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系列:统一标准,完善五维绿色金融服务体系VIP专享VIP免费

绿色金融系列报告
2021 10 27
相关研究
证券分析师
龚芳 A0230520080007
gongfang@swsresearch.com
袁宇泽 A0230520100002
yuanyz@swsresearch.com
联系人
袁宇泽 A0230520100002
(8621)23297220
yuanyz@swsresearch.com
实习生曾培春对报告有贡献
核心内容摘要:
构建绿色金融标准,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是新发展阶段下,金融行业服务双碳国家战略
的重要内容,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快速
发展,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绿色金融发展仍面临标准不统
一、服务工具体系相对不足等问题。近期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
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意见和行动方案是碳
中和顶层制度设计“1+N”中的1,后续金融体系将配套发布相应的行动方案和推进计
划。在此之际,申万宏源政策研究推出绿色金融系列研究报告,力求对绿色金融体系进行
系统梳理,对各类绿色金融工具发展的现状、问题及趋势进行全面解剖,为各类投资者及
决策机构提供参考。
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绿色金融政策制度、市场主体以及绿色金融工具等方面具备先发优
势。美国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制度体系的构建,通过法律法规的建设引导金融机构进入绿色
金融领域,创新推出绿色金融产品来扩大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欧盟将绿色金融外延至可持
续金融,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颁布规范绿色金融发展,抢占全球绿色经济高地;日本着力
于建设以市场为主、政策为辅的绿色金融体系,在绿色保险上的探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香港依靠国际金融中心、商贸中心等优势参与绿色金融,在绿色金融认证、绿色债券制度
化建设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通过政策、市场以及试点的联动发展助推绿色经济转型。
绿色金融政策体现出战略化、整体化、协同化三大特征;绿色金融产品全面开花,绿色信
贷和债券的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五大金融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在绿色金融标准、基础
设施以及产品服务设计等方面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积极推进
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发展,链接全球各地金融中心。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五大挑战:一是绿色金融标准亟待统一,与国际通行标准还存
在差距;二是金融支持高碳企业转型与防范“漂绿”形成两难局面;三是结构性问题突出,
新型绿色金融工具应用范围和场景不充分;四是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健全;五
是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尚未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
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一是在融资端通过多主体协同支持绿色产业转
型发展;二是在投资端引导居民和投资机构加大绿色金融投资;三是在产品体系上加快统
一绿色金融标准,创新绿色金融服务工具;四是在绿色监管上构建统一、协同的绿色监管
体系;五是在基础设施上,加快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政策研究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2 28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1. 绿色金融是新发展阶段下金融务实体经济的重心所 .4
1.1 绿色金融是环境问题在经济社会重要性凸显的重要产物 ..................4
1.2 绿色金融定义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和“贫富差距 ..................5
1.3 绿色金融是推进绿色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5
2. 境外主要市场绿色金融的发展 ...................................6
2.1 美国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发展绿色金融 ......................6
2.2 欧盟绿色金融步入系统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 ..................................7
2.3 日本通过细分领域、多主体发力助力绿色金融发展 ..........................8
2.4 香港以多重优势建立绿色金融枢纽 ......................................................8
3. 国内绿色金融快速发展,产品系日渐丰富 ....................9
3.1 绿色金融政策呈现战略化、整体化、协同化三大特征 ......................9
3.2 绿色金融市场稳步发展,产品体系日趋丰富 ................................... 10
3.3 逐步构建先行先试、重点城市引领突破新格局 ............................... 17
3.4 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发展 ....................................................... 20
4.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五挑战 ............................ 21
4.1 绿色金融标准亟待统一,与国际通行标准还存在差距 ................... 21
4.2 金融支持高碳企业转型与防范漂绿形成两难局面 ................... 22
4.3 结构性问题突出,新型绿色金融工具应用范围和场景不充分 ....... 23
4.4 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健全 ............................................... 23
4.5 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尚未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 ................... 23
5. 多措并举,构建绿色金融良性展生态 ........................ 24
5.1 融资端:多主体协同支持绿色产业转型发展 ................................... 24
5.2 投资端:引导居民和投资机构加大绿色金融投资 ........................... 25
5.3 产品体系:加快统一绿色金融标准,创新绿色金融服务工具 ....... 26
5.4 绿色监管:构建统一、协同的绿色监管体系 ................................... 26
5.5 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 27
目录
政策研究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3 28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图表目录
1绿色金融工具体系概 .......................................................................... 11
2绿色信贷规模(单位:亿元 ................................................................ 12
3绿色信贷占比情况 ................................................................................. 12
42021 6月绿色信贷领域分布情况 ....................................................... 12
52021 6月绿色信贷的行业分布情 ................................................... 12
62020 年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绿色债券 ....................................................... 13
7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2016Q1-2021Q2 ........................................... 13
8绿色债券的发行主体情况 ....................................................................... 13
9绿色金融的投向领域情况 ....................................................................... 13
102013-2021 年碳市场碳价情况(单位:元/吨) ................................... 15
112013-2021 年碳试点交易量(单位:百万吨..................................... 15
122013-2021 年碳试点碳交易额(单位:百万元) ................................. 15
132018-2020 年绿色保险保额、投资余额情况 ........................................ 16
142010-2020 年绿色基金设立备案数 ................................................. 16
1不同国际组织和机构对绿色金融的定义 ..................................................... 5
2主要绿色金融工具介 ............................................................................ 6
3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 9
4碳交易试点市场行业情况 ....................................................................... 14
5碳交易试点市场行业分布情 ................................................................ 14
6碳交易试点市场规则.............................................................................. 14
7金融改革试验区标准建设情 ................................................................ 18
8金融改革试验区绿色金融机构情况.......................................................... 18
9金融改革试验区绿色金融工具情况.......................................................... 19
10中欧绿色债券管理要素对 ................................................................. 21
