年4月9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61关于印发《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监测技术方法指南》的通知监测函〔2020〕8号2020年5月14日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技术规范标准62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技术规范》等四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29号2020年5月18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63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技术规范HJ1130—20202020年5月18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64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便携式紫外吸收法HJ1131—20202020年5月18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65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便携式紫外吸收法HJ1132—20202020年5月18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66环境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砷、硒、铋、锑的测定原子荧光法HJ1133—20202020年5月18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67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废铅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22号2020年5月19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68废铅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202020年5月19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69关于发布《废铅蓄电池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审查和许可指南(试行)》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30号2020年5月20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70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31号2020年5月21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71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1051—20192020年5月21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72关于发布《核动力厂核事故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就地高纯锗谱仪测量土壤中γ核素技术规范》两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32号2020年6月3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73核动力厂核事故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1128—20202020年6月3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74就地高纯锗谱仪测量土壤中γ核素技术规范HJ1129—20202020年6月3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75关于印发《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地表水与沉积物》的通知环办法规函〔2020〕290号2020年6月9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76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38号2020年8月27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77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1134—20202020年8月27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7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令2020年第6号(《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6号令2020年8月31日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79关于发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卫星地球上行站》《中波广播发射台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两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45号2020年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8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卫星地球上行站HJ1135—20202020年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81中波广播发射台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HJ1136—20202020年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82关于发布《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无机化学工业》《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化学纤维制造业》两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48号2020年11月10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83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无机化学工业HJ1138—20202020年11月10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84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化学纤维制造业HJ1139—20202020年11月10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85关于发布《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基础调查(试行)》等七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55号2020年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86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基础调查(试行)HJ1140—20202020年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65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序号政策名称文号成文时间部门类型87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生态状况监测(试行)HJ1141—20202020年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88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生态功能评价(试行)HJ1142—20202020年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89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保护成效评估(试行)HJ1143—20202020年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90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台账数据库建设(试行)HJ1144—20202020年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91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数据质量控制(试行)HJ1145—20202020年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92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平台建设(试行)HJ1146—20202020年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93关于发布《水质pH值的测定电极法》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56号2020年11月26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94水质pH值的测定电极法HJ1147—20202020年11月26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95关于发布《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57号2020年12月2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96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164—20202020年12月2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97关于发布《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项目竣工辐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的格式与内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59号2020年12月4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98关于发布《环境空气气溶胶中γ放射性核素的测定滤膜压片/γ能谱法》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62号2020年12月10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99环境空气气溶胶中γ放射性核素的测定滤膜压片/γ能谱法HJ1149—20202020年12月10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00关于发布《水质硝基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61号2020年12月10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01水质硝基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HJ1150—20202020年12月10日国家核安全局技术规范标准102关于发布《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等四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64号2020年12月15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03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1151—20202020年12月15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0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2020年12月15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05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输变电HJ705—20202020年12月15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06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广播电视HJ1152—20202020年12月15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07关于发布《固定污染源废气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溶液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两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63号2020年12月15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08固定污染源废气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溶液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HJ1153—20202020年12月15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09环境空气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溶液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HJ1154—20202020年12月15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10关于发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等三项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65号2020年12月17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1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2020年12月17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12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202020年12月17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13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GB39707—20202020年12月17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14关于发布《电子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8项标准(含标准修改单)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68号2020年12月21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15电子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9731—20202020年12月21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16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修改单2020年12月21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66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序号政策名称文号成文时间部门类型117锡、锑、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770—2014)修改单2020年12月21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18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132—2010)修改单2020年12月21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19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0—2011)修改单2020年12月21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20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2012)修改单2020年12月21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21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7631—2011)修改单2020年12月21