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顶层设计、技术规范、操作规则、业务流程、平台对接等,
规范各参与主体的权利责任关系,为碳普惠体系的运行提供
政策依据与保障。
2. 设立碳普惠体系管理及运营机构。依托相关机构组建
上海碳普惠管理及运营中心,承担上海碳普惠机制的管理和
运营职能,包括组织专家委员会对项目和场景减排量核算方
法学的论证审定,项目及减排量的签发备案,个人低碳场景
及减排量的管理,碳普惠减排量消纳,碳普惠平台建设、管
理与运营等工作。
3. 建设碳普惠系统平台。依托“随申办”平台,运用区
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建立具备减排量核算、
备案、签发、登记、管理、交易、价值兑现等功能的经济、
准确、安全、高效、便捷的碳普惠系统平台。在公平性与开
放性基础上,引入商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广泛对接各类
碳普惠项目和场景,尝试与商业碳积分平台连接。降低系统
接入成本,提升碳普惠平台数据收集的准确性,保障参与方
信息、数据的隐私安全,提升项目及场景的审核效率,提升
用户操作的便捷度,并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4. 有序推进碳普惠方法学开发备案。充分借鉴清洁发展
机制(CDM)、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以及其他类型
的自愿减排方法学,综合考虑减排项目及行为的额外性、真
实性、普惠性、代表性、数据可获得性等因素,有序引导、
逐批开发备案项目类和个人类碳普惠减排方法学。在企业方