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建材:建筑节能减碳背景下的新“蓝海”-光大证券VIP专享VIP免费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
证券研究报告
绿色建筑/建材:建筑节减碳背景下的新“蓝海”
——非金属建材行业与建筑工程行业绿建专题研究之
建筑和工程
“双碳”背景下,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出炉习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
会中强调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双碳”背景下,住建部2022311日发布了“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
建筑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目标。国内学
者们提出通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模式等方式,可在2030
年前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控制在110亿吨-120亿吨之间。我们借鉴住建部文件
及学者们的文章,得出我国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简易测算公式,并指出建筑行业的
节能减排主要在于降低单位面积能耗强度。
碳达峰目标下建筑及建材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建筑业是能耗和碳排放最多的行业之
一,2018年全球建筑领域能耗和碳排放分别占总量的36%39%2019年我国建
筑业能耗和碳排放量分别为22.33亿tce49.97亿吨,占比分别为46%51%
具有总量大、占比高的特点。参考学者们的研究,我们测算2030年建筑全过程二
氧化碳排放目标峰值约为51.8亿吨;2030年建筑运行阶段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峰值为
26.2亿吨。
建筑提质,大势所趋:20215月北京市在首批集中供地拍卖中首先提出了“竞地
+竞品质”政策,之后杭州、合肥、南京等地相继在土地拍卖中加入“竞品质”
关内容;20223月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规
划》明确了建筑行业在“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在建筑业“碳达峰-碳中和”背
景下,北京市提出的“竞品质”具有示范效应,住建部的《规划》给出了政策指引,
我们认为这将为绿色建筑/建材在“十四五”期间带来新发展。
绿色建筑/材:建筑节能减碳背景下的新蓝海:碳减排对于建筑全生命周期均有重
要影响,涉及到建筑产业的方方面面,如装配式建筑、建筑保温材料、BIPV、建筑
减隔震、绿色建材评价等。装配式建筑是一种符合绿色建筑理念的低能耗、低排放
建筑,其中装配式PC建筑较传统混凝土建筑可减少全生命周期约5.6%的碳排放,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节能减排效果更优异,可减少全生命周期约40%的碳排放;公共
建筑节能改造的潜在市场空间约为8700亿元,改造的重点之一是增加建筑的保温隔
热性能,这为保温隔热材料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建筑运行阶段
实现节能减碳的有效方式之一,BIPV潜在空间广阔;建筑减隔震技术目前主要用于
公共建筑,受益于提升绿色建筑质量的要求,其在住宅领域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目前具有三星级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资质的检测机构仅有4家,且均为国家级检测
构,未来新增建筑及现有建筑绿色改造均更加重视星级评价,有望为国家级检测机
构带来新的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在“双碳”目标、“竞品质”变革及住建部政策文件指引的背景下,“十
四五”期间装配式建筑行业,尤其是装配式钢结构行业将充分受益,推荐鸿路钢构
精工钢构。现有建筑,尤其是现有公共建筑的绿色节能改造将带来保温遮阳节能材
料的发展机会,推荐鲁阳节能、旗滨集团、南玻A建议关注玉马遮BIPV是推
行绿色建筑的有效手段,其中屋顶光伏大概率采用现有晶硅体系,并率先实现规模
化应用;建筑立面或将采用薄膜太阳能电池,作为建筑节能的补充。建议关注洛阳
玻璃、金晶科技、中国建筑兴业、江河集团建筑减隔震技术在2021年北京首批集
中供地8宗入围高标准评审项目中的7宗地中得到应用,拓宽了应用市场,建议关
震安科技、天铁股份。未来绿色星级评价需求将持续上升,有望为国家级检测机
构带来新的成长空间,建议关注国检集团
风险分析:碳减排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建筑节能推进不及预期风险,装配式建
筑发展不及预期风险,应收账款风险,海外经营风险,信用环境趋紧风险。
买入(维持)
非金属类建材
增持(维持)
作者
分析师:孙伟风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6110003
021-52523822
sunwf@ebscn.com
分析师:冯孟乾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1050001
010-58452063
fengmq@ebscn.com
联系人:陈奇凡
021-52523819
chenqf@ebscn.com
联系人:高鑫
021-52523872
xingao@ebscn.com
行业与沪深300指数对比图
-25%
-12%
2%
16%
30%
02/21 05/21 08/21 12/21
建筑和工程 沪深300
-25%
-17%
-8%
1%
10%
02/21 05/21 08/21 12/21
非金属类建材 沪深300
资料来源:Wind
相关研报
“双碳”再迎纲领性文件,聚焦建筑建材领域投
资机会——建筑装饰行业绿色建筑建材专题研
究之二(2021-10-25
保障性租赁住房:绿色及装配式建筑的重大发展
机遇——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行业深度研
之六(2021-12-17
要点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1-证券研究报告2022年3月26日行业研究绿色建筑/建材:建筑节能减碳背景下的新“蓝海”——非金属建材行业与建筑工程行业绿建专题研究之三建筑和工程“双碳”背景下,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出炉:习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中强调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双碳”背景下,住建部于2022年3月11日发布了《“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目标。国内学者们提出通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模式等方式,可在2030年前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控制在110亿吨-120亿吨之间。我们借鉴住建部文件及学者们的文章,得出我国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简易测算公式,并指出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主要在于降低单位面积能耗强度。碳达峰目标下建筑及建材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建筑业是能耗和碳排放最多的行业之一,2018年全球建筑领域能耗和碳排放分别占总量的36%和39%;2019年我国建筑业能耗和碳排放量分别为22.33亿tce和49.97亿吨,占比分别为46%和51%,具有总量大、占比高的特点。参考学者们的研究,我们测算得2030年建筑全过程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峰值约为51.8亿吨;2030年建筑运行阶段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峰值为26.2亿吨。建筑提质,大势所趋:2021年5月北京市在首批集中供地拍卖中首先提出了“竞地价+竞品质”政策,之后杭州、合肥、南京等地相继在土地拍卖中加入“竞品质”相关内容;2022年3月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建筑行业在“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在建筑业“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北京市提出的“竞品质”具有示范效应,住建部的《规划》给出了政策指引,我们认为这将为绿色建筑/建材在“十四五”期间带来新发展。绿色建筑/建材:建筑节能减碳背景下的新蓝海:碳减排对于建筑全生命周期均有重要影响,涉及到建筑产业的方方面面,如装配式建筑、建筑保温材料、BIPV、建筑减隔震、绿色建材评价等。装配式建筑是一种符合绿色建筑理念的低能耗、低排放建筑,其中装配式PC建筑较传统混凝土建筑可减少全生命周期约5.6%的碳排放,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节能减排效果更优异,可减少全生命周期约40%的碳排放;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潜在市场空间约为8700亿元,改造的重点之一是增加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这为保温隔热材料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建筑运行阶段实现节能减碳的有效方式之一,BIPV潜在空间广阔;建筑减隔震技术目前主要用于公共建筑,受益于提升绿色建筑质量的要求,其在住宅领域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目前具有三星级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资质的检测机构仅有4家,且均为国家级检测机构,未来新增建筑及现有建筑绿色改造均更加重视星级评价,有望为国家级检测机构带来新的成长空间。投资建议:在“双碳”目标、“竞品质”变革及住建部政策文件指引的背景下,“十四五”期间装配式建筑行业,尤其是装配式钢结构行业将充分受益,推荐鸿路钢构、精工钢构。现有建筑,尤其是现有公共建筑的绿色节能改造将带来保温遮阳节能材料的发展机会,推荐鲁阳节能、旗滨集团、南玻A,建议关注玉马遮阳。BIPV是推行绿色建筑的有效手段,其中屋顶光伏大概率采用现有晶硅体系,并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建筑立面或将采用薄膜太阳能电池,作为建筑节能的补充。建议关注洛阳玻璃、金晶科技、中国建筑兴业、江河集团。建筑减隔震技术在2021年北京首批集中供地8宗入围高标准评审项目中的7宗地中得到应用,拓宽了应用市场,建议关注震安科技、天铁股份。未来绿色星级评价需求将持续上升,有望为国家级检测机构带来新的成长空间,建议关注国检集团。风险分析:碳减排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建筑节能推进不及预期风险,装配式建筑发展不及预期风险,应收账款风险,海外经营风险,信用环境趋紧风险。买入(维持)非金属类建材增持(维持)作者分析师:孙伟风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6110003021-52523822sunwf@ebscn.com分析师:冯孟乾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1050001010-58452063fengmq@ebscn.com联系人:陈奇凡021-52523819chenqf@ebscn.com联系人:高鑫021-52523872xingao@ebscn.com行业与沪深300指数对比图-25%-12%2%16%30%02/2105/2108/2112/21建筑和工程沪深300-25%-17%-8%1%10%02/2105/2108/2112/21非金属类建材沪深300资料来源:Wind相关研报“双碳”再迎纲领性文件,聚焦建筑建材领域投资机会——建筑装饰行业绿色建筑建材专题研究之二(2021-10-25)保障性租赁住房:绿色及装配式建筑的重大发展机遇——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行业深度研究之六(2021-12-17)要点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2-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目录1、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出炉....................................................................................51.1、绿色建筑助力节能减碳...........................................................................................................................51.2、“十四五”目标较“十三五”有提升.............................................................................................................52、背景:建筑节能对能耗目标至关重要................................................................................72.1、我国碳减排规划明晰,“双碳”稳步推进.................................................................................................72.2、碳排放测算模型:降低单位面积能耗强度是关键................................................................................103、碳达峰目标下建筑及建材转型升级迫在眉睫.....................................................................113.1、我国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占比达51%...............................................................................................113.2、碳达峰下建筑全生命周期及运行阶段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或分别达51.8亿吨和26.2亿吨....................154、建筑提质,大势所趋.......................................................................................................184.1、土拍“竞品质”将推升绿色建筑发展.......................................................................................................184.2、绿色建筑:低碳逻辑下的新一代建筑产品...........................................................................................254.3、绿色建筑离不开绿色建材的发展..........................................................................................................295、绿色建筑/建材:下一个五年的“蓝海”..............................................................................315.1、减排视角:装配式建筑中,钢结构优于混凝土....................................................................................315.2、建筑外围护保温类材料或有减排空间...................................................................................................335.3、BIPV将是推行绿色建筑的有效手段....................................................................................................355.4、建筑减隔震应用市场逐步拓宽..............................................................................................................365.5、绿色建材评价的发展机会.....................................................................................................................386、投资建议.........................................................................................................................407、风险分析.........................................................................................................................41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3-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图目录图1: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碳排放总量对比(亿吨).........................................................................................7图2:中国低碳战略分析模型框架图..................................................................................................................9图3: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分步计算模型.........................................................................................................10图4:2018年全球建筑领域终端能耗占比........................................................................................................11图5:2018年全球建筑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占比.................................................................................................11图6:建筑领域全生命周期能耗及碳排放示意图..............................................................................................12图7:我国建筑业能耗和碳排放总量大、占比高..............................................................................................13图8:2019年我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占比(单位:亿tce).................................................................................14图9:2019年我国建筑全过程能耗细分(单位:亿tce).................................................................................14图10:2019年我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占比(单位:亿吨CO2)......................................................................14图11:2019年我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细分(单位:亿吨CO2)......................................................................14图12:SACC模型测算我国建筑运行阶段二氧化碳排放将在2030年达到26.2亿吨峰值................................15图13:2018年我国主要建材能耗与碳排放......................................................................................................16图14:全国水泥产量及增速一览(亿吨).......................................................................................................16图15:2017年我国建筑运行阶段能耗和碳排放情况........................................................................................17图16:我国土地有偿出