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译丛:促进能源有效转型2021版VIP专享VIP免费

- 1 -
2022 425 13 总第 532
2021
【译者按】 2021 年 4 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促进能源有效转型
2021 版》这也是能源转型指数问世第十年。报告研究了改进后的能源
型指数,指出能源转型在过去十年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但仍面临环
可持续性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水平参差不齐、新冠肺炎疫情及气候方面
等多重挑战。报告认为要通过立法、激励可持续性的消费行为、提高基础
设施稳定性、多元化融资等方式,实现各国转型公正、电气化进程加速、
公私部门合作深化等目标,进而增强能源转型的韧性。赛迪智库政策法规
研究所对该报告进行了编译,期望对我国有关部门有所帮助
【关键词】能源转型 风险 韧性 建议
- 2 -
过去十年,技术进步和各国政府的日益重视等因素推动能源
转型加速。尽管这一转型取得积极进展,但在改善能源获取方式
和安全性的同时,获取可持续和低成本的能源仍面临一些严峻挑
战。因此,未来要通过立法、加强国际合作、激励可持续性的消
费行为、提高基础设施稳定性、多元化融资等方式,增强能源转
型韧性1
一、未来十年能源转型指数的趋势
(一)能源指数框架
能源转型指数提供了一个数据框架,以帮助人们了解转型国
家能源系统的表现和准备情况。本次报告更新了研究方法,以反
映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和未来任务的紧迫性,特别是采取行动减
少碳排放工作的紧迫性。
能源转型指数由两个同等权重的次级指数组成:当前能源系
统的表现和实现能源转型的成熟度(见图 1)。能源系统表现旨
在评估某国能源系统的表现,包括支持经济发展和增长的能力、
普遍获得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整个能源价值链的环境可持续性
三大要务。一个国家能源转型的目标应能同时推动上述三大要务
的实现,从而保持一个平衡的能源三角。一个国家在能源转型方
面的进展取决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创造一个有利环境,这包括政
1实现转型韧性是指即使面临干扰,也能保持方向和节奏,从而完成向安全、可负担、可持续和包容性能源系统的
转型。
- 3 -
府承诺、灵活的监管结构、稳定的商业环境、投资和创新激励措
施、消费者意识和新技术采用。能源转型指数利用转型成熟度
级指数衡量上述各方面的进展情况。各国能源转型的排名情况
映了在其特定环境下能源转型的相关表现,而不是对其能源转
成就的评判
1:能源转型指数框架
(二)《能源转型指数 2021》研究方法的改进情况
本次对能源转型指数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修订,变更了框架权
重、阈值和数据来源三个关键指标。在框架权重方面调整了几个
能源系统核心指标的权重,旨在凸显各国需要采取行动、使其
源系统脱碳的紧迫性。在阈值方面对其中的 10 个指标进行了更
-1-2022年4月25日第13期总第532期促进能源有效转型2021版【译者按】2021年4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促进能源有效转型2021版》,这也是能源转型指数问世第十年。报告研究了改进后的能源转型指数,指出能源转型在过去十年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但仍面临环境可持续性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水平参差不齐、新冠肺炎疫情及气候方面等多重挑战。报告认为要通过立法、激励可持续性的消费行为、提高基础设施稳定性、多元化融资等方式,实现各国转型公正、电气化进程加速、公私部门合作深化等目标,进而增强能源转型的韧性。赛迪智库政策法规研究所对该报告进行了编译,期望对我国有关部门有所帮助。【关键词】能源转型风险韧性建议-2-过去十年,技术进步和各国政府的日益重视等因素推动能源转型加速。尽管这一转型取得积极进展,但在改善能源获取方式和安全性的同时,获取可持续和低成本的能源仍面临一些严峻挑战。因此,未来要通过立法、加强国际合作、激励可持续性的消费行为、提高基础设施稳定性、多元化融资等方式,增强能源转型韧性1。一、未来十年能源转型指数的趋势(一)能源指数框架能源转型指数提供了一个数据框架,以帮助人们了解转型国家能源系统的表现和准备情况。本次报告更新了研究方法,以反映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和未来任务的紧迫性,特别是采取行动减少碳排放工作的紧迫性。能源转型指数由两个同等权重的次级指数组成:当前能源系统的表现和实现能源转型的成熟度(见图1)。能源系统表现旨在评估某国能源系统的表现,包括支持经济发展和增长的能力、普遍获得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整个能源价值链的环境可持续性三大要务。