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保障生存专业提升效率创新促进发展诚信铸就品牌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合规保障生存专业提升效率创新促进发展诚信铸就品牌【碳中和系列报告(一)】碳排放权交易行稳致远中国迎来“赶考”新进程投资咨询资格号:证监许可[2012]112张月股指期货分析师期货从业资格:F03087913投资咨询资格:Z0016584联系人(孔天赐)期货从业资格:F3076208联系电话:0531-81678626公司网址:www.luzhengqh.com鲁证研究公众号:lzqhyjs鲁证期货公众号:lzqhfwh2022/1/27摘要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特别是“十四五”期间是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中国碳排放量居世界之首,本土资源禀赋促使能源结构转型迫在眉睫。从全球角度来看,中国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排放强度处于高位,但人均碳排放量低于部分发达国家;从国内细分部门来看,中国碳排放结构与传统资源禀赋有直接联系,燃煤电厂、钢铁和水泥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其中电力和热力生产部门是碳排放的最主要部门;从各省份碳排放量来看,由于各省之间能源结构不同,碳排放情况有所差异,山东、河北、江苏碳排放最多,北京、青海及海南碳排放最少。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从试点向全国推广,市场手段推动减排潜力巨大。中国碳减排机制以碳排放交易体系为主,2011年国家同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3年起,7个试点碳市场陆续开始上线交易,2016年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正式上线。我国不同区域的试点市场在覆盖行业、控排门槛等方面有所差异,同时与欧盟为主的成熟碳排放市场相比,国内试点市场碳价整体偏低,各地成交量有限且存在成交潮汐现象。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共计2225家,总排放量超过40亿吨,中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声明部分1/11投资咨询资格号:证监许可[2012]112碳中和系列报告碳排放权交易行稳致远中国迎来“赶考”新进程经济的蓬勃发展,各种工业的迭代更新,一方面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水平,而另一方面引发的环境问题,例如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沙漠化面积增大等日益严重,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在“发展”这把双刃剑下,如何平衡与“环保”的关系早已成为各个国家所面临的重要考量。在此背景之下,减碳已然上升到政治经济的层面,绿色低碳发展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的进步。一、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思想确立,碳减排上升至全新高度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并说明“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从碳达峰、碳中和的释义来看,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图1:碳达峰简要示意图图2:碳中和简要示意图数据来源:人民日报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表1: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时间方向具体目标2025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2030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2060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数据来源:《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声明部分2/11投资咨询资格号:证监许可[2012]112碳中和系列报告二、中国碳排放量居世界之首,本土资源禀赋促使能源结构转型迫在眉睫(一)中国碳排放量世界第一,排放强度处于高位,但人均碳排放量低于部分发达国家排放总量方面,BP公司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碳排放量为98.993亿吨,约为美国的2.2倍,欧盟的2.8倍。单位GDP排放强度方面,从IEA公布的数据看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单位GDP排放强度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且处于持续降低的过程中,而中国的排放强度在1978年达到高点后快速下降,尽管2019年0.69千克/2005年美元不变价的水平较1990年的2.03下降近66%,但这个强度仍然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部分发达国家,据统计2019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是美国的2.9倍,英国的6.3倍。人均碳排放量方面,根据IEA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美国的人均排放量为14.44t碳/人远高于世界其他主要排放国家,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为7.07t碳/人,约为美国的一半,与德国相近。图3:中国是全球第一碳排放国(单位:百万吨)图4:人均碳排放量中国约为美国一半数据来源:BP公司、IEA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图5:中国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处于高位(单位:千克CO2/美元(2015价格))图6:2019年主要国家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数据来源:IEA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表2:中国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但人均碳排放量低于部分发达国家(表中取2019年数据,单位:t碳/人)国家人均碳排放量国家人均碳排放量美国14.44中国7.07英国5.12印度1.69法国4.36日本8.37德国7.75韩国11.33澳大利亚15.01全球4.39数据来源:IEA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9921999200620132020美国日本中国英国全球(右轴)051015202519711978198519921999200620132020美国日本中国英国全球0.000.501.001.502.00美国日本英国中国全球-0.200.400.600.801.00全球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英国法国德国中国印度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声明部分3/11投资咨询资格号:证监许可[2012]112碳中和系列报告(二)中国碳排放结构与传统资源禀赋有直接联系,化石燃料的燃烧成为碳排放量大的主要原因1.