政策研究专题研究证券研究报告绿色金融系列报告2021年10月27日统一标准完善五维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绿色金融系列报告之一相关研究证券分析师龚芳A0230520080007gongfang@swsresearch.com袁宇泽A0230520100002yuanyz@swsresearch.com联系人袁宇泽A0230520100002(8621)23297220yuanyz@swsresearch.com实习生曾培春对报告有贡献核心内容摘要:构建绿色金融标准,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是新发展阶段下,金融行业服务双碳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绿色金融发展仍面临标准不统一、服务工具体系相对不足等问题。近期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意见和行动方案是碳中和顶层制度设计“1+N”中的“1”,后续金融体系将配套发布相应的行动方案和推进计划。在此之际,申万宏源政策研究推出绿色金融系列研究报告,力求对绿色金融体系进行系统梳理,对各类绿色金融工具发展的现状、问题及趋势进行全面解剖,为各类投资者及决策机构提供参考。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绿色金融政策制度、市场主体以及绿色金融工具等方面具备先发优势。美国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制度体系的构建,通过法律法规的建设引导金融机构进入绿色金融领域,创新推出绿色金融产品来扩大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欧盟将绿色金融外延至可持续金融,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颁布规范绿色金融发展,抢占全球绿色经济高地;日本着力于建设以市场为主、政策为辅的绿色金融体系,在绿色保险上的探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香港依靠国际金融中心、商贸中心等优势参与绿色金融,在绿色金融认证、绿色债券制度化建设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通过政策、市场以及试点的联动发展助推绿色经济转型。绿色金融政策体现出战略化、整体化、协同化三大特征;绿色金融产品全面开花,绿色信贷和债券的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五大金融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在绿色金融标准、基础设施以及产品服务设计等方面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发展,链接全球各地金融中心。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五大挑战:一是绿色金融标准亟待统一,与国际通行标准还存在差距;二是金融支持高碳企业转型与防范“漂绿”形成两难局面;三是结构性问题突出,新型绿色金融工具应用范围和场景不充分;四是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健全;五是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尚未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一是在融资端通过多主体协同支持绿色产业转型发展;二是在投资端引导居民和投资机构加大绿色金融投资;三是在产品体系上加快统一绿色金融标准,创新绿色金融服务工具;四是在绿色监管上构建统一、协同的绿色监管体系;五是在基础设施上,加快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2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1.绿色金融是新发展阶段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心所在.41.1绿色金融是环境问题在经济社会重要性凸显的重要产物..................41.2绿色金融定义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和“贫富差距”..................51.3绿色金融是推进绿色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52.境外主要市场绿色金融的发展概况...................................62.1美国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发展绿色金融......................62.2欧盟绿色金融步入系统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72.3日本通过细分领域、多主体发力助力绿色金融发展..........................82.4香港以多重优势建立绿色金融枢纽......................................................83.国内绿色金融快速发展,产品体系日渐丰富....................93.1绿色金融政策呈现战略化、整体化、协同化三大特征......................93.2绿色金融市场稳步发展,产品体系日趋丰富...................................103.3逐步构建先行先试、重点城市引领突破新格局...............................173.4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发展.......................................................204.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五大挑战............................214.1绿色金融标准亟待统一,与国际通行标准还存在差距...................214.2金融支持高碳企业转型与防范“漂绿”形成两难局面...................224.3结构性问题突出,新型绿色金融工具应用范围和场景不充分.......234.4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健全...............................................234.5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尚未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235.多措并举,构建绿色金融良性发展生态........................245.1融资端:多主体协同支持绿色产业转型发展...................................245.2投资端:引导居民和投资机构加大绿色金融投资...........................255.3产品体系:加快统一绿色金融标准,创新绿色金融服务工具.......265.4绿色监管:构建统一、协同的绿色监管体系...................................265.5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27目录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3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图表目录图1:绿色金融工具体系概述..........................................................................11图2:绿色信贷规模(单位:亿元)................................................................12图3:绿色信贷占比情况.................................................................................12图4:2021年6月绿色信贷领域分布情况.......................................................12图5:2021年6月绿色信贷的行业分布情况...................................................12图6:2020年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绿色债券.......................................................13图7: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2016Q1-2021Q2)...........................................13图8:绿色债券的发行主体情况.......................................................................13图9:绿色金融的投向领域情况.......................................................................13图10:2013-2021年碳市场碳价情况(单位:元/吨)...................................15图11:2013-2021年碳试点交易量(单位:百万吨).....................................15图12:2013-2021年碳试点碳交易额(单位:百万元).................................15图13:2018-2020年绿色保险保额、投资余额情况........................................16图14:2010-2020年绿色基金设立备案数量.................................................16表1:不同国际组织和机构对绿色金融的定义.....................................................5表2:主要绿色金融工具介绍............................................................................6表3: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9表4:碳交易试点市场行业情况.......................................................................14表5:碳交易试点市场行业分布情况................................................................14表6:碳交易试点市场规则..............................................................................14表7:金融改革试验区标准建设情况................................................................18表8:金融改革试验区绿色金融机构情况..........................................................18表9:金融改革试验区绿色金融工具情况..........................................................19表10:中欧绿色债券管理要素对比.................................................................21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4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助力双碳战略是新发展阶段下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气候、环境和生态问题外部性效应的加速显现,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大力推进绿色转型发展。2016年绿色金融首次列入G20峰会议题,近年来全球30多个国家开始制定绿色金融政策,2021年G20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恢复设立,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主题。“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加速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规模持续创新高,但当前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仍面临标准不完善、结构性差异突出、激励机制不足以及基础设施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接下来我国要加快推进绿色金融生态体系建设,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工具体系,形成发展绿色经济合力。1.绿色金融是新发展阶段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心所在1.1绿色金融是环境问题在经济社会重要性凸显的重要产物绿色金融的发展是实践在先理论在后,最初源起于传统金融业务的绿色化转型。绿色金融的概念于1991年首次提出,但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经济体就以问题为导向在绿色金融领域内先行先试。1974年德国政府主导成立了世界第一家政策性环保银行,命名为“生态银行”,专门为难以从传统渠道获得资金的环保项目提供优惠贷款,成为绿色信贷业务的主要发源地。世界各国在绿色金融的浪潮中效仿德国经验,以传统业务绿色化转型作为发展绿色金融的突破口,通过设立“生态银行”来提供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有效平台。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加强,由少数发达国家兴起和实施转向全球普遍参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可持续发展为方针制定并通过了《21世纪议程》;1997年《京都议定书》使得绿色金融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推广。2003年包括荷兰银行、巴克莱银行、花旗银行在内的7个国家的10家国际领先银行签署“赤道原则”,这项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投资时,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赤道原则”的签署将绿色金融的实践上升到新高度,截止至2021年10月,全球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37个国家和地区的125家银行和金融机构接受了赤道原则。