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22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821—2005)修改单2020年12月21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23关于印发《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环生态〔2020〕72号2020年12月21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24关于印发《铀矿冶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的通知环办辐射函〔2020〕717号2020年12月23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技术规范标准125铀矿冶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2020年12月23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技术规范标准126关于发布《化学物质环境与健康危害评估技术导则(试行)》等三项技术导则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69号2020年12月24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27化学物质环境与健康危害评估技术导则(试行)—2020年12月24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28化学物质环境与健康暴露评估技术导则(试行)—2020年12月24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29化学物质环境与健康风险表征技术导则(试行)—2020年12月24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30关于发布《铸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7项标准(含标准修改单)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71号2020年12月25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31铸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9726—20202020年12月25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32农药制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9727—20202020年12月25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33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9728—20202020年12月25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34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3—2015)修改单2020年12月25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35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9620—2013)修改单2020年12月25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36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2—2012)修改单2020年12月25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37轧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5—2012)修改单2020年12月25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38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72号2020年12月28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39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168—20202020年12月28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40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73号2020年12月29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41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HJ1014—20202020年12月29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42关于发布《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四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含标准修改单)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74号2020年12月29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43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0—20202020年12月29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44油品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1—20202020年12月29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45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2—20202020年12月29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46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20891—2014)修改单2020年12月29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47关于发布《辐射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76号2020年12月30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48关于发布国家生态环境基准《湖泊营养物基准—中东部湖区(总磷、总氮、叶绿素a)》(2020年版)及其技术报告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77号2020年12月30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67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序号政策名称文号成文时间部门类型149辐射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1155—20202020年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50关于发布《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和关键环节第1部分:总纲》等六项标准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79号2020年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51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和关键环节第1部分:总纲GB/T39791.1—20202020年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52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和关键环节第2部分:损害调查GB/T39791.2—20202020年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53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环境要素第1部分:土壤和地下水GB/T39792.1—20202020年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54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环境要素第2部分:地表水和沉积物GB/T39792.2—20202020年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55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基础方法第1部分:大气污染虚拟治理成本法GB/T39793.1—20202020年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56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基础方法第2部分:水污染虚拟治理成本法GB/T39793.2—20202020年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技术规范标准157关于印发化学原料药等6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发改环资规〔2020〕1983号2020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技术规范标准158关于印发《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2020年版)》的通知环人事〔2020〕14号2020年3月12日生态环境部引导示范政策159关于神华包头煤制烯烃升级示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20〕36号2020年3月17日生态环境部引导示范政策160商务部等8部门关于复制推广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第一批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商建函〔2020〕110号2020年4月10日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银保监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引导示范政策161关于印发《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机构名录(第三批)》的通知环办法规函〔2020〕211号2020年4月29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引导示范政策162关于命名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41号2020年10月10日生态环境部引导示范政策163关于命名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40号2020年10月10日生态环境部引导示范政策164关于开展2020年度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复查评估的通知环办科财函〔2020〕525号2020年10月14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引导示范政策165关于公布第五批绿色制造名单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20〕246号2020年10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引导示范政策166关于《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意见的复函环办便函〔2020〕370号2020年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引导示范政策167关于发布《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第二批)》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2020年第47号2020年10月30日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引导示范政策168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0)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0年第40号2020年11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引导示范政策68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序号政策名称文号成文时间部门类型169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目录(2020)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0年第40号2020年11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引导示范政策170“能效之星”产品目录(2020)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0年第40号2020年11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引导示范政策171关于公布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第二批)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20〕246号2020年11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引导示范政策172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的通知发改环资〔2020〕1793号2020年11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引导示范政策173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部令第15号2020年11月27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引导示范政策17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通知国办发〔2020〕51号2020年1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引导示范政策175关于批准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0家园区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通知环科财〔2020〕70号2020年12月21日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科技部引导示范政策176关于公布2019年度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复查评估结果的通知环办科财函〔2020〕710号2020年12月23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引导示范政策177关于公布第七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名单的通知环科财〔2020〕75号2020年12月24日生态环境部、科技部引导示范政策178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名单与前三批中撤销、暂停开放单位名单的通知环办宣教〔2020〕34号2020年12月29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引导示范政策179关于印发《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并做好发电行业配额预分配工作的通知国环规气候〔2020〕3号2020年12月30日生态环境部引导示范政策180关于开展部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验收的通知环办科财函〔2020〕732号2020年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引导示范政策181关于做好“三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2019〕65号2020年1月2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监管政策182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关于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的指导意见环应急〔2020〕5号2020年1月19日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监管政策183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改环资〔2020〕80号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监管政策184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医发〔2020〕3号2020年