电力和热力生产部门是碳排放的最主要部门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电热生产部门集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国排放总量的比重最大,为53.04%,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1.84%)。究其原因,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2020年发电行业中火力发电占比71%,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分别占16%、6%、5%、2%,目前我国的电力生产以火电为主,发电利用的可燃物为传统的化石能源,其中主要是动力煤,其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电热生产部门碳排放居于高位。图7:中国电力和热力生产部门碳排放超过全球水平(2019年)图8:中国能源资源以煤炭为主(2020年)数据来源:IEA、BP公司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图9:我国电力供给结构以火电为主(2020年)图10:我国发电量连年增长(单位:亿千瓦时)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Wind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2.建筑和制造部门碳排放量紧随其后,钢铁、建材、水泥等行业也是碳排放量的大户首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19年碳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8.92%,其中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这是由于钢铁行业高炉-转炉长流程工艺结构占主导地位,能源结构高碳化(焦炭占64.7%,煤炭占33.9%)导致生产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碳当量。其次,非金属矿产行业碳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1.35%,其中建筑材料工业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14.8亿吨,按照细分行业来看,水泥工业碳排放量最大(占全国的比例约为9%),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石灰石的燃烧,数据显示2020年水泥工业碳排放12.3亿吨,同比上升1.8%。3.运输、仓储和邮电服务行业碳排放居前,2019年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7.48%由于物流业耗能量主要由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等耗能量构成,且目前并没有直接反映物流业的碳排放数据,因此这类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流业的碳排放情况。目前该领域碳排放主要来自于服务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包括汽油、柴油、原煤、燃油、燃料油和天然气等。其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有所增加,煤炭的消费有所减少,石油消耗产生的碳排放是我国物流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42%27%36%53%19%13%9%28%24%33%37%9%0%20%40%60%80%100%世界欧洲美国中国电力和热力生产部门建筑和制造部门运输部门住宅、商业和公共服务部门其他部门37%34%38%20%28%34%25%22%8%7%10%12%27%57%55%8%10%2%2%1%3%8%4%8%5%7%12%7%5%4%0%20%40%60%80%100%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印度原油天然气煤核能水电可再生能源71%16%6%5%2%火电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020000400006000080000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声明部分4/11投资咨询资格号:证监许可[2012]112碳中和系列报告图11:中国建筑材料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图12:中国水泥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来源:中国建筑材料工业碳排放报告(2020年度)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图1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千吨二氧化碳)图14:运输、仓储、邮电服务碳排放量(千吨二氧化碳)数据来源:Wind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图15: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增加而煤炭减少(万吨)图16:城市碳排放量稳步增长,明显高于农村(千吨二氧化碳)数据来源:Wind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三)各省份能源结构不同,碳排放情况有所差异城市中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源是工业,其次是第三产业及生活性消费,不同省份之间的能源结构差异导致了碳排放量各有不同。根据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显示,2019年,在有统计数据的省份中(不含西藏自治区),山东、河北、江苏是中国碳排放最多的三个省份,其中山东排放9.37亿吨,河北排放9.14亿吨,江苏排放8.05亿吨;北京、青海及海南是碳排放最少0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2,500,000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线性(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0,000300,000500,000700,000900,000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运输、仓储、邮电服务碳排放量线性(运输、仓储、邮电服务碳排放量)0%20%40%60%80%100%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煤炭消费量天然气消费量石油消费量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中国:碳排放量:分部门:城市中国:碳排放量:分部门:农村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声明部分5/11投资咨询资格号:证监许可[2012]112碳中和系列报告的三个省份,排放量均少于1亿吨二氧化碳。究其原因,以山东为例,山东省曾经强调重化工业发展,大力发展石化、钢铁、纺织等高耗能行业且发电以火力发电为主,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同时近年来伴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业的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明显,碳排放总量全国第一;而北京、上海等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同时第二产业比重在全国范围内相对较低,能源结构较为合理,因此碳排放量在全国处于相对低位(单从北京和上海来看,两地区均以第三产业为主,但上海第二产业比重明显高于北京,从而导致上海的碳排放量高于北京,进而可以发现第二产业对于碳排放的直接影响)。