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色发展,把脉“双碳”政策-施耐德电气VIP专享VIP免费

践行绿色发展,把脉“双碳”政策
www.se.com/cn
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出品
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成立 2021 5 月遵循
严格的方法和为社会做贡献的使命我们通对中国经济
产业和商业进行严谨实用和创造性的研究为公众和商界
融合全球智慧专业洞见力于成为动中国经
社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领先库。
我们的研究团队汇集了绿色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管理领
域的一线专家耕前沿技术的研工程师参与行业政
和标制定的专家学也聚集了来自业界各研院的学
术界袖、为企来自于信息安全、
互联网、管理咨询、市场研究等领域的伴专家。
我们究内容盖行业术、观等方面时基
发展及所提供的企业询服务中的积累深入探
略、研发理、理、理、
人力资品牌推广等话并与社会积极分享研究成果。
我们的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和定线调研
以数据驱动分析实现深层价值提进而帮助企业高管
把脉宏见微知著助力企业探索可持发展
把握时代机遇、加速变革转型。
电气
价值究院
1
2
1 国家 完善 联动 主落 4
2 梯次 有序 力 8
2.1 放:摸清家,以为镜,应对全考核 9
2.2 多项措施有地区减落地 12
3 行业 知势 明道 行 14
3.1 力行业:先后破把握新机 16
3.2 建筑行业:存量时代来临,顺势而为的建筑碳中和 17
3.3 钢铁行业 “减 字当,将迎来 19
3.4 据中心:碳算力基础设“东数西算”启航 20
4 响应 准备 加速 22
结语 : 而作,计程功 31
关于作者
32
33
目录 CONTENTS
践行绿色发展,把脉“双碳”政策www.se.com/cn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出品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5月。遵循严格的方法和为社会做贡献的使命,我们通过对中国经济、产业和商业进行严谨、实用和创造性的研究,为公众和商界提供融合全球智慧的专业洞见,致力于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领先智库。我们的研究团队汇集了绿色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管理领域的一线专家、深耕前沿技术的研发工程师、参与行业政策和标准制定的专家学者,也聚集了来自业界各科研院所的学术界领袖、为企业掌舵的管理层,以及来自于通讯、信息安全、互联网、管理咨询、市场研究等领域的生态伙伴专家。我们的研究内容涵盖行业、技术、宏观等方面,同时基于自身发展以及所提供的企业咨询服务中的积累,将深入探讨企业战略、研发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品牌推广等话题,并与社会积极分享研究成果。我们的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一线调研,以数据驱动分析,实现深层价值提炼,进而帮助企业中高管理层把脉宏观,见微知著,助力企业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道,把握时代机遇、加速变革转型。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介绍序1前言21国家——完善联动主落实42地区——梯次有序力践行82.1碳排放:摸清家底,以史为镜,应对全新考核指标92.2碳举措:多项措施有望推进地区减碳加速落地123行业——知势明道行致远143.1电力行业:先立后破的能源转型,把握发展新机遇163.2建筑行业:存量时代来临,顺势而为的建筑碳中和173.3钢铁行业:“减”字当头,将迎来新一轮结构优化193.4数据中心:碳排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化,“东数西算”正式启航204企业——响应准备加速路22结语:见机而作,计日程功31关于作者32致谢33目录CONTENTS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高瞻远瞩、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中国经济社会的绿色变革,是一个规模宏大的长周期系统工程,不能奢望一蹴而就,需要几代人付出坚苦卓绝的持续努力,更需要建立综合性的支持与保障政策,引领、指导、约束、激励全社会共同致力于这一宏图伟业。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组织撰写的《践行绿色发展,把脉“双碳”政策》报告,从“双碳”目标与政策蕴含的商业价值这一独特视角,从宏观层面对国家“双碳”重大政策与新近发展做了较为全面的动态跟踪性研究,对政策之于地区、行业、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进行了有深度的综合性分析,敏锐地观察到了政策之于商业的绿色新价值、新挑战、新机遇,并展现了关于多个行业的企业对“双碳”政策认知及其应对策略与举措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是一份有内涵、有焦点、有观点、有亮点、有特色的商业价值研究报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111序22021年3月,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开始被提及。彼时,各地政府、行业及企业对此还缺少清晰、明确的认知。近两年,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市场宣传逐步到位,各责任主体能更加完整、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政策方向。如果说不变的是战略,是我们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决心,并取得更大范围和程度上的共识;那么变的就是战术,“双碳”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既要仰望蓝天,更要脚踏实地,实现全方位的协同一致。变化1——政策高度协同,”碳”成最大指挥棒。相较于“十三五”时期的政策,“十四五”时期的系列政策具有四个方面的协同:变化2——结合实际动态完善,充分发挥约束激励机制作用。社会经济活动有其运转规律,并非平铺直叙的线性发展,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冲击的背景下,固定的刚性指标有一定政策腾挪空间。我们要摒弃“只要绿色,不要发展”的错误观念,实现“双碳”目标,是为了更高质量的发展。变化3——打造“双碳”标准体系,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成立。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标准体系护航。为此,2022年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由业内诸多权威专家组成,力争制定有能力输出到国际上的标准体系。“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系统性变革。碳达峰、碳中和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拉动未来经济呈指数级的增长。不论“变”或“不变”,都意味着中国的“双碳”政策正在走向成熟,“双碳”时代正在加速推进。对此,企业更应将低碳转型从被动应对转化为主动作为,抓住重塑核心竞争力的百年机遇。与能源安全协同中国作为能源消费第一大国,尤其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安全为根本,避免激进政策带来安全隐患。前言:“双碳”政策——“变”与“不变”中走向成熟降碳目标的协同“十四五”时期的政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出发,都步调一致地指向共同的目标“降碳”。