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医保局监管政策185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2020年2月27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监管政策69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序号政策名称文号成文时间部门类型18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办函〔2020〕18号2020年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监管政策187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2020年3月3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监管政策188关于印发《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2020年版)》的通知环人事〔2020〕14号2020年3月12日生态环境部监管政策189关于固定污染源排污限期整改有关事项的通知环环评〔2020〕19号2020年4月7日生态环境部监管政策190关于加强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质量监管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函〔2020〕181号2020年4月20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监管政策191关于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的指导意见环办执法〔2020〕8号2020年4月22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监管政策192关于开展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环办核设函〔2020〕215号2020年4月29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监管政策193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措施—2020年4月30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监管政策194关于开展医疗机构废弃物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389号2020年5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监管政策195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自主验收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环办执法〔2020〕11号2020年5月28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监管政策196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畜禽粪污还田利用要求强化养殖污染监管的通知农办牧〔2020〕23号2020年6月19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监管政策19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长江流域禁捕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0〕21号2020年7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监管政策19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0〕24号2020年9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监管政策199关于严惩弄虚作假提高环评质量的意见环环评〔2020〕48号2020年9月22日生态环境部监管政策200关于优化小微企业项目环评工作的意见环环评〔2020〕49号2020年9月23日生态环境部监管政策201关于进一步提高认识规范程序扎实做好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办大气函〔2020〕510号2020年9月30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监管政策202关于深入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环办科财〔2020〕27号2020年10月16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监管政策203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20〕63号2020年11月4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监管政策204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环环评〔2020〕65号2020年11月13日生态环境部监管政策205核动力厂营运单位核安全报告规定部令第13号2020年11月20日生态环境部监管政策206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程序规定部令第14号2020年11月23日生态环境部监管政策207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公告2020年第53号2020年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监管政策70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序号政策名称文号成文时间部门类型20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49号2020年12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监管政策209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园区)污水处理环境管理的通知环水体〔2020〕71号2020年12月14日生态环境部监管政策210关于印发《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环生态〔2020〕72号2020年12月21日生态环境部监管政策211政府督查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3号2020年12月26日国务院监管政策212商务部海关总署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73号公布《禁止进口货物目录(第七批)》和《禁止出口货物目录(第六批)》商务部公告2020年第73号2020年12月30日商务部、海关总署、生态环境部监管政策213关于规范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公告2020年第78号2020年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监管政策214关于加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区域削减措施监督管理的通知环办环评〔2020〕36号2020年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监管政策215关于推进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办固体函〔2020〕733号2020年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监管政策71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鼓励创新型政策序号政策名称文号成文时间部门类型1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绩效评价暂行办法财教〔2019〕228号2019年12月17日财政部、科技部技术创新政策2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国科发监〔2020〕37号2020年2月17日科技部技术创新政策3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国科发区〔2020〕70号2020年3月23日科技部技术创新政策4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2020年3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技术创新政策5关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法发〔2020〕11号2020年4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技术创新政策6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2020年5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技术创新政策7关于加快推动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发展的通知国科办区〔2020〕50号2020年6月4日科技部办公厅技术创新政策8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务院令第731号2020年10月30日国务院技术创新政策9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通知国办发〔2020〕51号2020年12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技术创新政策10<政府会计准则第10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合同>应用指南财会〔2020〕19号2019年12月17日财政部模式创新政策11关于加快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入库和储备管理工作的通知财政企函〔2020〕1号2020年2月10日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模式创新政策12关于印发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领域PPP项目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财办金〔2020〕10号2020年2月21日财政部办公厅模式创新政策13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2020年3月3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模式创新政策14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绩效管理操作指引财金〔2020〕13号2020年3月16日财政部模式创新政策15关于开展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第二批遴选工作的通知—2020年5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模式创新政策16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发改环资〔2020〕790号2020年5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中国银保监会、全国工商联模式创新政策17关于推荐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环办科财函〔2020〕489号2020年9月23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开发银行办公厅模式创新政策18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环气候〔2020〕57号2020年10月21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模式创新政策72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附录二:环保业务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名单环保业务营业收入第一方阵企业名单(50亿元以上)(注:本名单基于2020年度调查统计数据,排名不分先后)企业名称企业名称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实业环境控股有限公司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首创环境控股有限公司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盈峰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粤海投资有限公司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水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宏达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春兴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江西和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光大绿色环保有限公司金圆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螺创业控股有限公司康达国际环保有限公司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齐合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启迪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73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环保业务营业收入第二方阵企业名单(10亿—50亿元)(注:本名单基于2020年度调查统计数据,排名不分先后)企业名称企业名称安徽欣创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鹏鹞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博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侨银城市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日照华生资源有限公司北京久安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市政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控股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鲁碧建材有限公司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山东泰和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银丽金属利用有限公司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英科环保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北控城市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中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兴蓉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诚邦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城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重庆康达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三峰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创爱华(天津)市政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舒驰容器(上海)有限公司创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水发集团有限公司达刚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唐纳森(中国)贸易有限公司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珠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飞南资源利用股份有限公司旺能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广业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瓮福达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广东长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雪浪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武汉东湖高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绿城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三镇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西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香山红叶建设有限公司74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