2016年,绿色金融首次列入G20峰会议题,成立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受峰会议题成果影响,全球30多个国家开始制定绿色金融政策。2021年G20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恢复设立,提振全球绿色经济发展信心,促使各国参与到绿色金融领域。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5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1.2绿色金融定义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和“贫富差距”由于各国绿色金融发展阶段不同,绿色金融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绿色金融定义。碳金融、气候金融、可持续金融等概念与绿色金融的内涵存在交叉重叠,共同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般来说,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气候金融、碳金融的涵盖范围依次减少。不同组织对于绿色金融的定义也有不同看法(表1),但总体无外乎两个方向:强调融资的目的或是侧重于阐述融资的工具或平台,归纳起来可以认为绿色金融的核心是以产生环境效益为导向的多元化投融资活动。表1:不同国际组织和机构对绿色金融的定义名称定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绿色金融是为“实现经济增长,同时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提高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而提供的金融服务。世界银行如果我们要向可持续的全球经济过渡,我们就需要扩大提供具有环境效益的投资融资,即所谓的“绿色金融”。亚洲开发银行绿色金融是为可持续的地球提供资金,涵盖了项目的金融服务、体制安排、国家倡议和政策以及产品(债权、股权、保险或担保)的各个方面,旨在促进资金流向可以实现环境改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提高自然资本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经济活动和项目。中国人民银行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资料来源:经合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申万宏源研究全球范围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绿色金融定义上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和“贫富差距”。一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处于绿色金融的不同发展阶段,关注侧重点存在差异。由于发达国家更早地进行绿色金融实践,工业化阶段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绿色金融的重点侧重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依然严峻,绿色金融兼顾应对气候变化和治理环境污染的双重职能。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绿色投资机构支持行业侧重点也存在区别。发达国家侧重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项目的开发;而发展中国家更倾向于实用主义,只要能够节能、减排、降耗的投资都可以作为“绿色”项目进行投资,这也是导致很多发展中国家对绿色债券的认定标准与欧美国家标准不一致的重要原因。1.3绿色金融是推进绿色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绿色金融由早期的绿色信贷、债券、基金衍生出环境证券化、碳金融等创新型金融工具,多元助力绿色经济发展。目前主要的绿色金融领域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排放交易权市场、ESG投资以及绿色产业基金等(表2)。从交易市场来看,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为代表的金融产品是基于现有金融体系构建的绿色金融工具,碳排放交易权市场等金融产品是融合环境效益、突破传统金融框架的金融创新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6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产品;从发展规模来看,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的支柱性产品,绿色保险、碳交易等也随绿色金融概念的普及高速发展;从投融资来看,绿色金融工具投融两端协同助力可持续目标的实现,融资端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产业基金等,投资端主要是ESG投资,目前以ESG为主体的绿色基金引导更多资本流向绿色环保等可持续发展领域。表2:主要绿色金融工具介绍金融工具主要特点绿色信贷绿色信贷也被称为可持续融资或环境融资,在信贷活动中,把符合环境检测标准、污染治理效果和生态保护作为信贷审批的重要前提,从而达到事前治理的目的绿色债券任何将所得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各类债券工具绿色保险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绿色保险被称为环境责任险,广义的绿色保险既指环境污染、巨灾保险等绿色保险产品,还包括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技术等领域提供风险保障的产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温室气体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并赋予其价值进行买卖交易。目前全球主要的碳交易市场均为履约碳市场。ESG投资ESG投资又称为社会责任投资或可持续投资,是指在选择投资的企业时不仅关注传统的财务指标,还着重考虑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简称ESG),是一种更全面的考察企业的方式。绿色基金绿色基金的主要参与方可以由政府、机构、专家三部分构成,主要包括绿色产业投资基金、绿色产业并购基金、PPP环保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申万宏源研究2.境外主要市场绿色金融的发展概况后疫情时代,全球对绿色发展的共识达到新高度,越来越多的发达经济体及新兴经济体通过推动绿色金融市场建设,构建绿色金融发展体系,为绿色企业及项目拓宽融资渠道,以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绿色金融政策制度、市场主体以及绿色金融工具等方面具备先发优势。2.1美国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发展绿色金融美国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制度体系的构建,通过绿色金融法律和政策的执行推动绿色金融的市场化发展。第一,美国以“超级基金法案”作为起点,从联邦政府到各州政府均建立起具备可操作性的绿色金融法律体系。20世纪70年代,“美国爱河事件”产生的环境风险造成美国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500万美元,为此美国国会1980年通过《综合环境响应补偿及责任法》的法案,并为之建立了数额庞大的超级基金,该法案因此也被称为超级基金法案。截止至今,美国国会通过了20多部涉及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法律。与此同时,各州政府积极制定绿色金融相关政策,例如加利福尼亚州颁布《强制装置法》对汽车和在用车的净化装置进行相关规定。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7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第二,美国的主流金融机构较早引入绿色金融,在发展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1999年道琼斯推出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同时进行考察;2003年美国花旗银行作为最早签署联合国环境声明和履行《赤道原则》的银行之一,在内部建立了多方参与的环境事务管理机制,促使美国银行在信贷风险相关的环境政策上进行了较早的实践;2006年高盛集团提出ESG投资理念,以绿色金融为核心,不断拓展绿色金融的外延,将公司治理与环境治理相结合。此后,美国的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工具上不断推陈出新,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与活跃度与日俱增。第三,美国的绿色创新产品丰富,绿色项目投融两端资金畅通,形成良性循环。在绿色信贷方面,创新各种绿色项目贷款产品、绿色消费金融产品。例如,美国银行创新了支持节油技术发展的无抵押优惠贷款支持资金投向绿色行业;在绿色债券方面,美国是世界绿债发行规模最大的国家,拨款支付债券、特殊税收债券等创新绿债产品使得更多企业主体发行绿色债券;在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方面,美国的区域温室气体倡议和加利福尼亚州碳市场发展都相对成熟;在绿色保险方面,美国在环境责任保险、气候保险的基础上推出了专门针对绿色金融的保险;在绿色基金方面,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运作,设立了清洁水循环基金、饮用水循环基金、地下储油罐防泄露基金等多种类绿色基金。2.2欧盟绿色金融步入系统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欧盟在绿色金融领域内致力于构建一套支撑可持续投资与发展的金融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将绿色金融的内涵不断外延,成为全球绿色金融实践的标杆之一。第一,自上而下推进可持续金融的政策制定,通过密集的政策颁布释放发展绿色经济的坚定信号。2016年根据绿色金融实践经验,欧盟委员后统筹成立高级别专家组和技术专家组,通过欧洲银行管理局、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以及欧洲保险和职业养老金局三大金融监管机构协同推进可持续金融的框架建立。2019年欧洲银行管理局发布《可持续金融行动计划》;2020年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发布《可持续金融战略》;欧洲保险和职业养老金管理局正在制定可持续金融行动计划。在可持续金融发展政策的指引下,欧盟将依据政策制定的具体与时间表,整体推进可持续经济增长。第二,欧盟通过推行绿色金融标准,不断抢占全球绿色经济高地。2020年欧盟委员会技术专家组发布《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以及《绿色债券标准》,通过明确可持续活动的具体标准形成分类清单,设定技术筛选标准来识别环境目标的绿色经济活动,确保在可持续活动实践过程中满足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标准。与此同时,欧盟在绿色债券领域进行实践,率先授权绿色债券技术委员会在2018年为绿色债券独立审查制定认定标准,总结出欧盟官方的绿色金融产品标准,加大在绿色金融领域的话语权。第三,规范绿色金融工具的运行,聚焦于大型公司、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一方面,由于欧盟的成员国众多,不同国家的绿色金融产品使用的评价方法不同,在成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8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员国之间推广绿色金融产品具有一定的壁垒。2013年,欧盟委员会发布《建立绿色产品单一市场的》公告和《更好的促进产品和组织环境绩效信息》建议案组成,计划运用全生命周期评估的方法建立绿色产品的统一市场。另一方面,为了绿色金融工具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019年欧盟发布《关于金融行业可持续信息的披露条例》,明确提出所有在欧洲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机构、大型公司都需要按规定披露环境信息,有利于反映绿色金融工具的实质性贡献。2.3日本通过细分领域、多主体发力助力绿色金融发展日本在全球绿色金融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在政策制定、绿色标准以及绿色金融工具实践中与欧美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别,具有借鉴意义。一是日本的绿色金融体系以细分领域的指导性政策为主,尚未从上而下建立全面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日本绿色金融政策主要制定者是日本内阁府、金融厅、环境省以及经济产业省,其中经济产业省和环境省的参与程度较高。经济产业省的侧重点是能源和产业政策,环境省的侧重点是气候变化政策,其余各中央省厅负责与其领域相关的政策制定,因地制宜将绿色金融与自身职责相结合。截止至2020年8月,日本已经出台41条绿色金融相关的政策。