降碳措施的协同如明确分时电价、完善峰谷电价等保障措施。降碳路径的协同如政策完善源网荷储一体化,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等项目落地。3实现“双碳”目标既跑得快,又要用正确的姿势跑得稳。“1+N”政策体系核心部分已完成,全国需要一盘棋,通过“双轮驱动”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先立后破”有序推进。“双碳”工作迈入实质性落地阶段全国31个省市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已全部公布,各地均加速推进“双碳”工作落地部署。包括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建立保障措施,开展绿色低碳行动、抓好节能降耗减碳、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推进绿色示范区建设等,从而有序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十大行动方案已明确“N”的政策范围,包括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和行业。正在分行业、分领域实施方案,包括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在内,均已逐步落地。重点减碳行业政策频出,政策内容更加务实与系统化,中国产业低碳转型正在有序推进中。针对来自十几个主流行业的180位企业代表,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收集了其在面对“双碳”政策时所作出的期待、响应和行动。从开始的“为履行社会责任制定低碳发展目标”到“全力部署碳达峰实施路径”,企业正在全面规划,加速推进。行动要“快”,路径要“稳”稳步有序,梯次推进聚焦重点,部署落地加速推进,把握机遇国家区域行业企业41国家——完善联动主落实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既要通过“攻坚战”完成短期行动任务,又要立足打“持久战”来实现远期目标。纵观碳达峰、碳中和从提出至今两年左右时间,“双碳”政策推进亦是不断深化与完善的过程。5践行绿色发展,把脉“双碳”政策(图1)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整理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发展2020.09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明确给出碳中和时间表2021.12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印发《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02工信部、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2021.10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2022.03“双碳”再入22年政府工作报告,共计30个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双碳”2021.03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加快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2021.10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22.03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2021.05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2021.07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坚持全国一盘棋,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2022.06发改委、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N”“N”“N”“N”国际及中央会议实施措施政策核心部分——“1”指《意见》,“N”首要指《方案》“双碳”政策体系发展推进62020年9月,中国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时间表,此目标宣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到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对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10月26日,《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发布,这两份文件的发布标志着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已经完成,中国“双碳”行动进入了实质性落实阶段。2021年5月,中央层面建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由发改委统筹《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相关目标的落实。自2020年起,能源、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交通、建筑等行业和领域碳达峰具体实施方案开始起草规划,由发改委牵头,分别由能源局、工信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主要负责,建立起目标明确、分工合理、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当前中国经济结构仍在不断优化,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还在深入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任务较重,能源消费继续保持刚性增长,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窗口偏紧,做好“双碳”工作,迫切需要贯彻落实顶层设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综合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其对各地区、各行业、各类企业、全社会践行安全降碳、有序降碳、有效降碳、有“利”降碳的指导、引领、约束、激励作用已经初步显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伏秋国家——完善联动主落实7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加快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切实加强组织实施组织实施国际合作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完善政策机制政策保障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意见》10方面31项重点任务10大行动《方案》(图2)来源:中创碳投,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整理两大纲领性文件最大的亮点在于目标更为清晰、概念把握越发明确、路径方案加速落地。对之前出现的“运动式”、“冲锋式”减碳做出回应,同时纠正以偏概全、曲解目标的情况。相较于“低碳”时代,“双碳”的政策体系不再局限于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等领域,而是将“双碳”作为一场社会性的革命,将其纳入到经济发展全局中去,从顶层设计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1+N”政策体系涵盖了社会发展各大方面,明确处理了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发展与减排的关系。