让方式形成阶段(1982-2000年)...............................................................................18图17:我国土地有偿出让方式发展阶段(2001-2008年)...............................................................................18图18:超低能耗建筑剖面图(新风系统).......................................................................................................28图19:超低能耗建筑的基本要求......................................................................................................................29图20:钢结构与混凝土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比例对比......................................................................32图21:钢结构与混凝土建筑每年单位面积碳排放比例对比(50年使用期)...................................................32图22:新建北方居住建筑不同标准下的能耗比较............................................................................................33图23:新建北方居住建筑不同标准下的碳排放比较.........................................................................................33图24:北方既有居住建筑改造为被动式房屋的能耗比较.................................................................................33图25:北方既有居住建筑改造为被动式房屋的碳排放比较..............................................................................33图26:光伏发电系统结构图.............................................................................................................................35图27:蚌埠市体育中心(圆形屋顶为铜铟镓硒电池组件)..............................................................................36图28:潼湖科技小镇(采用铜铟镓硒电池组件)............................................................................................36图29:四川省绿色建材评价项目星级分布情况................................................................................................39表目录表1:“十四五”期间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目标....................................................................................................5表2:《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6表3: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及碳减排规划....................................................................................................8表4:203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9表5:建筑领域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值.....................................................................................................15表6:我国土地出让相关政策...........................................................................................................................19表7: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最新土拍政策比较..........................................................................................20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4-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表8:北京市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评审内容和评分标准............................................................................21表9:北京市首批8个集中供地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中的相关承诺..........................................................22表10:首批8个集中供地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中的相关承诺对比...........................................................24表11:绿色建筑评价分值(控制项+评分项+加分项).....................................................................................25表12:5类评分项指标细分分值.......................................................................................................................25表13: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的技术要求.....................................................................................26表14:我国政府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措施.......................................................................................................26表15:保温材料生产企业应当符合生产基本要求............................................................................................29表16:保温材料评分项各指标权重..................................................................................................................30表17:三种装配式主体结构体系的特点...........................................................................................................31表18:装配式PC建筑较传统现浇建筑可减少全生命周期约5.6%碳排放........................................................31表19:钢结构建筑较钢筋混凝土建筑可减少全生命周期约40%碳排放(以30年寿命计)............................32表20:主要的建筑保温隔热材料列表...............................................................................................................34表21:建筑隔震技术与建筑减震技术的对比....................................................................................................36表22:建筑隔震产品........................................................................................................................................37表23:建筑减隔震产品....................................................................................................................................37表24:我国绿色建材评价相关的政策文件.......................................................................................................38表25:相关受益投资标的.................................................................................................................................40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5-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1、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出炉1.1、绿色建筑助力节能减碳2022年3月11日住建部发布了《“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绿色建筑行业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建筑用能结构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方式,为城乡建设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规划》的发展目标具体来说,主要是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以上,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超过55%。表1:“十四五”期间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具体目标主要指标2025年“十四五”期间绿色建筑行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建筑运行一次二次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11.5城镇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水平提升30%城镇新建公共建筑能效水平提升20%“十四五”期间绿色建筑行业的具体发展目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亿平方米)3.5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积(亿平方米)0.5城镇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比例30%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亿千瓦)0.5新增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亿平方米)1.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8%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55%资料来源:住建部官网,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行业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1)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质量:加强高品质绿色建筑建设、完善绿色建筑运行管理制度;2)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3)加强既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提高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水平、推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4)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推动太阳能建筑应用、加强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强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管理;5)实施建筑电气化工程;6)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7)促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8)推进区域建筑能源协同;9)推动绿色城市建设。1.2、“十四五”目标较“十三五”有提升住建部近期发布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较其2017年发布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更全面和深入。在主要目标设置方面,绿色建筑“十四五”规划在深入完成“十三五”既定目标的基础上,对部分后者涉及的指标进一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围绕更好地落实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其增设了一些新的发展目标:1)到2025年将建筑运行一次二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1.5亿吨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6-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标准煤当量;2)“十四五”期间建设0.5亿平方米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3)“十四五”期间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4)“十四五”期间新增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1亿平方米;5)到2025年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达55%。表2:《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主要指标20152020提升程度(5年累计值)性质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提升——20%约束性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20%50%30cpts约束性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40%预期性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亿平方米)——5约束性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亿平方米)——1约束性北方城镇居住建筑单位面积平均采暖能耗强度下降比例——-15%预期性城镇既有公共建筑能耗强度下降比例——-5%预期性城镇建筑中可再生能源替代率4%6%(预测值)2pcts预期性城镇既有居住建筑中节能建筑所占比例40%60%(预测值)20pcts预期值经济发达地区及重点发展区域农村居住建筑采用节能措施比例—10%(预测值)10pcts预期值资料来源:住建部官网,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在主要任务的规划方面,绿色建筑“十四五”规划提出了9项重点任务,在基本覆盖绿色建筑“十三五”规划主要任务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形势的需要,新增了5项重点任务,分别为:1)实施建筑电气化工程;2)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3)促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5)推进区域建筑能源协同;5)推动绿色城市建设。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7-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2、背景:建筑节能对能耗目标至关重要《“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出台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等文件。2.1、我国碳减排规划明晰,“双碳”稳步推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稳步、高速增长,GDP总量于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碳排放总量也在急剧增长,于2006年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在国际减排压力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我国的碳排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图1: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碳排放总量对比(亿吨)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IEA),光大证券研究所作为对全球事务负责且有担当的大国,我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积极布局实施碳减排政策。我国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协定书》并于2002年核准该协定书;该协定书于2005年起开始生效,它的正式生效标志着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我国于2007年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它是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一部国家法案。2009年我国签署《哥本哈根协议》,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我国与美国在2014年11月联合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承诺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峰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在2015年12月的巴黎气候大会上我国重申了这一承诺。2016年我国与全球170多个国家共同签署《巴黎协定》,承诺将全球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的范围内。2020年习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中强调,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利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1《中国2030年碳排放达峰研究进展》,李侠祥等,2017年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8-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碳排放率先达峰,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2020年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再次强调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021年2月1日起施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旨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中的作用。目前我国并未出台针对行业层面的碳减排指标分解政策,预计随着碳排放达峰时间的临近和政策法规的完善,后续会出台针对各个行业具体碳减排量的政策。