二是日本在绿色项目的标准以及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上具有相对宽松的标准。一方面,日本将绿色金融定义为“为低碳活动提供资金的金融活动”,金融产品和项目不能简单归类为“绿色”和“非绿色”项目,促使产业转型和创新型的项目在类别划分时也可以考虑归为“绿色”项目。另一方面,日本各级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环境披露指导文件,但是主要是以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环境评估,并不具备强制性。东京证券交易所也是采用宽松的“提交或解释”原则,拒绝提交环境评估的上市公司给出具体解释即可。三是日本建立起以绿色债券、绿色保险为主体的绿色金融工具体系。日本的绿色债券市场非常活跃,截止至2021年10月,日本累计发行绿债316.8亿美元。日本的绿色保险在国际上发展相对成熟,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在地震保险、火灾保险以及巨灾保险的探索位居世界前列,截至2020年10月,日本的95家保险公司中有23家签署了日本金融厅发布的管理职责条例,3家签署了联合国可持续保险原则。与此同时,日本的绿色信贷市场、碳市场以及绿色基金市场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2.4香港以多重优势建立绿色金融枢纽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既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国际化城市,也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节点,在发展绿色金融上具备比较优势。一是以绿色金融认证计划实现对绿色金融的监管。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的商务枢纽,具有国际认可的绿色金融专业认证服务。2018年,香港品质保证局在参考《联合国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9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框架性文件的基础上,推出香港“绿色金融认证计划”,明确为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绿色基金等产品提供第三方认证服务的主体、流程、标准及配套安排。“绿色金融认证计划”通过颁布发行前证书和发行后证书对绿色项目审查和实施过程的环境效益进行持续评估,降低了绿色项目的融资难度。截至2020年3月,香港绿色金融认证计划已完成50个认证案例,其中:绿色债券认证证书31份(发行前证书24份,发行后证书7份);绿色贷款认证证书19份。二是绿色债券成为香港绿色金融的支柱性产品。一方面,香港绿色金融起步较晚,但是整体市场快速发展。2015年7月,新疆金风科技在香港发行离岸债券,成为香港市场首支绿色债券。随后,香港绿色债券市场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2015-2020年,香港累计发行绿色债券总额超过380亿美元。另一方面,香港绿色债券市场呈现出多主体、多领域发展趋势。2020年,中国内地发行者发行的绿色债券占香港市场总发行量的60%,香港本地发行者占26%,其余为海外机构。募集资金大多流向绿色建筑、水、可再生能源以及低碳交通等行业。三是香港在发展绿色金融的过程中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前瞻性布局。一方面,香港政府制定了详细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策略计划》,在标准建立、信息披露、人才培养、金融科技以及跨区协作等方面提出详细规划,不断改善香港绿色金融的投融资环境;另一方面,2020年12月,香港交易所正式成立亚洲首个绿色金融产品平台——可持续及绿色交易所,以此来满足不断增长的绿色金融投资需求,能够进一步与内地市场进行互补,弥补内地市场在直接融资渠道商的不畅通。3.国内绿色金融快速发展,产品体系日渐丰富3.1绿色金融政策呈现战略化、整体化、协同化三大特征完善的政策支持是绿色金融发展的核心。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较为完善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国家之一,不仅初步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表3),而且形成了“顶层设计—中间支柱—底层基石”的政策体系框架,即中央顶层设计统筹勾勒绿色金融发展整体框架、国家各部委政策安排制定绿色金融发展具体进程、地方政策因地制宜贯彻落实绿色金融整体规划。表3: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绿色金融政策思路主要内容三大支柱资源配置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强制披露、绿色评价、行业自律、产品创新等,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源向低碳项目、绿色转型项目、碳捕集与封存等绿色创新项目倾斜。风险管理通过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绿色和棕色资产风险权重调整等工具,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市场定价推动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碳期货等衍生产品,通过交易为排碳合理定价。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10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五大支柱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快构建,遵循“国内统一、国际接轨”原则,重点聚焦气候变化、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三大领域,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强化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持续推动金融机构、证券发行人、公共部门分类提升环境信息披露的强制性和规范性。逐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贴息奖补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绿色资产配置、强化环境风险管理,有利于提升金融业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能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通过鼓励产品创新、完善发行制度、规范交易流程、提升透明度,继续推动产品创新和市场稳健发展积极拓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空间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方面,积极利用各类多双边平台及合作机制推动绿色金融合作和国际交流,提升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绿色金融政策、标准、产品、市场的认可和参与程度。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申万宏源研究我国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呈现三个主要特征。一是战略化,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标志着绿色金融正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2016年8月,《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对绿色金融体系做出了总体规划。目前,绿色金融的战略化程度不断提升,《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的正式实施标志绿色金融政策上升至法律约束层面。二是整体化,我国绿色金融的政策制定内嵌于国家发展整体规划之中,呈现出“阶段化”特征,结合绿色金融发展情况提出新要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创新完善自然资源、污水垃圾处理、用水用能等领域价格形成机制”。三是协同化,绿色金融的实施需要财政、环保、产业等多部门联合协同才能减少行政和业务壁垒,形成政策合力。目前重大绿色政策的推进,从相关政策起草制定到颁布实施,均是多部门合作。例如,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最全面的指导性政策文件《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2016年8月),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原银监会、证监会和原保监会七部委联合发布。3.2绿色金融市场稳步发展,产品体系日趋丰富2020年在疫情冲击全球,绿色复苏成为热点。“十四五”规划中指出未来五年要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发展绿色金融。从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实践来看,绿色金融市场与产品作为实现绿色经济的实践主体在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图1)。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11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图1:绿色金融工具体系概述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申万宏源研究绿色金融市场的融资工具以间接融资为主,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的资金规模均位于世界前列,绿色股权发展规模较小。截止至2020年,绿色金融融资总额达约13万亿元,其中绿色信贷约12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约8132亿元。从结构占比来看,绿色信贷约占92%,绿色债券约占6%,绿色股权融资的占比约为2%,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绿色直接融资发展还不充分,部分绿色投资需求存在错配或者被抑制的问题。绿色信贷规模稳中有升,整体市场发育良好。一是从绿色信贷整体规模来看,绿色信贷规模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图2)。截止至2021年6月,我国主要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为13.92万亿元,同比增长26.43%。二是从绿色信贷占比情况来看,绿色信贷占信贷总规模的比例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图3)。2021年开始,绿色信贷占信贷总规模的比例突破7%,在社会融资中的重要性逐步凸显。三是从领域来看,绿色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等领域(图4)。截止至2021年6月,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占绿色信贷比重为47.99%,清洁能源产业占绿色信贷比重为25.72%,合计占比超过70%,整体投入情况趋于稳定。四是从行业分布来看,绿色贷款在交通和能源领域投入较多(图5)。截止至2021年6月,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绿色信贷比重为28.5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绿色信贷比重为27.87%,合计占比超过50%,但整体投入占比呈现减少的趋势。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12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图2:绿色信贷规模(单位:亿元)图3:绿色信贷占比情况资料来源:Wind,申万宏源研究资料来源:Wind,申万宏源研究图4:2021年6月绿色信贷领域分布情况图5:2021年6月绿色信贷的行业分布情况资料来源:Wind,申万宏源研究资料来源:Wind,申万宏源研究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继续位于全球前列,绿债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一是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之一。2020年,就符合CBI定义的绿色债券而言,中国是全球第四大绿色债券发行国;若考虑所有发行的贴标绿色债券,则为第二大绿色债券发行国,仅次于美国(图6)。二是绿色债券市场呈现强劲势头,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图7)。2016-2019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逐年递增,2020年疫情冲击减缓了绿色债券的发行增速,2021年上半年绿色债券发行出现较大的反弹,境内外发行总量为376亿美元,同比增长85%,已达到2020年全年发行总量的85%。三是从筹资主体来看,实体企业对绿色债券的需求不断增长(图8)。2020年,工业部门的绿债发行数量与发行规模均拔得头筹,公用事业、金融部门紧随其后。