一个国家能源转型的目标应能同时推动上述三大要务的实现,从而保持一个平衡的能源三角。一个国家在能源转型方面的进展取决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创造一个有利环境,这包括政1实现转型韧性是指即使面临干扰,也能保持方向和节奏,从而完成向安全、可负担、可持续和包容性能源系统的转型。-3-府承诺、灵活的监管结构、稳定的商业环境、投资和创新激励措施、消费者意识和新技术采用。能源转型指数利用转型成熟度次级指数衡量上述各方面的进展情况。各国能源转型的排名情况反映了在其特定环境下能源转型的相关表现,而不是对其能源转型成就的评判。图1:能源转型指数框架(二)《能源转型指数2021》研究方法的改进情况本次对能源转型指数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修订,变更了框架权重、阈值和数据来源三个关键指标。在框架权重方面调整了几个能源系统核心指标的权重,旨在凸显各国需要采取行动、使其能源系统脱碳的紧迫性。在阈值方面对其中的10个指标进行了更-4-新,这些指标约占了总权重的1/3。在数据来源方面更新了几个指标的数据来源,兼顾数据可用性和及时性。(三)各项评估指标及其权重图2:各项评估指标及其权重二、总体结果(一)整体排名情况发达经济体能源转型指数2021得分情况独联体2012年以来的能源转型指数进程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2021年全球平均水平(59%)欧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中东和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5-图3:能源转型指数2021年排名情况注:能源转型指数旨在衡量各国能源系统的表现,以及向安全、可持续、可负担和可靠的未来能源转型成熟度。能源转型指数2021按百分制-6-打分。(二)各地区和组别2012年至2021年转型指数得分情况1、发达经济体发达经济体转型指数平均得分为68.2;二氧化碳排放全球占比30%;人口全球占比13%;人均排放二氧化碳10.1吨。过去十年间,发达经济体平均得分提高了2%,但这种提高已经趋于平稳。发达经济体在降低人均二氧化碳和燃料类型二氧化碳强度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总体上,排放量仍然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发达经济体能源转型应关注的重点领域包括经济发展和增长、能源系统的可靠性和具有持续性的脱碳进程。2、独联体国家独联体国家转型指数平均得分为56.8;二氧化碳排放全球占比6%;人口全球占比3%;人均排放二氧化碳8.5吨。过去十年间,独联体各国的能源转型指数综合得分提高了5%。商品市场波动引发燃料出口收入下降,导致经济发展和增长方面的平均得分也因此有所下降。然而,环境可持续性、能源获取和电力供应质量方面的进展令人鼓舞。展望未来,努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和稳定的监管环境对支持能源转型至关重要。3、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转型指数平均得分为54.9;二氧化-7-碳排放全球占比40%;人口全球占比47%;人均排放二氧化碳3.7吨。亚洲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最快,十年增长了6%。能源获取和安全方面的进展尤为显著,但未来十年却充满挑战。过去十年,人均能源需求增长了18%,预计到2050年将翻一番。最近的趋势表明,煤炭将继续在能源供给类别中发挥重要作用。创造一个强有力的扶持环境来支持投资和加快新技术的部署,同时追求“转型公正”的道路,可以帮助该区域以一种有利于气候的方式满足未来的需求。4、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拉丁美洲和加勒比转型指数平均得分为58.6;二氧化碳排放全球占比5%;人口全球占比8%;人均排放二氧化碳2.4吨。过去十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能源转型指数平均得分保持不变。由于拥有大量水力发电设施,该地区在环境可持续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提高能源可负担性有助于改善该地区的总体得分。按购买力平价衡量,该地区的电价仍然较高。尽管该地区几乎普及了电网,但许多国家的供电质量仍然存在挑战。增加进口产品的多样化和能源结构的多样化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能源安全。5、中东和北非中东和北非转型指数平均得分为52.8;二氧化碳排放全球占比7%;人口全球占比7%;人均排放二氧化碳3.9吨。去年,中-8-东和北非的分数有所下降,但总体趋势仍保持适度向上。过度依赖石油收入仍将给可持续增长带来挑战。经济和能源系统的多样化可以改善该地区的能源转型前景。