图17:2019年各省份碳排放总量情况(单位:千吨二氧化碳)数据来源:CEADs、Wind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图18:山东第三产业占比升高,第二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但仍占过高比重图19:河北产业结构与山东类似数据来源:Wind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7000008000009000001000000西藏海南青海北京重庆天津甘肃云南上海吉林宁夏江西广西贵州福建黑龙江陕西湖南四川湖北浙江安徽新疆河南辽宁山西广东内蒙古江苏河北山东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020406080100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能源消费总量010,00020,00030,00040,000020406080100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能源消费总量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声明部分6/11投资咨询资格号:证监许可[2012]112碳中和系列报告图20:北京第一产业基本退出,第三产业占比最高图21:上海第三产业占比最高,第二产业比重较北京高但在全国相对处于低位数据来源:Wind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三、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从试点向全国推广,市场手段推动减排潜力巨大《巴黎协定》作为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做出了统一安排,其长期目标是实现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中国作为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如期减排面临着国内和国外的双重压力。(一)中国碳减排机制以碳排放交易体系为主为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需要在多个领域采取行动,碳定价正在成为主要推动力,其借助“市场的手”加速减排、增厚企业收益的过程,有利于挖掘低碳生产方式,引导社会关注碳储存,从而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设。碳定价可分为显性/隐性碳价、正/负碳价两种类型,其中显性碳价又可大致分为碳税和碳排放交易体系。《碳定价机制发展与趋势2021》显示,截至2021年已经实施的碳定价机制共计64种,覆盖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21%,其中35种是碳税制度,29种是碳排放交易制度。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现阶段以碳排放权交易为主的碳定价机制正式拉开帷幕,通过市场手段推动企业减排的目标清晰。表3:碳税和碳排放交易比较碳税碳排放交易体系定义碳价格由政府决定,减排量由市场力量决定。总量控制和交易:政府确定特定时期的排放限制(“总量控制”),构成总量控制的配额将根据标准进行拍卖或免费分配,碳价格由市场决定基准线加信用体系:受管制的排放者被设定了排放基准线,排放量高于其指定基准线的排放者需要交出信用额度以弥补这些排放量;将排放量减少到基准线以下的排放者可以获得这部分减排量对应的信用,并可以将这些信用出售给其他排放者优点-碳税开征简单易行,交易成本低-直接作用于碳排放量,目标明确,不需要中间变量传导-符合污染者付费原则,更加公平,更加透明-政策调整不涉及立法,行政程序相对简单-适用于所有碳排放对象-能够吸引诸多机构参与,且不同碳排放交易市场能够互通,有利于资源配置-增加政府收入,利于开发减排技术缺点-间接作用于碳排放量-高昂的监管成本和潜在道德风险-政策调整过程繁琐,灵活性较差-价格波动,减排成本存在不确定性-增加企业税负,可能导致产业外流数据来源:公开信息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02,0004,0006,0008,000020406080100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能源消费总量05,00010,00015,000020406080100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能源消费总量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声明部分7/11投资咨询资格号:证监许可[2012]112碳中和系列报告(二)我国已在八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1年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3年起,7个试点碳市场陆续开始上线交易,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等20多个行业的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2016年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正式上线,成为我国第8个交易试点地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和深圳已经完成八次履约,湖北、重庆共计完成七次履约。1.不同区域的试点市场在覆盖行业、控排门槛等方面有所差异从覆盖行业来看,尽管主要围绕发电、化工、石化、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及民航等八个高耗能行业为主,但各试点市场根据自身产业密集度以及市场规模和效率,分别设置了不同的行业范围,例如,北京、深圳等主要依托第三产业发展的城市排放总量相对较小,覆盖主体主要以服务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而湖北、广东等省则以钢铁、水泥等高耗能工业为主。从纳入门槛看,北京、深圳纳入控排企业门槛分别为年碳排放量5000、3000吨;上海、广东、天津、重庆纳入控排企业的门槛为年碳排放量2万吨;湖北门槛为综合能耗6万吨标准煤及以上。表4:全国最初设立的七个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设计比较(由于福建省试点启动时间较晚,暂不做对比)数据来源:《中国碳金融市场研究2021》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声明部分8/11投资咨询资格号:证监许可[2012]112碳中和系列报告2.与欧盟为主的成熟碳排放市场相比,国内试点市场碳价整体偏低,各地成交量有限且存在成交集聚现象碳价方面。从2020年以来的数据看,各试点市场成交均价除北京外主要在10-70元/吨左右(北京地区价格偏高,达到100元/吨以上),远低于欧盟碳排放配额价格(欧盟同时期碳期货结算价格在10-90欧元/吨之间,用2020年欧元兑换人民币平均汇率来看,欧盟碳期货结算价折合人民币78-708元)。拉长时间周期来看,国内试点市场价格呈现先升后降再回升的局面,市场交易伊始价格呈现出小幅的上升,随后一路走低直至2020年后有回升的迹象,2021年部分市场价格走势呈现出一定共性。此外,当前试点市场交易不连续且市场活跃度较低,价格的代表性有限。交易量及成交额方面。广东、湖北、深圳累计交易量排名前三位,2021年的累计交易量分别为17793.05万吨、7970.31万吨和5054.33万吨,对应的累计成交额分别为37.05亿元、18.67亿元和11.99亿元。其中,广东的累计成交总量和累计成交总额最多且明显多于其他试点市场,成为我国试点碳市场中唯一交易总量过亿吨的省。