绿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体现了全社会绿色转型发展的巨大动能。四是从资金流向来看,2020年,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主要投向绿色服务、节能环保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三大领域(图9),三者占比分别为30.13%、28.07%和19.98%,与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关系密切。0%5%10%15%20%25%30%0500001000001500002018-122019-032019-062019-092019-122020-032020-062020-092020-122021-032021-06绿色贷款绿色信贷增速0.00%20.00%40.00%60.00%0.00%2.00%4.00%6.00%8.00%绿色信贷占信贷总规模比重(左)交通行业占绿色信贷比重(右)能源供应占绿色信贷比重(右)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占绿色信贷比重(右)清洁能源占绿色信贷比重(右)47.99%25.72%26.29%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占比清洁能源占比其他占比28.59%27.87%43.5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比其他占比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13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图6:2020年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绿色债券图7: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2016Q1-2021Q2)资料来源:CBI,申万宏源研究资料来源:CBI,申万宏源研究图8:绿色债券的发行主体情况图9:绿色金融的投向领域情况资料来源:人民银行研究局,申万宏源研究资料来源:人民银行研究局,申万宏源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稳扎稳打,由地方试点迈向全国市场,试点经验对全国碳市场的运行具有借鉴意义。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2016年,福建省加入,成为国内第8个碳排放市场交易试点。这8个试点在探索碳交易的侧重点上稍有区别,碳市场发育情况也各不相同。一是八个试点纳入控排的行业种类和交易主体不同(表4-5)。各地结合自身不同产业的结构特征、行政成本和市场活跃度综合选取纳入行业范围,覆盖碳排放量在当地全社会碳排放量中占比为35%-60%之间,覆盖行业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二是各试点在配额分配模式、配额分配方法以及纳入标准上也存在相似和差异(表6)。其中,配额方式主要无偿、配额分配以及二者混合的定价分配;配额分配方法中较为密集使用的是历史排放法、基准法、历史强度法;纳入企业标准方面根据各试点具体情况有所区别,大部分由综合能耗或二氧化碳排放量决定。三是从碳价来看,我国试点碳价与国际市场相比普遍较低(图10)。2013-2021年全国碳价呈现出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2021年各试点碳价有趋同趋势;各试点中湖北、天津碳价相对稳定,北京、深圳、广东波动幅度较大,重庆、天津碳价常年较低。四是从碳成交量和成交额来看,020406080100120140020040060080010001200发行规模(亿元)债券数量(只)010203040506070800100200300400500600700发行规模(亿元)债券数量(只)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14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广东、湖北、深圳交易量处于碳试点前列(图11-12)。截止2020年底总交易量分别为151MtCO2、72MtCO2、45MtCO2;北京市、上海市处于中等规模;而重庆与天津的成交量与成交额的规模都相对较小,与前面碳成交价低迷相对应。表4:碳交易试点市场行业情况试点省市控排企业数量覆盖气体比例碳市场交易主体北京市90350%履约企业、机构投资者天津市11860%履约企业、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上海市38150%履约企业、机构投资者重庆市19738%履约企业湖北省33838%履约企业、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广东省24242%履约企业、机构投资者深圳市79440%履约企业、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福建省26960%履约企业、机构投资者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申万宏源研究表5:碳交易试点市场行业分布情况试点省市电力有色钢铁石化建材航空造纸化工热力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深圳市√×××√×××√福建省√√√√√√√√×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申万宏源研究表6:碳交易试点市场规则试点省市配额分配模式配额分配方法碳市场纳入标准北京市免费分配历史排放法基准线法历史强度法固定设施年二氧化碳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总量10000吨以上的单位天津市大部分免费分配;部分有偿竞价发放历史强度法历史排放法二氧化碳年排放2万吨以上上海市大部分免费分配;部分有偿竞价发放历史强度法基准线法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二氧化碳年排放2万吨以上重庆市免费分配历史排放法任一年度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企业单位湖北省免费分配杠杆法历史强度法基准线法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级以上广东省免费分配;部分有偿发放基准线法历史强度法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15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试点省市配额分配模式配额分配方法碳市场纳入标准历史排放法深圳市免费分配基准法任意一年的碳排放当量达到3000吨以上的企业大型公共建筑和建筑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以上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福建省免费分配历史排放法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法人或独立核算的单位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申万宏源研究图10:2013-2021年碳市场碳价情况(单位:元/吨)资料来源:Wind,申万宏源研究图11:2013-2021年碳试点交易量(单位:百万吨)图12:2013-2021年碳试点碳交易额(单位:百万元)资料来源:Wind,申万宏源研究资料来源:Wind,申万宏源研究绿色保险处于初级阶段,在资产方(投资角度)和负债方(保险产品)两端都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绿色保险保额与绿色保险赔付金额都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18-2020年保险业累计为全社会提供45.03万亿元保额的绿色保险保障,支付赔款533.77亿元,有力发挥了绿色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另一方面,绿色保险积极参与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为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提供融资支持。保险资金运用于绿色投资的存量由2018年的3954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5615亿元,年均增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05101520253035404550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16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长19.17%,说明保险资金向绿色投资领域的倾斜力度逐步加大,对绿色产业、绿色技术的资金扶持力度在进一步提升(图13)。图13:2018-2020年绿色保险保额、投资余额情况资料来源:保险业协会,申万宏源研究绿色基金在绿色金融体系中是其他绿色金融工具的基础和载体,对于改善绿色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金融结构失衡具有重要作用。绿色基金的发展受政策影响较大,其快速增长有赖于政府政策的支持引导。第一,政府政策将影响绿色基金的发行数量。一方面,2017年之后,我国绿色基金备案数量有一定幅度下降(图14),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由于备案政策收紧,整体基金备案数量呈下降趋势;二是2016-17年是绿色金融重大政策发布期,绿色基金备案相对较为集中;三是2017年之后商业银行理财资金参与私募基金在政策上受到限制,地方政府以基金方式进行融资也受制于财预〔2017〕50号的规定。另一方面,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冲击,绿色复苏成为疫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绿色基金经过2020年初的低迷,在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在2020年下半年进入了发展快车道;特别是2020年7月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成立,更是进一步刺激资本对绿色投融资方面的热情。图14:2010-2020年绿色基金设立备案数量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申万宏源研究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80000200000201820192020绿色保险保额(左,亿元)绿色金融投资余额(右,亿元)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绿色基金设立备案数量(不含证券私募)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17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第二,绿色基金市场发育良好,政府不断加大对绿色基金的扶持力度。一是从绿色私募基金发展来看,基金规模逐渐扩大。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与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环境治理、清洁能源等绿色方向相关的私募基金超过500只,管理规模逾2000亿元。二是从绿色公募基金发展来看,绿色公募基金数量不断创造新高,公募基金的绿色投资规模不断扩大。CSMAR数据库显示,目前市场上共有87只绿色公募基金,其中2020-2021年7月,市场上共计新发行31只绿色公募基金,绿色公募基金驶入快车道。三是总规模885亿元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已于2020年7月成立,重点投向环保、污染治理、节能、绿色交通和清洁能源领域,有望复制芯片“大基金”逻辑。据测算,首期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按1:5的比例有望撬动约近4000亿元社会资本投向生态环保领域。第三,绿色基金主题多样化发展,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次联合国代表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双碳”目标,成为绿色基金投资的风向标。一是碳中和主题绿色基金逐步设立。据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测算,为实现“双碳”目标对股权投资的需求约为绿色融资总量的30%,每年绿色基金的缺口超过4800亿元。2021年5月24日,厦门市首支碳中和主题绿色基金低碳发展基金成立。2021年7月15日,宝武碳中和股权投资基金成立,是目前国内市场上规模最大的碳中和主题基金。二是ESG主题基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1年以来,包括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募基金在内的众多投资机构都围绕ESG主题积极布局。根据CSMAR数据库,纯ESG公募基金产品有10只,规模接近10亿元,而2019年纯ESG公募基金产品有6只,规模约6.5亿元,增长率超过50%。三是随着绿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绿色产业基金发展迅猛。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地方绿色发展基金、PPP绿色项目基金、产业集团绿色投资基金等多种类型绿色基金不断推出,基协备案数量已超过700只,总设立规模已达数千亿元。