获取和安全方面仍然存在挑战,主要集中在一次能源方面。该地区的几个国家已经制定了雄心勃勃的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对该地区而言,未来十年是投资能源转型的一次良机,可以获得巨大的综合效益。6、欧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欧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转型指数平均得分为61.0;二氧化碳排放全球占比3%;人口全球占比2%;人均排放二氧化碳5.2吨。2012-2021年间,欧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能源转型指数平均得分增长了5%。该地区在“能源三角”的三个方面都取得了均衡改善,但该地区的煤炭占比高于欧洲平均水平,灵活性仍然较低,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发电中的占比可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称,可再生能源可满足该地区1/3以上的能源需求,有利于节约能源成本,并减少对一次能源进口的依赖。7、撒哈拉以南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转型指数平均得分为50.7,提高了2%;二氧化碳排放全球占比2%;人口全球占比8%;人均排放二氧化碳1.1吨。该地区的能源转型之路正迈向积极方向,但在能源获取和安全方面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获得电力和基本能源服务的比-9-例仍然最低,仅为56%。若能规避高昂、低效和污染严重的能源基础设施,该地区就会拥有巨大的提升潜力。鉴于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不断下降,各国应考虑各种方式提升能源供给水平,并营造一种有利于能源转型的环境,包括实施提升能源效率和运输电气化的政策。(三)2021年是能源转型指数创建以来全球平均得分最高的一年,在能源系统表现和转型成熟度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图4显示了2012年和2021年能源转型指数能源系统表现和转型成熟度方面的全球平均得分。但全球发展存在较大的不平衡。高收入国家在环境可持续性方面取得了更多进步,新兴经济体所取得的进步往往来自于能源获取和能源安全的改善。图4:能源转型指数2021全球平均得分过去十年间,能源转型指数表现最佳的国家名单基本保持不-10-变。尽管每个国家的能源转型路径不同,但都有共同的属性,包括:化石燃料补贴较低;多样化的燃料来源和进口合作伙伴增强了能源安全;碳强度有所下降;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性;良好的法规环境有力推动了能源转型。图5显示了2012年至2021年间,各国能源转型指数评分的进步情况。在115个国家中,有92个国家在此期间取得了进步,但只有68个国家得分提高了2%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印度等大型新兴经济体在需求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在115个国家中,只有13个国家能源转型指数的得分持续高于平均水平,这表明了维持进步所存在的困难和能源转型的复杂性。图5:2012-2021年各国能源转型指数得分的变化情况三、能源转型指数的次级指数和各项指标趋势-11-(一)主要结论根据各国2021年在能源系统表现和能源转型成熟度两个指数上的得分,以及2021年和2012年各个类别中各国累计国内生产总值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所有国家划分为领先、进步、新兴、存在挑战四个类别(见图6)。图6:2021年能源转型指数系统表现和转型成熟度得分存在挑战的国家当前能源系统表现良好,但政策环境薄弱,自2012年以来,取得的进步十分有限。这些国家能源系统的强劲表现主要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传统能源基础设施的稳健性,但些传统基础设施的惯性可能会阻碍能源转型的加速进步。过去十年间,领先国家的发展轨迹非常类似,这显示了创建-12-和保持有利的政策环境所带来的优势。对于能源系统表现不佳的国家(主要是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的国家),无论是“新兴”类别,还是“进步”类别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这表明新兴国家在政策环境方面取得了进步。能源转型为新兴经济体提供了一次机遇,可利用新能源技术,不断提高成本竞争力,从而避免碳锁定的风险。(二)能源系统表现各项指标趋势在过去十年间,能源转型指数跟踪的国家中,有70%国家的能源系统表现得分均有所提高,但能源系统表现的改进模式因侧重的方面不同而存在差异。