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跟踪报告之一:政策持续加码,绿色信贷放量可期VIP专享VIP免费

请仔细阅读报告尾页的免责声明
1
行业深度报告
2022 01 10
政策持续加码,绿色信贷放量可期
——绿色金融跟踪报告之一
核心观点
我国绿色金融制度不断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码。2020
9月我国“双碳”目标落地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彰显。2021
年以来,我国绿色金融制度不断完善,2021 4月,行、改委和证
监会联合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2021 年版)首次统一了绿
色债券相关管理部门对绿色项目的界定标准。2021 6月,央行发布《关
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的通知》,将绿色贷款升
级为绿色金融。此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码支持绿色发展领域
2021 11 月,央行正式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当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
出再设立 2000 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展望 2022 年,
央行四季度例会上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精
准发力”,绿色发展领域有望持续受益,政策利好或将成为绿色信贷
速放量的重要推手,2022 年绿色信贷增速再上一阶可期
我国绿色金融体系趋于多元化,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为绿色金融体
的中坚力量。伴随绿色金融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定向支持
信贷资金流入绿色领域,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按下“快进键”。其中绿色
信贷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金融工具,截至 2021 年三季度末
全部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为 14.8 万亿元,同比增长 27.9%21 家主要
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 14.08 万亿,占绿色贷款总额的 95.26%。绿色
债券层面,2021 年三季度末,国内绿色债券余额为 1.02 万亿元,同比增
24.7%。此,绿色基绿色保险绿色信、绿PPP绿色
赁等新产品也不断涌现,我国绿色金融产品趋向多元化。绿色信贷用途
和行业集中度均有所下降,表明绿色信贷投放方向更趋向多元化。2021
年三季度末,分用途来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贷款
余额合计占比为 72.94%,环比下降 0.77pct。分行业看,前两大行业绿
色贷款余额合计占比54.80%,环比下1.66pct
国有行绿色信贷规模领先,江苏省城农商行增速亮眼。从上市银行
半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2021 6月末,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
行绿色信贷规模分别2.15 万亿、1.57 万亿和 1.76 万亿,处于绝对领先
地位。股份行中的兴业银行作为我国第一家赤道银行,2021 6月末绿
色信贷规模达到 4127 亿元,同比增29.19%,规模和增速均领跑股
行。碳减排支持工具以及 2000 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
度受益对象均为全国性银行,2022 年国有行和股份行在政策加码利好
下,绿色信贷规模有望实现快速放量。区域性银行绿色金融规模尚小
但江苏省城农商行绿色信贷发展势头突出,地处江苏省的江苏银行和南
京银行 2021 6月末绿色信贷规模较去年末增长 24.18%31.00%
州银行和苏农银行 2020 年末绿色信贷同比增速高达 67.40%61.47%
投资建议
“双碳”政策目标落地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凸显。2021
年以来,绿色金融制度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五大支柱”建设持续深化,
结构性货币政策持续加码,我国绿色金融迎来发展黄金时期。展望 2022
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做好‘加法指引下货币政策有望持续加码
绿色金融持续受益,绿色信贷快速放量可期。全国性银行为绿色信贷的
主力军,也是结构性货币工具的支持对象,因此,我们建议关注受政策
利好、重点发展绿色业务的中大型银行。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宏观经济增速下滑
评级
推荐(维持)
报告作者
作者姓名
贺燕青
资格证书
S1710521010001
电子邮箱
heyq@easec.com.cn
联系人
张晓辉
电子邮箱
zhangxh@easec.com.cn
股价走势
相关研究
《 总量和结构双重发力,期待宽货币踏春
而来 》2022.01.05
《 理财子公司阵营继续壮大 2022.01.