3.3逐步构建先行先试、重点城市引领突破新格局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路径总体是“自上而下”有效推动与“自下而上”改革创新相结合,协同推进发展。通过设立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纵深推进我国绿色金融改革,多点发力总结绿色金融发展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通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模式,持续增强地方绿色金融能力建设。2017年6月,国家批复了5省8地的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从绿色金融配套政策、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以及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因地制宜,在绿色金融标准认定、绿色金融统计和监测机制,以及绿色信用信息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先行先试(表7)。五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项目多主体明确绿色标准,基本上都对地方绿色企业、绿色项目进行了明确的界定。除此之外,部分改革试验区推出差异化的绿色金融标准。从制定对象来看,广东花都区与中国保险协会等机构合作制定绿色保险标准,新疆克拉玛依市邀请能源污染治理专家、中央直属石油石化企业以及绿色金荣领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18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导小组成员单位,修订《石油石化领域绿色金融支持行业清单》;从实施对象来看,浙江衢州建立专营机构标准,新疆昌吉建立农业生产标准;从标准范围来看,江西赣江新区高度重视环境信息披露问题,出台《赣江新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并在此基础上设置环境信息披露试点。表7:金融改革试验区标准建设情况试验区创新绿色金融标准浙江湖州暂无创新金融标准建设衢州分别建立地方绿色企业和项目标准、安环险标准、专营机构标准、建绿色信贷统计标准江西赣江新区《赣江新区绿色企业认定评价办法》《赣江新区绿色项目认定评价办法》《赣江新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广东花都区广州碳交所作为全国绿色金融标准的起草单位,参与标准研究制定工作。试验区正与中国保险协会等机构合作研究制定绿色保险标准贵州贵安新区推进贵州省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新疆哈密暂无创新金融标准建设昌吉建立绿色建筑、农业生产标准,并建立对应的服务标准体系绿色项目库信息与各金融机构及社会投资主体进行信息共享克拉玛依集聚“专业机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推动完善地方性绿色项目和绿色企业认定评估标准,修订《石油石化领域绿色金融支持行业清单》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申万宏源研究二是逐步构建绿色金融组织体系,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为绿色金融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五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建设主要表现在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的设立,以及绿色金融相关配套组织的建立(表8)。截至2020年6月,五个金融改革试验区共有209家绿色专营机构,其中浙江、新疆、广东、贵州以及江西分别为79家、67家、26家、26家、11家,基本形成了以银行绿色专营机构为主、非银行绿色专营机构为辅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从绿色金融工具来看,一方面,绿色保险成为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发展重点,除广东花都区的数据无法进行精确统计以外,浙江、江西、贵州、哈密均进行了绿色保险事业部、绿色保险创新实验室、绿色保险双创基地等探索;另一方面,贵州的贵安新区以及新疆的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的设置相对全面,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权益、绿色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表8:金融改革试验区绿色金融机构情况试验区绿色金融事业部或专营机构浙江湖州截至2021年6月,绿色支行16家、绿色金融事业部23家、绿色保险创新实验室2家衢州截至2021年6月,绿色支行28家、保险机构绿色金融事业部10家江西赣江新区截至2021年6月,绿色支行7家、绿色金融事业部1家、绿色保险产品创新实验室1家,绿色保险事业部1家,绿色保险双创基地1家广东花都区截至2021年3月,绿色金融事业部和绿色金融专营组织共26家贵州贵安新区截至2021年6月,绿色支行4家、绿色金融事业部8家、绿色金融保险服务创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19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新实验室1家、保险业金融机构3家、绿色融资担保公司4家、绿色小额贷款公司4家、绿色权益类交易场所2家新疆哈密截至2021年6月,银行业绿色专营机构(绿色支行、绿色金融事业部、绿色柜台)59家、财务公司绿色金融事业部1家、绿色金融与科技创新管理中心1家、保险业绿色金融事业部2家、证券业绿色金融事业部2家、绿色可转债发行绿色金融事业部1家、绿色担保事业部1家昌吉克拉玛依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申万宏源研究三是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实践上,五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走在前列,在绿色基金、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风险补偿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探索(表9)。从绿色金融工具来看,绿色信贷的资金体量最大,所涉及的企业和项目数量最多;绿色债券的发行侧重于当地的绿色项目建设;绿色保险虽然资金规模虽然较小,但是在产品创新上有所突破,产品运用场景较广;碳排放交易权的探索实现了从个人-企业-地方-国家层面的全覆盖,将不同的碳主体都纳入到市场体系中;绿色基金的资金规模逐渐扩大,并且形成以产业基金为主导的投资模式;从绿色金融试验区的发展来看,浙江、贵州以及新疆三区的绿色金融体系架构的相对全面,各个绿色金融工具的发展相对均衡,都在不断突破、寻求创新。表9:金融改革试验区绿色金融工具情况绿色金融工具试验区试点情况绿色信贷浙江衢州2019年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衢州标准)786.86亿元广东花都区截至2021年4月,融资对接系统共有2544个企业和项目,15家银行机构发布92个绿色信贷产品贵州贵安新区截至2021年一季度,贵阳绿色贷款余额1797.2亿元新疆哈密截止2020年末,绿色信贷余额455.17亿元昌吉克拉玛依绿色债券浙江湖州发行绿色债券29单171.5亿元江西赣江新区2019年6月,在上交所发行全国首单绿色市政债贵州贵安新区截至2021年一季度,贵阳贵安新增发行绿色债券10只,融资224亿元新疆哈密哈密市商业银行对接新疆广汇公司绿色项目,分批发行3.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昌吉昌吉农商行发行5亿元绿色金融债券;特变电工注册发行5亿元绿色债券克拉玛依累计配置14.53亿元地方债券支持绿色项目建设绿色保险浙江湖州打造了“环境污染责任险”“船舶油污责任险”“绿色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特色农产品气温指数险”等绿色保险系列产品贵州贵安新区截至2021年一季度,新增绿色保险产品数量251个,绿色保险产品总量为335个,累计保费收入45.95亿元新疆昌吉15家单位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更新完善365家高危行业重点企业目录清单,安责险实现100%全覆盖依托“棉花保险+期货”试点,探索开展绿色农业保险改革创新,保费收入2.97亿元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20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碳排放权交易浙江衢州截至2020年12月末,银行机构累计配置个人碳账户529万个,当年累计减少碳排放2699吨,上线以来累计减少碳排放5230吨广东花都区截至2021年4月底,广州累计完成15笔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业务,融资金额7171.65万元贵州贵安新区2018年启动单株碳汇精准扶贫项目截至2021年一季度,碳市场及环境权益交易累计金额13232.97万元新疆昌吉24家电力系统重点企业纳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102家企业核发了排污许可证,对1407家企业完成了排污登记工作克拉玛依2020年发放排污许可证73份,累计发放排污许可证107份绿色基金浙江湖州设立总规模达486亿元的绿色产业基金衢州建立100亿元规模的绿色产业引导基金江西赣江新区成立规模10亿元的绿色产融基金与上海赛领资本联合发起设立20亿元的并购基金;与上海复星创富联合发起设立6亿元的产业基金;与博济共同设立2亿元的天使基金贵州贵安新区截至2021年一季度,累计设立或参股绿色产业投资基金30个,总规模(实缴)311.69亿元,投资项目112个新疆哈密设立“哈密市科创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提供3000万元科创企业孵化种子资金昌吉4只绿色产业基金,总规模87.1亿元,实际使用金额73.7亿元克拉玛依设立政府性产业引导基金2支,新增募集资金1.7亿元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申万宏源研究3.4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发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是我国金融外交的重要一环,我国金融中心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多角度助力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自2017年起,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作为城市代表相继加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金融中心网络(FC4S),链接全球各地金融中心,促进经验交流、推动合作并采取务实行动以加快可持续金融在全球的发展。一是北京积极建设中国首个国际绿色金融中心,致力于将首都副中心通州区建设成为全球绿色金融示范区。在国际组织合作方面,2020年,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在通州落户运行,支持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可持续金融技术委员会(ISO/TC322)、可持续金融国际合作平台(IPSF)的工作。在绿色金融创新方面,2020年北京环境交易所正式更名为北京绿色交易所,进驻通州城市副中心,致力于将北京碳市场建设成为全国碳交易中心市场和绿色金融创新中心,国际重要的碳定价中心以及中外气候合作市场化平台。二是打造上海作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绿色金融枢纽,有序推进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绿色金融市场体系的双向开放。在国际组织合作方面,2021年3月,上海绿色金融发展中心入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21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选中英加速气候转型合作伙伴计划(China-UKPACT);在绿色金融创新方面,2021年,上海清算所支持国家开发银行面向全球投资者发行“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是我国首单获得国际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认证的“碳中和”债券。三是以深圳、香港为核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未来全球最具活力的绿色金融市场。在国际合作方面,深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可持续金融标准(ISO/TC322)制定的讨论工作,启动“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验室”,香港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发起了绿色商业银行联盟,以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在绿色金融创新方面,2021年深圳发布我国首个绿色金融法律规章《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香港金管局与港交所-证监会推出了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战略,推动气候相关金融信息披露(TCFD)在该地区的落实和推广。