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方面主要目标,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表3: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及碳减排规划时间政策/会议内容/意义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一个基本合作框架。1997年《京都协定书》该协定书于2005年起生效,其正式生效标志着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它是为了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的。2007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该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是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一部国家法案。2009年《哥本哈根协议》该协议维护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2013年《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该战略针对各领域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工作基础,制定实施重点适应任务。2014年《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我国承诺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峰且将努力早日达峰。2016年《巴黎协定》该协定旨在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2019年第74届联合国大会中方将一如既往地落实《巴黎协定》,百分之百兑现承诺,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0年9月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中方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支持有条件地方碳排放率先达峰,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2020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会议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020年12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2021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旨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中的作用,推动温室气体减排,规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2021年10月《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方面主要目标,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资料来源:国务院官网,外交部官网,住建部官网,新华社,人民网,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国内许多学者研究提出,通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模式,鼓励推广清洁能源,以及适当增强碳汇能力等措施,可使我国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峰。同时,在国家的宏观调度下,各省(市)通过制定贴合实际情况的达峰方案,也均可在2030年左右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根据《中国2030年碳排放达峰研究进展》(李侠祥等)一文对碳排放达峰相关文献的分析梳理:学者何建坤2通过研究发现,我国2030年可实现碳排放达峰,2何建坤,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2019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9-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峰值将低于110亿吨,人均低于8吨;学者柴麒敏3、徐华清4研究发现,我国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可控制在120亿吨和人均8.5吨左右。表4:203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研究方法达峰时间二氧化碳峰值(亿吨)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吨/人)二氧化碳强度峰值GDP增速学者情景分析2030年<110.00<8较2010年下降约60%4.5%何建坤IAMC模型“十五五”末期120.008.5较2005年下降65%以上-柴麒敏、徐华清资料来源:《中国2030年碳排放达峰研究进展》李侠祥等,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为深入分析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深度脱碳路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开发了中国低碳战略分析模型(SACC)。该模型以2010年为基准年,在充分考虑未来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对碳排放相关技术发展变化的分析和国际对比,计算得出在深度脱碳路径下,我国碳排放将在2030年左右达峰,二氧化碳峰值水平约为115亿吨,之后逐步降至2050年的48亿吨,相当于2005年以前的碳排放水平。图2:中国低碳战略分析模型框架图资料来源:《中国深度脱碳路径及政策分析》刘强5,光大证券研究所3柴麒敏,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4徐华清,国家发改委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5刘强,原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10-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2.2、碳排放测算模型:降低单位面积能耗强度是关键建筑业全生命周期能耗与建筑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不是等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在建筑业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后者指的是在建筑业全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参照住建部发布的《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6,两者的关系可以简化为:建筑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建筑业全生命周期能耗×碳排放系数。此外,建筑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和建筑业运行阶段碳排放也不是等同的概念,前者包含建材生产运输、建筑施工建造、建筑运行和建筑拆除回收等建筑全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后者仅仅指建筑运行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参考住建部发布的《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和学术文献《全生命周期理论下的建筑碳排放计算方法研究》7中对于建筑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碳排放计算模型的总结整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建筑各个阶段的碳排放量=∑建筑各个阶段能耗(资源消耗量)×对应的碳排放因子,其中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各类主要建材的消耗量×对应的碳排放因子,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全国建筑能耗中对应的分类能源消费量×各类能源对应的碳排放因子。根据《中国深度脱碳路径及政策分析》(刘强等),碳排放与GDP的关系为:CO2=CO2/E×E/GDP×GDP,其中CO2表示能源活动CO2排放量,E表示一次能源消费,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CO2/E表示单位能源碳排放强度,E/GDP表示单位GDP能源消费强度。参考上述思路,利用《全国建筑碳排放计算方法研究与数据分析》(蔡伟光、蔡彦鹏)中建立的全国建筑碳排放分步计算模型,得到一个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更直观的公式:我国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全国建筑总面积×单位面积能耗强度×碳排放系数。其中全国建筑总面积与我国的宏观经济周期相关,碳排放系数与能源结构有关,均非建筑行业可控制的因素,因此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主要在于降低单位面积能耗强度。图3: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分步计算模型资料来源:《全国建筑碳排放计算方法研究与数据分析》蔡伟光、蔡彦鹏,光大证券研究所绘制62019年4月住建部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标准于2019年12月1日起实施7《全生命周期理论下的建筑碳排放计算方法研究——基于1997~2013年间CNKI的国内文献统计分析》,鞠颖、陈易,2014年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11-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3、碳达峰目标下建筑及建材转型升级迫在眉睫3.1、我国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占比达51%建筑业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和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行业之一,其能耗占全球最终能耗的30%以上,并且约40%-50%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建筑业8。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对于全球建筑领域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的核算,2018年全球建筑业建造和运行相关的终端用能占全球能耗的36%,其中建材生产占比6%,住宅建筑占比22%,非住宅建筑占比8%;2018年全球建筑业建造和运行相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比例为39%,其中建材生产占比11%,住宅建筑(含直接和间接排放)占比17%,非住宅建筑占比(含直接和间接排放)占比11%9。图4:2018年全球建筑领域终端能耗占比图5:2018年全球建筑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占比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IEA),光大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IEA),光大证券研究所注:间接排放指发电和商业供热产生的排放建筑领域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涉及建筑建造的不同阶段,包括建材生产运输、建筑施工建造、建筑运行以及建筑拆除回收等环节。建材生产运输阶段主要包括原材料开采、建材的生产和运输所产生的能耗及排放;建筑运行阶段主要包括住宅、公用建筑等为居住者或使用者提供供暖、通风、空调、照明以及其他各项服务功能所产生的能耗及排放。建筑施工阶段主要包括建筑施工建造和建筑拆除回收所产生的能耗及排放,建筑拆除回收主要包括废弃建筑的拆除和废弃建筑材料的回收两个方面,其中废弃建筑材料的回收有时能对降低能耗和碳排放起积极作用,如装配式钢结构在拆除后对废钢的回收利用。8《Lifecycleassessment:AcasestudyofadwellinghomeinScotland》,AsifM,MuneerT,KelleyR.2007年9《2019GlobalStatusReportforBuildingsandConstruction》,IEA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12-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图6:建筑领域全生命周期能耗及碳排放示意图资料来源:《全国建筑碳排放计算方法研究与数据分析》蔡伟光、蔡彦鹏,光大证券研究所我国城镇建设高速发展,导致建筑业能耗和碳排放总量大、占比高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1)》数据,2019年我国建筑领域全生命周期能耗10总量为22.33亿tce(吨标准煤当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比重为45.8%;建筑领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11总量为49.97亿吨CO2,占全国碳排放总量比重为50.6%,建筑业节能减排空间巨大。10其中,建材生产阶段的统计口径为当年所有的在建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和运行阶段的统计口径为当年所有的竣工房屋建筑11其中,建材生产阶段的统计口径为当年所有的在建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和运行阶段的统计口径为当年所有的竣工房屋建筑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13-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图7:我国建筑业能耗和碳排放总量大、占比高资料来源: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1)》,光大证券研究所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1)》数据,2019年全国建筑领域全生命周期能耗总量为22.33亿tce,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比重为45.8%。其中,建材生产阶段能耗11.1亿tce,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为22.8%;建筑运行阶段能耗10.3亿tce,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为21.2%;建筑施工阶段能耗0.9亿tce,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为1.9%。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14-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建材生产阶段:钢铁生产能耗为5.06亿tce,铝材生产能耗为2.83亿tce,水泥生产能耗为2.37亿tce,其他生产能耗为0.84亿tce;建筑运行阶段:公共建筑能耗为4.16亿tce,城镇居建能耗为3.91亿tce,农村建筑能耗为2.25亿tce。图8:2019年我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占比(单位:亿tce)图9:2019年我国建筑全过程能耗细分(单位:亿tce)资料来源: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1)》,光大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1)》,光大证券研究所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1)》数据,2019年全国建筑领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为49.97亿吨CO2,占全国碳排放总量比重为50.6%。其中,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27.7亿吨CO2,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为28.0%;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21.3亿吨CO2,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为21.6%;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1.0亿吨CO2,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为1.0%。建材生产阶段:钢铁生产碳排放为13.34亿吨CO2,水泥生产碳排放为11.29亿吨CO2,铝材及其他生产碳排放为3.07亿吨CO2;建筑运行阶段:城镇居建碳排放为8.72亿吨CO2,公共建筑碳排放为8.45亿吨CO2,农村建筑碳排放为4.12亿吨CO2。图10:2019年我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占比(单位:亿吨CO2)图11:2019年我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细分(单位:亿吨CO2)资料来源: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1)》,光大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1)》,光大证券研究所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15-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3.2、碳达峰下建筑全生命周期及运行阶段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或分别达51.8亿吨和26.2亿吨2030年建筑全过程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峰值约为51.8亿吨,建筑行业运行阶段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峰值约为26.2亿吨。在努力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的背景下,国内权威学者何建坤和柴麒敏、徐华清等研究得出的2030年碳排放峰值在110-120亿吨之间,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开发的SACC模型测算得出2030年碳排放峰值约为115亿吨,我们取均值115亿吨作为参考;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数据,我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占比自2012年的75%逐年降至2019年的51%(图7),整体呈下降态势,假设2030年其占比降至45%,综合考虑,我们测算2030年建筑全过程碳排放峰值在51.8(11545%)亿吨左右。根据SACC模型测算,在采取控制服务量的合理增长、提升能效、强化低碳能源的利用等措施的情况下,我国建筑行业运行阶段碳排放将在2030年达到26.2亿吨的峰值,之后将快速降至2050年的10.6亿吨。图12:SACC模型测算我国建筑运行阶段二氧化碳排放将在2030年达到26.2亿吨峰值资料来源:《中国深度脱碳路径及政策分析》刘强,光大证券研究所综合国内权威学者们的研究,我们测算得2030年建筑全过程碳排放峰值约为51.8亿吨,根据SACC模型测算得2030年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峰值约为26.2亿吨;由于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绝对数量和占比均较小,我们假设其2019-2030年均保持1亿吨的数量不变;建材生产阶段约为24.6(51.8-26.2-1)亿吨。表5:建筑领域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2019年2030年建筑全生命周期亿吨49.9751.8年化复合增速-2019-->2030:0.3%建材生产阶段亿吨27.724.6年化复合增速-2019-->2030:-1.0%建筑运行阶段亿吨21.326.2年化复合增速-2019-->2030:1.7%建筑施工阶段亿吨11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16-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年化复合增速-2019-->2030:0资料来源: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1)》,《中国深度脱碳路径及政策分析》刘强,光大证券研究所测算注:2030年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是根据学者们预测的全国总碳排放量得到的测算值,2030年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量是《中国深度脱碳路径及政策分析》中的SACC模型预测的;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量由于占比低,假定保持不变;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量为建筑全生命周期减去建筑运行和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量。