04
《新资管时代来临,广银理财成今年首开
业理财子_银行理财产品月度跟踪 202201
042022.01.04
《 第三支柱政策加码,理财子助力银发经
济 》2021.12.27
《 监管优化开户流程,切实解决小微“开
户难” 》2021.12.26
请仔细阅读报告尾页的免责声明
2
银行
正文目录
1. 结构性货币政策持续加码............................................................................................................................................... 3
1.1. 绿色金融制度不断完善,“五大支柱”建设持续深化.................................................................................. 3
1.2.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做好“加法”,绿色信贷放量可期.............................................................................. 6
2. 绿色信贷维持高增,投向分布趋向多元化...................................................................................................................6
2.1. 绿色金融多点开花,绿色信贷维持高...........................................................................................................6
2.2. 绿色信贷投向分布趋于多元化...........................................................................................................................7
3. 国有行绿色信贷规模领先,江苏城农商行增速亮眼.................................................................................................. 8
4. 投资建议........................................................................................................................................................................... 9
5. 风险提示........................................................................................................................................................................... 9
图表目录
图表 1. 我国绿色产业分类明细...........................................................................................................................................3
图表 2. 我国绿色金融制度框架不断完善...........................................................................................................................4
图表 3. 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建设.................................................................................................................. 5
图表 4. 央行针对绿色发展领域推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6
图表 5. 我国绿色金融体系趋于多元化...............................................................................................................................7
图表 6. 绿色信贷余额维持高增...........................................................................................................................................7
图表 7. 绿色贷款行业投向趋向多元化(万亿.............................................................................................................. 8
图表 8. 绿色贷款用途投向趋向多元化(万亿.............................................................................................................. 8
图表 9. 国有大行为绿色信贷主力军,江苏省城农商行增速亮眼(21H1.................................................................9
请仔细阅读报告尾页的免责声明
3
银行
1.结构性货币政策持续加码
1.1.绿色金融制度不断完善,“五大支柱”建设持续深
2020 9月“双碳”目标落地后,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彰
显。2020 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 75 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
排放力争于 2030 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
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资金需求,亟需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
构为绿色产业转型和绿色技术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
的重要性彰显。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
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
等绿色产业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根
2019 3月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
录(2019 年版)》,我国绿色产业分为六大类,即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
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和绿色
务产业。
图表 1. 我国绿色产业分类明细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1.节能环保产业
1.1 高效节能装备制造 1.2 先进环保装备制造
1.3 资源循环利用装备制造
1.4 新能源汽车和绿色船舶制造
1.5 节能改造 1.6 污染治理 1.7 资源循环利用
2.清洁生产产业
2.1 产业园区绿色升级
2.2 无毒无害原料替代使用与危险废物治理
2.3 生产过程废气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2.4 生产过程节水和废水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2.5 生产过程废渣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3.清洁能源产业
3.1 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装备制造