4.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五大挑战4.1绿色金融标准亟待统一,与国际通行标准还存在差距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是绿色金融顶层设计的重要一环,构建统一完备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创新定价制度体系以及推动绿色金融的标准国际化成为当务之急。第一,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的金融标准体系衔接有待加强,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辐射引领作用有待加强。国家层面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绿色信贷指引》等文件以综合性和原则性的意见为主,部分地方尚未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建立具体可操作性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部分地区,如深圳、浙江等金融改革试验区已出台地方绿色金融标准,但包括江苏在内的大部分地区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暂未建立,绿色支持重点领域尚不明确,试点总结的可复制经验尚未推广。第二,国内外绿色项目分类标准仍存在差异,但总体方向是趋同、趋严(表10)。以绿色债券管理为例,中国《绿色债券目录(2021年版)》采纳国际通行的“无重大损害”原则,相较于2015年版本删除了涉及煤炭等化石能源生产和清洁利用的项目类别,与欧盟实现了更进一步的协同;但由于标准制定原则、经济发展阶段以及资源禀赋上的不同,中欧绿色标准在绿色项目界定上依然存在差异。从项目支持来看,欧盟标准纳入了转型类以及扶持类项目,而我国的《绿色债券目录(2021年版)》未包含相关领域;从项目管理来看,中国绿色债券标准对资金的使用限制也相对宽松,尚未建立严格的环境效益披露机制。表10:中欧绿色债券管理要素对比类别欧盟中国绿色金融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绿色公司债绿色企业债监管部门欧盟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发展改革委资金用途100%投向认可的绿色项目必须100%投向认可的绿色项目70%投向认可的绿色项目50%投向认可的绿色项目资金管理正式的内部资金追踪必须开立专户以管理及追踪资金用途无特殊要求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22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发行前评估必须鼓励鼓励鼓励无要求用途披露年度披露季度披露半年披露年度披露无要求环境效益披露存续期内必须至少发布一次影响力报告,全部资金分配完毕后发布影响力报告超出一定金额和额度的绿色项目,进行环境效益披露发行时提供环境效益目标,发行后要求披露环境效益发行时提供环境效益目标,发行后要求披露环境效益无要求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申万宏源研究第三,绿色金融产品的定价制度不完善。绿色金融涵盖的投融资将环境效益作为重要目标,使得传统金融领域中的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的平衡性发展改变,因此需要开展资源环境方面的定价更新。一是国内外绿色金融产品的定价机制有所区别,国外侧重于市场化机制的运用,靠市场的力量来发展绿色金融;国内侧重于依靠政府管理和金融监管,来引导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地支持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定价机制中所需考虑的指标以及指标权重将会有所区别;二是绿色金融定价机制缺乏经验数据。由于绿色金融在保障传统企业低碳转型的过程中主要涉及新兴领域,所以存在数据积累不足、数据深度和广度不够、产品和服务研发缺少对防线的可靠测算等问题,导致无法给产品和服务定价;三是创新研发的绿色产品和服务大多还处于试点阶段,在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受政府的政策影响大,目前的市场价格难以体现实际市场的供需关系,进一步也影响到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的推广和发展。4.2金融支持高碳企业转型与防范“漂绿”形成两难局面“漂绿”是指融资方通过绿色金融获取的资金用于无法满足环境效益预期的非绿色项目。目前“漂绿”存在两种可能性,一种是融资方通过包装将非绿项目打造成为绿色项目以获取资金方面的支持,另一种是绿色项目筹集得到的资金在后续没有被用于该项目,而是流入到非绿色领域。从中国的绿色金融实践来看,一方面,由于第一点提到的国内与国际绿色项目界定存在差异,在《绿色债券目录(2015年版)》中将清洁煤类项目认定为绿色项目,不被国际市场所认可,存在被迫“漂绿”的现象;另一方面,为鼓励资金流向绿色环保领域,对绿色项目募集资金的限制有所放宽,发债所筹资金的使用也相对灵活,可能不会全部用于绿色债券原则规定的绿色项目,部分发债所筹资金可灵活用作短期存款、投资,甚至可用于偿债。以房企为例,其发行美元债的用途大多是“债务再融资”,真正用于绿色项目的并不多。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绿色债券投向绿色建筑的占比约为30%,在亚太区占比高达49%,而这一数字在我国不到10%。2019年中国发行了3862亿元绿色债券,投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域的占比仅约为6%,远低于国际上投向同类建筑的占比水平。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23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4.3结构性问题突出,新型绿色金融工具应用范围和场景不充分一是我国绿色金融工具的结构比例存在问题。虽然各类绿色金融产品正日趋丰富,但九成以上的绿色资金通过间接融资获得。从规模来看,仍然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为主导,在基金、保险等方面基本上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创新型绿色金融工具,例如绿色融资担保基金、绿色市政债、绿色建筑保险,应用范围和场景不充分,大范围推广尚困难。二是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存在结构不均衡。从试点实践来看,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银行金融机构,如工商银行、农行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其他中小金融机构业务量较少。非银行金融机构,如绿色金融评估、绿色中介之类的专业机构明显缺乏,使得绿色金融难以实现多元化发展。三是绿色金融实践中存在重绿色生产、轻绿色消费的资金倾向,绿色金融发展“最后一公里”尚未打通。当前绿色金融的参与主体以企业无助,主要面向大型环保类企业和大型清洁能源、节能减排项目为主,针对个人、家庭的绿色金融产品较少,从而导致了绿色金融产品难以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影响力受限。4.4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绿色金融资金供需主体发展存在问题。一方面,绿色金融项目的正外部性导致项目风险与收益不匹配,出现融资困境。由于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大、市场参与方较多,政府难以对银行统一提供与规模匹配的激励措施和风险补偿机制,激励政策常常出现“落地难”问题,导致大量缺乏资金的绿色项目无法找到足够的交易对手(即绿色投资者)。尤其是生态环保领域的项目公益性较强,项目自身收益难以覆盖贷款本息,现阶段生态补偿资金来源主要限定于转移支付、财政补贴、财政奖励,社会资本参与不足,使用者或受益者直接付费的原则未能充分体现。另一方面,由于绿色金融优惠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地,因此绿色金融投资方积极性不高,即非自愿交易较多。市场上的绿色投资者以金融机构为主,大多受迫于政策压力进行投资,自主性市场化交易行为较少,没有将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只是迎合上级部门检查,缺乏主动性。在此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发展目标还停留在“两高一剩”企业。同时,大部分银行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发展只专注于经营环节,而忽视了有关绿色发展的文化培养,内部缺乏与发展绿色金融相匹配的管理机制,缺乏整体发展规划。4.5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尚未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绿色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是发展绿色金融、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保障。当前,服务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在信息披露、平台监管以及法律建设等方面仍有待完善。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24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一是绿色金融信息披露不充分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点问题,将放大绿色金融风险。目前环保部门在引导企业披露涉及绿色信息的力度方面相对不足,企业的绿色真实情况银行难以及时全面掌握,信贷投放与环评信息的联动机制不畅。据2020年11月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2019年)》显示,2019年中国沪深股市上市公司总计3939家,其中已发布相关环境责任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及可持续发展报告有效样本的企业共1006家,占所有上市公司数量的25.54%,仍有逾七成上市公司未发布环境信息披露相关报告。二是绿色金融领域尚未形成统一的监管平台,跨部门管理将加大业务管理难度。以绿色债券为例,我国目前有人民银行和发改委两个版本绿色项目界定的标准,且两个标准对绿色项目的界定范围存在区别。举例来说,发改委支持的绿色项目中包括核电类项目,但人行并未将核电项目列入绿色债券支持范围,直接加大了增加了业务管理的难度和成本。三是金融机构的环境法律责任制度尚待构建。目前,绿色金融法律法规中缺乏相应的责任追究与惩罚手段,法律法规大部分还停留在宣示性建议性的阶段。直到《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的落地,国内的绿色金融法律领域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5.多措并举,构建绿色金融良性发展生态绿色金融生态系统通过多元化的绿色金融工具串联起利益相关者。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居民个人等是绿色金融体系内的重要主体。相比传统金融市场,绿色金融生态中更强调资金供需方、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之间的主要联系在于社会责任和绿色经营理念。5.1融资端:多主体协同支持绿色产业转型发展第一,强化政府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引导者与直接参与人的双重功能。一方面,政府是绿色金融的直接参与者,既通过进行直接出资充足绿色资金供给,例如部分国家设立国有绿色银行或生态银行等;也可以利用国家主权信用优势撬动社会资本,例如政府发行的绿色债券、PPP模式的绿色基金等。另一方面,政府作为引导者通过加强绿色金融领域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引导资金投向的绿色化。从政策支持来看,通过税收优惠、贷款贴息、财政补贴、信用担保等优惠政策激励机构投资绿色项目,引导撬动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集聚。第二,引导和激励金融体系以市场化的方式支持绿色资金融通。一方面,银行金融机构以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两大支柱性绿色金融工具为基点,创新推出应用范围广、可操作性强的绿色金融产品,激励更多主体参与到绿色金融领域。非银行机构提高绿色金融领域市场参与度,弥补商业银行绿色融资规模与市场绿色资金需求缺口,引导绿色信贷结构从重变轻,实现绿色资金在间接融资渠道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逐步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25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发挥股权融资在绿色金融领域的重要作用。支持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或挂牌融资,支持科技含量高的绿色产业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融资,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第三,企业应当强化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增强社会责任投资可行性。