以全过程视角观察,建筑施工环节碳排放占比较低,2019年施工环节排放仅1亿吨二氧化碳,占比约1%。故后续碳减排的重要环节主要集中在建材生产环节以及建筑运行环节。建材生产能耗与碳排放:建材生产环节中,主要产品碳排放已经接近峰值。以水泥为例,全国水泥产量在2014年达到24.8亿吨的峰值,之后2015-2020年进入平台期,产量小幅波动但始终低于2014年的峰值水平,2021年我国水泥产量23.6亿吨,同比小幅下降0.6%,我国水泥产量已基本达峰,后续需求增量有限;长期视角,我国对钢铁和水泥等需求将长期存在,若以碳中和为中长期目标,行业生产工艺及排放设施依旧有较大改进空间。图13:2018年我国主要建材能耗与碳排放资料来源:《中国深度脱碳路径及政策分析》(刘强等),光大证券研究所图14:全国水泥产量及增速一览(亿吨)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17-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建筑材料行业的碳减排,剔除产量因素之外,不同的原材料类型导致未来的减排路径亦有不同。钢铁产业,我国目前原料主要为铁矿石,而铁矿石炼铁过程中自然会采用煤炭、焦炭等原料作为燃料或者反应物,碳排放不可避免;如若未来以废钢为原料,以电炉形式炼铁炼钢,则碳排放可有效降低。水泥产业,由于产成品混凝土目前不具备回收再利用的成熟工艺,只能依赖传统的石灰石->熟料生产工艺,其碳排放的降低只能依赖于负碳技术(即碳捕捉),当然也可以通过支付碳税、购买碳排放配额等形式保证行业基础的碳排放需求。建筑运行阶段的能耗与碳排放:假设能源碳排放系数不变以及单位面积能耗强度不变的情景下,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随着存量建筑面积的增加而自然增加。故,全生命周期视角,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降低,主要考虑建筑性能的提升,降低建筑物自身的能耗需求。图15:2017年我国建筑运行阶段能耗和碳排放情况资料来源: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9)》,光大证券研究所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18-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4、建筑提质,大势所趋4.1、土拍“竞品质”将推升绿色建筑发展我国土地有偿出让方式历经三十多年发展,于“双碳”背景下首提“竞品质”我国自1982年起开始探索土地有偿出让方式,至今已有30多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形成阶段(1982-2000年)——发展阶段(2001-2008年)——完善阶段(2009年-至今)。1)形成阶段(1982-2000年):土地使用由无偿转为有偿。1982年之前,我国实行的是土地无偿划拨使用制度;1982年,深圳首先开始了土地有偿使用的探索,其按照城市土地等级不同收取不同的使用费。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颁布正式确立了我国国有土地的有偿使用制度。在此期间,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式以协议出让为主,土地使用制度为行政划拨制度。图16:我国土地有偿出让方式形成阶段(1982-2000年)资料来源:国土资源部,国务院,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并绘制2)发展阶段(2001-2008年):土地出让方式由“协议”出让为主转变为以“招拍挂”出让方式为主。国土资源部2002年《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及2003年《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的先后出台,基本确立了以“招拍挂”出让为主、“协议”出让为辅的土地出让方式。图17:我国土地有偿出让方式发展阶段(2001-2008年)资料来源:国土资源部,国务院,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并绘制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19-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3)完善阶段(2009年-至今):以“限”和“竞”为思路创新土地出让方式。在以“招拍挂”为主要土地出让方式的阶段,全国各地的地价持续攀升,带来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自2009年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遏制地价的政策文件,各地也开始以“限”与“竞”为思路探索新的土地出让方式,如:“限房价+竞地价”、“限地价+竞保障房面积”、“限地价+竞房价”等,这些措施在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但过度强调地价、房价、保障房面积等,使得开发商通过降低建筑成本和质量来提高利润。表6:我国土地出让相关政策发布时间牵头单位政策文件主要内容1986年6月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首次出台相关法律,目的是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988年4月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第十条第四款: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修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1990年5月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改革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合理开发、利用、经营土地,加强土地管理,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国家按照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原则,实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制度,但地下资源、埋藏物和市政公用设施除外。1998年8月全国人大《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确立了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与土地划拨制度并存,共同维护我国土地公有制,严格规划了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2001年4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严格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大力推行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以及土地使用权依法公开交易。2002年5月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使用权规定》(11号令)规定了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招标拍卖挂牌的应该遵循的制度、内容以及流程,第一次明确了经营性用地必须实行招拍挂出让,第一次对招拍挂出让的原则、范围、程序、法律责任进行了系统规定。2003年6月国土资源部《协议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除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应当采用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外,方可采取协议方式。2004年3月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71号续全面推行并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建立健全具体制度和操作规范,认真纠正和严肃查处土地出让中违规操作问题和违纪违法行为。2007年10月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39号令)39号令在保持11号令的基本原则、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修订了关于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扩大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范围:概念、名称和空间范围。2008年7月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示范文件是国家作为土地使用权出让人时、土地管理部门与受让人之间新的“契约”文本。2010年1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增加保障性住房何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加强风险防范和市场监管,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具体措施2010年4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通知进一步要求在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同时,探索“综合评标”、“一次竞价”、“双向竞价”等出让方式,抑制居住用地出让价格非理性上涨。通知发布后,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2011年1月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大力推广以“限房价、竞地价”方式供应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合理引导住房需求等2019年8月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次修订提出过去限制转让、出租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将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以出租、出让并可以转让、赠予、抵押使用权,与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同权同价2021年7月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明确国土空间规划应当统筹并合理安排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布局和用途,明确“入市”土地界址、面积、用途、开发建设强度寄交易规则。规定建设使用土地的,应当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用途管制要求,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标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土壤污染。资料来源:国土资源部,国务院,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20-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建筑业“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多地政府出台新的土拍政策,在兼顾建筑业节能减排的同时力图解决上述问题:2021年5月底北京在当年首场集中拍地中实行“竞品质”,从绿色、装配式、超低能耗、健康、宜居技术应用及管理模式等多维度进行评分竞拍;7月底杭州颁布第二轮集中供地土拍新规,也重点提出要开展“竞品质”试点,先竞品质后竞地价,从源头上引导房地产市场供应高品质住宅产品。“双碳”背景下“竞品质”或成土拍新趋势,北京、杭州、合肥等地先行北京在2021年5月首批集中供地中率先提出了“竞品质”方案:在拍地过程中,先“竞地价”,达到限价上限后再“竞品质”,转入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投报程序。杭州于2001年7月底公告第二批集中供地也将加入“竞品质”,10宗宅地先行试点:先“竞品质”,获得资格后再“竞地价”,最后通过先验收后以“现房销售”的形式保证方案落实。合肥2021年8月20日公告在第二批集中供地中加入“竞品质”:先“竞地价”,达到上限价格后再“竞品质”,转入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投报程序,若最高综合评分的竞买人有两个及以上分数相同时,则摇号产生竞得人。表7: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最新土拍政策比较城市拍卖方式土拍流程具体操作是否实施竞价前竞价竞价后北京竞地价->竞品质三道红线筛选参拍企业竞价,达到限价后,“竞品质”到达最高价后,进入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投报程序。竞价后的10个工作日内,房企递交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并由专家评比打分,最终公布获胜方。当竞买报价达到出让宗地土地合理上限价格时,转入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投报程序;或当竞买报价达到出让宗地土地合理上限价格,现场竞报政府持有商品住宅产权份额达到设定的预设份额(或现场竞报“公共租赁住房”达到上限面积时),转入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投报程序。是杭州竞品质->竞地价企业“竞品质”得分判定,根据得分,确认竞买人资格竞价、确认拿地企业“定品质”所报方案,作为本宗地块竞得后的建设、验收、移交、保修标准。“竞品质、竞地价”挂牌竞买方式,按照“竞品质”阶段总得分排名前后,确定取得竞买报名资格人,参加“竞地价”阶段报价。其中“竞品质"阶段产生的取得竞买报名资格人中,《商品住宅建设品质标准承诺表》得分最高者所投报的建筑技术、公共配套、工程保修各分项建设品质标准,将作为“竞地价"阶段的报价依据。是合肥竞地价->竞品质->摇号资格审查、资金证明及关联企业等筛选参拍企业竞价,达到限价后,“竞品质”,摇号到达最高价后,进入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投报程序。竞价后的第3个工作日下午16时前投报高品质商品住宅建设方案,由评选委员会评比打分,确定最高综合评分。最高综合评分竞买人两个及以上,则摇号产生竞得人。竞买人以举牌方式应价,在未达到最高限价时,报价最高者且高于保留底价的,为竞得人;竞价达到最高限价时,仍有其他竞买人愿意继续参与竞买的,则转入竞高品质商品住宅建设方案阶段;如最高综合评分的竞买人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分数相同时,则摇号产生竞得人。是上海竞品质->竞地价打分机制选取入围者竞价,达到中止价到达中止价,自愿进入一次书面报价;若有重复,则增加随机值,价高者得采用招挂复合的方式,参与集中供地的房企需签署理性竞价承诺书,限制未来房价;使用打分制确定入围者,设置扣分制,房企拿地越多,扣分越多;在竞价环节,设置中止价和一次书面报价上限,以最接近一次书面报价平均价的原则确定竞得人,利用随机值保障土拍的公平性是深圳竞品质->竞地价->竞自持->摇号同一企业及其控股的各个公司,不得参加同一宗地的竞买竞价,达到溢价上限15%到达最高价后,采用“竞自持租赁住房+摇号”的形式确定竞得人先竞品质,审核参与者资料,缴纳保证金,提供建设方案,通过后入围竞拍;在竞价时,达到溢价率的15%后,采用竞自持+摇号确定竞得人是成都定品质->限房价->竞地价->抽签触犯“三道红线”的开发企业、发生严重失信的开发企业,均失去竞价竞价,直至最高限价若达到最高限价,则增加一个增价幅度进行抽签;若未达到最高限价,则价高者得。在竞价前明确“限地价”+“限房价”;竞价中未达到最高限价,价高者得;竞价达到最高限价,自动转为现场抽签竞买人;报名参与该宗地竞买的其他意向竞买人愿意参与“抽签竞得”的,可现场举牌转为现场抽签竞买人;“抽签竞得”价格为该宗土地是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21-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资格最高限价增加一个增价幅度后的价格重庆限溢价->竞地价->竞自持->竞品质/摇号违约违法行企业禁止参与;审查企业竞买资源来源。竞价,直至最高限价到达最高限价后,部分地块竞租赁住宅自持/自持商办比例,或进行摇号严格管控最高溢价率和地价水平,溢价率控制在6%-15%之间;在竞价触顶后,竞自持比例,部分地块引入“竞高品质”模式或进入摇号模式。是资料来源:各地方政府官网,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竞品质”的最新土拍政策案例介绍——以北京为例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于2021年3月底发布当年首批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公告,之后30宗项目全部顺利成交,其中8宗进入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评选程序,并于5月27日通过评选确定竞得人;7月30日,委员会发布了首批集中供地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公告。此次北京市综合运用房地产调控政策工具,首创了集中供地“先竞价格,再竞品质”的方式,即:1)当竞买报价达到出让宗地土地合理上限价格时,转入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投报程序;或2)当竞买报价达到出让宗地土地合理上限价格,现场竞报政府持有商品住宅产权份额达到设定的预设份额(或现场竞报“公共租赁住房”达到上限面积时),转入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投报程序。从北京市公布的《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评审内容及评分标准》来看,在“竞品质”阶段评选的重点分为建筑品质和规划建筑设计两大部分,其中建筑品质部分主要对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健康建筑、宜居技术应用和管理模式等6个细分方面进行评估,规划建筑设计部分主要对城市设计及总图规划、建筑单体设计、交通流线设计和景观与公共环境设计等4个细分方面进行评估。由此评分标准也能够看出,“竞品质”环节的“高标准”并非“豪宅化”,而是着重提供绿色、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表8:北京市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评审内容和评分标准评审项目标准分值备注第一部分:建筑品质(总分100)1.绿色建筑(总分18分)全面实施三星级绿色建筑18分2.装配式建筑(总分20分)装配率(13分)76%≤装配率≤90%8分装配率≥91%13分全面实施装配式装修7分3.超低能耗建筑(总分20分)项目实施超低能耗建筑面积达到总面积的30%,且超低能耗面积不低于5万平方米15分(总面积按地上控制规模面积计算;实施比例在30-50%之间时,采用插值法计算得分)项目实施超低能耗建筑面积达到总面积的50%,且超低能耗面积不低于10万平方米或总面积低于5万平方米时,全部实施超低能耗建筑20分4.健康建筑(总分6分)项目实施健康建筑面积达到总面积的30%,且不低于5万平方米;或总面积低于5万平方米时,全部实施健康建筑6分5.宜居技术应用(总分16分)绿色建材应用(6分)采用通过三星级绿色建材认证的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保温材料、建筑门窗、防水卷材、防水涂料(每选用1类且100%使用得1分,满分4分)4分住宅小区内道路、园林绿化等公共设施项目建设所用路面砖、植草砖、道路无机料、路缘石等100%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2分外墙保温工程、防水工程承诺质量保修期限不少于15年,屋面保温工程、建筑门窗承诺质量保修期限不少于8年3分至少1栋采用减震/隔震技术3分可变空间设计2分智能家居应用2分6.管理模式(总分20分)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5分采取建筑师负责制5分投保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引入风险防控机制5分全生命期(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应用BIM技术5分(设计、施工、运维阶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22-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段应用BIM技术得4分)评审项目标准分值备注第二部分:规划建筑设计(总分100)7.城市设计及总图规划(总分35分)遵守上位规划,尊重环境文脉,充分考虑分区规划中的色彩、高度、视廊、天际线等要求;从街区层面进行把控及融合,与既有和规划中的建筑物呼应和协调,建筑群体高度和轮廊应错落有致;应有街景立面分析图(所在和相邻街区),并通过三维数字化手段充分考虑小区第五立面、贴线率等因素;应避免高强度开发、“高低配”等以保证环境形象品质;宜结合小区广场、绿地规划设计紧急避险场所和设施。(20分)一般1-7分较好8-15分优秀16-20分规划结构、建筑布局、交通停车等设计先进、合理;配套完善、方便可达;结合具体情况,除按千人指标配建的公共服务设施外,鼓励企业投报额外增加的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15分)一般1-5分较好6-10分优秀11-15分8.建筑单体(总分30分)楼栋、单元平面的功能分区、流线布局、结构和机电等设计合理,控制公摊面积,并预留长寿命住宅改造条件,应避免“深凹口”;外立面设计得体、创新,应避免装饰构件浪费和夸张造型;提倡借鉴国外住宅的消防设计先进经验,商层住宅在公共的交通核和户内的厨房等空间设置(或预留)合适的消防报警设施。