企业名称企业名称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技术监测中心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兴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汇集团有限公司雅居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瀚蓝(厦门)固废处理有限公司玉禾田环境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富阳申能固废环保再生有限公司岳阳林纸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中艺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粤丰环保电力有限公司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祥云飞龙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枣庄华润纸业有限公司河南清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春一汽综合利用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楚凯冶金有限公司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大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巨东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龙德环保热电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地矿建设有限公司湖南中财化学建材有限公司浙江天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能电源材料有限公司黄石加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吉林亚泰水泥有限公司浙江亚栋实业有限公司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江西洪城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地质工程(集团)公司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开能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昆明滇池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中节能国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莱州鲁通特种纸业有限公司中节能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中节能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龙岩卓越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隆华科技集团(洛阳)股份有限公司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泸州市兴泸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美尚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再资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75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环保业务营业收入第三方阵企业名单(5亿—10亿元)(注:本名单基于2020年度调查统计数据,排名不分先后)企业名称企业名称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汇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方中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龙源环保有限公司安徽舜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中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华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夏智诚安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鞍钢金属结构有限公司钱江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宝武集团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青岛达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华世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利德衡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青岛新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创大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碧兴物联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嘉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渤海水泥(葫芦岛)有限公司厦门中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渤海水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海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常熟市市政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长润石油有限公司陕西环保集团水环境有限公司茌平信源环保建材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吉江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重庆市排水有限公司上海同济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州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绍兴柯桥排水有限公司东莞市石鼓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深高蓝德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春驰集团新丰水泥有限公司深水海纳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广汇源环境水务有限公司福建省蓝深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福建中闽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朗坤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州福光水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广东金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联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圣元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绿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启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76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企业名称企业名称广东美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仕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地质建设工程集团公司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广灵金隅水泥有限公司天津绿茵景观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宏兴科技化工有限公司天津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华浩能源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番禺污水治理有限公司天通吉成机器技术有限公司广州维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同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华禾香板业(荆门)有限责任公司贵定海螺盘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维港环保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电东北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光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武汉天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新世纪能源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新安洁环境卫生股份有限公司豪顿华工程有限公司新宇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新金洋资源股份公司鑫广绿环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艾布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凯美特气体股份有限公司宜兴市欧亚华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湖南永清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中冶长天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永州红狮水泥有限公司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元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汇胜集团平原纸业有限公司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金隅冀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鸿盛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市崖门新财富环保工业有限公司浙江环益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环球环境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天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江南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市污水净化有限公司江苏天雨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世纪江南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7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企业名称企业名称江苏一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西洪城水业环保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空分工程有限公司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京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业集团有限公司开源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新型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达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中核第七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克拉玛依顺通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核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昆山全亚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兰溪自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节能大地(杭州)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中节能天融科技有限公司辽宁恒威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中晶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吉和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中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建发物资有限公司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山水工源水泥有限公司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省环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稀天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辽宁银盛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罗克佳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78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环保业务营业收入第四方阵企业名单(1亿—5亿元)(注:本名单基于2020年度调查统计数据,排名不分先后)企业名称企业名称安徽宝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兰州新区环卫物业有限公司安徽超越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蓝保(厦门)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鼎梁生物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乐陵水务环保有限公司安徽国祯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耒阳市焱鑫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励福(江门)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浩悦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溧阳中材环保有限公司安徽恒创环保建材有限公司联合泰泽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徽恒宇环保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北方环境保护有限公司安徽节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辽宁大鹰水泥集团辽阳诚信水泥有限公司安徽久吾天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辽宁东科电力有限公司安徽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辽宁虹京实业有限公司安徽美自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辽宁华孚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庆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辽宁交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碧水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辽宁绿源再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安徽省高迪循环经济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辽宁胜达环境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水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天顺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辽阳冀东水泥有限公司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辽阳天瑞辽塔水泥有限公司安徽威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辽阳县辽盛再生物资回收有限公司安徽新宇生