3.2 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和运营
3.3 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3.4 能源系统高效运行
4.生态环境产业
4.1 生态农业 4.2 生态保护 4.3 生态修复
5.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5.1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5.2 绿色交通
5.3 环境基础设施 5.4 城镇能源基础社会
5.5 海绵城市 5.6 园林绿化
6.绿色服务
6.1 咨询服务 6.2 项目运营管理
6.3 项目评估审计核查 6.4 监测检测
6.5 技术产品认证和推广
资料来源:《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 版)》,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
请仔细阅读报告尾页的免责声明1行业深度报告2022年01月10日政策持续加码,绿色信贷放量可期——绿色金融跟踪报告之一核心观点我国绿色金融制度不断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码。2020年9月我国“双碳”目标落地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彰显。2021年以来,我国绿色金融制度不断完善,2021年4月,央行、发改委和证监会联合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首次统一了绿色债券相关管理部门对绿色项目的界定标准。2021年6月,央行发布《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的通知》,将绿色贷款升级为绿色金融。此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码支持绿色发展领域,2021年11月,央行正式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当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再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展望2022年,央行四季度例会上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精准发力”,绿色发展领域有望持续受益,政策利好或将成为绿色信贷快速放量的重要推手,2022年绿色信贷增速再上一阶可期。我国绿色金融体系趋于多元化,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为绿色金融体系的中坚力量。伴随绿色金融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定向支持信贷资金流入绿色领域,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按下“快进键”。其中绿色信贷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金融工具,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全部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为14.8万亿元,同比增长27.9%;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14.08万亿,占绿色贷款总额的95.26%。绿色债券层面,2021年三季度末,国内绿色债券余额为1.02万亿元,同比增长24.7%。此外,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PPP、绿色租赁等新产品也不断涌现,我国绿色金融产品趋向多元化。绿色信贷用途和行业集中度均有所下降,表明绿色信贷投放方向更趋向多元化。2021年三季度末,分用途来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合计占比为72.94%,环比下降0.77pct。分行业看,前两大行业绿色贷款余额合计占比为54.80%,环比下降1.66pct。国有行绿色信贷规模领先,江苏省城农商行增速亮眼。从上市银行半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2021年6月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绿色信贷规模分别为2.15万亿、1.57万亿和1.76万亿,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股份行中的兴业银行作为我国第一家赤道银行,2021年6月末绿色信贷规模达到4127亿元,同比增长29.19%,规模和增速均领跑股份行。碳减排支持工具以及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受益对象均为全国性银行,2022年国有行和股份行在政策加码利好下,绿色信贷规模有望实现快速放量。区域性银行绿色金融规模尚小,但江苏省城农商行绿色信贷发展势头突出,地处江苏省的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2021年6月末绿色信贷规模较去年末增长24.18%和31.00%,苏州银行和苏农银行2020年末绿色信贷同比增速高达67.40%和61.47%。投资建议“双碳”政策目标落地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凸显。2021年以来,绿色金融制度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五大支柱”建设持续深化,结构性货币政策持续加码,我国绿色金融迎来发展黄金时期。展望2022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做好‘加法’”指引下,货币政策有望持续加码,绿色金融持续受益,绿色信贷快速放量可期。全国性银行为绿色信贷的主力军,也是结构性货币工具的支持对象,因此,我们建议关注受政策利好、重点发展绿色业务的中大型银行。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宏观经济增速下滑。评级推荐(维持)报告作者作者姓名贺燕青资格证书S1710521010001电子邮箱heyq@easec.com.cn联系人张晓辉电子邮箱zhangxh@easec.com.cn股价走势相关研究《总量和结构双重发力,期待宽货币踏春而来》2022.01.05《理财子公司阵营继续壮大》2022.01.04《新资管时代来临,广银理财成今年首开业理财子_银行理财产品月度跟踪20220104》2022.01.04《第三支柱政策加码,理财子助力银发经济》2021.12.27《监管优化开户流程,切实解决小微“开户难”》2021.12.26行业研究·银行·证券研究报告请仔细阅读报告尾页的免责声明2银行正文目录1.结构性货币政策持续加码...............................................................................................................................................31.1.绿色金融制度不断完善,“五大支柱”建设持续深化..................................................................................31.2.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做好“加法”,绿色信贷放量可期..............................................................................62.绿色信贷维持高增,投向分布趋向多元化...................................................................................................................62.1.绿色金融多点开花,绿色信贷维持高增...........................................................................................................62.2.