《意见》与《方案》顶层设计文件对照3大支撑践行绿色发展,把脉“双碳”政策82地区——梯次有序力践行围绕“双碳”目标,地区正在广泛开展政策研究和方案制定工作,包括短期重点任务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由于中国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导致各省之间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同省市政府需结合区域战略和地区情况,制定科学实际的行动方案和适合自身发展的“双碳”策略,推进“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政策落地。92.1.1碳排指数: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科学制定发展转型策略“双碳”政策明确表示将推动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以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作为管理和考核指标对于省市级政府的低碳转型行动和管理提出了更精细化的要求,所以各省市政府需要首先“摸清家底”。•已完成碳达峰目标省市:雄心和行动兼具,积极探索碳中和路径,有效确保排放量稳步下降。以率先实现碳达峰的北京为例,政府的转型雄心和行动力决定了碳达峰行动的实际成效及绿色低碳革命的深度。本世纪初,北京以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形成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在2012年达到峰值后,2013年开始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4-2015年碳排放总量显著下降,虽然2016-2019年受航空排放快速增长影响,排放总量出现小幅波动回升,但据北京生态环境局披露,2020年,北京碳排放强度为全国省级地区最低。•有望提前实现碳达峰的省市: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针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的承诺,上海、青海、河南、天津、江苏、广东等地都提出要率先、提前实现碳达峰,其中上海明确表示将在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上海这份“底气”源于“十三五”期间进行的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确保碳达峰尽早实现。2.1碳排放:摸清家底,以史为镜,应对全新考核指标(图3)来源:中国碳排放核算数据库(CEADs)-省级清单,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整理20051500300201020152020碳排放量(Mt)天津20056000300201020152020碳排放量(Mt)河南20051500201020152020碳排放量(Mt)青海20051500300201020152020碳排放量(Mt)上海有望提前实现碳达峰——典型省份排放量走势图践行绿色发展,把脉“双碳”政策10•碳达峰压力较大省市:多措并举坚持绿色低碳,在发展规划制定时保持警惕,坚决不走依靠“两高”项目拉动经济的老路。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宁夏等资源大省,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传统能源工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压力较大。以内蒙古为例,“十三五”期间,能耗总量高速增长、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十四五”时期,内蒙古将通过多项举措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如坚决遏制“两高”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出台一系列节能降耗政策措施,制定“路线图”,倒排“时间表”;全力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开发利用等。(图4)来源:中国碳排放核算数据库(CEADs)-省级清单,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整理地区——梯次有序力践行200550001,000201020152020碳排放量(Mt)山东20054000800201020152020碳排放量(Mt)内蒙古200550001,000201020152020碳排放量(Mt)河北20053000600201020152020碳排放量(Mt)山西碳达峰压力较大——典型省份排放量走势图11各地区利用碳排放“双控”将更准确识别碳排放的来源和强度,引导地方企业主动优化用能结构,带动经济绿色发展。2.1.2“双控”考核:识别碳排来源和强度,引导地方企业主动发力从2019年统计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各省之间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从碳排放总量来看:山东、河北、江苏、内蒙古、广东排名前五,排放总量全部超过5亿吨,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从碳排放强度来看:宁夏、内蒙古、新疆、山西、河北排名居前五,碳排放强度超过2600千克/万元,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较高。2019年各省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的差异分析2019年碳排放强度(千克/万元)2019年碳排放量(百万吨)(图5)来源:国统局、中国碳排放核算数据库(CEADs)——省级清单,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整理1,0509007506004503001505001,0001,5002,0002,5003,0004,0004,5005,0005,5006,0003,50000山东江苏广东河北内蒙古山西新疆宁夏辽宁河南安徽陕西贵州吉林甘肃青海黑龙江广西天津浙江四川福建上海重庆北京湖北湖南江西云南海南碳排量大碳排放强度小碳排量小碳排放强度小碳排量大碳排放强度大碳排量小碳排放强度大践行绿色发展,把脉“双碳”政策12针对全国31个省市政府发布的2022年工作报告中,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相关内容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和落地,主要集中四个方面:围绕政策体系区域落地的四个主要方面,我们不难发现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引领下,能源消费电气化、电力生产清洁化的发展必将加速。来源:省市政府2022年工作报告,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整理2.2碳举措:多项措施有望推进地区减碳加速落地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完善节能保障示范加强保障措施积极开展节能降碳工作推进绿色示范建设16个省市政府把“建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作为任务工作重点,根据经济结构、资源禀赋等特点切实把国家层面的“1+N”“双碳”政策体系在地区内进行有效的推进。