企业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无论是以碳减排为导向的碳金融还是以环境改善、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的绿色信贷、绿色基金,其最终都要落脚于企业生产行为中企业环境信息是社会责任投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当前民营企业较少参与到绿色金融中,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仍存在绿色资金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企业要不断提升环境信息披露水平,降低绿色金融业务审批、监管等流程中的信息阻碍,加大获得绿色资金促进绿色转型的机会。5.2投资端:引导居民和投资机构加大绿色金融投资第一,金融机构持续加大绿色投资。一方面,各类投资机构从战略、任务、流程、管理等各个方面践行ESG责任投资理念,鼓励金融机构在授信决策、贷款审批、资金价格、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资产组合中,将环境气候和社会风险作为参数予以重点考量。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在资金导向上要逐步从短期收益向长期价值转变、由被动淘汰向主动引领转变。金融业应当主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从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降低环境成本,运用市场机制和金融杠杆培育新动能,推动产业结构化升级第二,专业机构应当提升绿色金融评价能力和水平,借助定价标准体系的完善来推动市场发展。一方面,积极培育第三方专业机构,并不断提升其为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提供环境信息披露服务的能力,鼓励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采集、研究企业环境信息,发布环境评价和影响分析报告。另一方面,大力培育和发展信用评级、资产管理、经纪咨询、登记结算等专业中介机构,如信用评级机构、环境风险评估机构、项目认证机构、环保资产评估机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等,构建促进绿色金融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和个性化服务体系。第三,居民个人作为资金的供需主体,应发挥自身优势助推绿色金融发展。居民应加强可持续理念的培养,承担其在绿色金融中的双重角色。作为资金供给者,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使其对绿色产品存在现实或潜在的购买意愿,进而影响到资金的流向;作为消费者,迫使企业将外部成本纳入生产或投资决策过程的重要力量,部分金融机构通过向消费端提供经济激励进而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在此基础上向生产端施加压力。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26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5.3产品体系:加快统一绿色金融标准,创新绿色金融服务工具国内统一、与国际接轨是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一方面,各地加快制定绿色金融各细分领域的标准。由委员会成员共同协商制定统一标准,包括范围、内容、格式、规则等,作为识别金融机构绿色标签的区域性参考依据。协调各地建立绿色项目识别协作机制,负责实施改进和更新当地绿色项目库存,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绿色转型。另一方面,应当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推进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在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框架下充分利用双边和多边合作政策,吸引境外资金进入我国绿色产业。在标准体系的引导下,逐步丰富和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一是加大基础产品创新,例如试点中小企业绿色集合债、气候债券、转型债等创新绿色债券产品,促进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满足不同绿色转型期的市场主体需求。二是逐步发展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创新碳金融产品工具,丰富碳市场参与主体,完善碳金融基础设施,健全法律法规和监管,通过碳市场的合理定价,推动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绿色低碳发展。三是鼓励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和金融机构出资设立低碳转型基金,丰富绿色保险产品,鼓励绿色基金和保险资金投资绿色领域。5.4绿色监管:构建统一、协同的绿色监管体系一方面健全绿色金融监管协调制度。一是厘清部门间的监管职责和地位,建立健全以央行为中心的分类合作监督体系。由央行牵头成立协调领导小组,各监管部门协调发布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推动绿色金融监管制度的落实。二是打造部门间信息共享和沟通平台。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使得各监管主体能够及时获取企业和金融机构在环境技术、标准、违法违规以及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数据,能够提高监管的效率。三是建立联合核查与监管机制。将社会监督纳入到绿色金融监管体系,相关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民间调查报告发布、媒体报道等方式参与到绿色金融的社会监督,成为专业绿色金融监管的补充措施。另一方面,加快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目前我国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强制性不够,导致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参与绿色金融的积极性不强。一是尽快明确强制性环境披露为主、自愿性环境披露为辅的制度。针对环境影响大的企业采用强制性环境披露,环境影响小的企业采用自愿性环境披露,借此来完成当前环境披露制度向全面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过渡。二是从动态角度考虑扩大环境披露范围,加强环境信息披露的日常监管。逐步将所有对环境有不利影响以及参与绿色金融市场的主体都纳入环境信息披露体系中,并且在披露的过程中针对重点排污企业进行重点披露。三是引导社会中介机构参与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27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所等中介机构在出具的会计报告、法律意见书、审计报告中加入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强制性内容,推动企业环境信息以多种形式予以强制披露。5.5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碳交易市场发展所需要的配套基础设施。在丰富碳交易市场覆盖的行业领域、气体类型及参与机构类型的基础上,完善与之配套的交易结算体系,提高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效率。加强绿色金融人才储备。深入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将需要大量既懂金融又了解绿色环保政策和实践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强化和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发人才培养计划与方案,按照岗位工作需求和特点培养理论丰富、实践能力高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入全球优秀的绿色金融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出人才在绿色金融发展领域中的作用优势。各地方政府要积极制定和出台一篮子的激励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从落户奖励、土地使用、经营贡献奖励、人才引进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支持政策,建设绿色金融区域网,吸引绿色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及第三方认证机构落地,由点带面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政策研究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第28页共28页简单金融成就梦想信息披露证券分析师承诺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以勤勉的职业态度、专业审慎的研究方法,使用合法合规的信息,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并对本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负责。本人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补偿。与公司有关的信息披露本公司隶属于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本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取得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许可。本公司关联机构在法律许可情况下可能持有或交易本报告提到的投资标的,还可能为或争取为这些标的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依法合规地履行披露义务。客户可通过compliance@swsresearch.com索取有关披露资料或登录www.swsresearch.com信息披露栏目查询从业人员资质情况、静默期安排及其他有关的信息披露。机构销售团队联系人华东A组陈陶021-33388362chentao1@swhysc.com华东B组谢文霓021-33388300xiewenni@swhysc.com华北组李丹010-66500631lidan4@swhysc.com华南组陈左茜0755-23832751chenzuoxi@swhysc.com股票投资评级说明证券的投资评级:以报告日后的6个月内,证券相对于市场基准指数的涨跌幅为标准,定义如下:买入(Buy)增持(Outperform)中性(Neutral)减持(Underperform):相对强于市场表现20%以上;:相对强于市场表现5%~20%;:相对市场表现在-5%~+5%之间波动;:相对弱于市场表现5%以下。行业的投资评级:以报告日后的6个月内,行业相对于市场基准指数的涨跌幅为标准,定义如下:看好(Overweight)中性(Neutral)看淡(Underweight):行业超越整体市场表现;:行业与整体市场表现基本持平;:行业弱于整体市场表现。我们在此提醒您,不同证券研究机构采用不同的评级术语及评级标准。我们采用的是相对评级体系,表示投资的相对比重建议;投资者买入或者卖出证券的决定取决于个人的实际情况,比如当前的持仓结构以及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投资者应阅读整篇报告,以获取比较完整的观点与信息,不应仅仅依靠投资评级来推断结论。申银万国使用自己的行业分类体系,如果您对我们的行业分类有兴趣,可以向我们的销售员索取。本报告采用的基准指数:沪深300指数法律声明本报告仅供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客户应当认识到有关本报告的短信提示、电话推荐等只是研究观点的简要沟通,需以本公司http://www.swsresearch.com网站刊载的完整报告为准,本公司并接受客户的后续问询。本报告首页列示的联系人,除非另有说明,仅作为本公司就本报告与客户的联络人,承担联络工作,不从事任何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业务。本报告是基于已公开信息撰写,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人作出邀请。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惟一因素。客户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本公司特别提示,本公司不会与任何客户以任何形式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分担证券投资损失,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若本报告的接收人非本公司的客户,应在基于本报告作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咨询独立投资顾问。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属于非公开资料。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