(15分)一般1-5分较好6-10分优秀11-15分户型面积、功能配置、三动静分区、两宽及进深、朝向等设计合理,居室、卫生间数量适当(房间方正、空间尺度适当,合理,朝向合理,空间浪费少;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及通风;住宅外窗宜设置防盗报警设施;应避免“潜伏设计”。(15分)一般1-5分较好6-10分优秀11-15分9.交通流线设计(总分15分)出入口的数量和位置合理、主次得当,与城市道路衔接顺畅无障碍、与周边小区和重要建筑对位合理,考虑设置疏散广场和防疫安检空间;道路系统设计应人车分流,小区主路(组团路)和宅前路等的层级分明,车行道路与住宅、停车场库等联系方便并有安全缓冲距离,步行道路应满足无障碍通行并考虑健身、休闲等要求;道路、场地、坡道和台阶等设施应设置照明设施;停车位的数量、位置和地上比例等应符合规划指标要求,并考虑设置无障碍车位和临时访客车位,停车场库应设计(或预留)电动车辆的充电设施(装置)及相关的防火措施。一般1-5分较好6-10分优秀11-15分10.景观与公共环境(总分20分)园林绿化和相关设施满足规划要求,并达到无障碍和适老化等规范要求;结合功能需求全面考虑儿童游戏场、老年活动场、邻里交往空间等良好宜人公共空间和景观环境内容;小区出入口、公共活动空间、紧急避险场所、道路、坡道和台阶等场所和设施应设置相关照明、指示标识和安全监控等设施;结合具体情况,在满足项目容积率、绿地率、楼间距等基本规划指标要求外,鼓励企业投报额外增加的公共空间用地面积。(10分)一般1-3分较好4-7分优秀8-10分景观规划做到海绵城市,雨水收集达到相关标准。(5分)5分景观规划做到生态保护,体现人文关怀,突出宜居品质,提升小区形象。(5分)5分资料来源:《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评审内容和评分标准》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注:1、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总分100分,规划建筑设计和建筑品质两部分分值权重各占50%;2、装配率计算应符合《北京市发展装配式建筑2017年工作计划》(京装配联办发【2017】2号)和《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Ι51129-2017)要求。此次8宗土地的中标方案,建筑设计精细、方案质量高,突出了绿色、健康、节能等特征。根据目前已公布的建设方案,8宗地均承诺全面实施三星级绿色建筑,有7宗地承诺采用装配式建造和建筑减隔震技术,有6宗地承诺采用超低能耗建筑。表9:北京市首批8个集中供地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中的相关承诺地块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健康建筑宜居技术应用管理模式超低能耗建筑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超低能耗建筑面积(平方米)健康建筑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健康建筑面积(平方米)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黑桥村、全面实施三星级绿色建筑装配率:91%,全面实100%7041571%50000外墙保温工程、防水工程承诺质量保修期限不少于15年,屋面保温工程、建筑门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采取建筑师负责制;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23-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南皋村棚户区改造项目30-L06地块F1住宅混合公建用地项目施装配式装修窗承诺质量保修期限不少于8年;至少1栋楼采用减震/隔震技术。投保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引入风险防控机制;全生命期(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应用BIM技术。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一期1304-L02、L05地块R2类居住用地、A334托幼用地全面实施三星级绿色建筑装配率:91%,全面实施装配式装修100%73016100%73016采用通过三星级绿色建材认证的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保温材料、建筑门窗、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采用上述绿色建材中至少4类,每1类100%使用);住宅小区内道路、园林绿化等公共设施项目建设所用路面砖、植草砖、道路无机料、路缘石等100%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外墙保温工程、防水工程承诺质量保修期限不少于15年,屋面保温工程、建筑门窗承诺质量保修期限不少于8年;至少1栋采用减震技术。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采取建筑师负责制;项目将投保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引入风险防控机制;全生命期(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应用BIM技术。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一期1304-L03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全面实施三星级绿色建筑---100%122022100%采用通过三星级绿色建材认证的预拌混凝土、保温材料、防水卷材、防水涂料;住宅小区内道路、园林绿化等公共设施项目建设所用路面砖、植草砖、道路无机料、路缘石等100%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外墙保温工程、防水工程承诺质量保修期限不少于15年,屋面保温工程、建筑门窗承诺质量保修期限不少于8年。全生命期(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应用BIM技术。朝阳区豆各庄乡孙家坡村1306-638地块F1住宅混合公建用地项目全面实施三星级绿色建筑装配率:91%,全面实施装配式装修50.66%12281030.01%72743全面应用绿色建材,采用4种以上且100%使用通过三星级绿色建材认证的建筑材料;住宅小区内道路、园林绿化等公共设施项目建设所用路面砖、植草砖、道路无机料、路缘石等100%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外墙保温工程、防水工程承诺质量保修期限不少于15年,屋面保温工程、建筑门窗承诺质量保修期限不少于8年;至少1栋楼采用减震/隔震技术(幼儿园)。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采取建筑师负责制模式;投保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引入风险防控机制;全生命期(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应用BIM技术。北京市海淀区海淀镇树村棚户区改造B-1南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项目全面实施三星级绿色建筑;承诺取得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装配率:91%,全面实施装配式装修100%83160100%83160(承诺取得三星级健康建筑设计及运行标识)100%使用通过三星级绿色建材认证的预拌混凝土、保温材料、防水卷材、防水涂料;住宅小区内道路、园林绿化等公共设施项目建设所用路面砖、植草砖、道路无机料、路缘石等100%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外墙保温工程、防水工程承诺质量保修期不少于15年,屋面保温工程、建筑门窗承诺质量保修期不少于8年;1栋住宅楼采用减震技术。本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本项目采取建筑师负责制;本项目承诺投保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引入风险防控机制;本项目全生命期(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应用BIM技术。北京市海淀区海淀镇树村棚户区改造B-1北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项目全面实施三星级绿色建筑;承诺取得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装配率:91%,全面实施装配式装修100%92371100%92371(承诺取得三星级健康建筑设计及运行标识)100%使用通过三星级绿色建材认证的预拌混凝土、保温材料、防水卷材、防水涂料;住宅小区内道路、园林绿化等公共设施项目建设所用路面砖、植草砖、道路无机料、路缘石等100%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外墙保温工程、防水工程承诺质量保修期不少于15年,屋面保温工程、建筑门窗承诺质量保修期不少于8年;1栋住宅楼采用减震技术。本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本项目采取建筑师负责制;本项目承诺投保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引入风险防控机制;本项目全生命期(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应用BIM技术。北京城市副中心0302街区FZX-0302-6004、6002地块F1住宅混合公建用地、A334托幼用地国有建设用地项目全面实施三星级绿色建筑装配率:93%,全面实施装配式装修100%95931100%95931(地上)承诺采用通过三星级绿色建材认证的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保温材料、建筑门窗、防水卷材、防水涂料6类绿色建材中不少于4类;承诺住宅小区内道路、园林绿化等公共设施项目建设所用路面砖、植草砖、道路无机料、路缘石等100%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承诺外墙保温工程、防水工程质量保修期限不少于15年,屋面保温工程、建筑门窗质量保修期限不少于8年;承诺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承诺项目采取建筑师负责制;承诺项目投保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引入风险防控机制;承诺项目全生命期(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应用BIM技术。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24-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承诺公建、幼儿园采用减震技术,在合理部位设置减震构件。北京市延庆区南菜园1-5巷棚户区改造项目YQ00-0007-0002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建设项目全面实施三星级绿色建筑;承诺取得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装配率≥76%--100%-(承诺获得健康建筑标识)承诺采用通过三星级绿色建材认证的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保温材料、建筑门窗、防水卷材、防水涂料6类绿色建材中不少于4类,且100%使用;承诺住宅小区内道路、园林绿化等公共设施项目建设所用路面砖、植草砖、道路无机料、路缘石等100%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承诺外墙保温工程、防水工程质量保修期限不少于15年,屋面保温工程、建筑门窗质量保修期限不少于8年;承诺幼儿园采用减震技术。承诺本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承诺本项目采取建筑师负责制;承诺本项目投保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引入风险防控机制;承诺本项目全生命期(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应用BIM技术。资料来源:北京市《2021年第一批集中供地高标准设计方案公告》,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表10:首批8个集中供地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中的相关承诺对比对比项目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黑桥村、南皋村棚户区改造项目30-L06地块F1住宅混合公建用地项目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一期1304-L02、L05地块R2类居住用地、A334托幼用地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一期1304-L03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朝阳区豆各庄乡孙家坡村1306-638地块F1住宅混合公建用地项目北京市海淀区海淀镇树村棚户区改造B-1南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项目北京市海淀区海淀镇树村棚户区改造B-1北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项目北京城市副中心0302街区FZX-0302-6004、6002地块F1住宅混合公建用地、A334托幼用地国有建设用地项目北京市延庆区南菜园1-5巷棚户区改造项目YQ00-0007-0002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建设项目绿色建筑全面实施三星级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装配率91%91%-91%91%91%93%≥76%全面实施装配式装修√√-√√√√-超低能耗建筑实施超低能耗建筑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100%100%-50.66%100%100%100%-超低能耗面积(平方米)7041573016-122810.27831609237195931.32-健康建筑实施健康建筑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71%100%100%30.01%100%100%100%100%健康建筑面积(平方米)500007301612202272743.1883160(承诺取得三星级健康建筑设计及运行标识)92371(承诺取得三星级健康建筑设计及运行标识)95931.32(地上)-(承诺获得健康建筑标识)宜居技术应用外墙保温工程、防水工程承诺质量保修期限不少于15年,屋面保温工程、建筑门窗承诺质量保修期限不少于8年√√√√√√√√至少1栋楼采用减震/隔震技术√√-√(幼儿园)√√√(公建、幼儿园)√(幼儿园)采用通过三星级绿色建材认证的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保温材料、建筑门窗、防水卷材、防水涂料(至少4类)-√√(预拌混凝土、保温材料、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预拌混凝土、保温材料、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预拌混凝土、保温材料、防水卷材、防水涂料)√√住宅小区内道路、园林绿化等公共设施项目建设所用路面砖、植草砖、道路无-√√√√√√√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25-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机料、路缘石等100%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管理模式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采取建筑师负责制√√-√√√√√投保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引入风险防控机制√√-√√√√√全生命期(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应用BIM技术√√√√√√√√资料来源:北京市《2021年第一批集中供地高标准设计方案公告》,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双碳”背景叠加土拍新政策,绿色建筑/建材迎来新发展机遇此次北京在首批集中供地“竞品质”环节评选参照的《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评审内容和评分标准》,将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健康建筑、绿色建材等均纳入考量范围,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背景下具有示范效应。我们预计之后其他城市大概率在其土拍新政策中将绿色建筑/建材纳入考量范围,为绿色建筑/建材带来新的发展机遇。4.2、绿色建筑:低碳逻辑下的新一代建筑产品绿色建筑统筹低碳城市新发展,助力建筑行业节能减排根据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12,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绿色建筑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等4个等级,主要依据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和环境宜居共5类指标进行评价,且每类指标包含控制项(最基础要求,仅分达标或不达标)和评分项(按符合程度给出具体分值);此外,评分时在5类指标之外,还设置了加分项(即提高与创新加分项)。表11:绿色建筑评价分值(控制项+评分项+加分项)评价项目控制项基础分值评价指标评分项满分值提高与创新加分项满分值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节宜居评价分值400100100100200100100资料来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表12:5类评分项指标细分分值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安全耐久室内空气品质水质声环境与光环境室内热湿环境出行与无障碍服务设施智慧运行物业管理节地与土地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绿色建材场地生态与景观室外物理环境53472025302516252930406050506040资料来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12住建部于2019年3月13日发布,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26-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绿色建筑评价的总得分为:Q=(Q_0+Q_1+Q_2+Q_3+Q_4+Q_5+Q_A)/10,其中,Q为总得分,Q_0为控制项基础分值(当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时取400分),Q_1~Q_5分别为评价指标体系5类指标,Q_A为提高与创新加分项得分。在进行绿色建筑评级时,当满足全部控制项要求时,其为基本级;在达到基本级要求后,满足:1)每类评分项指标的得分不小于其满分值的30%;2)进行全装修且质量过关;3)满足对应星级的技术要求,且总分数分别达到60分、70分和85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表13: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的技术要求技术要求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提高比例,或建筑供暖空调负荷降低比例围护结构提高5%,或负荷降低5%围护结构提高10%,或负荷降低10%围护结构提高20%,或负荷降低15%严寒和寒冷地区住宅建筑外窗传热系数降低比例5%10%20%节水器具用水效率等级3级2级2级住宅建筑隔声性能-室外与卧室之间、分户墙(楼板)两侧卧室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性能以及卧室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达到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室外与卧室之间、分户墙(楼板)两侧卧室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性能以及卧室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达到高要求标准限值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降低比例10%20%20%外窗气密性能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且外窗洞口与外窗本体的结合部位应严密资料来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注: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提高基准、严寒和寒冷地区住宅建筑外窗传热系数降低基准均为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2、住宅建筑隔声性能对应的标准为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3、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包括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可吸入颗粒物等,其浓度降低基准为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有关要求。