7个省市政府明确提出今年将积极参与国家碳交易市场建设,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做大绿色金融,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20个省市政府将坚持节约优先,大力开展节能全民行动,加快调整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8个省市政府制定工作计划为积极推进零碳排放示范工程、碳达峰试点示范建设,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研究,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地区——梯次有序力践行13“碳定价”——碳排放指标定价,电力行业试点,八大控排行业(全国)“碳惩罚”——完善能耗双控考核机制,高耗能行业惩罚性电费(浙江)“上量”——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甘肃、青海、宁夏),“清洁能源基地”(贵州)“促消”——强化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保障”——推动集中式储能(抽蓄)、新型储能建设(浙江、江西)价格体系——完善煤电、新能源、抽蓄上网电价,“分时电价”政策、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安徽、河北)电力交易——绿电交易、现货试点,点对点交易、“隔墙售电”(江苏、浙江、山东);推广代理购电、综能服务源——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可再生能源制氢(江苏)网——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技术,智能电网(北京、河北)荷——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浙江、广东、上海)储——新型储能、氢能储运技术(四川)增加碳排放“成本”促进新能源发展相关技术支撑来源:信息汇总截止到2022年6月,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整理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践行绿色发展,把脉“双碳”政策143行业——知势明道行致远绿色低碳发展是行业大势所趋,“不绿色,则破产”是企业面临的市场考验。“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唯有洞察行业政策和趋势,才能抓住下一波浪潮的机会。15注[1]资料来源:《“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注[2]资料来源:《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注[3]资料来源:《“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注[4]资料来源:《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注[5]资料来源:《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在《意见》和《方案》纲领性文件指引下,行业重磅政策不断出台,那么,充分理解和积极践行就成为接下来行业行动的重点:•坚持系统思维洞察行业政策,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立足切身利益,关注行业发展政策,这当然无可非议,与此同时,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文件对行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需坚持全国一盘棋,系统思维。•把握行业政策的“变“与“不变“中国将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这是大国承诺,是为“不变”。秉承着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我们也看到一些变化之处。例如,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以及钢铁行业碳达峰时间由2025年延至2030年前。只有更加客观、务实、量体裁衣的政策,才能保障经济发展,从而确保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抓住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处理好发展与减排的关系,在实现碳减排的同时,保障行业发展合理用能需求。理清行业面临的挑战,处理好主要矛盾,方能提出应对之道。这里就几个典型行业展开探讨:电力行业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既要大规模开发、又要高水平消纳、更要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等多重挑战[1]。建筑行业大量建设、消耗、排放的建设方式尚未根本扭转[2],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面临更大挑战[3]。钢铁行业钢铁工业仍然存在产能过剩、压力大、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4]。数据中心行业迫切需要推动数据中心合理布局、供需平衡、绿色集约和互联互通,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5]。践行绿色发展,把脉“双碳”政策16注[6]资料来源:中电联发布《2021-2022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注[7]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注[8]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印发《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注[9]资料来源: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1》3.1电力行业:先立后破的能源转型,把握发展新机遇经历了2021年企业用电紧张,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电力行业的绿色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先立后破”,保障电力安全和经济发展。煤电仍为电力安全保驾护航煤电是压舱石。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2021年煤电发电量占中国总发电量比重为60%[6],煤电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承担保障中国电力安全的重要作用。在电力行业低碳转型的趋势下,煤电该如何发展呢?一是,严格控制新建。从“双碳”目标来看,逐步减少煤电消费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立足“减”的目标,就是煤炭尽早达峰,然后要逐步下降。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重点削减散煤等非电用煤,严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领域以外新(扩)建燃煤自备电厂[7]。二是,加快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十四五”期间,煤电要完成节能降碳改造3.5亿千瓦、灵活性改造2亿千瓦、供热改造5000万千瓦的目标[8]。2022年4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2022年煤电机组全年改造规模超过2.2亿千瓦,进一步助力煤电行业绿色转型升级。三是,与新能源电力融合发展。煤电大规模退役在现阶段并不现实,而应加快推进新能源和煤电优化组合,最终实现煤电有序退出。“大幕拉开”——新能源走到舞台中央在全球能源加速向低碳、零碳方向演变的大背景下,中国大力推动能源革命向纵深发展。可以说,中国新能源发展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以风电、光伏发电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快速发展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重要支撑。