绿色信贷投向分布趋于多元化...........................................................................................................................73.国有行绿色信贷规模领先,江苏城农商行增速亮眼..................................................................................................84.投资建议...........................................................................................................................................................................95.风险提示...........................................................................................................................................................................9图表目录图表1.我国绿色产业分类明细...........................................................................................................................................3图表2.我国绿色金融制度框架不断完善...........................................................................................................................4图表3.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建设..................................................................................................................5图表4.央行针对绿色发展领域推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6图表5.我国绿色金融体系趋于多元化...............................................................................................................................7图表6.绿色信贷余额维持高增...........................................................................................................................................7图表7.绿色贷款行业投向趋向多元化(万亿)..............................................................................................................8图表8.绿色贷款用途投向趋向多元化(万亿)..............................................................................................................8图表9.国有大行为绿色信贷主力军,江苏省城农商行增速亮眼(21H1).................................................................9请仔细阅读报告尾页的免责声明3银行1.结构性货币政策持续加码1.1.绿色金融制度不断完善,“五大支柱”建设持续深化2020年9月“双碳”目标落地后,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彰显。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资金需求,亟需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为绿色产业转型和绿色技术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彰显。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绿色产业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根据2019年3月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我国绿色产业分为六大类,即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和绿色服务产业。图表1.我国绿色产业分类明细一级分类二级分类1.节能环保产业1.1高效节能装备制造1.2先进环保装备制造1.3资源循环利用装备制造1.4新能源汽车和绿色船舶制造1.5节能改造1.6污染治理1.7资源循环利用2.清洁生产产业2.1产业园区绿色升级2.2无毒无害原料替代使用与危险废物治理2.3生产过程废气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综合利用2.4生产过程节水和废水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综合利用2.5生产过程废渣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综合利用3.清洁能源产业3.1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装备制造3.2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和运营3.3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3.4能源系统高效运行4.生态环境产业4.1生态农业4.2生态保护4.3生态修复5.基础设施绿色升级5.1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5.2绿色交通5.3环境基础设施5.4城镇能源基础社会5.5海绵城市5.6园林绿化6.绿色服务6.1咨询服务6.2项目运营管理6.3项目评估审计核查6.4监测检测6.5技术产品认证和推广资料来源:《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版)》,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请仔细阅读报告尾页的免责声明4银行图表2.我国绿色金融制度框架不断完善时间部门政策文件具体内容2012年2月(原)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将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情况作为监管评级、机构准入、业务准入、高管人员履职评价的重要依据。2013年7月(原)银监会《关于报送绿色信贷统计表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绿色信贷统计表”填报要求,每半年送绿色贷款情况。2016年8月央行、财政部、发改委等《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我国绿色金融的定义,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型工具和手段:设立绿色发展基金;通过央行再贷款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发展绿色债券市场为中长期绿色项目提供新的融资渠道;发展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产品;强化环境信息披露。201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建立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加强绿色信贷基础统计能力,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每个季度定期报送绿色信贷规模、绿色信贷资产质量、涉及落后产能、环境、安全等重大风险企业的信贷情况。2018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方案(试行)》绿色信贷业绩评价指标设置定量和定性两类,定量指标权重80%,定性指标权重20%。