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临沭县华星纸业有限公司安徽亚泰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临沂恒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凌志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智泓净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龙江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中久润滑油有限公司泸州市兴泸环保发展有限公司安荣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路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鞍山市格林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洛阳建龙微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白银有色红鹭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有限公司洛阳瑞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佰能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绿之缘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北方节能环保有限公司麻江县金泰工业废渣综合利用回收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北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梅州粤海水务有限公司北京北科欧远科技有限公司南昌市特种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北京博汇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水务有限公司北京潮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79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企业名称企业名称北京东方同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福昌环保有限公司北京高安屯垃圾焚烧有限公司南京港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国环莱茵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高科水务有限公司北京国能中电节能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汉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大开元环保科技(滁州)有限公司北京汇恒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国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洁绿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环新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国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北京蓝源恒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霍普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泷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神克隆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泽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琪玥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长江江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润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中船绿洲环保有限公司北京生态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顺政排水有限公司南宁市三峰能源有限公司北京天地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南通东江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通万顺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维盈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新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伟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新蒙西环境资源发展有限公司北京轩昂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理工环境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志能祥赢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廉宏市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北京中电加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市北仑环保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北京中电联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盘锦京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航泰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蓬莱荣洋钻采环保服务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国通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蓬莱蔚阳水泥有限公司北京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平邑鲁电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北控(秦皇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萍乡市华星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滨州豪岳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濮阳天地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滨州市北海魏桥固废处置有限公司浦华环保有限公司亳州国祯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浦华控股有限公司博瑞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谱尼测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渤瑞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潜江除尘设备有限公司常熟浦发第二热电能源有限公司秦皇岛同力达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80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企业名称企业名称常州飞腾化工有限公司青岛百发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常州菲纳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北苑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常州厚德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德固特节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美富特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仁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国林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天翔环境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兴天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青岛环境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成武金利宏新能源有限公司青岛汇君环境能源工程有限公司成武宇畅新能源有限公司青岛惠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诚通凯胜生态建设有限公司青岛吉美来科技有限公司重庆财信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崂应海纳光电环保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诚信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娄山河水务有限公司重庆川仪分析仪器有限公司青岛洛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创绿环境保护有限公司青岛荏原环境设备有限公司重庆港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润亿丰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美天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青岛首创瑞海水务有限公司重庆耐德新明和工业有限公司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三峡环保(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特利尔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三峡水务北碚排水有限责任公司青岛西海岸康恒环保能源有限公司重庆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青岛众瑞智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康绿环境服务有限公司青海洁神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大国华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清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益康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清远科林特克稀有金属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市渝东水务有限公司清远绿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泰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远市东江环保技术有限公司重庆渝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清远市新绿环境技术有限公司重庆中法唐家沱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清远市中宇环保实业有限公司重庆中明港桥环保有限责任公司庆阳华鑫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大连东泰产业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衢州市清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大连建华污泥处理有限公司仁寿首创水务有限公司大连泰达环保有限公司日照水务集团污水处理有限公司81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企业名称企业名称大连兆和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照泰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大庆蓝星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荣成市固废综合处理与应用产业园有限公司大同富乔垃圾焚烧发电有限公司如东天楹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德蓝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乳源瑶族自治县鑫源环保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德长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阮氏化工(常熟)有限公司东莞东元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瑞盛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东实新能源有限公司赛恩斯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豪丰工业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东莞市豪丰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厦门爱迪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合丰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厦门佰瑞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聚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厦门隆力德环境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东莞市科伟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厦门绿洋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天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奥福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樟村水质净化有限公司山东创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东莞粤丰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山东德派克纸业有限公司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方达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东旭蓝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飞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昊鑫绿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山东丰源生物质发电股份公司鄂尔多斯市昊鑫瑞源科净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福航新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枫林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禅城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山东公用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高明顶丰油脂有限公司山东国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科蓝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菏泽黄河水泥粉磨有限公司佛山市南华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恒昌聚材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三水区大塘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山东华特达因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玉凰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莱钢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南方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兰生能源有限公司福建泉州闽光环保资源有限公司山东蓝想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上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鲁抗中