2021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9]。政策《“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占比将超过50%。行业——知势明道行致远17从能源终端碳排放来看,建筑部门的碳排放量与工业和交通领域大体相当;但若从建筑全过程的碳排放来看,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公布的数据,中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约占社会总排放一半,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随着中国城镇化深化发展,建筑行业告别“野蛮生长”,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目标:•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在一次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50%•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在全社会发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5个“并举”:•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陆上与海上并举•就地消纳与外送消纳并举•单品种开发与多品种互补并举•单一场景与综合场景并举发展方向:•大规模发展•高比例发展•市场化发展•高质量发展“体制革命”:•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完善市场化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绿色能源消费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3.2建筑行业:存量时代来临,顺势而为的建筑碳中和践行绿色发展,把脉“双碳”政策18建筑行业涵盖三个阶段,建材生产和建筑运行阶段减碳是建筑领域碳达峰的关键2019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97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的50.6%建材生产阶段27.7亿吨,占比全国碳排放28%•钢铁、水泥、铝材:占全国碳排放13.5%、11.4%、2.8%•城镇居建、公共建筑、农村建筑:占全国碳排放8.8%、8.6%、4.3%1.0亿吨,占比全国碳排放1.0%21.0亿吨,占比全国碳排放21.6%建筑施工阶段建筑运行阶段(图6)来源:《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1)》,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整理“双管齐下”——技术手段与管理手段兼施建筑行业达成“双碳”目标,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在多份重磅政策文件中,都特别强调了建筑的绿色节能发展。《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作为国家强制标准,更是将碳排放计算的细化指标纳入其中,倒逼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与此同时,《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政策文件也提及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将绿色植入到建造全过程,这体现了建筑管理的重要性。随着《“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政策出台,建筑领域的绿色节能具体指标得以细化和落地执行。总体目标:•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方式具体指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积0.5亿平方米•城镇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比例30%•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新增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1.0亿平方米•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8%•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5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建筑行业三个阶段及各阶段排放量行业——知势明道行致远193.3钢铁行业:“减”字当头,将迎来新一轮结构优化钢铁行业既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也是工业领域的第一大碳排放行业。中国钢铁产业的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5%左右,占全球钢铁碳排放总量的60%以上[10],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看,钢铁产业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中之重。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稳妥有序推进钢铁行业碳达峰口径从“力争到2025年率先实现碳达峰”,改为“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11]。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对2021年出版征求意见稿初稿进行了调整,稳步推进钢铁市场减碳。大力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及技术创新要推动钢铁企业的结构性升级,提高短流程钢铁比例,是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钢铁企业80%以上的污染物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集中在铁前工序,短流程钢铁企业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仅为长流程25%左右。成本高是制约电炉钢发展的最主要因素,造成我国电炉钢产量占比不足10%。《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在明确的政策利好下,长短流程成本差距将会逐步缩小,电炉钢将成为钢企快速切入的新赛道。除此之前,钢铁行业的“碳中和”也需依赖于氢冶金、碳捕集封存利用等创新手段,钢铁企业需要提前布局新技术,把握先机。注[10]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注[11]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主要目标:•2025年:力争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10%以上打造30家以上智能工厂,电炉钢产量占粗钢产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2030年:实现碳达峰主要任务(部分):•严禁新增钢铁产量•有序发展电炉炼钢•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落实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该政策预计近期出台)——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践行绿色发展,把脉“双碳”政策203.4数据中心:碳排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化,“东数西算”正式启航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9.8%[12],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稳定和支撑作用。