自2006年住建部正式颁布实施首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后,相关政策及法规陆续出台。2017年住建部发布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超过50%,绿色建材应用比重超过40%,全国城镇既有居住建筑中节能建筑所占比例超过60%。2020年住建部、发改委等多部门发布的《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提出: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2021年10月中办、国办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指出,到2025年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到2035年,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2022年3月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建筑行业的重点任务包括:1)加强高品质绿色建筑建设,完善绿色建筑运行管理制度;2)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3)提高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水平,推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4)推动太阳能建筑应用,加强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5)实施建筑电气化工程;6)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7)促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8)推进区域建筑能源协调;9)推动绿色城市建设。表14:我国政府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措施时间政策内容/意义2004年9月“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建设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2006年3月“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科技部和建设部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和科技成功产业化奠定基础。2006年6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该标准是总结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而制定的第一部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27-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2007年8月《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细则》和《办法》逐步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2009年《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该决议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米,计划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2015年8月《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方案》研究制定财税、价格等相关政策,激励水泥窑协同处置、节能玻璃门窗、节水洁具、陶瓷薄砖、新型墙材等绿色建材生产和消费。2016年5月《关于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与应用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积极发展低能耗装配式建筑墙体材料。以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为导向,以低碳、节能、环保材料为支撑开发低能耗装配式建筑墙体材料部品,解决钢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需要的建筑结构部品及其配套材料体系,实现叠合楼板、内外墙板、楼梯阳台、厨卫装饰等构配件工厂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2016年10月《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加快传统建材升级换代,延伸产业链,推进建材部品化、原料标准化。开发推广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水泥基材料及制品、节能门窗、玻璃幕墙等部品化建材,生产系列化、标准化的专用水泥、预拌砂浆、混凝土外加剂、砂石骨料等基础原材料。2017年2月《新型墙材推广应用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国县级(含)以上城市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地级城市及其规划区(不含县城)限制使用粘土制品,副省级(含)以上城市及其规划区禁止生产和使用粘土制品;新型墙材产量在墙材总量中占比达80%,其中装配式墙板部品占比达20%;新建建筑中新型墙材应用比例达90%。2017年3月《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超过50%,绿色建材应用比重超过40%,全国城镇既有居住建筑中节能建筑所占比例超过60%。2017年4月《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制定完善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等有关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出台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生态城市规划技术准则,引导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大力发展和使用绿色建材,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升绿色建筑品质。2019年6月《绿色建材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新标准旨在适应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以高标准支撑和引导我国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7月《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高,住宅健康性能不断完善,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绿色建材应用进一步扩大,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全面推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绿色建筑创建活动,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2020年10月《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在政府采购工程中推广可循环可利用建材、高强度高耐久建材、绿色部品部件、绿色装饰装修材料、节水节能建材等绿色建材产品,积极应用装配式、智能化等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鼓励建成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到2022年,基本形成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政策措施体系和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政府采购工程建筑品质得到提升,绿色消费和绿色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增强。2021年1月《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法》《办法》规范了绿色建筑标识管理,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规范绿色建筑标识,表示绿色建筑星级并载有性能指标的信息标志,包括标牌和证书。2021年10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到2035年,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碳减排水平快速提升,城市和乡村品质全面提升,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2021年10月《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方面主要目标,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2022年3月《“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建筑用能结构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方式,为城乡建设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资料来源:国务院官网,工信部官网,住建部官网,国家发改委官网,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运行阶段碳减排、碳中和的重要方式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以下简称超低能耗建筑)正成为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根据住建部发布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指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围护结构,采用高效新风热回收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并能满足绿色建筑基本要求的建筑。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28-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由其定义可以看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绿色建筑进一步发展的形态,在绿色、节能、环保、减碳及健康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是未来建筑运行阶段碳减排、碳中和的重要方式,其优势主要体现在13:1)更加节能。建筑物全年供暖供冷需求显著降低,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节能率达到90%以上。与现行国家节能设计标准相比,供暖能耗降低85%以上;2)更加舒适。建筑室内温湿度适宜;建筑内墙表面温度稳定均匀,与室内温差小,体感更舒适;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隔声效果,室内环境更安静;3)更好空气品质。有组织的新风系统设计,提供室内足够的新鲜空气,同时可以通过空气净化技术提升室内空气品质;4)更高质量保证。无热桥、高气密性设计,采用高品质材料部品,精细化施工及建筑装修一体化,使建筑质量更高、寿命更长。图18:超低能耗建筑剖面图(新风系统)资料来源:住建部《被动式低能耗房屋在中国的实践》,光大证券研究所超低能耗建筑的主要技术特征为14:1)保温隔热性能更高的非透明围护结构;2)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外窗;3)无热桥的设计与施工;4)建筑整体的高气密性;5)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6)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7)至少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一星级要求。围护结构、外窗和新风系统具体表现为:1)使用超厚的保温隔热段热材料,在住宅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进行围护和密封;2)采光玻璃使用低辐射的多层中空Low-E玻璃,不仅减少热量损失,还能增加保温和舒适度;3)使用能量回收通风系统ERV,该系统能将预排除室外的室内废气中的热量留住,再使用这个热量加热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既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也能减少因室内外空气的通风循环损失耗费过多的能量。13《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住建部,2015年14《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住建部,2015年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29-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图19:超低能耗建筑的基本要求资料来源:住建部《被动式低能耗房屋在中国的实践》,光大证券研究所目前,由于超低能耗房屋的造价相对传统建筑更贵,且我国距离“碳中和”目标尚有近40年的准备期,被动式超低能耗房屋短期大规模推广的必要性不高。不过,以被动式超低能耗房屋的理念,将绿色建筑作为“中间态”,从而提升建筑节能减排标准的方针是相对确定的。4.3、绿色建筑离不开绿色建材的发展根据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绿色建材的定义是: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绿色建筑要更好地实现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宜居等方面的综合性能,离不开绿色建材的发展和配合。参考住建部和工信部于2015年联合发布的《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及《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绿色建材的考核是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考核,不光对建材产品本身也包括对建材生产过程中的排放要求。我们以保温材料为例,《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生产企业应当符合生产基本要求,对保温材料的考核评分也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表15:保温材料生产企业应当符合生产基本要求项目要求大气污染物排放《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三级;或满足地方排放标准的最低要求污水排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噪声排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工作场所环境《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有害因素》GBZ2.2安全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三级管理体系完备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资料来源:住建部及工信部《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2015年),光大证券研究所注:大气污染物、污水、噪声排放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的要求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30-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表16:保温材料评分项各指标权重指标权重具体条文权重节能34%单位产品生产能耗评分规则:1、岩棉、矿渣棉单位产品能耗符合《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30183准入值的规定,得80分;符合先进值的规定,得100分;2、其他保温材料生产企业近三年单位产品能耗水平持续改进或提供单位产品碳排放报告,总分100分,由专家评分。10%原材料运输能耗评分为以下两条得分之和,但总分不超过100分:1、累计运输半径不大于500km的原材料重量比例不小于60%但小于70%,得40分;不小于70%但小于80%,得60分;不小于80%但小于90%,得80分;不小于90%,得100分;2500km以外的原材料采用铁路、轮船运输的重量比例不小于70%但小于80%,得20分;不小于80%但小于90%,得40分;不小于90%,得60分。5%导热系数按照导热系数评分表进行:导热系数λ,W/(m·K),0.060<λ≤0.065时得10分;0.055<λ≤0.060时得20分;0.050<λ≤0.055时得30分;0.045<λ≤0.050时得40分;0.040<λ≤0.045时得50分;0.035<λ≤0.040时得60分;0.030<λ≤0.035时得70分;0.025<λ≤0.030时得80分;0.020<λ≤0.025时得90分;λ≤0.020得100分。16%通过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得100分。3%减排15%厂区大气污染物和污水排放评分为以下两条得分之和:1、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表2规定的二级或地方排放标准的最高要求,得50分;2、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规定的一级,得50分。5%生产不使用氟氯烃发泡剂,得50分;不使用六溴环十二烷阻燃剂,得50分。5%通过产品认证或评价,提交环境产品声明(EPD)、碳足迹报告。评分为以下各条得分之和:1、通过产品认证或评价,总分40分,由专家评分;2、提交环境产品声明(EPD)报告,总分30分,由专家评分;3、提交产品碳足迹报告,总分30分,由专家评分。5%安全23%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符合《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规定的二级,得80分;符合一级,得100分。2%燃烧性能按所达到的最高防火等级评分:1、符合B1级的要求,得60分;2、符合A级的要求,得100分15%确保自身强度和结构连接安全,得100分。6%便利20%施工性评分为以下各条得分之和:1、保温材料尺寸稳定性不大于1%但大于0.5%,得20分;不大于0.5%,得30分;2、保温材料进行模块化设计或产品尺寸成套化配置,减少现场切割,总分40分,由专家评分;3、可预制装配化施工或保温装饰一体化施工,总分30分,由专家评分。10%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评分为以下两条之和:1、施工过程无粉尘、微纤污染,总分50分,由专家评分;2、施工过程无有机溶剂污染,总分50分,由专家评分。5%适用性与经济性评分为以下两条之和:1、与应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环境、产业配套等相匹配,总分50分,由专家评分;2、与应用区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相匹配,总分50分,由专家评分。5%可循环8%回收和再利用评分规则如下:1、可再生利用,但需要经过复杂的拆除、回收和加工过程,得30分;2、可再生利用,只需要经过简单的拆除、回收和加工过程,得60分;3、拆卸后即可回收利用,简单方便,无需二次加工,得100分。3%固体废弃物在产品所用原材料中的重量比例达到5%,得30分;达到10%,得50分;达到15%,得70分;达到25%,得100分。5%资料来源:住建部及工信部《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2015年),光大证券研究所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31-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5、绿色建筑/建材:下一个五年的“蓝海”碳减排对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影响是个宏大的命题,也涉及到建筑产业的方方面面,未来也有诸多技术创新的可能。出于篇幅限制,本文将主要聚焦装配式建筑、建筑保温材料、BIPV、建筑减隔震、绿色建材评价体系等展开。5.1、减排视角:装配式建筑中,钢结构优于混凝土绿色建筑多采用装配式的建造方式。与传统混凝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的建筑形式,完全符合绿色建筑理念,是绿色建筑的楷模。在财政部联合住建部推进的《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基本要求》中,率先明确“应采用装配式、智能化等精益施工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15”。2020年7月,住建部联合多部委发布的《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中,对于装配化建造方式的表述中,明确强调“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原则上采用钢结构”,对于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的指引优先级高于一般装配式建筑。