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平福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福建卫东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平原汉源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福建欣隆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三维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新大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山大华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82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企业名称企业名称福建鑫泽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神华山大能源环境有限公司福建中科三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抚顺恒益科技滤材有限公司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赣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赣州市恒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环科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格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山东圣大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格威特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盛宝传热科技有限公司葛洲坝集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山东水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葛洲坝中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水发鲁润水务科技有限公司灌南金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太平洋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光大常高新环保能源(常州)有限公司山东泰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光大城乡再生能源(淮安)有限公司山东五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大城乡再生能源(钟祥)有限公司山东鑫泰水处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能源(济南)有限公司山东兴业炉料有限公司光大环保能源(江阴)有限公司山东永锋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光大环保能源(日照)有限公司山东郓城圣元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光大环保能源(潍坊)有限公司山东招金膜天股份有限公司光大生物能源(六安)有限公司山东中车华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光大水务(济南)有限公司山东中海新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光大水务(济南历城)有限公司山东中绿资源再生有限公司光大水务(青岛)有限公司山东中再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光大水务(淄博)有限公司山东卓泰油脂科技有限公司广电计量检测(湖南)有限公司山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昂为环保产业有限公司山西交控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贝源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绿洁环保有限公司广东东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环境保护中心站(有限公司)广东国信工程监理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文龙中美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华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西亚乐士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健恒环境产业有限公司山西长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隽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大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开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省环境保护公司广东利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陕西蔚蓝节能环境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南大环保有限公司汕头市TCL德庆环保发展有限公司83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企业名称企业名称广东三新能源环保有限公司上村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广东生活环境无害化处理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安居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上海巴安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南方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大众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中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珠海工程勘察院上海格林曼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水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华测品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台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环境保护有限公司广东新大禹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环境节能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环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嘉定新城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广东新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凯鑫分离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泰隆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兰宝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益康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兰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益诺欧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绿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盈峰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三井鑫云贵稀金属循环利用有限公司广东粤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申欣环保实业有限公司广东长天思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广东肇庆德通有限公司上海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广东致顺化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洗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金岭南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上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广东重仪机械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尚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自立环保有限公司韶关鹏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埃索凯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绍兴柯桥江滨水处理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绍兴市上虞区水处理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碧清源环保投资有限公司绍兴市上虞众联环保有限公司广西博环环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北控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广西桂物金岸制冷空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华控赛格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桂物资源循环产业有限公司深圳深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恒晟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深圳世纪星源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金投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碧园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兰科资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深圳市超纯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力源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翠云谷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柳钢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华盛昌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84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企业名称企业名称广西升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集泰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凯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广西鑫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科冷商用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博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绿恩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恒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深水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宏达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水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金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腾浪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广州科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天得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鹏凯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天地互通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永丰生态环境有限公司广州瑞商化工有限公司深圳市宇驰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白云泵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中浦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神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山水生态环保建设有限公司沈阳光大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天赐三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圣戈班石膏建材(葫芦岛)有限公司广州市怡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圣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云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世纪华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广州优特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寿光环卫集团保洁有限公司广州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寿光市隆宇坤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广州中滔绿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双登天鹏冶金江苏有限公司广州紫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水艺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东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博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华佳节能设备科技有限以司贵州万通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四川锦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桂润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君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国机通用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科学城天人环保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两江远达节能环保有限公司四川省中明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国能单县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四川新威环境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国能公主岭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四川长虹格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能宁阳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四川正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哈额日本瀚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苏州顶裕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哈尔滨北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苏州高新水质净化有限公司85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企业名称企业名称哈尔滨博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