而数据中心是数字经济的“底座”,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数据中心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预计到2035年数据中心和5G基站的碳排放约占中国碳排放量的2-4%[13]。因此,在中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之后,数据中心碳排放量仍将继续增长。注[12]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年)注[13]资料来源:《中国数字基建的脱碳之路:数据中心与5G减碳潜力与挑战(2020-2035)》“新基建”•“新基建”定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新基建”给予高度关注,数据中心被首次提及。•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构建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定义: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2022年1月,国务院出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这是首个数字经济五年计划。提出建设数据中心集群,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持续推进绿色数字中心建设。“东数西算”工程•“东数西算”定义:将东部地区的非实时算力需求以及大量生产生活数据输送到西部地区的数据中心进行存储、计算并反馈。•2021年5月,发改委等出台《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8个国家枢纽节点开展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2022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完成批复。(图7)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整理“新基建”、“数字经济”与“东数西算”工程行业——知势明道行致远21乘“数字化“东风,不仅要快速发展,更要符合绿色低碳严格要求数据中心政策对能效的要求不断趋严,能效考核指标从以PUE为主逐步演变为PUE、CUE、WUE、绿色低碳等级等多指标兼顾,可再生能源利用和供配电节能技术研发与应用也将不断深入,数据中心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都将进一步发展。2025年的发展目标:•行业格局:基本形成绿色集约的一体化,东西部算力供需更为均衡•PUE(电能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明显提升•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降到1.3以下•对PUE>1.5的数据中心进行节能降碳改造•国家枢纽节点进一步降到1.25以下,绿色低碳等级达到4A级以上——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践行绿色发展,把脉“双碳”政策224企业——响应准备加速路企业是微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单位,“双碳”作为国家层面的整体目标,高频出台的“1+N”政策势必为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在这场绿色“蝶变”中,企业表现出了踌躇与渴望,但更多的是期待与决心。23本次洞察特别增加了企业调研环节,180位企业代表展示了他们对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思考和理解。调研对象来自于建筑、冶金、电力、油气化工、数据中心等十几个主流行业的代表性企业,结果分析反映了其在实践中对目前“双碳”政策体系的认知。因此,本次调研所提炼总结出的观点,对众多国内企业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调研结果来看,近两年的时间中,在政策的牵引下,企业整体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认知都有所提升,同时在目标落地方面也加快了步伐,企业内部的“双碳”改革之路可谓“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建筑市政冶金建材电力食品饮料油气化工数据中心其他电子OEM生命科学3%21%20%11%11%11%8%3%3%7%1%2%践行绿色发展,把脉“双碳”政策2486%问题1:请问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对哪些部分有所了解?73%实施措施(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顶层设计(《意见》和《方案》)保障措施(科技、碳汇、金融等)暂无太多了解64%45%14%数据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2022年“双碳”政策用户调研企业——响应准备加速路的受访企业明确表示时刻关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的颁布,其中实施方案和顶层设计为政策关注重点,作为企业战略部署、减碳行动的关键指导性文件。25数据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2022年“双碳”政策用户调研暂无明确影响影响较多,企业已展开行动刚开始影响,企业正在规划中16%43%41%问题2:“双碳”政策中顶层设计文件《意见》和《方案》颁布后对企业影响如何?84%的受访企业认为《意见》和《方案》政策文件自21年10月公布以来,对公司发展已产生影响。其中约41%的企业表示正在积极开展行动、部署“双碳”战略,但43%的企业表示转型面临压力,虽践行着“双碳”职责,但由于企业对于法规要求、碳排放基线、评估碳排放差距、碳排放透明度等方面认知不够清晰,以及如何运用创新技术和手段实现碳减排的路径制定上仍不明确,导致行动迟缓。践行绿色发展,把脉“双碳”政策2669%数据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2022年“双碳”政策用户调研的受访企业认为,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的新兴产业将会拉动企业全新增长,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低碳技术等;64%的受访者表示在“双碳”政策指引下,基于传统业务融合创新低碳技术也可能成为新的机遇,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而超过60%企业认为“双碳”背景下抓住绿色品牌形象的打造和维护有助于实现引领,勇立时代潮头。69%新兴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机遇传统业务融合创新低碳技术革新环保、绿色、低碳的品牌形象以上未列出的其他机遇64%61%3%问题3:《意见》和《方案》政策指导性文件给企业带来哪些机遇?企业——响应准备加速路27数据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2022年“双碳”政策用户调研碳达峰、碳中和两个目标的实现都非常具有挑战,实施带来的成本上升“首当其冲”占比成为企业实施“双碳”战略最关注的问题。“双碳”实施的成本上升(如产品、服务、技术等)74%66%62%50%3%内部流程变革和组织架构调整行业发生结构性变革以及服务内容变化缺乏碳自查、监测技术支持以及减排方向不明其他未列出挑战"在政策面前,是挑战还是机遇就看企业的内功。长远来看,如果措施得当,减碳的投入会倒逼企业提高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率,最终依然会降低企业成本。"