1、经济发展和增长过去十年,尽管超过四分之三的被跟踪国家提高了能源转型指数的综合得分,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国家能够在提高经济发展和增长得分方面得到同步提升。能源转型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公正转型”面临的核心挑战。虽然能源转型将因政策和投资而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但也导致化石燃料部门的工作岗位消失。2、能源获取和能源安全在能源获取和能源安全方面,全球平均得分仍然最高。自2010年以来,超过70%的国家在这一方面的得分有所提高。由于更成熟的能源基础设施和国内储备,发达经济体和大型燃料出口-13-国得分较高。这方面改善最多的是中低收入国家,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亚洲新兴及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稳步增加了电力供应。但这种进步仍然存在不平衡,且新冠肺炎疫情也在蚕食过去的成果。大多数国家的进口产品和能源类型都实现了多样化。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具有减少进口依赖的协同效应,同时增加了能源来源的多样性,凸显了能源转型提高了安全性。3、环境可持续性2021年能源转型指数全球平均得分达到历史新高,所有指标都有所改善,而大部分进展归功于能源强度2的降低。从全球来看,2010-2018年间,能源强度下降了15%,表明在能源效率提高等因素的推动下,一次能源使用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实现脱钩;能源使用导致的CO2强度3基本保持不变,这表明对高碳能源的持续依赖度和传统能源基础设施的长期惯性。各地区的表现显示存在显著差异。由于能源生产的碳含量持续减少,发达经济体和欧洲大部分地区的CO2强度已经下降,但在新兴的亚洲、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等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地区,CO2强度保持不变或有所上升。虽然北美和欧洲的绝对排放量在结构上仍然高于世界其他地区,但人均CO2排放量正在下降。而能源需求增长最快地区的人均CO2排放量却有所上升。2能源强度指单位产出或产品所需的能源量,是能源效率的基本衡量指标。3碳强度是以每单位能源供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为单位加以衡量。-14-(三)能源转型成熟度各项指标趋势1、法规和政府承诺各国强化了对能源转型的承诺,宣布要致力于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政策法规环境也得到相应改善。现在,净零排放目标覆盖了全球约68%的燃料燃烧排放,而去年同期上述指标仅为16%。2、资本和投资信贷和投资水平的提高使资本和投资方面的指标在十年间有很大改善,为能源转型投资奠定了基础。创纪录的资金流不断涌向能源转型领域,但大部分都用于成熟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而电气化供热、储存及碳捕获和封存等领域在总投资额中占比较小。能源转型投资集中在少数几个经济体,中国和美国投资最多,但前10名之外的投资正在稳步增长。3、能源系统结构未来十年,各国政府的承诺和增加投资将推动能源供应结构性转变。各国在可再生能源和发电方面取得了进展,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供应中所占份额从2000年的18%增长到2019年的26%。可再生能源大约需满足未来十年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80%。尽管煤炭发电在全球发电中占比一直在下降,但从绝对数字来看,自2010年以来,煤炭发电量却一直在上升,尽管2019年略有下降。如果排除欧洲和美国,煤炭发电的占比一直在上升,-15-而不是下降。在发达经济体,由于可再生能源持续增长和煤改气,煤炭发电量似乎处于结构性下降过程。但全球煤炭产量仍然居高不下,且全球许多地区都在增长。四、构建韧性以抵御新的风险韧性是一个整体概念,包括转型成熟度的推动因素,并贯穿以下社会和政策、能源系统和技术、金融等方面。图7:能源转型韧性的因素和机制-16-(一)社会和政策1、风险状况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社会经济混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社会边缘化的成员打击最大。气候变化也使世界各国之间和国家内部的不平等现象持续加剧。在成本方面,碳税、化石燃料补贴的取消和电费的征收都可能增加电力和燃料成本,导致某些人群负担增加,且新冠疫情相关复苏措施可能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在劳动者方面,能源转型对现有劳动力的潜在影响并非平均分布。