巨联环保有限公司海南蓝岛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乔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宜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东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海诺尔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宏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西景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海逸生态建设有限公司苏州市荣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汉川龙源博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市吴中区固体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瀚蓝(惠安)固废处理有限公司苏州苏净仪器自控设备有限公司瀚蓝(廊坊)固废处理有限公司台泥(辽宁)水泥有限公司杭州爱华仪器有限公司台州市德长环保有限公司杭州楚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太仓创造电子有限公司杭州大地维康医疗环保有限公司太原市润民环保节能有限公司杭州国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泰山石膏(菏泽)有限公司杭州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泰山石膏(聊城)有限公司杭州华创实业有限公司泰山石膏(威海)有限公司杭州华源前线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泰山石膏(襄阳)有限公司杭州回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壕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捷尔思阻燃化工有限公司天津建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捷瑞空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天津凯英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立佳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天津龙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临安引力外加剂有限公司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绿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华博水务有限公司杭州三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泰达环保有限公司杭州市地下管道开发有限公司天津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天创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壹鸣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萧山锦江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天津壹鸣环境污染治理有限公司杭州新安江工业泵有限公司天瑞环境科技(仙桃)有限公司杭州银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铁汉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杭州英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铁岭贵鑫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浩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铁岭泓源大禹城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合肥中盛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中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同信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德龙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桐乡市城市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86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企业名称企业名称河北丰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皖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高科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皖建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河北海鹰环境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威海航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河北建设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威海中远造船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美邦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潍坊博锐环境保护有限公司河池市富源废渣再生利用金属有限公司潍坊龙达锌业有限公司河南爱尔福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潍坊鲁瑞环保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河南康宁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宏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天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市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河南同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文登东阳活塞有限公司河南中材环保有限公司汶瑞机械(山东)有限公司核工业二九O研究所乌鲁木齐河东威立雅水务有限公司菏泽金普商贸有限公司无棣众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菏泽市华方建材有限公司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菏泽万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恒诚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黑龙江国中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工业废物安全处置有限公司黑龙江清河泉生物质能源热电有限公司芜湖绿洲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恒友集团有限公司吴江市盛泽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宏伟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大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湖北金润德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工控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华德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湖北山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凯迪电力环保有限公司湖北省协诚交通环保有限公司武汉凯迪水务有限公司湖北泰山建材有限公司武汉森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中环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天虹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中油优艺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新天达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北控威保特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博世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华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国祯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西安昱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瀚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西南能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湖南恒凯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西施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江冶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代牧业(合肥)有限公司湖南金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湘潭电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7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企业名称企业名称湖南九九智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襄阳恩菲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襄阳九鼎昊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湖南凯迪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响水新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联合餐厨垃圾处理有限公司新疆碧水源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浏阳经开区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德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平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海天祥瑞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湖南沁森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新疆化工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三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天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和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天物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瑭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乡西玛鼓风机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惟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新余金达莱环保有限公司湖南现代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中天环保工程(重庆)有限公司湖南湘牛环保实业有限公司雄安科融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新九方科技有限公司修文县苏达新型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湖南鑫远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昌金科资源再生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易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宣化冶金环保设备制造(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智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亚太泵阀有限公司湖南中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烟台金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中集环境投资有限公司烟台齐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湖南中岭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烟台润达垃圾处理运营有限公司湖南子宏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烟台桑尼核星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烟台神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华电青岛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烟台中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华方水务(中国)有限公司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赣城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盐城淇岸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华夏碧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扬州宁达贵金属有限公司华新环境工程(武穴)有限公司扬州市洁源排水有限公司华新绿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扬州泰达环保有限公司淮安华昌固废处置有限公司阳新鹏富矿业有限公司淮安华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依米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淮安中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宜兴泉溪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环创(厦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弋阳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环球实业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义乌市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88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企业名称企业名称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易景环境科技(天津)股份有限公司惠州TCL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英德市新裕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制品有限公司惠州东江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营口市环境工程开发有限公司惠州金茂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煜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市东江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粤丰科维环保投资(广东)有限公司惠州市惠阳区力行环保有限公司云南合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市宁泰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吉成园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鸡西市恒安鑫鼎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云南交投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