——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问题4:《意见》和《方案》政策指导性文件给企业带来哪些挑战?74%,践行绿色发展,把脉“双碳”政策28问题5: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下,哪些应对措施对于企业是有价值/可行的?71%65%61%57%4%将“双碳”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设立碳减排小组,将碳减排目标纳入考核系统建立全供应链碳中和管理体系,将低碳环保纳入供应商筛选指标发展培育低碳技术创新搭建绿色生产线,使用绿电举措其他数据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2022年“双碳”政策用户调研"将减碳变成可持续性实践,关键在于融入主业,同时把可持续理念融入业务的方方面面,包括设计、采购、生产、交付等,打造端到端的绿色供应链。"——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发展部中国区负责人、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熊宜71%的受访企业明确表示“双碳”举措中,将“双碳”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植入企业文化中,同时将碳减排目标纳入考核系统,成为首要举措。其次有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建立全供应链碳中和管理体系也尤为重要。企业——响应准备加速路2958%成立“双碳”职能部门52%研发“双碳”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57%设立“双碳”企业目标16%其他绿色低碳相关行动数据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2022年“双碳”政策用户调研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切实落实国家政策,超过50%的受访企业已经设定“双碳”相关的企业目标以及成立对应职能部门,积极研发相关产品和方案。尤其是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在“双碳”转型上已成为“风向标”,不仅设定明确的时间表,同时正在积极开展一系列碳减排行动,在社会发展中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50%从2005年就推出用于衡量可持续表现的可持续影响力指数。承诺于2025年在运营层面实现碳中和,2030年在运营层面实现净零排放,2040年实现端到端供应链碳中和,2050年实现端到端供应链净零排放。问题6:在“双碳”政策指引和鞭策下,目前企业已经开展的“双碳”举措包括哪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和赋能者,施耐德电气一直在行动——21年9月,施耐德电气上海的五家工厂参与了国内首批绿电交易。目前,施耐德电气已在全球建成64个“零碳工厂”,其中15个在中国,计划到2025年全球实现150家“零碳工厂”。推动零碳标杆项目44%践行绿色发展,把脉“双碳”政策30问题7:企业期待后续出台哪类的“双碳”相关政策?73%62%55%44%41%“双碳”奖励补贴政策因地制宜的地方政策细分行业的执行政策“双碳”规范和标准碳减排监测考核等政策数据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2022年“双碳”政策用户调研73%62%55%的受访企业认为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推升成本加大的背景下,出台碳达峰、碳中和奖励补贴政策将会助力企业勇于接受挑战,加速“双碳”战略部署。的受访者表示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需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地方政策,21年部分地区因为能耗“双控”限电,22年因为多地疫情反弹迅猛造成停工停产,企业期盼地方政府能不断出台适宜的助力政策,发挥对企业的推动作用。的被访企业认为细分行业的具体执行政策将有助于企业理清思路、设定降碳减排路径,加速节能降碳。企业——响应准备加速路31能源改革持续推进在实践中获取经验结语:见机而作,计日程功“双碳”目标的提出,是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不仅彰显中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更体现出中国对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盼。通向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之径,也是我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深远变革的转型之路。中国政府正以无比坚定的决心,不断扎实推动和完善“双碳”政策体系的落地。这无疑对作为经济微观体的企业提出了愈加严格的监管要求,但更意味着,新一轮的百年机遇已经到来。“双碳”政策是明晰企业低碳发展方向的指明灯。企业需要时刻思考、判断政策变化对自身所面临的机遇以及决策行为的影响。对外,紧跟国家整体发展大步调,洞悉政府、地区、行业对“双碳”行动的节奏要求和时间节点;对内,梳理和结合自身优势主动作为,充分放大政策叠加效应,以期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可持续发展是百年大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螺旋式上升。因此,政策本身也会随着实际国情不断调整和明确。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推出《践行绿色发展,把脉“双碳”政策》报告,正是希望帮助企业梳理和研究国家重大政策的动态变化,分析行业动向,为企业提供策略支持,助力其成为“双碳”变革的中流砥柱。发轫之始,一切皆有可能。3232关于作者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管理委员会刘鹤楠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商业价值研究院知识管理专家范莉莉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商业分析师刘仁慧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商业价值研究院知识管理专家赵春燕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能源管理低压市场部数据分析师33致谢由衷感谢参与此次调研、分享的施耐德电气行业专家,以及来自战略、市场营销团队同事们在这份洞察报告中的付出和努力。本报告版权属于施耐德电气使用说明:未经施耐德电气事先的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抄袭、影印、翻译本文档的任何部分。凡转载或引用本文的观点、数据,请注明“来源:施耐德电气”。