在消费者行为方面,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改变消费者行为,尤其是改变与能效、交通、饮食和负责任消费相关的行为,充满极大挑战。在国际合作方面,能源转型需要共同承诺和国际合作,但人们却对各国采取协调行动的能力深表怀疑,疫情危机更加印证了这点。2、实现能源转型韧性的考虑因素转型公正。能源韧性的先决条件是实现转型公正:不仅实现环境可持续性,而且提供体面的工作、加强社会包容并有助于消除贫困。随着各国转向低碳能源系统,决策者应优先考虑支持经济、劳动力和更广泛社会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可以采取财政转移支付、扩大福利和社会保护以及增强劳动力市场计划(如加强技能再培训)等方式,为受能源转型影响的人群提供帮助。-17-系统价值框架。构建韧性还要求商界领袖和决策者共同评估潜在能源解决方案的经济、环境、社会和能源系统成果。如,世界经济论坛与其他企业合作开发了系统价值框架,将政治和商业关注点从成本转移到价值创造,并为各方决策提供了共同平台。宏大计划离不开法律和政策支撑。为将脱碳计划转化为气候行动,并摆脱政府更迭的周期性影响,英国已将净零排放目标纳入立法。这一立法基础和英国稳定的气候政策框架刺激了各方投资,这是将计划转化为具体行动的前提条件。金融部门也强调呼吁创建一个稳定的政策框架,以建立投资者信心。加强国际合作。各国政府必须联合起来,制定共同规则,以确保各方在市场上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应考虑构建国际碳市场或碳边界调整机制等工具。全球贸易也将通过减少贸易壁垒、减少化石燃料补贴和促进全球技术转让等方式发挥关键作用。对消费者采取激励措施。消费者需要激励措施才能改变其固有的行为模式,并积极投入能源转型。经济、法律和基础设施的正确政策,加上财政干预,可以改变消费模式,激励具有可持续性的消费行为。各国不会都走同样的道路,但至关重要的是要积极探索,引导消费行为的全面调整。(二)能源系统和技术1、风险状况-18-在市场改革方面,随着电网向可变发电的转变,必须进行电力市场改革,还需要需求侧的积极参与,以及电网运行方式的重大变革。在网络安全方面,能源企业正越来越多地实现了数字化运营,以优化价值链。数字化程度的提高意味着更高的网络攻击风险。针对能源行业的攻击数量从2015年初的87起增加到2019年底的155起。在稀有矿物方面,到2050年,石墨、锂和钴等矿物产量有望增加近500%,以满足对清洁能源技术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材料通常在发展中国家生产,有时在恶劣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下进行生产。对这些矿物的争夺,导致资源高度集中在少数国家手中,增加了供给风险。在深度脱碳方面,对于需要更高能源强度才能运行的行业,大幅减少碳排放的进展截至目前仍较为缓慢。在创新风险方面,在化石燃料行业,低碳技术提供了一条潜在的前进道路。推广每项技术的能力取决于跨部门合作(以及与政策制定者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因为没有任何部门能够单独资助并承担推广这些技术的风险。2、构建能源系统和技术转型韧性需要考虑的因素区域互联和互操作性市场。跨境互联基础设施可以为维持需求/供应平衡提供灵活性。欧洲各国电力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市场设计互操作性的提高,对于欧洲大陆在保持电网韧性和灵活性至关重要,与此同时,还有助于实现风能和太阳能的高渗透率。-19-优化非构建解决方案。通过系统灵活性和数字化智能需求响应,预计能释放上千兆瓦的电力,这将减少数千亿美元对新电力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节省资金可以转而投向与转型相关的工作,从而创造更多机会。全天候基础设施。能源转型进程难以进行全面预测,越来越不稳定的气候事件可能导致需求猛增以及供电故障。增加维修和保养投入可能会导致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减少,并对中短期工作造成影响。因此,能源转型需要韧性,而传统能源资产在整个系统转型过程中能够发挥关键的桥梁作用。低强度石油和天然气。需要降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核心业务的碳强度。从现在到2050年,改善当前核心能源供需资产绩效有望最大限度改善排放问题。聚焦城市。城市地区占全球最终能源需求的2/3,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70%。目前,世界上55%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增长到68%。因此,城市是能源转型的关键所在。创建城市能源转型的韧性需要改变技术和消费行为,如公共交通系统电气化、智能电力和智能建筑等,其特点是实现了自动照明和气候控制系统以及微型发电和太阳能供热。(三)金融1、风险状况-20-在能源以外的风险方面,投资集中在能源部门。尽管电气化将在能源转型中发挥主导作用,但必须吸引清洁能源投资进入钢铁和水泥、重型运输和暖通空调等行业。