我们认为,该政策倾向主要源于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优于混凝土装配式或传统现浇建筑。根据《装配式高层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汤煜、陈露)对装配式PC建筑节能减碳及其对钢结构建筑节能减碳的研究对比发现,钢结构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较钢筋混凝土建筑减少约40%碳排放量,优于装配式PC建筑的5.6%减碳效果。未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持续推进,装配式建筑将成为建筑业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载体,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前景中长期将持续向好。表17:三种装配式主体结构体系的特点预制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优点耐腐蚀性好,耐火性好建造和维护成本低,可就地取材,可模型性好,适用范围广。降低基础造价,降低地震作用,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自重轻,工业化程度高,工期短便于运输,改造相对容易,可回收。自重轻,保温节能性好,施工周期短。缺点自重大且体积大,对仓库及运输要求高,施工环节多,周期长,拆除改造难度大,产生建筑垃圾。耐腐性差,耐火性差,原材料价格相对较高。耐腐蚀性差,耐火性差,建筑可用的木材稀缺。应用领域耐腐蚀性好,耐火性好建造和维护成本低,可就地取材,可模型性好,适用范围广。降低基础造价,降低地震作用,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自重轻,工业化程度高,工期短便于运输,改造相对容易,可回收。自重轻,保温节能性好,施工周期短。资料来源:远大住工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光大证券研究所装配件PC建筑较传统混凝土建筑可减少全生命周期约5.6%的碳排放。参考沈阳建筑大学《装配式高层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以沈阳地区某住宅小区装配式高层住宅建筑为例,该住宅为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总建筑面积为5610.5㎡,主要预制构件包括预制内墙、预制梁、预制楼板和预制楼梯。该研究表明,装配式建筑较传统现浇建筑可减少全生命周期内约5.59%碳排放量,其中建材准备、建筑施工阶段节约碳排放10%以上,装配式建筑节材减碳效果显著。表18:装配式PC建筑较传统现浇建筑可减少全生命周期约5.6%碳排放装配式碳排放量(kgCO2e)现浇碳排放量(kgCO2e)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碳排放差值比例建材准备96356.25112249.82-14.16%建筑施工8647.1910491.81-17.58%15装配率不低于50%,以单体建筑作为计算单元。装配率计算参照《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Ι51129-2017)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32-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建筑使用181560.92181560.920.00%建筑拆除5122.655098.460.47%建筑回收2538.922259.6212.36%合计294225.93311660.63-5.59%资料来源:《装配式高层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汤煜、陈露,2020年,光大证券研究所钢结构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效果较装配式PC建筑更优异。根据《工业化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王玉、张宏),以常州武进的两个项目(A项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B项目为轻钢结构)为例,采用全生命周期的方法(LCA)测算其在建材生产、物流运输、施工装配、运营维护以及拆除回收阶段的碳排放。结果显示,以30年寿命计,在全生命周期内,钢结构建筑总的碳排放量为1.58t/㎡,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总的碳排放量为2.66t/㎡,钢结构建筑能够减少约40%的碳排放量,其节能减排效果更优异。表19:钢结构建筑较钢筋混凝土建筑可减少全生命周期约40%碳排放(以30年寿命计)钢结构碳排放量(kg/㎡)钢筋混凝土碳排放量(kg/㎡)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建筑碳排放差值比例建材生产1133.05951.1219.13%物流阶段25.93182.87-85.82%装配阶段9.268.2612.11%运维阶段384.261345.79-71.45%拆卸回收31.67171.34-81.52%合计1584.172659.38-40.43%资料来源:《工业化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王玉、张宏,2016年,光大证券研究所同时,以全生命周期为视角,钢结构建筑拆除后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再利用过程中可以减少碳排放(以废钢为原料,利用电炉工艺炼铁炼钢),相较而言混凝土建筑不具备上述优势。图20:钢结构与混凝土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比例对比图21:钢结构与混凝土建筑每年单位面积碳排放比例对比(50年使用期)资料来源:《不同结构类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较》王玉、张宏、董凌,2015年,光大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不同结构类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较》王玉、张宏、董凌,2015年,光大证券研究所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33-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5.2、建筑外围护保温类材料或有减排空间我国建筑运行阶段能耗主要包括采暖能耗、降温能耗、照明能耗、家用电器能耗以及炊事能耗5个方面,调查研究发现,采暖、炊事以及家电能耗是主要的能源消耗活动;在现有能耗技术支撑下,随着北方地区城镇化的加速,取暖面积将大幅度增加,居住生活能耗将显著提高;同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频出,我国南方省份能源消耗也将不断增加,降温能耗依然是南方地区的主要用能方式16。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大造成北方地区民用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显著高于南方地区17,在中国现有条件下推广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可显著改善居住环境、降低建筑能耗。若将北方采暖地区新建居住建筑建成被动式房屋(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可在2050年时节省32亿吨标煤(使用100%被动式建筑相较于使用65%节能标准建筑在2011-2050年共40年间节约的总量)18,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建筑保温类材料空间广阔。图22:新建北方居住建筑不同标准下的能耗比较图23:新建北方居住建筑不同标准下的碳排放比较资料来源:住建部《被动式居住建筑在中国推广的可行性研究》,光大证券研究所注:图中是2011-2050年共40年间,北方使用不同节能标准新建的住宅累计采暖能耗资料来源:住建部《被动式居住建筑在中国推广的可行性研究》,光大证券研究所注:图中是2011-2050年共40年间,北方使用不同节能标准新建的住宅累计采暖能耗图24:北方既有居住建筑改造为被动式房屋的能耗比较图25:北方既有居住建筑改造为被动式房屋的碳排放比较资料来源:住建部《被动式居住建筑在中国推广的可行性研究》,光大证券研究所注:图中是2011-2050年共40年间,北方既有居建是否进行被动式房屋改造的累计采暖能耗资料来源:住建部《被动式居住建筑在中国推广的可行性研究》,光大证券研究所注:图中是2011-2050年共40年间,北方既有居建是否进行被动式房屋改造的累计采暖能耗16《我国居民住宅建筑生活能耗差异性调查研究》王悦、赵鹏军,2018年17《我国省域城镇民用建筑能耗及碳排放差异性研究》杨佳,2016年18《被动式居住建筑在中国推广的可行性研究》住建部,2013年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34-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潜在市场空间广阔,约为8700亿元。根据住建部统计,2015年末公共建筑面积达到84.82亿平方米,2001年末公共建筑面积为25.16亿平方米,假设以2001年之后、2015年之前(含)建成公共建筑为有改造价值的既有公共建筑,并假设在可预期范围内可完成15%的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则(84.82-25.16)15%≈8.94亿平方米,在中性情境下,预计其中30%达到50%节能标准,改造成本为600元/平米;40%达到65%节能标准,改造成本为1000元/平米;3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改造成本为1300元/平米,则在可预期范围内的潜在市场空间约为8700亿元19。如若采用保温类材料,增加建筑物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降低对采暖和制冷的需求,则可能有效降低建筑运行阶段的能耗和排放。保温隔热材料一般是轻质、疏松、多孔的纤维材料,导热系数是衡量保温隔热材料性能优劣的主要指标。导热系数越小,则通过材料传送的热量越少,保温隔热性能就越好,材料的导热系数取决于其成分、内部结构、容重等。表20:主要的建筑保温隔热材料列表材料防火等级报价导热系数优缺点岩棉板A级400-1100元/立方0.040W/(m·K)优点:优越的保温隔热性能;技术成熟,施工方便;防火性能好。缺点:吸水率高。EPS膨胀聚苯板B260-80元/平米(不含饰面)0.039W/(m·K)优点:优越的保温隔热性能;技术成熟,施工方便;性价比优越。缺点:耐火性能差;强度低,抗冲击性差;系统易开裂,防水性差;市场混乱。酚醛板B11200-2000元/立方0.032W/(m·K)优点:防火性能好;保温性能好;施工方便。缺点:强度低,易粉化;不适合薄抹灰系统使用。XPS挤塑聚苯板B280-110元/平米(不含饰面)0.028~0.030W/(m·K)优点:优越的保温隔热性能;技术成熟,施工方便;性价比高。缺点:耐火性能差;强度低,抗冲击性差;系统易开裂,防水性差;市场混乱。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砂浆B150-70元/平米(不含饰面)0.058W/(m·K)优点:保温节能效果好,保温层与墙体容易粘连且对基层墙体的平整度要求不高;施工工艺简单,不易出现大面积龟裂、空鼓、脱落问题。缺点:防火性能较差;容重大。玻化微珠保温砂浆A级90-100元/平米(不含饰面)>0.070W/(m·K)优点:防火性能好;变形系数小;抗老化,性能稳定;与墙体基层结合好;安全性能高;可回收利用。缺点:容重大;保温节能效果相对较差。资料来源:欧派官网,搜狐网,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报价为2017年价格19《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绿色金融实施体系研究》住建部,2018年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35-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从绿色建材评价标准来看,岩棉板保温隔热性能优越,符合节能性要求;防火等级为A级,符合安全性要求;技术成熟,施工方便,符合便利性要求;且其在主要的建筑保温隔热材料中价格适中,是最具性价比的建筑保温隔热材料之一。5.3、BIPV将是推行绿色建筑的有效手段光伏发电是建筑运行阶段实现节能减碳的有效方式之一。根据全国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结构,建筑运行阶段能耗总量中有49%来自于电力(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9)》;详见图15),碳排放总量中公共建筑占比38%。若建筑物通过使用光伏组件吸收太阳能来进行自身供电,可以大幅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则自身的能耗与碳排放量均能大幅减少。分布式光伏系统(BAPV+BIPV),是建筑光伏的主要结合形式。光伏发电系统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集中式光伏充分利用荒漠地区丰富和相对稳定的太阳能资源构建大型光伏电站,接入高压输电系统供给远距离负荷;分布式光伏主要依托于建筑物表面,就近解决用户的用电问题,通过并网实现供电差额的补偿与外送。根据CPIA数据,2020年,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占比接近70%,分布式光伏占比在30%左右。在分布式光伏中,BAPV(建筑附着光伏)和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建筑与光伏结合的两种主要方式。其中BAPV是将光伏组件通过夹具和檩条安装在金属屋面或墙面上,再连接发电装置从而利用建筑闲置空间发电以提高发电效率。该系统不影响原有建筑物的功能,是目前建筑光伏的主要结合形式,在我国的发展处于相对成熟阶段。而BIPV则是将光伏组件集成到建筑屋顶或墙面自身,成为建筑的组成部分,同时具备发电和建材的双重功能,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该系统更注重光伏与建筑的融合,更具美观性,但同时技术难度也更大。图26:光伏发电系统结构图资料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绘制“双碳”和能耗双控政策有望推动我国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同时建筑领域也在寻找低碳环保的发展路径。由于建筑与光伏的结合可有效实现节能降碳,是推行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36-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绿色建筑的有效手段。而对于建筑物能与光伏系统结合的可利用空间主要集中在屋面和立面两个方向。在屋顶光伏应用场景下,当前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几乎占据绝对优势。主要有两个原因。1、经济性:晶硅产品技术发展成熟,产品性能稳定,实际应用中成本低、效率高;2、适用性:屋顶场景对透光性要求低,晶硅电池完全可满足需求。而在外立面应用方向,薄膜太阳能电池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弱光性好,因此对入射光角度适应性强,而太阳光照射到立面具有一定倾角;2、温度系数较小,高温下功率损失小,而立面通风条件差导致组件工作环境要求较高;3、热斑效应小,在被遮挡导致局部组件温度过高时,可有效降低功率损失(建筑立面更易被周围环境遮挡);4、从美学角度考量,薄膜太阳能电池根据需要制作成不同的透光率,代替玻璃幕墙,并通过改变颜色和形状,作为建筑材料的一部分,具有更高的观赏性。近年来薄膜电池在国内的应用越来越多,如机场、运动场馆、厂房、办公大楼等场景下,均可见碲化镉、铜铟镓硒电池的身影。诚然将晶硅电池应用固定于屋顶,是当前的主流途径。但我们认为在建筑立面推行BIPV是很好的补充,二者并非绝对替代关系,而是协力将建筑物节能降碳做到最大化。图27:蚌埠市体育中心(圆形屋顶为铜铟镓硒电池组件)图28:潼湖科技小镇(采用铜铟镓硒电池组件)资料来源:中建材官网,光大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国家能源集团官网,光大证券研究所5.4、建筑减隔震应用市场逐步拓宽建筑减隔震技术是基于性能设计思想,其中隔震技术靠的是“隔”,可形容为“太极推手”将力量化解于无形,而减震技术立足于“耗”,最终将地震能量消减到建筑结构能够承受的大小。表21:建筑隔震技术与建筑减震技术的对比建筑隔震技术建筑减震技术抗震效果降低地震作用的50%-80%20降低地震作用的20%-30%21抗震立足点立足于“隔”立足于“抗”20周福霖,工程结构减震控制[M],P13921张腾龙,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设计及消能减震效果分析研究[D],P83、P87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37-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设计难易性比较简单、易操作比较复杂、繁琐经济性良好的经济性经济性不明显,有可能增加工程造价安全储备安全储备大,震后建筑物不维修或简单维修即可恢复使用安全储备小,震后仍需修复后才能使用应用范围主要用于抗地震应用范围广,可用于抗地震、抗风震资料来源:震安科技招股说明书,光大证券研究所建筑隔震技术是在房屋基础、底部或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由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组成具有整体复位功能的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减小输入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达到预期防震要求。表22:建筑隔震产品类型介绍图例建筑隔震橡胶支座由薄钢板和薄橡胶板交替叠合,并经过高温、高压硫化而成。建筑隔震橡胶支座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以柔克刚”的抗震方法。弹性滑板支座由上连接板、滑移面板、滑移材料、橡胶支座部及下连接板等构成,具有镜面不锈钢板与聚四氟乙烯或高分子量聚乙烯组成。竖向承载力高、摩擦系数小、长期性能稳定,竖向承载力不受水平位移的影响、水平刚度小。资料来源:震安科技招股说明书,震安科技官网,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建筑减震技术是在结构物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连接件)设置耗能装置,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性(或黏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控制的目的。表23:建筑减隔震产品类型介绍图例减震阻尼器由油缸、活塞、活塞杆、导向套、端盖、连接销头、密封件及阻尼介质构成。防屈曲钢板剪力墙一种新型效能减震产品,以耗能钢板作为核心抗侧力构件,通过设置防屈曲装置来防止面外失稳。资料来源:《中国建筑结构减隔震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朱绪林等,光大证券研究所从建筑全寿命周期来看,减隔震技术通过提高建筑物韧性,使其更安全、耐久,这将直接降低甚至避免了地震灾害之后建筑物成为废墟(建筑垃圾)的风险。从济性来看,减隔震建筑上部结构钢筋、砼的使用量一般可降低20%左右,相当于比传统建筑每平方米可减少碳排放约40公斤到100公斤,减少的幅度根据相关建筑的地震烈度设防区域、层高、采用框架或框剪结构等具体情况会有上下浮动。建筑减隔震有助于建材减碳,从而减少钢材水泥资源消耗及生态影响,减少建筑物重新建设带来的碳排放量。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38-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目前,减隔震技术在中国应用处于早期阶段,采用减隔震技术的建筑主要是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和机场、LNG等大型特殊类建筑,普通住宅市场的渗透率还非常低。未来的发展可围绕以下几个方向推进:1)由单一的减隔震装置的应用向混合减隔震体系发展。在应用减隔震技术时,可将减震技术和隔震技术相结合,将基础隔震和层间减震相结合,更好地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2)由多层建筑结构抗震向超高层、大跨度建筑结构抗震发展,研发能够适用于高层、超高层、大跨度建筑结构的新型、有效、经济的减隔震装置。3)建筑结构减隔震技术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相关的规范标准还需进一步修订和完善。4)对于建筑结构减隔震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普及和应用,各级政府还应加强政策的引导作用,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推动减隔震技术的推广应用。5.5、绿色建材评价的发展机会绿色建材是指在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22。发展绿色建材是推动建材行业转型变革、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建材评价标识,是指依据绿色建材评价技术要求,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确定的程序和要求,对申请开展评价的建材产品进行评价,认定其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活动。其中,标识包括证书和标志,具有可追溯性。开展绿色建材评价标识是规范、引导和加强建筑材料相关生产企业在原材料使用、加工生产、质量控制、工程应用等多个环节注重质量、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举措。