2020年12月财政部《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办法》将绿色信贷占比纳入服务国家发展目标和实体经济的考核条件202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发改委《关于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的通知》《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绿色项目界定标准更加科学准确。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等高碳排放项目不再纳入支持范围,采纳国际通行的“无重大损害”原则,使减碳约束更加严格。债券发行管理模式更加优化。首次统一了绿色债券相关管理部门对绿色项目的界定标准。为我国绿色债券发展提供了稳定框架和灵活空间。在分类逻辑上,《绿债目录(2021年版)》实现二级和三级目录与国际主流绿色资产分类标准基本一致,有助于境内外主体更好地识别、查询和投资绿色资产;四级目录与《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三级目录基本一致,有助于国家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重点项目得到“清单”式金融服务。202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的通知》该方案对央行2018年7月制定的《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方案(试行)》进行了修订。将绿色贷款升级为绿色金融。评价方案设定定量指标权重80%,定性指标权重20%,2021年7月1日起施行。考核业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统筹考虑境内绿色贷款和境内绿色债券业务开展情况;基于扩充的考核范围修订了相应的评估指标:定量指标包括绿色金融业务总额占比、绿色金融业务总额份额占比、绿色金融业务总额同比增速、绿色金融业务风险总额占;拓展了评价结果的应用场景,评价结果将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等中国人民银行政策和审慎管理工具。202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对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形式、频次、应披露的定性及定量信息等方面提出要求,并根据各金融机构实际运营特点,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保险、信托等金融子行业定量信息测算及依据提出指导意见。资料来源: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请仔细阅读报告尾页的免责声明5银行绿色金融体系顶层设计:制度框架不断完善。我国绿色金融的制度框架搭建始于2012年,原银监会发布《绿色信贷指引》,将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情况作为监管评级、机构准入、业务准入、高管人员履职评价的重要依据。此后绿色金融制度框架不断添砖加瓦,2020年9月“双碳”目标落地后,绿色金融制度框架加速完善。2020年12月财政部发布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办法》中,提出将绿色信贷占比纳入服务国家发展目标和实体经济的考核条件。2021年4月,央行、发改委、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的通知》,并随文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首次统一了绿色债券相关管理部门对绿色项目的界定标准。202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的通知》,对2018年7月制定的《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方案(试行)》进行了修订。同时将绿色贷款升级为绿色金融,这是金融管理和监督机构适应绿色金融发展趋势的一次重大调整,意味着我国银行类绿色金融制度进一步完善。持续深化绿色金融“五大支柱”建设。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2021年初央行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其中“三大功能”主要是指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五大支柱”即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强化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逐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积极拓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空间。2021年以来通过银政企三方的不断努力,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建设成效显著。尤其是在强化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层面,2021年针对企业、境内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政策文件均已出台。图表3.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建设资料来源:央行,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请仔细阅读报告尾页的免责声明6银行1.2.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做好“加法”,绿色信贷放量可期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码,支持信贷资金流向绿色发展领域,2022年绿色信贷放量可期。2021年11月8日,央行正式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碳减排工具以减少碳排放为导向,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碳减排领域。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即政策性银行、大型国有行、股份行),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对金融机构按贷款本金的60%、利率为1.75%提供资金支持,期限1年,可展期2次。该资金成本率显著低于2021年上半年上市股份行(除招商银行外),以及国有行中的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成本率的压降有助于推动银行投放绿色信贷的利差走阔,经济效益的提升推动银行将信贷资源向碳减排重点企业倾斜。2021年11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上提出在设立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的基础上,再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形成政策规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绿色发展领域结构性货币政策持续加码。展望2022年,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四季度例会上提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精准发力”,绿色发展领域有望持续受益,政策利好或将成为绿色信贷快速放量的重要推手,2022年绿色信贷增速再上一阶可期。图表4.