此外,各个试点市场每日交易量变化波动显著,交易量较多的时间段集中于履约期前后,以北京为例2020年前履约期为7月31日前,当日成交量最多的时间段集中于6月份前后,而2020年起履约期向后递延,相应的当日成交量最多的时段随之后延,由此可见现阶段重点控排企业的出发点大多是应对履约而非交易,再加上金融机构等参与度较低,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欠佳。图22:国内试点碳市场价格走势(单位:元/吨)数据来源:Wind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图23:欧盟排放配额(EUA)期货结算价(单位:欧元/吨二氧化碳当量)数据来源:Wind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0204060801001201402013-062013-082013-102013-122014-022014-042014-062014-082014-102014-122015-022015-042015-062015-082015-102015-122016-022016-042016-062016-082016-102016-122017-022017-042017-062017-082017-102017-122018-022018-042018-062018-082018-102018-122019-022019-042019-062019-082019-102019-122020-022020-042020-062020-082020-102020-122021-022021-042021-062021-082021-102021-12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重庆福建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6-012016-032016-052016-072016-092016-112017-012017-032017-052017-072017-092017-112018-012018-032018-052018-072018-092018-112019-012019-032019-052019-072019-092019-112020-012020-032020-052020-072020-092020-112021-012021-032021-052021-072021-092021-11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声明部分9/11投资咨询资格号:证监许可[2012]112碳中和系列报告图24:国内试点碳市场2020年累计成交量(万吨)图25:国内试点碳市场2020年累计成交额(亿元)数据来源:Wind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图26:各试点碳市场日交易量变化较大,履约期附近交易集中数据来源:Wind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三)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运行,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前期试点市场的基础上,自2017年底开始筹备,2021年正式进入交易阶段。随着生态环境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印发《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全国性的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共计2225家,总排放量超过40亿吨,我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结束,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成交均价42.85元/吨,履约完成率99.5%,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重庆福建051015202530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重庆福建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声明部分10/11投资咨询资格号:证监许可[2012]112碳中和系列报告全国碳市场价格方面,自7月16日开市以来,碳价冲高回落,由运行初期最高58.7元/吨回落至最低41.84元/吨,直至12月下旬开始逐步回升,最高至57.06元/吨,价格区间在40-60元/吨左右,其中12月31日收盘价为54.22元/吨,较首日开盘价上涨13%。成交量和成交规模方面,周期性的特征仍然存在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11月以来,全国碳市场交易热度有所提高,特别是进入12月成交量显著提高,仅12月单月的总成交量达到1.35亿吨,超过前五个月成交量总和。究其原因,与企业履约需求有关,10月底生态环境部通知纳入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重点排放单位应在12月31日前向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清缴2019年度至2020年度的碳排放配额,这意味着履约期内超出排量的企业需要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购买额外的配额来抵消过量的排放量,因此进入12月以来市场交易活跃度明显提振。然而整体来看,除临近履约期外,市场交易的活跃度较低,究其原因,一是目前市场参与主体仅为2225家发电行业,同行业间的约束相同且操作方式相近,在相同的政策条件下容易引发羊群效应,使得交易集中,不够分散;二是现阶段碳排放配额分配以免费分配为主,宽松且免费的配额发放使得企业利用交易推动减排的内生动力不足,企业大多以履约目的参与市场交易的积极性欠佳。不过,随着参与碳交易的主体逐渐增多(“十四五”期间,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七大高耗能行业或将陆续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且市场免费额度发放将会收紧,市场活跃度将会得到明显改善。图27: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情况数据来源:Wind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05,000,00010,000,00015,000,00020,000,00025,000,000010203040506070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成交量(右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最新价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声明部分11/11投资咨询资格号:证监许可[2012]112碳中和系列报告免责声明本研究报告仅供鲁证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内容所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所载的资料、观点及预测均反映了本公司在最初发布该报告当日分析师的判断,是基于本公司分析师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况下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亦可因使用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本公司其他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本公司并不承担提示本报告的收件人注意该等材料的责任。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转载,需征得本公司同意,并注明出处为鲁证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