34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东路6号施耐德电气大厦邮编:100102电话:(010)84346699传真:(010)65037402上海分公司上海市普陀区云岭东路89号长风国际大厦6层,8-9层,11-13层邮编:200062电话:(021)60656699传真:(021)60768981广州分公司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金穗路62号侨鑫国际金融中心大厦20层02-05单元邮编:510623电话:(020)85185188传真:(020)85185195武汉分公司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光谷大道77号金融港B11邮编:430205电话:(027)59373000传真:(027)59373001西安分公司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丈八八路26号2F邮编:710065电话:(029)65692599传真:(029)68798831深圳分公司深圳市南山区科苑南路3099号中国储能大厦7楼A-C单元和8楼邮编:518000电话:(0755)36677988传真:(0755)36677982成都分公司成都市高新区世纪城南路599号天府软件园D区7栋5层邮编:610041电话:(028)66853777传真:(028)66853778乌鲁木齐办事处乌鲁木齐市新华北路165号广汇中天广场21层XTUVW号邮编:830001电话:(0991)6766838传真:(0991)6766830呼和浩特办事处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迎宾北路7号大唐金座4楼402室邮编:010010电话:(0471)6537509传真:(0471)5100510哈尔滨办事处哈尔滨市南岗区红军街15号奥威斯发展大厦21层J座邮编:150001电话:(0451)53009797传真:(0451)53009640长春办事处长春市解放大路2677号长春光大银行大厦1211-12室邮编:130061电话:(0431)88400302/03传真:(0431)88400301沈阳办事处沈阳市东陵区上深沟村沈阳国际软件园860-6号F9-412房间邮编:110167电话:(024)23964339传真:(024)23964296大连办事处大连市沙河口区五一路267号大连软件园17号大厦201-I室邮编:116023电话:(0411)84769100传真:(0411)84769511天津办事处天津市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苑产业区(环外)海泰创新六路11号施耐德电气工业园2号楼5层邮编:300392电话:(022)23748000传真:(022)23748100石家庄办事处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03号世贸广场酒店办公楼12层1201室邮编:050011电话:(0311)86698713传真:(0311)86698723太原办事处太原市府西街268号力鸿大厦B区805室邮编:030002电话:(0351)4937186传真:(0351)4937029银川办事处银川市兴庆区文化西街106号银川国际贸易中心B栋13层B05邮编:750001电话:(0951)5198191传真:(0951)5198189济南办事处济南市市中区二环南路6636号中海广场21层2104室邮编:250024电话:(0531)81678100传真:(0531)86121628青岛办事处青岛市崂山区秦岭路18号青岛国展财富中心二号楼四层413-414室邮编:266061电话:(0532)85793001传真:(0532)85793002烟台办事处烟台市开发区长江路218号烟台昆仑大酒店1806室邮编:264006电话:(0535)6381175传真:(0535)6381275兰州办事处兰州市城关区广场南路4-6号国芳写字楼2310-2311室邮编:730030电话:(0931)8795058传真:(0931)8795055郑州办事处郑州市金水路115号中州皇冠假日酒店C座西翼2层邮编:450003电话:(0371)65939211传真:(0371)65939213洛阳办事处洛阳市涧西区凯旋西路88号华阳广场国际大饭店9层邮编:471003电话:(0379)65588678传真:(0379)65588679南京办事处南京市建邺区河西大街66号明星国际商务中心A座8层邮编:210019电话:(025)83198399传真:(025)83198321苏州办事处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大道123号汇金大厦1907-1908单元邮编:215123电话:(0512)68622550传真:(0512)68622620无锡办事处无锡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汉江路20号邮编:214028电话:(0510)81009780传真:(0510)81009760南通办事处南通市工农路111号华辰大厦A座1103室邮编:226000电话:(0513)85228138传真:(0513)85228134常州办事处常州市新北区太湖东路101-1常发商业广场5-1801室邮编:213022电话:(0519)85516601传真:(0519)88130711扬中办事处扬中市环城东路1号东苑大酒店4楼666房间邮编:212200电话:(0511)88398528传真:(0511)88398538合肥办事处合肥市胜利路198号希尔顿酒店六楼邮编:230011电话:(0551)64291993传真:(0551)64279010重庆办事处重庆市渝中区瑞天路56号企业天地4号办公楼10层5、6、7单元邮编:400043电话:(023)63839700传真:(023)63839707杭州办事处杭州市滨江区江南大道618号东冠大厦5楼邮编:310052电话:(0571)89825800传真:(0571)89825801宁波办事处宁波市江东北路1号中信宁波国际大酒店833室邮编:315040电话:(0574)87706806传真:(0574)87717043温州办事处温州市龙湾区上江路198号新世纪商务大厦B幢9楼902-2邮编:325000电话:(0577)86072225传真:(0577)86072228南昌办事处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赣江北大道1号中航广场1001-1002室邮编:330008电话:(0791)82075750传真:(0791)82075751长沙办事处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中路二段8号华晨世纪广场B区10层24号邮编:410007电话:(0731)88968983传真:(0731)88968986贵阳办事处贵阳市观山湖区诚信路西侧腾祥.迈德国际一期(A2)1-14-6邮编:550002电话:(0851)85887006传真:(0851)85887009福州办事处福州市仓山区浦上大道272号仓山万达广场A2楼13层11室邮编:350001电话:(0591)38729998传真:(0591)38729990厦门办事处厦门市火炬高新区马垄路455号邮编:361006电话:(0592)2386700传真:(0592)2386701昆明办事处昆明市三市街6号柏联广场A座10楼07-08单元邮编:650021电话:(0871)63647550传真:(0871)63647552南宁办事处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111号广西发展大厦10楼邮编:530022电话:(0771)5519761/62传真:(0771)5519760东莞办事处东莞市南城区体育路2号鸿禧中心B417单元邮编:523000电话:(0769)22413010传真:(0769)22413160佛山办事处佛山市祖庙路33号百花广场26层2622-23室邮编:528000电话:(0757)83990312传真:(0757)83992619中山办事处中山市东区兴政路1号中环广场3座1103室邮编:528403电话:(0760)88235979传真:(0760)88235979海口办事处海口市文华路18号海南君华海逸酒店6层607室邮编:570105电话:(0898)68597287传真:(0898)68597295施耐德电气大学中国学习与发展学院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东路6号施耐德电气大厦邮编:100102电话:(010)84346699传真:(010)84501130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东路6号施耐德电气大厦邮编:100102电话:(010)84346699传真:(010)84501130©2022施耐德电气保留所有权。文中出现的施耐德电气产品商标为施耐德电气及其子公司和附属公司财产。文中出现的其他企业或品牌商标为其所有者财产。未经施耐德电气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抄袭、影印、翻译本文档的任何内容。凡转载或引用本文任何观点、数据等信息,请注明“来源:施耐德电气”。998-22233255SchneiderElectricBuilding,No.6,EastWangJingRd.,ChaoyangDistrictBeijing100102P.R.C.Tel:(010)84346699Fax:(010)84501130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SchneiderElectric(China)Co.,Ltd.2022年10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