央行针对绿色发展领域推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时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具体内容2021/11/08碳减排支持工具人民银行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1)贷款利率应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2)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3)人民银行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2021/11/17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在设立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的基础上,再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形成政策规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1)全国性银行向支持范围内符合标准的项目自主发放优惠贷款;(2)利率与同期限档次贷款的市场报价利率大致持平;(3)人民银行可按贷款本金等额提供再贷款支持。资料来源:央行,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2.绿色信贷维持高增,投向分布趋向多元化2.1.绿色金融多点开花,绿色信贷维持高增我国绿色金融体系趋于多元化,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为绿色金融体系的中坚力量。伴随绿色金融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定向支持信贷资金流入绿色领域,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按下“快进键”,2021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余额均居世界前列。源于我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特征,绿色信贷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金融工具,截至请仔细阅读报告尾页的免责声明7银行2021年三季度末,全部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为14.8万亿元,同比增长27.9%,比各项贷款余额增速高16.5个百分点。根据银保监会数据,大型商业银行为绿色信贷发放的主力军,截至2021年9月末,我国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14.08万亿,占绿色贷款总额的95.26%,较年初增长21%以上。并且绿色信贷资产质量整体良好,近5年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0.7%以下,远低于同期各项贷款整体不良水平。在绿色债券层面,2021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债券余额为1.02万亿元,同比增长24.7%,增速环比二季度提高5.8pct;截至2021年11月末,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超过1.6万亿元,其中碳中和债券累计发行2530亿元。此外,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PPP、绿色租赁等新产品、新业态也不断涌现,我国绿色金融体系趋向多元化。图表5.我国绿色金融体系趋于多元化图表6.绿色信贷余额维持高增资料来源:央行,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注:2019.03之前绿色信贷数据统计范围为21家主要银行机构,2019.03之后统计范围为全部金融机构。主要银行机构包括: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邮储银行等21家银行。2.2.绿色信贷投向分布趋于多元化分用途和行业看,绿色信贷投向分布趋于多元化。2021年三季度末,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绿色贷款分别为6.98和2.91万亿,合计占绿色贷款总额的66.9%。分用途来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为绿色信贷的主要投放方向,2021年三季度末其贷款余额分别为6.99和3.79万亿,合计占绿色贷款总额的72.94%,环比二季度下降0.77pct。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为4.08万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为4.02万亿,合计占绿色贷款总额的54.80%,环比二季度下降1.66pct。绿色信贷投向用途和行业集中度均维持下降趋势,表明绿色信贷投向分布趋向多元化。请仔细阅读报告尾页的免责声明8银行图表7.绿色贷款行业投向趋向多元化(万亿)图表8.绿色贷款用途投向趋向多元化(万亿)资料来源:Wind,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3.国有行绿色信贷规模领先,江苏城农商行增速亮眼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绿色信贷规模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从上市银行半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2021年6月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公布的绿色信贷规模位居上市银行前三,绿色信贷规模分别为2.15万亿、1.57万亿和1.76万亿,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国有大行(除中国银行外)绿色贷款规模总和达到5.35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16.13%,高规模基础上维持稳健增长。股份行中的兴业银行作为我国第一家赤道银行,2021年6月末,兴业银行绿色信贷规模达到4127.00亿元,同比增长29.19%,规模和增速均领跑股份行。平安银行绿色信贷规模落后但增速亮眼,2021年上半年绿色信贷余额较年初高增62.50%。碳减排支持工具以及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受益对象均为全国性银行,2022年国有行和股份行在结构性货币政策持续加码利好下,绿色信贷有望实现快速放量。区域性银行绿色信贷规模尚小,但江苏省城农商行绿色信贷发展势头突出。区域性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相对滞后,规模尚小,但不同区域有所分化,其中江苏省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绿色金融工作,其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成效尤为突出。根据江苏省政府绿色金融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2020年和2021年三季度末,江苏省绿色信贷余额分别为1.18万亿和1.54万亿,同比分别实现51.2%和33.5%的高增长。2021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发行绿色金融债券70亿元,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83.75亿元,此外江苏省绿色保险、绿色证券和绿色PPP等发展也位居全国前列。地处江苏省的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2021年6月末绿色信贷规模较去年末增长24.18%和31.00%,苏州银行和苏农银行在低基数效应下,2020年末绿色信贷同比增速高达67.40%和61.47%。请仔细阅读报告尾页的免责声明9银行图表9.国有大行为绿色信贷主力军,江苏省城农商行增速亮眼(21H1)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注:其中成都银行、郑州银行、苏州银行、宁波银行和苏农银行为2020年规模数据和2020年同比增速4.投资建议“双碳”政策目标落地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凸显。