吉林大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今业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吉林联力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科力环保股份公司吉林省厚德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云南利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吉林省拓维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山川园林有限公司吉林省鑫祥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市吉化北方炬醌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湛江市粤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吉林市双嘉环保能源利用有限公司张家港市华瑞危险废物处理中心有限公司吉林亚泰集团辽阳水泥有限公司张家口宣化昌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即墨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章丘绿色动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春一汽综合瑞曼迪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济南普利市政管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长沙华时捷环保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济南上华科技有限公司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水质净化工程有限公司济宁银河水务有限公司长兴新城环保有限公司嘉兴德达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招商局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嘉峪关大友嘉能化工有限公司招远市招金金合科技有限公司嘉园环保有限公司肇庆市新荣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健研检测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爱迪曼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海环保有限公司浙江爱力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市碧源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百能科技有限公司江门市东江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博华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江门市科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浙江博世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奥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创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澳洋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维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保丽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博恩环境工程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浙江凤登环保股份有限公司89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企业名称企业名称江苏博克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大地益源环境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江苏大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国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大洋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海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东江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浙江海盐力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东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红狮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方洋水务有限公司浙江湖州金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峰业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庆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核工业格林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环龙环境保护有限公司江苏鸿基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环茂自控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华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浙江环兴机械有限公司江苏华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吉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华旭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佳环电子有限公司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浙江嘉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环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建安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江通科技环保有限公司浙江金峨生态建设有限公司江苏金润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浙江金泰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警安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巨能机械有限公司浙江巨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康达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蓝天求是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康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力高泵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蓝必盛化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力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蓝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联池水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蓝天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隆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联发环保新能源有限公司浙江仁欣环科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龙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隆昌化工有限公司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南方涂装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双良商达环保有限公司江苏南资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双益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启创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泰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瑞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天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90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企业名称企业名称江苏润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伟达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江苏三和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问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三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仙峰贵金属有限公司江苏苏北废旧汽车家电拆解再生利用有限公司浙江先创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泰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宜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江苏天马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浙大水业有限公司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浙大网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天通源环保装备有限公司浙江正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通用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正泰中自控制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新浪环保有限公司浙江卓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奇环保有限公司镇江新宇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江苏新中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鑫华能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德生态园被动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亿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电建湖北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江苏永之清固废处置有限公司中电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优联环境发展有限公司中广核宏达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江苏远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中鼎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中研宜普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西有限公司江西博鑫精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疏浚环保控股有限公司江西东江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西茂盛环境有限公司中化地质郑州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江西庞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中环信(扬州)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江西省广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环信环保有限公司江西省三余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机国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天久地矿建设工程院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江西水投康赣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节能(临沂)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江西挺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节能(西安)监测技术有限公司江西怡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中节能(烟台)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杰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节能环保投资发展(江西)有限公司杰瑞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节能六合天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洁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节能兆盛环保有限公司金广恒环保技术(南京)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检测技术服务(广州)股份有限公司91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企业名称企业名称金锣水务有限公司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金山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中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锦州北方四环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科工集团杭州研究院有限公司锦州开元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中瑞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景德镇康栋环保石化有限公司中山市广业龙澄环保有限公司九江浦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环保产业有限公司鄄城长青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中山市中环环保废液回收有限公司科林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科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环保技术服务公司克拉玛依博达生态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石化江汉油田工程建设潜江有限公司昆明金泽实业有限公司中铁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昆明科净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信环境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昆山鸿福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昆山建邦环境投资有限公司珠海高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市大洋环境净化有限公司珠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昆山市千灯三废净化有限公司珠海市斗门区永兴盛环保工业废弃物回收综合处理有限公司昆山新昆生物能源热电有限公司淄博诺奥化工有限公司来宾粤丰环保电力有限公司淄博鹏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兰陵琦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淄博泉森净水科技有限公司兰州康顺石化有限责任公司92202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