特别是2013年以来,国家多个部门陆续出台和发布关于大力推广绿色建材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体现了国家对建材行业转型升级、加快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表24:我国绿色建材评价相关的政策文件发布时间牵头单位政策文件主要内容2013年1月住建部、发改委《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建立绿色建材认证制度、编制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完善绿色建材标准体系、组织开展绿色建材产业化示范。2014年5月住建部、工信部《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对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的组织管理、申请评价和监督检查等环节做出了相关阐述和规定,明确了“绿色建材”的定义。2015年8月住建部、工信部《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进行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行动:开展绿色建材评价,构建绿色建材信息系统,扩大绿色建材应用范围。2015年10月住建部、工信部《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第1版对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的各项规定进行了细化和补充;制定了砌体材料、保温材料、预制混凝土、建筑节能玻璃、陶瓷砖、卫生陶瓷和预拌砂浆等七类建材产品的评价技术要求,为绿色建材评价工作展开提供了技术执行依据。2017年12月住建部、质检总局、工信部、认监委、标准委《关于推动绿色建材产品标准、认证、标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科学、完备、有效的绿色建材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建立完善的绿色建材推广和应用机制,积极稳妥第推动绿色建材评价向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转变;到2020年,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以上。资料来源:发改委,住建部,工信部,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根据《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规定,绿色建材的评价标识由低至高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3个等级。其中,住建部、工信部负责三星级绿色建材的22《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住建部、工信部,2014年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39-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工作,省级住房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一星级、二星级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工作。自2015年以来,我国北京、天津、浙江、河南、四川、重庆、云南等省市陆续开展了绿色建材一星、二星、三星评价工作。根据“全国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信息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20日,全国绿色建材三星级评价机构有4家,一、二星级评价机构有85家。其中三星级的4家评价机构分别是: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和北京康居认证中心,数量少且均为国家级检测机构,较为权威。绿色建材评价标识中一、二星级占比高,三星级占比较低。在绿色建材评价中,对三星级项目的认定要求高,故目前我国三星级绿色建材项目少,占比低。以四川省绿色建材评价项目为例,截至2018年3月四川省内获得一星级绿色建材标识项目共69个,获得二星级绿色建材标识项目共36个,获得三星级绿色建材标识项目共9个,三星级项目少占比低。图29:四川省绿色建材评价项目星级分布情况资料来源:《四川省绿色建材评价现状和体系问题的分析》陈东平,2019年,光大证券研究所;截至2018年3月目前具有三星级评价资质的检测机构仅有4家,且均为国家级检测机构,随着绿色建材应用比例的持续提高和对绿色建材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未来三星级项目的评价检测需求将持续提升,有望为国家级检测机构带来新的成长空间。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40-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6、投资建议习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中强调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建筑业是能耗和碳排放最多的行业之一,2019年我国建筑业能耗和碳排放分别为22.33亿tce和49.97亿吨,占比分别为46%和51%,具有总量大、占比高的特点。参考学者们的研究,我们测算得2030年建筑全过程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峰值约为51.8亿吨;2030年建筑运行阶段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峰值为26.2亿吨。2021年5月北京市在首批集中供地拍卖中首先提出了“竞地价+竞品质”政策,此次北京在首批集中供地“竞品质”环节评选参照的《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评审内容和评分标准》,将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健康建筑、绿色建材等均纳入考量范围,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背景下具有示范效应,之后杭州、合肥、南京等地相继在土地拍卖中加入“竞品质”相关内容。我们预计后续其他城市大概率在其土拍新政策中也有望将绿色建筑/建材纳入考量范围。2022年3月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建筑行业的重点任务包括:1)加强高品质绿色建筑建设,完善绿色建筑运行管理制度;2)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3)提高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水平,推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4)推动太阳能建筑应用,加强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5)实施建筑电气化工程;6)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7)促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8)推进区域建筑能源协调;9)推动绿色城市建设。在“双碳”目标、“竞品质”变革及住建部政策文件指引的背景下,“十四五”期间装配式建筑行业,尤其是装配式钢结构行业将受益,推荐鸿路钢构、精工钢构;现有建筑,尤其是现有公共建筑的绿色节能改造将带来保温节能材料的发展机会,推荐鲁阳节能、旗滨集团、南玻A,建议关注玉马遮阳;BIPV是推行绿色建筑的有效手段,在建筑BIPV应用方向上,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议关注洛阳玻璃、金晶科技、中国建筑兴业、江河集团;建筑减隔震技术在2021年北京首批集中供地8宗入围高标准评审项目中的7宗地中得到应用,拓宽了应用市场,建议关注震安科技、天铁股份;未来绿色星级评价需求将持续上升,有望为国家级检测机构带来新的成长空间,建议关注国检集团。表25:相关受益投资标的分类公司代码公司名称公司简介装配式建筑002541.SZ鸿路钢构公司是目前中国大型钢结构企业集团之一,主营业务有钢结构及其配套产品加工、钢结构工业建筑、新型建材产品生产销售、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定制化洋房、高端智能立体车库制造运营、工业地产投资建设运营、绿色钢结构房产开发等,产品销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600496.SH精工钢构公司是一家集国际、国内大型建筑钢结构、钢结构建筑及金属屋面墙面等的设计、研发、销售、制造、施工于一体的大型上市集团公司,主要业务为钢结构建筑及围护系统的设计、制作、施工和工程服务,是集设计、制作、安装、服务于一体的业务经营模式。建筑保温材料002088.SZ鲁阳节能公司是一家耐火纤维生产企业,集耐火材料领域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应用服务于一体。公司耐火纤维产品拥有棉、毯、毡、板等不同形态多品种,年生产能力大;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欧盟、美国、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建筑防火隔热,高温隔热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601636.SH旗滨集团公司主营业务为玻璃及制品生产、销售,玻璃加工,装卸劳务;主要产品分为三大类:优质浮法玻璃、在线LOW-E镀膜玻璃和LOW-E镀膜玻璃基片、深加工玻璃产品。旗滨集团逐步从单一增加浮法玻璃规模的增长方式转变为生产在线LOW-E镀膜玻璃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增长模式。000012.SZ南玻A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是中国玻璃行业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致力于节能和可再生能源事业。其主营业务为平板玻璃、工程玻璃等节能建筑材料,硅材料、光伏组件等可再生能源产品及精细玻璃等新型材料和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制造和销售。公司开始全面实施产业升级和战略调整,斥巨资进入太阳能产业领域,并战略性地构建了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太阳能电池产业链。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41-证券研究报告建筑和工程/非金属类建材BIPV600876.SH洛阳玻璃公司原主要从事浮法玻璃的制造和销售、技术服务,拥有浮法玻璃生产核心技术及多项自主知识产权。2015年,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公司不再经营普通浮法玻璃业务,而是以超薄玻璃基板为主营业务,保持和强化在科研创新和产品自主化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为打破下游国内厂商主要通过进口采购超薄玻璃基板的局面、提升电子元器件产业链的国产化水平、促进下游企业完善供应商体系并优化成本结构持续作出贡献。600586.SH金晶科技公司是以玻璃、纯碱及其延伸产品的开发、生产、加工、经营为主业,进军太阳能新材料、节能新材料领域的大型集团公司,主要生产超白玻璃、离线镀膜玻璃、在线镀膜玻璃、阳光膜玻璃,颜色玻璃、防火玻璃、汽车玻璃、低盐重质玻璃纯碱、轻质纯碱、小苏打及小苏打洗涤剂等产品,主要为建筑、汽车、太阳能、工业品等细分市场提供绿色、环保、节能、安全等差异化产品及服务。公司依托浮法和LOW-E玻璃优势,大力发展下游加工业务,产品远销欧美、日韩、东南亚、澳洲、中东等上百个国家和地区。0830.HK中国建筑兴业集团(前身为远东环球集团有限公司)是为高端物业发展项目提供一站式建筑物外墙解决方案的全球供货商,服务范围包括总承包工程及外墙工程业务(包括设计、制造、生产及安装幕墙系统)及运营管理服务。集团主要产品包括幕墙、玻璃墙及窗墙,主要应用于商业大厦、购物中心、酒店、赌场及公寓。601886.SH江河集团公司主营业务分为建筑装饰业务和医疗健康业务两大板块,建筑装饰板块包括建筑幕墙、室内装饰和室内设计,旗下拥有JANGHO江河幕墙、Sundart承达集团(HK.1568)、港源装饰、港源幕墙、SLD梁志天设计集团(HK.2262)、Vision、江河泽明等行业知名品牌,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建筑幕墙、室内装饰与设计、眼科医疗等专业领域居世界领先水平。建筑减隔震300767.SZ震安科技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建筑隔震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从事建筑隔震橡胶支座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隔震咨询,隔震设计,隔震橡胶支座安装指导、更换、维护等相关技术服务,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建筑隔震咨询及隔震设计为引导,建筑隔震产品为核心,隔震产品安装指导、更换、维护为外延服务的全周期产品服务体系。绿色星级评价603060.SH国检集团公司属于中国建材集团的高技术服务业务板块,是中央企业系统内唯一一家检验认证主板上市公司,在国内拥有58家分支机构,16个国家级中心、18个级行业中心,检验检测业务涵盖建材、建工、水利、环境、新材料、食品等领域,覆盖近8000个检测对象,十万余个参数,年平均出具检测报告数量90余万份;可提供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及服务认证,有效客户5000余家,其中国外客户200余家,累计出具认证证书5万余份,是国内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及建设工程领域内为规模最大的、覆盖环保、绿色、安全、健康、节能等领域综合型第三方检验认证技术服务机构。资料来源:Wind,各公司公告,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7、风险分析经营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如果相关公司应收账款过多,可能存在坏账较多影响利润的风险。海外经营风险:若公司海外业务占比较高,可能由于海外新冠疫情影响导致经营受到较大冲击。市场风险信用环境趋紧风险:信用环境收紧情况下,相关公司贷款不畅可能会对其经营和扩张产生不利影响。其他风险碳减排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建筑节能推进不及预期风险,装配式建筑发展不及预期风险,新冠疫情反复风险。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42-证券研究报告行业及公司评级体系评级说明行业及公司评级买入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市场基准指数15%以上增持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市场基准指数5%至15%;中性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与市场基准指数的变动幅度相差-5%至5%;减持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市场基准指数5%至15%;卖出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市场基准指数15%以上;无评级因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基准指数说明:A股主板基准为沪深300指数;中小盘基准为中小板指;创业板基准为创业板指;新三板基准为新三板指数;港股基准指数为恒生指数。分析、估值方法的局限性说明本报告所包含的分析基于各种假设,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本报告采用的各种估值方法及模型均有其局限性,估值结果不保证所涉及证券能够在该价格交易。分析师声明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以勤勉的职业态度、专业审慎的研究方法,使用合法合规的信息,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并对本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负责。负责准备以及撰写本报告的所有研究人员在此保证,本研究报告中任何关于发行商或证券所发表的观点均如实反映研究人员的个人观点。研究人员获取报酬的评判因素包括研究的质量和准确性、客户反馈、竞争性因素以及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整体收益。所有研究人员保证他们报酬的任何一部分不曾与,不与,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具体的推荐意见或观点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法律主体声明本报告由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负责本报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港澳台)的分销。本报告署名分析师所持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编号已披露在报告首页。中国光大证券国际有限公司和EverbrightSecurities(UK)CompanyLimited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关联机构。特别声明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创建于1996年,系由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投资控股的全国性综合类股份制证券公司,是中国证监会批准的首批三家创新试点公司之一。根据中国证监会核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本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本公司经营范围: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证券投资基金代销;融资融券业务;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此外,本公司还通过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直接投资、期货、基金管理以及香港证券业务。本报告由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以合法获得的我们相信为可靠、准确、完整的信息为基础,但不保证我们所获得的原始信息以及报告所载信息之准确性和完整性。光大证券研究所可能将不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该等更新。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发布时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且不予通知。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客户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不同时期,本公司可能会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信息、建议及预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可能会向客户提供与本报告中观点不同的口头或书面评论或交易策略。本公司的资产管理子公司、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板块可能会独立做出与本报告的意见或建议不相一致的投资决策。本公司提醒投资者注意并理解投资证券及投资产品存在的风险,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建议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抉择。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附属机构可能持有报告中提及的公司所发行证券的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正在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本公司及本公司附属机构就报告内容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勿将本报告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信赖依据。本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分发,仅向特定客户传送。本报告的版权仅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目的进行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本公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本公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光大证券研究所上海北京深圳静安区南京西路1266号恒隆广场1期办公楼48层西城区武定侯街2号泰康国际大厦7层福田区深南大道6011号NEO绿景纪元大厦A座17楼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联机构香港英国中国光大证券国际有限公司香港铜锣湾希慎道33号利园一期28楼EverbrightSecurities(UK)CompanyLimited64CannonStreet,London,UnitedKingdomEC4N6AE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