2021年以来,绿色金融制度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五大支柱”建设持续深化,结构性货币政策持续加码,我国绿色金融迎来发展黄金时期。展望2022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做好‘加法’”指引下,货币政策有望持续加码,绿色金融持续受益,绿色信贷快速放量可期。全国性银行为绿色信贷的主力军,也是结构性货币工具的支持对象,因此,我们建议关注受政策利好、重点发展绿色业务的中大型银行。5.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宏观经济增速下滑。请仔细阅读报告尾页的免责声明10银行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上述规定,东亚前海证券评定此研报的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因此通过公共平台推送的研报其适用的投资者类别仅限定为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C3、C4、C5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C3、C4、C5的普通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本研报中的任何信息。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分析师声明负责准备本报告以及撰写本报告的所有研究分析师或工作人员在此保证,本研究报告中关于任何发行商或证券所发表的观点均如实反映分析人员的个人观点。负责准备本报告的分析师获取报酬的评判因素包括研究的质量和准确性、客户的反馈、竞争性因素以及东亚前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整体收益。所有研究分析师或工作人员保证他们报酬的任何一部分不曾与,不与,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具体的推荐意见或观点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分析师介绍贺燕青,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会计学本科、经济法硕士,10年证券基金从业经验。十四届新财富第7名、七届wind第2名、首届新浪第6名、首届进门财经第1名。著有《娱乐航母》一书,发布龙头时代、火锅、亲子游等系列专业报告,多次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采访报道。投资评级说明东亚前海证券行业评级体系:推荐、中性、回避推荐:未来6-12个月,预计该行业指数表现强于同期市场基准指数。中性:未来6-12个月,预计该行业指数表现基本与同期市场基准指数持平。回避:未来6-12个月,预计该行业指数表现弱于同期市场基准指数。市场基准指数为沪深300指数。东亚前海证券公司评级体系:强烈推荐、推荐、中性、回避强烈推荐:未来6-12个月,预计该公司股价相对同期市场基准指数涨幅在20%以上。该评级由分析师给出。推荐:未来6-12个月,预计该公司股价相对同期市场基准指数涨幅介于5%-20%。该评级由分析师给出。中性:未来6-12个月,预计该公司股价相对同期市场基准指数变动幅度介于-5%-5%。该评级由分析师给出。回避:未来6-12个月,预计该公司股价相对同期市场基准指数跌幅在5%以上。该评级由分析师给出。市场基准指数为沪深300指数。分析、估值方法的局限性说明本报告所包含的分析基于各种假设,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本报告采用的各种估值方法及模型均有其局限性,估值结果不保证所涉及证券能够在该价格交易。请仔细阅读报告尾页的免责声明11银行免责声明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批复,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由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亚前海证券)向其机构或个人客户(以下简称客户)提供,无意针对或意图违反任何地区、国家、城市或其它法律管辖区域内的法律法规。东亚前海证券无需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是发送给东亚前海证券客户的,属于机密材料,只有东亚前海证券客户才能参考或使用,如接收人并非东亚前海证券客户,请及时退回并删除。本报告所载的全部内容只供客户做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对客户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东亚前海证券根据公开资料或信息客观、公正地撰写本报告,但不保证该公开资料或信息内容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客户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决策的唯一依据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东亚前海证券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以确保本报告涉及的内容适合于客户。东亚前海证券建议客户如有任何疑问应当咨询证券投资顾问并独自进行投资判断。本报告并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建议或担保任何内容适合客户,本报告不构成给予客户个人咨询建议。本报告所载内容反映的是东亚前海证券在发表本报告当日的判断,东亚前海证券可能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内容不一致或有不同结论的报告,但东亚前海证券没有义务和责任去及时更新本报告涉及的内容并通知客户。东亚前海证券不对因客户使用本报告而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本报告可能附带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对于可能涉及的东亚前海证券网站以外的地址或超级链接,东亚前海证券不对其内容负责。本报告提供这些地址或超级链接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客户使用方便,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客户需自行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费用或风险。东亚前海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东亚前海证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除非另有说明,所有本报告的版权属于东亚前海证券。未经东亚前海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更改、复制、传播本报告中的任何材料,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在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识及标记,除非另有说明,均为东亚前海证券的商标、服务标识及标记。东亚前海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机构销售通讯录地区联系人联系电话邮箱北京地区林泽娜15622207263linzn716@easec.com.cn上海地区朱虹15201727233zhuh731@easec.com.cn广深地区刘海华13710051355liuhh717@easec.com.cn联系我们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北京地区: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8号富华大厦A座二层上海地区: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788号陆家嘴金控广场1号27楼广深地区:深圳市福田区中心四路1号嘉里建设广场第一座第23层邮编:100086邮编:200120邮编:518046公司网址:http://www.easec.com.cn/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