非能源行业融资滞后的部分原因是缺乏技术规模,以及减少某些工业排放存在困难。这也是由于风能和太阳能光伏这些常常占据报纸头条的项目造成了“挤出”效应。然而,欧洲、中国和日本做出的净零排放承诺将迫使各国出台政策,加大对排放项目的投资。在新兴市场方面,新兴市场的投资存在不足。尽管新兴市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经济、人口、能源需求和排放有可能出现大幅增长的地区,仍需要更多的资金。在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亚洲新兴国家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不断上升,这是煤电行业排放量持续增长所致。在碳锁定方面,资本仍在流向运营寿命较长的能源资产,锁定了未来的排放。打破碳锁定将需要一种新的化石燃料投资方式,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将现有资产提前退役。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1.5℃以内意味着现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产及储量的很大一部分不应纳入碳预算。2、建立金融韧性支持转型实现融资的多元化。迄今为止,能源转型的大部分资金都因政府直接或借助监管机构授予项目开发商的税收优惠和溢价担保所吸引。需要创新金融产品和相关机制,以增加融资的多样性,-21-并刺激对清洁能源的投资。绿色债券和可持续性挂钩债券。与可持续性相关的绿色债券发行,从2009年的约1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2700亿美元。《气候融资领导倡议》表明,可持续性相关债券可为能源转型提供资金,特别是为碳密集型部门提供资金。政府部门的作用。政府还可以率先实施具有创新精神的融资方案,如“气候拍卖”,并通过监管标准强制减排。世界银行的气候拍卖模式是一种基于绩效的机制,以刺激针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项目的投资。政府部门融资还必须能够引领新技术的开发,这些技术的研发周期漫长,很多企业没有投资意愿,需要公共预算通过补贴或贷款担保等风险分担机制来支持技术的商业化。银行担保的项目。在新兴经济体,必须利用在各方之间公平分配风险这一机制来提高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亚太风险中心制定了一套银行可接受的指导原则,这对在新兴市场吸引国际投资至关重要。相关措施包括适当的契约和融资结构、设定法律和经济追索权、全面的尽职调查、稳健的付款权以及结构完善的特许权。优惠融资。发展金融机构通过与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吸引私人资本投资。发展金融机构提供的优惠融资可以缩短低碳技术融资时间,从而形成高于碳密集型技术的竞争优势。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应用融资框架加速从煤电向可再生能-22-源的转型,并减轻不良资产的风险。借助证券化,资产所有者可将不良资产作为抵押,以便发行新债务。发行债券的收益可以用于可再生能源的再投资,甚至用于支持受关闭影响的社区。相关方资本指标。加快采用一套最低限度的通用指标来报告可持续性业绩的进展情况,此举有助于商界领袖、投资者和决策者保持协调与合作。对能源转型指数的分析表明,过去十年,能源转型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但前方道路依然漫长。全球各地的转型工作仍存在能源转型必须保持公正、电气化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等共性问题。随着能源系统更加多变、分散和数字化,新的风险正在出现,对未来能源的可靠性、韧性和可负担性构成了威胁。在十年行动和实施过程中,政策制定者和私营部门必须共同努力,为具有韧性的能源转型奠定基础。译自:FosteringEffectiveEnergyTransition2021edition,April2021byWorldEconomicForum译文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林佳欣、王夙联系方式:010-68200216电子邮件:linjiaxin@ccidthinktank.com-24-编辑部: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赛迪大厦8层国际合作处邮政编码:100048联系人:蒯佳佳联系电话:(010)8855965818201126359传真:(010)88558833网址:www.ccidgroup.com电子邮件:kjj@ccidgroup.com报:部领导送:部机关各司局,各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及研究单位,相关行业协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